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在科技经费投入上世界遥遥领先,财力投入第二、人力投入第一的成绩是国家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最有效实践。然而较低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又与我们的投入远远不匹配。随着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展开,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不断增大,也意味着国家对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有着更高的需求和要求。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勘察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和质量安全,其技术水平和指导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勘察设计院作为典型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一向注重科研创新,尤其是一线院所作为行业领头军,通过引领研发创新,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加速成果转化,为未来的新业态贮备新技术、新产品;能推动整个行业、产业的创新升级,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什么要做科研项目管理?当前,勘察设计行业科研人员、科技资金投入稳步增长,但成果转化率的提升有所滞后;如何进一步提升众多勘察设计院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亟需解决线下、纸质、人工管理方式带来的项目信息准确性问题、规范性问题,提升流程管控精细度管理。数字化时代,全新科研项目管理方式,通过电子化的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将对科研项目进行全周期的科学管控,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进而赋能科研成果转化,支撑企业创新发展。(图片或文字,二选一)科研项目信息量增长迅速,从单一的科研项目内容,已拓展至各个流程环节的审批和项目阶段性文档的整理,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满足需求;由于缺乏管理平台,对科研项目、人员、科研成果的自查功能弱,难以快速实现追踪,且无法进行实质上的、快速的查重;统计功能缺乏。对项目的数量、预算管控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到项目决策;现有线下管理手段缺乏对科研成果、专家团队的管理,由此带来的管理漏洞和缺陷,无法做到科研项目有序的管控;传统线下管理无法使员工遵循科研项目的规范流程,导致项目进度无法把控蓝凌RDM为科研项目管理赋能蓝凌设计院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简称RDM(Research & Development Management),由深圳市蓝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面向设计院用户推出。通过平台对科研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创造无纸化科研管理,实现科研项目网上申报、审核、审批、业务协同。在加强对科研项目过程管控的同时,提升业务整体的动态跟踪和管理,用一体化的管理手段,高效率、高质量支撑科研业务,实现科研业务的规范化、信息化。(1)突破传统管理:实现公司对市场、客户需求的全方位征集、整理、分析,满足科研业务对规范研发管理工作程序、提升研发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需求,为公司科研创新规划提供管理支撑;(2)实现科研信息化: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控,提升研发质量、凸显研发实效的要求;实现业务网上申报、审核、审批、业务协同,研发项目的全程动态跟踪和管理,满足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需求;(3)加强科研信息数据支撑:实现科研信息与资料数据等知识的积累、共享、传承,满足公司科研人员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多维度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满足公司决策层、管理层等各级角色的研发统计与决策分析需求。RDM科研项目管理实现企业各层级人员工作效力的提升对决策层:可宏观把控项目资金、资源分配;可实时查看科研项目核心业务数据报告并进行深度分析;可实时监控各个项目动态。对管理层:可实时监控科研项目的运行情况,真正监督项目,做到项目有序进行;可精确了解财务流通情况,合理控制科研项目所占的财务资源对操作层:通过系统流程规划预设,了解科研项目规范流程,项目进度清晰明了;通过数据关联及共享提升科研项目进度跟进,减少以往反复的沟通成本;通过系统的进度跟踪,时刻跟进院所对项目的要求,顺利完成项目。
南京宇凡软件作为项目型组织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组织性知识的搭建提供全面支撑,打造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控平台,支持多级项目进度管控机制,将灵活的全面预算管理策略作为项目成本监控的有效利器,助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办公效率;该系统以项目为核心,以科研课题为主线,打造从课题申报、合同评审、项目跟踪,中期检查、实施进度、项目变更、结题、验收以及课题后评价到科研成果登记的链条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项目的精细化管控,从而提高单位科研能力及做事效率,最终实现项目的全方位掌控的目标;科研成果以及科研项目的验收时科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系统实现了对科研成果的登记、知识产权等技术成果全面的管理,以及对优秀成果的表彰和奖励。为科研院所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宇凡特研发如下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科研项目管理平台框架系统价值个性化门户采用角色视角进行设计,工作台覆盖核心工作内容,简洁明了。宇凡项目管理工作台,针对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现状,设立不同角色系统用户, 登录后的系统界面与身份角色相匹配,工作界面风格也不相同,随时调用核心工作内容,并配备快捷通道等各项功能按钮,大方明了,直观简捷。同时,各角色门户界面,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置,满足用户对门户界面的个性化设置需求,根据各个使用习惯的不同,实现最优配置,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科研的产品理念。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科研院所改革工作虽已开展很多年,但一些问题还是很普遍、很有代表性,下面以一个军工科研院所为例,分析其在组织变革、科研项目管理和业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向。