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可能是目前最新最全的行业研究报告吴虞

这可能是目前最新最全的行业研究报告

最近我又亲手采集了2020年初到2020年9月最新一批行业研究报告,一共挑选汇总了接近1800份行业研究报告,大小为5.5G多一点。这是压缩包大小所有分享的报告,是截止目前日期为止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与数据信息。在整理分类的时候,我已经按获取渠道、行业分类作为子目录名挨个分好类。主要渠道来源30多个、包括阿里研究院、CBNData、百度指数、360营销研究院等、新浪微博数据中心、以及艾媒、艾瑞、CNNIC等专业机构。2020年是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是大浪淘沙的一年,历史更替、行业变革。作为普通人的 我们,迷迷糊糊的看着朦朦胧胧的世界,或迷茫、或浮沉,我们再次来到一个决定命运的交叉口。这时候,知识和数据将为我们指引航向。如此精彩的内容,无私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有此需求的人,这也是我们社群的宗旨。先上几张截图大家感受一下费了我好大功夫现在2020年1月—2020年9月最新的行业研究报告总量接近1800份的珍贵数据全都分享给您同时我也会每天收集+更新相关数据如果您觉得这份资料对您有帮助希望获取完整的内容参考学习您可以关注+评论+转发然后私信:2020感谢您的支持!

天时

如何写一份全面且优秀的行业研究报告

无论是金融机构研究员、咨询公司顾问甚至是互联网战略分析师,他们都有一个必备技能,那就是需要会做行业研究报告,从战略和经营角度为企业提供发展建议。如果没有通过专业的训练,很多人是不清楚如何做一份行业研究报告的,比如你身处短视频行业,你领导突然下达一个任务,让你做一份短视频行业的研究报告,你一定会是懵的,无从下手,从哪里切入?1行业研究思考框架 行业研究的逻辑线索简单来说就是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第一步,分析 宏观环境和整体 行业趋势,为之后的分析定下基调。第二步,分析 细分领域和 具体公司情况,因为宏观的概念无法落地。第三步,分析竞对企业情况和 应对策略,怎么样才能碾压对手or不被对手玩死。第四步,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 投资价值。(这一步不是必须的,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具体的业务要求的不同灵活处理)以上四步,下面会针对每一步来详细讲具体的研究方法。2宏观形势分析分析宏观形势,大致也可以分为下面四步:1. PEST分析一个公司,一个行业无不受到整个国家乃至全球格局趋势的影响。如果想要预测和把控一个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方向,就一定要有更高的格局。更重要的是,现在一个行业的颠覆往往不是来自于内部企业,而是来自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外部企业,甚至是来自新的行业。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大数据、AI、云计算带来的科技变革会产生很多新兴的公司和行业,而这些新来者往往正是传统行业的掘墓人。咨询公司常用到的PEST(Politics,Economy,Society,Technology)模型是分析宏观环境最好的工具之一。其中Politics(政治)维度是最需要重视的。有些不能过审的内容这里不能多讲,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国内有很多行业都是需要政府补贴的(例如新能源电动车等),还有很多行业是需要看政策风向吃饭的(例如动不动就翻车的P2P行业)。国外政府的态度和风向也很容易影响行业格局。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川大统领从行政命令的角度对一个商业公司的封杀就是降维打击,本来是可以直接搞死企业的(例如美国弄死“法国华为”阿尔斯通的案例,可以参考《美国陷阱》这本书)。好在华为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精神,在(窝巢支持下)和美国硬杠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虽然芯片国产化的技术难度在短期内很难追上,但硬杠到底总比妥协屈服后被步步蚕食的下场好了太多,毕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嘴脸一直是贪得无厌。这个问题北宋文学家苏洵在《六国论》里说的过于精辟,以下原文引用预警: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2. 产业链分析任何一个行业其实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整个产业链条进行分析,其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行业。这里具体的方法很多,可以层层逼近的方式来深入了解行业,具体的问题例如:行业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是什么?上下游都有哪些?行业在产业链条中的价值是什么?行业在产业链条中是否不可或缺的?行业是否具备在产业链条中的定价权?…………二级市场行业研究经常会对一个公司背后的整条产业链进行分析,例如苹果和华为,这两家行业巨头的背后,是无数上下游供应商提供的各种零配件和技术。从芯片、到面板、到摄像模组、到音频系统等等,每个方面都是各种供应商的配件和技术结晶,最终才能呈现出一台优秀的手机。天朝大A股市场也常出现XX概念股(例如苹果概念股,5G概念股等),也是来自于产业链分析的结果。3. 行业规模估算既然要在一个行业发展或者深耕,就一定要知道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这样才能知道有多大的蛋糕可以分(市场潜量),或者还剩下多少蛋糕可以分(市场存量)。估算市场规模(Market Sizing),是咨询公司面试常用的题目,一般可以从供给端(Supply)与需求端(Demand)出发,进行交叉验证。简单来说,本质上就是要把一个你不知道的数,拆成几个你知道或者容易推测的数。举一个例子,如何估算北京市每年的奶茶店市场规模?从需求端角度来看,可以拆成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家三口人,只有我每两天喝一次奶茶,每杯30块钱。那我家一年花多少钱买奶茶?转化成专业一点的公式就是:市场规模 = 用户基数(3口人) x 渗透率(1/3) x 消费频次(约180杯/年) x 客单价(30块)这个公式里面,用户基数已知,客单价已知,渗透率和消费频次可以根据经验拍一个数,如果要提高准确率,还可以通过用户分群的方式估算不同人群的渗透率和消费频次。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专家访谈、市场调研的方式获取更准确的数据进行估算,具体市场调研操作方法可以参考我之前写过的文章,这里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只能做一个粗略的估算,并且不同估算方法考虑的因素不同,最后的估算结果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更多的估算方法如果大家有兴趣,之后我会再写一篇文章给大家讲更多的例子。最后,如果想要省事,或者实在不好自行估算行业规模的话,也可以查找市场上现有的一些行研报告,采用报告中的估算数据,以作参考。4. 行业发展阶段分析通过上一步的市场规模估算,我们大概知道了这个行业还有多大的空间可以供企业争取。接着就需要判断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毕竟在不同的行业发展阶段,企业的竞争策略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可以关注下面几种指标来判断行业的发展阶段:A)市场增长率、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用户数/用户增长率这是主指标,与行业发展速度相匹配。传统企业更关注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因为传统企业是利润驱动的。互联网企业更关注用户数/用户增长率,因为互联网企业是资本驱动的,只要有风口,就可以投入大量资本驱动行业增长,疯狂扩张,能熬死别人就赢了。举一个典型例子,瑞幸咖啡的前身神州租车就是这么玩的。B)利润率行业平均利润率,可以反应盈利能力和吸引投资能力。C)集中度行业前几名企业的销售额占比,反应垄断程度和竞争情况。集中度越高的行业越难进入,因为进入壁垒高,所以行业龙头的盈利水平较高,例如手机行业的苹果,常年以牛逼的毛利水平制霸全球同行财报。同理,集中度低的行业进入门槛低,但竞争激烈,盈利水平低。行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都很适合企业进入并抢“量”,成熟期和衰退期就需要稳扎稳打保持现有优势并谨慎探索未来方向,通过这样的思路来定一个策略上的基调3细分领域分析宏观的概念无法落地,所以第二步的分析要围绕整体策略,思考一个具体的落地方向,即下沉到一个细分目标市场。可以从以下5个维度思考这个问题:1. 商业模式是什么?严格来说其实没有所谓的互联网行业,只是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以虚拟产品为主,而具体的深耕领域有游戏、广告、电商平台、社交、O2O平台、新闻资讯、互联网金融等等,更加垂直的领域有汽车、房产、美妆、母婴等等。这里谈的商业模式,更多关注盈利模式,下面举一些例子:B2C(商家对消费者):网易严选、小米商城等品牌商自己运营的平台、P2PB2B(商家对商家):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百度、头条B2B2C(早期是B2C):京东(有京东自营,有入驻商家)C2C(消费者对消费者):闲鱼二手交易、58同城二手板块B2VC(商家对投资者):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例如瑞幸咖啡、共享单车、B站O2O(Online to Offline):这个其实不能和上面几种放在一起讲,因为O2O的分类维度是从线上线下,而不是从交易对象的角度看。但是O2O可以包括B2C、B2B、C2C、B2B2C等等看到一个很生动形象的例子,也分享给大家:你在地摊买东西,C2C你去超市买东西,B2C超市找经销商进货,B2B超市出租柜台给经销商卖东西,B2B2C你在网上下载个优惠券去KFC消费,O2O所以问题来了,除了常识和经验,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搞清楚盈利模式?这里提供一些分析的思路,当然绝不仅限于这些思路:A)与业内人士交流问前辈,问同行,加入专业社群,付费咨询等B)看新闻,财报,行业文章通过关注行业新闻建立基本的认知,关注财报了解利润来源C)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问题用户看问题是看功效(这个东西好不好用?)企业看问题是看谁来买单(能把这个东西卖给谁?谁会买?付多少钱买?)2. 细分市场是否有开发价值?这里主要是讲细分市场规模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在前面的宏观形势分析里提过了估算行业规模的方法,同样的,针对细分市场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市场估算,具体方法这里不赘述。3. 面向哪些消费群体?了解不同区域的消费群体规模、用户需求、消费者使用习惯与态度、品牌/产品渗透情况。具体分析方法参考之前写过的市场调研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行业除了分析消费群体,还特别注意具体的地域。因为每个大区、每个省、每个市可能都会有很多具体差异,光讲大趋势是落不了地的。4. 要做出什么产品?选择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增长空间的产品品类,并关注产品渗透率、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等。注意对于用户和产品的研究最好有量化数据。脱离规模谈需求,脱离用户谈产品,脱离地区谈策略,都是很不专业的。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数字做预算规划,行业研究想要落地,也离不开对一线业务的了解和调研。5. 有哪些风险制约因素?风险制约因素有很多,下面提供一些思路,但不仅限于这些思考维度:A)细分市场的PEST因素看具体落地时是否有机会点/障碍点B)行业的进入壁垒(也是关键的成功因素)即行业内既有企业在多年经营当中建立的优势。进入壁垒一般有:客户忠诚度,政策与政府关系,资本金投入,规模经济,技术积累,品牌效应,渠道,运营经验,产品差异化等等C)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如贸易保护、行业限制、反倾销等)市场风险(如需求减少、竞争者增加等)经营风险(如员工过剩、成本提高等)财务风险(如坏账,现金流断裂等)…………D)核算成本和利润,看是否能盈利主要是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可能不太在意利润的问题,毕竟烧钱是主流衡量盈利水平的指标一般有毛利率(Gross Margin),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等等在研究具体项目时,一般会采用投资回报率(ROI),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等等4竞争情况分析完成了对细分目标市场的分析之后,对行业的洞察已经可以具体到战术层面。如果还要更深入到战斗层面,结合行业趋势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就得做第三步,竞争情况分析。大致的分析框架也可以分为下面四步:1. 竞争情况梳理首先可以做的一步是梳理一下行业目前有没有巨头?这些巨头是出于发展阶段还是已经占据了大壁江山?他们的研究方向是什么?除了新兴行业和高速发展中的行业,大部分行业的蛋糕其实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后来者如果想要搅局,就需要创新的思路。例如当年的新闻资讯行业,是门户网站的天下,例如新浪、搜狐、腾讯等,拥有大量的采编团队,对于已经形成如此体量的行业龙头而言,以传统的思路跟它们竞争是行不通的。于是今日头条作为搅局者,用算法分发的思路创新性地重构了行业格局,后来居上地占有了新闻资讯行业的一大块蛋糕。2. 选定竞争对手做竞争情况分析一定是需要对标一个甚至几个对家的。否则就是自嗨。只有选中对手才能谈优劣。因为最终选择权在用户手里。用户不会理会企业的各种策略,只会考虑我是谁、我需要什么功能、我觉得这个产品好不好用、我觉得这个产品贵不贵、我觉得对家产品是不是更好用、如果更好的话好在哪里……选中对手,才能真实测试用户态度,了解真实的竞争优势劣势,才能知道我们想象中的用户到底买不买单。3. SWOT分析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是最常用的竞对情况分析模型。通过对这SWOT四个因素的排列组合,可以确定之后的竞争策略。具体的思考维度可以参考但不限于以下思路:主要竞争品牌的知名度总体市场及各销售渠道的市场占有率用户构成、用户画像产品特点价格定位销售渠道、铺货范围、供货程度各销售渠道的优劣势各零售店的促销活动广告营销费用比例…………针对上面的每一个维度,都可以做SWOT分析,具体操作的时候建议结合当前业务关注的问题,选择最紧迫的几点有针对性地分析。抽象的概念不好理解,举一个好玩的例子来讲SWOT分析。时至2020年穿越剧仍然是很热门的话题,上半年就有从现代文明穿到古代文明拿狙击枪开挂吊打古人的,还有编剧穿到自己写的剧本里开上帝视角结果差点翻车的,所以这里可以提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你穿越到三国时期,怎样才能成为人生赢家?(小目标是先赚他一个亿,大目标可以是一统天下)优势S作为穿越人士,最大的优势自然是对历史趋势的了解(俗称上帝视角、开天眼)。预知未来这个技能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吧?要是让我回到2000年,我砸锅卖铁也要去买房子好吗。。。或者回到2010年,我愿倾家荡产投资茅台的股票。。。有人会说穿越人士还有一个优势是对现代军事科技的掌握,拜托你醒醒,火药你知道怎么配制吗?枪你可能会开,然而你会制造吗?你有图纸吗?有图纸你能一起带着穿越吗?重武器就更不要说了,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工程师就不要做梦了。。。还有人说穿越人士对兵法的了解?你是认真的吗?纸上谈兵还能有这么自信?古代战场上的天气、地势、敌我双方情况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真正上过战场能理解这些细节吗?而且你知道怎么保障后勤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您能否考虑一下?所以作为穿越人士,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你懂的是天下大势和历史人物的特点,不是具体的操作,所以请合理利用优势,广纳人才——因为你知道谁会打仗,谁会奇谋,谁会治军,谁会治国,所以请不要登月碰瓷三国时代名将谋臣的专业能力,你只需要知人善任,关键时候做出决策,老老实实做他们的老板就可以了。。。劣势W最大的劣势就是你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光杆司令一个,没有认识的人,没有群众基础,连家人和朋友都没有。电视剧里那种一穿越就能碰到男主角/女主角的事情,想想就好,不要当真。更实际的情况是你穿越之后连衣服都没有,连一块烧饼都买不起,上无片瓦,下无交通工具。当然你要是开了金手指,开局直接魂穿了某位无辜群众,前面的话当我没说。机会O说到机会,从商业角度来看,就是要看前面提过的行业宏观形势和细分市场情况。有下面几个机会点可以考虑:1)致富请找医疗行业宏观形势是,三国时期瘟疫影响了很多战争的发展和结果(黄巾之乱就是源于东汉末年的大瘟疫,赤壁之战曹军水土不服也是一个例子),瘟疫和伤病也导致了很多名将谋臣的陨落。从细分市场来看,搞医疗行业必定是能致富的,但是关键问题在于你不掌握核心技术。所以赶紧去抱华佗大神的大腿,比如说对麻沸散这种神药进行商业化操作(由你作为药企掌握定价权),对五禽戏这种神操进行大规模推广开班(可惜不能直播教学)。不管是把华佗发展成商业合伙人,还是通过人格魅力发展成挚友,都是靠谱的方法~2)搞事请找你喜欢的合作伙伴如果想要改变历史进程,你需要先和诸侯或地方豪强合作,毕竟你手里没兵没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获取诸侯豪强的信任,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即兵马钱粮),接着就可以靠你的天眼一步一步扭转历史。具体跟谁合作取决于你穿越到了哪一年。举个栗子,如果穿越到建安二年,你可以去找曹老板,建议他不要去搞张绣的婶婶。如果穿越到建安五年,你可以去找孙策,建议他不要单骑出猎。如果你要和刘备一起干,随时可以建议他去请诸葛先生出山并且尽快把法正从刘璋那里挖过来。威胁T整体的宏观环境威胁来自于你不会武功,又没有军队,被抢劫or被暗杀or亡于兵灾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需要考虑和本地豪强合作,或投靠某位诸侯。具体的细分领域威胁来自于你要发展的行业:如果要发展医药行业就要紧密观察华佗会不会抛弃你单干,是否能够获取核心的商业机密(例如麻沸散的制作方法等),或者如何通过股权运作的方式保住你在公司里的地位等等。如果要搞事,最大的威胁就是曹刘孙三家诸侯,他们在你羽翼未丰之际是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你形成实力之后是随时会卷土重来的隐患。接下来可以看一下具体的竞争策略了:机会优势战略(OS)如果外部的机会正好是你的优势,赶紧利用起来机会劣势战略(OW)外部有很好的机会,但是目前是你的劣势,你就需要改进优势威胁战略(ST)你具有优势但是外部存在威胁,那就需要时刻监视、保持警惕威胁劣势战略(WT)既是威胁又是你的劣势,请及时逃离并消除以下是结合“如何在三国成为人生赢家”这个问题的具体战略说明:4. 标杆分析标杆分析(Benchmarking),就是把企业经营的各方面情况与与竞争对手或行业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高级的拿来主义,怎样把别人的优秀经验化为己用,如何对别人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调整为符合自己战略和特点的操作。这里举一个例子:对于销售部门来说,标杆分析是很适合的方法。如果直接对销售进行指导,无异于纸上谈兵。毕竟总部的分析师不一定会去一线接触销售跑单的业务,就算接触了也是钦差出巡体验生活,并不是真的和基层销售员一起跑业务,所以上来就指手画脚经常是脱离实际的。销售会质疑总部的分析人员,但不会质疑比他们自己做得好的销售,最多抱怨自己没有人家的外形条件、地域条件、促销政策、话术指导、以及其他支持资源等等(是的他们可以找一万个理由证明业务做不过人家不是自己的问题)。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树立标杆比讲道理有用,让他们跟着做得最好的销售标杆案例学习是让他们心服口服的好办法。全国的销售团队,总有一个大区的业绩最好,这个大区里又有一个省市业绩最好,这个省市里又有一个商圈业绩最好,这个商圈里又有一个门店业绩最好,这个门店里又有一个金牌销售业绩最好。为什么人家业绩好?刨除不可复制的因素之外,学TA的成功经验就好了。销售行为毕竟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套路和流程化操作的。你的目的不是把60分的销售变成90分,而是把不及格的销售变成60分,量变引起质变,最后对总体业绩的提升将会是明显的。这里就不展开来说未来趋势分析这一点了,毕竟对于未来趋势的把握,需要长期的行业经验积累和商业洞察才能做到,大部分人的预测都只是看看而已,就算是数据模型,对未来的预测也有太多的变数。这一点以后有机会再聊。5去哪里找数据最后讲一下数据要去哪里找。毕竟不管是做行研,还是做分析,一切研究的基础都需要有数据,所以找数据是第一步。1. 怎么找数据?从大的角度看,有5种方法:1)搜索引擎谷歌大法好,请善用搜索引擎,可以帮你节省大量时间,准确找到需要的信息,并且发现一些新的思考维度。唯一的门槛是需要科学上网。2)搜索引擎搜不到的其他网络内容例如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就是一个信息孤岛,不开放给搜索引擎的,所以只能自行关注感兴趣的行业,寻找相关的媒体或自媒体。3)公开二手数据国家官方公开数据,例如统计局数据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例如招股书、财报、重大公告以及来自咨询公司、数据平台、第三方机构的研究报告4)市场调研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二手的,也可以是自己调研得来的一手数据,具体调研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专家访谈、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Cold Call等等。5)人脉交流这部分数据就看各位同学的本事了,可以是你家里带来的资源,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校友、同事、朋友带来的资源,也可以是你自己通过社交、会议、沙龙、社群等方式获得的人脉资源。毕竟很多内幕消息和行业核心信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必须接触到相关人士,才能了解到这类信息。总的来说,看脸,也看缘。2. 怎么看待数据?拿一张表做说明:1)官方数据最权威的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但是即使是国家统计局,拿到/上报的数据就是一定真实的吗?不敢多说怕不过审。行业协会数据同理。2)第三方机构数据这种数据比较真实,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数据来源于使用了第三方机构产品的企业。例如TalkingData(这个公司是做数据服务的)发布的互联网行业报告,但是注意这个报告对互联网行业的定义,仅限于那些用了TalkingData产品的互联网企业。那还有很多没有用这个公司产品的互联网企业,就不算了?二、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只能用于某些特定行业的分析,例如电商、社交、游戏等互联网属性强的行业,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供分析。但是对很多传统行业而言,要么没数据,要么很难收集数据,你怎么分析?3)市场调查数据调研数据也是比较真实可信的,局限在于样本太小、成本又太高。只要涉及到抽样,都会有样本是否有代表性的问题,反推可能过于夸张,而且还有幸存者偏差。国家统计局也会做抽样,但是样本相比全国的企业简直是九牛一毛。如果做全量统计,除了公安机关民政机关,就是运营商和微信有这个能力了(三大运营商用户智能机设备数超过14亿,微信用户数接近12亿),但是微信采集不到其他APP的数据,三大运营商采集不到没有智能机的人群的数据。这都是客观局限。4)企业主动发布数据上市公司的财报、公告等信息一般可以从官网的投资者关系这一栏找到,同时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对于新手了解一个行业非常有用,会有一些章节详细介绍上市公司从诞生到上市的情况,包括业务情况和运作方式,并将公司所在行业进行一次梳理。招股书、财报这类数据,虽然存在粉饰的嫌疑,但总体来说也是比较真实的,但是也有两个问题:一、数量太少、频率太低,毕竟你不能逼着企业发布数据啊。二、对于广大非上市公司,你怎么分析?估计只能猜了。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渠道的数据,但除非能够相互印证,一般都不能直接使用。3. 数据不准确怎么办?既然能获取的数据存在这么多问题,那应该怎么用呢?如果数据不准要怎么办?首先,不要迷信行研的数据。严格来说,行研数据肯定不准,也没办法准,如果你的内部数据和行研数据对不上,也很正常,相信你的内部数据,不要强行说服自己。但是商业数据通常很难获取,特别是竞争对手的数据,即使是通过私人关系从对方内部拿到的数据也是天差地别,无法甄别。因此通过第三方咨询公司购买是最常用的做法。除此之外,从对方网站爬数据,通过搜索引擎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公司高管的采访视频、投资人对公司的评价等等方式也是常用的手段。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把以上方式收集到的数据综合在一起看却是最接近真相的数据。行研真正的价值,不是具体数字,而是分析师对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的判断。好的分析师能够结合其他的数据和信息,看到数据背后隐含的商业行为和价值,这才是真正做战略分析的意义所在。所以行研的参考意义大于实战价值,如果内部数据都分析不出来问题,行业分析更是只能作为参考,更多的时候是给投资人画饼的时候的背书。更关键的是,逻辑有时候比数据更重要。不管你通过数据分析出了多少结论,最后都要输出并且说服别人。这就需要你有讲故事的能力。说服力强的故事通常有着严密的逻辑分析推理过程,因果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成立的。这个过程并不比数据收集分析简单,或者说更具有挑战性。因为你的读者(不管是同事、老板、还是客户)可能很难质疑你的数据,所以会更加注意你的逻辑是否合理和严密。思考的逻辑可以是树状的,但是沟通的逻辑最好是线性的,表达和汇报的时候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重点,对于逻辑思维和表达的训练说起来又可以单独写一篇文章了,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4. 常用工具推荐下面推荐一些常用的找数据的工具和网站,供大家参考:官方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行业统计数据:各大行业协会官方网站咨询公司报告:MBB、罗兰贝格、德勤、普华永道、尼尔森、IBM等第三方数据机构报告:CAICT中国信通院、 CNNIC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阿里研究院、企鹅智酷、360研究报告、 199IT、 TalkingData、QuestMobile、前瞻网、乐晴智库、友盟、艺恩、艾瑞、艾媒、易观、亿欧、极光等二级市场研报:WIND万得金融终端、迈博汇金(慧博)、Bloomberg(彭博)等上市公司财报: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美国SEC、上市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页、巨潮网、证券星等创投媒体:36 氪、虎嗅、猎云、亿邦、新浪科技等财经媒体:华尔街见闻、财新网、FT、新浪财经等垂直领域研究与资讯:微信公众号、知乎机构号等宝藏工具:B站,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区的财经频道,科普频道,社科频道等个人推荐的行研报告查询平台:发现报告 https://www.fxbaogao.com/并购家 http://ipoipo.cn/作者:胖小丁 知名咨询公司管理咨询pointer,头部互联网战略分析师和策略分析师。

