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专题调研园艺驿站建设运营工作德之光也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专题调研园艺驿站建设运营工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10月23日讯 10月16日,首都绿化办副主任廉国钊专题调研园艺驿站建设运营工作。现场查看了延庆区世园公园、十三陵林场等有关情况,参加了北京国际花园节闭幕式。强调:一要通过园艺驿站突出首都绿化美化行业生态惠民的服务属性,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态福利。二要增加内容,丰富功能,使园艺驿站成为展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三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水平,展示园林绿化职工风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轮不辗地

邓乃平赴大兴区调研指导园艺驿站建设

12月1日,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赴大兴区调研指导园艺驿站建设。详细了解了驿站建设和活动开展等有关情况。强调:一是围绕市民需求及全市生态建设发展需要,持续推进园艺驿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二是积极探索驿站发展模式,引导周边群众园艺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爱绿护绿意识。三是结合地域发展优势,不断丰富园艺活动内容,打造驿站品牌特色,形成独特生态名片。廉国钊同志参加。【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罗西塔

2020全球园艺&户外家居行业电商发展报告

本报告由赛文思营销咨询编制,联合PingPong共同发布,旨在为中国出海者提供行业全球营销讯息及洞察,帮助中国园艺&户外家居跨境企业在出海路上更具竞争力。2020年上半年,是跨境出海电商最具挑战的一年。随着疫情的持续发酵,作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受到了空前的打击。欧美确诊人数持续攀升,各国出台“锁国封城”政策,欧美整体经济受到挑战。跨境电商企业们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但在过去的两个月中,部分行业品类在欧美却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家居&园艺类相关产品在疫情期间表现突出。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在2019年家居&园艺类商品在美国的市场超过了3000亿美元的规模。往年正常情况下,随着欧美地区在第二季度的气温回升,家居&园艺类产品会迎来一年中的第一个高峰期。受到疫情的影响,老外们虽然不能出门,但好在他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院子,修剪后院草坪、和家人在院子里烧烤、晒个日光浴,和大部分隔离在楼房里的中国百姓相比,他们的居家生活显然更加丰富。正因如此,海外消费者对园艺&户外家居类产品的需求正在激增,这其中就包括:户外烹饪设备及配件,例如烧烤架等园艺设备及配件,例如园艺剪、割草机等户外家具及配件,例如餐凳、沙发,吊椅等2020年1月,亚马逊园艺&户外家居类产品较2019同比新增评论数增长率高达45%,开年表现出较强的上涨潜力。但受疫情影响,亚马逊FBA入库发货政策不断调整,导致该品类在亚马逊新增评论数大幅下降。但欧美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因为亚马逊的政策而减弱,反而促使大量消费者将目光从电商平台转移至电商独立站。知名园艺品牌Scotts在疫情严重的3月份,官网访问量相比较于前两个月增加了近5倍。面对需求大量爆发的特殊时期,中国的园艺&户外家居行业跨境电商卖家如何看清市场趋势,又该如何抓住市场机会,实现品牌销量双增长?你想知道的,尽在《2020全球园艺&户外家居行业电商发展报告》。PingPong将在5月12日举办一场相关行业趋势发展分享会,如果您对相关品类感兴趣,可以私信小编“直播”获取观看链接,也可以获得报告全文哦~

