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高校的院校研究人员是如何炼成的?困肿中颡

美国高校的院校研究人员是如何炼成的?

在美国,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机构被称为“数据的熔炉”和“决策的平台”,因其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可行性而屡获高校管理者的青睐。根据定义,院校研究机构是运用管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本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升本校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的组织。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收集数据,然后在科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为院校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对这些机构而言,能否充分发挥其决策支持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往往取决于院校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和专业技能。所以,美国的院校研究机构也非常重视组织发展和建设。因为发展较早,他们在这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组织体系、清晰的从业准入门槛和涵盖各层级研究人员职业发展路径的培训计划。01美国院校研究机构的组织体系美国的院校研究机构一直在努力建设一种合理机制,为广大从业者提供知识、技能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有效训练,比如建立行业协会。美国院校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目前已有超过4000名成员,其中既有院校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有一些区域性的地方组织机构和非地区性质的附属机构。地方结构包括美国院校研究协会东北分会(Northeast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等区域性组织,及加利福尼亚州院校研究协会(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这样的各州附属机构。MidAIR是致力于探究高等教育领域院校研究重要议题的地区性院校研究组织(网络图片)至于院校研究机构本身,则大多出现在大学校园内,其主要职责可以概括成以下三类:对机构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新闻报道和政策分析;负责计划、登记及经济管理;评估事件结果、审查项目实施情况并鉴定其成效。这三个方面常被看作是院校研究的核心。只有将收集到的数据顺利转化成可以推动该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有效信息决策,院校研究人员才能发挥自身作用。美国院校研究机构模型(资料来源:美国院校研究协会,一读EDU编辑部制作)“决策支持”是院校研究领域的常见术语,通常指“将院校研究机构里关于多种类型议题的研究专家聚合到一起,共同对外部环境面临的挑战做出积极主动的应答。”美国院校研究机构内部采用有效的互助分责机制,各级分析师能利用数据信息及时有效地分析上级的决策要领,并依据计划制定相关政策。而各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也会担任机构内部精英人才的导师或教练员,以提升各分支机构的整体研究水平。这种机制有助于提升院校研究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合作水平,并为他们提供接受系统训练的机会。实质上,整个院校研究机构是一种可供全校范围使用和传播的资源,由管理者构筑起整个团队的价值核心。借助于院校研究机构的力量,校内各个院系均能获得经过专家分析过的可靠数据和科学决策。这些决策不仅基于领导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还具备扎实的数据基础、有价值的信息源,是专业分析师集体智慧的结晶。02美国院校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在美国,院校研究人员的研究背景具有多样性,通常来自不同学科。他们具有怎样特别的职业发展路径呢?总体而言,这些人不仅要有高学历作为保证,还要具备在实际工作中磨砺出的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分析能力。其中,院校研究管理者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 “重要议题智慧”和“语境分析能力”等技能,以保障整个机构决策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可行性。职业入门的基本要求首先,院校研究人员必须获得博士学位吗?一位兼具硕士学位和多年院校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是否也能进入院校研究机构?美国《关于院校研究办事处的全国性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Offices)显示,拥有高学历是院校研究管理者身上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参与该项调查的1219名院校研究负责人中,89%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43%更是拿到了博士学位。这些负责人所取得的最高学位大多是社会科学、教育学或者人文科学方向。不过,近年来,随着高校对数据处理和决策分析科学性要求的逐步提高,美国大批院校研究人员已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如何获取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博士学位上。(网络图片)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能院校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分析能力。在美国,每位即将从事院校研究工作的新人必须接受系统的职业发展训练:每个人不仅需要熟知院校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常用缩略词,还必须熟练操作各种数据源系统和数据仓库。而在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院校研究分析师也需要不断磨练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初级院校研究分析师需要熟练操作电子表格,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工作,会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具备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完成基本的描述性分析。