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祥旭一对一:考研辅导在线教育现状分析启示录

新祥旭一对一:考研辅导在线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渗入各个领域,也为传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动力,加快了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条件的限制,知识获取渠道灵活与多样化。而资本市场和创业者的不断涌入,使得我国在线教育在近几年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期。在相关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2020年一季度,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人,较2018年末增加了2.22亿人。与此同时,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也导致教学模式逐步向小班及VIP课程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培训行业所面临的高成本、低利润、难复制等挑战也日益凸显出来。而伴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相关工具及网络环境均获得了极大地改善与提升。人们的教育理念和生活观念的不断转变和进步,对教育市场环境和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匹配现在学生的教学需求了。新祥旭考研辅导从2005年11月成功开设第一期考研专业课辅导,并在2006年3月在北大资源楼举办第一期复试辅导,录取率趋近于百分之百。为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007年推出了一对一VIP课程,成为全国专注从事个性化一对一辅导的考研机构。为适应学生需求及社会发展,2012年3月,新祥旭推出线上一对一辅导体系,建立考研在线一对一辅导平台,至此,新祥旭开启了在线教育新阶段。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新祥旭已逐步完成覆盖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的师资资源储备,辅导的学院也遍布全国各地。在线一对一辅导不受空间时间地域的限制,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有网络,就可以享受全国最优质的师资资源,学习到最优质的学习内,不用再自己东奔西跑找老师,风吹日晒的赶去教师上课了。并且一对一在线辅导不同于网课,老师全程只负责一个学生,针对性教学,而网课只是自己看视频或把大班课搬到网上,这两种教育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也许还有人觉得网上的东西不靠谱,但是不靠谱的东西哪都有,不是在于实体或互联网,网络在线只是一种媒介,是一种更人性化,让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的一个方法,在教育体系中,更重要的教育质量和老师质量,内在靠谱,放在哪里都是吸引人的,新祥旭在十几年中不断努力和探索,早已在行业中成为了在线一对一辅导模式的领军者。

不得复使

在线教育如何撬动百亿考研市场格局?

教育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细分赛道之多,几乎找不出一个能比肩的,并且各细分赛道的竞争都异常激烈,举凡K12、成人口语、升学留学职场兴趣……几乎是一片“红海”之势。而在这个角力场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消费习惯的变化,纯粹线下的玩法几乎已经式微,触网转型、拥抱在线教育已成行业共识。最近,在考研这个细分市场上,这样的势力变化体现的尤为明显,市场异常火爆、新旧势力交割,沪江网校、新东方在线、考虫等一众玩家脱颖而出,不断搅动着这个被传统机构们盘踞许久的格局。考研40年,“高烧”下的众生相小田刚入职上海一家创业公司,谈起自己的考研目标,有点迷茫,“压力很大,有时候有种恐惧感,但又不想轻易认输,不想一辈子留下遗憾”。和小田不一样,小敏则选择了裸考,她毕业后没找工作,从杭州跑来上海,和几个研友躲在出租屋里,常常挑灯夜战。小田和小敏都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在苦读身影的背后,他们也许并不知道,有200多万人和他们一样在备考。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已突破238万。考研如今已经走过了40年光景,几十年后的今天,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40%(来自教育部2016年数据),越来越多小田、小敏这样的群体,在生存压力、竞争优势、阶层上升等多种因素冲击下,选择靠读研进行突围,考研市场也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教育细分行业。图说:在历经数年的考研“高烧”以及2014、2015年短暂的报考人数回落后,2018年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度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达到238万人,人数较2017年增加了37万人,刷新了近十年考研人数纪录。传统线下考研机构遭遇挑战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已近2万亿,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扩张,其中考研领域的教育培训市场逐渐形成了全国性机构和区域性机构广泛布局、深扎线下的格局,文都教育、海天考研等机构迅速崛起。直营和加盟是目前绝大多数线下考研机构拓展的主要方向,但地域垄断、校园市场集中程度低等因素限制了大规模复制考研培训的可能性,个性化专业课在线下难以有效开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考研培训市场的分散化,而传统的线下培训班的方式也遭遇碎片化学习的挑战。取而代之的是,线上考研培训更为便利的学习方式。自2010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进步,在线教育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考研人群日益增长的当下,考研这个赛道也正迎来越来越多教育品牌的争夺,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校、考虫等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传统线下培训的吸引力不再。一位考生甚至直接对笔者表示,听说这些传统机构往往在最后强化阶段,有押题甚至泄题的“本事”,这是吸引很多考生的“杀手锏”之一。事实上,寄希望于莫须有的押题,而不是备考,反而增加了考生失利的机会。考虫、沪江网校新生力量崛起在考研这个个性化属性明显的赛道上,沪江网校、考虫这些在线教育玩家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线下玩家相比,他们的优势在哪?回归用户,这些在线教育玩家能够帮助小田、小敏们实现梦想吗?在形式感和体验感上,随着在线直播、人工智能等的普及应用,在线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并且接受度越来越高。这也是沪江网校、考虫、新东方在线这些玩家这两年才开始切入考研市场的契机所在。比如以四、六级培训起家的考虫,2016年上半年才涉足考研培训,沪江网校则是在2016年通过战略投资苏州研途拓展到考研培训这个赛道。据新东方2017财年数据显示,目前新东方主要围绕大学生在四六级、考研、职业教育等方面提供培训服务成立了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其营收达到8亿元左右。预计在2020财年,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计划实现营收20亿元,其中考研方面收入预计达到10亿元左右。短时间内巨头们纷纷抢滩,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对生源空前激烈的抢夺,毕竟,要构建足够冲击传统考研培训机构的口碑值和影响力,做大用户盘子是当务之急。不过,在抢夺生源的过程中,新东方在线、考虫、沪江网校三家的策略其实区别很大。新东方在线注重名师+完整产品矩阵的打法,考虫则更注重灵活的定价策略+符合当下流行的营销玩法,彼此间区别非常大。新东方在线依靠线下流量属性的现象非常重,强化班基本都是从线下引流到线上的玩法,在售课程也是以视频课件课为主的电商类课程。比如其推出的考研直通车服务,采用在线直播+面授密训的组合形式,宣称大牛老师既在屏幕前也在身边,价格也不菲,个别课程更是高达19800元。从新东方财报上来看,其2017年上半年正式启动了“千万名师”计划,这为其业绩增长带来了很大帮助,不过在目前新东方考研课程中,名师计划体现并不明显(尤其是宣传上),在用户端的口碑也不太好,有考生曾指出,新东方的“名师”并非全程跟进,一周上个两三次课就不错了,玩的是“噱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相比之下,沪江网校的玩法则更轻,基本都在线上进行,并且是与年轻群体互动最成功的教育品牌之一。近年来,沪江网校连续打了多张明星牌,从吴磊到汤唯,不同产品嵌入不同的明星营销策略,为沪江网校带来了很大的人气,也成功为沪江网校品牌贴上了亲和感和年轻感的标签。在考研这个产品上,沪江网校沿用了同样的逻辑,成功打造了“考研名师天团”,最近正值网校9周年庆,其也顺势开设了明星考研课程,这样的玩法大大提供了用户粘性,对其快速集聚大量目标用户、构建广泛的用户影响力意义重大。效果为王,决战2.0平台时代从各家布局能看出来,名师策略是吸引考研群体报班非常关键的“诱因”。对于考研群体来说,无论是传统培训机构还是在线教育品牌,名师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这不仅事关课程的吸引力和可信任度,也同样事关考研内幕资料和核心资源问题。换句话说,仅仅陪用户玩起来只是第一步,能尽可能为用户带来效果上的提升,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效果2.0时代。事实上,无论是通过价格战、营销战或者是捆绑名师,来吸引考研群体的眼球,都并非万金油,回归考研群体本身的需求,回归课程产品质量以及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恐怕才是决定考研这样长线课程产品的生命力所在。以目前在线教育品牌的考研产品来看,英语、政治、数学这样的公共课科目是大部分玩家的发力重点,原因很简单,公共课科目产品易于标准化,且辐射范围广,易于规模化。从企业运营角度,这当然无可厚非,但目前已经带来了一定的同质化问题,而且如前文所述,这种运营思路事实上是无法完美匹配考研群体需求的,他们想要的、实际需要的远远不止于此。对于考研这门生意而言,要超越传统机构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针对考研本身的个性化进行产品和运营突破,势必将更为重要。正如笔者前文所述,考研本身的个性化导致了考研市场的分散化,在线教育依托互联网甚至人工智能的手段,是大有可能突破这一瓶颈的。例如,沪江网校目前主打的一站式考研和“全程名师”策略,算是在这个路径上前进了一大步。沪江网校今年5月重推了“考研名师全程班”,以丰富的产品层次打通了个性化学习需求,从公共课单科、联报到管理联考、法硕、教育、经济和医学等专业课一网打尽。特别是针对VIP用户,沪江网校推出了以张雪峰等名师领衔的“蜕变计划”系列VIP全程辅导班,主打“名师陪跑+全网独家课程”概念,集公共课和专业课一对一,从网课到面授,从初试到复试的考研应试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笔者看来,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线上教育越来越吃香,沪江网校依托其大生态布局,以名师为抓手,以个性化需求为着力点,逐渐构建了强大的后发优势,对整个行业的启示和助推作用日益明显。当然,类似的打法想大范围满足考研的刚性需求,对于后端资源投入考量压力是非常大的,笔者建议甚至可以通过开源的办法,通过平台尽可能链接更多名师、专业课、复试资源,将线下和线上资源、前端和后端资源尽可能都打通,如此,类似的网校模式能有望成为考研群体的最佳选择。我判断,趁着互联网时代人们学习习惯改变的东风,考研行业处在迎来更大的爆发之前的黎明期,对于这些在线考研玩家们来说,打磨产品、优化平台,是关键。不过,这样的玩法对技术实力、资源整合能力都有很高要求,也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初心。毕竟,要帮助200多万的小田、小敏们实现考研梦想,平台自己得先有梦想才行。

