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哪些院校招教育学在职博士?难不难读?卡蜜儿

哪些院校招教育学在职博士?难不难读?

问:我是一名高校老师,想报读教育学在职博士,想咨询一下目前国内有哪些院校招收在职博士,难不难?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下你想报读的是教育学博士还是教育博士,二者是有差别的。教育学博士顾名思义,是“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博士,等同于国外的PhD,是学术和研究取向的,全日制3-4年,奖学金全覆盖。只要你具备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以上,就可以申请或攻读教育学博士。教育博士是“教育”的博士,英文是EdD,是职业和实践取向的,在职4年左右,因为是在职,所以也没有奖学金。教育博士目前只面向那些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学费也相对较贵。从难度上来讲,二者因为面向的人群不同,所以也不好比较。不过,对于同一个人来说都有资格申请教育博士和教育学博士,只是教育学博士要全职读,如果你无法脱产,同时又想深造博士学位,那教育博士更适合你。目前,国内招收教育博士的院校北京地区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下面就详细的说一下这三所院校在职教育博士的招生情况,希望能对你有帮助。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有2个专业是在职博士,一个是教育管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和高级教育行政管理方向。历年的招生情况1、2016年招生15人(教育管理综合),2017年招生13人,2018年招生19人 。2、2016年实际录取的考生包括15名统考考生,1名港澳台考生。2017年实际录取15人,其中包括3名专项计划录取学生。3、教育管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招生对象为从事教育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的考生。4、报考北大教育学院博士的考生如果没有能够证明英语能力的材料需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北京大学教育考博专业课参考书1.《现代教育学基础》,(日)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编,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教育哲学》,张楚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高等教育理念》,(英)罗纳德. 巴尼特著,蓝劲松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教育政策研究基础》,杜学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大学运行模式》,[美]伯恩鲍姆,别敦荣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6.《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高等教育系统》,[美]伯顿·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博的参考书以国外的著作居多,教育学院的导师大部分有出国经历,比较注重对国外的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运行模式等学术理论的研究,所提供的参考书都是比较著名的教材及参考书籍。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的教育博士(Ed.D)是每年9月份进行申请制招生,第二年9月份入学。历年招生情况1、2015年招生10人 ,2016年招生11人,2017年招生11人,2018年招生11人。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招考实行“申请——审核”制,考生需先提交相关材料,材料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参加笔试、面试。3、笔试:时间为3小时。笔试科目及成绩评定:包括教育管理概论(占总分60%)、专业英语(占总分40%)。4、面试:时间为30分钟,考核组由5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组成。包括群体面试与单独面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推荐阅读书目参考书目1.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2.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989年。3.陈桂生著《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近代教育学史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4.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陈列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潘懋元主编《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8.徐辉著《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9.周奉年等著《中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蔡克勇主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其综合效益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1.陈玉琨著《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12.郝克明、汪永铨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注:考试时,笔试考教育管理概论,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对前沿问题的了解,科研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年招生及报考情况1、分数线,2017年外语55分,专业课60分,总分190分。2018年外语40分, 专业课60分,总分180分。2、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旨在培养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3、招生专业领域及招生对象1.教育领导与管理下设两个方向:中小学学校领导与管理方向:招生对象为具有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各类初等或中等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高校领导与管理方向:招生对象为各类高等院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2.学生发展与教育招生对象为高等院校从事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领域的教师或管理人员。4、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具有硕士学位;3.有5年以上相应教育领域全职工作经历;4.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5、考试形式主要为面试,重点考察考生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科研经验及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术潜力、综合素质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考博专业课部分参考书教育学:黄 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黄 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张斌贤:《外国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以来《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卷发展心理学: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雷 雳:《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厚璨:《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管理学: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考试的范围是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考试不指定参考书,以上参考书是由北师导师及在读博士整理推荐。以上是国内北京地区教育博士的招生情况。一般来说国内的在职博士学制都是比较长的,毕业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你时间相对充裕的话,可以报读国外教育博士。菲律宾国父大学教育博士(EdD)全日制注册在职报读,学制比较短,回国教育部认证,享受海归留学待遇,无雅思、托福要求,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即可报读。报读在职博士难不难读?这个怎么说呢,由于院校的在职博士招生时间和具体要求不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报考在职博士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读起在职博士却并不那么轻松,而且会越来越难。一方面,报考人员越来越多,招生院校却越来越少,而且高校对博士生导师可以招生的博士名额进行了多方限制,这就使得导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更倾向于招生全日制博士生,在职博士的名额非常少。另一方面,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在职博士生培养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方说,打破了博士教育的零淘汰制。南开大学就曾经将28名延期也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博士生淘汰,这样他们在毕业的时候只能拿到结业证书,而这里面很多都是在职博士。所以,如果如果你打算报读在职博士,想要顺利毕业就要严肃认真的对待学业,只有能在学业和科研上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的人,才能收获更多。

被遗忘

博士也能在职读?哪些人适合报考在职博士呢?

