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其我独芒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

绪论 ——一、学科发展与名称演变(1) 孕育于教育学时期 ( 1902—— 1918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教育学(包括各科教授法)(二)“国文教授法”时期 ( 1918——1924 )夏宇众《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标志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开始从教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授”之谓 —— 重“授”重教师的“ (三)“国文教学法”与“国语教学法”时期 ( 1924——1939 )1 、师范学校开设“国文教学法”、“国语教学法”课程2 、出版了专著、教材:吴研因《小学国语国文教学法》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王森然《中学国文教学概要》袁 哲《国语读法教学原论》阮 真《中学国文教学法》(4) “语文教材教法”时期 ( 1939—1978 )1 、《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实施要点》: “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课2 、国语、国文合称“语文”。师范院校开设: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五)“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 ( 1978——1989 )1 、恢复高考制度全国师范院校统编教材定名为: “中学语文教学法”2 、引发“教学法”与“教学论”之争“教学有法” —— 法则、原理(科学性) “教无定法” —— 方式、方法(艺术性) ←(六)“语文教育学”时期 ( 1989——1997 )1 、受国外的影响:美国《明天的教师》:“建立专门学科的教育学”。国内教育界:不但要有自己的普通教育学,还要有自己的学科教育学。2 、连续召开三次全国性的“学科教育学研讨会”3 、出版了专著和教材:张隆华《语文教育学》于亚中、鱼浦江《中学语文教育学》(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 ( 1997— )1 、世界教育学理论研究发展轨迹:20 世纪 50 年代前苏联传入的教育学 —— (大)教学论20 世纪 80 年代欧美传入的教育学 —— (大)课程论2 、国内:课程论与教学论统一 ——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 :教学什么? 为什么教学? (内容) (目的) 统一教学论 :教学是什么? 怎么教学? (手段) (过程)二、学科学习的动机(一)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当语文教师邓拓《燕山夜话》:《讲一点教授法》毛泽东:“十大教授法”《礼记 - 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二)当教师 —— 学课程与教学论《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语言文学修养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修养 = 语文教师(陈景润、王亚南)教师与作家比较:作家 → 作品 → 读者 → 做人 ←(无确定的检测手段)教师 → 课 → 学生 → 做人 → ? (有确定的检测手段)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念阐释 (一)课程 ——1 、孔颖达:“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2 、拉丁语:“跑道、路线”。斯宾塞:“有组织的知识体系”或“有组织的教学内容体系”。3 、语文课程:学校规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静态体系)(二)课程论 ——△ 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侧重研究“教学什么”,“为什么教学”的问题。(内容) (目的)△课程论三大流派:1 、学科中心课程论 —— 重“知识”“技能”2 、人本主义课程论 —— 追求人的和谐发展3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 重视社会需要和 道德教育 (三)教学 ——1 、教学即学习 —— 古“教”字从“学”2 、教学即教授 ——20 世纪 20 年代3 、教学即教学生学 —— 陶行知:“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4 、教师教和学生学 —— 凯洛夫: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 行为方式。(动态系统)△主要行为方式:呈示、对话、辅导等△ 辅助行为方式: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待等(四)教学论 —— 关于教学行为方式的理论▲世界流行的教学理论体系1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⑴苏格拉底、柏拉图:“知识即道德”。⑵赫尔巴特“个人道德本位”: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⑶前苏联“社会道德本位”。⑷我国的教学思想受苏联影响。2 、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⑴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 华生《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刺激 —— 反应”是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就是强化“刺激 —— 反应”之间的联结 “教学”就是 有效的安排这种强化。⑵认知教学理论 ——▲ 布鲁纳“发现法”: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时,学习就产生了。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⑶情感教学理论 ——▲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学习就是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特征的过程,教学是促进学生成为完善的人的过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是关于语文课程编制体系和教学行为方式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理论,是反应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 学科教育应用理论。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内涵一、 语文课程的内涵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 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1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2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3 、语文教学方式的组织。▲ 横向看,语文课程有三种类型:1 、语文学科课程、(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 间接的语文经验2 、语文活动课程、(办刊、演出、辩论等) —— 直接的语文经验3 、语文综合探究课程(或称语文专题研究课程) —— 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向看,语文课程有四种类型:1 、 国家计划的语文课程 —— 国家统一规定的以“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等书面计划和材料为载体的语文课程。它体现了国家对语文课程的统一要求,是语文课程的整体框架,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基本指南。2 、 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 —— 语文教师根据“课标”或对语文课程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处理。它一方面要受到“国家计划语文课程”的制约,但更多的是考虑在预想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需要,并依据这些写出教学计划(学期的、单元的、课题的),制订教学方案,包括“说课”形态。3 、 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 —— “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还只是虚拟的教学情境中的语文课程,“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才是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的真实语文课程,也就是古德莱德称之的“可以观察到”的语文课程。具有生成性特征,也就是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展开和产生教育效应的全过程。4 、 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 —— 每个学生个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和其它语文活动中获得的对语文的独特体验。这种课程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课程的实践者,在参与实践的自主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个体性建构和经验的改造与重组。这种课程形态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案例 语文课程既以横向的三个层面构成一个整体,又以纵向的四个层次显示它的生成过程。二、语文课程 案例▲   案例呈示 1 :《夸父逐日》教案 ……▲   案例分析:1、教师 有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的、研究性的解读,已经从对教参的依赖中走出来,走进了对教材的学术研究之中,而不是照抄照搬教参。2、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广泛的拓展。如:解释一至解释四的内容。3、引用了与教材有关的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将语文教学与学术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与语文教材 有关的学术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是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在语文教学中引进有关的新的学术成果,能极大地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提高了语文课程的质量,使语文课程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4、对主题的揭示和挖掘深刻而有新意,具有震撼力和引人思索的广阔余地。▲   案例呈示 2 :《陈涉世家》说课稿 ……▲   案例分析:1 、先提出要面对、要研究、要处理的问题 —— 三个问题反映了教师对课程的态度,积极参与课程建构的意识。2 、在对教材处理的具体操作上也有很好的拓展 —— 用诵读取代翻译,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文感”;以感性代替知性,变历史知识的讲解为与历史人物的对话;课外参读多部文学和历史著作增加“语文”的 厚度; 将《史记》与《资治通鉴》比较阅读,感受课文的文学色彩和“历史的诗意”。▲   案例呈示 3 : ………………………第二章 语 文 课 程的性 质一、学科性质之争▲ “文言”与“白话”、▲ “文”与“道”、▲ “工具性”与“思想性”、▲ “工具性”与“文学性”▲ “工具性”与“综合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2001 年《九年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在国家课程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写出语文“课程性质”是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 —— 民族母语的课程学习祖国语言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言的工具性 →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手语、旗语、红绿灯 等也是进行交际的工具,但它们的适用范围、所表达的意义非常有限。而只有 语言(包括文字) 才是人们交际中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因此,以语言为基础的 语文课程 就具有了工具的属性 ——1、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人们表情达意、思维 交际的工具 ,2、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还指语文是 学习 其他学科的 工具 ,语文课程的实施要求:(一) 语文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Δ 识字写字能力Δ 阅读能力Δ 写作能力Δ 口语交际能力Δ 搜集处理信息能力Δ 良好的语文感受能力 ---- 语感(二) 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写作中学习写作 语文能力从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三) 重视开辟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语文学科课程语文课程, 包含 语文活动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Δ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生学语言,要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语言的含义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揣摩,去体味。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写他们熟悉的生活。Δ 另一方面学延伸到课外,组织和指导学生接触学校之外的社会生活,观察生活,体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并运用语言服务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例如,教科书、图书馆、电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等。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 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 “大语文” 观念 三、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 载体语文与人 紧紧相连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与人的社会文化活动紧紧相连语文 记录着 —— 人的思维和情感语文 积淀了 —— 民族的精神语文凝结着 —— 人类的智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 课程打下了深刻的人文烙印语文教材 —— 文质兼美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 ——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人生真谛赞颂真善美鞭鞑假恶丑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内涵 ------培育健全人格,体现对人的人文关怀钱理群:“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思考、探索‘人生的目的,人活着为什么’,思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世界之间,应建立起怎样合理、健全的关系’这样一些根本问题,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信念以至信仰,从而为自己一辈子‘安身立命’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精神的自由空间,陶冶自己的 性情 ,铸炼自己的 人格 。”“发展个性,提高精神境界,开掘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钱理群)语文课程在培养人文情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途径: 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方法: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对话交流,深入精神世界。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他们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素质,具有运用与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素质、言语行为素质、文学审美素质和语文习惯素质。同时又提高一代人的民族文化素质,提升一代公民的文化品位,传承人类文明。 整个语文教育过程始终关怀着人的成长,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这就是语文素质教育 对人的终极关怀 。在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几点:(一) . 注意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达到人文要求,不能离开教材的思想人文内容进行纯工具的训练。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首先, 是表现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在制定课程目标时,既要注重学生的系统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高尚情操、个性人格、价值观的培养; 其次,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材人文化,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还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报刊影视资源,网络资源等,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 精神服务。(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靠一朝一夕之劳,而是靠润物无声之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靠教师的空泛分析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是主要靠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应该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循环往复,“润物细无声”,使学生的人文素养经过长期积累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进行对话交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空间,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语文实践活动 —— 生命活动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 —— 教材 —— 学生”之间三维立体的平等对话,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去感受文中人物及作者的感情,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做出既富有个体经验又符合文本实际的创造性解读。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漪 :“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绝对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绝对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不存在限制这一个,张扬另一个的问题。二者不能割裂,更不能偏废。所以我强调要准确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学科有多个基本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 ------ 二者不能一增一减,而是如何想办法沟通交融、互渗互促的问题。”工具性 —— 学习什么,如何学习( 理性)人文性 —— 为什么而学,怎样去学 (感性)语文教学过程 —— 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决定着语文教学在于揭示人性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价值。总之, 语文课程不仅要学习语言,还要张扬个性,传承文明,注重人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是一个“全人”的教育。它肩负着培养完美人的重要使命。案例 —— (见教材) ……案例 1 、从语言的美感受自然景物的美,进而感受人类情感的美。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话交流、感悟语言,去领会语言背后蕴涵的人文意蕴。案例 2 、体现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 面向生活,联系生活,把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开辟了语文课程拓展的广阔田地。第三章 语文教学的性质一、 语文的含义“语言文字”说“语言文学”说“语言文章”说“语言文化”说“语”指“语言”,已成共识,关键在对“文”的理解。叶圣陶: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废,故合言之。”语文 = 口头语言 + 书面语言“听说读写” —— 语文教学的四个方面(四种能力)一方面 ,语文包含“语言”,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这一套交际工具,尤其是书面语言系统。另一方面, 语文主要指“言语” —— 语言在运用中的产品。语文主要以言语作品作为载体,在语言的运用中使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实际上,叶老概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指的就是言语。语文是把“运用语言”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 “运用语言”就是言语行为。“语文课”不等于知识意义上的“语言课”,而是实践行为意义上的“运用语言的课”;“语文教学”也不等于“语言教学”,而是“运用语言的教学”。这样就把“语文课”、“语文教学”与大学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课”、“语言教学”区分开来。“语文教学”是把语言作为一个 行为体系 来教学,区别“语言教学”是把语言作为一个 知识体系 来教学,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凭借语言成品指导学生理解、把握语言成品的生成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 + 文字 + 文章 + 文学 + 文化” 融合—— (解读:通过语言、文字工具写成文章、文学作品负载人类文化内容。因此,以上有关“语文”的诸因素是相容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融会贯通,我们的原则是:从语言文字入手,学会读写文章,注重文学修养,接受文化思想二、语文教学的性质包括:学科内涵言语内涵人文内涵三点理解:(1) 语文教学是学校有计划的、专门化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的言语学习活动。不是言语的自然习得行为。语言获得的途径:自然习得:口语,日常语,芜杂、粗糙、不完整、不规范、不精粹学校学得:口语,书面语,专门技能技巧,规范、精粹学校教育中独立设置语文学科意义:叶圣陶: “学习国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语言人人能说,文字在小学阶段已经历了好几年,为什么到了中学阶段还要学习 ? 这是因为平常说的语言往往是任意的,不免有粗疏的弊病;有这种弊病,便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必须去掉粗疏的弊病,进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和语言一样,内容有深浅不同,形式有精粗的差别。小学阶段的学习只是些浅的和粗的罢了,如果即此为止,还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必须对于深的精的也能对付,能驾驭,才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生活能力。”总之,人们要生存,要交往,要发展,只要不是生理上有特殊的缺陷,人人都应该学习母语,而且要下苦功把它学好。设置语文学科就使这种 学习 专门化、程序化、科学化 , 从而大大强化它的育人功能和提高它的学习效率。( 2 )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凭借言语成品把握言语成品的生成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言语能力。通过读、写、听、说的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读、写、听、说的技能,这是语文学科在教学上的一大特点。读、写、听、说既是 手段 ,又是 目的 。 大学里的语言系统知识教育区别:中学里的言语实践能力训练( 3 )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通过学习母语,接受母语所积淀和承载的精神文化。所以,语文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教学,还是一种文化熏陶和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定义: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有计划的、专门化的言语教学和人文教育相统一的活动。案例一《季氏将伐颛臾》教案特点:一、 从言语成品习得言语(能力),了解民族文化,体现实践性。二、从文化背景学习语文,既学习了古代语文,又训练了思维能力还接受了民族文化思想 —— 孔子的仁政思想和人格力量。案例二 :现代散文教例:《灯》教学过程利弊:一、扣住字词习得言语,用讨论形式解读课文内容,明了人生道理。二、教学的拓展偏离教学的正确航道,与文章的主题背道而驰。第四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目标一、语文教学目标的特性▲理解两点:1 、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前对 教学结果 的预期和构想,是语文教学性质在教学方向上的体现。 2 、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 教学实践活动 给以方向性的指引和控制,目标一旦确定,便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堂形式、师生关系、测试方式等教学要素形成规范,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地。语文教学目标具有如下特性 :(1) 规定性 ——首先, 是指语文教学目标要受语文课程与教学性质的制约,“工具性”规定了语文教学的要以培养“言语能力”为最重要目标。其次,规定性还指语文教学目标一旦确定,就规定了语文教学活动方向。(2) 预期性 ——目标都不是现实性的,只是对价值与功能的预期和构想。(3) 可行性 ——目标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可操作方面。可行性包括:可量化、可评估、可变通等。二、语文教学目标的内涵(一)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 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 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 、核心目标概念“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概念的多种提法 ——▲ “语文能力”( 最传统的提法)▲ “语用能力” (“语感中心论”的观点)▲ “语文素质”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衍生物)▲ “语文素养” (新课标提出的新概念)2001 年 7 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2003 年 4 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 ) 》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 语文素养 ,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 文化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 精神品格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 人生态度 ;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 价值追求 。”用一句话概括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 “语文素养”是指语文教育活动的目标状态,是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性的东西,是指“通过语文课程达到的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形成的”结果性的东西。也有人把“语文素养”定义为“在 语文 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综合素质 ”。其内容可归纳为 11 个要素:(1) 字词句段篇的积累; (2) 语感;(3) 思维; 学科素养(语文能力方面)(4)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5) 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6) 知识视野;(7) 文化品位;(8) 审美情趣; 基础素养(作为“人”的基本素养,“人”(9) 情感态度; 的基座 )(10) 思想观念;(11) 个性和人格。2 、语文教学总目标的三个维度语文课程改革,制定新课程目标,突破过去的应试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的束缚,从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三维度教学的重要意义:▲ 从全面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的理念 出发,课程目标中加强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当然,在方式方法上,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从语文课程的 性质和特点 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 实践性 ,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在目标表述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有所展开,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从现代社会对 未来 公民素质 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当今已是信息时代,信息的多样性和 信息传播 的多渠道性是这一时代的显著特点;因此,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 语文能力 就不仅仅局限于过去所理解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 全方位的社会交际能力 。 