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电信运营商深度洞察:新格局,新动能为之

电信运营商深度洞察:新格局,新动能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旧动能逐步改善,新动能蓄势待发瓶颈:近 2 年来伴随个人用户业务人口红利逐步见顶,“提速降费”的政策指引叠加运 营商之间的价格战,三大运营商营收增速持续走低。2019 年 5G 发牌商用,2020-2021 年 5G 有望迎来建设高峰,运营商营收增长乏力带来的资金压力或制约 5G 建网进程。反转:2019 年三季度,行业取消“市场份额”考核,从重规模到高质量,运营商竞争 取得根本改善,电信服务业务年内实现营收 V 型反转,伴随渠道及终端补贴减少,销售 费用率改善,运营商现金流或好转。突破:我们认为 5G 时期产业互联网或成为运营商 新的增长动能,运营商将不仅仅提供标准化的无线或带宽服务,而是针对客户差异化的 需求,提供“网络+云/IDC+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据我们测算,2019 年三大运营 商“产业互联网”合计实现收入2062亿元,同比增长 18.5%,而同期传统业务下滑 2.9%。 三大运营商“产业互联网”营收总占比持续提升,2019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 移动“产业互联网”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达到 25.3%/19.7%/7.3%,相较 2018 年提升 1.8pct/4.0pct/2.0pct,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动能。 瓶颈:人口红利逐步见顶,流量红利充分消化 传统 C 端业务人口红利逐步见顶:过去 2G/3G/4G 时代,运营商发展的重心在消费互 联网。然而伴随移动通信及有线宽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C 端市场人口红利见顶态势愈 发明显。从用户数增量来看,自 2019 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的两大传统业务(移动业务 和固网业务)的新增用户数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其中 2020 年 2 月受疫情影响,三大 运营商移动用户下滑 1946 万。从移动用户的渗透率来看,截至 2019 年底,全国移动 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 114.4 部/百人,远高于全球平均的 101.5 部/百人,移动用户渗透 率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已不大,整体来看 2C业务人口红利见顶态势已较为明显。近 3 年流量红利基本被资费下滑充分消化:2017 年以来,尽管中国用户月均移动数据 使用量延续爆发的趋势,但同期“提速降费”的政策指引叠加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导 致移动流量资费也大幅下滑。据工信部及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 年用户月均移动流量 达到 7.82GB,较 2017 年增长 4.52 倍,但移动流量平均资费降至 5 元/GB,约为 2017 年的 1/4.46,基本抵消流量增长的红利。固定宽带方面, 2019 年的平均资费已降至 2014 年的十分之一。因而反映在 ARPU 上,近 3 年来三家运营商传统的移动及固网业务 ARPU 持续下滑。在新增用户数量放缓及流量资费的持续下滑的背景下,2018-2019H1 运营商移动及固 网数据业务收入增速持续下滑,进而带动电信业务增速持续下滑。营收增长乏力或为 5G建设主要障碍:伴随 2019 年 5G 发牌,2020-2021 年 5G 有望迎 来建设高峰,推动运营商资本开支加速回升。据最新推介材料披露,三大运营商 2019 年资本开支达到 2999 亿元,同比增长 4.5%,2020 年资本开支预算为 3348 亿元,同 比增长 11.7%。其中,5G 相关投资计划约 1803 亿元,同比增长 338%。我们认为当下 运营商营收增长乏力带来的资金压力或制约 5G 建网进程。反转:政策拐点已现,2019 年内实现 V 型反转 行业回归理性,ARPU 值趋稳可期 运营商取消“不限量”套餐,行业恢复理性,通信服务价值回归:2019H1 三大运营商 价格竞争加剧,2019 年中报三大运营商营收史上首次同时下滑,引起监管层的重视。 2019 年 6 月,工信部要求规范整顿“不限量”套餐。2019 年 9 月,行业竞争环境迎来 诸多重大变革:1)三大运营商陆续取消“不限量套餐”,上线更加合理的“达量不限速” 套餐;2)业内提出 KPI 考核制度或改变,不再以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为导向;3)中国 联通和中国电信宣布开展 5G 共建共享合作。2019 年下半年,运营商行业竞争态势取 得根本改善,ARPU 值降幅迎来改善,中国联通披露的季度移动及宽带的 ARPU 值降 幅呈现逐季趋稳,2019Q4 中国联通的移动业务 ARPU 值较 2019Q3 持平,宽带业务 ARPU稍有提升;中国电信披露2019H2宽带业务ARPU值降幅较2019H1收窄6.1pct。5G 套餐有望带动 2020 年 ARPU 值趋稳:据中国移动最新推介材料,截至 2020 年 2 月,中国移动 5G 用户达到 1540 万,目标全年 5G 套餐客户净增 7000 万,截至 2020 年底 5G 用户渗透率有望超过 7%;中国电信截至 2020 年 2 月 5G 用户达到 1073 万, 全年目标新增 6000-8000 万 5G 用户,截至 2020 年底 5G 用户渗透率有望超过 22%; 中国联通2020年目标新增用户5000万,截至2020年底5G用户渗透率有望超过16%。 据中国移动披露,用户由 4G 迁移至 5G 后,ARPU 分别提升了 6.5%,中国电信则披 露目前 5G 用户的 ARPU 达到 91.9 元,较迁移前提升超过 10%,而中国联通目前 5G 用户的 ARPU 达到 80 元,较迁移前提升约 17%。我们认为伴随 5G 用户的渗透率的持 续提升,有望带动运营商移动业务 ARPU 趋稳。按年末用户数加权计算,2019 年三大 运营商移动业务 ARPU 同比下滑 8.7%。我们假设 2020 年原有用户的 ARPU 降幅收窄 至 5%,且三大运营商达成各自的 5G 用户发展计划,且每月 5G 用户迁移数平稳,我 们测算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2020 年移动业务 ARPU 为 55.3、52.1 和 45.4 元,较 2019 年基本持平。2019 年内营收及业绩拐点已现 收入端:年内实现反转。据工信部数据,2019 年电信主营业务实现收入 1.31 万亿元, 同比增长 0.8%。其中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完成 4161 亿元,同比增长 9.5%;移动通信业 务实现收入 8942 亿元,同比减少 2.9%。单看 2019 年 12 月,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同比 增长 2.8%,增速连续 3 个月回升,带动电信主营业务增速在年内实现 V 型反转,重回 正增长区间。2019 年,运营商实现固定增值业务收入(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1371 亿元,同比增长 21.2%,固定增值及其他业务逐渐成为行 业发展新动力。成本端:行业迈向竞争合作时代,销售费用率有望持续改善。2019H1 为应对行业竞争 加剧,三家运营商都加大营销投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销售费用率分别同 比增加 0.4pct、0.2pct 和 1.0pct。2019H2 伴随行业竞争趋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 中国联通销售费用率分别同比减少 2.7pct、1.3pct 和 2.1pct,行业整体销售费用率为 8.4%,同比减少 2.3pct。我们认为伴随行业从竞争全面转向竞合,三大运营商将继续压 缩包括佣金,代理费,终端补贴等营销支出,销售费用率有望持续改善。横向对比三家 运营商,中国移动的销售费用率低于同业 4-6pct,而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的销售费用率 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利润端:年内实现反转。三家运营商在经历了 2019Q1-2019Q3 连续 3 个季度的负增长 降之后, 2019Q4三家运营商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回升至8%,较 2019Q3提升20pct, 业绩向好趋势明显。突破:产业互联网或为运营商成长新动能 5G时代运营商迎来业务新模式:我们认为5G时代运营商业务重心或转向产业互联网, 据中国信通院给出的定义,产业互联网指的是企业借力 5G、云计算、AI、大数据、物 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不同于消费市场的高度同质性, 政企市场离散性和个性化程度高,运营商将不再单纯提供标准化的通信或带宽服务,而 是针对不同行业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形成“网络+云/IDC+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通 过各个环节业务之间的高协同性,构筑竞争壁垒,深度参与企业上云价值链,有望成为 运营商新的增长动能。产业互联网业务高速增长,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充分认识到 5G 时代 B 端市场的巨大潜力,持续加大对高质量&大带宽专线,云计算,IDC,物联网,大数 据等产业互联网业务的投入。考虑到各家运营商对产业互联网的定义有所不同,我们将 通信服务中刨去移动通信,固网语音,固网宽带这三项传统业务之外的收入归为“产业 互联网”业务,三大运营商在“产业互联网”业务方面实现高速增长。2019 年三大运 营商“产业互联网”合计实现收入 2062 亿元,同比增长 18.5%,而同期传统业务下滑 2.9%。同时三大运营商“产业互联网”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19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 通、中国移动“产业互联网”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达到 25.3%、19.7%和 7.3%,相较 2018 年提升 1.8pct、4.0pct 和 2.0pct,有望成为运营商未来新的增长动能。手握底层网络资源,铸就云网一体化服务壁垒我们认为运营商过往在企业上云的价值链中,大多定位于管端,参与程度较低。而在云 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同时拥有宽带网络、IDC 资源和云资源的运营商迎来重构云网业务 生态的契机。云网融合的服务架构下,底层网络质量决定了上层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运营商借助 5G SDN/NFV 技术实现底层云专网弹性承载,大幅提升云专线产品等云网 产品的敏捷性和智能化,同时耦合上层云计算业务,打造一条高度耦合的云网服务价值 链,形成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5G 时代运营商有望重构云网业态 未来运营商或形成“由外及内”相互依托的三层网:运营商从横向看从外到内有三层网 络,第一层是基础网络,通常基于 IP、光和无线构建,主要的需求是大带宽、低时延和 高可靠,主要由运营商管控。