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园艺用品行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依据用途的不同,园艺用品可分为手工具类园艺用品、灌溉类园艺用品、机械类园艺用品、装饰类园艺用品和资材类园艺用品等。我国园艺用品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绿化面积逐年增长;人均收入显著提高,不断扩大的住房需求,带动了别墅和生活小区的绿化建设;在物质需求日渐满足的情形下,广大国民开始关注精神文化需求,许多家庭开始在自家阳台、屋前空地养花弄草。在这样的背景下,园艺用品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涌现出众多规模不一的园艺用品生产企业,同时为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产品需求,开发出许多具个性化功能的园艺用品,产品类别齐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园艺用品制造中心,国内园艺用品行业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细分产业,同时行业也面临专业的园艺用品制造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总体上而言,我国园艺用品行业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2、中国园艺用品竞争企业数量众多多数为OEM模式我国园艺用品市场需求巨大,从事园艺用品生产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根据企查猫搜索数据,截至2020年9月,我国企业名称包含“园艺用品”的在业企业共有65.57万家,其中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在业企业共有9280家,新增企业数量连年上升。从园艺用品在业企业省份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9月,山东省园艺用品在业企业数量最多,达17.92万家;其次为江西省,共有园艺用品在业企业16.8万家;陕西省排名第三,数量为6.51万家。从园艺用品在业企业行业分布来看,主要多集中于批发和零售业,截至2020年9月企业数量达33.96万家,流通领域企业数量最多;其次为制造业,数量为10.71万家。排名第三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数量达2.17万家。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园艺用品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已经将园艺用品生产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园艺用品生产企业主要以OEM的方式为国外企业提供贴牌生产,少数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多年经营,已经成功实现由OEM(原始设备生产商)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转型,同时致力于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经营。从市场参与者类型来看,目前我国园艺用品企业多为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是为国外一些著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产品很少在国内销售;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将国内市场作为目标开拓市场,形成品牌的厂家不多。相反,一些国外知名品牌反而积极介入我国的园艺用品市场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代理商或直接设立销售机构抢占市场。3、中国园艺用品产量波动起伏 2019年约为17.13万吨2020年7月,中国经济与园艺作物科技发展研讨会召开,会议披露目前我国经济和园艺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总产值则位列第一。全国约3亿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其相关的生产活动。我国经济和园艺作物包括蔬菜、棉花、油料、麻类、水果、茶叶、烟草、特种经济作物等。通过科技引领、技术创新,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9大类经济和园艺作物播种面积超过了6亿亩,总产量突破10亿吨,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由于我国园艺用品行业以出口为主,国内产品大部分出口海外,以“主要用于农业、园艺或林业的手工工具”(海关代码:8201)项下的进出口数据建模测算,2019年我国园艺用品(手工类)出口约为15.42万吨,2019年我国园艺用品(手工类)产量规模在17.13万吨左右。4、中国园艺用品消费规模不断上升机械类园艺用品占比最高园艺行业的消费群体和终端用户非常广泛,包括居民、企事业单位、公共部门等。植物种植,园艺DIY,住宅、商业、办公区域的绿化与美化,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区域的绿化与美化等都会产生对园艺行业的巨大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们居住理念发生变化,自然与生态成为现代人居的发展趋势,推动着国内园艺用品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园艺用品消费规模不断上升,前瞻初步测算2019年我国园艺用品消费规模约为105亿美元。发展至今,园艺用品已经包含了手工具类、灌溉类、机械类、装饰类、资材类等系列。从中国园艺用品各细分市场需求容量情况来看,机械类园艺用品所占比重最高,约为45%;其次为手工具类园艺用品,占比约为22%;灌溉类园艺用品位居第三,占比约为13%;资材类和装饰类园艺用品占园艺用品比重则分别在12%和8%左右。5、家庭园艺兴起带动园艺用品需求规模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美的追求,家庭园艺已经成为人们家庭装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家庭园艺是指在室内、阳台、屋顶或是庭院等空间范围内,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装饰的活动,现代家庭园艺范畴主要包括养花、插花、盆景制作、小型蔬菜或水果种植等。根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园艺消费的95%来自于家庭及市场,只有5%为政府购买。而我国则相反,我国园艺消费大约80%来自政府购买,只有20%来自家庭及市场。然而,目前国内园林发展正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市政园林及房地产园林的发展渐趋饱和,大景观行业的发展急剧跳水,很多传统的园艺公司开始转向新兴的家庭园艺产业。我国家庭园艺从2015年开始迎来增长,尤其是盆栽迷你化越来越明显,需求非常大,家庭园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刚性需求。目前家庭园艺消费市场的上升期才刚开始,且中西部城市市场空间广阔。家庭园艺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相应带来园艺用品需求规模的增长,前瞻初步测算2019年我国家庭园艺对园艺用品的需求规模约为21亿元。随着国内经济近年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和生态越来越重视,而园艺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入家庭,应该是一个渐进且必然的过程,市政园林工程的份额,终将被养护及家庭园艺行业超越。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国际相关组织的报告,到2030年,花卉需求会有200%~300%的增长,每年大概有10%-15%的增长。综合以上因素,前瞻测算得出未来几年我国家庭园艺在园艺市场的占比将稳步较快提升,由此带动家庭园艺对园艺用品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预计到2025年我国家庭园艺对园艺用品的需求容量将突破80亿元。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园艺用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本报告由赛文思营销咨询编制,联合PingPong共同发布,旨在为中国出海者提供行业全球营销讯息及洞察,帮助中国园艺&户外家居跨境企业在出海路上更具竞争力。2020年上半年,是跨境出海电商最具挑战的一年。随着疫情的持续发酵,作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受到了空前的打击。欧美确诊人数持续攀升,各国出台“锁国封城”政策,欧美整体经济受到挑战。跨境电商企业们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但在过去的两个月中,部分行业品类在欧美却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家居&园艺类相关产品在疫情期间表现突出。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在2019年家居&园艺类商品在美国的市场超过了3000亿美元的规模。往年正常情况下,随着欧美地区在第二季度的气温回升,家居&园艺类产品会迎来一年中的第一个高峰期。受到疫情的影响,老外们虽然不能出门,但好在他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院子,修剪后院草坪、和家人在院子里烧烤、晒个日光浴,和大部分隔离在楼房里的中国百姓相比,他们的居家生活显然更加丰富。