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SSCI投稿经验系列之四」语言学的好期刊来了!说话

「SSCI投稿经验系列之四」语言学的好期刊来了!

应广大粉丝的要求,梅小森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适合有语言学相关学科背景的同学和老师们投稿!如果你喜欢“SSCI投稿经验系列”,欢迎留言评论,和梅小森互动,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期刊,我们会全力帮你一探究竟。今天梅小森给你介绍一本刊《 Language Testing》《语言测试》《语言测试》是一本国际同行评议的期刊,发表关于外语、第二语言、附加语言和双/多语言/跨语言(以下统称为L2)语言测试、评估和评估的原创研究。自1984年以来,它的特点是高影响力的L2测试论文,涵盖理论问题,实证研究和评论。该杂志的范围包括测试、评估和评估儿童和成人作为L2语言学习者所学的口语和手语,并将测试作为研究和评估工具,用于提供有关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现能力的信息。许多文章也有助于方法创新和国际上二语测试的实际改进。此外,《华尔街日报》还发表了有关第二语言测试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包括在教育、就业和国际流动等不同领域,利用测试对二语学习者做出高风险的决定。欢迎提交的论文涉及第二语言测试中的伦理和哲学问题,以及围绕第二语言测试设计、验证和技术问题的论文。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二语语言测试使用的反冲和影响,测试对二语学习者群体的影响,以及对二语学习评估的突破性应用的研究。此外,该杂志希望发表复制研究,以帮助嵌入和扩展该领域的一般性发现的知识。......期刊官网:https://journals.sagepub.com/home/ltj不愧是语言类的期刊,梅小森还发现《语言测试》期刊官方公布了免费收听官方语言测试的播客“语言测试”http://ltj.sagepub.com可以免费收听论文音频那么被这本期刊收录的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梅小森就为大家找来了《语言测试》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梅小森选的这两篇论文不仅有趣还解决了现实中的问题,希望能给大家启发。附上最新期刊目录:梅小森还发现《语言测试》致力于鼓励跨学科研究,并希望收到来自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教育测量、心理语言学、通识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语言政策等不同领域的现有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与语言测试和评估相关的子学科。好啦,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会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冬歇期

语言学的新开放获取研究加入ScienceOpen

为了增加语言学最新研究的可发现性,并支持开放获取科学出版,ScienceOpen与Open Library of Humanities(简称OLH )合作,将Glossa期刊和另外两本开放获取语言学期刊(葡萄牙语语言学期刊Journal of Portuguese Linguistic和实验室音韵学Laboratory Phonology)融合到ScienceOpen发现环境中作为特色期刊合辑。2015年11月,顶级语言学期刊Lingua的全体编辑人员纷纷辞职,以抗议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强加的高昂订阅费。为了在语言学领域里出版一份完全开放的出版物,Lingua的编辑们创建了一种新的期刊: Glossa。自成立以来,Glossa一直致力于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发表了该领域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语言的本质和语言机制。该期刊由Ubiquity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OLH和LingOA的支持。该期刊是为所有语言学家制作的,与他们的专业无关。为了确保在公开访问方面没有不必要的延迟,Glossa的文章一旦准备好就可以在网上获取。该期刊提供对其内容的即时开放访问,原则是让公众免费获取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支持更广泛的全球知识交流。ScienceOpen致力于开放研究交流,作为通往世界范围内更加进步和开放的科学社会的道路。我们与OLH合作的合作有助于全球开放科学,打造研究环境,将富有特色的期刊合辑《Glossa:普通语言学期刊》放入超过4800万篇文章中,利用ScienceOpen顶级的平台聚合引擎系统进行过滤和分类,确保所有用户都能找到他们想要的内容。伦敦大学Birkbec分校文学、技术与出版教授、OLH首席执行官Martin Paul Eve表示:“ 语言学界对Glossa期刊的出版的反应让我们感到高兴。在跨文化的语言研究中,开放获取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领域。通过在ScienceOpen中收录这些期刊,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这些期刊文章能被语言学研究受众更容易地发现。”《Glossa: a journal of general linguistics》的最新研究包括:一项对菲律宾式南岛语族普尤马语以及一种未被充分研究的RTO结构;探讨“利用微变异:如何利用不完整的数据做到最好”;使用大型语料库或数据库作为语言数据定性分析的第一步的讨论;重点分析毛利语Māori主题,一种新西兰的土著语言等等;此外,本文还对《手语协议的语法: 常见成分,但不寻常的配方》中的手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除了收录《Glossa: a journal of general linguistics》以外,ScienceOpen现在收录了《Journal of Portugal Linguistics》和《Laboratory Phonology》作为特色期刊合辑。《Journal of Portugal Linguistics》关注所有语言学的分支,旨在发表葡萄牙语语言学领域的高质量论文,包括比较葡萄牙语和其他语言。这本英语在线期刊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语言学家对不同语言理论和框架的贡献,包括理论导向,比较工作,实验研究和跨学科的贡献。《Laboratory Phonology》是实验室音韵学协会的官方开放获取期刊。它通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包括所有领域的语言学(语音、语音、语法、形态、语义、语用学)以及相关的学科,发表关于口语和签名语言的所有语音方面的科学研究报告,包括心理学、演讲和听力科学、通信科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ScienceOpen和OLH认为这三本期刊将成为所有对语言学感兴趣的用户的一项重要资产,它们涵盖了该领域的一系列研究课题。我们邀请您通过ScienceOpen交互平台上提供的丰富工具来进行浏览,讨论和参与我们新增的三本开放获取并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论文。作者: Inasa Bibic参考文献:http://blog.scienceopen.com/2018/10/new-open-access-research-in-linguistics-on-scienceopen/?fbclid=CcVW5pBaA_PiI版权声明本文由ScienceOpen苏州办公室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本文,转载请联系haibao.xue@scienceopen.com

对云将曰

涨知识了|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是什么意思?

期刊索引的SCI、SSCI、EI、ISTP、ISSHP……都是什么意思?目前,在国际科学界与学术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ISI旗下的SCI、SSCI、EI和ISTP等重要检索期刊所收录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1、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2、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3、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4、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5、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6、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7、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8、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9、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一: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I)ISI的发展简况: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是国际知名的科技信息研究与服务机构。1958年,ISI的创始人Eugene Garfield借款500美元创办了ISI,Current Contents(CC)ofChemical,Pharmaco-Medical&Life Sciences是当时的唯一产品,它每期有32页,包括了200种期刊。1960年,ISI引进了Current Abstracts of Chemistry and Index Chemicus,并于当年正式成立公司。1992年,ISI被ThomsonBusiness Information收购。ISI成立50多年来,先后推出了SCI、SSCI、ISTP、A&HCI和ISSHP等许多著名的学术研究检索工具和数据库。ISI的领域涉及22000种期刊、3100万件专利、60000个会议录、5500专业网站、5000本学术专著、200万化学结构、230多个学科的深度索引,以及100年的科学引文索引。目前,ISI的主要产品有两类,一是平面索引产品;二是网络产品。ISI的平面产品(5种):1:《科学引文数据库》(SCI) 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3:《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 4:《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 5:《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SSHP)ISI的网络产品(2种)1:1997年,ISI创办了ISI Web of Science,并开始通过因特网提供在线访问。ISI Webof Science。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引文数据库,包括ISI的三大引文数据库,即ISI-SCI、ISI-SSCI和ISI-AHCI,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领域200多个学科的8,600种经过评估的学术期刊,每个数据库都是每周更新的。它可让用户在这些的跨学科的海量著录信息中进行引文检索和引证分析。用户可以同时从多个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数据库中得到相应的检索结果,而且在检中的文献中还提供了该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访问路径,据此读者可以进一步参阅这些参考文献,直至追根溯源并了解全貌。这种独特的引文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WebofScience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直接使用,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2:ISI最新开发的信息产品解决方案被称为ISI Web of Knowledge(http://isiknowledge.com/),它可以为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企业、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信息支持。WebofKnowledge将跨学科的(以及细化的)论文著录、评估和分析工具、信息管理工具等集成在一起,是一个基于互联网(WWW)所建立的新一代学术信息资源整合体系。ISI的辅助产品(2种)此外,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也以影响因子方面的研究而著称。ISI开发的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ISI基本科学指标)收集和分析SCI、SSCI中所收录的10多年来的高质量学术期刊中出版的研究文献及其参考文献(引文),运用引文分析等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按照不同分类提供相关数据,并展开分析和排序。I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有助于确定关键的科学发现,评估研究绩效,掌握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了解各个研究领域中最依靠的国家、研究机构、科学家、论文和期刊,确定特定研究领域中的研究产出与影响。2001年,ISI还创立了ISI Highly Cited.comSM(这是一个介绍世界最有影响、被引次数最多的科学家的网站),引入了ISI科学基本指标(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为衡量科学趋势和为国家、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公司期刊的表。现排名提供了有力的评价工具。目前,ISI的首席执行官(CEO)是MikeTansey。二: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CI)SCI简介:《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SCI创建于1961年,其创始人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Eugene Garfield(1925-09-15)。它主要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做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目前,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SCI将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6650余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简称CC)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这其中,含有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4500种;扩展版收录期刊6650余种。SCI每年收集论文数达六七十万条。SCI的索引形式:SCI主要摘录科技期刊和专利。被选用的期刊上所刊载的每篇文献,包括论文(无代号)、摘要(A)、评论(B)、编辑部文章(E)、通讯(L)、会议资料(M)、专利(P)、评论和书目(R)都逐一加以摘录。尤其把每篇文献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一一认真著录,并按照一定格式编排起来。在论文索引方面,它是以来源索引为基础,另配有四种引证索引(即作者引证索引、专利引证索引、主副事物引证索引及机构引证索引)。SCI的索引方式有4种。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按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用于检索作者发表的论文;期刊源索引(Source Index)按每篇论文的完整文题排列,用于检索论文主要内容;主题词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通过标题词汇或主题词查找某学科、某专业方向涉及文献,光盘版已通过SCI’sKey Words Plus追溯出现在论文所引参考文献中的单词、词组与短句,扩充了印刷版的容量;机构索引(Corporate Index)按地域、字母顺序排列,检索每篇论文的所属机构,或某机构用于统计所发表的论文,也可用光盘版与在线版方便地查找此索引三: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SSCI)SSCI简介: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它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据ISI网站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SSCI全文收录1876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现收录有中国大陆的期刊3种,台湾的期刊7种SSCI最早创刊于1969年,收录数据从1956年至今,是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数据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收录期刊1979种,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SSCI与SCISCI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功能上说是一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论文为主。SSCI从功能上说也是—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只不过它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社会科学的论文为主。近几年来,在国内大学论文排名、研究基金申请、个人职称晋升等竞争中,SCI论文数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依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几乎言必称SCI。国内许多大学都提出了下世纪初把自己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SSCI却在国内受到冷遇,很少有人提及。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还应当拥有较多的SSCI论文数,尤其对于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如此。SSCI对其收录期刊范围的说明中明确告知该数据库中有一部分内容与SCI重复,这是因为学科之间本身有交叉,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的研究在文献中的自然反映。SSCI覆盖的学科范围。SSCI覆盖的领域包括:人类学,区域研究,商业,商业金融,传播学,犯罪学与刑罚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教育与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环境研究,人机工程学,种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学,老人病学和老人学,健康政策与服务,历史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史,工业关系与劳工,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国际关系,语言与语言学,法学,管理,法医学,护理学;哲学,规划与发展,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数学心理学,心理分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管理,大众健康,康复,社会问题,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数学方法,社会工作,社会学,恶习,运输,城市研究,女性研究等。无疑,这些学科的研究水平对于衡量—个国家的研究水平是极其重要的;对—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更至关重要。四: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A&HCI)A&HCI即《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它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它与SCI和SSCI一起共同构成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三大核心数据库,其特点也是收录引文文献,目前收录1300种国际权威的期刊作为文献源。1976年,ISI创办了A&HCI,它收录数据从1975年至今据ISI网站最新公布数据显示:A&HCI收录期刊文献数据覆盖了语言与语言学、文学、哲学、宗教与神学、古典研究、历史、考古、艺术、建筑、表演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计9大学术领域共28个学科。A&HCI收录的期刊绝大部分为美国和欧洲的顶级学术期刊,较少收录亚洲等地区的学术期刊,收录期刊亦以英文期刊为主。中文期刊中,目前收入A&HCI有《亚洲艺术》、《中国史研究》和《当代中国思潮》等几种,港台地区仅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被收录。我国学术界对SCI、SSCI都比较熟悉,但是对A&HCI似乎还缺乏了解,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学科分类同西方的学科分类有所不同。西方的学科共分自然科学(Science)、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艺术与人文学科(Arts and Humanities)三大类,而在我国,学科只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艺术与人文学科被包括在社会科学内。五: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TP)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它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网络数据库Web of Science Proceedings中两个数据库(ISTP和ISSHP)之一。ISTP创刊于1978年,它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科技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的会议文献,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ISTP所收录的数据包括生命科学、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从1990-2003年间,ISTP和ISSHP(后文将要讲到ISSHP)共收录了60,000个会议的近300万篇论文的信息。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64.44%。六: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ISSHP)ISSHP,即《社会科学和人文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s&Humanities Proceedings,简称ISSHP),它于1979年由ISI创办,其数据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的会议文献。这些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文学、历史学、公共卫生等领域。七: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EI)EI,即《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它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也是目前世界著名的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创刊于1884年,最初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编辑出版发行,它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期刊和会议论文,其所收录文献的范围几乎覆盖工程技术各个领域的数据,涉及到材料工程、地质、电工、电子、通信、动力、核技术、化学、工业工程、环境、机械工程、计算机和数据处理、交通运输、金属工艺、控制工程、矿冶、能源、材料科学、农业、食品技术、汽车工程、生物工程、石油、食品、数理、水利、土木工程、医学、仪表、应用物理、宇航、照明、光学技术和自动控制等学科领域。目前,EI选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工程技术类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和图书等出版物。EI数据库每年新增约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文献的语种为英文。EI每月出版1期,每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每期EI均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EI的出版形式有印刷版、电子版及缩微胶片。EI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和权威性强等特点。1992年,EI公司开始收录中国期刊,并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八: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SCI)CSSCI的由来与发展: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Index,简称CSSCI),它是南京大学199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研制的一种中文社会科学研究信息检索的产品。2000年,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专门从事CSSCI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00年,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完成,并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2001年,在教育部指导下,成立了由17所著名高校科学研究与管理专家组成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CSSCI被列为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将CSSCI列为国家重大研究课题。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收录了1998以来的数据,其来源文献54万余篇,引文文献320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的主要形式:CSSCI是我国社会科学重要文献引文统计信息查询与评价的主要工具,它以中文社会科学期刊登载的文献为数据源,通过来源期刊文献的各类重要数据及其相互逻辑关联的统计与分析为社会科学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第一手资料。CSSCI来源期刊的遴选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800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的遴选程序是:按照近3年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对所有学术性社科期刊分学科进行排序;按照“高进低出”的原则确定各学科预选来源期刊;预选来源期刊提交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年度来源期刊。CSSCI提供的信息检索途径有:(1)来源文献检索。它包括篇名、作者、作者所在地区及机构、刊名、关键词、文献分类号、学科类别、学位类别、基金类别及项目、期刊年代卷期等。(2)被引文献的检索。它包括被引文献、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代、被引文献细节等。(3)优化检索.包括精确检索、模糊检索、逻辑检索、二次检索等。不同途径的检索结果按发文信息或被引信息分析统计,并支持文本信息下载。CSSCI的收录期刊:CSSCI收录期刊采取两年一次动态调整的方式:2001年度,首次列入来源期刊共419种,另加海外华文期刊16种;2003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18种;2006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调整为493种;2008~2009年度,所收录的来源期刊为528种,此外还列出了扩展版的来源期刊152种,以及来源集刊86种。九:学术期刊的国际索引知识(CSCD)CSCD,即《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它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数据。CSCD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378种,已积累了从1989年至今的论文记录近100万条,引文记录近400万条。CSCD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CSCD除提供文献检索功能外,其派生出来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等产品,也成为我国科学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研究的强大工具。CSCD具有建库历史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交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共遴选了1048种期刊。其中,英文刊40种,中文期刊1008种;核心库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378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