五材

调研报告|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伟大目标,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上海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两个面向”“两个对标”的总体要求,以“三园”(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建设情况为重点,成立了以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为组长,由委员、专家、业内人士组成的课题组,通过走访考察、座谈交流、资料征集等形式,对上海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表现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开展了10余次调研活动,赴浦东新区、青浦、奉贤、金山、松江、嘉定、崇明等多个涉农区的基层镇村走访座谈,前往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北京等地学习借鉴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听取来自市、区农业农村委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情况介绍,咨询了相关专家顾问,并结合国际大都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本市实际,经过反复探讨,形成了调研报告。意义与现状乡村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空间要素,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上海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兴旺与否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大都市中的农业产业发展,是上海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的重中之重,对于促进大都市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综合全面发展,具有标杆性的意义。调研认为,对于上海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应当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上海在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生态循环和提质增效等方面,应当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领航员,这是上海推进乡村振兴改革再出发的着力点和聚焦点。上海农业产业发展应从上海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出发,从上海农业发展空间较为有限的特殊性出发,从上海农村和农民的实际考虑出发,进行综合性考量。既要站在“三农”看“三农”,又要跳出“三农”看“三农”,看准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充分考量其长远价值,找准应对问题的策略。从上海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在农业“三区”划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东京等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与苏浙皖等长三角一体化兄弟省市相比,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面临着环境压力大、产业发展空间小,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产品市场竞争弱、产业经营投入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缺少打得出、叫得响,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地产“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小、散、乱”的特征十分明显,在优化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亟待大力推进。从上海农业农村发展大环境看,上海农业产业发展涉及土地、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单靠农业农村部门无法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在全市统筹融合发展的视角下通盘考量、寻找答案。按照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两个面向”“两个对标”的要求,农业产业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底子不足,目标尚高。要扫除阻碍产业发展屏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就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多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确立农业基础地位和作用,通过统筹协调的办法加码推进。问题与挑战目前,上海农业产业发展有五大突出问题。土地要素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农业建设用地指标匮乏。农业产业规划还缺乏刚性,相关产业用地尚未纳入乡镇总规或新市镇规划或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产业用地具体操作路径还不明确。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受限于全市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现有政策中每年5%建设用地用以支持产业发展,但很难用于农业发展领域,主要原因是农村产业发展用地的直接经济效益低,各区供地积极性不高,乡村规划引领不够等。二是设施农用地供给不足、管理弹性不够。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仓库、场地及管理用房等;另一方面,栽培模式的创新发展和智能化设施装备的广泛应用也需要硬化部分土地,但设施农用地供给相对不足。以花卉生产为例,上海花卉产业前途光明,现代化花卉生产需要硬化土地,但现有农业用地政策不准硬化,而设施农用地备案指标有限,严重制约了花卉产业旺盛发展。三是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缺乏积极性。土地流转承包后,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的相关土地政策不稳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约束机制也不到位,给经营者投入与生产带来风险,导致签订长期流转合同的意愿普遍不强,也影响了新增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农业产业被误认为主要污染源从全市面上来看,对农业环保工作的理解和对农业污染源的认定,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已经阻碍了农业产业正常、有序、可持续发展。在养殖业领域,由于存在认识误区,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在环保治理中常遭“诟病”,往往简单地将养殖业作为污染源搞“一刀切”,进行取缔、关停、禁止或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畜禽养殖业的加速退养,水产养殖业也是如此。将养殖业简单地归为“污染源”是欠科学的,搞“一刀切”更不可取,合理规划养殖业空间布局,科学利用畜禽粪污制成的有机肥,不但不会造成环保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成为农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养殖业“受伤”,也影响了种植业生态循环发展和地力改善。