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学研究,它是以园长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幼儿园存在的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和提高幼儿管理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探索活动。园本教研活动组织的形式有哪些呢?一般包括:游戏式、解惑式、案例式、磨课式、集体备课式等,形式多样。1、游戏式的教研方式教研并非一定要是讲道理、单一和枯燥乏味的,它可以是实操、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在教研培训中加入游戏的方式和灵活多变的方法,教师就可以不断地保持研究的热情,充分地享受研究的快乐。2、解惑式教研教师在教研教学中会出现种种问题,有些问题是个别性的,有些问题是集中性的,可进行先收集问题,再制定教研主题,最后集体解惑答疑。如:“绘本教学的示范与讲评”、“绘画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力的表现”等。3、案例式教研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一些问题经常会是教师的常见工作难题,因此进行案例式的教研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幼儿园可每月进行一次案例教研,在教师中征集研讨案例,然后组织教师查找资料,进行集体教研研讨,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的正确方法。4、磨课式教研,一般是青年教师自荐式上课与邀请式听课磨课式教研有时我们叫“一课三研”,是选用相同的教材,让不同教师进行多次上课,同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的活动。其主要流程:组内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专家指导——第二次教师行为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第三次教师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听课评课研讨,总结,形成最优化的教案。(注:因为主题开展的行进因素,一般一次磨课的周期控制在3周之内。)还可以有哪些教研活动开展方法呢?集体备课式教研(新教师、青年教师)“师带徒”传帮带式园本教研分为两种:1、常规教研(研讨、观摩、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教学成果汇报分享等)主要过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循环往复、螺旋上升)2、专题教研活动过程:学习阶段、研究阶段、实践阶段、总结反思阶段园本教研的基本过程1、活动准备:学期初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根据上学期教研情况和本学期保教工作计划,制定本学期教研主题和教研计划(时间、主题内容);2、根据教研计划确定教研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和教研方式(教研活动一般为隔周一次,利用中午时间,所有教师岗人员参加);3、教研活动前一周将教研活动安排内容通知相关人员,引导教师提前思考或准备相关资料;4、学习资料、材料、教研会议记录表(专人进行记录)等。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流程(根据不同教研主题和参加对象选用不同的教研方式):1、主持人介绍教研活动主题、内容(或案例分享),抛出问题引导教师进行思考,教师展开讨论话题;2、教研组长引导教师展开讨论话题,在讨论中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并抛出下一个问题,使讨论循序渐进;3、教师集中讨论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由教研组长梳理归纳,记录人及时进行详细记录;4、教研组长小结讨论结果,同时提出下次教研主题,老师们做好准备。观摩课活动开展流程:1、观摩活动前,教研组长下发观摩活动教案,提出所要观摩的要点;2、观摩当天下发听课记录表,要求教师做好观摩记录;3、课后组织教师进行座谈、研讨,围绕观摩主题谈自身感受;4、教研组长进行总结归纳;5、每位教师写观摩后反思(结合自身业务水平技能)。教研组长组织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流程:1、根据教研计划中学习的内容,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2、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帮助教师理解;3、组织教师谈学习后感受,从中了解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4、引领教师总结归纳本次活动的收获;5、每次教研活动都需要做好认真详细的记录。经验交流活动开展流程:1、组织教师分享个人经验,其他教师谈感受和收获;2、引导教师及时将优秀经验内化,举一反三想出新的方法和手段;3、教研组长引领教师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4、教研活动中及时进行详细记录。附赠——园本教研活动实例:幼儿园学期教研计划(范例1)幼儿园学期教研工作计划(范例2)听评课记录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评价表中大班XXXX年——XXXX年教研总结写在最后,幼儿园组织教研活动,要做到:营造氛围、自由探索、主动发展、共同成长,不要让老师感觉成为负担,方能让教研真正起到效果,更加高效。
上周,花草园的两位老师前往广州参加了“日初新·OPEN幼教论坛”。这次论坛以“本土文化·真实生活·多元共生”为主旨,共同探索立足本土文化的未来幼教新方向。张芬老师和罗希悦老师带去了我们对“生活化课程”的思考与探索。两位老师在学习现场罗希悦老师有幸参与OPEN论坛,在“本土文化·真实生活·多元共生”的主题中探索适合中国儿童的教育,让我对我们的“生活化课程”有了新的认识。“生活化课程”不止有一个个精彩的游戏和巅峰体验,还有那些日日相处中的平凡,而美好的教育就在这样平凡的日子里发生着。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生活为话题,以探索为契机,以儿童为主角,寻找与发现隐藏在本土文化中的教育之美。张芬老师很奇妙的一种体验,让我感受到了“遥远的相似性”。看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不同的地方都在为孩子们可以拥有更好的童年,守护好中国的“根”而努力,很受鼓舞。很多同行对我们的“生活化课程”表达了他们的喜爱,最高兴的是听到好几位老师说他们也在“生活化课程”中获得了幸福感。在圆桌对话的环节,主持人问:“在探索本土化课程的过程中,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我回答到:“‘生活化课程’是一套有文化质感的课程,它需要有文化质感的老师来参与。如何培养有文化、有思考力的教师,这也是花草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点击蓝色标题即可阅读:《圆桌对话:本土文化课程探索,可以从哪一小步开始?| OPEN幼教论坛》花草园里最宝贵的是什么?花草园里最宝贵的一定是人,特别是这些有文化质感的教师们。她们的“文化质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一个不断被文化浸润的过程。花草园人“生活化课程”的探索也是一个从教育过程走向教育文化的过程。其中,文化一方面赋予了教育实践以一种历史的延续性,另一方面也赋予了教育实践以一种文化上的创造性。在这样的文化构成中,教师也在用自己的文化影响着园所和儿童的发展。那花草园的教师,是如何获得文化质感的?花草园非常重视教研活动。在前十多年里,每一周的教研活动都是由我来带领大家完成。2016年,我们申报了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重点课题——《“问题导向”下园本教研的叙事性研究》。目前可以已经进入结题阶段。在这几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教研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根据此研究对我的访谈整理而成。01 /教研活动中的管理者沟通者 VS 指导者“在教研中,园长或其他人扮演着一个看起来更专业的、高于教师水平的指导者的角色,真的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吗?”如果说教研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教师的问题一定是层出不穷的。在这样的一个假设里,我们很容易把教师看成是一个必须在管理者或者他人指导下才能解决问题的人。