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云计算发展概述1、 云计算概念和特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日益提高,不同用户群体,从个人、企业到政府机构乃至国家层面,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即需要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大的存储空间。云计算技术通过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网络连接的大量计算资源,构成向用户按需服务的计算资源池,满足了用户灵活切换资源匹配所需应用以及特殊业务阶段对IT资源需求激增的诉求。云计算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更好的实现多商业化场景的应用需求。2011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NIST”)结合业内各方主流观点,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接入虚拟资源池从而实现对可配置计算资源按需访问的模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计算资源进行配置,实现较少管理成本和服务供应商干预的快速获取和发布。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庞大的服务器规模、虚拟化的分布、较低的使用成本、可按需选择的应用服务和共享化的资源池。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庞大的服务器规模、虚拟化的分布、较低的使用成本、可按需选择的应用服务和共享化的资源池。在部署方式上,可分为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不同的部署方式可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不同规模和应用等差异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企业、机构等群体的使用需求。服务模式上,当前业内普遍接受的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模式。2、云计算发展驱动因素(1)政策持续利好,推动云计算发展我国云计算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历10年时间,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云计算的行业化标准体系框架建设到商业化实现都给予重要支持。图表1:2010-2020年云计算主要政策数据来源:融中研究(2)云计算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云计算的普及将极大地缓解创业者的压力,降低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IT技术成本。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IT资源价格下降,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按需购买算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扩张上,并有效地控制成本的投入。云计算可帮助企业提升业务的稳定性,让企业根据业务所需实现算力资源的无缝对接,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IT技术服务,解决用户技术更新迭代的难题。(3)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刺激云市场新一轮爆发2020 年突发疫情加速了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进一步推动我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疫情期间,企业被迫停工停产,生存遭受巨大挑战。以制造业为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大,疫情期间,中小制造业企业出现了物资供应短缺、生产响应延迟等问题。而一些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头部大企业,凭借企业上云和智慧工厂的建设,在疫情开始后不久便恢复了生产。疫情凸显企业数字化程度低下问题,生存压力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则让中小企业看到了希望,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整体而言,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02云计算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构成云计算是一系列IT技术结合的总称,其背后是庞大的运算与服务资源所形成的产业生态链。云计算产业链由三个环节构成:(1)上游:云计算设备制造商云计算设备制造商主要为整个产业提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提供服务器、储存等硬件设备的厂商以及提供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按照提供设备类型的不同,上游企业主要可分为三类:以华为、思科代表的网络设备商,以IBM、戴尔为代表的服务器设备商,以浪潮云、中科曙光等为代表的存储设备商。(2)中游:云服务供应商云服务供应商,主要为下游用户提供云服务。按照提供云服务类型的不同,中游企业可分为三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厂商。其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IT基础设施资源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厂商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资源与相应的系统环境、开发工具整合的平台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则是在IaaS和PaaS的基础上,直接为用户提供可访问的通用或定制化应用程序。(3)下游:政府或企业等终端用户云计算下游终端用户主要包括政府、大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个人用户。下游用户比较分散,分布在互联网、金融、工业制造、医疗、政府等多领域。由于领域分散,用户对云计算服务需求的差异化非常明显。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同时,产业链中游的服务商开始逐渐向上下游业务扩展,使得原本定位于IaaS、PaaS和SaaS的三类服务商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2、产业链布局云计算产业链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在中游环节。(1)IaaS层(底层)自2015年开始,我国IaaS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当前,我国IaaS厂商主要分为几大类:首先,是以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百度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通过多年技术和基础设施的积累,在服务内容、供销渠道以及用户群体建立了极大的优势;其次,是以华为云、浪潮科技、紫光股份、太极股份等为代表的传统IT巨头企业,包括传统IDC、IT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这类企业具有丰富的硬件设备以及成熟完整的销售渠道;第三类,是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企业,这类企业拥有带宽和通信资源的积累优势;第四类,是以青云科技、优刻得、云轴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企业,该类企业主要靠先进的技术方案来驱动用户数量的增长,并在垂直领域建立较强的技术壁垒。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IaaS市场格局整体趋于稳定,市场中TOP5的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和金山云,共占据了市场73.8%的份额,。(2)PaaS层(中层)单独提供PaaS服务的厂商比较少,PaaS服务多数由部分底层的IaaS厂商以及上层的SaaS厂商同时提供。IaaS厂商与SaaS厂商将其产品与服务向PaaS层领域延伸的初衷还是为了满足客户对云计算服务的多元需求,同时,也为了提升综合业务实力。由IaaS向PaaS延伸的厂商主要包括三大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传统IT巨头等头部企业,由SaaS向PaaS延伸的厂商主要包括两类:1)以三一重工、GE、西门子等为代表的工业制造类企业;2)以基本立子、普奥云、机智云、涂鸦智能、寄云等为代表的新兴创业企业。(3)SaaS层(上层)当前,我国SaaS层厂商主要分为两大阵营,通用型SaaS服务商和垂直型SaaS服务商。