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委书记瞿海(右)在三一摊铺机(铣刨机)生产基地了解情况。瞿海察看华升益鑫泰生产情况。瞿海调研天际智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红网时刻益阳5月15日讯(记者 刘丽)5月14日,益阳市委书记瞿海前往益阳高新区调研“一区三园”及产业项目建设并召开座谈会,指出要聚焦园区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瞿海一行先后来到三一摊铺机(铣刨机)生产基地、华升益鑫泰以及天际智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展开调研。瞿海走进各企业生产车间,详细了解其发展情况。“益鑫泰是益阳的老品牌,希望你们再创麻制品辉煌!”在华升益鑫泰,瞿海察看了其麻床垫生产,鼓励公司既注重产品质量及舒适度,又注重推进生活艺术化,将实体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智能制造,再创益阳麻制品辉煌。座谈会上,瞿海听取了园区、企业发展数字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情况汇报。他指出,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集聚发展。益阳高新区和相关市直部门要切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围绕配套产业做好招商引资文章,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要根据产能和市场情况,适时推动扩能。希望各企业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带动产业链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生产效率。瞿海要求,要围绕新动能,精准务实招商,要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推动益阳数字经济发展为抓手,迎接“5G时代”“智能社会”到来,要切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瞿海要求,要围绕做好优质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相关部门要做到放权到位、依法监管、权责一致;要主动服务,强化保障,帮助解决企业在人才、资金、成本、办事等方面遇到的难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亲商、惠商、安商的氛围,以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刘星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把大众创业引向深入的创新引领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临湘市工业园将如何打好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组合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赶超、跨越发展作为“重头戏”呢?最近,笔者带着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过去的一年,园区干群协力同心,攻坚克难,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8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71.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上交税收1.06亿元。一年来的工作业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重大项目顺利“通关”因沿江产业政策调整,原重大项目被迫“搁浅”,投资5亿元的限时竣工项目深圳瑞琦户外和新开工建设的湘陆科技,顺利通过岳阳园区办的重点项目考核。2、其他项目如期“拔寨”投资5.35亿元的钓具浮标电商项目有序推进;与上海大学共同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全面建成;36万㎡的标准化厂房PPP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4大基础项目得到完善;回购项目完成7家;两大环保项目全面完成;招商项目聚力拓展。(二)破解压力求得作为1、破解了政策调整的难题。随着沿江新增化工项目“一脚踩死”,必须另辟蹊径。一是迅速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二是迅速布局化工产业转移承接地,把杨桥的3600亩地块重新规划设计作为化工转移承接地;三是迅速争取省、市支持,将临湘工业园纳入全省保留的9家化工园之列。2、排除了纠纷矛盾的阻力。因国家产业政策和融资政策的调整,引发群体事件、诉讼案件,必须果断处理。一是依法依规妥处金牛陶瓷等企业的停产、转让、债务及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二是成功打赢土地征拆引发的诉讼案件3个;三是处置控建拆迁事件40个,对14户违规搭棚、违规装修的进行了现场拆除和制止;四是成功处理了麒麟山庄的维稳事件。3、稳住了环保督查的压力。一是全力推进2个中央环保督察限时项目,按时运行。二是完成了骆家垅积存污水应急处置、企业雨污分流、园区污水处理厂、卫生防护距离内征拆等4大环保整改任务。三是连续奋战60天、“三班倒”作战、8个星期不休息,化解了环保督察的难题。4、攻克了制约发展的难关。一是白码矶排污口通过5项环保整改,通过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专家的评审。二是顺利通过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申报。三是鸭栏码头的多次上访及媒体炒作事件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四是特色浮标小镇上报了国家发改委“全国特色小镇”典型案例;五是“湖南省临湘市双创示范基地”成功获批。(三)争资融资取得突破面对金融政策紧缩、国家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园区资产规模不大、资产不优的艰难情况,成功包装项目争资到位7000万元;理清富园公司实有优质资产14.86亿元,成功向农商行等机构融资1.17亿元。(四)环保监管守住底线1、园区环保拉好“底线”。一是投资1.3亿元的北控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和初期雨水收集池2个项目,按国家一级排放A标准实施;二是投入0.7亿元对滨江工业大道全面绿化,在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统一的污水管网在线监控及计量监测平台。2、达标排放不踩“红线”。园区各企业共投入7800多万元,对废水、废气收集净化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3、监控环节不留“边线”。 一是企业生产的废水全部实行达标排放,排放过程“全天候”在线监控;二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对园区周边水、大气、土壤质量状况进行监测。二、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压力与制约(一)产业定位难把握由于受国家“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策的影响,化工园面临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前途迷惘。4家在建企业停建,5家新签约企业手续齐全无法开工,1个投资10亿元的意向企业和4个投资5亿元的意向企业无法入园。(二)安全环保难掌控主要是:化工园处于长江大保护的敏感地域,受国家大政策的影响;各级检查督查频繁,不得马虎对待;当时入园企业的环保标准不高,提质改造难度也不小;环保投入的历史欠账多,需要“补课”的科目也不少。(三)运转资金难筹措2018年园区自力更生、自谋发展、艰难举债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初期雨水收集池两个中央环保督察项目1.3亿元;完成土地回购5000万元;集镇三纵三横道路工程3000万元;其他基础设施配套工程2600万元。但园区下属平台公司湖南富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信用等级低、融资渠道窄、抵押资产少,征地拆迁任务重、基础设施投入大,使得园区发展后劲不足。(四)项目发展难实施项目建设不是纸上谈兵,说发展就能发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抓产业、抓项目;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综合评价办法》;岳阳市委政府对项目建设的考核更具体更明确,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产业是‘命根子’,项目是‘牛鼻子’”。