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语言学研究70年奔梦路

中国语言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学术最繁荣的时期。下面主要就汉语言文字的研究分两个时期简要叙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事业的需求推动语言文字研究发展党和政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起就对文化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扫盲和提高干部群众语文水平的需求直接推动了语言文字的研究。从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请大家注意文法》等文开始,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和丁声树等《语法讲话》等语法著作相继推出,学术期刊出现多场语法大讨论,深化了对汉语自身特点的认识。多位专家学者集体编写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为中学教学提供了完整实用的语法体系。这些都带动了汉语语法学科的稳步前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及汉语规范化的任务,在帮助提升全民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对语言学多个领域的研究。推广普通话的需求促进了汉语方言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举办多期普通话和方言培训班,既服务于方言大调查,又为汉语方言学研究培养了大量专才;修订完善后的《汉语方言调查字表》成为使用至今的调查标准方案;随后出现了《昌黎方言志》等精品著作,树立了方言调查研究的学术标杆。汉语方言学成为了显学。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促进了语音的研究,包括普通话音位系统的研究和实验语音学的发展。以中科院语言所为主的研究队伍用实验方法对普通话展开一系列开创性研究,为科学认识普通话音系、满足语音合成和识别技术的需要提供了科学支撑。为确立普通话词汇规范,中科院语言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应运而生。其内容和体例成为词汇学研究的主题和素材,带动了汉语词汇学的发展。简化汉字和整理汉字(定量、定形、定音和定序)促成了现代汉字学的产生。在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的助力下,这一学科走向成形和成熟。国家对语文事业的重视,激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情,形成了语言学各学科全面发展的态势。历史语言学观念促进了从发展史的角度对汉语的考察。王力《汉语史稿》首次为汉语全面勾勒了语音史、语法史和词汇史的主线。“汉语史”逐渐成为汉语研究的重要学科方向之一。音韵学渐脱难懂“绝学”身份,成为可传授、可论证、可验证的现代学问。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讨论和音系本身的研究,基本确立了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音,为上溯上古音、下探近代音提供了坚实的参照。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古汉字研究不断拓展深化,研究范围超越字形、词语,拓展到语法研究。理论方面,大量翻译介绍包括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在内的苏联语言学著作,并带动对语言和思维等语言哲学问题的讨论,对西方语言学前沿尤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也有所介绍,刊于《语言学资料》等书刊。这一时期,朝向世界语言学的窗口始终开启。在应用领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科院语言所和技术计算所已合作进行机器翻译的探索,在1958-1959年间研制出了实验性的英汉、俄汉翻译系统。改革开放为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注入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为语言学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社会学术环境。高考制度恢复,语言学硕博士点逐渐设立和增加,语言学有了人才保障。语言学期刊有恢复,更有新生,期刊集刊方阵逐步成形并壮大。《中国语文》复刊后发表了诸多名家厚积薄发的论文,担当了领军期刊的角色。新生的语言学期刊各以所长逐步跨入后来的核心期刊行列,成为语言学长期繁荣的重要基石。各类语言学集刊也以强劲态势涌现,拓宽了科研成果的发表渠道。同时,语言学界进入学会涌现期。中国语言学会于1980年成立,文字、音韵、训诂、修辞、方言、世界汉语教学、辞书等各分支学科也纷纷成立学会、研究会及其下属分会。这些都对凝聚学术力量、开展学术活动、培养学界新秀起到了积极作用。大部分学会形成了两年一届年会的惯例,使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始终保持“激活”状态。很多学会办有集刊,不同领域的学术成果得以及时展示。另有很多学术会议不属于任何学会,但有相对固定的主办方和会议周期,并出版连续性文选。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IACL)自1992年创办起,每年在亚欧美各国举行年会,中国学者成为与会最大群体,多所大陆高校主办IACL年会,知名学者先后担任会长。改革开放掀起了介绍国外各语言学流派的热潮。大量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或介绍读物得以出版;借鉴国际前沿理论研究、解决汉语或中国境内语言问题的论著,在理论和方法传播方面作用更加凸显,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以语言学教学和交流为导向的人员往来日趋活跃,来华讲学、出访、留学、长期兼职等形式,成为促进中外语言学交流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带来理论方法的引进和运用,在很多方面促进了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范式的提升,尤其是功能—认知语言学、语法化学说、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等的研究范式已成汉语界的显学,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并反哺前沿理论。形式语言学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深入研究。历史语言学、地理语言学使汉语史研究和方言调查研究更具有系统性和多维性。音韵研究从解读古韵书的音系,发展到构拟历史上各个阶段的音系并勾勒语音演变规律;词汇训诂研究从训释古代具体词语发展到探求词汇系统发展史;文字学从具体汉字的析字解理上升到系统的汉字构形学理论;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交叉学科也从萌芽状态发展为研究热点领域。新的应用性需求继续为汉语研究提供动力。国际汉语教育推动汉语特别是语法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支撑语法研究的工具书或语料库纷纷涌现。对外汉语教学类期刊成为汉语研究尤其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发表园地。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汉语词汇学、语音学、文字学等学科各有丰硕成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语言学家们致力于完善机器所需的语法规则,包括分词、句法分析、语义关系分析、源语言到目标语的转化规则等。计算语言学界对统计方法的强调促进了语言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和大数据语料库的建设。语言生活和语言政策也推动了语言文字应用的研究。1985年国家语委成立后,工作重点转向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后来的信息化。语言文字应用性研究也随之调整。通用规范汉字表、异形词整理、港台腔、方言词语、外来词和字母词、网络用语,这些规范化课题催生了大量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语言生态也发生显著变化,语文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构建更加和谐合理的语言文字生活。语言规划、语言战略、语言资源等领域得到更多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通过)的制定,也有语言政策方面的研究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语言文字研究乘着国家发展的东风获得了更大的推动力。诸多领域与国际前沿同步推进,如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地理语言学、构式语法、语义地图模型等,都有大量优秀成果涌现,不乏理论创新性探索。普通语言学意识的提升,特别是生成语法对普遍语法的追求和语言类型学对跨语言视角的强调,使更多学者能从普通语言学角度来看待汉语的共时历时现象。如方言学更注意探求方言在汉语演变史中的位置,加上语言接触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城市方言研究则更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简帛碑文等出土文献资料的大量涌现,促进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二重证据”的比较,为文字、词汇训诂、音韵、语法等领域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和启发;音韵学与古文字的结合,拓展了新的广阔空间。地下或民间大量更贴近口语方言的各类语料,保留更多汉字变体,透露特殊乡音,推动了俗文字学、方俗词语、古代方音等研究领域的拓展。语言学界探求语言规则背后的心理机制,重视儿童语言获得规律;心理学界关注语言文字产出和理解机制,重视儿童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过程。它们共同提升了心理语言学的学术地位。观察记录法和实验法的心理学方式同时成为语言学的重要科学手段。大脑神经科学踏入语言文字研究领域,语言文字的认知心理机制进一步还原为生理机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眼动仪等逐渐成为语言学的利器。大数据和基因技术等在语言学中发挥更多作用。语言文字本体研究也愈益倚重语料库的量化优势。以基因技术结合大数据语料探求久远的语言谱系关系,成果受到学界高度关注。语言方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大规模展开,各地在更加统一规范的框架下展开调查,并对语言方言进行数码化典藏,语言方言调查迎来了新成果的高峰。中国学者在借鉴吸收国际前沿理论的同时,也在语言理论的自主创新方面迈出更多步伐。汉语方言音韵学界逐渐形成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学者以此来离析方言音系中由语言接触造成的文白异读等语音历史层次,将相关个案成果提升为一种历史层次分析法,目前已经成为汉语方言语音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研究范式。“语言库藏类型学”作为中国学者的原创理论,从跨语言视角研究形—义关系,尤其关注形式库藏对语义表达的反作用,特别是由强大库藏所负载的显赫范畴的作用。“高级版本的意合语法”,关注汉语语言形式的不完整性,揭示意合语法的认知机制,整合多种理论工具构建合适的描写体系。“新描写主义”主张用跨语言的眼光、合理调用多种理论工具来增强语言描写的准确性和精细度,避免理论对语言事实的扭曲。这些理论探索虽然还处在发展早期,但都是在深入了解现代语言学理论和中国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原创理论,其发展走向值得关注。中国的语言文字研究者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学术精神,在“封闭自足—对外开放—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迈向第三个阶段。(作者:刘丹青,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名词性短语句法结构的类型学比较”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质彬彬