高级院校研究分析师则需要掌握更为复杂的数据分析技能,包括推论性的统计学、预测性的分析学等。熟练操作SAS、Stata和SPSS软件能够让他们快速高效地分析大容量的数据集。而由于R是一种用于统计分析、绘图和操作环境的,源代码开放的免费软件,学习和使用R语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元能力作为软实力支撑对于院校研究人员而言,具备精干的专业技能和分析才智仅仅是强有力的基础,真正的核心在于培养自身的“重要议题智慧”(issues intelligence)。这项能力要求院校研究人员,无论身处研究机构的哪个层级,在使用数据处理学校重大事务或对外展示学校基本信息时,都必须能够站在学校领导者的角度去思考。只有如此,经过他们研制出的决策,才适合被学校领导者采纳。除此之外,院校研究机构的管理者还应该掌握语境分析能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由特仁兹尼(Terenzini)在2013年重新提出,其具体内涵是指“院校研究负责人应该熟知院校研究机构的内部文化和院校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所处的地位”。特仁兹尼强调,语境分析能力要求院校研究负责人必须摆脱院校研究机构所处高校和地区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束缚,思考如何让机构成功运转。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地区性资源优势,还要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去不断探索与周边环境合作的方式,大胆创新所在机构的治理模式。(来源:一读EDU编辑部)03分层级、有计划的专业发展技能培训美国院校研究人员分属不同的层级,而各级别的院校研究人员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要求也有较大差异。新入职的院校研究专家亟待提升的是数据处理软件和分析软件的使用技能,最终达到能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并准确解答数据库中各种常见问题的水平;院校研究机构的中层管理人员或长期从事院校研究工作的专家则需要提升读写交流能力,学习数据可视化知识和计算机编程语言,以及如何进一步构建自身在整个院校研究机构乃至整个学校的人际网络。给予初学者特殊技能训练美国院校研究协会为新入职的院校研究人员提供一种全方位的课程训练。这种课程通常由许多经验丰富的研究专家开设,为期6周,要求学习者在线上完成,主题包括“院校研究的工作性质及工作内容”、“数据管理”、“实用调查设计”、“将数据转化为支持性决策”以及“发展一种能够扩大数据信息来源的文化”等。该协会的“数据与决策培训课程”(The Data and Decisions Academy)还为新入职的院校研究专家提供可以提升研究技能的特殊训练课程,例如,为支持决策提供的数据分析课程、数据管理调查设计、学习结果分析、纵向数据分析等。在线学习的学员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自主安排课程学习的进度。除了美国院校研究协会,各州和各地区的院校研究协会也会以年度会议(annual meetings)的形式,为初学者提供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为院校研究资深专家提供综合性课程考虑到领导力在院校研究管理者管理团队时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协会会将领导力课程设为提供给院校研究资深专家的通识课程。同时,协会还会一同开设科技与分析技能课,以便确保这些资深专家一旦有机会晋身为管理者,就能具备能够胜任更具难度、挑战性工作的充足信心和杰出能力。此外,他们还会开设项目管理类课程,以提升他们的读写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并学会如何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高效完成研究计划。院校研究结业证书项目尽管美国尚未实现院校研究专业学位的授予计划,但在美国,院校研究人员仍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研究机构的培训项目,获得该专业的结业证书。目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波尔州立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等高校的院校研究机构中,已经初步实施了院校研究课程结业证书项目,而且,这些项目证书大部分都可以允许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只需支付较少的费用,院校研究人员就可以在Coursera、edX、Udacity等在线学习平台上,学习诸如《数据科学和分析学》、《数据可视化》、《计算机编程语言》(R/SQL)或《思维设计》之类的课程。当然,院校研究人员的课程培训也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学习持久性问题。为了更好巩固课程学习效果,从事院校研究专业培训工作的专家建议,每位学习者最好能够在每次参训活动结束后,及时反思自己是否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提升,以及培训课程中介绍的知识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否真正有益。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每位院校研究专家还应该制定出一份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04美国院校研究发展给我国的启示有观点认为,我国院校研究人员尚未对院校研究的功能、任务、工作模式和组织定位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许多已有的院校研究成果也仍然属于传统的高等教育研究范畴,缺乏为决策服务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而院校研究能否实现规范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院校研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国内院校研究人员的培养,不断完善对各级院校研究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开设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在原有学科基础上,不断融合新知识,引进或开设与院校研究工作相关的实用课程。例如 “数据与决策培训课程”、“院校研究中的长期跟踪研究”、“学生学习成果导论”、“院校研究设计”等。其次,在院校研究工作者的培养上,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院校研究工作者,制定不同发展目标的长期职业培训计划:要特别重视训练这些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提升他们的“重要议题智慧”和“语境分析能力”等综合素养。

