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近一年语文教学研究热点有哪些?看这篇就够了 |清单曾由

最近一年语文教学研究热点有哪些?看这篇就够了 |清单

2018年语文教学研究热点清单文/戴正兴文章来源/作者qq空间,经公众号删改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改革和中国改革一样,同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风起云涌,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是新的历史时期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构想,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细化。如何从观念走向行动,将理论话语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实践话语,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都有哪些热点问题是备受研究者关注的呢?1.立德树人语境下,阅读教学深度改革的新思维实现阅读教学深度变革,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在立德树人语境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将怎样变革,研究者开始了新的探索。(1)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三核”阅读教学如何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逻辑主线开展阅读教学,让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课堂,江华在《福建教育》撰文总结了“三核”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即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搭建“核心结构”,有效组织课堂学习。一是设计核心问题,指向核心素养。核心问题的设计宜遵循三个原则:聚焦性、开放性、序列性。二是搭建核心结构,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结构的搭建可以从几方面着手:知识的框架结构、学习的方式结构。三是运用核心心结构,提升核心素养。搭建核心结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核心结构自主学习,学会阅读与表达的方法,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2)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深度阅读教学应以文章学、阅读学和思维科学为依据,深入到文章本体的内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沈在连在《语文教学通讯A刊》撰文提出,语文深度阅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即文章本体维度、阅读能力维度和思维发展维度。文章本体维度关注的是对作品本身的深度解读,阅读能力维度关注的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深度发展,思维发展维度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3)文本解读“三境界”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最能彰显语文教师的“功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刘建功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撰文提出,文本解读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也有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以及可供参考的解读路径:从“点”出发,注重对文体中精妙的“点”的解读;把握全篇,注重文本“篇”(整体)的把握;再整体提升,注重对文本“意”的领悟。三个层面,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基本认识规律,切合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也能够给学生提供可供鉴赏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文学文本学习中实现自身的丰富和提升。(4)合理创造和使用新教材,要处理好语文阅读的“三重天”如何在尊重教材文本的前提下,合理创造和使用新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孙李燕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撰文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阅读课,应当处理好语文阅读的三重天:第一重:立足文本。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语文教学才会显示其真正有效性,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绽放智慧的花朵,盈满成长的气息,焕发生命的活力。第二重:超越文本。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语文积淀唤起对文本个性化的阅读,重构自己的“第二文本”。第三重:回归文本。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到的丰富多彩的领悟引入结合文本,又要善于把高于现实的文本意蕴回到现实,实现两种形态的生活对流交契,才能使学生更好更深层地理解和接受文本。(5)基于语言理解与建构的文本细读“三部曲”语文教育应着力于语言的理解与意议的开掘,让学生从品读语言中发现意义。朱明坤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撰文提出文本细读的“三部曲”,即以在“能指”“所指”对比中辨析语言为整体关照,以空白填充中深度挖掘语言的局部透析,以在语境下还原中融合文化为视域融合。以此“三部曲”铺就文本细读的路径。从而把碎片化的零散的文本信息组织起来,使之结构化,并建构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以“言”唤醒个体生命的在场感,即在这个语言世界中成长,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改善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邢秀凤在《教学月刊》撰文提出语文教师深度解读文本三部曲,即“以体验式阅读为起点,捕捉刹那间的感受与体验”“以诠释式阅读为重心,追究打动自己的内在缘由”“以提升式阅读为目标,把握文本逻辑之推进”。“捕捉感受——追究缘由——逻辑推进”的序列化策略,将有效帮助教师真正形成自己独立且独到的理解,实现深度解读文本,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的语文世界。(6)深度参与性学习的三个基本样态深度参与是语文体验教学的重要表征。深度参与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遵循主体性、对话性、实践性、获得性等原则。夏静在《人民教育》撰文提出,深度参与性学习其基本样态有三种:一是行动型参与——可见活动过程的学习。行动式参与性学习有赖于学生主动参与,他们的学习行动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相融。二是思维型参与——获得内力生长的学习。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培育具有语文特性的思维成长,是深度参与性学生的实践关切。三是体悟型参与——深层内化豁然的学习。参与性学习中,学生的深层参与是通过品味词句、融情入境,体悟内含的情感;通过揣摩文段,联系生活实际,参悟人生的哲理;通过阅读理解、拓展材料,感受文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感悟其中的意味。参与性学习三种基本样态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所思、有所悟、有所为交织相融的学习,才是具有体验深度的更高层次的参与。(7)还原语文本真,建构“三生”语文课堂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关注了课堂教学的技术与方法,没有真正从“教课文”转变到“用课文教”上来,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胡怀珠在《顺学而教:建构“三生”语文课堂》一文中提出,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的”“生态的”“生本的”,我们应该努力建构这样一种“三生”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生活的”,生活给了语文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语文课堂是“生态的”,这种生态应该是自然的、亲和的、绿色的、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是“生本的”,生本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民主精神,体现自主探究精神。(8)以主线教学的方法,突破语文教学“三难”语文课难教,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语文课难教之一体现在:语文课教学内容的“多”。面对着纷繁错杂的内容,语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学段要求、单元要求、文体特点和学习情况,从中选取适合的问题开展教学。语文课难教之二就体现在: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杂”。语文教师要努力发现实施课堂教学最有价值的材料,直达文本的核心。语文课难教之三就体现在:语文课教学内容的“乱”。要使语文课堂有效,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能从杂乱的教学内容中理出清楚的头绪来,找准文本的切入点,设置牵动全局的“主问题”,拎出清晰的教学主线,使原本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的语文课堂也变成“清清楚楚一条线”,进而达到“线明珠亮”的效果。(陈建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9)提升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三要义”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一直备受瞩目。小组合作交流也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环节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王幽在《教学月刊》撰文提出,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摒弃形式主义,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合作的组织上,分层次有梯度,建立机制,合作有法;合作的形式上,先自学后指导,主体彰显,主导到位;合作的评价上,有参与有互动,引入竞争,个性评价。