通用型SaaS针对企业特定业务环节,提供相应的SaaS产品,其服务按业务可细分为ERP、CRM、人力资源、协同办公、财税报销、云存储等;通用型SaaS企业中CRM系统开发商数量占比最高达到36.93%,协同办公系统开发商数量紧随其后,占比21.22%。而财税报销系统开发商数量占比最少,仅为1.64%,未来仍有较大投资潜力。垂直型SaaS为特定行业提供SaaS服务,主要多为特定垂直领域中的软件服务商或者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其服务按行业可细分为金融、教育、工业、电商、餐饮、物流等。垂直型SaaS企业中,开发商主要分布于物流、金融及餐饮三大行业,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0.2%、18.58%、16.5%。03云计算市场规模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稳定,总规模达到1,335亿元,较2018年增长38.7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元,同比增长57.67%,私有云市场达到645.2亿元,同比增长22.8%。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将大幅减缓,总规模预计为1782亿元。疫情中,各行业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此后公有云服务的相关细分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到2022年前后总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2023年总规模将达到3,754亿元人民币。图表2:2015-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融中研究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发展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市场,总规模689亿元,占云计算市场总规模的51.63%。相较于全球云计算市场主要集中于SaaS相关服务,我国云计算行业市场的增长多集中于IaaS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中。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中,IaaS层市场总规模为452.6亿元,占比65.66%,相较于2018年增长67.38%,预计2022年将达突破1,200亿人民币。PaaS层市场总规模41.9亿元,占比6.08%,相较于2018年增长92.2%,预计2020年到2023年平均增速54.11%。2019年,SaaS层市场总规模194.8亿元,占比28.26%,相较于2018年增长34.16%。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对SaaS服务的需求或将井喷式增长。图表3:2015-2023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融中研究04云计算行业投融资分析行业投融资分析投资金额规模上,2009到2019年,国内云计算行业投资规模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投资金额从2009年的55.9亿上升到2019年的91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2.20%,其中2017年达到1092.6亿元的历史峰值。投资事件数量上,从2009年到2016年,投资事件数量呈上升发展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52.75%,其中,2014年到2015年投资事件数量成倍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云计算发展相关利好政策,同时,云计算产业链逐步完善、应用落地发展加速,带动产业投资发展加速。2016年,行业投资事件数量达到1009笔的历史高位,随后3年时间,投资事件数量持续下降,回落到略高于2014年的水平。图表4:2009-2020上半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规模数据来源:IT 桔子,融中研究投资地域分布上,国内云计算行业投资事件数量的地域分布与中国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布较为一致。2009年至2020上半年,累计投资笔数位居前三的省份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其中北京累计投资笔数遥遥领先,投资笔数1730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超过3成;上海累计投资笔数1018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近2成;广东累计投资笔数797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近15%。图表5:2009-2020年上半年中国云计算投资地域分布数据来源:融中研究05云计算行业发展趋势在未来十年,云计算将进入普惠发展阶段。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推进,云计算应用落地进程将加快;同时,云计算将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云。受新冠疫情影响,SaaS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云计算产业加速发展。云计算主要发展趋势如下:1、企业上云成为普遍趋势,混合云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大中小型企业纷纷将企业“上云”提上日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年,中国已开始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占66.10%,同比增长7.5%。超过半数中国企业已开始将业务转向云端,其中应用公有云的企业占主流,占比41.6%;采用私有云占比14.7%;采用混合云占比9.8%。混合云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混合云通过结合外部公有云和内部私有云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应用更广泛的IT服务组合。这种兼顾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的部署方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云部署选择。根据RightScale2019年云状态报告,全球范围内混合云已成为企业上云最希望采用的形式,有84%的受访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其中,使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继续提高,由2018年的51%增长到2019年的58%。从国内市场来看,企业应用混合云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2018年我国企业应用云计算的比例接近6成,其中采用混合云比例为14%,相比2017年小幅上升。而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到2021年,在混合云上的年成本支出将会增长约22.5%。在混合云的强劲需求助推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国内混合云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容器技术有望推动我国PaaS快速发展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云计算技术在不断向应用层靠近。中国超40%企业开始使用容器技术;超过70%企业使用微服务的技术。新兴技术的注入,使资源调度的颗粒性、业务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容器技术为PaaS带来变革。容器是指以镜像形式储存的、虚拟的、被隔离的运行时环境。容器技术通过跨容器共享操作系统架构,只需构建简单的文件及代码库即可运行应用,相比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大大提升数据可迁移性及其安全性,用户可以更快、更便捷的获取并高效使用第三方数据。而PaaS市场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在不同的PaaS平台间迁移应用的难度大,且私有云无法满足各类应用的上云要求,容器技术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在容器技术应用的推动下,中国PaaS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3、SaaS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据Gartner调查显示,SaaS是全球云计算中最大的细分领域,占比超60%。国内SaaS还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步阶段,市场成熟度远远低于美国。不过,国内SaaS经过15年的发展,SaaS应用已普遍被市场认可和接受。2020年新冠疫情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带动云端服务需求上升,促进SaaS行业提速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线上消费等细分领域对SaaS应用服务的依赖提升。同时,SaaS具有低成本、付费灵活、管理便捷、快速迭代等诸多优势,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预测SaaS市场未来仍将持续高速发展。4、云原生为信息安全市场带来新机遇在云计算应用不断拓展的同时,安全问题同样备受关注,云原生安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下一代安全架构,原生云安全的理念应运而生。原生云安全是指平台安全的原生化和云安全产品的原生化。Gartner相关报告显示,相比于传统IT,公共云的安全能力可减少企业60%左右的安全事件,增强企业安全防控。原生云安全平台将安全能力逐步从外部生产向内部测试及开发方向深入;原生安全产品也将逐步从原本的外挂转为内嵌。现有的安全监测主要通过平台中的数据从外部感知数据安全,未来将逐步实现安全前置,通过把安全和管理的理念嵌入到开发设计,真正做到安全和云深入的融合,促进云服务商提供更加安全的云平台,带动云安全市场的发展。
