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亿欧智库——中国学前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季梁

亿欧智库——中国学前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获取更多各行业最新精华报告请点击头像私信我,回复关键词【报告】即可。有问题请留言,我看到会第一时间回复大家的。没有套路,只有干货。加关注,不再迷路。序言:学前教育行业攸关个人发展和国计民生,学前教育阶段是 儿童接触世界的第一步。围绕学龄前儿童成长需求,托育、 早教、幼儿园等多样化的业务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逐渐发展起来。早教和幼儿园发展尤为迅速,孕育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 型企业,多家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然 而,高速的发展同样带来一定的问题,学前教育行业近年 来负面消息频出,倒逼行业向规范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 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学前教育“强监管”开始的标志, 随后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更标志着托育元年的开启。从大动荡的幼儿园到逐渐受到关注的托育,中国学前教育 行业与监管共同成长,淘汰市场中的投机者,筛选市场中 经得起考验的教育企业。保障儿童的正常入学需求得到满 足,向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成为下一阶段学前教 育的重点方向。 在学前教育行业格局即将发生新一轮变化的时刻,亿欧智 库通过梳理各地学前教育政策和适龄儿童规模发展趋势, 以期为未来学前教育行业发展提供参考。由于报告篇幅较长,本文只选取了部分内容。免责声明:尊重原创,注重分享。内容大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侵权,烦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谢谢。

特公

调查研究|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选读(1)

儿童校外生活是指儿童放学后在学校以外经历的生活内容,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和教育发展的重要社会领域。由中国儿童中心主编的中国首本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于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为主题,通过对全国10个城市和农村的14874名儿童的调查研究、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儿童校外生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报告摘要如下:书本摘要目前我国儿童每年寒暑假、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约有180天,加上儿童放学后的时间,儿童在校外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其在校内的时间。校外生活已经成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和教育发展的重要社会领域。对于儿童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关注儿童的学校生活之外,也要关心儿童的校外 生活状况、教育引导儿童过好校外生活。本书中的“儿童校外生活”,是指儿童放学后在学校以外经历的生活内容。主要从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维度进行界定。时间维度上,指的是学校放学后的时间;空间维度上,指的是学校之外的场所;内容维度上,指的是学校课程之外的各种活动。本课题组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对当前我国儿童校外生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其中,调查研究通过典型城市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儿童进行儿童校外生活状况问卷调查。幼儿园及小学二、四年级的问卷由家长填答;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二、三年级的问卷由儿童自己填答。最终在全国10个城市和农村共收集有效问卷14874份。专题研究分别从教育减负、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等角度对儿童校外生活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并通过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社区儿童之家等呈现当前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情况。案例研究通过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国儿童中心儿童健康人格培养、北京市校外教育“三个一”活动、启行营地教育、北京阅读季等展现国内各类机构对儿童校外生活进行的探索及提供的服务。此外,还通过日本中小学生修学旅行和芬兰课外教育的概况为我国儿童校外生活建设提经验借鉴与启示。基于调查研究、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本课题组发现我国儿童校外生活具有以下特征。(1)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时间安排、场所建设、内容设置等方面为儿童校外生活保驾护航。(2)儿童校外生活多姿多彩,儿童校外活动需求更加多元,校外机构的服务类型更加多样。(3)儿童校外生活学段特征明显,“玩耍”是幼儿园儿童校外生活的关键词,小学二、四年级是一个过渡期,休闲与学业并存,小学六年级是一个分界点,初中儿童校外生活主要围绕学业展开。(4)儿童参与课外培训日常化,课外班已成为校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5)家长重视儿童校外生活,母亲参与程度高于父亲。(6)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与其身体、心理及社会情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本课题组还发现儿童校外生活状况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1)儿童校外生活状况存在城乡差异、发展不平衡,重视智育,对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培养发展不够充分的现象。(2)儿童校外生活“影子教育”痕迹明显,其他校外生活时间被压缩。(3)“剧场效应”突出,家长教育观念有待改变。(4)儿童喜欢在网络虚拟空间里游戏、休闲,乡镇农村更加明显。基于上述现状和问题,本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以提高儿童校外生活质量。(1)加快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儿童校外生活质量差异。(2)准确把握减负的科学内涵,让儿童校外生活发展更加充分。(3)倡导科学家庭教育观,引导儿童健康校外生活。(4)规范引导校外教育机构发展,丰富儿童校外生活资源。(5)挖掘校外生活教育价值,加强校外科学研究。(6)强 化协同育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校外生活的格局。

