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再生塑料发展前景看好恋人们

2020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再生塑料发展前景看好

再生塑料是指通过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是对塑料的再次利用。中国是全世界塑料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总产量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1/3。2019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为8184万吨,塑料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进行填埋又难以分解,从而导致污染土壤环境。因此,再生塑料产业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也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再生塑料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塑料属于物资再生行业,归属管理部门涉及多个部委和行业协会,比较分散,没有单独管理,政策上也主要是指导性和规划性政策为主。中国再生资源体系较早期就开始建立。2007年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发布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鼓励各行各业积攒交售再生资源;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2015年,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对建立再生资源体系有了一个整体性的方案。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纺织废料、钒渣等品种;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指出,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还强调,生态环境部停止受理和审批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申请;2020年已发放的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应当在证书载明的2020年有效期内使用,逾期自行失效。废塑料供给结构发生变化塑料制品产量波动变化在塑料制品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大规模地生产和使用塑料制品,必然会伴随大量废弃塑料的产生。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完成产量8184.2万吨,同比增长3.55%。2020年1-10月全国塑料制品产量为6075.7万吨,同比下降6.2%。从全国各省市产量来看,2020年全国有31个省市生产塑料制品。国内废塑料回收量逐步增长自2013年以来,伴随环保意识的提高,国内废塑料回收量逐步增长,废塑料质量同步提高。但由于我国废塑料回收体系仍不健全,市场毛料回收仍以散户回收为主,原料供应主体依然以小家庭作坊为主,这种回收模式具有回收利用率偏低、不能保证再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等弊端,难以提升到发达国家水平。据测算,回收利用1吨废塑料相当于节省约6吨石油。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废塑料回收量1890万吨,较2018年(1830万吨)增加60万吨,增幅3.3%,由于2019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较高,我国废塑料回收比例下降,仅为23.09%。废塑料进口量显著下降从2018年1月起,我国禁止进口生活类废塑料,2018年全年我国再生塑料进口量大幅度下滑。据海关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再生塑料进口5.18万吨,比2017年下滑99.11%。其中,再生PE进口1.27万吨,再生PS进口0.19万吨,再生PVC进口0.02万吨,再生PET进口1.36万吨,其他废碎料及下脚料进口2.34万吨。2019年废塑料进口量为零,总体呈增速放缓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中美贸易战影响,导致工业源废塑料回收量减少,而生活源废塑料回收由于各地垃圾分类和我国一次性塑料消费增长有所增加。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再生塑料市场波动较大中国从事塑料再生的企业有10000多家,回收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加工点随处可见,年回收处理废弃塑料600多万吨,已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并不断发展成回收加工集群化、市场交易集约化、以完全靠市场需求和价格驱动为导向的自由市场化的环保产业经济。塑料再生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发展机遇,为资源再生利用、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国家政策影响,自2019年中旬开始,进口废塑料已经全面消失。再加上近年来各地环保整顿的加剧,中国再生塑料市场近年来波动较大。2019年再生塑料总供应量在1262.07万吨,较2018年减少316.1万吨。再生塑料制品向高质量、多品种、高技术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塑料废旧物的接纳处理、再生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塑料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进行填埋因其难以分解,会污染土壤环境。但塑料循环再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也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再生塑料行业前景看好。目前,再生塑料已在纺织、汽车、食品及饮料包装、电子等领域得到应用。目前,全国已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回收交易集散地和加工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浙、苏、鲁、冀、辽等地。但是,我国废旧塑料回收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上仍以物理回收为主。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着技术创新、产品及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废旧塑料再生制品正在向高质量、多品种、高技术方向发展。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大理石

再生塑料市场潜力为何如此庞大

慧聪塑料网讯:根据咨询与研究公司FIORMARKETS的最新报告,到2026年,全球再生热塑性塑料市值预计将达到1047.6亿美元,2019年至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98%。有望逐渐取代铝和其他同类金属材料?报告显示,全球日益重视塑料材料的回收,再加上农业领域对再生热塑性塑料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例如热塑性塑料在塑料薄膜渠道衬砌、地膜、温室种植、拱棚、灌溉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将大大促进市场增长。热塑性塑料凭着其卓越的耐腐蚀性、低密度、高强度和灵活设计而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且在各种应用中有逐渐取代铝和其他类似金属的趋势。由于大多数热塑性塑料不可进行生物降解,它不会腐烂、分解,不会受到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令再生热塑性塑料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大多数热塑性塑料也是石油基塑料。因此,石油产品的资源消耗威胁也促使行业致力于发展、增加再生热塑性材料。另外,电子电气、汽车行业和制造业中各种应用对热塑性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也将推动全球再生热塑性塑料市场的发展。应用案例:科思创导热PC可提高LED的回收性能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倡导组织EnerefInstitute发布了一份报告,建议将聚碳酸酯(PC)应用于LED灯具中的散热片。根据题为“采用聚碳酸酯元件设计可持续照明灯具”的报告,热塑性散热器是一种更为环保的选择,因为回收再造热塑性塑料所需的能量仅为铝的四分之一。导热(TC)聚碳酸酯,例如科思创的模克隆TC聚碳酸酯,可以成为铝散热器的替代材料。作为热塑性材料,聚碳酸酯在运输过程更节能,并且生产过程比开采铝对环境的破坏性更小。此外,聚碳酸酯可以经济地再循环到二次后工业应用中。据科思创聚碳酸酯LED照明全球负责人AnttiAke表示,通过对各种功能进行整合,模克隆TC聚碳酸酯降低了复杂性,比其他材料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和更有可持续性的优势。 PET:有发展潜力的再生热塑性塑料按性质分,再生热塑性塑料分为生物可降解和不可生物降解类型。生物可降解热塑性塑料预计在报告期内以高12.0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高增长率主要归于消费者对使用生物降解塑料的环境效益的认识提高以及实施有关塑料材料回收的严格规定。在形材方,再生热塑性塑料主要分为片材、板材和颗粒。2018年,板材占据了43.49%的市场收入份额,处于先地位。原因是其多功能性、易于压花的特性以及色彩丰富而广泛应用于塑料行业。在技术领域,再生热塑性塑料分为挤出、注塑、吹塑、薄膜成型等。在报告期内,预计注塑成型的高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10%。注塑成型技术带来的高生产率、废料损失最小化,以及可重复的高公差特性是推动其增长的主要原因。在塑料种类方面,再生热塑性塑料细分包括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当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产品的市场收入于2018年占总市场收入的29.42%,成为收入最大的板块。PET被广泛用于瓶、罐容器及板材等的生产。因此,PET瓶和其他此类材料的回收率的日益增长,成为其市场份额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终端行业应用方面,再生热塑性塑料产品分为包装、汽车和运输、建筑施工、电气电子、农业园艺、家具和家居用品以及医疗等。当中,建筑行业占据全球再生热塑性塑料市场的主导地位,2018年市场收入占总体的27.86%。由再生热塑性材料制成的管、隔热材料、窗框等建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是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亚太区2018年市场收入占整体的37.52%报告分析的市场区域包括北美、欧洲、南美、亚太区、中东和非洲。亚太区回收热塑性塑料市场是最大的市场,2018年市场收入的占整体的37.52%。来自亚太区的消费品、汽车、建筑行业对热塑性塑料的巨大需求,以及社会对热塑性塑料回收和回收行业强大市场潜力的认识不断提高,促使该区在再生热塑性塑料需求方面处于全球先地位。欧洲地区在全球再生热塑性塑料市场中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汽车行业回收热塑性塑料的使用率上升,加上实施严格的回收法规,预计将推动欧洲地区在预测期内的增长。

