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语言大学喜获5项2020年度国家语委科研项目杉田

北京语言大学喜获5项2020年度国家语委科研项目

近日,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20年度科研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喜获5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为刘利教授的“中文国际传播能力研究”、 外国语学部王立非教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管理理论建构研究”;科研中心项目3项,为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杨尔弘教授的“智能辅助汉语应用文写作研究”,国际教育管理处/孔子学院工作处陈丽霞副编审的“区域国别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以美国为例”,语言科学院徐欣路博士的“百年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建设研究”。据悉,2020年度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共立53项,重大项目为5项。今年我校是所有申报单位中获批项目最多的一家,也是获批重大项目最多的一家,彰显了我校在语言学方面的优势。项目简介1. 刘利教授的“中文国际传播能力研究”本项目将从“政策-理论-实践-案例”四个维度,全面梳理全球中文国际传播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聚焦中文国际传播的重点问题,分区域国别对新时代中文国际传播内容、路径、能力提升策略、影响等进行多维度、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着力于将中文国际传播能力与孔子学院建设、中文纳入所在国教育体系、传播评估体系、后疫情时代舆论策略等相结合,并同步构建包括全球中文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教学资源支撑平台、教学管理系统在内的中文国际传播能力服务平台,为新时代中文国际传播的新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 王立非教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管理理论建构研究”本项目以我国语言管理现实问题为导向,采用跨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从语言规划管理、语言教育管理、跨国语言管理、语言资源管理、语言标准化管理、应急语言管理六个维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管理理论体系。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论证新时代语言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最终成果为《新时代语言管理学》、系列论文和资政报告,将推动我国语言管理研究,指导语言管理实践、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3. 杨尔弘教授的“智能辅助汉语应用文写作研究”本项目以自然语言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探索辅助汉语应用文写作的关键问题和相关技术,以期辅助学习者不断提高其汉语运用水平。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基础资源建设、辅助写作关键技术、原型系统开发。基础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应用文模板资源库建设、包含关键元信息标注的应用文范文资源库的建构、汉语学习者产生的文本语料库的标注;辅助写作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应用文生成、基于元学习的语法改错领域自适应、面向汉语应用文写作的文本润色。系统开发将以资源和技术为基础,探索辅助学习的技术流程,构建面向用户需求的应用文辅助写作工具。4. 陈丽霞副编审的“区域国别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以美国为例”本项目将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在后疫情时代重点分析美国国际中文教育,包括美国中文教育主体、中文教育目标、中文教育内容、中文教育途径、手段以及中文教育环境等,为美国已有孔子学院多模式、多层次发展及转型提供案例参考以及国别化、普适性成功经验,为中美关系发展及教育领域合作提供一线信息参考。同时,以美国为例,本项目将广泛调研不同国家和地区汉语教育现状及国别区域环境,在掌握大环境政策背景、最新文献资源和动态实时数据的前提下,分项开展国别化汉语教育模式、人才培养、孔子学院、汉语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分层研究,以便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挥中文教育在中外互解和文明互鉴中的作用。5. 徐欣路博士的“百年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建设研究”本项目以建设百年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为基本目标。数据库拟实现多个方面的特色:第一,不仅要收录现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也要收录各种规范标准在百年历史上各个版本、各种形态;第二,不仅要收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本本身,也要收录百年来针对规范标准开展研究的学术文献;第三,不仅要面向语言文字日常使用者提供查询服务,也要面向规范标准学术史的研究者提供查询服务;第四,不仅要实现文本检索,也要在研究规范标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常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知识点检索。来源:北京语言大学 出品单位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舍是与非