王明

新祥旭考研探索考研在线一对一辅导新模式

今年疫情的突然爆发,让世界都乱了秩序。但今天咱们不聊世界,只聊考研。今年上半年考研复试都采取了线上模式,而且学校上课也采取了在线上课,随之也出现了很多线上平台被大家熟知,诸如腾讯会议、CCTALK、钉钉等平台都很好的为学生提供了方便。新祥旭考研一对一总部立足于北京海淀区,05年做考研一对一高端定制辅导,他们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多都是考北京上海地区的院校,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考研的学生大多都是在校生,来北京上海面授有很多不便,传统的在线辅导又不被认可,所以新祥旭考研团队一直在探讨如何保证在线辅导达到高效有序的效果。其实一直以来,新祥旭的学员大多都是线上一对一网络辅导,同学也都很满意,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他们线上一对一授课是能够做到和面对面授课一样的水准,首先有以上平台可以让学生和老师能够隔着屏幕实时互动交流,上课的课件我们都会做成PPT共享在屏幕上,让学生能够准确同时的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有问题随时发言,这是上课的高效之一,另外课下学生去理解消化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和布置的任务,有疑惑的地方也可以和老师答疑,这是高效之二,课上课下相结合,效果比面授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有的学生大老远过来面授所产生的住宿生活费也是一大笔开销,其实没有必要。可能有很多学生或者家长之所以想来面授就是为了学习氛围,但是考研和高考是有很大区别的,高考是很多学生必经之路,能考到好大学就上好大学,最不济上个专科学校,但是考研不一样,考研是自己选择的,自发的去努力想考个研究生,这个动力是比当年高考要强许多的,而且高考大家考的都一样,同时高中生又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大家影响,有学习氛围是可以很好带动自己的学习劲头,另外也可以一起讨论学习,而考研呢,大家考的目标院校还有专业都不同,还是自顾自的学。说的不好听,如果碰上考同个学校专业的还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呢,更是不会互相探讨了。另外有的家长可能想要那种集训班课的氛围,班课这种其实大多取决于自己学习能力,严格来说辅导效果不大,只适合想要班级氛围的自学的学生,所以看大家怎么选择,反正适合自己的就可以。

苏轼

新祥旭考研在线一对一辅导会成为趋势吗?