如今在职教育事业体系不断的完善,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在职教育,对于没有学历的人员在社会上找工作越来越难,所以近几年报考在职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博士在我们的脑海中是多么渴望的学历,在一群人中也就有那么一两个博士,这也让在职博士的热潮不断,而那些人适合报考在职博士呢?关于报考在职博士最合适不过的三种人员:教育领域、经济领域、公务员。教育领域教职及管理人员教育这个词对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从我们出生就一直不断的接受教育,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人员来说,学员对他们的执教能力和学历要求是很高的,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深造自己。可利用较长的寒暑假期时间报考在职博士。从事经济领域在职人员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离不开既有工作经验又有在职博士文凭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工商管理、金融等行业都是和经济领域相关行业,那么就应该掌握更高的管理技巧。公务员公务员一般情况下工作时间短暂,那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报考在职博士,而随着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博士学位也对将来升职加薪也是有帮助的。在职博士属于高等教育,通过报考在职博士,可继续深造提高知识,也能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就读。

其热焦火

全国法学博士报名条件限制汇总

在与考生的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被两个问题所困扰,已经成为无效占用我们时间的两大时间杀手。这两个问题为:一是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二是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无效的信息确认工作是指有考生看到我们推送了某个院系的招生信息,他自己由于多种原因没有找到,因此就跑来问我们怎么找到的,是真的吗?对于这种问题真的很无奈,你不回复吧,他说你服务不周到,甚至可能出现日后的举报、拉黑、取关操作,如果你去一一的回复吧,哪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为他做免费的无效服务呢?收费吗?不现实。我们只能发文告知一下不要再去做这个无效的工作了。说白了,我们为啥一直在分享各种方法,包括咨询的正确方式、自我介绍的方法等等,都是在尽量减少这种费时费力的问题。不符合大前提的咨询工作是指一名考生本来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进入复试的条件,但是他不告诉你,一直在咨询复试的真题、复试的办法等等后续问题,到最后你发现他根本就不符合报名条件,或者他就是想了解一些可以检索到的信息,非得让你一对一的告诉他。本文将要呈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考博市场上,为了防止报名人数过多以及遴选到更优秀的人才,不少院校在博士报名的准入条件上设置了一些或明或暗的规定,如果你不符合,那么很遗憾的请你放弃吧,也不需要占用别人的时间与精力,人生并非这一个选择,院校也并非这一个。其中一些条件还可以通过后续的努力获取,如考博英语可以通过努力复习,推荐大家认真研究真题提升自己的水平,以下这本书就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关注的报名限制条件,不是指诸如通过英语六级、需要教授写推荐信、需要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博导没有招生名额等基本要求,而是指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条件。清华大学法学院: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各种成绩证明的出具日期至纸质版报考材料截止接收之日不超过五年视为有效。(1)英语: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IBT);③雅思(A类)6.5分以上;④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⑤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并获得经国家教育部认证的学位。(2)小语种:学生须提供国家级语言考试(中国举办或该语言国举办)的通过证书或合格成绩单。小语种语言考试成绩需达到相当于我国英语水平考试中的六级水平。注:获得过外语专业学位的考生仍需提供上述合格的外语成绩证明。北京大学法学院:5年内取得且至入学时仍在有效期内的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有效期依外语水平证明的类型具体确定,有效期自入学年的9月1日起向前推算。例如,2020年9月1日入学的考生须提交2015年9月1日以后参加CET-6考试的成绩,或提交2018年9月1日以后参加IELTS、TOEFL考试的成绩,以此类推):(1)英语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PKU-GATE)60分以上;②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③托福90分以上(IBT);④雅思(A类)6.5分以上;⑤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⑥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的,须由招生工作小组认定。2019年之前北大法学院要求3年内取得,2020年放宽为5年内取得。天津大学法学院: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允许报考,法学院不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定向博士研究生。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外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CET-6≥430或IELTS≥6.0或TOEFL≥90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外文专业学术论文或具有相当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除英语水平证明外,申请者还需满足下述条件之一:1)入选教育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以及非法学专业硕士生(本科或研究生阶段至少有一个法学学位);2)“法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及其他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的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3)世界大学排名前200或法学院排名前100的大学硕士学位的学生;4)在硕士阶段以第一作者在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5)其他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学术专长的考生。仅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录取后须辞职且全脱产学习,并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 东南大学法学院:请务必在报名前与拟报考导师联系,经导师同意后方可报考。申请者应为全日制应届或全日制往届硕士毕业生(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其硕士学习经历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为B+以上的学科3)重要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国家各部委、军工系统等下属科研院所)4)国外一流大学(须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对于确有特殊学术专长和突出科研能力,并于近三年内在本学科领域已取得比较突出科研成果的申请者,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1)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有个人获奖证书)3)其它重要科研成果(须经院系专家小组审核确认并报研究生院审批)。非理工科学院可允许少量科研或教学单位的在职人员报考“定向就业”博士生,且录取比例不超过学院录取人数的8%。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考生除满足申请考核的基本报考条件外,还须达到以下科研成果要求:文管类考生近三年内须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在东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发表学术论文刊物参考目录所列的期刊范围内。在发表论文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写法学论文。推荐阅读如下图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英语条件原则上需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应获得我国大学英语六级460分以上(直接攻读博士生480分及以上);或WSK(PETS 5)合格;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且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毕业后五年内申请攻读我院博士研究生;或雅思6.0分及以上或托福80分及以上。学术能力方面,要求对于所报考领域,具有学术热情,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潜力及学术创新能力,原则上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例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或参编的学术著作,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以上课题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身高有要求。吉林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本科或硕士毕业于国内原“985高校”或“211高校”或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法学排名B以上的法学院毕业生;或者在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高校(科研院所)获得学位并有研究成果。学术能力或者学术成果突出者,不受此限。“申请考核制”的博士考生应首先征得拟报考导师的同意。山东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含独立学院)为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学校不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以及只获得硕士毕业证书或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考生,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被CSSCI或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在SCI二区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发表2篇被SCI或EI(其中至少有1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和学位授予学校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境外高水平大学的,须自201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并被CSSCI或SSCI、SCI、EI收录,或与上述学术论文要求相当的其他学术成果。其中,人文社科类论文,研究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可将学生视为第一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须在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在C类以上CSSCI检索刊物或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三大法律数据库收录期刊公开发表法学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提供以下至少一项参加英语考试的成绩证明,并满足本条所列最低分数要求。具体包括:国际法专业:TOEFL(最低100分),雅思(最低7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最低600分);其他专业:TOEFL(最低90分)、雅思(最低6分)、国家英语六级(最低550分)。复旦大学法学院:国家英语六级考试500分以上;托福90分以上(IBT);雅思(A类)6.5分以上;国家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合格证书;或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四川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要求为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及毕业证书)或毕业2年内且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往届生。学业水平要求:(1)毕业于高水平院校;(2)硕士阶段学习成绩优良;(3)考生科研成果要求: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CSSCI论文1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本科和硕士毕业学校应当均为985高校或211高校(含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且所学专业至少一个为法学(法律)专业。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视为所学专业为法学(法律)专业。拟攻读航空航天法、网络与信息法、知识产权法特色学科方向,具有相关交叉学科背景,且经过所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认可及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的,视为满足本项对所学专业的要求。本科或硕士学位在国外高校获得,且学位学历经过教育部认证的,视为在211以上高校获得。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本人申请,经学院资格审查专家小组审查同意,可以适当放宽申请人毕业院校和外语水平条件的限制:1.在中国法学会认定的CLSCI期刊(中国法学创新网认定的十六本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者发表法学类论文3篇(其中至少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或者至少在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或CSSCI来源集刊上发表两篇论文),或者提供其他足以证明申请人具有很高学术潜力的证明;2.在国内重要法律院系或科研机构获得正教授职称或相当的职称;3.在本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并获得全国性的重要奖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且本科就读专业在入学当年为所在省份本科第一批录取专业;已获硕士学位,硕士就读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或获得经教育部认证的境外知名大学的硕士学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培养潜质,公开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学术专著,或具有其他能体现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培养潜质的成果。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现任职于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或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或与我校“双一流”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领域。西南政法大学:外语成绩证明复印件(考生必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英语①雅思6.5以上。②托福90分以上。③国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合格证书。④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⑤不能提供有效成绩证明的考生均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该考试成绩仅当次有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学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国内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含单独考试、援藏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毕业5年以内的往届硕士毕业生,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按2019年9月1日入学时计算)。毕业院校或专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取得国外硕士学位,并获得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硕士阶段学习院校进入报考当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名;(2)硕士就读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3)硕士就读于国内高校,且硕士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为“B”以上(含)。(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布的教育部最近一次学科评估结果为准)。海南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为双一流高校、国家及部委直属科研院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全日制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或已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境外所获得学位须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已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苏州大学:申请考核制考生在入学前须取得学术型硕士学位,且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本科和硕士阶段须就读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高水平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表达能力,体现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就读学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3)传统优势政法院校;(4)海外著名高校(须在复试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不具备上述院校条件的考生,须提交至少1篇在CSSCI期刊独立发表8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期刊的认定以《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典》的规定为准)。以上是我们收集到的部分院系博士报名限制条件,希望对大家的报考有所帮助。