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缺乏同步变革,管理模式处于自然演化中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并不必然一一对应,若缺乏对管理模式的主动变革,组织结构调整后容易自然伴生简单的管理模式。该所五年前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但其沿续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与自然伴生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相互冲突(如下图所示),导致目前各技术研究部与职能部门产生管理冲突,并日益加剧;而长期看,这种管理冲突又容易使该所陷入简单化分权的陷阱:所级职能弱化,而技术部管理提升速度缓慢,导致所执行力下降和管理粗放(相关探讨详见《转制研究院所应高度重视“简单化分权的陷阱”》一文)。管理模式处于自然演化中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上,仍处于纵向细化阶段,横向细化程度不够在科研院所中,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有两个主要方向:横向细化,指各类制度体系之间接口和接口关系的持续细化与完善;纵向细化,指单个制度本身的持续细化与完善。该所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当前的管理制度更多是科研管理和业务操作管理,业务监管和业绩管理缺乏(见下图);②现有制度体系中,管理制度横向细化程度不够;③目前正在管理精细化方向上努力,但仍大多集中在纵向精细化上。继续下去,效果不大——由于缺乏横向细化支撑,面临越细化、越无法执行的困境。(相关研究详见《科研项目组织管理:现实缺陷与目标模式》一文。)科研项目管理完整制度体系当前业绩管理模式导致其“状态锁定、上限封顶”的发展困局绩效考评:用一类绩效管三类项目,导致科研创新和民品研制无法推进。该所现有绩效考评模式下(如下图),能实现的仅是科研业务对当期业务规模和经济价值的贡献,而不是科研业务的其它战略价值;且经过科研生产环节,科研业务管理结果与战略取向的偏差进一步增大。这种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是:使技术部和科研人员都更愿意做经费多、容易完成、精力投入少的课题,以及更多横向课题;而所内自主立项的创新课题和民品研制项目,则推进迟缓。用一类绩效管三类项目收入分配:二元工资部分的发放方式,进一步导致科研业务处于低效率状态。项目管理的核心特点之一是针对性,其分配体系同样有该特性。但该所当前的分配模式并非如此(如下图),无论从组织层级还是项目之间都存在多次综合、调整、平衡,严重破坏基于项目的考评分配模式(相关研究详见《项目基础型业绩管理模式:项目式业务特点企业的薪酬分配与绩效考评》一文)。该所现有的绩效考评模式,导致科研创新和民品研制无法推进,造成所长期发展缺乏推动力;而其现有的收入分配模式,则使得科研业务处于长期低效率状态。——于是其业绩管理模式,整体上实际造成了该所当前“状态锁定、上限封顶”的发展困局。二元工资部分的发放方式****【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最近几年科研人员比较关注的一款软件,科研人员在处理一系列的行政问题时,不了解流程而把事情变得复杂。南京宇凡软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款针对科研项目管理的软件,可以帮助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成果进行管理。项目管理五大过程IPD集成产品研发体系研发项目管理智能化的必要性和建设目标iMIS-PM研发项目管理业务蓝图设计iMIS-PM架构和优势iMIS-PM产品特色项目模板管理--WBS仸务分解结构精细化项目过程管理-- 事前计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总结分析人性化便捷操作-- 可自定义首页、功能菜单、支持多国语言iMIS-PM项目实施方法论宇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管控,提高科研以及工作效率的一款软件。项目从选题到验收,全生命周期纳入管理,项目履历使项目过程一目了然。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会议强调,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要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要坚持国家目标导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分类改革,精准施策,加强监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教育部也会同有关部委深入研究具体方案,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主要体现就在于创新,因此教育部将加快构建完善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和推动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推进。五年来,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自主权正在不断扩大完善,国家将出台若干措施: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201504.2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会议确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201511.03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提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201603.05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李克强表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201709.11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教育部科技司、中央编办事业单位改革司、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司、财政部科教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联合召开“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推动,加快试点任务落实落地。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改革任务,由科技部等七部门共同承担。2017年年初,七部门联合印发试点工作方案,经主管部门推荐、七部门共同研究,决定在44家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试点。