第二层网络是云化网络,是云和端租户级互联,基于 SDN/NFV 构建,主要的特点是敏捷和开放。未来将会出现第三层计算网络,实现数据 和计算之间的业务级互联。三个网络相互依托的,计算网络要依托云化网络的构建,云 化网络又要依托基础网络的大带宽和低时延。5G 时期,伴随 SDN/NFV 等技术的逐步 成熟,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发布云化网络的转型计划——中国移动提出的 NovoNet2020 愿景、中国联通提出的 CUBE-Net 2.0 架构和中国电信提出的 CTNet2025 架构,转型 的核心理念都基于用云化网络来承载业务。“云网融合”大背景下,运营商迎来重构业态新机遇:伴随企业上云率的不断提高,网 络基础设施需要更好的适应云计算应用的需求,以确保网络的灵活性、智能性和可运维 性,“云网融合”的纵向一体化服务能力框架应运而生。据中国信通院给出的定义,“云 网融合”的服务能力是指基于云专网提供云接入与基础连接能力,通过与云服务平台提 供覆盖不同场景的云网产品(云专线、云联网、SD-WAN),并与云服务(计算、存储、 安全)深度结合,最终延伸至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其主要包括 3 个层级:1)底层网 络(包括基础网络和上层 overlay 网络);2)中间层云网产品(例如云专线,云联网); 3)上层云服务产品。云网融合最终目的是为企业上云,在此过程中,云网协同能力的 重要性不断提升,对于同时拥有网络资源和云资源的运营商来说是重构云网业务生态的契机。运营商通过打造一条纵向一体化的云网服务价值链,为政企客户上云提供整体支 持,形成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摆脱在当下云计算浪潮中被作为“管道”的定位。5G SDN+NFV 技术助力运营商提供高质量云网融合产品:目前来看,作为云网融合服 务架构的核心,底层云专网服务主要由运营商来提供,而底层网络决定了上层服务的质 量和可靠性。在基础网络层面,运营商拥有大量的光纤光缆和带宽资源,并持续加大对 IDC 的投入。在上层 overlay 网络层,运营商在 5G 时代通过全面引入软件定义网络 (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可直接部署云化网络来实现弹性承载,大幅提升 云专线产品等云网产品的敏捷性和智能化,同时耦合上层云计算业务,使得运营商在云 网融合产品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运营商实现企业上云全场景布局:据华信咨询测算,未来企业上云的场景中,第一大场 景核心云(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占产业链价值比重的 40%,部署方式来看,运营商 在行业云(如农业云、金融云、工业云等,聚焦垂直行业)和城市云(专注于信息安全、 基础设置信息化水平、属于政策导向)市场占比较大;第二大场景为云连接(包括云专 线,云联网),占产业链价值的 25%,为运营商重点拓展领域,凭借底层网络的优势, 运营商在云专线及云联网等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第三大场景是边缘云场景,占产业链 价值的 20%,为运营商重点拓展领域,利用存量机房及基站资源提供边缘云计算及边缘 IDC 服务,具备较高的边际效益。IDC 及云计算业务:高增长,高投入,高协同 在无线及固网数据流量持续爆发趋势下,IDC 服务及云计算市场持续高增长。2020 年 以来政府层面高度重视“新基建”建设,IDC 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有望保持高投入态 势,2018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约为 858 亿元,预计 2020 年达到 1494 亿元,年复合 增长率超过 30%。全球范围来看,因竞争环境的差异,美国运营商近几年全面退出 IDC 市场,而国内运营商凭借资源和规模的优势仍占据 50%+的市场份额。伴随运营商 IDC 业务运营管理权收揽到集团层面以及新建大型数据中心逐步交付,运营商 IDC 业务的结 构持续升级。对比传统业务,IDC 业务增速较快,同时 IDC 资源的投入能提高运营商底 层网络的质量,为上层云网产品打下基础,长期来看 IDC 业务战略投入意义大,2019 年三大运营商新开工 IDC 项目达到 14 个,合计投资规模近 350 亿元。面对第三方服务 商的挑战,运营商积极拓展 IDC 增值服务,增加服务种类及深度,同时提高业务灵活性, 弥补自身的短板。云计算业务方面,2018 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437 亿元, 其中 IaaS 市场规模为 270 亿元,同比增长 82%,PaaS 市场 22 亿元,同比增长 88%, 2022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或达到 1731 亿元,2018-2022 年复合增速达 41%,市场 高增长延续。面对云商的竞争压力,借助云网融合的业务模式,运营商或发挥包括 5G 在内的网络及专线管道资源,以网促云,提升云网业务的协同效应,构筑云业务的核心 壁垒。目前三大运营商云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2019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 动云计算业务增速分别达到 57.8%,147%和 126.2%。数据流量持续爆发,IDC&云市场高增长 IDC 需求来源为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数据流量是表征 IDC 需求的有效指标。在互联网时 代,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往往伴随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存在相关关系,而数据传输和交换 需求的增长驱动数据流量爆发,有较强因果关系,数据流量作为一个可观测可量化的变 量,是观察 IDC 需求的较为有效的指标。4G 时代以来,国内无线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伴随 5G 大带宽时代的到来,这种趋势 有网延续。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 2019年国内无线网接入流量达到1220亿 GB,较 2012 年增长 138 倍,2012-2019 年复合增速达 102%;国内固网流量也有望持续高增长, 2017-2022 年复合增速约为 47%。数据流量的爆发成为 IDC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数据流量持续爆发趋势下,IDC 市场持续高增长。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 年全球 IDC 市场规模约 514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达到 62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 10%; 2018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约为 858 亿元,预计 2020 年达到 1494 亿元,年复合增长 率超过 30%,显著高于全球市场增速。中国公有云市场高增长,运营商业务定位 IaaS 及 PaaS:从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使用云计 算来降低 IT 采购开支、应对高并发查询交易,到过去 2-3 年部分大中型企业开始将非 关键应用部署在公有云上。与此同时,AI、IoT、5G 等 ICT 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正为云计 算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8 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 (IaaS/PaaS/SaaS)达到 437 亿元,其中 IaaS 市场规模为 270 亿元,同比增长 82%, PaaS 市场 22 亿元,同比增长 88%,2022 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或达到 1731 亿元, 2018-2022 年复合增速达 41%。克服体制劣势,IDC&云业务结构持续升级 运营商 IDC 服务及云服务业务都依托自身的数据中心资源,中国移动将运营商 IDC&云 计算业务发展分为 3 个阶段:第一代 IDC 服务,主要提供基础设施出租,立足于基础 环境建设和设施搭建,以主机托管、带宽空间出租等传统资源出租业务为主;第二代 IDC 服务,主要提供 IT 资源出租,在 IDC 基础设施基础上,以物理主机资源出租为核心, 发展各类 IT 基础资源业务。第三代 IDC 服务,即云计算服务,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 在高性能基础架构上提供计算存储资源和能力出租为主的云计算服务。过往运营商 IDC 业务中基础设施出租占比较大,主要由于运营商以省公司为运营主体, IDC 业务难以形成规模化,同时缺少 IDC 运营管理经验,各省协同发展不足,IDC资源 分散也导致利用率较低。但伴随数据流量的爆发,三大运营商在意识到 IDC 的巨大市场 空间之后,于 2012 年开始签约开始新建机柜体量更大的省级、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周期为 5-10 年,2015 年大部分项目首期已交付使用,同时逐步将 IDC业务的运维 管理收揽到集团公司,管理效率及协同性显著提升,借此运营商 IDC 业务也由第一代的 基础设施出租升级为第二代 IT 资源出租,我们预计未来运营商 IDC 业务中机房出租业 务的占比将持续提升,IDC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而从第二阶段 IDC 业务迈向云计算业务,核心的突破点就在于云计算的技术的掌握,实 际上三大运营商早在 2009 年就开始云计算技术的研发,例如 2009 年中国移动正式对 外公布其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平台“BigCloud—大云”;2010 年中国电信启动“星云计划”; 2009 年中国联通推出“互联云”项目;但碍于早期 IDC 资源运营管理的协同性差,规 模小,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和扩张要慢于互联网厂商,我们预计随着运营商 集团公司收揽 IDC和云计算业务管理权,以及机柜体量更大的省级、国家级大型数据中 心的交付落地,运营商云计算业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IDC 业务:规模优势显著,高投入延续 竞争环境及运营商战略差异造就中美 IDC服务业态反差:综合来看,IDC 服务是资源+ 规模导向的行业,从美国 IDC 市场来看,第三方服务商 Equinix 和 Digital Realty Trust 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前二,Equinix在全球范围内拥有 196 个数据中心,而 Digital Realty Trust 在全球拥有 205 个数据中心,在规模上远超美国几家大的运营商,进而促使了美 国运营商近几年全面退出 IDC市场。而反观目前国内市场,三大运营商在数据中心数量 和机柜体量上远超第三方服务商,中国电信在中国境内拥有 400 多个数据中心,在境外 拥有 13 个自有数据中心和 300 多个合作数据中心;中国联通目前全球拥有超过 370 个 IDC 中心;中国移动尽管起步稍晚,但近 2 年 IDC 投资显著加快,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三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合计占据约 70%的主流机房,剩下的 30%则被各个 第三方 IDC 服务商占据。