不比而周

院校研究与战略规划

这是2020年9月26日在吉林大学组织召开的“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学术论坛“上的交流报告。感谢吉林大学的邀请!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非常感谢吉林大学邀请我参加今天的学术论坛。感谢于洋老师的介绍。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院校研究与战略规划。主要谈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院校研究,希望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美国的院校研究。我之所以说是进一步,是因为,我已经就院校研究这个话题在国内进行过很多次交流,参加今天会议的部分老师这些内容可能已经很熟悉了。但大家也不要失望,我希望第二部分内容对大家有一些帮助。第二部分内容回答的问题是:院校研究在大学战略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什么的作用?当然,由于今天时间比较短,也只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后若有机会,我们可以继续交流,大家有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与我交流。下面我先介绍一下院校研究。谈到院校研究,大家可能想知道的第一个问题是:院校研究的功能是什么?我记得在2012年,我参加美国院校研究学会年会时,美国滨州州立大学的Terenzini教授引用《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来阐述院校研究的功能,当时我只有几年的院校研究工作经验,他的报告对我理解院校研究工作受益匪浅。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院校研究的功能、职责和人物。我仍然非常赞同他的这个界定,也深深体会到院校研究的重要性。如果一定要给院校研究功能下一个更加直接的定义,那就是为大学科学决策服务,所以院校研究是一个服务导向型的部门。在美国这个部门属于行政机构。关于院校研究的特征,我在《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年第一期发表的“院校研究的特征与实践价值”一文中有详细介绍。我认为,院校研究的特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首先,院校研究是校本扎根研究,是对院校研究人员所在大学的研究,也就提升“知己”的研究,最近看到在南科大召开的学术交流会议上提到“北大研究”、“南科大研究”,其实就是院校研究在这些大学“扎根”的一种研究;第二个特征是,院校研究是问题导向、症结梳理和对策咨询的“闭环”研究,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进行答疑和方案论证;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跟踪分析效果;在政策执行到一定程度或者结束时,对结果和政策进行评价,并对照制定政策时的计划,找差距,找原因。第三个特征是,大学校本智能体系的开发和积累研究,简单地说就是大学数据的收集和储存系统的开发等。现在大家用一个听上去更加专业的术语来阐述这个特征,就是“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更加强调制定数据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工作。第四个特征是,科学实证研究,就是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包括定量和质性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最后一个特征是,通过上面提到的研究积累大学的发展经验,所以我认为院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校本史料记载的研究。那么院校研究具体做些什么事情呢?以我工作的办公室职责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我所在的院校研究办公室是加州大学系统总部的一个部门,系统总部的名称为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总部系统办公室有1600多人,我所在的院校研究与规划办公室有30多人。我们的主要职责可以从五个方面予以总结:一是数据系统建设,刚才说了,现在大家都用数据治理这个术语,主要工作包括制定数据治理的政策和制度,收集、清理、整合数据,开发数据系统。二是常规报告,也就是我们要定期撰写和发布的常规性报告,以及向州政府、联邦政府提交的统计报表等。三是决策问题导向研究,针对领导层以及职能部门的决策问题开展的研究,并向他们提供咨询。四是我们办公室通过环境扫描决定的研究项目,并将结果提交决策部门参考。五是为校外有关组织和以及家长、学生等个人提供数据,满足他们的决策、研究、申请大学等的需要。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大学的办学规模、任务不尽相同,所以院校研究的职责可能也存在差异。我们IR的成果非常丰富。大家感兴趣可以访问我们办公室的网站。我在这张PPT上也展示了几项主要的成果:1)加州大学网络信息报告平台,可以说是全世界所有高校中,展示数据最完整的网络报告平台。2)问责报告是我们撰写的加州大学的年度报告。我们通过10多个领域,100多项指标对加州的办学绩效进行分析和汇报;3)调查研究项目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院校研究项目。大家知道评估包括直接评估(direct assessment)和间接评估(indirect assessment),学生考试成绩、教师发表的论文都可以作为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绩效的直接评估,但这些评估不能解释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有的老师发表论文多,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等。利用调查研究可以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来解释背后的原因。我们办公室负责开展10多项调查研究项目,而且在网络平台公布非常详细的调查结果。4)我们也撰写专题报告来支持大学的决策。例如,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标准化考试在大学招生中的作用,以及入学考试成绩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等。好的一点是没有人要求我们发表文章,只要把数据分析搞好,报告写好,提出决策建议,一切就搞定了。当然,要把所有事情搞定,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完成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工作任务,院校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特殊的技能。