次矣

多所高校被指“批量”清退不合格博士生 原因为何?

近日,多所高校被曝出“批量”清退不合格博士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公告清退33名未联系到的博士生,最久的入学时间长达15年;北京交通大学清退59名博士生;上海师范大学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自2019年以来,国内多所大学对包括博士生在内的研究生念起“紧箍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多个方面。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2019年我国博士生的延期毕业率高达40%,其中接近一半延期的时间为一年,20%的延期时间为两年。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曾表示,2012年时,我国博士生有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博士生为何毕业难?在大多数人眼里,博士生是经过大浪淘沙后走到高等教育金字塔尖上的人才,怎么会频遭“清退”?“去年开始在学术圈出现‘清退’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情况,其实清退制度早就存在,只是各大高校拖着没有实行。而被清退的一批人,很多也早就不在学校做科研了,只是档案还放在学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候选人刘威表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学校可予退学处理。博士生教育的学制是3年,但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调整了博士研究生学制,不少学校已经把博士生学制延长到4年。根据各大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通常6年没有毕业就会被清退学籍。刘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3年毕业其实是非常难的。首先,中国高校对博士生发论文设置的硬性指标很高。刘威所在的研究所对博士生毕业的要求是发英文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期刊,累计影响因子过4,这就意味着发1~2篇论文,而很多期刊从投稿到最后文章出来时间长达9~12个月。“在博士期间首先需要半年时间完成课程,毕业还需要提前3个月提交材料,完成1~2篇论文的架构到撰写,还要准备毕业论文,时间非常紧张。”刘威说。并且对于刘威这种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博士生来说,科学实验更具有不确定性。“像我们这种偏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去野外、做实验,要有一个自然年的数据,但一年也很难保证数据采集完整,可能还要来年再补数据,时间就更紧张。”刘威表示。在刘威求学的研究所,今年30多个博士生按时毕业的只有6个;而在刘威所在的课题组,上一个按时毕业的博士生可以追溯到2018年,再往前是2012年。除了理工科博士生毕业难外,人文社科类博士生毕业也不容易。今年刚取得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学位的何心怡就花了4年时间。“虽然博士生学制是3年,但这几年来,真正3年毕业的博士生只有2人。上外的毕业条件还算比较宽松,除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外,需要发表一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或学校认定的同等级期刊。而综合性大学里的人文社科博士生更难毕业,因为它们的指标通常一刀切,但实际上,人文社科发高水平期刊比理工科难多了,尤其是外国语言文学类的CSSCI期刊数量非常少,即使是教授、博导也不容易发。”何心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次是导师的权力过大,往往招生热情很高,但培养起来精力不到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章玉贵对第一财经称,目前在很多“双一流”大学,博士生导师依托项目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容易形成马太效应,项目越多,招的学生越多,申请课题就多,项目因此就越多。“有时候一名导师带几十个学生,导师成为带博士生专业户,实际上,老师并没有足够精力去培养那么多学生,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学生成为论文GDP和项目GDP生产环节中的一个环节。”章玉贵表示。章玉贵认为,一些重大创新是由导师的研究兴趣产生的,招收博士生不能依托项目,要看老师的研究兴趣,学校也一刀切,没有项目就不让招博士生。此外,导师对博士生能否毕业拥有太大的话语权。“学术圈还存在一种现象,即导师把手下的博士生当作科研助手,即使学生已经达到毕业水平,导师也会找借口拖延学生毕业,学生有苦说不出。”章玉贵说。刘威也表示,有些学生因为太优秀而面临毕业难问题,原因是导师想把学生留在身边多干活。“博士生就像廉价劳动力。在研究所,一个博士生一年工资3万多元,而在高校就更廉价了,大概只有2万元。”第三个原因是有一部分在读博士并不适合搞科研,但其在选择读博前并没有认清自己。“很多人没有科研基础,受身边人的影响赶工读博士,没搞清楚自己是否真心热爱科研,后来才发现读博士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放弃了。”章玉贵说,在职博士生在清理的对象中占比不少。刘威也认为,很多人很不适合读博士,有时候迫于社会压力,或者为了推迟就业压力,或者导师希望读而读。“实际上,在现在博士候选人的体系中,真正适合读博士的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唯论文”亟待破除不仅在国内,国外高校博士生毕业的延期率也非常高。王运歆在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热力学系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花了39个月毕业。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法国理工科博士学制一般是3年,文科博士一般是4年。“按时毕业比较难,80%左右会延期毕业,一般延期在3~6个月,延1年以上也比较少。”王运歆说。虽然毕业难是国内外博士生面临的共同难题,但国内外对博士生毕业的考核标准有着明显的不同。王运歆说,法国博士生毕业的要求是在符合要求的杂志上公开发表一篇论文或者在国际会议上有一次公开的演讲,除此之外需要博士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法国非常看重论文答辩,需要从法国各个学校找评委,组成评委团,把论文发给评委团的两个人,经过几轮修改后再进行答辩。答辩时间大约在2~3个小时。”王运歆说。章玉贵表示,欧美以及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的高校都非常看重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相比之下,国内一些高校则比较重视在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希望学生有产出。“国外比较好的大学一般没有对博士生公开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比较看重课程和毕业论文做得有没有创新和突破。而国内考核体系看重产出,能不能在知名期刊发表文章成为重要考核标准,这就导致最近几年中国论文发表量突飞猛进,很多论文的撰写主体就是在校学生,包括博士生。”章玉贵表示。“唯论文”是中国学术界长久以来的弊病。克服学术评价中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是学术界面临的挑战。在7月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表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据悉,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之后,《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3个配套文件将陆续下发,分别聚焦严格规范质量管理、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和系统规划专业学位发展等方面。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清华是全国第一所把博士生能否毕业与学术论文是否公开发表脱钩的大学,但拿掉紧箍咒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学生的培养。我认为,重要的是提高博士论文本身的质量,在博士生期间,如果能够把前瞻性、补位性的选题做成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其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预计后续很多大学将向清华大学看齐。”章玉贵表示。对于如何把学位论文做好,章玉贵认为,要发挥教授治校、专家治校的作用,让第三方去评价毕业论文,在开题、预答辩、答辩环节,学生的导师均不能参加,以降低导师在学生论文能否通过中的话语权,摒弃学生只靠指导老师的思想。“这方面国内高校已经有所改变,比如在预答辩前后要送给外部专家评审,公开获得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和加大论文盲审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点国内一直在向国外看齐。”章玉贵说。此外,章玉贵认为,导师在选博士生时要对学生负责,抱有宁缺毋滥的态度,不一定要把名额招满,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培养的潜质。“导师不仅要把学生当成科研助手,还要当作科研伙伴,不能剥削学生。”章玉贵建议,学生要认清形势、摆正位置,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攻读博士,也要抛弃“考名师、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功利思想。“学术就是学术,与功利无关。如果你真的想做博士,就要做好扒几层皮、掉几把头发的准备。博士本身不是一种炫耀,它实际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章玉贵说。

今我将出

有人说“在职研究生还不如一个正规本科”,这种学历歧视正确吗?

