近几年博士群体越来越壮大,每年读博的人数直线上升。大部分博士都属于脱产博士,即培养方式是全日制,完全在学校或者科研单位学习。但也有非全日制博士,那就是在职博士,即边工作边读博。由于现在国家对博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博士毕业所达到的条件也逐渐提高,博士毕业难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于在职博士毕业更是难上加难,还有其他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取消在职博士这种培养方式。在职博士的培养方式注定了其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少于脱产博士,因此,在相同时间内在职博士很难达到脱产博士的水平,包括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为了毕业,大部分在职博士都会选择延期,少则1~2年,多则延期到博士最长年限。再加之现在对博士毕业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得在职博士的毕业之路更加艰难。塔主有位师兄是在职博士,一直延期到第6年博士的最长年限,学校要求他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但由于他之前一直忙于工作,虽然论文有足够的数据支撑,但科研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论文的写作太过于粗糙,漏洞百出。最后论文盲审没有通过,只拿到了博士毕业证,没有拿到学位证,实在令人遗憾。像塔主的师兄这样的在职博士不在少数,他们既想要获得博士学位,但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达不到博士的要求,所以往往耽误了时间还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一类在职博士的读博之路就略显尴尬。折腾到最后博士学位没有拿到,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大部分在职博士还是可以毕业,拿到学位,为自己的职称晋升等增加筹码。一般在职博士可以顺利毕业的取决于很多因素:自身的努力、工作单位的支持、博士期间导师的指导、博士同门的帮助 、好运气等。这一类的在职博士目标比较明确,一定要拿到博士学位,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基础。塔主认识一位老师硕士学历,读在职博士时已经35岁,为了晋升副研,找了一所大学虽然挂名读博,但实际还是在工作单位的实验基地做研究,最终4年时间顺利毕业,评为副研,拿到了2个国家级项目,可谓大丰收。读博之路本身充满艰难险阻,尤其是在职博士,面临着工作、读博的双重压力。那么如此尴尬的培养方式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在职博士未来可能会取消。博士不同于硕士,博士人才应该掌握的不仅是科研能力,更是透过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综合思考、专业、表达等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些需要在学校中通过各种科研活动、实验等进行锻炼。而边工作边学习的这种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博士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职博士的科研产出、回报率等太低。虽然在职博士不需要考虑毕业后的就业率,但学校对其的培养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并不亚于脱产博士。可是大部分在职博士并没有好的科研产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总之,在职博士相对于脱产博士在科研能力的锻炼、科研成果的产出、毕业的难易程度等方面都较低,对于在职博士本身可能也是比较煎熬的,因此,在职博士的取消是大势所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中,除了全日制研究生,还有单证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完全脱产学习,所以很少有人选择这种报考方式。目前,在职人员普遍选择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为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政策变革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2016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在职研究生专业硕士学位的报考形式并入到了一月联考(与全国研究生统考合并),在职研究生并未取消。2017年后考研,不再只是学硕,专硕之争,双证在职考研并入统考。非全日制研究生1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和往届本科生。一般专业本科应届生或往届生、专科毕业2年达到同等学力可以报考。主要针对学历不够,想提升学历的人群。在职研究生双证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其中,管理类专业需要本科毕业三年/专科毕业5年方可报考(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以及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具体以各大院校的招生要求为准。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需要参加初试和复试2个环节。不但要一起考试,考试内容、录取标准等规定都是一致的。毕业后可以获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硕五月同等学力申硕招生对象主要为在职人员,专科和本科生都可以参加同等学力课程学习,但如果想要拿到硕士学位,必须参加申硕考试。主要针对于基础薄弱,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想上名校的人员。而申硕考试的条件:本科学历且获得学士学位时间达到3年,或本科学历虽无学士学位,但已经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报考。单证在职研究生,招生无需参加全国硕士统考,免试入学,先学习再考试;申硕的话只通过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而且统考科目只有2科,外语和学科综合,各科达到60分即通过;而且,单科成绩有效,有4次考试机会;毕业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参考标准1、职业发展前景2、自身应试能力与知识水平3、学校口碑与知名度4、地域交通
攻读在职研究生课程可以有效提升个人能力,而且学习还不耽误工作,由此受到广大上班族的喜爱。这种课程班均由高校开办,保证教学质量。有些人对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的培养方式感到不解,本文进行详细介绍。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据了解,本校开设的在职研课程班,采用名师讲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分制的方式培养学员,可真正学到知识。详细情况如下:一、名师讲解大连理工大学开设的在职研课程班,由知名硕博导师、教授、专家等人士亲临授课。这些老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对专业有着深入认识,学员可享受优质课程。另外,面授的讲课方式,学员可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课方面,本校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还会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和情景演练。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学员理论知识不足,还能提升实践能力,从而做到学以致用。三、学分制该校在职研采用学分制,即毕业时要求学员需达到相应学分数值,这样才能顺利毕业,而不同的课程均设有不同的学分。因此,学分制会督促学员平时认真学习,以保证教学质量。以上就是关于大连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的介绍。总之,该校以名师讲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分制的方式培养学员。从而实现此次深造意义,值得大家前来报考。