在种植业领域,随着近年来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从耕地质量调查结果来看,全市耕地地力稳中有升,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较小。但对标上海绿色农业发展的目标来看,耕地质量总体状况仍待改变,绿色防控技术有待提升,种植户用地养地意识普遍缺乏,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仍然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较重、耕作层变浅和板结现象较为突出,持续推进减肥减药工作任重道远。农业环保问题,根本上需要通过现代技术的手段来解决,通过科学、合理、到位的约束机制来解决,从促进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简单采取禁止、退养等做法不可取。产业环境束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有待突破。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较为普遍,综合能力不强,生产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例,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园艺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10亩以上,其中果树为30亩以上)面积为2.67万亩,散户种植面积为3.93万亩,规模化生产经营占比为40.47%。由于分散生产经营,产品相对单一、总量较小,生产主体与市场衔接不足等,阻碍着品牌化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各类主体间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联合与合作,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农业综合效益较低。二是农业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近年来,本市在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形成了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的成功做法,但全市通过这一方式销售的大米数量不多,生产主体的参与度不高;蔬菜田头交易的比重依然较大,采用订单农业生产量依然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仍处在较低水平,农业产业体系还存在资源环境匹配度不高、流通体系效率不高、低端农产品过剩和高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并存等问题,亟待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体系。三是项目扶持重点有待进一步聚集。自2016年市级项目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区后,项目扶持重点未聚焦在原已形成的特色产业上,而分散于茶叶、芝麻、荷花、灵芝等非优势产业,项目规模偏小、过度分散、总数偏多现象至今并无改观,资金使用“撒胡椒面”现象严重,不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也不利于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融合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农民增收遭遇瓶颈一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收能力低。以往上海农民增收主要靠就业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其他经营性收入等,现在已不可持续。各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休闲、旅游、农家乐餐饮、民宿等配套设施不足,农民收入仍主要依靠农业初级产品,农民增收遭遇瓶颈。以金山区吕巷水果公园为例,公园每年可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但通过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增收极为有限,相反却增加了交通、环境等压力。二是仍然缺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落地性政策。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农业势必要走融合发展之路,但推进过程还存在诸多障碍。就民宿发展而言,目前全市虽然已经制定了乡村民宿发展指导意见,但尚缺乏全市统一的民宿发展规划和行业评级标准,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日常监管不力。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宿尚未取得合规证照,处于“黑户口”状态。另外,在对休闲农业试点项目调研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乡村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照搬城镇项目的技术规范进行审核和报批,如绿化覆盖率、停车位面积、消防供水、供电配置、建筑高度、装配式建筑等,急需制定乡村建设导则,明确乡村建设项目审批规范。务农人才匮乏,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偏低目前,各涉农区农业产业发展仍然受限于农业从业人员匮乏、年龄老化,新型职业农民力量不足等问题。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者占大多数。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从业人员为例,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人数为53746人,平均年龄为57.69岁,其中平均年龄最高的是崇明,为60.88岁,松江最低,为48.8岁。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领域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普遍超过60岁。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失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推广运用受限,阻碍了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除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外,水果、鲜食玉米等用工量大且相对集中的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替代不足。这种青黄不接和落后生产力水平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策与建议上海城乡差别之大,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补上这块短板势在必行。推动上海农业产业发展,为上海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引擎,为参与国际大都市建设搭建新舞台,不仅要找差距、补短板,更需研究探索如何在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形势下,探索有效发展的新路径。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一是明确优先发展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已获国务院审批,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也紧接着出台,但仍需不断完善,尤其是要突出规划的刚性和严肃性,防止过去几十年存在的随意性和波动性。