依据信通院披露的 IDC 市场规模数据测算,2018 年三大运营 商合计占据约 51.6%的市场份额,较 2017 年小幅下滑 0.8pct,而第三方 IDC 服务商的 市场份额相对较小。除了竞争环境的差异,美国运营商偏“轻资产模式”和中国运营商 偏“重资产模式”的发展战略差异也是导致中美两国 IDC 业态反差的一大因素。中国 IDC市场地区业态差异大,各类企业均有自己重点的布局区域:据工信部披露的信 息,中国 IDC 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为主的一线城市及周边,平均上架率在 70%以上, 供不应求情况较为普遍,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机架缺口分别为 11.4 万、5.5 万和 3.6 万, 而东北、华中以及西部地区则出现较多的机架冗余,机架富余量分别为 5.8 万、18.7 万 和 18.1 万,IDC 上架率在 20-50%的区间,空置情况严重。从区域分布来看,各类企业 均有自己重点的布局区域,中国联通和第三方公司以华北地区为主,而中国电信以华东 地区为主,中国移动进入 IDC领域较晚,目前正加速布局和扩张。国内运营商 IDC业务与第三方 IDC 服务商各有优势。运营商核心优势在于:1)对带宽 资源的垄断;2)凭借传统通信业务聚拢了大量政企客户,获客成本低;3)资金实力更 为雄厚,能承担更多电力成本。第三方服务商核心优势在于:1)自身的中立性,可以 同时接入多家运营商网络;2)体制的灵活性、更强大的定制化能力;3)更专业的运维 能力。针对客户需求,运营商 IDC 业务种类及深度或提升:伴随大型数据中心特别是云计算数 据中心需求的爆发,占据核心城市 IDC 资源、具备快速响应需求和专业运维能力等核心 优势的第三方 IDC 服务商收入增速呈现追赶的态势。过去电信运营商的 IDC 业务内容 单调,主要以提供机房资源和带宽资源为主,目前运营商正积极拓展 IDC 增值服务,增 加服务种类及深度,并提高业务灵活性,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服务。以中国联通 为例,新建完成的哈尔滨云数据中心,例如机柜定制化(机架功率密度可变),以及机 房动态局部改造(数据机房托管区提供弹性部署),实现专业化、定制化服务。长期来看 IDC高投入延续,高份额有望保持:从成长性来看,横向对比传统无线及固网 业务, 2019 年运营商 IDC 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及固定通信业务的营收分别实现 17.7%、 -2.9%和 9.5%的同比增速,IDC 业务收入增速明显更快。此外,在“云网融合”的框架 下,IDC 资源的投入能提高运营商底层网络的质量,为上层云计算业务打下基础,具备 长期投入的战略意义。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进入 IDC 市场较晚,但 2019 年以来中 国移动 IDC 投入规模明显加大,2019 年 IDC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46.8%。横向对比三家 运营商,2019 年中国移动开工数据中心项目 6 个,总投资规模达 127 亿元;中国联通开工数据中心项目 4 个,总投资规模达 65 亿元;中国电信开工数据中心项目 4 个,总 投资规模达 153 亿元。纵向对比 2018 年, 2019 年三大运营商 IDC投资力度明显加强。 综上,有望维持 IDC业务的高市场份额。云计算业务:以网促云,步入高速成长期 云计算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运营商卡位 IaaS 和 PaaS 市场: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 集中度也进一步提升,IaaS 市场前 10 的厂商目前已占据了超过 90%的份额,行业加速 整合,其中阿里,腾讯,百度,亚马逊等 OTT 云服务商占据近 70%的份额。云计算领 域,运营商主要发力在 IaaS 和 PaaS 层。在 IaaS 层,运营商可以利用其网络带宽资源 和自建的 IDC 资源,通过虚拟化、多租户等技术,对外出租服务器资源。在 PaaS 层, 运营商建立面向终端应用的开发者社区平台。云网协同铸就核心竞争力:云计算领域,运营商需要面对国内外云服务巨头的竞争压力。 我们认为,在云网融合的业务模式下,运营商或发挥包括 5G 在内的网络资源、专线及 宽带客户资源,以网促云,提升云网业务的协同效应,构筑云业务的核心壁垒。长期来 看,云网业务边界淡化,运营商有望成为云计算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三大运营 商云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2019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云计算业务增速分 别达到 57.8%,147%和 59.3%。中国电信以云网融合统领 DICT:一直以来中国电信立足于自身在数据中心和宽带领域 的优势,对云计算建设的投入力度较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旗下天翼云为全国最大 的 IDC 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提供商,截至 2019 年覆盖全国的天翼云资源池超 过 315 个,超 20 万云资源服务器,形成“2(核心池)+4(区域池)+31(省级池)+X (边缘节点)”的资源布局,超 500 万虚拟机,首批通过云网融合解决方案认证,成为 唯一一家同时具备云专网和云专线认证的服务商,将以云网融合统领 DICT,物联网, 互联网专线,组网专线业务发展,持续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019Q1 中国电信云 IaaS 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七,是全球唯一跻身前十的电信运营商,国内市场份额 7.3%,仅 次于阿里云与腾讯云,国内混合云市场份额第一。中国联通产业合作推进云网融合:在投入云计算平台建设的同时,中国联通积极开展和 互联网云服务商的产品合作。2017 年中国联通与阿里云和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开展 “沃云”、“云光慧企”等公有云计混合云产品合作。和阿里云的合作中,阿里云向联通 全面开放云服务能力,中国联通则向阿里开放全国主要数据中心、网络资源,并提供政 企销售渠道。2019 年“云光慧企”公有云产品贡献收入 6.6 亿元,带动 2019 年联通云 业务实现收入 23.6 亿元,同比增速领先同业。中国移动加大云业务投入:相较同业,中国移动进入云计算市场较晚,且带宽和数据中 心资源较为薄弱,但近 2 年投资力度明显加大,2019 年 11 月,中国移动提出“移动云” 的发展目标是三年内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三年投资总规模在千亿级以上。2019 年移动云实现收入同比增长 59.3%,内部云化水平显著提升。专线业务:手握网络+客户资源,受益行业结构升级 专线和商业宽带占运营商政企业务收入比例超过 30%,为 B 端的压舱石业务。在云网 融合的框架中,专线为 B端用户的入口,是运营商政企客户资源主要来源。伴随企业上 云率不断提升,“云专线”的兴起驱动专线市场结构性升级。但同时在云专线市场,运 营商将面临新进入者 OTT 云服务厂商的挑战,行业竞争环境加剧。我们梳理了运营商 三大竞争优势:1)网络资源优势;2)存量客户优势;3)云网技术补短板,基于此我 们认为运营商在云专线市场依旧将处于主导地位,受益弹性大。此外,各家运营商陆续 推出品质专线产品以满足垂直行业对专线业务日益差异化的需求,打开增长空间。整体 来看,专线业务投资 ROI 较短,国内外运营商持续加大战略投入。云专线:市场结构性升级,运营商优势稳固 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专线市场迎来结构性升级: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企业上云 需求愈发强烈。据 IDC 预测,到 2025 年,85%的企业应用将部署在云端。因而企业本 地计算环境到公有云的连接将成为刚需,驱动“云专线”(中层云网产品的主要应用场 景)市场高速发展,不同于传统专线业务,云专线对传输带宽的需求更大,专线市场或 迎来结构性升级。据 Ovum 预测,至 2020 年全球专线市场收入或超 700 亿美元。其中, 1G 以上速率专线需求快速增长,2013-2020 年 CAGR 约 20%;100G 专线需求爆发, 2013-2020 年 CAGR 达到 50%以上。到 2020 年,1G 以上专线市场规模将占到 80% 以上,100G 专线市场规模占比达到约 30%。云服务商借助 SD-WAN 技术进入“云专线”市场:目前运营商的传统专线开通时间长、 无法弹性调整难以满足云专线市场的需求。借此机遇,阿里云、腾讯云、AWS、等云服 务商陆续推出云骨干网产品,进入云专线市场。云骨干网本质是以云为中心的 SD-WAN, 云计算公司从各国运营商租借基础网络,形成一张全球范围的 WAN,连接其自有的数 据中心,再对 WAN 做虚拟化,虚拟出多个私有 WAN,供企业用户使用。相对于传统 专线产品,云骨干网最大的特点在于分钟级的构建能力和动态选择链路,大幅减少人力 和时间成本,并实现负载均衡或者资源弹性。我们认为当前时点云服务商对运营商云专线业务威胁不大,主要得益于运营商专线市场 的长年积累,具备三大竞争优势:1)网络资源优势:云计算公司本省没有运营商牌照, 其云专线产品本身依赖于运营商提供的底层网络(例如阿里“云骨干网”需和联通合作),;2)存量客户优势:运营商有大量政企存量用户资源,能够在不改动客户网络资源的基 础上,提供更多的业务,保护客户的投资。3)云网技术补短板:运营商在 5G 时代引 入 SDN、NFV 技术实现网络弹性承载,有效弥补了传统专线开通时间长、无法弹性调 整的弊端。例如 2019 年 9 月,中国联通开通全国首条跨域“5G 云专线”,基于 5G 网 络在带宽、时延上的性能优势及无线灵活接入优势,配合 SDN 承载技术,将云专线开 通时间从以前的 2~6 周缩短为 2~6 天。此外,运营商也可以将存量的传统专线业务虚 拟化为 SD-WAN,来快速上线高敏捷的云专线的业务,以满足客户对网络弹性调整的 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例如中国联通于 2018 年推出的云网融合新产品 SD-WAN 智 选专线。综上,我们认为运营商在云专线市场将处于主导地位,受益弹性大。品质专线:满足垂直行业差异化需求 不同垂直行业对专线业务的差异化需求长期被抑制:据 Ovum 调研发现,不同垂直行业 对专线业务的属性有差异化的需求。例如公共部门、医疗、公有事业有着更本地化、区 域化的网络,且网络处于被管控状态,因而注重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而金融和物流业 通常有着广泛的高度互联的全球网络对性能保障、低时延有较大的需求。此外,不同垂 直行业对带宽和容量的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金融、公共部门和物流业对大带宽的需求 很高。而制造业和零售业注重开放性和可扩容性,以便灵活地建设新的分支,提升网络 容量。然而碍于传统专线业务的单一性,这些垂直行业的差异化需求一直被压抑。依据关键指标的“产品分级”的新模式,实现差异化定价:为应对垂直行业对专线网络 的不同需求,运营商陆续推出基于关键指标分级的品质专线产品,实现差异化定价,例 如中国电信推出的“FIRST”品牌品质专线产品,FIRST 五个字母分别代表快速开通、 智能化、高可靠、高安全和低时延。低时延专线已受到市场重视并获得更高收益:对于实时类业务(如金融行业的高频交易、 在线游戏、在线计算等),时延和时延抖动对于上层业务的质量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时延指标目前已成为运营商在专线市场竞争关键指标。