(10)学本课堂的“四度空间”学本课堂的提出,既是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更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飞跃。学本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沈莉在《教学月刊》撰文提出,打造学本课堂,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导学当手段,以培养学力为教学主旨,从目标、过程、对话、生成四个方面把握好“度”,即以目标明确任务导向的高度,以过程实现课堂效益的宽度,以真情触摸师生对话的温度,以生成折射语用价值的亮度。(11)语文教学扶正补缺的“四体兼顾”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现象,需要修正已有的教学思路和设计。傅登顺在《语文教学通讯C刊》撰文,提出“四体”兼顾的教学理念,其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扶正补缺纠偏。“四体”是指:一是强化文体,促进文体差异性;二是明晰语体,促进言语个性体;三是汇集本体,促进教学本位性;四是尊重主体,促进教学生长性。(12)语文课堂教学精准点拨“四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的精准点拨,既能提纲挈领、深化主旨,又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为课堂提质增效。王春娇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提出精准点拨落实到语文课堂实际中,具体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内容精准,点在内容精要处,当点则点,不多余;二是语言精准,点在学生困惑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失良机。具体策略有四:一是抓“神眼”,提纲挈领;二是剥“玉米”,深化主旨;三是击“七寸”,化难为易;四是搭“梯子”,提质增效。2.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新拓展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大力提倡和开发,为语文课程的开放结构开启了具体路径。研究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新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语文课程结构的多元形态初显端倪,并在持续探索中不断重铸和完善。(1)群文阅读经过近年的研究与实践,群文阅读已经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研究课题,正处在方兴未艾的勃发态势。群文阅读的价值如何确定?对群文阅读教学形态怎样重新定义?如何将群文阅读自觉地融入整个语文课程中?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研究者作出如下的探索。①群文阅读的价值尊崇从语文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来看,群文阅读的兴起恰逢其时,群文阅读,是迎接时代挑战、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打通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实施的通道、激活教师教学想象力与创造力最切要、最务实、最具操作性的选项。(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语文建设》2018年第1期)群文阅读已经逐渐发展为颇受欢迎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新形式,对语文教学乃至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崔峦在《群文阅读再出发》《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群文阅读一是改变了阅读教学的格局,二是改变了课上读得少的状况,三是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群文阅读不再是星星之火,而已形成燎原之势,已经成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群文阅读以儿童的健全发展为研究特色,以成就儿童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为研究价值,意在锻造有生命质感的语文教育,促进儿童生命价值的提升。(崔凤琦《群文阅读的价值尊崇》)②“群文阅读”到“群文读写”的重构与再造随着群文阅读的不断推进,一些不够酣畅的研究体验警醒我们:群文阅读不能止步于“读”,有研究者认为,群文阅读有必要旗帜鲜明地彰显“读与写”的结合,以群文为平台,通过读与写的有机统整,实现课程目标更为精准的教学定位和有效实施。从群文阅读到群文读写,昭示了我们对群文阅读的重新认识,对群文教学形态的重新定义。何黄海在《重构与再造:从“群文阅读”到“群文读写”》一文中提出,再造群文读写的教学结构,并不是读和写各领风骚、平分秋色,而是在以言语表达为核心内容的共同指引下,以读为路径,以写为目的,达到读和写融通互生的教学境界。群文读写的主张,既是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自觉回应,也是对处于瓶颈期的群文阅读价值观的一种哲学扬弃。③新时代,群文阅读再出发群文阅读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时代再前进,群文阅读也将面临新时代的考验,群文阅读往哪里去?崔峦认为,群文阅读要走的下一段路是建构群文阅读课程,并且要把群文阅读课程自觉地融入整个语文课程当中。群文阅读再出发,关键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将其提高到课程层面去研究、去实践,要和国家课程、国家教材进行深度融合。随着群文阅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群文阅读的概念将不断拓展。群文阅读的概念不仅指书面语言阅读,还包含更广泛意义上的非语言文本的“看”:读“物”、读“图”、读“数”、读“事”。非书面文本的材料,例如实物、音频、视频、图像、田野现场、博物馆实物展览等非书面的文本形式也会进入群文阅读的课堂。(2)整本书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建议,统编本语文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计划,目前“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诸多语文同仁在这方面做了各种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①整本书阅读的价值相关研究对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价值有所阐发,研究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更符合自然阅读状态,阅读活动中涉及的能力要素多,各个能力要素同时发挥作用,使得整本书阅读成为发展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有论者认为,阅读整本书,就是学生的生命体验与人类那些最深刻的经验建立联系,从而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诸方面提升素养,最终指向终极关怀。还有研究者对整本书阅读价值的理解是:“它指向的是学生整个人生的建设,是要带领学生去感受一些时代的风貌,去审辨一些人的观点,从而进入一个伟大的人类王国,并找到自己。”还有论者从语文教改角度判断它的价值,认为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引领语文课改,成为“发动机”。②整本书阅读推广的困境如今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价值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整本书阅读仍存在着不均衡、不充分、不普遍的现象:个别学校尝试的多,区域性推广的少;布置课外阅读的多,进入课堂教学的少;短期随机的尝试的多,有课程规划的少;为了活动和课题研究尝试的多,真正坚持成为教学常态的少……为什么存在这些现象?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褚树荣在《开卷有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语文学习》2018年第3期)一文中分析,一是文化语境:跨媒介阅读成为习惯,二是学校课程:没有为整本书阅读预留“接口”,三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教教材”已成传统,四是教学评价:没有整本书阅读的一席之地,五是教师专业:缺乏相应的专业准备。如何缓解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一种与现实妥协的策略,目前大约有三种路径选择:一种是革新路线,把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第二种是中庸路线,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第三种是保守路线,完成统编教材任务,整本书阅读作为研究性学习,偶尔尝试。第一种路线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太高,第三种思路速背课标精神。以第二种方法为主,兼顾第三种方法,可作一种现实主义的选择。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范式整本书阅读怎么教?郭初阳老师作为当今语文教育界的新锐,用课例向我们展现了他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解。他的《动物农场》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他用一系列关键的问题组引导学生精读,并将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整本书阅读怎么教》《四川教育》2018年第2期)《鲁滨逊漂流记》是课程标准推荐的读物,是整本书阅读入门的好书。余党绪在分析《鲁滨逊漂流记》的课程价值的基础上设定具体教学目标,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思辨读写”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书,在细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文素养,追求“读经典、学思辨、练读写”“三位一体”的综合效益。(《整本书阅读:读经典、学思辨、练读写》《语文学习》2017年第6期)专题的学习特点和设计思路可以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提供抓手。赵岩尝试以专题学习的手段,设计、开展了《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例,阐释以专题学习手段如何选定学习主题、设计专题学习活动,对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给出了具体建议。