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那些花三四十万去英国读一年硕士的人,到底怎么想的啊?

那些花三四十万去英国读一年硕士的人,到底怎么想的啊?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留学生生活受到很大影响,随着欧洲国家的疫情相对趋缓,欧洲国家的申请热度开始逆势上升。相比之下,英国目前的留学政策较为稳定,面对此次疫情,英国大学与内政部正在积极应对,对留学生展现出很大的诚意,努力为2020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在教育、健康、就业等方面承诺保证留学生权益,并提出较为完善的应对措施。因此,英国无疑是众多选择里的香饽饽,有不少原计划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将目的地改为其他国家,而重点考虑的留学目的地之一就是英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又有另一个声音开始响起——英国一年制硕士就是花钱水学历罢了。甚至知乎上也有人提问——“那些花三四十万去英国读一年硕士的人,到底怎么想啊?”其实,不管是英硕还是国内硕士,水的永远是人,不是学校。国内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也不少,两三年读出来的硕士也不一定比一年更优秀。且不说英硕虽然只读一年时间短,但是它的课程安排其实是非常紧凑的,学生都很忙的,很多时候deadline一个接一个甚至好几个都在一起,如果不安排好时间那么通宵达旦做作业都是很正常的情况,英硕圈有一句话就是“拖延症的人将永远与黎明相伴。”那么,花三四十万去英国读一年硕士到底值不值得呢?趋利性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三四十万去读一年英硕,直白点,英硕回来的确有很多好处,更高的学历,海归背景,国内的政策倾斜,这一年“镀金”时间,让他看到更多学到更多,变得更有底气,去读英硕的人他自己很清楚花费一年时间他将获得什么——更多的机会,更好的offer,甚至更顺利的人生,这些都是好处,人都是趋利的,而英硕所能带来的这些利,早就足够奔赴了。性价比高英硕实际上是性价比很高的,很多时候时间短也并不一定是缺点,如果很努力,一年时间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混日子,那三年还是五年根本没区别,国内硕士读出来怎么也25岁了,那英硕回来的就是会多两年时间多两年青春,20多岁时的青春,两年的时间,又价值几何呢?而且不得不说,看过更多东西的人,他的气质和见识很明显是不同的,这是一种隐形的财富,它带给人的收益绝不是一时一刻的,不管是30万还是40万,这些东西都是无法被取代的,而不管于是什么来说,不可取代的才是最有价值的,换句话说,在同一标准的情况下,去读英硕的学生用了一年时间,成为了更无法取代的人。去经历读英硕不仅是一种教育渠道,正如刚刚所说,它带来的更多是背后的价值,更多的见识,更丰富的经验,更牛逼更多元化的校友,包括自己的外语水平等等等等,除此之外,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经历,不得不承认,对于出国的人来说,去看看这个世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人总是为了去经历的。去北上广是为了经历,追寻梦想是为了经历,甚至恋爱也是经历一段不同的人生旅程。出国同样如此,经历一段不同的人生,这件事本身就有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相信除了学业以来,读英硕的人也收获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和美好的经历。最后,教育从来没有值不值得。只要留学费用在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内,那么英硕是一个十分值得去读的选择。

贼公子

新手攻略:想去美国读研究生?不知道这几件事怎么行

去美国留学读研究生是不少学生的梦想和目标。有了这个想法,那就一定要提早进行规划,为2019美国研究生申请做好准备。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美国研究生申请的相关事项。录取标准1、硬实力——优异的成绩 本科成绩本科时的成绩单是美国研究生入学非常看重的一块。国内的专业课大量集中在大一、大二,因此大学前两年务必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的知识,同时对一些“大课”、“公共课”也不能掉以轻心。本科期间的GPA至少要在3.0以上,对于一些名校来说,本科期间的GPA达到3.5以上是必须的。国内一些学校对于成绩的转换有自己统一的规定和算法,有的学校是百分制,有的是四分制,还有五分制。在进行成绩转换前,务必与学校教务进行沟通。 托福/雅思、GRE/GMAT/LSAT考试成绩一般要求申请者的托福成绩在80分以上,想要冲刺排名更靠前的学校,托福成绩至少要达到100以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接受雅思成绩。不过建议大家提前调查清楚你想申请的学校是否接受雅思成绩。GRE是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是为测试商学院申请学生能力的标准化考试。不过有些学校接受GRE成绩替代GMAT,但有的商学院只接受GMAT,建议提前调查清楚。GRE成绩最好在310甚至320以上,才具备竞争力。另外,一些特殊学科需要“特殊成绩”,比如考法学需要LSAT成绩,考药学需要PCAT成绩。2、软实力——科研/实习经历对于文商科学生来说,有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工作经验会对申请有帮助;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有专业相关项目的科研经历或论文发表,会增强申请竞争力;而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作品集、表演视频等能反映专业能力的材料对申请的帮助同样很大。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不完整,可能会直接导致你的申请失败。一套完整的申请材料通常包括:1、申请表格:一般都是网上填写,在线提交;个别的要打印下来手工填写;2、成绩单:在校生需要提供大一到大三的全部课程成绩,所有成绩单必须是中英文对照,加盖学校公章,由学校装入信封封口,并在封口处也加盖公章。3、学位证&毕业证:中英文对照,装入信封封好,加盖公章。4、标化考试成绩寄送5、推荐信和推荐表格:一般美国研究生院要求三封推荐信,可网推可纸推,纸推需要推荐人签好字后和推荐表格一起密封在信封里,然后封口处签字寄送;网推需要推荐人登录网推地址,在线填写提交;6、个人简历:如实写出自己经历,突出自身特质,最好不要超过两页;7、个人陈述:一篇出色的PS需要经过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反复修改、沟通再修改,字字珠玑没有一句废话;8、论文/获奖证明9、财力证明:存款证明、存多少?存多久?何时冻结?何时解冻?10、其他材料:有一些学校会要求一些特别的材料,比如有些文科专业会要求提交Writing Sample,商科专业会要求提供Essay,这些需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时添加。网申流程美国留学研究生申请材料网申步骤流程:1、注册ID2、网申表格填写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线填写申请表,二是下载PDF申请表打印出,最后再和申请材料一起邮寄回去。第一种方式十分快捷,集中体现网申优势;第二种方式不能称作纯粹网申,有容易掌握、填写方优势,整理、寄送起麻烦。推荐大家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3、材料提交很多学校网申系统要求申请者先提交PS和简历,才能完成在线申请。有些学校对PS和Resume写法有特殊要求。对于这样的学校,先按学校要求先准备好PS和简历,再拷贝上去。千万不要在网申的编辑界面中直接撰写,否则一旦网络出现问题,你的功夫就白费了。4、推荐表和推荐信填写留学申请是一个漫长且煎熬的过程,在申请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或者各种意外。因此,建议大家提早做好规划,留出相对充裕的时间,以妥善应对各种困难。