以上海电信为例,证券/ 期货服务商一直是运营商的Tier1客户。上海电信通过将某期货公司的时延从 4.6ms(环 回时间)降低为 0.63ms,从而获得比普通专线高出数倍的溢价。综上,我们认为品质 专线的推出,有效满足了政企客户此前一直被压抑的差异化需求,有望打开新的市场空 间。专线投资 ROI 短,战略意义大 政企专线业务利润高,ROI 短:相比于家庭宽带客户位置的不确定性,政企价值客户位 置固定,集中在城市 CBD 商业楼宇和工业园区。运营商在投资光纤网络时可以做到精 准覆盖。政企专线业务的每 BIT 带宽收入平均为家庭宽带的 10 倍以上,合约周期通常 超过 2 年,因而专线业务网络投资 ROI 时间普遍低于 3 年,可以稳定贡献高额利润。国内运营商加大专线业务战略投入:专线业务是运营商给最终企业用户提供 IDC、云计 算及其他 ICT 服务的入口。为了更加充分的挖掘运营商自身网络的高价值,国内三大运 营商也在战略上持续投入专线网络建设。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 20 多家省级运营商建 设了 OTN 专线,同时还有大量运营商正在筹备当中。国内专线市场也处于高速发展阶 段,据华为披露的数据,2017 年中国专线市场规模预计超过 500 亿人民币,三大运营 商专线维持每年 10%左右的收入增长。中国联通:从 2016 年起就针对金融行业这类对专线服务品质要求较高的行业,构建了 可以基于时延指标进行产品分级的 MS-OTN 金融专网,近几年 100M-1G速率专线年化增长率超过 40%。2019 年 3 月推出云联网(用于多云连接)、SD-WAN 智选专线(动 态链路选择)和政企精品网(应用 SDN 技术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管控)。2019 年 9 月 在重庆外场协同中国联通“云联网”系统开通全国首条跨域 5G 入云专线。中国电信:2018 年中国推出了“FIRST”品牌品质专线产品(FIRST 分别代表快速开 通、智能化、高可靠、高安全和低时延)。2019 年 7 月中国电信正式发布 M-OTN 精品 光网,覆盖 31 个省 128 个城市,通达 21 个国际城市,提高其品质专线的服务能力。中国移动:2018 年 11 月,中国移动国际及政企专用传送网项目宣布开建,计划打造全 球规模最大的政企专线 100G OTN 网络,提供支持 SDH、以太等不同业务及不同速率 的高质量跨境、跨省专线业务,预计将大幅提升移动专线业务的服务能力中国联通:以产业互联网为重心,5G 赋能行业初 见成效中国联通从用户规模改为重点关注用户发展质量和价值,推进“云+智慧网络+智慧应用” 新融合,聚焦重点行业积极培育 5G+垂直行业应用创新发展。在云网融合方面,中国联 通目前网络可覆盖 334 个城市,92 个海外 pop,建设已超过 370 个 IDC 中心,并且打 造了一张工业互联网承载专网 CUII。中国联通拥有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混合云的 服务能力,并与主流云服务商互相集成。通过中国联通提供的云网融合服务,工业企业 的云、网能够随时开通、随时调整,智能敏捷地打造自己的跨云服务。具体案例包括上 飞 5G 全连接工厂、宝武钢/格力/美的/珀莱雅 5G 智慧工厂等。在上飞 5G 全连接工厂 案例中,联通为上飞提供 5G 网络连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云专线,边缘计算等一 揽子服务,最终帮助上飞实现数字化转型。该案例为首个入选 2019 年工业互联网试点 的示范项目。产业互联网收入成为政企业务核心增量,持续深化产业合作:基于新一代网络架构 CUBE-Net 2.0,提出了中国联通面向“产业互联网”的网络服务技术体系:通过引入 SDN/NFV 技术,包含了对网络固定和移动的泛在接入、弹性和云网协同的基础网络服 务场景,也包括云业务、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增值服务场景。2019 年中国联通实现政 企业务收入 920 亿元,同比增长 14%;其中产业互联网收入(包括 IDC,IT 服务,物 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328.6 亿元,同比增长 42.8%,为政企业务核心增量, 占服务收入比例12.4%,联通预计2020年产业互联网收入占服务收入比例将达到15%, 目前商机和在手项目充足。联通积极开展和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华为等互联网& 云服务厂商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云网融合战略,助力产业互联网各个子板块快速发 展。云网业务发展现状:1) IDC 服务:中国联通规划布局 12 大国家级云数据中心,合计超 370 个 IDC,托管 服务器 68 万台。2019 年联通实现 IDC收入 162.1 亿元,同比增长 17.9%;2) IT 服务:中国联通聚焦重点领域垂直赋能,全面提升自主核心能力,目前已在 5G+ 新媒体、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港口等领域打造多个 5G 赋能垂直行业的样本 工程,2019 年收入达到 100.2 亿元,同比增长 78.4%;3) 云计算:2017 年其中国联通与阿里、腾讯开展“沃云”、“云光慧企”等公有云及 混合云产品合作。2019 年“云光慧企” 公有云产品贡献收入 6.6 亿元,带动 2019 年云业务实现收入 23.6 亿,同比增长 147%。4) 大数据:中国联通是目前三家运营商中唯一一家设立子公司开展大数据业务的,联 通大数据平台存储容量 85PB,Hadoop 集群的计算能力已近 4500 个节点,是国内 除 BAT 外最大的云架构大数据平台,2019 年大数据业务实现收入 12 亿元,同比 增长 103%。专线收入增长稳健:专线业务方面,从 2016 年起联通就针对金融行业这类对专线服务 品质要求较高的行业,构建了可以基于时延指标要求进行路由选择的时延优化的 MS-OTN 金融专网,近几年 100M-1G 速率专线年化增长率超过 40%。2018 年联通实 现专线收入 126 亿元,同比增长 9%。此外中国联通积极推动广域网的 SDN 化,2018 年推出云联网和 SD-WAN 智选专线。 中国电信:IDC&云计算龙头,云网融合统领 DICT专注于 DICT 业务,高增长延续:中国电信在面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CTNet2025” 规划中明确:1)未来的网络目标架构,将融合 CT 和 IT、DT 技术,以简洁、敏捷、开 放、集约为特征,构建软件化、集约化、云化、开放的目标网络架构;2)以 SDN/NFV 为技术抓手,推进网络的纵向解耦、横向打通;3)以面向政企客户的随选网络提供网 络可视、资源随选、用户自服务的用户体验。目前三大运营中中国电信 DICT 业务(包 含 IDC 服务,云计算及其他 ICT 业务)体量较大。2019 年中国电信实现 DICT 业务收 入 536.4 亿元,同比增长 9.1%,公司展望 2020 年 DICT 业务将实现双位数的增速。中国电信以云网融合统领 DICT:一直以来中国电信立足于自身在数据中心和宽带领域 的优势,对云计算建设的投入力度较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旗下天翼云为全国最大 的 IDC 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和云服务提供商,截至 2019 年覆盖全国的天翼云资源池超 过 315 个,拥有超 20 万云资源服务器,超 500 万虚拟机,形成“2(核心池)+4(区 域池)+31(省级池)+X(边缘节点)”的云网资源布局。中国电信为首批通过云网融 合解决方案认证,成为唯一一家同时具备云专网和云专线认证的服务商,将以云网融合 的模式统领 DT,CT,IT,及专线业务,持续增强其在云网市场的竞争力。云网业务发展现状:1) IDC 服务:中国电信 IDC 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 5,国内位列第 1,拥有 550+ 数据中心,250+CDN 节点,带宽资源超 21Tbps。2019 年电信实现 IDC业务收入 254 亿元,同比增长 8.6%;2) 云计算:目前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电信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力度较大。2019H1 中 国电信云 IaaS 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 7,是全球唯一跻身前十的电信运营商,在国 内份额仅次于阿里云与腾讯,位列第 3,国内混合云市场份额第一。2019 年中国电 信实现云计算收入 70.7 亿元,同比增长 57.8%;3) 专线:2018 年中国电信推出了“FIRST”品牌品质专线产品。2019 年 7 月中国电 信正式发布 OTN 精品光网,覆盖 31 个省 128 个城市,通达 21 个国际城市,提高 其品质专线的服务能力。中国移动:设立政企事业部,加大云网布局力度设立政企事务部,加大业务布局力度:总体来看,移动在政企业务上的起步稍晚于同业, 2019H1 中国移动以政企分公司为基础成立政企事业部,构建政企领域纵向一体化研发、 运营、支撑、销售、服务体系,计划将政企市场打造成为收入增长新动能。2019 中国 移动实现政企市场收入 897.8 亿元,同比增长 10.4%。中国移动聚焦重点行业,推进“网 +云+DICT”智能化服务,2019 年 DICT 业务实现收入 261 亿元,同比增长 48.3%。云网业务发展现状:1) IDC 服务:近几年中国移动 IDC 投资显著加速,2019 年中国移动新开工 IDC项目 高达 6 个,合计投资 127 亿元,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2019 年 IDC 业务实现收入 105 亿元,同比增长 46.8%,市场份额显著提升;2) 云计算:2019 年中移(苏州)软件正式挂牌“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采用一体化 的责任体制,减少内部流程,加速抢占市场,中国移动计划 3 年内投入千亿发展云 计算业务,2019 年移动云实现收入 20 亿元,同比增长 59.3%,内部云化水平显著 提升;3) 专线:2018 年 11 月,中国移动国际及政企专用传送网项目宣布开建,计划打造全 球规模最大的政企专线 100G OTN 网络,提供支持 SDH、以太等不同业务及不同 速率的高质量跨境、跨省专线业务,预计将大幅提升移动专线业务的服务能力。 2019H1 实现收入 112 亿元,同比增长 20%。投资建议伴随行业取消“市场份额”考核,从根本上解决运营商低价低质竞争格局,传统电信服 务业务营收增速在2019年内迎来拐点。我们认为5G时代产业互联网或成为发展重心, 运营商“网络+云/IDC+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框架,有望提升各业务板块协同效应, 构筑云网业务护城河,从而摆脱“纯管道”的定位,深度参与云网服务各个环节。横向 对比来看,三大运营商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布局上有一定差异,中国电信作为国内 IDC& 云计算龙头,以云网融合统领 DICT 业务;中国移动设立政企事业部,加大云网布局力 度,IDC 规模显著提升。落实到 A 股市场,我们重点推荐中国联通:公司从用户规模改 为重点关注用户发展质量和价值,推进“云+智慧网络+智慧应用”新融合,聚焦重点行 业积极培育 5G+垂直行业应用创新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和互联网&云服务商的产业合作, 助力产业互联网各个子板块快速发展。(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长江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梁斌副区长调研走访通信运营商疫情防控工作