一直对云计算市场比较感兴趣,正好有时间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份PPT,内容主要包含:云计算发展史,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与分类,公有云分析——IaaS、PaaS、SaaS与细分行业。对于厂家的分析略显薄弱,后续有时间会重点把每个厂家的优劣势对比出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是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机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云计算依赖资源的共享以达成规模经济,类似基础设施(如电力站网)。——————维基百科根据美国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市场份额报告,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达到2,602亿美金,其中公有云市场1,535亿美金,占比59%;预计2018年突破3,000亿达到3,058亿美金,其中共有云市场达1,864亿美金,占比61%。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年云计算白皮书》,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预计达到907亿人民币,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383亿人民币,占比42%,预计2021年云计算市场将达到1,858亿人民币,公有云903亿人民币占比49%,公有云三年复合增长率33%。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总体保持高达41.0%的增速,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将是PaaS,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5.7%;国内 IaaS 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2%,以阿里云、腾讯云、UCloud 为代表的厂商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并开始与 AWS、微软等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企业级SaaS市场依旧呈现快速增长,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5.7%,在2022年规模将达到378亿人民币,但市场较国外仍差距明显,与国外相比,国内 SaaS 服务成熟度不高,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市场规模偏小。
云计算就是云提供商通过互联网向用户交付服务器、 存储空间、数据库、网络、软件和分析等计算资源。全球及中国云市场整体呈高速增长;2017年美国占全球59.54%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欧洲占21.50%,亚洲仅占12.04%;全球云计算市场SaaS占比约2/3,PaaS市场规模最小;中国云计算市场IaaS占比最大,其次是SaaS,最小是SaaS。中国的IT支出规模占全球规模的10.6%, 云计算的支出占整个IT支出的2.2%;中国公有云计算市场渗透率3.3%,远低于美国市场渗透率10.8%;中国云计算市场中,公有云市场空间最大。IaaS层:阿里云一家独大,加上其他几家主流云服务商,占据中国80%以上的份额;PaaS层:PaaS在对象存储、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细分领域内存在各自的头部公司,但从全领域来看,PaaS更大的市场则被大量的中小企业瓜分;
近日,《2020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涵盖云计算的产业现状、技术热点、云服务商分析、产业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产业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基建”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上云主力开始由互联网企业向传统企业倾斜;技术方面,云原生、边缘计算、分布式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云服务商开始拥抱新技术;市场方面,云服务市场已从单纯的IT基础设施进入到支持行业应用的新阶段;行业方面,云服务商开始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场景,相继推出医疗、制造、教育、金融、零售等解决方案,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和变革的时代,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背景下,“上云”成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远程办公、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线上应用需求量激增。对于专注于日常运营需求,忽略了投资数字化业务的企业来说,可谓是一记警钟。这让诸多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此外,为缓解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开年以来,我国密集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实现了在政务、教育、医疗、制造等多个领域快速延伸拓展。先来看几组数据:1、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约有50%的企业表示会优先开展数字化转型。然而,疫情发生以来,有超过80%的企业表示加速数字化转型具有战略必要性。2、微软与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合作研究显示,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63%的中国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进程,67%的企业决策者认为创新力是“必备条件”,而非“可有可无”。他们认为创新力对于企业业绩和韧性至关重要。3、据高盛研究部预计,2020-2025年中国“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无论是汹涌而至的数字经济大潮、如火如荼的“新基建”建设,还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将云计算推向一个新高度。在2020年,云计算领域内相关技术不断涌现及广泛应用。例如,容器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由单个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划分到孤立的组中,以便更好地在孤立的组之间平衡有冲突的资源使用需求。如今,容器技术已进入被市场充分认可和产业化的阶段,在金融、制造、教育、互联网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微服务将应用程序开发为一些列小型服务的体系结构,每个服务都实现独立的业务功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通过HTTP API或消息传递进行通信。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微服务架构更适合用于构建复杂的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微服务架构转型;DevOps技术通过自动化软件交付和架构变更的流程,使构建、测试、发布软件能够更加快捷、频繁和可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DevOps或将成为企业在数字化竞争中能否获胜的最关键一环;边缘计算作为云计算的一个子类,满足行业数字化需求的计算模式。