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中国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将迎来政策和业务双重利好申徒嘉曰

2019年中国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将迎来政策和业务双重利好

一、再保险行业定义及作用分析再保险,又称分保,通常被认为是保险的保险,即保险公司以其所承保的风险责任向再保险公司投保,以图达到分散风险、资本管理等目标。对于一家保险公司和一家再保险公司而言,双方通过签订再保险合同,由保险公司向再保险公司提供相关信息供其厘定相关保险责任的风险与定价,并按定价支付再保险费用,而再保险公司则将承担相应保单带来的赔付责任。再保险公司也可以再次将相关保险责任分出给其他再保公司进行风险转移。再保险具有分散风险、提高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稳定经营等职能和作用,是整个保险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再保险行业的主要作用分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再保险的风险管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承保、资产管理和资本及流动性管理。承保主要是对风险的评估、定价和承担过程。与直保公司类似,资产管理同样是再保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投资端的决定要能够匹配负债端的选择,从而达到资产负债匹配。资本和流动性管理让再保公司有充足资本缓冲小概率事件引发的风险,具有充裕的流动性去应对大规模赔付或资金流出。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再保险行业需求分析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推进,我国当前的经济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形势,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保险行业也随之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企业之一。直接保险业务曾经是保险市场最主要的保险业务,近几年随着直保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再保险市场的发展与进步。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保险业累计原保费收入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7%。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近年来,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并没有显著的提升,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单次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金额却不容小觑。应急管理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270.9亿元。资料来源:应急管理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在面对这些巨灾的时候,保险公司除了应担负起相应的赔偿责任外,更应该去思考,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风险转移,平滑历年的经营结果,保障公司甚至整个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而再保险,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根据公司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将不同的分保方式相结合,通过再保险安排形成切实有效的风险转移方案,形成适应于公司现状的风险管理框架,确保风险的可承受性,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巨灾”,从而才能保障整个保险行业发展的稳健性。三、再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回顾我国再保行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再保险业务多由外国保险公司控制,1949年起,我国再保险行业发展才算真正开始发展。我国再保险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分为4个阶段:萌芽、雏形、探索、成长。再保险行业经历了百废待兴时期的强制法定分保阶段,随后逐步放开强制分保,并向全球市场打开,市场活力得到逐步的释放,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家内地公司和多家海外公司分公司共同经营、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我国再保险行业发展历程分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再保险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随着“新国十条”的出台,从政策层面使再保险牌照发放成为可能,中国再保险市场多年来“一家独大”的局面必将被逐渐打破,迎来新一轮的格局变更。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再保险分出保费规模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7%,约占全球的再保险市场的份额8%。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再保险行业集中度分析再保险市场对定价、资金需求较高,因此行业集中度较高。许久以来,受到国内专业再保险公司数量较少、承保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国外再保险公司占领着中国再保险市场的诸多业务资源。而像MARSH、WILLIS等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凭借着其在直保业务的诸多优势,也在中国再保险市场具有一席之地。从国内再保险格局上看,中再集团是我国再保险行业的龙头企业,位列全球前十大再保险企业,目前排名第八。中国人寿再保险、中国财产再保险均是中再保的控股子公司。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再保险资产规模为1528.9亿元,净保险业务收入达到294.1亿元;中国财产再保险资产总额为619.7亿元,净保险业务收入为255.8亿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中国再保险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专业再保险公司数量相对有限;再保险市场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再保险市场在技术力量、承保能力、全球定价权和话语权方面,和国际发达再保险市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等等。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再次迎来利好。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波表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实施,催生了庞大的保险市场和投融资需求,将吸引全球险资继续聚集中国市场。同时,随着近期一系列金融业扩大开放新举措的出台,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已经按下了加速键,中国再保险市场必将迎来政策和业务的双重利好。此外,中国保险市场中,健康险和意外险比重逐年增加,其中健康险需求更是受益于消费者保障型需求爆发,保持高增速。相较于规模保费的增速高波动性,健康险的增速相对较稳定。稳健增长型产品比重的提升将会推进业务结构的优化。保险业保障型保险产品占比的提升也会带动人身再保险中保障型产品占比的增长。

蝴蝶鱼

《全球再保险市场报告》发布 中再集团全球排名升至第七

2019年8月29日,专注保险行业的全球评级机构A.M.Best(贝氏)发布《全球再保险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以2018年再保险总保费规模计,中再集团位列全球第七大再保险集团;以再保险净保费规模计,中再集团位列全球第六。中再集团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据悉,在不计入新并购的英国桥社保险集团的情况下,中再集团2018年再保险总保费收入115.64亿美元,净保费规模106.81亿美元,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自2011年中再集团首次登陆A.M.Best全球再保险公司排名以来,一直位列全球第八,2018年又超越美国再保险公司(RGA),实现全球排名由八进七的跨越,同时净保费收入排名也从全球第七升至第六。自2010年开展贝氏评级以来,中再集团已连续九年获得“A”评级。优秀的评级水平不但是中再集团“非常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实力、良好的经营表现的真实体现,更是其作为中国唯一国有再保险集团的在国内再保险市场领军地位的体现。中再集团始终牢记让保险更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和使命,坚定履行再保险行业主渠道和主力军的职能作用。特别是2016年以来,实施“一三五”战略,确定“平台化、科技化、全球化”三大战略抓手,特别是在全球化方面成功收购英国劳合社第一梯队公司和全球特种险专家桥社保险集团、成立新加坡分公司、打造海外资产统一管理平台、与海外保险机构共建全球服务网络,全面加快国际化布局。目前,中再集团国际业务占比为12.9%,海外机构人员超过500人,在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经营性机构,在中资保险公司中海外机构分布最广,可以为1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海外利益提供本地化服务,在全球再保险行业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今子之言