某机关科员小王是一个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单位已经工作多年,除了熬资历以外,没有任何职务提升。和他同时进入机关的小张是一所普通大学本科毕业,二人的工作表现也相仿。可是在最近的一次职务变动中,小张却被提拔为副科长,在随后的公示中,小王发现张立的学历中增加了一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正是这个学历让小张超越了他。非全日制研究生是2017年诞生的一个新说法,不同于以往的“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都属于统招统分计划,非全日制仅指学习方式,非学历类型。因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较短,社会容易把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统招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成教、自考、网络教育本科相混淆,所以造成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被歧视的错误现象。由于国情的关系,我国的高等教育类型比较多,除了统招的普通本科及研究生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教学方式补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大量缺乏高等教育人才,但统招的大学生、研究生数量太少,难以满足社会需要,于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大学,在职学习、自学考试、网络大学,以及各种的短期培训等等,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教学方式虽然相比普通高等教育有种种缺陷和不足,但在快速培养人才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快车道,每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已经突破700万学生,看发展趋势应该还会持续增加,以前作为良好补充的非统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不适合当前形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其实,对于非正规统招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就职市场一直觉得低人一头,存在着严重的被歧视现象,哪怕你是一个在职博士,拿到招聘单位还不如一个正规的本科学历。现在正在一家大型外企人力资源部工作小李就感受深切,她本科在一家非常普通大学读了人力资源专业,后来感觉自己的大学在人才市场上不太吃香,就报了一家名牌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花了几年时间和巨额学费,终于拿到一个硕士学位,想着可以去找更理想的工作,但现实却打了她的脸。小李在网上应聘时填写的是硕士研究生,招聘单位对她也很感满意,就约她面试,但当招聘单位知道她是在职研究生学历后,立马面色一沉,责怪她为人不诚实,应该在网络投送的简历中注明是“在职研究生”,并以非常轻蔑的语气说她的“在职研究生”学历一文不值,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来面试。在经受了这次打击以后,小李再也不敢提自己是研究生了,安安分分地用自己的本科学历去应聘,最终找到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其实,在职场上,类似小李这样的经历还是非常多的,有些单位明面上不说,但在潜规则下是拒绝招收任何非统招学历的毕业生的。这次国家新定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上已经和正规的研究生一样了,既有学位证,也同时拥有了毕业证,但遗憾的是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证书上却写着“非全日制”四个字。正是由于有这四个字的存在,让“非全日制研究生”和 “在职研究生”一样在就业市场受到歧视。面对这种歧视情况,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觉得非常冤屈,他们觉得既然国家已经给他们发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了,就应该象普通的统招的全日制研究生一样享受应有的待遇,而不能分成三六九等,否则,这项政策的意义何在呢?而另一方面,作为统招的全日制研究生也觉得非常不妥,他们认为自己是经过艰苦学习,才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入学资格,并经过几年全日制学习最终才获取毕业证和学历,他们放弃了本科毕业后几年工作赚钱和职业晋升的机会,如果和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待遇一样,那么谁还要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呢?当然了这种矛盾的观点只是代表他们各自本身的立场,而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文凭只是你走入社会的一个敲门砖,真正的本事是在后续的工作中,看谁更有本事,谁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不能抱持“唯学历”“唯文凭”论,但是,面对招聘官,在大家都没有机会证实自己的能力以前,学历是唯一的判断标准。高考和随后的高等教育就是判断个人智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一场比赛,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人就获得初步的进阶权限,获得这种权限的人在随后的社会生活中就相应获得了一定的优先权,这也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但也仅仅是一个进门的优先权而已。其实,在一些真正进行科学管理的公司,学历真的只是一张入场券,很多人没有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但只要能真正展现出实力,一样会得到重用。我们看过一些著名大企业招聘要求,国内高校非清北不要,国外高校要世界排名前50,门槛非常高。但一张华为公司高管的学历清单,却大大出人意料,华为的高管们虽然也大多出自名校,但“咖位”却似乎低了几筹,里面只有2个清华毕业生,更是没有留学外国名校的人,但正是这些“非名校”毕业生,领导了华为这样扬名世界的企业,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谁敢说不行呢?学历只是人生的一个开端,终身学习,终身进步才是正确的人生打开方式,我们不能唯“文凭论”,展现个人能力的方式也很多,这些都需要整个社会去权衡,如何评定人才,如何去评定个人能力,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考试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能够强盛几千年的基础。我们国家的人才征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先秦的血统传承,王侯家天下,到两汉察举制举荐人才,再到魏晋南北朝僵化的门阀制,最后才在隋代形成了科举制选拔人才。清代末期,当科举制不再适应社会进步时,新式的现代学校教育及考试制度才走进中国人的生活,自此之后,就没有大的变动,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人才选拔机制,也是目前最高效,最公正,最公平的模式。如何更好的选拔人才,体现人才价值,需要社会的有识之士多加研究,真正形成共识,才能不再出现各类职场歧视现象。