环保路

英国一年制硕士到底怎样?值得读吗?关键在于这些方面!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英国一年制硕士到底怎样?值得读吗?关键在于这些方面。最近些年,去国外留学的人愈来愈多,以这两年的数据看,大约是60万左右,与国内每年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的数量基本相当,其中,大部分是出国读研深造。留学的对象,以美国为最多,接近总数的60%,其次是欧洲,尤其是英国,去的人数较多,占比超过总数的10%。因为英国作为世界一流的教育强国,教育资源丰富,名校众多。很多名校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尤其是著名的牛津剑桥,拥有800多年历史,是无数打算留学的学子梦寐以求的圣地。英国其他的名校也底蕴深厚,对于出国留学群体拥有很大的吸引力。不过,英国的教育体制和我们不太一样,也和很多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体制不太一样,学制往往是三年制本科,如果本硕连读,则四年制。其本国人要读研,往往以本硕连读居多。纯粹的一年制的硕士项目,主要是针对外国留学群体,特别是中国留学生。这包括授课型及学术型,前者无需撰写毕业论文,一般12个月就可以完成学业,而后者则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往往需要至少15个月才能完成学业。总体而言,英国一年制硕士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制度,一般而言,要申请成功英国一般意义上的名校的硕士项目,难度并不太大,雅思7分一般就可以了,也没有太多的附加条件;但如果是顶尖名校,像G5这种,还是难度不小,雅思往往需要达到7.5以上,而且对国内的本科背景有潜在要求,一般需要是有特色的强势211大学或者985的背景,以双非院校的本科申请,成功者也有,但确实较少。从认可度来说,英国一年制硕士,总体而言,在国内确实不太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多人觉得学制较短,而且授课型还不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就觉得含金量不会那么高;二是申请的“宽进”,不少在国内只是念了一个很普通的院校的学子,都能比较顺利地申请英国排名很不错的学校的硕士项目,就给人“比较水”的感觉。实际上,很多人忽略了英国硕士“严出”的价值。学习期间,其实很紧张,课程很紧凑,而且经常需要撰写课程小论文,对于中国留学神而言,学习的压力其实是不小的,往往也能获得知识、思维、学术视野等方面的有效拓展和提升,总体而言,是一段很不错的学习经历,而不是有些人口中的仅仅是“镀金”行为。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去英国攻读master,能进入顶尖名校,比如G5,自然认可度会比较高,即便是在国内的本科背景不算很好,也基本不影响就业;如果只是进入了相对比较普通的学校,则本科背景就很重要了,因为你去的英国学校没有太大优势的话,HR就只能通过你的本科背景来衡量了,而国内的本科,层次比较分明,HR也往往比较熟悉。所以,如果仅仅从回国就业的角度来说,去英国留学读研,要么就是在国内的本科背景不错,比如至少是211以上的本科背景,然后申请英国不错的大学(不一定必须是G5,但最好是不错的学校,比如巴斯大学、爱丁堡大学、曼切斯特大学等),这自然不错;要么就是能直接成功申请英国的顶尖大学,比如牛剑,或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这样的强势学校的商科,则回国的认可度自然也是没问题的。至于知否值得,则因人而异。如果你只是去英国长长见识,顺便学一些东西,花费一年时间,费用大概20~40万人民币,则只要进入英国任何一所正规大学,都是可以的,也都是值得的。如果你想通过留学经历回国求职,希望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乃至一个不错的前程的话,那你的留学经历肯定是需要在国内获得较高认可度才行,这就需要能成功申请英国较好的学校,而且最好是你的本科背景也不错。如果你只是普通本科背景,家庭条件也一般的话,建议去英国读研需要谨慎。你对一年制英国硕士怎么看?