《全球再保险市场报告》发布:中再集团全球排名升至第七

2019年8月29日,专注保险行业的全球著名评级机构A.M.Best(贝氏)发布《全球再保险市场报告》。报告显示,以2018年再保险总保费规模计,中再集团位列全球第七大再保险集团;以再保险净保费规模计,中再集团位列全球第六。中再集团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再集团在不计入新并购的英国桥社保险集团情况下,2018年再保险总保费收入115.64亿美元,净保费规模106.81亿美元,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自2011年中再集团首次登陆A.M.Best全球再保险公司排名以来,一直位列全球第八,2018年首次超越美国再保险公司(RGA),全球排名实现由八进七的跨越,以净保费收入排名也从全球第七位进至第六位。中再集团自2010年开展贝氏评级以来,已连续九年获得“A”评级。优秀的评级水平反映出中再集团“非常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实力、良好的经营表现以及其在国内再保险市场的领军地位,也体现了中再作为中国唯一国有再保险集团的独特地位。中再集团始终牢记让保险更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和使命,坚定履行再保险行业主渠道和主力军的职能作用。特别是2016年以来,实施“一三五”战略,确定“平台化、科技化、全球化”三大战略抓手,特别是在全球化方面成功收购英国劳合社第一梯队公司和全球特种险专家桥社保险集团、成立新加坡分公司、打造海外资产统一管理平台、与海外保险机构共建全球服务网络,全面加快国际化布局。目前,中再集团国际业务占比为12.9%,海外机构人员超过500人,在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经营性机构,在中资保险公司中海外机构分布最广,可以为1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海外利益提供本地化服务,在全球再保险行业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来源:中国日报网

黑家伙

中国再保险市场呈现“走硬”趋势

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 王庆凯)中国财产保险市场保费上半年同比增长7.6%,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显著,但从3月份开始市场整体回暖,增速逐月回升,整体财产险市场展现出极强韧性。作为“保险的保险”,中国再保险市场也快速发展,发挥了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和平衡保险风险作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王玉祥日前在2020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上表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境内专业再保险公司由2000年的1家增加到13家,其中中资公司6家(含一家集团公司)、外资公司7家,再保险公司分保费收入近1600亿元,为保险行业的稳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再保险市场呈现走硬趋势”,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仁江在研讨会上表示,根据对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产险市场的分析,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财产险市场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但行业险种结构持续调整,财产险公司再保分出需求增加,分出保费增速远超市场同期水平,再保市场呈现走硬趋势。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王玉祥在会上表示,截至2020年7月底,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301亿元,资产金额达到24026亿元。在再保险险种结构方面,非车险占比持续提升,意健险在非车险中的占比超过30%;利润来源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导致上半年车辆出行锐减,车险业务承保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非车险业务受信用保证险影响整体呈现亏损状态。分析认为,聚焦到财产险行业,监管机构频频发声,强调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要求保险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持续推动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未来财产险直保市场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再保险市场中,受国际市场疫情及灾害损失影响、离岸再保人评级下降、信保业务基本面恶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球再保市场呈现走硬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保险行业冲击明显,尽管国内财产险行业上半年保持稳健增长,但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倍受行业关注。中再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和春雷在会上表示,后疫情时代财产险行业将激发出健康保障、网络风险、营业中断等新兴风险保障需求。整体财产险行业未来应重点关注业务流程线上化、业务信息数据化、服务和管理智能化等改革趋势。中再集团将全力推进平台化、科技化和全球化,始终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为疫情防控、应对行业新机遇和新挑战、建设行业新生态贡献再保力量。来源:中国新闻网

颜回

2020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召开 再保市场呈现走硬趋势

来源:证券时报9月17日,2020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根据中再产险对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产险市场的分析,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财产险市场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但行业险种结构持续调整,行业有望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财产险公司再保分出需求增加,分出保费增速远超市场同期水平,再保市场呈现走硬趋势。上半年,中国财产险市场保费同比增长7.6%,其中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显著,从3月份开始市场整体回暖,增速逐月回升,整体财产险市场展现出极强韧性。险种结构方面,非车险占比持续提升,意健险在非车险中的占比超过30%;利润来源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导致上半年车辆出行锐减,车险业务承保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非车险业务受信用保证险影响整体呈现亏损状态。中再产险分析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到财产险行业,监管机构频频发声,强调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要求保险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持续推动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未来财产险直保市场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再保市场中,受国际市场疫情及灾害损失影响、离岸再保人评级下降、信保业务基本面恶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球再保市场呈现走硬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保险行业冲击明显,尽管国内财产险行业上半年保持稳健增长,但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倍受行业关注。中再产险认为,后疫情时代财产险行业将激发出健康保障、网络风险、营业中断等新兴风险保障需求,加速孵化个人客户端、企业客户端和政府客户端的新兴保险产品,除传统代理人渠道外,各财产险企业应注重发展政府合作、互联网+以及行业组织等新兴渠道。整体财产险行业未来应重点关注业务流程线上化、业务信息数据化、服务和管理智能化等改革趋势。