根据美国著名学者Terenzini教授的研究,院校研究的组织职能包括三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技能,包括数据库的利用能力,统计方法、统计软件等方面的知识等,院校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以及通过实践工作获取;二是院校事务知识,也就是要了解大学运行的相关问题,比如学生课程学习要求、毕业要求、大学经费的来源、开支项目等,当然,这部分知识也包括大学的发展方向等。院校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参加大学各级会议、与职能部门交流等方式或足额这方面的知识。三是生存环境,包括地方、国家以及全球的社会、经济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向等。院校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参加专业会议、新闻媒体以及相关培训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强调的是,院校研究部门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所掌握的院校组织智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对刚入职的工作人员来说,技术与分析能力非常重要。参加今天会议的很多人员是研究生,我敢保证,如果你能掌握从事院校研究的能力,你毕业时会定会有一大把工作等你挑。这个领域的人才非常短缺。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院校研究在战略发展规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从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院校研究的功能是为决策服务,战略规划是大学决策极其重要的领域之一,但战略规划又不同于其他决策,所以院校研究在编制和执行战略规划中也具有比较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我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编制战略规划的SWOT模式,这是迄今为止编制战略规划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SWOT模式包括四个组成部分:“S”是Strengths的缩写,可以翻译成“优势”,“W”是“Weaknesses”的缩写,是劣势的意思。二者强调,在编制战略规划过程中首先需要分析和了解自己大学的优势和劣势,这与我们之前提到的“知己知彼”的院校研究功能不谋而合。“O”代表“opportunities”,是指大学的发展机会;T是“Threats”的缩写,可以翻译为挑战。这两个方面强调,在战略规划中要分析和预测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你所在高校可能的机会以及存在的威胁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探索。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院校研究常常通过环境扫描了解和分析大学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意思。当然,院校研究并非直接领导编制战略规划的部门,学校需要战略规划编制委员会等完成这项工作。所以具体地说,IR在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应该包括解答问题,参与讨论,收集数据,开展数据分析等工作。关于数据分析工作,我列了一个清单,包括我刚才提到的优势、劣势、社会形象、运行绩效、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差距分析、生源预测、经费预测、劳动力市场预测等工作。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这些数据分析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差距分析(gap analysis),包括基于标准指标(criteria-based indicators)和常模指标(norm-based indicators)开展的分析。标准指标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标准来评价大学的绩效、质量等,这个标准可能是学校制定的,也可以是管理部门制定的;而常模指标是指大家在某一方面的共同表现程度,可以是平均值,也可以是最高值。以毕业生就业率为例,所有对标大学的平均就业率就可以看作为常模指标。因为今天参加交流的有很多是研究生,我想说的是,了解这方面的评估理论知识对将来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想要强调的IR在战略规划编制中的预测工作。我们的规划不能是空中楼阁,特别是我们制定的未来战略目标要有据可依,这就需要利用IR的能力进行一定的预测和分析。IR在战略规划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仍然可以对照战略规划编制的WSOT模式来阐述,可以回答SWOT相关的四个问题:一是优势是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二是劣势是否得到了改进?三是是否有效地抓住发展机会,是否拓展了新的机会?四是是否有效地应对大学面临的挑战。当然,我们的战略规划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是有聚焦点的,所以IR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要依据战略规划的聚焦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分析可以包括差距分析,指标进展监测和报告,影响因素分析,周期“闭环”分析。前面已经提到了,IR要时刻利用进展数据,对比目标,尤其是在战略规划周期结束后,总结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当然,IR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学校,规划委员会,从数据分析角度提供相关证据说明规划执行的效果。要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这也就是我多次提到的IR的“闭环”研究。最后做一个简单总结:IR是高校科学决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战略规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高校IR还比较薄弱,开发整合型的高校大数据系统,培养IR人才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参加会议的研究生可以努力掌握相关技能,将来加入院校研究行列。在战略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加强IR的论证和分析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IR在差距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中美大学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战略规划的进展评估、战略目标跟踪分析,特别是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以及战略规划的周期“闭环”研究都需要加强。谢谢大家!