又到9月开学季,被困大半年的学生终于迎来返校潮,但是全球疫情并没有结束,大部分高校几乎是禁止学生随意出校门的,甚至包括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小长假都顺延至寒假了。话说回来,今年受疫情的影响,许多线下的辅导机构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冲击,而在线教育受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事实上,在线教育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线教育的普及为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优秀的师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作为在线教育的一个分支,在线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打破了地域限制也能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教师的教学辅导。新祥旭就是专门做考研在线一对一辅导的机构,老师会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专属的教学计划,强大的师资团队也保证了新祥旭有能力为全国所有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提供辅导。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也可以让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有效的提出解决方案。那么新祥旭在线一对一有哪些优势呢?学习更方便互联网让学生在家里甚至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始学习,只要你有手机,平板等,不需要到特定的教育场所;与线下教育相比,不用去辅导班,大大节约了学习者的空间成本,让学习更方便。而考研的学生里不仅有在校生,更多的是在职生,新祥旭在线一对一可以帮助他们灵活安排上课时间,即使工作耽误了上课时间也可以跟老师重新协调,保证学生不掉课不漏课,学习上有任何问题都能随时找老师解答。师资更优质在线一对一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到最好的师资待遇,不管你在哪里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老师来讲课。而新祥旭为考研学生安排的也都是目标院校高分研究生学长学姐,他们是真正的过来人,经历过完整的考研流程,不仅可以教你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帮助你分析院校报考情况,全方面掌握考研动态。辅导更有针对性在线一对一是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比起传统的大班课,一对一辅导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老师会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专属的授课方案,在上课前,老师会跟学生交流沟通,做一些基础的测试,大致了解学生基础,通过上课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不论是学霸型还是学渣型考生,新祥旭老师都会根据学生特点针对性的辅导,避免了大班课填鸭式教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势荣

2021年,在线教育的终局还是起点?

图源:图虫创意*来源:信口说(ID:xinkoushuo)最近和一些教育行业的朋友交流,有一些新的认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当然,这些观点还不够成熟,也欢迎读者们来讨论。01 现在还仅仅是在线教育的起点,远不到终局当前的在线教育,更多是将传统的线下培训搬到线上,最多是将一个老师的授课能力放大了。但其实也还只是课外培训,帮助学生提分,获得更好的成绩,离真正的“教育”还很远。疫情加速了在线教育行业的普及,让在线教育被更多人接受。但头部几家在线教育公司,发展至今,其创新性是很有限的,名师、大班课、小班课、标准化、教学体系等等,这些东西早在新东方、学而思时代就有了,新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很有限,真正的教育行业的创新应用,还有待实现。一方面,在线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就像物流、4G、手机这样基础设施的普及对于电商,在这基础之上,更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才有可能实现,有可能是VR/AR/AI、自适应学习、也有可能是某种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课外培训的在线化大发展,正在倒逼校内教育的变革,校内毕竟是教育的主阵地,从K12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的落地,正在期待加速。如果对比2020年的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会发现很多惊人的巧合。2000年左右,8848一度是中国电商行业的首席独角兽,之后易趣网风生水起,获得eBay投资,到2003年,慧聪网成为中国B2B电子商务第一家上市公司,市值达到了100多亿港元。但日后主宰电商行业的大佬,此时还籍籍无名,2003年的非典,让他们开始被迫转型电商,阿里巴巴从B2B转移到C2C,成立淘宝,在中关村卖光盘的刘强东开始尝试网上售卖。电商行业的大潮,才刚刚开始。2006年,神预言阿里将打败慧聪网的年轻人,遭到慧聪网创始人无情嘲讽02 好的教培产品还在不断出现教培行业没有不好的赛道,只有不好的产品。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话,尤其是2020年,不断有更好的产品被市场所接受,打破了我之前的很多认知。这些产品并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也是经过了几年的打磨和试错,但逐渐走上正轨,开始大规模放量。前两年因为工作关注了早幼教行业,随着政策变动和人口出生率的下滑,行业受到了极大影响。2016年由于二胎政策新生儿数量上升到1786万,但随后出现了急剧的下滑,2017年预计2000万,实际1723万,2018年新生儿继续下滑到1523万,2019年1465万,创建国以来历史新低,2020年有人预测将跌破1000万。很多人判断(包括我自己),新生儿数量的大幅下滑,随之而来的是早幼教行业的需求萎缩,这个领域就很难出现好的产品和公司了,即使是因为政策在2017-2018火了一把的托育,实际上也不是个好生意。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斑马AI犹如一匹黑马冲出重围,体验好、口碑好、增长迅速。考研培训,30年历史,377万考生,需求旺盛,玩家众多,资本助力,但长期以来,未曾出现过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领军企业。这里面固然有行业发展的逻辑使然,比如个别名师掌控内容和教学、头部机构基本都是加盟模式、全行业的标准化不足,等等,但更有产品力不足的因素,名师化、加盟模式、标准化不足,都是可以克服的阻碍,只是多数人选择了更容易走的路。据我了解,2020年终于有一家教培机构的考研培训产品,年营收过10亿了,事实证明,好的产品是会迅速被市场认可的,对于这家机构,10亿只是起点。成立20年的韦博英语的倒闭,让我们看到了成人英语的落幕,曾经的四大巨头都在经历不同的困境,华尔街英语四易其主,近几年规模一度收缩;英孚英语深陷外教和套路贷丑闻,被传20亿美元寻求收购;美联英语借壳上市后,市值一路狂泻90%,至今只剩1亿美金;以AI为宣传点的流利说,五年亏损17亿,盈利遥遥无期,市值仅7千万美元。如果看这些机构的情况,很容易觉得成人英语培训不是个好生意。但2020年,也有一家新进入成人英语培训的机构,年营收迅速过10亿了。下一个这样的产品会出现在哪个细分领域?是大语文、编程培训、职业培训,还是某个尚未出现的新品类?下一个这样的产品会出现在哪个机构?可能是现在的某个巨头,也可能是某个还未出名的小机构。03 用户行为在发生改变。这些变化的背后,除了供给端产品的不断优化,需求端用户的行为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拼多多黄峥以前说过,卖给客户的产品,只有两样东西,得到的欢喜和失去的恐惧。教培行业到现在为止,更多是在贩卖焦虑,也就是失去的恐惧:别人家的孩子都报名了,我不报就落后了。90、00后一代的生活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不易觉察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消费圈层,完美日记、泡泡玛特、B站的崛起都是例证,他们卖的是得到的欢喜,不论是粗暴的多巴胺还是深层的精神寄托,不同的圈层在为自己不同的欢喜买单。教培行业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从失去的恐惧到得到的欢喜,帮助用户从取悦外界社会的期望到满足自己的需求?377万学生报名考研,100多万最终被录取,大约270万学生将落考,他们为什么会落考?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怎么样的?影响备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更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应该是怎样的?成人学习英语的原因都有什么?有多少人报班、有多少人没有报班?各自的原因是什么?固定的班级课程和灵活的线上录播课,针对的目标用户群体各有多大?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教培行业当前的变革,更多是供给侧层面,围绕老师的效率优化,新东方的名师、学而思的标准化,在线化也是让一个老师可以教更多学生。这在供给匮乏的时候是有效的,只要能产出优质供给,产品就能卖出去。但随着各家都是清北名师、985/211学生遍地,供给渐渐过剩,下一个阶段如何围绕需求端持续优化?也许已经有人走在这条路上,最终,谁抓住了用户,谁才拥有未来。04 几个值得反思的观点家长给孩子报班学习都是望子成龙。— —在某个公众号留言里,大量年轻的家长吐露心声:“我们报班的理由只是因为不想娃在家”、“报班就是想让老师帮我管会儿娃,至于学到点东西,那就更好了”、“我给孩子报班是完全没有一点效果的,还不如我自己教,但还是报了,因为我想有自己的时间”……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陷在焦虑和鸡娃中不可自拔,课外培训和教育也是两码事,是时候正视家长更真实的需求了。教育培训是引发中产阶级焦虑的产品。— —这句话我在多位教培行业的多年从业者口中听到过,听起来这个总结很深刻,直抓人心,但仔细想想,有很多问题值得推敲,怎么定义中产阶级?怎么定义焦虑?中产阶级都为子女的教育焦虑吗?成功的教培产品都是引发了焦虑吗?我也确实见到过很多学生,他们真的喜欢某一学科,对某个课程和老师极其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过程,没有家长的焦虑。教育是反人性的。— —这句话简直已经是常识,但什么是人性?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反人性?百度解释人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这是个中性的句子,不涉及好坏。如果承认教育是反人性的,那就是相信人性本恶论,懒惰、贪图享乐、自私自利、趋利避害、目光短浅是人的本性,教育是教你向善、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建设更好的社会,这个过程需要自律、克制,就是反人性的。但这个前提就是一家之言,也不是教育的本意。大多数人还是希望通过投资教育,获得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生活,这并不是反人性的,这个过程也可以更愉快、更有意义。最后贴两个截图: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信口说”。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豆家族