通过落实和扩大试点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成果转化、机构编制、干部人事、薪酬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支撑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201805.28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针对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的问题,指示要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李克强总理对加快解决束缚科研人员手脚的问题,激励科研人员发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201807.0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相关措施”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了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李萌介绍到,7月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主要内容:一是关于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申报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二是关于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激励制度。切实精简人才“帽子”,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加大对承担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励。三是关于强化科研绩效评价。推动项目管理向重实效、重结果转变,对基础和应用基础、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项目实行绩效分类评价。强化契约精神,严格依据任务书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四是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强化法人的主体责任。建立分级责任担当机制,鼓励法人单位担当负责。这些具体内容,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稿里有充分的体现。“若干措施”同时提出,开展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科技部、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选择部分高校和院所开展更大力度改革试点。这些改革试点有几个内容:一是开展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试点,项目直接经费中除设备费外只提供基本测算说明。二是开展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试点,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奖励经费,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比例。三是开展科研机构分类支持试点,对不同类型的科研机构实施差别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四是开展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201902.222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明确了2019年要做好“深化管理方式改革”等34件事情。《要点》提出: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的若干意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进一步扩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范围。积极稳妥推进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201903.19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来源:锐动源
我从2018年6月开始学习PMP相关课程,经过备战、模考及9月8日正式考试,终于在10月8日传来了好消息:Overall performance:PASS。在这里,我先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本人从事制造行业研发部门某单位业务主管,一年前调入该部门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平常工作很忙,每月至少一半时间出差在外。当然,项目管理工作做得很累,总觉得还有更好的方法让我在项目管理方面做得更好,在一次和同事交谈的过程中,同事推荐我加入机构学习PMP。于是,我的PMP学习就开始了。学习PMP ,我认为:一是可以帮助我在新的岗位上快速提升个人项目管理的能力,有效解决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项目团队的建设能力;二是适应公司管理发展的要求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三是挑战自我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在加入光环学习的过程中,班主任非常负责。每周,班主任(陆秀文)会通过邮件安排学习计划、督促学员按计划进行学习、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制定下一阶段学习内容。还通过电话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身体状况等,并鼓励学员保持良好的学习劲头。说实话,在学习的过程中因我个人的工作和身体状况给我的学习阻力很大,通过班主任的耐心指导让我有了追上计划、抓住重点、持续学习的信心。回忆我的备考过程,我的成功经验如下:一、上班族选择学习PMP ,最好是加入培训团队、共同学习。上班族学习PMP,加入培训团队共同学习的好处有三方面:一是因为个人在团队中可以激发潜能、感受到团队力量、增强持续学习的动力。二是在团队中共同学习可以讨论方方面面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不会走错了路还在继续。三是在团队里共同学习可以认识更多的学习PMP和从事项目管理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备战、通过PMP考试的几率会更高。二、学习PMP要有计划,学习的过程应对重点部分做好笔记。PMP考试的知识点很多,学习的资料也很多,如何快速掌握有效学习这些知识呢?我的经验是在学习PMP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会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学习过程中通过做笔记可以进行知识领域的归纳总结,是一个加深记忆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做好笔记,可以在每一个阶段计划完成后作为重点复习的资料之一,巩固知识;三是学习过程做笔记可以解决你看书走神或打瞌睡的问题,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我在不到3个月的学习的过程中写了2本笔记大约160页,还在书上做了大量的不同颜色的标记。三、备考PMP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有效利用碎片时间。