这些年来,我们的教研每周都会有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目的却是在帮助教师成为一个个“自由”的人。因为教师只有是自由的,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展示出属于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智慧。什么是“教研”?如果你让我下一个定义,我更愿意用这样一个哲学的定义。教研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活动。是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儿童、教师与自己内心展开对话的一个活动。教研必须是一种心灵活动,是需要用情感才能完成的对话活动。“哲学是一种处于生活世界之中的思想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实践形态,同生活事实密不可分。”教研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思想的活动。如果将教研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行为层面,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点击链接:如何让教研深度活动发生?在教研活动中,管理者应当扮演一个“搭桥者”的角色。因为沟通、交流、对话需要一个桥梁,一个人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是非常难的,所以,“搭桥者”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者也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对于管理者来说,倾听比表达更难,却也更加重要。让每一个人敞开胸怀,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他们才会意识到那些困扰他们的真实问题。教师的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你能够给予的不是方法,而是一种见地。因为方法可能是你的方法,也可能是对这个人管用,而对另外一个人就不管用的方法。管理者和教师在教研中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学习的关系。为什么要用“平等”这个词?大部分的管理者总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容易陷入的误区是,总是有一种假定:“我对,你不对!所以,你必须听我的。”对话是不同人之间因交流而产生的,只有双方平等,才能有效。一旦双方地位不平等,就容易造成言不由衷,或者出现一方屈从于另一方的状态,直接影响对话的效果。只有对话者之间感觉平等的时候,“对话”才能流动出最真实的信息。02 /教研活动的场景教育现场 VS 对话 “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戴维·伯姆(英)· 基于问题的教研是终点吗?现在很多人提基于“问题”开展教研,这很好,但也只是完成了第一次重要转身,实现了从现实中来、又回到现实中去的一种实践转向,打破了过去教研脱离实际、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倾向。花草园的教研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形成了基于文化的、基于儿童的,以及基于文化和儿童适切性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我们的教研通常是和当下正在实施的“生活化课程”相关。课程要向前推进,我们会通过对话的方式,共同思考:如何回到儿童的视角上?应该把什么样的文化传递给儿童?如何在儿童和文化之间找到适切性?如何在适切性上找到更有价值的切入点?……· 教研活动中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创生了新的文化,也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爱。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听老师们如何表达,因为他们才是实践教育家。教研会上,教师们会描述儿童在文化上的表现特征,之后,我们会完成一个碰撞。教研就是一个思想上的碰撞过程,没有统一标准与答案,也没有固定的结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我们在文化和儿童之间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平衡,然后再度构成了新的对话文本,丰富课程,这个过程大家都很有喜悦感与满足感。在碰撞的过程中,教师们的文化,经历和背景,对真善美的追求,都是对文化的有效补充,因为他们身在其中。对于儿童当下的学习,某种程度上说我是个局外人,而对于文化而言,我们又都是局内人。当我们开始在交流、互动与分享中让思想、精神和情感不断碰撞、汇聚、融合的时候,一个共享性的对话空间就开始出现,它打破了思维的边界、情感的边界,使有限成为了无限……03 /教研活动中的教师两难困境 VS 职业眷恋“教师教育智慧,生长在那些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两难困境’之中。”教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会处在“两难困境”(dilemma)中,这需要他们不断作出决策。教师通过从“两难困境”中寻找出自己的“两难空间”,并由此积累自己的实践智慧。教师们遇到的困难,几乎都是对文化理解的困难、对儿童理解的困难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平衡的困难……解决与面对这个困难本身,就是一次深度思考的过程。我很珍视教师遇到的这些“两难困境”,因为这些困难对教师实践工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说明他们在实践中遇到了“卡顿”。而蕴含在“卡顿”中的冲突与张力正是构成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动力所在。教师实践智慧的产生,是基于儿童的,但是也不能总盯着儿童。教师一定要有更宽广的格局和胸怀,要有自己的哲学观。在哲学观里,教师们会有自己的境界和眼光,自己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学会了创造。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其实解决的不是某一个行为的改变,而是一种思想方式的改变,一种哲学观的完善。在科学和技术意识日益形态化的时代,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均衡性的力量。今天,对于教育而言,哲学提供的也是一种均衡性力量。· 教师对职业的眷恋是从内心生出来的对于教师来讲,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强的自我满足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都能真实地面对自己,并向着新的可能性开放自己。每个人也不害怕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因为我们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调整,让每个人能够从内心生出力量来成长,他们对这份职业的眷恋感就随之出现。对于我而言,能够影响他人的教育行为和个人生活,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和他们对话给我的感觉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善美的路上,这也是一条哲学的追寻之路。04 /教研活动的目的人生意义 VS 学习共同体“建立起幼儿园教师专业学习的共同体,意味着教师与共同体成员之间,围绕着共同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而走出“自我”的桎梏,打破思维定势,审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唤醒专业自觉,激发成长内动力,将个人教育难题转化为公共的话题,再借助集体智慧进行解决。”· 教研活动也可直面人生难题教师的成长,如果没有方向性的引领,只靠自己,就会感觉孤独。教研实际上是一种结盟,让我们每个人有了更多的同行者……“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我的问题别人也曾遇到过,我不再孤独”。这有点儿像漫漫人生路,大家一起往前走就不再孤独。其实人最终要解决的都是孤独的问题。在教研中,我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共同体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1881年的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的。