活菩萨

刘献君教授:努力推进中国院校研究走向成熟

刘献君教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这是第二次在西安召开国际会议,第一次是2006年,主题是高校领导与战略,那一次会议为推进我们国家高校战略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年第二次,在刚刚走进普及化阶段,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问题展开讨论,我相信会取得很好的成果。这次会我们郭理事长决定在欧亚学院召开,这也是一次现场会,作为一个案例分析,我相信大家都会感受到不虚此行。我发言的题目是《努力推进中国院校研究走向成熟》,有这么几个问题,前面四个问题我们在教育研究第9期上已经有,我简单说一说,我重点说后面一个问题。我们这次会议华中科技大学院校研究的院长、副院长给大家送了一本书,一本刊物。我们院校研究从2000年开始,已经走过了20年,这一段时间我们华中科技大学院校研究所集中研究了几个月时间,回顾前面的十几年展望今后怎么办,以后我们怎么办?我们形成了一个结论,我们一定要初步形成、规范发展,现在已经走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只有突破节点,走向成熟,才能真正立起来,我们要找到一个关键点、一个节点,这是我们的基本结论。所以,我们写了7篇文章,第9期我们发了6篇,还有一篇大概是第11期发。我简单给大家回顾一下,首先是条件已经成熟,对院校研究形成了较高的认同感。刚开始的时候,我给部长汇报,我们要搞院校研究,他第一句就说这是什么,都不理解,现在大家至少都认同了,这些话我就不念了。9月25日,我去看潘先生,潘先生身体很好,他一再强调院校研究的重要性。第二个,对院校研究的探索形成了基本共识。一个是内涵是什么,院校研究的内涵是什么,大家形成了共识。理论和方法初步探讨,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比较清楚了。第三个,就是广泛开展院校研究实践。一个是参与规划制定,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参与“十四五”的规划制定,探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段时间抓住主要问题,这次普及化时代人才培养等等,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研究,为学校决策提供支持。第四,初步建立了院校研究平台,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念了,这是我们做的案例库,这次会议给大家也送了一本。第五,院校研究机构探索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刘献君教授 报告主框架第二部分,中国院校研究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大家可以讨论、分析。系统的院校研究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完整的院校研究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院校研究机构的普遍设置和院校研究实践的全面展开,健全的院校研究交流协作网络和平台,良好的院校研究的环境和氛围。第三部分,中国院校研究走向成熟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主要领导对院校研究必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有的还没有认识到这个必要性,怎么弄还不重视。院校研究人员培养体系还不健全,院校研究改革的无序状态还没有从根本解决,专业化的交流协作平台有待提升,大学办学的自主权的缺失,制约了中国院校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现在下放很多东西,有的东西下放以后学校下放了一些权利,另外一些学校权利又收回去了一些。比如说职称评定,原来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原来都是自己弄,现在上面放权了,很多我们要收回来。第四部分,就是如何开展院校研究走向成熟。我们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分析,要把重视院校研究作为衡量高校书记、校长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院校研究是应用研究、咨询研究,一定要提供决策咨询,需要不同创造。现在学校发展很复杂,学校群体参与、不同创造。完善制度,高校决策制度,院校研究人员培训制度、院校研究人员职业制度等等。拓展平台,我国院校研究机构平台、大数据平台、交流平台等等。我就简单说一说,我们来了很多院校研究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我看到很多老朋友,大家一起进一步的研究商量,怎么推动我们走向成熟。第五部分,在院校研究中走向成熟过程中,要加强课程教学的研究。我们走向成熟一定要围绕立德树人、围绕教学、围绕课程,也就是我们这个主题人才培养,作为我们日常研究,要研究一些具体问题,而不是泛泛的研究,我们要提出对策,哪怕提出一、两点、三点,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就不错了,这个也是我们走向成熟,跟主题相适应的一块。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我们要加强课程教学的研究,推进人才培养要加强课程教学的研究。普及化时代,我们现在进入了普及化时代,我这两天在家里想想,我们面对什么新情况呢?一个就是社会职业需求的多样化,这跟社会需求相适应,这个跟信息社会有关系。第二个学生个体更大的差异性,我现在在华中科技大学,建设国际一流,一个是民办大学,就是文华学院,越是层次低一点的大学,民办大学学生的差异性更大。大家想一想高考,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分数非常高,600分、700分,为什么呢?每门分数比较好才可以考上,考到民办大学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他们可能有一门或者两门课程很好,有一门或者两门很低,只有十几分、二十多分,他们不一样,有的这个好,有的那个好,差异性是非常大的。教学空间的分散化和网络化,疫情以后更明显了,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生命化、个性化,现在进入了个性化教学时代,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根据我自己在文华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实践,我认为有三个问题,面对普及化、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关注表现平平的学生,如何帮助教师确定正确的个人内在教育观念。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什么原因?进入普及化时代多数学生失去了上大学的自豪感、责任感,他没有那种自豪感了,部分学生在中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学校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个问题不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高。我在多次会议上说过这样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学生,他在浙江一个大学当领导,他们学校的学生不怎么学习,美国同类大学的校长、教授来,他来问人家,人家还是很好学的,我这个学生他有一个感慨,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的话,几十年之后我们拿什么跟美国竞争,这个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主动性是生命活动重要的本质特点,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相互作用、自我生长的过程,个体都是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而建构本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解释。对策就是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人生目标,目标是方向、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这个词是学习素养,非常重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关注表现平平的学生。普及化时代,学生具有更大的个体差异性,一部分天资聪明、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容易受关注,一些调皮捣蛋,多门功课不及格的没有受到关注,多数学生天资一般,表现平平,则不易受关注,对这些学生不关注,我们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对策就是尊重每个学生,激发其自尊、自信,教育起点是尊重学生,终点是学生尊重,学校老师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尊重老师、尊重学校、尊重社会,也尊重我们的党,创造广阔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交流、展示各自的优势,这个方法很多,比如说分组教学等,让学生在各种空间中展示自己。共性要求通过个性化方式来实现,个性等于“共性+特性”,培养特性需要共性,培养个性化也需要共性的方式,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创建制造性行动。文华学院以个性化为办学特色,开始从体能开始,后来怎么样呢?我们通过调研,结果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当回事,我们就确定了“三个一行动”,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每个学生课表都不一样。第三,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个人内在教育观念。理论在现实中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其一,群体所共有的普遍形态,它脱离于产生理论的主体,以文字或者符号的形式存在。其二,个人或部分特色群体所拥有的私我和局部形态,又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学习而内化的个人理论,共同经验的形态,一个就是教育基本理论,第二个是个人内在理论,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正确的内在理论,通过教育基本理论形成自己的实践。有一部分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理论,比如说我是教知识的,思想品德那是辅导员的事,这是一个很不正确的观念,我们很多问题都来自这个地方,只有讲道理才是教育,我们讲学生不懂,有很多深深的误解,老师回想一下,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教育观念的引导,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学习,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举两个例子,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人传给别人。当一个人把观念告诉别人的时候,对别人来说,不再是观念,而是另一个已知的事实,这是个体内在理论,这也是日前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可以救中国,老师给学生讲,他不认为是事实,最后只有在情境之下反复思考才行,如果这些基本观念不树立,他都把它当作一种知识了。又比如说不能对一个空白的大脑进行教育,我始终信奉一条教育原理,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我自己指导研究生提出了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是无限的,中国的人、中国的学生不重视概念思维,不重视概念,不能用无知去研究未知,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东西,一定要有大量的资料,结论应该是“长”出来的,而不是贴上去的,共性生存、特性发展,我最近说这个比较多,个性等于“共性+特性”,只有达到个性你才可以生存,比如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遵纪守法你才可以生存、才可以安生立命,你要发展,你在某个方面必须要有特色、特点才可以发展。我们要组织老师们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个人内在教育观念,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现在我们文华学院在干这个事,在总体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下,你去寻找形成自己的内在的理念。中国院校研究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进入一个新阶段,和初步形成、规范发展相比,走向成熟要求更高,遇到的问题更多,花费的时期更长,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谢谢!来源 | 欧亚教育研究

示儿

985高校的研究生和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到底有什么不同?