3 、 语文教学总目标的内容分析 (见教材 P 67——70 )案例一:《回忆我的母亲》教学镜头………………▲ 特点:(确立了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从写作教学的角度教学生阅读课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了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语文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培养。2、 挖掘和利用课文所包含的教育性内容因素 —— 母亲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人格品质对作者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去感受、理解,从而又有效地实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能力目标和人文素养目标是内在统一的。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也应该把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与掌握语文能力结合起来,把个性品格的完善融入语文学习之中。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作者着力颂扬母亲那勤劳、俭朴、仁爱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从小感受着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力量,并用自己革命的一生来报答母亲对自己的爱。老师在引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的爱的旋律,爱的激动,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由此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爱,并且学会回报爱,给予爱。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是:▲注重品格教育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技能训练,▲注重道德渗透而不是停留在读懂语言,▲注重学生的个性完善的而不是肢解课文。案例二: “水调歌头”教学片段▲特点:1 、把课文学习与学生的个性化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结合自己的生活 体验解读诗歌。通过猜测,想象,启迪,感悟等情感活动,与诗人对话交流,直接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2 、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来思考和理解课文,在思考与表达中,发展语文能力,通过探讨式教学的过程,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培养和提升。3 、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思想。第五章 阅读教学的理念1 . 阅读课程与教学的性质阅读课程是以阅读活动为教学内容的一种 学校教育课程 ,阅读课程和写作课程构成语文课程的主体。阅读教学是阅读课程的实施形式,是以阅读活动为基础组成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是利用 特定的阅读对象 即阅读教材, 有目的有计划 的在 教师指导下 的阅读学习活动。阅读与阅读教学的 价值取向 :1 . 1 .阅读是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传统阅读理论认为,意义客观地存在于文本之中,阅读就是去 理解文本意义 ,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靠近作者的原意,理解作者的原意。(如我们惯用的“传记批评”即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的解读,揣摩作者原意的批评)阅读只是读者向作者靠拢,是读者从文本中接受某种意义。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传统阅读教学取向。1 . 2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 对话理论 将阅读行为看作是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过程”。阅读(文学欣赏)不是读者单方的获取文本意义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1 . 3 .阅读是对文本信息的收集、批判性的解读。日本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取向,是养成学生“解读者”的阅读姿态、阅读方式。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补充表现在非文学作品的阅读目标上。如第四学段目标明确提出了“阅读科技作品,注意 领会 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区别 观点与材料 (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 发现 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从阅读取向上看,更接近“解读者”的阅读样式、阅读姿态。“解读者”的阅读取向是“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标准》 “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提出:“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标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倡导“解读者”的阅读取向,是语文课改借鉴国外阅读教学经验的最重要成果。2 .阅读课程与教学的目标2 . 1 总目标 (见 P 80 )2 . 2 具体目标 (见 P 81 )3 . 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方法3 . 1 .自主性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自主性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 主动学习 能力和 运用学法 的能力,教师应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策略:① 先学后教,注重学生主体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消除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坚持“先学后教”,自学 —— 讨论 —— 质疑 —— 点拨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所谓“先学后教”,不先作介绍或提示,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自己品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有的感受。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② 注重学习过程,不求答案的统一焕发出生命活力,放飞想象。重视的应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追求统一的答案和一致的结果。学生阅读的目的主要是熏陶、积累和训练。一方面通过文质兼美的范文的学习、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即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读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讨论、读书、思考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质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③ 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充分的诵读,引发思考课堂上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充分的诵读。只有充分阅读,才会有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特的感受。思考就会提问。美国的教学法专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开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A 、解读课文标题是学生读懂全文的纲要,标题对读者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 对课文标题提出问题 。B 、预习质疑。C 、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思考练习来提问。D 、设计模范性提示,引导学生提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和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的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提问的欲望。教师的提问要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作好示范作用,让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遁。3 . 2 .探究式阅读教学设计策略① 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师必须要注意: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学生自读为主 ——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我意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一道。教师不宜以讲课文为专务。教师指示必须注意之点,令自为理解,彼求之弗得和得之而谬误,然后为之讲说。如是则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学生在 自读中“自为理解”,主动探究,加上教师的点拨指导,就能得到思考和领悟的满足,得到启智的喜悦和审美的享受,得到科学思维和方法技能的训练。探究性阅读教学应从 定向探究 逐步向 自由探究 过渡。“所谓定向探究是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所谓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完成。”自读的 初级阶段 应以教师的点拨为主,组织 定向探究 ,这使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分析理解课文的目标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读懂课文,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进入到自读的 高级阶段 —— 自由探究 阶段,教师应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让他们自行确定阅读目标,要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自己发现获取知识,自己概括掌握规律。教师只是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②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独立思考问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克服思维的盲从性和依赖性,学生经独立思考问题得出的认识往往比较客观,而且独立思考思维训练强度大,思维能力提高快,能够较快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以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应鼓励独立思考。鼓励独立思考不是否定集体讨论,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二者的结合。学生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讨论中主要担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倾听发言,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归纳概括指正的任务。③思维训练与记诵积累相结合阅读教学是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思维训练。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离不开语言,因此,思维训练必须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训练语感和最佳途径是熟读背诵。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记诵积累是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熟读背诵的意义,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一是背诵的内容必须典范精粹。二是讲究背诵的方法。在背的方面要强调一个“熟”字。教学中教师应告诫学生背诵,切忌贪多求快,重要的是背熟,使它成为自己的东西。当然,背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在深刻理解意义基础上的背。另外,还可以把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学会与遗忘作斗争。3 . 3 .构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 1 )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的出发点①个性化阅读应体现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文字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阅读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②个性化阅读应体现阅读实践的探究性文本提供的信息除了表面文字含义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藏的信息需要读者去发 现、去破解。学生由于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跟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者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必须对此进行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会得到提升和发展。③个性化阅读应关注阅读过程的调控性学生在阅读中,由于受认知、心理感受、知识和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这使得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有时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从而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有助于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适时调控。( 2 )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大体可分为:①引导批注阅读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断、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者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批注阅读过程中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权,想怎么批注,爱怎么批注都由学生自己作出决定。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②强化阅读反思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和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一般地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正确吗?还有没有其它的见解?能不能换个角度或者是方法?以此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生生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长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及时改正的方法,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教师适时的点拨和适度的调节可以引导学生不偏离方向,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方法,增强学习效果。③注重延时评价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延时性评价。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倘若过早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总之,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阅读教学模式必须突出中学生阅读的个性,符合中学生的阅读特点规律。。同时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应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唯有教师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才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第 2 节 案例呈示2 . 1 案例一《闲情记趣》教学实录武汉六中 胡明道一、发问入境师:有这样两幅画面:一个孩子把蚊子关在帐子里,慢慢地喷烟……又一次,这个小孩蹲在花坛边愣愣地呆了近一个小时……看到这两幅画面,你会有什么想 提的问题?把你想提 的问题交给我们“全班大会”讨论吧![参考解说 ]1 、这里“发问”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注意创设能刺激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提问,诱发学习兴趣。 2 、教师要真诚面对学生的发问,机智地处理学生的问题,如学生可能会问:这个小孩是谁?他是否有毛病?他看见了什么?这有意思、有趣吗?他在想什么?他不怕蚊子吗?他为什么不玩机器猫?教师要将这些问题整合为有序、有机的“资源”,实在地纳入整节课的学习中。二、合力释难1 、带着刚才的问题学生自主散读课文。(教师巡视,帮助正音)2 、分工解读。①将全文 5 个自然段分为 4 段( 4 、 5 段合为 1 段),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合力解读。②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哪些字詞你感到没有理解?3 、交流共享。[参考解说 ] ①交流共享的目的是让全班同学读懂内容,但不要生硬的“字字落实的翻译”。②帮助学生总结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增强读懂文言文的信心,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如,可总结:“查看”,查看注释,如“私拟作”“项为之强”等;“换加”,换加字词,如“此皆”换成“这都是”,“余忆”加成“我记得”;“对照”,对照下文,如“夏蚊成雷”对照后文“唳”,可知“成雷”为“像雷声”;推断,如“心之所向”“徐喷以烟”等均可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出来。三、赏文解“趣”1 、齐读课文(至少三遍)。2 、同桌互赏。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时,你“看”到了什么?3 、推荐共赏。4 、背诵。[参考解说 ] 此环节重在欣赏及想象,通过欣赏,窥视到一个儿童天真无邪、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同时,在赞叹作者丰富的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依托文句,展开想象,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有趣”“有意思”的审美情趣。四、体验对话师:现在有几个任务,让我们共同完成吧!(各小组可任选一个)1 、《闲情记趣》希望有新版,你愿意参与供稿吗?把你童年的趣事说给大家听听吧。2 、人教社的编辑来回访,让你们说说这篇选文选得好不好,你们喜不喜欢,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和问题。3 、苏州沈复的研究小组问你们,是否羡慕沈复?[参考解说 ] ①鼓励学生读文引发联想,在自己的童年趣事中,在体验中获得对文本“趣感、美感”的认同及延伸;②应允许学生发表真实的意见,可喜欢此文,也可不喜欢,可对编者提意见,如有学生对“物外之趣”注释就看不懂也不赞成;③“羡慕”与否也可放开谈,羡慕者可能从“亲和自然”着眼;否者,可能认为这太单调,教师要适时调整时空感,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代距离。五、评价拓展1 、在今天整节课的学习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最有趣的学习活动是哪一环节?2 、课下再读两节《闲情记趣》文字,看看“趣”在哪里?(以上教学案例节选自《语文学习》 2003 年第 3 期)2 . 2 案例二自主性阅读教学案例一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浙江奉化武岭中学 孙美菊一、引言语文课上,我们通常是一个教师一班学生,坐在一个课堂里,以课本为范文,进行着或教师讲授,或师生互动,或茶馆式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折不扣地学习着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这可说是几十年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实施着教学,也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活学体现在哪里?语文学活了没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到底有没有发展?这些问题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新课标、新大纲都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注重创造性阅读,但如何在语文学习中体现这一精神,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灵活把握,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学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我近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下述案例就是这种思考的一个例证。二、教学设计说明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是现代作家钱钟书写的一篇读后感――《读<伊索寓言>》。文中钱先生的见解非常独到、深刻,表达又含蓄风趣,常常是话里有话。故在教学设计时,我打算从易处入手。先印发给学生课文涉及到的九则寓言,然后在课堂讨论作者提示寓言所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的风格。三、教学进程教师:我们已经阅读了课文涉及到的九则寓言,也预习了课文,这一节课我们先研讨钱先生是怎样阐述纠正这九则寓言的见解的。(板书九则寓言的名称,转身发现学生反应没有平时热烈。)好,我们开始吧。你可以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以左右前后讨论一下。(部分学生议论开了。)学生一:我选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作者引申说有些人会利用别人的不幸或成果来抬高自己。(教师肯定和鼓励,并设法调动其他同学的兴致。)学生二:我选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钱老先生对故事加以引申,说故事斥责那些无自知之明,既听不得批评,也不能知错就改的人。若你对他批评,他反而胡闹,甚至反咬一口。(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三:我以为狗并不懂得水里的是自己的影子。如果知道是自己的影子,它就不会跟自己的影子抢肉。我认为故事适用于那些南郭先生们。他们不懂装懂,结果大闹笑话。(许多同学抬头望着教师。那同学的发言抛开了钱老先生的思想,可又说得不无道理,出于鼓励,也给予肯定。)学生四:我选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到藤上熟透了的葡萄,心里想这葡萄一定很甜,而且也很想吃,但够不着,只得说是酸的。我想从心理学上来说,狐狸是一个懂得自我安慰者。如果凭自己的能力办不到却又非办不可,那只能为往绝路上走。我以为人有时就需要一点阿 Q 精神。(偏离了课本主题,却是从不同侧面对寓言进行解读,分析在理,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只得肯定。)学生五:我选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钱老先生说:“大胖子往往小心眼”。我说钱老先生错了。有钱人一毛不拔的行为法律是许可的,因为财产是他私有的,拔不拔毛是他的自由。(气氛愈来愈热烈,来不及评价,就有同学发言了。)学生六:但他太吝啬了,不合道义。学生七:我也说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不懂得母鸡一天只能下一个蛋,违反了客观规律去做,受到惩罚(用词不当,应是“挫折”)是必然的事。所以故事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学生八:从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中我联想到了社会上某些当官的,他们像母鸡一样吃百姓的,拿百姓的,可是越来越贪,却忘了自己的本职,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故事告诫人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行,不要贪心。(气氛十分热烈,一浪高过一浪。)教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寓言故事,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甚至与钱老先生针锋相对。泰戈尔曾说过:“一百年以后读着我的诗篇的人是谁呢?”意思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个故事有不同的理解,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异口同声地附和)知道为什么吗?(企图拉回上课的主题)学生九:因为寓言蕴涵的寓意非常丰富,每个人又有自己不同的生活阅历以及不同的立场观点。(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十:伊索曾是一奴隶,由于他的处境,使他的寓言故事更隐晦更含蓄。(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十一:据有人考证,伊索寓言后面附加的“教训”都是编撰者的思想倾向。所以有些已不适合现代社会了。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体悟。其实我们也可以编写寓言。(学生一哄而起:“编一则!”该同学脸红一下,略作思考。教师示意学生安静。)学生十一:编就编,我说猫和老鼠的故事。(现把故事整理如下)猫和老鼠汪审浩一个冬天的下午,猫躺在暖烘烘的太阳底下,靠着主人家的墙根,半闭着眼打盹。忽然一只老鼠“哧溜”一下从猫脚边溜过。猫被惊醒了,睁开眼就破口大骂:“你夜里作崇还不够吗?白天还要来骚扰。看我怎么收拾你。”说着就猛扑过去。见此情景老鼠灵机一动,钻进了墙根的石缝里,转而探出头来对猫说:“猫大哥,别这么凶,你也不想想,如果没有了我们,你就没事可做了,主人家就会把你赶出家门。到那时,你就失业啦!”话音刚落,就不见了老鼠的踪影,留下猫在那里一愣一愣。(师生一起鼓掌,离下课只有两分钟了。)教师:这节课我们虽然未能紧扣课文语言进行揣摩、研讨,但同学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创造性地阅读了伊索寓言。对寓言的理解可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汪审浩同学当堂创作了一则寓言,而且是一则富有深意的寓言。其实我们跟大作家相差不远,只不过他们已成了大家。今天的作业是写一则寓言故事,字数不限。下课。四、教学效果下课后,学生议论、感叹,一句“这 45 分钟过得太快了”飘过我的耳边。然而我却为没有完成课堂任务而疑虑重重。两天后,交来作业,一批阅,心中阴云顿消。我真没有想到连平时作业马虎、写作平平的同学也写出了富有创意的寓言故事。五、教学反思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时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很难断定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故而人们常常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落实教学重难点来衡量一常课的成败。从这一角度看,单就这一节课孤立地看,可说是不太成功的,但从学生突破常规、能多侧面解读寓言、学会写作寓言的效果看,我觉得也有它成功的一面。首先,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寓言,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了解寓言的基础上学习写作寓言。这才是真正的创造性阅读,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其二,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成了真正的行为者。他们是为了“必须竭力去读懂”的实际目的,在真实行为的活动中去学习的。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上对寓言的理解和课后的寓言写作情况看,学生在寓言学习方面获得了元学习能力,切实训练和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其三,这是一次成功的内隐学习活动。内隐学习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指的是在偶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获得某种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过程。