万元在线考研培训班 “老师”竟都是在读研究生

近日,记者发现,在一些线下的考研培训机构,只要考生愿意花八、九千,甚至上万元,就可以为考生精准地找到一位他所报考的高校和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作为“辅导老师”来为考生进行专业课的一对一在线培训。此外,有一些并没有考研培训办学资质,只是从事“教育科技”或“教育咨询”的公司,也在网上招揽了很多各大院校的在读研究生,从事在线的高校考研专业课培训,且获利颇丰。在考研培训市场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市场需求”?这种由在读研究生组成的考研培训机构,是否存在监管上的漏洞?是否符合教育相关的规定?市场需求源于高校考研信息不对称“当时决定的比较突然,心里对跨专业、跨院校考研完全没有底,所以希望学习效率更高一些,复习更有针对性一些。”李默在四川成都一所高校就读,目前读大四,她刚刚参加了今年的全国考研。虽然没有进入复试,但表示已经尽力了,毕业后还会再坚持考。去年3月,作为理科生的她,做了一个决定,放弃了原计划本专业的考研复习,转而报考成都一所知名学校的新闻专业。“一直很喜欢新闻行业,但之前一直没有做决定,就是对跨专业没有信心。”李默发现,周围同学很多为了考取某个学校的研究生,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做准备,自己感觉被落在了后面。听同学说,可以通过考研机构找一个所报考学校的学长姐做“辅导老师”,虽然学费贵了一些,但复习起来会更容易,获取到的考研信息也会更多、更及时。通过之前参加过统考科目培训的一家校外考研培训学校,咨询后,学校很快为李默找到了合适的“辅导老师”,是那所学校新闻专业研二的一位学姐。培训学校的人说,这位学姐已经给多位考生做过专业课培训,非常有经验。就这样,向考研机构交了8000元学费,联系上了这位学姐,李默就开始了课程学习。李默介绍,整个课程包括48个课时,分8次上课,每次6个小时。“因为没有任何专业基础,所以开始上课比较费劲,一次6个小时的课程,知识点太多,有些消化不了。”李默表示,整个课程安排还是相对自由的。为了配合她的节奏,学姐把课程拆分成小课上,便于她有理解接受的时间。因为同在一个城市,有时候学姐还会来学校直接找她给她上课。除了上课,学姐还提供了历年的真题考试内容和专业书单,为她梳理考试重点,告诉她学校喜欢出什么样风格的题,如何答题会让阅卷老师更喜欢。此外,遇到问题,她还可以随时向学姐请教,不限于课时的限制。“感觉学姐讲得很好,课程设置也很合理,让我这个新闻专业小白,快速长了不少知识。”李默介绍,她的很多同学和她一样,都选择了这种一对一的辅导,有的学费价格更高,一万多很常见,与不同学校的档次有关。李默认为,她这个学费花得还是很值得的。因为就考研来说,除了全国统考科目,以及一些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的专业,基本上其他专业的专业课考试都是各大高校自主命题。然而,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很庞杂,但考试内容又并不限于这些书目,老师的命题相对自由。对于外校生或者跨专业报考的学生来说,很难知道如何备考。“考研和高考完全一样。高考就那些知识点,无非是解题思路不一样。但考研,有时候看了半天参考书目上的书,但其实完全不会考到这些内容,很多内容只是参考。而且很多高校现在甚至不提供考研的真题资料,让信息更加闭塞。”李默觉得,通过向有经验的学长姐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考研信息匮乏的问题,让备考过程没有那么茫然。在读研究生考研培训呈现“公司化运作”在淘宝上,记者搜索“考研专业课”“考研学长姐”等相关关键词,就会出现很多类似上面提到的这种,由高校学长姐提供专业课培训的产品。有的在产品标题上写明“考研初试咨询”,有的还则写明提供“考研真题资料”。淘宝上提供在读研究生专业课培训的店铺在这些产品中,记者发现,一部分店铺只提供某一所学校的考研培训,而还有一部分店铺,所涉及的培训高校则多达七八十所,单北京地区的高校就是近20所。在其中一家这样的店铺,商家在商品页表明,他们是由百余所高校在读研究生所创立的考研品牌。记者看到,各个学校的课程价格不一,按照课时和上课人数,价格也不一样。价格最高的高达13999元,最低的也有两三千元。商家介绍,购买课程后,会有所报考院校的精英师兄师姐为考生制定个人专属的备考计划。上课可以通过他们专门的手机APP和电脑客户端,还可以随时回看课程。此外,还会为考生建立专门的群组,定期答疑,安排班主任,全程监督引导考生进行考研复习。在商家所说的手机APP上,记者看到,课程设置比淘宝商家页面上的更加丰富,有专门针对专业课初试的,有针对复试的,有比较贵的一对一课程,也有比较便宜的一对三课程,甚至几十人的在线课程,不同专业、不同学校分门别类。从页面上的商品信息来看,很多院校动则上万的专业课高端一对一课程, 报考人数都达到了二三十人。按照商家提供的信息,记者搜索到,这些提供在读研究生考研辅导的机构,很多并不是专业的具有资质的考研培训机构。比如其中一家公司,名称中包括“教育科技”的字眼,在其工商注册信息中,经营范围却包括经济贸易咨询、公共关系服务、文艺创作等,唯一一项勉强与教育相关的是“教育咨询”。记者还发现,在淘宝上从事这些培训,规模比较大的同类型公司,虽然名称不同,有的叫“教育咨询”,有的叫“教育科技”,有的叫“XX教育”或“XX考研”,但好几家公司的注册地点、法定代表人,甚至股东都是相同的几个人。除了注册信息,这些公司都没有表明取得了考研培训的相关资质,而只是打着“教育咨询”的名义在运行。实际上,关于考研培训机构的监管,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对社会培训机构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监管责任。规定社会培训机构须严格按照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办学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得擅自开展考研辅导活动。社会培训机构确需跨省(区、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须经两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审核同意。淘宝上的一些商家,甚至表明了一定的免责信息。比如,辅导课程并不提供所谓的内部信息,辅导老师都是在读的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也不存在命题内部人士,不参与透题、点题。有的甚至表明,提供的复习资料发货都是本校的学长姐操作,与培训机构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如果产生纠纷,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市场管理与教育监督的灰色地带上面提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中,还规定,“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招生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对规范考研辅导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高校要自觉抵制各类考研辅导活动,共同坚决制止考研辅导现象的蔓延”。其次,还表明,“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落实对社会培训机构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监管责任”;“高校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解释,因为绝大多数高校考研专业科目都是自主命题,教育管理部门不允许高校举办考研辅导班,其实就是防止高校滥用自己手中的招生行政权力和学术上的出题权利,造成不公平的考试环境。“然而,相关规定并没有禁止在读研究生从事考研辅导活动。”在秦涛看来,一定程度上法不禁止则合理,如果是考生自己请一位在读研究生为自己做考研培训,就像是请了一位家教一样,合法合规。然而,秦涛表示,存在问题的是这些公司化倾向运作的教育咨询机构。他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看到了由于考研专业科目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需求,做的事情实际上已经完全形同专门考研培训机构,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办学许可证。他们聘请的辅导人员并不是高校直接的工作人员和老师,而是与高校关系密切的在读研究生,且可以称自己从事的并不是考研培训,而是经验分享,这样的行为就没办法严格界定它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需要警惕的是,虽然这些机构在表面上极力撇清与高校的关系,但因为参与培训的在读研究生与学校的关系,与导师的层层关系,让这一行为背后就可能隐藏的有害考试公平性的倾向或者交易。”秦涛认为,既然这样的公司行为已经是一个经济行为,目的就是逐利,这种实际的关系就难免会成为实现权力寻租的可能,也就会为其他考生带来潜在的不公平性。对于这样打着“教育咨询”名义的考研培训机构,绝大多数都没有获得教育培训的资质,甚至不能从事教育中介服务。之所以对它们难以监管,秦涛表示,因为它处在教育和市场监管交叉的灰色地带。秦涛解释,这些教育咨询公司的营业执照是市场管理局核发的,把教育咨询作为登记时的经营范围,从事所谓的教育咨询工作,解决教育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说得通。但界定这些公司到底是教育咨询机构还是教育培训机构,则超出了市场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这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虽然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对社会培训机构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监管责任,但教育部门相对离市场较远,现实中既无执法权,也无执法能力,很难起到监管责任,去有效打击市场上不规范的考研培训机构。“这也就造成了这些机构,工商管不着,教育管不了。现实中,如果不发生什么恶性的经济纠纷,这些公司也就在夹缝中生存了。这是一个执法大环境的问题。”秦涛表示。