农业农村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错综复杂,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多领域互利合作、互联互通,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农业板块在全市整体板块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农业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中的优先发展权,明晰市、区两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农业农村土地、环保、金融等问题的主导性权责,对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事务要主动作为、加强协作,跨前一步。二是找准功能定位。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作为农业产业发展参照系,在研究对标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农业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定位和农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上海农业农村的功能发展定位,主要发展“高精尖”和“名特优”特大型城市需要的绿色农产品。三是科学规划布局。以农业“三区”划定成果为重点,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对照2035年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抓好农业农村规划布局,优化种养结构和空间布局,并且吸取历史教训,使规划具有严肃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突破用地政策,灵活资源配置一是要突破供地政策。研究科学合理用地政策,建立与都市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退养土地问责机制;对于绿色生态、前景光明的优势农业产业,积极给予配套支持,对于先进栽培方式所需的硬化土地需求,要突破现有政策束缚,保证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要灵活资源配置。如参照浙江省“点状供地”原则,或先行先试,增加土地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将土地减量化建设用地和盘活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一部分,优先用于农业融合发展。三是要明晰推进主体。对于基础性设施建设,应以整镇、整村为单位进行整体性推进;对于分部门设施建设,探索针对性地统筹推进;对于生产与休闲相结合的产业融合设施建设,创新项目化融合推进。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财政供给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市农业农村委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善于统筹整合,将农田水利项目、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等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镇和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大型项目倾斜,集聚各种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金融资本、企业资本、民间资本,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有序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要优化财政供给。继续深入调研梳理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厘清现有政策中存在的短板,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整合优化水稻、经济作物、蔬菜、畜禽、水产等补贴政策,并聚焦重点扶持方向性产业,做大做强,探索先建后补等资金拨付方式;健全各类保险政策,着力提升政策供给水平,完善政策供给体系。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一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僵尸合作社”清理力度,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完善农业产业服务组织体系,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力量凝聚和抱团协作发展。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对小微主体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扶持机制,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的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落户上海,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收益。三是注重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品牌建设。聚焦蔬菜、瓜果、大米、生猪、河蟹、南美白对虾等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充分运用电商、实体店等销售渠道进行品牌推介,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品牌美誉度,提升产品价值链。着力融合发展,鼓励先行先试一是着力深度融合发展。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协同推进,充分考虑当地人文特色及自然景观,探索盘活农民房和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整合资源、集聚发展。拓展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科普、医药、教育等多种功能,着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鼓励突破性先行先试。鼓励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大胆闯、大胆试,借助苏浙皖地广量大的农业资源优势,探索上海在先进生产方式上的卓越引领,在生产功能和空间布局上的战略性合作,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空间潜力不足短板,探索区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创新安信农业保险金融服务方式,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完善环保监管机制,夯实绿色发展理念一是优化农业行业污染物的监管。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制定(修订)农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农业行业当前的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确定农业污染物排放参数,特别是养殖业废气废水排放标准中的某些参数,需要进一步评估与认证,以提高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监管执法环节的人性化操作,研究建立符合实际的行政执法主体环保问责与考核机制,给予农业生产者整改提升的机会,而非“一关了之”。二是强化农业行业绿色生产的理念。一方面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延长土地租赁期限,并且在租赁合同中加入土地质量管控的内容,切实降低掠夺式生产经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农业全程绿色生产模式,在茬口调整、减肥减药、废弃物处置、绿色防控等工作中做大、做深、做实。