在这堂课前,学生并不知道所要获得的是什么,更无法有意识地把它提取出来,教师也没做有意的安排,却在这一语言学习活动中学得了阅读、创作寓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其成效是教师讲解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这堂课,我明白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种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的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都很重要,但我懂得更重要的是把语文学活、让学生活学,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果教师依然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有时,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上教学案例节选自《语文学习》 2003 年第 3 期)案例三,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教学生“对”“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初步尝试江苏梁丰高级中学  张兰芬一、背景我任教的 98 级理科实验班是由当年参加中考的本市前四十名优秀学生组成的。他们聪颖勤奋,乐观向上,基础扎实,进入该班后,大都以在理科竞赛中出成绩获得高考加分,顺利考上或被保送全国九所名校为目标。因此,他们在理科科目上很舍得投入,对文科包括语文的学习不很积极主动。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已拥有十多年教龄的我时时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他们体味语言的魅力,品尝思考的快乐和创造的喜悦,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二、问题的提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不久,一天下午,我批阅学生的随笔,看到了这么一段令我诧异的文字:“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几天的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我总想睡觉。《荷塘月色》完全没必要上那么多节课,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那样喜欢朱自清,也远达不到您理解的深度。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什么大革命失败啦,知识分子苦闷啦,我们没有兴趣。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对这些遥远的事情发表意见,倒不如把这些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免得课上不会发言,又浪费时间。望老师考虑。”说实话,我当时很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到底怎么了?三、问题的症结:事后我到班上做一个阅读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同学们的阅读需求、兴趣,我自己也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阅读教学过程,不得不承认学生说的是有道理的。有时候,我或以自己的感知强加于学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觉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不从接受者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造成了主体错位,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教师的提问,就是琢磨问题的答案,以致迷失了自己,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了。四、问题的解决:经过思考的探索,我开始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也就是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作或深或浅、或多或寡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实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和人格教育三位一体的阅读功能。“个性化阅读教学”大体采用“整体感知――互动感悟――重点突破――训练语言”的操作策略。作为教师,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心理创设氛围,提供自主阅读和训练的机会和环境。我的这一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比如,《天山景物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情。我先用一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鉴赏品味、互动感悟,然后再用一课教学生依文“对”“歌”(作对联、写诗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上课伊始,我就用饱含激情的语调说:“同学们,作家碧野先生用一支点染江山的彩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旖旎温柔,艳丽迷人的天山自然风光,前两个小标题下的景物更是美不胜收。祖国的名山胜水多佳联妙对,文人墨客的题诗歌咏更为之增色添辉。今天我们依据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学写对联诗歌,为天山增添一道人文景观,如何?”学生的眼睛亮亮的,一下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复习了对联的特点和写作要领后,我提出训练要求:可独立撰写,也可合作完成,并请写在投影片上准备“发表”。十分钟后,思维敏捷、素有“才子”之称的张闻宇同学率先举手:“我拟了两联。一联是‘戈壁沙滩,赤日炎炎,暑气溽溽;天山雪峰,白云朵朵,溪流潺潺’。另一联是‘红鳞映晴流诗情一片,蓝天衬雪峰画意无穷’。”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但也指出“无穷”与对应词“一片”结构不同,对仗不工,可以改为“几重”。女“诗人”季莉敏也不甘落后:“林海浩瀚,推出万重浪;雪峰矗立,插入千层云。”又是一阵掌声。一向腼腆的赵云同学站了起来:“青青蓝蓝,绿草毯上野花点点;重重叠叠,塔松伞下日影斑斑。”得 到同学们的一致赞许。徐亮说:“我仿赵云句式写了一联:‘隐隐约约,山石鼓上水声阵阵;蜿蜿蜒蜒,密林深处鸟鸣声声。’”我投以赞许的目光,并指出“蜿蜒”是联绵词,不可随便拆开随意增加章节,可以改为“清清幽幽”。武侠小说迷郑枫递来他写的投影片:“巍峨天山入云霄峰擎玉臂,氤氲紫气绕太虚竹展翠枝。”“妙!妙!”同学们击节赞叹。原来联语巧妙嵌进了金庸《天龙八部》中的两个人名:萧峰与虚竹。的确很可玩味。受了鼓励的他又补充说:“我还有一句下联‘壮丽瀑布泻断崖水开白莲’,这与课文意境更相合些。”同学们点头称是。这时,钱虎斌同学念出他的上联:“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夕阳无限好”,并诚征下联。课代表瞿玲燕略作思考后说:“牧马奔腾野花绚烂草原风情浓。”钱虎斌同学巧妙点化古人诗句,不露痕迹,既显得典雅又与牧场黄昏的情境相合,真是不错。同学们还兴致勃勃地交流了他们合作完成的对联,出现了诸如“牧羊如玉珠点缀草场,森林似青幔遮盖群峰”“风临毡包弦音袅娜溢笑语,月洒牧场草色朦胧引遐思”等精彩联语,课堂气氛空前活跃。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我因势利导进入第二个环节:学写诗歌。我说:“同学们,联语就是诗语,特别是律诗,要讲究平仄,中间要求……”“对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对。刚才同学们以凝练的联语已经很好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下面能否再进一步,把有关‘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的联语加以组织,串连成一首能概括这部分内容的律诗呢?除每句最后一字必须注意平仄外其余的可不计较。”五分钟后,一位男生大声地念了他的“作品”:“天山脚下走,人在画中游。蓝天衬雪峰,红鳞映清流。蹄响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骏马行溪畔,野花过人头。”同学们报以更热烈的掌声。我十分欣喜,鼓励同学们:“依文写诗并不难,关键在于对语言的敏感和提炼。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迷人的夏季牧场’改写一首体式更为自由的‘新诗’。”同学们立即兴致盎然地进入了新的“创作”状态。下课前三分钟,有两位同学“发表”了他们的诗作。还有更多的同学来不及当堂发表,不无遗憾。我布置他们课后再作修改提高,并建议大家到校园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兴奋极了。《天山景物记》我用多种方法教过多遍。这节课我教学生“对”“歌”,作品不免稚拙,但收到的效果确实很好。同学们品尝了合作的快乐和创造的喜悦,得到了一次有益的写作训练;在充满诗情的氛围中受到一次美的熏陶,更使他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五、反思:阅读是读者对读物主动进行重构、加工,借以提高自身素质的精神生产过程。阅读的主体应该也只能是学生。反思自己进行的“个性代阅读教学”,确实使大部分学生进入了主动阅读的状态,但还有几个同学漠然置之、消极被动。如何使这部分同学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积极投入,教师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建立阅读信心,指导阅读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增加亲和力,等等;还要努力让他们体味到表达的快感和成功的幸福。另外,要使全体同学对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进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教师还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和阅读指导方法。教师必须永远是一个自觉的阅读者、主动的创新者。(以上教学案例节选自《语文学习》 2003 年第 2 期)案例四,探究性阅读教学案例经典文章的现代解读――我这样上《石钟山记》江苏梁丰高级中学 邬建芳一、引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苏轼的名作《石钟山记》属于传统篇目,但它出现在新的课程标准与理念统摄下的新教材上,教学设计是否该有新突破呢?而且,学生学习文言文或多或少存在畏难或倦怠情绪,能否找到一种办法唤起学生学习该文的兴趣和 热情?二、寻找突破口每当意识到自己解决问题存在困难,我总习惯到网上去寻找“他山之石”,用来激活自己的头脑。打开电脑,在 GOOGLE 搜索栏内键入“《石钟山记》”,果然有大量信息涌出,飞速浏览、筛选后,我将目光锁定在一篇题为“名篇《石钟山记》的由来――苏轼教子求实”的短文上,文章大意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不仅为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在家庭教育上也别具一格。他在被贬黄州期间有 闲与长子苏迈一起读书作文,谈古论今。一天,父子俩谈起鄱阳湖畔石钟山的名称由来。苏迈从 《水经注》等古书中找到许多说法,苏轼都觉得牵强不可信,苏迈还想继续钻故纸堆,被其父阻止,苏轼认为,做学问不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妄下结论。要获得真知,必须到实地考察。于是就有了苏轼父子夜探石钟山,实地查访其得名原因的故事。苏轼为了让儿子更深刻地理解“求实”的重要性,又提笔撰文。后人才得以读到这篇名文。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角度新,它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考证该文的由来,为名篇的解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更令我兴奋的是,我发现苏轼教子的方式非常现代,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特质,《石钟山记》可以看作是一份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性报告。我激动地意识到,这就是新的教学设计的突破口!三、背景在理解并接受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认识到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切入口后,我校较早地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大胆探索和实践。高一年级是尝试这种学习方式的主阵地。现阶段,学生正体验着“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而我作为活动指导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也熟悉了它的流程和关键环节。这也就是我将“苏轼教子求实”的材料与“研究性学习”联想到一起的原因。四、教学过程带着创新的激情,迈着自信的步伐,我踏进高一( 10 )的教室,用下面一段话导入新课:北宋文坛上有一位最豪放的词家,最浪漫的诗人,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他是谁?是的,苏东坡,一个如此响亮耀眼的名字。作为苏门之了,他与父亲苏洵一起扬名,甚至可以说是父因子显,光耀祖宗;作为一个重情的丈夫,那首不朽的《江城子》令古今多少人为之潸然泪下;作为兄长,那首中秋大醉怀子由而作的《水调歌头》将手足情推向极致,使得其他望月怀人之作黯然失色;作为一名父亲,我们还不太了解他是如何教子的,虽有一首《洗儿》诗“但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似乎透露出他对孩子的教育的无所谓。其实,诗句只是他一生为聪明所累而借故发的牢骚,苏轼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他不仅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还教给孩子如何获得知识;不仅重视教育的内容,还自觉运用了先进的教育方法――研究性学习。不信,请大家读《石钟山记》,它几乎包含了研究性学习的所有元素,我们试着把它当做一份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来分析解读吧!学生眼中的惊讶、困惑、新奇、兴奋等种种反应告诉我,他们的探究兴趣已经萌发!我请学生将研究性报告的一些要素列举出来,同时将关键词抄录在黑板上,整理如下:1 、课题名称:                2 、课题组成员:                3 、主导课程以及相关课程:                4 、课题简要说明(研究缘起):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研究条件(资料、装备等):                7 、研究方案(过程、方法):                8 、研究成果(特色、创新之处):                9 、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                10 、研究结果的评价、鉴定:                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已经窃窃私语、跃跃欲试了。我说:“同学们,如果不经过精读思考就匆忙下结论,这是治学不严谨的表现;请大家先进行个体自读,达到疏通文句,理解文章大意的基本目标,然后有 指向性地对以上十条作初步的考虑,用 15 分钟时间对课文作研究性报告的元素分析并形成草案;再花 15 分钟由小组的组长主诗,逐条进行交流研读,在对十个问题形成基本统一的意见的同时,将意见组织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性阅读报告,下课时交上来。”教室里顷刻间安静下来,学生们埋下头,眉头紧蹙,开始了圈点勾划;时间一到,我提醒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们事先有了自己的思考,讨论时几乎都能够侃侃而谈,有的小组言笑晏晏,有的小组争得面红耳赤,我看见思想与识见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飞舞、碰撞。下课的铃声响起,很多同学却浑然未觉,我要求每个小组将报告交上来,七个小组中有四组已经完成,其余没来得及眷录好,我答应了他们稍后再交的请求。这节课学生思考得认真,讨论得热烈,效果怎样呢?回到办公室,急急打开学生的报告,读着读着,我欣慰地笑了,我挑选了一份最成熟的,附在下面:1 、课题名称:石钟山得名的原因2 、课题组成员:苏轼、苏迈、寺僧、小童3 、主导课程以及相关课程:地理、物理、音乐、考古4 、课题简要说明(研究缘起):对“石钟山得名之因”的旧说存疑(详读课文第一小节),认为郦道远与李渤的说法有漏洞,促使他们作进一步研究。5 、研究目的和意义:试图找到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培养不迷信旧说、有疑必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求真务实精神。6 、研究条件(资料、装备等):参考文献:郦道元《水经注》、李渤《辨石钟山记》;装备:小舟、斧子。7 、研究方案(过程、方法):两次实地考察。第一次:白天,斧斤考击,未得其实;第二次:月夜,观察听辨,验明真相。(详见课文第二小节)。8 、研究成果(特色、创新之处):石钟山之后以能够发出声音,关键是因为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受到波浪撞击,发出各种不同声响。借此补充完善了郦道元的学说,彻底否定了李渤的陋见。9 、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及心得:小论文《石钟山记》。凡事非经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10 、研究结果的评价、鉴定:根据文后所附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苏轼父子的研究成果也只能作为众说中的一说。今天的石钟山以“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景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或许是综合了“声形”二说,或许还有更有价值的历史或科学原因等我们去发现。但苏轼父子的考察研究还是有它的重大价值的。最值得称颂的是他们不迷信旧说、反对主观臆测、有疑必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求真务实精神。故将此项研究鉴定为优级。接下来的的第二课时,我首先表扬了完成最出色的小组,然后将七份报告中有异议的地方与学生一起讨论求证,比如,在“课题名称”上存在“石钟山”与“石钟山命名之因”的争议,经过比较,大家很快认同了后者;还有,在“研究结果的评价、鉴定”上存在品级的差异,对此,我发了自己的看法,我说:“从来就没有终极真理,只有对真理的渐近,对过去的超越和对后来者的启示,难道我们能因为爱因斯坦而彻底否定牛顿吗?”在同学们颔首称是中,我将课堂推入下一个环节:“苏东坡为什么那么重视实证,一再强调‘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而且几乎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儿子去体知这个道理呢?据我所知,他自己就是在这上面摔过跤,吃过亏的。据说他被贬黄州就是因为凭着主观臆断贸然行事,结果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有哪位同学知道吗?”一阵交头接耳后,有几束期待的目光向我投来(高中生不喜欢举手,但不等于他们不喜欢表达)我点了其中一位男生给大家讲,他说:“最近,我正好在读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面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好像就是这段故事。”“那太好了,你跟大家说说故事梗概吧。”我鼓励他面对全班同学讲,记不真切的地方可以看书。他叙述的内容整理如下:有一次,苏轼去拜访王安石,不巧,王安石正好出去了,仆人安排他在书房等候。苏轼看见王安石书桌上有半首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认为黄花(菊花)性火,能傲霜,怎么会西风(秋风)一起就落瓣呢?简直一派胡言,看来王安石已经江郎才尽!兴之所发不能自己,于是他提笔续写了这么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荆公回来看到后,口中不语,心下踌躇:“苏轼这小 子,不道自己才疏学浅,敢来讥笑老夫,看来,得给他点苦头吃吃……”于是,一纸调令将他贬到黄州。秋天来了,苏学士发现黄州的菊花果然落瓣,西风一吹,满地铺金,才知荆公用意。心里后悔不迭。学生对他的讲述报以一片掌声。我趁势总结:“由此看来,东坡写作《石钟山记》,不仅在于教子求实,还是自己人生经历与教训的总结和反思。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坎坷遭际,令人唏嘘;但他多才多艺的绝世才情、达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自由出入于儒道两家的圆通又使他充满了人格魅力,令后代无数人仰慕追随;想更全面地了解亲近苏东坡吗?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很值得一读,女作家方方的《喜欢苏东坡》一文也不可不阅,当然,苏子自己的诗词文赋更不容错过哦。下周语文小活动就是‘走近苏东坡’专题阅读交流,请同学作好准备,有条件的上组可以到网上查找资料,并用 POWERPOINT 做成电子讲稿。”五、教学效果自评由于教学设计反常规,出乎学生的意料,所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小组讨论安排在充分的独立学习之后,而且十个有梯度的问题的引领,保证了讨论的质量;集体交流时有一些小争议,各组同学各抒己见,课堂气氛较活跃。最后的拓展延伸很有吸引力,不少学生一下课就向我借阅有关苏东坡的书。当然,总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对文言文毫无感觉,厌学文言文,所以,不管老师采用何种教法,他都无动于衷,懒于思考,拒绝参与。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尝试。六、收获与反思1 、再老的课文,只要花心思,总能找到新角度,上出新意;关键在于教学上有没有更高的追求。2 、再新的设计,如果脱离双基的落实、脱离学生的实际,就算不上是好的设计;不能被新的想法冲昏头,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3 、网络资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麻烦――如果没有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上网,很容易迷失在信息的丛林里,浪费时间和精力;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信息选择能力和驾驭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4 、多数学生还是爱读书的,只是不知道读些什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向学生推荐并且把他们的胃口吊得足足的,不愁学生不读书。不过要想吊学生的胃口,语文老师自己一定得多读书,勤思考;读书思考就是在备课。(以上教学案例节选自《语文学习》 2003 年第 1 期)第 3 节 讨论与分析3 、 1 案例讨论:1 ,案例一“关于《闲情记趣》”中的阅读教学与以前的阅读教学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引发你对新课程阅读教学怎么样的思考?2 ,案例二“一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是如何体现自主性阅读的?你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措施来贯彻落实自主性阅读?3 ,案例三“教学生对歌”是不是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结合案例加以分析。个性化阅读还可以怎么样开展进行?4 ,案例四“经典文章的现代解读”是怎样体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3 、 2 案例分析:1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一种接受性学习,注重的是师授生受的结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胡明道老师关于《闲情记趣》一课的教学案例就充分体现了新课 程现代阅读教学的理念。首先,这一案例充分重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这一案例的每一个环节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个人。其次,这一案例比较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为文本内容和表达作设计等等。本案例的第三、四、五几个环节就是如此。再次,这一案例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运用。新课程其中一个基本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在这一案例中也有很好的体现。整个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几个环节都有合作学习的因素,第五环节的拓展性阅读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最后,这一案例重现了三维目标体系的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如文言字词的掌握、背诵,口头作文等,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如帮助学生总结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方法等,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如赏文解“趣”,体验对话等。2 、《一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这一教学案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阅读教学中自主性阅读教学的设计策略。首先,整节课的教学都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师把阅读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利都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全节课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师既定的方针实施,也就是教师所说的是一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但是从实际效果可以看出,这节课又是成功的,是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其次,是整节课的教学,教师注重了学习过程,没有要求答案的统一。例如对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学生三的回答就抛开了作者的原意,但由于言之成理,老师没有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加以鼓励和肯定。接下来的学生四,学生五,学生六,学生七,学生八的发言也都是学生自己个人的阅读体验,虽没有符合作者的原意,但既然是阅读对话,就应该允许有理解的差异。在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方面,这位老师是做得好的。再次,整个课堂,教师做好了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的多重角色。这从整节课老师在开始、中间、最后的三处发言中可以证实,开始时老师的谈话,完成了课堂阅读活动组织者的责任,中间的谈话承担了学生阅读的促进者的职责,最后的谈话则是对话者之一的体现。最后,整节课注重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完成了多重目标。例如有对寓言寓意的解读,这是理解能力,有学生的口头发言,这是口语表达能力,有学生的辩论,这是思维训练,有当堂的和课后的寓言写作,这是书面表达能力,等等。同时在对寓言的解读过程中,学生能联系各方面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又有力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完成了情感价值方面的目标。3 、《教学生“对”“歌”》这一教学案例,作者有一个副标题 ——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初步尝试”。这就揭示了作者有明确的阅读教学指导思想:实行“个性化阅读教学 ” 。纵观整个教学案例,可以说,它较好地体现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观念。首先,整个案例体现了阅读主体的自主性。无论是第一课时的让学生充分阅读、鉴赏品味、互动感悟,还是第二课时教学生依文作对联,写诗歌,都是学生自己在直接面对文本,自己感悟,体验,自己发表。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了调控引导,发挥了主导作用。如开始的教学目标的展示,对联知识的复习,学习要求的布置,学生作品的评点修改,由对联撰写到诗歌创作的环节过渡等。这也说明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个性、主体,不是不要教师的引导,而是教师要怎样去组织、引导、调控。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再次,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作对联写诗歌,这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这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批注式阅读。最后,从学生的发表的作品来看,个性化阅读教学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个性,真正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无论是“才子”,女“诗人”,还是武侠小说迷,他们的作品就都有他们的个性特色,这是与他们的经历、修养、体验分不开的。当然,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还可以多种多样,这个案例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4 、《经典文章的现代解读》作为课文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案例,确实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教师创新精神强、教育理念先进、设计的独具匠心。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在新课程改革的新教材中,传统篇目教学怎样有所突破,上出新意,这是教师一开始就思考的问题。在这种创新意识的驱使下,教师大胆地采用了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策略,提出了“经典文章的现代解读”的独具特色的创造性设计,可谓是不同凡响。其次,是教师注重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一开始的教师导入新课的那段话,通过对《石钟山记》有关背景的介绍,有力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这从学生眼中的惊讶、困惑、新奇、兴味等种种反应中可以证实,而结尾的总结更是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堂的教材的问题探究引向了课外的作家专题性探究。再次,整个教学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探究过程中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从 10 个问题的设计,学习方法过程的安排、学习结果的评价等教学环节中可以看得出来,从学生的发言中,从学生学习小组的报告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最后,是整节课基本上体现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如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强化思维训练等。遵循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设计步骤,结构比较完整击落。如从开始的激发兴趣,到 10 个问题的设计,到学生的探究研讨,到探究成果展示交流,到对探究的成果的总结与评价,几个环节都比较清晰。但是,这一案例正如作者在反思中谈到的,再新的设计,不能使课堂流于形式,怎样在创新中又能够不脱离学生实际,特别是文言文教学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问题,可以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