不入则止

2018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1.K12教育行业是一个CR4不足5%的千亿刚需市场,K12在线教育有望提升市场集中度。但长期来看,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呈多头林立状,天然屏蔽“有你没我”的互联网残酷战争。2.2013-2016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2017年攀升至51.8%,市场规模达298.7亿元,成为规模化变现元年。3.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其产品形态经历图文、视频、直播几代变迁,目前带来的最大价值增量是师资更优、体验更标准化。在线体验质量的提升和效果的可控性将是下一步待解难题。4.盈利困难和优质在线资源不足是K12在线教育行业最明显的两个问题。模仿线下思维,采用直播方式收取课时费是现阶段最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部分头部企业已开始加深与线下的合作,未来续费率将逐渐成为核心运营指标。5.在线直播领域正在进行模式探索,在线一对一、在线小班课与双师课堂备受关注。根据线下市场的经验,未来线上市场也将以小班课为主流,同时并存多种模式。发展背景:千亿刚需市场中的一颗明珠本报告研究对象界定“K12”又名“K-12”,全称为“Kindergarten to 12”,意指美国教育体系中的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在中国通常指小学到高中学段。在中高考升学环境下,中国K12线下教育市场主要提供民办学校、课外辅导和托管服务,到了线上则供应品类和方式都有所丰富。近两年,K12在线教育行业表现亮眼,相比体量庞大的K12线下教育市场可谓新生牛犊,值得关注。本报告研究K12民办教育市场中的在线辅导、在线实用英语、在线志愿咨询、教育信息化软件等领域。K12线下课外辅导:千亿刚需下瓶颈明显传统K12课外辅导业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有老师、有场地,一个典型线下机构的教师薪酬和场地租金要耗费掉60%左右的营收。线下场地有限的辐射半径及利用时间、优质师资漫长的培养周期阻碍了机构的快速扩张,而我国高考由各省命题、中考由各市命题、教材分版发行的制度又给大量小作坊提供了根本性的生存土壤。线下市场天花板有限:1)全国性品牌难以下沉:2017财年,新东方855个学习中心、好未来507个学习中心分别有90.8%和99.8%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难以下沉到被地头蛇和众多小机构把控且人才短缺的中小城市;2)区域性龙头只能在本地深耕,北京的高思教育、陕西的龙门教育、河南的大山教育、山东的大智教育、江苏的佳一教育、广东的明师教育等各自耕耘一亩三分地;3)相比于广告、游戏等行业,这个行业的营收水平普遍不高,双巨头2017年财年K12业务营收在60-70亿元级别,精锐、学大等小巨头在20亿元级别,区域性龙头则在7000万-4亿元级别。由此形成的市场格局极度分散,CR4<5%。在线化拉开K12教育行业整合大幕:发展更快、创新机会更多在线教育给了这个传统行业更大的想象空间。新东方、好未来、VIPKID可谓是中国教培行业的三块门匾,他们分别成立于1993年、2003年和2013年,十年一代,代代提速。从成立到年营收超过35亿元,新东方用了18年,好未来用了13年,而VIPKID仅用了4年。除去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影响之外,如此迭代要归功于互联网、新兴技术和资本对教育品牌规模效应的放大作用。K12线下市场的商业模式无非是收取课时费,但在线上,产业链正在重组。如在线平台搭建、在线工具研发、在线内容研发、营销/管理类SaaS供应、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师资招聘和培训等,几乎每一个细分赛道都刚刚开始起跑。K12在线教育市场将孕育出更多几十亿营收规模的大机构,进而提升市场集中度。在线化拉开K12教育行业升级大幕:师资更优、体验更标准化我国教师资源分布呈金字塔形,越是高水平的老师数量越少,而且越集聚在发达城市,中小城市对优质师资的渴求十分强烈。1991年,有名校名师资源的101远程教育网诞生,带起了一股名校网校潮,受当时网络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网络获取一些文字、图片形式的片段化教育资料。进入2008年以后,K12课外辅导需求开始大幅增长,录播视频形式出现,学生得以观看到完整的课程内容,但内容粗糙、管理服务不完善,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直到2013年,伴随着带宽扩容、4G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巨头进入、资本进入,正式意义上的在线教育元年才到来,从业者纷纷探索多个赛道,K12在线教育的服务和产品逐渐开始标准化。2016年下半年开始至今,行业开始摸索如何在线上实现比线下更个性化的体验和更好的效果,如果能解决这两大难题,K12在线教育市场将迸发出远比线下市场更强劲的生命力。发展现状:高速增长与白热化竞争并存市场规模及增速自2012年以来,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即使在2015年降至21.4%后也能够快速反弹,在2017年攀升至51.8%的新高位,相应的市场规模达到298.7亿元。艾瑞分析认为,2017年市场规模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一对一直播授课的火热——一对一直播授课清晰的盈利模式让部分企业从2015年、2016年的营收困难迈向了规模化营收阶段。而在2018年、2019年,直播授课仍将作为企业营收的主要贡献者,带动其他尚未清晰的盈利模型建立起来并得到验证,这一行业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直到2020年开始有所趋缓。企业图谱商业模式目前,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课时费、内容费、电商抽成费、系统授权费、平台佣金、广告费等形式,其中课时费是最主要的形式,主要包括录播课时费和直播课时费。