常卒乎鄙

家庭园艺市场火热 复合肥龙头史丹利借势拼多多培育新品牌

鲁网2月1日讯春节宅家做什么?“没事转转小菜园,心情格外好。”在拼多多园艺类目的产品评论区,不少近期新增的评论表达了类似的兴趣。这并不奇怪。据统计,去年,拼多多园艺类目销售额及订单数同比增长超过150%,工具类、灌溉类及资材类产品特别畅销,尤其是电动割草机、花园水泵、种植箱等产品,销量同比上涨逾200%。其实,家庭园艺正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的爱好。《纽约客》杂志去年8月的报道提及,在社交隔离期间,英国人不仅抢购面粉和厕纸,还争相购买园艺用品。植物与种子在英国的销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三成以上。德国民众也对养花种草极为热衷。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孚凯去年底发布的报告,德国2020年销量增幅最大的10类商品,除医疗用品外,园艺和家庭游乐设备以53%的增幅位列最前。当全球家庭园艺市场快速走强,在全国园艺用品在业企业数量最多的山东省,知名农用肥料品牌史丹利迅速完成针对家庭园艺市场的调研,并在去年上半年做出了开拓园艺肥市场的重要决定。这是这家农用肥料上市公司的首次“跨界”,也是他们寻求自我突破的重要尝试。去年下半年,史丹利决定入驻拼多多,并在今年初宣布加入新品牌计划。“鉴于园艺肥消费需求的分散性,我们采取线上销售为主、线下销售为辅的策略。而拼多多的用户人群与我们契合度很高。”史丹利园艺肥业务总经理左进良认为,随着用户群体不断向上延伸,拼多多正大力拓展品牌类产品。而这对于史丹利拓展新业务、培育新品牌而言是巨大的机遇。1月28日,临近春节,史丹利的园艺肥料生产线依然火热运转。图为史丹利园艺肥业务总经理左进良在工厂了解产品生产情况。(小南 摄)上市肥企“莳花弄草”分拣、登记、烘干、研磨、量取、浸提、过滤、检测……在史丹利与美国农业综合检测服务商AgSource联合成立的蚯蚓测土实验室里,一份土壤样品经过一整套严丝合缝的程序后便完成了它的“体检”。不久后,农户会收到一份土质“体检报告”,上面记录着包括硝态氮、钙、铁等在内的大量、中量、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pH等指标数值。“有氧,根须深;有氮,枝叶旺;有磷,花朵艳;有钾,卖相好;有硼,坐果多;有镁,底叶壮。做完体检,土壤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如此有利于精准施肥,降本增效。”左进良告诉记者,这便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测土技术。在史丹利的蚯蚓测土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称量需要检测的土壤样品。蚯蚓实验室的名字源于土壤中蚯蚓的数量往往被作为评定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南 摄)量取适量的土壤样本后,蚯蚓测土实验室的技术人员需先进行溶解,再浸提、过滤,最后通过仪器进行检测。(小南 摄)通过测土配方、因地制宜生产适合国内不同地区的复合肥,史丹利历经近30年的探索,已成为国内农用肥料行业的头部品牌。业绩报告显示,史丹利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7.31亿元,其复合肥是国内复合肥单品牌销量最大的产品之一。同时,史丹利还是复合肥国际标准的起草单位。而如今,农用复合肥的整套生产体系,史丹利开始运用到了园艺肥上。“黄土地黑土地,种地就用史丹利”这句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史丹利希望孵化出全新版本,“黄土地黑土地,养花种菜也用史丹利”。此前,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发达国家95%的园艺消费来自家庭及市场,只有5%为政府购买。我国相反,政府购买占八成,家庭及市场消费仅有两成。而近年来,由于市政及房地产园林的发展渐趋饱和,大景观行业发展急剧跳水,传统园艺公司开始转向家庭园艺产业。