南开大学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了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方式,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招生考试制度,我校2020年继续深化推行“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选拔方式。“申请考核制”由考生提出申请,递交材料,各学院进行材料审核、综合考核,择优录取。1、选拔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选拔原则。在选拔中以考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潜力和已获得的学术成果为依据,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拔尖创新人才。2、实施范围各招生学院可根据学科特点,按照学院、学科专业或导师范围自主确定实施范围。通过“申请考核制”方式招生的导师将在各学院《2020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中进行标识,没有标识的导师不在“申请考核制”招生范围内。3、考核要求“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选拔博士研究生,考核内容和形式由学院及导师自主确定,不再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入学考试。通过材料审核和综合考核,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心理健康状况、考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科研潜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并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4、选拔范围及条件1.基本要求符合《南开大学2020年博士生招生说明》中的博士报考条件。2.外语水平要求(1)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须符合以下任一项:A、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六级成绩425分及以上)或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且成绩为优秀(四级成绩550分及以上);B、TOEFL成绩90分及以上;C、IELTS(A类学术类)成绩6分及以上;D、GRE成绩1300分及以上(新标准260分及以上);E、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合格;F、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硕士学位。(2)外语语种为小语种的考生,须符合以下任一项:A、日语要求日本语能力测试N1合格;B、俄语要求俄语专业四级合格;C、报考历史学院的考生,所选专业考试科目含西班牙语的,要求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或达到西班牙语DELE考试C1级;D、报考历史学院的考生,所选专业考试科目含希腊语的,要求希腊语考试合格,达到C1标准,或希腊语国家考试通过,达到C1标准;其他小语种外语水平由申请学院另行确定外语水平要求,并报研招办审核备案。(3)报考外国语学院考生外语水平要求:报考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考生要求英语专业四级合格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达到425分。报考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要求俄语专业四级合格或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达到425分;报考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要求日语专业四级合格或日本语能力测试N1合格。3.培养类别我校各专业只招收非定向攻读博士生,且考生录取后必须将档案和工资关系一并转入我校(教育部各类专项计划、学校相关文件规定的特殊类型考生依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原培养方式为定向或委培的学生,必须在选拔时出具原定向委培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该生全脱产攻读博士的公函,入学前须将档案和工资关系全部转入我校。4.境外获得学位者境外获得学位者须在综合考核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证书。5、申请考核程序1.网上报名以“申请考核制”方式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网上报名系统”报名,报名时考试方式必须选择“申请考核制”。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bsbm。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25日9:00-11月5日15:00。2.提交申请材料考生须于2019年11月5日前(以邮戳为准)向申请学院提交以下申请材料(申请材料要求A4纸规格按顺序排列,申请材料需以快递方式邮寄):(1)《南开大学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考核申请表》;(2)《报考南开大学202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3)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须加盖研究生院或人事部门公章,如果没有本科学习阶段可不提供本科学习成绩单);(4)两名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出具的推荐信;(5)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6)硕士学位、硕士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境外获得学位考生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证书复印件;(7)外语水平能力证书复印件(CET6、TOEFL、IELTS、GRE等);(8)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届生可不提供);(9)获奖证书、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及其它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考生提交的材料均应真实可靠,如系伪造,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录取资格。3.学院审核学院由相关专家成立“审核小组”,“审核小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择优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并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于2019年11月18日前,由各学院对外公示入围考核人员名单,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1)学院管理教师负责对材料是否齐全进行检查,审核基本条件是否符合报考条件。认真查验应届生的学生证、已获硕士学位人员的硕士学位证书,以及境外获得学位者提供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2)学院由相关领域专家成立“审核小组”,“审核小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注重考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各类研究实践情况、硕士论文、发表文章以及获奖等方面,给出百分制成绩(成绩在60分以下取消其申请资格)。按照材料审核的成绩,择优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并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4.综合考核学院成立包括考生申请导师在内的“综合考核专家组”,“综合考核专家组”一般由不少于5名教授组成。由“综合考核专家组”对通过材料审核并在网上报名成功的考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成绩要求按百分制计算,根据综合考核成绩确定拟录取名单。综合考核成绩一般在2019年11月30日前由学院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考核形式由学院自主确定,考生可通过各学院网站发布的“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实施细则进行查询。5.拟录取名单审核学院上报“申请考核制”博士拟录取名单,由学校研究生录取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各学院公示“申请考核制”博士拟录取名单,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6.