可以说项目建设层层有要求、个个有压力。三、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优势今年是是决战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是接力打造“精彩北大门、品质新临湘”的攻坚之年。尽管还面临产业定位、调区扩区、规划环评、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引强做大产业项目、对接“飞地经济”的困难和挑战,但也有三大优势:(一)吃下“定心丸”, 面对挑战不犹豫继全市三级干部会后,市委书记谢胜又于2月27日下午,在三湾工业区召开了产业发展调度会,会上谢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明确思路、集中精力、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抓产业发展;要汇聚多方资源,加强领导,争取多方支持园区项目建设;要精准发力,依托临湘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力度,脚踏实地抓好项目的落地和签约;相关部门要攻坚克难,对产业分区进行调整,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打好园区产业建设的“翻身仗”。会上谢书记还强调要实行书记抓调区、常委抓项目和市级领导挂点重点产业项目责任制。这些都让园区发展吃下了“定心丸”。(二)确定“风向标”,面对劣势不偏航临湘市委政府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的“一号工程”,在政策上给予越来越多支持:一是将园区争融资平台并入惠临公司,多项争资融资项目优先安排到园区。二是进一步优化园区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正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九条措施”的落实。三是从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人进驻园区现场办公,工作绩效由园区直接考核,真正实现“园区的事园区办”。四是坚决兑现招商引资“四优惠四鼓励”政策,鼓励大招商、广招商。这些政策都为园区发展确定了“风向标”,确保狂风巨浪不偏离航线。(三)吹响“进军号”,面对硬仗不胆怯今年园区的提质和改扩建工作,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市委政府提供了体制支持,给园区大会战吹响了“进军号”。一是引进来。利用“人才绿色通道”,选调、借调、任职和反聘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协调本领硬、攻关手法新的人才引到园区工作。二是推出去。市委成立了最高规格的园区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规定,园区重大人事任免,作为领导小组组长的余岳雄书记有重要发言权。三是严考核。通过加强考核,把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的绩效考出来;通过加强考核,把主动做事、善于想事、能够成事的人选出来。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思考今年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贯彻落实三级干部会议和产业建设调度会议精神,坚持工业强市、园区兴工、项目立园,深入开展“五个100”和“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的“一号工程”,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切实加大招商优惠力度,用实实在在的招商,引进实实在在的项目,不断推动招商向工业聚力、项目向园区聚集。具体来说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园区发展上要完成“四大任务”1、考评考核往前靠。完成岳阳“园区大会战”各项重点目标任务,争取在岳阳市10个园区的考评考核中排名靠前;完成市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考核确保全市一类单位。 2、经济指标硬增长。工业总产值增长7.8%,达到4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达到3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达到85 亿元;完成税收1.2 亿元。3、项目落地要做实。滨江产业园引进万佳和、新榕兴、玻璃瓶项目和上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等;三湾工业园引进3-5家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钓具标杆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园主要是临港新区新金宝项目配套、引进万盏光电和科技孵化场,力求这些新引进的项目高效益、高税收。4、争资融资求实效。争资3000万元,融资3亿元,产区定位更加明晰,项目建设更有成效。全年计划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开工1个项目;力保入园落地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年内开工投产。(二)调区扩区上要打好“两大战役”1、滨江产业区战役咬紧三大目标(1)株冶地块实现产业转移一是如期启动功能布局规划设计;二是顺利完成规划环评,前几天市委谢书记主持的产业项目调度会,专题研究了调区扩区、规划环评土地征收和设施配套等几个问题;三是无缝对接调区扩区工作;四是扎实推进项目落地。(2)电子信息园做到落地生效一是早日完工标准化厂房建设;二是配套落地新金宝项目;三是认真选择3-5家好企业入园;四是逐步完善扩区工作和相关手续。(3)港航物流产业搞好无缝对接一是对接岳阳在全国城市发展地位和长江沿线交通枢纽定位;二是对接岳阳港口规划、省水运投资集团公司和岳阳市港口建设大会战指挥部,找准港口产业定位和合作方向;三是对接临港新区“飞地”经济合作,把港口物流建设纳入临港发展的总规划、总部署;四是对接鸿路钢构、中财集团、三一筑工以及湖北的蓝碧盛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争取用社会资金撬动码头二期建设。2、三湾工业区战役倒逼三项工作(1)利用现有厂房,进行招商引资三湾工业区有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要求入驻率达到90%以上,要利用现有厂房进行广泛招商。(2)规划向南扩区,完成前期工作三湾园区原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完毕,目前无地可供,拟向南扩园3平方公里,实现“产城融合”,新扩园范围目前没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未编制产业规划,并且有部分基本农田和生态公益林需要调整,这项工作要尽早动作。(3)清理“僵尸企业”,实行“腾笼换鸟”三湾园区目前低效企业较多,个别企业呈僵尸状态,2017市政府为推进钓具电商产业的发展,已经启动三湾园区土地清理回购,现已回购企业7家,但清理过程中由于企业债务纠纷错踪复杂,加上招商合同中政府(园区)承诺未兑现,清理难度非常大。要对这些 “僵尸企业”实行“腾笼换鸟”,置换成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三)创新发展上要推进“三大改革”1、创新融资平台转型改革。富园公司与惠临公司合并,实现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目标。2、创新人事与绩效考核改革。设置绩效工资系数,实行更为灵活的人事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3、创新征拆安置工作改革。成立指挥部,做到征拆安置统一打包,建立高效精简的征拆安置队伍。(四)保障措施上要完善“三大体系”1、完善督查考核体系。要加强督查,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以督促改、以督提能、以督促效。2、完善队伍建设体系。着力打造学习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建设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干部队伍,守好廉洁、安全、环保和债务底线。3、完善营商环境体系。一是推动落实岳阳市园区管理“九条措施”,做到园区的事在园区办,推行委托代理制;二是园区负责做好牵头考核工作。(作者系临湘工业园党工委书记、主任)