北大核心|商务印书馆《语言战略研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语言、文字类核心期刊

2021年3月9日,商务印书馆《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收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语言战略研究》入选2020年版(即第9版)语言、文字类的核心期刊。《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创刊,五年耕耘,甫获参评资格,即获丰硕成果,端赖国内外编委和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作者的精彩文章和深邃见解,以及读者对语言生活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也说明,语言生活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重视。《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在此向所有编委、作译者、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编辑部一定以此为鞭策,再接再厉,更上层楼!《语言战略研究》(双月刊)简介《语言战略研究》是中国第一份有关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专业学术期刊,2016年1月创刊,刊号CN10-1361/H,双月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学术支持,商务印书馆主办出版。主编李宇明教授,执行主编郭熙教授。五年来,在国家语委的具体指导下,《语言战略研究》开辟了诸多新的学术领域,设置了一系列新的学术话题,开展了接踵不断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一支有情怀有眼光的学人群体,有力支撑了国家的语言文字事业。一、办刊宗旨服务国家社会需求,研究现实语言问题,促进学术成果转化,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语言战略研究》不仅是语言学杂志,也是社会问题杂志,是用语言学的眼光来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二、办刊理念1. 本土意识。努力发掘本土材料,倾力解决本土问题,为中国语言政策的制定与维护提供学术支撑,打造新型的语言智库。2. 理论视角。强调战略高度与理论追求,理论求真,应用求实,重视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3. 学科交叉。突破学科壁垒,推进学科交融,从大科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功能,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4. 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学术趋势,关注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参与国际语言问题讨论,探索语言规划中的待解之题。5. 学术争鸣。平等对待不同学派,提倡学术批评。尤其欢迎观点新颖、数据充实、讨论语言热点问题的文章。6. 人才培养。重视年轻学人的投稿,为青年学人提供交流平台与成长园圃,为学科建设发现人才、培育新秀。三、主要栏目1. 卷首语。一般约请语言学界学术造诣深厚、学术影响巨大的前辈撰稿。文章可就语言规划的一个问题或现象发表看法,也可以在语言规划的背景下对语言学其他领域的问题或现象发表看法。2. 语言跨界谈。约请非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名人谈论语言问题,建立语言学界与非语言学界的联系,既向语言学界提供观察和讨论语言学问题的不同视角,也促进社会各界关注语言学问题。3. 专题研究(包括“多人谈”)。每期专栏设置一个话题,请该话题研究领域的一位知名学者担任主持人,约请学者选择不同问题撰写论文,形成整体上对话题的多角度深入剖析。每期专栏包含论文3—5篇、“主持人语”1篇、“多人谈”5—7篇。主持人撰写一篇“主持人语”,回顾历史,评述当下,展望未来;“多人谈”为笔谈文章,就专栏论题所及,或品谈时事,或阐述新见。4. 语言生活研究。刊发投稿论文。5. 书评。介绍有关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新著。四、历期专题2016年第1期:语言与认同第2期:“一带一路”的语言问题第3期:语言生活派十年第4期:国家通用语言第5期:语言能力第6期:语言信息化2017年第1期:全球华语第2期:语言景观第3期:语言传承第4期:语言保护第5期:语言产业第6期:家庭语言问题2018年第1期:中国语言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第2期:语言识别第3期:语言认同第4期:跨境语言,语言技术第5期:语言教育第6期:汉语国际教育2019年第1期:语言与贫困第2期:语言规划第3期:世界语言资源保护第4期:中国语言学七十年第5期:老龄社会与老年语言学第6期:语言与人口2020年第1期: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生活第2期:语言障碍第3期:应急语言问题第4期:语言景观第5期:应急语言问题第6期: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语言与贫困2021年第1期:语言交叉学科第2期:高校语言政策第3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语言战略研究》的专栏话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传统语言学问题;(2)东西方语言学界都关心的前沿话题,很多是我们创造、引领;(3)非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问题。通过话题设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使语言学界从语言学领域进入到整个社会领域,从社会发展当中寻找语言学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变成学术问题。因此,《语言战略研究》仅创刊五年,就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五、学术影响1. 社会关注度根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发布的年度《学术期刊数据库用户关注度报告》,《语言战略研究》在全国46种语言学期刊中,2018年排名第三,2019年跃居第一,连年获评“语言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2. 影响因子排名据中国知网CNKI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版)》,《语言战略研究》在全国语言文字类的59种学术期刊中排位第四。3. 二次文献转载截至2020年底,共被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达56篇次。《新华文摘》9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13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6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4篇《社会科学报》4篇六、社会活动2019年,《语言战略研究》编辑部主办了我国第一个以语言扶贫为主题的论坛——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发布了我国第一份以语言扶贫为主题的宣言——《语言扶贫宣言》,在更高层面上推动扶贫减贫这一国家战略部署,推出了我国第一本专门论述语言与贫困问题的论文集——《语言扶贫问题研究》(第一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教育部语信司专门发来感谢信,高度评价《战略》的这一举措“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各界对语言与贫困关系的认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积极助力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意义尤为重大”。

健顺

「SSCI投稿经验系列之四」语言学的好期刊来了!

应广大粉丝的要求,梅小森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适合有语言学相关学科背景的同学和老师们投稿!如果你喜欢“SSCI投稿经验系列”,欢迎留言评论,和梅小森互动,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期刊,我们会全力帮你一探究竟。今天梅小森给你介绍一本刊《 Language Testing》《语言测试》《语言测试》是一本国际同行评议的期刊,发表关于外语、第二语言、附加语言和双/多语言/跨语言(以下统称为L2)语言测试、评估和评估的原创研究。自1984年以来,它的特点是高影响力的L2测试论文,涵盖理论问题,实证研究和评论。该杂志的范围包括测试、评估和评估儿童和成人作为L2语言学习者所学的口语和手语,并将测试作为研究和评估工具,用于提供有关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现能力的信息。许多文章也有助于方法创新和国际上二语测试的实际改进。此外,《华尔街日报》还发表了有关第二语言测试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包括在教育、就业和国际流动等不同领域,利用测试对二语学习者做出高风险的决定。欢迎提交的论文涉及第二语言测试中的伦理和哲学问题,以及围绕第二语言测试设计、验证和技术问题的论文。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二语语言测试使用的反冲和影响,测试对二语学习者群体的影响,以及对二语学习评估的突破性应用的研究。此外,该杂志希望发表复制研究,以帮助嵌入和扩展该领域的一般性发现的知识。......期刊官网:https://journals.sagepub.com/home/ltj不愧是语言类的期刊,梅小森还发现《语言测试》期刊官方公布了免费收听官方语言测试的播客“语言测试”http://ltj.sagepub.com可以免费收听论文音频那么被这本期刊收录的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梅小森就为大家找来了《语言测试》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梅小森选的这两篇论文不仅有趣还解决了现实中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启发。附上最新期刊目录:梅小森还发现《语言测试》致力于鼓励跨学科研究,并希望收到来自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教育测量、心理语言学、通识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政策等不同领域的现有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与语言测试和评估相关的子学科。好啦,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会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赤峰号