漫漫舞

我为何从在线教育机构离职

2020疫情特殊之年,推动了在线教育的急速发展,也给许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据《2020年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新职业群体调研报告》,仅K12头部十余家在线教育机构,聚集的辅导老师从业者将近10万,人才需求规模仍在扩大。思高和子拉曾分别是两家国内头部在线K12教育机构的辅导老师,工作一年不到后,她俩分别离职。她俩表示同事中90后同龄人很多,一般入职半年到一年之间是机构新员工离职高峰期。这些年轻人为何来去匆匆?就思高和子拉观察,大家离职的主要原因同为工作时间不规律,熬夜成为家常便饭,且销售资源方面有分配不公的感觉。课程销售是在线教育机构辅导老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工作形式大致为通过微信及电话与家长沟通,课前解疑、课中跟课,让家长续课。有些机构的辅导老师需要课中跟课。思高曾在一家英语在线教育上市公司任职,工作地点在北京,负责三到六年级段的英语课程销售。据她介绍,机构会提供各种免费公开课,吸引家长学生来听课。课程顾问就将这些报名听课的家长拉群,给家长解答问题,更要让家长购买或续买正式课程。“公司人员流动比较高,一直进进出出的。”“原公司还组织了离职员工群,送了玩偶和笔记本等小礼物,并欢迎大家回流。因为像这种在线教育公司离职率挺高的。”离职前,思高参加了研究生统考,并过了初试,复试准备其实并不很紧张。她当时为何选择裸辞呢?“因为实在下班太晚了,没有一点儿时间和精力复习备考。”思高所在公司要求早上十点上班,晚上下班时间则几乎都要到晚上十二点,每天基本上工作十二个小时,“我之前不少同事好像住得都是离公司不太远,基本上三公里以内。”思高觉得熬夜是辅导老师的岗位性质决定的,怎么调整都很难,“因为首先学生都是放学回家吃好饭后再上课,上完课等家长忙完孩子和家里的事情,才有时间与我们交流。”保证课程续报率是辅导老师加班的首要原因子拉是一家K12知名在线教育机构武汉分校的辅导老师,负责数学课程。据她介绍,辅导老师考核主要看:学生的作业提交率和家长续报率。一般公司对课程顾问负责的家长群续报率要求并不固定,“因为一直有人在创造更高记录,但销售如果愿意长期加班,续报率应该可以达到80%以上。”子拉表示,辅导老师也可以参与竞选主讲老师,但大家积极性并不高。因为主讲老师对学历等教育背景要求较高,而“985”“211”毕业当辅导老师人本来就少,“一般如果是这种学历的人,多去当管培生了。”在子拉看来,很晚给家长打电话反馈效果不好,“经常性十一二点加班,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加班,因为过了十点再跟家长打电话,也常被家长说成骚扰。”“领导要求沟通率,比如你要记录学员的信息,如果当天工作量要求的百分比没有达到,领导就会要求你加班,主要的加班形式还是打电话。”子拉感觉,如果管理层不强制你打电话到那么晚,那么工作的氛围就会好一点。可能是意识到了频繁严重加班成为了人员流失主因,有的教育机构会延迟上班时间,例如十一点半上班,也会将下班时间调前,但思高认为这只是公司招聘的一个噱头,“HR(人事)会说,你可以早点离开公司,但是你要带着电脑回到家里边处理工作,依然工作到很晚。”“或者下午一点上班,公司说可以让你睡到自然醒,但不说下班时间是几点。其实教育公司凌晨一点下班也不少见。”薪资不稳定,平均下来收入不多还累除了熬夜,离职的另一大原因在于钱。就思高而言,辅导老师的工资为基本底薪加绩效。据她了解,现在大多数在线教育销售的底薪5千到6千,有些能高到7千。她那时每月到手薪资在8,000-1,0000元,作为刚工作一年的职场新人,思高对薪资还是满意的,但问题就在于不稳定。“平均下来钱也不高,然后又累。说实话只要钱觉得可以,大家都不会说累了。”薪资和分配到手的资源直接挂钩,“可能你这一期业绩好,然后公司分配给你的资源多且好,然后下一期你做得不好,可能分到的资源就少,那你再努力,业绩也难上去。”思高表示,对于网课销售而言,区域性很重要,一般像北上广这些城市,用户购买意向更高。如今,思高和子拉两人都改行了,思高考研复试失败后,去了一家社区街道服务外包公司,子拉则去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做运营。她俩都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销售。许多人离职后依然在同类型公司与岗位之间流动离职后,通过回流群,思高与很多前同事依然保持了某种联系。离职的员工多去哪儿了呢?据思高观察,大多数人还是在同类型公司和岗位之间流动。作为辅导老师,一方面要多为家长学生考虑,提供让他们满意的教学服务,另一方面要站在公司立场,尽可能拉高销售业绩。如何才能二者兼顾,或者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江老师是一家国内头部在线英语1对1机构任职辅导老师,工作四年的她在同行中已称得上资深,江老师认为辅导老师身兼教学与销售,这两者其实相辅相成。如果家长对课程和服务质量满意,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他们就会续课,“而不是咱们去催促续课。因为这个也不是催成的。”江老师认为了解需求很重要,“我们会依据不同时期家长和学生不一样的需求,做个性化跟进。”江老师举例说明,低年龄段孩子选课主要看兴趣,中高级别学生则希望提高考试成绩,常有升学或出国的考量,他们需要提供的课程。江老师强调通过精细化服务的过程与学生家长建立起相互信任,他们才会愿意留在平台上一直学下去。(文中人物皆为化名。)(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伟哉