(《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中国教师》2017年第7期)④整本书阅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共识整本书阅读写进课程标准,意味着这是永久性的、基本任务。王栋生在《不靠“热”,靠理性“韧”》一文中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要由语文学科承担,但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必须上升为贯通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共识,才有可能巩固地位,成为基本任务。只有所有学科都把阅读作为“学”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能真正获得发展,有些学校开创性地探索“全科阅读”,各学科的教师编写本学科阅读书目,推动学生阅读。学校各学科有阅读气氛,语文的“整本书阅读”落实才会有保证。(3)众筹阅读在大数据时代,众筹阅读是共建、共读、共享的场景阅读。众筹阅读就是众筹在阅读教学拓展领域的一种应用与推广,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由项目发起人(教师或学生)与某一阅读相关联的项目内容在“平台”上进行募集,其他人则根据各自的需求和意愿选择参与的众筹行为。王金涛在《众筹阅读:创新阅读课程资源供给范式》一文中提出,在万物互联时代,“众筹阅读”所“筹”主要是阅读的课程资源,包括阅读的圈子、主题和渠道等。关于阅读圈子:集众人之圈子,筹划“阅读圈”,让课程发起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圈子即资源,阅读即交际,阅读课程即交际分享的课程。关于阅读主题:集众人之智慧,筹划“阅读主题”, 发起主题阅读项目,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形成相关主题阅读课程资源。关于阅读渠道:集众人之渠道,筹划“阅读平台”,开辟阅读渠道,实现跨界阅读,丰富阅读课程资源。王金涛认为,将众筹及众筹思维运用于阅读教学,是对当前阅读课程资源的优化与重组,能更好地实现阅读课程资源的精准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有着积极的教学实践意义。(4)语文校本课程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成为许多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在实施中呈现出不同的型态,同时也因为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由于一些学校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内涵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导致不少语文校本课程走在“语文”的边缘,有的泛化成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甚至异化为成了学校增色的工具。张波在《教学与管理》撰文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校本课程意识,在校本课程资源的选择与重组上缺少科学的方法。①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重组的标准张波在《语文校本课程如何选择与重组课程资源》一文中提出,在不违背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边界”的前提下,在校本课程资源选择与重组上应该遵守“适应性好”“可行性强”“认可度高”“规范性优”四个标准。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重组的方法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运用“添加”“删减”“整合”“分解”四种方法,依托“书香校园”平台,实施语文知识校本课程、语文学习策略校本课程、语文美文阅读校本课程和语文微型化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③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宗旨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语文课程本身的实施和发展需要,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语文素养有效提升的需要。徐思源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认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强调语文特性,着眼学生终身发展。课程开发过程中需重视三点:一是要强调语文特质,必须适用于师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二是要从学生语文素养和终身发展需要着眼,能起到补充和拓展国家课程的作用,三是应符合本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能凸显本校特色,贴合地域特点。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要突出语言实践,让课堂内外有机地融为一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中收到极好的语文学习效果。④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目前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类型单一、知识本位、实施粗糙等弊病。谈永康在《教材外有万紫千红——例谈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文中提出,开发时要注意体现如下特点:a.充满语文味。通过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感知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b.充满生活味。利用乡土资源、报纸、电视等资源,进行读做想说练的活动,使校本语文课程丰满而富有活力。c.飘逸文化味。利用诗词诵读、经典作品读写会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d.散发儿童味。通过拓宽语境,链接生活,巧妙策划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童年邂逅一次次美好的阅读,走上愉快的读书之旅。3.新版课标导引下,催生八大“热词”,彰显课改发展新智慧走进新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怎样与时俱进,有志者开始了新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了诸多新的课程概念与名词,成了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词。限于笔者的识见,只能从海量的资讯中选取“高频词”这一视角进行勘察分析。“高频词”一:“2017年版新课标”——助推语文课改走进新时代历经三年多的修订,2017年版新课标凝结各方智慧,体现时代特点,凸显创新精神,提出诸多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主要亮点包括:构建由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构成的语文核心素养框架;提出“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推动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强调专题学习成为主要学习形态,进行研究性学习。“高频词”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课程向纵深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方向这两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热词,不断为众多语文报刊提及,各种理论话语风起云涌,专家学者的理论阐述,都有各自的学术背景,其解说一般基于自己的学术判断,而广大一线教师面对烦琐庞杂的概念术语依然迷茫,“找不着东西南北”。如何从实践者角度审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也就成了当务之急。“高频词”三:“课堂革命”——布阵课程改革新征程2017年9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人民日报》撰文强调:“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革命”是当下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这是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化,又是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内涵。“高频词”四:“深度学习”——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水区的必然选择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理论提出的重要概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和方向,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水区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深度学习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特征?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有哪些基本策略?是当下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高频词”五:“关键能力”——助推语文课程持续革新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颁布和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成为国家课程的高频词。“关键能力”对语文学科而言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众多研究者围绕关键能力的本体概念,主要价值和培养路径等角度展开研讨,引领大家的深入探索。“高频词”六:“语文共生教学”——语文教学法的一次本色回归语文共生教学作为一个教学主张和一种教学方法,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实验推广。语文共生教学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为了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于“本色语文”教学主张,运用共生理论,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能体现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原创性和推广价值。“高频词”七:“专题学习”——助力语文课改理念软着陆“专题学习”是语文教学中课文学习、整本书阅读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形态,使语文学习的空间完整化,在新课标中多次被提及,其教学价值、落实路径成为研究者们着力探讨的问题。