中国语言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学术最繁荣的时期。下面主要就汉语言文字的研究分两个时期简要叙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事业的需求推动语言文字研究发展党和政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起就对文化教育事业高度重视。扫盲和提高干部群众语文水平的需求直接推动了语言文字的研究。从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请大家注意文法》等文开始,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和丁声树等《语法讲话》等语法著作相继推出,学术期刊出现多场语法大讨论,深化了对汉语自身特点的认识。多位专家学者集体编写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为中学教学提供了完整实用的语法体系。这些都带动了汉语语法学科的稳步前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及汉语规范化的任务,在帮助提升全民语文能力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对语言学多个领域的研究。推广普通话的需求促进了汉语方言学。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举办多期普通话和方言培训班,既服务于方言大调查,又为汉语方言学研究培养了大量专才;修订完善后的《汉语方言调查字表》成为使用至今的调查标准方案;随后出现了《昌黎方言志》等精品著作,树立了方言调查研究的学术标杆。汉语方言学成为了显学。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促进了语音的研究,包括普通话音位系统的研究和实验语音学的发展。以中科院语言所为主的研究队伍用实验方法对普通话展开一系列开创性研究,为科学认识普通话音系、满足语音合成和识别技术的需要提供了科学支撑。为确立普通话词汇规范,中科院语言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应运而生。其内容和体例成为词汇学研究的主题和素材,带动了汉语词汇学的发展。简化汉字和整理汉字(定量、定形、定音和定序)促成了现代汉字学的产生。在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的助力下,这一学科走向成形和成熟。国家对语文事业的重视,激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情,形成了语言学各学科全面发展的态势。历史语言学观念促进了从发展史的角度对汉语的考察。王力《汉语史稿》首次为汉语全面勾勒了语音史、语法史和词汇史的主线。“汉语史”逐渐成为汉语研究的重要学科方向之一。音韵学渐脱难懂“绝学”身份,成为可传授、可论证、可验证的现代学问。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讨论和音系本身的研究,基本确立了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中古音,为上溯上古音、下探近代音提供了坚实的参照。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古汉字研究不断拓展深化,研究范围超越字形、词语,拓展到语法研究。理论方面,大量翻译介绍包括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在内的苏联语言学著作,并带动对语言和思维等语言哲学问题的讨论,对西方语言学前沿尤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也有所介绍,刊于《语言学资料》等书刊。这一时期,朝向世界语言学的窗口始终开启。在应用领域,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科院语言所和技术计算所已合作进行机器翻译的探索,在1958-1959年间研制出了实验性的英汉、俄汉翻译系统。改革开放为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注入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为语言学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社会学术环境。高考制度恢复,语言学硕博士点逐渐设立和增加,语言学有了人才保障。语言学期刊有恢复,更有新生,期刊集刊方阵逐步成形并壮大。《中国语文》复刊后发表了诸多名家厚积薄发的论文,担当了领军期刊的角色。新生的语言学期刊各以所长逐步跨入后来的核心期刊行列,成为语言学长期繁荣的重要基石。各类语言学集刊也以强劲态势涌现,拓宽了科研成果的发表渠道。同时,语言学界进入学会涌现期。中国语言学会于1980年成立,文字、音韵、训诂、修辞、方言、世界汉语教学、辞书等各分支学科也纷纷成立学会、研究会及其下属分会。这些都对凝聚学术力量、开展学术活动、培养学界新秀起到了积极作用。大部分学会形成了两年一届年会的惯例,使语言学各分支学科始终保持“激活”状态。很多学会办有集刊,不同领域的学术成果得以及时展示。另有很多学术会议不属于任何学会,但有相对固定的主办方和会议周期,并出版连续性文选。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IACL)自1992年创办起,每年在亚欧美各国举行年会,中国学者成为与会最大群体,多所大陆高校主办IACL年会,知名学者先后担任会长。改革开放掀起了介绍国外各语言学流派的热潮。大量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或介绍读物得以出版;借鉴国际前沿理论研究、解决汉语或中国境内语言问题的论著,在理论和方法传播方面作用更加凸显,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以语言学教学和交流为导向的人员往来日趋活跃,来华讲学、出访、留学、长期兼职等形式,成为促进中外语言学交流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带来理论方法的引进和运用,在很多方面促进了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范式的提升,尤其是功能—认知语言学、语法化学说、语言类型学、语言接触等的研究范式已成汉语界的显学,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并反哺前沿理论。形式语言学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深入研究。历史语言学、地理语言学使汉语史研究和方言调查研究更具有系统性和多维性。音韵研究从解读古韵书的音系,发展到构拟历史上各个阶段的音系并勾勒语音演变规律;词汇训诂研究从训释古代具体词语发展到探求词汇系统发展史;文字学从具体汉字的析字解理上升到系统的汉字构形学理论;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交叉学科也从萌芽状态发展为研究热点领域。新的应用性需求继续为汉语研究提供动力。国际汉语教育推动汉语特别是语法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支撑语法研究的工具书或语料库纷纷涌现。对外汉语教学类期刊成为汉语研究尤其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发表园地。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汉语词汇学、语音学、文字学等学科各有丰硕成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语言学家们致力于完善机器所需的语法规则,包括分词、句法分析、语义关系分析、源语言到目标语的转化规则等。计算语言学界对统计方法的强调促进了语言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和大数据语料库的建设。语言生活和语言政策也推动了语言文字应用的研究。1985年国家语委成立后,工作重点转向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后来的信息化。语言文字应用性研究也随之调整。通用规范汉字表、异形词整理、港台腔、方言词语、外来词和字母词、网络用语,这些规范化课题催生了大量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语言生态也发生显著变化,语文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构建更加和谐合理的语言文字生活。语言规划、语言战略、语言资源等领域得到更多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通过)的制定,也有语言政策方面的研究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语言文字研究乘着国家发展的东风获得了更大的推动力。诸多领域与国际前沿同步推进,如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地理语言学、构式语法、语义地图模型等,都有大量优秀成果涌现,不乏理论创新性探索。普通语言学意识的提升,特别是生成语法对普遍语法的追求和语言类型学对跨语言视角的强调,使更多学者能从普通语言学角度来看待汉语的共时历时现象。如方言学更注意探求方言在汉语演变史中的位置,加上语言接触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城市方言研究则更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简帛碑文等出土文献资料的大量涌现,促进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二重证据”的比较,为文字、词汇训诂、音韵、语法等领域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和启发;音韵学与古文字的结合,拓展了新的广阔空间。地下或民间大量更贴近口语方言的各类语料,保留更多汉字变体,透露特殊乡音,推动了俗文字学、方俗词语、古代方音等研究领域的拓展。语言学界探求语言规则背后的心理机制,重视儿童语言获得规律;心理学界关注语言文字产出和理解机制,重视儿童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过程。它们共同提升了心理语言学的学术地位。观察记录法和实验法的心理学方式同时成为语言学的重要科学手段。大脑神经科学踏入语言文字研究领域,语言文字的认知心理机制进一步还原为生理机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眼动仪等逐渐成为语言学的利器。大数据和基因技术等在语言学中发挥更多作用。语言文字本体研究也愈益倚重语料库的量化优势。以基因技术结合大数据语料探求久远的语言谱系关系,成果受到学界高度关注。语言方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大规模展开,各地在更加统一规范的框架下展开调查,并对语言方言进行数码化典藏,语言方言调查迎来了新成果的高峰。中国学者在借鉴吸收国际前沿理论的同时,也在语言理论的自主创新方面迈出更多步伐。汉语方言音韵学界逐渐形成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学者以此来离析方言音系中由语言接触造成的文白异读等语音历史层次,将相关个案成果提升为一种历史层次分析法,目前已经成为汉语方言语音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研究范式。“语言库藏类型学”作为中国学者的原创理论,从跨语言视角研究形—义关系,尤其关注形式库藏对语义表达的反作用,特别是由强大库藏所负载的显赫范畴的作用。“高级版本的意合语法”,关注汉语语言形式的不完整性,揭示意合语法的认知机制,整合多种理论工具构建合适的描写体系。“新描写主义”主张用跨语言的眼光、合理调用多种理论工具来增强语言描写的准确性和精细度,避免理论对语言事实的扭曲。这些理论探索虽然还处在发展早期,但都是在深入了解现代语言学理论和中国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原创理论,其发展走向值得关注。中国的语言文字研究者本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学术精神,在“封闭自足—对外开放—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迈向第三个阶段。(作者:刘丹青,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名词性短语句法结构的类型学比较”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生生