录取非定向博士生档案及工资关系均须调入我校(教育部各类专项计划、学校相关文件规定的特殊类型考生依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否则取消录取资格。6、申诉渠道考生如果对各考核环节有疑问,可首先向申请学院提出申诉,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调查、处理。如果考生对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出的申诉处理仍有异议,可进一步向研究生院及学校纪委监察室提出申诉,并由研究生院及学校纪委监察室按照教育部及学校相关文件要求做出裁决。7、其他1、“申请考核制”选拔方式只招收普通考生和高校思政教师后备人才专项计划博士生,其他各类专项计划不得以该方式进行招考。2、学院可对“申请考核制”选拔方式中的有关申请条件提出更高标准。3、有关事宜请登陆南开大学研招网查询,并随时留意网站上公布的最新招生信息,如有变动,以南开大学研招网上公布的最新信息为准。南开大学研招网网址:http://yz.chsi.com.cn/bsbm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bsbm4、如有变化均以教育部《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之规定为准。5、我校设立“卓越人士专项计划”,旨在吸引对国家重大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来我校攻读博士学位,提升相关人员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从而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卓越人士专项计划”申请人可通过“申请考核制”方式报考我校博士生。年度“卓越人士专项计划”申请人的入选条件、攻读方式等,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不受上述有关条款之约束。“卓越人士专项计划”申请人需填写《“卓越人士专项计划”申请表(请点击下载)》,并于2019年10月29日前提交到南开大学研招办,逾期不予受理。6、不再通过普通招考方式招收博士生的学院,经申请,每个招生年度可进行两次“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工作,第二次“申请考核制”时间安排如下,具体安排以各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实施细则之规定执行:(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3月1日至3月15日。(2)考生须于2020年3月15日前(以邮戳为准)向申请学院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需以快递方式邮寄。(3)学院审核:“审核小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打分,确定入围考生名单,于2020年3月30日前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批。审批通过后,于2020年3月31日前由各学院对外公示入围考核人员名单。(4)综合考核:见各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实施细则。(5)拟录取名单公示:见各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实施细则。7、其他事宜见《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8、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对本招生说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2016 年教育部对我国研究生工作进行统筹,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如今距离施行统筹已过去 3 年,第一批统筹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处于找工作的关口。今年的秋招,却并不是那么和谐。有学生在招聘中发现,很多企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歧视,这个话题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图片来源:微博截图有媒体报道称,近日,有不少学生反映,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直接明确回复,“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事实真是这样吗?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有什么区别?的确,在不少人眼中,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的含金量是比不上全日制的。否则,为什么要开设全日制学位呢?难道是为了浪费时间?而且,我国研究生学制在很长时间内设有「在职」研究生学位,多数在职学位确实是课程水混学位,很多人也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与在职研究生学位划了等号,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低看一眼,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然而,这些都早已是老黄历。2016 年 9 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进行简化改革。2016 年 11 月 30 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 年 12 月 1 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图片来源:教育部办公厅通知中不但准确界定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而且明确要求两者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方式都须「统一」,培养方案和教育质量也须「同一」。通知生效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所以,两者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改开后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 40 年中,高学历人才始终严重不足。为了弥补人才短缺的现状,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我国创造性地开展了各种研究生学制的探索,尤其是对在岗在职不脱产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不少尝试,其中出现了一些乱象。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不同研究生学制在管理上存在疏漏。所以,2016 年教育部对我国研究生工作进行统筹,也的确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举。以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看,统筹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仍然侧重有一定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在职人员,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板块,不但满足社会不同岗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了年轻人就业后仍想继续深造的需求。这大概是很多人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以往在职研究生的原因之一。考虑到在职求学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多以周末和假期为主,学制相应拉长。另外,在授课方式上也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时需要邀请业界专家进行授课,需要外聘师资。所以,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都大大高于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这也给很多人留下混学位,甚至买学位的印象。早在 2013 年,财政部、发改委和教育部就联合下发《关于完善研究生投入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对研究生拨款、奖助、收费等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进行管理的方式。