它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共同体”会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真诚地分享、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展开积极互动。这样的分享和交流, 会增强教师的自信和创造的勇气, 从而达到既能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又能够推动课程变革的目的, 也使教育场域成为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重要场所, 成为教育变革的发源地。这个共同体对整个幼儿园的发展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本质上还会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相互激励的作用。我认为,这个共同体不仅具有成长意义,也具有管理意义。·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日常的管理中,我几乎不“管理”教师。因为每个人会在教研活动中一次一次地完成着价值澄清。他们要不断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追求是什么?我该怎样面对工作?……当他们把工作的意义安放于人性之中,他们的追求、创造、专业的发展附着在了人性之上。人性是根本,一旦管理好了人性,帮助他们求真、向善,尚美,我们就可以到达一种“不管”的境界。05 /教研活动的影响个人发展 VS 园所发展 “教研活动要解决‘教师是什么人’的问题。教研活动方式选择的背后也是‘你想怎么管理教师’的思考。”我认为教研活动对幼儿园发展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教师是文化和儿童之间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媒介。所以,教师是什么样的人直接决定了他们和儿童的关系,对儿童的看法以及关系的建构模式,对课程的判断与选择……而教研就是要解决这些核心问题。很多人花草园来参观,必须要看我们的教研活动。看了教研活动,就知道我们是怎么管理教师的。教师是在教育现场的。他在教育现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们的教研对教师发展有几个层面的意义:1. 第一个层面是教师作为人的发展的意义,他们开始确立自我价值感,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2. 第二个层面是他们作为教师的发展。通过教研,教师的专业性得以提升,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3. 第三个层面是作为女性,她们确信,自己可以借助于某些女性特质,在这份平凡的工作中看到生命中更广阔的天空。花草园教育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它是由“自由”的老师们来创造的。他们对教育教学的贡献非常大,而他们的成长,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赖于我们的教研活动。06 /文化教研视角下的教研新教师 VS 老教师 在这种基于文化的教研方式里,新教师和老教师并无太大的差别。在一个经验型的教研体系中,一个老教师一定是优于新教师的,因为教龄越长,积累的经验就越多。但是在这种文化和心灵层面的教研,它依赖于个人的心灵开放度以及对文化的个人体悟。所以,新教师也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幼儿园文化的创造者,而很多老教师还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也是花草园教研独特的地方。对于老教师,他们并不一定有太多的天然优势。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每个人都需要拿出那颗真诚的、开放的心灵,感受当下,完成碰撞。07 /写在最后这周,是十月的最后一周。昨天,幼儿园的公众号推出了《忠实记录课程的瞬间|新手教师&孩子们共同完成的“社区”探索之旅》,这篇推送在我心目中,是这一个月里幼儿园公众号里最有冲击力的一篇推送。在成文之前,中班组的教师们集体讨论了推送的框架,她们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三位新手教师第一次实施“生活化课程”过程中遇到的”两难困境“,以及如何从“两难困境“中突围,完成一次次自我突破与成长……
对于幼儿园开展科研活动,个人觉得还是相当重要的,它让我们幼儿园充满活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行业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了我们老师专业化能力的需要。嗯,嘻嘻,记得上学老师说开展教研活动一点都不难。我当时想:“啊?一点都不难?”老师说,只要你每天肯花时间,认真观察记录孩子们的一日生活,那么你肯定会有收获的,教研活动就一点都不难写,而且你观察得仔细有思想,还可以写一本书呢?我深深地被她的话吸引了,那幼儿园教科研活动该怎么组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吧!一、建立完善的教科研管理体制幼儿园要成立专门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主要由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组成。教科研领导小组应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对教科研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园长对教科研工作高度负责,从部署任务到课题申报、研究都要亲自参加;教研主任是园长的得力助手,直接领导开展教科研工作,领导教研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的规划与组织实施;教研组长则要大胆组织、负责领导教研组教师或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计划和执行课题计划幼儿园要认真制定教科研制度,并严格执行。教科研制度应该包括教科研人员的职责,课题选择原则、要求,课题准备、实施、总结的各阶段要求,课题成果奖励等二、强化科研课题研究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教职工教科研课题知识的学习和对他们的培训,使教职工明确教科研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这是做好教科研工作管理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分析、对比研究、评价等,从中发现问题,抓住新课题研究的契机。要学习和掌握教科研中收集与分析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教科研课题的特点和现有的各种条件制定适宜的科研目标和详尽的、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并付诸实施,形成教科研报告,论文等科研成果。三、加强教职工的教科研意识,实现教科研工作的自我管理幼儿园很多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琐碎、繁忙,往往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成绩,缺乏思考研究意识;还有些教师有思考的火花和研究的想法,但是不知如何下手去研究。所以,幼儿园应该营造宽松,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建立教科研的保障机制,鼓励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教师走出自我,积极主动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旦教师具有积极参与教科研的主体意识,幼儿园就能轻松实现教职工教科研工作的自我管理。四、制订科学合理的教科研工作目标和教科研工作计划要实现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教科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具体内容应设计教科研组建设、教科研课题申报、实施阶梯以及教科研成果评比等。以上教科研活动组织来源于——《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124页