斗牛牛

新材料行业深度报告:发展空间广阔,万亿市场爆发

1、新材料行业概况材料工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 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和科 创板六大领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制造强国和国防工业发展的 关键保障。新材料产业由于其技术密集性高、研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国际性强、 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1 新材料的定义在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材料的定义于20世纪90年代被首次提出,并于本世纪初 期开始逐渐成熟并广泛使用。在科技部2004年出版的《新材料及新材料产业界定标准》 中,首次将新材料定义为: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 的材料;高新技术发展需要,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 使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的功能的材料。国务院《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将新材料定义为:新出现的具有 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 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1.2 新材料的分类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新材料主要包括: 先进基础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高分子树脂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 进轻纺材料等; 关键战略材料:重点从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大需求,以耐 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 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 示材料,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 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等。1.3 国际新材料发展情况材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要素和关键性资源,伴随着社会生产模式的发展而发展。 新材料与现代技术的联系日益密切,现阶段,随着新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突破,科学 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也将持续发展并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变革。宏观政策引导力度较大,全球新材料发展迅速。随着新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领 域的逐步扩大,新材料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与国防实力 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限制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相继出台相应产业 政策以促进新材料行业的高速发展。总体规模增长迅速,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发展较快。在各国产业政策的积极引 导下,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2.5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并预计2019年将达到2.8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16%,2016-2019年复合增长率超10%。 同时,由于3D打印材料和石墨烯等新兴产业技术的不断突破,前沿新材料增长较快, 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产业分布不均,差异化特征显著。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区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拥有成熟的新材料市场,多数产 品占据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是新材料产业主要的创新主体。其中,美国在新材料全 领域位于前列;日本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优势;中国在半导体照明、 稀土永磁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领域发展较好;韩国在显示材料、存储材料,俄罗斯 在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来临,全球新材料市场的重心呈现出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的趋 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地区发展的差异化可能 会继续加剧。产业集约化发展,高端材料垄断严重。随着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新材料 产业逐渐向横向、纵向扩展,上下游产业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链日趋完善,多学科、 多部门联合进一步加强,集约化、集群化和高效化特征显著。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促使 了产业战略联盟的形成,有利于产品研发与下游应用的融合,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寡 头垄断的逐步形成。一些全球知名企业开始结盟并进行跨国合作,通过并购重组构建 整个产业链生态。1.4 国内新材料发展情况政策驱动,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高速发展。为了提升新材料领域竞争力,实现我国从 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我国先后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指 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指导性文件来支撑我国新材料行 业的发展。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中国2019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7.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8.72%。其中,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现 代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分别为32%、24%和19%, 前沿新材料仅占总额的3%。全面布局新材料,部分省市产值已达万亿。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以环渤海、长 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各区域之间产业种类与发展规模均存 在差异。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四个城市新材料工业总产值均超万亿,以浙江、 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专注于对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医疗和高性能化工等领域 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则以高性能钢材、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稀土 等领域新材为主,以山东为代表的环渤海更倾向于战略基础材料、高性能材料、特种 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全国新材料布局呈现多元化发展,各具特色,互有优 势。关键材料尚有空白,进口依赖现象严重。中信部2018年7月在“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 设专家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业创新力不强,核心技术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据中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尚 属空白,52%依赖进口。其中,95%的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的高端专用芯片、70% 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和绝大多数储存芯片均对进口依赖严重。装备制造领域中,95% 以上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精 加工生产线上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新材料投资规模稳步提升,行业发展机遇挑战并存。据前瞻研究院统计,随着政策支 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大量资本投入新材料行业,整体发展迅速,2017-2018年分 别有115起、74起和54起投资,累计投资规模高达224.41亿元。但由于新材料行业性 质特殊,虽然该行业利润水平较高、竞争者较少,但行业壁垒高、投入资本大,未来 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2、下游需求旺盛,新材料市场未来可期需求旺盛,下游产品“激活”新材料产业发展动力。新材料产业涉猎领域众多,由于 行业自身特点、所处周期以及下游市场不同,不同行业对于新材料的需求以及发展空 间不同。基于产品需求角度,当下下游需求最旺盛、发展空间最大的新材料领域为 5G 新材料、半导体新材料、面板新材料、高分子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新材料和其他前沿 新材料。随着下游需求逐步爆发,上述行业有望成为新材料领域最具前景的板块,市 场空间广阔。2.1 5G材料5G 产业链主要包括接入网产业链、承载网产业链和核心网产业链。5G 概念主要由 5G 终端和 5G 网络组成,其中 5G 终端主要包括手机和物联网终端等,5G 网络主要分为 三个领域,分别与通信网络架构一一对应,其中接入网和承载网是最值得关注的。下游领域丰富,多领域需求巨大。据 IHS 预测,2035 年 5G 在全球创造的潜在销售活 动的市场规模将达 12.3 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预计将达到 3.4 万亿美元, 其次影响最大的分别为信息通信和批发零售业,预计市场规模分别为 1.4 万亿和 1.3 万亿美元,其他多个领域均有较大发展空间。2.1.1 微波介质陶瓷5G 时代,小型化陶瓷介质滤波器优势明显。传统的滤波器一般由金属同轴腔体实现, 通过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轴腔体滤波器中振荡,保留达到滤波器谐振频率的电磁 波,并耗散掉其余频率的电磁波。陶瓷介质滤波器中的电磁波谐振发生在介质材料内 部,没有金属腔体,因此体积较上述两种滤波器都会更小。5G 时代,Massive MIMO (大规模天线技术)对天线集成化的要求较高,滤波器需要更加的小型化和集成化, 为了满足 5G 基站对滤波器的相关需求,更易小型化的陶瓷介质滤波器有望成为主流 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爱立信已经开始布局陶瓷介质滤波器,其他设备商也在逐步开始采用陶 瓷介质滤波器,预计 2021 年全球主流设备商会逐步采取全陶瓷方案。技术升级支撑产品革新,滤波器行业前景可期。随着 5G 时代来临,基站滤波器市场 有望持续稳定发展。据产业信息网统计,整个 5G 周期中,预计全球将建设 1000 万个 基站。其中,中国将建设约 606 万个基站,滤波器总需求将接近 600 亿元人民币。5G 时代巨大的市场增量,将为滤波器行业带来蓬勃发展的良机。随着陶瓷介质滤波器应用的逐步展开,微波介质陶瓷粉末、粘接剂和银浆等上游产 品需求有望同步增加。2.1.2 高频基材高频基材是 5G 通信行业发展的核心材料。PCB(印刷电路板)是电子设备的重要组 成,而 PCB 制造的关键材料为基材,PCB 基材包括基板(覆铜箔层压板)、预浸材料 (半固化片)和铜箔等。5G 时代,传统基材材料一般很难达到高频通信所必需的电 性能要求,易产生“失真”现象。因此,为了减少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PCB 基材 要选用低介电常数(Dk)和介质损耗(Df)的高频基材。同等信号覆盖区域所需 5G 宏基站数量较多,高频覆铜板需求较大。5G 波长极短,频 率极高,信号趋近于直线传播,绕射和穿墙能力极差,传播介质中的衰减情况严重, 因此 5G 的基站需求量远高于 4G 时代。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5G 宏基站建设数量 约为 4G 宏基站数量的 1.1 倍—1.5 倍。为了满足 5G 高频率的特性,高频覆铜板的下 游需求将得到释放。微小站建设带来高频高速覆铜板增量需求。与以往的通信建设不同,5G 时代更注重 于对室内网络的覆盖。因此,5G 建设将同时建造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 其中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合称微小站。和宏基站相对比,微小站型号小,安装便 捷,能够更好对室内网络进行覆盖。因此,微小站的普及和安装,将给高频高速覆铜 板带来增量新需求。高频基材应运而生,市场规模持续增加。在 5G 时代,伴随着高频、高速、高数据量 的技术要求,很多原有的中低频通讯材料会被淘汰,高频基材未来用量有望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Massive MIMO 技术的实现使 5G 基站大幅提高了天线容量;此外,由于高 频电磁波本身穿透性差的原因,5G 小基站的建设规模会远高于 4G 时代,这也将进一 步推动高频 PCB 在内的高频通信材料规模的增长。预计 2023 年,PCB 市场规模达到 262.4 亿元,高频基材市场规模为 86.6 亿元,市场规模持续增加。随着高频基材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其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金属铜箔、合成树脂等上游 产品需求有望同步增加。2.1.3 塑料天线振子振子是天线内部最重要的功能性部件。传统的振子是采用金属材料压铸成型,或是钣 金件、塑料固定件和电路板组合的形式,但振子重量大、成本高、安装复杂。5G时代,对通信质量的要求更高,振子的数量将大幅提升,从原来的一个天线单扇面 2- 18 个振子,提升到 64 个、128 个,更高甚至达到 256 个,单个基站的扇面则为 3 面 或 6 面,对振子的数量需求较高。因此,具有重量轻、零件集成度更高、模块一致性 好、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的塑料天线振子逐渐成为首选方案。相比于现有 4G 网络(10-40 个天线振子),5G 时代由于频段更高且采用 Massive-MIMO 技术,天线振子尺寸变小且数量将大幅增长。下游需求旺盛,塑料振子市场可达百亿。随着 5G 布局的逐步展开,基站建设将带动 对塑料振子的巨大需求。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20 年塑料振子市场规模预计将 达到 12.7 亿元,2021 年达到 23.1 亿元,同比增加 81.9%,整个 5G 行业周期内,预计宏基站塑料振子市场规模约 100 亿元。2.1.4 LCP与MPI材料随着 5G 商用化,天线材料市场广阔。天线作为无线通讯中重要的一环,其市场需求 将随着 5G 的逐步推广迎来重大的发展契机。尤其是 5G 对于高频、高速和小型化的 较高要求,催生了 LCP 材料和 MPI 材料成为了 5G 时代天线材料的候选者。LCP 和 MPI 材料优势明显,5G 时代有望脱颖而出。随着 1G、2G、3G、4G 的发展,手 机通信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逐渐提高,其中 5G 的频率最高,分为 6GHz 以下和 24GHz 以上两种,而目前的 5G 技术实验以 28GHz 为主。由于当电磁波频率较高、波长较短 时,易于传播介质中衰减,因此对天线材料的要求较高。4G 时代的 PI 膜由于在 10GHz 以上损耗明显,无法满足 5G 终端的相关需求,LCP 材料则凭借其介子损耗与导体损 耗小、灵活性高、密封性好等特性逐步得到应用。但目前 LCP 造价较高、工艺复杂, MPI 有望成为 5G 时代初期天线材料的主流选择之一。中国 LCP 材料产能较小,进口依赖严重。从 LCP 研发进程、产能分布以及产品特点 等方面综合判断,现阶段日本 LCP 产业综合实力更强。沃特股份(002886)自 2014 年收购三星精密的全部 LCP 业务后,成为了全球唯一可以连续生产 3 个型号 LCP 树 脂及复材的企业,目前产能 3000 吨/年。但其余中国 LCP 生产企业产能均较小。LCP 材料应用广泛,下游需求稳步提升。LCP 在电子电器领域,可应用于高密度连接 器、线圈架、线轴、基片载体、电容器外壳等;汽车工业领域,可用于汽车燃烧系统 元件、燃烧泵、隔热部件、精密元件、电子元件等;雷达天线屏蔽罩、耐高温耐辐射 壳体等领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 年 LCP 材料全球需求为 7 万吨,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7.8 万吨,随着 5G 应用的逐步推广,LCP 市场将持续稳步增长。2.1.5 3D玻璃手机后盖去金属化大势所趋,3D 玻璃迎发展契机。由于 5G 采用的大规模 MIMO 技术 需要在手机中新增专用天线,传统的金属后盖会对信号产生屏蔽及干扰,后盖材料去 金属化大势所趋。目前主流的材料为玻璃、陶瓷和塑料,但普通的“注塑+喷涂”的 技术无法满足 5G 时代的相关要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从质感到体验都向金属和玻璃 逐步靠近。3D 玻璃作为手机外壳材料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耐候性佳的优点。 目前主流品牌的高端机型大多采用 3D 玻璃作为前后盖材质。3D 玻璃市场逐步渗透,未来市场广阔。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5-2017 年我国 3D 玻璃市场规模从 7.4 亿元增长至 48.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56.35%。但目 前,3D 玻璃价格较高、技术不成熟、产能存在不足,3D 玻璃应用有限。随着 3D 玻璃 技术的升级和量产的实现,3D 玻璃有望在 3C 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中得到大规模的应 用。到 2023 年,预计 3D 玻璃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 280 亿元,较 2017 年增长近 5 倍。2.2 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产业基石,国产替代迫在眉睫。由于半导体材料领域中高端产品技术壁 垒高,目前市场主要被美、日、欧、韩、中国台湾地区等少数国际大公司垄断。我国 半导体材料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地位,大部分产品自给率较低,主要依赖于进口, 半导体材料关乎产业安全,国产替代迫在眉睫。2.2.1 大硅片硅片也称硅晶圆,是制造半导体芯片最重要的基本材料。硅片直径越大,能刻制的集 成电路越多,芯片的成本越低。大尺寸硅片对技术要求高,进入壁垒极高,市场呈寡 头垄断的竞争格局。目前中国大陆自主生产的硅片以 6 英寸(150mm)为主,主要应 用领域仍然是光伏和低端分立器件制造,8 英寸(200mm)和 12 英寸(300mm)的大 尺寸集成电路级硅片进口依赖严重。12 英寸硅片为先进制程的主流方案。制程 20nm 以下的芯片性能强劲,主要用于移动 设备、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包括智能手机主芯片、计算机 CPU、GPU、高性能 FPGA、 ASIC 等。制程 14nm-32nm 的芯片则应用于 DRAM、NAND Flash 存储芯片、中低端处理 器、影像处理器、数字电视机顶盒等产品。45-90nm 中高端产品中,12 英寸也逐渐成 为首选。制程 45-90nm 的芯片主要用于性能略低,而对成本和生产效率要求高的领 域,例如手机基带、WiFi、GPS、蓝牙、NFC、ZigBee、NOR Flash、MCU 等。消费升级,终端市场持续向好,硅片需求逐步扩大,12 寸硅片市场不断渗透。8 英寸和 12 英寸硅片作为主流硅片产品,在终端市场带动下需求将持续扩大。据 SEMI 统 计,2019 年晶圆管面积出货量将达 11,810 百万平方英寸,并预计 2023 年达到 13,761 百万平方英寸,增速稳定。同时,全球 12 英寸硅片市场占比不断提高,预计 2021 年 将达到 71.20%,并有望继续扩大。2.2.2 光刻胶光刻胶是微电子技术中微细图形加工的重要关键材料,国内光刻胶自给率较低。光 刻胶成本约占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 30%,耗费时间约占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 40%-60%, 是半导体制造中最核心的工艺。目前国内光刻胶自给率仅 10%,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 相对较低的 PCB 领域。G 线、I 线光刻胶的自给率约为 20%,KrF 光刻胶的自给率不 足 5%,12 寸硅片的 ArF 光刻胶目前尚无国内企业可以大规模生产。中国光刻胶集中 PCB 领域,高技术光刻胶市场份额低。从全球市场来看,LCD 光刻胶 占比较高,为 26.6%,但中国光刻胶市场集中于技术水平较低的 PCB 领域,占比达 94.4%,LCD 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所占份额非常低。全球光刻胶市场预计可达 20 亿美元,国内市场广阔。2017 年,从全球区域市场来看, 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最大,达到 32%。其次是美洲地区,其光刻胶 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为 21%。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 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 规模达到 12 亿美元,预期未来市场加速扩张,2023 年可达 20 亿美元2.2.3 电子特种气体电子气体是指用于半导体及相关电子产品生产的特种气体,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 航空航天、新型太阳能电池、电子产品等领域,是电子工业体系的核心关键原材料之 一。其行业技术壁垒在于从生产到分离提纯以及运输供应阶段,一直受到欧美发达国 家的技术封锁,并且行业集中度高,美国气体化工、美国普莱克斯、法国液化空气、 日本大阳日酸株式会社和德国林德集团五家公司垄断全球特种气体 91%的市场份额, 国内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电子特气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0- 2018 年电子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8 年达到 121.56 亿元,同比增长 16.1%,预计 2019 年市场规模达到 152 亿元。同时,随着国内晶圆厂陆续投产,电子 气体需求有望继续增加,预计 2025 年集成电路对特种电子气体需求将达到 134 亿元。2.2.4 高纯溅射靶材高纯溅射靶材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材料。高纯溅射靶材主要是指纯度为 99.9%-99.9999%的金属或非金属靶材,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制造的物理气象沉积工艺, 是制备晶圆、面板、太阳能电池等表面电子薄膜的关键材料。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 将其分为半导体靶材、面板靶材、光伏靶材等。高纯溅射靶材技术门槛高、设备投资 大,行业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厂商占比合计超过 80%,主要分布于美、日等国家。下游行业持续放量,半导体靶材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半导体芯片的金属溅射靶的作用 是制造金属线,将信息传输到芯片。据 SEMI 统计,溅射靶材占半导体密封材料市场 的 2.7%左右。2019 年全球溅射靶材市场规模为 163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90 亿美元;中国半导体用靶材市场规模为 47.7 亿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75.1 亿元。2.2.5 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化学机械抛光(CMP)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实现晶圆全局均匀平坦化的关键工艺。抛光材料是 CMP 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耗材,但是技术壁垒高且客户认证时间长,一 直以来处于寡头垄断的格局。根据功能的不同,抛光材料可划分为抛光垫、抛光液、 调节器、以及清洁剂等,其中抛光液占据 49%的市场份额,抛光垫占据了 33%的市场 份额。全球芯片抛光液市场主要被美国、日本、韩国等企业垄断,占全球高端市场份 额 90%以上。CMP 抛光垫方面,陶氏杜邦占 79%的市场份额。中国抛光材料市场发展迅速,未来可期。2019 年,全球抛光垫和抛光液的市场规模 分别为 7 亿美元和 12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中国 CMP 抛光液市场销售规模 增长迅速,从 2014 年的 12.1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17.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0%,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4.4 亿元。CMP 抛光垫过去五年年复合增长率 为 9.7%,2018 年市场规模为 10.3 亿元,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达到 14.3 亿元。CMP 抛光步骤不断增加,CMP 材料需求有望继续突破。由于工艺制程和技术节点不同, 每片晶圆在生产过程中都会经历几道甚至几十道 CMP 抛光工艺。随着未来芯片尺寸 不断减小的趋势,抛光的步骤将不断增加,相关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未来的发展潜力 巨大。2.2.6 碳化硅和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碳化硅和氮化镓。