正因如此,海外消费者对园艺&户外家居类产品的需求正在激增,这其中就包括:户外烹饪设备及配件,例如烧烤架等园艺设备及配件,例如园艺剪、割草机等户外家具及配件,例如餐凳、沙发,吊椅等2020年1月,亚马逊园艺&户外家居类产品较2019同比新增评论数增长率高达45%,开年表现出较强的上涨潜力。但受疫情影响,亚马逊FBA入库发货政策不断调整,导致该品类在亚马逊新增评论数大幅下降。但欧美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因为亚马逊的政策而减弱,反而促使大量消费者将目光从电商平台转移至电商独立站。知名园艺品牌Scotts在疫情严重的3月份,官网访问量相比较于前两个月增加了近5倍。面对需求大量爆发的特殊时期,中国的园艺&户外家居行业跨境电商卖家如何看清市场趋势,又该如何抓住市场机会,实现品牌销量双增长?你想知道的,尽在《2020全球园艺&户外家居行业电商发展报告》。PingPong将在5月12日举办一场相关行业趋势发展分享会,如果您对相关品类感兴趣,可以私信小编“直播”获取观看链接,也可以获得报告全文哦~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意见》(沪府办〔2020〕72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国内一流的特色花卉研发中心、种源生产繁育中心、花卉交易中心和家庭园艺服务中心。实现花卉产业由单一的生产型向生产服务融合型发展转变,打响上海花卉品牌,使花卉产业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态之城”的靓丽名片。为推进我区花卉产业建设、交流发展设想、谋划相关项目,形成我区花卉产业基本思路。3月26日下午,青浦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开展了花卉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会。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夏亚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农业农村委综合科、产业科、农田建设科、种养业科负责人,区绿容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各街镇、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夏亚刚分别从“目标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三个方面简要传达《意见》内容,并提出要求,要加快落实各街镇、企业提出的用地、建设、设施等问题,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各重点街镇形成可行性方案纳入“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尽快形成我区花卉特色项目。 各街镇、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对于各自存在的问题、瓶颈以及未来发展的设想进行了交流。区绿容局与委内相关科室负责人根据各自条线领域就交流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图、文:区农业农村委种养业科【来源:青浦三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10月23日讯 10月16日,首都绿化办副主任廉国钊专题调研园艺驿站建设运营工作。现场查看了延庆区世园公园、十三陵林场等有关情况,参加了北京国际花园节闭幕式。强调:一要通过园艺驿站突出首都绿化美化行业生态惠民的服务属性,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态福利。二要增加内容,丰富功能,使园艺驿站成为展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三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水平,展示园林绿化职工风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目标,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上海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面向”“两个对标”的总体要求,以“三园”(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建设情况为重点,成立了以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为组长,由委员、专家、业内人士组成的课题组,通过走访考察、座谈交流、资料征集等形式,对上海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表现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开展了10余次调研活动,赴浦东新区、青浦、奉贤、金山、松江、嘉定、崇明等多个涉农区的基层镇村走访座谈,前往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北京等地学习借鉴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听取来自市、区农业农村委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情况介绍,咨询了相关专家顾问,并结合国际大都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本市实际,经过反复探讨,形成了调研报告。意义与现状乡村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空间要素,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上海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兴旺与否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大都市中的农业产业发展,是上海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的重中之重,对于促进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综合全面发展,具有标杆性的意义。调研认为,对于上海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应当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上海在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生态循环和提质增效等方面,应当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航员,这是上海推进乡村振兴改革再出发的着力点和聚焦点。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应从上海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出发,从上海农业发展空间较为有限的特殊性出发,从上海农村和农民的实际考虑出发,进行综合性考量。既要站在“三农”看“三农”,又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看准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充分考量其长远价值,找准应对问题的策略。从上海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在农业“三区”划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东京等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与苏浙皖等长三角一体化兄弟省市相比,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面临着环境压力大、产业发展空间小,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产品市场竞争弱、产业经营投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缺少打得出、叫得响,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地产“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小、散、乱”的特征十分明显,在优化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亟待大力推进。从上海农业农村发展大环境看,上海农业产业发展涉及土地、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单靠农业农村部门无法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在全市统筹融合发展的视角下通盘考量、寻找答案。按照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两个面向”“两个对标”的要求,农业产业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底子不足,目标尚高。要扫除阻碍产业发展屏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就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多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确立农业基础地位和作用,通过统筹协调的办法加码推进。问题与挑战目前,上海农业产业发展有五大突出问题。土地要素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农业建设用地指标匮乏。农业产业规划还缺乏刚性,相关产业用地尚未纳入乡镇总规或新市镇规划或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产业用地具体操作路径还不明确。