“高频词”八:“高阶思维”——引发深度学习的产生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逐步明晰,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的升级、更新以及学习方式的相应变化,使得语文学习的情境变得更加复杂。语文课程的复杂情境需要借助于高阶思维介入,引发深度学习的产生。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学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语用”视野下,口语与习作教学改革的新探索(1)口语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与实施路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并重的能力。①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审视有论者分析认为,不少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重视不够,因缺少必要的教学保障,还多停留在“呼吁”阶段。口语交际内容似乎只是语文教学的点缀品,在实践教学中处于笼统、模糊的处境。教学中没有过多相应的研究展示课,课堂的教学训练内容针对性不够,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收效甚微。有研究者指出,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着力最多的是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一味追求活动之中说得热闹、说得新奇,往往着眼于活动本身的推陈出新、完美呈现,对于活动的教学意义思考很少。教师在言语层面用功较多,对交际过程中非言语方面却关注较少,这种“交际”元素稀缺的口语交际课亟待反思和改进。②口语交际教学的优化策略统编教材对口语交际教学予以重视,将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明晰而独立的课型。统编教材如何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孙秀兰在《中小学教材教学》撰文提出,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的三点策略:一是用心创设交际情境,点燃学生口语交际欲望。教师要创设宽松愉快的交际氛围,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考,敢于表达。二是演练交际情境案例,引导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教师要多多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体验,从而达到自如运用语言的水平。三是拓展交际话题情境,延伸学生交际实践的空间。结合学科教学,拓展交际话题;紧抓时令教育,延伸交际空间;巧借多元评价,增强交际实效。③小学低年段和高年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路径统编教材统整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每个部分的内容之间层层推进,构建起螺旋上升的口语交际体系。a.低段口语交际教学实施路径低段口语交际教学如何使其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汤瑾在《语文教学通讯C刊》撰文提出,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情意态度,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从“让学生愿意说”“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能说好”三个层面入手。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用好教材资源。在教材提供的交际情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增加新的与之有联系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有更广泛的交际空间将口语交际指向生活的实际运用。b.小学高年段口语交际教学实施路径高段口语交际教学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柯玉瑜在《展学课堂:创设小学高年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朋友圈》一文中提出,在展学课堂理念引领下,以展学“3+3+3”,即“三展示”“三步骤”“三策略”的课堂模式开展高年段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开发有效地口语交际系列话题。教学中重情境创设、重灵活反馈、重有机结合、重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展学课堂成为展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朋友圈。(2)写作教学的内容标准与深化改革的方向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深度改革与艰苦重建,这需要语文界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索。本年度,《语文教学通讯C刊》裴海安主编专访了荣维东、周一贯、汪潮、施茂枝、邓彤等许多专家、学者及名师,请他们为写作教学改革指点迷津,为写作教学的困境与突围支招。因为访谈的内容实在太丰富,笔者只能从中疏理出几个要点,供一线教师学习参考。①关于中小学写作教学内容标准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大致是无序的、随意的,写作教学基本上是不教或散乱的状态。荣维东认为,写作过程从认知上,实践上都应该大致有一个序列才行,否则就混乱不堪,至少会重复教学,无章可循。但这个问题太复杂,有序列很可能不是单一指标的线性排列,而是多维指标的复杂编织,写作课程的序列是动态组合的,与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呈耦性结构。建立动态序列,但不可序列化。他认为,中小学写作教学要有内容标准,还应该是有序的,他从学理上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也从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作了说明。(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7-8期)②关于写作教学深化改革的方向写作教学的深度拓新表现在:以假话、空话、套话为基础的应试作文传统教学模式已开始转变为以写真话、抒真情为追求的自由表达。学生写作从习惯造假到提倡写真是“后作文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与周一贯先生访谈中,周先生认为,后现代作文如何让“写真”向“求善”“尚美”引导,以实现儿童健全人格的生命发展,正在成为当下作文教学深化改革的方向。儿童敢于自由表达、真情表达是大好事,但是“写真”还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写真之后的反思、自我修改、互相修改、教师批改、提升表达的纯洁,交流的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成长推力。“后作文时代”更应注重的正是“作后教学”,让“写真”变得更“真”,达到“求善”“尚美”的“真”,以求更全面地落实作文育人的时代责任。(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第3期)③关于小学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的关系有三种形态:一是读写结合,二是读写互动,三是读写一体化。汪潮是小学习作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专访中,重点就“读写互动”“读写一体化”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关于“读写互动”,在他的专著中将其定义为:“阅读和写作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读写互动与读写结合是不同的,“读写结合”是单向的,经验性的、随意的,而“读写互动”是双向的(读→写、写→读)、理性的和更为科学的。关于“读写一体化”,汪潮先生认为,从新文化角度审视,就不能拘泥于读写,应拓展到语文素养提升。不能拘泥于语文,应伸到生活和人生的发展,它的教学目标应该初步规定为:良好的读写态度和习惯,读写中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读写中语文文化的交流和表达。(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第4期)④关于小学写作教学的模式对于“教学模式”,人们褒贬不一。施茂枝先生长期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成果颇丰,他谈及教学模式问题认为,教学模式是稳定性和可变性辩证统一,不应“谈模色变”。经过几年的实践,他发现模式里的有些环节和教学措施是不能改变的,但模式自身又是可变的,变的依据主要是学情。模式发展有无限可能性,对小学写作教学模式构建应持开放态度。(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第6期)⑤关于微型化写作教学从宏大到微型,是写作教学范式的重大转型。邓彤在访谈中提出,微型化写作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学生写作学习需求而开展的教学行为,它具备三大特征:一是基于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微型化,三是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微型化的学习支架。它和目前的“微写作”不是一回事,“微写作”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密切相关,它指的是人们在自媒体上发表的一些碎片化语段,其特点是短小、灵活,具有即时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如何进行微型化写作教学?邓彤老师提出三点策略:一是分析学生写作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以解决学生写作的实际困难为最大诉求,二是开发微型化写作教学内容,三是设计微型化写作教学支架。⑥作文教学改革40年的回顾、反思与前瞻纵观作文教学改革40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作文教学改革在哪里生成?又是怎样发展的?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新时代作文教学改革总体走向是怎样的?这些可以从缪旭芳老师的论述中得到求解。(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第9、10期)语文课程走进新时代,作为课程主体内容之一的作文教学,更有深度的拓新。表达可以分为“真、善、美”三重境界。真实,是表达的基本要求;向善,是表达的核心价值;审美,是表达的终极目标。后现代作文如何让“写真”向“求善”“尚美”引导,以实现儿童健全人格的生命发展,正在成为当下作文教学深化改革的方向。