不能下人

国产博士太多了?不,太少了

早前,演员翟天临(左一)的博士学位造假,引发全网质疑。图/《军师联盟》博士是谁?博士就是那个拿着入场券,在人类知识的最远边界独自钻牛角尖的人。今天,关于博士的真正问题不在博士的多少,而在博士的真假。人们内心一直存在着这样一条博士鄙视链:本科985的常青藤洋博士>洋博士>本科985的土博士>土博士>女博士>博士后>专业博士>在职博士>翟博士>名誉博士>访问学者>野鸡博士。这其实是一场关于博士成色和美誉度的不完全排名。任何对博士的神化和异化,终归是一场徒劳。读博,或者不读博,成为博士,或者不成为博士,不过是人生的其中一种选择。“中国已成博士工厂?假的!”这是《中国教育报》3月6日一篇报道的标题,这一说法来自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在3月5日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张炜表示:“每隔一段时间,社会上就会出现‘中国博士研究生规模全球第一’‘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数量世界第一’的说法。这可不是夸我们,而是借此说我们‘虚胖’,只图脸面,只要数量不要质量。但是这个说法,却彻彻底底是个谣言!我们作为教育界的委员,有必要加以澄清。事实上,我国的博士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说博士研究生教育是短板也不足为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还不完善,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算高。图为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费曼,曾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在我国,能读到博士的人一向凤毛麟角博士乃至知识分子群体成为公共热议话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电视剧《围城》1990年热播的时候。这部改编自钱锺书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展示民国知识分子群像,同时贡献了“克莱登大学”(克莱登大学由此成为“野鸡大学”的代名词)以及“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出自剧中的教育部视学先生)等说法。“克莱登大学博士”方鸿渐。图/《围城》《围城》主要凭借演员的颜值和表演来吸引观众——陈道明(饰演方鸿渐)的儒雅,英达(饰演赵辛楣)的美国派头,葛优(饰演李梅亭)的笑点,以及两大女主李媛媛(饰演苏文纨)、史兰芽(饰演唐晓芙)一套又一套的时髦衣着;至于钱锺书在原著中揭示的高级知识分子圈的种种套路,在剧中则被弱化了。1939年,钱学森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图/维基很多人要在之后读到《围城》原著并在对学术圈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才领悟到小说的妙处。比如,苏文纨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得文学博士称号,主攻方向是中国现代诗研究。“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唯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1942年3月至5月,胡适博士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巡游演讲。再比如,方鸿渐和韩学愈同样手握“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方鸿渐是花了40美元买的,韩学愈花了多少钱就不清楚了),方鸿渐深以为耻,不敢写在履历上,只能当个副教授;韩学愈则不仅有“博士”头衔,还有“著作散见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相当于今天的C刊)这一过硬条件加持,当上了历史系主任。然而,真相是:韩学愈的文字确实曾在这两本刊物上发表,但跟学术无关。他发表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的是一段广告:“中国青年,受高等教育,愿意帮助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取费低廉。”发表在《史学杂志》的则是一条资讯:“韩学愈君征求二十年前本刊,愿出让者请通信某处接洽。”也难怪那时的人对以博士为代表的高知群体不甚了解。毕竟,在我国,能读到博士的人一向属于凤毛麟角:上世纪初到30年代,要读博只有留学一途,也唯有家境宽裕者负担得起(方鸿渐到欧洲留学的学费就是丈人提供的)。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后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民国政府于1935年4月公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位法典——《学位授予法》,采欧美通行的三级学位制——学士、硕士、博士。但随着抗战爆发,这一计划不得不延迟。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门一度采用苏联的学位制——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回忆道,他的老师周勋初先生那一辈,当时读的是“副博士学位”这种源于苏联的学位称谓。直到1980年2月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学位制度,并在1983年授予第一批博士学位,我国才有了国产博士。曾经的苏联学位制,对中国影响颇深。图/圣彼得堡大学“这个世界正在生产越来越多的博士,是时候停下来了吗?”1983年5月23日,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以新中国首位博士马中骐(他的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为代表的18名博士拿到了学位证书。据说,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大会后,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说了一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这么多博士怎么办?”许多人不明其意,全国才刚刚培养出18名博士,怎么就多了?一位当时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回忆:“他已经预感到将来我国授予的博士会非常多。”苏步青的预感是准确的。1982年,我国共招收博士生302人;而2017年,这个数字达到83878人。还有一组对比数据也可以证明我国博士招生的“大跃进”:获得博士学位者突破1万人的规模,美国用了100年时间(1861—1961),中国仅仅用了17年时间(1981—1999)。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发布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写道:“从1994年开始,博士学位授予规模呈现急剧扩大的趋势,到2015年授予博士学位总量超过66万人。