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受限于全市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现有政策中每年5%建设用地用以支持产业发展,但很难用于农业发展领域,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发展用地的直接经济效益低,各区供地积极性不高,乡村规划引领不够等。二是设施农用地供给不足、管理弹性不够。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仓库、场地及管理用房等;另一方面,栽培模式的创新发展和智能化设施装备的广泛应用也需要硬化部分土地,但设施农用地供给相对不足。以花卉生产为例,上海花卉产业前途光明,现代化花卉生产需要硬化土地,但现有农业用地政策不准硬化,而设施农用地备案指标有限,严重制约了花卉产业旺盛发展。三是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缺乏积极性。土地流转承包后,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的相关土地政策不稳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约束机制也不到位,给经营者投入与生产带来风险,导致签订长期流转合同的意愿普遍不强,也影响了新增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农业产业被误认为主要污染源从全市面上来看,对农业环保工作的理解和对农业污染源的认定,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已经阻碍了农业产业正常、有序、可持续发展。在养殖业领域,由于存在认识误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在环保治理中常遭“诟病”,往往简单地将养殖业作为污染源搞“一刀切”,进行取缔、关停、禁止或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畜禽养殖业的加速退养,水产养殖业也是如此。将养殖业简单地归为“污染源”是欠科学的,搞“一刀切”更不可取,合理规划养殖业空间布局,科学利用畜禽粪污制成的有机肥,不但不会造成环保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农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养殖业“受伤”,也影响了种植业生态循环发展和地力改善。在种植业领域,随着近年来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从耕地质量调查结果来看,全市耕地地力稳中有升,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较小。但对标上海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来看,耕地质量总体状况仍待改变,绿色防控技术有待提升,种植户用地养地意识普遍缺乏,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仍然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较重、耕作层变浅和板结现象较为突出,持续推进减肥减药工作任重道远。农业环保问题,根本上需要通过现代技术的手段来解决,通过科学、合理、到位的约束机制来解决,从促进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简单采取禁止、退养等做法不可取。产业环境束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有待突破。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较为普遍,综合能力不强,生产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例,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园艺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10亩以上,其中果树为30亩以上)面积为2.67万亩,散户种植面积为3.93万亩,规模化生产经营占比为40.47%。由于分散生产经营,产品相对单一、总量较小,生产主体与市场衔接不足等,阻碍着品牌化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各类主体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与合作,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农业综合效益较低。二是农业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近年来,本市在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形成了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的成功做法,但全市通过这一方式销售的大米数量不多,生产主体的参与度不高;蔬菜田头交易的比重依然较大,采用订单农业生产量依然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仍处在较低水平,农业产业体系还存在资源环境匹配度不高、流通体系效率不高、低端农产品过剩和高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等问题,亟待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体系。三是项目扶持重点有待进一步聚集。自2016年市级项目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区后,项目扶持重点未聚焦在原已形成的特色产业上,而分散于茶叶、芝麻、荷花、灵芝等非优势产业,项目规模偏小、过度分散、总数偏多现象至今并无改观,资金使用“撒胡椒面”现象严重,不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也不利于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融合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农民增收遭遇瓶颈一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收能力低。以往上海农民增收主要靠就业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其他经营性收入等,现在已不可持续。各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休闲、旅游、农家乐餐饮、民宿等配套设施不足,农民收入仍主要依靠农业初级产品,农民增收遭遇瓶颈。以金山区吕巷水果公园为例,公园每年可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但通过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增收极为有限,相反却增加了交通、环境等压力。二是仍然缺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落地性政策。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农业势必要走融合发展之路,但推进过程还存在诸多障碍。就民宿发展而言,目前全市虽然已经制定了乡村民宿发展指导意见,但尚缺乏全市统一的民宿发展规划和行业评级标准,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日常监管不力。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宿尚未取得合规证照,处于“黑户口”状态。另外,在对休闲农业试点项目调研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乡村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照搬城镇项目的技术规范进行审核和报批,如绿化覆盖率、停车位面积、消防供水、供电配置、建筑高度、装配式建筑等,急需制定乡村建设导则,明确乡村建设项目审批规范。务农人才匮乏,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偏低目前,各涉农区农业产业发展仍然受限于农业从业人员匮乏、年龄老化,新型职业农民力量不足等问题。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者占大多数。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从业人员为例,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人数为53746人,平均年龄为57.69岁,其中平均年龄最高的是崇明,为60.88岁,松江最低,为48.8岁。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领域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普遍超过60岁。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失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运用受限,阻碍了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除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外,水果、鲜食玉米等用工量大且相对集中的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替代不足。这种青黄不接和落后生产力水平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策与建议上海城乡差别之大,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补上这块短板势在必行。推动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为上海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引擎,为参与国际大都市建设搭建新舞台,不仅要找差距、补短板,更需研究探索如何在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形势下,探索有效发展的新路径。