1月19日,梁斌副区长对顺义移动、顺义电信、顺义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疫情防控、通信保障及大数据支撑工作进行调研走访,区经信局副局长林冬宁陪同调研。梁斌先后来到移动顺义营业厅、电信石园营业厅和联通林河营业厅,检查了各营业场所落实健康宝扫码登记、测温、人员健康监测、工作区域消毒、防疫信息报送工作等情况,对各运营商营业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给予肯定,同时向三家通信运营商在我区疫情防控中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梁斌强调:第一,各企业要进一步提升防范意识,抓好各防控环节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第二,继续做好通信保障和信息化支撑,全面保障通信服务畅通,充分运用5G网络、无线wifi、大数据等技术赋能各种应用场景,为防疫工作提供科技支撑。第三,强化责任担当助力复工复产,三家通信运营商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保障的同时,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来源: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19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研究报告

作者: 上海特价房自2016年以来中国指数研究院已连续第四年开展“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研究”并进一步优化适用于国内产业新城运营商发展特色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企业经营能力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我们通过发布产业新城运营商综合实力评价研究深入挖掘行业标杆运营商的发展价值和成功经验梳理行业运行规律以期为产城运营的各类参与主体带来更多借鉴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从2019年研究结果来看一些优秀运营商坚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不断探索并创新城市建设和服务发展路径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服务的完善提升城市吸引力有效促进人才和产业导入积极赋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创新驱动持续引领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此外随着《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以及《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都市圈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群作用日渐突出区域间壁垒正逐步打破。产业新城作为承接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1评价体系与方法2016年3月1日我们召开了“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研究成果”鉴定会邀请16位行业专家对评价体系进行鉴定并在综合各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修改最终形成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体系。我们独创性地建立“一核两翼”评价模型以此评价各产业新城运营商的综合实力。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整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产业新城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产业新城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项目运营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项目未来的发展态势优秀产业新城运营商的发展经验更值得借鉴。因此2019年我们在继承上一年研究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及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更加丰富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及代表项目的实地调研与访谈交流进一步优化适用于国内产业新城运营商发展特色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企业经营能力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结果及分析01综合实力评价结果从评价结果来看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在新的行业参与主体加速涌入的同时产业新城运营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在产业定位、招商、培育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有了新的成果。一些优秀运营商坚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不断探索并创新城市建设和服务发展路径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服务的完善提升城市吸引力有效促进人才和产业导入积极赋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我们通过发布产业新城运营商综合实力评价研究深入挖掘行业标杆运营商的发展价值和成功经验梳理行业运行规律以期为产城运营的各类参与主体带来更多借鉴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从综合得分来看华夏幸福、中新集团、张江高科综合实力位居前三。从2019年中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综合实力评价研究结果来看华夏幸福积极布局核心都市圈产业新城的异地复制进入全面加速时期。此外其坚持产业优先通过龙头引领产业集聚、创新与资本双轮驱动的创新产业发展方式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为公司业绩稳步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继续成为产业新城运营的领军企业。中新集团作为中新合作载体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不断输出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已在滁州、嘉善、银川等地成功将项目落地。作为合作共建园区开发主体其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不断吸纳和聚集核心资源要素通过打造双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硬件设施、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产业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的新型园区通过区中园和绿色公用板块联动、集聚资源实现了高水平的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张江高科以科学城建设为契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行业不断提升产业培育与集聚、资本经营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持续推进开放式创新生态圈的构建。同时企业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创新城市服务模式提升配套设施能级积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招商蛇口积极整合内部资源推动产融协同依托在核心区域积累的优质资源凭借丰富的城区和产业园开发与运营经验聚焦空间规划、产业聚集、生态圈服务积极为产业创新赋能持续推进“前港-中区-后城”的新蛇口模式打造。启迪协信依托并有效整合清华系资源聚焦于园区的投资运营逐渐加大轻资产业务的布局不断做大规模并网络化布局。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区域资源禀赋等进行产业定位导入全球产业创新资源有效地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市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上海临港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开发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当地村镇的协调能力推动项目开发建设同时企业以科技产业为依托将“业态、形态、生态”形成有机结合积极布局产业投资领域打造“科技、人才、信息、环境、能源、居住、生态”为架构的综合服务体系。天安数码城积极发挥创新精神专注企业全生命周期孵化及培育洞察客户需求引导产业聚集积极打造科研、办公、生活等功能齐全的综合业态构建出以创新企业生态圈的建设运营为核心以智慧园区和金控平台为两翼的业务发展模式。华发城市运营积极落实“科技+”模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大健康食品、科技智能制造等实体服务板块扎实推进科技产业布局同时企业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珠海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加强新兴、配套产业发展推动建立多元化发展格局。星河产业集团秉承“创智共融聚业兴城”的宗旨基于“产、城、融、投”发展模式重点开展产业载体开发与运营、产业资本投资、产城研究规划、产业实体经营打造产融联盟新城、特色小镇、双创社区等多元产品形态致力于构筑“引人才、聚产业、共发展”的产业高地。荣盛产业新城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显。其通过精准的战略布局及产业定位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02产业新城运营商发展特点产业定位重研究搭平台抓龙头促落地图设立产业研究机构的运营商近年来部分优秀产业新城运营商积极搭建产业研究平台研究龙头企业特点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定位以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此外产业定位亦需要结合当地产业基础以及产业规划等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规划任何脱离现实产业基础的创新都将成为“无源之水”难以将项目顺利落地。▌持续提升产业研究能力运营商在布局产业新城时如果不持续保持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将难以顺利将项目落地此外运营商在龙头企业引进方面亦需要下功夫不断研究龙头企业特点为其打造合理的产业氛围以确保招商企业能够顺利入驻。▌差异化定位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为产业新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但部分项目在产业定位时难以摆脱同质化竞争处境。运营商要想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树立差异化的竞争观实现产业新城的差异化定位。 产业招商信息化招商、圈层招商、聚集招商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产业新城运营商深入行业进行持续研究挖掘细分产业及产业链节点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同时运营商借助大数据平台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主要行业、细分产业、产业链节点进行分析研究对项目开展科学策划并结合本地资源要素禀赋从定位产业链关键企业开始对符合当地发展的企业精准画像筛选和挖掘优质企业逐步构建产业链优化招商途径提升招商效率。▌大数据招商招商的核心在于资源的获取大数据平台通过采集企业规模、技术、产能等基本信息以及市场空间、上下游对接企业、合作需求等综合信息有助于实现企业和地方需求的精准对接大幅度提升招商的成功率。随着地方政府进一步提升大数据资源的开放程度运营商积极对接数据接口不断拓展信息沟通渠道搭建大数据平台其通过企业信息与项目信息的比对来实现企业、产业、项目的匹配大大提高招商效率。▌圈层招商运营商改变大水漫灌、人海战术的方式通过引进细分产业的资深人才、举办会议论坛等方式与细分产业相关企业进行市场共享、资源交换与企业实现互惠互利深度参与细分产业“朋友圈”。同时运营商站在企业发展角度体察企业痛点攻克外部限制因素进而实现精准招商吸引目标企业入驻。▌聚集招商在直接吸引龙头企业难度较大时产业新城运营商以产业链关键节点上下游、配套设施为突破点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建设吸引上下游企业或产业链关键节点的优质企业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来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从而实现将龙头企业引进的目的。产业培育专业人才管理搭平台助成果转化 在当前国内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产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运营商如何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来帮助入驻企业应对外部复杂的环境从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运营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运营商在运营管理以及产业服务上不断突破。▌创新管理机制深挖企业需求运营商需要在前期及时收集企业真实诉求并针对入驻企业的不同类型而提供不同层级、形式多样的服务及时调整项目服务的工作重点以及方向满足入园企业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创新服务能级由企业级向产业级服务转变面对入驻企业多样的服务需求运营商应充分整合各类服务需求针对入驻企业所属产业特点提供集成式服务从而提升运营服务效率实现运营服务能级提升。城市建设做好城市建设打好人才保卫战目前医疗、养老、教育、商业、长租公寓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产业新城运营商的重视城市建设未来将继续朝向全面、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此外作为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新城将承载更多人才及家庭的入住丰富多样的业态将在产业新城得到长足发展产业新城运营商对城市建设的理解也将更加丰富。▌以人为本作为未来区域发展的最核心要素人才成为产业新城和区域发展最宝贵的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建设不应仅限于科教文卫设施、公园绿地场所等硬件建设更应注重优质城市环境的长期保持行政服务的优化继续教育等软性服务。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人才及其家庭的发展为人才居住、子女教育、长辈养老、妇幼保健等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优质服务。▌为产业提供优质基底和载体城市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优质的硬件设施在吸引产业落地的同时能保障企业入驻即生产为企业不间断作业提供有力支撑。运营商按照企业需求打造高质量的生产厂房、研发空间等投产所需的硬件设施为企业发展构建设施齐全、服务全面的载体。城市建设是产业新城的脸面和名片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产业落地的基本诉求在优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好相应城市配套服务能够大大增强产业新城的吸引力。产业新城运营商把握好城市基建的“表”和城市服务的“里”为产业的落地、发展构建更优质的载体。 03产城运营面临的城市机遇及产业趋势城市布局人口、交通、经济三大要素影响运营商城市选择结合今年的运营商访谈来看大部分优秀运营商在进行城市布局时更看重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此外成渝城市群也是其密切关注区域。从城市选取标准来看运营商对于城市的人口、经济以及交通等指标最为看重。从未来城市布局趋势来看人口、经济以及交通方面有较强优势的都市圈内城市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这主要是因为都市圈作为人口、资本以及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其以相对较小的空间汇聚了大量的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图2018年TOP10产业新城运营商新拓项目城市分布情况产业选择立足产业资源禀赋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因城施产通过对今年调研的运营商以及公开资料进行梳理发现大多数运营商在产业选择上聚焦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运营商来说产业的选择需要符合政策风口企业在进行产业布局时也要根据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图部分产业新城运营商布局产业当前我国正进入产业转移以及产业转型的协调发展阶段。产业转移的路径之一便是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受益于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以及成本优势等产业转移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人口。但产业西迁并不意味着东部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下降沿海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也有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不高的地区依然具备承接相关产业的优势。随着国内一线城市房价持续走高对低附加值的中低端制造业形成挤出促使产业结构向更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服务业以及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聚集人才基础决定了一线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具备极大优势主攻产业链的研发设计环节。对于城市群内的三四线城市来说可以利用区位优势承接相关加工制造环节。04特色运营商及项目发展分析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企业进入产业新城的开发运营领域。产业新城的开发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多个维度相关部分运营商凭借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等不断创新和发展产业新城项目部分运营商借助其独特的业务模式在竞争中出类拔萃同时优秀的产业运营项目也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和项目不仅能够为行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启发与借鉴同时也拓宽了产业运营项目的开发运营思路。通过研究我们筛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特色产业新城运营优秀企业及产业运营优秀项目这些企业或项目在土地开发整理、产业招商、特色产业培育、城市建设等一个或多个领域表现突出且随着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项目建设的持续完善核心竞争力也将不断提升发展潜力较大。总体上中国特色产业新城运营优秀企业凭借独具特色的运营模式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优秀的产业运营项目在产业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招商、产业培育、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已经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加入产业新城建设优秀产业新城运营商的建设经验、发展模式为其他产业新城参与企业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这些优秀产业新城项目将在城镇化发展、城市能级提升中不断凸显示范作用。3结 语在此次实地调研及访谈过程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运营商在产业新城上做出的许多努力与尝试产业新城较往年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但部分项目由于产业定位雷同、盲目定位等问题导致招商并不理想不仅浪费资源更难以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此外由于产业新城的开发沉淀了大量的资金以及较高的资金成本PPP模式成为一些企业布局产业新城的优选模式。但受国家政策影响国家加强了对于PPP项目的入库管理力度并对不符合规范、未有实质性进展的项目明令予以清退这对于运营商来说大大增加了布局产业新城的难度。这就要求企业在增强自身建设、运营管理水平的同时亦需要时刻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时调整应对。随着轻资产运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其不仅可以实现项目的快速布局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风险但这要求极强的运营管理能力这对企业如何培养员工、如何输出成功经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此外由于中美贸易争端的不确定性对于布局涉及中美贸易的相关产业项目在招商以及后期运营时亦会面临较大的挑战。未来随着产业新城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营商的运营管理能力将得到不断提升盈利模式也将更多元行业将呈现出新的面貌。在此我们将持续跟踪行业变化不断深化研究希望此次产业新城及运营商研究成果能够为社会各界以及各参与主体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助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打造出宜居、宜业之城。