从1994年至2007年间,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以年均25%左右的幅度快速增长,其后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增长速度放缓,2008年至2015年间年均增幅约4%。”中国博士,似乎越来越多。图/全景现在通行的“2008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博士大国’”的说法,来自国务院学位办。2008年4月,在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表示:“2006年美国培养出了5.1万名博士,中国大陆是4.9万名。到2007年,我们的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至于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不认同这一说法,可能是所采信的数据来源不一致造成的。对照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和社会、行为与经济科学学部联合公布的《美国高校历年授予博士学位数量(1957—2014)》及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历年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即获得博士学位者)数量,在2008年这个争议节点上,美国培养了约4.8万名博士,中国则培养了约4.4万名博士,基本持平;而到了2014年,美国的数字是约5.2万,中国的数字是约5.4万,仅从数量上看,中国确实胜出了。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一名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合影。图/Alex Zozulya博士数量持续增长,是一个国际性趋势。《自然》(Nature)2011年5月发布的名为“博士工厂”(The Ph.D. Factory)的调查报告指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一份研究显示,1998年至2008年科学类博士年增长率达到近40%,每年约增加3.4万人。没有迹象显示增长会放缓。大多数国家建立了高等教育系统,并认为博士毕业生人数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为此,报告质疑道:“这个世界正在生产越来越多的博士,是时候停下来了吗?”当博士成为“博士工厂”制造的批量化产品,其成色就难以保证了。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2007年发表《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历数高校“大跃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研究生泡沫化,学风浮夸和学术造假,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素质严重下滑……针对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刘道玉的对策是:“凡是没有参加统一的严格入学考试、没有全程上课和通过全部必修课程考试、没有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论文、没有经过正规的论文答辩者,应一律取消已授予的博士或硕士学位。对严重造假者,应追究刑事责任。”左:伯明翰大学的一次博士学位授予仪式。右:剑桥大学哲学博士礼服。隆重而讲究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是研究生教育的严肃性的体现之一。让大学里的博士教育既“去魅”,也不要“污名化”1987年6月,作为北大培养的首批文学博士,陈平原拿到了博士学位。他曾在文章中记述当时的经过:“我独自一人,骑脚踏车,来到未名湖边的研究生院,取走那张属于我的博士文凭。回宿舍时,顺道买了个西瓜,放在水房里冰着,准备晚上受用。给父亲挂了个电话,说‘东西拿到了’;电话那头很激动,叮嘱下次回家时一定带给他看看。那时年轻,看不起‘博士’‘硕士’等头衔,以为关键是有无真才实学。第二天,为完成下一个研究课题,江南读书去也。”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与博雅塔。图/维基那个时代,北大乃至其他高校都没有隆重的博士毕业典礼,更没有穿博士袍、戴博士帽、导师拨流苏等仪式。很多学者像陈平原那样,以平常心对待博士学位——“不过是取得一张从事专业研究的入场券”。陈平原认为,自己不是特别看重博士头衔,与专业方向有关。“回首百年中国学术,研究文史的第一流学者,大都没有博士学位——即便曾出国留学的(如陈寅恪、钱锺书等)也不例外。这一点,与经济、法律、物理、生化等专家大不相同。哲学家、史学家完全可能自学成才,法学家、数学家则很难回避严格的学院训练。”陈寅恪任教清华时,有“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之称。图/维基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博士学位制度刚刚建立、规章制度不甚健全的时候,博导们甚至不知道怎样教学生——正如莫砺锋所说,“那时没有课程体系,也没有学分制,学校连规章制度还没制定,导师指点你读什么书,你就去读”。那时候培养博士生的方式,类似于传统手艺人带徒弟,一对一,一个博导带一两名学生,言传身教。甚至有四个老师带一个学生的情况:带莫砺锋的,除了导师程千帆,还有导师的三名助手——郭维森、周勋初、吴新雷,四个老师管一个,把他管得“死去活来”。而如今身为博导的莫砺锋,他要带的博士生有60多名。那个时代的文科博导上课,就是跟学生聊天——莫砺锋、陈平原都十分怀念当时那种氛围。陈平原在回忆导师王瑶时这样写道:(王瑶)先生习惯于夜里工作,我一般是下午三四点钟前往请教。很少预先规定题目,先生随手抓过一个话题,就能海阔天空侃侃而谈,得意处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像放风筝一样,话题漫天游荡,可线始终掌握在手中,随时可以收回来,似乎是离题万里的闲话,可谈锋一转又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听先生聊天无所谓学问非学问的区别,有心人随时随地皆是学问,又何必板起脸孔正襟危坐?暮色苍茫中,庭院里静悄悄的,先生讲讲停停,烟斗上的红光一闪一闪,升腾的烟雾越来越浓——几年过去了,我也就算被‘熏陶’出来了。复旦大学2018届博士毕业典礼现场。2013年,陈平原撰文提出“革新博士教育六建议”,其中一条建议是:改国家学位为大学学位——“像欧美国家一样,各大学对自己颁发的学位负责。经由一番激烈的竞争与淘洗,内行人很快就会明白,哪些大学的博士学位值得珍惜,哪些大学的博士学位白给你也不能要。”他对于博士教育的基本观点是:让大学里的博士教育既“去魅”,也不要“污名化”,这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一个希望进入学界的人非做好不可的“规定动作”。作者 |谭山山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煤气灯