红网时刻3月1日讯(冷水江分站记者 潘涛)2月27日,湖南省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曾伯怡率人社局、国土局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冷水江市经济开发区调研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要求经开区强化规划引领,主动担当作为,创优营商环境,实现园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冷水江市经开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园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8年,园区完成工业产值206.24亿元,同比增长21.57%;入园企业由75家增加到了9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由39家增加到了57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8家,有望继续保持“全省重点产业园区”的称号。在三A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曾伯怡来到企业应用实验室和样品展览室,详细查看其生产仪器设备等设施,了解产品工艺流程及其用途、产品细分类型等具体情况。曾伯怡指出,三A公司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生产智能化水平,构建起自己核心技术竞争力。曾伯怡指出,经开区要强化规划引领,坚持高点定位,将经开区打造成为产业聚集的洼地、投资的高地、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成为冷水江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区;要强化项目调度,推动项目大干快上、快进快成,营造大干项目的浓厚氛围;要大胆创新,精准谋划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园区机制体制,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要强化服务和作风建设,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队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企业提供最优最好的服务。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全力支持经开区发展,强化土地、人才、信息、物流等要素保障,不断推动园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园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40多年来,凭借经济、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要素的集聚效应和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许多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较好效益。根据相关机构测算,我国园区经济约占全国GDP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新的发展阶段,园区经济发展也有了新使命,更应该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从大而全迈向小而精的高质量、专业化方向发展,发挥园区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园区经济,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特别是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使各种创新资源要素加速集聚,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热情,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创新研发提供更多便利和优惠条件,积极培育企业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围绕特色做文章。园区经济,最忌千篇一律。要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的长远发展,做好园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衔接,使园区经济发挥出“1+1>2”的效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推动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强化融合发展思维,充分利用好园区的集聚效应,使园区成为统筹各类资源的重要载体。要推动园区经济朝着集约节约化方向发展,不能以发展产业园区为名,行“圈地”之实,甚至大搞房地产项目。要推动产城融合,做到配套先行,避免园区白天热闹、晚上成为“空城”,增强园区发展后劲。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还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改善园区发展的“软环境”。目前,许多园区普遍重视基础设施,却忽略服务、品牌等软实力的建设。必须持续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优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火灿)来源:经济日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22日讯(记者 彭婷)连日来,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率队到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昭山示范区、天易经开区、湘乡经开区、韶山高新区、雨湖工业集中区和岳塘经开区调研。市领导何俊峰、陈忠红、罗伟、刘永珍参加。 曹炯芳指出,要重新认识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把园区当作特区和新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园区是特殊的经济体,要重塑新体制,以保证园区健康发展和运行。园区是对外开放窗口,要展示新形象,以新面貌、优服务给投资者以信心。园区是项目支撑平台,要赋予新功能,以保障措施形成支撑。园区是要素聚集洼地,要激发新活力,以传统和新型要素的高度集聚,形成充满活力的氛围。园区是干部锻炼的熔炉,要锤炼新作风,使干部在园区真正得到锻炼和提升。 曹炯芳强调,雨湖工业集中区要打造长株潭一体化的示范区、现代产业融合的先行区、新型城乡统筹的示范区、全面改革开放的创新区。要全方位对接长沙,实现基础联通、交通畅通、产业互通、要素流通、感情融通。加大产业投资力度,以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创新,助推打造现代雨湖、人文雨湖、产业雨湖。岳塘经开区要进一步完善规划、聚焦主业、提升配套、加强服务、激发活力、形成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定位为长株潭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土地集约、产业集群、要素集聚。不断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效能、意识、环境。提升区域形象、产业层次、文化特色,打造岳塘品牌。 曹炯芳强调,天易经开区要着力找准定位、招大引强、优化环境、改革创新、聚集动能。要面向千亿园区定位产业,面向长株潭一体化定位区域,面向地缘优势定位目标。要优化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自然环境,以改革激发活力,形成平台效应、洼地效应,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发展园区。湘乡经开区要致力于打造千亿园区、绿色园区、特色园区、和谐园区、廉洁园区。要做好顶层设计,走链式招商、群式招商、块状招商之路。围绕主业,以龙头带动、支柱支撑、主导引领,打造特色。优化政务、政策、商务、诚信、社会环境,实现政商、政企、党群、城乡、产城和谐。韶山高新区要立足于特,做大园区规模;立足于高,做强园区产业;立足于新,做优园区项目;立足于精,做深园区规划;立足于绿,做美园区环境;立足于廉,做好园区典范。要赋予园区特殊的使命、职能、权力、政策、空间,做大园区。做好产业规划,立足新的技术、品牌、业态、产品,走集约发展道路。 [责编:曹漾][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省园区经济占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7个、国家级新区1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数量在全国最多。