语言学的新开放获取研究加入ScienceOpen

为了增加语言学最新研究的可发现性,并支持开放获取科学出版,ScienceOpen与Open Library of Humanities(简称OLH )合作,将Glossa期刊和另外两本开放获取语言学期刊(葡萄牙语语言学期刊Journal of Portuguese Linguistic和实验室音韵学Laboratory Phonology)融合到ScienceOpen发现环境中作为特色期刊合辑。2015年11月,顶级语言学期刊Lingua的全体编辑人员纷纷辞职,以抗议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强加的高昂订阅费。为了在语言学领域里出版一份完全开放的出版物,Lingua的编辑们创建了一种新的期刊: Glossa。自成立以来,Glossa一直致力于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发表了该领域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语言的本质和语言机制。该期刊由Ubiquity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OLH和LingOA的支持。该期刊是为所有语言学家制作的,与他们的专业无关。为了确保在公开访问方面没有不必要的延迟,Glossa的文章一旦准备好就可以在网上获取。该期刊提供对其内容的即时开放访问,原则是让公众免费获取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支持更广泛的全球知识交流。ScienceOpen致力于开放研究交流,作为通往世界范围内更加进步和开放的科学社会的道路。我们与OLH合作的合作有助于全球开放科学,打造研究环境,将富有特色的期刊合辑《Glossa:普通语言学期刊》放入超过4800万篇文章中,利用ScienceOpen顶级的平台聚合引擎系统进行过滤和分类,确保所有用户都能找到他们想要的内容。伦敦大学Birkbec分校文学、技术与出版教授、OLH首席执行官Martin Paul Eve表示:“ 语言学界对Glossa期刊的出版的反应让我们感到高兴。在跨文化的语言研究中,开放获取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领域。通过在ScienceOpen中收录这些期刊,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这些期刊文章能被语言学研究受众更容易地发现。”《Glossa: a journal of general linguistics》的最新研究包括:一项对菲律宾式南岛语族普尤马语以及一种未被充分研究的RTO结构;探讨“利用微变异:如何利用不完整的数据做到最好”;使用大型语料库或数据库作为语言数据定性分析的第一步的讨论;重点分析毛利语Māori主题,一种新西兰的土著语言等等;此外,本文还对《手语协议的语法: 常见成分,但不寻常的配方》中的手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除了收录《Glossa: a journal of general linguistics》以外,ScienceOpen现在收录了《Journal of Portugal Linguistics》和《Laboratory Phonology》作为特色期刊合辑。《Journal of Portugal Linguistics》关注所有语言学的分支,旨在发表葡萄牙语语言学领域的高质量论文,包括比较葡萄牙语和其他语言。这本英语在线期刊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语言学家对不同语言理论和框架的贡献,包括理论导向,比较工作,实验研究和跨学科的贡献。《Laboratory Phonology》是实验室音韵学协会的官方开放获取期刊。它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包括所有领域的语言学(语音、语音、语法、形态、语义、语用学)以及相关的学科,发表关于口语和签名语言的所有语音方面的科学研究报告,包括心理学、演讲和听力科学、通信科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ScienceOpen和OLH认为这三本期刊将成为所有对语言学感兴趣的用户的一项重要资产,它们涵盖了该领域的一系列研究课题。我们邀请您通过ScienceOpen交互平台上提供的丰富工具来进行浏览,讨论和参与我们新增的三本开放获取并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作者: Inasa Bibic参考文献:http://blog.scienceopen.com/2018/10/new-open-access-research-in-linguistics-on-scienceopen/?fbclid=CcVW5pBaA_PiI版权声明本文由ScienceOpen苏州办公室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本文,转载请联系haibao.xue@scienceopen.com

变身

涨知识了|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是什么意思?