随着5G商用的持续推进,通信网络设备需求将被激活,将有更多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边缘计算的出现恰逢其时;分布式云计算是云计算从单一数据中心部署向不同物理位置多数据中心部署、从中心化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扩展的新模式,能够更好满足、迎合未来IT发展趋势。在复杂的混合云环境下,必须要借助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管理高效的工具来保证复杂的云生态系统正常运行。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工具出现,帮助企业解决管理的复杂性。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大批云计算企业。报告选取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通过营收、地理区域部署、定位、业务重心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营收来看,在我国云服务市场,阿里云保持领先优势。从地理区域部署来看,地域和可用区数量及覆盖范围基本代表了云服务商的实力,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布局了大量的可用区,优势明显。从业务重心来看,阿里云侧重于企业级和行业云服务、腾讯云侧重于社交、游戏、直播等领域、华为云在政企领域更具优势、视频和游戏是金山云的两大业务线、百度智能云更加聚焦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行业。在报告的结尾处还特别提到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日益凸显。随着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城市迎来了重构的契机,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作为支撑,以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调配。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可以帮助智慧城市解决大规模分布式数据管理、面向服务应用集成、快速资源部署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同时也是一场检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大考。虽然我国各地的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不同,但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报告预测,疫情凸显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建设热潮在疫情过后将再度掀起。这对云计算产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因此,布局智慧城市也成为国内各大云服务提供商的重要战略方向。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加快,云计算作为“新基建”的底座,将为数字经济按下了“快进键”,数字经济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因此,云服务商应将业务重心放到传统企业。上云企业从单一的采购公有云转变为采用公有云加私有云的混合云架构,或者从多个云厂商采购异构资源的多云架构。所以,对于云服务商来说,还需维护服务级别、管理成本,确保多云架构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此外,报告还指出,目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大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转型能力不够、转型成本偏高等问题,云服务商还应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将领先的技术与行业客户的场景相结合,帮助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
题图来自“收费图库”如果以2009年阿里云的成立作为中国云计算行业的开端,2020年则刚好是云计算在中国发展新十年的起点。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云计算行业在多重因素推动下的飞速发展,也经历了野蛮生长下的质疑与阵痛。在2020这个节点,我们有必要看清中国云计算行业当下的发展背景,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找寻潜在的新的风口,为新十年的发展提供方向参考。不变中的变:整体利好背景下的新变化整体看来,考虑到内部动力与外部环境,中国云计算行业积极的发展环境不会改变,但其中亦不乏一些新变化值得关注。从内部发展动力角度看,中国云计算行业在保持着强劲发展推动力的同时,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行业规模上,中国的云计算行业保持着高于整体GDP增长的增速,2019年中国云计算行业规模占GDP比值增长率达到25.2%,也远高于云计算第一大国美国的14%; 技术保障上,从短期未来到十年以后,多种能够对整个行业起到推动作用的颠覆性技术,被预测在不同阶段达到成熟,如2-5年内的AI云计算和边缘计算、5-10年内的云原生技术,以及十年后的量子计算技术等,皆有能力在不同时间节点为云计算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内部动力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涵阐释和市场现状上。一方面,随着2018年NIST将客户视角价值写进云计算核心内涵阐释中(NIST于2011年对云计算进行了定义,包括我们所熟悉的三种交付方式、四种部署模式等,对整个行业发展有着提纲挈领作用),需求方价值在这一原先多由供给方(云厂商)主导的市场中意义更为凸显。另一方面,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经过十余年的竞争,已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少数龙头厂商掌控了绝大多数市场,马太效应加深。可以认为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的市场状态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下一赛段会跳脱出单纯的“量”,从而在更高层面进行竞争。外部环境保持利好的同时,也引导着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政策上,不论中央和地方,皆对云计算发展维持充分支持,尤其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背景下,云计算更是乘上新一波东风。然而政策端有两个新变化值得关注。一是中央政策明显从关注“量”向关注“质”发展,政策核心从“百万上云”到“用数赋智”,其对云计算行业提出了精细化发展的要求。二是地方与行业上云现状差异的出现。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状况好而中西部弱,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好而传统行业弱的现状。在中国整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之下,如何解决这一不平衡状况必将是未来发展重点。此外,经济下行压力使得IT支出普遍缩减的企业更加关注云计算如何直接地为其降本增效,疫情下的全面线上化使得许多企业被迫真正完全依靠云进行业务运行,而一级市场上的资本也更多地涌向偏后轮次的成熟公司。这一切都说明云计算在中国正在逐渐脱离概念炒作阶段,客户和市场也都愈加成熟,企业渴望将云计算真正转变为一种帮助构建自身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工具,也对云厂商的精细化服务提出新要求。多样化与多维化:新变化下的新趋势在综合分析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背景后,我们可以得到两个较为明确的结论:1. 中国云计算行业正处于一个从粗放到精细,从求量到保质,从少数到多数的过渡阶段 2. 其最终目标一定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按需为全行业客户赋能,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在这两个结论基础上,我们将其发展趋势总结为两大点:云环境多样化与云发展多维化。趋势一为云环境多样化,即中国企业云环境会以混合IT、混合云、多云形式混杂发展,这一趋势既是中国云计算行业过渡阶段的一种客观状态,也是中国企业为了达成最终目从而主观上采取的一种云战略;其在为企业带来裨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混合云为例,2019年国际上企业混合云采用率已达58%,是最主流的云部署方式。同期中国企业混合云采用率仅为9.8%,但同比增长达21%,远高于其他部署模式。其形成原因既有对不断增多的敏稳态数据灵活处理的主观需求,也有在云计算相关监管不断完善下的客观要求。