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一是明确优先发展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已获国务院审批,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也紧接着出台,但仍需不断完善,尤其是要突出规划的刚性和严肃性,防止过去几十年存在的随意性和波动性。农业农村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错综复杂,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多领域互利合作、互联互通,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农业板块在全市整体板块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农业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中的优先发展权,明晰市、区两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农业农村土地、环保、金融等问题的主导性权责,对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事务要主动作为、加强协作,跨前一步。二是找准功能定位。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作为农业产业发展参照系,在研究对标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农业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定位和农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上海农业农村的功能发展定位,主要发展“高精尖”和“名特优”特大型城市需要的绿色农产品。三是科学规划布局。以农业“三区”划定成果为重点,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对照2035年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抓好农业农村规划布局,优化种养结构和空间布局,并且吸取历史教训,使规划具有严肃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突破用地政策,灵活资源配置一是要突破供地政策。研究科学合理用地政策,建立与都市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退养土地问责机制;对于绿色生态、前景光明的优势农业产业,积极给予配套支持,对于先进栽培方式所需的硬化土地需求,要突破现有政策束缚,保证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要灵活资源配置。如参照浙江省“点状供地”原则,或先行先试,增加土地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将土地减量化建设用地和盘活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一部分,优先用于农业融合发展。三是要明晰推进主体。对于基础性设施建设,应以整镇、整村为单位进行整体性推进;对于分部门设施建设,探索针对性地统筹推进;对于生产与休闲相结合的产业融合设施建设,创新项目化融合推进。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财政供给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市农业农村委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善于统筹整合,将农田水利项目、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等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镇和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大型项目倾斜,集聚各种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金融资本、企业资本、民间资本,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要优化财政供给。继续深入调研梳理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厘清现有政策中存在的短板,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优化水稻、经济作物、蔬菜、畜禽、水产等补贴政策,并聚焦重点扶持方向性产业,做大做强,探索先建后补等资金拨付方式;健全各类保险政策,着力提升政策供给水平,完善政策供给体系。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一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僵尸合作社”清理力度,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完善农业产业服务组织体系,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力量凝聚和抱团协作发展。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微主体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扶持机制,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的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落户上海,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收益。三是注重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品牌建设。聚焦蔬菜、瓜果、大米、生猪、河蟹、南美白对虾等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充分运用电商、实体店等销售渠道进行品牌推介,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品牌美誉度,提升产品价值链。着力融合发展,鼓励先行先试一是着力深度融合发展。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协同推进,充分考虑当地人文特色及自然景观,探索盘活农民房和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整合资源、集聚发展。拓展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科普、医药、教育等多种功能,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鼓励突破性先行先试。鼓励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大胆闯、大胆试,借助苏浙皖地广量大的农业资源优势,探索上海在先进生产方式上的卓越引领,在生产功能和空间布局上的战略性合作,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空间潜力不足短板,探索区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创新安信农业保险金融服务方式,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完善环保监管机制,夯实绿色发展理念一是优化农业行业污染物的监管。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制定(修订)农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农业行业当前的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确定农业污染物排放参数,特别是养殖业废气废水排放标准中的某些参数,需要进一步评估与认证,以提高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监管执法环节的人性化操作,研究建立符合实际的行政执法主体环保问责与考核机制,给予农业生产者整改提升的机会,而非“一关了之”。二是强化农业行业绿色生产的理念。一方面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延长土地租赁期限,并且在租赁合同中加入土地质量管控的内容,切实降低掠夺式生产经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农业全程绿色生产模式,在茬口调整、减肥减药、废弃物处置、绿色防控等工作中做大、做深、做实。