教研相长 以研促教 | 诺亚舟和庄幼儿园教研活动《指南》解读——健康领域《指南》是指导幼儿园科学实施保育教育,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指路明灯,为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3—6岁幼儿健康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本周,诺亚舟和庄幼儿园开展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案例式解读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杨老师主持。《指南》--健康领域聚焦《指南》解读研讨教研中,杨老师抛出以下几个问题让教师进行研讨:1.案例一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案例一中老师采取了什么策略来帮助这个小朋友?3.案例二在游戏中老师是怎样引导孩子进行游戏?解读研讨学思践行 拓思智慧根据杨老师抛出的几个问题,老师们通过之前认真学习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的内容,自己进行教育经验思考,在教研中讲述自己的不同看法,从而对《指南》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学促研 交流解读教研交流环节中,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结合案例,各抒己见,从实际出发,分享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在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老师们也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从问题出发,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力求为幼儿创设真正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理解和认知,了解了幼儿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应同其他领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对科学实施保教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很现实的指引作用。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健全各级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充实教研队伍,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教研,是幼儿园文化育人建设指路的重要渠道。关于教研的内容,上一篇文章中已经有所涉及,但是受篇幅限制并没有大幅度展开。有鉴于此,本文特瞄准幼儿园园本教研与文化育人建设展开详述。初级教研—模仿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教研是极度匮乏的。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教研主体目前还主要集中于本科高校、幼专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或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而处于幼儿园教学一线进行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普遍很少,并处于缺位状态。尤其是,囿于学历层次低、教研经验不足、教研意识淡薄等不利因素,处于幼儿园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大多关注于幼儿园的日常保教工作,技能、时间、经历的不足都对他们开展园本教研的工作形成制约。因此,现阶段就要让我们的幼师们“一步登天”直接进入到教研的工作当中,既不现实也难以保证教研质量。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把高质量的现成教案给到幼师,让幼师先把现成的教案吃透,并在其教学实践中进行模仿,这是其实是幼儿园“文化育人”工作的起点。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的幼儿教师以正确的目光看待教研。其一,认识到教研与日常教学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教研的根本动力是来源于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教研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日常教学,两者之间是不矛盾的,而应当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其二,用平常心看待幼儿园教研。带领我们的幼儿教师突破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才做教研的传统观念,打破教研在幼师心中深不可测的传统观念。虽然,专家学者在于理论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我们幼儿教师贴近幼儿,开展教研能够更加贴和孩子的需求。中级教研—延伸当我们的老师通过对教案进行模仿,逐步走出对教研的认识误区,就可以逐渐跨入教研的下一阶段:对既定的教案内容进行延伸。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对教案内容进行延伸?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固定的教案内容不适用于千变万化的幼儿需求。尤其是在幼儿发展个性化需求的趋势日趋强烈的今天吗,且不用说一个班级里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班级之间,都应该针对孩子的不同特征而适当延伸教案,这是打造幼儿园育人文化必备条件。其二是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是多方面的,比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是相互孤立的,但是孩子的成长却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的,如果音乐课只做音乐相关的事情,绘本课只做绘本相关的学习,其实是不利于孩子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这也与幼儿园文化育人的理念是相悖的。其三是切实有效地树立起幼儿园文化育人的品牌。初级教研阶段,对教案进行模仿更像是“标准化”的批量产品,不容易犯错的同时,这样的课程也是难以赋予文化育人的深层次内涵的。而进入中级教研阶段,对教案内容进行延伸,则是让幼儿园的课程逐渐趋于“个性化”,这是任何一所有志于走上文化育人之路的幼儿园所必不可少的。教案延伸还可以帮助幼师的教学内容走出课堂,将园所的文化育人带到家庭和社当中。比如,将幼儿园的课堂内容延伸至家庭,请家长配合老师完成,以及一些在课堂上难以全部完成的教学,可以延伸至日常生活中。例如:绘本书上说小蝌蚪长大就成了青蛙。课下,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公园的水塘里,去看蝌蚪到底是怎样逐渐地成长为青蛙的。高级教研—创编当幼儿园的老师从延伸教案开始,扩充教案里“个性化”的内容比例逐渐扩大,并超过了传统的标准化教学内容,教研也就正式进入了创编阶段。创编不是老师天马行空的思绪遨游,更不是让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恰好相反的是,创编应该是老师将幼儿教育要领内化于心的基础上,挣脱形式上的框架束缚,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优缺点,采用“因材施教”、“见材施教”的完全个性化幼儿教育模式。回到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三节循环,那么放在创编环节就应当是:(1)幼师根据孩子的个性设计出授课内容;(2)遵循孩子的原真意愿进行课堂表现,允许孩子对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糅合;(3)老师将孩子糅合的部分加以提炼,为下一次的创编积累智慧。用三个“更”来描述创编教案,我觉得再贴切不过。第一,更个性。其实,在教案延伸阶段,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已经有了极大的个性化提升,但是长远来看,这依然是不足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有的孩子就是对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感兴趣呢?若是创编教案,我们的老师就可以以此为主题为孩子创编一首儿歌,就很好地照顾到音乐启蒙和孩子的兴趣。第二,更跨界。