本文原创作品,首发于百家号/大学视野,请勿抄袭,转载注明出处,全网监控,侵权必究!最近,考研这个话题再一次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随着34所自主划线高校考研复试线的陆续公布,2019年考研也进入了复试这一关键时刻,也意味着2019年考研接近尾声。随着高校扩招和学历贬值,考研已经成为众多本科毕业生的最佳选择,但我们也知道,我国高校的数量巨大,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也千差万别,而且随着专业的不同,研究生在将来就业、深造时的待遇也有着非常大的不同。那么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985高校的研究生和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到底有什么不同?有何区别?薪资待遇相对来说,985院校有着更加雄厚的师资力量,其教学实力和科研实力也是全国高校中非常拔尖的,所以,这些高校的研究生,往往有着更大的竞争力。虽然现在用人单位都在说“能力优先”,但是在就业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985院校的研究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自然而然,在薪资待遇上,985院校毕业的研究生要更加好一些。研究生发展前景我们报考研究生,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985院校与普通院校的研究生相比,在毕业之后的发展前景上也有着不小的差距(当然并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也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985院校的研究生,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毕业时候就拥有较高的起点,可能在升职加薪、未来发展等方面比普通院校更有优势。研究生个人成长其实很多人报考985院校的研究生,不单单考虑在将来的就业时能够拥有诸多优势,还可能会考虑个人以后的发展,985院校的研究生在导师、人脉等方面更有优势,这些优势在自己将来就业创业时,就会成为丰富的资源,所以对个人以后的成长来说,985院校的研究生要比普通院校更好一些。研究生其他方面除了以上说到的几点,985院校的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在研究生期间也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比如在奖学金方面,现在很多重点高校奖学金覆盖面为100%,而其他普通高校,则不一定能做到这点,除此之外,在985院校读研,对我们个人经历的历练和个人价值的提升都有着巨大影响。研究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现在报考985院校研究生的同学非常之多,虽然竞争压力非常之大,但是一旦能够考上,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可是一片光明,各位考研的同学,如果自己有足够强的实力和不愿服输的魄力,不妨将985院校作为自己的考研首选。

一位双非院校研究生的这几句话,戳痛了多少双非院校研究生的心!

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选择了读研这条道路,但是当你真正进入研究生的生活时,或许你会有新的感悟。而对于在整个研究生群体中,我们总是会将研究生分为双非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和985211高校的研究生,简单的看似乎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事实却是差距很大。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双非院校研究生读研的真实感悟,这或许是很多读研的学生共同的认识,而正是这几句话又能够戳痛多少读研学生的心呢?第一,读研的我更加的迷茫,更加的堕落。刚到研究生院的时候,对于马上上开始的研究生升高充满了向往,但是这种向往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自己便慢慢的走向了堕落,也更加的迷茫。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主观方面,自己对于自己不能够有一个合理的管控,安享安逸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战略思维;另一方面是学校层次的,硕士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顺利的毕业,至于其他的学术研究似乎没有太多的期望。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多硕士研究生慢慢的走向了研究生的另一面:堕落。第二,双非院校研究生缺乏更多的教学资源。不得不提的是,在这样的高校就读既幸运又无奈,幸运的是自己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能够获得一个硕士学历。无奈的是自己这个硕士学历似乎又不是很具有竞争力。因为在读研期间我们便可以发现双非院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十字力量的悬殊,似乎和自己本科院校老师不分伯仲,另一方面是教学资源的欠缺,没有足够可以参加的学术论坛,没有相应的项目和课题研究。第三,硕士毕业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虽然我们已经是硕士研究生,虽然已经是有着硕士学历的高端人才,但是自己却还是会发现原来我们只是一个有硕士学历的学生而已。因为拿着这样的学历找工作时,你以研究生的身份竞争时,你相对于其他的211985院校的研究生没有竞争力,甚至是连21195院校的本科学生都不如。这就是我们尴尬的身份,你又该如何适应呢?总之,双非院校读研的我们在一进入研究生生活时便要给自己制定最为理智,最为现实的奋斗计划,不然迷茫和无奈将伴随我们。

梵高

「盘点」30所MBA院校特色研究方向大汇总,总有一款适合你

MBA的基本课程都是综合管理,不同院校MBA项目的课程,侧重点和行业倾向性有所不同,因此,在择校过程中,考生也需要找到自己。所在行业和院校MBA项目的契合点。1.金融行业金融行业一直以高薪吸引着很多人,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金融专业一直是热门,使得金融行业对学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金融MBA,代表院校。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香港中文FMBA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科技金融在职班中国科学院大学互联网金融MBA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MBA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大汇丰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长江商学院同济大学等2.IT行业IT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综合管理性人才,许多技术岗,也纷纷从原来的职业华丽转身成为管理层。对于IT行业方向的MBA推荐以下四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创新创业新华都商学院是首个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创新创业方向的MBA教育项目,也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创新创业领域的公立性商学院。对于创新创业方面推荐下面几所院校。新华都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4.其他行业另,每个院校本身的学科优势不一,各有特色。如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期货MBA;北京师范大学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教育运营与管理;中国政法法商MBA;中国传媒的传媒运营等等。以下为各校MBA项目研究方向,仅供参考。地理位置报考MBA大多数人都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了一定资源、人脉,报考工作地学校,对个人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其次就是考虑通勤,MBA一般都是周末或者集中上课,离家近会有很多便利性。理性选择报考MBA,一定要根据自身职业、综合能力理性选择,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带来的回报率高,但也不可否认其历年报考人数之多,申请材料通过率仅为个位数,其学费也是较高的。除了考虑名气之外,更多要考虑的是学校开设专业和自身的职业规划是否契合,跟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个道理。另外有的学校会公布每年录取考生的平均年龄、工作年限、行业、学历、平均年薪、管理人员等等,是考生报考的重要参考依据。

龙须沟

2019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出炉:这3所“双非”大学跻身全国前三甲!