复于不惑

读研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硕士学姐揭秘“最真实研究生生活”

距离初试结束已经有一段日子了,相信不少同学已经开始畅想自己的研究生生活,那么读研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针对这个问题,学姐咨询了身边的几个朋友,我发现,不同的读研生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读研目的来决定的。而读研目的总结下来无非也就两种:1、学术派:为了深入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2、实用派:为了找工作时能有更高的文凭那么今天学姐就结合朋友们的分享以及自己的读研经验跟大家谈谈研究生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吧。part 1:研究生的日常1号学姐坐标:济南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校里好的课实在是很多,学界大佬的讲座也很多,基本上除了上必修专业课之外,剩下的时间都在蹭课或者听讲座。下午的话一般会在图书馆里看书或者抱着电脑出去坐坐写些东西,我们这个专业需要很大的阅读量以及比较硬的笔头。经过研究生一年级大量的阅读积累和专业课学习后,研二会被建议写一写文学批评以及发一些论文,但很幸运这些都是我的乐趣所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话会看看电影或者走出去深入了解一下济南这座城市。研究生一年级就已经定好了毕业论文的选题,所以毕业论文也在缓慢进行中。但总体来说,是不紧不慢又能让生活过得很充实的那种节奏,我很喜欢。读研感想与收获:因为我是从普通二本人考进985的,前后差距蛮大,所以进来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普通学校和好学校的资源、平台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身边的同学也和从前不同,大家都是专业基础扎实,但平时又很会玩的那种,可能也就是效率会比较高吧。一开始我会有一些压力,但后来发现和这些老师同学们待在一起,自己也会提升的很快。最大的收获就是眼界开阔了,保持住了读书的状态,确定了搞科研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的压力,所以以后可能会选择读博吧。2号学长坐标:上海专业新闻传播学我导对我们基本采取放养政策,平时不太管我们,当初我就是因为这个才选这位老师的。而且这个老师也比较鼓励我们出去实践,所以我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在外面实习上。魔都嘛,只要你肯吃苦,我们这个专业的实习遍地都是,一个学期下来,我自认为还是积攒了不少经验。剩下的时间基本就平分给了专业课学习和发展爱好上面。因为本科的时候学的就是新闻,所以我比较喜欢摄影,周末我会提着相机到处去走走,准备在毕业之前能拍到上海更多的面。读研感想与收获:我觉得研究生生活过成什么样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导师。——是要边读边积累工作经验还是要专心搞学术这个定位要在选导师之前就想好,然后选择相应风格的导师。我现在这样挺好的,工作经验和文凭双丰收,但是压力同时也很大,因为课堂报告,学期论文什么的都不能糊弄。所以读研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磨练的阶段,但是如果辛苦三年我可以同时得到工作经验、硕士文凭,并且还发展了自己的爱好,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3号学长坐标:大连专业:无机化学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泡实验室,食堂吃饭,寝室睡觉三点一线。重复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在导师的项目里跟在导师以及师哥师姐后面屁颠屁颠跟着学。第一个暑假没有回家,留校做项目,并且一个假期下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觉得有一点挫败,又有一点委屈,但是最后成果出来的时候我们导师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我也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这绝对是我2018年的高光时刻。读研感想与收获:最大的感想还是不后悔吧。手里要做的事情又多又难,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抗压能力这么强。另外就是自己变得更加细心和理智了,一开始的时候总是犯错,但是导师和学姐学长们人都很好,有耐心,所以我也就很快适应了组里工作的节奏。以后读不读博不好说,但是也会认真做好当下手头的每一件事,给研究生生涯一个好的交代吧。part 2:导师怎么选?研究生的生活也许不想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一定也不会是一些人想象中的那样刻板和无聊。研究生生活过成什么样的第一尺度,就是你自己的定位选择。是要继续读博深入科研,还是尽快毕业找工作,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你应该选择什么风格的导师,也决定了你不同的生活方式。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发现,学姐的三个朋友都在聊天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导师。其实导师正是你的研究生生活质量的第二个重要尺度。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被导师压迫到自杀的程度。很不幸,昨天这样的悲剧又一次重演,同济大学一条年轻的生命又离开了我们。其实这些不幸的背后,都有着相似的导火索,那就是导师的压迫。文科类专业这样的现象还不是很严重,理工科类的学生们就常常会变成导师的“廉价工”。这种导师跟上面学姐朋友提到的那种自愿进项目学习提升自己完全不属于同一个范畴,更近似于把你当成廉价劳动力而不是学生或是合作伙伴,并没有起码的尊重。比如去年把手下博士逼到自杀的女导师,她要求那名博士做的事情就远远超越了科研工作的范畴。所以,以怎样的标准去选择一个跟自己更合拍的导师就成为了你研究生生活将会过成什么样,你有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最关键的要素了。首先你要做的,肯定是全方位搜罗这些导师的信息,对这些老师形成一个基本的了解。先做完这一步的筛选,才能开始发邮件进行沟通,一般来说,获取导师信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找到该专业直系师哥师姐,从他们那里获取这些导师的信息,这是能够了解到这些导师信息的最佳途径。2、 学校贴吧和论坛里搜索这个老师的名字,很多老师都会同时上本科生的课程,贴吧和论坛里的吐槽或是赞叹一般来讲比较真实3、 很多学校现在是双选制度,选导师之前会有一个导师见面会,这个见面会上你要发挥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从每个老师的发言当中对这个老师的性格做出一个预估接着,你应该对自己理想状态的研究生生活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位。——是要好好学习搞科研,还是外出实习拿经验,对这个层面进行思考后,选择研究领域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相对应,严格程度也符合自己预期的老师。这样一来,你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掉到“无良老师”的坑里,在研究生生活中行使自己的自主权啦。其实读研有可能就已经是很多人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站了。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这最后的一段宝贵时光,无论是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发现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还是要为自己的工作搭一个更高的跳板……我们至少做到——不虚度2019的小伙伴们在半年后也会迎来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应该怎样去规划这三年……其实现在,已经可以准备了。