收取课时费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它沿用了线下市场的思维:用户为效果付费。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传统线下教育具备许多能够助力效果实现的优点:1)老师和学生都被固定在教室里,师生面对面,学生天然具有学习的仪式感,不易脱离场景;2)师生互动方式多样,包括语言、图文影像、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学生可进行全身反应;3)班课学生之间可互相竞争和学习。而在线上场景中,这些元素的冲击力被弱化,学习效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线上产品还比较初级,家长依赖线下经验、不愿尝试新模式实属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个行业的家长主体逐渐从75后、80后变成85后、90后,用户对优质在线内容的付费意愿提升,预计内容收费的占比会迎来增长。而课时费的占比将有所下降。在线直播领域:融资竞争白热化2017年全年,K12在线教育行业投融资热区集中在在线培训领域,其中在线少儿英语培训领域投融资笔数占35.9%,在线学科辅导占28.2%,合计64.1%。其余份额被工具类(17.9%)、测评类(12.8%)、K12知识付费类(2.6%)、高考自主招生类(2.6%)瓜分。市场需求大、刚需属性强、政策限制少、盈利模式简单清晰,成为在线培训受追捧的原因。尤其是在线少儿英语培训领域,相比于在线学科辅导来说,政策限制更少、用户需求更标准化、师资配备(外教)与线下差异更大,导致融资热度迅速升温,带动了在线学科辅导领域的融资热潮,也点燃了资本对整个K12在线教育行业的信心。在线直播领域:模式之争你追我赶许多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要源泉。带宽网络、云服务等在线直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K12在线培训行业涌现出大量中小企业。在线一对一、在线小班、在线大班等纯在线模式最先出现,随着线上流量红利消失、线上体验粗糙等问题的出现,以双师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除了To B还是To C、纯在线还是混合在线、一对一还是班课等方向问题之外,老师是固定排课还是随机分配、教材是引进权威还是自主研发、定价及配套服务是便宜大众还是高端小众等更多分叉口一一出现在企业面前,由此演化出众多细分领域。而中小企业的实力又决定了他们难以迅速扩张占领市场,从而形成了千帆竞发的局面。整个K12在线教育:优质资源仍需沉淀,盈利难题依然存在在快速增长的背后,K12在线教育行业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从业者来说,最令人望而却步的问题是增收不增利;对用户来说,优质师资和内容不足、教学体验和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2017年,企业倒闭、名师出走、流量虚高、被指涉黄、明星代言战、电话营销战等媒体爆料频频出现。混乱产生的根源是行业准入门槛低,但对核心资源的要求程度高。这是新兴行业快速增长下的必然现象。未来趋势:一场关于体验和效果的硬仗用户结构正在改变,旧思维需及时更新K12在线教育行业的用户群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1)家长:新一代80后、90后家长受教育程度高,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目前的小学家长高学历者更多——1999年我国大学扩招开始,当年中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同比猛增47.4%,持续近10年的扩招输出的这批人在2005-2014年间陆续生子,成为如今小学教育行业的优质家长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将陆续成为初、高中教育行业的优质用户。因此如今面向小学生的在线直播如火如荼,若干年后面向初高中生的在线直播也将迎来用户红利。2)学生:2018年起,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学生用户已全部变成00后,相比于80后和90后,他们的网络消费意愿更强,消费偏好更独特,对个人体验更重视。因此如今被怀疑“走不通”的商业模式在未来皆有可能,由直播课程支撑起来的单一变现体系将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其他非直播类产品的变现很有可能最先从小学产品开始。在线直播领域班型之争逐渐明朗,最终以小班课为主流班型目前,在线少儿英语赛道纷纷开辟在线小班课业务,学科辅导赛道则稍滞后于在线少儿英语,仍以一对一模式最热。从线下市场的主流班型演变轨迹来看,大班课最先成为主流,一对一后来居上,后又被小班课赶超,至今小班课都占据着主流地位。“大班——一对一——小班”的路径不是偶然,它背后有着深刻的演变逻辑,线上市场也将遵循这一规律,最终形成以为小班课为主、多种教学模式并存、分别服务于不同人群和教学目标的格局。这三种教学模式要想顺利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大班课需要额外解决网络带宽的技术问题,一对一需要额外解决师资供应的人力问题,而小班课需要额外解决线上组班和授课的教研问题。小班课从线下迁移到线上的难度最高,因此问世最晚,但未来前景十分可期。下一步需攻克在线体验和效果难题互联网给K12教育行业带来的价值体现在师资共享、效率提升、体验优化和结果清晰4个方面。目前K12在线教育在师资和效率方面已具备了超越线下市场的能力,但在体验和结果方面仍面临和线下市场一样的难题。体验粗糙:在线化仅能做到让用户快速获取资料和信息,但如何保证师生互动的顺畅、调动同伴学习的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维持学习动力等问题还在探索中,如在线小班、双师课堂等都是探索方向。结果随机: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对“结果”产生机制的研究都不够深入,目前在线市场涌现的诸多概念和模式,如自适应、人工智能等都在试图解构这一问题。只有翻过了这两座大山,K12在线教育相比于线下才能真正显现优势。当然,线上线下不是对立的,未来的K12领域的学习将混合进行,这就需要线上线下都能具备好的体验和效果,并能实现顺畅的对接。