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咸鱼翻身了?

在我国的国民教育序列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教育类型:普通全日制和继续教育。普通全日制大家都很熟悉,即是国家统招录取,学生入学后全日在校学习,是我国普通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的主要学习方式;而继续教育,则分为自考、成教、电大和网络教育等几种,主要是在职的社会人员尤其是成人进行的教育活动,是社会人员提升自身学历的主要方式。普通全日制的同学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接受更加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学校能以相对严格的教育方式、管理模式和考核标准来约束他们。而继续教育方面,在职社会人员的学习则是在业余的时间里来进行知识的扩展、提高和补充,很明显他们极容易受到来自于工作、家庭等生活其他方面的干扰。尽管我国每年继续教育的人数都在增加,可是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社会上依然没有形成接受继续教育学历的良好氛围,甚至在某些招聘信息上明确写着“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等字眼。普通全日制学历和继续教育学历的平等,更多是体现在法律规定等国家层面上。但是当我们结束并且脱离正规教育以后,除非再重新高考,否则以后想得到本专科的文凭,只能以继续教育的形式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毕业证书上也会显示成教、自考、网络教育等标记成人教育的字眼儿。可是有一种非全日制的学习形式,却正儿八经的属于普通高等教育,这就是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博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与统招非全日制普通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第二学士学位、全日制普通本科、普通全日制专科。在众多的全日制学习方式中,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谓一枝独秀。但是我们要注意,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不一样,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统招统分,他们被录取的门槛是一致的,也是要笔试、复试,不是和自考本科一样可以零门槛等各科考试及格后就可申请毕业。而在职研究生是2016年前的称谓,之后就划归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范围中去,也就是说现在只有两种不同学习形式的研究生,即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而他们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那有的小伙伴儿们要说了:我的学历是成人本科,那我考全日制研究生,不就和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一样了嘛,咸鱼翻身呀。对此,我想说:面对每年增加的考研大军,能够勇敢地迎难而上,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呀。好了,就到这里,有问题评论区里留言哦。