但统一规范后,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在补助和奖学金等方面仍然做出区分。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不享受奖学金和助学金,校方也不提供宿舍。这种似乎「爹不疼娘不爱」的状态,也给公众造成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水」的印象。图片来源:财务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跟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小编汇总于一张图内展示。图片来源:生物学霸有区别,但不该被歧视尽管存在诸多区别,但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显然是错误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统筹后,原有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被取消。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择优录取。实际上,我国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从来都允许在职人员报考,也一直存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统筹后,在录取时会明确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他没有任何变化。考生根据自身需要,按照国家招生政策和学校的招生简章,自愿选择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招生考试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通过难度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2016 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图片来源:教育部对于「如何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这一问题,教育部明确回答: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从 2018 年起,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都会出现这么一条:全日制招生计划,与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不得相互调整使用。这也在招生名额上保证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图片来源:教育部在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逐步从「严进宽出」向「严进严出」转变的过程中,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水准提高到等同于全日制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大进步。所以,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任何歧视,都是不合理也不可取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显示,尽管考研竞争日趋激烈,但非全日制专业却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近五成考生表示不考虑非全日制,46% 的考生则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考生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人才就业市场如此残酷,资方的态度,导致考生在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时进退两难。自非全日制招生纳入统考以来,很多高校一直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从最近两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比较突出。以 2019 年研究生最终录取为例,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专业中,大量专业的录取人数远远超过上线人数,说明招生基本上靠调剂来完成;而中山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比如测绘工程、环境工程、金融工程、化学工程等,则没有招到人,这说明许多上线考生不愿意调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距离施行统筹已过去 3 年,第一批统筹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处于找工作的关口。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作为我国多元化的求学路径之一,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他强调:「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只是求学的方式不同而已。」对于招聘中现实存在的歧视问题,熊丙奇则说:「现在这种学历歧视实际上是很难收集到证据的,学生维权难是导致企业老是会有学历歧视问题的重要原因。」当然,高校也不是没有问题。部分学校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当作敛财工具,不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教育、毕业生考核上,对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不同的标准,导致两者之间存在质量差异,这其实是导致招聘中学历歧视的最根本原因。研究生教育既然要适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要改革。而改革之路,道阻且长。这其中的阵痛,恐怕需要全社会来承担。那些敢于首先尝试的人,肯定会面临更多的难题。让我们祝福这些勇敢的先行者,希望他们能够改变人们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成见。重点:教育部明确表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日研究生的“含金量”是相同的。大家怎么评价这件事儿,欢迎留言评论!综合来源:丁香园旗下,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募格科聘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最近,很多高校都在呼吁一件事,就是对博士的培养年限建议进行修订。因为对于一些优秀的博士生而言,在读期间很可能在第一年就达到了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在博士生培养计划里都有最短年限的规定,一般是博士在读最短不少于三年,甚至有的院校规定不能少于四年。这对于在读期间表现优秀且想早点毕业的博士生而言,是很郁闷的。其实对于博士学制年限的问题,一直在争论,有的人认为博士年限应该加长,因为三年时间很多博士还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或者刚刚经历两年的科研训练,刚刚步入正规化,但是有用面对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因此较短的学制使得博士整体的质量不高。而有的人却认为博士学制就不应该再设置年限了,因为博士群体的任务非常的明确,就是在科研团队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如果在某个团队已经达到了培养的要求,为何还要白白的在学校里熬时间,而不是去更好的科研团队和平台发展自己呢?基于博士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博士培养的改革,首先从博士招生方式上逐渐由以前的统考方式改变为审核制,而且这一改革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推广的效果非常理想,现在全国有接近一半的博招单位采取了审核制的方式进行招生,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所有的博招单位都改为审核制招生。而在博士培养方式中,学制的设定也将会提出新的改革方式,目前对学制的改革采取的是弹性学制,也就是说博士生在读的学制年限为3到5年,也就是说达到毕业条件后,由学生自己选择什么时候毕业,第3年毕业也行,到第5年毕业也行,学校都会给博士生每月发放补助,只有超过5年以后,就不再发放补助了。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现行的弹性学制也将面临着新一次的改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博士学制年限取消的话,就意味着有的博士可能入学没多久就可以毕业了,那么对于博士生的培养而言,学分制已经是无法使用了,这会引起博士生培养体系的重新建立。