留美党:美国语言学专业研究领域及十大名校全解析

目前美国语言学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史、句法学、语义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计算语言学与人工智能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美国语言学专业研究领域和十大名校。美国语言学专业常见的研究领域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指的是这样一门学科,它通过建立形式化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处理自然语言,并在计算机上用程序来实现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从而达到以机器来模拟人的部分乃至全部语言能力的目的。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有时也叫计量语言学(Quantitative Linguistics), 数理语言学(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人类语言技术(Human Language Technology)。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称越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门研究语言变化的学科。历史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最初的历史语言学是比较语言学,中文习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所关心的主要是对语言谱系的梳理和对史前(指有文字以前)语言的测拟。历史语言学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包括语言变迁、语言之间的关系、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变化对于理解人类语言和人类的语言能力极其重要。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揭示语言变化的史前发展和同一语言早期和后期变体自己的联系,为不同语言的亲缘关系提供线索。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还可以使我们对非语言的因素,如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在语言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认识。音韵学/语音学音韵学和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征明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语音学既然把语音当作生理现象或物理现象来研究,因此有所谓普通语音学,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各种语音的构成,那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只是每一个民族的具体语言还有自己的一些语音特点罢了。至于音韵学,则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因为音韵总是属于一种具体语言的,它具有很显着的民族特点,甲语言的语音系统决不可能跟乙语言的语音系统相同。语言心理学/神经语言学研究对认知科学、对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语言教学、言语缺陷的诊断和治疗、机械翻译、人工职能等领域都有应用价值。语义学/语用论语义学(Semantics),也作“语意学”,是一个涉及到语言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一个术语。虽然各个学科之间对语义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大相径庭。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意义,这里的自然语言可以是词汇,句子,篇章等等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但是各个领域里对语言的意义的研究目的不同,语言学的语义学研究目的在于找出语义表达的规律性、内在解释、不同语言在语义表达方面的个性以及共性。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美国语言学专业十大名校: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该专业的核心涵盖以下传统语言学分支:音韵学、形态音位学、句法、语义学、语言心理学以及语言学和其他学科(如哲学和逻辑学、文学、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交叉研究项目。只授予博士学位,不授予硕士学位。只有秋季入学。申请者不须参加GRE 考试。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该系提供硕士和博士学位,只有秋季入学。申请交叉学科(如应用语言学和罗曼语言学)的应向相关学科而不是语音学提交申请。不具有语言学背景的学生也可以申请,但在入学的第一年须接受预备课程学习。每年招生人数为 13-15 名。申请者须参加 GRE 考试,还要提交一篇语言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报告或学术成果。3.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Austin, TX)该系提供硕士和博士学位。注重语音学、音韵学、句法、语义学和历史语言学等门类的理论研究。人类学系、计算机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特别语言系也提供交叉课程的学习。拥有语言学硕士学位的学生在申请时最好提交研究论文,所有申请者均须参加 GRE 考试。4.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该系在美国语言学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该校实行三学期制。核心课程有语音学、音韵学、语义学、历史语言学、结构语言学。申请者,尤其是有意申请奖学金的,应该参加 GRE 考试。学校尤其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推荐信和个人自述。5.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Berkeley, CA)该系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语言学系。在语音学、音韵学、词态学、语义学、语用论、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领域具有优势。申请者须参加 GRE 考试,并提交学术成果。6.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Amherst, MA)该系是国际语言学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心。只提供博士学位,在最近的全美博士学科调查中,该系的教学质量在同类学科中名列第一,教师质量名列第四。核心课程有句法、语义学、语音学和音韵学、语言心理学。该系还是词态学和最优化理论的重要研究和教学基地。申请者须参加 GRE 考试,提交学术成果。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San Diego, CA)该系有三大特色:理论研究框架全面、强调多样化语言学习、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联系紧密。不提供纯粹的硕士学位。核心课程有句法、语义学、音韵学、语音学。申请者须参加 GRE 考试,自由选择是否提交学术成果。8.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该系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语言学系之一。核心课程有句法学、音韵学、语义学、历史语言学、语音学、社会语言学。在语言心理学方面发展迅速。该系所在的宾州还有语言数据联盟和认知科学研究学院等研究机构。提供硕士和博士学位。申请者须参加 GRE 考试。9.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该系主要提供博士学位,极少提供纯粹的硕士学位。入学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三年专注于研究,须完成 2 篇合格的研究论文,还要积累教学经验(每位学生都要担任 3-4 门课程的教学助理);第四、五年主要是撰写博士论文。申请者须参加 GRE 考试和作品(最好是语言学方面的,也可以是其他能展示申请者写作技巧的作品)。10.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rbana-Champaign, IL)该系提供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有以下 7 个专业领域:计算语言学、历史语言学、音韵学 / 语音学、语言心理学 / 神经语言学、语义学 / 语用论、社会语言学、句法。有计算语言研究室、语言学习研究室、音视频部门、演讲韵律学语言实验室、语音学实验室。申请者须参加 GRE 考试,提交学术作品。