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都是什么意思?目前,在国际科学界与学术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ISI旗下的SCI、SSCI、EI和ISTP等重要检索期刊所收录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1、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2、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3、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4、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5、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6、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7、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8、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9、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一: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ISI的发展简况: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是国际知名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1958年,ISI的创始人Eugene Garfield借款500美元创办了ISI,Current Contents(CC)ofChemical,Pharmaco-Medical&Life Sciences是当时的唯一产品,它每期有32页,包括了200种期刊。1960年,ISI引进了Current Abstracts of Chemistry and Index Chemicus,并于当年正式成立公司。1992年,ISI被ThomsonBusiness Information收购。ISI成立50多年来,先后推出了SCI、SSCI、ISTP、A&HCI和ISSHP等许多著名的学术研究检索工具和数据库。ISI的领域涉及22000种期刊、3100万件专利、60000个会议录、5500专业网站、5000本学术专著、200万化学结构、230多个学科的深度索引,以及100年的科学引文索引。目前,ISI的主要产品有两类,一是平面索引产品;二是网络产品。ISI的平面产品(5种):1:《科学引文数据库》(SCI) 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3:《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 4:《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 5:《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SSHP)ISI的网络产品(2种)1:1997年,ISI创办了ISI Web of Science,并开始通过因特网提供在线访问。ISI Webof Science。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引文数据库,包括ISI的三大引文数据库,即ISI-SCI、ISI-SSCI和ISI-AHCI,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200多个学科的8,600种经过评估的学术期刊,每个数据库都是每周更新的。它可让用户在这些的跨学科的海量著录信息中进行引文检索和引证分析。用户可以同时从多个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数据库中得到相应的检索结果,而且在检中的文献中还提供了该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访问路径,据此读者可以进一步参阅这些参考文献,直至追根溯源并了解全貌。这种独特的引文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WebofScience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直接使用,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2:ISI最新开发的信息产品解决方案被称为ISI Web of Knowledge(http://isiknowledge.com/),它可以为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企业、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信息支持。WebofKnowledge将跨学科的(以及细化的)论文著录、评估和分析工具、信息管理工具等集成在一起,是一个基于互联网(WWW)所建立的新一代学术信息资源整合体系。ISI的辅助产品(2种)此外,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也以影响因子方面的研究而著称。ISI开发的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ISI基本科学指标)收集和分析SCI、SSCI中所收录的10多年来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中出版的研究文献及其参考文献(引文),运用引文分析等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按照不同分类提供相关数据,并展开分析和排序。I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有助于确定关键的科学发现,评估研究绩效,掌握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了解各个研究领域中最依靠的国家、研究机构、科学家、论文和期刊,确定特定研究领域中的研究产出与影响。2001年,ISI还创立了ISI Highly Cited.comSM(这是一个介绍世界最有影响、被引次数最多的科学家的网站),引入了ISI科学基本指标(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为衡量科学趋势和为国家、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公司期刊的表。现排名提供了有力的评价工具。目前,ISI的首席执行官(CEO)是MikeTansey。二: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SCI简介:《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 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目前,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SCI的索引形式: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 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 Words 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 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三: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SSCI简介: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它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据ISI网站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SSCI全文收录1876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现收录有中国大陆的期刊3种,台湾的期刊7种SSCI最早创刊于1969年,收录数据从1956年至今,是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数据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收录期刊1979种,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与SCI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功能上说是一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论文为主。SSCI从功能上说也是—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只不过它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社会科学的论文为主。近几年来,在国内大学论文排名、研究基金申请、个人职称晋升等竞争中,SCI论文数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依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几乎言必称SCI。国内许多大学都提出了下世纪初把自己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SSCI却在国内受到冷遇,很少有人提及。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还应当拥有较多的SSCI论文数,尤其对于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如此。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SSCI覆盖的学科范围。SSCI覆盖的领域包括:人类学,区域研究,商业,商业金融,传播学,犯罪学与刑罚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教育与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环境研究,人机工程学,种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学,老人病学和老人学,健康政策与服务,历史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史,工业关系与劳工,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国际关系,语言与语言学,法学,管理,法医学,护理学;哲学,规划与发展,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数学心理学,心理分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管理,大众健康,康复,社会问题,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数学方法,社会工作,社会学,恶习,运输,城市研究,女性研究等。