回也

2020年,成为中国再生塑料行业最艰难的一年

2020年是中国再生塑料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且听塑联小编跟大家解释一番:一、原油价格暴跌,下游不景气;2020年是中国再生塑料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随着原油价格的暴跌,塑料新料和再生料价格差价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废塑料企业几乎无利润可言。原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石化行业的成本因素,作为塑料制品也不例外。但是塑料制品处于石化产业链的较末端,作为离终端消费者较近的产品,对经济环境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价格除了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之外,与下游行业的景气度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二、新冠疫情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塑料原料市场波动巨大,废塑料回收行业遭受重创。三、环保风暴与限塑减塑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受2017-2019年环保风暴与“禁废令”双重因素的影响,诸多“小、散、乱、污”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加工企业被关闭,废塑料再生利用规上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废塑料环保相关的规定越来越严格和健全,行业准入引导行业正规化、自动化、绿色化,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限塑减塑相关政策,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推动废塑料回收循环利用。2020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企业“生存”现状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外生产企业的开工率明显降低,以工业废料回收为主的全球废塑料回收总量明显减少,加之国际海运价格暴涨一倍,诸多不利因素对全球废塑料产业带来了打击,但是在无废城市建设及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处置的驱动之下,中国国内的再生塑料行业却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全行业内呈现“破旧出新”的大趋势,又涌现一批新入行的企业,国内再生塑料行正规业企业总量不降反升。据天眼查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中国国内与塑料再生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超过6.0万家,在过去的5年中,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4.5万家。2020年1月至5月,我国塑料再生相关的企业新注册量为7118家,其中四月份注册量最多,共注册2232家相关的企业,环比增长36.4%。去年同期(2019年1月至5月)相关的企业新注册量为5895家,相比去年,今年前5个月我国塑料再生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同比上涨20.7%。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转移到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国家筹建工厂,中国再生塑料行业正在逐步从“全球废塑料资源+国内再生加工”传统模式转而成为“海外废塑料资源+海外再生加工”与国内废塑料循环再生利用的双驱模式,中国再生塑料行业的全球影响力不降反升,真正成为了全球废塑料再生利用的中坚力量。中国塑料再生行业进入优胜劣汰时代随着行业治理的科学与深化,我国塑料再生行业的门槛升高,规模化竞争加剧,竞争也向中高端领域渗透,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中国废塑料再生利用加工企业,尤其大型企业迅速调整产业布局,结合国内的“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无废城市建设”等新趋势,全力推动中国废塑料行业回收体系与再生塑料产业园区的建设。近两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受到大资本、大企业的热切关注,一批央企国企、部分环保概念上市公司及依靠废钢铁、废金属而发展壮大的再生资源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废塑料回收、再生加工产业,再生塑料行业进入龙头企业崛起、中小型企业差异化发展的优胜劣汰新竞争时代。从回收体系看,未来中国塑料再生将通过消费者、生产企业与政策发力,倒逼完善回收体系,创建绿色塑料再生一产销监管链是我国塑料再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废塑料“绿色再生”体系将是未来行业投资的主要方向。

王煜

再生塑料行业2020弱势运行 2021能否迎难而上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导语:2020年对再生塑料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今年再生塑料的运行情况整体偏弱,尽管经历前几年高强度的环保专项整顿后,今年再生企业开工环境相对稳定,但庚子年初,国内快速爆发新冠疫情,3月底国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全球疫情大面积传播开来,从而导致国内经济受创、国外出口订单削减。国内企业在本就艰难的处境下,运行压力倍增。而再生作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行业,今年各项运行指标更加不尽人意。一、2020年再生塑料行情回顾2020年对再生塑料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今年再生塑料的运行情况整体偏弱,尽管经历前几年高强度的环保专项整顿后,今年再生企业开工环境相对稳定,但庚子年初,国内快速爆发新冠疫情,3月底国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全球疫情大面积传播开来,从而导致国内经济受创、国外出口订单削减。国内企业在本就艰难的处境下,运行压力倍增。而再生作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行业,今年各项运行指标更加不尽人意。1、原油价格暴跌,下游不景气2020年是中国再生塑料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随着原油价格的暴跌,塑料新料和再生料价格差价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废塑料企业几乎无利润可言。原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石化行业的成本因素,作为塑料制品也不例外。但是塑料制品处于石化产业链的较末端,作为离终端消费者较近的产品,对经济环境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价格除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之外,与下游行业的景气度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2、新冠疫情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塑料原料市场波动巨大,废塑料回收行业遭受重创。3、环保风暴与限塑减塑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受2017-2019年环保风暴与“禁废令”双重因素的影响,诸多“小、散、乱、污”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加工企业被关闭,废塑料再生利用规上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废塑料环保相关的规定越来越严格和健全,行业准入引导行业正规化、自动化、绿色化,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限塑减塑相关政策,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推动废塑料回收循环利用。二、2021年的再生塑料展望2021年再生塑料厂家还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依旧延续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社会。这一标准预示着再生塑料行业将进入优胜劣汰的时代。再生塑料在经过前几年高强度的环保专项整理,以及行业治理的深化,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的发展已经形成园区化生产,在结合国内“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无废城市建设”等新趋势,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再生塑料行业受到大资本、大企业的热切关注,一批央企国企、部分环保概念上市公司及依靠废钢铁、废金属而发展壮大的再生资源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废塑料回收、再生加工产业,再生塑料行业进入龙头企业崛起、中小型企业差异化发展的优胜劣汰新竞争时代。2021年再生塑料利好因素只有成本面、政策面。成本面方面,因目前上游毛料报盘已处于历史低位,偏低的价格导致毛料回收企业处于盈亏边缘,从而使得目前毛料持货商捂货惜售后报盘逐渐坚挺。政策面,国内环保常态化下开工率变化不大,新《固废法》的持续实行,意味着国外进口颗粒供应量将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到国内表观供应量。综上所述,预计2021年再生塑料市场在需求及新料双重压力下,货源流通压力较大。但鉴于目前价格已处于相对低位,故2021年价格将有一定支撑。金联创预计,2021再生通用料价格波动空间在100-500元/吨,再生工程料变动空间在200-600元/吨。其中下半年再生塑料价格高于上半年,尤其是金九银十月份报盘惯性上涨,十月底之后价格再次弱势上调。全年企业将继续维持低负荷运行,以控制库存风险。同时,谨慎观望宏观政策面变动及新料走势,及时调整操盘方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微LINK塑料,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不知味