泰山

瑞士再保险发布研究报告:去年中国有8050亿美元健康保障缺口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经济观察网 记者 韩静近日,瑞士再保险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亚洲健康保障缺口》。报告显示:2017年亚洲健康保障缺口持续扩大至1.8万亿美元,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7.4%。而该缺口的大部分(约1.4万亿美元) 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其中中国健康保障缺口达8050 亿美元。面临健康风险这份报告中所说的健康保障缺口,指的是因预期外的大额医疗费用造成家庭财务压力的自费医疗支出与因支付能力有限而未治疗的费用估值的资金之和。这类缺口没有被现有保险、社会保障、政府支持所覆盖,因此需要家庭采取削减可支配支出、节约必需品开销、动用个人储蓄或借款来弥补医疗开支,或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进而使家庭成员陷于更大的健康风险,整体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2017年的报告,每年全世界约有1亿人因医疗费用而陷入贫困。报告通过对亚洲12个市场的16,000 多位消费者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了自费医疗支出所致财务负担的主要构成及其影响。研究覆盖的市场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根据问卷调查,这些新兴市场的平均自费医疗支出占家庭净收入的近18%。而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医疗费用通胀的增长高于平均收入增速等因素,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未来几年亚洲各市场的健康保障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综观整个亚洲,支付医疗费用被视为家庭经济的重大挑战之一。近年来,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并实现了对基本保障需求的全覆盖。根据此次调研,中国健康保障缺口占家庭收入比例接近亚洲新兴市场平均水平,然而由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相对较低的总收入水平以及随经济持续增长不断提升的医疗保健需求。瑞士再保险亚洲区人寿与健康险负责人兼执行总裁贝仁宝(Robert Burr)表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家庭可支配收入日益提升,居民在获得优质及可负担的医疗服务方面仍 面临挑战。”合力弥合保障缺口该研究指出了造成中国以及其他11个亚洲市场健康保障缺口的主要原因,并为弥合保障缺口提供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医疗机构、保险与再保险公司、医药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在不同层次上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全民的健康保障水平,提升社会的韧性。”贝仁宝如此期待。报告中得出结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慢性病患病率和对健康相关活动的参与度是影响健康保障缺口的三大关键因素。报告认为,中国消费者往往倾向于高估自身健康状况。过半数(51%)中国受访者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但超过30%的受访者从不锻炼或每月锻炼不超过一次。经常吸烟的受访者中也有55%认为自己健康。根据此次调研结果,认为自己完全健康的中国受访者对购买保险产品显示出更大的兴趣。与此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也导致慢性病患病率的持续攀升。基于调研样本,需要面对慢性疾病的中国家庭已占样本总数的 47%,而慢性病所引起的健康保障缺口则占缺口总量的55%,高于46%的亚洲平均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及收入继续增长,慢性病的患病率预期将进一步恶化,也可能导致保障缺口的扩大。体现在购买行为上,拥有慢性病患者的中国家庭更倾向于购买保险产品,尤其是重疾险。选择包括适量运动在内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无疑有利于缩小健康保障缺口。超过 80%的中国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已经参与到一项或以上的健康体验项目中,而参与项目越多的受访者也越愿意尝试保险产品。报告还提出了有关数字化方面的建议。中国是数字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17年全国已拥有超过7.7亿互联网用户,有约 27%的受访者表示拥有可穿戴设备或曾使用健康和健身应用程序,在亚洲仅次于新加坡。调研显示 87%的受访者愿意与保险公司分享其健身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加以收集分析,保险行业可加强多方合作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同时促进大众自身的健康评估及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针对健康医疗领域各个场景的多方合作。也就是说,建议保险公司、政府和医疗供应商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以便通过分担市场发展成本(包括分销和促销成本,以及提高消费者认知的成本)来有效地使风险最小化。中国可以通过“公商合作”(PPP)的形式对现行医疗保障体系提供补充,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在基本保障范围以外提供更全面和灵活的补充医疗保险,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潜能,协助有关部门促进社会保险体系的良性循环。瑞士再保险中国人寿与健康险业务部负责人张永强说,过去五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很快,保费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17年超过了4000多亿人民币。按照银保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商业健康险保费已经达到4337亿元。他认为,根据《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到2020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还应该是保持一个较高速增长的态势。他预计,2023年商业健康保险总规模应该能到12000亿人民币左右。“弥合健康保障缺口需要多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协作。保险公司作为医疗卫生产业价值链的关键参与者,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具有科技含量且符合中国市场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为社会和普通消费者提供弥补缺口的工具。” 张永强说道。