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1)行业发展概况 园林机械行业发展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世界上第一台割草机于1830年问世,标志着行业拉开了发展的序幕,此后多种不同类型的用于园林绿化和养护的机械设备相继出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型园林绿化和养护机械开始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家庭,逐渐成为家庭常备机具; 20 世纪末,各国主要城市的绿地建设和养护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进入 21 世纪以后,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同时伴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从市场分布来看,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园林机械产品的主要消费区域。而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园林机械行业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受益于经济的增长和人口基数的巨大,未来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所扮演的角色也将愈发重要。 我国园林机械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向前追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 MTD(美特达)、德国 STIHL(斯蒂尔)、瑞典 HUSQVARNA(富世华)等国际知名园林机械生产厂商开始进入我国市场, 将各类园林机械产品引入我国,同时也促进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公共绿化面积逐年增长; 同时, 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上升,生活小区、别墅以及城市公共绿地的绿化建设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在自家阳台、屋前空地以及屋顶等位置开展各种园艺活动,并添置了众多园林机械产品。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园林机械行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涌现出众多规模不一的园林机械生产企业。(2)行业发展特征和趋势① 发达国家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由于人力成本、运营成本不断上升,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林机械生产厂商纷纷将产能向具有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在当地建设厂房, 采购由当地企业生产的零部件产品进行组装或者与当地的生产厂商进行包括OEM、 ODM 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国际产能的转移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园林机械企业带来了大量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也带来了大量的商业机遇。 在与外资厂商合作时, 国内整机或者零部件生产厂商会根据对方的要求进行产品质量管理和生产, 而外资厂商会定期或不定期对产品质量以及生产管理过程进行检验。 通过与外资厂商的合作,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园林机械生产企业可以向国际先进水平学习,大幅提升自身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为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 产品自动化和多功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 园林机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产品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以割草机为例,当割草机首次进入家庭庭院时,是以步行操纵推行式产品,此后逐渐被步行操纵自走式产品所替代; 随后, 产品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小型坐骑式草坪割草机开始出现并逐步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割草机具备的功能也在不断多样化,除基本除草功能以外,逐步加入了碎草、收集、清洗、行走调速等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程度的便利。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人们对园林机械产品的自动化和多功能化要求也将不断上升。 ③ 行业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 国内园林机械行业生产厂商受制于生产装备水平, 消耗原材料和能源较多,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 生产效率不高;同时自动化程度较低也意味着对劳动力的依赖较为严重。 近年来, 国内制造业普遍面临着人工成本持续上升、 招工相对困难的不利情况, 为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以及人工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设备, 在提高生产效率、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因此, 通过提升自动化程度降低能源、 材料的消耗以及人力成本,积极采用新型高效工艺技术、自动化设备以及信息化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已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④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国内园林机械行业起步较晚, 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落后, 整体设计能力、减排管理、生产工艺水平相对较低, 难以满足国际上园林机械产品的排放和产品安全标准, 导致产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不高。 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厂商的技术研发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部分优质企业已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掌握了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不断更新的环保及安全标准,实现了产品档次及附加值的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通过科学技术手段, 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产品的环保、安全性能, 不断提升产品、 品牌的附加价值, 从而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园林机械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1)国际市场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优质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艺活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林机械市场较为成熟,其消费需求占据了全球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此外, 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绿色环保的重视也逐渐提高,加大了对市政园林、公路绿化、 庭院绿化建设的投入, 园林机械产品的需求稳步增加, 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 The Freedonia Group(弗里多尼亚集团)作出的市场预测,世界园艺装备行业未来将保持 4.2%的年复合增长率, 2017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17 亿美元, 而园林机械作为园艺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需求的持续增长。 ① 美国 目前美国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园林机械产品消费国,其需求主要来自庭院绿化建设、公共绿化建设以及高尔夫球场等商业绿地建设。美国经济发达,居住环境优美,高尔夫运动较为普及,并且居民庭院拥有率相对较高,花园、草坪维护作业频繁, 如修整草坪和绿篱等,园林机械的市场需求较大。 同时美国的园艺爱好者人数众多, 他们在自家庭院中不仅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添置了众多园林机械产品, 从而带动了该地区园林机械市场的发展。 园艺活动的兴盛带动了园艺装备产品市场的繁荣。 2014 年美国园艺装备产品市场销售额约为 102 亿美元 2,据美国 Packaged Facts 机构市场调查预测,未来数年内美国园艺装备产品需求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不低于 3%。据此推断,美国园艺装备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在 2017 年达到 111.46 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 ② 欧洲 欧洲各国自然环境保护较好、 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早,是园林机械的发源地,也是主要消费市场之一。欧洲发达国家的私家花园、别墅普及率较高,大约有70%的居民有打理花园的爱好。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园艺用品市场。据统计, 2006年德国共有 3,900 万户家庭,其中约有 43%的家庭拥有自己的花园,超过 60%的德国居民在空闲时间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园艺活动, 70%的德国家庭拥有的园艺用品不少于 10 件 3。此外,英国也是欧洲的园艺用品消费大国。