园区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疫情,对我省产业园区同样产生重大影响。我省园区经济上半年表现如何?又当怎样扛住疫情持续冲击,开启下半年的“征程”?稳住基本盘,产业园区展现强韧性6月下旬,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在无锡举行,吸引了500余家创新企业和50多家顶级基金参与。上半年,该公司位于无锡高新区的工厂工业产值达107.8亿元,同比增长12.9%。“疫情给医疗行业带来新机遇,我们致力于成为海内外生命科学创新企业发展中国市场并链接全球的优选园区。”阿斯利康国际业务及中国区总裁王磊说,在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这个由阿斯利康联合无锡高新区政府建立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平台里,已有17家企业入驻。“从市场主体情况看,市场活力正逐步恢复。”无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封晓春介绍,区内百强企业中大多产能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拉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止跌回升。1-5月,该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加0.6%,较1-4月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9.27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已较一季度大幅收窄。省商务厅相关人士分析说,无锡高新区的经济走势颇为典型,纵观省内产业园区前两个季度表现,各项指标企稳回升明显,避免了“硬着陆”,稳住了基本盘,在疫情冲击下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要以高质量的项目引领高质量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丁立新认为,需通过持之以恒地拓展招商渠道、进行精准招商,让跨国集团持续看好、加码园区。因此,在疫情动摇投资信心的上半年,仍有耐世特汽车系统亚太总部、阿迪达斯亚太自动化智能分拨项目等一批总部项目陆续增资或落户该园区。“疫情凸显出江阴高新区产业发展的短板,也带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坦言,上半年该区传统产业中的化工、纺织工业开票同比下降率均达两位数。与之对应的是,微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逆势上扬,工业开票同比增长29.1%,占比提升4.8个百分点,“我们瞄准大数据、生命健康两大未来产业,制定专项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攀升。”全面复苏,还需填平几道“坎”尽管我省园区经济正持续复苏,但不可否认,尚存一些“坎”需要应对。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受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产业园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最为突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和对地方的贡献度有下滑的趋势。在无锡高新区,1-5月,以8家百亿级企业为首的重点税源大户产值“5增3降”,其中小天鹅受海外订单减少影响同比下降16.8%,不仅造成园区财税“减收”,支出端还面临短期防控、中期扶持等各项“增支”。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江阴高新区,“逆境突围、困境发展,需超常规的举措与付出,比如力争财税‘全’征管。” 陈兴华表示,还需在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的同时,想方设法开辟新税源,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产业园区稳外资外贸的压力陡增。进入二季度,很多园区外贸受到的影响开始从供给侧转移到需求侧,园区内多数企业反映预计全年出口将下降。另一方面,外企投资意愿下降,外资增长后劲不足。在常州高新区,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322.7亿元,尽管仍居常州市第一,但同比下降6.6%。常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乔俊杰调研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外部需求不振、国际物流不畅、供应链遭受冲击、综合成本上升等原因,导致园区内不少骨干企业出口显著下滑、订单明显减少。“作为经济全面复苏的‘晴雨表’,消费市场复苏尚需时日。”丁立新举例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汽车、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仍在深度调整中。1-5月,苏州工业园区文体娱乐营收同比下降六成,截至6月底,园区52家法人旅行社仅22家复工。逆势突围,以“三提”释放园区潜力记者梳理各产业园区下半年的规划和打算发现,各地产业园区普遍以抓产业提质、抓动力提升、抓环境提优的“三抓”“三提”,促“六保”“六稳”。“苏州工业园区抓疫情催生的产业机遇,布局出台园区‘产业图谱2.0’,深化产业制度集成创新。”丁立新表示,该园区加快落实20亿元天使母基金和100亿元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筹备运营,提升新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力争全年园区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大关。面对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我省产业园区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建强创新载体、优化创新生态、聚集创新人才的决心。“要在吸引创新资源上持续开足马力,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实现动力提升。”封晓春说,上半年无锡高新区新招引科技企业就达548家,前5月,该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规上工业总产值七成。逆势突围,还须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改善园区发展的“软环境”。受疫情冲击,江阴高新区内企业普遍面临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挤压”、货币数和信贷量“双重收紧”,金融风险加大。面对重重压力,陈兴华说,区里一边成立综合金融服务中心,精准出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专项政策;一边强化高企、人才等各级申报,运行好各类载体,并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受访园区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园区经济发展也有了新使命,更应从“大而全”迈向“小而精”的高质量、专业化发展方向,发挥园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力,引领全省经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持续领跑。 记者 付 奇