十日而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

第九章 语文课程评价的理念本章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课程评价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内涵,即依据什么进行评价,评价语文课程的哪些方面,用怎样的方法达到评价的目的。第 1 节 理论阐述1 . 1 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 就是对认识对象价值的判断活动。对于课程评价的理解,从表层的意义来看,就是以一定的方法、手段对课程各个层面的问题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涉及以下具体问题:( 1 )价值判断问题。课程评价首先要在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理念指导下对课程与教学的价值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关注课程的制定、展开及实施结果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考虑课程具体代表什么样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为谁所拥有,是否符合社会、学生的现实和长远需要等等。( 2 )评价对象问题。课程与教学由不同的层面构成,如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的展开(教学)、实施的结果等,传统的课程评价以课程标准的达成程度为主要依据,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因而忽视了课程除目标以外的很多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许多弊端。( 3 )评价方法问题。课程评价目标的达成,需要在界定清晰课程评价对象和内容后,采用多种合适方法,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诊断问题,更新课程。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支配着评价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影响着评价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学者从取向维度,将国外各种各样的课程评价归纳为三种,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1 . 1 . 1 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计划和实施与预定课程目标符合程度的判断。目标取向评价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着重于对结果的量化研究,通常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述预定的课程目标。在评价内容上,过分着重于人的认知方面,而忽视作为完整心理构成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认知心理发展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过分依赖定量研究,因此在评价过程不中避免地会产生许多问题。1 . 1 . 2 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强调要对课程制定、实施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进行判断。与目标取向课程评价相比,过程取向过程评价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涉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情况,而且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评价的 时效性更强 ,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实施中的各种信息,便于学习者和课程制定者、实施者根据反馈信息作出相应的课程调整;评价主体呈多元化趋向,尤其是学习者参与到评价中来,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评价的客观程度;评价的 现实性更强 ,过程取向课程评价强调评价者与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在具体情境中展开对课程的评价,评价者在具体情境中可以更准确地作出正确的判断。总之,过程取向评价突出了过程本身的价值,承认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将人的主体性、创造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1 . 1 . 3 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主体之间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评价不仅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而且这种价值是多元的,以追求人的自由与解放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认为课程的展开应依赖于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行动,重视内在的驱力推动主体参与课程评价。持这种取向的课程评价者反对传统评价方法中以实验或心理测量为中心,重视质性的研究方法,对整个课程方案,包括前提假设、理论推演、实施效果及困难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当前较为流行的“档案袋评价”、“苏格拉底评价法”都与这种评价理念有相似的追求。目前,这种价值取向在我国课程评价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1.2 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内涵我们认为语文课程应当着眼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引导,着眼于学生主动建构语文知识、获取语文能力、形成良好学习态度的过程,强调学生对语文课程的体验、感悟和教师、学生、课程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互动交流等。语文课程评价应是:运用包括考试在内的多种评价方法,从多种途径获得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实施及实施结果整个过程中关于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情况作出价值判断,通过价值判断,发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各种潜能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品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不断发展的语文课程机制。评价应当体现包括学生在内的评价主体互动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尊重个体差异,以质评为基础,不仅考察认知层面,而且要考察非认知和行为层面;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1.2.1 为什么进行语文课程评价语文课程评价 —— 主要是作为选拔和甄别人才的方式,直接促进学习者个体全面健康发展,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前提下的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价值在于这一自由全面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从个体发展的要求来看,全面发展不仅仅包含认知水平的发展,而且包含非认知结构的完善,只有两者和谐统一,个人的进步才是可持续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要提供构建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知识基础,要提供形成这些能力的真实情境,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能够运用语文能力解决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创造出独特的语文产品,语文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在这一系列的关于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创造产品的过程并反映这一过程发生的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意志、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获得学习者在学习的各个阶段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习者和课程本身,有效地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与课程的内容。1.2.2 评价语文课程什么 ? 谁来评价语文课程?( 一 ) 语文课程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语文课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它进行理解、认识和评价。从 纵向维度 来看,语文课程评价包括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方面。从学习活动的内在需求来说,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内在动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这方面相对其他课程更有魅力,学生理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爱、快乐、崇高等丰富的情感体验,不断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豁达的人生态度等,形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科学价值与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和谐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的 横向内容 来看,课程评价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评价的具体标准与不同的学习阶段相联系。教育部 2001 年制定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 2003 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在“评价建议”中对这部分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说明。从课程 实施的过程 来看,课程评价包括教学前准备评价、教学展开评价和教学后总结评价,以及依据特定语文教学条件师生在语文课程展开的过程中各种活动的价值判断。从课程 与教学构成要素 来看,包括教师、学生、语文教材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课程评价又可分为教师组织教学评价、语文教材评价和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评价。( 二 ) 语文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往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性,教师通过考试成绩形成的单向评价几乎成为衡量语文学习的惟一依据。这样一种缺少全面性、客观性的评价结果,僵化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学生参与评价 。传统的考试方法很难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策略,在语文活动中形成的关于情感、态度方面的情意过程,学生学习语文所作的努力程度,在传统的考试中基本都难以反映出来。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共同展开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价值的语文课程评价客观上要求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允许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不同形式、内容的问题解答,寻求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家长参与评价 。由于语文课程开放性的特点,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也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参与评价更有利于课程评价的完整。在标准化考试中,家长是旁观者,他们除了拿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单以外,其他一无所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的,他都无从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家长提供一定的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支持,比如课外阅读的书籍购买,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是鼓励还是禁止,孩子在家里阅读了哪些书籍,这些信息的获得都有赖于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1.2.3 怎样去评价多种适合的评价方式的选用是实现课程评价功能的关键。针对这种“考试惟一”的现象,语文课程评价方法选用上,要做到:( 一 ) 加强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所作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要收集实施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资料,作为对课程进一步完善的依据。“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在 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师教学风格,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及时收集语文课程实施中各个方面的资料,如学生对教材、对自我的评价,以及来自家长、社会的信息等,有利于更及时地对语文课程进行反馈、诊断等。( 二 ) 重视定性评价量化评价能够收集课程实施中的数量信息,通过数量的比较与分析,从而推断课程的效果,但评价中过分依赖量化评价,甚至错误地依据分数高低为学生排队,这就完全扭曲了评价的“为学生的发展”这个根本的价值取向。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在语文活动实践中展开的,在活动中获得独特的“语文经验”或者说 “体验”, “语文学习的体验”或“经验”显然不同于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客观知识信息,很难用量化的手段获取评价数据的,这就需要定性评价,力图全面充分地描述和提示评价对象的特质,以彰显其意义,增进理解。随着认识的深入,技术的发展,测量手段的更新,量化的范围还可能扩大,也会更精确。但这种变化,不仅是定量方面的进步,更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在更高水平的结合创造了更好的条件。1.2.4 成长记录袋评价在这众多的方法当中,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独具特色的评价方法。记录袋是“学生作品的有意收集,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它必须包括内容选择过程中的学生参与选择的指南、评分标准及学生自我反省的证据。”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不仅突破原来评价方法的单一局面,具有形式上的独特性和方法上的创新性,而且对“加强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 ” 理念的落实具有重要作用。对教师而言,获得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成品如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作文修改、问题设计与解决策略,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情况,因而评价更为深入;对学生而言,成长记录袋评价让他们学会判断自己学习状态,真正参与课程成为评价主体,从而更准确地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诊断。成长记录袋基本可以分为 3 种类型,过程型记录袋 —— 反映学生学习准备、探索、努力、反思、达到目标过程的基本资料成果型记录袋 —— 记载学生完成某一个或多个主题活动的作品与成果资料汇集综合型记录袋 —— 兼指成果型和过程型或者具有多个主题的成长记录袋制作和使用成长记录袋需要注意:( 1 )考虑评价的目标,即要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从而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记录袋评价类型。( 2 )考虑评价的参与者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还需要哪些人参与,评价内容主要由谁来确定。( 3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不能只局限达成目标程度及能力层面的评价,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环境、本身禀性等差异性,对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予以肯定。第 2 节 案例呈示2 . 1 语文发展性课程评价案例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构想山东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一)关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为此,我们决定采用成长记录方式实施形成性评价。具体做法是:设计学生人手一份的《语文学期发展记录表》,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多角度收集个人行为表现作为自我评价量化依据,并吸收同学、家长的评价意见,实施自我评价记录。在每一个评价方面,要求学生依据管理者制定的评价标准,根据自己的学习行为方式及成果确定评价等级,自我量化学习行为表现,自主选择学习行为发展目标,在巩固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努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管理者从课堂基本学习行为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制定评价标准;《记录表》由学生保存使用,记录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课堂学习基本行为评价: 只要到课、守纪就记 3 分 (合格);参与小组讨论、举手争取发言就记 4 分 (良好);全班发言或提出疑问就记 5 分 (优秀)。课堂上妨碍同学学习活动正常进行的违纪行为,引起老师、同学不满者,应该降等记分。学习习惯形成评价: 只要携带课本、笔记本到课堂学习就可记 3 分 (合格);读书时能动笔圈点评注,能利用笔记本整理学习收获或复习自查,经同学见证就可记 4 分 (良好);课外每天平均阅读量不少于 3 000 字、结合词语积累整理生字不少于 20 字,每周练笔(作文)不少于 500 字,每周背诵默写诗文不少于一篇,每天能够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周内完成全部四项任务,经家长见证可记 5 分 (优等)。以上评价标准,不仅把我们规定的常用字识记、语言材料积累、课外阅读、写作练习等基本考核任务分解到日常学习行为中去考察,而且还隐含着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过程的考察,其评价等级完全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为了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发展状况,我们又规定了学生每周进行自我反思评价的标准。在课堂基本学习行为方面,学生可将本项每节课的得分相加求出平均分,作为本项一周得分,满分为 5 分。在学习习惯形成方面,学生可将本项每天得分相加求出平均分,作为本项一周得分,满分为 5 分。该项评价可根据自己一周内(包括休息日)完成课外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调整。一周内全部完成以下四项任务:阅读课外读物 20 000 字,整理生字、词语不少于 150 字,练习写作不少于 500 字,背诵默写课内外诗文不少于一篇,经家长认可,周小结可视为每天都完成了课外学习任务而得 5 分。反之,如一周内有一项任务未完成,习惯形成周评价最高只能记 4 分。这里的调整性规定,是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而制定的。学生只要做到日记录、周反思,实际上就做到了从完善人格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起到促进作用。(二)关于学习过程的学期阶段性评价 学习过程的学期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是形成性评价的每周小结成绩,同时由老师参考自己收集的被评价学生的学习实践成果进行评价调整。学期阶段性评价的各项成绩,为各项周评价成绩累加(满分为 100 分),减去欠缺实践成果扣分所得之差。如课堂学习基本行为评价,考察字词积累、写作练习、综合性学习资料荟萃或小论文三项实践成果。未交存“读一读,写一写”已完成的书面作业本,该项成绩扣 10 分;写作练习不满 10 篇,每缺一篇扣 2 分;综合性学习资料荟萃或小论文不足两份,每缺一份扣 5 分。“习惯形成”学期评价,考察写作练习、课内外诗文联读方案设计两项实践成果。写作练习不满 20 篇,每缺一篇扣 1 分。课外阅读考核,要求为每一篇现代文课文搭配五篇课外诗文,并写出 20 篇“课内外诗文联读方案”,说明将这六篇课内外诗文组合在一起的理由。联读方案每缺一篇扣 2 分;一套联读方案中所选课外文章不足五篇扣 1 分,缺联读理由扣 1 分。在上述两项考核基础上,将两项的学期阶段性评价成绩相加被 2 除,所得之商为本学期学习过程阶段性评价总成绩,满分为 100 分。将阶段性评价总成绩的 70% ,加上该生阶段性检测成绩平均值的 30% ,为本学期阶段性评价综合成绩,满分可以超过 100 分。以上单项学期考核成绩、学生阶段检测成绩以及学期阶段性评价综合成绩,均记入《学期发展记录表》。在进行学期阶段性评价时,要注意肯定学生的学科特长表现。例如,凡是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者,发表一篇,学期阶段性综合评价成绩加 10 分;在此基础上, 每多发表一篇再加 1 分。(?) 在校级以上演讲、朗诵、普通话比赛中获奖,学期阶段性综合评价成绩可加分,校级加 3 分,市级以上加 10 分。(三)关于学习过程的学段终结性评价1. 学段终结性评价,依据初中学段六个学期的阶段评价综合成绩进行评价。三个学年按 2 ∶ 3 ∶ 5 的比例数取值相加,得出学段终结性评价成绩。具体操作方法是:七年级两个学期的阶段性评价成绩相加,求出平均值取 20% ,加八年级两个学期阶段性评价成绩平均值的 30% ,再加九年级两个学期阶段性评价成绩 平均值的 50% ,得出学段终结性评价成绩。如果管理规定有所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三年的《学期发展记录表》显示出的发展轨迹写出文字评语,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三年的发展趋势,肯定学生的学科特长表现。2. 教师必须妥善保管学生三年六个学期的《学期发展记录表》,学生本人必须妥善保管个人的实物资料,以备上级管理部门检查,或高中招生查验。3. 学生的学段终结性评价成绩和评语,按青岛市教育局将来出台的具体规定纳入高中入学考试考核范围。(选自“课程与教材评价网”)2 . 2 语文课程评价方法探索案例语文评价方式 —— 面试的探索与实践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王润梅一、问题的提出(略)二、构想的原则(略)三、具体操作1. 教师在平时要做好学生各方面的检查督促工作,如做词语卡片和背诵古诗文等,面试前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重视起来。2. 学生竞选考官。每班选五至六人做考官,先进行就职演说,然后全班投票。各班确定考官后,年级开考官培训会,发考官证。既要给考官统一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又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一工作的光荣与严肃。要求考官面试时,要尊重和尽可能地满足受考者的自尊心理,要尽量调动同学的竞争意识,要公平、公正,当场打分并签名。3. 面试时教室内除了考官和考生外,还有两名纪律检查委员,主要负责考场秩序和监督考官。 4. 面试内容可根据不同学段而有所侧重,如八年级时就把卡片的积累换成了对手抄报的评价,在文学常识中加进了名人名言的背诵等。评价学生阅读古诗词和文言文时,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5. 面试评分细则表一式两份,一份放在学生成长袋里,一份教师留底,以备家长查询。 ( 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袋,包括学生入学前家长评价表,学生月进步记录表,家长月反馈表,教师评价、激励表,学习经验录。内容涵盖了从任务制定到完成的全过程。 )四、处理好几种关系1. 平时和面试的关系。在面试过程中,既有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对学生平时作业、随笔、搜集资料及参与综合性学习情况的评价。虽然分数不多,但是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肯定。考官除了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正确与否外,还负责纠正其读音。2. 定量和定性的关系。新课标指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我们在面试时注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的分析,力求用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如面试中有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搜集资料的情况、投稿情况等,虽然分数不多,但这种激励性的肯定,是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五、起到的效果1. 由于考官角色的转换,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地位转为积极主动的地位,同学们普遍重视起古诗文的背诵和基础知识的积累及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参与。因面试的内容较多,不知考官会考什么,所以依靠侥幸、猜题押题行不通了,只有老老实实去记去背。2. 家长由一开始对面试的不理解、不信任到支持配合,有的家长给面试提合理化建议,有的家长甚至在家督促孩子背诵古诗文。3. 其他学科的教师,看到学生对面试的重视和面试产生的作用,也纷纷模仿起来。如英语学科也加进 了面试的内容。六、应进一步注意的问题1. 质量问题:面试要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坚持下去,首先是要公平、公正,面试的结果要准确反映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就要得力于考官的坚持原则,但随着面试次数的增多、考官的换届,同学在投票选举考官时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那些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的同学票数少,而老好人、要求松的同学的票数却多。这就需要老师严格把关,以求面试的质量能得以保证。2. 重视问题:随着面试次数的增多,学校领导、家长在对语文学科进行评价时,往往忽略了面试分数,长此以往,会减弱学生对面试的重视程度,会影响面试的坚持。3. 诚信问题:从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出发,我们应该淡化评价的功利色彩。但完全取消评价的功利色彩足不可能的,而面试就带来一个诚信问题,如果没有诚信,面试就失去了意义。同时,有些领导、教师、家长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功利,不愿相信学生考学生的评价结果,而愿相信那种大家公认的有局限性的闭卷考试。 面试这一新型的评价方式是一项综合性极强、要求极严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得尽善尽美的,它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和全体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选自《语文建设》, 2003 年第 2 期)第 3 节 讨论与分析3 . 1 案例讨论:3 . 2 案例分析:1 ( 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重量不重性、作业标准划一,不能区别优劣 )2 、采用面试的方式,反映了课程评价的新理念,丰富了语文课程评价方法,案例所展示的面试评价,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字词读写、诗文名句背诵积累不仅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初中阶段夯实这一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有极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视主要反映在评分细则中,古诗文的背诵情况占 8 分,权重是最高的,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外,这种评价方式的经常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背诵、积累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也克服了考试受卷面的限制,不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积累的情况,偶然性较大的弊端。第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作考官,家长加以督促,教师作指导,各司其职,充分调动各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力量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实现评价信息的多向交流,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第三、评价过程民主 。考官由学生选举,教师对考官进行培训,具体评价由考官掌握,并有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考场秩序和监督考官。评价内容公开,学生事先可以作好充分准备,对评价结果,是用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事实评价学生,学生更愿意接受这种评价结果并及时获取自己学习中的有关情况。这种评价应注意的问题除案例中呈示的几点外,还有以下方面要加以考虑:第一、 这种评价会相对加大教师的工作量,面试情况的分析和语文学习成长袋的制作和整理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因此应考虑如何让学生尽快养成背诵积累的习惯,让家长的作用充分发挥,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第二、 面试评价要与其他评价方式结合,才能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语文学习除背诵积累外,还有其他任务要完成,单一的面试评价涉及范围有限,需要与其他评价方式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第十章 语文教材的钻研和处理1 含义对语文教材的钻研和处理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专业技能。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这项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语文教材 不像其他学科教材直接呈现为一种教学内容形态,而是一篇篇课文,教学内容包含在课文之中,相对而言是不确定的。 对于 “教什么” 的问题,要语文教师通过钻研和处理教材才能解决。对语文教材的钻研和处理包括两个层:一是对课文通过深入研读达到正确理解,也就是平常说的“吃透教材”。二是对课文内容的选择和组织。2 要求① 对语文教材(具体为某一篇课文)的 创造性解读和个性化理解。 也就是研读教材时,不能依赖“教参”更不能被“教参”所局限,要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和体会。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教材(课文)的消化,吸收并化成自己的精神养料和言语经验,那他在课堂上也就只能照本宣科、鹦鹉学舌、人云人云。他不可能投入自己的热情、感性和理智。这样,课堂教学还有什么主体性和生命力可言?② 对课外教学资料的 合理性吸纳。 吸纳课外教学资料的途径和取向是多元的,即可以纵向开拓,从文献方面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作家生平经历、作品评论等历史资料,也可以横向扩展旁枝逸出与其它学科链接与其它文本比较与现实生活接轨。既可以吸纳与理解课文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又可以吸收对学习课文具有间接作用的其它课程资源,如引起学生兴趣的音乐、图画、电视、电影片断等。③ 对教材内容的 取舍、选择。语文课程教材与其它学科课程教材的不同之处是,后者的教学内容相对确定,教者无需取舍也不要选择。而语文的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和作品,是一种物质化、静态化了的语言经验,它不是知识的呈现形式,而是 知识的运用形式 。它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它所指向的、所蕴含的是 人类动态的精神世界 ,对于作者,它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是思维之流,是言语智慧之流。对于读者,它又是一种召唤结构,召唤读者加入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正因为它具有内在的 动态性、生成性 ,因而也就具有不确定的品质和难以把握的特征。这给语文教师处理教材带来了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理性的取舍、明智地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所谓“任凭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语文教师要具备这样的气魄和能力(那种一上来就是解题、作者介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总结特色的包揽一切,面面俱到的教者是教学的庸才)。④ 对教材内容的 组织、安排。首先 表现为确定教学主题(话题)。一堂课就像一篇文章,应该有一个(或几个)主要的教学话题,构成教学板块,这样才能起到中心的组织作用。其次 是安排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 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 。总之,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就是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结构。对教学内容的取舍、选择 —— 教(学)什么,不教(学)什么,详教(教)什么 、略教(学)什么 ;对教材内容的组织、安排 —— 先教(学)什么,再教(学)什么,后教(学)什么,中间又怎样过渡、衔接。3 方法3 、 1 钻研教材的方法。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特级教师余映潮创造性的阅读教材的方法: “六步法”( 1 ) 理读 。要求一个“细”字,解决课文“精华是什么”的问题。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渎,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要认真地找寻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 2 ) 类读 。要求一个“联”字,解决对教学材料的归类问题。类读就是连类而读,就是从某一点生发开去,或在本课中、或在其他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同相近的内容并将它们组合起来。类读就是集“散”材料为“类”材料的阅读。( 3 ) 品读 。要求一个“深”字,解决课文“如何好”“为什么美”的问题。品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4 ) 扩读 。要求一个“配”字,是为配合课文教学而找到课外美文、课文赏析材料或其他语言材料。扩读,是为了增加课文阅读容量,从课文内容出发“为课文找朋友”的阅读。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进行扩展式阅读,为课文找到扩读、比读、衬读、助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连类而及,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在一起来读,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印象。( 5 ) 巧读 。就是别出心裁地读。巧读,往往是一种“自定义”阅读,也就是说,巧读所得出的结论都新奇有味且是自己的.没有一点儿别人“说法”的影响。巧读就是开动脑筋来读,变换角度来读,自己下定义、提观点地读 —— 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读出自己有新意的见解。