上班族的痛感就是没有时间学习PMP。我也是这样的,但为了学习PMP ,我利用每天上、下班在公交车上看新闻、看搞笑段子、刷朋友圈的时间去听PMBOK视频教程,可以挤出2小时。我晚上下班后在家学习1~2小时,这样就保证完成培训机构老师安排的学习计划或进度。另外,我还利用出差在火车或飞机上阅读PMP电子教程、在汽车上安装音频教程,方便学习,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四、备考期间要做模拟题,特别关注错题,但不是疯狂刷题。我认为PMP考试重点在理解,而不在死记硬背。做模拟题一是了解考试题的类型和知识点的考法;二是掌握考试时间的分配和训练考试体能的应对;三是寻找或领会选题答题的感觉,即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疯狂刷题在一定程度上会浪费时间,减少系统学习的时间。我在备考中认真完成了三套模考题和两份作业共1000道题(有重复题目),但我对错题不至一次地进行了认真分析,在书上找到正确答案,并在冲刺阶段对每套题都进行了重做,确保知识点理解到位。五、PMBOK一定要看2~3遍,方可对PMP内容全面了解和掌握。PMBOK一书内容的确很多,想通过走捷径或走马观花方式去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的概率不大。依我的经验,PMBOK书看一遍只能有个初步概念和大致框架,有点云里雾里。看第二遍、第三遍才渐渐豁然开朗。我在第一遍看书的过程中很茫然,几乎看不懂每个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及“数据流向图”,也区分不清很多工具的功能,如控制图、因果图、帕累托图等。在第二遍、第三遍看书的过程中就逐步理解各个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相关要求。六、劳逸结合,快乐学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PMP一定要劳逸结合,持续学习。不建议大家学到深夜,即开夜车。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PMP考试知识点多、考试面广,临时突击学习的方法要因人而异,有时过于劳累还会引发身体疾病,耽误学习。所以我在这强调学弟学妹们要有计划地学习,劳逸结合,提高效率,持续学习。通过这段时间PMP学习,我作为项目经理其领导力、团队建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项目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和沟通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善,项目推进也较以前顺利了。下一步,我计划重点学习PMP质量、资源、风险、相关方等知识领域的内容,并与当前的项目结合起来,将PMP管理理念、思路、工具推广应用到部门管理当中,培养项目管理骨干,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中国科学院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建立绿色通道的相关举措。记者了解到,中科院将实施10项举措简化项目管理流程,下放资产使用处置权,优化人才项目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工作。如用人单位可自主设置岗位招聘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引进不受“百人计划”项目指标限制,科研人员财务报销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等。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表示,中科院拥有100多个科研院所和3所大学,6万多名科技工作者,近年来中科院高度重视落实“放管服”改革、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充分发挥广大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中,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研人员自由畅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研工作,不能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研究活动,营造激励创新、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中科院发展规划局局长谢鹏云介绍,中科院在认真听取科研人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从大家普遍关注的“项目、人才、经费”管理等三个方面,又进一步提出了10项落实“放管服”改革、建立绿色通道的具体举措,将在全院实行。记者了解到,这10项措施涵盖科研项目管理、资产财务管理和人才管理等方面。在项目管理方面,简化先导专项立项审批程序,将先导专项立项咨询评议结果、实施方案与概预算评审结果的院长办公会审议程序,由原来的2次审议合并为1次,缩短立项周期。在资产财务管理方面,下放800万元以下资产使用和处置权,切实发挥法人单位管理责任,全部由法人单位决策和审批,报院备案;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手机识别、智能报销的过程,为科研人员报销提供更快捷服务。中科院还将优化“百人计划”项目管理。谢鹏云说,现行的“百人计划”是按照学术帅才(A类)、技术英才(B类)、青年俊才(C类)进行项目分类的,经费支持标准仅按照A、B、C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实行进行配置,分配方式不尽合理。此次,中科院将取消“百人计划”项目A、B、C分类,同时改变按A、B、C三类“一刀切”经费支持方式,根据引进人才具体条件给予差异化支持。同时强化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权,由用人单位结合院规划的重点领域方向,根据自身发展实际需求,自主设置岗位招聘人才。对于特殊人才引进,中科院还将建立绿色通道,针对涉及国家战略需求和核心关键领域的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实行“特事特办”,适当放宽项目申报条件标准,可不受“百人计划”项目指标限制、不受用人单位人员聘用岗位比例限制。来源:北京晚报 张航
科研管理是一门大学问。中国40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实践证明,只有将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有机结合,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才能行稳致远。通过推进落实科改“25条”,进一步下放人事自主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薪酬管理自主权,上海高校和院所扩大了人、财和项目的自由,科研主体的作用和活力进一步释放,迎来了“放管服”的春天。专技岗位限制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科改“25条”发布后,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环科院)感受到春风拂面。上海环科院是全国同类研究院中建制单位历史最早、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并拥有一批重量级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优势得天独厚。