报考热机构冷 在线教育如何讲好考研新故事

来源:北京商报网作者:刘斯文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今年的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再创历史新高。尽管由于报考产生的相关培训需求逐年增加,整个考研培训市场却并未如想象中火热。有数据统计显示,考研培训赛道玩家近百家,但2018年只有4家获得融资,2019年涉及考研的投融资事件仅发生一起。考研这一市场体量持续扩大的细分领域,为何没能获得资本青睐?多年来为何未能跑出独角兽企业?同时,在线模式的普及能否超越传统线下模式讲出新故事呢?外热内冷据教育部消息,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874万人,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41万人,比去年多5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17年考研人数为201万人,2020年的考研人数已经比四年前增长了70%。“考研热的持续升温,是地方本科院校‘学术型办学’导向、学历社会‘学历情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未来考研很可能成为本科毕业生的‘标配’。”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多鲸资本高级分析师汪恒则认为,考研人数的大幅增长跟经济的高速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很多金融互联网公司的招聘需求最低学历已经是研究生了。可见,考研市场的日益庞大不仅得益于在校大学生,也成为了知识就业型人群的隐形刚需。然而,逐年增长的考研大军并未带来资本市场的过多关注。就整个教育行业而言,K12、语培赛道都是近两年融资的大热门,而考研培训是名副其实的“洼地”。有数据显示,考研培训赛道玩家近百位,拥有明确融资轮次的有23家,其中56%处于天使轮和A轮。2018年全年只有4家完成融资,2019年涉及考研的投融资事件仅发生1起。为何考研市场不受资本青睐呢?在汪恒看来,不是资本不关注,而是考研赛道的“天花板”较低,企业的增长性不好。考研市场是高度分散且个性化的,个性化不仅体现在群体细分,还体现在考研本身的个性化。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除了统考的数学、英语、政治外,专业课都是自主命题,所以标准、内容都不同,也就导致了一些企业可能只能做某几所院校,营收在四五千万元到两亿元左右,可以成为区域性大机构,而无法成为全国性龙头。仅靠考研培训这一体量尚不足以支撑公司进军二级市场。而考研目标群体的分布不均,也导致了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龄层对于考研准备的消费能力不尽相同。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备考成本介于1000-3000元间的考生比重最大,占比约31%。与同为职教领域的公考相比,尽管考研人数超过公考人数两倍,但整体消费能力远不如公考群体,这也是职业考试和技能培训更受资本关注的原因之一。新旧割据据了解,考研赛道传统培训机构如文都教育、跨考教育、海天教育都从线下起家。跨考教育的张爱志曾表示,考研的市场规模在30亿-50亿元,行业巨头林立。就在2015年,跨考教育被A股上市公司洪涛股份以2.35亿元的对价收购70%股权并签署对赌协议,由于未能完成业绩对赌赔付了补偿款。文都教育也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摘牌。 根据考研帮《2019考研备考进度调查报告》,有55.6%的考生倾向于选择上网观看免费或低价的考研辅导视频。随着在线教育模式的崛起,考研赛道也迎来不少具有在线教育属性的垂直品牌和综合性教育巨头的争夺,新东方在线(港股01797)、沪江网校、考虫等机构拉开了线上考研培训的大幕。新东方在线的2019年财报显示,新东方在线大学教育分部营收6.51亿元,同比增长36.5%,付费学生约占全部阶段学生的60%。其中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所得营收占大学考试备考营收的一半以上,同比增加40.4%。成立四年的纯在线教育公司考虫,2018年9月宣布获得D轮5500万美元融资。验证了线上考研培训发展的可能性。一时间,巨头们纷纷抢滩,是否会对传统考研机构带来冲击呢?课工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副总经理谢际宁表示,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发展,线上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多,如果仅仅是从课程内容的单点需求出发,考生会去选择线上更加便利的资源。但是考研是一个极度复杂、强度很大的自我突破过程,不能过于迷信线上对线下的冲击,线上线下只是手段和方式,关键要看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利用不同方式更好地达成教育目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家考研机构能够把OMO的教学技术模式很好地应用起来。考研行业到现在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出现,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大家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上没有拉开真正的差距。此外,汪恒认为,考研的在线化也不是在在线教育企业入局后才有的,从发展初期的录播课形式就存在了,受限于考试本身的特性,发展至今,在线双师模式没有大的突破。个性化突围以目前在线教育品牌的考研产品来看,公共课科目英语、政治、数学是大部分玩家的发力重点,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同质化问题。据悉,摒弃“教学”和“课程”,主打“经验”和“信息”的考研学长帮、经验超市等小而美的机构已经应运而生。“要超越传统机构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针对考研本身的个性化进行产品和运营突破,势必将更为重要。”汪恒谈道。其中,打出名师的IP很有必要,对于考研群体来说,无论是传统培训机构还是在线教育品牌,名师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此外,除了公共课科目,要考虑如何扩科并深耕,但教学教研做到“通吃”,并提供后续完善的服务体系又是十分巨大的挑战。此外,有业内人士提及,线上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或将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在线业务会更多占领传统大班市场,因为易于标准化和规模化。线下面授则承载着个性化服务,更多转向高端课程、集训营和一对一领域。谢际宁还指出,在考研行业发展初期,机构只需找好老师,做好大班型公共课就足够,而现在除了核心的教学,考生对专业课的需求、对学习资料的选择、对时间的自我管理、甚至备考期间的情绪控制都有很高的要求。真正适应考生千人千面的潜在需求是摆在考研机构面前的难题。考研行业的壁垒较高,随着教育巨头的进入,传统考研机构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搅局者的到来使规则可能被打破。对传统机构来讲,优势是多年内容、口碑、师资等的沉淀;在线教育巨头的优势是技术、资本和人才等,如果能够深度研究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更多满足考生需求,跑出来的机会是很大的。