同时具有公有云灵活性、弹性和私有云安全性、可控性双重优势的混合云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云部署模式,但其资源位置相异、架构层级多样、构成元素繁多等特征也为企业IT管理带来了新难题。 趋势二为云发展多维化,具体指中国云计算行业会进入规模范围(广度)、行业垂直度(深度)、价值延续(长度)多维协同发展新阶段。 云发展多维化是正处于过渡阶段的中国云计算行业走向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具体来说,即已趋于稳定的行业龙头有能力去带动生态进步,推动行业范围扩大;客户视角深化与数字化程度加深使得贴近特定需求的行业垂直解决方案价值凸显;愈发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则促进云厂商和云客户共同致力于价值链的挖掘。以长度发展,即云计算的价值延续为例,随着上云程度深入,用云企业和云厂商所能获得的价值都会更多。对用云企业和云厂商来说,上云都只是价值链条起点,是价值获取基础。下一阶段,无论用云企业还是云厂商,都会发力于延伸价值链,对云计算精耕细作,充分发挥云优势以从中挖掘更多价值,赋能行业发展。新趋势下的新风口:云管理层服务在这云环境多样化与云发展多维化这两大趋势之下,新的挑战正在浮现,随之而来亦是新的机遇。我们认为,在愈发复杂的多样化云环境下,能力相对缺乏的传统行业企业如何能够充分地将云优势转化成业务竞争力是企业最核心的挑战。因此,直接服务于云消费者,并致力于为其解决这一问题的云管理层服务便是中国云计算发展下一阶段的新风口。我们将云管理层服务定义为独立于云服务层,供给方可为云服务提供商或代理商的整体性资源/应用管理服务,主要可分为云管理服务和客户端云安全服务。云管理服务(MSP)是专注于企业上云全生命周期,旨在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设、运营和创新的专业化服务,在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的过渡阶段,MSP价值愈发凸显。如中国MSP行业领先企业安畅网络的CEO程小中所表示,因能力不足,传统企业在上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比互联网企业大得多,但他们的上云决心又是有的,这就为MSP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中国MSP行业,于服务内涵、市场主体和技术需求三个角度呈现出三个主要发展特征。一是服务内涵从基础服务到优化赋能,MSP厂商如今能够为企业提供应用、架构、成本、安全 全方面优化能力;二是市场主体从单一厂商到百花齐放,不同类型MSP厂商优势各异,发力客户全生命周期不同节点,为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三是技术要求从基础可行到自动智能,完善的一体化管理平台技术帮助企业管理复杂云环境。整体看来,MSP行业有望在两大趋势之下,成为未来云计算行业生态的核心。另一方面,云计算动态化、安全边际模糊、去中心化等特征,为企业IT安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使得客户端云安全服务意义非凡。据美国国家安全局数据统计,几乎所有云威胁的诱发原因都可归纳为四种漏洞,即错误配置、访问控制不善、共享租户漏洞和供应链漏洞,故与其分别对应的云安全措施是我们的关注焦点。错误配置与访问控制不善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安全隐患,相对来说云用户对其的可控度也较高。从控制层出发的云安全配置管理(CSPM)和从数据层出发的云工作负载管理平台(CWPP)这两类云原生安全工具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控制配置错误威胁;基于动态、细粒度身份管理的零信任架构则有能力在动态企业IT环境中做到针对每一次访问的安全认证,以针对访问控制不善。相比较而言,共享租户漏洞,即同一服务器上抱有恶意的邻居的威胁,和供应链漏洞,即在云厂商数据中心搭建过程中软硬件供应链中的暗藏威胁,在当下中心化云环境下,企业能采取的防卫措施很少,而去中心化云平台的出现则带来了新的契机。去中心化云可以视作区块链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各自高级发展阶段的结合,其去中心化地获取资源,从而从底层解决了共享租户漏洞和供应链漏洞的威胁。与此同时,如首个去中心化云平台推出方安迈云董秘马思远所表示,去中心化云是继中心化云计算后下一代虚拟化发展方向,其在包括安全隐私的多个维度皆更契合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建议走向新十年的中国云计算行业,需要在新变化与新趋势之下,寻找新的发展思路。首先便是尝试打造技术合力,充分发挥云计算底层操作系统的优势,将其与5G、AI、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以形成合力。此外,在中国市场趋于存量竞争的背景下,应出海探索新机遇,去市场广阔但云计算能力短缺的地区寻找发展机会。客户视角亦是下一阶段关注重点,厂商应将视角拓展到客户可以吸收什么,从而致力于帮助客户将云能力转变为业务竞争力。最后,一个围绕客户,低“资产专用性”的开放云生态体系意义非凡。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仍存在着规范不完善、信任成本高、各自为战、远离客户具体需求等弊端,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带来一个更加开放兼容的云生态,从而促进供需双方的效率增长,助力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在2020年度第十九届IT影响中国活动期间,作为行业盛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极网与比特网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自2002年创办以来,“IT影响中国”始终关注中国ICT产业风向、国民消费热点与科技产业的年度风云变化,助力科技产业及各行业的理性与良性发展。历时将近20年,IT影响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集报告、评选于一体的大型活动。此次发布的《2020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涵盖云计算的产业现状、技术热点、云服务商分析、产业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产业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基建”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上云主力开始由互联网企业向传统企业倾斜;技术方面,云原生、边缘计算、分布式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云服务商开始拥抱新技术;市场方面,云服务市场已从单纯的IT基础设施进入到支持行业应用的新阶段;行业方面,云服务商开始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场景,相继推出医疗、制造、教育、金融、零售等解决方案,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新基建”以及“技术创新”成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和变革的时代,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背景下,“上云”成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远程办公、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线上应用需求量激增。对于专注于日常运营需求,忽略了投资数字化业务的企业来说,可谓是一记警钟。这让诸多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此外,为缓解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开年以来,中央密集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实现了在政务、教育、医疗、制造等多个领域快速延伸拓展。先来看几组数据:1、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约有50%的企业表示会优先开展数字化转型。然而,疫情以来,有超过80%的企业表示加速数字化转型具有战略必要性。2、微软与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合作研究显示,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63%的中国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进程,67%的企业决策者认为创新力是“必备条件”,而非“可有可无”。他们认为创新力对于企业业绩和韧性至关重要。3、据高盛研究部预计,2020-2025年中国“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无论是汹涌而至的数字经济大潮、如火如荼的“新基建”建设,还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将云计算推向一个新高度。在2020年,云计算领域内相关技术不断涌现及广泛应用。例如,容器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由单个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划分到孤立的组中,以便更好地在孤立的组之间平衡有冲突的资源使用需求。