伽利略

瑞再保险:中国将引领新兴市场成为全球保险市场的中坚力量

来源:金融界网站7月9日,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最新一期sigma报告显示,今年,保险业将能克服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这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将导致2020年保险需求下滑,对寿险业务影响较大——预计全球寿险保费将收缩6%,非寿险将下降0.1%。随着经济进入更为持久的复苏模式,总保费收入将在2021年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然而不同的业务将有所不同,非寿险保费收入将超越危机前的水平,而寿险将低于危机前。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将支撑保险市场的复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保险业展现出了韧性。”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JeromeJeanHaegeli)博士表示:“预计今年经济将萎缩4%左右,比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衰退幅度更为严重,但保费萎缩规模与之相似。与对全球经济的预判不同,我们预计保费收入将呈现强劲的V型复苏;考虑到全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期,保险业表现值得肯定。”新冠肺炎疫情所导致的经济衰退将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但也将是短暂的一次。此次经济衰退将导致保险需求急剧下降。全球寿险保费在2019年增长了2.2%,预计在2020年将收缩6%。由于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储蓄类产品保费增速将显著承压,而寿险保障型产品业务增长将更加稳定。非寿险业务表现相对较好——全球非寿险保费在2019年增长了3.5%,今年预计将基本持平(收缩0.1%)。非寿险业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爆发之际正值该行业费率上升期,这为保费增长提供了支持。水险、航空保险和信用保险等和贸易以及旅行相关的业务保费将受到最大冲击。财产险和医疗险业务将相对比较稳定至2021年,中国将引领亚洲新兴市场支持保险市场的复苏瑞再研究院估计,今年发达市场的总保费(寿险和非寿险)将下降4%,并在2021年恢复至2%以上的正增长。新兴市场今明两年将保持保费正增长趋势,其中2020年将增长1%,2021年为7%。“当前中国保险市场面临着诸如低利率环境、承保周期变化以及极端天气带来的巨灾保障缺口等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市场的风险偏好趋于稳健,保险业务发展将更加均衡。”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表示:“中国保险市场的机遇来自于三个‘新’:新基建、新经济及新消费。这些趋势产生的新动能将会加速保险业向数字化的转型,加速全新保险生态系统的建立,从而使整个行业更具韧性。同时,也将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细分市场带来新思路。”保险业有能力应对疫情导致的盈利冲击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最终造成的理赔负担仍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从各种外部和公共消息源中获得的理赔预测中值约为550亿美元。保险业资本充足,有能力吸纳这些损失。“从目前来看,保险业的资本状况应该能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冲击。大多数外部的保险分析表明,财产及意外险理赔总额的预测值上限为1,000亿美元,与2017年哈维、艾玛和玛丽亚飓风造成的损失规模相当,而当年保险业也吸纳了这些损失,”安仁礼博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为传染病大流行配置保险的重要性。这为保险公司和政策制定者敲响了警钟,为了维护社会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双方应携手,针对传染病大流行风险开发更多的政企合作解决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将使行业盈利能力承压。除了疫情导致的保险赔付外,投资回报也将由于长期利率走低而持续低迷,从而影响到寿险和非寿险市场中的长尾业务。企业违约率上升可能会导致投资资产遭受损失。寿险方面,我们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理赔影响有限,但由于为遏制病毒传播采取了封锁措施,这限制了社交活动,从而导致保单销售和手续费收入下降,进而影响今年的利润水平。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际正值非寿险费率处于上升期,在潜在损失高企和保险供给收缩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尤其是在商业险领域。费率上升以及预期的保险需求反弹将支持非寿险业的长期盈利前景。在经历了今年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危机之后,许多行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保障需求将会提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可能会加速其他范式转变,例如,重组全球供应链以降低未来的业务中断风险,这为财产险、工程险和保证险等领域带来新的保费增长机会。

大公调曰

2020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直保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央广网西安9月17日消息(记者刘涛)9月17日,2020年中国财产再保险市场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根据中再产险对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产险市场的分析,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财产险市场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但行业险种结构持续调整,行业有望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财产险公司再保分出需求增加,分出保费增速远超市场同期水平,再保市场呈现走硬趋势。上半年,中国财产险市场保费同比增长7.6%,其中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显著,从3月份开始市场整体回暖,增速逐月回升,整体财产险市场展现出极强韧性。险种结构方面,非车险占比持续提升,意健险在非车险中的占比超过30%;利润来源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导致上半年车辆出行锐减,车险业务承保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非车险业务受信用保证险影响整体呈现亏损状态。中再产险分析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到财产险行业,监管机构频频发声,强调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要求保险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持续推动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未来财产险直保市场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再保市场中,受国际市场疫情及灾害损失影响、离岸再保人评级下降、信保业务基本面恶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全球再保市场呈现走硬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保险行业冲击明显,尽管国内财产险行业上半年保持稳健增长,但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倍受行业关注。中再产险认为,后疫情时代财产险行业将激发出健康保障、网络风险、营业中断等新兴风险保障需求,加速孵化个人客户端、企业客户端和政府客户端的新兴保险产品,除传统代理人渠道外,各财产险企业应注重发展政府合作、互联网+以及行业组织等新兴渠道。整体财产险行业未来应重点关注业务流程线上化、业务信息数据化、服务和管理智能化等改革趋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王玉祥在会上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疫情,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领域风险因素不断涌现,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对此,中再产险强调,异常天气加重灾害损失、特殊风险领域重大事故频发,信用保证险领域重大风险事件仍处在高发期,市场主体亟待补足风险短板。中再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和春雷在会上表示,中再集团作为中国再保险业国家队和主力军,紧紧围绕“一三五”战略,全力推进平台化、科技化和全球化,始终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为疫情防控、应对行业新机遇和新挑战、建设行业新生态贡献再保力量。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称,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业格局,中再产险未来将聚焦风险管理,以创新、专业和责任,携手共建开放共享、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行业生态圈。