梅龙镇

国资委两位副主任调研5G:要求三大运营商避免重复投资

据国资委网站消息,6月5日,国资委副主任赵爱明、任洪斌赴中国联通调研,参加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5G产业发展研讨会,深入了解三家运营商5G产业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考虑。 赵爱明、任洪斌听取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主要负责同志关于5G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以及在5G网络建设、业务创新和市场渠道方面的合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思路。赵爱明强调,三家运营商要主动承担国家任务,进一步加强合作,避免5G重复投资,加强5G自主创新和标准工作,重视产业发展中的风险防范工作。任洪斌充分肯定了三家运营商在5G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务实推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共同建设健康有序的5G发展环境。

杜林

【517调研】当我们选择运营商时,我们在选择什么?

又是一年5·17电信日。经过前年民资鹊起,虚商、移动wifi逐渐成长;去年提速降价,三大运营商在套餐设计、基站共享上做出新的突破,今年除了继续推广光纤改造及4G网络外,通信市场并没有太多波澜。通过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QQ浏览器大数据、手机腾讯网等渠道发出通信用户消费行为问卷,最后回收的5530份有效问卷数据结果显示:在移动网络领域,消费者对于覆盖度的关注已经超过了网速及价格;在家庭固网上,部分小区进场难的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存在;在服务应用上,75%的用户依然备受骚扰电话、垃圾软件的骚扰。三年一格信号说好的基站一直拖拖拖小刘家住金穗雅园小区4楼,一直使用移动4G,但三年前搬入新家之后发现小区移动信号非常薄弱。手机的4G信号通常只有一格,使用移动网络时经常掉到2G信号,甚至无法进行日常拨号通话。家里只有靠北的书房4G信号可以勉强达到两格,平常接听电话或者刷刷微信都要特意到书房去。今年5月份,小刘向10086客服反映了这一问题。客服称,现在正在努力进行基站建设,原预计于今年6月底完成覆盖改善网络状况。但由于建设基站需要与各方协调,包括小区业主,供电局的供电问题,所以这一时间可能会推迟。然而小刘从未收到相关征求意见的通知,这中间是否有业主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完成基站建设尚未可知。点评:今年5月,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曾表示,中国移动4G基站已超过120万个,客户达3.7亿,均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移动4G基站建设近年步伐不可谓不大,但即使是移动,在市中心海珠区的一些小区依然存在覆盖度问题。此外,许多基站建设的阻力也来自于周边业主的协调,比如对“辐射”的恐惧,这方面除了资金投入,还需要加强对基站运营的用户教育。问卷分析:网络覆盖度的关注度已经超过了网速与价格,说明现在4G用户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比拼的是服务质量;与此同时,56%的用户认为套餐外资费是网络资费最突出问题,其次是话费流量的比例设计,49%的用户选择了这个问题,清不清零倒不是重点;另外,长市漫价格一体化则是大势所趋。一间屋装两宽带宽带进场难久病难医去年底,小汪搬入合生地产的楼盘马赛国际公寓。凡合生业主都知道,其楼盘只能安装配套的宽带e家宽。小汪曾致电三大运营商客服请求上门安装宽带,但均被告知该楼盘运营商无法进场。其实早在2007年,为避免宽带运营商建设网络后实行排他,造成垄断,新的《物权法》规定,小区的宽带网络归业主委员会所有。小汪曾试图寻找所谓的“业主委员会”,但最终无果,无奈之下只能安装e家宽98元/月的套餐。但此后,小汪需要安装珠江宽频的有线电视,安装高清机顶盒则又要购买有线电视1000多月/年的套餐,并送一年宽带使用。据介绍,改宽带资源由联通提供,但此前联通客服曾向小汪表示,他们的宽带进不了这个小区。如今一间屋要装两个宽带?对此,有线电视客服表示,如果不要宽带也不能降低有线电视的套餐费。点评:许多省份已实现“全光网省”,但广东作为互联网前沿阵地,“全光”进程依然路漫漫,物业的强势是主要问题。但联通借道广电网络的珠江宽频进入小区也是另辟蹊径的好办法,只不过对于基层客服以及消费者的教育需要更多。问卷分析:电信仍是南方省份固网的老大,占据51%的市场份额,而用户选择宽带的原因,有36%是因为“质量更好”,说明是经过筛选与比较的;32%的用户选择与手机套餐捆绑,说明移固一体是大势所趋,但依然有25%的用户所居住的物业小区还存在宽带排他垄断现象。在问题方面,网络不稳定高于网速与价格。一天6个骚扰电话运营商也无解的尴尬4月份,作为联通用户的小田一天之内曾接到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六个骚扰电话,两个来自北京,另外四个分别来自福建、重庆、深圳、广州。其“骚扰”的理由也层出不穷,比如推荐股票、基金保险、售楼,还有两个诈骗电话。其中一个“+019”开头的号码表示:“您有一份顺丰快递,派送三次无人接收,这是最后一次通知服务,请按零由专人服务……”但实际上,其家门口就是顺丰快递,并没有所谓三次未收的“快递”。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持用电信卡的用户小金则曾经连续两周每天下午5点准时接到一个1065开头的号码,其“微信电话本”标记为“广发信用卡客服”,提示小金赶紧办理信用卡分期付款。因为小金确实有一张广发信用卡,便拨打信用卡客服咨询此事,才得知前者并非广发客服电话。对上述情况,电信内部人士向南都表示,除了伪基站群发短信,不少骚扰电话通过特殊软件伪造号码,这种情况运营商也很难完全杜绝,只能等待“黑卡”完全清理出市场。点评:今年上半年,垃圾短信比以往更多,可能又有新的攻击软件出现,不过近期又开始减少。但与过去不同,如今垃圾短信不像过去随机群发,而是“集中轰炸”,让用户逐步从怀疑到将信将疑,并走入全套。实名制也许是技术上解决伪基站及垃圾号码的好办法,但越来越多的诈骗战术也需要更多制度与管理上的设计。问卷分析:75%的用户遭遇过恶意软件,但高达98%的用户接到过骚扰电话,甚至有21%的用户是“每天多次”,这符合现在诈骗战术“集中轰炸”的特点,这其中,推销电话占了最大份额,大概75%。

略夺爱

调研了全球750多家移动运营商,GSMA眼中的5G突破点在哪?