大反弹

马上要读研究生了很迷茫 怎么办?

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我们的成长轨迹中充满了各种升学考试与竞争。进入大学欢脱了一年后(有些人可能只欢脱了一个学期),又要准备考G,找实习,写paper。这一路走来,前方的荆棘只多不少,又因为诸多原因(例如同龄人的压力,父母的期待等)不得不继续加速。那些笃定前进的小伙伴们是令人羡慕的,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于是他们在梦想的道路上狂飙不止。但是有些小伙伴就会开始迷茫,甚至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是谁?我在干嘛?我以后要干嘛?”“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尝试,但是我已经忙到没有时间了,我还有机会吗?”当然有机会,虽然小道之前一直强调时间很重要,但是对于那些迷茫的小伙伴们来说,停下来,Gap一下也是不错的。间隔年(Gap Year)不再是高中生的专利了。在开始上大学前进行为期一年的间隔年在欧洲很常见,但在美国却几乎成为主流,就连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女儿玛利亚奥巴马(Malia Obama)也在上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前Gap了一年。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读研前会选择一年的间隔年。今天小道给大家详解一下大学毕业生选择间隔年现象的增长趋势,间隔年的多样机会,选择间隔年的利与弊,让大家更深层考虑间隔年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需要选择这样一个可能改变人生的间隔年。1间隔年(Gap Year)是什么?有些人认为间隔年意味着解放了!可以365天悠闲地放松、刷剧和玩耍~当然不是!选择间隔年虽然意味着短暂暂停学业,但这段时间还是要找点事做做的,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预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当我们从大学毕业的时候,可能已经上了20年的学了。根据小伙伴们各自的研究生阶段目标,可能需要在学术界再继续学习和工作2到7年(或更长的)时间),这种想法很可能让人望而生畏,从而使得一些人产生教育倦怠。间隔年可以让小伙伴们喘口气——休息、充电、恢复精神、重新振作,并反思人生的下一步。做选择时需要更加深思熟虑,间隔年给了他们深思熟虑的时间,也给了他们深思熟虑的行动,让他们对研究生院的选择有所了解。读研究生或找工作不再是毕业后唯一的选择。间隔年提供了第三种“卓有成效”的选择,包括旅行、志愿服务、实习、体验式学习机会或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从事专业工作以获得经验......有无限可能。间隔年的神奇之处在于,你可以尝试不同的事情,唤醒你的兴趣和技能,而这些兴趣和技能可能在你的大学生活中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尽管关于间隔年,尤其是读研前选择间隔年,美国没有官方数据。不过间隔年协会工作人员认为各种蓬勃发展的间隔年项目表明间隔年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在2014-15年,间隔年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第一次关于间隔年经历影响的全国性研究。虽然调查对象是那些在上大学前经历过间隔年的学生,但其中一些数据也适用于读研前选择间隔年的学生,特别是在选择间隔年的动机方面。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2%的人表示希望获得生活体验和个人成长;85%的人想去旅游,看看世界,体验其他文化;81%的人想要暂时脱离传统的学术轨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现在22岁。在你人生的宏伟计划中,为了发现,或许是冒险或者教育的目的,一年意味着什么?当你调查那些选择了间隔年的人时,他们表示无论如何都会做同样的选择。”2如何利用好间隔年(Gap Year)?小道建议大家想一想,自己在成长道路上有哪些遗憾。人生毕竟是一期一会的,去填补一下自己心中的缺憾也是不错的。充分利用间隔年,提前计划是关键。小伙伴们应该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想去哪里,希望实现什么目标,能花多少钱,然后制定一个时间表,确定一个截止日期。无论这一年是旅行、志愿服务、工作还是安静地自我提升,小伙伴们都可以选择参加一些有组织的活动,或者打造属于自己的一年。虽然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法来度过间隔年,但重要的是小伙伴们要保持投入,用这段时间做一些对他们个人、学术或专业发展有帮助的事情。资金也是间隔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工作、筹款和寻求奖学金结合起来。小道有个朋友,在进入研究生课程前,他Gap了一年,目标是做一个10万粉丝的Youtuber账号。一年后他的粉丝数不但没有盈利,还烧了不少钱。因为他主要做开箱视频,和他的专业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就是反面教材。3间隔年(Gap Year)可以做些什么?生涯探索如果你有兴趣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业,需要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训,花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去探索这个领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经过实习或六个月的临时工作,你会更清楚这个领域是否适合你。现实工作经验有些学生会决定在他们的专业工作一到五年,然后才开始读研,以获得现实世界的经验。你可能有机会在你的领域获得更深入的知识,或者体验一个新的专业或学科。这段经历可以告诉你未来的职业方向,以及哪个研究生学位最能帮助你达到目标。有助研究生申请许多研究生项目要求或强烈希望申请者在该领域有具体的工作经验。研究生院希望他们的申请人知道他们要进入的是什么,并且基于之前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项目。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一封跟你共事过的专业人士的强推可以增加你申请成功的几率。全球旅行一些小伙伴们会决定在研究生毕业前去国外旅行或工作,以将他们的职业兴趣与国际焦点结合起来,或获得在另一个国家和文化生活的经验。世界那么大,想去看看的时候,就该去看看。