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主要用于分立器件和 芯片制造;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高速、高频、大功率以及发光电子器件, 也是制作高性能微波、毫米波器件的优良材料,广泛应用在微波通信、光通信、卫星 通信、光电器件、激光器和卫星导航等领域;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制作高温、 高频、大功率和抗辐射电子器件,应用于半导体照明、5G 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 电力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较 为成熟、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两种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投资热度较高。据 CASA 统计,2019 年 SiC 投资 14 起,金额 220.8 亿 元,GaN 投资 3 起,金额 45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加 60%。根据赛瑞研究显示,2017 年全球 SiC 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为 3.02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达到 13.99 亿美元,GAGR 为 29%;2017 年全球射频 GaN 市场规模为 3.8 亿美元, 预计 2023 年达到 13 亿美元,CAGR 为 22.9%。2.2.7 先进封装封装技术地位重要,创新技术不断出现。封装技术伴随集成电路发明应运而生,主要 功能是完成电源分配、信号分配、散热和保护。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封装技术不断 革新。封装互连密度不断提高,封装厚度不断减小,三维封装、系统封装手段不断演 进。随着集成电路应用多元化,智能手机、物联网、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5G、人 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对先进封装提出更高要求,封装技术发展迅速,创新技术不断出现。市场发展未来可期,产业发展三足鼎立。受5G 与电子产品的相关影响,2019 年全球 封测市场规模达 566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随着下游应用的不断放量,封测行业 市场有望迎来高增长。目前全球封测产业的主要地区为中国台湾、美国、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是全球芯片封测代工实力最强的区域,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美国由于众 多 IDM 龙头企业用自己的封测部门,因此也是全球封测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封测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大陆近年来积极推进半导体产业发展,封测行业发展迅 速,通过自主研发先进封装和海外并购整合,中国大陆封测市场迅速壮大,份额位居 全球第二。2019 年中国封测市场规模约 359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5%,随着 5G 的进 一步推广,未来需求有望继续增加。2.3 面板材料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信息产业发 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技术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 发展到二十世纪初的平板显示技术(FPD),平板显示技术又分支出离子显示(PDP)、 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等技术路线。相比于阴极显像管技术, 平板显示具有节能环保、低辐射、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等优点。目前,平板显示 技术的主流产品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面板和 OLED 面板,前者主要应用 于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以及电视等领域,后者应用与显示照明领域。LCD 在大尺寸屏幕产品中处主导地位,大尺寸化趋势是促进液晶面板行业发展的主要 动力,而 OLED 技术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在小尺寸平板显示中广泛应用。商业化趋势加速,OLED 市场规模逐年增加。近年,OLED 显示的商业化应用趋势开始 逐步体现,AMOLED 显示面板的主要终端应用领域为手机和电视产品,市场规模不断 扩大,渗透率不断提高。2018 年 OLED 产值规模已达 131.1 亿美元,市场规模 9.6 亿 元,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47.1 亿元。随着 LCD 和 OLED 下游需求的不断放量,液晶材料、偏光片、OLED 发光材料等同产业 链产品需求持续增加,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2.3.1 液晶材料液晶材料是 LCD 的关键材料之一,直接影响着液晶显示整机的时间、视角、亮度、 分辨率、使用温度等性能。近年来,全球液晶面板产能逐渐由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转 向中国大陆,国内混合液晶需求量快速增长。同时,TFT-LCD 面板出货面积的不断增 加也将推动上游混合液晶材料市场需求的增长。受益于国内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混合液晶国产替代空间巨大。IHS 数据显 示,2019 年混合液晶的全球需求量约为 780.5 吨,2023 年将达到 871.5 吨,2019- 2021 年国内混晶需求量分别为 410 吨、510 吨和 590 吨,年均增速超过 20%,市场空 间较大。2.3.2 玻璃基板玻璃基板是平板显示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玻璃基板是一种表面极其平整的薄 玻璃片,与面板的分辨率、透光率、重量、厚度、可视角度等指标密切相关,成本约占整个显示面板产品成本的 20%。玻璃基板行业是液晶显示面板上游的核心原材料器 件,技术壁垒较高,行业主要被美国和日本企业垄断。消费电子市场广阔,玻璃基板发展动力十足。2019 年我国玻璃基板市场规模为 203.09 亿元,其中电视面板领域市场为 141.54 亿元,占比 69.69%;电脑、笔记本及其他大 尺寸面板领域为 38.1 亿元,占比 18.76%;手机及其他小尺寸面板领域玻璃基板规模 为 23.45 亿元,占比 11.55%。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消 费电子市场的不断增长,玻璃基板的需求快速扩张,预计 2019 年达到 32,324 万平 方米,2014-2019 年复合增长率 28.75%。2.3.3 偏光片偏光片是一种复合材料,可实现液晶显示高亮度、高对比度的特性,是液晶面板的三 大关键原材料之一。LCD 模组中需要两张偏光片,分别位于玻璃基板两侧,缺少任何 一张偏光片都无法显示画面。偏光片产业链上游主要包含 PVA、TAC 等原材料,中游 为偏光片生产,下游为显示面板及太阳眼镜、护目镜、摄影设备等终端产品。大陆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政策利好拉动偏光片厂商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能规模 扩张。2018 年的全球偏光片产能规模约为 7.27 亿平米,整体产能扩张趋于平稳,预 计未来五年内偏光片市场供需将保持 4%的增速稳步增长,2020 年全球偏光片市场规 模将达到 132.5 亿美元。2018 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为 4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 34.1%,预计 2020 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可达 53.2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达 40.2%。偏光片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 70%以上,其中 TAC 膜、PVA 膜分别占材料成本的 56% 和 16%左右,是偏光片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PVA 膜起到偏振的作用,是偏光片 的核心部分,决定了偏光片的偏光性能、透过率、色调等关键光学指标。TAC 膜一方 面作为 PVA 膜的支撑体,保证延伸的 PVA 膜不会回缩,另一方面保护 PVA 膜不受水 汽、紫外线及其他外界物质的损害,保证偏光片的环境耐候性。2.3.4 OLED发光材料OLED发光材料是OLED显示面板的关键材料,是OLED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OLED 材料主要包括发光材料和基础材料两部分,发光材料主要包括红光主体/客体 材料、绿光主体/客体材料、蓝光主体/客体材料等。目前,OLED 发光材料具有较 高的专利壁垒,核心技术被韩日德美企业所掌控,国内企业主要从事 OLED 中间体和 单体粗品生产。其中,绿光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为三星 SDI、默克公司;红光材料的主 要供应商为陶氏化学;蓝光材料主要由出光兴产供应。2019 年 OLED 发光材料市场规 模为 13.4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9 亿美元,市场增长迅速,未来发展可期。2.3.5 精细金属掩模版精细金属掩膜版(Fine Metal Mask,简称 FMM)是 OLED 蒸镀工艺中的消耗性核心零 部件。FMM 的主要作用是在 OLED 生产过程中沉积 RGB 有机物质并形成像素,通过准 确和精细地沉积有机物质提高分辨率和良率。制造高精度 FMM,需要 INVAR 等更高级 的合金。现在市面上唯一能提供满足 FMM 使用要求的合金厂商是 Hitachi Metals, 国内 FMM 材料处于初始研发阶段,尚不具备量产条件。FMM 供应商数量有限,技术壁垒较高。HIS 数据显示,2017 年 FMM 市场将产生 2.3 亿 美元收入,2022 年达到 12 亿美元,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38%。当前领先的制造商为大 日本印刷株式会社,绝大多数的 AMOLED 显示屏均使用其 FMM 掩膜。2.4 高分子新材料2.4.1 生物可降解塑料“限速”升级,可降解塑料市场增长未来可期。可降解塑料也称为可环境降解塑料, 是指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而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降解且对环境无害的塑料。可降 解塑料可应用于农用地膜、垃圾袋、各类塑料包装袋、商场购物袋和一次性餐饮具等。 近年来,“限塑令”等政策的落地实施,生物可降解塑料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市场发 展空间较大。2018 年全球可降解塑料需求量约为 36 万吨,近五年年复合增速约 5.0%。2.4.2 胶粘剂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空间无限。胶粘剂以粘料为主剂,配合各种固化剂、增塑剂 和填料等助剂配制,能够把各种材料紧密结合在一起。胶粘剂用途广泛,近年来,我 国胶粘剂应用领域已从木材加工、建筑和包装等行业,扩展到服装、轻工、机械制造、 航天航空、电子电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邮电、仓贮等众多领域。商标、标签和 广告贴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加快了胶粘剂品种的发展,汽车业、电子电器业、制鞋业、建筑业、食品包装业的用胶量增长快速。用途广泛,胶粘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 年,全球胶粘剂市场规模达到 487 亿美 元,同比增长 7.5%,预计到 2020 年,胶粘剂市场规模将超过 520 亿美元,2016-2020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6.9%。其中中国胶粘剂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预计 2020 年,中国胶粘剂市场规模将达 1200 亿元。2.4.3 有机硅性能优异,有机硅应用广泛。有机硅聚合物兼备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具有 耐高低温、抗氧化、耐辐射、介电性能好、难燃、憎水、脱膜、温粘系数小、无毒无 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化工、纺织、轻工、医疗 等领域。有机硅聚合产品既可以作为基础材料,又可以作为功能性材料添加入其它材 料而改善其性能,素有“工业味精”之美称。有机硅产品按其用途或所处产品链的位置可分为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两大类。上游产品包括氯硅烷单体和初级聚硅氧烷中 间体;下游产品则主要是以初级聚硅氧烷中间体为原料经深加工而获得有机硅产品 及制品。全球市场稳步增加,产能增长主要源自中国。2008-2018 年全球聚硅氧烷产能从 150.2 万吨/年增加至 254.8 万吨/年,产量从 113.3 万吨增加至 210.0 万吨,预计 2023 年 全球聚硅氧烷总产能将达到 309.2 万吨/年,产量达 268.0 万吨。近十年,有机硅产 能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我国已成为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产品优势愈加明显,进 口替代效应显著。2.5 高性能纤维2.5.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地区冲突拉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不断增长。超高分子量聚(UHMWPE)纤维,是 由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 万-500 万的聚乙烯所纺出的纤维。近年来,世界各地冲突加 剧、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军事装备、安全防护等行业增加了对高强度、高性能等超高 分子量聚乙烯产品的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未来 2-5 年,UHMWPE 年需求量 将稳定在 10 万吨以上,总需求预计达到 68.3 万吨。后发先至,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发展迅速。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起 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9 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总产能约 4.1 万吨, 占全球总产能的 60%以上。2.5.2 碳纤维碳纤维优点显著,下游应用领域众多。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 CF)是由有机 纤维(粘胶基、沥青基、聚丙烯腈基纤维等)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链机构 的无机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 90%的无机纤维。碳纤维具有目前其他任何材料无可 比拟的高比强度(强度比密度)和高比刚度(模量比密度),还具有低比重、耐腐蚀、 耐疲劳、耐高温、膨胀系数小等特性,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 以及高性能民用领域,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交通 设施等,是一种国家亟需、应用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材料。三种碳纤维在性能上各有所长。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等一系 列优异的性能,三种原丝制造的碳纤维具有一定的通性,但在具体的性能上各有所长。碳纤维的需求量稳定增长,近年呈加速趋势。2008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 36.4 千吨, 2018 年达到 92.6 千吨,十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 9.8%,且近年来增长率有所提升, 2015-2018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 28%、15%、7%、10%,平均而言高于此前的增长率。 若按每年 10%的增长率计算,预计 2019 与 2020 年全球碳纤维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 101.9 与 112.1 千吨。国内碳纤维的需求以加速趋势增长。2018 年国内碳纤维需求达到 31 千吨,占全球碳 纤维需求的 33.48%,对比 2017 年的 23.5 千吨,增速达到 32%,同期全球碳纤维需求 的增长率约为 10%。2008-2018 十年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量从 8.2 千吨增长至 31 千 吨,年均增长率达到 14.22%,高于 9.8%的世界平均增长率;自 2015 年以来,国内碳 纤维需求的增长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有加速上升的趋势。若按 14%的增长率计 算,预计到 2020 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将达到 40.29 千吨。2.5.3 对位芳纶对位芳纶性能优异,民用、军用领域应用较广。对位芳纶的强度是钢的 3 倍、强度较 高的涤纶工业丝的 4 倍;初始模量是涤纶工业丝的 4-10 倍、聚酰胺纤维的 10 倍以 上。对位芳纶稳定性高,在 150℃下收缩率为零,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如 在 260℃温度下仍可保持原强度的 65%。对位芳纶应用领域包括防护服装(主要为防 弹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光缆增强等,间位芳纶应用领域包括防护服装(主 要为阻燃装备)、工业过滤、工业制毡、汽车工业等。生产条件严苛,垄断严重。生产可供使用的、性能优良的高分子芳纶纤维缩聚物的条 件较为严苛,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因此鲜有企业具备大量产业化生产能力。由于芳纶材料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的特点,世界芳纶产业集中程度较高,全球芳纶产业 几乎由美国杜邦、日本帝人、中国泰和新材、韩国可隆四家公司垄断。对位芳纶产能不足,进口依赖程度高。国内对位芳纶需求量为约 1 万吨,而实际产能 仅仅 2000 吨,进口依存度约为 87%,对位芳纶需求缺口大,进口依赖严重。单兵防 护装备、航空航天领域等国防领域的需求较高,且暂无较好替代材料,目前我国对位 芳纶产能不足,性能也未达到最优。2.6 其他前沿新材料2.6.1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中国市场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主要由电池、电机和 电控三部分构成。其中锂动力电池主要由电芯、BMS 和 Pack 组成,燃料电池由电堆 和系统配件组成,电机由定子、转子和机械结构构成。据 Markline 统计,2020 年上 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BEV+PHEV)销量为 97.4 万辆,其中中国、美国、欧盟、日 本、其它国家分别销售 31.3、11.0、32.4、1.2、17.5 万辆,对应分别占比 33.5%、 11.8%、34.7%、1.3%、18.8%。2.6.2 离子液体优势明显,下游应用众多。离子液体又称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或有机离子液体 等,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在 100℃以下呈液体状态的盐类。离子液体 无味、不支持燃烧、蒸汽压小且很难挥发、易回收,在工业使用中无有害气体产生, 是传统有机溶剂的良好替代品,与传统常规溶剂相比,在热稳定性、导电性方面具有 独特的优势。离子液体目前广泛应用于溶剂,电解质,显示器,分析仪器,润滑剂, 塑料,电化学行业等领域。Graphical Research 预计,2017 年全球离子液体需求达 1.5 万吨,预计到 2024 年需求将达到 6.5 万吨,复合增长率达到 23.3%,市场规模 达到 25 亿美元。2.6.3 富勒烯应用广泛,未来市场广阔。富勒烯具有完美的对称结构,在纳米尺度范围内有特殊的 稳定性和奇异的电子结构,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因此被称为“纳米王 子”。受成本与技术因素限制,目前富勒烯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富勒烯具有硬度高、 稳定性好、超导性等诸多特性,在电子、生物医药、超导、能源、工业催化等领域具 有极大的应用潜力。2006 年到 2018 年间,全球富勒烯市场规模都在以年均 7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 2018 年市场规模达到 136 亿美元。3、政策支持,新材料发展动力十足为了提升我国新材料的基础支撑能力,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我国 先后颁发《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与指导性文件。具体从战略材料、先进 基础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重点方向展开。其中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先进钢铁材料、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 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包括,石墨烯、金属及高分 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根据对国家政策的相关梳理,根据我国对新材料支持力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新材料 划分为重点突破的新材料,主要包括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结构材料、航空航 天、新能源汽车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材料等;加快研发的新材料,包括先进钢 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等;提前布局的新材料, 包括石墨烯、形态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与仿生超材料等;结合我国在新材料 领域的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稀土、钨钼、钒钛、锂、石墨等新材料。4、产业周期创造新材料发展新机遇领域发展成熟,成长期与成熟期新材料潜力巨大。新材料应用广泛,但由于新材料是 基于理念、技术和设备等领域创新后的产品,因此一个新材料从概念提出到发展成熟 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新材料产业按产品周期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 退期,新材料所处周期不同,对应的业务规模和发展规划也存在差异。对于导入期新 材料,相关概念刚刚提出,技术发展尚不成熟;成长期新材料相关产品出现分化,技 术工艺迅速发展;成熟期新材料市场发展开始兑现,产能产量处于高位;衰退期新材 料开始逐步退出市场。从产业周期角度,最具发展潜力的为处于成长期于成熟期的新 材料。 导入期:加强产品创新,进行市场培育。导入期产品属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类别。 处于导入期的产品,一般市场容量较小、市场渗透率较低;此外,公司的生产规 模一般较小且生产成本高,并且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但是 该市场产品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强,具有技术优势的公司会领先市场获得巨大收 益。概念提出期,相关领域研究刚刚起步。进军导入期公司的相关要求较高,需要具 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该领域资深的研究经验、政策的扶持和新兴市场的需求。 此外,该领域新材料技术尚不成熟,市场较小、需求不大。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 括:石墨烯、超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记忆合金和关键战略材料等。 成长期:重视工艺创新,改进产品质量,创立企业品牌。进入成长期的产品市场 容量逐步扩大,市场渗透率逐步提高,产品由于技术趋于稳定,产品质量的逐渐 标准化,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且产品成本逐步降低。因此在该阶段,具有较高 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的公司会获得较大的收益。技术、市场成长期,新材料应用增多,市场规模逐渐增加。成长期新材料相关技 术工艺开始逐步成熟,成本开始下降,市场应用逐渐增多,下游需求开始发力, 具有较好的成长性。产品处于成长期的公司除了重视研发外,要注重对于市场的 开发,进行生产工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创立自身品牌并建立 相应的销售网络。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括:钛合金、半导体材料等。 成熟期:市场趋于饱和,降低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成熟期的产品技术稳定、质 量稳定且产品差异较小,市场接近饱和。公司应当通过资本密集化、规模效应等 来降低产品成品和提高产品质量,倒逼产品升级。市场兑付期,新材料行业认可度高,使用广泛,下游需求旺盛。成熟期新材料市 场应用较广,终端产品对该新材料粘性较高,市场规模与需求较大。处于成熟期 的公司应当在对原产品成本、质量优化的同时,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同时延伸产 业链外延,拓宽新的业务链并推动技术的不断升级。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括:3D 打印、锂电池材料、特种橡胶等。 衰退期:新产品逐渐替代,市场逐步缩小。由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规模的不断 缩小,衰退期产品的成本不断增加,并且新产品开始对旧产品产生替代效应, 市场空间逐渐缩小。新材料退出期,该材料性能不再具有优势,市场规模开始缩减。处于衰退期的 公司应当尽量缩减生产能力、减少开支并逐步缩小市场。该领域的典型材料包 括:多晶硅和稀土荧光材料。……(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万联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羔裘