“家庭园艺是门好生意。”左进良告诉记者,史丹利的定位是成为植物生长全链路技术支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为了探索新型产品,公司以农用肥料为基点分析了28种相关产品近5年的销售数据走势,发现家庭园艺肥料上升曲线“最漂亮”。“目前,家庭园艺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产品参差不齐。而园艺肥与农用肥具有一定产品相关性,开发周期也相对较短,对这一方向我们很有信心。”左进良表示。上述调研报告还指出,目前,家庭园艺消费市场的上升期才刚刚开始,且中西部市场空间广阔,预计到2025年,家庭园艺用品的需求容量将突破80亿元。去年底,记者在山东调研园艺用品企业时,不少商家还表示,“目前,一些高客单价的家庭园艺产品,很多平台卖不动,但拼多多可以,因为,这个平台的消费者往往自己买、自己用,而其他大多是孩子买、父母用,后者往往因为担心抓不准需求而购买入门级产品。”而左进良认为,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市场份额很高,同时,家庭园艺市场中的年轻用户在养花种草方面更多受到长辈影响。这使得史丹利希望将拼多多作为推动园艺新产品、培育园艺新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播种“菜园子”作为曾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企业,史丹利实力雄厚,过去几十年已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展了3000多个销售服务商,建设了10万个销售服务网点。尽管线下“枝繁叶茂”,但在线上,史丹利初来乍到,需要迅速形成相应的产品开发、销售策略与体系。去年下半年,史丹利入驻拼多多,并带来了植物缓释肥、营养粒、营养液、营养粉、三元肥料、椰糠砖土等几十种产品,但运营之初,重点应该放在哪些品类上?拼多多的技术人员认为,菜园子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场景。与欧美国家的家庭园艺种植习惯不同,国内用户除了希望在庭院养花,更迫切的需求是种植瓜果蔬菜,自给自足。“花种得好,只能欣赏;菜种得好,不仅能吃,而且翠枝绿叶、硕果累累,家庭环境也得到了美化。”有拼多多用户这样告诉记者。而记者在该平台一些园艺产品的评论里看到,一小片土、几粒种子、些许清水和肥料,很多用户就能收获数捧新鲜蔬菜、几盆鲜美瓜果。他们有院子的种院子,没院子的种房前屋后、阳台墙角,自得其乐。有意思的是,去年疫情期间,还有专家鼓励受到影响的居民在自家院子空地或者阳台种上一些速生叶菜。如此,宅在家中也有新鲜蔬菜可吃。而瓜果蔬菜所需的肥料正是主营农业肥料业务的史丹利的强项。于是,史丹利便将菜园子专用复合肥作为园艺品牌培育初期的重点抓手。在拼多多上,这一肥料分为通用型、瓜果型、叶菜型和有机型四种,具备改善土壤、强健植株、提质增产等功能。加入新品牌计划后,史丹利开辟了供应拼多多的园艺肥料定制化生产线。(小南 摄)目前,这一系列已表现出爆款潜质,在传统的销售淡季、1月份年货节期间依然保持稳健的增长。而受之驱动,史丹利的园艺肥产品亦快速爬坡。从菜园子的场景需求出发,除了肥料,史丹利还计划将全世界适合种菜的优质土壤都陆续放到拼多多上销售。“通过蚯蚓测土,我们可以检测土壤质量,同时也能针对性地定制相应的肥料。好土配好肥,科学又精准,且生产、品质均有保障。”左进良说。经济的“春耕”需要提前“播种”。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耕旺季,近期,史丹利团队还将年货节与紧随其后的“春节不打烊”活动作为练兵季,提前蓄势。左进良认为,“就企业实力而言,我们完全能够做到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化提供肥料,但在家庭园艺这个全新赛道上,用户需求是什么,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什么,以及线下品牌如何走到线上,这些需要我们和平台共同探索。”(本网记者) 来源: 鲁网