商州

2018教育培训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一、行业整体情况二、 学前教育市场三、K12教育市场四、职业教育市场五、未来发展趋势内容节选一、行业整体情况按时间大致可分为学前教育、 K12、后K12(高等&职业教育)等几个阶段线下教育稳步推进,线上教育势不可挡一级市场融资火热,未来优质在线教育标的资本化大势所趋未来内容付费意愿将会逐渐增强,知识付费趋势明显二、 学前教育市场2019年首批受益二胎政策出生的儿童将达到入学年龄,峰值将到来民办幼儿园是主力军,学前教育市场CR5不足3%,行业高度分散。学前教育在线市场,多以寓教于乐的教育产品为主,行业处于探索期,形成规模化市场仍需时日。学前教育头部App主要集中在益智游戏类学前教育App用户画像:女性用户远高于男性;用户多集中在25-34岁之间;中等收入家庭居多;学历在专科以上;4-6岁婴幼儿父母是主体;大部分有房无车;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和三四线城市,广东用户最多,其次是河南和山东。三、K12教育市场K12发展空间大,家长付费意愿强烈。尽管人口红利减少,但付费意愿增强, K12教育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线下品牌下沉困难,市场极度分散。线下机构受制于教师薪酬和场地费用,小机构小作坊是市场主体。线下龙头已现,主要布局一线城市。新东方、好未来行业龙头格局已定,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模式线上教育拉开K12市场增长大幕。优质师资共享、产品标准化与个性化体验,线上K12教育快速发展。K12在线市场实力矩阵。K12在线教育市场竞争激烈,作业帮、猿题库等处于市场领先水平。K12头部App主要集中在作业辅导类四、职业教育市场就业压力催生职业教育需求。复合型人才发展趋势,职场充电需求强烈在线职业教育App市场。英语培训,公务员培训以及驾照培训类App市场竞品较多。五、未来发展趋势加关注私信我,获取全报告53页ppt、pdf!