这样的读,表现出教师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深刻性。( 6 ) 助读 。就是利用资料来读书,是利用书籍、报刊、光盘上的精美资料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课文的一种方法。是教学新信息永远生动的源头活水。3 、 2 一篇课文的研究方法( 1 )全面钻研课文 。全面钻研课文的程序和方法是:概览通读→识字释词→解题分段→辨语析句→求旨探法,达到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的全面掌握。( 2 )深入钻研课文 。全面钻研课文的基础上把研究深入一步。深入钻研课文的程序和方法是:理清思路→解决疑难→深究重 点→ 把握特点,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深”和“透”的要求。( 3 )整理加工课文 。整理加工课文是对理解了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对教材所作的教学处理。其程序和方法是:广泛参考→大胆取舍→归纳条理一→感同身受,对所要教的内容达到“熟”和“化”的程度。 —— (深化、系统化)3 、 3 整体阅读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策略第一,在课文的内容上,抓关键问题和关键句段来做为教学的突破口。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解决课文 — 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具体说,就是挖掘、提炼一至几个文章整体把握的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或者找出课文的关键段和关键句,切入课文,让学生根据上下语境,前后勾联,反复阅读,仔细体会,深入思考。一篇课文的教学不一定要从开头教起,可以“ 中间开花 ”也可以“ 倒吃甘蔗 ”。如《荷塘月色》, “领会思想感情” 的教学目标的 关键句 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关键段是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想摆脱现实的、世俗的烦恼,反衬“颇不宁静”)。或者是写《采莲赋》的那一段(用热烈活泼的生活反衬和“早已无福消受”的表白来表现内心的苦闷)。而“ 学会怎样写景 ”的教学目标的 关键段 则是第四、五写景段(情景如何交融)。如何选教学切入口。要有整体意识,整体眼光。第二,在教学结构上,理清作者思路,进行思路教学;或提炼教学主题,进行主题性教学。课文教学,要让学生先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和文章思路,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精要。所谓提炼教学主题,实际就是设计教学思路,就是一堂课的内容分几块来讲。教学主题是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整体教学结构中的一个小单元,它不单纯是指教学内容的主题,它可以说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主题。它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策略、教学思想的主题。如余映潮在《鹤群翔空》的教学结构中,提炼的三个主题是: 1 、速读课文,整体式概括(具体的教学操作手段是“扩写一个句子”); 2 、寻读课文,板块式积累(“续写一个句子”); 3 、细读课文,多角度品味(“创造一个句子”)。这几个教学主题显然包含着教者对教学目标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提炼教学主题关键在于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富有创意的设计课堂活动。能否提炼出恰当有效的教学主题,标志着一个语文教师的钻研、处理教材的水平和创造力。第三,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上,诵读、复述、概括、提要、讨论、改写、情景教学等都是常用的整体阅读教学方法。“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也有人概括为“口咏其言,耳听目视,心惟其义”。它包含和运用朗读、朗诵等方法和形式,但它更注重强调以下这些要素:( 1 )注重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综合调动各种感受器官,眼到、口到(中介)、耳到、心(沟通视觉到思维的器官)到,整体感觉作品。( 2 )注重读的量,反复多遍的读,强调读的遍数,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反复多遍,直至成“诵”。( 3 )注重读的质,它是品读、味读、玩读、美读,重在“味”(动词),重在“玩”,是“整体直觉”地“玩味”,“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朱熹语)其核心是“涵咏”。诵读具有以下作用:( 1 )整体积累、储存字词句篇语言材料;( 2 )在头脑中建立感性的语言模型;( 3 )从头脑到发音器官以及其他器官形成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 4 )经历情感的体验,接受文化、审美的熏陶。由此可见,诵读具有培养语感的独特功能,整体性的“语感”只能用“诵读”这种“整体把握”的语 文学习方式来培养。王尚文总结“ 传授型的阅读教学”轻过程重结果的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二是咀嚼不足,结论给出太快;三是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四是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五是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这里的“咀嚼”、“欣赏”、“整合”也就是“诵读”的特征。可见“诵读”是针对传授型阅读教学弊端最具革新意义的教学方法。第四,在教学策略上,建立“语境”,进行语境教学。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语境 ( 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 ) 和内部语境 ( 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 ) 。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要采用 “知人论文”、“知世论文” 的教学策略,而“知人”、“知世”就是建立阅读理解的“语境”。一位教师在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时,为了教懂海子的诗,采用了“知人论文”的策略,在教读课文之前,先介绍了对海子自杀原因的各种说法,又介绍了海子的其它有关诗歌以及其它诗人对海子的评价。这就使学生对海子这个人有了相当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再来读课文,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意蕴了,这比只局限在本课文逐字逐句解释显然具有整体性。案例一: 解读:寻找最佳切入点—— 《琵琶行》课堂教学镜头回放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 李元洪评:从诗歌的情感角度寻找最佳切入点。紧扣词语探寻人物内心世界,进而理清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2 . 2 案例二: 蒋氏幸运吗刘世友评:这是一个单一角度的教材处理设计。即从思想内容角度去钻研课文,探讨一个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教学问题(话题)教学话题 与 教学提问 设计不同。提问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为主的 单向提问 ,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而 教学话题则是提供一个 议论中心 ,问题是并发式的,多向的。在一堂课中教学话题一般只有一个,由一个“话题”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蒋氏幸运吗》就是采用“话题”这一形式展开教学的。这里,我们试着概括一下教学话题应具有的教学特征:1 .一堂课宜选择一个教学话题,使课堂讨论相对集中,2 .教学话题与教学目标应是包孕关系,即教学话题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3 .教学话题是一个容量较大的、能激发学生讨论欲望的教学中心;4 、教学话题的展开,应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引导并参与讨论;5 、教学话题的答案由学生自然得出。2 . 4 案例四: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四川省绵阳市外国语学校 李 航一、教学思路(总体思路,即设想)《再别康桥》充分体现了徐志摩诗歌语言华丽轻巧、章法整齐、音韵和谐柔美的艺术特点。学习本诗,旨在 通过 指导学生朗读,结合音乐、图画、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充分 感受 诗意美,同时 体会 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指导学生 讨论、探究、归纳 ,使学生 通过 对徐志摩情愫的把握,来 领悟 诗中蕴涵的至真至善的情感,并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 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二、教学目标1 .在反复诵读中,细心体会徐志摩诗歌和谐柔美的 艺术特点 。2 .在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透过语言把握徐志摩的情愫,领悟诗中的 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设计一: 乡土难离,故人难舍……正是这些,凝成了诗人笔下一首首含着泪、带着笑的离别之歌。茅盾说徐志摩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笔下的离别,又是怎样的销魂呢 ? 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挥手《再别康桥》。设计二: 板书“ Cambridge ”,问学生这个单词的意思: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对这一天下学子心目中的圣地,怀有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2 .介绍背景、作者,营造抒情氛围:(1) 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并附剑桥的图片,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徐志摩的诗,同时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2) 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徐志摩 (1897 — 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有云中鹤、南湖等。《再别康桥》这首诗抒写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心情,表现了一种淡淡的离情别绪。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般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诗人沉睡的激情,于是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3 .整体感知,品味情感:学生聆听《再别康桥》朗读录音 ( 或教师示范朗读 ) ,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朗读,注意对诗歌节奏和感情的把握。4 .鉴赏诗歌,激发共鸣:(1) 提问:自古抒写离别之情的诗作可以说数不胜数,把那些诗和这首诗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一般离别诗描写的对象是人,这首诗却是“康桥”。“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等物象寄托着诗人的感情,成为一种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是我们要重点体会的。(2) 从诗歌的 意象 入手赏析诗歌。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有哪些,并讨论它们有什么作用。(3) 从诗歌的 形式 入手赏析诗歌。《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 三美 :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指诗的语言多选用带有色彩的词语。如“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蕴涵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音乐美指采用重叠手法,加强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加诗的音乐性。建筑美指诗节的匀称和句式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看,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5 .拓展延伸:(1) 讨论:有论者批评《再别康桥》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你们怎么看 ?(2) 阅读徐志摩的《偶然》或《沙扬娜拉》等诗,感受徐志摩诗的风格。(3) 资料:①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②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③徐志摩数度吟咏康桥,作品有《康桥再会吧》 (1922 年 8 月 10 日离英国返国前夕 ) 、《康河晚照即景》 (1923 年 5 月 10 日 ) 、《康桥西野暮色》 (1923 年 7 月 7 日 ) 、《再别康桥》( 1928 年 11 月 6 日)④他 ( 徐志摩 ) 那种潇洒与宽容,不拘迂,不俗气,不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方汇百物的热情,人格方面美丽放光处,他既然有许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一定会把那种美丽人格移植到本人行为上来。 ( 沈从文《三十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⑤他 ( 徐志摩 ) 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 胡适 )评: 1 、这是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可作说课之用。2 、教学结构比较紧凑、简洁而完整。3 、导入形式的生动贴切,注意了诗的外环境和内环境营造。4 、从形式到内容,从词语到情感;既注意了整体感知,又注重了意境品味。不过“赏析诗歌”的教学环节能再具体展开一点会更清楚些。5 、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很重要,这种内外连读的方式有利于拓展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吸收到更丰富的营养。【操作实践设计】1 、为《我与地坛》设计两至三个教学主题,并设计整体教学结构第十一章 语文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设计和编写1 语文教学计划的内容和要求语文教学计划有总体的,也有微观的。总体教学计划有:学段教学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微观的有:单元教学计划、课题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微观教学计划指的就是教师的备课和撰写教案计划。1 . 1 语文教学计划的内容( 1 )基本情况分析主要是对施教班级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要的陈述和简明的分析,如学生的生源特点,语文学习相关因素的基础状况等。摸清基本情况,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的重要前提。计划中写明基本情况,则为教学目标和要求的确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2 )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是教学计划的纲,其他所有内容都是为其服务的,因此,表述尤其要准确、精当。( 3 )具体的教学安排这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 P2101 . 2 制订语文教学计划的要求( 1 )要准确体现新的语文课程 理念 。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 要求 。( 2 )要深刻领会教材的编纂体系及 意图 ,完整地体现教材 内容 。( 3 )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 实际 ,使教学计划切实可行。( 4 )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 特点 ,一方面致力于语文学科内部读写听说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还要谋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迁移。( 5 )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的相互作用,重视 学法 指导、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 6 )要本着适应 差异性 原则,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使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2 语文教案的基本类型及结构语文教案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 实施方案 ,是语文教学微观设计的书面表现形式。是教师备课的结晶和施教的蓝本。教案的基本类型按 教学内容 分,有阅读教案、作文教案、听说教案、语文基础知识教案;按教案的 详略 分,有详案和简案;按 教材的体制 分,有单元教案、单篇课文教案;按教案的 用途 分,有课堂实施教案、微格实验教案、教师说课方案等。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编写教案可谓是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了。教案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实用文。(1) 课题计划 。是指一个相对独立、具体且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总计划,由课题、教学目的、教学设想等构成。( 2 )课时计划 。把教学内容分解到计划的课时内,课时之间既有连贯性,以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即每课时都有特定的教学任务。因此,课时计划一般包括 教学要点 、 教学内容和步骤 等教学要点概括地提示本节课教学的 重点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是教案的主体部分,教师要设计整体的教学思路,围绕这条思路,要考虑教学内容的 实施步骤 和 具体环节 。实施步骤要合理简明,要有内在逻辑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流势,而不是块状的拼凑。具体环节要衔接自然、紧密,教师要对导入、提问、讨论、讲解、板书、读写听说的训练、教具和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复习、练习等具体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并估计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3 )微格实验教案。 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技能分解为单一的技能,使学生和教师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教学实验时所使用的微型教学方案。与课堂实施教案相比,微格实验教案课题计划单纯,只要写明主要训练项目和要求即可;也不需要详尽的课时计划,只要把训练内容和步骤写清楚就行了。( 4 )教师说课方案 。通俗地说就是口头教案,主要适用于集体备课、教学比武等教研活动。与课堂实施教案相比,其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不同的是,说课不仅要说出主要的教学设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具体的教学环节等,而且要说清楚 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 。如果说课堂实施教案中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是隐含于其中,让别人去 意会的 话,那么,说课方案中必须由教师来直接 言传 。可见,这对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语文教案编写的要求。教案的编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 教案编写要求规范。教案是具有固定格式的专业应用文,一个科班出身的教师要能写出比较规范的教案,要用提示性语言,不要用叙述性语言,不要写成“师生对话录”、演讲稿或课文评析文章都是的。(2) 要保证教案质量。一份高质量的教案要做到“格式对、目的准、重点明、内容实、思路清、方法活、衔接紧、使用便”。(3) 要求操作性强。教案是教学实施方案,要有很强的操作性。为了保证操作性,一是注意教法和学法,做到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配套的教法和学法,无游离于教学方法之外的教学内容;二是要用好执教语。执教语是教学步骤的执行语,教学方法的使用语,教学活动的引导语,教学内容的领属语(概括)等。它们是教学说明性语言。4 语文教案的使用。教案写得好不等于教学效果就好。教案写得好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个如何使用教案的问题。如何实施操作 ——教学前 ,要充分熟悉教案。熟悉教案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琢磨、提炼教案;使其更为成熟;二是把教案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课堂的口头语言,要想象课堂与学生,思考教案中的话该怎么说;三是强记教案内容,使教学过程清晰于脑,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教学中 ,要处理好教案与课本、教案与“教”、教案与“学”三个关系。执教时,教师手里应拿着课本而不是教案,示范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本上,教案应放在讲桌上,仅供备忘之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神贯注地引导学生学习,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教案上,更不能背教案或念教案。如果教案确有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如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要沉着应变,做出恰当的处理。教学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小结,总结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写出“教学后记”,以利于今 后的备课,为教研、教改积累资料。教案示例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1、 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3、 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4、 培养积极奋发的品质。教学重点:1、 景、史、情的自然结合。2、 用典的贴切自然。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教学方法:1、 诵读法 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风格及词人的情感。2、 问答法 在梳理词作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作品内容、风格以及作者的情感。3、 探讨法 对词作中的疑难点,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4、 点拨法 对词作中的疑难点,教师可进行点拨。教具准备:Flash 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吗?还记得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吗?杨洪基先生那豪放、浑厚而略显苍凉的歌声给我们留下了长久的回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及赤壁大战的画面,选用电视剧片头作为导入,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奠定了鉴赏的基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课题)二、朗读,感受词的意境1 、学生试读。2 、播放视频朗读课件。然后请学生自己比较,找出差距。三、品析鉴赏1 、整体感知思考 :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写景、咏史、抒情)2 、具体赏析上片:①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发言: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了赤壁壮美的景色,在写景的句子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句,理由是什么,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② 由小故事引出上片中最豪放的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体会不同凡响之处。(“浪”淘尽的对象是千古风流人物,而不是砂砾,可见,这里的“浪”不只是长江中卷起千堆雪的浪,也是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长河中的巨浪。所以在这里长江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还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这样一来,作者就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块儿了,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③鉴赏品析描绘赤壁景观的词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结合课件,让学生在视听上有最直接的感受。)思考: 作品中描绘的是 长江汹涌澎湃的景观,但长江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只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呢?(为下片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了环境气氛。)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上片。(采取个别读、齐读的方式)⑤分析过渡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作用,引出对下片的分析。(承上启下)下片:①赤壁壮景,如诗如画,哺育了“多少豪杰”。(请学生谈谈他们熟悉的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自由讨论: 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都曾是赤壁两岸叱咤风云的人物。辛弃疾就曾唱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苏轼为何偏偏想起了“公瑾”,而且还是小乔初嫁的“公瑾”呢?(此问题难度稍大,在学生讨论前可插入对周瑜形象的分析,为回答上面的问题做铺垫。)学生讨论时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课件展示相关内容)我的看法 :第一,周瑜对于苏东坡来说,应该算是小小的年纪就非常的得志,二十四岁开始被重用,三十四岁建立功勋,而苏东坡头发都白了还一事无成。第二,当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应该属于主要的角色,是主将。第三,这是一种机遇,在当时来说,他们分别碰到了不同的机遇,或者说不同的君主。周瑜碰到了一位明君 —— 孙权。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而苏东坡很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所以他更加有感慨。②苏轼怀念周瑜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那么他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几句。探讨: 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也有人认为是积极奋发的处世观。余秋雨先生在他的《苏东坡突围》这篇散文中,有着自己的理解。(见课件)但这都是别人的理解,我们也来一个各抒己见,请同学们大胆地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平及词作的写作背景入手,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我的看法: 这里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但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又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愿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 “ 人生如梦 ” 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所以,我觉得是 “ 奋 ” 压倒了 “ 伤 ” 。我想正如苏东坡写给他朋友的信里面所说,苏东坡虽然一生坎坷,但他始终笑面人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受到人生的启迪。)③在新的理解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采取个别读、齐读的方式)四、小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写滚滚东流、惊涛拍岸的长江引出不平凡的历史岁月,以岸边的赤壁古战场引出三国名将周瑜,又以周瑜当年的风姿异彩、年轻有为引出作者自己“早生华发”的感慨和“人生如梦”的感叹。即由写景到咏史,从怀古到抒情,使“景”、“史”、“情”浑然一体。五、最后让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伴着音乐一起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诗词鉴赏离不开诵读,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音乐,指导学生朗诵。在音乐中学生很好地进入了情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六、附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上片: 咏赤壁 写景慕周瑜 咏史 怀古伤己下片:嘲自己 抒情(湖南省桃源一中 文 静)案例分析:1 、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个比较规范的教案,从教学目标到板书设计各要素具备齐全。2 、 从教学步骤来看,导入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针对词的特点重视学生欣赏活动,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形式进行活动,对教学内容的挖掘也较透彻。3 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教学效果肯定很有帮助。4 、 整个教学环节流畅,教学重点突出,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任务。【操作实践与指导】二、试分析以下案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实现。《边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小说的人物,主要品味翠翠那看似平静,实则热烈,又带着淡淡寂寞和无奈的情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居住 60 年的新西兰作家艾黎说:“在中国有两个美丽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被称为最美丽小城之一,也是湖南的古镇凤凰,一下起去欣赏沈从文 笔下湘西人民曾经有过的生活画卷,去体验湘西人民曾经有过的关于爱的故事。当然我们只能通过阅读凤凰之子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去欣赏和体会。(二)品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谈谈作者是写一个怎样的关于“爱”的故事?—— 课文里有:祖孙之间难分的亲情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情兄弟与翠翠之间朦胧含蓄的爱情(还有翠翠父母之间看似平静其实轰轰烈烈的爱情)( 2 )再次回味从字里行间透出来的他们之间的爱,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字读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三)品味人物的感情( 1 )翠翠的哭是小说精彩之处,通过哭的动作较能反映人物的内心,那怎样理解翠翠突然的哭?—— 缺乏父母的爱;爷爷的爱是有限的;触景生情。( 2 )如何理解翠翠两次梦摘虎耳草?(向学生解释何为“虎耳草”,就是像老虎的耳朵,倒过来就是一颗心的形状)—— 她是在梦中寻找爱情,通过这情节,可以了解湘西少女那种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3 )总体感受翠翠对祖父的爱和梦中的爱有何特点?—— 有种无奈,有点寂寞和凄凉。( 4 )感觉在爷爷和天保身上有吗?简单地说说。—— 爷爷对翠翠的爱是完全的,唯一的生活目标就是使翠翠快乐,但他以并不真正了解翠翠的内心,所以他的一切努力并没有让翠翠理解,也没有成就翠翠的爱情,透过他的言行举止能感觉到老人心中那爱的矛盾和无奈的孤独并在孤寂中死去的痛苦。写天保的笔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很鲜明,他爱翠翠,却无法使翠翠爱上自己,当得知弟弟也爱翠翠,就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退出角逐,表现了他浓重的手足之情,又流露出失败的落寞,为了爱,他孤独外出闯荡,为了爱,他孤独地客死他乡。( 5 )每个人物都爱得有点无奈,有点寂寞,有点凄凉。但作者在课文提示中却说这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你怎样理解?—— 这种无奈、寂寞和凄凉本身就是人在这样的处境中最自然、最本真的思想感情流露,这种最自然、最本真情感的流露就是最优美、最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四)进一步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精神沈从文素有“文字魔术师”之称,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这篇小说语言艺术特征很鲜明,诗化和口语化相结合,请找出这样的段落,并说说你的体会。—— 这样的段落有很多。诗化语言,朱光潜说:“第一流小说家不仅是会讲故事,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象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勃勃的葛藤花,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这很能体现本文富有诗意特点的语言。如:“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们似乎都休息了……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月光极其柔和……一层白雾”等。口语化的语言主要体现在对话中,具有湘西地方特色,反映湘西民俗风情。如:“老船夫和天保之间的一段对话:‘大老,听我说句正经话,你那件事走车路,不对,走马路,你有份的!’那大老把手指着窗口说:‘大伯,你看那边,你要竹雀做孙女婿,竹雀在那里啊。’”三、课后作业通过品读,理解了沈从文的诗化语言,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那种“优美、健康的人生形式”。我想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回去写一篇学习本文的体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评: 1 、这是第二课时教案。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人物形象和性格,而且是从情感的角度理解课文,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2 、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从语言到内容,由故事情节到人物情感,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解到鉴赏。课外作业: 撰写一个课时的教案。第十二章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1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内涵教学过程 —— 教学程序( 教程 )或教学流程,它反映了教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相对独立,并且是有规律的交替和演进。