每经记者实地探访再生塑料行业现状:限塑令致需求大增,价格倒挂之下有企业为节省成本偷用原生塑料

每经记者:李彪 每经编辑:陈旭8月14日,浙江省安吉县的最高气温升至38摄氏度,午后一波一波的热浪暑气逼人。在安吉临港经济区临港产业园内的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立雅华菲)的工厂里,暑天的高温下依然机器轰鸣。这里正在紧张有序地将回收的塑料瓶等废塑料加工成塑料颗粒或切片。威立雅华菲总经理曹卫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企业再生瓶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热塑性聚酯中最主要的品种)切片产能是每年3万吨,非PET业务的造粒产能每年2万吨。厂里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二期项目,在明年春节之前,PET切片产能有望增加到每年10万吨,非PET造粒的产能将增加到5万吨。2020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印发。文件要求,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有行业人士向记者介绍,尽管当前每个回收塑料瓶的价格仅0.02元左右,只有高点时期价格的1/10,但再生塑料市场却随着史上最严“限塑令”的颁布实施而走牛,价格基本达到原生塑料的两倍。为此,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虽然对外宣称自己使用的是再生塑料,实际上却在偷偷使用原生塑料进行代替。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为什么还要加大对再生塑料回收利用的投入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很显然,企业加快布局的根源,还是看好“限塑令”下再生塑料市场的前景。再生塑料需求大增 企业春节加班赶订单走进威立雅华菲,最引人注目的是厂房外堆积成山的塑料瓶。这些塑料瓶被挤压打包好之后运送过来,并将在这里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最终变成塑料颗粒或切片,再包装对外销售,应用于涤纶长丝、包装塑料等。威立雅华菲厂房外堆积的回收塑料瓶 每经记者 李彪 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厂房内看到,一道道加工生产线旁边,工人们正忙碌着将加工好的塑料颗粒或切片装在一个个白色大袋子里,再由叉车运至仓库中。在仓库外面,一辆辆货车正在排队等候上货。曹卫东介绍,企业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二期项目,在明年春节之前,PET切片产能有望增加到每年10万吨,非PET的造粒产能增加到5万吨。“10万吨的可乐瓶是40亿个,这个很恐怖。”曹卫东说。但现实情况是,每年全球废塑料正在快速增加,回收利用率却一直处于低位。根据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新塑料经济》中的调查,如今塑料的使用数量是50多年前的20倍,但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约有6300万吨废塑料需要处置,其中回收再利用的废塑料有1890万吨,占比30%,比2018年废塑料27%的总体回收利用率有所提升。2020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印发,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其中一项基本要求是,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培育有利于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曹卫东介绍,此前使用再生塑料作为产品包装的企业,主要位于欧美、日本等“限塑令”实施较早的地区,例如联合利华的相关产品中,有20%到100%不等添加了再生塑料产品。随着国内“限塑令”的推进,很多大型企业也开始尝试使用再生塑料材料。今年初以来,再生塑料材料的市场需求明显增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从另一家再生塑料生产企业那里得到了印证。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赶订单,今年春节期间工厂仍然在加班生产,大年三十都没有休息,即时是国内疫情较严重的那段时间,工厂也在加紧生产。废弃塑料瓶经加工之后成为塑料切片或颗粒 每经记者 李彪 摄价格现倒挂 再生塑料价格达原生塑料2倍一个废弃塑料瓶进行回收后可以加工成塑料切片或颗粒,然后可用作原材料加工成塑料瓶。从理论上讲,塑料能实现100%的回收再利用,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这么多年以来,再生塑料的推广并不顺利。曹卫东介绍,经过测算,再生的PET碳排放量是原生塑料的三分之一,企业通过使用再生资源将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在碳减排限制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一些有碳减排指标要求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使用再生资源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因为通过使用再生资源,可以实现碳减排,为企业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但和原生塑料相比,再生塑料在品质上较差,为此各大企业也在不断寻求突破。事实上,近年来部分企业生产出来的再生塑料品质已经较为接近原生塑料。不过更重要的掣肘是:再生塑料的价格远高于原生塑料。据了解,近年来,塑料瓶回收的价格持续走低,几年前最高的时候回收一个塑料瓶能卖到0.2元,2018年回收价格已跌至0.1元/个,2019年再下跌一半,至0.05元/个,而到目前,每个回收塑料瓶的价格仅为0.02元左右。奇怪的是,不断走低的回收价格并没有拉低再生塑料价格。北京盈创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盈创一直在做饮料瓶回收,材质主要是PET。不过虽然塑料回收的价格持续走低,但再生塑料的价格并未相应下降,而是更多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常涛介绍,当前PET原生塑料的价格是每吨6000元左右,而再生塑料颗粒每吨要达到1万多元,形成了明显的价格倒挂现象。对此,曹卫东解释,原生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现在国际原油价格仍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约在40美元/桶左右,因此原生塑料的价格也相对便宜,只有6000元/吨左右。而当国际油价处于常年均价水平时,原生塑料的价格至少是8000元左右一吨。“原生塑料和再生塑料之间的差距一般是30%~40%,但现在几乎达到100%,不是再生切片变贵了,而是原生切片比以前便宜了。”曹卫东解释说,这也是影响了再生塑料市场使用的一个问题,因为再生塑料的价格虽然也会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但总体上更为平稳,一般维持在1万多元一吨的水平。一位再生PET行业专家介绍,由于受到环保的压力,再生资源的价格如果比原生资源上涨30%左右,终端产品生产企业一般还是能接受的,但假设达到100%的涨幅,很多企业可能就接收不了。这也导致目前使用再生塑料的企业仍是以大企业为主,一些小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相信随着再生材料的普及,再生塑料使用量不断增加,价格自然会下来。”上述专家表示,但在“限塑令”推出后,市场对再生塑料的需求也出现快速增加,由于价格出现了显著的倒挂,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虽然对外宣称自己使用的是再生塑料,实际上却在偷偷使用原生塑料代替再生塑料。但在全球限塑令趋严的背景之下,企业纷纷采用再生塑料原料生产产品的包装,市场需求很大。上述专家表示,虽然行业内目前也存在一定的阻力,但这主要还是缘于当前的价格倒挂太过严重,导致一些企业开始犹豫、徘徊,甚至是作假。但到最后,市场终究还是会回归到正常趋势,当再生塑料的利用未来日益规模化之后,价格肯定会逐渐回落。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自然就会看好这个行业,并进行投资。一家塑料回收加工企业 每经记者 李彪 摄并购提速 更多企业将进入塑料回收行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8年曾发布报告称,全球每年超过3亿吨塑料垃圾流入环境中,对旅游和渔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各种损失约130亿美元。常涛介绍,限塑令的初衷是先禁止一批塑料产品,比如塑料吸管等,与此同时再限制一批、可循环一批,在克服塑料带来的污染方面,这是解决污染很好的办法。除了中国以外,欧盟、美国、日本等也都在推进实施“限塑令”,这也在塑料回收行业印发一系列备受关注的收购案。比如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公司近年收购塑料回收公司Synova,此举将扩大道达尔公司的塑料回收业务,并有助于控制塑料废料。泰国石化巨头因多拉玛风险投资公司宣布,将收购波兰一家塑料瓶回收公司IMP Polowat的所有股份。记者了解到,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近几年加大了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投入,包括回收处理塑料、金属、电气电子设备等废弃物。在塑料回收方面,威立雅通过收购、新建等方式,在全球尤其是亚洲不断新上项目。截至2019年底,威立雅在全球的塑料回收已经超过50万吨,未来两年准备把塑料回收的产能从50万吨再翻一番,达到每年处理100万吨的规模。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会长黄晓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白色污染”(塑料污染)是对全球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影响也最广泛的污染形式之一。国内出台的“限塑令”将有助于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对于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经济向绿色低碳模式转型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他同时表示,“限塑令”限制的是使用一次性塑料,并不是禁止所有塑料产品的使用。从目前来看,加强塑料循环再利用是解决“白色污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环保企业受政策影响较大,要跟着国家政策的指挥棒走。‘限塑令’的出台对于很多环保行业来说是一种机会,塑料的回收利用行业是很有前景的。”黄晓军说,相信各级政府将来还会出台很多配套政策,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跟进。每日经济新闻