然而因为体制机制束缚等多种原因,近年来,环科院面临高端人才严重流失、整体业绩严重下滑等难题。仅最近三年时间,环科院离职科研人员84名,并且逐年增长。其中,75%以上是硕士以上学历的青年科技骨干,工作10年以上离职人员占50%以上。环科院副院长黄沈发反思说:“科研人员到单位5年内离职的可以认为是不适应这个单位,但工作10年走的,肯定是单位不再适应个人发展。”环科院原土壤所所长罗启仕博士是2005年从清华大学引进的人才,在院内工作10多年,始终没有评上正高职称。后来被上市公司挖走,进入企业后不但年薪百万,还顺利解决了职称问题。无独有偶,“80后”硕士张长波也是在院内工作10多年,是土壤环境学科技术骨干,因为副高名额有限一直没评上,后来离职去了一家专职院所,既成为转制企业学科的领头人,职称问题也解决了。“这些技术骨干一走,‘票子’和‘帽子’问题都解决了。” 黄沈发惋惜地说,“说到底,还是因为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不合理,影响科研人员岗位晋升。”据介绍,环科院专技岗位高级职称40%,其中副高职称36%、正高职称4%,相比硕士以上学历人才60%—70%的比例而言,名额远远不足。“兄弟省市的环科院正高比例在10—15%左右,现在大批内部人才待聘,僧多粥少。”黄沈发说,高级岗位比例不足,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国家重大科研专项无法正常申请。2017年环科院申请长三角大气专项时,由于没有正高人才牵头,只能从清华大学借用,项目负责人和清华大学教授共同牵头。突破绩效工资天花板与此同时,从2015年开始,环科院业绩和科研投入产出比持都持续下降,相比2015年,2018年科研投入产出比下降超过一半。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绩效工资总量控制导致科研人员薪酬激励有限。据了解,绩效工资的分配中仍存在“大锅饭”现象。在绩效工资总量基本固定的前提下,这种强调平均的分配方式,决定了大多数单位的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收入差距不明显,激励作用有限。在没有绩效工资总量束缚之前,环科院通过产业反哺科研,激励科研人员开展“三技”项目服务的热情。2015年,环科院应市委要求实行企事分离,严格实施绩效工资总量控制。原本超出绩效工资的部分要求三年内还清,直到去年刚刚完成整改任务。黄沈发开玩笑说:“现在我们激励手段有限,只能以情怀教育为主,动力明显不足。”尤其对于承担生态环境重大专项任务的人员,很难保障他们的合理利益。科改“25条”的发布,不但针对这些难题予以突破,下放了人事、薪酬管理和项目管理等自主权,还使得环科院进行了一次由内而外的新生。好多科研人员自告奋勇加入调研团队,成立专项,推进制度落实。截至目前,环科院已基本完成第一批“1+8”制度的制(修)订工作,在人事、项目、薪酬、成果转化四方面制订了 8 项具体制度。人事方面,新制订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聘任》《高层次人才管理》,在岗位聘任中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打破专技职务聘任终身,制订了重点领域、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选拔、评聘、考核及保障制度。薪酬管理方面,环科院界定了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科技项目奖酬金的项目分类,明确了“三技”服务项目奖酬金的60%直接用于激励项目科技人员,40%院统筹用于对生态环境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高层次人才引进、基础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激励。“专技岗位中高级岗位将从4%升到15%,我们正在积极和职能部门沟通。”黄沈发表示,一定要利用好科改“25条”的红利释放,向科研人员倾斜收入分配机制。项目经费管理可自行做主科改“25条”对于科研机构自主权的下放,不只体现在薪酬管理自主权、人事自主权,还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其中核心突破之一就是将预算调整权限下放项目承担单位。上海交大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韩海波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科目一共有11类,科改“25条”印发后,交大对经费科目进一步整合为三类,分别是设备费、包含劳务咨询和出国交流会议等支出的智力活动类,以及包含材料、测试加工、能源、出版传播等在内的事务消耗类,并将除设备费之外的预算调整权限进一步下放给项目负责人。只要三大类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科研人员可以进行灵活调配。科研活动活动具有不确定性,但以往项目经费管理制度要求详密的预算,比如未来三年开几次会、搞几个批次的试验活动,所有都要预算里说的清清白白。而且国家的纵向课题都有明确的经费,使用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经常有人向韩海波吐槽:“为了拼凑这个数字得花好大功夫,感觉自己不像是科学家,倒像是个财务。” 如今自主权下放,不同科目之间的经费可以自行调节。对于从事企业横向课题的科研人员,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由于不少老师承担的是企业项目咨询和战略研究,几乎没有什么硬件投入,更多的是用于补偿人的智力,并且企业合同里往往也会明确这一点,但由于以往绩效的限制,不管合同如何规定,科研人员最多只能获得20%的绩效奖励。为此,根据科改“25条”提出的“横向委托项目经费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约定管理使用”,上海交大专门出台了横向经费的项目管理办法。只要合同有约定,就尊重合同执行;合同没有规定的,将绩效比例提升至30%,大大增强了科研人员的获得感。此外,上海交大还专门开发了智能化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原本两三天甚至两三个星期才能走完的流程,如今线上20分种就能搞定,还避免了部门之间对政策理解不一致、互相“踢皮球”等问题,推动科研项目的规范化、高效化管理。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生态“原来的管理理念是恶人假设,设门槛、抓过程;现在是善人管理理念,以信任为前提,干预者变为了服务员,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韩海波说。科改“25条”中的科研项目“包干制”试点则更大程度贯彻了以信任为前提这一新的管理理念。目前在基础领域“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已有14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的20个项目开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以项目经费预算为例,“包干制”直接取消了经费科目限制,完全由项目负责人统筹使用。“只要是根据需要如实支出,学校不做任何限制。哪怕是做数学基础研究,完全没有设备等支出,百分百用于个人智力的补偿和奖励,我们认为也是合理的。”韩海波解释说,就连成果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科研是有探索性的,成功有成功的成果,失败也有失败的启发。”但信任的前提是规范,首先权力衔接不能出现空挡,做好风险防控,将信任关进“笼子”里。为此,上海交大在落实和界定每个层级责任的同时,还会让科研人员签署个人诚信承诺书,如果违背了学术诚信,将在学校寸步难行,轻则列入财务报销负面清单,不但无法享受绿色通道,可能还会惩罚性没收经费和绩效,就连项目申报也会受限制。