艾德蒙

河北大学一教师论文确系抄袭被撤稿,当事人:文学都是相似的

日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获读者爆料,河北大学一助教2012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涉嫌抄袭河北大学图书馆一工作人员与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老师2011年合作发表的学术论文。随后,澎湃新闻从中国知网获取了上述两篇论文,分别是时任河北大学助教的王冠华发表在《电影文学》2012年第14期的题为《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的论文(以下简称“王冠华论文”),和河北师范大学老师李琳与河北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李晓君合作发表在《电影评介》2011年第17期、题目同样为《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的论文(以下简称“李琳论文”)。澎湃新闻从中国知网获取了两篇相关论文从时间上来看,王冠华论文于2012年7月发表在《电影文学》杂志;李琳论文的发表日期是2011年9月,李琳论文的发表时间比王冠华论文早了10个月。澎湃新闻对比发现,两篇论文均围绕贾樟柯电影的主题展开研究分析,王冠华论文在与李琳论文从题目、摘要、关键词、小标题,到每一个段落内容,都有高度雷同,疑似抄袭李琳论文。12月20日,李琳和李晓君均告诉澎湃新闻,此前他们对论文被抄袭一事并不知情。李琳还自行对两篇论文进行了初步比对,同样发现两篇论文大面积雷同的情况。随后,《电影文学》杂志社回复澎湃新闻称,“学术不端平台重新检测,我们确认‘王冠华论文’确系抄袭《电影评价》2011年9月发表的署名李琳、李晓君的《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一文,学术不端检测相似度为62.5%。”经《电影文学》杂志编委会研究决定,给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马上发函,将王冠华论文从各大数据库尽快撤稿;给作者本人发函,要求作者就抄袭一事对杂志社做出书面说明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12月21日,王冠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还坚称,她在《电影文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没有抄袭。她解释说,“因为文学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是很相似的,可能观点什么的差不多,但是这也不能认定抄袭。”王冠华表示将与《电影文学》杂志社进行进一步沟通。题目关键词完全一致、摘要部分雷同双方的论文题目都是《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一字不差。而在关键词方面,李琳论文关键词为“贾樟柯 纪实 城市 存在”;王冠华论文的关键词为“纪实;城市;存在;贾樟柯”——四个词完全一致,只是顺序略有不同。在摘要方面,李琳论文是这样写的:“贾樟柯的电影极具纪实风格的美学气息,他用摄影机捕捉着被银幕遗忘的时空,保持着对平民阶层的一贯关注,揭露出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他坚持‘电影让我们冲破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去关注更多的人群。电影创作不可以“去理想”,如果为了娱乐而放弃思想,终有一天无论是整个国家还是个人,都将承受泛娱乐化的后果,在这些重要的观念上,我不能迁就观众。’贾樟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李琳论文摘要而王冠华论文写道:“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一直受人们关注。贾樟柯的电影极具纪实风格的美学气息,他用摄影机捕捉着被银幕遗忘的时空,保持着对平民阶层的一贯关注,揭露出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本文正是基于此,对贾樟柯迄今为止执导的六部故事片作一番扫描,贾樟柯影片中富有想象力的影像表达,正确而现实地描绘出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再一次让我们回顾他的电影创作,初步揭示其影片特质和意义所在。”王冠华论文摘要其中“贾樟柯的电影极具纪实风格的美学气息,他用摄影机捕捉着被银幕遗忘的时空,保持着对平民阶层的一贯关注,揭露出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一句,完全一致。到文章最后的参考文献部分,两篇论文几乎完全一致。李琳论文的参考文献包括“(1)贾樟柯:《导演的话》,《贾樟柯电影———故乡三部曲之〈小武〉》林旭东、张亚璇、顾峥编, 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2)郝建、贾樟柯《贾樟柯关于《小武》的一次聊天》,2005年2月1日,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 tv/74596383650217984/20050201/497855. shtml.(3)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冠华论文也引用了三篇一模一样的文献,包括引用的页码,完全一样。但王冠华论文没有标注借鉴李琳论文。文章结构一致、遣词用句高度相似在文章开始的导语部分,王冠华论文也与李琳论文极度相似。李琳论文的导语是: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据第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公布,在将于2011年10月14日——24日举行的电影节上,除了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获选为开幕影片外,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当选为本届电影节“焦点影人”,电影节除将举行贾樟柯最新作品《海上传奇》的美国首映看点式以外,还将设立“向贾樟柯致敬”单元,放映贾樟柯的成名作《小武》和短片代表作《河上的爱情》,以向贾樟柯近十年来杰出的艺术成就致敬。贾樟柯影片中富有想象力的影像表达,正确而现实地描绘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再一次让我们回顾他的电影创作。王冠华论文的导语是: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据第 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公布,在于2011年10月14日~24日举行的电影节上,除了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获选为开幕影片外,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当选为本届电影节 “焦点影人”,电影节除将举行贾樟柯最新作品《海上传奇》的美国首映看点式以外,还设立“向贾樟柯致敬”单元,放映贾樟柯的成名作《小武》和短片代表作《河上的爱情》,以向贾樟柯近十年来杰出的艺术成就致敬。贾樟柯影片中富有想象力的影像表达,正确而现实地描绘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再一次让我们回顾他的电影创作。上述两段对比发现,两段内容几乎完全一致,不同之处在于:一、王冠华论文对于电影节时间的描述是“在于”,而李琳论文写的是“在将于”,二、对于“向贾樟柯致敬”单元,王冠华论文写为“设立”,李琳论文用词为“将设立”。原因是李琳、李晓君写作的时候,电影节还未开始,一切对于该电影节的描述都是将来时态。在论文结构上,两篇论文都分为三部分,且每一部分的标题都完全雷同。李琳论文将论文分为“无奈与茫然———从《小武》到《世界》、反省与思考——《三峡好人》、伤逝与颠覆——《二十四城记》”三大部分,从四部作品着手,分析贾樟柯电影中社会城市的异化和人的艰难存在的主题。王冠华论文同样将正文分为“无奈与茫然———从《小武》到《世界》、反省与思考——《三峡好人》、伤逝与颠覆——《二十四城记》”三大部分,标题中的文字乃至标点都完全一致。不仅结构完全一致,王冠华论文在正文内容的多数段落与李琳论文保持了极高的相似度。譬如第一部分,“无奈与茫然———从《小武》到《世界》”一节第一段中,李琳论文做了一个简短的结论来概括贾樟柯早期作品特点。论文写道:“贾樟柯电影非常可贵地运用了平等、朴素的写实视角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底层被忽略和被遮蔽的生活,他将关注的目光伸向了‘沉默的大多数’,透过其影像中的芸芸众生,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中国人,真实的语言和真实的生存状态,面对社会的进步,早期在贾樟柯的影片中被表达为无奈与茫然。”王冠华论文则写道:“贾樟柯的电影注重了‘沉默的大多数’,以平等、朴素的写实手法来表现当代中国社会底层被忽略和被遮掩的生活,我们以实际的触角感受到了真实的中国人的真实语言和真实的生存状态,面对社会的进步,早期在贾樟柯的影片中被表达为无奈与茫然。”对比来看,上述两段语句顺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平等、朴素的写实手法(视角)”、“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社会底层被忽略和被遮掩的生活”、“真实的中国人的真实语言和真实的生存状态”、以及“无奈与茫然”等关键词语和论点是一致的,整段文字也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此外,在第二部分第一段,李琳论文介绍《三峡好人》时是这样说的:“贾樟柯的电影中的人物都居于社会的底层,影片真诚记录了这些人物的生存状态,让他们走出被遮蔽的角落,走进了观众的视线,观众也由此听到了长久以来被主流话语淹没的个体的声音,看到了他们的苦闷和迷惘。《三峡好人》(2006年)则明显不同,每个人都在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婚姻生活,反思自己想要什么,必须舍弃什么。他们的这种反思姿态使他们处于行动之中,这也是他们能够来到三峡坝区,演绎一段故事的原因。”王冠华论文同样做出了解释:“贾樟柯的电影都以记录居住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为主要线索,研究变现他们的生活状态,向真正的社会公众去表达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去倾听那些逐渐被主流话语淹没的声音,给了他们一次真正面对社会的机会。《三峡好人》( 2006) 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表现电影的主题,通过反省自己的婚姻、自己想要什么、舍弃什么。正是他的这种反思才有了他到三峡坝区,有了以后的故事。”上述两段对比发现,两篇论文话语的逻辑相似性、关键词语的重复度很高。如果说两篇论文的前两部分高度雷同的话,两篇论文在第三部分则出现了一字不差、完全一致的情况。被抄袭者不知情发表李琳论文的《电影评介》杂志是由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半月刊,属于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发表王冠华论文的《电影文学》杂志是由长影集团主办的半月刊,也属于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2月20日,李琳和李晓君均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对论文被抄袭一事并不知情。李琳还自行对两篇论文进行了初步比对,同样发现两篇论文大面积雷同的情况。12月20日下午,《电影文学》杂志社回复澎湃新闻称,“学术不端平台重新检测,我们确认‘王文’确系抄袭《电影评价》2011年9月发表的署名李琳、李晓君的《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一文,学术不端检测相似度为62.5%。”《电影文学》杂志社解释说,《电影文学》从2015年1月正式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及投稿系统。2014年前的投稿,均为邮箱投稿,当时该杂志对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系统尚处在试用阶段,检测手段不够先进,检测经验尚且不足,致使王冠华论文得以发表。经《电影文学》杂志编委会研究决定:给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马上发函,将王冠华论文从各大数据库尽快撤稿;给作者本人发函,要求作者就抄袭一事对杂志社做出书面说明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王冠华论文的“作者简介”显示,王冠华出生于1982年,女,河北曲阳人,河北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及应用语言学。澎湃新闻从河北大学医学部多名工作人员处证实,王冠华目前在河北大学医学部工作,但不确定其目前的职称。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一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他们之前并未收到有关王冠华论文抄袭的举报,也并未对此事做出过处理。根据《河北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学术不端行为情节较轻者,给予批评教育;学术不端行为情节较重和严重者,给予以下处分: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党员或党员干部可予以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撤销因学术不端行为而获得的荣誉和利益。