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被划分出音乐课、美术课、绘本课、游戏课等等,似乎涵盖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的界限其实还是一条“沟”,很多宝贵的东西“掉”进了沟里。现在有的童谣绘画课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让孩子听着童谣画出图画,兼具音乐课和美术课的特点。未来,童谣的内容的指向性还可以更加模糊,给孩子更大的创作留白。第三,更俯身。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倡导“蹲下来”的教育,尤其是面对三五岁小孩的学前教育。创编环节里,孩子和老师成了相同甚至学习内容的角色,我们的教师创编灵感的源泉是孩子,“蹲下来”倾听孩子会成为幼儿园的教学新风尚。逐渐迈向全域课堂当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迈上了高级教研这座高峰,是否就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呢?也不是,高峰之上,尚有更高。教案创编环节当中,三个“更”其实表达出的是一种极其强烈的趋势:幼儿的学习,或者说幼儿的全方位启蒙,其实是可以贯穿于幼儿的每一天、每一分钟,也就是“全域课堂”。上一篇文章中也对全域课堂的概念有了简短的介绍,其最核心的特征在于彻底突破课程与课程间的界限,彻底突破上学与下学的界限这“两个突破”。回顾初级教研到全域课堂的发展历程,我们的教学似乎可以归纳为从“定期更新”到“不定期更新”到“实时更新”在再到“自我更新的元素”这四个阶段。到了全域课堂的领域,我们的幼教不仅可以实时更新,而且可以像“元素”一样加入到任何一个环节。还记得本文在延伸教案当中谈到的“小蝌蚪变青蛙”的故事吗?其实这就可以作为一个全域课堂的雏形。而对于形式更加成熟的全域课堂来说,在孩子观察小蝌蚪一天天长大成为青蛙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一点点地画出这一过程,不管美丑正误。或者,当孩子和池塘里的蝌蚪、青蛙、小鱼小虾一起手舞足蹈时,爸妈把这一片段录下来,老师根据录像创编出全新的音乐童谣,在幼儿园的孩子间传唱。尤其是,全域课堂的建设达到高级阶段之后。孩子的上学时间里,再无音乐课、美术课、绘本课、游戏课等等生硬的划分,只有研讨时间-室内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的划分,每一种传统课程所包含的内容,都能够“揉碎”进入到每一段时间当中。对于三五岁的孩子来说,创意和想象力的开发优先于逻辑思维的开发。当孩子下学,孩子的爸爸妈妈也会在家里和老师充分沟通,以良师益友的角色和孩子一起犯错一起再改正,实现孩子从学校到家庭的“创意不间断”,真正地帮助孩子创意嫩芽茁壮成长。
教研是以本园教师为主体,以本园的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在本园所,以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如果要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断学习研讨。因此教研活动是支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教师群体共同发展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使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碰撞出火花,形成学习共同体。10月31日,乐山市洙泗塘幼儿园黄丽、李红萍等四位老师和语童初见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由西部幼教论坛组织委员会主办的2020年全国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研修营学习培训。本次培训由上海市师范幼儿园第三中心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黄丽萍和上海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园长,全国优秀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李建君为老师们解读聚焦核心要素,优化教研机制。通过选择适合教师需求的教研内容,提供教研活动的方法,让教师人人参与,群体深入对话,聚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专业和课程执行能力,是一批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黄丽萍、李建君老师利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形式给我们解读园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教研”,是为教育教学研究。园本教研的特点是什么?组室建设和制度优化之间的关系;如何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如何确立教研内容,教研计划的制定。导师的解惑使大家厘清了教研活动顺序,大家在看课评课时不该人云亦云,“和谐”无碰撞;从问题到教研的路径。老师当场让大家8人为一组,思考:如何组织幼儿自由活动?为了使大家对教研活动有更清楚的认识,老师临时组建教研组,开展现场教研,为了得到让名师指点的机会,组员们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台上积极发言,台下献计献策,学习氛围热烈浓厚。通过本次培训让教师厘清了教研活动开展顺序,一次有效教研活动对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要求,教研计划的制定等,在从现场教研活动的组织,老师的点评中找到组长如何捕捉教师有价值的信息,去伪存真;找到教研中还存在的问题;采取何种方式解决教研活动中的问题。在导师的带领下,整个现场学员们思想高度集中,面对导师不断,逐步清晰自己的观点。对于接下来我们如何使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理论植入到实践中,最新的教研信息与现场教研活动有效融合。紧张、激烈、自主而和谐的研习中,能激发教师强烈的参与意识,交流中有互动,碰撞里有反思,这就是教研带给教师的魅力时刻,请做一名幸福的思想者和行动者。(撰稿:袁佳 审核:方颖)【来源:洙泗塘幼儿园】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平湖乡中心幼儿园开展了教研三步走研讨活动。一、推门听课,以听促教。9月下旬,平湖中心幼儿园组织坐班教师及领导对各班级不定时不打招呼的进入班级随堂听课,让上课的老师“原汁原味”的展现自己的课堂风采。其中柳小玲老师的体育活动课《抢尾巴》、《老狼老狼几点钟》和其他三位老师的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操作材料丰富多彩,幼儿表现主动积极,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二、 10月9日,我园开展了“新进教师见面课”教研活动 ,五名新晋教师陆续登台一展风采。其中童品鑫老师的社会领域活动《会唱歌的车》,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贯彻“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理念,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三、10月12日,我园开展青年教师社会领域优质课及说评课活动。以赛促研,以兴教研,整个教研活动对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促进用。(信息员:付蜜)【来源:罗田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长 ——祝阳镇祝山幼儿园教研活动2021-04-15 14:56责任编辑:高睿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园围绕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次语言教研活动,为全园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成长,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收获,通过本次语言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方面得到磨练与收获。教育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传帮带领,悉心教授;离不开自身的虚心求教,砥砺自省;更离不开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此次教研活动丰富了教研形式,实现了教研实效,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园将“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01 /幼师无所不能还是只是个“带娃的”?