无疑,这些学科的研究水平对于衡量—个国家的研究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对—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更至关重要。四: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A&HCI即《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它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它与SCI和SSCI一起共同构成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三大核心数据库,其特点也是收录引文文献,目前收录1300种国际权威的期刊作为文献源。1976年,ISI创办了A&HCI,它收录数据从1975年至今据ISI网站最新公布数据显示:A&HCI收录期刊文献数据覆盖了语言与语言学、文学、哲学、宗教与神学、古典研究、历史、考古、艺术、建筑、表演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计9大学术领域共28个学科。A&HCI收录的期刊绝大部分为美国和欧洲的顶级学术期刊,较少收录亚洲等地区的学术期刊,收录期刊亦以英文期刊为主。中文期刊中,目前收入A&HCI有《亚洲艺术》、《中国史研究》和《当代中国思潮》等几种,港台地区仅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被收录。我国学术界对SCI、SSCI都比较熟悉,但是对A&HCI似乎还缺乏了解,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学科分类同西方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西方的学科共分自然科学(Science)、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艺术与人文学科(Arts and Humanities)三大类,而在我国,学科只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艺术与人文学科被包括在社会科学内。五: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它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中两个数据库(ISTP和ISSHP)之一。ISTP创刊于1978年,它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科技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的会议文献,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ISTP所收录的数据包括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从1990-2003年间,ISTP和ISSHP(后文将要讲到ISSHP)共收录了60,000个会议的近300万篇论文的信息。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六: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ISSHP,即《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Humanities Proceedings,简称ISSHP),它于1979年由ISI创办,其数据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的会议文献。这些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文学、历史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七: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EI,即《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它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也是目前世界著名的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创刊于1884年,最初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编辑出版发行,它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期刊和会议论文,其所收录文献的范围几乎覆盖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数据,涉及到材料工程、地质、电工、电子、通信、动力、核技术、化学、工业工程、环境、机械工程、计算机和数据处理、交通运输、金属工艺、控制工程、矿冶、能源、材料科学、农业、食品技术、汽车工程、生物工程、石油、食品、数理、水利、土木工程、医学、仪表、应用物理、宇航、照明、光学技术和自动控制等学科领域。目前,EI选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工程技术类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和图书等出版物。EI数据库每年新增约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文献的语种为英文。EI每月出版1期,每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每期EI均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EI的出版形式有印刷版、电子版及缩微胶片。EI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和权威性强等特点。1992年,EI公司开始收录中国期刊,并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八: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CSSCI的由来与发展: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Index,简称CSSCI),它是南京大学199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研制的一种中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检索的产品。2000年,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专门从事CSSCI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00年,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完成,并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2001年,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了由17所著名高校科学研究与管理专家组成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CSSCI被列为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将CSSCI列为国家重大研究课题。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收录了1998以来的数据,其来源文献54万余篇,引文文献320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的主要形式:CSSCI是我国社会科学重要文献引文统计信息查询与评价的主要工具,它以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登载的文献为数据源,通过来源期刊文献的各类重要数据及其相互逻辑关联的统计与分析为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一手资料。CSSCI来源期刊的遴选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的遴选程序是:按照近3年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对所有学术性社科期刊分学科进行排序;按照“高进低出”的原则确定各学科预选来源期刊;预选来源期刊提交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年度来源期刊。CSSCI提供的信息检索途径有:(1)来源文献检索。它包括篇名、作者、作者所在地区及机构、刊名、关键词、文献分类号、学科类别、学位类别、基金类别及项目、期刊年代卷期等。(2)被引文献的检索。它包括被引文献、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代、被引文献细节等。(3)优化检索.包括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逻辑检索、二次检索等。不同途径的检索结果按发文信息或被引信息分析统计,并支持文本信息下载。CSSCI的收录期刊:CSSCI收录期刊采取两年一次动态调整的方式:2001年度,首次列入来源期刊共419种,另加海外华文期刊16种;2003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18种;2006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93种;2008~2009年度,所收录的来源期刊为528种,此外还列出了扩展版的来源期刊152种,以及来源集刊86种。九: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CSCD,即《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它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数据。CSCD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378种,已积累了从1989年至今的论文记录近100万条,引文记录近400万条。CSCD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CSCD除提供文献检索功能外,其派生出来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等产品,也成为我国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强大工具。CSCD具有建库历史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交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共遴选了1048种期刊。其中,英文刊40种,中文期刊1008种;核心库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378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