1000份行业研究报告双手奉上,只为你对这个世界多一些认知!

互联网行业发生了多少改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名词走进人们视野;移动互联网纵深化发展,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区块链”概念席卷而来,社交媒体引爆众多舆论事件;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一不留神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而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个行业《行业研究报告》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木易为大家准备了1000份各行业的最为权威的《行业研究报告》这些内容全部来自公开渠道,并不涉及版权问题。主要渠道来源接近30个、包括腾讯的企鹅智酷、阿里研究院、百度营销中心、网易态度营销、新浪微博数据中心、360营销研究院等,以及艾媒、艾瑞、CBNData、CNNIC等专注于数据挖掘和整理的企业/组织。正值中秋佳节之际,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如此精彩的内容~先上部分截图:现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最新的行业研究报告这总量1000份的珍贵数据全都分享给你只希望你能对这个世界有更清楚的认知!关注微信公众号“第9527号当铺”领取全面的行业研究报告

北京梦

2020年中国饲料行业原材料市场供需现状与进口分析 国内鱼粉供需紧平衡

鱼粉是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料。全世界的鱼粉生产国主要有秘鲁、智利、日本、丹麦、美国等,其中秘鲁与智利的出口量约占总贸易量的50%以上。中国鱼粉产量不高,主要生产地在山东省、浙江省,其次为河北、天津、福建、广西等省市。鱼粉主要用于饲料消费,占比高达90%,其中鱼粉主要下游需求市场是水产饲料,其次是猪饲料,消费占比分别约为59%和31%。产量波动变化,近期减产从中国鱼粉产量来看,总体上呈现周期性变化,2008-2011年,中国鱼粉产量逐年上升,2011年鱼粉产量达到30.5万吨;2012-2015年,鱼粉产量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鱼粉产量达到39.1万吨;2016-2019年,鱼粉产量不断攀升,2019年中国鱼粉产量达到47.5万吨。但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不可预测的气候条件,鱼粉和鱼油市场都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鱼粉产量仅为37.0万吨,同比下降22.1%。从中国鱼粉产量地区分布来看,浙江为我国第一大鱼粉生产地区,大致占全国的33%;其次是山东,占26%;再次是辽宁,占20%;最后广东、广西等地区分别占11%,4%。进口波动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2008-2019年中国饲料用鱼粉进口量总体上来看波动较大,2013年为近十年中国饲料用鱼粉进口量的最低值,为98万吨;2017年为近十年来中国鱼粉进口量的最高值,为157万吨;2018年,中国饲料用鱼粉进口量为145万吨,2019年,中国饲料用鱼粉进口量为142万吨,美国农业部驻北京农业参赞发布的中国油籽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度中国鱼粉进口量预期为140万吨。自2017年以来,进口鱼粉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需求量持续维持高位2004-2020年,我国鱼粉消费总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鱼粉消费量为194.6万吨,达到阶段高点。2020年我国鱼粉消费量出现下降趋势,下降为173.6万吨,同比下降10.8%。但依然处于高位,鱼粉需求量持续高于国内产量与进口量,供需紧平衡。从鱼粉的消费结构来看,目前鱼粉主要下游需求市场是水产饲料,其次是猪饲料,消费占比分别约为59%和31%。产销率持续高位,国内供需紧平衡综合来看,2004-2020年,我国市场鱼粉产销率呈波动变化趋势,2015年达到阶段高点94.76%。2015年后产销率维持在91%以上,产量增长速度低于销量增长速度,但我国鱼粉进口依存度较高,依赖度始终保持在70%左右,远远高于玉米和大豆。国际鱼粉供应较为充足。国内鱼粉行业急需发展,供需紧平衡。受小禁捕的影响,秘鲁优质鱼粉供应偏紧,港口鱼粉库存持续下降,厂商对优质鱼粉存在提价价意愿,2019年以来,国内养殖业逐步走出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禽类、水产等产能恢复,下游饲料需求提振,鱼粉需求量提升,鱼粉价格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上涨区间。受原材料鱼粉价格上涨影响,2020年全国饲料价格呈上涨趋势。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饲料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野东西