如今,容器技术已进入被市场充分认可和产业化的阶段,在金融、制造、教育、互联网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微服务将应用程序开发为一些列小型服务的体系结构,每个服务都实现独立的业务功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通过HTTP API或消息传递进行通信。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微服务架构更适合用于构建复杂的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微服务架构转型;DevOps技术通过自动化软件交付和架构变更的流程,使构建、测试、发布软件能够更加快捷、频繁和可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DevOps或将成为企业在数字化竞争中能否获胜的最关键一环;边缘计算作为云计算的一个子类,满足行业数字化需求的计算模式。随着5G商用的持续推进,通信网络设备需求将被激活,将有更多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边缘计算的出现恰逢其时;分布式云计算是云计算从单一数据中心部署向不同物理位置多数据中心部署、从中心化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扩展的新模式,能够更好满足、迎合未来IT发展趋势。在复杂的混合云环境下,必须要借助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管理高效的工具来保证复杂的云生态系统正常运行。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工具出现,帮助企业解决管理的复杂性。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大批云计算企业。报告选取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通过营收、地理区域部署、定位、业务重心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营收来看,在我国云服务市场,阿里云保持领先优势。从地理区域部署来看,地域和可用区数量及覆盖范围基本代表了云服务商的实力,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布局了大量的可用区,优势明显。从业务重心来看,阿里云侧重于企业级和行业云服务、腾讯云侧重于社交、游戏、直播等领域、华为云在政企领域更具优势、视频和游戏是金山云的两大业务线、百度智能云更加聚焦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行业。在报告的结尾处还特别提到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日益凸显。随着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城市迎来了重构的契机,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作为支撑,以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调配。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可以帮助智慧城市解决大规模分布式数据管理、面向服务应用集成、快速资源部署等问题。2020年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同时也是一场检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大考。虽然我国各地的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不同,但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报告预测,疫情凸显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建设热潮在疫情过后将再度掀起。这对云计算产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因此,布局智慧城市也成为国内各大云服务提供商的重要战略方向。写在最后: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加快,云计算作为“新基建”的底座,将为数字经济按下了“快进键”,数字经济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因此,云服务商应将业务重心放到传统企业。上云企业从单一的采购公有云转变为采用公有云加私有云的混合云架构,或者从多个云厂商采购异构资源的多云架构。所以,对于云服务商来说,还需维护服务级别、管理成本,确保多云架构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此外,报告还指出,目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大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转型能力不够、转型成本偏高等问题,云服务商还应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将领先的技术与行业客户的场景相结合,帮助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
来源:封面新闻原标题:IDC云计算市场报告: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云全球前三,市场向头部聚集00:29封面新闻记者崔江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报告显示,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上涨,紧随亚马逊、微软,增速为市场前五中最快。自2017年来,全球云计算市场形成3A格局(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市场逐步向头部聚集,目前3A占据市场近七成份额。历史数据显示,过去6年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迅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三大云计算服务商。期间,亚马逊、微软、阿里云市场份额不断攀升,IBM逐年下滑,谷歌从2016年上榜后,逐渐上升至第五。同时,3A阵营的增速持续领跑市场,其中阿里云增速最快,而全球前五名之外的云服务商大多跑输大盘,落后于整体行业增长。因此,市场份额不断向头部云服务商聚集,截止2019年6月,3A占据市场近七成份额。据另一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就市场整体而言,份额依旧向头部厂商进一步集中,亚马逊的市场份额见顶回撤,微软和阿里云份额均有增长。IDC报告认为,云计算本着天然的远程服务属性,在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时,反而呈现出了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更多应用场景需求。IDC发布的《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显示,到2021年,中国90%以上的企业将依赖于本地/专属私有云、多个公有云和遗留平台的组合,以满足其基础设施需求。到2025年,50%的中国企业IT基础设施支出将分配给公有云,四分之一的企业IT应用将运行在公有云服务上。
最近,市场研究机构IDC又再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市场份额数据。毫无悬念的,这次公布的报告显示,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的,依然还是阿里云,腾讯云位居第二,华为云仅仅排到了第九。要知道,这可是阿里云第三年蝉联中国市场第一了!更有趣的是,阿里云的公有云市场份额43%,算起来比第二名至第九名的总和之多。有网友戏称:阿里云这"1V8"的实力差距,已不止是甩下几条街这么简单了……当然调侃之余,一些更为细心的网友,似乎从图中看到背后更深层次的差距:OpenStack技术才是双方拉开差距的真正原因!其实在前几日IDC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全球公有云市场份额报告中,这个现象就很明显了:排在前头的云厂商,无论是长期保持第一的亚马逊,还是5年内翻了12倍稳坐全球第三的阿里云,亦或是微软、谷歌等,几乎都是自研云玩家。作为国内最早做云计算的公司,阿里云从一开始便坚持选择了自研这条路,研发出了"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现在基于飞天的强计算能力,阿里云完美地完成了双11、春运抢票、世界杯视频直播等流量洪峰的冲击和考验。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魄力去做"自研"这件事情的。毕竟,自研技术投入大、周期长。但不少网友都表示:阿里巴巴还真的是个狠人!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阿里巴巴的研发投入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中国企业的第一位。可想而知,他们在云计算这个前沿技术上面花了多少的心思,所以人家才能被市场认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在评论中和我们一起讨论吧!