——关于洪泽经济开发区转型提质的调研思考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开发区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成为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平台载体。但在“开发区热”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开发模式单一、项目入驻门槛低、后期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开发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沿袭传统发展方式和运作模式已难以为继,追求高质量发展成为开发区面临的首要课题,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本文通过对洪泽经济开发区在“腾龙换鸟”“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三个方面的实践进行分析探究,为经济开发区追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产对后发地区而言,招商引资是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招商形势也与过去发生了较大转变,过去招商是“有资源缺项目”,因此捡到篮子就是菜;现在是“有项目没资源”,土地指标成为最稀缺资源。洪泽也不例外,一边是很多大项目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土地而流失;而另一边则是由于前期招商门槛低,很多小项目、低效项目入园发展,这些小项目占用较大的土地资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的破产停产,有的举步维艰,还有的项目根本就没建成,造成资源很大的浪费。为破解这一难题,洪泽经济开发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依靠“腾笼换鸟”,巧做闲置资产文章,通过二次招商、依法破产、托底收购等方式,让过去的“包袱”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新资本,带动了园区新的投资发展。——“二次招商”引来“华丽蜕变”。一边是亟待激活的闲置资源,一边是想要快速落户的优质项目,如何做好“二次招商”工作?洪泽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常态性企业走访工作将各类概念化的存量数字化作可视化的信息,强化存量信息的指向性,使“二次招商”工作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洪泽经济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二次开发”的决策部署,精准摸清存量资源的“家底”,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对接联系,提出零供地招商,向现有土地要产出,计划通过三到五年将低效企业逐步清理出开发区,真正让“二次招商”成为产业提档升级的助推器。2016年成立质效提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排出一批占地多、税收少、开票少的“一多两少”企业,并根据这些企业的厂房结构、设备情况、用地规模等基本属性,建立低效企业“数据模型”,并在项目招引过程中根据客商需求,有意识的进行资源匹配,为待置换项目牵线搭桥。2017年以来,洪泽经济开发区累计盘活闲置低效企业49个,新增投资总额82亿元,盘活土地近4000亩,是新征工业用地的2倍。——“依法破产”释放“沉淀资源”。加快处置“僵尸企业”,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低效企业中,“僵尸企业”往往遗留问题最多,如租户难迁出、地块质押、各种债务等,大都是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处置难度也最大。妥善处理“僵尸企业”问题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近年来,洪泽经济开发区依照破产程序,建立政府与法院、管理人、债权人的“四位一体”联动互动机制,积极协调闲置厂房腾空,督促管理人依法办理土地、厂房等变更登记手续,全力保障新项目尽早入驻、尽快投产,较好地破解了破产案件审理中资产处置僵化、债权实现率低的瓶颈问题。2018年,全球最大包芯纱供应商天虹集团通过司法竞拍获得破产企业原宝利嘉纺织所有资产,天虹集团进驻后,投入2亿元利用8个月时间正式投产,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开票8800万元。在洪泽经济开发区,通过司法程序处理僵尸企业已成为一种常态,加快推动了市场出清、释放了大量沉淀资源。——“实体转型”助推“国企升级”。国有企业承载着国有经济的重要部分,肩负着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而推进国企实体化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企要在落后的和过剩的产能中退出,腾出发展空间,就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导,通过现代科技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探寻一条适合洪泽实际的国企实体化转型之路,一直是洪泽开发区人思考的问题。2018年,洪泽经济开发区实行政企分离,根据“投资需要、建设需要、融资需要、民企需要”的原则,对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开发区经济发展总公司、润洪融资担保公司、洪盐新能源公司实行实体运作,推动国有公司实体化转型。特别是对三次流拍的闲置企业资产由开发区下属国有公司投发公司进行“兜底”收购,为招引新上项目做准备。今年以来,投发公司竞得原中宝汽车内饰、友林煤矿机械资产,并置换给加福得食品、卓典食品发展食品加工;购置原国铝高科部分资产,分别置换给中岩装配式建筑与中铁十五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利用现有土地投资建设装配和枕轨项目。筑巢引凤——打造投资高地要引“凤凰”来,先要栽好“梧桐树”。高标准的园区道路纵横交错,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新上项目紧锣密鼓的建设……这是洪泽经济开发区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年来,洪泽开发区立足宜人宜居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机遇,大力开展“筑巢引凤”。在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平台载体上下足功夫,使园区建设更具竞争力,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栽好“基础配套”之树,夯实硬件基础。近三年来,洪泽开发区按照“准确定位、拉开框架、挖掘内涵、提升层次”的思路,拉开新一轮基础配套建设大框架。园区投入10亿元对基础配套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建设巢湖路、洞庭湖路、幸福大道、九牛路等主干道,初步构建了“五纵五横”的道路网络,拉开了园区发展框架;建成化工企业“一企一管”及其配套工程,对化工企业污水排放、管运、处理实施全过程监测。投入1亿元用于改造园区企业排水、污水管网维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大力改善企业发展外部硬件条件。随着园区的发展,产业用港需求不断加大,洪泽正规划建设该区首个大吞吐量码头,总投资25亿元,一期规划总用地638亩,码头泊位岸线约1km,建设装卸、待泊泊位共15个,通过能力达400万吨/年。——栽好“营商环境”之树,提升软件环境。近年来,洪泽开发区对有实力、有潜力、有市场、有需求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方案,推动形成骨干企业支撑、高新企业拉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多点撬动的企业发展梯队。积极探索投资入股、设备租赁、代建标准化厂房、供应链金融等模式,对实体企业强化融资扶持,先后为海珠机械、三联新材料、苏丰新材料等企业协调银行贷款近3亿元,为开发区“产城融合、二三并进”提供重要资金支撑。创推洪泽区“你说我做、口头申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程代办、当场出件”的“口述制”极简式开办企业工作机制,企业申请人只需提供有关人员身份证明和住所证明,无需准备、携带其他任何表格和材料,口头述清拟申请事项的信息内容,由开办企业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其量身制作极简式的申请表格和材料,“1个工作日办结企业开办手续”成为新常态。——栽好“平台载体”之树,拓展发展空间。优质的平台载体是吸引企业落户的“孵化器”,也是承载企业发展的“新空间”。近年来,洪泽开发区不断完善科技创业园、亿企园、高新技术产业园、软件产业园、东区等项目承载平台,特别是洪泽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按照“立足洪泽、引领江苏、辐射全国”发展理念,围绕“科技服务、数字服务、贸易服务、人才服务、创新服务”五大战略,着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四大产业集群,全面建设“数据交易、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数据服务、物联网研发、人工智能开发、互联网金融、国际智能制造”七大中心,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同时,重点加快3个“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即行政服务平台建设,从项目洽谈、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开发区经济发展总公司的职能,把开发区优质资源注入总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变“筹钱开发为借力发展”;担保公司平台建设,增强润洪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扶持企业充分发展。