另一人

厉兵秣马抓教研 踔厉奋发启新篇——南充市西河路小学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值此金秋时节,南充市西河路小学迎来了新的学期,新的挑战。开学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行。"开学即开课,开课即教研",9月17日下午,语文组全体老师齐聚一堂,开启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首先,负责语文教学的丰校长强调:语文教研组人数众多,大家要化压力为动力,在教育教学上丰盈自己,以长施教,彰显自己的教学魅力。老师之间互研互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头上示范课或研讨课,使他们在教学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青年教师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新聘教师积极准备,争取上好转正定级汇报课。同时组织好说课评课,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每周的小教研活动一定要落到实处,争取每一位老师都能学有所获。然后,杨明英主任对本学期的语文教研活动做了详细的安排。确定每学月大小教研的具体时间及内容。抓实"六认真",实施高效教学,落实"生本教育"。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影响和带动功能,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重点落实青年教师的六个"一"活动(即说一课设计、评一节课教学、制作一个课件、命制一套试卷、研究一个微型课题、设计一次主题班队会及户外体验教育活动方案),以提高青年教师研读教材、独立备课、调控课堂等综合素质能力。老师们仔细聆听,认真做笔记。"盛世当勉励,教研正当时。耕耘三尺台,静待花开日。"本学期第一次语文教研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落下帷幕。西河路小学教师团队定会继续发扬"精益求精,力学笃行"的优良传统,一定会让语文教研大放异彩。撰稿:杜晓琴 冯玲 李发瑛