获取《36Kr_SaaS行业研究报告》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互联网2”,该报告编号为20bg0079。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企业亟需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管理成本的解决方案。预计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近500亿美元,其中SaaS服务占比57.5%。云计算的不断成熟,生态圈的逐步完善,以及云计算产业链的不断壮大都将推动SaaS服务快速发展。作为我国SaaS服务的对标行业,美国的SaaS在经历了启动期、快速发展期之后,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2015年第四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8%。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企业亟需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管理成本的解决方案。相比传统软件,SaaS服务依托于云计算与互联网,采取按需收费的模式,无需企业用户准备机房等硬件设施,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2015年底,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超过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但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特别是中小企业,其信息化程度仅约10%。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预计未来企业对SaaS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扩大,SaaS服务长尾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2000年,顶级私有云公司包括Salesforce、NetSuite、Trigo Technologies、EchoSign和Paypal,但估值10亿美元的私有公司为零。直到2010年,该行业才看到一家私人持股公司LinkedIn的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短短10年内该行业发生了如此多的变化。当今有超过86家私有云独角兽公司,包括HashiCorp、UiPath、Snowflake、Strike、Toast、ProCore等公司。虽然在21世纪之交没有公共云独角兽,但在2007年后,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共云公司获得了显著的增长,同年NetSuite上市,云采用率增加。2010年有12家公共独角兽,2020年已经达到54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共云公司包括熟悉的科技巨头,如Salesforce、Paypal、ServiceNow、Shopify和Adobe。从2008年到2020年,前五大公共云公司的价值增长了44倍。2008年,Salesforce、NetSuite、Concur、Blackbaud和Dealert Track的总市值为138.9亿美元。到2015年,随着LinkedIn、ServiceNow以及Salesforce和NetSuite成为前五大公共云公司,总市值增长了8倍。到2020年2月,前五大公共云公司的市值徘徊在6160亿美元左右。最近COVID-19全球大流行导致的经济低迷,我们确实看到前五大公共云公司的价值在3月份出现了大幅下降。虽然云服务正在感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但公开市场反映了云服务的相对弹性。《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纳斯达克新兴云指数的52只股票今年平均上涨了15%,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跌幅为11%。”尽管世界经济正处于自1929年以来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公开市场也出现了快速而显著的下跌,但云计算行业在其20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2020未来的消费者报告2020年全球媒体行业报告COVID-19期间语音助手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报告:从可靠性到弹性报告:CCPA塑造隐私格局2020年全球能源报告COVID-19时期的广告业2020年智能音频报告(55页)2020年B2B网络体验报告后疫情时代的挑战和机遇2020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投资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移动广告指数报告2020年营销报告商务电子邮件营销报告COVID-19影响之消费支出报告2020年推动能源系统有效转型报告报告:COVID-19如何永远改变消费者的行为第四版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就业监测报告COVID – 19相关出行限制:全球旅游概览报告2019-2020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报告(97页)2020年印度零售报告聚焦游戏领域:2020 年度报告2020全球科技品牌价值100强冠状病毒对亚太地区网络媒体使用的影响报告2020年全球能源投资报告(207页)社交媒体:COVID-19的影响报告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数据和营销行业报告报告:聚焦亚太地区酒店经营者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整合印刷和数字促销消费券的中国实践:我国消费券发放的现状、效果和展望研究2020年数字概览报告2030年的广告业:专家对未来广告业的预测2020中国广告真实性数据观察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风险投资报告渡过难关:病毒流行期间的品牌管理报告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报告(292页)新冠病毒风险展望:初步分析及其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B2C零售报告COVID-19期间全球搜索和参与报告报告:勇敢地接受‘新常态’2020年全球零售品牌75强2020年电子商务个性化营销调查报告报告:将内容融入客户流2020移动金融应用报告2020年YouTube基准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潜在经济影响最新评估2020年第一季度网络营销报告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中国城市数字消费券的应用与效果研究消费者对网络营销的信任报告2020年Q1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附下载)追踪美国消费者在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的行为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0年度报告冠状病毒期间的营销报告2020全球创投风投行业年度白皮书中国绿色电力消费能力提升专题研究报告2020年印度营销科技调查报告日本融合通信(RCS)商务消息报告美国消费者在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的情绪世界经济论坛:重塑信任区块链工具包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企业影响评估报告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0年客户体验行业报告流媒体之战:疫情对联网电视的影响报告2019下半年全球媒体质量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债务和信贷报告2020年全球高净值人群报告报告:新冠病毒对美国旅游经济的影响2020年性别移动鸿沟报告美国富裕人口与汽车订购服务报告:网络弹性创新2018年全球电子商务评估报告现代奴隶报告2020年美国半导体产业概况报告2020全球趋势报告:理解复杂性报告:COVID19对营销策略的影响(93页)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附下载)2020年应用趋势报告十年努力:CEO可持续发展目标调查报告:不同世代对数据的态度管理创新报告:投资组合增长的秘诀2019年第四季度视频报告报告:创建消费者洞察2020年电子商务组织基准报告消费者对冠状病毒:广告相邻性的考虑报告报告:可持续发展时代的汽车行业报告:5G的经济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在线零售如何应对冠状病毒超越大数据2019年第三季度视频指标报告2019快手商户经营现状研究报告报告:品牌信任和冠状病毒流行2020年电子邮件可传递性报告“互联网女皇”疫情趋势报告2020年4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19年欧洲媒体视听服务媒体趋势报告谷歌报告:流动性的改变报告:支付中的区块链COVID-19疫情期间媒体使用情况报告2020年移动货币报告2020年移动财务应用报告冠状病毒对广告的影响报告2020年短信报告2020年忠诚度指标报告2020年社交媒体行业报告(132页)2019中国网络媒体社会价值白皮书2020年数字报告报告:重新构想电子商务2020报告:寻找新型领导者全球职场性别平等调查报告了解媒体的价值:消费者和行业视角2020技术展望报告-中文版(148页)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世界经济2020媒体广告行业脉动报告2020年拉美裔美国人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文化创作者的隐藏价值解码中国消费者新防晒时代报告人脸识别供应商测试报告银发经济的基本盘和新常态2019年网络文化报告2019年中美人工智能产业及厂商评估白皮书2020年意见领袖营销报告2020首席营销官(CMO)调查报告2019年云安全报告报告:信任的真相2019年电影主题报告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银行和资本市场并购展望2020年物联网威胁报告房地产科技2020:房地产的未来(112页)2020年全球数据管理研究报告Google:窥视消费者的未来2020报告:消费者如何提供反馈报告:准备好了没?