各位老师早上好,很高兴又和大家相聚在成都,相聚在“有点”系列的论坛上。这次,主办者叶子老师给我出了一个命题作文,就是“重新思考教师的专业能力”,我想这也是我们经常反问自己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园长,我们经常会问自己,究竟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哪些能力?我想先从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性认知开始谈起。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幼儿园老师是无所不能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会写、会跳、会唱、会画,还要会写PPT,这可能就是园长眼中理想的幼儿园老师的形象。而家长眼中的幼儿园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带娃的。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就面临这样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园长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很多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长根本不觉得这是专业,他们觉得幼儿园老师不就是带孩子的吗?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也表现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如果从分层来看,上面一层就是在座各位老师,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星期天还来学习。可是你们有没有看过底层的,他们不能叫幼儿园老师,应该叫“幼师民工”,因为他们拿的工钱也就跟民工差不多,他们把这活儿给干了,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巨大反差引发我们一个思考:究竟我们的老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有多大,而这种影响表现在哪里?他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学历来支撑?他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能力来支撑?我们经常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如何优化学习的环境,如何丰富孩子的学习材料。这一切是为了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它确实需要我们在各个学科方面有所谓的PCK,也就是学科教学知识。幼儿园老师跟小学、中学老师还不一样,我们是一个“全科大夫”,五大领域都要样样精通,不然你就不能培养一个完整的儿童。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教师好像确实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或者非常专业的知识结构。像我这样肯定不行,因为我是偏科的,艺术方面我恐怕就没法带着孩子去唱去跳。另一方面,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他们确实也会很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可是他们更在意的是什么呢?我们老师可能很在意的是成功的教学,可是这对孩子又有多大的影响呢?他将来会记得你曾经的这一节公开课吗?那么对孩子来说,他能记得的又是什么呢?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老师最喜欢的是谁》。作者讲,他问小朋友说老师最喜欢谁呢?然后这些孩子自信满满地说:“老师最喜欢我。”他从孩子的回答和眼神之中看到了最好的教育的样子,就是每一个孩子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我,因为他得到了接纳。这样一种关系的建立,或者说这种情感上的支持,我相信也许未来可能都会对孩子有影响,这可能是孩子能够记住的事情和感受。可是它跟我们现在那些PCK又有多少关系呢?似乎没有多少关系。我在这里想跟大家讲一个我们幼儿园保育员的故事。中班的时候有一个插班的小朋友,他刚刚插班到我们幼儿园来,这个孩子对环境适应比较慢,家长说他原来上小班的时候哭了好几个月。到了中班来,一个陌生的环境显然他也是不太能够适应的。其中有一件事情,就是他上厕所特别焦虑,因为我们幼儿园里面的小便池跟他原来的小便池不一样,没有扶的地方,他觉得不安全,所以他每天在幼儿园就不小便。这怎么得了?保育员发现后就接他到同一楼层另一个教室,那个教室小便的地方跟他们班是不一样的。所以每天他要小便,这个保育员就会带着他到另一个班的教室,一直坚持了很长时间,这个孩子才能够在自己班小便。也许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这难道不正是一种安全感建立的来源吗?这个孩子毕业的时候,他的家长也能够感受到他在我们幼儿园两年来的变化,因为他的性格越来越活泼,甚至于很调皮了。所以我在想,如果说这也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种影响,那么它跟老师的能力又有多少关系呢?那我们究竟要什么样的老师,是要有教师资格证,要有文凭本科或者研究生,还是要什么?去年我带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去北京日日新幼儿园参访学习。园长大车老师就说他们招老师是不分专业、不分学校的,他们招老师只有一条,眼睛要有光。然后我就回他说,其实我们幼儿园选老师的标准,就是要会笑。不管“眼睛有光”也好,还是“脸上有笑”也好,我想还是有一点内在的相通之处,就是专业知识虽然重要,但它可能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他得是一个人。他得有能够散发出光和热的能力,他的眼睛里面能够看得到孩子,他也能够包容孩子可能无法让人接受的地方,他能发现每一个孩子独有的亮点,他能够跟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想这可能就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吧。02 /幼师的两项基本能力:观察评估,实践反思幼儿教育没有那么复杂,从一个最底线的要求来说,不就是带娃吗?但是你带娃是怎么带?是带着针去扎他,还是你能够带着光和热去发现他,去温暖他呢?我想这也是一种专业。所以我认为幼儿园老师,并不是说专业能力要多高,而是首先一点,他的人生有没有梦想,他的人生感悟能力如何,他能不能跟孩子去交流。这张PPT是源自于我给我们幼儿园老师第一年的园本培训,因为刚刚入职的老师不是非常有专业自信,他们在孩子面前很无助,虽然也都有文凭、有学历,但是他们发现学到的东西没用,要用的都没有学过。所以我就在思考,怎么让他们有专业自信?于是我就打开了这张PPT。幼儿教育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然后引导他发展。孩子喜欢的就让他去做,当然不仅仅是让他做而已,我们要想到如何通过让他做喜欢的事情,来让他有所发展。教育不需要端着架子,也不需要搞这样那样的特色、这样那样的模式。教育就是跟孩子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这个谁不会呢?所以说,幼儿教育全部的真谛可能就在那些看上去很平凡的生活,看上去很简单的道理当中。因此做幼儿园的教师,我想也没有那么难吧。如果说我们的老师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要促进他的发展,那我想一定要看到孩子的需要,看到孩子的兴趣,同时你还能够从中去发掘出教育的价值,这就是需要一种观察和评估的能力。你能看到孩子他的兴趣、他的需要、他的问题,你能够对孩子现在所处的状况、水平有所评估,你理解了他,然后我们再来思考如何去给他支持。这一切可能就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发生的。当然,它的实际效果如何,我们需要去反思,孩子有没有获得发展,我有没有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为什么说没有那么难呢?因为它就是一种本能。前段时间我跟老师们讲评估,说到这个评估,我相信在座很多老师心里是拒绝的。为什么?因为这是在你的工作之外给你额外的一个负担:我不折不扣教了孩子,你让我做评估,那你是不相信我吗?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那时我们请南师大的郭良菁教授到我们幼儿园来。我们从开园开始就非常重视评估和教学的结合,可是怎么样能够让老师理解到评估的重要性呢?