电子产业原材料之铜箔行业专题报告

(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一、铜箔:电子产业原材料可以说整个电子产业链都是建立在 PCB 之上,PCB 是作为承载整个电子世界的一块“平 台”。但是向产业链上游看,在生产 PCB 的环节中,电子铜箔是最重要的原材料。无论 是在原材料覆铜板或者 PCB 的生产环节,都会应用到铜箔。铜箔,是覆铜板、PCB、以及锂电池制造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在目前的电子产业中,铜 箔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与电力传输、沟通的“神经网络”。铜箔的分类非常多,对应到应用领域方面主要分为锂电铜箔和标准铜箔。锂电铜箔主要 用于锂电池的生产,而标准铜箔则主要用于 PCB 以及 CCL的生产。1.1 5G 间接拉动铜箔高增长根据 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 对全球电解铜箔市场的规模测算来看,至 2018 年年 底约有 80 亿美元的规模,而至 2023 年,电解铜箔的规模或将增长至 112 亿美元,至 2026 年市场规模则将会增长至 175亿美元。CAGR 10.39%的高增长率主要源自于 5G时代对于现存电子产品市场的更新换代需求 对 PCB 的拉动,以及 5G级别产品发展对于电池的更大需求。随着5G 对于高频高速的 需求而逐步升级,对于PCB中铜箔的价值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无论是消费电子也好, 还是新能源汽车,对于电池的大容量诉求是一个势不可挡的大趋势,提高了对锂电铜箔 的需求;另外还有 FPC 随着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市场的发展,拉动电解铜箔的需求—— 根据 Prismark 的统计,我国内资铜箔企业 FPC 用铜箔年产量从 2017 年的1919 吨增长 至 2018 年的 3547 吨,增速高达 85%。对于电解铜箔市场的区域分布而言,亚太地区占比约在 85%~90%。PCB 和电池占据了 亚太地区铜箔使用量的超过 90%。根据 Mordor Intelligence 的预测,2019 年至 2024 年亚太地区的铜箔产业将会实现超越 北美、欧洲等地区的增长。1.2 中国现状:低端有余,高端不足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铜箔生产地区,而中国则是亚太地区第一大生产国家。虽然 中国占据了最大的产量,但是用一句话来概括目前中国的产能情况的话,则是:低端有 余,高端不足。根据 CCFA 的统计,在 2018 年初,我国 PCB 用高端铜箔的自供率很低。例如用于半导 体封装基板用的铜箔,中国目前无一厂商可实现国产化;对于 HDI板而言,海外企业占 据了中国超过 70%的市场。从 2014 年至 2017 年中国铜箔的产量情况来看,铜箔的高端产能占比有限。小于等于 12um 规格的铜箔仅占据中国 2017 年全年的8.6%,而 12um~70um 规格铜箔的产量则 占据了约为 90%。对应中国对于电子铜箔的进出口情况来看,2019 年前四个月中国出 口电子铜箔的单价约在不到 5 万元/吨,而进口的电子铜箔单价约在 10 万元/吨,这也直 接体现了目前中国高端不足的情况。就低端有余而言, 2016H2铜箔进入涨价周期, 并延续至2017年新能源车产业快速发展。 锂电铜箔的加工费相较标准铜箔而言更高,盈利能力更强,中国本土厂商进入了批量扩 产、转产的时代。根据 CCFA、覆铜板资讯、以及我们所收集的信息整理来看,2017 年中国铜箔产能约在 不到40 万吨/年,而至2018 年,中国铜箔产能已经提高至约60 万吨/年,增速高达52%, 但产能扩张集中在低端领域,高端产能的匮乏致使了低端有余的情况。从行业的稼动率 情况来看,2017 年中国的铜箔行业平均稼动率为 88%,至2018 年,扩产带来稼动率下 降,铜箔以及铜箔加工费也在 2018 年呈现一定的回落。二、铜箔供需边际改善,价格已现上涨2.1 产能过剩得以缓解,供需差边际收窄虽然中国整体铜箔产能在2017 年后进入了高增长期,也引起了铜箔产业稼动率的下降, 但在此处我们将铜箔产能更深入的拆分,可以看到真正的增长来自于哪里。单独将 PCB 用铜箔和锂电铜箔拿出来看,可以看到自 2016 年起,PCB 用铜箔的总产量 并未有太大的变化,产能增速在 2017 和2018 年均低于 5%;而锂电铜箔的产能增速在 2017 年和2018 年则在约 60%和50%左右,意味着在 2017 年期间新能源产业链发展以 及锂电铜箔的更高盈利能力使得锂电铜箔产能迎来了增长。而至 2019 年,根据电子铜 箔协会的统计,PCB 和锂电铜箔的产能增速将会达到 53%和 12%,分别均达到约 30 万 吨的年产能。我们认为 2017、 2018 年铜箔产业的过剩情况将会在 2019 年得到较大的缓解,并逐步进 入供需边际过剩的缺口逐步收窄的过程,从而帮助铜箔行业进入健康发展的阶段。电解铜箔中占比最大的产能是 PCB 用铜箔,通过统计 A 股标的收录的资本开支情况,以 及平均单个PCB企业的资本开支情况(从2008年至2013年每年统计的企业数量不一), 看到 PCB 上市企业每年的资本开支情况都处于高增速的通道之中。由于过往存在统计数 量的变化,参考 2014 年后,以统一统计口径 23 家进行比较,A股 PCB 上市公司的资本 开支也在逐年快速增长,对应单个企业平均资本开支情况从2013年的2亿元提升至2018 年的 5.4 亿元。对于 PCB 企业而言,资本开支集中应用在设备厂房建设,因而资本开支也可以侧面反映 PCB 企业的产能扩张情况。当下资本开支所推动的未来产能扩张将会带动原材料CCL 以 及铜箔的采购量,从而帮助铜箔产业缓解之前的过剩产能。锂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也能够消化前期快速增长的锂电铜箔产能。虽然铜箔企业在 2017 年前后的扩产造成了一定的产能过剩,但是这并无法阻挡锂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从中 期乃至长期的维度来看,锂电池行业的飞速发展将会进一步消化锂电铜箔的扩产产能, 甚至需要逐步扩产才能匹配上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综上所述,在目前 5G 产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PCB 铜箔的产能尚未出现快速增长, 但 PCB 行业受到 5G 市场蓬勃发展影响,作为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电子部件,其原材料 CCL 和 PCB 用铜箔的未来需求很大,两者结合后我们认为 PCB 用铜箔的供需情况将得到边际 改善。而对于锂电铜箔而言,虽然前期锂电铜箔的产能扩产较多,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 汽车的渗透率加速,锂电铜箔的产能过剩状况将会得到缓解,且伴随着 5G 时代对于电 池的更高需求,锂电铜箔的需求增长也会改善供需格局。2.2 铜箔、铜价双双涨价,成本有望层层传递2.2.1 铜箔厂商集体涨价2019 年 10 月日本受到台风“海贝思”影响,导致日本松下、三井等 PCB、CCL、以及 铜箔厂商和相关配套设备制造厂商的产能大幅下降。根据同花顺财经及中证网讯所报道, 这类受影响产能或将需要超过 3 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根据我们对产业的草根调研,日 本方面相关的订单会逐步外溢给国内厂商。国内部分铜箔厂商上调了产品价格。2019 年 10 月 31 日,建滔集团对旗下覆铜板业务 进行售价上调,对所有纸板加价 HKD10/RMB10/张;在 2019 年11 月 20 日又对旗下铜 箔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所有厚度幅宽 1200mm 以下在原来单价基础上加 5000 元/吨,所 有厚度宽幅 1200mm 以上在原来单价基础上加 3000元/吨。我们认为,日本台风的确对整体铜箔供给造成影响,供给端紧张使得企业订单逐步外放, 从而造成了以建滔集团为首的铜箔厂商产能紧张,进而形成了铜箔行业集体涨价的趋势。2.2.2 铜价齐动,助力涨价之势铜箔受到行业的影响,我们根据草根调研后对产业的了解,中国的铜箔厂商也均对铜箔 涨价有所反应。2019 年 12 月初,铜价也出现了上涨。自 2018 年铜价波段式下滑后, 2019 年12 月铜价反弹至4.8 万元/吨以上,至 2019 年 12 月 27 日铜价已经达到了近一 年的最高点 4.9425 万元/吨。随着铜价在 2019 年 12 月上涨,叠加覆铜板上游原材料铜箔供需边际改善、铜箔厂商涨 价,建滔集团 2019 年12 月 11 日再次发函,对旗下覆铜板再次进行调价:FR-4(40*48) 涨 10 元/张;CEM-1/22F(40*48)涨5 元/张;PP(150 米)涨100 元/卷。我们认为随着铜价的上涨,铜箔生产材料的成本上涨已经初步传导至 CCL 端,PCB 的生 产对 CCL、铜箔的价格敏感性较弱,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铜、以及铜箔的价格上涨将会 有望更深度的渗透传导,铜箔厂商将能够将上游原料的价格上涨转嫁到产品售价和下游 企业中。对于 PCB 制造而言,覆铜板占据了 PCB 生产成本的 25%,铜箔占覆铜板生产成本的约 40%,而铜球、铜箔则共同又占据了 PCB 生产成本的7%,即所有含铜用品至少占据了 PCB 生产成本的 15%~20%。铜价上涨带动的铜箔、覆铜板价格上涨,也将间接传导至 PCB 端,我们认为,PCB 也可能将迎来和 CCL 一样的涨价趋势。2.3 铜箔产能升级,“低余高缺”将得以缓解虽然我国目前仍然处于铜箔产业“低端有余,高端不足”的现状,但是近年来国内厂商 不断突破铜箔行业技术壁垒,有望实现低端产能向高端转移,帮助产业改善目前“低余 高缺”的现状。2017 年,中国在小于 12um 的铜箔制程的产量占比仅有 8.6%,截至 2019 年底,根据 公司公告,嘉元科技、超华科技、诺德股份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根据嘉元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所示,嘉元科技在双光 6um 铜箔上的毛利率在2019Q1 高达 41%、而双光 7-8um 铜箔也达到了 25.11%、8um 以上铜箔 2018 年也达到了毛利率 26.64%。就加工费而言,6um 铜箔的加工费达到了5.14 万元/吨,7-8um为 3.28 万元/ 吨,8um 以上铜箔为 3.41 万元/吨,标准铜箔仅为 2.34 万元/吨。由此可见高端高制程 的铜箔具备更高的盈利能力。根据公司公告,不仅嘉元科技实现了 6um 的突破,超华科技以及诺德股份也分别实现了 4um 和 6um 的制程突破:1、 诺德股份 6um 铜箔实现量产,且公告成功研制4um 超薄锂电铜箔及微孔铜箔;2、 超华科技新扩产 8000 吨铜箔/年产能或将有 50%以上用于6um 制程的生产。传统产能向高端产能的转换趋势将帮助中国铜箔行业的低端之“余”向高端转移,而填 补高端之“缺”。我们认为中国厂商突破高制程的铜箔领域后,由于高制程铜箔的高毛利 率以及加工费,或将进一步引导中国铜箔企业加速将其铜箔产能升级转换成 8um、6um 等更高制程产能。另外由于 5G 领域的需求带动,国内 5G 对于新低轮廓铜箔及高频高速 铜箔的需求持续高涨,而国内的超华科技,和铜冠国轩均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实现在 技术上追赶上海外龙头,例如三井金属这类的公司。三、投资建议及标的简述3.1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铜箔行业会随着 5G 发展对铜箔下游及终端产品的需求增长而实现需求端的 回暖复苏,5G 产业链逻辑将向上传导至铜箔,帮助铜箔缓解过往产能过剩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行业供给端的变化,铜箔以及覆铜板产品均出现涨价,国际铜价的上涨更 是助力铜箔行业价格的进一步上行。我们认为,产品价格的上涨将会一定程度上加速铜 箔企业盈利能力的复苏。公司层面,随着以上市公司嘉元科技、超华科技、诺德股份为代表的厂商对更高更难制 程铜箔的生产技术的突破,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铜箔产能将会逐步升级,新建产能的布 局将从低端之“余”向高端之“缺”转变,帮助铜箔行业消化过剩低端产能,并提供一 个更为健康的行业环境。我们推荐重点关注:铜箔:嘉元科技、超华科技、诺德股份。3.2 标的简述嘉元科技:公司是一家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超 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 要基础材料。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3C 数码产品、储能系统、通讯设备、汽车电子等 终端应用领域。同时,公司生产少量 PCB 用标准铜箔产品,公司是国内高性能锂电铜箔行 业领先企业之一,已与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比亚迪等知名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 关系,并成为其锂电铜箔的核心供应商。超华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高精度铜箔、各类覆铜板和印制电路板(PCB)。目前已具备提供包括铜箔基 板、铜箔、半固化片、单/双面覆铜板、单面印制电路板、双面多层印制电路板、覆铜板 专用木浆纸、钻孔及压合加工在内的全产业链产品线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是行业内少有 的具有全产业链产品布局的企业。诺德股份:公司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于 1987 年创办的长春热缩材料厂,为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核心产业为锂离子电池基础材料电解铜箔的生产、销售,作为 中国大陆第一家电解铜箔的生产商,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档电解铜箔产品、动力电池 材料等系列产品具备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新能源锂电池 材料龙头供应商。(报告来源:国盛证券)(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

奔向你

《2019年新闻资讯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极光大数据日前发布了《2019年新闻资讯行业研究报告》。报告从用户行为、平台用户画像等多个方面分析用户对于各新闻资讯平台的品牌印象及行业概况。其中,一点资讯在资讯平台推荐度、人均单次使用时长、30日活跃留存率均位列第一,获评大众化、有品质和值得信赖的资讯平台。而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也分别在DAU、使用时长、美誉度等方面表现优异。报告数据显示,一点资讯在各新闻资讯平台用户推荐度方面以7.211分位居榜首,这意味着相比于其他新闻资讯平台,用户更倾向于向周边亲友推荐使用一点资讯,也侧面反映出用户对平台内容和产品的高度认可。用户眼中,一点资讯的品牌印象获评大众化、有品质和值得信赖的资讯平台。除了品牌美誉度,一点资讯的用户忠诚度方面也表现优异。数据显示,一点资讯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为16.8分钟,在新闻资讯APP中位列第一,高于第二名今日头条的14.6分钟。同时,平台30天活跃留存率高达21.7%,在众多新闻资讯APP中同样居于首位,成为人均使用时长和用户留存维度的“双料冠军”。使用时长和留存率反映了用户的忠诚度,同时也关乎用户习惯的养成。整体而言,一点资讯展示出强劲的平台实力,在用户心中树立了优质的品牌形象。当前国内移动资讯行业中,智能推荐算法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引发用户对于内容质量、价值观问题、算法黑箱等多方面忧虑。一点资讯能够在用户心中建立有品质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并受到用户广泛认可,源于自身对于价值内容的一贯追求。作为内容分发平台,一点资讯在底层技术架构融合了搜索和个性化推荐技术,以用户“兴趣”为核心,基于“智能算法 人工编辑”的人机协同模式,以寻求技术和价值之间的平衡之道,致力于让用户随时随地高效、智能地获取对自身有价值的内容信息。手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两大牌照,一点资讯持续对自身的内容生态进行梳理和优化,严格把控内容,为内容消费者打造一个更好的资讯阅读环境。据了解,2018年一点资讯关停了9800多个自媒体,清除平台垃圾内容,通过专业内容生态团队把控,保证价值内容的输出。秉持“有趣更有用”的理念,一点资讯在算法和价值的双重加持下,既满足用户对有趣有料的热点内容和娱乐内容的需求,也满足用户对有用、有价值、有品质的内容需求,最终形成了很强的用户黏性。报告显示,一点资讯日人均使用时长高达80.5分钟,仅次于第一名今日头条的89.2分钟,远高于第三名网易新闻的29分钟。此外,在用户构成方面,一点资讯中、重度用户占比高达54.6%,其中,重度用户占比25.6%。在用户群体画像方面,一点资讯整体用户趋于年轻化,主要聚居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男性占据主力位置。其中,25岁以下用户占比达到29.7%,26-35岁用户占比达到43.9%,85后用户超过七成,用户群体整体趋于年轻化,而男性也成为绝对用户主力,占比高达61.3%。在地域分布上,一点资讯用户城市等级分布基本与全体移动网民保持一致,分布最多的省份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南,上海、北京和广州则成为用户占比最高的三座城市。高黏性的用户群体为一点资讯的优质内容版图拓展和商业变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内容拓展方面,一点资讯联合业内领先的大内容平台,不断拓展内容合作边界,先后引入音频、视频、小说、漫画等不同内容载体的优质内容,构建多种形态结合的内容平台,充分满足用户多元化内容消费需求,多项数据的行业领先也印证了用户对于平台的高认可度。而基于兴趣引擎,一点资讯能够向用户精准推荐内容,运用兴趣营销方式满足个性化广告需求,在商业拓展方面也更加重视电子书、音视频等多元化内容平台的合作,同时面向广告主也能满足个性化的广告价值诉求,帮助广告主实现品牌对目标客户 的有效触达。随着移动互联网增速放缓,流量红利的“潮水”逐渐退去,真正吸引大众的始终还是价值内容。在人机协同的内容分发模式下,一点资讯将充分发挥算法技术的优势,用有温度的优质内容,致力成为用户心中值得信赖的内容平台,实现品牌与用户的共生、双赢。(李新宇)

赤道雨

IDC行业研究报告(合集)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IDC行业研究报告,部分内容如下,下期(K12在线教育行业研报)2020年中国IDC行业概览.pdfIDC—数字中国发展的基石.pdfIDC系列报告一:数字产业基石,关注卡位核心地区的IDC企业.pdfIDC系列报告三:数据中心中各类IT硬件占比拆分.pdfIDC系列报告之六:从DCF角度看IDC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pdfIDC系列报告二:还原IDC行业的真实盈利能力.pdfIDC行业展望:发展确定性高,2020是机遇之年.pdfIDC行业投资标的梳理.pdfIDC行业报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搜搜报告.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之一:中美对比研究:哪些因素在影响IDC企业估值.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以美为鉴,腾飞在即_搜搜报告.pdfIDC行业研究框架报告:IDC-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pdf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链专题:短期需求叠加长期逻辑,IDC及云计算产业链投资图谱-搜搜报告.pdf从三大边际变化再论本轮IDC投资三要素.pdf从全球IDC龙头Equinix看中美IDC发展路径:乘数字化之浪潮,REITs助力成长.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报告之五:与流量巨头共舞,尽享景气提升红利.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一:流量将第三次爆发增长,从“收入-成本”视角看全球IDC企业价值重估.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二:回顾全球IDC发展史,寻找下一个Equinix.pdf印制电路板行业深度:头部通讯PCB厂商深度受益IDC基站建设.pdf掘金数据中心系列深度报告(一):IDC大变革时代,紧握优质核心资产.pdf数据中心IDC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数据中心:沧海流量,信息基石-搜搜报告.pdf数据中心专题报告:关注上游设备及深耕一线商圈的IDC服务商.pdf数据中心深度报告(二):IDC投资快速增长,成就IC变革引擎.pdf文件名清单.TXT新三板TMT专题报告:数据中心景气下能耗问题爆发,IDC节能降耗行业腾飞在即.pdf申万宏源-通信周报:IDC投资建议聚焦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供应商.pdf获取本文件夹所有文件名(不含子文件夹).bat计算机行业2020年中期策略报告:关注IDC板块的投资机会.pdf通信行业2020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新基建政策推动下,5G和IDC赛道开启加速跑.pdf通信行业深度分析:5G和IDC“新基建”促温控技术革命性升级,散热行业迎量价齐升大发展.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行业深度报告:当钢铁遇上IDC.pdf钢铁行业深度研究:钢厂IDC——新势力崛起搅动IDC行业.pdf部分报告内容展示:注明:报告内容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删,行研君作为内容整理方,仅作为学习使用,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后果自负。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查看星球。目前星球的报告已经按资料类型、细分行业、发布机构进行了整理,目前已经整理了200+、30000+精品报告,也持续更新了570+天。往期推荐5G行业研究报告(合集)从阅读行研报告开始了解一个行业(内附260+行业30000+份最新行研报告资源)-搜搜报告-每天分享50+研报的社群从阅读研报开始了解一个行业交个朋友。