“凤凰涅槃”——助企华丽转身在洪泽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有的创建于建国初期,有的始建于上世纪,这些企业经历了行业发展的巨大变革,经历了市场经济的巨大考验,成长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但由于入园较早,现有的厂区规模、车间设备以及周边环境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洪泽经济开发区奏响“凤凰涅槃”新乐章,助推企业华丽转身。一是以科技创新撬动企业裂变。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投入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则是这个主体中的关键。洪泽开发区大力推动域内企业创新发展,通过自主研发、产研结合、成果转化等多种手段提升园区企业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全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2个省级孵化器、1个省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拥有知识产权工程师150人。特别是洪泽经济开发区统筹推进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量质并举培育‘行业龙头’‘隐形冠军’等科技型企业,很多企业走上了深耕“创新化”发展的转型道路,目前拥有开发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既有主攻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高、产业关联强的‘三高一强’项目,也有一批产品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的‘小巨人’企业。二是以攻坚举措推进项目管理。项目是开发区发展的“牛鼻子”。洪泽经济开发区始终把项目特别是重特大项目攻坚作为产业转型、平台提质的突破口,对开发区所有项目实行“分类推进、逐个攻坚”。在建项目抓进度。对洽谈成熟的项目迅速安排签约,并完善开工条件;对已开工项目强化工程进度的节点管理,跟踪推进。质效较好的项目抓提升。对清华密胺、国铝高科、宇天港玻等6个一期已投产的重特大项目、30个亩均税收较高的企业和53个新增长点全力帮办服务,强化要素供给,“一企一策”保增长。质效一般的项目抓转化。对体量较小、税收较少、科技含量较低、市场前景较窄的企业引导其靠大、靠强,加入主导产业产业链。质效较差的项目抓置换。对长期关停或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企业迅速与客商沟通,动员其出让资产,对原项目予以置换。三是以更新思路推进产业培植。开发区本质上就是推进企业集群、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实现低成本扩张。近年来,洪泽经济开发区冲破传统经验管理思维的禁锢和束缚,从管理转型的大处着眼、细节抓起,实行精细化管理。抓两个主导产业实力做强:化学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银珠化工、清华密胺等现有旗舰型企业做大做强;现代纺织产业重点推进化纤、毛纺、棉纺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抓两个新兴产业链条做长:航空铝材产业链,重点扶持国铝高科新上二期工程冷轧、熔铸、军工型材3个产业链延伸项目;机械加工产业链,做强现有冶金机械产业,同时招引机械加工类项目配套协作发展。抓两个产业园规模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将打造成创新型和智能化园区,正在与南京高新区南北“合作共建”,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服务外包类企业入驻;东区配套产业园,将加快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引进玉环汽摩配产业项目,做大体量、集聚集群。通过几年的提质增效,洪泽经济开发区现有企业近400家,其中规上企业167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两站三中心”12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11家,用工总人数约3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开发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亿元,规模工业应税开票销售15亿元。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省简政放权“开办企业”先进开发区、省苏北地区双创人才示范集聚试验区等荣誉。在全省排名连续四年实现进位,位列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第67位(总计115家),苏北片区省级以上开发区排名第17位(总计40家),首次位居淮安市县(区)省级开发区第2位。洪泽开发区的转型之路,给全市开发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启示是,无论是“腾笼换鸟”“筑巢引凤”还是“凤凰涅槃”都是自我革新的过程,需要改革的决心和坚守的初心,要实现园区的高质量的发展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把低质效企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和城市综合功能区。启示一:创新招商模式是推动开发区转型的关键一招。开发区能否成功转型,关键在于能否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面对新形势、新时代,招商引资的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天虹纺织、金虹新材料能够落户洪泽经济开发区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洪泽经济开发区早谋划、多洽谈、善创新的结果,目前正在积极打造的现代纺织产业园则是洪泽经济开发区以商引商的现实案例,入园项目主要是通过现有企业的业务关系为洪泽纺织产业的补链、强链引入上下游企业。全市各级开发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洪泽开发区的招商模式,如推动零供地招商,优先推荐使用闲置低效企业,引导现有企业采取合作、租赁等方式增加投资,力促闲置土地、厂房的充分利用;推动链条式招商,从产业链设计开始,明确未来招商引资的主要目的地、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术、投资团队、销售市场在哪里,点对点地上门精准招商;专业化招商,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加大人员培训,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充分调动招商积极性。启示二:企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开发区转型的动力源泉。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开发区”考量的重要标准。洪泽开发区在推动园区转型过程中,注重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引导企业发展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引领和创新能力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创新,洪泽经济开发区诞生了多个领军行业企业,在淮安市第三届企业科技创新大赛中,洪泽区江苏埃夫信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久裕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及淮安巴德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3个项目入围全市优秀项目,入围项目数位列各县区第一。我市各级开发区在推动“二次创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都要注重把创新作为动力之源。