翅膀花

海淀区实验小学丰台分校举行市级语文教研课题观摩活动

千龙网北京5月28日讯 24日,由北京市“小学生写字达标与阅读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组主办,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语教研室和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丰台分校共同承办的“小学生写字达标与阅读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观摩活动如期举行。丰台区课题实验校的部分教师和北京市其他区课题实验校的干部教师12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海淀区实验小学丰台分校举行市级语文教研课题观摩活动。图为活动现场。学校供图此次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现场教学环节,丰台区西罗园六小叶欣、人大附中丰台学校马莹、丰台五小李健,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一节语文课。经验分享环节,海淀区实验小学丰台分校陈冬梅、丰台区和义学校王亚莉、卢沟桥二小李芳作为课题实验校负责人,与大家分享了参加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专家进行指导与总结环节,朝阳区教师研修中心小语室主任马妍,原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主任高振宝,特级教师、原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语室主任李春旺,对此次研讨活动进行了点评与总结。此次观摩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爱谁谁

范县实验小学线下语文教研活动

山花烂漫时节,线下共续语文教研 ——范县实验小学战疫期教研记录在全国传来振奋人心的战疫好消息的同时,神州大地也已春色满园。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为更好地落实教研,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扎实做好防疫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范县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于3月23日上午步入校园,线下共续语文教研。首先,校领导和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教研会议。在教研会议上,苗校长强调了教研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各位老师传达了殷切的希望。在会议当中,主抓教学工作的王校长发表了重要讲话。王校长对语文线上教研教学工作进行了汇总,报告。对老师们在教研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在教学教研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各学科组组长要提前下达教研时间、课题、主备人、研讨内容。2、要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充分发挥组长的主导作用。3、教研最后,组长一定要汇总、归纳、提炼,让老师们通过教研真正受益。语文老师们在会议当中,认真听取王校长的建议,以各种方式记录会议主要内容,决心在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当中,取长补短。会议结束后,各年级组语文老师进行线下教研。一、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线下教研,针对低年级如何进行线上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展开讨论,老师们根据低年级教学的目标,对学生字、词、句掌握情况交流了各自的经验,提出了相对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对低年级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三、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在教研。主备老师阐述了自己的复习计划,其他语文老师针对复习计划,提出自已的意见。并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在中年级的教研中,他们不仅关注了孩子们字、词、句的掌握,对文章内容、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也提出了自己的独特复习计划,特别是针对线上“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五、六年级的全体语文老师在教研。他们围绕主备老师的复习计划畅谈建议。高年级老师的复习计划跟低中年级又有不同,他们在充分考虑高年级孩子在学习和心理方面的特点后,注重夯实孩子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整合学生零星的时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积累,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指导,对如何在线上跟孩子交流,如何引导家长教育督促孩子学习等许多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让老师们觉得原先另自己头疼的问题迎刃而解。在语文教研期间,苗校长到六年级教研组去查看,认真倾听老师们的探讨交流,并针对老师们的问题给出了好的建议。线下语文教研结束后,各学科组形成了自己的教研文字材料,以电子版的方式进行汇总。对指导后期的教研工作提供最可靠有力的材料。老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此次线下语文教研活动,我们会如王校长所说的“挖掘潜能,汇聚智慧”,在战疫期间不但做到“停课不停学”;而且会“扎扎实实做好指导孩子们线上学习的工作”;“认认真真搞教研”,争取让孩子们的语文更上一层楼。真好,乍暖还寒时,语文教研伴我们同行。

示之以虚

教研引领,聚力起航——劝学里小学新学期第一周语文组教研活动

新学期,新起点。为切实推进精准教研,夯实教学常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月2日,济南高新区劝学里小学(山东师范大学劝学里实验小学)开展了新学期第一周语文教研活动。党支部书记、校长马红梅对上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在梳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步与不足的同时,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提出建议。她提出教研要研问题、研教材、研方法,要把功夫下在课前。薛校长从语文专业素养的角度,融合模块教学理念,以日常教学为抓手,从识字写字教学、导学案设计和阅读教学等专题细化教学研究,使语文教研有效落地。校长助理石岩带领语文组全体教师深度解读《高新区2021年教育和体育工作要点》,激励老师们以小课题研究促个人专业提升。最后语文组观看“千课万人小语统编教材研讨大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并以此为例研讨单元备课的有效方法,提高教材解读能力。此次语文教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新学期的语文教学助力赋能。