哭泣无涕

读研半年,觉得好辛苦,后悔了,该怎么办?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求助:考上研究生了,已读半年,现在是特别不想读研感觉太辛苦了,怎么办?看到题主的描述之后,我有点难受,忍不住想问,“你当初考研的初衷是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经历过,你才能够知道这句话的真谛。我非常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还是要得跟你说明白几个问题。读了研究生之后不想上了,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我邻居家的小妹妹就是这样的,不过她比你的情况还糟糕,她已经到了研二下学期的时候,突然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家里知道的时候啊,那个着急。用她妈妈的话说:“当初她要不考也就算了,可现在还有一年就毕业了,这个时候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怎么说有个研究生的文凭比本科强!”后来我仔细的和小妹妹沟通,并且做了个规划。从整体情况来看,她不适合做研究,可是他偏偏报的是化学类的研究,成天呆在实验室做实验,她特别郁闷,特别是实验出不了结果的时候,特别特别的焦虑。问她当初为啥选这个,她觉得既然本科上了,想读研究生应该继续,并且当时特别害怕走入社会,想着缓解一下压力,况且研究生出来要好找工作,也想给父母争面子……”到了研二她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想逃避。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现在放弃吃苦你会在将来吃更多的苦。人生不可能遇到问题就放弃,之所以会这样选择,是你压根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你需要什么,你真正的目标在哪里,在迷茫中我们失去了自己。这个时候,我们要重新给我们的人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我跟邻居家小妹作为规划,最后发现她不是那么喜欢做研究,特别害怕毕业之后继续走这条路,可是不走这条路好像没有出口,因为他们这个专业的好像都是这样。再加上实验的压力,萌生了放弃的念头。1.结合她的专业和她的特长,还有她自己的喜欢,最后建议其读完研究生,拿到文凭,走企业或者教师,到企业不进技术研发部门,走公关危机或者说是销售的路。因为奔着毕业,对于研究上的成果压力小了很多。2.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她规划学习一项新的技能。营销策略和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多竞争力。3.她为了争取非常有实力的大企业,还加强了英语。最后毕业的时候,她拿到了世界500强的Offer,几年下来发展的非常好。她说:研究生最后一年,她非常的苦也非常的充实,但那种苦带着巨大的快乐。因为她明白了自己要去何方。原来真实的苦内心的迷茫,不知道未来到底在哪里?内心的消耗才是最大的消耗,也才是最苦的事情。能考上研究生师非常不容易的,建议你,在吃苦之前做好职业规划,清晰自己的目标,然后做好规划,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成功没有随随便便的”,干什么都没有轻松的事情,必须吃够足够的辛苦,短时间的辛苦能带来自己长久的幸福,那么是必须坚持的。人生没有不苦,关键是苦值不值得,这短时间的辛苦能够带给你什么,你要自己清楚。总之:人生大事,要保持理智,不要心血来潮的做决定,好好规划,好好对比,答案自然在你心中。

老掉牙

去日本读研究生怎么申请?读几年?

去日本读修士是越来越多国内大学毕业生的选择,那去日本读研究生怎么申请?读几年?下面蔚蓝留学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去日本读研究生怎么申请?一:本科毕业(日语零基础)— 日本语言学校—日语N1左右—参加大学院的入学考试—成为硕士日本语言学校入学季:1月,4月,7月,10月;毕业季一般为4月,以此为预算毕业学习时长为2年制,1年9个月制,1年半制,1年制。优点:是申请条件低,在国内日语考试JTEST考试EF级以上基本就可以申请,而且语言学校的压力不是很大,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去适应日本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升学的选择面很广,可以随意报考,申请语言学校主要是在于前期材料的准备,能否顺利拿到在留、签证,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顺利出国,所以确保材料完整无误在语言学校的申请上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缺点:申请日本语言学校仅限于学习日语,在指导升学志愿为研究生上能力欠缺,没有专门的文书老师指导研究计划书,所有学生的研究计划书和文书材料都需要自己准备。也没有专门指导选学校和选教授的老师,对升入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如果不是非常有把握,不推荐语言学校。时间和金钱方面消耗过多,而且每年我们蔚蓝的老师都会接到大量来自于日本语言学校在读生的求助。所以还是需要三思。二:本科毕业(日语有基础)—日本研究生课程(日本硕士预科)—参加大学院入学考试—硕士生日本研究生入学季:4月,10月,(筑波大学12月),学习时长为半年到2年。优点:蔚蓝老师建议基础比较好的话,日语能力在N2及以上水平,有专业知识基础,需要英语能力,不用像语言学校那样非得读一年半或者两年,有的人半年就通过教授考试转为正式的硕士生了。可以提前进入研究室,研究一部分课题,熟悉适应学习生活环境,补足专业知识上的不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比如说像研究室的学长学姐请教一下大学院升学相关,这些是在语言学校所接触不到的。缺点:申请条件难度升级,相比语言学校而已,申请日本研究生要难很多,日语基础最好在2级及以上,能听懂教授授课内容。申请日本研究生难点在于如何联系导师,撰写研究计划书,如果日语基础不好的话,跟教授上课会很吃力,而且课程压力比较大。而且有的教授比较严格甚至苛刻。去日本读研要读几年?硕士在日本称为修士,而研究生是进入修士课程的前期预备阶段日本研究生学制最短为半年最长为两年,视研究进度而定。日本修士一般是读两年。修士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一般笔试内容主要是小论文及专业问题解析,面试针对目前的研究进度和先行研究进行提问,面试考官是研究科科长及相关领域的教授,合格后成为正式的院生。看了以上介绍是不是对如何去日本读研?要读几年有了一定了解呢?