如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下功夫,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支持设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在打造创新孵化载体上下功夫,围绕科技创业和科技产业集聚两个重点,进一步强化科技招商,打造更多两个科技孵化平台。在培养引进科技人才上下功夫,通过协调调动、兼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集聚科技型、创新型人才,为开发区转型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启示三:提升软硬件环境是推动开发区转型的梧桐之树。开发区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洪泽开发区一手抓基础配套提升承载力,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生态规划、环保规划等控制性详细规划,投入3400万元用于园区路网及附属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居住的配套项目,不断完善各类项目承载平台;一手抓体制机制提升内生力,按照“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从有利于项目建设、园区质效、帮办服务、保障发展的角度出发,细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目前有些开发区处于“空转”和“产业孤岛”状态,在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功能配套、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就需要开发区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改善服务环境,如高度重视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园区规划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配套,解决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员”转变,打造实体经济发展的创业福地、服务高地、成本洼地。启示四:坚持部门联动是推动开发区转型的效率保障。在推动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题是闲置土地基本上都已在企业名下,并且办理了银行贷款质押,企业没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导致从行政和司法上都难以进行转让、回收。国土部门回收土地由于受已使用土地占比、出让协议未规范、举证取证难、周期过长等因素影响,往往不愿意也很难推进土地回收。这也是各级开发区在转型升级中遇到共同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职能部门联动执法、形成合力。如法院、税务、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要围绕低效企业盘活工作发挥好职能部门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土地回购机制,加快低效用地使用清理,探索建立低效用地的倒逼机制,对存在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的企业在能耗、金融信贷和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差别化政策,形成工作合力;项目招引部门要强化招商协议的履约管理,用协议中投入和产出约定来倒逼企业形成内生动力。作者:洪泽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周海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展现新面貌!
红网时刻1月3日讯(零陵站记者 单建华)1月2日,永州市零陵区委副书记赵立平率队调研产业园区发展工作并召开座谈会,他指出,要高度重视产业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民生,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园区就是抓平台”的理念,抓大项目、大抓项目、把项目抓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龙军参加调研。赵立平一行先后来到美源达玩具、赛菱体育、雷泰电器、党群服务中心等地,入园区、进企业、下车间,详细了解园区规划建设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赵立平指出,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民生,抓项目就是抓产业,抓园区就是抓平台”的理念,牢牢绷紧发展这根弦,营造抓发展、抓项目、抓产业、抓平台的良好氛围。赵立平要求,要高度重视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把项目抓大。继续完善。体制机制,把园区项目培育好,做到既有量的突破也有质的提升。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巩固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利用春节黄金招商期,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要与时俱进,推进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积极主动做好对接。要优化环境,强化保障,守住底线,搞好服务,做好各项要素保障,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企业、尊重实力的良好氛围,通过优化环境提升软实力,让项目招得进、留得住、能持续发展。
园区经济占江苏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目前江苏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7个、国家级新区1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数量在全国最多。园区经济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此次疫情,对江苏产业园区同样产生重大影响。江苏园区经济上半年表现如何?又当怎样扛住疫情持续冲击,开启下半年的“征程”?稳住基本盘,产业园区展现强韧性6月下旬,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在无锡举行,吸引了500余家创新企业和50多家顶级基金的参与。上半年,该公司位于无锡高新区的工厂工业产值达107.8亿元,同比增长12.9%。“疫情给医疗行业带来新机遇,我们致力成为海内外生命科学创新企业发展中国市场并链接全球的优选园区。”阿斯利康国际业务及中国区总裁王磊说,在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这个由阿斯利康联合无锡高新区政府建立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平台里,已有17家企业入驻。“从市场主体情况看,市场活力正逐步恢复。”无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封晓春介绍,区内百强企业中大多产能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拉动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止跌回升。1-5月,该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加0.6%,较1-4月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9.27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已较一季度大幅收窄。江苏省商务厅相关人士分析说,无锡高新区的经济走势颇为典型,纵观省内产业园区前二季度表现,各项指标企稳回升明显,避免了“硬着陆”,稳住了基本盘,在疫情冲击下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要以高质量的项目引领高质量的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丁立新认为,需通过持之以恒地拓展招商渠道、进行精准招商,让跨国集团持续看好、加码园区。因此,在疫情动摇投资信心的上半年,仍有耐世特汽车系统亚太总部、阿迪达斯亚太自动化智能分拨项目等一批总部项目陆续增资或落户该园区。