韓奕

2019年语言生活研究:热点与趋势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往往是综合性研究。因此,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是这一领域在学术上的又一显著特征。从学术起源上看,社会语言学的创立和发展直接受到了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滋养,随后更融合了政治学、教育学、传播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断探索,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语言与社会”是语言学的核心话题之一,有关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常被称为“语言生活研究”。语言生活是指“学习、运用和研究语言文字的各种活动,以及对语言文字研究成果的各类应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社会功能是这类研究的核心关注点。从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格局看,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的“语言生活派”,可以被看作社会语言学的中国学派,它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和家国情怀,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开展从微观到宏观的语言研究,结合多学科知识不断丰富语言学的内涵与方法,以面向社会现实的学术研究助力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这一领域迅速发展的背后,既有国家与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新需求,也有语言学家探索中国道路的不懈追求与努力。近年来,学界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关注持续走高,在2019年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笔者以“语言生活、社会语言学、语言社会学、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社会话语、语言与社会”为核心检索词,考察了相关论文和项目情况。结果发现,国内期刊论文中有2600余篇相关成果,核心期刊和相关领域重要刊物中涉及这类话题的论文达350余篇。在科研立项方面,语言生活研究首次进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相关研究立项达到60余个,其中包括4项重大课题和6项重点课题。热点话题异彩纷呈语言生活研究有丰富的内容和多元的视角,既可以关注语言现象本身(属于“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也可以透过语言分析社会行为(属于“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2019年度出现的热点话题,涉及多个领域。话语研究的对象是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组织与使用特征,并从交际功能、使用者的认知来解释语言使用中的制约因素。2019年度对外交话语的关注度很高,不仅有关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译介与传播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重点项目中也有两项课题与话语研究直接相关。同时,政治学者也开始重视语言对国际政治活动的影响,提出建立国际政治语言学,探究语言在国际政治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政治文本分析),或者借鉴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国际政治现象。外交话语研究方面,中外政治活动中的言语行为、外交话语与国家形象构建、我国外交话语模式的历史演变等都是讨论较多的话题。国家语言能力指“一个国家掌握利用语言资源、提供语言服务、处理语言问题、发展语言及相关事业等方面能力的总和”,这是近年中的热点话题,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有一个立项。最近的进展主要体现在理论建设方面,学界对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做出了更深入的探讨,并将其拓展至国防、应急管理等方面。语言教育是语言生活的核心领域,其中的外语学科建设与社会对外语的需求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在三重背景的综合影响下展开。首先,“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对国家语言能力和语言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其次,“双一流”和“新文科”建设为外语学科发展带来新机遇。再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对外语人才市场形成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对外语学科的定位、知识内涵、发展原则与建设路径等问题展开了新一轮探讨;外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关系、外语学科定位的应用性与人文性之间的争论又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有关研究仍在不断推进。一方面,学者们继续就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理念、知识体系、学科内涵等问题做深入探讨;另一方面,从跨文化角度对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展开个案研究、实证调查的研究逐渐增多。还有学者借鉴传播学、经济学理论,从更宏观的层面讨论汉语国际教育政策,并尝试构建语言传播理论,分析当前汉语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网络语言研究呈现出宏观与微观双管齐下的局面。一方面从微观角度对具体的网络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讨论网络词语的语素化、语法化、意义建构与语义流变机制等问题;另一方面则研究网络空间中的语言活力、网络语言的经济功能以及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与规律等问题。人口流动带来的城市多语现象是学者关注的核心话题,我国不同区域中流动人口的语言使用状况、本地话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中的作用、区域或城市中的语言态度与认同问题等都引发了多方关注。社会学与经济学领域中也有人开始关注语言能力与语言多样性在贸易和城市移民创业中的作用。在国家推行《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背景下,涌现出大量有关语言扶贫、语言减贫和推普脱贫的研究。从学理上讨论语言与贫困的关系、贫困人口的语言能力现状、语言能力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等,都是被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研究对象以多类贫困群体中的儿童为主。语言教育、语言技术、“推普脱贫”行动的成效也被提及。这方面的研究学科跨度较大,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1月发布的《岳麓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由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布。它再次引发了中国学者对语言资源、语言多样性的关注,成果涉及语言资源的类型、语言资源保护与语言政策的关系、其他国家和组织的语言资源保护与语言复兴经验等。针对特殊人群语言的研究,关注了诸如盲文、手语、语言障碍人群的语言使用等方面的内容。而过去这些学界很少关注的领域,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2019年发表的相关成果涉及盲文与手语的语言政策、标准化与规范化问题,针对这类人群的语言服务、语言权利等;在语言障碍相关的研究中,老年人的语言能力蚀失和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是研究者关注最多的问题。学科交叉融合指明发展方向社会生活是学术研究的源头活水。这类研究根植于社会现实,大到国家方针政策、国际政治与外交,小到个人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无不被纳入研究者的关注范围。因此,关注现实、联系现实是相关研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2019年,中国的国际战略、扶贫攻坚计划、社会公平与公正、城市化与移民、“双一流”与“新文科”建设、网络空间发展、国家软实力建设、老年语言、特殊人群的语言应用等,都在语言与社会研究中得到了体现,为语言研究注入了现实的动力,带来了更多的研究素材,也提高了研究成果的现实价值,相信这一特点在未来将被继续发扬光大。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往往是综合性研究。因此,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是这一领域在学术上的又一显著特征。从学术起源上看,社会语言学的创立和发展直接受到了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滋养,随后更融合了政治学、教育学、传播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不断探索,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例如在2019年度,就有学者结合政治学理论探讨了语言的政治属性与国际政治格局,还有学者基于传播学理论提出语言传播的混合模式,还有学者结合管理学知识提出语言治理能力模型。科学发展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上的新理论、新发明、新技术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重视交叉学科将使语言与社会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并以此不断丰富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推动学术创新。最近十几年中,这一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阵地和研究平台,各类活动频繁,国内外互动增强。其中,以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若干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核心的科研机构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基础平台的作用,研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这一领域的所有层次与侧面;除了“国家语言生活皮书”系列丛书(包括《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4个子系列),还有《语言战略研究》《中国社会语言学》《中国语言战略》《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语言规划学研究》等成为核心发表阵地;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专业委员会、语文现代化学会等学术团体发挥着凝聚与培养核心学者的功能;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着这类研究的发展。同时也应看到,有关研究仍大有发展空间。作为这类研究的骨干力量,语言学家不但要保持善于分析语言材料的长处,还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研究,在追踪社会热点话题时,合理地建立社会因素与语言因素之间学术意义上的相关性,将社会研究所必需的事实呈现和逻辑分析深入应用于语言研究。而对一些非语言学界的学者来说,与语言学家紧密合作,也能极大拓展其研究的深度。因此,把握语言与社会研究的本质、构建研究应有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融合应该是未来学科发展的方向。(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语言政策综合资源库建设及比较研究”(15JZD047)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蓉晖 杜宜阳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剑兰

文科生请注意,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已经公布

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实力高校一直都是最受到文科学生关注的梦想学府,这类强校往往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或者拥有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学科。这些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会收到财政支持的倾斜,立项经费一般高达数十万元,而且立项数量具有绝对优势。在2019年6月28日,教育部社科司公布了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本次共有61个项目入选。本次重大项目立项数较多的几乎都是各大文科名校。其中重大项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数量最多,共计8个重大项目。在本次2019年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名单中,按照数量维度来看,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一名,四川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二名,南开大学共有5项排名第三名,北京大学排名第四名,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各有3项入选并列第六名。根据公示的具体项目名称,可以发现北京师范大学主要集中在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比较符合北京师范大学的特色和辅仁大学的传承。除了北京师范大学占据绝对优势,另外,四川大学人文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国藏学研究所、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南亚研究所和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南京大学人文项目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人文项目主要集中在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所、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和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人文项目主要集中在环境法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的入围人文项目主要集中在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在这次评选中,除了一些老牌的文科理科优势的顶级名校,也有一些文科实力的地方重点高校也能够分食到一些重点项目,例如西北大学的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的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的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等都有一个项目入选。除了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6月28日还公示了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基地项目,共有11个项目入选获得支持,分别来自复旦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哦。