则敬

河北大学认定“涉论文抄袭”教师抄袭属实,是否撤销职称待定

2017年12月,澎湃新闻报道了河北大学一助教2012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他人2011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一事。2018年1月8日,澎湃新闻从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该校学术委员会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核对,最终认定该教师论文抄袭属实,并于上周将调查结果报告上报至校长办公会议,由学校做出处理决定。同时,鉴于该论文是当事人作为评职称的成果提交到学校的,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也在报告中提议,由河北大学校长办公会议责成学校人事处,根据人事处职称评审的规定,决定是否撤销其相关职称。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还透露,在学术委员会的调查过程中,当事人比较配合,也承认了相关论文确系抄袭,并且主动跟原作者联系,以求得对方原谅。  澎湃新闻从中国知网获取了两篇相关论文根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时任河北大学助教的王冠华发表在《电影文学》2012年第14期的题为《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的论文(以下简称“王冠华论文”),与河北师范大学老师李琳与河北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李晓君合作发表在《电影评介》2011年第17期、题目同样为《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的论文(以下简称“李琳论文”)高度雷同。从时间上来看,王冠华论文于2012年7月发表在《电影文学》杂志;李琳论文的发表日期是2011年9月,李琳论文的发表时间比王冠华论文早了10个月。澎湃新闻对比发现,两篇论文均围绕贾樟柯电影的主题展开研究分析,王冠华论文在与李琳论文从题目、摘要、关键词、小标题,到每一个段落内容,都有高度雷同,疑似抄袭李琳论文。2017年12月20日,李琳和李晓君均告诉澎湃新闻,此前他们对论文被抄袭一事并不知情。李琳还自行对两篇论文进行了初步比对,同样发现两篇论文大面积雷同的情况。随后,《电影文学》杂志社回复澎湃新闻称,“学术不端平台重新检测,我们确认‘王冠华论文’确系抄袭《电影评价》2011年9月发表的署名李琳、李晓君的《灰色城市中的存在——论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一文,学术不端检测相似度为62.5%。”经《电影文学》杂志编委会研究决定,给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马上发函,将王冠华论文从各大数据库尽快撤稿;给作者本人发函,要求作者就抄袭一事对杂志社做出书面说明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责任的权利。2017年12月21日,王冠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坚称,她在《电影文学》杂志发表的论文没有抄袭。她解释说,“因为文学的东西很多地方都是很相似的,可能观点什么的差不多,但是这也不能认定抄袭。”王冠华论文的“作者简介”显示,王冠华出生于1982年,女,河北曲阳人,河北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及应用语言学。澎湃新闻从河北大学医学部多名工作人员处证实,王冠华目前在河北大学医学部工作。原标题:河北大学认定“涉论文抄袭”教师抄袭属实,是否撤销职称待定

昏昏默默

谁该为假学术期刊网站泛滥埋单

假学术期刊网站骗局,你知道吗?他们骗取作者的论文稿件,随后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甚至伪造编辑部公章向作者出具《用稿通知》……如此环环相扣,正在考验着学术论文作者的鉴别力。这样的假学术期刊网站何以大行其道,又为何屡禁不绝?假学术期刊网站泛滥,到底骗了谁,谁该为此负责?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1、假网站贼喊捉贼一边任教高校,一边博士在读,面对发表论文的考核要求,刘俊(化名)倍感“双重压力”。博士毕业前,他在网上查询到某家语言学期刊的投稿地址,于是将自己的一篇论文按要求发送到了投稿邮箱,期待被采用刊发。随后的两个月,刘俊先后被以“审稿费”“版面费”等名目要求缴纳3000余元。最后,“编辑部”告知他,“文章将发表在封三的位置,不属于正文内容,将无法出具《用稿通知》”。在朋友的提醒下,刘俊几经辗转才找到了那家正规编辑部的电话,得到的回应却是“根本就查不到你的稿子”。直到此时,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陷入了假学术期刊网站设计的连环套之中,“除去经济上的损失,还耗费了大量时间,耽误了事情”。根据刘俊的提示,记者在网上搜索了这本语言类期刊。前三个搜索结果突出显示了“杂志征稿”“2个月见刊”等字样,点击其中一个链接,便进入网页,期刊主页、期刊导读、投稿须知等内容清晰列出,而投稿渠道分别为邮政投稿、邮件投稿和在线投稿三类。尽管,这个网站看上去非常“专业”,但依然与纸质版期刊上所提供的网址并不一致,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的”。不仅这一家,记者先后了登陆10余个假期刊网站后发现,这些仿冒网站的域名极具欺骗性,与正规期刊网站网址高度相似,甚至有些看起来更加权威,页面制作有模有样,从期刊导读、投稿须知到在线投稿等等,一应俱全。通常情况下,仿冒网站中的期刊信息、联系人等全部是真的,只有投稿信箱是假的。“作者根本分不清网站的真假,这些假网站往往制作精良,更新及时,甚至比真网站做得还好。”从事社会科学期刊编审工作的贺宇说,为了取得作者的信任,假冒网站会在显著位置刊登《声明》称,近期本网电子邮箱被不法分子盗用,冒用期刊的名义发送采稿通知,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还提醒“广大作者务必擦亮眼睛,提高警惕”,真是“贼喊捉贼”。 2、泛滥成灾,却又屡禁不绝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史学学术研讨会上,“假学术期刊网站泛滥成灾的话题”刚被提及,就引起了在场期刊编辑的强烈反应。河南省某知名学术期刊编辑李轲京经常接到电话,“对方的第一句就是,请问稿件什么时候发,我钱都交了”。这让李轲京哭笑不得,又头疼不已,“不用想,肯定又是上了假期刊网站的当了”。多家期刊的编辑都表示,他们刊物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或高校、研究机构,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还会给作者寄发稿费。面对一些上当受骗的作者,期刊编辑部会选择报警处理,但收效甚微。这些假期刊网站往往一开始从网络上销声匿迹,但几天过后,又以其他面目面世。被打击、暂时消失、再度出现,就这样,假期刊网站总能死灰复燃,一次次卷土重来。按照现行评价标准,学生毕业、教师或研究人员评聘职称都将发表论文作为硬性要求,排队等待发文章的人数与日俱增,而学术期刊的数量则相对稳定,有待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学术期刊之间形成了供求失衡的局面。郑州大学教授罗志敏坦言,骗子正是利用这些学者和学生急于发表论文的心理,通过以假乱真的期刊网站,干起买卖论文、代写论文的勾当,甚至伪造编辑部公章或空头承诺直接骗取投稿人钱财。据报道,2016年5月,北京警方曾打掉一利用假杂志网站诈骗钱财的7人团伙。这一团伙用假网页冒充某健康教育杂志官方网站,声称可以发表论文,但在作者汇款之后却杳无音讯。经查证,仅2016年1月至5月,该团伙就非法获利30余万元。3、网络搜索平台不应成为“帮凶”对此问题,正规期刊编辑部力不从心,搜索平台监管不力。这为假期刊网站的大行其道提供了可乘之机。“正规期刊官网仅仅是更新期刊导读,并未认真进行网站运营,还有些知名期刊甚至连网站也没有。”李轲京坦言,“我们这些刊物本身并不营利,需要靠政府、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财政支撑,所以往往只能将有限的财力运用在期刊的出版上,而很少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运营网站。此外,如果需要对网址进行官网认证,还需要给搜索平台缴费,我们无力支付这个费用。”记者致电咨询某搜索平台客服,得到的回复是,如果要申请官网认证标志,一年需要缴纳3600元,包括实名实网费和年费。但客服也称,“官网认证后依然不会改变网站显示的排名,还需要进行‘品牌保护’,将对伪官网进行打击”。只是如今在某搜索平台上输入关键词“北京大学学报”,显示的第一条依然是“北京大学学报快速见刊”的字样;而更可怕的是,搜索某医学刊物,连续5页都找不到这家期刊的官网。“假冒期刊网站通常通过竞价排名的方法提高其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这是骗子实施网络诈骗的必要环节。”罗志敏为此建议,除了要依法对假期刊网站相关利益人从严处罚,还需要从规范网络搜索平台入手,让那些假期刊网站无所遁形,以此净化网络环境和学术环境,不让网络搜索平台成为假期刊网站的“帮凶”。4、只有打破“唯论文论”,才能根除假学术期刊网站我国期刊管理部门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举行过两次学术期刊的认定工作,按照公布的名单,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共有6430种。假期刊网站继续泛滥,作者防不胜防,该如何避免?“现在我们编辑部开始采用中国知网的统一投稿平台,作者上传所投稿件后,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稿件所处的环节和编辑部的办公流程。”吉林省某史学期刊编辑任奇说,这一做法将使编辑部的审稿过程更加流程化,每个步骤相比过去更加公开透明,这也是多数期刊目前采用的投稿方式之一。“不建议作者在搜索平台上直接搜索投稿地址,最稳妥的方法是找到刊物的纸质版,寻找官方网址或联系电话。”罗志敏建议,论文作者还可以进入工信部等备案查询系统,查询相关网站的真实性,或者可以先登录该期刊的主管单位官网,然后再在“举办期刊”或“学术出版”栏中找到这个刊物的链接,最后,确认投稿的具体要求以及投稿流程和方式。“发表学术论文通常需要经过投稿、初审、外审、终审,一般需要至少3个月以上的收稿周期,如果是双月刊、季刊,花费半年至一年都很常见。”任奇表示,按照正常发表的节奏,很多论文作者都等不及,他们总以为有捷径可走,可以快速发论文,一些高校甚至能给论文作者报销“版面费”。重论文发表轻工作实绩、重论文数量轻研究质量的不良导向依然存在,只有打破“唯论文论”,才能从根本上终结假学术期刊网站。假期刊网站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研究环境和学术论文出版秩序,也是形形色色学术不端行为的温床,而它们又往往打着“审稿费”“版面费”的旗号以实现敛财。罗志敏担忧:“如果放任这种行为继续发展,势必助长论文买卖、代写等行为的发生,也会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创新。”