一个教学过程由若干个教学环节和教学阶段组成,所以,教学过程设计的实质就是对教学环节和教学阶段的划分和安排以及对教学环节和教学阶段之间的衔接的组织。教学过程的组织最终体现为教学的纵向结构,对教学结构规律性的总结就形成一定的 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一般指阅读教学的过程,包括三种情况: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2 语文教学过程模式2.1 .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现行教材将课文分为教读与自读两种类型:2.1 . 1 教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模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信徒莱因,提出:“预习 —— 提示 —— 比较 —— 概括 —— 应用”五阶段教学程式。苏联的文学教学程序是三段式:起始 ( 介绍作家、背景、解词 )—— 阅读和分析 ( 朗读作品,分析人物情节 )—— 结束 ( 概括主题、写作技巧等 ) 。日本的七段式教程:通读 —— 谈话 —— 精读 —— 解释 —— 品读 —— 抄写 —— 深读国内有影响的三十年代黎锦熙设计的三段六步教式:理解 ( 预习、整理 )—— 练习 ( 比较、应用 )—— 发展 ( 创作、活用 ) 。朱自清提出的四步教段:学生报告预习的结果 —— 学生分述段意、篇意 —— 师生研究课文情思与文笔 —— 口试或笔试。我国建国初期形成了四阶段教学模式:起始 —— 讲读和分析 —— 总结 —— 复习。80 年代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空前活跃,陆续形成了各具特点的阅读教学过程模式。如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 —— 议议 —— 讲讲 —— 练练”;上海钱梦龙的:“自读 —— 教读 —— 练习 —— 复读”四段导读法;武汉洪镇涛,经过改革与实验,构建的以“学习语言”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模式: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 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 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 积累语言,积淀语感。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定向 —— 自学 —— 讨论 —— 答疑 —— 自测 —— 自结。欧阳代娜构建和实施的“ 预习 —— 质疑 —— 点拔答疑 —— 课后综合练习 ”的阅读教学方案等。常式(基本式)教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模式 变式特级教师自创的模式可看着一个个变式。我们首先要把握的应该是常式,即基本式。依据 “感知→理解→运用”、“整体→部分→整体”、“形式→内容→形式” 的规律。我们概括出教读课文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阅读准备 —— 整体感知 —— 具体理解 —— 总体把握 —— 欣赏评价—— 反馈调控 第一步, 阅读准备 。创设情境,形成阅读预期。这一阶段的工作有: (1) 教师导入,使学生的心理发动机 — 一理智和情绪的感受处于启动状态。(2)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根据教师的指导,阅读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明确读解课文的目标和方法。第二步, 整体感知 。初步通读课文,获得整体印象。具体工作有:(1)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越过文字障碍,即对生字、新词、难句作好标记,进行猜读,而不求甚解,一口气读完全文。(2) 感知课文大概内容,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指导默读与速读。 第三步, 具体理解 。分析比较,展开具体读解。具体工作有:(1)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清字词的基本义。(2) 指导学生结合语境揣摩语句的深层含义、言外之义。(3) 重点指导学生读解语段。要求:细读语段,理解语言;诵读语段,增强语感。品读语段,体味语境;第四步, 总体把握 。通过概括、抽象、综合,完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和认识。指导学生完成理清思路、总结意旨、归纳写法等任务。可采用思路教学法、点拨教学法,着重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归纳综合的能力。第五步, 欣赏评价 。通过想象与情感体验,通过评析与判断,培养审美情趣与创造力。欣赏评价的内容是:1 、就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2 、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和表达技巧;3 、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典型环境。第六步, 反馈调控 。通过总结、练习和矫正,实现积累和迁移,培养阅读习惯。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1) 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2) 指导学生通过背诵、摘录、作卡片、写心得笔记等方式进行阅读积累。(3) 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与课文相仿或有关的阅读材料进行练习,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等。特别是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自读课文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中去。2.1 . 2 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模式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案:初读感知 —— 辨体析题 —— 定向问答 —— 深思质疑 —— 复述整理。第一步, 初读感知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获得整体的感受。第二步, 辨体析题 。辨别文体,解析题意,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第三步, 定向问答 。按“文章写了什么 ? ”“怎样写的 ? ”“为什么这样写 ? ”的顺序自问自答或互相诘问。第四步, 深思质疑 。质疑问难,把理解引向深层。第五步, 复述整理 。复述文章要点,整理阅读心得。以上五步,构成了阅读文章“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反复”的基本过程。自读课就是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在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独立运用教读课所学的知识、方法去自学、去探索。让学生真正自读起来,当然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首先是 提出要求 ,让学生自学,使学生通读课文,抓住重点,理清结构,分析重点语段;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勇于探索,帮助学生树立自学信心,提高自学能力。3. 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这里牵涉到课型的问题。课型可根据教学内容来划分,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方式来划分。内容 —— 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课型,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分类甚至第三级分类,作文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口头作文课阅读课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方式可分为教读课、自读课等。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要用 2~3 个课时,而这些课时又形成不同的课型:起始课、分析课、总结课、练习课。一个课时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导入新课 —— 目标定向 —— 朗读课文 —— 正音释词 —— 提问讨论 —— 分析归纳 —— 练习活动 —— 总结收束。第一步, 导入新课 。一般是用起兴的手法引入新课,接着是解题、辨体、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的介绍等。第二步, 目标定向 。即交代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使师生大体明确教与学的方向,确定教学主题。第三步, 朗读课文 。或教师范读,或听朗诵录音,或学生试读,或重点朗读本课时要教学的段落。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分析理解课文打下感性的基础。第四步, 正音释词 。主要是进行字词教学。这一环节也可以穿插在第五步中进行。第五步, 提问讨论 。教师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一系列教学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进行讨论。其目的是用问题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深入阅读之中,使学生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第六步, 分析归纳 。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口头概括并板书教学主题的有关结论。第五步和第六步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解决本课时教学的主要问题。在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上,使学生对课文 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第七步, 练习活动 。结合课文,可设计朗诵、背诵、复述、概述、造句、仿写等说写活动。这些活动也可穿插在第六、七个步骤中进行。第八步, 总结收束 。下课前的几分钟,可以回应开头提出的教学目标,总结一下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利用主体板书进行归纳)检测一下教学效果。还可以布置课外练习,或交代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布置预习。《 荷花淀》教学设计 —— (教案)教学目标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设想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 —— 议疑 —— 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 — 反三”。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1 .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2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3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1 .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2 .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3 .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4 .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三、检查预习。1 .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 )夫妻话别 ( 2 )探夫遇敌 ( 3 )助夫杀敌2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3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四、重点探讨。1 .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提示: 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串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 )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 ) 问 :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讨沦明确: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2 .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提示: 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 ) 分角色朗读 “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 ) 鉴赏讨论 :问 :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明确 :可分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问: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明确: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 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她们几个呢?” ——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 试探。“怎么了,你?” —— 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活找活。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你总是很积极的。” —— 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中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 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嗯。” —— 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小结: “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3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讨沦明确: 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4 . 概括 “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1 )介绍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 )试分析小说的主题。明确 :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3 ) 概括 “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五、布置作业:1 .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二。2 .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附:板书设计月色皎洁,院里编席 引入优美情境月下 薄雾, 银白的淀水 烘托人物形象凉风, 荷花飘香 展现精神面貌 体贴、温柔、机敏、稳重话别 赞同 识大局,明大义应嘱 爱丈夫,爱祖国2 《咬文嚼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标点。”同学们你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二、明确目标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抓住中心观点。三、整体感知1 .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2 .根据“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四、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1 .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 )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 )《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 )《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 )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 )“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 1 )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 )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4 )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5 )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②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6 )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文章增色。( 7 )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再次,提问学生这些论证材料可否调换位置。如王若虚对《史记》描写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和“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两例。不可以,因为每个分论点和它的论据都是相对应的,两者密切相关,不能调换。2 .理清文章的结构全文共分 8 个自然段。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3 .小结在论说文中所列举的材料一定要鲜明有力地证明相应的观点,反之则是材料使用不当。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应具有对应性和最佳性。附:板书设计对应性材料 观点最佳性评 :非全面设计,只解决课文的主要问题或重要问题 ——首先了解材料并理解材料的含义(内容),然后进一步理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作者所用材料的价值和作用),最后分析文章的结构。4 《济南的冬天》教学 过程 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 是否曾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河山,更是美得让人陶醉。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风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二、感知课文。让学生听本文的录音,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展示一些与济南冬天相关的一些图片。让学生领略到济南冬天的美,走进文本。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完成课前布置的预习思考题。预习思考题: 1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吗 ?2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 指名答,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教师再给予点评、鼓励。 )教师板书:天气: 温晴阳光照耀下的山山景: 雪后的山景城外的远山水色: 静、清、绿四、品析语言。1 .学生四人一组,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 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 .小组选派代表对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讲解。五、小结。师:学了《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写景散文,你获得哪些写景的技巧 ?( 生答后,师归纳板书。 )( 培养学生归纳的意识 ) 1 .细致观察,语言力求准确生动。2 .注意写景的顺序和写景方法。3 .写景时必须融人自己的感情。六、拓展 ( 作业设计 )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个不少于 100 字的片段。 评: 设计了四个教学主题,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局部品味课文妙处 —— 进行个性化阅读和表达活动,最后读写结合,进行模拟描写的训练。【操作实践设计】1 、在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提炼教学主题非常重要。 所谓提炼教学主题,实际就是设计教学思路,就是这堂课分几个板块来讲。教学主题是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整体教学结构中的一个小单元,它是以一个教学重点问题为中心,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构成的教学单元。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体部分由二至三个教学主题(教学单元)构成。有了教学主题,教学活动才能相对集中,教学过程结构才显出分明的层次。试分析 《边城》的设计中有几个教学主题第十三章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1 什么是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 教学行为 。 2 导入技能的功能2 . 1 提供必要的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进人学习的准备状态2 . 2 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兴趣2 . 3 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期待2 . 4 承上启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2 . 5 激发情感,创设意境导入新课时,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进入文章的意境中与作者产生共鸣,那么,学生阅读起来必然会兴趣盎然。3 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3 . 1 引起注意在新课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活动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学习的准备段。可从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 ——(1) 探查 。了解学生在上节课或课间休息时的活动,对当前学生情绪的影响,以决定进入新课题的时机。也就是说,导入要注意符合学生的情境心理。(2) 行动 。在探查的基础上,要立即采取行动,即提供必要的信息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来。如,师生的目光接触,短时间的沉默,教师声音、形体或者是所处位置的变化,或是语言的直接指引。(3) 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要新颖、独特,能联系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导入的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是 切入角度灵活多变 。从作者背景切入从题目切入从旧知识切入从作品人物切入从作品主题或重点内容切入从作品表现手法切入从作品语言情感切入从学生文病切入二是 切入的方式新颖多样 。叙述式描述式抒情式议论式说明式图映式古诗名句引用式问题悬念式讨论式 3 . 2 激发认知需要(1) 设置问题情境—— 既是学生所熟悉的,又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例如,《桃花源记》的导入 —— 莫尔及作品《乌托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差距太大,学生如同听天书,一片茫然,不可能引起他们的认知需要。(2) 建立联系 —— 《西湖漫笔》导入:师:我们已学过朱自清的《绿》,全文重点写“绿”,这篇文章也是通过写“绿”来抒情达意的。然而,同样写“绿”,他们在写法上却不相同:第一,朱自清只写“点”,全文写了那么多绿,但都集中写梅雨潭的水;宗璞则不但写“ 点 ”,而且还写“ 面 ”,“点”也不是只写一个。第二,朱自清和宗璞都把不同的绿作比较,但比较的内容和方法不同:朱自清以梅雨潭的绿和外地的风景名胜的绿作比较;宗璞则把西湖内部几个地方的绿放在一起,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不仅意在写出西湖到处是绿,无处不绿的普遍性,而且意在写出西湖有各种各样的绿,它们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却又有共性。第三,朱自清写梅雨潭的绿,抒发了主观的、强烈的感情,表现了大胆而奇妙的想象; 宗璞写西湖的绿,有抒情,有联想,把实景当做象征,但总的来说,是偏于客观的、细致的描写。以上三点,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作具体的比较分析。(3) 使学生意识认知差距 。教师不仅要抓住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将 新旧知识之间 这种不协调表面化、激化,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差距。学生才能更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时教师可直接提示这种 差距, 有时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使他们在讨论中明确这种差距。总之,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认知上的差距明朗化。3 . 3 形成学习期待学生意识到了认知上的差距,产生了认知需要,还不能构成学习活动的启动机制。还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方式,即产生对学习的期待。这要做两方面的工作:(1) 提出主问题 。主问题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指引。是以问题的形式使学生明确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主问题一旦得以解决,那么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2) 组织指引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还要向学生交代实现目标的 活动方式和方法 ,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3 . 4 促进参与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巧妙地利用教学挂图来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第一步 :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挂图的顺序打乱,遮住文字说明,让学生看图;第二步 :在不准看书的情况下,让学生猜出每幅图的内容,并排出挂图的顺序;第三步 :学生发言、讨论答案的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第四步 :在学生迫不及待地要看书,以证实自己观点正确与否时,才允许他们看书。 4 导入的类型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 “ 要我学 ” 为 “ 我要学 ” 的重要一步。成功的导语,如同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有如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大门。因此,精心设计语文教学的新课导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与教材之间的距 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4 . 1 激发兴趣的新课导入① 巧设悬念。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便设置了悬念。她说,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篇小说的,几乎没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 “ 苦人儿 ” 的形象的。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我们仔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② 故事激趣 。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初中学生。教师可故事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例: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 “ 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 ” 安徒生冷冷地说: “ 谈不上喜欢。 ” 小姐又问: “ 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 ” 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 “ 皇帝的新装。 ” 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声中,把学生们引入新的教学情境。甘肃王跃农老师讲解《〈陈毅市长〉选场》时的导语又有一番情趣。上课前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向时任副总统的陈毅提出了一个非常辣手的问题, “ 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 U -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使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 ” 陈毅凭自己的机敏和睿智从容作答: “ 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 ” 这一妙答,既保守了国家机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之类的简单呆板的推脱之辞,从而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陈毅的语言风趣、幽默、具有个性化,那么,他是怎么打开固执、清高、孤傲、倔强的齐仰之先生闭封多年的思想大门,痛快地答应了筹建新中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呢?让我们一同学习《〈陈毅市长〉选场》。这种导语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吊起了学生的 “ 胃口 ” ,效果特别的好。③ 热门话题 。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4 . 2 启迪思维的新课导入① 温故知新 。在教学《陋室铭》一课时,引导学生回顾了刘禹锡的唐诗《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达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尤其是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两句诗,更能表达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而《陋室铭》一文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和节操?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② 类比求异 。将同类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点,既能巩固已学的旧知识,也能于比较中鉴别,于鉴别中明本质。这种形式导入新课,可以促使学生披文入情,沿波讨源,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③ 标题分析 。例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时: “ 变色龙是一种动物,这篇课文是写变色龙这种动物吗? ” 学生回答说这篇课文是写人的。 “ 既然是写人的,为什么要用 ‘ 虫 ’ 来命题呢?这个问题不太好办。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 解题导入法,可以迅速牵住文章的主线,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 3 巧设情境的新课导入① 即兴演说。 语文教材是文情并茂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动情而入境呢?即兴演说是一种较好的新课导入法。《白蛇传》 这个故事,不只是歌颂了白蛇与许仙的忠贞爱情,更主要的是反映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告诉人们 : 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样一条真理。恶势力的代表法海,秉承所谓的 " 法旨 " ,利用他的法术,屡屡挑拨白娘子与许仙的关系,拆散他们的婚姻,并将敢于反抗和斗争,敢于维护自由和幸福生活的白娘子压在了雷峰塔下。最后,白娘子终于获救,雷峰塔倒塌了。鲁迅在听到杭州西湖的雷峰塔倒塌的消息后,巧妙地将它与传说联系起来,把它定为 " 镇压之塔 " ,即作为封建主义的象征加以抨击。② 名人诗句 。运用学生在课内外学过的诗句引入新课,既能渲染课堂气氛,复现历史情境,也能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可以先让学生背诵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根据农村的特点,让学生利用回家和来校的路上,细致地看看遍野的翠绿,路上的小草、野花、吮吸以下飘香的空气,再认真地回味一下。接着说了这样的话:一到春天,我们就能看到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那满野的碧绿,轻柔拂面的风,滋润万物的雨,争奇斗艳的花 …… 。现在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笔下的《春》。看看朱自清先生描述春天的情景,和我们看到的是否相同?就这样,教室里的学生也像春天的小鸟一样,活跃起来了 ……教《社戏》一课时,教师首先运用浓郁的抒情语调朗诵了一首小诗: “树 / 如果我是一棵树 / 妈妈再不会责骂我弄脏了衣服 / 小麻雀会柔顺的在我臂上 / 挂一串音符 / 顽皮的蝴蝶啊 / 悄悄滑一线尘土 / 松鼠则在我身上左右跳跃 / 编一网树荫 / 嘻!还有可恶的啄木鸟 / 用他的尖嘴阁阁向我搔痒。” 是啊,我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鲁迅笔下平桥村的孩子们又是怎样度过美好愉快的童年生活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社戏》。 这样导入就激发起学生的感情和兴趣,增强了习的主动性。③ 音像图示 。河北刘秋红老师讲解《死海不死》一文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他 “ 用一烧杯盛满水,放入鸡蛋,鸡蛋迅速下沉;再往烧杯逐步加入食盐、搅拌,此时,鸡蛋逐步上浮,露出水面。 ” 对刚入初二的学生,还没学过浮力。刘老师不但备了学生和教材,还备了与教材相联系的周边教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接着告诉学生: “ 鸡蛋为什么上浮?这是因为水中咸度大,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鸡蛋就浮而不沉,死海淹不死人的原理跟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一致的。 ” 通过实验,死海的本质特征 -- 咸度高已不言而喻了。6 导入的应用要点 6 . 1 定向 所谓定向,是强调导入的目的要明确。保证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是指向教学的总目标。6 . 2 连接连接,是强调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的内容与课题重点内容紧密相关,导入能揭示新、旧知识连接的支点,能体现出新内容与原认知结构的 不协调 。 6 . 3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指在设置问题情境的同时,教师还必须组织和指引 学生 与所呈现的 材料 相互作用,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 认知上的差距 ,他才有可能产生 学习的需要 。6 . 4 情感这里所说的情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导入是一节课或一个专题的起始阶段,教师必须精神振奋 ,情绪饱满,以情激情 。二是就语文课本身而言,课文是由一篇篇文章所组成。文章情感因素很强,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教学这样的课文,首先要导控好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形成一种 与课文情感相和谐的氛围 。