旋风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口气清退33名博士生!校方:还没有收到申诉

据央视新闻,8月2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并附上了33名拟被退学处理的博士研究生名单。公示显示,这些博士研究生的入学时间在2005年至2008年,均属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有关规定,校方可对其做退学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秦荣表示,清退的这批博士生都是超过了最长学习年限。因为博士的类型比较多,所以不同的博士学习年限是不一样的。秦荣介绍,名单上拟被退学处理的博士研究生分别来自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电子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等专业。除了他们,还有一批也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但已经取得联系,拟作退学处理的博士研究生,由于相关工作还在进行中,这批学生的具体人数暂时无法对外公布。名单中最“老”博士已读15年公示称,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有关规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本次拟退学人员中,有33人联系不到,校方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8月21日—2020年9月1日。公示称,学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相关学院或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学校将按照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本次仅公示了联系不到的33位拟退学处理的博士研究生,还有联系上的并未公示,因此,西安电子科大此次给予退学处理的博士生不止33人。从名单上的学号来看,这次被退学的很多同学读博时间已经达到1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爽表示,因为博士本身学业压力比较大,他们是在做很多创新科研的工作,所以这里面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另外,博士在这个阶段也有家庭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再一个就是在职的博士相对我们全职的学生来说,他们还要兼顾工作和学业,所以对他们来说,可能确实有一些同学是难以完成达到博士授位的标准。一部分人本身可能是由于工作的变化,或者生活的变化,对于博士学习的追求或者投入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热情了。校方介绍,公示期为8月21日至9月1日,“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 截至目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收到这33名拟被退学处理的博士研究生中任何一人的反馈或申诉。秦荣表示,我们公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一个学生的申诉,假设收到学生这方面的申诉或投诉,我们会按照学校的规定,我们有一个研究生申诉委员会,会来处理这件事情。今年已有多所高校发布清退通知据中国青年报整理,近几年,硕博生清退已经越来越多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读”、“申请退学”等方面。▌ 北京交通大学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对其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 宁夏大学6月24日,宁夏大学发布通知,同意自愿申请退学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学处理。▌ 上海师范大学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 中南大学5月20日,中南大学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过2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 吉林大学据吉林日报消息,目前,吉林大学有超20个学院发布公告,超期研究生超过100人。但对于正在积极准备论文答辩的超期研究生,可以给予答辩机会,最后答辩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超期不能答辩的研究生将按退学处理。此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时提到,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显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1、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2、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3、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4、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5、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6、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公开信息等)

画戏人

教育部明确提出:想上研究生,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意味着,就业、落户机会等方面非全日制将与全日制平等,不存在这些歧视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当于本科生,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水、混学位”等。教育部官方发布以下四个重点内容。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二、强化就业权益保护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三、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高等学校要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信息,积极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对取得学籍并完成学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研究生,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规定统一办理就业手续,定向就业的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四、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国家关于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完善招聘研究生的相关办法,为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关于非全日制虽然固有印象就是研究生毕业之际,毕业时就业如同读了白读一般,和本科生是一样的,除非是有编制的老师、公务员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利于纵向流动。很多人认为非全日制十分好考,类似于用钱买证等等。就业是用人单位也会优先考虑全日制。但这个文件发出以后,非全日制就和全日制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有了教育部的通知,非全日制的社会认可度会越来越高,所以在职的人,或者未能进去第一志愿的复试等等,建议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此时此刻社会认可度还有限,有许多错误的认知,但是这些都没关系。在几年前,专业型硕士也遭到歧视,但近三年来,专业硕士报考率远大于学硕,招生人数也更多。专业型硕士也会越来越热门。如果真的特别想上研究生,又无法丢弃工作,就选择非全日制吧。毕业时就可以双丰收,既有研究生学位证书,又有工作经验及工资。毕业时比全日制研究生更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工作经验。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高等学校要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样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020届考生又多了一天路,在调剂时可以选择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今年刚发布通知,去年报考人数必然还不多,抓住机会,你明年必为研一!

教育部明确提出:想上研究生,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意味着,就业、落户机会等方面非全日制将与全日制平等,不存在这些歧视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当于本科生,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水、混学位”等。教育部官方发布以下四个重点内容。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二、强化就业权益保护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三、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高等学校要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信息,积极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对取得学籍并完成学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研究生,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规定统一办理就业手续,定向就业的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四、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国家关于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完善招聘研究生的相关办法,为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关于非全日制虽然固有印象就是研究生毕业之际,毕业时就业如同读了白读一般,和本科生是一样的,除非是有编制的老师、公务员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利于纵向流动。很多人认为非全日制十分好考,类似于用钱买证等等。就业是用人单位也会优先考虑全日制。但这个文件发出以后,非全日制就和全日制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有了教育部的通知,非全日制的社会认可度会越来越高,所以在职的人,或者未能进去第一志愿的复试等等,建议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此时此刻社会认可度还有限,有许多错误的认知,但是这些都没关系。在几年前,专业型硕士也遭到歧视,但近三年来,专业硕士报考率远大于学硕,招生人数也更多。专业型硕士也会越来越热门。如果真的特别想上研究生,又无法丢弃工作,就选择非全日制吧。毕业时就可以双丰收,既有研究生学位证书,又有工作经验及工资。毕业时比全日制研究生更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工作经验。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高等学校要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样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2020届考生又多了一天路,在调剂时可以选择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今年刚发布通知,去年报考人数必然还不多,抓住机会,你明年必为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