美味男

关于双胞胎,你可能没有听说过的10个有趣事实

不管怎么说,双胞胎似乎都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情况,当我们面对一对双胞胎时,我们不禁要问他们许多问题。这一次,阿狸就要为你带来:关于双胞胎,你可能没有听说过的10个有趣事实。011、狗可以分辨出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区别同卵双胞胎甚至会混淆最亲近的人(有时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但对于狗狗而言,似乎并非如此。这在《PLOS On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得到了证明,该研究对11只德国牧羊犬进行了测试,并让它们闻到了具有相同和不同双胞胎香气的罐子。狗能够找到确切的匹配并区分“陷阱”瓶。即使相同的双胞胎在相同的环境中生活,所有的狗都成功。022、双胞胎更有可能是左撇子在《神经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对30161名芬兰受试者的18至69岁之间的手部偏爱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左撇子出现的概率会更高,双胞胎为8.1%,三胞胎为7.1%,而单胎则为5.8%。033、有些双胞胎是“镜像双胞胎”根据《科学美国人》的一篇文章,25%的同卵双胞胎是彼此的对立面。也就是说,兄弟姐妹可能有相同的特征,但方式相反。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右边有一个胎记,他的双胞胎在左边也有同样的胎记。044、尽管两个双胞胎长大了,但他们的性格、兴趣和态度仍然可能相似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 研究中,研究了100多对成对生长的双胞胎。结果显示,尽管兄弟俩没有一起长大,他们在性格、兴趣、品位甚至性情上都有相似之处。就像一起养育成对的双胞胎一样。055、双胞胎在子宫内建立联系双胞胎的特殊结合从子宫开始。在对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调查中,发现双胞胎试图与母亲的子宫建立联系。这甚至可能在第14周后发生。066、双胞胎发展自己的语言如果你听到一对小双胞胎互相交谈,你会发现他们似乎建立了只有他们知道的交流。这是因为,通常双胞胎会发明自己的语言,别人无法理解。阿姆斯特丹大学普通语言学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双胞胎经常使用被称为“自治语言”的东西。这是由于双胞胎兄弟并存,他们排除了成年人及其楷模语言。077、区分双胞胎的最简单方法是通过肚脐尽管双胞胎共享同一位母亲的子宫,因此也共享同一位母亲,但他们每人以不同的脐带为食。因此,当它们被割开并留下疤痕时,两者都不相同。088、女人的身体适应每个双胞胎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母乳可以适应每个婴儿的需要,甚至生双胞胎的母亲也可以增加母乳产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母乳喂养手册》指出,母乳是一种活的、可适应的液体,具有婴儿在生命的每个阶段发育所必需的特性。099、双胞胎母亲寿命更长与人们可能认为的相反,双胞胎的母亲有可能活得更长,因为养育孩子可能会让人筋疲力尽。根据发表在《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一项研究,在1807年至1899年间,犹他州共有4603名母亲生了双胞胎,54183名母亲生了独生子;在这些数据中,双胞胎母亲的绝经后死亡率较低。该假设是,双胎妊娠可能是产妇能力增强的指标,并且可能识别出那些表型质量得到改善的妇女,使其能够承受这些较高的生殖需求。1010、相同的双胞胎没有相同的指纹根据一项研究,同卵双胞胎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0.4%,因此对指纹验证技术区分它们的能力进行了研究。这项实验是成功的,因为同卵双胞胎的指纹确实可以相似但不相同。你有没有注意到双胞胎中的这些东西呢?你还知道其它与双胞胎有关的有趣事实吗?

六德

书评刊物中的性别偏见,比你想象的更加严重

撰稿丨王塞北文艺青年们所周知,勃朗特姐妹作为19世纪最著名的作家,她们生活得并不轻松。在她们的那个时代,人们期望妇女倾向于家庭,而不是写作。因此,她们决定发表自己的诗歌和小说时,用了例如阿克顿、库雷尔和埃利斯·贝尔等男性的化名来自费出版。在1850年版的《呼啸山庄》前言中,夏洛蒂·勃朗特化名卡勒·贝尔特坦白了三姐妹的真实身份,并称:我们之所以不希望公开女性身份,因为在当时我们没有怀疑我们的写作和思维方式不是所谓的“女性化(Feminine)”,我们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女作家很容易受到偏见。1847年的初版《呼啸山庄》,署名为艾利斯·贝尔(Ellis·Bell)。第二年,30岁的艾米莉·勃朗特就去世了。其后,夏洛蒂·勃朗特重新编辑《呼啸山庄》的手稿,其编排过的版本于1850年出版,公开了三人身份。距离夏洛蒂指出这种“偏见”已有169年了,但男性作家和评论家仍然掌握着文学出版与批评的主导权。最近的量化分析发现,女作家的作品不大容易在顶级文学刊物上发表或者得到评论,尤其是被男作家评论。(因为,一项新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勃朗特姐妹的直觉:在撰写被认为不那么“女性化”的作品时,女性不太可能收到评论。当然,你会说,这种结果不用研究也能看出来,但我们需要一点溯源求证。)性别观二元对立的《纽时书评》美国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五个本科生组成的研究团队量化分析了《纽约时报书评》中的10000多篇书评,跟踪指标包括被评论的书籍作者性别、书评作者性别、被评论书的体裁和主题,以及书评中最高频的词汇,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太平洋标准》(Pacific Standard)上。五位研究人员,都是自称“热心的女权主义者”,刚刚从麦吉尔大学获得文化和政治研究学位的团队成员萝西朗德克特(Rosie Long Decter)说。语言学专业的爱娃·波特兰斯(Eva Portelance)为该课题贡献了她的计算分析技能,她说:“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量化问题,我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抑或只是我们主观上觉得存在。如果计算数据显示存在问题,那么通常在现实中就是问题。”研究人员发现,这1000多份《纽约时报书评》样本有三分之二都是男性撰写的,并且被评论的书籍都是倾向于反映刻板的性别偏见,这被研究者称为主题偏见(topic bias)。德克特说:“这种现象使女性在撰写有关传统女性话题的文章时才更有可能得到评论,而对于男性作家来说则是呈现所谓的阳刚性话题。”《纽约时报书评》被认为是世界最具公信力的书评,是书评记者们的标杆。女作家要声明是“女作家”,而“作家”则默认为是男作家就像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在当时经常被认为不合时宜,类似简·爱那样反传统性别定义的角色,和《呼啸山庄》所谓背叛家庭的伊莎贝拉·林顿。而今天的女性作家似乎会因从性别话题上偏离而受到评论家的惩罚。根据麦吉尔(McGill)的分析,受到评论的女性书籍往往是关于浪漫、性别和家庭的小说,而被评论的男性书籍往往是非虚构的,主要是战争和体育等传统男性主题或学术性话题,比如科学和经济学。波特兰斯说,这些结果可能反映了我们看待男人和女人长处的方式。“我们潜意识认为许多领域的专家是男性而不是女性。”比如常常要女作家声明是“女作家”,而“作家”则默认为是男作家。朱迪思·斯科尔斯(Judith Scholes)负责分析《加拿大女文艺家》(Canadian Women in the Literary Arts,CWILA)2015年关于性别议题的代表作品,她说,麦吉尔的发现并不令她感到惊讶:CWILA中,59%的非虚构类作品的评论来自男性。她说:“人们会认为,男性撰写的现实题材作品比女性撰写的更真实更容易被接受,而对于女性来说,这种评论风气下所写出的书评更容易呈现出传统的刻板的女性化印象。”这些偏见强化了男女性别刻板印象的对比,从而对男女作家都造成伤害:正如在撰写非虚构类话题时女性作品不太可能受到评论一样,男性的个人叙事或回忆录也会被评论家忽略,除非你是奥巴马、卡梅伦那样的政要。研究团队现在已着手研究潜在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研究项目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名为“公正评论”(Just Review)的倡导组织:他们在网站上提供并且更新数据,并作出解释性评论。德克特说:“提高意识是第一步。”她说,他们的目标是触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编辑,作家和书评记者,并激励他们创造变革。他们创建了工具来帮助出版物和书评者追踪并解决至少是程序上的偏见。在对29家出版物的调查中,三分之二的编辑表示他们注重评论的多样性,但只有一半编辑会积极跟踪其代表性数据。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公正评论创建了一个可下载的Google电子表格,该电子表格可以跟踪已被评论的书籍以及研究人员查看的一些指标:被评论书的作者的性别以及这本书的主题。该文件经过格式化,以便用户在输入数据时自动查看其记录的图形和统计分析。他们就可以看得出来,然后说:“哦,去年我们没有发表有关女作家非虚构类作品的任何评论,这是一个问题。”当男人写家庭生活和感情时,就是严肃文学;女性考虑相同的话题时,就只是日常琐碎的消遣读物但是,即使有了帮助编辑们统计的工具,实现真正公平也存在其他障碍。比如,即使是那些关心公平的编辑者,仍然会在行为上作出无意识的偏见。德克特说:“有些编辑认为他们将质量放在首位,而不考虑作者的身份。”“但这通常是你的偏见蔓延:这常常是女性和有色人种被排除在外的原因。”公正评论团队建议编辑们主动从代表性不足的人群中寻找书籍和评论。德克特说:“它使出版物更加有影响力,因为这样涵盖了更广泛作家的观点。”书评是包括学术与文艺类作品评选奖项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我们常常很容易记住一些女性获奖者,因为可能就那么几位。当我们不知道作者的性别时,对作品的理解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看法。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去苛责编辑们,毕竟偏见的根源不在他们这里。对读者来说,作者的身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读者和书评人阅读其作品的方式。例如,即使男女作家写相同的主题,他们的作品也会被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洛林·贝里(Lorraine Berry),曾写过多篇关于文学性别问题的评论文章,“男人可以写家庭故事,而他的作品可能会被读者认为是对家庭含义,家庭结构的理性思考。而对女性而言,这意味着她正在创作靠近温暖壁炉日常琐碎中的家庭剧集。珍妮弗·维娜(Jennifer Weiner)在2010年《哈芬登邮报》(Huff Post)采访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古老且根深蒂固的双重标准,它认为,当男人写家庭生活和感情时,文学是大写的L(capital L,即所谓的正统文学),但是当女人考虑相同的话题时,这是浪漫,海边消遣读物,不会进入严肃评论家的法眼。”这种偏见也蔓延到书籍的出版发行环节。出版商和图书策划人的选择或决定也影响了整体的评论工作。出版商掌控书籍的营销方式,从宣传标语到封面设计,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被加进一点带有偏见的决定可能最终形成我们不希望的效果。“如果某本书封面设计传达某种乏味的情绪,我可能只是大略翻一下介绍,不会花太长时间去阅读,”伊拉娜·马塞德(Ilana Masad)说,她是一位虚构作家和评论家,对女性图书市场颇有研究。“因此,批评家,甚至像我这样的酷儿女性评论家,他们确实努力不让这种偏见成为现实,但最终还是不能对某些书籍给予本应得到的严肃对待。”公正评论团队知道,单靠一个项目无法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德克特说:“这是个艰难的项目,没有唯一的解药,并不会因为做出某种改变就直接解决所有的问题。能够在这个几乎由男性统治的领域中作出改变,我感觉非常棒!”参考资料:https://psmag.com/social-justice/gender-bias-in-book-reviews?fbclid=OwHB1lsVEeflghttps://www.bronte.org.uk/the-brontes-and-haworth/poetryhttps://www.vidaweb.org/faq/作者丨王塞北编辑丨张进校对丨薛京宁