若狐不偕

花卉产业,“生态之城”的靓丽名片——区农业农村委开展花卉产业发展专题调研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意见》(沪府办〔2020〕72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国内一流的特色花卉研发中心、种源生产繁育中心、花卉交易中心和家庭园艺服务中心。实现花卉产业由单一的生产型向生产服务融合型发展转变,打响上海花卉品牌,使花卉产业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态之城”的靓丽名片。为推进我区花卉产业建设、交流发展设想、谋划相关项目,形成我区花卉产业基本思路。3月26日下午,青浦区农业农村委组织开展了花卉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会。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夏亚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农业农村委综合科、产业科、农田建设科、种养业科负责人,区绿容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各街镇、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夏亚刚分别从“目标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三个方面简要传达《意见》内容,并提出要求,要加快落实各街镇、企业提出的用地、建设、设施等问题,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各重点街镇形成可行性方案纳入“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尽快形成我区花卉特色项目。 各街镇、现代农业园区农业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对于各自存在的问题、瓶颈以及未来发展的设想进行了交流。区绿容局与委内相关科室负责人根据各自条线领域就交流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图、文:区农业农村委种养业科【来源:青浦三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是事之变

贵州省林业局开展花卉产业发展调研

11月12日,为进一步打造贵州山地特色花卉产业,有效推动贵州苗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由省林业局、花木园艺协会、省烟草公司组成的调研组赴开阳县龙岗镇实地调研花卉产业发展工作并召开座谈交流会。调研组参观龙岗镇烟叶站百合种植基地当日上午,调研组深入龙岗镇烟叶站百合种植基地,现场参观“烤烟&花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项目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博士张峰向调研组逐一介绍烟草产业种植生产情况,温室大棚百合鲜切花试点种植模式、市场前景及初步成效,烤烟地百合轮作推进措施、进展阶段等实施情况。  随后调研组就项目进展以及全省花卉产业建设等议题召开座谈交流会。会上,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守都就开阳县“烟草&花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的成功试点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开阳县实施的“烟草&花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在不影响烟草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烟地闲置的“空档期”,错季轮种高效益的花卉作物,突破传统耕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土地及配套设施利用率,同时也为周边群众增加了就业机会。调研组聆听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情况向守都强调,花卉苗木产业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高效益朝阳产业,也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首要选择,是林业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要条件,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省花卉苗木产业存在规模小、效益低、产业化发展缓慢等问题,但同时,贵州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部分贵州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位,要正确认知自身优势与劣势,勇于抓住发展新机,努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让全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座谈交流会现场下一步,省林业局将以编制全省“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为契机,编制《贵州省花卉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大对贵州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同时,充分利用我省立体气候优势,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形成以鲜切花、盆花为主,绿化观赏苗木、加工用花卉等多产品齐头并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构建具有贵州山地特色花卉苗木产业体系;扶持一批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贵州特色花卉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主产区、主销区及区域性花卉市场,完善花卉苗木全产业链建设,让花卉苗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联合林业部门、企业、院所以及合作社等各方资源,建设一批集科技、展示和培训于一体的示范创新平台,为贵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成功模式,有效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助农脱贫增收奔小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编辑 方春英 唐怒娇编审 陈毓钊

美食村

徐波调研花卉企业和花卉合作社疫情防控及节后复产复工情况

疫情出现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影响,晋宁的花卉产业也遭受重大损失,全区大量鲜切花和相关产品难于出手,给花卉企业和花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面对疫情造成的损失,2月3日,晋宁区委副书记、区长徐波在调研宝峰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和花卉企业、花卉合作社,了解疫情防控措施和节后复产复工情况时说:全区各行各业要共克时艰,以守土有责的使命感和决心,全面打好疫情防控晋宁保卫战。在张良花卉合作社、云南绣球花卉园艺有限公司、昆明睿铭园艺有限公司和红阳花卉,徐波一行详细了解了当前花卉行业交易情况和他们对疫情的防控措施及节后复产复工情况。在得知当前花卉交易量不及往年同期十分之一时,徐波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造成的损失,全区各行各业要共克时艰,以守土有责的使命感和决心,全面打好疫情防控晋宁保卫战。他说,面对疫情,花卉企业和广大花农要尽量应用好互联网等手段寻求花卉交易,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同时,要树立起信心,疫情过后,晋宁作为“一县一业”花卉示范县,花卉产业必然大有可为,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徐波要求,花卉合作社和广大花农散户要坚决杜绝外来用工,特别是湖北籍和疫情重灾区人员;要采取一切有效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做好基地和包装车间的消毒工作,做到人人戴口罩,体温天天量;各乡(镇、街道)和合作社要做好广大散户的宣传和管理工作。花卉生产企业要根据全国疫情情况和政府的通知复工,复工后要避免人员聚集;要做好整个场所特别是人员聚集场所的全面消杀消毒处理;工人要一个不漏做好防护措施;每天要对工人量体温;要坚决杜绝使用重点疫区人员。当天,徐波还对全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他要求,全区疫情防控工作要以乡(镇、街道)为单元,以社区(村)居委会和各单位、小区为防控网格,全覆盖,不留死角死面,铺好疫情防控网;要以湖北、武汉以及全国其他重点疫区的来晋人员为重点防控对象,做到见人、见面,掌握轨迹,做到严格管控;要落实好各种防控措施,特别是涉及到各企业,各在建项目,各生产基地重点疫区的返晋人员,要一律延期返回。他说,前一段时间的防控重点主要是旅居人群,旅居群体,随着企业复工期的越来越近,会变为生产性从业人员的流入,所以对企业要全面按照“三个必须”“五个到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乡(镇、街道)要主动作为,扛起责任,做好人员管控;要精简会议,以点对点的工作安排为主,重点问题小范围来专题研究部署,尽量减少人员聚集;要关心关爱好各村(社区)卡点人员和一线医护人员。徐波强调,当前正值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全区上下要一条心、一盘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倍付出,坚持大喇叭响起啦,小组长跑起来,人民群众动起来,家家户户把门关起来,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副区长李绍荣参加今天的调研。 (图文:李春磊)