园艺活动在英国也是最受欢迎的休闲活动之一, 2008 年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社会发展报告表明,约有 49%的英国成年人从事过园艺活动;同时,英国也是全球家庭花园拥有比例最高的国家,全国有超过 87%的家庭拥有私家花园。 ③ 亚洲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开始于 1920 年,目前城市化率已经超过 90%。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化进程中的绿化建设,颁布了大量的鼓励政策。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目前日本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国土总面积的 70%左右,绿化覆盖区的养护作业对园林机械产品的需求较大。此外,日本拥有 2,600 余个高尔夫球俱乐部以及超过 900 万活跃的高尔夫人口,高尔夫球场草坪养护设备也将成为园林机械产品销售的重要增长点。 除日本外,亚洲其他大多数国家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园林机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但整个亚洲地区绿化面积、人口数量以及 GDP绝对数量较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增加绿化面积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亚洲正逐渐成为园林机械行业的一大新兴市场。 (2)国内市场 随着我国 GDP 总量不断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持续上升,国土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园艺用品行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市场容量 2007年为 15.90 亿元, 2015 年将达到 87.40 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 23.74%。而根据我国各细分市场调查,园林机械类产品在园艺用品中所占的比重最高,达到 55%。按此比例推算, 2015 年国内园林机械产品市场容量将达到 48.07 亿元。虽然市场容量相较于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绿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政府和普通消费者均会不断加大在环境保护、绿化建设、 园艺活动等领域的投入,从而带动国内园林机械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1)市场竞争格局 园林机械市场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的细分领域,整机市场和零部件市场。零部件市场与整机市场处于行业上下游关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① 国际市场格局 整机市场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凭借生产技术、品牌以及销售渠道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具有代表性的厂商包括德国 STIHL、 意大利 GGP、 美国 MTD、 美国 TORO、 瑞典 HUSQVARNA 等。 零部件市场上, 欧美、 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生产企业在高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国内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但部分国内企业借助多年的技术、口碑积累,在国际中高端市场中也逐渐占据一席之地。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厂商包括美国 Walbro、美国 Fenix、日本 Ikeda等,其竞争状态如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绿化水平提高,未来我国城市绿化面积仍将不断增长,用于购置园林机械的资金将不断上升,由此将拉动国内园林机械行业产品的需求空间不断增加。 ②居民收入提高、居住条件改善,推动园林机械产品消费上升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 2015 年达到 31,195 元,相较于 2006 年提高了 165.27%;城镇居民人均年度消费型支出 2015 年达到 21,392 元,相较于 2006 年提高了 145.98%。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中产阶级及花园式公寓的兴起,人们拥有了追求精神需求的物质基础和空间, 园林机械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 不断壮大的消费群体将成为推动园林机械产品消费稳定增加的重要动力。城镇居民年度收入及支出③园林机械产业技术向中国转移 出于降低成本及拓展市场的需要,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林机械生产厂商纷纷将产能向中国转移,在中国建立产业基地、采购由国内企业生产的零部件产品或通过 OEM 及 ODM 等方式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新型环保材料、材料成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工艺和技术伴随着产能的转移带入中国,提高了国内园林机械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2)不利因素 ① 人力成本上升 近几年来国内人力成本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导致园林机械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挤压了其利润空间。在此背景下,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及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实现比其它同行业企业更高的产品利润率。 ② 绿色环保壁垒压力增大 世界各国对环保问题日益重视,均提高了对进口商品环保性能方面的检测标准。未来美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可能制定更为严格的产品排放检测标准,这将使得我国部分技术相对落后、排放难以达标的园林机械产品出口受到绿色环保壁垒的影响。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1) 周期性 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对园林机械整机行业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园林机械产品的消费群体和终端客户数量较多、相对分散,市场需求与下游城市公共绿化及家庭绿化面积直接相关,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较弱,无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受此影响,园林机械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亦不明显。 (2)区域性 园林机械行业的区域性特征比较突出。在世界范围内,园林机械行业的生产地主要分布在中国、德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同时,欧洲、北美是园林机械产品的主要消费地。但随着亚洲以及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不断发展,世界园林机械市场逐步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园林机械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包括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中部及西部地区企业较少,地域集中情况明显。 (3)季节性 园林机械整机产品受季节性影响,不同的产品淡旺季不一,而园林机械零部件行业受整机行业季节性的影响也存在相应的季节性。通常情况下, 每年春季和夏季系北半球植被生长旺季,亦系园林机械整机的消费旺季。 由于整机生产所需零部件从下达订单到零部件企业组织生产、运输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整机行业对零部件的采购会有一定提前,零部件行业的销售旺季集中在年末的四季度和年初的一季度。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上游行业对所处行业的影响园林机械零部件产品其主要原材料是铝、铜等金属材料、塑料材料以及电子元器件等,故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及电子元器件等行业为公司所处行业的上游行业。上游行业均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市场供给充足,原料及组件短缺风险较小,公司业务对上游行业的依赖程度不高,原材料供应方面不存在瓶颈问题。同时供应商数量众多,公司可以通过多方的价格、质量以及实力对比来确定优质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下游行业对所处行业的影响 直接下游行业为园林机械整机制造业; 最终消费市场主要来自于公共园林、家庭养护、伐木造材等领域。下游行业及最终消费市场对本行业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市场需求的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上述领域相关行业的需求决定了园林机械行业的市场容量及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园林机械零部件产业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全球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公路绿化、休闲度假绿地及家庭养护的需求不断扩大,行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本文转自:园林绿化博览会综合网络信息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期待与您建立友好联系分享更多园林行业信息欢迎关注园林说了解更多资讯及相关深度报道更多园林相关话题,欢迎文末留言互动大家都在看中国最美古建筑,亭台楼阁诗意棲居境,生生不息景——中国风景园林生态观老外居然把树种成了这样,让我们眼界大开一批美丽乡村负面案例,展示我们“回不去的乡村”走进山东临朐石峪村,解密柿饼制作全过程园林绿化资质取消后,住建部发布招标新规奋进新时代,我们不畏遥远又何惧风雨盘点我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