地狱城

申万宏源-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投资建议:电网基建托底经济利好铜,推荐紫金矿业、氢能源上游铂和光伏上游合盛硅业。铂――未来氢能源的钴锂,氢能源催化剂需求有望带动铂需求持续上涨,同时铂族金属资源稀缺性及伴生属性限制未来供给新增,铂价格有望迎来上涨周期,推荐贵研铂业(全球最大铂回收龙头+氢能源催化剂布局,预计2019/2020归母净利润2.17亿/2.68亿,对应PE 30.6倍/24.7倍,“买入”评级),白银有色(全球最大铂矿SIBANYE第一大股东,持股16.8%)。基本金属方面,国网基建托底经济有望带动铜铝价格回暖,铜受益更加明显,建议关注紫金矿业(预计2019/2020归母净利润42.11亿/53.11亿,对应PE 24.5倍/21.9倍)、云南铜业、云铝股份。继制造业连续多月低迷,美国2月Markit服务业PMI不及预期,为2016年2月以来首次位于荣枯先以下,经济增长疲弱态势进一步显现。叠加近期全球事件导致旅游、出口及供应链等受到负面影响,我们认为美国国债长期收益率将进一步下降,黄金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给予龙头公司山东黄金“买入”评级。钴板块,预计2020年下半年电解钴价格将上涨至35万元/吨,目前股价隐含价格预期较高,估值合理,关注因特斯拉替代钴预期下可能出现的回调后买入机会,高弹性标的寒锐钴业、华友钴业,价值股洛阳钼业;锂板块,目前锂价到达底部区域(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到5万元/吨),待供给超幅收缩(需关停10万吨+碳酸锂当量产能),同时天齐锂业解决财务危机后可关注投资机会。其余小金属方面,合盛硅业高ROE产能快速扩张提供持续成长性,预计2019/2020归母净利润11.3亿/23.5亿,对应PE 22.6倍/10.7倍,“买入”评级。大宗商品多数下跌,贵金属价格下跌。国际基本金属普遍下跌,LME三月期铅上涨0.93%,铜、铝、锌、锡、镍分别下跌2.25%、1.11%、4.42%、2.04%、2.19%。贵金属方面,COMEX黄金下跌4.98%,COMEX白银下跌11.19%。国内基本金属现货下跌,SHFE铜、铝、铅、锌、锡、镍分别下跌2.87%、2.59%、0.69%、8.55%、3.14%、0.72%。国内贵金属:沪金下跌0.52%,沪银下跌7.71%。上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4.85万元/吨,较上上周价格不变;氢氧化锂均价上周5.8万元/吨,较上上周价格上涨1.75%。电解镁上周报价16000元/吨,较上上周价格不变。钴报价29.10万元/吨,较上上周价格不变。上周长江现货金属硅均价为1.33万元/吨,较上上周价格上涨1.53%;钨精矿价格为9.20万元/吨,较上上周价格上涨1.1%;氧化镨钕对外报价27.95万元/吨,较上上周价格下跌1.58%;氧化镝184万元/吨,较上上周价格上涨1.66%;氧化铽410.5万元/吨,较上上周价格上涨5.94%。来源: 中证网