骷髅曰死

德勤发布报告:2020年保险市场展望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近日,德勤发布了题为《2020年保险行业展望》的报告。虽然世界经济形势动荡,不确定性增强,但全球保险行业仍保持稳定增长,盈利方面也保持良好。2020年的保险行业又将面临那些机遇和挑战?这份报告围绕提升险企业绩、如何发展保险行业后续力量及监管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观点1、随着世界各地市场的日趋成熟,全球保险行业都在努力提升和维持盈利能力,并通过重塑产品、运营和业务模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敞口、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高的期望值并整合新技术。2、尽管保险公司IT支出仍主要用于维护历史遗留系统,但预算已开始从核心应用程序向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倾斜,以期提供更加灵活的个性化产品,提升客户体验。3、尽管2019年新成立的保险科技公司数量较少,但保险科技领域融资额创造了历史新高。4、保险公司应注重提升人才能力,改善职场制度,以此应对“婴儿潮”一代逐渐退休所导致的人才流失并弥合日渐扩大的数字技能人才缺口。5、保险公司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引入创新的技术、人才和业务模式,从而逐步实现旧貌换新颜,是否有能力应对“多种挑战”或将成为决胜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因素。行业概览尽管世界经济形势动荡,不确定性增强,但全球保险行业仍保持稳定增长,盈利方面也保持良好。在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财产与意外伤害险在2018年表现强劲,由于净承保保费增加10.8%且承保业务几乎收支平衡,净收入增加66%达到600亿美元。从全球来看,世界最大的保险企业劳合社在经历两年亏损后,终于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尽管2019年全球保险行业综合是数据尚未出炉,但2018年非寿险保费收入实际增长3%,高于过去十年约2%的平均增速,预计2019年和2020年的年增长率将再次接近3%。此外,一些发展中地区的增长预计将更加强劲。2020年,预计发达国家市场的非寿险保费收入将仅增加1.8%,而新兴市场方面,考虑到中国经济放缓及中美贸易纠纷等问题,这一数值预计将达7%,略低于近十年平均水平。资料来源:瑞士再保险研究院,《世界保险业:中心继续东移》,2019年7月4日。就寿险和年金险而言,预计未来两年全球保费的年增长率均为2.9%,高于近十年0.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费增长很大程度上受新兴市场推动,预计新兴市场的保费将以8.7%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两年,中国将贡献全球寿险保费增长率的近一半。资料来源:瑞士再保险研究院,《世界保险业:中心继续东移》,2019年7月4日。预计2019年全年,普通个人年金险保费将增长4.4%。由于消费者倾向将产品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指数型年金产品有望获得可观收益,而因市场动刀导致权益类产品吸引力下降,可变年金销售滞涨的局面可能将持续。提升险企业绩寿险分析工具:良好开端,更上层楼过去几年,寿险公司尝试借助新型数据源和分析工具提升客户体验,简化销售流程,增强与客户的互动。例如,美国保险公司John Hancock变更了营销及定价策略,以健身追踪器产生的稳定数据流作为消费者享受寿险折扣的交换条件。其他保险公司则从多种数据源收集数据,加快核保流程,避免进行创伤性的、耗时且昂贵的医疗检查。然而,尽管部分保险公司在先进技术运用方面取得了进展,总体而言,保险公司应付出更多努力,让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可穿点设备和其他替代数据源产生的新型数据。寿险、健康险和年金产品提供商可考虑汇集其庞大的消费者数据源,以此瞄准尚未充分享受服务的中低收入群体并提供无缝衔接、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务。先进的人口统计分析技术可在保单申请前后创造价值,例如,了解消费者身体和资产状况的变化有助于保险公司预测其需求并提供相应产品。然而,保险公司还需要克服几大挑战才能从分析技术投资中充分获利。包括:(1)改变传统的数据管理流程以高效收集和整合新型数据源;(2)打通技术和流程孤岛,实现数据的无缝处理和整合;(3)随着数据和信息源科技型的提高,需要识别并提出接收到的无用数据。从外部来看,保险公司还需要在获取用户授权方式信息以及如何运用相关信息改善保障、改进定价策略和服务等方面提高透明度,从而注重隐私保护的客户能够接受共享个人数据的价值主张。与消费者建立线上联系:寿险与年金险公司的必争之地保险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正面临挑战,一方面需要同习惯于网购及自助服务的消费者建立更有效联系,另一方面还要帮助代理人在网络时代提高效益。推进数字化为传统中介赋能或取代传统中介至关重要,但很多公司尚未就应对新型的在线消费者做好准备。2020年,预计有超九成的新寿险销售会受到数字化互动(包括在线搜索评估寿险公司和顾问、对比价格和险种以及在保险公司官网申请寿险或年金险保单)的影响。其余的寿险销售则有望借助日益完善的机器人咨询服务实现。客户关系管理活动应推动各方面的(直销和代理)销售管理能力朝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还应提升向上销售和交叉销售等售后服务能力,同时提供参与详尽退休计划的途径等增值服务,完善产品销售关系。保险领域的多渠道格局正在形成,想要入局,在线服务及数字化直销能力必不可少。寿险和年金险网站应提供在线搜索功能,提升数字化用户体验并在客户中途放弃查询时提醒人工跟进。数字化渠道在销售简单的寿险和年金产品方面可能会实现预期效果,但由销售人员与客户接洽来完成复杂的寿险和年金险销售仍会是常态。全球并购活动飙升尽管美国保险业并购交易量和成交额在2019年前五个月有所下降,但全球范围内的并购速度明显加快。从全球来看,尽管美国的并购交易最活跃,但并购活动增幅最大的是欧洲,交易量在过去6个月增长了40%,主要因为欧洲公司在为英国脱欧,以及解决更广泛的战略问题做准备。亚太地区交易量已连续增长四个季度,达到38笔。