夺命屋

风口上的考研市场:在线教育能带给我们多大想象?

从1978年恢复考研算起,考研如今已经走过了40年光景。4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考研还是考研,事儿没变,但构成考研这件事的人群,早已不是原来的人群。而附着在考研和人群上面的商业市场,也正变得复杂而又多样。褪去天之骄子光环:考研热下的众生相“上次没考好,准备边工作边备考,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吧,明年再考不上,就踏实工作了。”小田刚入职上海一家创业公司,谈起自己的考研经历,有点迷茫,“压力很大,有时候有种恐惧感,但又不想轻易认输,不想一辈子留下遗憾”。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突破238万,在就业和考研间焦灼很久的小田,虽然过了国家线,但并没有进入目标院校复试名单,最终,她咬咬牙选择成为分母,准备来年再战一回。小敏则是裸考大军中的一员,毕业后没找工作,从杭州跑来上海,和几个研友躲在出租屋里,常常挑灯夜战。“和家里基本断了联系了,毕业的时候父母逼着找工作,我谎称找到了,他们现在还以为我在杭州呢。”不过,小敏坦言,现在的生活状态很焦虑,也很孤独,“不能承受再次失败。”80年代的大学生群体,有一个响亮的身份标签——天之骄子,能读研究生的更是“稀有物种”,恢复考研第一年,报考人数总共才不过63500人。那一代人,读书普遍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做学问、报效祖国之余,阶层上升也相对顺利。几十年后的今天,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40%(教育部2016年数据),越来越多小田、小敏这样的群体,在生存压力、竞争优势、阶层上升等多种因素冲击下,选择靠读研进行突围,考研市场也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细分行当。在笔者看来:构成考研大军的,至少有四类群体,除了上述两种已毕业的,另有两种“正规军”考生:一种是目标明确,大三左右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的“学术派”。另一种则是边找工作边准备考研、视找工作情况而定的“多选派”。并且,这里面还有国内考研和国外考研之分。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已近2万亿,经历了近10年的快速扩张,其中考研领域的教育培训市场逐渐形成了全国性机构和区域性机构广泛布局、深扎线下的格局,文都教育、海天考研等机构迅速崛起。自2010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进步,在线教育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考研人群日益增长的当下,考研这个赛道也正迎来越来越多在线教育品牌的争夺,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校、考虫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考研这个个性化属性明显的赛道上,这些在线教育玩家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线下玩家相比,他们的优势在哪?回归用户,这些在线教育玩家能够帮助小田、小敏们实现梦想吗?强个性化市场:考研群体们的痛点在哪?事实上,考研市场的个性化不仅体现在群体的细分上,还体现在考研本身的个性化。考研之前,首先是要选定目标院校的,除了公共课英语、政治以外,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所考的专业课内容几乎完全不同。并且,研究生考试还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复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考研培训市场的分散化。在这样的维度上,传统机构存在的掣肘同样明显,覆盖面有限,获客及运营成本高,并且受地域和时间限制规模化效应也难以为继,而在考生维度,传统培训机构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代考生的需要。“太耗费时间了,效率很低,课程资料也很老旧,我要不是冲着押题去的,可能不会报这个辅导班。”一位考生对笔者表示,听说这些传统机构往往在最后强化阶段,有押题甚至泄题的“本事”,这是吸引很多考生的“杀手锏”之一。在形式感和体验感上,随着在线直播、人工智能等的普及应用,在线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并且接受度越来越高。据考研帮《2019考研备考进度调查报告》显示:在2019年研究生考试的备考考生中,55.6%的考生倾向于选择上网观看免费或低价的考研辅导视频,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用户习惯变化,事实上给了在线教育品牌切考研市场蛋糕的可能,这也是考虫、沪江网校甚至新东方在线这些玩家这两年才开始切入考研市场的契机所在。比如:以四六级培训起家的考虫,2016年上半年才涉足考研培训,沪江网校则是在2016年通过战略投资苏州研途拓展到考研培训这个赛道。短时间内巨头们纷纷抢滩,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对生源空前激烈的抢夺。毕竟,要构建足够冲击传统考研培训机构的口碑值和影响力,做大用户盘子是当务之急。不过,在抢夺生源的过程中,新东方在线、考虫、沪江网校三家的策略其实区别很大。新东方在线注重名师+完整产品矩阵的打法,考虫则更注重灵活的定价策略+符合当下流行的营销玩法,彼此间区别非常大。比如:考虫在2016年就以单价399元的考研英语培训课打入市场,如今也将课程推到了单价一万元以上的VIP考研班。多知网报道称:考虫网2017年考虫考研系统班已经10万人次,其业绩增长相当惊人。新东方在线依靠线下流量属性的现象非常重,强化班基本都是从线下引流到线上的玩法,在售课程也是以视频课件课为主的电商类课程。相比之下,沪江网校的玩法则更轻,基本都在线上进行,并且是与年轻群体互动最成功的教育品牌之一。近年来,沪江网校连续打了多张明星牌,从吴磊到汤唯,不同产品嵌入不同的明星营销策略,为沪江网校带来了很大的人气,也成功为沪江网校品牌贴上了亲和感和年轻感的标签。在考研这个产品上,沪江网校沿用了同样的逻辑,成功打造了“考研名师天团”,最近正值网校9周年庆,其也顺势开设了明星考研课程,这样的玩法大大提高了用户粘性,对其快速集聚大量目标用户、构建广泛的用户影响力意义重大。在线教育品牌抢滩考研市场:名师是否包治百病?其实从各家布局能看出来,名师策略其实是吸引考研群体们报班非常关键的“诱因”。对于考研群体来说,无论是传统培训机构还是在线教育品牌,名师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这不仅事关课程的吸引力和可信任度,也同样事关考研内幕资料和核心资源问题。换句话说,仅仅陪用户玩起来只是第一步,能尽可能为用户带来效果上的提升,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效果2.0时代。从新东方财报上来看,其2017年上半年也正式启动了“千万名师”计划,这为其业绩增长带来了很大帮助,不过在目前新东方考研课程中,名师计划体现并不明显(尤其是宣传上),在用户端的口碑也不太好。有考生曾指出,新东方的“名师”并非全程跟进,一周上个两三次课就不错了,玩的是“噱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这说明,无论是通过价格战、营销战或者是捆绑名师,来吸引考研群体的眼球,都并非万金油。回归考研群体本身的需求,回归课程产品质量以及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恐怕才是决定考研这样长线课程产品的生命力所在。以目前在线教育品牌的考研产品来看,英语、政治、数学这样的公共课科目是大部分玩家的发力重点,原因其实很简单,公共课科目产品易于标准化,且辐射范围广,易于规模化。从企业运营角度,这当然无可厚非,但目前已经带来了一定的同质化问题,而且如前文所述,这种运营思路事实上是无法完美匹配考研群体需求的,他们想要的,实际需要的远远不止于此。对于考研这门生意而言,要超越传统机构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针对考研本身的个性化进行产品和运营突破,势必将更为重要。正如笔者前文所述:考研本身的个性化导致了考研市场的分散化,在线教育依托互联网甚至人工智能的手段,是大有可能突破这一瓶颈的。例如:沪江网校目前主打的一站式考研和“全程名师”策略,算是在这个路径上前进了一步。沪江网校今年5月重推了“考研名师全程班”,以丰富的产品层次打通了个性化学习需求,从公共课单科、联报到管理联考、法硕、教育、经济和医学等专业课一网打尽。针对VIP用户,沪江网校则推出了以张雪峰等名师领衔的“蜕变计划”系列VIP全程辅导班,主打“名师陪跑+全网独家课程”概念,集公共课和专业课一对一,从网课到面授,从初试到复试的考研应试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当然,类似的打法想大范围满足考研的刚性需求,对于后端资源投入考量压力是非常大的,笔者建议甚至可以通过开源的办法,通过平台尽可能链接更多专业课、复试资源,将线下和线上资源、前端和后端资源尽可能都打通。如此,类似的网校模式能有望尽快成为考研群体的最佳选择。我想,考研行业在迎来更大的爆发之前,这恐怕也是业内玩家们必须去打磨的关键之一。不过,这样的玩法适用范围很小,对技术实力、资源整合能力都有很高要求,也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初心。毕竟,要帮小田、小敏们实现梦想,平台自己得先有梦想才行。#专栏作家#晓枫说,-talk,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知名专栏作者,关注新业态、新变化、新故事。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复通为一