黑山羊

北语喜获5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我校共投标8项,中标5项。其中,中标的项目2项属语言学范畴,为施春宏研究员的“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和黄晓东研究员的“近40年来两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的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1项属于外国文学和艺术学交叉学科范畴,为陈戎女教授的“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研究”;1项属语言学和教育学的交叉范畴,为张黎教授的“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的策略、路径研究与支撑平台建设”;1项属中国文学和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范畴,为徐宝锋教授的“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图文音像数据库建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竞争最为激烈、权威性最强的国家级政府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选题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代表着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的建设和发展,科研处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着力提升组织策划获取国家级重大项目能力,全力配合各项目组工作,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前期培育、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选题设计、团队搭建、投标书填报、专家咨询论证等方面全程跟踪、精心服务,抓好项目申报的各个关键环节。在学校和全校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选题入选数量再创新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以及立项率更是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全国排名第十四位的好成绩。这标志着新时代我校科研队伍获取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整体有了新的提升,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学术命题的质量正逐步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认同,必将为我校科研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力,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科研处也将继续推行“一对一精准服务”的策略方针,全力以赴为我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做好服务,使我校科研成绩再上新台阶。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简介:施春宏教授的“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项目首席专家施春宏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教授,《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近年着力从事构式语法、语体语法、韵律语法的理论与应用探索,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研究,并积极开展语言学前沿思想和成果的教学转化与科学普及工作。该中标项目是基于汉语特征的前沿语法理论探索,共包括5个分卷:《基于汉语特征的认知语法理论探索》《基于汉语特征的构式语法理论探索》《基于汉语特征的生成语法理论探索》《基于汉语特征的韵律语法理论探索》《基于汉语特征的语体语法理论探索》。其基本目标是:整理学术思想,追踪学界动态,探索发展空间;由此而深入发掘汉语事实,提炼汉语特征,构建多元化的汉语语法分析范式。黄晓东研究员的“近40年来两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的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首席专家黄晓东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语保工程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该中标项目拟对北京大学20世纪80年代“北京话调查”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加工,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当代北京口语再次进行大规模调查,建立一个先进完备的可持续发展的北京口语多模态语料库。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并为语言研究者和社会各界提供检索、咨询服务。本项目围绕“两代一库”展开布局,包括第一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资料整理、第二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第二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资料整理、北京口语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检索系统研制、北京口语多模态语料库应用研究等五个子项目。本项目有利于推动北京话研究,并将促进我国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及相关研究。陈戎女教授的“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研究”项目首席专家陈戎女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辑刊《当代比较文学》主编,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结项项目负责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该项目选题前期经过北语校级重大项目的孵化,2020年初陈戎女提交了申报选题,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斟酌选题内容。该中标项目以跨文化和比较戏剧的视野和方法,研究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之旅和传播效果,探讨戏剧跨越国家、文明,以及跨越文本和舞台的界限后生发出的价值和意义。项目基于中外戏剧现象的“翻译改编-阐释研究-舞台演出-传播效果”的系统研究,通过由外向中、由中向外双向驱动的阐释和传播展开,特别关注戏剧对异国和异国人的塑造和再现,同时从理论层面阐发戏剧在跨文化阐释与传播中的思想资源、研究范式转换等核心问题,旨在构建戏剧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①是对中外戏剧跨文化交流传播的全方位全过程系统研究;②是兼顾经典案例的典型性与整体观照的跨文化研究;③深化对于中剧西传和西剧东渐跨文化传播的认识,促进中国戏剧“走出去”;④瞩目新媒体、新技术介入后的戏剧未来发展。张黎教授的“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的策略、路径研究与支撑平台建设”项目首席专家张黎,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商务汉语及其教学,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和市场营销管理。本项目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孔子学院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目标和新任务,对孔子学院如何转型、升级,以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探讨可行的策略和路径。项目将使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案例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孔子学院发展及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多维度的研究,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实施策略和路径。研究内容包括新时代全球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现状、孔子学院中文教育的转型升级、孔子学院学科建设的转型升级、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转型升级、孔子学院运行管理的转型升级、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的对外拓展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综合支撑平台建设等。徐宝锋教授的“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图文音像数据库建构”徐宝锋,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宣部亚洲经典互译计划专项工作办公室秘书处副秘书长(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负责人,国家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文化知识辞典(多语种)》主编,《国际汉学研究网》主编,《汉风》辑刊副主编,中加国际电影节副主席,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与诗学、海外汉学以及儒家伦理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本项目将通过对于海外汉学家的口述访谈,掌握中文和中华文化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拉丁美洲、阿拉伯中东地区、俄语地区等不同语言文化区域的研究、传播、和接受轨迹,通过在每个语言文化区域分别选取老中青三代30位汉学家,采用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角度,分别从语言、文学、艺术、哲学等不同的文化圈层访谈切入,在人物代际、机构分布、内容认识、传播反思、对策建议五个方面进行口述表达,鲜活立体地复现中文和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现场,藉由对传播、研究及接受情况的深度理会,进而在吸收中外相关话语资源的基础上建构起一种具有现场感和时代性的中文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话语系统。

太易

喜讯:北京语言大学喜获5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结果日前揭晓,北京语言大学共投标8项,中标5项。其中,中标的项目2项属语言学范畴,为施春宏研究员的“基于汉语特征的多元语法理论探索(多卷本)”和黄晓东研究员的“近40年来两代大规模北京口语调查的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1项属于外国文学和艺术学交叉学科范畴,为陈戎女教授的“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研究”;1项属语言学和教育学的交叉范畴,为张黎教授的“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的策略、路径研究与支撑平台建设”;1项属中国文学和新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范畴,为徐宝锋教授的“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图文音像数据库建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是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竞争最为激烈、权威性最强的国家级政府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选题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代表着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的建设和发展,科研处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着力提升组织策划获取国家级重大项目能力,全力配合各项目组工作,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前期培育、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选题设计、团队搭建、投标书填报、专家咨询论证等方面全程跟踪、精心服务,抓好项目申报的各个关键环节。在学校和全校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选题入选数量再创新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数以及立项率更是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全国排名第十四位的好成绩。这标志着新时代我校科研队伍获取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整体有了新的提升,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学术命题的质量正逐步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认同,必将为我校科研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注入新动力,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科研处也将继续推行“一对一精准服务”的策略方针,全力以赴为我校教师的科研活动做好服务,使我校科研成绩再上新台阶。来源:北京语言大学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汝奚恶死