资料来源:德勤根据SNL Financial并购数据库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德勤根据SNL Financial并购数据库进行分析在2020年,全球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并购实力,应对未来经济、利率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将战略业务计划及能力建设与市场潜在机会相结合,同潜在目标积极接洽的同事开展尽职调查,尽早行动。发展保险行业后继力量“婴儿潮”一代将大量退休,保险行业亟需弥合代际差异随着“婴儿潮”一代将迎来退休浪潮,预计大量保险机构将出现人才断层。而新一代人才对保险业看法略消极,且对保险行业运作方式缺乏了解,成为保险公司招揽人才时面临的主要障碍。同时,数字化转型改变了保险行业的工作性质和人才需求。因此,保险公司必须朝更加灵活的人才招揽模式转变,包括接受自由职业者、零工等替代性用工模式。在招揽大学生和年轻求职者时,保险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他们认识到保险行业也是不错的职业选择,尤其建议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此外,还应推出更多提升能力水平的培训计划,帮助现有员工和新员工掌握现金技术领域的必要技能。过去几年,大多数保险公司已经对历史遗留系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现代化改造,推动核心业务转型。核心系统需要搭载数字化技术以赋能新型业务模式。例如,要开发能满足共享经济需求的新产品,以支持客户在APP一键点击即可开始、终止保险之旅,系统必须具备能够处理此类高级需求的核心保险功能。尽管保险公司的IT支出大部分仍用于核心系统,但预算已经开始从核心应用程序向分析技术、数据安全和其他高级功能倾斜。此外,保险公司应就是否将现代化的核心系统迁移上云进行评估。云系统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需要注意的是,既往保险公司多关注如何更高效地储存数据等IT相关问题,而现在更多思考的是怎样利用云技术推动系统现代化、助力业务模式转型。鉴于云平台相较于本地实施的成本及速度优势,未来全球的保险公司或许将更加重视云端。数据和应用上云是最基本的,云在业务层面还将释放更大潜能,包括助力实现核心系统转型,同时赋予企业利用更多先进技术所具备的计算能力和灵活性。保险科技市场日渐成熟带动创新战略转变2016年,保险科技市场创业潮达到顶峰,新成立的保险科技公司达212家。而过去两年中,每年仅有几家新保险科技公司成立。但全球范围内对保险科技公司的投资仍维持上涨态势,投资总额创新高。对保险科技公司的投资大部分来自行业之外,如创投基金。这说明多数保险公司仍在被动观望,只是作为保险科技公司的客户,而未积极参与其发展。未来,传统保险公司应着眼于同保险科技公司合作,甚至采取并购策略,而非仅视其为供应商,这样才能充分借鉴初创企业的创业文化与开创性技术。保险科技市场增长较快的领域是寿险和年金险销售与服务板块。2018年,专注于寿险和年金险的保险科技公司吸纳了近1.88亿美元资本,占保险科技领域吸纳总投资的7.2%。保险公司还应看到,保险科技的崛起在全球已是大势所趋,应放眼全球寻求投资与发展机遇。美国在寿险和年金险总投资额上引领全球。中国保险科技初创企业虽然只有26家,但平均投资额却高达5000万美元;美国保险科技初创企业多达804家,平均投资额却仅为1380万美元。监管趋势着力升级数据管理,加强隐私合规全球范围内,监管对数据管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已生效一年半有余,美国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也在今年1月生效。这些地区的保险公司已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用于新法规合规准备,以避免严厉处罚、法律责任或声誉受损。但由于很多保险公司原有系统相互孤立,没有经过整合,所以在应对监管新规时很吃力。而保存大量数据本身就可能潜藏各种问题。保险公司应考虑建立更完善的信息治理计划以解决此类问题、应对其他数据管理和隐私挑战,并借此改善决策、助力行动。此外,随着数据收集新方式的出现(如车用、家用、商用远程信息处理应用),保险公司将面临更多合规挑战。合规之外,保险公司还应同客户维系良好关系以更好地利用客户掌握的新数据从而惠及双方。在消费者知情且同意以数据换取有价增值服务的情况下,将数据作为可交易资产将可能成为保险公司一项竞争优势。关于网络安全风险随着越来越多保险公司不再局限于自有基础设施范畴,转而使用数据仓库、应用程序托管,并联手外部合作伙伴开展业务,他们一定程度上正在失去对网络安全的掌控。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也是网络风险上升的重要原因,这迫使保险公司采取措施以防范由智能化汽车、住房、可穿戴设备及商业楼宇内的遥控传感器发起的攻击。未来,量子计算和5G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大大加剧网络威胁--量子计算会使现有加密方法不再奏效,而5G技术在加快联网设备通讯速度的同时,也使渗透、转移数据所需时间大幅缩短。为应对网络安全方面的挑战,保险公司应将网络安全融入新的系统、应用程序和产品开发,在开发支出就作相应考量。保险公司还应妥善管控以确保各业务线和相对孤立的作业单位间协同一致。措施之一是风险管理鉴别,即明确哪些数据和系统对保险公司来说是最重要的,以及如何更好地对其加以保护。2020年的保险行业将如何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保险行业相比,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许多保险公司正在淡化增长目标,力求实现自身差异化,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对于多数保险公司来说,提高成本效益可能成为一项长期任务。未来十年,保险公司可能越来越多地尝试平台合作和结盟,例如,与汽车制造商合作,为新购车辆提供保险等。时下保险企业的创新紧迫感正日渐强烈。多数保险公司已不再关注自身是否会被行业内外的颠覆力量所影响,转而聚焦长期应对措施以避免在变革中落后。尽管如此,多数保险公司在前瞻性创新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德勤在研究中发现,许多保险公司忽略了需要投入足够资源进行颠覆创新,而这样的创新或许才是日渐以客户为主导的经济大环境中脱颖而出的绝佳利器。在进行技术改进的同时还需对保险公司战略、运营模式和文化作根本性变革,并注重巩固人才基础。相信随着越来越完善的产品+服务的产业链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公司跨界进入保险行业,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将足够令人期待。