故强哭者

再生塑料:行业绿色导向明确 未来发展可期

导语2020年在大环保背景下,新“限塑令”、新《固废法》、实施垃圾分类等行业转折性政策频出,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运行模式。而再生塑料作为政策导向型行业,指向性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行业的体量。纵观今年的政策方向不难发现,国内再生塑料行业政策风向已经由前几年的集中环保整顿逐渐过渡到更好的培育循环产业上来。行业绿色导向明确 环保与循环利用并行长期以来,再生塑料行业延续粗放式发展,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确实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损害,因此行业发展的多数历程中政策持续围绕“环保”展开。现阶段行业已进入转型的中后期—绿色循环发展阶段,政策方向已经不再是漫天强硬的环保专项督查、一刀切,而是在兼顾大环保的方向下更加注重循环利用、从源头上注重前端处理。再生塑料行业经历了政策真空期—环保政策密集期—循环导向型政策的过程。行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但一直缺乏系统性循环经济的引导。2000年之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业群体不断扩张,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随后在较长周期内再生塑料行业政策便围绕“污染防治、循环利用”展开。2017年以来政策不断加码,再生行业在再生主导下供应格局发生巨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017年“禁废令”与2017-2018年国内一系列的环保督察专项行动,期间“散乱污”小企业陆续退出市场,从而涌现出一批规模型、规范化的再生企业。2019年以来环保督察已成为常态化,企业也逐渐形成绿色环保生产理念,2020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政策主要围绕环保、循环再利用、前段回收体系的搭建等几个方面。绿色循环产业 未来发展可期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绿色循环的理念仍将贯穿于“十四五”发展全过程和多个领域。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提到加强塑料污染防治工作,再生产业一直是环保督察的重要监管对象。不过经过近几年高强度监管之后,规范化运行已成为行业共识,因此 “十四五”期间各市场大规模专项整顿活动或将减少,主要以常态化监察为主,同时不乏多项利好法律法规助推行业升级2020年中国新版“限塑令”侧重构建整体性塑料循环产业链,并提出了从不同层面去构建塑料回收管理体系及步骤。比如规范企业生产、健全垃圾回收体系、有步骤有时间节点的开展禁塑限塑指令等。另外在配套监管、政策和科研方面也有比较全面规划。可以预期的是,该项政策将直接推动各行业考虑怎样去替代或者解决塑料的循环利用问题。比如各省份提出的限塑政策、垃圾分类政策、制品企业添加再生料的趋势以及绿色替代品的推广等。今日PP和PE盘面反弹,主要原因是原油上涨带动盘面走强,但现货反应平淡,基差走弱。上游石化库存仍然快速下降,目前上游石化库存已经低于去年水平,这是支撑近期行情的关键因素,但我们认为供需的矛盾并不大,聚烯烃整体就是一个震荡格局,上涨驱动目前不太明显,当前价位不建议追涨,尤其是PE基差表现走弱,需要谨慎对待,而下方支撑也比较强,价格跌至低位时工厂可以少量备货END废废是一款提供废铜、废铝、废钢铁、废锡、废铅、废锌、废不锈钢、废铝合金、废家电、废电子、废电表、废电瓶、废变压器、报废汽车、报废摩托车、报废电动车、废塑料、废纸、废衣服、废旧二手设备、利用材等再生资源废旧回收交易、大数据服务平台。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上下游资源整合,用废废来承载和实现互联网+再生资源行业的落地工作。为全国再生资源行业中的工厂、贸易商、回收站、回收人员提供各地市场的货物交易信息、价格信息、工厂采购、撮合交易、行情分析、行业报告分析等服务。废废采用线上展示,线下撮合交易的形式,为产废企业和用废企业以及商贸企业搭建交易桥梁,节省了商户间结算交易时间,促进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价值。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奉献力量,致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废废您可以:1) 联系到更多的回收人群,帮助您能更直接的达成并交易;2) 实时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好每一次挣钱的机会;3) 视频教学,学习更多回收行业知识,突破个人瓶颈,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价值。

不辩牛马

报告:全球消费后再生塑料市场规模将于2027年达到167亿美元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报告,到2027年,全球消费后再生塑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7亿美元,在预测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6%。(美通社)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金板寸