回顾与思考:新中国70年语言学学科、学术和话语等体系建设

【项目论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得到全面发展,成绩斐然。新时代,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致力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之时,有必要回顾和研讨70年来语言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问题。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建设相对来说是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国科学院建院之初就设有语言研究所。70年来,作为国家科学院的专门语言研究机构,语言研究所一直发挥着科研领头的作用。语言研究所最初以文字改革、民族语文和现代汉语研究为主要任务,随着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民族语言研究所相继成立,语言所的全部任务转变为研究汉语的历史与现状。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音学、方言学、词典编纂、机器翻译、情报资料等学科为主要支撑的。这个学科分类格局明显受到苏联影响,主要思路是按研究对象的时代(古代、现代)划分学科并体现在教学与研究各方面。1977年吕叔湘在语言研究所设立近代汉语研究室,是对语言研究学科的一次重大调整。这个学科的设置,并不是对应于史学上以社会历史界定的“近代”概念,而是出于文言与白话之别的文体性学术考虑,体现了吕叔湘把现代汉语看作近代汉语一部分的学术理念。事实证明,这一学科的设立,极大推动了汉语历史与现状的全面研究。2001年,沈家煊在语言研究所彻底废除了以时代为依据的学科分类法,按学科自身的性质设立句法语义学、历史语言学等学科,是语言研究机构第二次重大学科调整,使得语言学科自身的分类格局更加合理。跟语言专业有关的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二十世纪初期外国语文系就有语言和文学的分别,其后中国文学系里文学和语言的专业区别也越来越明显,五十年代起北京大学为了给语言研究所培养人才开设了汉语专业,但语言学单设专业的做法并未在国内其他高校推广。早在1948年,《国文月刊》上刊出闻一多关于合并中文外文、重新分为文学系和语言系的主张,朱自清、陈望道、吕叔湘等学者都撰文参与了讨论。60多年后,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立语言学一级学科的讨论再次兴起,当年学者论及的师资、生源等问题依然存在,而国家的需要已迥异于当年,应该说,在大学里设立语言学一级学科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这一学科内部的次级学科设置如何更好地体现现实需求的问题。与此相关的是初等教育中的汉语语言学教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仿照苏联的做法在中学里分别开设“文学”和“汉语”两门课程,实践证明并无必要。但随后数十年间,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也是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我们设想,如果大学的语言学系有了较为合理的专业设置,或许可以更加有效地带动中学语文课程里语言学知识教学的目标性与实用性。语言学的学术体系建设虽然远未成熟,数十年间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却异常活跃,其中一条清晰的主线,就是对汉语特点的求索。中国古代有成熟的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方法上自成体系,二十世纪以来与西方现代语言学方法结合,尤其在语音研究上,无论是古代语音的构拟,还是现代方音的记录,以及共同语语音的分析,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显著的现代科学色彩。我国古人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学者借鉴拉丁文法和英文文法的体系尝试建立汉语的语法体系。四十年代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和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在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体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吕叔湘、王力所主张的注重句式、注重语义、注重修辞的取向在语文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十年代汉语研究界受苏联的影响展开了主语宾语问题、词类问题等几场大的讨论,由于眼光过于局限于跟俄语的对照,许多提法比起四十年代吕叔湘、王力的水平不进反退。如对汉语主语、宾语的认识比起吕叔湘《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多有不及;对汉语词类的认识,也没有跳出朱德熙批评四十年代“文法革新讨论”中“对划分词类的标准只能是词的分布这个原理还缺乏认识”的局限。应该说,五十年代受苏联影响的几次汉语语法专题讨论对汉语研究正确道路的负面影响,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汉语语言学的理论探讨日益活跃,集中在方法的研习上。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美国描写主义方法的运用,到八九十年代功能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方法的借鉴和使用,为汉语语法的多侧面观察打开了新的视野。语言事实日益丰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但离学术体系目标的实现还很遥远。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更加注重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力求在研究方法上能够驾驭跨语言的共性,并且为语言间的差异设立合理的参数,而不再是只聚焦于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这当然对各种语言异同的普遍描写显出效力。但是,着眼于语言之间共性与差异的“世界眼光”却未必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汉语自身的深刻理据。这就是汉语研究学术体系迄未成形的根本原因。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吕叔湘就力图抛弃那些从形态语言里借用来的观念,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沈家煊针对汉语词类范畴和句法关系的几个经典难题苦思良策,通过对世界语言的广泛观察和对汉语事实的深入思考,从汉语最基本的词类范畴名词与动词的关系入手,发现汉语存在各级语法单位之间一系列的范畴包含关系,而这正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范畴包含关系相吻合的。应该说,这是百余年来第一次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特征和世界语言变异眼光,对汉语本质作出的系统性揭示,是中国语言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学术体系的创新必然伴随着话语体系的创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汉语研究者习惯于使用西方话语体系与国际学界对话,这样做固然实现了顺畅的“接轨”,也使外国学者比较容易了解一些汉语事实,但这样传播出去的汉语事实只是分别对应于其他语言的一些支离破碎的侧面,无法展现汉语的整体面貌,同时丢失了反映汉语本质精神的最重要内容。如沈家煊指出:区别实词和虚词最初是中国古人对语言学的贡献,西方学者知道后引入他们的语言研究,意识到这个区分原来十分重要,这一对概念到西方转了一圈,改装以后贴上西方的标签,返销到中国,中国人反倒忘了它本来的含义,按西方对立观念来理解了,这值得我们反思。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先后提出了韵律句法、语体语法、糅合语法、对言语法等涉及汉语本质的标识性概念。这些概念远承古代词章学传统,近接吕叔湘、朱德熙等现代学术大师的学说,同时,在当代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经过西方当代语言理论形式句法、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系统解释,形成了兼具当代学术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汉语话语体系。回首70年来中国语言学走过的道路,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经历过模仿国外学术体系、进入西方话语体系、参照他国学科体系的过程,但总的来看,汉语研究者追寻汉语自身特征的初心,一直是驱动几代学人学术追求的动力。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更多学者在纷繁的西方学说面前表现出了冷静和理智,时刻保持着继承性和民族性的强烈意识,抱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的高位目标,体现着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科学精神。展望未来,我们希望中国语言学在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前提下,打造一个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科研院所的语言学学科体系;构建一个融合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语言学先进理论的语言学学术体系;建造一个基于中国文化又通行于国际学界的语言学话语体系。因此,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是新时代语言学者的学术目标,也是新时代语言学者的使命担当。(作者:张伯江,系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基于句法语义互动关系的汉语形态句法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播音中