就在前不久,《201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由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对外公布!今年的评价核心指标体系包括10大维度,分别是学科评估、国际奖励、高被引学者、高端论文、科研经费、成果转化、教育捐赠、校友财富、国际影响、国际化办学。从上面榜单,我们可以看到,在这10大维度的前三甲中,清华北大继续傲视群雄,占据绝对优势。北大在其中9项指标中位列前两位(除了成果转化)!清华也是占据9项指标的前两位(除了国际化办学)!除此之外,华东五校中,浙江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分别占据两项指标,上海交大占据一项指标!人大也占据了两项指标!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榜单中,有3所“双非”大学上榜!分别是扬州大学(成果转化)、汕头大学(教育捐赠)、深圳大学(校友财富)! 一、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教育部共建的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截止目前,该校共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作物栽培与耕种学、预防兽医学;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水利水电工程、汉语言文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的兽医学荣获A-!另有,7个学科入选B档,其中荣获B的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化学、作物学、畜牧学,B-学科是外国语言文学、数学!截至2018年3月,该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00多项,年科技总经费6.5亿多元,其中文科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共有10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近五年,该校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5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值得关注的是,该校的标志性成果“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主推核心技术。二、汕头大学汕头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相关数据统计显示,1980-2017年,除去软件类捐赠外,全国累计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类捐赠的高校榜单中,位于前3位的,除了清华、北大外,就是汕头大学。2018年该校获赠金额高达49.61亿元。该校有部级和国家级实验室3个:国家教育部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肿瘤病理学研究室。该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1%行列。商学院工商管理大类本科专业通过EPAS国际认证,为亚洲第一家大学本科专业通过该认证。二、深圳大学深圳大学,作为一所特区大学,是国务院明确提出的要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之一,在成立之初就直接得到了清华、北大、浙大等顶尖名校专业对口的直接支援。近些年的发展速度真是让人叹服!数据显示,近几年深圳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年均增长19%,ESI排名基本已经和中游211大学实力相当。在工科及医科领域实力尤为明显,共有6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排名前1%行列,分别是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的“光学工程”入选B+。另外,还有4个学科入选B档!说到深圳大学的校友就不得不提到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腾讯四位创始人)、史玉柱(巨人公司董事长)、周海江(红豆集团董事长)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型杰出校友。堪称“中国全球顶级富豪摇篮”,仅次于清华和北大。

小拳王

解惑:“双非”院校的研究生究竟值不值得读?

据数据显示,去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中,报考院校为985、211的超过了70%。这就说明,很多人在选择学校时,都是希望去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尤其对于本科学校不够好的同学而言,考研就成为了提升背景的方法。但是,这就使得211高校的研究生考试竞争非常激烈,考不上的可能性很高,而一旦失利,就面临调剂的问题。好学校的调剂名额一般都是非常少的,调剂进入的大多是“双非”院校。而在很多人看来,“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是不值得耗费3年时间去读的。那么,情况到底是不是如此呢?小苏的观点是,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你要先明确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要从研究生期间收获到什么?一般来说,读研的目的无非两种,要么是对专业领域有兴趣,觉得本科没有研究透彻,想要继续深造。要么是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想要凭借研究生学历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就这两种目的而言,“双非”院校能满足多少呢?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概念,学校的实力并不等于专业的实力。“985”,“211”大学多是综合性大学,而很多院校,尽管是“双非”,但是其某一学科的实力是非常强的,就专业排名而言可能超过了某些211高校。如果你是对这个专业充满兴趣,想要深入研究,那么进入这些拥有特色学科的“双非”院校就读,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这些院校的导师水平,科研设备都是不会逊色的。其次,对于就业而言,情况又会变得复杂一些。如果你本身是在211院校,那么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小苏并不建议你再去读一所“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如果想要深造的话,至少可以选择继续在本校读研。如果本身学校不好,那么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对于就业或多或少是有帮助的。其一,对于一些企业,尤其是国企,研究生学历是硬性标准,即使是985本科,过不了学历这一关也是没辙。其二,读了研究生之后,还可以获得读博的机会。在目前的体系下,博士学历是进入高校当老师的门槛,有志于此的同学是一定要读研的。其三,研究生期间是一个对专业领域进行深挖的过程,只要踏实肯学,虚心求教,即使是在“双非”院校,也是能使自己的专业实力有所提高的。小苏想要强调的是,学习是一件终生并且私人的事情。不是说读研就一定会学到东西,也不是说不读研就停止了学习。你要搞清楚的是,此时的你正站在什么位置,将要往何处去。如果你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做起决策来可能会容易很多。无论到了哪里,都应当保持对于学习的热情,很多人本科期间就是浑浑噩噩,平时不学习,考试临门一脚,只求飘过,如果将这种状态延续到研究生期间,那也是再虚耗三年,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希望大家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审慎做出选择,一旦选择了,就应当全力以赴。

绝爱

院校研究生官网里的信息你真的会看吗?