可降解塑料行业深度报告:千亿市场,群雄逐鹿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可降解塑料是白色污染的最佳解决方案白色污染中 59%来自包装和农膜塑料制品,而这类用途的塑料一次性、难回收的特点不适合塑料再生利用,唯有可降解塑料可以根本性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生物降解塑料包括 PLA(聚乳酸)、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和 PHA(聚羟基烷酸酯)等,是可降解塑料重要类别,因其具有普通塑料相近的性能,可降解性好和安全性高的优势,在欧美国家应用范围最广。在包装、纺织和农膜领域中,PLA 和 PBS 消费量最大;在一些高附加值领域中,PHA 在医用植入材料中使用广泛。据 PEMRG 统计,2018 年全球塑料需求量达到 3.59 亿吨,其中包装塑料需求量达到 1.44 亿吨,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市场空间巨大。1.1 可降解塑料 vs 再生塑料 在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11000 米的地方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但在这里却发现了人类活动的产物——塑料。塑料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据 Our World in Data 统计,1950 年至 2015 年,人类共生产了 58 亿吨废弃塑料,其中超过 98%被填埋、遗弃或焚烧,仅有不到 2%被回收利用。据 Science 杂志统计,中国由于其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全球市场角色,废弃塑料量居全球第一,占比达 28%。这些废弃塑料不仅污染环境、危害健康,还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我国已开始高度重视白色污染的治理,我们认为相关国家和省市政策的执行力度将较大。据 IHS 统计,2018 年全球塑料应用领域主要为包装领域,市场占比达到了40%,而全球塑料污染也主要来源于包装领域,占比高达 59%。包装塑料不仅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还具有一次性(如果循环利用,循环次数高)、难回收(使用和遗弃渠道分散)、对性能要求不高和对杂质含量要求高的特点。可降解塑料和再生塑料是潜在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两种选择。可降解塑料是指其制品的各项性能可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而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塑料。可降解塑料可以通过降解方式或者原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降解方式分类,可降解塑料可以分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光和生物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四大类。目前,光降解塑料、光和生物降解塑料的技术还不成熟,市场上的产品较少,故此后提到的可降解塑料均为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按照原材料划分,可降解塑料又可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塑料,能够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主要包括 PLA(聚乳酸)、PHA(聚羟基烷酸酯)、PGA(聚谷氨酸)等。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是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生产的塑料,主要包括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CL(聚己内酯)等。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实用性、降解性、安全性上都有其优势。在性能上,可降解塑料可以达到或在某些特定领域超过传统塑料的性能;在实用性上,可降解塑料有与同类传统塑料相近的应用性能和卫生性能;在降解性上,可降解塑料在使用后,可以在自然环境下(特定微生物、温度、湿度)较快完成降解,并成为易被环境利用的碎片或无毒气体,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安全性上,可降解塑料降解过程产生或残留的物质对环境无害,不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而目前替代传统塑料的最大阻碍,也是可降解塑料的缺点是其生产成本较同类传统塑料或再生塑料高。因此,在包装、农膜等使用时间短、难以回收分离、对性能要求不高、对杂质含量要求高的应用领域,可降解塑料更具替代优势。再生塑料是指通过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再生塑料最大的优点是价格比新料和可降解塑料便宜,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能需要,只加工塑料的某方面属性,并制造出对应的产品。在循环次数不太多的情况下,再生塑料能保持与传统塑料相似的性能,或者可以通过再生料与新料混合的方式,维持稳定的性能。但在多次循环之后,再生塑料的性能下降很大,或到无法使用的程度。此外,再生塑料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较难保持良好的卫生性能。因此,再生塑料适用于循环次数不多,且对卫生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通过比较,可降解塑料因其有更稳定的性能和更低的回收成本,在包装、农膜等使用时间短、难以回收分离的应用领域更具有替代优势;而再生塑料因为有更低的价格和制作成本,在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电器等使用时间长、易于分类回收的应用场景更具有优势,两者相得益彰。白色污染主要来源于包装领域,可降解塑料的发挥空间更大,随着政策推动和成本降低,未来可降解塑料市场前景广阔。在包装领域,可降解塑料的替代正在实现。塑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领域对于塑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汽车、家电等领域对塑料的要求是经久耐用、容易分离,且单体塑料用量较大,故传统塑料的地位较为稳固。而塑料袋、餐盒、地膜、快递等包装领域,由于塑料的单体用量低,容易污染,难以高效分离,这使得可降解塑料更有机会在这些领域成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从2019 年全球可降解塑料需求结构也验证了这一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包装领域,软包装和硬包装占比合计达到 53%。西欧和北美的可降解塑料发展较早,已经初具规模,应用领域集中在包装行业。2017 年,西欧可降解塑料总消费量中,购物袋和生产用袋占最大份额(29%);2017 年,北美可降解塑料总消费量中食品包装,餐盒和餐具占最大份额(53%)。1.2 可降解塑料产品百花齐放,PLA、PBAT、PHA 崭露头角 可降解塑料中 PLA、PBAT 的生产较为成熟,且总产能占比居于前列;PHA的性能优异,随着成本下降,未来有望从医疗高端领域拓展至包装、农膜等更大的市场。这三种可降解塑料或成为替代传统塑料的主力。PLA:是最常见的可降解塑料之一,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PLA 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可以生物降解,使用后的 PLA 可以通过堆肥,在温度高于 55℃或富氧和微生物作用下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目前聚乳酸的生产主要采用丙交酯开环聚合工艺将乳酸先脱水生成低聚物,然后解聚生成丙交酯,再开环聚合制得聚乳酸。PLA还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易加工性,广泛用于包装、纺织行业、农用地膜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等行业。PLA 的缺点是降解条件相对苛刻。但由于 PLA 在生物降解塑料中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PLA 的消费量居于前列。PBS:是由丁二酸和 1,4-丁二醇经缩合聚合而成,原料来源为石油或生物资源发酵。PBS 易被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或酶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良好的耐热性能。PBS 可以用包装薄膜、餐具、发泡包材、日用品瓶、药品瓶、农用薄膜、农药及化肥缓释材料等领域。由于我国丁二酸原料有限,PBS 的衍生物 PBAT 和 PBSA 顺应而生,其与 PBS 的性能基本相似,但加工性能不及 PBS。PBAT:属于热塑性可降解塑料,一般以脂肪族酸、丁二醇为原料,经石化途径或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既有较好的延展性和断裂伸长率,也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冲击性能。由于 PBAT 的成膜性能良好,易于吹膜,广泛用于一次性包装膜及农膜领域。此外,PBAT 还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是可降解塑料研究中非常活跃和市场应用最好降解材料之一。PHA:PHAs类可降解塑料有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3-羟基丁酸酯(PHB)、3-羟基丁酸酯和 3-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PHBV)以及 3-羟基丁酸酯和 3-羟基己酸酯的共聚物(PHBH)。PHAs 类可降解塑料是细菌在生长条件不平衡时的产物。在众多可降解塑料中,PHA 的降解方式是最特别的,使用完后 PHA 可以在生物体内完全降解成β-羟基丁酸、二氧化碳和水。PHAs 类可降解塑料热变形温度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加工温度范围窄、热稳定性差、脆性大、生产质量不稳定,可用于一次性用品、医疗器械手术服、包装袋和堆肥袋、医用缝线、修复装置、绷带、骨科针、防粘连膜及支架等领域。除 PLA、PBAT 和 PHA 外,在西欧使用量最大的是淀粉基塑料(又称淀粉化合 物 或 淀 粉 混 合 物 ) 。 淀粉基塑料 是 改 性 淀 粉 与 可 降 解 聚 酯 ( 如PLA/PBAT/PBS/PHA 等)的共混物,可完全生物降解,可堆肥,对环境无污染。淀粉基塑料虽然价格便宜,但使用寿命、机械性能以及印刷性能都较差。多种可降解塑料共同主导全球可降解塑料市场。据智研咨询数据,2019 年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合计约为 107.7 万吨,以淀粉基塑料为主。2019 年淀粉基塑料产能为 44.94 万吨,占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的 38.4%,PLA、PBAT 分别占 25.0%和 24.1%,位居二、三位。不同地区的可降解塑料的结构也有所不同。在主要的消费地区中,西欧以淀粉基塑料为主;北美和亚洲、大洋洲则以 PLA 为主。西欧是淀粉基塑料用量最大的地区,主要因为其发展可降解塑料较早,起初并未发现淀粉基塑料降解残留和不能完全分子化降解的问题。美国作为紧随其后发展可降解塑料的国家,对淀粉基塑料的用量减少很多。PLA、PBAT、PHA 是可降解材料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PLA 和 PBAT 的市场占比较大,是目前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的主要产品,主要因为这两种材料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以及相对其他降解材料更低的价格和成本,替代阻力较小。可降解材料主要应用领域为包装膜和农膜等领域正是得益于 PLA 和 PBAT 对传统塑料的替代。PHA 是最有潜力的可降解塑料之一。主要因为 PHA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降解性能,可以 100%完全在生物体内进行降解。相比 PLA 和 PBAT而言,PHA 的降解条件是最温和的。