电子商务主管2019年第四季度市场报告报告:电动交通的未来之路2020技术趋势报告-中文版2020年亚马逊卖家报告2020年数据隐私报告2020年北美旅游广告报告报告:流动的未来2019年年底医疗保健初创企业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278页)2019年第四季度欧洲旅游趋势与展望2025高管人才报告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2019年保险技术愿景报告:美国经济能力分析2020年科技趋势报告(366页)2020年英国科技行业国家报告2020年Facebook IQ 热门话题和趋势报告(中文版)2020年全球网络概览报告(247页)报告:聊天机器人在保险业的未来消费者调查报告:2020年重新出发英联邦数字经济报告(170页)客户体验状况报告2020年网络营销计划报告人工智能AI是如何改变规则的限制对华贸易如何终结美国半导体业的领导地位报告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2020年3月2020年企业并购报告2020年中国地区数字报告2020趋势100报告(226页)报告:消费者行为的变革2020趋势100报告(226页)报告:消费者行为的变革2020年抖音用户画像报告2020年车内语音助手用户报告2020年联网与移动趋势报告2020年电子商务报告5G时代的边缘计算报告(80页)驾驭不确定的全球形势2020年品牌亲密度报告消费者20202020未来消费者报告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对全球航空运输经济影响新冠疫情对零售行业的影响与思考2020年科技愿景(141页)2020财富报告2019全年及第四季度黄金需求趋势2020年科技趋势报告2019年全球传播报告1000多个美国品牌与亚马逊的独特关系报告游戏玩家动机研究报告扩展制造业人工智能AI应用报告聚焦印尼:把握数字化转型机会报告:向消费者学习2019年数据隐私和安全报告2020年技术预测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报告印度食品科技市场报告2020年全球广告支出预测2020年新闻、媒体和科技趋势与预测观看转变:我们如何观看体育报告报告:Z世代消费者与可持续零售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营销报告2020年中国营销趋势报告2019年流媒体报告2019年中国境外游移动支付趋势报告在媒体碎片化日益加剧的时代,深入探究视频广告的影响范围报告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航空旅行行业初步影响报告报告:企业员工支持计划调查2019年第四季度金融科技报告2019年第四季度社交媒体趋势报告2020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2020全球十大消费趋势2020年美国品牌亲密度调查报告报告:DTC品牌给B2C行业带来的影响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媒体报告报告:DTC品牌给B2C行业带来的影响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媒体报告2019年营销报告——不和谐的时代2019年网络威胁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Instagram和Facebook报告报告:国家首席信息官的未来一文看尽Uber的赚钱和扭亏之道2018年全球体育收入榜2020年网络客户体验趋势报告2020全球零售力量2020年旅游业广告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商业房地产趋势与展望报告报告:虚拟个性化和网络消费体验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服务报告报告:化妆品行业对欧洲社会经济的贡献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指数报告(123页)2019年第四季度视频趋势报告2019年第四季度软件市场报告报告:2020人力资源的未来2020年投资管理展望报告报告:便利性和消费者制胜下一个十年:用技术、人才与初心设计未来组织2020年消费者的信任报告2019年英国风险投资报告中国汽车市场下行持续:车企如何逆势而起?2020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新消费 新格局:成熟企业如何敏捷竞争中国消费市场2019全球智库报告(270页)2020年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社交媒体销售线索生成报告探索大湾区:第三份驱动成功的关键年度调查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网络视频基准报告2019年自有品牌消费者调查报告2019年年终音乐报告2020年趋势报告2020年全球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2019年第十九个全美退休年度调查报告(222页)2020年度风险指数报告2019年网络医疗犯罪报告2020年全球社会流动报告2020年全球就业与社会展望趋势报告2019年冬季智能音频报告2020年趋势报告2019年移动应用趋势报告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9年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颠覆趋势下的全球与中国汽车行业展望2019年网络游戏和互动媒体回顾无国界的一代:拥抱Z世代消费者报告:中国老龄化社会潜藏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2020年全球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展望2020年全球财富和生活方式报告2020 年移动市场报告2019年本地消费者回顾健身和美容行业报告2019年美国传统电视广告报告全球中重卡行业重大趋势演进分析2019年印度零售业报告报告:Salesforce的状态报告人工智能报告:规模化2020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国行业趋势报告——2020年度特别报告2020年全球网络广告趋势报告2019年营销领袖报告客户关系长期战略报告第二十个全球C级高管报告:建立信任优势直销品牌报告:媒体和吸引消费者2030年10大热门消费趋势2019年全球对美的态度调查报告2020年消费者趋势报告2020年Fjord趋势报告2019年游戏视频流报告2020年东南亚营销展望报告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报告报告:太阳意味着生意报告:什么阻碍了女性平等?Z世代体育迷报告2019年消费者调查2019年印度观众报告2019年英国智能手机报告2020年全球媒体预测报告报告:移动技术对减少碳排放量的影响2019年联网汽车报告报告:服务就是新的销售2019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19年女性就业指数增强人性:2020趋势报告2020年科技、媒体和电信预测银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报告2019年电子邮件营销报告报告:管理的终结2019-2020年首席营销官CMO支出年度报告2019年公平估值定价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网络营销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网络服务报告解决品牌广告适用性调查报告广告业多样性报告2019年欧洲消费者支付报告客户成功薪资调查报告2019中国首席营销官(CMO)调查白皮书2019年并购交易趋势报告2019国民出行绿皮书2019年欧洲科技报告(224页)2019年美国假期购物报告报告:解决人工智能道德问题有利于企业意见领袖营销报告:信任、交易和引领潮流的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风险投资报告金融服务营销报告2019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汽车行业颠覆报告2000-2025年第三版全球烟草使用流行趋势全球报告2020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21世纪20年代改变世界的十大趋势2019中东欧市场战略手册报告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报告2019年二手转售市场报告2019年数字支付调查报告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理解航班和旅游预定趋势报告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科技报告2019年亚太地区银行业报告2019科技趋势:超越数字前沿报告:中国电商行业日系商品观察2019国际研究生成果报告| NOT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