冲锋号

秋天里的好书,我们选出了34本|2020年新京报秋季书选

自印刷术革新并塑造近代人类史以来,书籍便普遍不断被寄托,被期待。人们渴望在文字和图画上理解人的内部世界、外部世界,找到观念的力量,靠近一切美好的、有爱的、有趣的事物。这一渴望不分地点也不分季节。现在,并不平凡的2020年转眼已到深秋,我们一如既往做季度书选,从文学、艺术、社科、经济、历史、思想、儿童、教育、新知等领域进行筛选,最终打破类别之分,推出秋季书单,共34本。所选之书出版时间范围为今年7月至9月,少数为6月。之所以选择了它们,是因为它们在同期新书中比较具备发现议题的提问意识,或卓越不羁的文字想象力。人们经常说“秋高气爽”“秋色宜人”。秋天,总是令人向往的。即便在这个外部世界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秋天,在书籍那里,我们内部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以此为起点的感受、思考或顿悟都依然在继续。文学艺术类(9本)《我的乔治亚》作者:西西版本:活字文化|译林出版社2020年7月推荐理由:《我的乔治亚》始于一个童真有趣的游戏。“我”买来十八世纪乔治亚时期建筑风格的娃娃屋,着手进行一系列似乎过于精心的布置。厨房、卧室、客厅、沙龙、阁楼如何分配,让人煞费苦心;再给木头上漆、为房间作装饰、乃至书房摆些什么书,都经过细密的斟酌,甚至需要和居住在娃娃屋的乔先生一家协商才可确定。与“人偶”的对话穿插于西西对十八、十九世纪历史的回顾。先是侧重娃娃屋的历史,由此扩展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生活方式,又在不经意间打开视野:“莎夫茨伯里伯爵七世甚至说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恶毒……于是鸦片战争爆发,于是有了一个独特的香港。”看似轻松的游戏悄悄转换为战争、殖民这类主题,对历史的梳理也开始涉及英国产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自由、平等、博爱、女权成为重要内容。此时的“人偶”也顺理成章地凸显象征本质,如书中两个人偶的对话:“你是什么?/我是人。/错,我们都是人偶……/我是人偶?/你的麻烦来了,当你:我是什么,就没有好日子过。”是人,还是人偶?作者把指向一个近现代社会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个“自由”的“人”是什么意思?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另一难题:你的理想寓所是怎样的?《鸢回头》作者:刀尔登版本: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推荐理由:《鸢回头》是刀尔登读《论语》《老子》《庄子》的思想随笔集,是他与三位古代智者的一次私下对话,并以或直接或幽微的方式隐约与当下问题相连接。在书中刀尔登首先抛出的问题是:两千多年后,当我们阅读、接受这些经典文本时,我们接受的是什么?前人的无数阐释,在我们和原文之间建起重重障碍,而更重要的是,当权力需要利用这些经典文本中的思想时,“把这些概念放到伦理的结构里,更放到权力的结构里,最后失去本来面貌,成为异己的力量。”在这种语境下,儒家的“仁”在长时间里反倒成了权力之柄。去除这一障碍,鲜活的文本才有可能呈现;用轻松闲适的态度面对三位性格各异、各有自身困境的思想者。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刀尔登讨论了“要不要让孩子读《论语》”“知识的重负”“不仕无义?”等众多问题,通过对文本的细读,给出了自己的思索和答案。(点击阅读新京报书评周刊对本书作者刀尔登的专访)《水浒十讲》作者:李庆西版本:书城大家|文汇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李庆西的《水浒十讲》主要辨析的问题是《水浒传》的宏观主旨,即这部在中国有着如此广泛影响和讨论度的名著到底讲的是什么。关于这一点,三百年来产生了众多观点与争论,最有代表的是“起义说”和“市民说”。李庆西认为,两种学说因以阶级斗争思维研究文学而不得要领,并以文本为据,得出个人观点:《水浒传》是在纲纪崩坏的背景中,赋以浪漫化之悲剧想象,推演一种不成功的王道复兴之路。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明确表明宋江的政治路线,将梁山泊的反抗转为对原有王权体制的救赎,试图以江湖道义部分改写儒家礼治精义。在这一主旨内,李庆西梳理了梁山泊的礼治之道、宋江上山、李逵下山等内容,指出宋江接受招安的应有之义。但这一过于理想的选择遭遇现实时,必然产生悲剧,以此演化而出的悲惨结局众所周知,暴露了“儒家先圣设计的礼治社会之虚妄”。(点击阅读《水浒十讲》书摘)《新大陆》作者:童末版本:后浪|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年9月推荐理由:《新大陆》由十二个短篇小说组成,创作时间跨越十几年,因此故事风格多样,成熟程度不一。其中一些色彩相对沉郁的作品,或多或少带有寓言的意味,如《洞穴》《干将莫邪之女》《新大陆》等。几部作品都有对应该如何存在的,而故事中人物当下的处境无一例外让人感到不自在、痛苦、甚至绝望:《洞穴》中一个女通信兵因战争结束不得不踏上回家的路程,而对家庭带给她的痛苦的记忆又让她脚步迟疑,最终在煤矿洞穴中经历了一次死亡和明显类似重新被生育的奇妙过程。《新大陆》则起始于一场寻父之旅,一个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常见的主题。这次寻父没有无疾而终,而是指向不止一位“父亲”,“我”在语言、知识、历史中得到短暂的宽慰,而结果依然是一切的毁灭以及随之而来的尸体。这种对人的处境、存在、历史的无奈和茫然在《全蚀》中有直接的说明:“这是我们的黑暗时刻。我们迷失了。我们是经历者却并不明白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奔向前路,却不知道旅程通往哪里。”《土星之环》作者:(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译者:闵志荣版本: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塞巴尔德的小说是一场叙述的冒险,大多数读者很难成为这场冒险的旅伴,然而一旦与他的叙事节奏同行,便能体会到在沉闷风景与画面中被缓缓推动的思想与20世纪法西斯时期的现实情境。塞巴尔德独特的小说艺术已经让他进入了经典作家的行列,他用图片和故事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同时对情节的模糊处理也让小说达到了一种无法复述的效果。在《土星之环》中,依旧可以感受到这种叙事方式带来的震撼感,小说到底讲述了一个多么完整的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一个个高密度的句子中随着作者的眼睛对外界进行观察,而且你可以明确感受到,这是一双受害者的眼睛。它不需要去刻意控诉,只是通过小说家的观察与描写事物的方式,一种压迫与被监视感便得以强烈显现,在这种感觉之外,作者叙事节奏的镇静与控制感,又使得整个文本具有了难以磨灭的情绪,仿佛由他描写的事物都将在地球历史之外的时间中永远存在、无法消散。(点击阅读新京报书评周刊塞巴尔德专题)《奥斯坦德的梦想家》作者:(法)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译者:徐晓雁版本:大方|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8月推荐理由:通过小说获取某种批判,是相对容易的事情,但是想要通过小说获取爱与浪漫主义的信心,在当下却是一个困难的事情,而且这类小说的写作难度与灾难主题的写作相比,也更难把控。法国作家施米特正是一个不多见的以此为主题的作家。这位龚古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国民作家被称作“与上帝对话的孩子”,通过讲述生活秘密的故事来挖掘人性的复杂与爱的纯洁脆弱。收录于这本短篇集中的《完美谋杀》或许是最能体现施米特小说风格的一篇。在这个故事中,加布丽埃尔和丈夫加比已经在婚姻中幸福安稳地度过了二十七年,但由于疑心病,让加布丽埃尔相信了他人的话——他越是在你面前表现得完美,越说明他有一个秘密在你面前隐藏。加布丽埃尔拼命寻找丈夫的秘密,而且越是找不到,就越是相信对方竟然伪装得如此成功。最终在谋杀了丈夫并瞒过法官获得了无罪判决后,加布丽埃尔才发现,原来丈夫生活中的秘密就是她自己,自始至终都是她的疑心病在作祟。痛苦的她最终也选择了跳下悬崖。施米特所构思的故事不仅为我们讲述爱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在反问这个时代的人们——为什么如今大家已经不再相信“爱”这个事物的持久存在?《送奶工》作者:(英)安娜·伯恩斯译者:吴洁静版本:读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2018年,布克奖评委宣称《送奶工》这本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对METOO深刻、敏锐的分析,也对其从道德上和理智上进行描摹”,这句话的确是《送奶工》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但在这个社会议题之外,《送奶工》还涉及了许多其他社会层面。主人公中间小姐生活的小镇有着让人窒息的封闭感,在这个镇子上不仅一切活动都受到周围人的监视,智识上的停顿也让一个人想在这里表达独特想法的行为变得相当困难。当中间小姐受到“送奶工”的骚扰时,人们认为主要原因出在中间小姐自己身上,是她走路看书等一系列与周围人不同的做事方式吸引着别人来找麻烦。小镇上不同社区之间也有着不可调和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对立便是隔绝。也许这是《送奶工》从故事整体上来看有些超现实的地方,不过伯恩斯的意识流叙事和实验性的文字把它们成功地组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本表现当代个体意识困境与表达困境的小说。(点击阅读新京报书评周刊策划的《送奶工》相关活动回顾)《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作者:范景中版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艺术与文明》一书的作者范景中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大家,也是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最早的中文版译者。在范景中看来,艺术是文明的命脉,虽然我们能凭本能感受艺术之美,却要借助历史和风格的框架来真正理解艺术之美。因此,《艺术与文明》在介绍从远古时期到中世纪欧洲的艺术发展史之外,更希望帮助读者建立起观赏艺术的不同视角,从艺术起源的历史背景出发,来思考其之所以诞生、发展的原因。例如借巴黎圣母院分析建筑与音乐的共通之处,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因为他们都体现了“数的和谐”,美妙的音乐由黄金比例的音阶构成,美妙的建筑则由黄金比例的结构搭建。与此前众多西方美术史书籍不同的是,范景中在这本书中引入了一种中国视角,比如拿中国古籍五代写本《妙法莲华经》与福音书手抄本进行比较,来论证书籍之为艺术的原因。又比如从希腊雕塑《美景楼的阿波罗》延伸到介绍该作品的中国第一人——晚清外交官钱恂的夫人单士厘,并向读者提问,为什么一个长期接受儒家教育的女性,会向国人介绍一件裸露的男性雕像?更进一步,为何她能超越她的时代?借由这本书,读者能更好地从自身感受出发,带着亲切进入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西方艺术史世界。《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大师与我们的时代》作者:(瑞士)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译者:王乃竹版本: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推荐理由:一位艺术策展人多年来辗转全球,完成了这十九篇以“当代艺术”命名的访谈,话题涉及创作方法、社交媒介、情境空间、女性主义、历史叙事、当下政治……正如作者汉斯自己所说,这十九篇访谈,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谈话”。它不像常见的专访文章被明显的议题框架束缚,文字充满对话的流动感,乃至生活气。大卫·霍克尼、格哈德·里希特等艺术大家,在这里不再只是一个闪耀的名字,有的关注季节,有的憎恶恶评,细节让他们个性鲜明地活了起来。与伊朗艺术家莫妮尔·沙鲁迪·法曼法玛恩的谈话,读起来就像非虚构人物稿件一样生动。访谈文字随着人物的性格与思考的流动,每一篇都拥有不同的节奏感。阅读它的体验是畅快的,畅快感一方面来自于写法,一方面来自于思考。对于当下的偶然性,对于时间的均质化,这些作者本人关注的话题在不同的艺术家那里得到了回应,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谈。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具有收藏意义的作品,有的受访者已不在世,先驱者们的思考在这里被保留了下来。(点击阅读《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书摘)人文思想类(15本)《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作者:(美)戴维·弗罗姆金译者:栾力夫版本:新思文化·中信出版社2020年9月推荐理由:中东是当今的战略要地,也是纷争之地。在这一百年间,战争、宗教冲突、恐怖主义、大国干预、民族矛盾在这片土地上轮番上演。而所有的这些,都要追溯到一战期间和一战后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大国对中东地区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和决定。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所著的《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就是揭开现代中东乱象之谜的历史著作。跟以往写现代中东形成的史书不同,以往的史书大多只关注英国或法国在现代中东形成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弗罗姆金将这一问题置于英俄十九世纪中东“大博弈”的广大框架下出发,还将俄国统治下的中亚作为“大中东”的一部分加以考察,颇有创新性地认为现代中东的形成过程其实是英俄“大博弈”的最高峰。此外,与其他中东史著作多关注表面上的政治事件不同,这本书还通过大量的一手历史文献和档案,深入地揭露了一战期间各国秘密外交活动中精彩的博弈过程,以及各大国政府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是如何创造出了现代中东的。这也是这本书的创新性所在。(点击阅读《终结所有和平的和平》书评)《什么是概念史》作者:方维规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7月推荐理由:概念通过语言赋予事物以意义,所谓概念史,简而言之,正是语言生成的意义在历史中的积淀和流变。方维规的这本《什么是概念史》,可以说是一本“概念史”的“概念史”,对概念史这一历史研究领域的起源、发展、演变进行了条析理剖的分析。概念起源于对日常词语的反叛,它以理性逻辑之名,从日常词语中抽离出来,以精准的方式对专业术语进行定义,生成概念文字。而概念之生成,同样不能脱离语境。唯有在语境下,才能判断这一概念所指向的意义。如果说社会学为概念史研究提供客体,那么费弗尔、布罗代尔、勒高夫这些年鉴学派的历史学家,又在概念史中加上了心态的维度,提供了主体。概念毕竟是基于人的意识而创生的词语,它既无法脱离开社会、时代环境来进行自我表达,亦不可能脱离人的意识本身而存在。对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如同中国式的考据,只是考据的对象是所谓的“概念”,这也使得概念史的研究可以无分畛域,兼容并蓄。概念史通过勾稽往昔时代的社会环境,借助概念的意义来体会过去的历史,检视过往的经验。概念史就像古罗马的双面神雅努斯,同时观照内部与外在。即使对那些不从事概念史研究的历史学者来说,这种内外并观的历史视野,同样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维度——如果它不仅仅是玩弄术语和辞藻的话。