新中国70年语言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项目论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得到全面发展,成绩斐然。新时代,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致力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之时,有必要回顾和研讨70年来语言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问题。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语言学的学科体系建设相对来说是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国科学院建院之初就设有语言研究所。70年来,作为国家科学院的专门语言研究机构,语言研究所一直发挥着科研领头的作用。语言研究所最初以文字改革、民族语文和现代汉语研究为主要任务,随着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民族语言研究所相继成立,语言所的全部任务转变为研究汉语的历史与现状。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音学、方言学、词典编纂、机器翻译、情报资料等学科为主要支撑的。这个学科分类格局明显受到苏联影响,主要思路是按研究对象的时代(古代、现代)划分学科并体现在教学与研究各方面。1977年吕叔湘在语言研究所设立近代汉语研究室,是对语言研究学科的一次重大调整。这个学科的设置,并不是对应于史学上以社会历史界定的“近代”概念,而是出于文言与白话之别的文体性学术考虑,体现了吕叔湘把现代汉语看作近代汉语一部分的学术理念。事实证明,这一学科的设立,极大推动了汉语历史与现状的全面研究。2001年,沈家煊在语言研究所彻底废除了以时代为依据的学科分类法,按学科自身的性质设立句法语义学、历史语言学等学科,是语言研究机构第二次重大学科调整,使得语言学科自身的分类格局更加合理。跟语言专业有关的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二十世纪初期外国语文系就有语言和文学的分别,其后中国文学系里文学和语言的专业区别也越来越明显,五十年代起北京大学为了给语言研究所培养人才开设了汉语专业,但语言学单设专业的做法并未在国内其他高校推广。早在1948年,《国文月刊》上刊出闻一多关于合并中文外文、重新分为文学系和语言系的主张,朱自清、陈望道、吕叔湘等学者都撰文参与了讨论。60多年后,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立语言学一级学科的讨论再次兴起,当年学者论及的师资、生源等问题依然存在,而国家的需要已迥异于当年,应该说,在大学里设立语言学一级学科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这一学科内部的次级学科设置如何更好地体现现实需求的问题。与此相关的是初等教育中的汉语语言学教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仿照苏联的做法在中学里分别开设“文学”和“汉语”两门课程,实践证明并无必要。但随后数十年间,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也是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我们设想,如果大学的语言学系有了较为合理的专业设置,或许可以更加有效地带动中学语文课程里语言学知识教学的目标性与实用性。语言学的学术体系建设虽然远未成熟,数十年间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却异常活跃,其中一条清晰的主线,就是对汉语特点的求索。中国古代有成熟的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方法上自成体系,二十世纪以来与西方现代语言学方法结合,尤其在语音研究上,无论是古代语音的构拟,还是现代方音的记录,以及共同语语音的分析,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显著的现代科学色彩。我国古人没有系统的语法论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学者借鉴拉丁文法和英文文法的体系尝试建立汉语的语法体系。四十年代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和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在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体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吕叔湘、王力所主张的注重句式、注重语义、注重修辞的取向在语文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十年代汉语研究界受苏联的影响展开了主语宾语问题、词类问题等几场大的讨论,由于眼光过于局限于跟俄语的对照,许多提法比起四十年代吕叔湘、王力的水平不进反退。如对汉语主语、宾语的认识比起吕叔湘《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子的分析》多有不及;对汉语词类的认识,也没有跳出朱德熙批评四十年代“文法革新讨论”中“对划分词类的标准只能是词的分布这个原理还缺乏认识”的局限。应该说,五十年代受苏联影响的几次汉语语法专题讨论对汉语研究正确道路的负面影响,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汉语语言学的理论探讨日益活跃,集中在方法的研习上。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美国描写主义方法的运用,到八九十年代功能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方法的借鉴和使用,为汉语语法的多侧面观察打开了新的视野。语言事实日益丰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但离学术体系目标的实现还很遥远。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更加注重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力求在研究方法上能够驾驭跨语言的共性,并且为语言间的差异设立合理的参数,而不再是只聚焦于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这当然对各种语言异同的普遍描写显出效力。但是,着眼于语言之间共性与差异的“世界眼光”却未必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汉语自身的深刻理据。这就是汉语研究学术体系迄未成形的根本原因。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吕叔湘就力图抛弃那些从形态语言里借用来的观念,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沈家煊针对汉语词类范畴和句法关系的几个经典难题苦思良策,通过对世界语言的广泛观察和对汉语事实的深入思考,从汉语最基本的词类范畴名词与动词的关系入手,发现汉语存在各级语法单位之间一系列的范畴包含关系,而这正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范畴包含关系相吻合的。应该说,这是百余年来第一次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特征和世界语言变异眼光,对汉语本质作出的系统性揭示,是中国语言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学术体系的创新必然伴随着话语体系的创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汉语研究者习惯于使用西方话语体系与国际学界对话,这样做固然实现了顺畅的“接轨”,也使外国学者比较容易了解一些汉语事实,但这样传播出去的汉语事实只是分别对应于其他语言的一些支离破碎的侧面,无法展现汉语的整体面貌,同时丢失了反映汉语本质精神的最重要内容。如沈家煊指出:区别实词和虚词最初是中国古人对语言学的贡献,西方学者知道后引入他们的语言研究,意识到这个区分原来十分重要,这一对概念到西方转了一圈,改装以后贴上西方的标签,返销到中国,中国人反倒忘了它本来的含义,按西方对立观念来理解了,这值得我们反思。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先后提出了韵律句法、语体语法、糅合语法、对言语法等涉及汉语本质的标识性概念。这些概念远承古代词章学传统,近接吕叔湘、朱德熙等现代学术大师的学说,同时,在当代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经过西方当代语言理论形式句法、生成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系统解释,形成了兼具当代学术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汉语话语体系。回首70年来中国语言学走过的道路,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经历过模仿国外学术体系、进入西方话语体系、参照他国学科体系的过程,但总的来看,汉语研究者追寻汉语自身特征的初心,一直是驱动几代学人学术追求的动力。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更多学者在纷繁的西方学说面前表现出了冷静和理智,时刻保持着继承性和民族性的强烈意识,抱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的高位目标,体现着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科学精神。展望未来,我们希望中国语言学在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前提下,打造一个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科研院所的语言学学科体系;构建一个融合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语言学先进理论的语言学学术体系;建造一个基于中国文化又通行于国际学界的语言学话语体系。因此,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是新时代语言学者的学术目标,也是新时代语言学者的使命担当。(作者:张伯江,系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基于句法语义互动关系的汉语形态句法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杨贵妃