三宝

读博熬不住了,拿个硕士学位投身业界如何?看过来人怎么说

机器学习硕士毕业后,读博或工作,这是一个忧桑的人生抉择。67% 的研究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有一次感到绝望;54% 的人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读研究生并不是一种乐趣或个人的充实。它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可怜的薪资和不确定的就业条件等等。但是在读研,尤其是博士生期间,我们又会遭受各种打击、遇到各种问题,甚至怀疑到底值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读博。所以,在硕士毕业后,我们到底是继续读博还是直接工作?博士期间「心跳」波动图,第二年到第三年是心态最接近「崩溃」的时间。读博还是投入业界的怀抱?一位博士三年级的学生表示,Ta 敢肯定几乎每一位机器学习博士生在做项目中都会萌生这样的想法,就 Ta 自己而言,在完成第三年博士课程后,Ta 认真考虑要投入业界。虽然与研究团队成员相处愉快,但节奏太慢了,Ta 觉得自己学不到任何东西了。过去三个暑假,这位博士生一直都在实习(一次是在一家较大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另外两次是在两家较小的创业公司从事工程师相关研究工作),并发现相较于单纯的研究,Ta 更享受创业公司的工作环境。Ta 称自己更喜欢构建一个能够在现实世界运行的系统,而不是想出一个性能在 CIFAR100 数据集上提升 0.5% 的架构。Ta 宁愿从事研究性工程,而不是「数据科学」或通用软件工程,但 Ta 不认为自己能够进入一家研究实验室。最好的情况是,在度过 6 年博士生涯后顺利毕业,然后有可能从事那些只要求工科硕士学位的研究工程师工作。一方面,Ta 觉得自己会后悔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并因此错失了一些工作机会,但另一方面,虽然放弃了再熬三年获得高薪的机会,但可以在一个更有趣的地方度过青春年华(这位博士生的大学在一个无聊的大学城中)。看着 Ta 的那些本科毕业即开始工作的朋友们正在职业之路(工程师)上大展宏图,而 Ta 自己只能苦逼地一天天呆在实验室赶制一篇又一篇论文,这真是太丧了!Ta 想问问大家,你们当中那些拿到工科硕士学位后即认真考虑投身业界的朋友有没有后悔呢(或者那些继续选择读博的有没有后悔呢?)大神们怎么看观点 1:支持继续读一位即将毕业的 PHD 表示,Ta 也因为这个问题挣扎过很长时间,很多次都想拿个硕士学位走人。但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 Ta——Ta 觉得读博就像开一家创业公司:你投入了很多,并希望收获丰厚的回报。这么想的话,写论文就不单单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解决真正重要的问题。对于 ML 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许多刚出校门的 PhD 就得到了不错的职位和薪水。因此,如果坚持读下去,即使志在业界,你也会往前迈进一大步。这位准 PhD 自己也在业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所以 Ta 认为博士学位在未来还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对于「实战经验更好」或「PhD 只是一纸文凭」之类的论调,这都是太想当然了,因为有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博士在和你竞争相同的职位。对于谷歌之类的大公司,如果不是 PhD,甚至都不会有面试的机会。而且对于博士生来说,实习的机会有很多,因为它们想在毕业后雇佣你。一位过来人表示,对于工科博士和硕士而言,薪水、待遇、升职空间的确存在很大差异。博士的额外收入和能够拿到的项目的确和硕士不一样。大家对硕士的要求可能是「做出昨天需要的东西,立刻、马上」;而对博士的要求可能就是「尝试做出 10 年后还能卖出去的东西」。另外,尽管薪水可能相差无几,但博士在时间管理上更加自由,可以在家办公等。有人在工作之后才看到这些差异,于是决定回去继续读书。一位重返学界的硕士工程师表示,尽管在工作中已经拼尽全力,但还是有人跟 Ta 说,「如果有博士学位,你会有更多选择(薪水、职责范围等)」。因此,他觉得自己被学历限制住了,所以痛下决心重返学界,本着赶早不赶晚的心态继续读书。尽管读博之路可能非常辛苦,但有人觉得,职业生涯是一场长达 35 年的马拉松,现在不应该贪图压力较小的生活,而应该将这种生活留到以后。「尽管职业生涯已经过半,我还在考虑回去读博。」如果硕士毕业后就离开学界,这没什么问题,但你需要做更多才能展示你的价值。如果你是在博士期间辍学,那么就需要在简历上解释这一段经历,解释为什么没能完成博士学业。这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也会引起很多顾虑。所以先准备好硬着头皮走下去,那么就继续读博吧。观点 2:不读博影响不大当然,也有人表示学历对自己的影响不大。一位 ML 的资深从业者表示,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核心机器学习工作了。幸运的是,Ta 刚入行时,这个领域还没有那么火。Ta 觉得业界经验更加重要,你可以在业界学到关键的沟通和业务逻辑技巧,公司也更加注重这些。而且,积累模型部署整个流程的上手经验比拿到数据科学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更有价值。