裨灶

华南师范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华南师范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今天司南考研为大家带来2020年华南师范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同学们快来看看吧!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知识(1)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2)阅读教学的基本知识(3)写作教学的基本知识(4)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知识(5)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二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1)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2)写作教学的基本能力、(3)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能力、(4)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5)分析教例、撰写教案的能力。参考书目:1.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版).2.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陈建伟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修订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4.周小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践导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4方向参考书)5.周小蓬.《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跟多详情可以私聊喔~

狸御殿

教育学考研: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的区别

刚刚接触教育学考研的朋友们可能并不了解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这两个专业的区别,毕竟二者都涉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同样细分为不同的学科方向(语数英数理化史地生音美体),这导致很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知道该选哪个好。本文就由文都比邻小编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专业的不同,在了解完之后同学们再做选择也许就不会那么困难了。学位类型不同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属于学术型硕士,学制3年,专业代码为040102。学科教学也属于教育学二级学科,是专业型硕士,学制2年,专业代码为045102-04513(各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不同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分别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和学习的内容偏向理论,主要致力于课程、教学理论、教师、课堂、学习问题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换句话说,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设计等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课程与教学论不分学科?事实上,这个专业下还分语文学科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论等具体的学科方向。所以,对于那些喜欢某一具体学科的同学们来说,课程与教学论也是可以考虑的。而比起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更突出以某个学科为基础的实践性研究,也就是教学实践,一般会将重点放在课堂的具体教学方法方式上,还会涉及很多具体学科的知识及其应用。喜欢实际操作的同学可能更适合学科教学。考试科目不同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课考试科目只有一个教育综合,统考还是自命题要看具体的院校。学科教学的考试科目除了333教育综合以外,一般还包括这个学科的教学论和其他知识考查,而且有学科背景的学生在面试时可能会更有优势,老师也可能会更偏向有学科背景的考生,跨考太大的容易被刷。毕竟除了教育学知识以外,具体学科的知识在短短一年备考期间是很难有什么真正的收获的,除非像是语文、英语这种我们从小就学的文科学科可能可以拼一拼,像数理化的学科教学就可能需要你具备本专业的背景了。就业方向不同从就业方向来讲,课程与教学论就业面更广一些。因为学的是理论,所以做高校老师也可以,教研也可以,还可以做杂志社编辑或从事其他教育相关的工作。而学科教学的就业方向相对单一,这个专业的方向就是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所以学科教学大多只有师范类院校才开。除了教师以外,其他方面就没有教育学学硕好找工作了。因为小伙伴们如果不是很确定自己要做老师的话,就没必要报教育硕士的学科教学啦。

去丧

用心教育学考研|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复试经验分享

下文为用心教育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学姐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前言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距离去年考研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了。今年的你无论考得怎么样,人生总还是要继续,各位学弟学妹们记住,未出录取通知前,一切努力都会值得,一切皆有可能。今天学姐就和你们分享一下我去年的复试现场情况,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01.复试基本情况①复试流程去年的复试是分两天,第一天面试,第二天笔试:②复试分数线02.复试笔试情况复试中的笔试部分是相对客观和简单的,所以先谈一谈笔试部分。笔试不用太紧张,像初试一样好好准备就可以,最主要的还是列框架,记得去年的一道题就是没有考到书里具体的内容,而是以整本书的目录框架为核心要点答题,题量不多,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不用担心时间不够,题型去年只有简答、论述,往年也多以主观题为主,很少或不会有选择题。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笔试分数差距拉的很大,有的人面试完会过于放松或由于认为面试不理想而消极对待,这都是不可取的。去年我们笔试成绩一般都是打整数分,好与坏会差很多,所以一定要尽量争取,卷面一定要好看,这是最基本却也非常重要的。和初试的改卷一样,老师们批卷子很快,所以尽量把分点来答,把字写端正,把卷子尽可能写满。03.复试面试情况大家可能比较关心面试部分,复试面试往往是考验心态。咱们课教论的面试是小组面试,你不会一个人面对那么多老师,也不用回答“你为什么要报考南京师范大学?”“你为什么跨考?”这些问题。课教论面试比较直截了当,首先是由师姐带领进行抽签分组,5~6人一组,然后把第一组带到面试房间,导师会提前坐好等大家,所以从进门,面试就开始了。去年大家按抽签次序依次坐在老师对面的椅子上,然后老师会有一段很短的开场白,之后就是让大家开始一分钟中英文自我介绍,大概中英文各30秒,按顺序一个个来,注意最好声音清晰,话语流利,面带微笑,可以与老师们有一些眼神交流。接着老师会拿出一张纸,上面是讨论的题目,放到最中间,会让大家思考几分钟,然后自由讨论。这时候开始大家可以开始讲自己的观点,第一轮发表完,大家就可以自由发言,可以接着进行补充、质疑、探讨,一般每个人最多只有两次发言机会,面试时间为15—20分钟,时间会过得很快,老师会提醒大家时间到啦,让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然后面试就结束了。总之面试考察的内容比较灵活,主要考察你的临场应变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在前期的准备中也是可以准备到的,只要你准备够充分,才能够有足够的底气上考场,这样无论老师问到什么问题,你都能说得头头是道。04.写在最后去年复试辅导的时候进行了2次模拟面试,这个环节很重要,不要让自己的第一次面试就是在复试考场,好不容易走到了复试环节,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说白了,走到最后每一步都更重要,复试准备值得你花更大的精力和时间来准备。另外,考研最最最重要的是有个好的心态!心态一定不要崩~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亲测有用)。希望你们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一战成硕,我在南师等你们!用心教育团队:以教育学考研辅导和服务为宗旨,第一时间为你推送教育学考研相关政策、招录信息、最新考研动态。全程陪考,用心考研!【用心教育学考研】

金鱼缸

2020西南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考研复习经验分享备考方法建议

一、考研择校、择专业原因首先选择学校和专业,我认为在选择学校之前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好你所要考的专业,因为这个是关系到你以后是否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的本科专业是新闻专业,但是我所属的是文学院,上了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在老师的细心讲解下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跨考的想法,再加上我比较喜欢老师这一职业,所以我把专业就定在了学科语文。接下来就是择校,学科语文是教育学这一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专业,所以最开始我就把目光聚焦在六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最终选择了西南大学,一方面是西南大学的教育学是全国的优势学科,这里的学术氛围很浓厚,再加上我在慕课上也听过西南大学文学院老师所开设的一些相关课程,所以很想来这里深造,另一方面,西南大学是在重庆,比起其他几所学校,我更喜欢南方的城市,因为空气比较湿润,整个人都比较舒适,再加上我本人非常喜欢吃火锅,所以我最终的目标院校就是西南大学。总之,在选择考研之前,一定要想好,为什么要考研,不要盲目的跟从,决定考研之后,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是选择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选择学校方面,地理位置和学科优势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二、西南大学学科语文专业报录比分析2020年西南大学学科语文报考人数913人,最终录取人数是65人,报录比是14.05,相较于学科英语,学科语文的难度系数是要低一些的,在2020年西南大学专硕招生目录上,学科语文专业一共计划招52个人,包括文学院和新诗所,所以该专业2020年进行了扩招。谈到2021年西南大学学科语文考研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招生人数的变化,根据2021年西南大学专硕的招生目录,我们可以看到西南大学2021年学科语文专业,一共计划招20个人,其中包括推免10个人 ,进行相当大的缩招,加大了该专业考研的难度系数,除此之外,跨专业的考生应该注意,2021年,西南大学学科语文专业复试的时候,跨专业的考生需要进行加试。三、初试复习经验①英语在英语方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三大板块,一单词积累,二阅读理解,三考研英语作文。我一共选择了三本书,他们分别是红宝书、张剑的黄皮书和王江涛的考研作文。在英语复习的前期,最主要的就是单词的积累,红宝书一共有两本,一本是厚的,有详细的介绍,另一本是缩减版,在3、4、5月份我用的主要是厚本的红宝书,到后期主要是精简版,在最开始背单词的时候,不要背太多,因为第二天要进行前一天的复习,背的太多的话,难度非常的大,并且英语所用的时间会非常的多,除了用单词书进行单词积累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在阅读中积累单词,最开始在做张剑的黄皮书的时候,可能会错的很多,但是不要着急,将每一篇阅读你所不认识的单词,用一个笔记本记录下来,主要详细记录它的词性和词义,然后将它们归结到第二天所要背的单词里,这是关于单词的背诵。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做阅读理解,看到一篇阅读理解,不要一开始就从头看到尾,应该先看它的问题,譬如说看到第一个问题,然后就对文章的第一段或者说第一段的前几句进行详细的分析,看其中是否有答案,接下来的几个问题都是以此类推,在最初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不要去追求速度,可能一天就只能做一篇阅读理解但是没有关系,争取把这一篇弄懂就可以了,在考研的前期和中期,考研英语方面主要去做阅读理解就可以了,其他类型的题可以放到后期进行相关的训练。最后关于英语作文,我选用的是王江涛的考研英语作文书,其中会有各种的模板,如果不会写作文的话,最开始就是要看这些模板如何去进行作文的写作,再熟悉作文的基本模式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创新,不要死板的去套用模板,否则就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在时间安排上,英语作文的写作不需要进行过早的准备,11月12月足够去准备。②思想政治理论首先在时间安排上,考研政治,不需要开始的太早,暑假开始复习,这个时间是足够的,在书籍的选择上,在初期我主要选择的是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结合视频对精讲精练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接下来就是1000题,一边看精讲精练,一边去刷1000题,1000题我一共刷了四遍。在考研中后期的时候,我选择的是风中劲草这本书,这本书非常的重要,里面有很多关于选择题的小点,我一共翻阅了四五遍,最终做到了背诵的程度,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可以结合1000题,有些1000题考到的内容,这本书是没有的,你要进行相关的补充,考研英语最主要的是选择题,我比较推荐风中劲草,因为这本书有很多的小点,如果你对这本书进行了熟读,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最后是考研政治的大题,我主要用的就是两本书,肖四和肖八,这两本书的大题我一共背了3遍,事实证明,肖秀荣老师是很权威的,最终押中了一部分题,所以说这两本书的大题是必须要背诵的。③专业课专业课一共有两门,分别是333和904,333的参考书目是教育原理和教育研究方法,904的参考书目是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不管是在前期还是在后期,最主要的时间都是放在专业课上面,在三四月份我对这四本书进行了一个详细的翻阅,大概了解了这四本书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在一个机构买了背诵的资料,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自己做笔记的话,你可以选择去购买别人整理好的,比较优秀的资料,在背资料的过程中,不要完全的去抛开书本,要结合着原书进行背诵,并且去理解的记忆,不要是机械记忆,比较904,333的书本可能更难理解一些,这个时候我就是一边理解,一边背诵,对于资料中不全的地方,我结合了原书,进行了详细的补充,第一遍的时候,我基本上将资料的全部内容全部背诵了一遍,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我会发现我在背诵的时候是一边背诵一边忘记,并且没有办法做到对前一天内容进行复习,所以我并没有对前一天的背诵内容进行相关的复习,在第二遍的时候可以开始参考真题,进行一些筛选,资料书一共有四本,但是并不是每一本都非常的重要,对于不重要的内容就可以少看,甚至不看,第二遍的时候会比第一遍轻松一些,这个时候可以开始对前一天的内容进行复习,到了第三遍的时候,我基本上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书本中的重要知识,关于背诵专业课这方面,遍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记住了,不要去关注别人背了多少遍,你只要能够记住书本中的重要知识,在考试时候能够答出来,那这一点就赢了。除了背诵这四本书之外呢,最主要的就是要关注教育热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考试的时候会有相关的论述题,补充一下答题的方法,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你要有你自己的看法,并用理论来支撑你自己的观点。四、复试准备经验2020年西南大学学科语文复试分数线是370分,进入了复试的人数是45人,最终录取人数是38人。关于准备复试,在初试结束后可以进行适当的休息,比如说半个月,之后就可以开始准备了,初期主要看一些学姐推荐的教育学方面的书目,在考研分数下来的时候,会有相关的机构进行一个简略的排名,大概就可以知道自己能是否能够进入复试,这个时候我就开始买西大的参考书目,主要是王文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但是仅仅看这本书是不够的,除此之外我还买了2011版义务教育课标和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两本课标我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背诵,复试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所以我背诵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并且还看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两本书。最终罗列了关于专业课,可能会问到的问题。除了专业课,还要准备一些基本的问题,譬如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学校?在所有的背诵完成之后,最主要的就是要练习,找别人进行模拟面试,我一共找朋友模拟面试了四五次,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然后我进行改正。在复试内容上,一共问了我5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阅读教学策略和阅读策略的区别,第二个问题是背诵杜甫或苏轼的一首诗,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我的毕业论文,第四个问题是我所了解到的语文名师,第五个问题是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要素有哪些。总体上并不是太难,只要好好准备就可以了。五、最后建议我最主要的建议就是要坚持,只要坚持到最后就一定会有回报,考研是非常辛苦的,当你学不下去的时候,你可以去散散心,不要逼自己在那学习,适当的放松之后,可能效果更好,最好能够找到一个考研的伙伴,和你一起。最后,你一定要相信,你一定会成功,有了坚定的信念,你就成功一半了,加油!(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殷武