神农之世

2020年中国保险科技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疫情之下,各保险企业积极推行零接触的在线理赔服务,简化理赔流程,同时在开展业务时更多依托于线上营销并实现在线投保核保。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保险科技正在发挥其巨大的应用价值。正是由于过去几年保险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保险机构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线上运营流程,从而为此次应对疫情提供了必要的底层技术支持。相信疫情过后,保险行业会更加重视保险科技的发展,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仍将进一步深化。本报告将从保险科技发展背景、落地应用现状、行业发展趋势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和解读。发展背景:驱动:在中国保险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多数险企经营惨淡的现状,另外长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更是带来了诸多行业痛点。因此,科技驱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战略:传统保险公司积极投入保险科技建设,以平安、国寿、太保、人保为代表的大型险企近几年纷纷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资本:2019年中国保险科技创业企业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金额达39.8亿元,相比于支付、信贷等金融科技领域,保险科技的发展更加平缓却一直维持着资本热度,预计未来三到五年行业将迎来上市窗口期。保险科技落地应用:本报告第二章主要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四项核心技术在保险价值链中的落地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云计算: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都需要底层的算力支持,因此云计算是企业发展保险科技的第一步。然而对数据安全的顾虑限制了当前保险公有云的发展,不过随着监管的完善和行业标准的建立,这一桎梏将逐渐被打破。大数据:大数据技术的意义在于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改变传统的定价、营销、核保方式。人工智能:2019年保险机构人工智能投入达42.9亿,人工智能带来的价值是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其中,重人力的业务成为人工智能主要渗透场景,保守预计2022年人工智能可以为行业节省350亿左右的潜在人力成本。区块链:区块链本质上是解决保险行业互信问题,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打破信息壁垒。目前区块链在保险行业整体处在试点落地阶段,2019年行业投入约3亿,不过在监管的牵头下,区块链未来能够发挥巨大的应用价值。发展趋势:趋势:更多的新兴技术将融入到保险领域中改变行业业态,保险从业机构需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以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保险科技发展背景规模增长的背后科技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行业必由之路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国保险市场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龙头企业包揽了绝大部分的行业利润,而大多数中小险企经营情况惨淡,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另外,中小寿险公司过去依靠“短平快“业务提升规模的突围方式也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难以重现,在此情况下,中小保险企业的转型需求更加迫切。近几年,保险科技为全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头部企业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发掘利润增长点,中小险企能够借助保险科技实现业务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帮助企业破解经营困局。行业痛点的破局保险科技将成为解决行业痛点的重要驱动力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人口红利为保险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企业大多通过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快速抢占市场实现规模扩张。随着近几年跑马圈地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保险行业开始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而在这一转型进程中,如何解决行业内长期存在的痛点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例如保险销售误导、用户理赔体验差等问题都直接拉低了行业形象,从而深远的影响着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好在新兴技术的发展为保险行业带来了破局机遇,而这也是驱动保险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快与慢的融合传统险企开始拥抱科技趋势,预计2022年投入将超500亿一直以来,保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都落后于银行、证券等其他传统金融领域,而在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保险业基础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创新应用。近几年,中国保险企业开始加大保险科技投入,其中头部保险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布局更加迅捷,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为代表的大型保险机构纷纷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并且积极出资设立保险科技子公司。根据艾瑞测算,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到534亿。保险科技融资情况保险科技行业资本热度不减,未来三到五年将迎上市窗口期作为金融科技的细分领域之一,保险科技在2015年迎来了第一轮融资热潮,不过相较于支付、信贷等金融科技领域,保险科技的发展更加平缓。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保险科技行业融资金额达39.8亿元,可见在金融科技普遍面临强监管的背景下,保险科技依然保持较高的资本热度。同时,保险科技创业公司以其创新能力正在为行业不断注入活力,在业务模式上大致可以分为:面向代理人赋能、专注企业团险/场景定制、保险代理平台以及为企业提供保险技术服务。经过数年的发展,当前各个细分赛道已经有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保险科技领域将迎来创业企业的上市窗口期。保险科技企业图谱保险科技落地现状科技重塑保险各环节价值链四项核心技术在保险各环节的主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日益成熟为保险行业各环节价值链的重塑再造带来机遇。从实际的落地情况来看,保险科技在产品研发环节的应用程度相对较浅,主要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辅助精算师进行风险定价以及定制化产品开发;其次在保险营销环节由于其痛点较多并且业务场景更有利于AI大数据等技术的落地,因此成为目前保险科技落地最多的环节;而在核保和理赔环节,保险科技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提升风控能力和效率以及改善用户体验,而这也是保险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云计算随着云计算的推广,保险行业的IT硬件投入占比有望下降云计算从服务模式上又分为IaaS、 PaaS和SaaS,其中IaaS提供的是基础设施服务,与传统IT架构不同,IaaS的优势在于能够对硬件资源进行快速且动态的调配,以满足业务扩展需求。根据IDC的数据,保险业2018年IT硬件投入为161.4亿。整体而言,当前中国保险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低位,随着保险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公有云IaaS的价值会逐步体现。当然,在传统IT架构上运用虚拟化技术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实现资源池化,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因此云计算更核心的优势在于PaaS和SaaS。PaaS是在基础设施之上提供平台级的服务,运用PaaS服务能够使得保险企业开发人员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无需关注底层资源和系统的维护,同时基于PaaS实现业务的敏捷开发。而SaaS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直接获取具体的业务应用,例如保险理赔系统、展业出单系统等,因此SaaS是保险科技公司在云计算领域的主要切入点,也是目前更容易向行业内进行技术输出的部分。