但由于 PHA 生产成本高昂,价格超过了其他大部分可降解塑料,故在可降解塑料市场中占有率仅为 2%,暂时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领域。随着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高附加值应用的开发,将成为一种成本可被市场接受的多应用领域生物材料。对于可降解塑料的适用领域而言,性能不是瓶颈,成本是制约可降解塑料市场化替代传统塑料的主要因素。除了淀粉基塑料外,其他可降解塑料的平均售价均为传统塑料的 1.5~4 倍。这主要是因为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工艺上更加复杂,需要使用昂贵的天然生物分子进行聚合,无形地拉高生产成本。在对于成本和性能敏感的领域,传统塑料在体量、价格和综合性能上仍然保持着优势,短期之内的地位依旧牢固。可降解塑料主要替代的是一类政策驱动下的,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的传统塑料领域。我们根据丰原集团 10 万吨 PLA 项目测算了 PLA 的完全成本,在国内玉米含税价格 2000 元/吨时,其完全成本是 14554 元/吨。我们根据珠海万通 3 万吨 PBAT项目测算了 PBAT 的完全成本,为 12511 元/吨,相比 PLA 在价格上更有优势。两种产品原料成本占比最大,两者差别不大,主要差别在于折旧上。我们认为资本投资带来的成本有望通过减少承包、增加直接采购等方式降低。2 、禁塑令给可降解塑料带来巨大投资机会在欧美国家,可降解塑料已快速发展 18 年,而其市场依旧靠政策驱动,每一次禁塑令的推出都会带来对可降解塑料需求的快速增加。我们认为与限塑令不同,禁塑令对于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增量贡献更大,有利于可降解塑料替代率快速上升。2020 年 1 月,我国第一次颁布“禁塑令”,随后各省市相继制定禁塑政策。我们依据各省市禁塑政策执行时间表和执行力度,以及海外可降解塑料发展历程,预测了我国未来 10 年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变化。到 2025 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 238 万吨,市场规模可达 477 亿元;到 2030 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 428 万吨,市场规模可达 855 亿元。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空间巨大。 2.1 海外可降解塑料市场在政策驱动下快速发展 西欧、北美“限塑令”、“禁塑令”等相关法律法规密集出台,推动海外可降解塑料市场快速发展。“限塑令”推出的时间更早,主要采取了对塑料袋征税、有偿使用塑料袋等较温和且可选择的方式执行,本质上是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对于减少塑料用量作用有限。“禁塑令”在近几年被各国政府推行,其适用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通过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等方式对传统塑料进行禁用,是推动可降解塑料在欧美国家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早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爱尔兰、意大利等部分欧洲国家就已经开始出台各种类型的“限塑令”。美国也于 2002 年,推出了“限塑令”,要求各州必须制定生物可降解农用塑料使用计划,并于 2009 年立法推广可降解塑料。而我国也自2008 年起就开始立法,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在限塑政策上与欧美国家接轨。此后,各国的“限塑令”逐渐升级为“禁塑令”。以欧盟的政策衍变为例,2016 年,欧盟推出了“限塑令”,要求成员国在当年减少有机垃圾填埋量到 1995 年的 35%;2018 年,欧盟大部分国家实施“增加塑料袋价格或税收”的方式控制塑料袋的使用;2019 年,欧盟通过了大范围的“禁塑令”。该法令要求欧盟成员国到 2021 年禁止使用包括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制棉签、塑料吸管、塑料搅拌棒在内一次性塑料制品,并由更环保的材料加以替代;到 2025 年前,各成员国所使用塑料瓶的可再生成分至少要达到 25%;到 2030 年这一比例要扩大到 30%。全球范围内“禁塑令”的实施推动了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长。我们统计了西欧和美国限塑令和禁塑令推出后,对可降解塑料市场的拉动作用,发现禁塑令对于可降解塑料的消费量刺激效果更强。限塑令增加的税收成本常被转移至消费者,有时反而影响消费量增长。以西欧为例,2011、2014、2017 年,西欧国家推出“禁塑令”时,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当年出现大幅增长。相比,2012、2015、2016 年,西欧国家推行“限塑令”时,当年的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增速出现明显下滑。禁塑令对可降解塑料消费量的提升具有更明显的作用,我国此次推动的全国范围内的禁塑政策将拉动可降解塑料国内需求的增长。据智研咨询统计,欧洲的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占比最大,达到 55%,而北美和中国的需求占比分别仅为 19%和 12%。从人均角度看,西欧、北美的人均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占比分别达到了 70%和 21%,而我国占比仅为 6%。随着我国禁塑令的实施和加强,人均可降解塑料消费量有望向欧美国家靠拢,潜在市场空间可观。2.2 我国今年首次推出“禁塑令”,执行力度大 我国“限塑令”推出较早,早在 1999 年,我国国家经贸委发布(99)第 6 号令,规定 2000 年底前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饮具的文件,走在了世界前列。2020 年 1 月 1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此次“禁塑令”不仅要求禁止、限制使用对环境负担较大的塑料,还加快推广塑料的可替代产品,比如可降解塑料、纸质包装等,有助于可降解塑料对传统塑料的替代进程。这也为替代产品市场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随着国内各地禁塑政策的逐步制定和执行,可降解塑料的成本虽然没有可比优势,但在禁塑政策的强制执行下,可降解塑料的不可替代性更加突出,国内的替代空间有望向西欧和美国看齐。2020 年 2 月开始,海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浙江省等多个省市相继推出了严格的塑料污染管理办法。其中,海南省更是提出了 2020 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2025 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使用列入名录中的塑料制品。最严“禁塑令”相继出台,体现该次“限塑令”的执行力度大。2.3 我们预测未来 5 年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量有望达到 238 万吨,未来 10 年有望达到 428 万吨 我们预测中国可降解塑料市场需求量的基本思路如下:2020-2025 年,由于有明确的禁塑政策,我们根据禁塑政策执行时间和力度,在保守条件下,预测 5 年内各省市可降解塑料的替代量;2026-2030 年,随着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的逐渐成熟,其发展规律向西欧和美国靠拢,我们根据西欧可降解塑料在塑料总量中占比的增速,预测 6-10 内国内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此外,我们通过对比中国和西欧可降解塑料发展阶段逆向验证数据的合理性。我们根据各省市禁塑政策的描述,量化了禁塑执行、推广和全面替代的时间表。据 IHS 和 Our World in Data 数据,我国人均年塑料废弃量为 30 千克,则全国废弃塑料总量为 4200 万吨。全球塑料废弃物 59%都来源包装领域,可以估算我国人均年塑料包装废弃量为 17.7 千克。保守假设各地区“禁塑令”“开始执行”的替代率 10%、“进一步推广”的替代率 20%,、“完成替代”的替代率 30%。“完全替代”意为不再销售传统包装塑料制品,但由于其他材料的竞争,例如纸质包装袋/盒,考虑西欧和美国可降解塑料在包装领域的替代率不超过 30%,“完成替代”的替代率假设为 30%。根据各省份“禁塑令”的执行时间表及禁令范围,不同省市的落实情况按照等级乘以系数,其中 2020 年因为疫情影响,替代率为通常情况的 70%。根据上述假设,我们预测了 2020 年到 2025 年我国各省份包装领域可降解塑料对传统塑料的替代率。根据各省市预测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率、涉及人口,以及人均消费包装塑料制品量,我们预测 2020 年到 2025 年,我国包装塑料总替代量分别为 50、98、125、153、180、207 万吨。假设未来全国年废弃塑料总量维持在 4200 万吨不变,预计,2020 年到 2025 年可降解塑料替代率分别为 1.19%、2.34%、2.99%、3.63%、4.28%、4.92%。我们同时逆向验证了预测的合理性:欧洲目前可降解塑料在包装农膜中的占比为 5%,而中国塑料总量 6000 万吨(其中,包装和农膜 3000 万吨),中国用5 年时间达到欧洲现在的替代水平可能性较大。综合考虑农膜塑料、其他塑料的消费量变化,以及净出口的变化,我们预计,2020 年到 2025 年,我国可降解塑料总消费量分别将达到 64、117、147、178、208、238 万吨,相比 2019 年增加了 430%。若可降解塑料以均价 2 万元/吨计算,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477 亿元。经过 2020 到 2025 年政策驱动的快速成长期,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或进入成熟期,可以从西欧的发展进程预测 2025 年到 2030 年的市场增长。从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无论是西欧还是北美,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增长较快的行业都主要是食品包装、餐盒餐具和堆肥包装袋等包装行业,以及堆肥包装袋等农业行业,可降解塑料替代占比平均增速分别达到了 12.8%和 10.6%。而在其他行业,西欧和北美的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基本保持不变。进入成熟期后,可降解塑料下游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将对可降解塑料的消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包装产品用量大、周转快的市场(如:物流、外卖、农膜)发展也会带来可降解塑料市场的增长。在快递包装领域,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8 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快递业务量达到 501.7 亿件,消耗塑料编织袋 53 亿条、塑料包装袋 245 亿个。按照目前一个塑料编织袋 212g、一个塑料包装 10g 计算,每年快递行业产生塑料垃圾约 136.9 万吨。2017 年国家邮政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在 2020 年将可降解的绿色包装使用比例提高到 50%,以目前快递业务量 27%的增速,2020 年快递行业塑料需求将达到220 万吨,保守估计将带来 110 万吨的可降解塑料需求。在外卖一次性塑料餐具领域,我国外卖订单量近两年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 年我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订单量达到 109.6 亿单,同比增长 96.8%。一份外卖的塑料包装材料包括塑料袋、塑料碗、塑料汤勺和塑料汤杯。以每份外卖平均消耗 3 个餐盒,每个餐盒 50g 计,2018 年产生塑料垃圾 160 万吨。2020 年以来,受到疫情的影响,主要外卖 APP 的活跃用户数量继续实现高增长。保守估计,若按照外卖包装每年 15%的替代速度计算,外卖行业的可降解塑料需求年增长量在 24 万吨以上。快递和外卖行业的高景气也将使可降解塑料的供不应求局面加剧。