来源:金融界网春节宅家做什么?“没事转转小菜园,心情格外好。”在拼多多园艺类目的产品评论区,不少近期新增的评论表达了类似的兴趣。 这并不奇怪。据统计,去年,拼多多园艺类目销售额及订单数同比增长超过150%,工具类、灌溉类及资材类产品特别畅销,尤其是电动割草机、花园水泵、种植箱等产品,销量同比上涨逾200%。 其实,家庭园艺正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爱好。《纽约客》杂志去年8月的报道提及,在社交隔离期间,英国人不仅抢购面粉和厕纸,还争相购买园艺用品。植物与种子在英国的销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三成以上。 德国民众也对养花种草极为热衷。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孚凯去年底发布的报告,德国2020年销量增幅最大的10类商品,除医疗用品外,园艺和家庭游乐设备以53%的增幅位列最前。 当全球家庭园艺市场快速走强,在全国园艺用品在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山东省,知名农用肥料品牌史丹利迅速完成针对家庭园艺市场的调研,并在去年上半年做出了开拓园艺肥市场的重要决定。这是这家农用肥料上市公司的首次“跨界”,也是他们寻求自我突破的重要尝试。 去年下半年,史丹利决定入驻拼多多,并在今年初宣布加入新品牌计划。“鉴于园艺肥消费需求的分散性,我们采取线上销售为主、线下销售为辅的策略。而拼多多的用户人群与我们契合度很高。”史丹利园艺肥业务总经理左进良认为,随着用户群体不断向上延伸,拼多多正大力拓展品牌类产品。而这对于史丹利拓展新业务、培育新品牌而言是巨大的机遇。 ▲ 1月28日,临近春节,史丹利的园艺肥料生产线依然火热运转。图为史丹利园艺肥业务总经理左进良在工厂了解产品生产情况。(小南 摄) 上市肥企“莳花弄草”分拣、登记、烘干、研磨、量取、浸提、过滤、检测……在史丹利与美国农业综合检测服务商AgSource联合成立的蚯蚓测土实验室里,一份土壤样品经过一整套严丝合缝的程序后便完成了它的“体检”。不久后,农户会收到一份土质“体检报告”,上面记录着包括硝态氮、钙、铁等在内的大量、中量、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pH等指标数值。 “有氧,根须深;有氮,枝叶旺;有磷,花朵艳;有钾,卖相好;有硼,坐果多;有镁,底叶壮。做完体检,土壤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如此有利于精准施肥,降本增效。”左进良告诉记者,这便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测土技术。 ▲ 在史丹利的蚯蚓测土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称量需要检测的土壤样品。蚯蚓实验室的名字源于土壤中蚯蚓的数量往往被作为评定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南 摄) ▲ 量取适量的土壤样本后,蚯蚓测土实验室的技术人员需先进行溶解,再浸提、过滤,最后通过仪器进行检测。(小南 摄) 通过测土配方、因地制宜生产适合国内不同地区的复合肥,史丹利历经近30年的探索,已成为国内农用肥料行业的头部品牌。业绩报告显示,史丹利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7.31亿元,其复合肥是国内复合肥单品牌销量最大的产品之一。同时,史丹利还是复合肥国际标准的起草单位。 而如今,农用复合肥的整套生产体系,史丹利开始运用到了园艺肥上。“黄土地黑土地,种地就用史丹利”这句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史丹利希望孵化出全新版本,“黄土地黑土地,养花种菜也用史丹利”。 此前,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发达国家95%的园艺消费来自家庭及市场,只有5%为政府购买。我国相反,政府购买占八成,家庭及市场消费仅有两成。而近年来,由于市政及房地产园林的发展渐趋饱和,大景观行业发展急剧跳水,传统园艺公司开始转向家庭园艺产业。 “家庭园艺是门好生意。”左进良告诉记者,史丹利的定位是成为植物生长全链路技术支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为了探索新型产品,公司以农用肥料为基点分析了28种相关产品近5年的销售数据走势,发现家庭园艺肥料上升曲线“最漂亮”。 “目前,家庭园艺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产品参差不齐。而园艺肥与农用肥具有一定产品相关性,开发周期也相对较短,对这一方向我们很有信心。”左进良表示。 上述调研报告还指出,目前,家庭园艺消费市场的上升期才刚刚开始,且中西部市场空间广阔,预计到2025年,家庭园艺用品的需求容量将突破80亿元。 去年底,记者在山东调研园艺用品企业时,不少商家还表示,“目前,一些高客单价的家庭园艺产品,很多平台卖不动,但拼多多可以,因为,这个平台的消费者往往自己买、自己用,而其他大多是孩子买、父母用,后者往往因为担心抓不准需求而购买入门级产品。” 而左进良认为,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市场份额很高,同时,家庭园艺市场中的年轻用户在养花种草方面更多受到长辈影响。这使得史丹利希望将拼多多作为推动园艺新产品、培育园艺新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 播种“菜园子”作为曾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企业,史丹利实力雄厚,过去几十年已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展了3000多个销售服务商,建设了10万个销售服务网点。尽管线下“枝繁叶茂”,但在线上,史丹利初来乍到,需要迅速形成相应的产品开发、销售策略与体系。 去年下半年,史丹利入驻拼多多,并带来了植物缓释肥、营养粒、营养液、营养粉、三元肥料、椰糠砖土等几十种产品,但运营之初,重点应该放在哪些品类上? 拼多多的技术人员认为,菜园子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场景。与欧美国家的家庭园艺种植习惯不同,国内用户除了希望在庭院养花,更迫切的需求是种植瓜果蔬菜,自给自足。 “花种得好,只能欣赏;菜种得好,不仅能吃,而且翠枝绿叶、硕果累累,家庭环境也得到了美化。”有拼多多用户这样告诉记者。 而记者在该平台一些园艺产品的评论里看到,一小片土、几粒种子、些许清水和肥料,很多用户就能收获数捧新鲜蔬菜、几盆鲜美瓜果。他们有院子的种院子,没院子的种房前屋后、阳台墙角,自得其乐。 有意思的是,去年疫情期间,还有专家鼓励受到影响的居民在自家院子空地或者阳台种上一些速生叶菜。如此,宅在家中也有新鲜蔬菜可吃。 而瓜果蔬菜所需的肥料正是主营农业肥料业务的史丹利的强项。于是,史丹利便将菜园子专用复合肥作为园艺品牌培育初期的重点抓手。在拼多多上,这一肥料分为通用型、瓜果型、叶菜型和有机型四种,具备改善土壤、强健植株、提质增产等功能。 ▲ 加入新品牌计划后,史丹利开辟了供应拼多多的园艺肥料定制化生产线。(小南 摄)目前,这一系列已表现出爆款潜质,在传统的销售淡季、1月份年货节期间依然保持稳健的增长。而受之驱动,史丹利的园艺肥产品亦快速爬坡。 从菜园子的场景需求出发,除了肥料,史丹利还计划将全世界适合种菜的优质土壤都陆续放到拼多多上销售。“通过蚯蚓测土,我们可以检测土壤质量,同时也能针对性地定制相应的肥料。好土配好肥,科学又精准,且生产、品质均有保障。”左进良说。 经济的“春耕”需要提前“播种”。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耕旺季,近期,史丹利团队还将年货节与紧随其后的“春节不打烊”活动作为练兵季,提前蓄势。左进良认为,“就企业实力而言,我们完全能够做到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化提供肥料,但在家庭园艺这个全新赛道上,用户需求是什么,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什么,以及线下品牌如何走到线上,这些需要我们和平台共同探索。”