安危相易

课题引领联校教研,从理论走向实践

为积极探索校际合作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以课题引领,进一步打磨信息化条件下高效教与学模式,4月8日上午,濉溪县四铺中心学校举行了小学语文联校教研活动。来自四铺、五铺两所中心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悉数参加,五铺中心学校相关业务负责人张鹏、濉溪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杜磊到场观摩点评。本次活动安排了两节展示课及交流研讨活动,均采用PPT辅助教学。第一节课由四铺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曹洋洋执教一年级《荷叶圆圆》,曹老师紧扣教学目标,精准把握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借助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通过初读、再读、示范朗读领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尝试背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获得感;来自五铺中心小学的优秀教师王莉莉在执教《动物儿歌》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做起,借助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以形声字教学为重点,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寓教于乐,快乐识字。“你问我答”、“拍手齐读”等形式更是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随后进行的研讨中,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并针对课堂生成进行了有效反思;在部分听评课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后,杜磊老师也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表现给予了客观评价,认为两位老师富有亲和力,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联校教研作为一种成本较低、形式开放的教研模式非常符合四铺、五铺两所中心学校位置较近、学校规模、生源质量相似的特点。基于此,两校紧紧围绕实验学科积极探索联校教研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每学期按计划针对薄弱学科和重点学科开展3-4次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切实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开拓了教师视野,有效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也使得越来越多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崭露头角。【来源: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五德

「语文学科」反思总结抓教学 凝心聚力促发展——语文教研组学期总结

反思总结抓教学 凝心聚力促发展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在白驹过隙间,我们又送走了紧张的一学期。2020年1月10日上午,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总结会在天誉校区五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朱丹副校长和龚节强主任主持。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首先,龚主任对每位老师的备课教案、反思,听课记录和作业检查批改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说明,分享了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秀听课记录。龚主任指出:在开展的教研活动中,通过师傅对徒弟的指导,使得青年教师们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从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后,龚主任对老师们的假期作业进行了安排。随后,朱丹副校长对本学期一至六年级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他用一组组详细的成绩数据分年级对期末考试情况进行了剖析,总结了本学期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语文组教研改革方向——“一只抓手教师职业发展”:分别从两条路径(课堂、课题)和三个工具(命题、备课、资料)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要求。紧接着各年级语文教研组长重点汇报了学生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措施,特别提出了年级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汇报结束后,云岩区语文教研员陈翎老师以“‘立足核心素养依据课程目标基于统编教材’——第三段学段学习水平检测命题”为主题,进行了培训与交流。陈翎老师从学业水平测试的概念谈起,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向老师们解读了命题依据。通过陈翎老师的培训,老师们对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新课标的解读也更为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将认真研读教材、课标,结合语文要素更敏锐地捕捉命题的走向。回顾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组里的每一位老师忙碌而充实,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语文组将在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在前进的路上激起一朵朵更炫丽的浪花!文字:谭丹图片:万宇婷美编:黄蓉蓉审核:费丹

爱之罪

“立足群文,助力教研”——柏隆小学校开展省级课题“群文阅读”教研活动

4月13日上午,柏隆小学校以“立足群文,助力教研”的群文阅读为主题,开展了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由黄思思和银婷两位老师带来了两堂精彩的“群文阅读”展示课。黄思思老师执教的《寓言故事》,以有趣的“看图猜故事”游戏导入,再引出讲读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了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读故事——找行为——悟道理,再让学生自读另外两篇寓言故事,按照总结的方法填写阅读单,最后进行汇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银婷老师执教的《美丽的祖国》,以“祖国美景”为切入点,带大家领略了不同地域的美丽景色。通过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地域美景的课文引入课题,在师生共读《北京亮起来了》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品味祖国美景的方法:读文章——找词句——谈感受。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学另外两篇文章,完成阅读单,让学生在认真找词句和含情共朗读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两堂课结束后,学科组老师们对这两堂课进行了评价,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也对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展开了讨论和思考,从中受益匪浅,期待群文阅读早日融入日常教学。【来源: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春香传

教科研课题的定位

课题就是问题,课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但问题不一定就是课题,只有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才能立项为课题。即使不为了立项,那也得有研究价值,否则何必劳民伤财煎熬自己呢?对于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线教师来说,申请课题立项,存在着贪大求全、喜新厌旧的倾向。比如去年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出现一个新词叫“主题审议”,于是乎申报上来的课题名称中十有八九不会缺少“主题审议”。再比如小学语文前些年言必称“语用”。没有“语用”这个关键词的课题几乎杳无踪迹。还有一种现象也值得一说,教而优则仕获得晋升的学科骨干,往往不愿再做“学科课题”而改为“管理课题”了……应该说,这种现象也不能怪老师,一线老师总是喜欢“跟着感觉走”我想说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自身规律的,一味追逐潮流,那么永远比潮流慢半拍。所谓热点与冷门,也是相对而言的。课题要选热门话题显然不错,但选择冷门话题也是极具价值的。我记得1990年代小学语文思维训练非常热门,一直持续到2001年新课改,之后是人文性,再后来是语用性,现在“深度课堂”又热门起来。何为“深度”,自然就是重视教学中的思维含量,于是乎“高阶思维”出现了。古人说,板凳要做十年冷。我觉得这句话对于教育科研是非常适切的。课题研究就是找准问题、立项课题之后,按部就班地开展研究,一边课堂实践反思,一边读书学习提升,左右开弓,缺一不可。单单课堂实践,埋头耕地,那是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只有辅之于读书培训,才能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开阔眼界,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见精彩的外部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和学习中,常常能够生发出新的课题来。很多老师常常找不到课题,整日为“研究什么”而烦恼,这是自己没有真正研究自己已经立项的课题造成的。课题立项的时候兴高采烈,之后热度降低,敷衍了事,时间一晃而过,到了结题前夕就产生焦虑,最后草草将课题方案“转变”为结题报告,应付了事。这样的过程除了虚名,别无长处。如果真正研究课题,就会不断冒出新的想法,从而产生新的课题。比如笔者之前说过的《小学语文“自创文本”教学研究》,不是凭空臆想而来的,是笔者看到学校大搞“群文阅读”“绘本阅读”现象,结合自己爱写散文,自然萌生的。“群文阅读”“绘本阅读”引入的都是作家作品,那我为何不可以“我选我”呢?这样一想,课题就来了,而且还有一定的新意。课题成果后来获得了省二等奖,即是证明。话扯远了,回过来讲课题研究的定位。我觉得一线教师做课题研究,还是定位在“小”“实”“新”上比较妥当。所谓“小”,就是课题研究要以微观研究为主,不要追求“高大全”,“高大全”的课题让学校管理者做比较合适。一线教师整天与班级、学生、课堂、学科打交道,科研课题也应该从中而来。比如笔者之前研究过“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用名人名言”这个问题,从引用什么、何时引用两方面思考,这应该是一个小问题,后来论文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一等奖。所谓“实”,就是要研究真问题,研究与不研究对课题组长来说,前后是实实在在不一样的,不能说会脱胎换骨,至少也要产生茅塞顿开之感。我曾经发现过一个现象,有老师拿一篇已经获了奖的论文,改写成一个课题方案,自以为瞒天过海,但结果还是逃不出评审专家的火眼金睛。就算侥幸立项,那也是本末倒置,于己于校都没有好处。所谓“新”,就算课题研究要具有一定的新意,或者说创新性、前瞻性。这似乎与前文谈的热门、冷门相悖,其实不然。人说太阳照常升起,但同时它每天又都是新的。课题研究也是这样,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可能都是你创造的,所以做好课题研究综述十分必要(这个话题另文阐述),但至少有一条是你贡献的,如果你在课题中提出的解决策略全部是别人的,那就是变相抄袭了。