仇中仇

北京这本期刊“火”了!连续8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

12月16日,"2020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开幕,全国学术期刊界近7200人线上参会。论坛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0"和"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20",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语言教学与研究》连续第八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TOP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在入选的语言文字类中文期刊中排名第二。"中国国际影响力TOP期刊(人文社会科学)"2013年开始评选。《人文社科年报》(2020 版)根据国际影响力指数,从两千多种人文社科期刊中遴选出TOP期刊共计160种,分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两类,各80种。统计显示,"中国国际影响力TOP期刊"国际他引频次等各项指标均远高于其他一般期刊,是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优秀代表,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助力中国期刊走向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学术品牌和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影响力指数(CI)是反映期刊在本学科期刊群中的学术影响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年共有5种语言文字类中文期刊入选"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分别是:《中国语文》《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和《世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语言教学与研究》在入选的语言文字类中文期刊中排名第二。5种语言文字类中文期刊入选"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由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性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本着务实、创新的精神,已经发展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研究、语言研究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报告显示,《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影响力指数为799.839,相较往年有较大提升;国际影响力指数为74.428,继续入选"202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这是《语言教学与研究》连续第八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TOP期刊(人文社会科学)"。近年来我国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数量不断增长。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语言教学与研究》是语言学中文核心期刊,现已成为从事语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语言应用研究等学者、汉语教师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必读文献。素材来源北京语言大学

嬴荡

语言学家麦耘来湖科大谈“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些技巧”

(讲座现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2日讯(通讯员 詹依依 吴正华)1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博导、《方言》期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麦耘做客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大家论坛”,作题为《略谈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些技巧》的学术讲座。 在开讲之前,麦耘教授指出,研究学术问题的逻辑性与论文写作的条理性是相关的,但研究逻辑不等于写作就一定能有条理。研究问题的逻辑思路有时不一定就合适作为把问题向读者讲清楚的思路。因此,写作者应运用顺流而下的方式使读者更容易明白与理解论文所要表达的意图。 那么论文写作条理性的关键在哪?麦耘教授认为关键在于避开枝蔓。避开枝蔓就是指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有一条主线,不能给人有东抓一把、西凑一把的感受,线索不要分叉。那么如何避开枝蔓呢?他强调,一是观念上,不要企图面面俱到;二是把大前提先说清楚,将一些总体性的理论认识、重要概念在前头安排好;三是要善用注释。 学术论文写作中除了避开枝蔓,还要做好“起承转合”,“起”是说明缘起,“承”是提出假设,“转”是展开论证,“合”是得出结论。论文宜短宜精炼,不可出现过分的正式表达,也要避免多次非必要地重复同样地话语。 “一篇论文的题目有如一个人的脸,好的题目应能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学术论文写作还需要注重为论文拟标题。麦耘教授详细介绍了外延式和内涵式、正题和副题两大类型题目。他表示,外延式题目是概括文章讨论的范围,内涵式题目是概括作者的观点、文章的结论等。副题是正题的补充,即使没有副题,正题也能概括文章内容。 麦耘教授还鼓励研究者用研究方法的角度对论文进行阐释、铺衍,以此做出论文的总结。他指出,这样不但讨彩,而且有助于加深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理解。此外,麦耘教授对不同的期刊对稿子有不同的要求、学术论文写作的分节、拟小标题等内容进行讲解。 新闻链接:麦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方言》期刊主编,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汉语历史音韵学和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学,演化语言学。有《韵学古籍述要》(合编)、《广州方言研究》(合著)、《音韵与方言研究》、《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麦耘卷》等著述。 [责编:胡孟婷]