在农用膜领域,传统地膜多为 PE 制成,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在土壤可以残留长达 100~200 年,耕地土壤中的残膜量不断增加会使土壤环境恶化,土壤含水量下降,板结且肥力下降。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农用地膜功能一直,而在保温、保湿作用及产量方面的效果要强于普通地膜。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覆膜种植国,2014 年国内地膜覆盖面积 3 亿亩,覆盖率达到 36%,消耗农用膜约 258 万吨。今年来,农用塑料薄膜用量维持在 250 万吨左右,到 2018 年,农用塑料薄膜用量略有下降,为 246.5 万吨。近年来,欧洲也同样出现农业塑料薄膜用量下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禁塑令”推行和可降解塑料的供不应求,随着可降解塑料产能扩张,未来有望继续实现增长。即使只考虑农膜的存量市场,保守估计,若按照年替代 10%的速度考虑,我国每年新增降解塑料用量预计都在 20 万吨以上,加剧可降解塑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基于西欧可降解塑料替代占比增速,可以对 2026 年到 2030 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进行预测。假设 2025 年后,我国包装和农业领域的可降解塑料占比增速与西欧现阶段占比增速的发展路径发展。2026 年到 2030 年,合理预计我国包装行业可降解塑料占比分别为 4.9%、5.6%、6.3%、7.1%、8.0%、9.0%;而农业领域的可降解塑料占比分别为 0.4%、0.4%、0.5%、0.5%、0.6%、0.7%。因此,我国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在 2030 年预计可达到 428 万吨,总市场规模达到 855 亿元。我们同时逆向验证了预测的合理性,我国快递和农膜行业增速较快在 10-15%之间,一方面考虑下游需求增速;另一方面考虑替代率的增加,12.4%的总需求量增速较为合理。3、 近千亿市场规模容得下群雄逐鹿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在十年内有望达到近千亿规模,或催生企业不断投入新产能,继续巩固我国可降解塑料全球市场地位。目前,全球可降解塑料总产能达到 136.2 万吨,生产商数量很多,产品种类具有差异性,市场分散度较高,且普遍产能利用率低。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产品种类齐全,但规模以上产能的企业不多。2019 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产能达到了 61.7 万吨,产能增速达到了 37%,占全球总产能的 45.3%。据我们统计,已有 36 家公司在建或拟建可降解塑料项目,新增产能合计 440.5 万吨。到 2025年,考虑到可降解塑料产能开工率低,我国产能或需要达到 476 万吨才能满足需求,仍有供给缺口。我们认为,未来 5 年可降解塑料市场是政策拉动的卖方市场,由于市场大且供不应求,可以容下群雄逐鹿。通常对于供需平衡的成熟市场,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渠道和产品差异化。对于可降解塑料这种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的产品,公司的竞争优势则体现在业绩弹性和新建产能进度(投产更早的产能,享受更强的溢价)。我们综合考虑现有产能规模和业绩弹性,新建产能规模和业绩弹性,以及新建产能投产时间等因素,推荐关注金发科技、金丹科技、中粮科技、瑞丰高材、彤程新材、万华化学。3.1 全球可降解塑料市场供不应求、集中度低 全球可降解塑料企业数量较多,生产的产品种类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化,市场分散度较高。目前,全球可降解塑料总产能达到 136.2 万吨,但单家公司的产能都较小,大部分公司的产能都不足 5 万吨。截止 2019 年,全球 PLA 产能最大的Natureworks 公司的可降解塑料产能为 15 万吨,全球市占率为 11.0%;淀粉基塑料产能最大的 Novamont 公司的可降解塑料产能为 15 万吨,全球市占率为 11.0%;PBAT 产能最大的 BASF 公司的可降解塑料产能为 7.4 万吨,全球市占率为 5.4%;我国产能最大的公司是金发科技,合计产能达 7.1 万吨,全球市占率为 5.2%。可降解塑料全球市场集中度 CR5 为 39%,CR10 为 59%,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分散化程度较高。此外,全球可降解塑料市场正处于成长阶段,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禁塑令”的推行,供不应求的局面首先反映在可降解塑料的价格上,如:PLA 的价格就从 2019 年的 1.8 万元/吨涨至目前的约 3 万元/吨。西欧可降解塑料以淀粉基塑料为主,其次是 PLA。西欧地区的淀粉基塑料消费量从 1996 年到现在一直维持正增长,到 2017 年占到降解塑料市场的 70%,预计到 2022 年将达到 18 万吨。而 PLA 消费量增长较为不稳定,但在 2016 年以后维持正增长,预计 2022 年将超过 6 万吨。其他可降解塑料(包括 PBAT、PBSA、PCL、PGA、PHA 等)的消费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2017 年时占比仅为 5%,主要是价格较高,只能适用于高附加值领域造成的。据 IHS Markit 预测,2017~2022年,西欧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8%,其中淀粉基塑料年平均增长率8%,聚乳酸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 7%,PBAT、PBSA、PCL、PGA、PHAs 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 8%。西欧可降解塑料的生产企业数量较少,市场集中度较高。西欧可降解塑料总产能为 46.3 万吨,全球占比 34.0%,是产能第二大的区域。西欧可降解塑料生产商的产品主要包括了淀粉基塑料(50.8%)、共聚多酯(37.6%)、PLA(5.7%)、纤维素薄膜(2.8%)、PHA(2.2%)。西欧可降解塑料市场集中度 CR5 为 88%,市场集中度很高,规模化效应明显。其中,意大利 Novamont 公司于 1989 年创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淀粉基塑料生产商。2018 年在罗马南部开设了其改造后的生物聚酯工厂后,Novamont 将淀粉基塑料的产能从 12 万吨/年提高到 15 万吨/年。北美可降解塑料以 PLA 为主,其次是淀粉基塑料。北美地区的 PLA 消费量从 1996 年到 2013 年均实现了正增长,但在 2013 年后增长陷入停滞并有所降低,到 2017 年占到降解塑料市场的 67%,预计到 2022 年将达到 5.6 万吨。而淀粉基塑料消费量增长较为不稳定,但在 2012 年以后维持正增长,预计 2022 年将超过1.6 万吨。其他可降解塑料(包括 PBAT、PBSA、PCL、PGA、PHA 等)的消费量在 2012 年后将重新开始正增长,2017 年时占比达到了 14%。据 IHS Markit 预测,2017-22 年,北美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3%,其中聚乳酸年平均增长率 3%,淀粉基塑料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 3%,PBAT、PBSA、PCL、PGA、PHAs消费量年平均增长率 6%。西欧地区的产能主要以淀粉基塑料为主,北美则主要以 PLA 为主。造成这一产能布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淀粉基塑料在降解的过程中仅有淀粉得到降解,而 PE等传统塑料颗粒仍然残留,从而影响环境。北美的可降解塑料发展要晚于西欧,淀粉基塑料的消费量一直不高,因发现欧洲重点发展的淀粉基塑料存在缺陷,转而重点发展 PLA。美国可降解塑料的生产企业数量较少,市场集中度较高。美国可降解塑料总产能为 21.9 万吨,全球占比 16.1%,是除了中国以外可降解塑料产能最大的国家。美国可降解塑料生产商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了 PLA(68.5%)、PHA(22.9%)、植物纤维素(6.8%)、PGA(1.8%)等。美国可降解塑料市场集中度 CR2 为 91%,处于很高水平,规模化效应明显。其中,美国 NatureWorks 是全球最大聚乳酸生产商,于 1997 年由美国陶氏化学与 Cargill(嘉吉)合作成立。NatureWorks 在 2001年建设了世界最大的聚乳酸生产工厂,是目前全球聚乳酸年产量唯一达到 15 万吨的企业,还筹划在东南亚建 7 万吨的分厂。3.2 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居首,63%出口 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远大于消费量,现有的产能利用率不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 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产能达到了 45 万吨,而产量仅约为 13.5 万吨,整体的产能利用率仅为 30%。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产品种类齐全,市场分散度较高,但可形成规模产能的企业并不多。2019 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产能达到了 61.7 万吨,产能增速达到了 37%,占全球总产能的 45.3%。其中,我国淀粉基塑料产能最大,达到了 23.3 万吨(37.7%);PBSA 的产能共计 9 万吨(14.6%);PLA 的产能共计 8.5 万吨(13.8%);PPC 的产能共计 8.1 万吨(13.1%);PBS 的产能共计 5.5万吨(8.9%);PHA 的产能共计 3 万吨(4.9%);PBAT 的产能共计 2 万吨(3.2%)等。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集中度 CR5 为 18%,CR10 为 27%,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分散化程度高。目前,我国可降解塑料出口为主,未来局面可能扭转。据 IHS 数据,2018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净出口量为 7.2 万吨,占可降解塑料产量的 63%。“禁塑令”颁布前,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较小、需求量较小,而西欧的需求量较大,导致我国可降解塑料主要出口到西欧市场。随着全国各地“禁塑令”的推行,我国可降解塑料净出口的局面有望改变。3.3 我国可降解塑料新增规划产能 440.5 万吨,PLA 的竞争格局更好 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快速扩张,各企业正在争相进入千亿可降解塑料市场。目前,我国可降解塑料产能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据我们统计,已有 36 家公司有在建或拟建的可降解塑料项目,新增产能合计 440.5 万吨,其中新疆望京龙(130 万吨)、华峰集团(60 万吨)和友诚集团(50 万吨)公司的拟建产能都超过 50 万吨。按产品分类,PLA 新增产能 160 万吨(36.3%),PBAT 新增产能 227.2 万吨(51.6%),PBS 新增产能 23.3 万吨(5.3%),PCHC 新增产能 30 万吨(6.8%)。到 2025 年,考虑到可降解塑料产能开工率低,我国产能或需要达到 476 万吨才能满足需求,供给缺口较大。PLA 新增产能占比小,行业集中度高,竞争格局更好。若新建产能均顺利投产,新建的 PLA 产能将达到总 PLA 产能的 95%,而新建的 PBAT 产能将达到总PBAT 产能的 99%。我国新建产能中,PLA 的行业集中度 CR5 为 90%,PBAT 的行业及送达 CR5 位 84%。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可以减少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我们认为,我国未来 PLA 的市场竞争格局相对更好。3.4 重点关注企业(详见报告原文)2019 年下半年以来,多家国内企业宣布扩大可降解塑料领域的布局,其中上市公司包括金发科技、金丹科技、瑞丰高材、中粮科技、华峰氨纶、彤程新材、万华化学等;非上市公司包括蓝晶科技等。未来几年的新增产能有望实现对可降解塑料市场增长的覆盖。……(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华安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兼爱