《恐惧与自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作者:(英)基思·罗威译者:朱邦芊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7月推荐理由:战争从表面上提供了一种正义与邪恶,英雄与魔鬼的世界观。纵然事实情况是正邪之间有着漫长的灰色地带,但这种二元论的世界观仍然以其清晰明了而被人们广为接受。一如基思·罗威所发现的那样,战后的世界虽说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多元,但这种二元论的思维却根深蒂固,人们也是按照这一观点纷纷站队。二战之后的世界迅速进入冷战,美苏两大阵营分门别派,各自给对方贴上邪恶帝国的标签。那么,消除恐惧的方法,必定是自由吗?自由这个词语,在战时的世界是鼓舞人们反抗暴政的旗帜,而在战后,它却常常遭到别有用心的扭曲。本当“免于恐惧”的“自由”,时时被左右,成为带来新的恐惧的源头。那么人类真的走不出这一恐惧的循环吗?基思·罗威给出了一个清晰明了的解决方案:“除非我们自己能够与自那场大战以来就伴随着我们的创伤和失望和解,否则我们注定会重犯过去的错误。我们会继续对自己讲永远不会犯错的英雄,以及作为邪恶化身而无可救药的魔鬼的故事。我们会继续将自己想象成殉难者,所受的苦难让我们神圣无比,并证明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自有道理,无论那些行为有多邪恶。我们无疑还会继续用二战的语言来表述那些神话。”时间的指针是在移动,但表盘还是那个表盘。除非我们能改弦更张,否则将永远无法摆脱这个轮回。《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作者:张仲民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推荐理由:本书是作者过去十几年中的若干考证文字的汇集,副标题名为“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与许多市面上同样聚焦于这段历史的作品不同,《叶落知秋》更多关注了严复、梁启超、刘师培、陈寅恪、胡适、阎锡山、南桂馨等人物此前被忽略或被既有历史叙事遮蔽的面向。例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在我们惯常的历史叙述中,往往会将其定位在《新青年》或是白话文运动,但经过作者细致的史料爬梳,我们会在书中读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同基督教之间的关联。作者张仲民曾著有《种瓜得豆:晚清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近年来致力于通过阅读史的视角研究中国思想史。在他看来,过去的历史研究常常关注的是思想、文化自身的情况,却不太考察其如何被大众接受、如何在实践中运作、如何同大多数人的生活发生联系。相较之下,阅读史研究恰恰是着眼于后者。在《叶落知秋》中,作者也运用了这一视角,通过对杨翥的《吾妻镜》及其读者的分析,揭示了这部作品在清末新的性道德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点击阅读新京报书评周刊对本书作者张仲民的专访)《陇关道》作者:胡成版本: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推荐理由:陇关道,自陕西关中越陇山以达甘肃陇东的道路。这是一条常有人走的道路,也是一条被时间湮没的道路。一代又一代行者的足印盖过了上一代的足印,历史一如尘土积淀,唐盖过汉、宋盖过唐、明清又盖过宋,直到现代,又盖过了明清留下的遗痕。巍峨的城阙变成残垣断壁,残垣断壁变成记忆的旧影,存在的痕迹被时间湮没。直到真实存在过的一切再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胡成的《陇关道》正是这样一部追寻湮没的访古行记。与常见的追忆汉唐雄风的写法不同,作者将目光投向了距今并不久远的明清及至近代。尽管此时的关陇大地早已辉煌不再,但历史的沉淀却仍在继续。西安的金胜寺、扶风的大佛寺、陇州的开元寺、秦州的文庙,等等,它们见证过辉煌,也在衰败中追忆过去的时光,最终迎来湮没的命运,或是只剩几幢与昔日煊赫身份不想般配的残存建筑,或是只剩下一个地名。碑碣镌刻的文字,笔札方志中的记载,对今人来说,可以说是追忆中的追忆。然而,那些现实中已经不再的人和物,却因志书笔记中的只言片语留存至今——易于朽坏的笔墨纸张,反倒比常被形容坚固不变的砖石更加久长——胡成的《陇关道》捕捉到的,正是这种湮没与遗存之间的无常。《多极亚洲中的唐朝》作者:(加)王贞平译者:贾永会版本:后浪 | 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7月推荐理由: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文化声名远扬,许多国家都会派遣唐使来唐学习。唐朝似乎是中国朝贡体系的高光时刻。不过,唐史专家王贞平在《多极亚洲中的唐朝》里,却颠覆了我们对唐朝的想象。王贞平富有创新性的认为,唐朝的世界是一个多极世界,而远非一般学者所想象的单极世界。通过大量详实史料的考据,王贞平认为,唐与突厥、回鹘、朝鲜、南诏、吐蕃等周边政权是一种“互利”与“相互依存”的复杂多变的关系。周边政权之所以朝贡,是因为合乎国家利益。许多政权在学习唐朝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类似唐朝的自我中心意识。一旦形势有变,以唐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就被打破了。除此之外,王贞平还对唐朝的外交思想进行了周到的考察。他发现,唐朝的外交思想并没有像许多著作认为的那样,讲究儒家的“德”和“义”,而应该被总结为一种“多元实用主义”。另外,王贞平还揭示出唐朝在对外关系上,在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双重管理体系。这些独到的见解都为我们如何看待朝贡体系提供了启示。《母乳与牛奶:近代中国母亲角色的重塑(1895-1937)》作者:卢淑樱版本:薄荷实验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推荐理由:在传统叙述话语下,中国女性在近现代逐步走向解放;在近现代革命叙事里,妇女解放是重要的历史环节;在民国八卦史中,天乳运动、娜拉出走等事件成为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标志性事件。然而,这些扁平化的进步主义线性叙事下,中国女性的社会叙事仍处于传统社会意识和现代父权制框架之下,忽略了女性主体角色的心声与经验,以及社会转型和时代剧变带来的新思潮和新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女性的日常生活。《母乳与牛奶:近代中国母亲角色的重塑》从婴儿哺育方式的社会变化入手,扫描近代中国母亲角色的形塑过程和生活经验,探讨了二十世纪前期时代转型中的中国妇女在家庭内外是怎样的处境,以及在女性与社会发生互动时的性别意涵。从强国保种到科学育儿的社会变迁下,女性是否能够自主选择,还是依然身处于父权制社会建构的性别角色?从婴儿哺育的家庭生活到哺育方式的社会变化,近代母亲角色的形塑究竟缠绕着怎样的话语建构和历史语境?当我们着眼于公共领域的女性解放叙事时,家庭内部等私人领域的女性在近代经历了怎样的经验?本书从近代中国哺育史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反思。《有声的左翼:诗朗诵与革命文艺的身体技术》作者:康凌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推荐理由:近现代左翼诗歌,因其政治性倾向而被研究者所忽视。《有声的左翼》以声音、节奏等音响装置为视角,从节奏韵律如何完成身体技术的角度,重新理解左翼文艺在近现代史中的角色互动。左翼抒情主义以诗歌与声音为媒介,在听觉系统和音响结构的语势节奏下,通过恢复抒情诗与音乐之间的历史关联,让诗学不再终结于作品的生产,反而延伸到了作品的流通和社会再生产:通过将抽象的政治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感官体验,形塑了动员大众的身体性参与历史与革命的可能性;在身体经验与集体情感的规律性反复传递中,召唤出了集体和阶级的政治身体。作者康凌对历史中左翼听觉系统和音响结构的梳理和研究使读者了解到,在这其中,诗歌不仅仅是思想动员的文学性运动,更是借助声音技术塑造感官秩序的身体性动员,是近现代史进程中借助声音来塑造身体秩序,是一场以身体为媒介的思想改造与认同建构的路径方法。《末日松茸》作者:罗安清译者:张晓佳版本:薄荷实验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推荐理由:环境危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要危机之一。环保之所以那么难,是因为它还与全球化资本主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反思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人类学家罗安清在《末日松茸》里就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通过对松茸供应链的田野调查,罗安清尝试建构出一种新的认识论。松茸是包括人类在内多元物种共存互动所产生的意外馈赠。没有人类的干扰,就没有松茸的产生。这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并非对立的。罗安清从松茸的生长环境和历史中,反思了当下许多环保理论中,环保等于人类要与自然分隔开的论点,并希望能寻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此外,与其他只专注于环保主题的民族志不同,罗安清还尝试从松茸供应链中,抽象出供应链资本主义的原理。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罗安清发展出“攫取资本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外包经济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第三世界的掠夺。这也给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化的未来提供了丰富的启示。(点击阅读新京报书评周刊对本书作者罗安清的专访)《“民主”与“爱国”: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与公共性》作者:(日)小熊英二译者:黄大慧等版本:启微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二战之后,日本帝国回归到日本国状态,战争体验多样性带来的不同战后思想,不同年代出生的国民会生发怎样的时代体验?在整体战的国民动员和绑架之后,知识分子如何面对当年的作为,给战后日本的思想带来怎样的影响与分歧?《“民主”与“爱国”》以不同世代的战争体验及其历史影像为社会基础,以群众级知识分子的言论主张为思想基础,探讨了从战败到1970年代初不同流派思想形成的历史动因和社会背景。在“战后思想”主轴之外,作者小熊英二特别梳理了爱国、民主、民族等关键概念的社会演变,探讨丸山真男、大塚久雄、竹内好等人如何从战争经验中生发出自己的思想和话语,从战后史学运动、战后教育运动等公共领域的话语战争,俯瞰了战后日本的政治流变、舆论思潮和群体运动等方面给日本社会所带来的变革转型之影响。《黑金世界》作者:(英)汤姆·温莱特译者:黄嘉天版本:麦读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20年7月推荐理由:看过美剧《绝命毒师》的观众,一定会对剧中庞大又神秘的地下毒品交易网络印象深刻。无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在时事新闻中,我们常常会以为,毒贩们的生存之道不是枪战血拼,就是每天与警察斗智斗勇,躲避执法者的追捕。《黑金世界》的出版打破了这种惯常认知,作者的深入调查告诉我们,冷酷无情的大毒枭跟普通公司里的CEO并没有太多区别。作为《经济学人》杂志的商业记者,汤姆·温莱特之前并没有很多卧底调查的经验,却机缘巧合被派往墨西哥边境小城,冒着随时丧命的危险潜入这个黑金世界。三年的暗中调查让他发现,毒品行业可能是最易被经济学家忽略的暴利产业。同时,贩毒集团的行事逻辑很接近跨国企业,为了快速扩张,他们会向麦当劳借鉴“特许经营”的商业手段;为了打造良好形象,毒枭们也会为穷人提供住房,甚至建造自己冠名的教堂。这种独辟蹊径的经济学视角,也向读者揭示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政府缉毒总是事倍功半。《新媒体的语言》作者:(俄)列夫·马诺维奇译者:车琳版本:后浪 | 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重新定义了“媒体”。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于各类“新媒体”作品与文化形式的变革趋势时,俄罗斯媒体理论学者马诺维奇的《新媒体的语言》独辟蹊径,抓住了“新媒体”这一概念本身,将新媒体置于更大的现代视觉与媒体文化的框架中,揭示了新媒体在技术与文化方面的来龙去脉,也让读者得以重新认识新媒体语言的历史与理论知识。马诺维奇综合借鉴电影学、艺术史、文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理论,系统化地比较与分析了新媒体在媒体历史谱系上的“新”与“旧”。同时,他并未拘泥于建设理论语言本身,而是考察了包括网站、多媒体、电子游戏、电影艺术等新兴媒体领域,为我们勾勒与归纳出独属于新媒体的维度以及创作范式,包括空间蒙太奇、影图、文化交互界面等“开创性”概念也在今天被学术界广泛使用。《新媒体的语言》是马诺维奇最为重要的作品,自英译本面世以来,一直被视为数字媒体领域的圣经,不仅是电影学系的必备读本,也是了解新媒体艺术理论的关键入口。(点击阅读《新媒体的语言》书摘)《繁荣与贫困: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作者:李楠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推荐理由:有些国家或地区富裕、繁荣,而有些贫困;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有时增长,而有时停滞。这不只是由经济学家定义的问题。它还是一个日常的“谈资”素材,既可能是宏大的追赶叙事,也可能是菜市场或职场的个人经验。繁荣与贫困、增长与停滞之所以吸引人,也是因为人人即可谈论一二,做一番解释、分析,列出诸如文化、资源、制度或历史等因素,而每一项都难以被证伪。作为读者,我们相信谁呢?我们受制于个人经验,谁的归因与我们的经历见闻相同便倾向于谁。除此外其实也有其他方法。李楠的《繁荣与贫困》提供的方法是扩大比较时间长度、增加比较的国家或地区数量。如果市场规模扩张能解释英国启蒙经济的崛起,却为什么无法解释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当时更强大的荷兰。如果宗教能解释欧洲经济增长,却为什么无法解释中国或日本的经济增长。通过较长历史、较多经济体的比较,他让人看到不同阶段不同流派解释体系的成功与局限。在众多因素中,他最关注的是历史经历、历史遗产如何造成不同经济体的经济社会绩效差异。这虽然是一本量化经济史之作,但其简洁明了的写作风格没有因此增加阅读难度。《巴别塔之后》(再版)作者:(美)乔治·斯坦纳译者:孟醒版本:启真馆 |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什么样的翻译是最好的翻译,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有一个最终答案,但翻译中值得注意的重点是什么,则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对美国学者乔治·斯坦纳来说,翻译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他将“翻译”一词的内涵延伸到了现象学、人类学及更广泛的哲学层面,认为不同文明的本质和人类行为的丰富性正隐藏在语言的编码中,当两种陌生的语言接触时,它们之间所产生的障碍问题并非仅凭语言学家所能回答。斯坦纳认为,每种语言都构成了一个潜在的复杂世界,其中不存在“适者生存”式的逻辑,这种达尔文思想只有在一种情况下适用,那就是语言灭亡时,这个语言所对应的世界也随之灭亡。因此,从文明多样性的角度而言,维护巴别塔的存在是必要的。斯坦纳在书中援引了汉语翻译的例子,对西方世界来说,想把汉语翻译成英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某些并不懂汉语的非语言学专家却创造了另一种结果,例如庞德对汉语和中国的所知甚少反而使他在诗歌中发掘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英语表达方式。