“先进的科研管理理念源于对科研规律的理解。要把科研项目当病人一样,如果不知道生了什么病就乱抓药,病人怎么可能治得好?”韩海波认为,将科研规律、科研人员需求和制度红线相融合,通过制度内化,营造以管理、服务、研究和教育为一体的科研管理生态环境。来源:上海科协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和中科院联合印发《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项目实施期间要减少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允许项目承担单位对国内差旅费中的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难以取得发票的住宿费实行包干制。科技、教育部门适时选择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开展国内差旅费报销改革试点。 《意见》都有哪些内容?一起看长图和全文↓↓↓全文如下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探索性、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具有知识和人才独特优势,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领域简政放权工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科技创新向纵深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发展需求。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推动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领域自主权,全面增强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绩效,增加科技成果供给,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遵循科研活动、人才成长、成果转化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法依规行使科研相关自主权,充分调动单位和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创新动力活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单位发展与国家使命相一致。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全面领导,牢记国家使命,坚持国家目标导向,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职责权限组织开展工作,积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将单位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国家目标过程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坚持统一要求与分类施策相协调。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应符合中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尊重科学规律,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同特点精准施策,实行分类管理,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坚持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相结合。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内部事务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加强对发展方向的总体把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内控机制建设,确保充分放权与有效承接、完善内部治理与加强外部监督、激励担当作为与严肃问责追责等有机结合、权力与责任相一致。(三)完善章程管理。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改革精神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组织所属高校完善章程,推动科研院所制定章程,科学确定不同类型单位的职能定位和权利责任边界。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按照章程规定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开展科研活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主管部门对章程赋予高校和科研院所管理权限的事务不得干预。(四)强化绩效管理。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绩效目标及指标。主管部门要按照权责利效相统一和分类评价原则,减少过程管理,突出创新导向、结果导向和实绩导向,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中长期绩效管理和评价考核,评价结果以适当方式公开,并作为单位财政拨款、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领导人员考评奖励、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的重要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按照程序办理科研事业单位编制调整事项时,参考评价结果。(五)优化机构设置管理。科技部门要按照功能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拟订科研机构改革发展与布局的规划,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章程规定的职能范围内,根据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趋势,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可自主设置、变更和取消单位的内设机构。(六)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围绕国家需求改进项目形成机制,合理确定项目布局、数量及体量,优选研发团队,强化责任落实与结果考核,简化过程管理。科技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精简项目申报流程,减少不必要申报材料。项目实施期间实行“里程碑”式管理,减少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合并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评估、规范和动态调整第三方审计机构。整合科技管理各项工作和计划的材料报送环节,实现一表多用。建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按权限开放制度,凡是信息系统已有材料或已要求提供过的材料,不得要求重复提供。科技、财政、教育部门和中科院等要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潜心研究的环境。