2021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专题调研与分析报告之政策背景分析

一、全球废弃塑料规模庞大,“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塑料是有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因此在农业、工业、建筑、包装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废弃塑料没有得到合理的、正确的、及时的处理,“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成为环境污染的首要问题。图表1:塑料污染的主要特点及具体表征资料来源:韦伯咨询整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报告称:全球90亿吨的塑料制品中,近五分之四是送垃圾场掩埋或流入自然环境,仅十分之一会被焚化,只有9%被回收利用。除非在塑料废弃物的管理方式上做出重大改变,否则到2030年,可能再有1.04亿吨塑料进入生态系统。全球塑料体系预计将导致地球上的塑料污染量翻倍,其中受冲击最严重的就是海洋。全球排放的塑料垃圾随着洋流运动聚集到了北太平洋美国加利福尼亚与夏威夷之间的海域,形成了大约350万平方公里的“垃圾场”。相当于整个南海都被垃圾覆盖。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大约2300个塑料垃圾漂浮在海面上,还有不可计数的塑料微粒弥漫在海洋中。根据全球领先的商业信息提供商IHS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塑料应用领域主要为包装领域,市场占比达到了40%,而全球塑料污染也主要来源于包装领域,占比高达59%。包装塑料不仅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还具有一次性(如果循环利用,循环次数高)、难回收(使用和遗弃渠道分散)、对性能要求不高和对杂质含量要求高的特点。图表2:2018年全球白色污染来源分布(%)资料来源:IHS Markit、韦伯咨询整理据Science杂志统计,中国由于其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全球市场角色,废弃塑料产生量居全球第一,占比达28%。中国是塑料制品重要生产国,2011-2016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逐年增加,2017年开始下滑,2018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为6042.1万吨,同比减少19.60%,2019年较2018年有所下滑,2019年中国塑料制品产量为8184.2万吨,同比增长35.45%。图表3:2010-2019年中国塑料产品产量及增长率(万吨,%)资料来源: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韦伯咨询整理近年来,中国废塑料回收行业也蓬勃发展,2018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为1830万吨,同比增长8.09%。2017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占塑料制品产量的22.53%,较2016年减少了1.81%;2018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占塑料制品产量的30.29%,较2017年减少了7.76%。图表4:2011-2018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及回收比例(万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韦伯咨询整理尽管废弃塑料回收比例不断提升,但由于消费量总量惊人,未经处理而流向自然环境中的数量仍然十分庞大。此外,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自1992年以来,中国就在进口全球至少45%的塑料垃圾。仅2016年,中国就进口了超过700万吨。这大大加剧了国内的环境污染。2018年中国停止进口塑料垃圾后,进口废塑料数量大幅下降。2018年中国废塑料进口数量为5.14万吨,同比减少99.12%;2019年中国废塑料进口数量为0.09万吨,同比减少98.26%。图表5:2011-2019年中国废弃塑料进口数量及增长率(万吨,%)资料来源:中国海关、韦伯咨询整理另外,根据近期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Advances的研究报告的预测数据:美国在2016年有150万吨的塑料污染了沿海环境,在全球排名第三,中国以107万吨排在世界第五。二、减少白“白色污染”,中国多年来大力推动“限塑”、“禁塑”为了减少“白色污染”,中国早在2008年就开始实施限塑令,并推出了一系列减少塑料垃圾污染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行动。具体举措包括:在城市生活中进行垃圾收集和分类处置,集中处理塑料垃圾;完善塑料制品的回收处理技术,通过技术手段的提升来提高塑料制品的循环使用率;研发可代替一次性塑料制品,减少其对环境的伤害等;通过“河长制”防止垃圾围河;禁止进口包括塑料在内的多种“洋垃圾”等。图表6:我国早期降解塑料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政策简介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科技部、韦伯咨询整理2015年1月1日,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6年后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要求海南省禁止生产、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2019年2月,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标志着海南省禁塑工作的全面启动。201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手十四家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成立了“中国净塑行动网络”,共同致力于实现到2030年,中国向海洋的塑料垃圾零排放,中国的塑料垃圾总量减少50%的愿景。纵观全球,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塑料垃圾的治理力度像中国这么大。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禁塑政策的整体部署,在空间与时间上做出相对明确的规划。图表7:《意见》中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类型及要求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韦伯咨询整理2020年7月,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州在8月底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图表8:《意见》中推广使用的替代品及相关要求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韦伯咨询截止2021年1月,内地31省份均已发布塑料污染治理相关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部分省份已经走在前列。按照广东省发改委2020年8月2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方案:到2022年,广东省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基本能够满足省内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需求。到2025年,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生产能力提高到50万吨以上,打造5-10个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和制品产业示范基地。图表9:2022-2025年广东省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产能规划(万吨)资料来源:广东省发改委、韦伯咨询整理根据安徽省蚌埠市编制的《蚌埠市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2025年)》:到2025年,蚌埠市生物基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2500亿元,其中主要是:聚乳酸(PLA)产业链超过1700亿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产业链超过170亿元,呋喃聚酯(PEF)产业链超过100亿元,塑木复合材料产业链达到50亿元,PA56产业链达到150亿元。图表10:2025年安徽省蚌埠市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亿元)资料来源:蚌埠市政府网站、韦伯咨询整理到2030年,生物基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万亿元,着力将蚌埠市打造成为安徽省生物基材料新兴产业重大基地、全国领先的生物基材料之都、全球最大的聚乳酸产业集群。到2035年,依托海外丙交酯原料基地,实现聚乳酸(PLA)生产规模1000万吨,带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更多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深度研究和全面数据,请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神气不变

5月5日再生塑料市场分析

再生PE:当前再生PE市场松动下行,部分牌号日跌幅50-250元/吨,高压造粒市场场内现货供应相对较充裕,但终端制品厂家刚需交投,整体交易量有限。业者普遍对后市信心不足,谨慎操盘,心态偏悲观。再生PP:当前再生PP市场偏弱整理,日跌幅100元/吨。现阶段再生厂商出货偏缓,但出货报盘多数僵持维稳,实际成交一单一谈。现阶段再生料市场内成交仍然以中低端料小单为主,主流成交价格几无明显波动。再生PET:当前再生PET市场区间整理,部分牌号日涨跌幅50-150元/吨。再生瓶片供应紧张不改,清洗厂低价惜售。大化纤接连下滑,压制再生化纤市场气氛,加之终端需求疲软,再生化纤厂家出货缓慢,场内原料采购报盘回调。再生PVC:当前再生PVC市场暂稳运行。多数再生PVC生产厂家正常生产,部分硬质破碎料货源紧俏,下游厂家订单平平,刚需采买为主,无大量囤货。场内硬质料出货顺畅,部分料呈现供不应求态势,软质料则相对出货偏弱,整体出货以老客户为主,新客户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