Ta 回忆说,自己之所以放弃攻读硕士学位,是因为 Ta 看到周围都是这样的人,并很快意识到,只要你工作出色,无论学历高低,公司都会欣赏你。Ta 告诉自己,「你的工作很出色」,而且 Ta 也不喜欢纯研究环境的节奏,因此选择去了私企。Ta 表示,这也许是自己做的最好的决定。当然,Ta 也不否认博士学位的好处,尤其是在数据科学领域。因为在这一领域,没有正规第二学历的人确实在写文档、做研究方面存在短板。Ta 建议题主问一下自己。你真的喜欢做研究、发表论文吗?还是愿意躬身从基层做起,构建系统并解决问题。对于不读博就进不了大公司的说法,有人也提出了反驳。Ta 表示,谷歌的很多团队都会雇佣软件工程师来做 ML 工作,即使这些人没有博士学位。Ta 个人认为相关的实习/工作经验比学术研究更加有吸引力。有人说博士候选人可能拥有更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技巧,也可以用一两篇已发表的论文来展示自己的工作。但发表过优质论文的硕士毕业生差不多也有这些东西。博士毕业生可能起点和薪资都比较高,但硕士能早几年起步,利用这几年升到相同的职位,所以最后的差距就看不出来了。至于放弃读博对于公司来说是不是一个危险信号,有人提出了另一种看法。Ta 认为,6 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利用这六年同时了解业界和学界也很有价值。题主想要转战业界只是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最喜欢什么,而不是无能为力的表现。当然,每个人关于是否继续读博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前提是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愿不愿意为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买单。如果选择继续读博,那么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要做好准备。一周多前,Nature 发表了一篇社论,表明现在许多博士生和博士后都处于身体过于疲劳、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Nature 社论:读博有害健康?Nature 表明,过去很多研究都揭示了这种趋势,比利时 Flanders 的一些 PhD 学生发现,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是受过高等教育学生的两倍以上。这群博士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约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着「高于平均水平」的压力。这些研究都揭示了一些明显的问题:1)短期博士和博士后合同,会让雇主和导师根本不重视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本来就是学校与导师的义务。而且目前学术界经常会对长时间工作持鼓励态度,这会极大助长过度劳动的状态和气氛。2)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研究者和他们导师之间的权利平衡是有问题的。资深科学家既需要充当学生的强力支持者,同时还需要成为独立的评估者。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将阻碍学生分享潜在的健康问题,因为学生也会担心影响专业上的进步。总之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博士生的压力与心理状态,所以很多博士/博士生都会告诫学弟学妹们,读博之前一定要有完善的准备。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减轻读博期间的心理问题吗?Nature 表明,目前也有很多基金在帮助研究机构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很多研究在积极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案。Nature 表示,其实解决方案就在眼前,导师需要有一个全面、强制性的培训,从而识别、帮助和理解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生。此外,学生也可以不止有一个导师,这样他们就能在不担心职业生涯受阻的情况下得到支持。大学校园也需要确保为本科生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务,能帮助研究生和博士后远离心理健康问题。当然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研究社区应该尊重研究者寻找生活与研究之间的平衡点。对于很多人而言,读博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还不如拿到硕士文凭后就加入产业界。但是我们应该相信,以后读博并不会或很少影响健康,我们能在「适当」的压力下学会做最前沿的研究工作。参考链接: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bt0m8v/d_to_finish_or_to_master_out/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492-0