(七)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改革间接经费预算编制和支付方式,不再由项目负责人编制预算,由项目管理部门(单位)直接核定并办理资金支付手续,资金直接支付给承担单位。加快推进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推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试点经验和做法。落实横向经费使用自主权,单位依法依规制定的横向经费管理办法可作为审计检查依据。允许项目承担单位对国内差旅费中的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和难以取得发票的住宿费实行包干制。科技、教育部门适时选择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开展国内差旅费报销改革试点。(八)改进科研仪器设备耗材采购管理。简化采购流程,缩短采购周期,对独家代理或生产的仪器设备,高校和科研院所可按有关规定和程序采取更灵活便利的采购方式。对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可不再走招投标程序。各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科研设备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对确需采用特事特办、随到随办方式的采购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放而不乱。(九)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权。国家科研项目负责人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自主组织科研团队。具有相应授权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中,要向承担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优秀团队和导师倾斜。探索基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完善培养成本分摊机制。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落实公务卡管理自主权,允许项目临时聘用人员、研究生等不具备公务卡申请条件的人员因执行项目任务产生的差旅费不使用公务卡结算。(十)改革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取消职务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备案管理程序。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为进一步完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探索路子。(十一)自主聘用工作人员。高校和科研院所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开展科研活动需要,制定招聘方案,设置岗位条件,发布招聘信息,自主组织公开招聘,规范聘后管理,畅通人员出口,实现聘用人员市场化退出。对本土培养人才与海外引进人才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支持和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以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在职创业等方式从事创新活动。允许科研院所完善内部用人制度,自主聘用内设机构负责人。高校和科研院所正职和领导班子中属中央管理的干部要严格执行中央有关规定,内设研发机构负责人可依法依规获得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和股权奖励,执行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兼职等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政策。(十二)自主设置岗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科技创新事业发展需要,在编制或人员总量内自主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确定岗位结构比例。已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岗位管理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灵活用人机制的单位,可在编制内适当增加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调整情况按管理权限报相关部门备案。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设置创新型岗位和流动性岗位,引进优秀人才从事创新活动。对单位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通过调整岗位设置难以满足需求的,经相关部门审批同意,设置一定数量的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涉及编制事宜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程序专项审批。完成相关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十三)切实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高校和科研院所按照国家规定自主制定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评审结果事后按要求报主管部门备案。部分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可自主采取联合评审、委托评审等方式。对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明确标准、程序和公示公开的前提下,开辟评审绿色通道,评审标准不设资历、年限等门槛。(十四)完善人员编制管理方式。教育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加快制订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指导标准和试点方案,积极开展试点。在总结评估科研院所编制备案制试点工作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十五)加大绩效工资分配向科研人员倾斜力度。高校和科研院所可在绩效工资总量内,按国家有关规定自主确定绩效工资结构、考核办法、分配方式、工资项目名称、标准和发放范围,绩效工资分配要向关键创新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承担财政科研项目的人员、创新团队和优秀青年人才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中,要向高层次人才集中、创新绩效突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倾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在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十六)强化绩效工资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对全时承担国家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团队负责人以及单位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等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分配方式,其薪酬在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相应增加单位当年绩效工资总量。