大数据改变传统保险的定价、营销、核保方式过去保险公司对用户信息的掌控主要停留在一些基本信息和投保信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数据源的扩充是大数据技术得以发挥价值的基础,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大数据能够进一步提炼出用户画像、用户需求以及风险识别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为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渠道分销和核保理赔环节上提供帮助,从而通过产品的合理定价、精准营销、反欺诈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人工智能2019年保险机构AI投入达42.9亿,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逐渐体现出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在保险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改变定价、分销、承保、理赔、投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达到提升业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艾瑞预计,2022年中国保险机构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将达到94.8亿。当前行业内AI技术的主要投入方是头部保险公司,主要方式是自主研发,而由于人工智能研发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储备以及数据和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目前中小险企的人工智能应用进程相对落后,不过市场上科技公司的保险AI解决方案正不断成熟,未来中小险企能够通过采购SaaS服务或联合开发的方式获取保险AI的应用,保险企业与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将成为趋势。AI带来保险核心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改善交互体验人力密集向技术密集转移,AI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在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中,为企业降低成本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之一,而保险行业一定程度上属于人员密集型行业,中国保险企业的人力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30%,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据此估算2019年保险行业的人力成本约在5000亿左右。但实际上,一些重人力的业务场景由于其高工作量、高重复率和经验导向的特性非常适合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替代(例如呼叫中心、两核等)。对保险企业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解决上述场景人力成本高,培训成本高、人员流动率高的问题。从行业情况来看,2017年是保险行业开始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的起点,其中呼叫中心是目前渗透率最高的场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加深,保险企业的成本将逐渐得到优化,从而改善盈利水平。区块链区块链的本质是解决保险行业的互信问题区块链是一种集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从技术特性上来看,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数据防篡改、可追溯、一致性等特点。简单来说,区块链能够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可信体系,使得链上的参与方以极低的成本达成互信共识,而这一点恰好契合保险长期存在的信任问题,因此保险也是区块链的重点落地场景之一。不难理解,除了区块链本身的技术成熟度以外,机构参与度以及公链数据量是影响区块链应用价值的关键,从目前保险企业的投入情况以及行业现状来看,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内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大规模的应用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不过随着2019年区块链被提上国家战略高度,保险监管层也在积极推进行业规则制定与研究,预计未来5-10年保险区块链将迎来重要发展时机。区块链的应用价值来源于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打破数据壁垒基于区块链的诸多技术特性,目前行业内已经在个险、再保险、农业保险等领域有了实际落地的应用。由于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和加密存储的特点,多方参与者可以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例如各保险公司可以建立区块链反欺诈联盟,打破过去机构间的数据壁垒,提升欺诈识别和核保风控能力,同时用户健康信息及医疗机构的信息上链能够极大缩短理赔流程,在引入智能合约后实现赔付条款的自动执行,无需人工参与。另外,在再保险领域区块链能够解决交易双方信息流转效率低下和信息不对称的痛点,促进行业发展。保险科技的应用价值降本:积极运用科技赋能的企业能够实现综合成本率的优化艾瑞认为,2025年一家积极运用保险科技赋能的中型财产险企业可以收获由营销渠道优化、合理定价、反欺诈、流程自动化、人力替代等诸多因素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在不考虑市场竞争因素的情况下,保守测算企业能够优化6.6%-8.9%的综合成本率。同时,优化掉的成本能够重新投入到市场推广以及用户服务提升上,从而使保险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经营状况,实现良性发展。增效:实现保险的普惠化,并改变触达和连结方式正如金融科技重新定义了支付、理财、消费金融等传统金融场景一样,保险科技的渗透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整个行业。在这一进程中,更具互联网思维的保险企业和保险科技公司仍然是创新的先头部队,为行业带来“普惠”、“触达”和“连结”的改变,而保险产品的普惠化、触达方式的变革、服务体验的改善、连结感的提升都能够从根源上逐渐解决中国居民保险意识弱的问题,实现国民保险意识的缓慢觉醒。企业案例分析i云保赋能保险上下游,解决传统业务痛点i云保是面向保险机构、保险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解决方案的保险科技服务平台,平台于2016年5月正式上线,当前已完成A+轮融资。i云保针对传统保险业务痛点,利用平台技术优势赋能保险上下游,提升产业效率。目前平台合作保险公司40家以上,包括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人保、众安保险等头部保险机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聚焦保险代理人核心领域,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i云保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保险销售全流程提供“科技+服务”支撑。通过前台拓展(销售线索获取、产品开发挖掘)、中台支撑(用户需求分析、促成在线交易)和后台保障(售后服务体系、代理人培训系统),为保险代理人提供端对端一站式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代理人更好完成展业。保险极客以团险为切入点,全方位满足企业、员工及家庭保障需求保险极客成立于2014年10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员工福利保险和健康管理解决方案。2018年10月,公司获得1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联想控股。保险极客通过B2B2C的商业模式触达企业端、员工端的商保需求,并且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重塑传统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定价方式及承保风控模式,为企业员工及家庭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另外,保险极客与医疗健康机构开展合作,进行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的延伸,实现“保险+医疗健康”的服务闭环。蚂蚁金服面向行业开放技术实力,赋能保险业态升级蚂蚁金服成立于2014年10月,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能力,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平台,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2017年,蚂蚁金服发布BASIC战略,通过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和计算五大领域的探索,不断驱动新金融的发展。2018年6月,蚂蚁金服获得太平洋保险集团16亿元的最新一轮战略融资,在保险领域,蚂蚁金服持续通过科技赋能重构传统保险业态,并面向行业开放技术产品,先后推出了定损宝、医保快赔等应用。未来发展趋势保险科技发展趋势科技进程的推进将不断为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回顾保险业的发展历程,PC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保险网销渠道的发展,也由此诞生了一批传统保险电商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期,互联网保险的概念应运而生,场景化保险一时成为行业热点;而当前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大数据等技术加速向保险业渗透,众多保险科技企业也在积极用创新的力量改变行业业态。随着2019年5G进入商用时代、L4级自动驾驶不断成熟、基因检测开始走进消费者视野,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兴技术融入到保险领域中改变行业业态。因此,保险从业机构需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以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