如何在巴别塔上行走,也许要比破除它更有意义。(点击阅读新京报书评周刊纪念乔治·斯坦纳相关文章)《永不停歇的时钟:机器、生命动能与现代科学的形成》作者:(美)杰西卡·里斯金译者:王丹/朱丛版本: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7月推荐理由:生命究竟是什么?是不是像机器一样,只要拧上发条,装上电池,机关运作,齿轮转动,生命便随之开始?人的本质是不是造物创造的机器?杰西卡·里斯金的这本《永不停歇的时钟》既是人类对生命这一本源问题种种奇思妙想,甚至是荒诞夸想的大集合,它是一部机械制造的科学史,也是一部生命起源理论的思想史。四百年来,从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达尔文、薛定谔等等,都期望能从机器和生物机体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生命的模型,寻找理解生命的真正线索。尽管这些具体的观点,在之后往往都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被推翻,但反复争论和辩驳之中所形成各种观念,却影响深远。被动机械论和主动机械论左右着生命科学的解释,最终导致了20世纪对人类社会的种种规划和实验。那些将人类当作机器的构想,既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又成为了现代社会工程乌托邦的规划理论来源。生活新知与儿童类(10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者:(英)罗伯特·戴博德译者:陈赢版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如今,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健康杀手。本书的主角——一位拥有剑桥大学学位的蛤蟆先生就不幸患上了抑郁症,他带着几乎绝望的心情找到了智慧的心理咨询师苍鹭,并在满分10分的心理状态自我评分表上沮丧地打下2分。蛤蟆先生无比敏感于外界评价,却在感到愤怒时习惯性地压抑;他经常为被朋友数落感到委屈,却只会感觉到这都是自己的问题——这一切的情绪,可能也在日常生活中困扰着每一个与抑郁症正面相遇的人。在苍鹭耐心的引导下,蛤蟆先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要么处在一味追求顺从和适应他人想法的“儿童自我状态”中,要么处于对他人或自己求全责备的“父母自我状态”中,唯独很少处在一个理性地看待自我的“成人状态”里。经过苍鹭的引导,蛤蟆先生最终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心理诊所。读者也会从蛤蟆向苍鹭咨询时大量生动、口语化的情绪表达中,理解许多抽象的心理学问题,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情绪问题的办法。《聊斋汊子》(再版)整理:董均伦 江源版本: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9月推荐理由:“聊斋汊子”是沂蒙山一代对神话、传说故事的特别称谓,让人可以瞬间了解故事的基本风格。这些故事存活于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经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又随时代而变,传达出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思想意志。鲜活的口语表达、民间的思维立场,让故事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共存。这些故事大都充满奇思异想,讲天说地,万物无所不包,展现出民间不凡的创造力,倾注了人们对朴素价值如勤劳、善良、坚毅、智慧的向往。民间口头文学是脆弱的,一个老人的去世就可能意味着几百个故事的消失。《聊斋汊子》的整理者董均伦、江源自1953年开始搜集、整理,多次前往蒲松龄的出生地和教学地,继而辗转山东沂蒙山、崂山、长岛等地区,记录、筛选、整理出百余个故事。整理后的故事保留了山东口语的语言语调,维持了口头文学的原初质朴,也不乏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郭初阳的语文课》作者:郭初阳版本: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9月推荐理由:除了应试之用,语文课如何能为孩子开辟一块人文思想的启蒙天地?2008年,35岁的郭初阳走出学校,在杭州创办了民间教育机构“越读馆”。他的初衷便是让孩子们不仅能在课堂中收获考试策略,还能学会独立思考与批判思维的能力。作为独立语文教师与语文界新生代领军人,多年以来,郭初阳致力于课堂教育的创新。这本《郭初阳的语文课》既是郭初阳对语文课堂的探索性尝试,也是他的课堂实录。全书共分十一册,其中一到十册为课堂还原,第十一册为评述集,涵盖了儿童哲学、社会写作、儿童文学、小说阅读等多元主题。在内容选取上,郭初阳并未局限于传统语文教材,而是自选经典,并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引导孩子思考与阐发经典背后更为广博的社会文化议题。值得一提的是,郭初阳贴心地将每一堂课的教案设计成手账形式,细致还原课前作业、课堂对话与课后练习,并配以小剧场式的解说插图,让更多孩子与家长能够在课堂之外体验更为丰富与创新的语文教育。(点击阅读新京报书评周刊专访,郭初阳及相关学者谈语文教育)《动物来信》系列作者:常立绘者:王天宇版本:耕雲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9月推荐理由:《动物来信》系列绘本,是梦幻而富有诗意的童话,也是严肃又略显残酷的现实。作者常立收集了64个上至九天、下至五洋、从数亿年前到现今正在发生的动物故事。与以往动物绘本不同的是,常立不是作为“人类”讲述这些故事,而是把话语权交给动物,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给自己出生不久的宝宝、刚刚别离的爱侣、横刀夺爱的情敌、穷追不舍的天敌写信。64位执笔动物,每一位都有独特的性格和文风、珍贵的故事和情感。隐居林间的熊猫,是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粉丝,自称“五竹先生”。在作家马克·吐温刊登寻猫启事时,巴比诺也在《猫咪日报》刊发了一条寻人启事,用8只田鼠或4条小鲑鱼悬赏寻找自己的“宠物人”。惨遭猎杀的天堂鸟,选择把信写给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上的露丝女士,因为她是人群中唯一没有在帽子上插鸟羽的女士……作者希望假借“动物来信”告诉读者,世界上不应该只有人类的声音,生命的智慧也远不止人类的智慧。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天宇绘制的图片,动物们的眼神清澈闪着光,里面藏着智慧或质问,爱意或愤怒,书中一句话或许可以作为双关的题眼:“世界的不同,是眼睛的不同。”(点击阅读《动物来信》书评)《我想念》作者:(荷)贝特·维斯特拉绘者:(荷)西尔维娅·韦威译者:刘诗楠版本:奇想国童书丨海豚出版社2020年7月推荐理由:我们如何怀念身边消失的人和事?《我想念》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生与死之间的碎屑,通过41首深刻动人的叙事诗歌和相应的主题插图,将离别、伤痛、消逝等话题呈现在读者面前,记录消逝,书写怀念。在这部写给思念的生命诗集中,创作者用孩子的口吻讲述亲人的离世、心爱宠物的离去,以及直面死亡的感受……在展示死亡这一不朽主题之余,创作者同样希望可以通过一首首诗篇化解哀伤,释放温暖,让孩子懂得接纳、拥抱和铭记。这些来自某个人、某个生命的人生片段,被拼接、堆积成一个个饱满、真实的形象,表达出离别与不舍,思念与眷恋,伤痛与抚慰。插画家西尔维娅·韦威为本书绘制的插图也颇具巧思,色泽明快且充满童趣的视觉表达,恰到好处地赋予诗歌中的文字更加动人的意义,让原本冰冷、沉重的死亡,变得温暖而富有生气——这显然也是作者贝特·维斯特拉想要传达的真谛——只有直面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因为只要记得,就不是永久的告别。《我的二本学生》作者:黄灯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一书,延续了她的一贯风格:注重从具体经验中精微而准确地触摸时代精神状态。她在此前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文章《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及非虚构作品《大地上的亲人》中,都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情感真挚,反思真切。这一次她将目光转移到中国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命运。在这本“非虚构写作的教学札记”中,黄灯分享了15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黄灯自言这是一本被学生推动而写作的书。她在书中并没有得出关于宏大结构的明晰结论,而是具体而微地通过个人观察,呈现近二十年来的教育图景,留下一手资料。在出身小镇的985大学生开始自嘲“小镇做题家”的当下,我们可以从黄灯的作品中看到不同大学生群体更为丰富的精神维度。在书中,黄灯对比了不同地域“70后”“80后”“90后”三个代际的大学生的奋斗经历和内心冲突,呈现出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这对于当下大学生过于聚焦自我、缺乏改变的行动力的状态,带来了一种激励的共情。(点击阅读对本书作者黄灯的专访)《四蛇童子》(“老神仙”系列丛书第二辑)作者:张菱儿绘者:赵光宇版本:朝华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四蛇童子》融合了传统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中逐日与鬼城的桥段,忘川河、奈何桥、三生石、望乡台、丰都城等为我们所熟知的元素,以及阎王爷、孙悟空、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神鬼形象,穿插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讲述了一个追逐梦想的现代故事。夸父逐日、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些为了梦想舍弃自我的宏大叙事,在四蛇童子身上得到了全新的演绎,他一心想将太阳带回丰都,给居住在那里的魂灵们带去光和热,却最终幻化为贫瘠土地上的一片桃林。对于儿童而言,这样的情节设定既有对追逐梦想的肯定,理想主义情节的塑造,也有一定的思辨意味和安全教育警示。同时,全书最大的看点并不是所谓的故事新编,而是我们能够从这些古老、亲切又熟悉的人物关系中,看到一些可供反躬自问的影子:在养育孙儿过程中不免纠结的孟婆婆,舍不得对孙子放手,又事事支持孙儿的决定;身负鬼城丰都管理者重任的阎王爷,极具权威又偶有家长式的托大行为。对正处于亲子关系之中的家庭来说,都极具启发性和探讨性意义。赵光宇为本书所作的插图,结合了民间传统木刻年画风格与现代版画的色彩,形象呆萌质朴,富有天真趣味。《树木之歌》作者:(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译者:朱诗逸审校:林强 孙才真绘图:年高版本:商务印书馆2020年7月推荐理由:如何倾听树木,聆听我们和万物的声音?在《树木之歌》中,戴维·乔治·哈斯凯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剖析人类自身。作为一本博物学力作,作者以科学而诗意的语言,书写了微妙而古老的树木之歌、生命之歌,也促使我们去思索,人类应该如何在大自然中生存栖身?从吉贝、香脂冷杉、菜棕到棉白杨、橄榄树、日本五针松,从远古树木的遗骸到为人类所主宰的盆景树木,从远离人烟的亚马孙森林到城市与田间,12种不同的生境,12种样态的树木,虽各不相同,它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却互相紧紧缠绕。在记录生物群落的迷人旅程之外,作者也揭示了人类的命运:在他看来,树木、人类、昆虫、鸟类、细菌……都是个体的集合,因为生命本就是一个聚合的网络。然而,人类的许多行为正在磨损,扰乱甚至切断了全球的生物网络。显然,倾听树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剖析我们人类自己的本性,并理解生活在一个经历着深刻生态变化的世界中意味着什么。对于生命之歌,我们无法置身其外。《纸神》作者:(日)大平一枝/(日)小林纪雄译者:杨玲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推荐理由:不起眼的纸片中,隐藏着神灵。揉烂、撕破、扯坏、水洇、火烧,有着无数种方法毁坏甚至彻底消灭它,但纸还是顽强地活着,甚至在鼠标一点就能消失的电子化便捷时代,它仍然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它诚然生来弱不禁风,却又成功地抵御着时代的风暴。因为纸是如此地贴近人,它承载着人书写的一笔一划,任由人将它折成千变万化的形状,它寄寓情感,也滋养趣味。不愧是作者大平一枝所亲切昵称的“纸神”。在这本书中,作者采访了近三十位与纸结下因缘的爱纸人。他们中有收集了近600张厕纸包的横沟健志,在他眼中,这些被人随手丢弃的厕纸包,虽如蜉蝣一般短促,但却给人一种“随意”的可怜可爱感;有像枡野俊明这样的庭院设计师,点心包装纸轻薄透明的质感让他深深着迷;年过八旬的仲条正义,作为资生堂的包装设计师,仍然在纸端追逐时代的潮流;甚至还有神田千晶这样的和纸制作家,居然能将轻薄的纸化作佩戴的首饰,和纸首饰的轻盈与纤细,重新定义首饰的意义。尽管这本《纸神》仅仅是一本爱纸人的艺术访谈手记,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未必提出了深刻新颖的观点。但这些人与纸之间结缘产生的情愫,本身就直通美之造境。而颇具妙趣的是,为了表达这种纸神之美,这本书的出版社特意使用了六种不同的纸进行印刷,翻开每一页时的不同触感,近乎完美地诠释了“纸神”的意义,让这本书凭此一点,也成为“纸神”本身。《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作者:罗信耀译者:罗进徳版本: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2020年8月推荐理由:与诸多记述京味儿文化的作品相比,《旗人风华》的成书与出版有着更为丰富曲折的历史。本书最初写于20世纪30年代,由北京人罗信耀用英文写成,发表于当时的英文报纸《北平时事日报》上,目标读者是当时在北京生活抑或对北京文化感兴趣的欧美读者。罗信耀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北京,但他却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写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这一双重语言优势使得他成为搭建文化桥梁的理想人选。《旗人风华》曾在海外多次再版,此次是《旗人风华》首次推出中文版。由罗信耀儿子罗进徳译写——在翻译的基础上,增删、改写了大量内容,使得这本最初面向欧美读者的书更适合中国人阅读。在写作结构上,本书也颇有巧思。它从北京胡同人家中一个名叫“小秃儿”的孩子的出生写起,沿着“小秃儿”的成长轨迹,带我们认识纳福、坐月子、供神、满月、童谣乃至“小秃儿”长大成人之后的订婚、结婚、生子,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北京一个旗人家庭的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同时带领读者在细节中熟悉北京的民风民俗,也更了解北京的“人”。本书单由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共同遴选,推荐语为全体编辑部成员撰写。编辑:刘亚光;校对:翟永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10月17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版~B08版「主题」B01丨书评周刊「主题」B02-03丨秋季书选「主题」B04-05丨秋季书选「主题」B06-07丨秋季书选「主题」B08丨尤瓦尔·赫拉利:21世纪的变化比任何时候都彻底点击阅读原文,进书评的小铺逛逛~