傅说得之

课文就是最好的课题(孙春成 深圳)

所谓课题,就是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许多老师苦于找不到“课题”,实质是找不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教龄31年,其中13年教语文,18年做语文教研员,教来教去,研究来研究去,结果还是回到了原点,回归到了文本,发现“课文就是最好的课题”,于是,我一直在学校推销这个观点,要求每一位老师要“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要树立极强的“研究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不能只按备课的思维模式和路数来处理教材,而要以攻克课题的思维模式研究教材。研究什么?首先要吃透教材,过好教材关。教材里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等知识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彩点要吃透,教材里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要吃透。其次要研究教学方法,过好教法关。课文适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都要对症下药,准确把握,教学才会高效。1990年,我有幸应《中学语文教学论坛》与“中语会”之邀,在厦门集美中学同魏书生老师为“全国青年教改新秀座谈会”的与会代表上课。魏老师登台开门见山:“同学们,你们现在学到第几课了?”学生齐答:“第11课。”魏老师说:“那好,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12课!”随即在黑板上板书了12课的课题《济南的冬天》……魏老师对教材已烂熟于心,令人叹为观止。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要有“问题意识”。我们不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发现不了问题和提不出问题,关键在于缺乏思考。我教《湖心亭看雪》,教后问学生都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学生都说懂了,没问题了。我却抛出一个问题:“作者开头明确说‘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后面怎么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还出现了‘舟子’这样一个人物?这岂不前后矛盾?”教育学生,学贵有疑,要做到“有疑敢问,有疑善问,有疑必问”。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会提问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就是求实务本。课题研究是严肃和严谨的科研活动。搞课题不能像搞政治运动,大哄大闹。有的校领导,官僚主义,硬是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搞课题研究,结果往往都是搞花名堂,触及课题研究的皮毛,隔靴搔痒,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难以奏效,既耽误了老师的正常教学,又把老师引向了好大喜功的怪圈,令人堪忧。试问,全国几千万老师,有几个搞出了真正有价值的课题,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科研成果的?很显然,得道者寥如晨星。课题研究是属于有相当科研兴趣与科研能力的少数人的,这些少数精英研究出可以推广的成果,供广大第一线教师效法就可以了。老师天天上课,每天的“课”如何上好,这对每一个老师来说就是最基本的课题。老师备好课,上好课,就是求实务本。如果一个老师连课都上不好岂不枉为人师?岂不误人子弟?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个课题进行研究,需要非凡的毅力。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临晋中学教高中。刚就教席,学校教学主任范西虹老师告诫我:“要想教好语文,最少须坐十年冷板凳。”当时我比较费解,后来才知道此话的深刻含义。青年教师要当好一个语文教师,必须要有面壁十年的意志和决心。一套教材6本书,过三轮就9年了,而这9年时间,你真的能把教材搞透彻吗?能把适宜每一类课文的教学模式建构妥当吗?能娴熟地运用各种语文教学方法吗?难!这三轮努力下来,若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就谢天谢地了!所以,学语文,教语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要具备恒心、耐力和毅力。有的老师在市里省里甚至全国获过什么教学比赛大奖,很容易自我满足,浅尝辄止,甚至翘起尾巴,认为自己找到语文教学的真谛了,其实不然,教海无涯,教无止境,一堂课岂能定了乾坤?教语文,需要对语文有虔诚之怀,有敬畏之心,有非凡毅力,有不懈追求,方能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