雅远

省农业农村厅领导调研晋宁花卉产业情况

近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魏民率队到晋宁调研花卉产业情况。区领导徐波、杨万洪、李绍荣一同调研。调研组先后查看了云南林奇园艺有限公司、云南永茗花卉种植有限公司、云南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据了解,2019年,晋宁区成功评为全省首批“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县,在全力打造世界春城花都核心功能承载区的新征程上,在一系列主打鲜花牌的重大举措助推下,晋宁掀开了更高层次的云花品种培育、云花品质提升,云花品牌打造的序幕。近年来,晋宁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坚持“调整结构兴产业,农民增收求致富,突出特色树品牌,提高质量促效益”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做强、做大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富民工程来抓,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优化模式和一乡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花卉产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截至2019年,全区花卉园艺种植面积5.39万亩,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4.9万亩、产切花41亿枝,花卉农业产值22.4亿元,加工产值32.8亿元。鲜切花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产品远销国内外大中城市。一花一世界,云花看晋宁,晋宁已成为人们公认的云南花卉第一大县,并引起花卉业界的关注。通过实地查看和听取情况汇报,魏民要求,晋宁要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逐步改变花卉种植方式,大力发展无土栽培;要抓好产品宣传和推介,提高花卉产业的知名度;政府要完善政策、加强服务,重点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调动广大农户对花卉产业的积极性,带动更多花农致富。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 王宇

北冥有鱼

三门峡市园艺站到陕州区、灵宝调研指导梨果产业

7月17日,三门峡市园艺工作总站李明雷站长带领陕州区园艺管理服务中心刘宏丰副主任、灵宝市园艺局白建伟副局长,陪同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王东升一行到陕州区、灵宝调研指导梨果产业。调研组冒雨来到了陕州区菜园乡的田家庄村、南阳村,看到了地里栽的梨树,成活率高,长势喜人。据乡负责人介绍,全乡已发展红梨4000亩,今年发展了1000多亩,梨苗都是乡里免费提供的,还安装有水管,可供浇地使用。在张汴乡芦庄村梨园,可见树下有黑地膜覆盖,起到很好了保湿保墒作用。村支书说,这是一个种植大户的,种了80亩梨树,1亩地租金80元。王所长指出,要多品种发展,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同时强调要加强梨幼树管理,定干后在已确定保留直立生长的中心干上刻芽,促使发出的枝条均匀分布,及早成花结果。李站长要求,不仅要抓好梨幼树土肥水管理,还要做好幼树骨架的培育,使梨树早结果结好果。在灵宝西阎乡干头村红梨基地、故县镇盘西村合作社,有春季刚栽的树,还有生长10多年的盛果期树,红梨的发展势头很好。湖北武汉人雷召华夫妇,2019年开始在盘西村承包了800亩正值盛果期的红梨园,亩产优质果2000斤,主要销往北京市场,常年雇30人在这里干活。在盛果期梨园,王所长发现有腐烂病、干腐病发生,树势衰弱,即提出了具体管理要求:一要是及时刮除病斑斑,涂抹药剂;二是结合修剪,及时清除病枝、病果,集中烧毁;三是确定合理负载量,并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李站长强调,梨园的管理,病虫害防治不能放松,而且要做到绿色防控,确保人们能吃上安全、放心的无公害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