新东方在线升级考研课程,线上线下课程融合成为趋势

鲸媒体讯 今日,在以“做认真的考研人”为主题的“新东方在线2020考研春季盛典”上,新东方在线发布三款考研课程:进阶全程班、直通车和直通车plus。据了解,直通车PLUS通过线上全直播+线下集训形式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考研培训高端体系,直播版则通过一对一督学形成讲、练、测、答、管、评的教学闭环,智能化提供全体系的教学服务。而作为新东方在线考研报课人数最多的产品,更具“普惠性”的全程班一直被学员誉为新东方在线考研的“性价比之王”,在本次盛典上,新东方在线考研团队宣布,进阶全程班产品全面上线,在保留全程班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更以数据和学员的需求为依托,进行产品结构化调整和升级,以贴合最新的学习理念及考研环境。新东方在线国内考试事业部总经理甘源以“高效、科学和陪伴”作为关键词解读了进阶全程班产品的特点。首先,由新东方在线核心教研团队研发的六轮法进阶教学方法将全面覆盖进阶全程班产品,通过科学化拆分考研知识点并合理布局课程的进度,“一横一纵,高频多轮”,进而帮助学员高效安排学习,实现逆袭。其次,本次进阶版全程班在设计上结合考生学习特点,以每年总计60万付费人次所计的大数据为依托,对课程结构进行深入调整优化。以英语课程为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课程设计上,新东方在线考研教研团队根据十万级用户评价、班主任规划辅导4500次、班级群答疑日均300-400条、英语知识堂答疑41508条、政治答疑22990条、数学答疑近8万条、53721个作文批改服务样本、利用乐词APP记忆研词的完成率、不同阶段学员使用练习题的效度;不同版块学员停顿记笔记的间隔时效性;不同版块、不同师资的听课率、差评率、投诉率;不同版块、不同师资学员听课播放倍速情况,以总结学员学习情况,进而设计这份备考方案。最终全面做到科学化、数据化。第三,进阶全程班还优化了直播、录播比例,提升直播课程占比,重新建构直播、录播课程分布方式,还根据不同的备考时间,滚动开班,对学习的任务量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直播带学陪练,全程陪伴督促学生练习题目,实现解题能力的逐级提高,一方面解决“学生不清楚如何根据起步水平和实际进度制定及调整复习规划”的问题。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无论何时入班,无论基础如何,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全程备考方案。甘源还分享了一组数据,用以证实如今考研形式的严峻:2019年的考研人数达到历史性的290万,同比增长52万人,增幅为21.8%,招录比从3:1升为4:1。“考研的难度加大,总分更高、单科稳定的人更容易取得好结果,而考研人需要将把握住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环节,把认真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甘源表示,“具体来说,优秀的考研人要做到备考范围精准、高效学习及‘打怪升级’到最后;优秀的考研产品要做到所教即所考、设置科学及全程陪伴。而这正是新东方在线考研产品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