留学干货|2020年英国语言学专业详解~

在英国大学的众多文科类专业列表中,语言学专业设计的范围会更广。英国大学语言学专业注重对语言的科学性研究,特别是研究整个历史进程中的语言发展情况,除此之外,还有非母语使用掌握语言的方法、语言的作用等。英国大学语言学专业是对语言的科学性研究。尤其在研究整个历史类进程中,语言的发展情况、儿童和非母语使用掌握语言的方法、语言的作用。目前英国许多重点法学都设有语言学研究生课程,有部分课程与翻译、TESOL紧密相关。总的来说,英国语言学分为7个分支:1、语言翻译学2、应用语言学3、语言心理学4、语音及语言处理5、理论语言学6、认知科学7、英语语言教学英国语言学专业就业情况通过对于英语语言学研究方向可以看出,英语语言学专业毕业生除了可以从事翻译工作之外,还可以从事计算机语言研究,为人工智能及计算机程序发展做出贡献。还可以从事人类学领域、考古学领域、计算机科学、口译员、语言学家、语言病理学家、听力学家、市场营销等工作。更多的情况是,很多同学选择了和教育学相关的语言学,也就是和TESOL想结合的语言学,毕业出来后从事教育工作。2020年TIMES英国语言学专业排名英国语言学专业申请条件需要学生本科学位并有相关专业背景,要求平均分80分以上,IELTS 6.5-7.5。1、GPA3.0-3.5,高端名校分数要求会更高。2、雅思要求:本专业对雅思要求较高,一般为7.0,对各项小分都有要求。3、本科背景:申请者本科是语言学相关专业的学生。4、工作经验:本专业对申请者的工作经验没有硬性要求,如果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有利申请。部分大学语言学专业详解Lancaster University 兰卡斯特大学MA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语言与语言学硕士专业,可能是兰卡最灵活的一门专业,只开设了一门必修课:语言学与英语语言研究方法+毕业论文,其他学分可以自行选修,可选择:语料库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社会语言学、双语、文体学、认知语言学等,考核方式:课程作业为主。学校还开设了不计学分的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学术写作及学习实践技能。入学要求:相关专业背景;2:1学位;雅思6.5,阅读、写作不低于6.5,听力、口语不低于6.0。University of Leeds利兹大学MA Linguistics语言学硕士,专业旨在让学生深入学习语言学和语音学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内容,分析语言和语音的结构及使用。该专业由专家学者教授,学生可使用学校配备的一流设施,可通过 Language at Leeds研究网络获取最新研究资料。开设的必修课有:语音学与音系学基础、语法基础、语音学与音系学议题、语法议题、语言学学术技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文等,考核方式:课程作业、小论文、实践训练、考试等。入学要求:相关专业背景,如语言、英语、教育、心理学、社会学、言语治疗等;2:1学位;雅思6.5,单项不低于6.0。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伦敦大学玛丽女学院MA Linguistics语言学硕士,专业旨在为学生提供语言学核心领域的综合训练,同时学生可灵活选择侧重于学习:形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或他们之间新兴的实验环节。学生有机会进行语言学研究实践机会,可在系里选择一个研究项目担任研究助理,或从学校合作伙伴中挑选一个进行实践,如British Library大英图书馆。开设的必修课有:语法概论、语法理论的概念与影响、社会语言学理论、语言理论趋势、论文初级研讨课、论文等,考核方式:海报展示、技术练习、评论、书面分析等。入学要求:语言学相关专业背景;2:1学位;雅思7.0,写作不低于7.0。University of York约克大学MA Linguistics语言学硕士,专业旨在教授学生现代语言学核心领域的基础内容,学生可发展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并且让学生能够将技能和知识应用到语言材料中去,进行语言分析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开设的必修有:语言变异与变化、语义、语法、语音学与音系学、语言学核心理念、研究训练等,考核方式:小论文、考试、评论等。入学要求:现代语言学背景要强;2:1学位;雅思7.0,写作、口语不低于7.0,其他单项不低于5.5。Newcastle University纽卡斯尔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的语言学专业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很多可以衔接博士课程的硕士专业可供学生选择,具体如下: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ESOL MA 应用语言学及英文教学硕士,此课程是不仅仅是具有工作经验的老师也是为没有教学经验的学生设计的,帮助学生培养特定的专业兴趣,包括TESOL,第二语言灵活掌握并且可以授课的能力,论文演说,语言测试,跨文化交流,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多媒体以及网络的学习方式。录取条件:平均分80分以上,雅思总分6.5,写作不低于6.0。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MA 应用语言学研究硕士,该课程专门为计划就读博士课程的申请人设置的,依照ESRC(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研究生培训大纲提供了专业的跨学科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课程。录取条件:平均分80分以上,语言学或者语言专业相关学科,不需要工作经验也可以申请。雅思总分6.5,写作不低于6.0。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MA 跨文化交流及应用语言学硕士,此课程重点增强世界各国跨文化间的知识及理解能力,录取条件:获得学士学位的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申请,平均分要求80分以上,雅思总分6.5,写作不低于6.0。Ecational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ntegrated PhD 教育及应用语言学相结合博士录取条件:获得硕士学位的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申请,雅思总分6.5。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A 英语语言硕士,录取条件:平均分80分以上,要求语言学,英语语言,或者其他相关学科如非英语的其他语言,哲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学,计算机或者数学等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雅思要求7.0,雅思在6.0-7.0的学生可以参加语言课。Language Pathology MSc 语言病理学硕士,此课程得到了健康职业委员会的认证以及英国皇家发音及语言治疗专家学院认可,目的是培养专业的合格的发音及语言治疗专家,成功完成该课程的毕业生有资格申请健康职业委员会的成员,并且注册后得在英国工作。此课程是一个conversion课程,专门为心理学,语言学或者医学的毕业生想成为发音语言治疗专家设置的,需要平均分80分以上以及相关工作经验,要求雅思8.0,单科不低于7.5。如需了解更多留学资讯,可关注微信 君诺留学丨Juno_E立刻享受一对一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