郭老师用一句话就把这个问题点明了,她说其实评估不是增加你工作的负担,它是帮你减负的。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评估,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它,而你对你教育的对象越了解、越熟悉,其实你们之间的沟通就越容易。我想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我们说什么话,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因为我们彼此不熟悉,所以要试探,心很累。但如果我们是熟悉的,虽然很久不见,但什么样的玩笑可以开,什么样的玩笑不可以开,我心里都很清楚,所以我们的交往很自如。这就是评估给我们老师带来的一个减负的意义所在。你要去教育他,影响他,前提是你要了解他,而这个了解就是要通过观察和评估。很多园长说,我们老师也做了很多观察,可是我们的老师不是不会观察,而是不会分析。确实,我也看到很多老师写了观察记录,但我看不下去。我不知道园长有没有真的去看,如果他真的看可能也是很煎熬的事情。老师也分析,他们怎么分析呢?就是对照《指南》,跟《指南》挂上钩就是分析,我觉得这很别扭。难道非要有《指南》才能读懂孩子吗?并不是。一个保姆看孩子都知道孩子哭是意味着什么,不同的哭声又有不同的意义,这不就是观察和评估吗?为什么我们看到孩子的行为,会觉得束手无策?可能我们忘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本能。比如年轻女老师去相亲,你肯定会观察男生,你口袋里不会带着《指南》,凭着你的直觉,凭着你们相互坦诚地把自己展现给对方,你就知道他是不是你的菜,这就是观察评估。所以说孩子有什么难的呢?他有什么读不懂的呢?不要把他看得那么复杂,其实孩子是非常简单的,他的高兴和不高兴都是写在脸上的,他怎么想也会说出来的。我相信只要你愿意跟孩子交朋友,孩子都是愿意跟你交朋友的。我非常喜欢大车老师,虽然我们在北京交流时间不长,但是他说的很多话我都记得,比如他曾经说过,我们不迷信理论,我们坚持用常识去思考。我觉得我们现在幼儿教育工作者往往容易丢掉的东西,就是常识。我们被各种各样的套路所限制,但是却忘了自己作为一个人,你有理解别人的愿望,有理解别人的能力,也有思考的本能。我在幼儿园里跟老师们讲,幼儿园老师的能力我只说两条,一条是观察评估,另一条是实践反思。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思考的能力好像也丧失了。一个典型的幼儿园老师会这样说,只要你不让我动脑筋,让我干什么都行。但是我们幼儿园恰恰相反,你可以什么都不干,但是你得想清楚。思考是一个本能。我们平时做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反思我这件事情做得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这样做,可是当我们作为教师来到教育现场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种能力,我猜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把是非价值标准都拱手相让给那些有话语权的专家了。上一次我们区领导跟其他幼儿园参观我们幼儿园教研活动后,就跟我说:“为什么你们老师那么敢说。在我们幼儿园,年轻老师,甚至很多资深老师,可能也不是那么敢说。”他们还说:“我们的教研,经常是为了一个问题,大家要争一个是非对错,但最后谁也不知道谁说的是对的,因此就不了了之。”我觉得他们反映的问题让我们有很多思考。在我们幼儿园我们的教研是要鼓励每个人说的,特别是让弱势的人说,所以教研活动我都坐在最后。我们要让老师知道实践是没有对错的,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人讲的都可以帮助你去思考,但它不是给你一个答案。而如果没有了思考能力,我们作为教师离带娃的保姆也就越来越近了。03 /如何成为更专业的幼师我前面讲了观察和理解儿童,它是一个本能,当然这只是一个底线,要成为一个更专业的老师,那这个PCK真的很重要。你要知道儿童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学习发展,它的发展进程究竟是怎样的,而孩子当前处在这个发展进程当中的什么位置,这是需要一个专业的框架帮你来定位的。那在我们幼儿园工作当中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呢?首先我们发展了一个观察评估指引,这个观察评估指引是帮助老师解读儿童的坐标系。我们把指南五大领域的32条目标精简为25个发展的关切点,然后我们把点串成了线。举一个例子,健康领域第一个发展的关切点就是情绪的辨识和调节能力。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得知道幼儿园孩子从小班到大班他情绪辨识和调节能力是怎么发展的。我们给老师描述这样一个发展进程,比如从被动地对情景做出情绪反应,到意识到情绪的原因,能够逐渐用语言或者不过激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再到能够针对情绪的原因来做自我调节,并且对情绪的体验也越来越复杂和精细。这是老师心里面必须清楚的一条线。有这一条线以后观察孩子就很清楚了,一个哭闹的孩子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一个哭闹但是会讲原因的孩子又处在什么阶段,一个善于去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他又在什么阶段。我们基于这样的发展进程,给老师一个孩子的进步台阶。这不是专家说出来的,是专家和老师共同完成的。我们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上下贯通,也就是说下面的行为是老师们在平时日常观察过程当中记录下来的,它验证这个理论框架,并且帮助我们更好修改和完善这个理论框架。我们评估指引也是动态的,是不断改变的,这是我们在帮助老师做观察评估方面所做的工作。第二方面是培养老师的实践反思能力。刚刚我也讲了,思考是人的本能,但是要让这个思考变成专业的思考,前提就是你要给老师专业的自主权。这个专业自主权不仅是权利,也是责任。所以在我们幼儿园,有两句话已经成为口头禅了,一个就是“你做的,你说了算”。专家不是挡箭牌,不是说专家讲的应该怎么样做,你就怎么样做。所以我们当着专家的面跟老师讲,专家讲的你听懂了就做,没有听懂就不要做,因为你要对你做的事情负责。第二个就是“不问对错,只问思考”。做错了没有关系,但是这个错误能给你一些什么样的思考,你能够从中有什么收获,这是我们更在意的。说实在的,在我们幼儿园里面教研非常多,这些都是大家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我们幼儿园课程也是班本化的课程,每个班级都有课程决策的权利,但前提也是要会思考。每个星期教学计划都要思考,怎么在上个礼拜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来决定这个星期课程的重点。所以我们让老师写的所有文档,要的都是干货,都不是抄来的,都是想出来的。我们有两句话,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其实这是我们的老师对自己的专业自信感到怀疑的时候,当他不能驾驭自己课堂的时候,我们给老师的一个缓兵之计。你课上得不好没有关系,生活即课程。你没有教学技巧,没有关系,我们从发展老师的观察和评估的能力开始。所以看到了孩子,看到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到了孩子的问题,你就找到了教育的可能性,这就是课程。每次的课程故事当中,我都要问大家“灵魂三问”:孩子在哪里,学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包括我们田老师的婚礼,我也没有放过她,我问她,儿童在哪里。有一天我们老师给我发信息说:“张老师你老问这三个问题,可是我不知道你为什么问这三个问题,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觉得这个老师很可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其实我也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我说让我想一想吧,然后我想了一晚上,我就跟他这样的回答。我说其实我问这三个问题是三个不同的面向,三个不同的角度。我们要思考儿童在哪里,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你的课程里边有没有看见儿童,儿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他是不是课程的发起者?他是不是课程的能动者?同时我们要看见孩子的学习,看见他的经验体验,还有成长,这就是我们要去思考学习在哪里。而课程在哪里,其实就是要去反思我们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事情,我们的这个支持和影响它的效果如何。我建议大家看一下我们幼儿园上礼拜推送的文章,叫《运动会的思考》。我把最后一段老师们想说的话截出来给大家看。