2019年无疑是5G产业发展的关键年份。不同于以往通信网络,往往在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完备后再叠加应用。5G很鲜明的特征是:应用与网络建设将同步进行,甚至先于网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5G的产业应用落地就变得十分重要。4月10日,成都天府软件园携手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邀请行业专家代表,一起讨论5G落地的产业最新进展。天虎科技梳理了现场的核心观点。5G带来的4个趋势GSMA作为主要的行业协会领导者,针对通信行业做出了一份调查报告。通过对全球750多家移动运营商CEO调研,GSMA认为2019年5G将首先在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方面有所突破,明年开始则会在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方面开始大规模布局。GSMA大中华区战略合作总经理葛颀表示,5G下的整个产业将主要出现4种局面:1.消费者持续转向移动端:2017年成年用户人均每天在数字媒体上花费的时间中,移动设备占据3.3小时超过了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时间。数字媒体使用率正以+4%符合年增长率的速度增长。2.企业客户将变成收入的主战场:不同于以往针对C端应用,5G将成为运营商争夺B端用户的主要战场。3.视频将成为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根据2016年-2021年多个媒体渠道的增长趋势来看,互联网视频呈现6%的增长率位列第一,超过互联网广告、视频游戏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增长量也将持续下降。4.AI将成为重构社会决策、运行和资源配置的规则:5G会带来大规模的连接,而海量连接的背后,一定需要AI做策略规划。GSMA预测亚洲将在2025年占据约5.3亿个智能加工对象(占全球总量约50%以上),中国将成为主要推动者。5G将为产业形成定制化网络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5G能够为产业赋能很关键在于其具有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的特性。不同于以往4G环境下,运营商为医院搭建网络之后,患者和医生共用一套网络。由于网络不具备“智能”,因此没办法优先保障医疗场景下的网络通畅。而借用5G网络切片的特性,可以将不同场景的应用放在不同的切片上进行管理,诸如将医用设备与普通医院用户放在不同的切片上。这种环境下,具体产业可以与运营商进行定制化的网络配置。譬如在VR直播行业中,存在两种业务形式:主会场VR录制(端到端保障业务所需的对带宽、低时延等诉求)和第二会场的VR直播(对时延没有太大需求,但需要保障高带宽)。运营商可以针对两种业务需求形态通过两种切片做标识,从而提供子业务粒度的通信保障。一定程度上,借由边缘计算与网络切片技术的特色能力,未来产业定制化、融合智能的新一代数据平台建设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可以预料到,运营商在5G时代将由出售语音、流量服务的角色转变为业务切片,与产业的结合会愈发紧密。爱立信看好制造业和公共设施等5G数字化改造可以说今年5G热点由MWC2019引爆,其中爱立信是不可或缺的设备技术商,目前爱立信已与18家运营商客户达成可公示的商用5G合同,并与43家运营商签署了5G合作谅解备忘录。其中包含多个与产业结合落地的项目,爱立信东北亚区市场与品牌与营销总监刁习羽表示:爱立信也将在青岛利用5G建设无人港口。爱立信认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将为ICT带来新收入,运营商可能会在B2B2x机会中寻找新的收入源。不管用户是不是传统企业,如果企业需要面临数字化转型,本质上都需要运营商提供服务。随着5G时代到来,爱立信认为运营商通过5G从行业数字化转型中获得的收入将达到13070亿元(至2026年),其中移动和基础设施占据2300亿、服务使能占据6460亿、应用和服务占据4320亿。而中国市场会占据1580亿,其中移动和基础设施占据280亿、服务使能占据780亿、应用和服务占据520亿。而在接下来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内在制造业、能源和公共设施、公共安全、汽车等领域均将迎来转型的爆发需求。整个国内市场规模到2026年可达到750亿美元。比如在无人驾驶方面,爱立信认为整个市场价值高达5.6万亿美元,5G的高可用性、高精度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必要因素。天虎科技 尚志

摩天楼

国资委:三家运营商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据国资委11日消息,6月5日,国资委副主任赵爱明、任洪斌赴中国联通调研,参加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5G产业发展研讨会,深入了解三家运营商5G产业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考虑。赵爱明会中强调,三家运营商要主动承担国家任务,进一步加强合作,避免5G重复投资,加强5G自主创新和标准工作,重视产业发展中的风险防范工作。任洪斌充分肯定了三家运营商在5G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要求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务实推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共同建设健康有序的5G发展环境。原文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擅生是非

5G再梳理和补充--运营商/设备商/联合调研

一、5G建设的全球格局:今年的5G显然处于预期炒作阶段,这和2015的锂电存在一定相似度,同样具备萌芽期的“骚动”特性。当前,全球5G主导国家分别为中、美、日、韩,整体的进程也最为迅速。美方的主力是已经变卖资产的摩托罗拉、朗讯和爱立信,这块市场我们无法进入。韩国主力是SK电讯、KT和LG U+,在4G时代这三家韩国运营商都采用了华为的设备,未来5G的建设期韩国政府为了扶持三星,最大头SK的招标挤走了华为,但另外两家还都是拿华为来进行主要测试。再看日本的情况,同样是三家,分别是Docomo、软银和KDDI,这三家的份额中兴与华为都有机会,日本政府并未表态要跟着美国走,而不让中国企业竞标。现在,跟美国走的比较近的是澳大利亚、印度和加拿大。而华为已经参与到印度当地的测试,作为传统低价市场,印度本地的6家运营商选择面并不多,一定概率最后还是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中国产品;澳大利亚则在3个月前明确表示会跟美国走,不让华为参与竞标,但最近有所松动,最新消息是华为的非独立组网第三阶段测试已完成,中兴也都做到第二阶段。由于澳大利亚在4G时代,全国40%的份额是用的华为设备,所以如果运营商要在5G做独立组网的话,就意味着把以前华为的独立组网全拆掉,显然没必要,而如果做非独立组网,那么离开华为也不行,因为需要华为的4G虚拟网再升级成5G核心网。因此澳大利亚最后大概率还是要有中国企业参与。欧洲方面,本来倾向于诺基亚与爱立信,但现在也松口表示不排除会考虑华为产品,毕竟华为的产品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环保也达标,比如德国电信已经让华为测试完毕了,目标是5年资本开支达到800亿欧元。就目前的5G国际进展而言,除了美国市场肯定进不去以外,中国的设备商有望成为全球最重磅的主力军,这两家公司能赶上国外企业,正是我们工程师红利的最大体现。二、在技术升级阶段,5G基站架构的变化特征移动通信基站主要由基带处理单元BBU(Base Band Unit)、射频处理单元RRU(RemoteRadio Unit)和天馈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变化一:BBU 方面,3GPP提出面向5G 的无线接入网重构方案,将BBU拆分为CU-DU两级架构。其中DU(Distributed Unit)是分布单元,负责满足实时性需求同时具有部分底层基带协议处理功能,CU(Centralized Unit)是中央单元,具有非实时的无线高层协议功能。变化二:天线方面,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有望快速实现商用。该技术在基站端布臵几百根天线,对几十个目标接收机调制各自的波束,在同一频率资源上同时传输几十条信号,可以极大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和网络容量。变化三:RRU 方面,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应用将推动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成为主流。在目前的分布式基站中,RRU拉远并且通过馈线与天线相连。未来,随着Massive MIMO 的商用,每个天线振子背后将直接连接分布式的微型收发单元,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模块(DSP)、数模(DAC)/模数(ADC)转换器、放大器(PA)、低噪音放大器(LNA)、滤波器(filter)和双工器(plexer)等。三、技术升级,有望带来量价齐升的投资机会1.首先,由于Massive MIMO 技术的成功商用,将推动印制电路板(PCB)、覆铜板(CCL)以及天线振子的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变化。而AAU 的广泛应用将带动射频器件的技术更新和需求增长。2. 其次, BBU两级架构分离有望激发光纤光缆、光模块和光传输设备等领域的规模需求,因为BBU的变化直接把5G的核心网变为类似数据中心的形式,但光纤光缆和光传输等设备在之前的国内外数据中心大量建设中已经有所表现,在此不做重点关注。下文,仅对最新调研反馈后的弹性业务做梳理和补充,关于5G其他主要投资机会可参考笔者旧文。四、射频器件1. 量价齐飞传统4G 基站所配置MIMO 基本是2T2R、4T4R 和8T8R,而Massive MIMO 以阵列的形式排列,可以达到64T64R,甚至128T128R。如果以64T64R 基站为例,每个通道需要一套射频器件来计算,则射频器件套数将为传统 4FDD 2T2R 基站的16 倍。单价上,5G 通信频段带宽将大幅增加,且逐步向频段更高的毫米波拓展,因此滤波器的设计更为复杂,其单体价值也会有较大提升。所以射频单元相关器件是真正能做到数量与价格成倍增长,在5G 产业链中显著受益。2. 射频核心器件是滤波器射频器件主要包括滤波器、双工器、合路器和塔顶放大器等。其中,滤波器是射频核心器件,其主要作用是使发送和接收信号中特定的频率成分通过,而极大地衰减其他频率成分。3. 5G时代滤波器市场的简单测算(1)单基站用量:大规模天线Massive MIMO 商用,导致射频通道数增加,进而带动滤波器需求量提升。4G TDD 普遍是8T8R 天线,8 个通道;4G FDD 普遍是2T2R,4 个通道。目前看,我国5G 主流频段将集中在3~5GHz 的中频段,将采用TDD 制式,大概率采用64T64R 天线,也就是64 个通道。按照一个通道一个滤波器计算,5G 单基站滤波器用量将是4G FDD 制式的16 倍,TDD 制式的8 倍。(2)单通道价格:滤波器需要满足小型化的设计要求尺寸变得更小,兼顾到设计复杂度的增加,预计单通道滤波器价格较4G 下降2/3 左右。(3)技术方案: 受限于Massive MIMO 对大规模天线集成化的要求,滤波器必须更加小型化和集成化。同时5G 时代通信频段更高,处理的连续带宽更宽,滤波器设计复杂度大幅提升。因此可以判断尺寸小、Q 值高的陶瓷介质滤波器有望成为发展主流。(4)基站总量:5G 时代为实现系统容量提升,同时满足增强型移动宽带等应用场景,将使用更高频通信(3GHz 以上)。由于频段越高,基站覆盖范围越小,未来5G 基站总量有可能达到4G 基站数量的1.5 倍。综合考虑用量规模提升和价格的适当下降,粗略计算,5G 基站单扇区的滤波器价值量可以达到4G 的3.6倍,约为3200元。进一步考虑到5G 基站总量或将达到4G的1.5倍,国内为600万个,全球为840 万个,则5G滤波器国内和全球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576亿元和806亿元。4. 供应商过去金属层面的主要供应商是大富科技、武汉凡谷。而上文已经阐述过5G采用陶瓷介质滤波器是主流,那么陶瓷阶段国内主要供应商为国人通信(风华子公司)、艾福电子(东山精密)和灿勤(没上市)等。据了解,目前华为陶瓷介质滤波器主要的测试对象是东山精密的艾福电子和灿勤。但这两家的产能严重不足,必然也会导致订单流出,所以未来极有可能由武汉凡谷参与进来(凡谷一直是华为所扶持的供应商)。据了解,5G时代中兴国内供应商是国人与波发特(世嘉科技),目前均已通过了测试。按照波发特最新射频器件100块的单价来算(后面会降到约40块),一个基站能占到2万块的份额,按19年20万,2020年120万个基站的建设时间表来算,中兴占35%。也就是说80亿的市场波发特能分40%-50%。由此推算19-2020年世嘉科技业绩弹性巨大。