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期权激励力度,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兼职或离岗创业收入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十七)加强统筹协调。科技、教育部门要会同组织、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及时完善配套制度,建立政策落实沟通反馈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组织开展改革效果评估。主管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在半年内完成本部门相关管理制度的修订,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内部机构调整、绩效工资分配、评价考核、科研组织等方面充分放权,加强支持保障和绩效管理。相关改革试点工作要在半年内启动,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并及时总结评估、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十八)落实主体责任。高校和科研院所党政主要领导是本单位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抓好组织实施,把自主权政策落实到科研一线。抓落实的成效作为单位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一年内要制定完善本单位科研、人事、财务、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等具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体系、配套制度,积极推进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等公开,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十九)实施有效监管。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实现内控体系全面、有效实施,确保自主权接得住、用得好、不出事,防止滋生腐败。各相关部门要跟踪高校和科研院所履行职责、行使自主权情况,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督查、第三方绩效评估等方式督促推动改革政策落实,对落实不到位的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予以严肃处理。实行科研项目责任人预算绩效负责制,重大项目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构建公开公示和信用机制,将诚信状况作为单位获得科研相关自主权的重要依据,将单位行使相关自主权过程中出现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管理,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终身追责、联合惩戒。(二十)鼓励担当作为。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创新。监督检查工作中出现与工作对象理解相关政策不一致时,监督检查部门要与政策制定部门沟通,及时调查澄清。对在担当作为中发生无意过失的干部,要按照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法依纪、容纠并举等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妥善处理,该容的大胆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鼓励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本意见适用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中央级科研院所。现行相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来源:微言教育微信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要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要坚持国家目标导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分类改革,精准施策,加强监管。据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3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很多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通过改革有效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继续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导意见》、《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会议强调——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要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机制,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要坚持国家目标导向,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分类改革,精准施策,加强监管。会议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深化改革要乘势而上,推出一些实举措,坚定不移推进重大改革,加快推动金融、减税降费、营商环境、科技、法治、政府管理、教育、医疗、就业、环保等群众关注的改革举措,通过改革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会议强调——今年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较多,要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稳妥有序推进改革。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改革任务是实打实的,责任也是实打实的,必须一级抓一级。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为敢为、勤为善为。要发挥督察促落实作用,避免多头督察、重复检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