共谋者

研究生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

现在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考研成绩,结果也肯定是有喜有忧的。不过很多人发现,就算真的考上了研究生,结果还是和自己想象中的差很多。于是有一些学生,在好不容易考研上岸之后,却放弃继续读研或者是中途研究生退学。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正在读研的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网友一:本科就读于一普通一本学校,研究生就读于北京一985大学,学了一个冷门的工科专业,现在是硕士二年级。现在的情况就是每天干完导师的杂活之后根本不想学习(主要是不想干本行了),但是又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目标,所以最近两个月都是混混沌沌的度过,心里也知道这种状态不好,知道应该认准一个方向,然后一直走下去,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种状态有时候很痛苦。网友二:研究生的生活很累、很痛苦,但也很充实,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学的专业在全国排名是数一数二的,所以进入刚开始读研的时候,感觉学习环境完全变了,每天都会待在实验室里完成到时要求的项目。每天都会感觉时间很紧,并且周围的同学都是学霸。所以能从中学到很多在本科阶段学不到的东西,并且还学到了周围同学一些很好的学习品质。网友三:研究生期间,周围学习的生活差别还是很大的。忙的同学整天都看不到踪影,不忙的学生则特别悠闲。生活节奏总体和本科生活不一样。读研时期的课总体会比本科少,但是花费的精力会更大,再加上研究生时间比本科短,所以会感觉很多事情来不及做,有时候会有一种焦急感。网友三:本科后跟随考研大军的脚步后准备考研,幸运的是一次就上岸了。不过虽然是考上了研究生,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在读研之后,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在整个读研期间,我最大的收获除了研究生学历之外,就是收获了这一点。研究生圈子非常狭窄,相识的人就那么十几个。虽然在读研期间一直在忙碌,但是自己并不怎么喜欢学术。所以进了实验室就像等毕业。研究生的生活,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无聊的。如果是那些不喜欢学术科研的人,在考研之前最好还是应该考虑清楚。对于那些中途放弃读研的人,就是一开始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发现,在读研后生活更加痛苦。现在读研也是一件双面的事情,有的人能通过读研后更上一层楼,但是有的人在读研后只是浪费了三年时间,什么都没有学到。以上就是研究生的生活怎么样,看看正在读研学生的现状,不少人表示很痛苦!

挠挑无极

第一次出国留学读硕士,是怎样的流程?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读硕士,不论是去哪个国家,英国、美国、还是加拿大等。当我们开始了解留学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很多家长和学生,会去选择留学机构。市面上大大小小的留学机构很多。虽然我们可以选择这些机构去办理,能省心不少。不过小D还是习惯自己,先去学习和了解,这样在选择机构或者自己DIY申请,都会帮助不少。今天主要就出国读硕士来说,其实出国留学的大流程,大致都是相似的,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1、前期规划 当你决定出国留学,首先你要明确如些几点:(1)是去读硕士,还是本科、博士或者其他;(2)去的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等;(3)选择学校和专业,读商科方向,还是工科。关于这些,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来就业方向等,去选择。院校专业的介绍,其他每个大学的官网都介绍的非常详细,学生在申请前可以自己到官网多看看、了解。(4)自身的学术条件准备。不论留学去哪个国家,选择的院校与专业,对学生的GPA、语言要求,是必要的条件。GPA的看重,相对于院校背景更尤为重要。就举例本科生申请英国的硕士,英国是可以提前一年申请,申请时学生是大三,那院校主要看学生这大学三年的平均成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GPA。学生在准备出国的前,肯定要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保证有不错的GPA。语言成绩,就是我们常说的,雅思或是托福,目前中国学生考的比较多就是这两类。(5)背景提升。除了上面所说的GPA,语言成绩。海外院校也会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在校期间专业的学习,个人的特长、兴趣,经历表现等也是很重要的。这些使这个学生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化。这也就是我们所说,再申请前需要准备好个人陈述PS、简历CV,以及推荐信RL。(6)当申请院校开放后,整理好所需要的申请材料,就可以办理申请。2、网上申请海外的院校硕士申请,都是通过网上操作的,非常方便。不过网上申请,会有一些不同。第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官网专业的通道,一般会有个Apply指示,链接到申请系统,直接进入操作申请;第二种,会有一个专门的网申通道进行操作,譬如,英国的艺术类院校,如北方皇家音乐学院的硕士申请,是通过英国的一个网申平台UCAS进行。网申的过程,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个常用邮箱,后续院校邮件会通过这个邮箱告知学生,然后就是注册好账号和密码,然后开始网上申请的信息填写。填写的内容,大致分为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上传材料文件(提前准备好的申请材料,一般是PDF格式的文件,具体看院校专业的官网要求),或其他,有需要支付申请费的,可以在线用VISA或Master国际信用卡缴纳,完成后提交。网上申请就结束了。一般网申成功后,院校会给学生的邮箱发邮件,告知申请编号(Application ID)。接下来,就是安心等待offer。3、中期安排 当院校发来offer后,我们首先详细阅读offer上面的要求。是否满足语言要求?是否需要缴纳押金?关于押金问题,这边稍作解释下,海外院校申请的名额是先到先得,有些院校需要你缴纳押金,保留offer位置。当你准备入读后,押金也可作为学费一部分。要是不去的话,押金一般也不退还。当你都满足条件后,就按offer上的操作指示,回复院校,接受offer即可。最后就是明确下申请的专业开课时间、学费等信息。处理好offer后,我们还需要联系学校,进行住宿申请、以及后期接机服务的咨询。4、办理签证在办理签证前,我们先要确定是否办理了护照。现在护照办理很方便的。在学生网申后,就可以提前去当地出入境管理局,先办理好护照。学生可以自己网上操作的,进申请的国家签证中心官网,收集签证所需的材料,办理签证。不会的可以找机构办理,也方便。当我们签证办理好,就可以准备入境事宜。5、行前指导提前了解下学生在这个国家生活的注意事项、当地的一些习惯、行李的准备等。购买好机票、准备入境,开启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