其合昏昏

盘点276本各个学科新增SCI或SSCI期刊

前两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最新的SCI和SSCI收录库的来源以及被删减的79本期刊,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新增的276本期刊列表和分析结果。前几天我们的iJournal交流讨论群(加群请联系文末的小编)里问有没有推荐的最新SCI期刊,没有影响因子也行。这个问题真是问着了,我们今天的推文要回答的就是这类问题。那么有小伙伴问了,为什么要找这种期刊,那么多已经有影响因子的SCI期刊难道不香吗?这就要说一下新晋SCI期刊的特点了:1. 这些期刊多为最新创办的期刊,而新办期刊的一个趋势就是审稿速度大概率比传统期刊快一些,有的出版社就是靠审稿快来作为自己的鲜明特色。2. 新晋SCI期刊一方面为了提高自己的IF会严格把握自己的论文质量,但另一方面,高质量的论文大概率是不会投这些期刊的,所以只要你的文章有那么一些被引用的潜质,这些期刊也都是比较欢迎的。下面我们先挑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期刊跟大家展示一下:1. 下面五本期刊,前三本为国产期刊,其中一本出自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另外两本分别出自台湾气胶研究学会和中华民国心脏学会。后两本是Nature集团的子刊,Nature又多了一本以Nature开头的子刊:Nature Metabolism,隶属于内分泌与代谢学科,相关领域的小伙伴可以试试。2. 下面展现的是材料科学相关的部分期刊,跟材料科学相关的新增期刊竟然有30本之多,可见这个领域最近发展的很是火爆。接下来,我们通过不同维度来分析一下这个列表:01 276本期刊的学科领域分布这些期刊中225本属于SCIE,68本属于SSCI,其中17本同时属于SCEI和SSCI。比如Water Economic and Policy这本期刊既属于SCIE中的水资源学科,又同时属于SSCI的经济学和环境研究学学科。在225本SCIE中,我们分析了其中138本,分属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化学,环境科学,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学科,电子及电机工程学,药学与药理学,动物学,生物技术及应用微生物学等十大学科。详情如图所示,其中数量最多的学科为材料科学。在68本SSCI期刊中,我们分析了52本,分属于心理学,公共、环境与职业健康,法学,语言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详情如图所示,其中数量最多的学科为心理学。02 276本新增期刊所属的出版社276本期刊分属于上百家出版社或者机构。但其中的124本分属于四大出版社,即爱思唯尔(ELSEVIER)、斯普林格(SPRINGER)、泰勒弗朗西斯(TAYLOR & FRANCIS)和威立(WILEY),其中爱思唯尔最多(ELSEVIER),有38本。其次,有27本属于5个比较小的出版社,分别是多学科数字出版机构(MDPI)、赛吉出版公司(SAGE)、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 PRESS)、英国医学期刊(BMJ)和生物医学中心(BMC),其中我们最熟悉的MDPI新增了9本SCI或SSCI期刊,虽然我们最近在讨论群里收到了不少其相关的负面信息,还是祝贺这个杂志社又壮大了不少。剩余的125本期刊就属于各种更小的出版社或者分属于各个国家或各个领域的学会,比如美国农学学会的新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以及韩国运动障碍学会(OREAN MOVEMENT DISORDERS SOC)出版的Journal of Movement Disorders。最后,写到这里,作为一个在科研一线奋斗了十几年的研究人员,小编也不想带大家落入期刊和IF的“圈套”,我们也都希望大家踏踏实实做科研,把文章发到自己领域的传统期刊上去。但是形势不等人,在如今这个论文爆炸的年代,传统订阅式期刊一年发文量绝大部分仅有100左右甚至更少,大家必须要为自己找出路,并且要合理地找出路,这也就是我们iJournal未来服务的宗旨和努力的目标!欢迎大家的讨论和建议!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