财用穷匮

《2018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今发布:中国用户换手机频率全球第一

来源/视觉中国新民晚报讯(记者 金志刚)德勤今天发布《2018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这项调研对中国消费者与移动数码设备的供求关系和应用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并提出9大核心观点,涵盖中国手机持有率、手机AI应用、指纹识别、二手手机市场、短视频应用、手机支付、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手机流量、以及个人信息保护。中国用户换手机频率全球第一据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研究高级经理钟昀泰介绍,在设备层面,中国用户的手机持有率及替换手机的频率均位居全球第一的位置。2018年,中国用户手机持有率高达96%,同比增长了7%,相比全球的平均持有率高出6%。高增长的持有率可归因于国产智能手机崛起、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加上中国通讯运营商在流量套餐的价格和使用规格方面的不断放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新机。在高持有率下,中国用户更换手机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全球用户。在2017年后购买手机的占比中,中国用户的占比近80%,全球用户仅为58%。与此同时,在手机功能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旧手机对于用户的价值较小,因此用户对于二手手机市场和以旧换新的兴趣仍然很小,导致二手手机市场“一潭死水”。中国正成为AI手机应用的“先锋”德勤调研数据表明,中国用户在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使用率总体上高于全球用户。得益于科技巨头开放的开源社区、海量的搜索数据、丰富的产品线和广泛的用户需求,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迎来了高速的发展。当中,随着更多的移动设备厂商入场人工智能领域,面部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的解锁方案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与此同时,中国用户短视频的应用于2018年全面爆发,以滤镜、视频编、跨平台分享为主的短视频相关应用快速扩张,而加入了智能推荐等人工智能算法的短视频类应用也极易令用户“上瘾”,并拥有极强的传播性和社交属性。因此,中国用户在内容上消耗的时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其中,新闻、即时通讯上的视频以及视频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用户的主要内容消费形式。指纹识别占据生物识别领域“C位”在手机支付方面,报告指出中国用户在使用移动端操作银行业务的占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便捷的操作、线上线下应用场景的搭建促使手机支付逐渐取代银行卡成为中国手机用户形影不离的“钱包”。当中,引入生物识别技术衍生脱离手机的支付方式,也是促使消费者提高其使用率的关键,而更加智能的屏幕指纹识别在2018年逐渐被各大厂商采纳,更快更便捷的操作结合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案使指纹识别的渗透率进一步扩大。除指纹识别外,基于AI技术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技术成为仅次于指纹识别增速的识别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有望进入“刷脸”时代。中国家居“科技感”赶超全球水平随着“提速降费”政策的实施以及运营商和各互联网软件平台的合作,中国手机流量开始全面降费,中国用户从4G初期到处蹭WiFi的场景走向了有条件的“无限”流量时代。全面放开手机流量资费对于运营商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流量方面的营收下降,但同时机遇巨大,因为即将到来的5G将对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运营商应该提前意识到自身在5G时代的角色转换,并探索更加多元的营收模式。调研显示,38%的用户表示,在5G到来的时候会尽快更换为5G网络。

密者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调查通信运营商服务状况

三大运营商体验综合评价情况 北京市消协制表为推动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携号转网”服务和5G认知调查报告,七成受访者表示,在办理“携号转网”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困难和阻碍,部分消费者因原套餐合约未到期、涉及违约金等原因,只好放弃“携号转网”。网速和资费是转网主因体验调查结果显示,三大运营商的综合评价方面,办理转出服务的综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国联通93.49分,中国移动92.89分,中国电信89.86分;办理转入服务的综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国移动93.52分,中国电信93.18分,中国联通89.14分。调查结果显示,网络信号及资费是消费者办理“携号转网”的主要原因。办理过“携号转网”的受访者中,有51.71%的受访者表示由于原运营商信号和网速欠佳,其次有36.99%的受访者表示由于转网后套餐资费和套餐内容更实惠,仅有11.3%的受访者表示由于运营商服务较差或其他原因而转网。在“携号转网”服务关注点上,超八成受访者表示更加关注“携号转网”后的套餐业务资费和网速。知晓率和满意率均较高在“携号转网”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方面,三大运营商办理条件、办理流程和办理结果3项指标的转出和转入服务平均得分均在90分以上,而服务方面的转出和转入服务平均得分均在90分以下。调查结果显示,“携号转网”服务各项指标总体评价较好,主要表现在办理条件规则明确、办理流程规范且操作比较便利、办理结果效率较高等方面。超八成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携号转网”,且对“携号转网”服务表示满意。调查显示,84.91%的受访者了解或者听说过“携号转网”业务,只有15.09%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在办理过“携号转网”的受访者中,97.76%的“携号转网”用户表示对转网后的通讯体验满意;体验调查结果中转出服务整体得分92.08分,转入服务整体得分91.95分,说明普通消费者对于“携号转网”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均较高。便利性和体验感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办理过“携号转网”的受访者中,有70.39%的受访者表示在办理“携号转网”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及阻碍。如中国联通个别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熟练,不能清晰明了地向消费者介绍“携号转网”政策,不能熟练进行“携号转网”全流程服务;部分消费者因原套餐合约未到期、涉及违约金等原因,只好放弃“携号转网”;在进行体验充值操作时,中国移动工作人员提出“购买充值卡可以直接开发票,但预存话费属于交易未完成不给开具发票”,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保护自我权益;消费者现场办理“携号转网”时,中国电信工作人员提出有主副卡升级5G合约不能现场进行取消,必须通过拨打客服电话才能取消,影响了消费者“携号转网”体验感。另外,消费者对各运营商办理流程的便利性不满。三大运营商均规定办理“携号转网”必须到自营营业厅才可办理,新购买的号码需要走完业务生效流程才可办理转网。此外,受疫情影响,三大运营商均取消了上门写卡服务,线上办理功能也未能开通。由此可见,各运营商目前提供的服务仍未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高质量体验的要求。运营商服务人员对携号转出用户服务意识差。调查中,在消费者提出办理“携号转网”服务时,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告知消费者可直接联系携入方办理,但未告知相关政策,致使消费者在不了解“携号转网”相关要求的情况下,直接到携入方办理,又因为不符合转网要求被拒绝携入,出现在携出方与携入方之间来回奔波的窘境。各运营商在执行“携号转网”的标准上也存在细微差异。调查显示,运营商在“携号转网”后的退费标准上存在差异,如中国移动规定转网后可立即退费,但中国联通明确转网后次月5号出账单后再次申请才能办理,致使消费者参与“携号转网”体验感不佳。优化流程 减少阻碍针对调查结果,北京市消协建议,最大程度优化流程,减少“携号转网”阻碍。运营商应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与考核,强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针对消费者提出的对于套餐资费、网络信号、网络速度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开展自查,合理调整服务策略,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同时不断探讨、开发线上办理服务的新形式、新方法,提高业务办理便捷性,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