11月12日,为进一步打造贵州山地特色花卉产业,有效推动贵州苗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由省林业局、花木园艺协会、省烟草公司组成的调研组赴开阳县龙岗镇实地调研花卉产业发展工作并召开座谈交流会。调研组参观龙岗镇烟叶站百合种植基地当日上午,调研组深入龙岗镇烟叶站百合种植基地,现场参观“烤烟&花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项目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博士张峰向调研组逐一介绍烟草产业种植生产情况,温室大棚百合鲜切花试点种植模式、市场前景及初步成效,烤烟地百合轮作推进措施、进展阶段等实施情况。 随后调研组就项目进展以及全省花卉产业建设等议题召开座谈交流会。会上,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守都就开阳县“烟草&花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的成功试点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开阳县实施的“烟草&花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在不影响烟草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烟地闲置的“空档期”,错季轮种高效益的花卉作物,突破传统耕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土地及配套设施利用率,同时也为周边群众增加了就业机会。调研组聆听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情况向守都强调,花卉苗木产业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高效益朝阳产业,也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首要选择,是林业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要条件,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省花卉苗木产业存在规模小、效益低、产业化发展缓慢等问题,但同时,贵州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部分贵州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位,要正确认知自身优势与劣势,勇于抓住发展新机,努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让全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座谈交流会现场下一步,省林业局将以编制全省“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为契机,编制《贵州省花卉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大对贵州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同时,充分利用我省立体气候优势,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形成以鲜切花、盆花为主,绿化观赏苗木、加工用花卉等多产品齐头并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构建具有贵州山地特色花卉苗木产业体系;扶持一批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贵州特色花卉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主产区、主销区及区域性花卉市场,完善花卉苗木全产业链建设,让花卉苗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联合林业部门、企业、院所以及合作社等各方资源,建设一批集科技、展示和培训于一体的示范创新平台,为贵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成功模式,有效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助农脱贫增收奔小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编辑 方春英 唐怒娇编审 陈毓钊
疫情出现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影响,晋宁的花卉产业也遭受重大损失,全区大量鲜切花和相关产品难于出手,给花卉企业和花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面对疫情造成的损失,2月3日,晋宁区委副书记、区长徐波在调研宝峰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和花卉企业、花卉合作社,了解疫情防控措施和节后复产复工情况时说:全区各行各业要共克时艰,以守土有责的使命感和决心,全面打好疫情防控晋宁保卫战。在张良花卉合作社、云南绣球花卉园艺有限公司、昆明睿铭园艺有限公司和红阳花卉,徐波一行详细了解了当前花卉行业交易情况和他们对疫情的防控措施及节后复产复工情况。在得知当前花卉交易量不及往年同期十分之一时,徐波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的损失,全区各行各业要共克时艰,以守土有责的使命感和决心,全面打好疫情防控晋宁保卫战。他说,面对疫情,花卉企业和广大花农要尽量应用好互联网等手段寻求花卉交易,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同时,要树立起信心,疫情过后,晋宁作为“一县一业”花卉示范县,花卉产业必然大有可为,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徐波要求,花卉合作社和广大花农散户要坚决杜绝外来用工,特别是湖北籍和疫情重灾区人员;要采取一切有效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做好基地和包装车间的消毒工作,做到人人戴口罩,体温天天量;各乡(镇、街道)和合作社要做好广大散户的宣传和管理工作。花卉生产企业要根据全国疫情情况和政府的通知复工,复工后要避免人员聚集;要做好整个场所特别是人员聚集场所的全面消杀消毒处理;工人要一个不漏做好防护措施;每天要对工人量体温;要坚决杜绝使用重点疫区人员。当天,徐波还对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他要求,全区疫情防控工作要以乡(镇、街道)为单元,以社区(村)居委会和各单位、小区为防控网格,全覆盖,不留死角死面,铺好疫情防控网;要以湖北、武汉以及全国其他重点疫区的来晋人员为重点防控对象,做到见人、见面,掌握轨迹,做到严格管控;要落实好各种防控措施,特别是涉及到各企业,各在建项目,各生产基地重点疫区的返晋人员,要一律延期返回。他说,前一段时间的防控重点主要是旅居人群,旅居群体,随着企业复工期的越来越近,会变为生产性从业人员的流入,所以对企业要全面按照“三个必须”“五个到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乡(镇、街道)要主动作为,扛起责任,做好人员管控;要精简会议,以点对点的工作安排为主,重点问题小范围来专题研究部署,尽量减少人员聚集;要关心关爱好各村(社区)卡点人员和一线医护人员。徐波强调,当前正值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全区上下要一条心、一盘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倍付出,坚持大喇叭响起啦,小组长跑起来,人民群众动起来,家家户户把门关起来,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副区长李绍荣参加今天的调研。 (图文:李春磊)
花卉种植面积集中度较高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花卉生产总面积163万公顷,同比增长12.41%,增长速度加快。2018年花卉种植面积前三位的是江苏、云南和山东。江苏花卉行业种植面积为31.08万公顷。江苏鲜切花类、盆栽植物类种植面积均有所减少,但盆景类、花坛植物、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种植面积均有一定幅度上升。云南全省已形成三大花卉产业区域:以昆明为主的滇中温带鲜切花生产区、以西双版纳为主的滇西南热带花卉生产区和以迪庆、丽江为主的滇西北高山花卉、球根类花卉生产区。云南花卉行业种植面积为20.44万公顷。山东花卉行业种植面积虽然相较于江苏、云南较少仅为16.35万公顷,但是2019年山东省花卉栽培规模持续扩大,逐渐成为全国北方重要的种苗花卉基地。注: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暂未更新2019年数据,故以上数据为2018年数据;但根据历年种植面积,种植面积具有稳定性,故初步估计排名变化不大。从花卉行业区域集中度来看,我国花卉行业区域分布比较集中。2018年,花卉种植面积排名前三位的江苏、云南、山东花卉行业种植面积占比和达到42%,占比分别为19%、13%、10%。政策、人才、科研推动花卉产业发展江苏、云南、山东发达的花卉产业受到政策、技术、人才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层面,2020年2月,江苏省发布的《省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指出推动农村发展要立足江苏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特色产业品种丰富的自然特点,围绕花卉苗木等产业,推动每个县(市、区)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主攻重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云南、山东早在2018和2016年发布花卉行业发展规划,力争2020年实现设立的花卉产业发展目标。花卉企业人才方面,2018年全国花卉企业53926个,其中包含9514个大中型企业。江苏、山东等花卉主产区大中型花卉企业较多,达到近千个,分别为979和940个。花卉市场分别为233和391个。山东花卉市场个数相对更多,2019年山东省花卉市场增长至404处,花农增长至19.88万户,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花卉科研技术方面,2020年4月,江苏(江宁)现代农业(花卉)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收集保存各类菊花品种及近缘种属种质资源5000余份,保存数量居全国首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7项等。截至2019年7月,云南自主研发花卉新品种总数已累计达580个,占全国花卉新品种总数的60%以上。山东省研发培育了数百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潮汐式灌溉、智能补光、水肥一体化、冻干玫瑰等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全省花卉园艺科技贡献率已达到85%以上。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花卉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