「司南考研经验贴」19华南师范大学311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分享

我的考研经验——一个上岸学姐的心路历程各位学弟学妹大家好,我是19级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孙同学,我的初试分数为370,专业排名第8。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各位老师以及学长学姐的帮助和爸爸妈妈的关心鼓励下我成功的上岸了,去到了我梦想中的学校。虽然整个过程非常辛苦,但是不要怕吃这个苦,因为回过头来你会发现这是一个蜕变、成长和潜力激发的过程,相信我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会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图一:专业排名截图 图二:录取通知书其实考研过程中虽然有很心酸,但回过头发现在这过程中我也感受着许多感动。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我考研过程中遇到很多热情和耐心的学姐,在她们那里我得到了许多鼓励和非常宝贵的考研经验。作为过来人我知道大家在刚开始都很迷茫、困惑,找不到方法,所以我想把这份感动传递给你们,把我的考研经验,以及一些的具体的教育学专业课和政治英语公共课的复习方法告诉你们,希望能对今后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当然这些心得和具体方法是带有一些个人色彩和真对性的所思所想和总结。我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你们在听的时候要辩证的来听,应用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应用,不要生搬硬套。1.方法之上的态度、信念在谈具体的考研方法之前,我想先说一说几个更加重要的考研关键词。1.1考研目标和动机所谓的考研动机就是你为什么要考研,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动机的强弱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坚持的持久性,发自内心想要做的内部动机往往会比被要求和随大流的外部动机和无动机最后的结果要理想,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我相信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改变什么,都是有理想有目标的同学所以我相信大家只要不急不燥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顺其自然,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同时目标院校的选择也是一个技术活,很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在院校的选择上出现了战略性的失误,导致自己高分被刷。所以选择院校你要全面的这个院校的招生信息,去学校官网上找它专业拟招生人数,往年报录比,复试最低分数线,也可以去找你要报考的学校的学姐了解信息。要是经济条件允许或者自己不想操心浪费精力你也可以让专业的考研机构帮你填报,考研班形形色色,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受骗,而且我并不建议报很贵的保过班和协议班,这会让大多数的人感到很安全而放松学习的劲头。总之要多方面的收集院校信息根据自己的实力水平合理有根据的选择院校。1.2时间规划对于考研新手来说,最困惑的就是考研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这个答案不唯一。考研持续时间从一年到半年不等,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视情况而定,你是跨考生还是非跨考生,你是统招还是自招,你学习能力是强还是弱,你的英语政治底子如何,都是你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在开始前你需要对你的报考专业和院校情况,以及自己个人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最后决定你开始的时间。基础不好的或者跨专业的学生在年前的时候都开始专业课和英语的复习,基础扎实的有能力的会在6、7月开始准备,我参加的是教育学311统考,报考的专业与原专业都在教育学这个大的领域里,我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而且我的英语底子比较好,我的英语四六级成绩都在530以上,所以我能为后期专业课的复习节省很多时间。所以我从7月份才开始正式复习,说实话到后期感觉时间有点仓促,要是再提前半个月会更好。所以考研开始的时间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时间,最好从5、6月开始正式复习工作。而且我们要学会把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分成几段,比如可以分为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而且要知道每个阶段每门学科的具体学习任务和强度是不同的各个机构的老师会在网络直播课上讲的很清楚。每个机构都差不多,不过还是那句话要跟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纳灵活应用。而且不能把任务当摆设,要时不时的监督自己去完成,每天晚上睡前回顾一遍今天所学的内容,想不起来明天要继续巩固。1.3坚持和情绪管理从时间来看考研毫无疑问是一个人的持久战,越到最后阶段你会发现自习室学习气氛不再那么高涨,每个人都很低气压,紧迫感越来越强烈,开始有人选择放弃,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你会开始不断的怀疑自己,内心嫉妒脆弱和焦虑,这个时候是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决定胜负的时候,所以你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听歌,运动,向别人倾诉都可以。学会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每天给自己打气加油,保持一个良好乐观的心态,不要轻易受到别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俗话说百里者半九十,所以越是到后期越要坚持按计划做自己的事,坚定信念,满怀希望,永不言弃。2.各科具体复习方法分享下面我说一说我具体到没门的复习方法。2.1政治关于政治,政治大家开始时间不宜过早,因为每年的政治考试都与时政联系的非常紧密,考点随着新大纲的发布有所增减和变化,而且到最后肖大大会直接帮我们出押题卷,5道题能押中3道以上。最后一个月直接背就好了,要是有时间可以搭配徐涛的20道押题一起背,这样答题就万无一失了。但是我说的这个背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着记忆,可以跟着徐涛老师的视频讲解看,加深理解灵活应用。政治课的前期中期就是要打好做选择题的基础,刷徐涛老师或者肖秀荣老师的基础课和强化课视频,听的时候做好笔记框架,买一本政治选择题刷三遍以上,这两个时间不需要背诵,能理清思路会做选择题就好。确定跟的老师以后不要随便更换,跟着他的节奏以及配套教材一直走。虽然政治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认真对待。图二:政治笔记分享2.2英语关于英语,在我看来想要提高英语成绩并不难,从考试题型看英语试卷无非就是三大类大小作文,阅读理解,长难句,大小作文一般在考前的一个半月开始准备,买一本王江涛的考研作文书,里面大小作文的模板很全,每种类型作文的固定格式和常用句型背下来,晚上默写下来,第二天早上回顾,最后两个星期找一些预测话题自己魔方框架写作,阅读理解就是多做题,做真题,05到19的真题至少做一遍,而且在前期的时候慢慢做,一般一个星期做三张卷子,画出自己不懂得句子语法和单词,经常反思为什么这个答案是错的,那个答案是对的,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所以在前期英语的投入时间是很多的。经常可能是一张卷子连做带改带批注要一下午,到了后期就不能像前期那样没有时间观念的做题,而是要给自己限定时间,提高做题速度,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正确率。长难句可以跟着何凯文的每日一句看,也可以看其他机构的长难句视频课,我去年看的是新东方唐静的视频课。找到长难句的翻译技巧尽量多得分。当然英语单词肯定是学英语的基础,每天早上按计划背英语单词,直到考试为止。我买的是韦林的恋恋有词,搭配他的视频课背诵。图四:英语长难句笔记分享2.3专业课关于专业课,专业课复习任务重分值又大,所以它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是我学习时间最长的科目,专业课的复习就是三点,刷专业课视频,听老师讲解总结归纳自己的知识点框架,背教育学311综合5遍以上,专业课的书又厚又大,不背到三遍以上真的记不住,而且要想在考场上不浪费时间快速写答案,必须要背4遍以上,而且要达到合上书看着目录把每章节的知识点都能复述下来才行,背书这个东西千万不能糊弄,感觉自己会了是不行的。与此同时要结合练习题练习,前期以选择题为主后期以大题为主。后两个星期找几天下午进行实战模拟。找找做题的感觉和节奏图三:中教史笔记分享 图四:教心笔记分享PS:复习到后期的关键就是整合知识点,把相似的放在一起对比记忆有了合理的目标正确的动机,坚持不懈的信念,有计划的学习,有方法,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充满希望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最后衷心的祝愿大家梦想成真,考上自己的理想院校。

倒道而言

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想当语文老师,考研的话考什么专业比较好?

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想当语文老师,考研的话考什么专业比较好?这是准备跨专业了。专业类别也差的不是太多,当然是可以跨专业的。关键是题主本身就想当老师,目的性很强,那复习起来也不会那么痛苦。一、考专硕:学科教学(语文)这是菜鸟第一推荐题主考的专业,专业性硕士一般是学习两年,如果达到毕业要求,两年就可以毕业。而且菜鸟个人觉得学科教学语文方向这个专业就是为当老师而设定的。老师不仅是要交学生知识的,还要交学生如何学,怎么学,怎么掌握学习的方法,要用到教学法的相关内容。学科教学这个专业其实就能很好的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而且上学时间也比较短,一般学校在你研一读完的时候,会安排你到学校去实习,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此,菜鸟觉得第一个可以推荐的专业就是专硕方向的学科教学语文专业,这个很对口。既有教学又有教人的方法,很适合,很恰当。二、学硕:汉语言文学其实好多学汉语言文学的同学,或者文艺学,文字学等等的,还有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语文方向的同学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当老师。到了研究生层次,有些学科就划分的更加详细了,这类的分支专业很多,反正都是归属教学或者文学方向吧。这类专业一般都是纯文学类的,理论知识类的多一些,教学法可能会少一些,但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一般都是更倾向于学校或者教学机构,培训机构等等。这种一般都是学术类硕士,都是需要读三年的,达到毕业条件就可以毕业。毕业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不仅是老师,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工作。三、分门别类,各尽所能总得来说专硕还是稍微好一点,如果你准备当老师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当然,菜鸟只是给你一个建议。专硕两年,学硕三年。当语文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普通话等级必须达到二级甲等,这是硬性规定,想必你也是知道的。至于教师资格证,当老师必备的,菜鸟就不多说了。准备好从事教书育人这份职业,那就要好好的充实自己,不可误人子弟。菜鸟觉得这是每位老师都应该注意的。

阿加特

硕士还是壮士?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详细的考研复习计划

最近有一个姐姐家的小孩有考研的准备,想让老鱼给出一个复习计划,老鱼做完复习计划之后,感觉可能再做的各位可能也面临这个问题,所以老鱼分期给大家分享从开始想考研到准备阶段,都需要怎么准备。在这里老鱼以一个本科阶段是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为例子。一、选择专业专业的选择首先是考生自己的爱好,以及以后想要从事的领域及打算。老鱼朋友的女儿本科阶段汉语言文学,目标院校东北师大大学,意向专业:045103 学科教学(语文)【全日制专业学位】;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全日制学术学位】。专业对比学科教学属于专业硕士,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为语文教师,求职北方主要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或者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优势语文教师招聘量相比其他科目大,专业硕士就读年限为两年,相比学硕更早毕业,并且招录人数较多,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招录25人,缺点就是就业面相对狭窄,只有教师一条就业方向,后期想要读博士方向很少,一般情况下导师更加喜欢学硕的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修学年限为三年,在校期间如果可以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那么这个专业就可以像学科教学专业一样去从事教师行业,并且除此之外,汉语言专业也是公务员招聘考试中的热门专业,如果想继续深造,亦可以去读博士。缺点就是招录人数相比较少,20年共计15人。从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更加建议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如果你想学习过程相对简单一点,难么选择学科教学专业,相比较而言汉语言文学19年初试最低录取分数388分,学科教学为370分。二、考试内容1、学科教学语文主要考察的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4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汉语言文学考试的内容: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43文学综合;④848语言学综合。文学综合科目包含:A.文学理论;B.中国古典文献学;C.中国古代文学;D.中国现当代文学;E.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综合科目包含:F.语言学理论(含对外汉语教学理论);G.现代汉语;H.古代汉语,不招同等学力考生,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古代文学②古代汉语三、准备的材料在考研准备阶段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你目标院校考试科目的参考书,以及历年真题,一般历年真题需要考生自己到目标院校研究生院购买,如果网上直接有卖的最好。如果是考本校的考生,那么你完全可以找到你们负责研究生考试出题的几位老师,询问相关信息(相关规定禁止泄露考试题目,但是如果关系相比较好,范围是可以的)。如果你考取的是外校,那么你就要去上你的师兄师姐看看有没有已经在你目标院校就读的,如果有请求江湖救急。专业课准备就绪后,就需要你开始准备复习考试了,如果你是现在或者1月份准备考试的同学,那么你可以从英语与专业课两个角度入手。今天老鱼给大家分享的主要是备考材料,明天老鱼会给大家分享集体科目的复习计划。

哀之末也

广东考研: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学科语文专业分数线、参考书目解析

扎根广东十五载,更懂广东考研!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广州大学的学科语文,学科语文是广州大学的热门专业呢,报考人数可以是比较多的,并且每年的分数都不会低。01 学校概况之前小嘟给大家介绍过广州大学的概况,所以今天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详细请点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考研难度分析!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考研难度、报录比、参考书目详解!为什么广州大学的学科语文会这么热门呢,因为广州大学是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师范类教育类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因此广州大学教育类的专业是非常不错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与同济大学、山西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并列。02 招生人数2019考研:统考录取60人(含定向公费41人,少干1人)2018考研:统考录取42人(含少干1人),进复试87人2017考研:统考录取31人,进复试71人03 考试科目初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自命题) ④(92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自命题)复试:文学综合04 复试分数2020考研:(375/46/69)2019考研:(325/44/66)最低录取分数327分,平均录取分数368分2018考研:(340/44/66)最低录取分数352分,平均录取分数385分2017考研:(335/44/66)最低录取分数351分,平均录取分数379分 从复试分数线可以看出20年的复试分数线是特别高的,今年报考广州大学学科语文的同学也是非常多的,并且从历年的平均录取分数也可以看出,学科语文的分数一直都很高,21考也是形势严峻的一年呢!想要报考广大的学科语文,要加把劲啦~05 考试范围及参考书目(一)初复试考试范围初试:教育综合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总分150分;参考书目:①《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②《心理学概论》赵国祥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黄淑琴、桑志军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复试:专业外语考试方式采取闭卷,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一般为1小时,按实际成绩加权计入复试总成绩。(二)综合素质及能力面试 (55%)综合素质及能力面试内容分为两部分:业务能力考核40%;外语听力、口语测试15%。面试内容: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由各学院复试小组自行确定。外语口试、听力测试按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非外语专业)外语口试、听力测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面试方式:① 面试试题由复试小组在考生复试前拟定,每道试题的阅读量不宜过大。② 复试小组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要逐个、单独地进行综合素质及能力面试。③面试时,考生从预先准备好的多个试题中随机抽取(已经抽取过的试题不可重复使用),由面试教师根据所抽取的试题提问,考生当场回答。考生同时也必须认真回答面试教师的其他提问。面试情况要有专人负责记录。(三)专业学位硕士复试内容及权重如下:专业课笔试权重为40%,综合素质及能力(外语口语、听力权重为20%,业务能力考核权重为40%)权重为60%,相关方式和要求参考学术型。06 录取办法①专业课笔试、专业外语笔试、复试成绩、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不及格(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政审、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②各专业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按满分100分折算[总分除以5或3(会计硕士)],权重为50%)和复试成绩(满分100分,权重为50%)之和形成总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录取。③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指标分别下达,不能相互调整,今年我校还承担。我校招生指标的分配由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更多文章:华南理工大学学硕机械工程(080200)专业考研难度、报录比分析!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硕(085500)考研难度、参考书目分析2021考研择校:广东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专业考研分析!考研: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发布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调剂通告#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