谨修而身

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及2020投资策略报告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2019 年回顾:大开大合,12 月“逆袭”商品三个背离仍延续传统,我们先对比各类商品在 2019 年的表现,可以看到,商品 间的背离是 2019 年的主题。首先,黑色与有色的背离,铜价 1-11 月表 现较为平淡,12 月份“逆袭”上涨,而螺纹钢、焦煤则表现为上半年上 涨,下半年逐渐回落的走势,与基本金属表现刚好相反。其次是有色品 种间的背离,相较于整体仍有所回落的基本金属,贵金属(黄金为例) 和小金属(稀土氧化镝元素)在年中均升至了 18 年以来的新高。2019 年可能是商品间最为错综复杂的年份之一,商品表现大开大合,在 我们看来,这种背离有着深层次的“供需”差异。首先, 2019 年上半年, 黑色商品深度受益于 16-17 年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更重要的是 2018年中期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调节方式亦是更多的采用了“房地产的 因城施策+基建全国加码”的模式,也就是投资端为主(体现的是政府 稳增长和房企高周转需求) ,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但中游制造和 下游消费则不断走弱(体现的是市场主体行为),这一结构性特征直接冲 击的便是大部分应用于中下游生产和消费的有色品种。2019 年下半年, 房地产开工逐渐向竣工传导,带动地产后周期产业链景气度回升,受益 于此,2020 年基本金属下游消费无需过度担忧,风险偏好持续上行。而有色自身大类品种间的背离,则对应的是各经济体间经济走向及节奏 上的差异,如黄金便是对 2018Q4 以来美国经济“后见顶”的表现;稀 土价格的异军突起则反映的是供给端的剧烈收缩,这类似于 2014 年印 尼出口受限的镍;12 月份基本金属的“逆袭”则是反映了本轮基钦周期 “探底回升”的预期;钴锂的强势表现更多体现的是新经济带来的需求 变革与供给端的收缩形成周期共振,供需或将反转。二级市场也将这一背离表现的淋漓尽致。2019H1,在黄金和稀土板块的 拉升下有色板块 1-6 月份整体录得 14%的涨幅,基本跑平上证综指,而 钢铁板块仅有 2.6%、煤炭板块则录得 10.8%的上涨;2019H2,特别是 12 月份,基本金属和钴锂板块则成为了带动有色板块上涨的主力军。2020 年展望:总量改善,结构更强基钦周期“探底回升”信号不断加强对于周期行业而言,确定产业链各环节的周期阶段(产出、库存与需求) 至关重要,尤其是需要确定需求的周期位置,这是因为“需求定方向, 供给定弹性”,方向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的逻辑框架下,周期规律客 观存在,我们倾向于认为:16 年这一轮基钦周期正接近下行尾声,经过从 17 年 11 月份至今近 24 个月的时间,基钦周期“探底回升”信号不断增加,时间长度也较为符 合历史规律,这与全球各经济体亦持续的降息宽松和逆周期调节有直接 关系,经济的整体改善,对有色的投资提供了更好的温床。 (如下图所示)宏观三因素:趋暖,方向一致,但节奏存异美国:后见顶后见底,延续宽松,美元强势或告一段落。2019 年美国 宏观经济加速回落,美联储三次降息并且再次重启扩表,美国 Markit 制 造业 PMI 连续 3 个月回升,出现企稳端倪,但美国 ISM 的制造业 PMI 数据则不如人意,与此同时,美国耐用品新增订单、后周期的消费、地 产的数据整体依然略显疲软。同时考虑到美国通胀水平持续低于美联储 目标值(2%),展望 2020 年,美国宏观将继续延续宽松趋势,而美元 强势局面或因美国外经济体的回升而暂告一段落。欧元区:货币政策延续宽松趋势。12 月 30 日,英国议会通过了脱欧法 案,英国将于 2020 年 1 月 31 日脱离欧盟,硬脱欧风险虽然得到缓解, 但英国脱欧势必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不利的冲击。此外,欧元区制造业 PMI 仍位于荣枯线以下,欧元区 12 月制造业 PMI 为 45.9,但并未创 2019 年 8 月份以来的新低;叠加欧美贸易局势时好时坏,CPI 等通胀数据上 升缓慢,欧元区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将继续延续。中国:先见顶先见底。2019 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贸易 局势不断反复,外需不足,国内新旧动能转换仍未完成,经济下行压力 较大,目前国内经济企稳信号不断得到加强,制造业 PMI 重回荣枯线以 上,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均好于预期。展望 2020,上述的压制经济增长 的因素都将得到缓解,从全球经济来看,中国经济可能“先见顶先见底”, 并且结构上,国内房地产产业链向竣工传导,制造业有望发力,新经济 亦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结构更强一:地产竣工发力,制造业或将企稳回升如上文所述,过去 1-2 年,国内经济产业链“二元化特征”愈发明显, 即投资端韧性较强,但下游制造业偏弱,这也是造成有色与黑色表现背 离的主要原因。但 2020 年,地产竣工将加速回升,这一局面将得到改 观,具体来看:1)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增速剪刀差正在缩窄:可以看到 18 年以来,新开工增速、施工增速与竣工增速出现背离,按照房地产开 发 2-3 年传导周期来推算,竣工面积有望企稳回升,2019 年 1-9 月,房 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 15.57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8.6%,增速回 落 0.3 个百分点;同期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减少 8.6%,降幅缩小 1.4 个百 分点,新开工面积与竣工面积剪刀差连续 4 个月缩窄;2)期房销售构成未来竣工交房的义务:从历史数据上来看,期房销售一 般领先竣工面积 30 个月左右,2015-2016 年房地产牛市中销售的期房 临近交房期,因此从这一点来讲,竣工面积同比增速也将企稳回升。而 本轮开工-竣工周期拉长主要与房企到位资金收窄,预售标准降低等因素 有关,根据我们地产组的观点,预计 2020 年竣工面积同比增长 6.5%。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地产竣工的回升,地产后周期产业链有望受益,家 电、汽车与有色需求将得到支撑。结构更强二:全球新经济有望逐渐发力新能源汽车“政策呵护”依旧,海外新能源车或逐渐放量。2020 年财 政部工作会议上,财政部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新能源汽车发 展,研究建立与支持创新相适应的政府采购交易制度”。时隔多年将新能 源车再度纳入财政部重点工作上,2020 年车企生产积极性或有所恢复; 海外车企则面临三重门,一是惩罚机制整体趋严、二是政府奖励补贴鼓 励、三是 Tesla 的竞争崛起,2020 年前后,欧洲市场会有 54 款+新车型 上市,海外巨头发展电动化进入真正的“爆发元年”。5G 基站将进入建设高峰期,5G 手机更新换机潮也将到来。截至 2019 年 11 月,中国的 5G 网络基站已经建设了 11.3 万个,预计 2019 年底将 达到 13 万个。从各省份 5G 基站建设规划来看,2020 年起 5G 建设将 逐渐步入高峰期,其中,北京到 2019 年底全市将建设 5G 基站超过 1.4 万个,2021 年实现重点功能区 5G 网络覆盖;上海计划 2019 年全年建 设 5G 基站 1 万个,2020 年累计建设 5G 基站 2 万个,2020 年实现 5G 全覆盖;广东明确 2019 年底建成 5G 基站 6 万个,2022 年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6.67万个;浙江省规划2020年底建成5G基站3万个,2022 年底累计建成 5G 基站 8 万个。与之相对应的便是,5G 手机更新换机潮 的到来,我们预计 2021 年或将已然实现大规模的 5G 手机更新换代。综上,2020 年全球宏观总量将共振上行,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全球 宏观经济的结构性表现将更加亮眼:1)中国房地产产业链将向竣工端传 导,有望带动下游制造业企稳回升;2)全球新经济有望发力,如新能源 汽车和 5G 基站建设、5G 手机换机潮等。这些都为有色投资提供了更好 的宏观环境和需求支撑。如果让我们定义2020年有色板块的投资机会, 那便是“百舸争流”!新能源篇:钴锂永磁铜箔,新周期又三年2019 年新能源车历经寒冬,产销增长停滞2019 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总量增长近乎停滞。受补贴退坡以及油车标准 切换的影响,2019 年(尤其是下半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总量增长近乎 停滞,据中汽协,11 月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 11.0/9.5 万辆,同比分别 -36.9%/-43.7%,环比+16.0%/+27.1%;1-11 月累计销量 104.3 万辆, 同比+1.3%;从结构上来看,乘用车销量 7.6 万辆,环比+15.7%,其中 纯电动乘用车 6.3 万,同比-42.1%,环比+26.2%,插混 1.4 万辆,同比 -56.1%,环比-16.8%;1-11 月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 72.9 万辆,同比 +11.8%;插混累计销量 20.6 万辆,同比-11.9%,新能源商用车销量 1.9 万辆,同比-36.4%,环比+111.4%。2019 年海外新能源车销量稳步增长,特斯拉销量增速最为凸显。1-10 月海外新能源车累计实现销量约 79.6 万辆,同比增长 25%,实现了稳 步增长;从分车企结构上来看,海外各主流整车厂纯电动平台车型尚未 在 2019 年投放,特斯拉销量增长最为明显,1-9 月累计实现约 24.4 万 辆(特斯拉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68%。后补贴时代,国内消费与双积分政策,政策驱动与市场驱动并行国内新能源汽车车型结构持续改善, A0 级及以上车型占比与单车带电 量继续提升,消费崛起,市场驱动正在加强。2019 年补贴退坡过渡期结 束,虽然行业补贴退出对产销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 市场消费正在崛起:2018 年,以荣威 Ei5、比亚迪元等代表的中高型车 销量提升,A00 级车结构占比在 40%以下,2019 年车型结构进一步改 善,A00 占比下降至约 27%,并且,广汽新能源主力车型 AION S 销量 为 5538 辆(10 月 4217 辆),连续 5 个月保持前十畅销车型,证明诸如 此类中高端车型在不断积累着较好的消费者基础和市场口碑,由此带来 的是单车带电量的提升,2019 年平均单车带电量接近 50KWh,较 2018 年提升 10KWh。后补贴时代临近,双积分政策推动,发展规划引导行业稳步增长。后补贴时代临近:2019 年补贴政策,在乘用车方面,续航里程 250-400KM(1.8 万元)、400KM 以上(2.5 万元),单车最高补贴 2.75 万;2020 年则是补贴最后一年。双积分政策推动:作为政策上的衔接,2019 年 7 月 9 日,工信部 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 修正案(征求意见稿),9 月 11 日,工信部提出关于修改《乘用车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征 求意见稿),要求 CAFC 积分与 NEV 积分须同时达标,2021-2023 年 NEV 积分比例分别为 14%、16%以及 18%,在 2021 年-2023 年修改后的双积分作用下,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达标”销量则要达 到 210 万/274 万/335 万辆;发展规划引导行业稳步发展:与此同时,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到 2025 年,新能源 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按照2018年汽车销量(约2800 万辆)进行计算,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700 万辆,对应 2018-2025 年 CAGR 为 28%;并专列“保障措施”章节,地方政 府加大公共车辆运营、21 年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车辆全部电动化。Tesla 快速发展,划时代产品出现,持续领跑全球电动车企Tesla 销量快速提升,领跑全球电动车企。2006 年,马斯克在第一版《特 斯拉规划蓝图》Mater Plan 中提到其总体规划:“1、生产跑车;2、用 挣到的钱生产价格优惠的车;3、再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更实惠的车”, 这十多年特斯拉一直在贯彻其总体规划,首先推出 Roadster 跑车,推出 少量产品测试市场前景,而后推出具备竞争优势的中高端车型 Model S 与 X,最后推出美国的售价 3.5 万美元的大众型车 Model 3,tesla 销量 快速提升,由 2012 年的不到 1 万辆,迅速提升至 2019 年的约 36 万辆, 成为全球电动车企的领跑者。特斯拉 Model 3 显著放量,市场认可度凸显,是全球最为畅销车型。2017 年 7 月 Model 3 正式于 Fremont 的广场交付,但是随后因电池产线自动 化等问题,导致 Model 3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周产量也未迟迟未有明显提升,2018 年 5 月之前,周产量为 3000 辆以下;但 2018 年 5 月后, 随着电池产线问题得到解决,周产量得到迅速提升,2018 年 6 月底达 到 5000 辆。因此,进入到 2018Q3,特斯拉 Model 3 销量得到显著提 升,单季度销量达到约 5.3 万辆,而截至 2019Q4,Model 3 单季度销量 已经提升到 8.7 万辆;另外,从各品牌车型三季度销量来看,Model 3 销量远超其他品牌电动车型。特斯拉受益于 Model 3 放量,自 2018Q3 起,tesla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18 年 Q3 特斯拉汽车营业收入约为 58.8 亿美元,营业利润实现约 4.5 亿美元,环比大幅扭亏,从 2018Q4 到 2019Q3,tesla 除 2019Q1 因为 Model S/X 的产量减少,导致单车成本上升而并未盈利之外,均实现了 盈利,我们观察到产销量的提升,摊薄了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公司经 营效率也在提高,单车的管理销售费用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因此,tesla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国产 Model 3 交付与降价、Model Y 启动,均指向 tesla 竞争力的进一 步提升。1)国产 Model 3 降价:tesla 将国产 Model 3 下调至 30 万以 内,直接提振产销预期,打开 tesla 在国内的市场空间,另外,目前上 海工厂单周产能达到 3000 辆,国产化后成本拥有较加州工厂更为显著 的成本优势,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Model Y 项目启动:2020 年 1 月, 马斯克在上海,参加了首批国产 Model 3 向社会车主的正式交付,并宣 布国产 Model Y 项目启动,该项目对应二期建设(据 Electreck,原计划 于 2020 年 10 月在上海工厂试生产 Model Y),这或将在 SUV 领域给tesla 打开又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欧洲实施排放法规和强有力补贴政策,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欧洲实施排放法规,车企或面临巨额罚款。欧洲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正 式实施超严碳排放新法规:1)2021 年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 95g/km,轻型商用车为 147g/km;2)2020 年汽车制造商 95%最低排 放的新车要求达到 2021 标准;3)2025/2030 年起分别较 2021 年降低 15%/37.5%;2030 年轻型商用车较 2021 年降低 31%。WLTP 测试标准 下,达标难度提高:比 NEDC 达标难度平均提高 20%,并且,超排罚 款标准趋严,2019 年起按照此前最高档标准的 95 欧元/g 进行罚款。如 果按照2018年实际排放水平下,车企均面临巨额罚款,比如大众、PSA、 戴姆勒以及宝马分别需要缴 91.86、53.91、30.4 以及 33.5 亿欧元,而 要完全满足欧洲碳排放法规,2020/2021 年主要车企在欧洲的电动车销 量分别为 97 万/143 万,分别同比增长 130%/49%。主要欧洲国家均出台了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欧洲主要国家均出台了对消 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有购置税减免、补贴奖励等优惠措施,其中,2019 年 11 月 5 日,德国有计划在 2020 年起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补贴从 3000欧元提高至4500欧元,三年前的补助政策原定于 2020 年底结束, 现在计划延长至 2025 年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碳排放压力、补贴政策下,以及 tesla 的竞争下, 传统欧洲车企不断加大投资,积极推出纯电动平台,发力新能源车布局, 并且有加速趋势。根据大众新战略规划,未来 5 年大众 EV 销量 CAGR+97%,其中 2019 年 10 万,2020 年 40 万,2025 年 300 万, 2029年之前交付 2600 万EV (MEB2000万+PPE600 万),600万 PHEV (MQB&MLB)。综上所述,国内市场临近后补贴时代,消费驱动与政策驱动并行;海外 碳排放标准趋严、补贴不断加码,各大车企加速电动化战略,我们判断 2020-2022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 302 万辆/408 万辆/541 万辆, 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 29%/35%/33%,全球电动车销量呈现快速稳步增 长趋势。5G 产业链:手机换机潮将至,5G 宏基站建设提速虽然手机持有量接近饱和,但 5G 改变了什么?根据 GSMArena,4g 手机平均电池容量为 3000mAh,截止目前上市或者将上市的多款 5G 手 机,电池容量多为 4000-5000mah。考虑到后续技术的革新,带电量或 会下降,尤其是苹果手机推出后,但整体带电量提升在 15-20%或并不 夸张,而“高耗钴”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在 5g 手机领域不可替代。这也 就意味着,对上游材料的拉动也将是本身消费量的 15-20%。手机“换机潮”将至。随着 5G 建设加速(详见下文段落)、应用加速推 广以及消费高预期,再叠加 5G 手机可向下兼容 4G、3G 制式,未来 5G 增长将对非 5G 手机的替代,而这将是推动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主 要动力。从 4G 时代手机替换的节奏来看,4G 手机替换 3G 手机用了大 概 3 年左右的时间,假设手机替换的节奏保持一致,2020-2022 年 5G 手机的渗透率分别为 15%/50%/80%,对应的 5G 手机销量分别为 2.16/7.27/11.75 亿台。5G 宏基站储能:锂需求的新增长点。磷酸铁锂电池在 5G 基站储能设备 中的应用前景广阔。5G 基站主要分为宏基站和微基站,微基站细分可 分为: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其中需要储能电池的主要是宏基站, 而微基站一般采用市电直接供电,不设置电力储能设备。4G 基站储能 以铅酸电池为主,传统 4G 基站单站功耗 780-930W,而 5G 基站单站功 耗 3700W 左右,是 4G 基站功耗的 4-5 倍,对于储能电池的性能提出了 更高要求。与铅酸电池相比,LFP 电池能量密度是其 3-4 倍,充电次数 是铅酸电池的 3 倍以上,LFP 电池全周期成本更低,因此其在 5G 基站 储能设备上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2020-2022 年 5G 基站建设将逐渐步入高峰期。国内 4G 基站建设总数 在 500 万左右,5G 基站建设密度约为 4G 基站建设数量的 1.1-1.5 倍, 则对应的 5G 基站建设数量约为 550 万-750 万左右。截至 2019 年 11 月,中国的 5G 网络基站已经建设了 11.3 万个,预计年底将达到 13 万 个,从各省份 5G 基站建设规划来看,2020 年起 5G 建设将逐渐步入高 峰期。5G 基站储能对碳酸锂需求量拉动作用显著。根据三大运营商的规划, 预计 2019-2022 年国内 5G 宏基站建设的数量分别为 13 万、60 万、160 万和 160 万个,海外 5G 宏基站建设数量分别为 5、10、20、30 万个; 5G 宏基站单站功耗在 3700W 左右,假设平均储备时长为 4h,则单个 宏基站需要 15kwh 锂电池。据此测算,2019-2022 年 5G 宏基站对 LFP 电池需求量分别为 2.7/10.4/26.6/28.1GWh。AirPods 引起 TWS 产品的热潮也不容忽视。根据 Counterpoint 的数据 显示,2017 年 AirPods 销量仅为 1400 万台,2018 年出货量达到 3500 万台,较 2017 年增长 150%。但 AirPods 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2018 年 AirPods 出货量占 iPhone 出货量的比例仅为 18.19%,目前 iPhone 手机用户约 9~10 亿部,Airpods 存量渗透率还不到 10%。更进一步, Airpods 作为一个强关联属性的 iPhone 配件,存量渗透率的提升将促进 Airpods 销量将向 iPhone 靠齐,同时 Airpods+iPhone 组合将强化苹果 生态圈竞争优势,助力整体销量进一步上升。更进一步,三大因素引爆其他 TWS 产品市场:1)技术上,蓝牙 5.0 标 准的推出使得TWS耳机双边通话成为可能,传输性能得到全方位提高; 2)多个智能手机品牌取消了 3.5mm 音频接口,助推 TWS 产品市场快 速增长;3)低价 TWS 耳机的推出使得整体价格更加亲民。TWS 或边际提升钴锂需求:假设 2019-2022 年 TWS 耳机渗透率分别 为 8%、15%、30%和 50%,对应的出货量分别为 1.10、2.16、4.36 和 7.34 亿台;按照单副耳机 2.146W 进行测算,2019-2022 年 TWS 带动 的锂电池(LCO)装机量分别为 2.35、4.63、9.36 和 1.58GW。根据上 述假设,2019-2022 年 TWS 拉动钴消费量分别为 285、561、1133、1907 吨,占钴总需求量的比例为 0.22%、0.39%、0.71%、1.08%;2019-2022 年 TWS 拉动碳酸锂消费量分别为 177、348、702 和 1182 吨,占碳酸 锂总需求量的比例为 0.06%、0.11%、0.17%、0.25%;对钴的影响较为 显著。电池金属:钴或将“剧烈”扭转,锂持续出清;上行风险或越来越大2019 钴锂价格大幅回落。今年以来,消费电子仍然比较疲弱,尤其是上 半年,全球智能手机与 PC 同比仍落在负增长区间(但 2019Q3 出现明 显边际改善,智能手机负增长逐步收窄,PC 同比增长 4%以上),而与 此同时,由于钴原料供给仍显较为充裕,MB 钴价自年初 27 美元/磅回 落至当前不到 16 美元/磅,回落幅度接近 40%。钴锂价格进入底部区域。当前在产高成本锂产能主动减量、新建高成本 产能延期投产,随着国内、南美盐湖与澳矿产能扩张,价格已经接近成 本曲线 90%分位 5 万(大部分新增澳矿采选成本为 500 美元/吨左右, 位于该成本区间内);年内 MB 钴价大幅回落到 13 美元/磅,手抓矿的量 大幅回落 40%以上,已经进入历史长周期底部区域。钴价持续下跌后,中下游钴库存已经大幅度去化。两组显性化数据—在 钴价开始反弹前,无锡电子盘电钴库存量最低点仅为 38 吨,较去年年 中的 500-600 吨的库存已经大幅度去化,截至 12 月 27 日,无锡盘电钴 库存仅为 379 吨;产业链中四氧化三钴库存量也相较于 2018 年高点大 幅度去化,库存最低点降至 1960 吨。当然,有去库存就有补库存,而补 库存的前提是下游需求的爆发,在我们看来,上游锂电材料在 20-22 年的 再库存或难以避免。 嘉能可 Mutanda 矿确定停产,供给收缩明确。12 月 3 日,嘉能可召开 投资者大会,确定Mutanda矿进入停产检修阶段,并且再次下调产量指引。 1)Glencore 提前 1 个月关停 Mutanda 矿,原计划 2020 年-2021 年将对 其维护和修缮,但其给出的 2022 年产量指引与 2021 年保持一致,因此 Mutanda 矿或许不会在 2022 年复产;2)前三季度 Katanga 产量 10900 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按照嘉能可的规划,预计 Katanga 在 2020 年底 产量可以达到稳定状态(3 万吨);3)嘉能可确定 2019-2021 年产量指引 分别为 4.3/2.9/3.2/3.2 万吨,2019 年产量指引与之前保持一致,2020 年 产量指引由 3.1→2.9 万吨,2021 年产量指引由 3.5→3.2 万吨。