嬴貑

生物语言学研究前景广阔

 生物语言学研究作为一种跨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研究,主要关注人类语言的生物属性,涵盖生物学、语言学、人类学、考古学、解剖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其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将语言看作人类的一种生物机能的假设。但是,在当时的认知和现实条件下,并没有也不可能给出一个专门的术语对这种假设进行描述。在达尔文之后的探索中,Clarence L. Meader和John H. Muyskens于1959年合作出版了《生物语言学手册》(Handbook of Biolinguistics),N. Chomsky 在1964年出版了名为《语言学理论中的现存问题》(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一书,倡议从生物的视角来研究语言能力。Lenneberg于1967年出版的《语言的生物基础》(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被推崇为生物语言学研究的“圣经”式文献。Massimo Piattelli在1974年MIT举办的生物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上正式使用此术语。至此,“生物语言学”(biolinguistics)这一学术用语被学界所接受。此后几十年,语言学家们对此领域的研究不断推进,而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对生物语言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的,则是生成语法创始人N. Chomsky以及学派内其他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的一系列研究。 生物语言学研究走向深入L. Jenkins在1997年发表了题为“生物语言学——结构、发展以及语言进化”(Biolinguistics-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Language)的文章;同年RIKEN脑科学研究中心(RIKEN Brain Science Institute)在日本成立。2000年,Jenkins的《生物语言学:探索语言的生物性》(Biolinguistics :Exploring the Biology of Language)一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生物语言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语言知识的组成、习得、使用、相关的大脑机制以及发展进化)进行了讨论,并全面论证了语言学的生物学属性。2002年到2005年,W. Tecumseh Fitch, Marc D. Hauser, Noam Chomsky同Ray Jackendoff, Steven Pinker之间就语言官能(language faculty)展开的一系列精彩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学界关于生物语言学的研究。2005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召开了“莫里斯首届国际语言与交际研讨会”,与会学者就人类语言本质及其进化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Richard K. Larson, Viviane Déprez以及Hiroko Yamakido在2010年将部分高质量论文整理汇集成册,出版了《人类语言进化:生物语言学视角》(The evolution of human language: Biolinguistic perspectives)一书,从语言结构(language architecture)、语言及接口系统(language and interface systems)、生物及神经基础(biologgical and neurological foundations)、人类学背景(anthropological context)四个部分展示了人类语言进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同年,Chomsky的《语言设计的三要素》(Three factors in the language design)一文就遗传天赋、经验以及独立于语言的高效运算原则进行了深入探索,为语言的生物学属性研究指明了方向。2007年,分别在多米尼加和意大利威尼斯召开了主题为“生物语言学研究(B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和“生物语言学:语言进化与变异(Biolinguistics :Language Evolution and Variation)”的国际研讨会,后者从Chomsky 在2005年提出的语言设计三要素出发,重点讨论了影响语言进化与变异的因素。同年12月,Cedric Boecks和 Kleanthes K. Grohman共同创办了名为《生物语言学》(Biolinguistics)的国际语言研究期刊。也是在同一年,Chomsky在《生物语言学》期刊上发表了题为“论大脑和语言”(Of minds and language)一文,尝试探讨了语言(官能)生物属性及其演化,提出了生物语言学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语言知识是如何习得的?相关的人脑机制是什么?语言知识在种系中是如何进化的?从某种角度来看,《生物语言学》期刊的问世为从生物语言学视角研究语言学、人类语言起源与进化等提供了学术平台。2010年,W. Tecumseh Fitch 出版了《语言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从进化的角度对人类语言进行了讨论。2008年,Chomsky在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上作了题为“生物语言学方案:今天处于何种地位?”(The Biolinguistic Program: Where does it stand today)的主题演讲,由司富珍教授翻译并发表。文章就两个突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一,究竟为什么会存在语言?其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语言?2011年,Anna Maria Di Sciullo 和Cedric Boeck合著了《生物语言学之大业:关于人类语言官能进化与本质的新视角》(The Biolinguistics Enterprise: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Evolution and Nature of the Human Language Faculty),作为《牛津生物语言学研究》(Oxford Studies in Biolinguistics)系列丛书的开篇之作。本书从进化、变异以及计算三个角度对生物语言学进行了讨论,并在书中明确指出生物语言学将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本系列丛书在2013年又推出了由Cedric Boeckx, Kleanthes K. Crohmann编著的《剑桥生物语言学手册》(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Biolinguistics),全书围绕Chomsky就生物语言学研究提出的三个重要问题展开,从语言发展、心智、大脑与行为以及语言进化四个部分进行说明。2015年,在意大利帕维亚召开了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官能调查研讨会,来自加拿大、意大利、印度、西班牙、英国、科威特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为追求语言与大脑之间关系的“满意”(satisfactory)答案而努力。会后,Anna Maria Di Sciullo将部分高质量论文汇集成册,出版了《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官能调查》(B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 on the Language Faculty)一书,分别从语言官能(language faculty)、语言变化(language variation)、语言(习得和)损伤(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mpairments)进行了讨论。2016年,Robert C. Berwick 和 Noam Chomsky出版了《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进化》(Why Only Us: Language and Evolution)。本书结合生成语法、古人类学以及生物学的最新研究,对生物语言学、语言的构造及其对进化的意义、大脑中的三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释,尝试回答为何只有我们(人类)拥有语言的问题,并提出生物语言学理论的进步来自于语言学和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除此之外,语言进化国际研讨会(EVOLANG)每两年召开一次,极大推动了生物语言学的发展。生物语言学在中国受到关注国内首次提及“生物语言学”这个术语的学者是卫志强教授。1987年,他在《语文建设》上发表了题为“生物语言学”的文章,提出“生物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的生物基础和生理机制及人类语言跟动物‘语言’在生物行为上的区别”。近年来,国内生物语言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首届国际生物语言学研讨会于 2016 年在西南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生物语言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要围绕生物语言学理论与方法、语言的生物基础、基于生物学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及与生物语言学相关的论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二届国际生物语言学研讨会于2017年12月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会议从生物学的角度探究人类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由著名语言学家王士元教授所倡导的演化语言学会议到 2018 年已经召开了九届,会议涉及语言与大脑、中国语言演化与中国人群的演化、语言实验研究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推动了国内生物语言学的发展。根据丁凯莉、俞珏和阚显照的统计,截至2016年9月,在CNKI全文数据库、EBSCO的ASC数据库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生物语言学研究的文章有81篇,而且从发文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2002年以后。但是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引介,采用相关理论来解决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吴刚在2006年出版的《生成语法研究》(该书第八章对内在性研究方式和生物语言学角度下的生成语法进行了探讨);袁晓红、刘桂玲的《语言研究中的生物观》;杨烈祥的《唯递归论及其生物行为比较证据》;顾曰国的《当代语言学的波形发展主题》系列文章;李慧的《后基因时代的生物语言学研究》;段胜峰、吴文的《生物语言学视野中“儿童语言习得关键期”推析》;杨烈祥的《生物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王强的《经典生物语言学的三大原则及其与现当代生物语言学的关联》;毛眺源的《论语言的生物属性及语言演化》;程工的《词库应该是什么样的?——基于生物语言学的思考》;杜世洪、黄林慧的《生物语言学核心问题及其过程哲学基础》等。除上述在生物语言学视角下开展的研究之外,还有很多引介类文献,较近的有李富强、章雅倩和伍雅清、楚行军、孙玉等所做的引介工作。由此可见,在国内,这门新兴学科正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并与其他相关学科携手共进。生物语言学研究展望生物语言学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从生物语言学角度对人类语言源起、进化、发展以及变异的研究正在逐步揭下其神秘的面纱。生物语言学的相关研究将(人类)语言看作一个(人类)身体内部的生物器官。从生物的视角来推动语言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的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其跨学科性从本质上可以推动对人类(语言)本质研究的发展;第二,在理论上可以推进语言起源和进化的研究,乃至探索人类起源和进化;第三,从实用性上可以预测、防范语言障碍,甚至可以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尤其是由于语言障碍或缺陷导致的疾病的治疗。就目前的学术研究环境来看,生物语言学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我们认为,相关研究应该朝着采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推进,从而对人类语言的起源、进化、发展、变异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日内瓦大学语言学系)李富强:生物语言学研究前景广阔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富强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忠也