我非常感动,我们的老师把运动会的每个环节都变成孩子自己想、自己做的事情,他看到的运动会不仅仅是运动会,还有孩子发展的健康领域、数学领域、艺术领域。我们真的看到老师的思想在闪光,我看完了以后,我当时心里真的很为他们骄傲,因为我们老师会思考,而且他们的思考真的很专业。04 /在专业能力之外幼师还要什么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我讲完了,接下来是考题外的内容:能力之外是什么。参访我们幼儿园或者参加我们教研的老师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你们的老师为什么那么敢讲,为什么那么会想,为什么那么能说,你们的老师为什么那么积极写观察的记录。我特别骄傲的是,直到现在为止,我们幼儿园仍然没有要求每个月必须写几篇观察日记这样的事情。所以教师勤于观察、主动思考的秘密究竟在哪里,老师的工作热情究竟从哪里来?你们不要把我想成鸡汤大师,我非常讨厌鸡汤这样的东西,但是我一直在想怎么样能够唤起我们老师对于幼教工作的热情。说实在的,幼儿园老师工作是报酬很低又很辛苦的事情,可究竟是什么吸引我们留在这个岗位上,甚至工作一辈子?可能见到的最常见的答案就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但我并不觉得。因为我认为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爱是不可持续的,也是没有回报的,最多给你的回报就是“我长大了要跟老师结婚”,结果长大了就把你忘记了。我们很多老师指望你爱孩子,孩子也爱你,不一定。相反,可能你看到孩子天使这一面少,魔鬼那一面更多。为什么频频会发生那种扎针、虐童这样的事情?是我们老师不爱孩子吗,还是因为他们钱少吗?加了钱就好了吗?我也不认为,因为钱可以让你不讨厌一样东西,但是它很难让你喜欢上一样东西。在两年前这个时候发生了全国影响非常大的虐童事件,当时很多人发表观点和意见,给我最大启发的,就是旅美学者陈鲁老师。她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让我看到其实有比爱更加能够吸引我们老师终身从教的东西,那是什么?就是对儿童的好奇,就是儿童身上这样一种发展性的变化,能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力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如果你选择了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你的生命就跟孩子的生命捆绑在一起了,你的生活跟工作是不可能分开的。我经常跟老师这样讲,你过什么样的生活,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你对生活有什么态度、什么梦想,也会传导给孩子。在我们幼儿园,我非常强调老师的三观,儿童观、教育观、生活观。儿童观、教育观不用多讲,书上讲了很多,但是生活观恰恰是我们过去教育培养当中忽略的。而我们生活的方向、我们生活的体验、我们生活的感受,是跟你的工作和你的工作对象密切相关的。如果让我来回答老师们工作热情从哪里来,那我会说,从孩子来。跟孩子在一起多好玩,看到孩子的成长多有意思。尽管我们老师很多还没有孩子,可是我们能够从这些孩子身上吸取到很多积极的力量。可能我们幼儿园的管理是一个比较佛系的管理,老师发表论文没有奖励,获奖的项目我们也没有奖励,开什么课也没有奖励,我们的奖励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孩子。所以说教师工作的意义,以及我们教师成长的秘密在哪里?我今天就用这样一句话来作为回答:“这个秘密就在于我们老师和孩子共享生活、共同成长。”老师也还是孩子,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也在成长,怎么让他们获得成长的力量?不是园长给他们灌鸡汤,而是孩子让他们找到这样一个成长的方向和动力。田老师的草坪婚礼在网上很火,我真的不想让她太火,因为会有很多误解,我们真的不想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所以我希望大家从这个案例当中看到它的背后是什么,是老师和孩子在共享生活共同成长。他们班为什么做这个文化主题?就是小朋友关注到老师拍婚纱照去了,要结婚了,有小朋友就说:“我想看着田老师结婚。”这一句话触动了我们老师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她愿意把自己的私生活向小朋友展开。这个背后是什么?是我们的师生关系,是我们老师跟孩子的共同生活。我到他们班上去看,那本很精致的婚纱照被小朋友翻得脏兮兮的,但是我相信老师心里面还是很甜蜜的,因为大多数人的婚纱照就是珍藏在自己的抽屉里面,很少有人会关注和愿意去看。所以,老师愿意把自己的生活跟孩子去分享,而孩子他也愿意参与到老师的生活当中去,这不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样子吗?我给大家看一个视频,这也是我们上礼拜教研时一个小班老师给我们看到的。小班进门一面墙就是全家福,这是小班孩子入园初期最大的安慰所在。但老师还在全班小朋友来的那一天,拍了一张全班的全家福,挂在墙上,让孩子知道“家”不仅是你的三口之家,我们小二班,它也是一个家。老师的运动会开完了,老师也把老师们参加运动会的全家福照片也打印出来,贴在了这个班级全家福的旁边,它告诉我们这是我们鹤琴幼儿园的家。去过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知道,我们的环境非常简陋,因为我们不主张老师加班做这些事情,我们要把老师所有的时间用在去观察孩子,跟孩子共同生活、分享生活上。但是我们并不是说不做环境创设,我们的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做环境创设,你创设的环境如果孩子不能跟它互动,你做得再辛苦都是白做的。孩子不感兴趣的、跟孩子生活无关的、只是给大人看的东西,我们一律不做。孩子真的很关注环境,因为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环境。所以老师放了半分钟的视频,我也非常感动,我就觉得这已经成为我们老师核心的价值观了,就是老师跟你们是在一起的。究竟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什么?它既简单又复杂。三年前我参访了日本的一所幼儿园,当时我是新园长,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于是我就问他们园长,你们怎么培养老师。他说我们没有培养老师,老师就是在工作中慢慢成长起来。我当时觉得他在敷衍我。三年以后的今天,很多幼儿园老师到我们这里来参访,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说你们怎么培养老师的。然后我发自内心地说,我们没有培养老师,老师就是通过跟孩子共同的生活,实现这样一种不知不觉的成长。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给老师空间,给老师权利,让老师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力量,看见自己的未来。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因为他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他看到了孩子,他看见了孩子,他能够以他自己的思考去培养孩子和促进孩子的成长。后来我把日本的那个园长请到我们鹤琴幼儿园分享,我记得那天一直到晚上还是满屋子的人。那个园长就讲了一句话,他说我到全世界各地区演讲,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幼儿园老师都很爱学习,今天也是很好的例证,大概这就是孩子带给我们的满满的元气吧。所以说幼儿园教师工作所得到的回报,可能也就在这里。我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以我们是不是在做一件最最幸福的工作呢?
九江新闻网讯(洪欢)为了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扎实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柴桑区中心幼儿园教师利用每周二中午时间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师队伍教学业务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在教研活动中,各年龄段的教研组长先对上周的工作总结反思,然后由本周主讲老师会对下下周的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编排设计进行展示,征求大家意见集思广益,优化活动。教学教研不仅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探讨所遇到的问题,并集思广益解决,优化教学共识;而且使园教研工作有了质的飞跃!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会再接再厉,让教研工作常态化,使柴桑区中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