增量项目有限且有序释放,整体供给是平的。未来三年增量项目主要集 中在嘉能可 Katanga 项目、Shalina 的 Etoile Mine 项目、万宝矿业的 Kamoya 项目以及中色集团的 Deziwa 项目,此外无大型矿山有建设规 划,整体来看增量项目有限且有序释放。20-22 年钴供不应求或不可避免。我们测算,2019 年钴仍然处于过剩状 态,但是进入到 2020 年,由于 Mutanda 停产计划的施行,以及需求的 逐渐释放,2020-2022 年供需结构或将趋势性扭转。碳酸锂:澳洲西部矿山经营性现金流普遍较差,减产、停产等不断,行 业“出清”信号不断:1)Galaxy 表示将缩减其 Mt Cattlin 的运营情况,预计其开采量减 少约 40%,并将全年的产量指引从之前的 21 万吨/年削减至 19.3 万吨干精矿;2)Lithium Americas 将 Thacker Pass 锂矿预算由 5.81 亿美金削减 至 4 亿美金,并将目标产能规模缩减 1/3(约 1 万吨);3)澳大利亚矿业公司 Mineral Resources 与 Albemarle Corp 成立 的合资公司MARBL宣布,决定暂停Wodgina项目的运营,Wodgina 项目设计锂精矿产能 75 万吨,三季度完成了 3300 吨锂精矿试样发 货,未来计划配套 5-10 万吨氢氧化锂产能;4)2019 年第三季度 Pilbara 开始削减生产计划,2019 年 Q3 共生产锂精矿 2.13 万吨,环比下降 67%;5)Nemaska Lithium 决定暂时关闭 Whabouchi 锂矿的运营,此外 Shawinigan 的湿法冶金工厂也将在完成剩余的订单后关闭, Whabouchi 锂矿项目主要从事锂精矿的生产,设计锂精矿产能 21.5 万吨/年,Shawinigan 项目主要进行氢氧化锂生产,设计氢氧化锂 产能 3.7 万吨/年(约合 3.3 万吨 LCE),其中一期工厂已经于 2017 年建成投产,规划产能 600 吨/年,原计划 2021 年 11 月全部建成 投产;6)因原定于 2020 年 2 月的工厂停产检修计划提前,Altura 下调了 2019 年四季度生产目标,将 4 季度总产量调整为 4.5-5 万湿吨(原 计划为 5.3-5.7 万湿吨),销量调整为 4 万干吨(原计划为 5-5.5 万 干吨) ;7)澳洲西部矿山三季度产量环比下滑,2019 年 Q3,澳洲西部矿 山(不包含 Greenbush)锂精矿合计产量为 25.38 万吨,环比下滑 12.88%,同比增长 34.3%,同比增速较 Q2 有所减小。盐湖企业亦在放缓扩产节奏:如 SQM 原规划 19 年碳酸锂产能达到 12 万吨,21 年达到 18 万吨,最新规划显示,12 万吨产能规划时间点已经 推迟到 2021 年;ALB 计划 2021 年氢氧化锂产能 8-9 万吨,碳酸锂产能 8.5 万吨,共计 16.5-17.5 万吨,计划未来提升至 22.5 万吨,产能规划 与 2019Q1 相比减少了 12.5 万吨碳酸锂。从锂业公司投建支出也能看出 扩建放缓这一点——2018 年锂业公司 11 亿美元投资计划大部分在上半 年完成,而在 2019 年上半年仅为 3800 万美元。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 到更多格局重塑的行业事件发生。锂供需边际改善也是题中之义,行业持续出清中。20-22 年锂供需结构 边际改善(已将氢氧化锂折算为碳酸锂当量,锂过剩占比由 15%附近回 落至 2%左右), 虽处于过剩状态,但考虑到补库周期后,价格其实面临 更多的是上行风险。磁材:新能源车用钕铁硼放量引领行业进入新周期钕铁硼磁材行业景气两极分化明显:1、钕铁硼行业整体看是一个市场 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国内有约 200 多家钕铁硼磁材生产企业,行业整 体集中度不高。由于低端钕铁硼领域(主要集中在家电、箱包等领域产 品)进入壁垒低,产品差异化小,从而导致厂商的议价能力差,行业整 体盈利水平较低,大量中小企业生产的低端钕铁硼材料销售困难;而另 一方面,由于高性能钕铁硼领域(比如新能源车领域产品)壁垒较高, 产品差异化大,增产周期慢,高性能钕铁硼盈利水平则较高;2、这就出 现了明显的行业景气两极分化:由于高低端磁材较为迥异的壁垒与供需 结构,导致高低端钕铁硼盈利水平差异明显,高端需求产品毛利率往往 可以达到25%以上,甚至是达到30%,而低端产品毛利率往往低于20%。汽车用钕铁硼,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用钕铁硼成为竞争的关键:1)新能 源车用钕铁硼新增需求空间大、增速快:2019 全球新能源车产量达到 234 万辆,按照单车实际消耗 3.5KG 计算,全球市场约 8200 吨;按照 我们的估算,2022 年随着全球新能源车放量,全球市场或将达到 2 万吨, 其中,海外市场新增 1 万多吨的需求,19-22 复合增速达到 32%;2) 但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尤其是海外车厂供应链体系:新能源车用钕铁硼 是动力系统核心部件,渗透技术,表面处理,加工精度要求都越来越高。 一般由车企的研究总院来做资质评审,并需要 2-3 年的认证周期。不仅 仅是产品质量,更进一步,企业研发实力与工艺控制,是否能够和车企 配套不断升级也是核心的考量点,所以即便企业可以生产,但也可能成 为不了其供应商。我们认为如何切入汽车用钕铁硼领域,改善产品结构 将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国内磁材龙头企业则拥有高品质、低成本产品,快响应研发等明显“性 价比”竞争优势:1、其实,具备有效汽车用钕铁硼供给能力,特别是 海外车厂的企业数量并不多:以海外钕铁硼市场为例,供应基本集中在 信越化学、日立金属、以及国内中科三环、正海磁材、宁波韵升等企业; 国内企业则依托稀土资源以及较为低廉的人力成本,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2、根据我们测算和判断,2022-2023 年左右,全球新能源汽车用钕铁 硼市场,国内企业将占据 7 成份额,并呈现出龙头“强者恒强”局面。 国内钕铁硼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于这一轮新能源汽车大发展。锂电铜箔:深蹲起跳,加工费上涨或将重演锂电铜箔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载体和导电体,在 16-17 年受到全球新 能源汽车的第一轮快速发展推动,加工费终于走出了 13-15 年的泥沼, 8 微米锂电铜箔加工费也从 13 年的 3 万/吨,升至 2017 年年中的 5 万/ 吨,但由于 18-19 年供给的不断释放和锂电池需求的走弱,8 微米锂电 铜箔加工费则再次回到了 13 年的低点。标准铜箔加工费亦从最高点 3 万/吨,回到 13 年 1.9 万/吨的水平。与此同时,为提升锂电池自身的能量密度,更薄的高端铜箔系列逐渐获 得技术突破并快速在国内锂电池市场得到应用,如采用 6 微米锂电铜箔, 可以提升能量密度 3-4 个百分点。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又一轮快速上行期,锂电铜箔也将进入新的一轮 景气周期。如下图表所示,21 年锂电铜箔将逐渐结束供给过剩的局面, 虽然锂电铜箔产能仍按部就班投建释放,但是由于需求的快速增长,最 终使得锂电铜箔转归供应不足。我们预计加工费也将在 2021 年走入上 升通道,当然 2020 年呈现出来的也可能是进一步的洗牌——进入海内 外锂电池巨头产业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也是面临的现实选择。更进一步,结构性差异也将更加明显,6μm 高端锂电铜箔产品渗透率 持续提升。我们预计高端铜箔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国内锂电池 市场,渗透率或将从 2019 年的 50%逐渐增加至 80%以上,而海外锂电 池市场目前仍以采用 8-9 微米铜箔为主。整体来看,6 微米锂电铜箔需 求量将从 2019 年的 4 万吨升至 2022 年 16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 50%以 上。铜:面临的上行风险来自哪里?铜矿增量项目有限,2020 年原料仍然偏紧铜矿新增产量有限。铜矿资本开支在 2012-2013 年前后触顶,此后逐渐 下滑,铜矿山项目从勘探至投产周期大致需要 5-8 年,即铜矿山投产高 峰已经进入末期。海外矿山由于品位下降、成本上升等问题,2019 年全 球铜精矿产量为 1711 万吨,同比下滑-0.7%。展望 2020 年,铜矿供给 将略有缓解,但整体仍然偏紧,增量项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项目:最大 项目为第一量子矿业 Cobre 铜矿,预计将贡献 13 万吨增量;Oz Minerals 旗下 Carrapateena 项目将贡献 6.2 万吨;Codelco 旗下 Chuquicamata 铜矿已经开始启动地下项目,有望贡献约 5 万吨增量;铜陵有色 Mirador 矿将增加 3.6 万吨增量;国内方面增量主要来自多宝山二期以及普朗铜 矿。矿山减产规模较大,或增加原料紧张局势。从干扰率来看,2019 年干扰 率略有下降,但展望 2020 年,受南美(特别是智利)政治局势不稳定、 海外矿山迎来劳资合同谈判、大型矿山开始转向地下开采、矿山整体品 位下降等因素影响,矿山整体干扰率或有所上升,若干扰率提升 1 个百 分点,按照全球 1700 万吨铜精矿产能来看,减产产量将达到 17 万吨。 此外,嘉能可计划明年关停 Mutanda 铜钴矿,影响产量达到 10.5 万吨, Antofasgasta 和 Freeport 的铜矿也面临着产量减少的风险,预计 2020 年减产产量合计将达到 24.1 万吨。综合来看,预计 2020 年铜精矿产量为 1767 万吨,较 2019 年同比增长 3.3%,2021-2022 年,随着大型铜矿山项目的投产,铜精矿原料紧张的 情况将逐渐得到缓解。冶炼端:盈利能力显著下滑,减产风险或上升铜矿 TC 下滑+硫酸价格低迷,冶炼端盈利能力显著下滑。冶炼厂的利润 主要来自两个部分,加工费和副产品硫酸。首先,铜粗炼费 TC 显著下 滑,由2018年底93.5美元/干吨下降至57.5美元/干吨,跌幅达到39%, 而签订的2020年的长单TC为62美元,较2019年下降23.27%。其次, 炼铜的副产品硫酸来看,一吨铜约生产 3.7 吨硫酸,但受环保政策影响, 硫酸下游农药化肥产量持续下滑,需求端的低迷导致硫酸价格持续走低, 一般冶炼厂制酸成本约 150 元,目前硫酸市场价格已经贴近其成本线; 另外由于硫酸难以储存的性质,销售半径多在 200km 以内,若硫酸不能 及时销售,可能出现涨库的风险,冶炼厂也将被迫停产,可以看到,为 缓解国内硫酸市场的压力,硫酸出口量大幅上升,19 年 1-10 月硫酸累 计出口 172.78 万吨,同比增长 77.25%,若硫酸市场无明显好转,仍将 继续副作用于冶炼端。国内冶炼厂扩张或放缓。受制于盈利能力的下滑,国内铜冶炼产能投放 或将放缓,根据公开资料统计,预计 2020 年将新增 40 万吨粗铜项目和 45 万吨精炼产能,2021 年预计新增 58 万吨粗铜产能和 58 万吨精炼产 能,而 2018-2019 年合计投产产能超过 200 万吨,整体来看,冶炼厂扩 张速度有所放缓。还需关注:库存低位+废铜扰动全球库存降至低位,减弱供给弹性。截止目前,显性库存已降至绝对低 位,全球 3 地显性库存约为 24.09 万吨,同比下滑 12.93%,为 2014 年 以来低位,其对供给端扰动的对冲能力显著下降(如图所示)。废铜供应短期将维持紧张。根据 2018 年 12 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限制 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 ,废六类和废七类的废杂铜进口受到 限制,海关数据显示,2017 年废铜进口约为 355.72 万吨,2018 年为 241.29万吨量级, 2019年1-11月废铜进口141.52吨,同比下降34.70%。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 2020 年第一批限制类进口固废批文,共涉及 废铜批文总量 27.09 万吨,按照平均品位 80%计算,约合金属量 21.7 金属吨,而 2019 年第一季度进口废铜 36.5 万吨,约 28 万金属吨。地产后周期,下游消费景气度边际回升从需求端来看,铜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建筑以及家电等强周期属性领 域,合计占比接近四分之三,其中,电力占比超过 50%,这也决定铜价 表现同宏观经济景气度高度关联。2020 年地产竣工加速企稳,提振铜下游消费景气度。地产一直表现为开 工较强、竣工较弱,根据 2 年的传导周期来看,2020 年竣工端将加速回 升。我们房地产小组认为,2020 年国内房地产竣工增速将回升至 6.5% 附近。这对铜的消费是立竿见影的——铜的消费主要集中于地产后周期, 竣工端企稳回升,一方面会增加对电线电缆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有望提 振空调等家电的消费,进而增加对铜的需求量。电网投资“急刹车”或对明年需求形成一定不利影响。2019 年电网投 资整体维持弱势, 1-11 月,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 4116 亿元,同比下 滑 8.8%,此外从国家电网实际投资完成额来看,预计 2019 年实际投资 4500 亿元,前期规划目标为 5126 亿元,这是 06 年以来国家电网投资 额首次低于目标值。2019 年 12 月 8 日,国家电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 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通知就电网投资提出了三点要求:1)以产 定投,严控规模。投资要与电价水平和盈利能力挂钩,要以净利润为核 心,结合折旧、财政资金等自有资金,落实资产负债率控制要求,确保投资有效纳入核价资产,不推高输配电价,严格测算投资能力。要坚持 投资必须有效益,以产出定投入,以利润定投资。严禁擅自扩大投资界 面和超标准建设,严禁超过核价投资规模和范围安排投资,严禁过度追 求高可靠性的“锦上添花”项目,杜绝低效无效投资,不得在投资计划 外安排输变电资产租赁,不得以投资、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 电网倒电化学储能设施建设,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开工项目,优化续建 项目投资进度。大力压减短期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大力压减架空线入地 等投资费效比不高的项目,大力压减小型基建等生产辅助性投入。2)亏 损单位不增信投资。亏损单位要以扭亏为首要任务,仅安排维持安全运 行和供电服务急需的简单再生产投入,原则上不再新开工项目。3)规范 投资管理。加强投资过程管控,完善合规性管理,严格开工条件审核, 落实送售电等相关协议,做到先签后建。新兴领域值得期待。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增量用铜主要体现在 锂电铜箔、电机线圈以及低压电缆等几部分,纯电动乘用车用铜量(约 90KG/辆)较传统车(约 20KG/辆)大幅提升,若按平均单车用铜量 75KG 测算(包括插电混合、纯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年度贡献铜消费增量约为 7-8 万吨量级,且增速远高于精铜消费整体增速,是铜消费的一大新增 长点。综上,铜供给端的相对刚性,需求端的企稳回升,这使得 2020 年铜供 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铜价整体或将仍呈现上升态势;房地产竣工增长 情况,同时供给端的变化,如冶炼端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成为判断的上 行风险。铝:中周期的起点,利润先行回顾 2019 年:供需双弱,库存持续去化需求端整体表现较为低迷。2019 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同步下行,全球贸易 局势紧张,逆全球化趋势凸显,国内房地产投资具有韧性,但竣工持续 低迷,铝下游需求整体表现不佳,2019 年 1-11 月电解铝表现消费量为 3218.03 万吨,同比下滑 2.46%。供给端,存量产能减产蔓延,增量项目投建放缓。年初在铝价低迷和氧 化铝走势偏强双重作用之下,铝企的盈利能力恶化,高成本产能被迫退 出;下半年受台风等自然事故的影响,电解铝被动减产,根据百川数据, 预计 2019 年减产产能达到 268.8 万吨。另外一方面,增量项目释放低 于预期,2019 年国内已建成新产能 346.55 万吨,但仅投产 201.55 万 吨,新产能待投产 145 万吨,云南神火一期项目原计划于 9 月份投产, 实际投产日期推迟至 12 月份,可以从侧面验证 2019 年整体投产节奏在放缓。2019 年全年电解铝产量为 2518.64 万吨,同比下滑 1.98%。供需双弱的结果表现为库存持续去化。我们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维度 来看,首先,截止 2019 年 12 月底,绝对量已降至 60 万吨左右,较 2019 年上半年高点降 120 万吨;其次,在关注绝对量的同时,我们同时关注 相对量的变化——库存消费天数。当前的消费体量同 10 年前已不可同 日而语,当前国内社会库存体量仅能满足国内一周的消费,自 2014 年 后海外进入快速(年降 100 万吨左右)去库存通道,目前,全球库存消 费天数已经降至 11 天左右的历史极低水平(2009 年为 55 天左右) ,这 是全球缺铝逻辑的最直接印证。更进一步,库存显著下滑的结果是对冲 供给端变化的能力同步下降,也即,造成供给弹性进一步缺失,2020年库存将不再是铝价波动的一个影响因素,铝价将于成本曲线、动态供 需结构关联度更强。展望 2020 年:中周期供需错配供给端:“内有红线,外无规模”。1)国内 4500 吨产能天花板明确, 2016-2017 年推行的电解铝供给侧改革,最直接的一个结果便是“电解 铝产能红线”,根据协会数据,我国电解铝合规产能的上线是 4500 万吨 左右,对应的有效产出量也就是 3900-4000 万吨一线。2)海外新增产 能十分有限,境外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中东、印度和俄罗斯地区,未来 三年预计增加 146 万吨电解铝产能。具体来看,伊朗南方铝业预计新增 产能 30 万吨,韦丹塔(Vedanta)新增产能 36 万吨,Sider Alloys 新增 产能 15 万吨,俄铝联合(UC Rusal)新增产能 16 万吨,巴林铝业新增 产能 50 万吨。在高投建复产成本压制作用下,供给能力无法短时大量 释放(当电解铝价格在 3000 美元/吨以上,才会激发投产动力),因此海 外将长周期延续“缺铝”的格局。需求端改善亦为题中之义。1)与铜类似,竣工加速回升提振铝消费, 国内建筑用铝占比达到 27%,随着竣工的提速,建筑用铝会成为 2020 年电解铝需求回升的一大推动;2)“铝代钢”不断推进,汽车“轻量化” 提升用铝空间,目前我国单车用铝量在 160kg 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单 车用铝量在 200kg 以上,与之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制定了汽车 轻量化三步走计划,计划于 2020 年达到单车用铝量 190Kg,于 2025年达到单车用铝量 250Kg,于 2030 年达到单车用铝量 350Kg,按照汽 车销量 2800 万辆计算,若单车用铝量提高至 190kg,则可边际拉动铝 消费增加将近 80 万吨。换言之,2020-2022 年电解铝供给格局是“产出顶、库存底”,而一旦需 求预期得到进一步改善,电解铝进入景气周期将在所难免。如下图表所 示,我们认为 2020 年开始,电解铝将逐渐进入三年上行周期。成本曲线下移,龙头企业利润有望修复新增产能集中于低成本区域,成本曲线将下行。未来电解铝新增产能主 要集中于云南和内蒙地区,而云南及内蒙新增产能区域综合电价基本在 0.25 元/kwh,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变化,龙头企业利润有望获得修复。如上所述,国内 4500 万 吨产能天花板已经明确,对应的产量约在 4000 万吨左右,随着需求的 增长,在低增速假设之下, 2022-2023 年需求体量也将达到 4000 万吨, 即要求电解铝价格在 13800-14000 元/吨,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完善, 成本把控能力较强,在这个价格水平下,龙头企业盈利水平仍有望获得 修复。贵金属:修复金银比,上行周期第二波贵金属或将进入上行周期第二波我们认为:贵金属即将进入本轮上行周期的第二个阶段。在我们的研究 框架中,贵金属价格与美国真实收益率有着明显而稳定的负相关性,美 国真实收益率是决定金价趋势的核心变量。通常,真实收益率回落有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真实收益率下行的主要驱动来自国债收益率的回落, 第二阶段真实收益率下行的驱动力主要是复苏趋势下通胀预期的抬头。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美国通胀预期正逐步回升。经济复苏初期,贵金属与基本金属同向上涨。在经济复苏的初期,通胀 逐渐抬头,基本金属下游需求好转,会出现基本金属与贵金属同向上涨 的行情,最近一次可类比的周期是 2016 年上半年。修复金银比白银兼具金融与商品双重属性,商品属性是金银比修复的核心推动力, 因此金银比修复常出现在经济复苏初期。白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 性和热导率,因此银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其使用领域包括工业应用、 摄影、首饰制造、银器、制币及奖章等领域。传统白银消费领域珠宝首 饰、铸币需求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光伏、新 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兴起,金属银在工业应用方面的需求有望保持较高水 平。正是由于白银具有商品属性,所以在经济复苏初期,对白银的工业 需求激增,进而推动金银比的修复。我们复盘了近三轮金银比修复行情, 每一轮金银比的向下修复都伴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美国制造业 PMI 参 照)。历史可鉴,金银比修复均在 20%以上,板块内白银具备明显的超额收益。2000 年至今共发了三次金银比的修复行情: 1)2003 年 6 月 5 日至 2006 年 5 月 30 日,修复周期为 1090 天,金银比由 81.94 下修至 50.07,变 化 38.89,期间黄金价格上涨 77%,白银价格上涨 190%;2)2008 年 10 月 10 日-2011 年 4 月 28 日,修复周期为 930 天,金银比由 84.39 下修至 31.71,变化 55.31%,期间黄金价格上涨 81%,白银价格上涨 381%;3)最近的一次,2016 年 2 月 29 日-2016 年 7 月 14 日,修复 周期为 136 天,金银比由 83.20 下修至 65.79,变化 20.93%,期间黄 金价格上涨 8%,白银上涨 36%。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着经济摆动至库存周期触底回升期,通胀抬头将 催化贵金属迎来本轮上行周期的第二个阶段,其中还有一个特征便是贵 金属板块内的金银比修复。投资建议:百舸争流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20 年将迎来“总量改善、结构更强”的宏观和 产业环境,这对有色板块的拉动显而易见,这包括国内房地产竣工、下 游制造业景气度回升,以新能源汽车和 5G 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渐发力等; 2019 年 12 月份的躁动或仅仅是上行周期的一个开始。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及 5G 产业链材料:迎来三年新周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临近后补贴时代,消费驱动与政策驱动并行;海外碳排放标准趋严、补 贴不断加码、与 tesla 竞争下,各大车企加速电动化战略。5G 手机则“换 机潮”将至,宏基站建设提速。2020 年为起点,钴锂铜箔磁材等上游原 料及材料整体将进入景气度上行的三年新周期。特别的,随着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力,上游原料龙头企业产业链地位愈发重要,龙头溢价也会 愈发明显。基本金属:地产后周期、产业格局重塑。1)铜供给缺乏弹性或仍是 2020 年投资主线:铜矿延续偏紧趋势,由于加工费和硫酸价格的持续下滑, 冶炼端盈利能力恶化,减产风险上行;2)电解铝产业结构变化的逻辑或 将逐步验证:供给侧改革推动电解铝产能红线明确,20-22 年供需格局 将演变成“产出顶、库存底”,低成本扩张龙头企业将深度受益,2020 年关键词变为“利润先行”。3)两者共同的上行风险则来自于国内房地 产竣工增速的超预期。贵金属:上行周期第二波,修复金银比。黄金上行趋势并未完结,未来 一段时间,宏观组合大概率将保持“美国流动性保持宽裕+全球经济抬 头修复”,经济修复的一个结果是通胀预期也会逐步抬头,贵金属也将进 入通胀预期指引的上行阶段,金银比或将得到一定修复。全球政治经济 局势的不确定性则构成了上行风险。百舸争流,维持行业“增持”评级!核心标的:1)新能源汽车及 5G 产 业链:寒锐钴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正海磁材、中科三环、诺德股 份、嘉元科技等。2)基本金属:紫金矿业、云铝股份、神火股份(煤炭 组)、中国铝业等。3)贵金属:山东黄金、盛达矿业等。(报告来源:中泰证券)(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