“疫情凸显出江阴高新区产业发展的短板,也带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坦言,上半年该区传统产业中的化工、纺织工业开票同比下降率均达两位数。与之对应的是,微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逆势上扬,工业开票同比增长29.1%,占比提升4.8个百分点,“我们瞄准大数据、生命健康两大未来产业,制定专项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攀升。”全面复苏,还需填平几道“坎”尽管江苏园区经济正持续复苏,但无可否认,尚存一些“坎”需要应对。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受疫情冲击和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产业园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最为突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和对地方的贡献度有下滑的趋势。在无锡高新区,1-5月,以8家百亿级企业为首的重点税源大户产值“5增3降”,其中小天鹅受海外订单减少影响同比下降16.8%,不仅造成园区财税“减收”,支出端还面临短期防控、中期扶持等各项“增支”。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江阴高新区,“逆境突围、困境发展,需超常规的举措与付出,比如力争财税‘全’征管。”陈兴华表示,还需在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的同时,想方设法开辟新税源,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产业园区稳外资外贸的压力陡增。进入二季度,很多园区外贸受到的影响开始从供给侧转移到需求侧,园区内多数企业反映预计全年出口将下降。另一方面,外企投资意愿下降,外资增长后劲不足。在常州高新区,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322.7亿元,尽管仍居常州市第一,但同比下降6.6%。常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乔俊杰调研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外部需求不振、国际物流不畅、供应链遭受冲击、综合成本上升等原因,导致园区内不少骨干企业出口显著下滑、订单明显减少。“作为经济全面复苏的‘晴雨表’,消费市场复苏尚需时日。”丁立新举例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汽车、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仍在深度调整中。1-5月,苏州工业园区文体娱乐营收同比下降6成,截至6月底,园区52家法人旅行社仅22家复工。逆势突围,以“三提”释放园区潜力记者梳理各产业园区下半年的规划和打算发现,各地产业园区普遍以抓产业提质、抓动力提升、抓环境提优的“三抓”“三提”,促“六保”“六稳”。“苏州工业园区抓疫情催生的产业机遇,布局出台园区‘产业图谱2.0’,深化产业制度集成创新。”丁立新表示,该园区加快落实20亿元天使母基金和100亿元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筹备运营,提升新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力争全年园区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应用产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大关。面对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江苏产业园区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建强创新载体、优化创新生态、聚集创新人才的决心。“要在吸引创新资源上持续开足马力,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实现动力提升。”封晓春说,上半年无锡高新区新招引科技企业就达548家,前5月,该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成。逆势突围,还须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改善园区发展的“软环境”。受疫情冲击,江阴高新区内企业普遍面临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挤压”、货币数和信贷量“双重收紧”,金融风险加大。面对重重压力,陈兴华说,区里一边成立综合金融服务中心,精准出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专项政策,一边强化高企、人才等各级申报,运行好各类载体,并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受访园区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园区经济发展也有了新使命,更应从“大而全”迈向“小而精”的高质量、专业化方向发展,发挥园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力,引领全省经济在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持续领跑。(付奇)
8月24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园区处处长张巨富来开发区就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张巨富一行在开发区党委书记杨勇,管委会副主任侯相君和市旗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登上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景观塔,参观了开发区循环产业发展情况,深入灰渣固化处置项目场地、供热改造项目现场,走进内蒙古工业陶瓷研究院、鄂尔多斯市国礼陶瓷有限公司,详细了解开发区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和园区高质量发展情况。在伊东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张巨富一行俯瞰工业园区全貌,并听取相关负责人对园区循环产业发展的介绍。近年来,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深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持续推进工业废渣、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等工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形成煤焦化、多孔硝铵、乙炔化工、热电联产、煤气、陶瓷、高岭土、新材料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产业链条。对于开发区坚持走产业循环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张巨富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在内蒙古工业陶瓷研究院,张巨富与陶瓷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座谈,听取有关陶瓷研究院产业发展及研究方向的汇报。当得知内蒙古陶陶瓷研究院充分利用准格尔旗优质高岭土、煤矸石和粉煤灰,开展制备技术、应用技术和性能控制技术研究,建设国际一流的优质基础原材料供应基地,打造准格尔高岭土国际品牌后,张巨富对陶瓷研究院未来的发展表示高度认可,并希望陶瓷研究院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带动开发区乃至鄂尔多斯市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在鄂尔多斯市国礼陶瓷有限公司,张巨富参观了公司围绕蒙元文化生产的一系列陶瓷产品。并对公司勇于创新,以陶瓷为载体,弘扬民族文化的发展思路表示高度认可,鼓励公司继续拓展市场,通过打造旅游纪念品和陶瓷酒瓶等产品,实现多元化发展。调研中,张巨富充分肯定了开发区在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创新创业、大力拓展招商引资、打造绿色生态园区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希望开发区今后继续依托本地资源和要素成本优势,找准定位,精准施策,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王丽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