首次!总被引次数超3万,这所高校期刊如今再获重要突破

近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语言、文字类核心期刊。这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首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季刊)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系我国外语类重要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该刊以外语研究为主,主要开设有汉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语言哲学、语言学与语言研究、外语教育与外语教学、二语习得、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丝绸之路与跨文化传播、区域国别研究等栏目,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据知网统计,截至2020年4月,《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量为2895篇,总被引次数为38477次。自2016年起,《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已经连续5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社会科学卷),此外,该刊也入选了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等核心期刊。此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近年来,西安外国语大学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学术期刊的发展。为此,学报编辑部以建设高质量学术期刊为目标,不断探索办刊新思路,积极拓展优质稿源,聚焦学术学科前沿热点,提升论文选题水平,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多途径传播学术成果,获学界广泛认可和好评。未来,西安外国语大学将按照“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再接再厉,埋头苦干,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拓展阅读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目前最重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之一,已经获得教育部和全国高校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期刊界的普遍认可,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此次对于核心期刊的评价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多家单位的专家和期刊工作者,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评价采用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期刊、博士论文、会议)、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Web下载量等16个评价指标。定性评审则是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邀请1万多名各学科知名专家对候选期刊进行评审。最终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90种核心期刊。素材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常卒乎乱

2021过去了1/4,核心期刊热点选题都有哪些?

2021年1月-3月,核心期刊发文众多,可以说,这些论文的选题关键词代表了这段时间内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过去的3个月里,我们一直持续关注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的发文主题,根据18个学科(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思政、民族学、社会学、体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分别筛选出相应的论文主题词即——热点选题,并对这些选题生成了研究态势分析报告(报告生成于2021年4月,最新数据!),包括其研究脉络、主要作者、相关课题、关联研究主题等,文件共计1.8个G!获取报告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关注选题宝私信“712”即可!下面按学科分别呈现这些选题关键词。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思政民族学社会学体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文学宗教学以上,共计712个选题关键词,我们生成了712份研究态势发展报告(报告生成于2021年4月,最新数据!),共计1.8个G!包括其研究脉络、主要作者、相关课题、关联研究主题等,获取这712份报告也非常简单——关注选题宝私信“712”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