考研倒计时:157天每日考研:你现在不为自己以后想过的生活努力,以后全是你不想过的生活。考研从头到尾都是一场信息战,那么信息如何获取就是很重要的问题。除了询问一些学长学姐,最主要的方式,我感觉还是自己通过一些官方网站去搜集信息。而这里的“一些官方网站”通常指的就是对应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因为各个院校的网站布局并不统一,信息公开的方式也不统一,所以下面只说一些通用的信息。如果用上述方法查不到,可以私聊宝宝龙,我会有针对性地教你。接下来,宝宝龙,就带你玩转研究生院官网。登录院校研究生院官网一般是直接百度搜索XX大学研究生院,然后就可以点击登录,进去以后找到一个“通知公告”的项目,然后进去翻看一些招生相关的信息,比如招生简章、调剂方案等。有的学校会有专门的招生网站,一般叫XX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所以会把这些招生信息汇总在这个网站里面。如果你想查的是录取名单的公示,可能需要进对应的院校的院系的子网站翻看“通知公告”。招生简章这个必然会在通告里发布,不然考生就没法得知招生信息。招生简章一定要看最新一年的,如果还没出,可以先看去年的,但一定要时刻关注,等最新的简章出来,再仔仔细细看一遍。看什么?首先要看的是招生条件,大家一定要看清楚自己是否符合招生院校的招生条件,不要辛辛苦苦复习了一年,最后发现自己不符合要求,尤其是专科、专升本、在职的考研党;其次要看的是初试的科目,最近几年很多院校都会变动,一定要注意。导师队伍这个从“通知公告”里看不到,一般也是需要进院校里对应院系的子网站,一般情况下,院系会公开自己的教授名单。选学校的时候不要只看学校和专业排名,一定要看看导师都有哪些有没有专业领域的大佬,是不是自己想跟着学习的导师,找到导师队伍的名单,顺便还可以在知网查一查导师们的论文和研究方向。也不要觉得还没复试就收集这个太早~有备无患总没错。复试方案事先说明,今年的复试方案由于疫情原因,没有参考价值,可以直接看19年的复试方案。具体选择原则如下:1、选择总分里复试成绩占比低的学校,建议初试成绩占6成及以上。2、选择复试成绩里,面试成绩占比低的学校,建议面试成绩低于复试成绩的4成。3、选择差额比相对较低的学校。差额比就是,这个学校让多少人进复试,最后又录取了其中多少。4、选择复试相对较早的学校。越早复试,代表就算你被刷,可调剂的操作空间也大。历年拟录取的名单这个也很重要,通过录取名单就能看出很多报考院校的一些录取原则。比如,报考人数多单复试名单里一志愿的同学不仅少而且分低,那这大概率是学校压分;比如,一志愿高分的也被刷了几个,那八成是给本校的腾位置;比如,调剂名单里都是985/211,那不用问也知道,该学校不招非名校的调剂生。#考研#我是宝宝龙,你的考研路,我一路相随~观看评论有意外惊喜哦

论则贱之

为什么很多学生攻读二本院校的研究生也乐此不疲?

19考研已经进入到了复试的阶段,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正在忙着自己调剂的事情,或许他们都能够考上非常好的高校。但是在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能够进入名校的学生是极为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学生都进入了普通高校,甚至有很多考研学生的研究生院校是一所普通二本大学。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学生攻读二本院校的研究生也乐此不彼呢?原因一:门槛低,容易被录取。在哪考研这场战役中,211985高校是金字塔顶尖的院校,也是难度最高的院校,而普通二本院校便是难度系数最低的目标院校。正是因为其门槛低,容易被录取,所以有部分考研学生报考的就是二本院校,这样可以极大的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的被录取。虽说谁一所二本院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学生三年后获得的依然是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这便足够了。所以读二本院校的研究生也成为了普遍,不要说学历的含金量,因为有硕士学历总比没有的强。原因二:考研不易,这是一战成硕的机会。19考研290万报考人数,而录取人数大约在70万左右,报录比接近3:1,所以被成功录取的机会比较的低,所以要一战成硕,目标院校的选择也很重要。因为我们更多的考研学生不想二战考研,不想再一次的经历那样的孤军奋战的苦闷,所以都想一次性的成功,所以我们便把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定在了二本院校的这样一个层次上,似乎这样有了更大的胜率。于是你会看到很多考研人第一志愿便填写的是二本院校,这是非诚可以理解的。原因三:调剂的最后机会,庆幸还有研究生可读。每年调剂的学生都为了能够找到一所调剂的目标院校而犯愁,尤其是初试成绩刚刚过了国家线的学生,更是非常的着急。可是如果能够调剂的到普通的二本院校,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完美的结果了,也对得起自己所考的这个分数,更是对自己一年的努力的回报。同时还有很多考研人只求能够有书读,只求能够上研究生。因此二本院校成为了他们最为理想的选择。总之,二本院校的研究生也是研究生,也同样拿到的是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毕业找工作时,也是研究生学历的门槛,所以请不要无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