同时,也会引起一大批低龄博士的产生,使得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会增加,在读博士的数量减少,这样以来,学校会节约一大块培养的成本,而博士就业的竞争会更加的残酷,很可能意味着越晚毕业的博士越不好找工作,因为那些能早毕业的博士大多是既年轻又成果多,直接导致博士群体内的优胜劣汰。当然,面对取消博士学制年限的改革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目前的情况下,还无法实行。希望大家能多多提出自己好的建议,使得博士学制的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今日#招聘中不得将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登上了热搜!让不少在职考研究生的考生考编制中,舒缓了一口气。为啥?因为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中不少把【全日制研究生】作为硬性限制性条件。全日制要求条件已经成为“隐形要求”近期,重庆大足等五个地区发布公招公告,虽然有大专可报的岗位,但是本科岗位上面写均为本科及相应学位。这就是隐形的要求必须是全日制学历,因为自考本科的并没有学位证,只有毕业证。非全日制学历水分大?不能成为限制原因非全日制本科受就业歧视的话确实还不算奇怪,毕竟非全日制本科分为成考、网校、函授、自考等方非常多的方式,很多三流学校出来的非全本科也真的很水,只要肯花钱和稍微用点心,真的很容易就能拿到学历。但是不能作为招聘唯一的限制条件。为什么呢?小编仔细来分析一下:1、用人单位和社会,不能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和在职研究生混为一谈,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考试、毕业难度、课程内容、证书含金量,都不是一个档次。2、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难考,只是培养方式不同,课程体系都是差不多的,获得学位学历一样困难,学历学位证书的效力是平等的。3、从学历含金量这个角度来说,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难考、花了基本一样的时间精力、花了更多的金钱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最后换来的是就业歧视、人才引进歧视、明显不合理也不合规,也不公平。因此,在校生有更多可以提升自己学历的机会,而已经工作了的低学历的在职人员无法再通过读全日制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只能通过非全日制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学历不代表一切,但在未来的就业趋势中,学历是个很重要的入门指标。对于找工作的大学生可谓是难上加难。规定是规定也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变通处理。灵活就业,公招编制了解更多。
没有读研之前,我心中的博士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形象,代表着无限的智慧和才华。读了研究生才发现,博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今天笔者在这里分享几点有关于读博的常识和建议,希望对你有用。1、博士的年限一般情况下,普通博士的学习年限最低为4年,如果直博至少需要五年。当然也有上限。拿北航举例,八年内如果不能毕业,就无法继续在学校里继续攻读学位。从时间上来看,博士并没有硕士那样容易毕业,它对学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每个学校每个学科的要求都不相同。2、如何免试读博?两种途径:一是在本科期间通过优异的在校成绩获得直博的资格;二是在读硕士期间直接转读博士。很明显,后者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更容易做到。第一种情况要获得博士导师的青睐,如果你的成绩符合要求,又能联系到愿意接收你的老师,你就可以申请直博资格了。第二种情况相对更容易做到,硕士一年级、二年级甚至三年级都可以申请转博,对于那些硕士三年级转博的同学有一点好处,他们可以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免试转为博士。当然这里所说的转博指的是在本校读博,只要符合学校的规定,找到愿意接收的博导,就办成了。3、博士真的很难毕业吗?这个要看个人情况,对于绝大部分同学,博士毕业是要花费很多心思和时间的,读到六年毕业,甚至不能按期毕业的大有人在。目前国内博士的培养方式更偏向于宽进严出,意思是你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读博的机会,但是毕业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对于你的论文、学术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开始试行考核制,意思是不用通考,只要通过目标院校的考核就可以进入学校读博。当然,也有很多爱好学术的同学四年内就很顺利地毕业,这跟导师、研究课题以及自己的努力有关系。所以,在做这份选择时要慎重一些。写在最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博士学历依然是一种优秀的象征,如果你有条件,笔者还是建议读博,选一个靠谱的导师,做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成就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两部分。总的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是由之前的在职研究生演变而来的,但在生源上面相比之前又加入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调剂加入这一环节,除了在数量上增加之外,还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核准入标准、培养要求进行了大幅的提高。由于目前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还未走上工作岗位,未来的认可程度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个人感觉会像之前的专业型硕士一样,刚开始可能不被看好,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好的。图片源自网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演变在2016年9月份之前,名称还叫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有五月同等学力申硕(单证),一月在职研究生联考;在此之后,发生了一些改变:在职研究生变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录取考核方式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二者执行同一标准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分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这二者在录取分数和培养方式上有稍许差别,别的方面区别不是太大。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与联系统筹之后,允许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有脱产学习的过程(学习方式自由灵活,可以采用半脱产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后拿到的也是双证,但是会注明非全日制字样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以目前我就读的学校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研一阶段除了修习的学分和奖助方式不同之外,其它的学习和生活是完全一样的,当然也有工作人员在周末来学习的情况;到研二的时候,据说可以去实习也可以待在教研室跟着导师一起学习,学校有和企业联合培养的项目,这样非全过去实习的话,企业会对非全日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助。图片源自网络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可以看出现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还是相当规范的。如果你有一个名校梦,工作需要的话可以来读一下;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你们有相当充分的时间来备考,如果可以读全日制研究生的话,还是能够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