风之音

2020年北京幼儿园行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众所周知,作为首都,北京有着中国其他城市所没有的教育资源、就业机会以及多如过江之鲫的达官贵人。这些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他们来到这个城市,呼吸着雾霾,忍受着拥挤的交通,梦想着在此工作、生活、定居、结婚生子乃至终老于此。作为一个外来者,其最初接触的北京教育资源通常是她的高校资源(自己的教育)然后才是幼儿园(子女的教育)。我们习惯了媒体给北大清华人大等众多高校的排名,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北京的幼儿园行业发展状况如何?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精干力量编撰了《2020年北京幼儿园行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据统计,2019年北京共有幼儿园1733所,较2018年的1657所增长了76所,超过了2001年的1719所,为历年来最高。就在园人数来看,2019年北京幼儿园在园儿童数为46.76万人,较2018年的45.06万人增长了3.8%。但整体来看,从2015年开始,北京幼儿园的在园儿童数同比增长速度在放慢。其中,2018年的同比增长速度只有1.1%。《2020年北京幼儿园行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分三个阶段研究了北京学前教育行业的政策变迁、北京的人口基础及人口结构。此后,报告研究了北京幼儿园的数量、入园儿童变化情况以及师资配备情况(含师资素质)。报告还对北京的民办幼儿园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门的介绍,以及幼儿园在北京各区的分布状况,各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状况。在最后,我们介绍了发端于北京的几家大的、公司化运作的连锁幼教集团。更多报告内容,详情参阅下文!以下为报告目录及部分内容:北京幼儿园数量统计显示,2019年北京共有幼儿园1733所,较2018年的1657所增长了76所,超过了2001年的1719所,为历年来最高。在2010年北京市的幼儿园数量为1245所,此后持续增长,至2019年攀升至1733所,累计增长了488所。北京幼儿园的开班数伴随着幼儿园数量的增长,北京幼儿园的开班数也在上升。2019年北京幼儿园共开班16934个,较上年的16176个增长了4.7%。回查历史数据发现,在过去的九年间,北京幼儿园的开班数接近翻番。在2010年北京幼儿园的开班数只有9883个,仅为2019年16934的58%。北京幼儿园的入园人数在2018年,北京幼儿园的入园人数为16.51万人,较2017年的17.74万人显著下降了6.9%。但最新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北京幼儿园的入园人数又开始上升了。根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数据,2019年北京市幼儿园入园儿童数量为16.82万人,较2018年的16.51万人增长了3100人。2010-2019年北京幼儿园入园人数及同比变化情况如下:北京幼儿园的在园儿童在园儿童数衡量的是一所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全部在园人数。根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最新数据,2019年北京幼儿园在园儿童数为46.76万人,较2018年的45.06万人增长了3.8%。不过,整体来看,从2015年开始,北京幼儿园的在园儿童数同比增长速度在放慢。其中,2018年的同比增长速度只有1.1%。北京幼儿园的离园人数整体来看,北京幼儿园的离园人数一直在增长。2019年北京幼儿园离园人数为11.82万人,较2018年的11.71增长了1100人。下表为2010-2019年北京幼儿园离园人数及同比变化情况:北京幼儿园的平均规模及班额我们也统计了北京幼儿园的园均规模,发现整体情况是北京的幼儿园园均规模较大。在2010年平均每个北京幼儿园的在园儿童数量为222.5人,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攀升至277.8人,但从2017年开始,北京幼儿园的园均规模又开始缩小,到2019年降至269.8人/园。不过,整体来看,北京幼儿园的园均规模要比全国平均水平大得多。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共有26.67万所幼儿园,在园儿童数量为4656万人,平均每个幼儿园的在园儿童为175人。从班额的情况来看,2010-2019年北京幼儿园的平均规模一直在28人/班附近徘徊。更多报告内容详情,详见报告全文!请私信咨询!

闻所未闻

2019中国学前教育年度报告

向着“普及普惠优质”奋力迈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2019年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第一年。回望2019年,各地结合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积极扩大普惠性资源,不断健全保障机制,着力提高保教质量,围绕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等,打响了一场场学前教育攻坚战。而这些战役瞄准的目标,始终离不开“普及”“普惠”“优质”这三项核心任务。“有园上”越来越不成问题“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截至2018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1.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1%。要完成普及普惠目标,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是根本。为了让公益普惠资源惠及更多孩子,2019年,教育部推动各地一手抓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一手抓多种渠道挖潜扩大增量。各地稳步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治理重点任务,划定了治理时间表。教育部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要抓手,列入年度“攻坚计划”予以大力推进。一方面,强化统筹协调,成立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小组,为加强工作指导,会同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分阶段的重点任务、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在全面调研掌握地方经验做法和存在困难问题的基础上,七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地方解决好摸排“窄”、移交“难”、补建“慢”、保障“弱”等问题。此外,狠抓督查推进,实时监测治理进度,专门发出督办函,推动各地加快整改进度。一年来,各地勇啃“硬骨头”,因地制宜采取创新举措,努力破解规划、建设、移交、使用“四个不到位”难题。比如,日照明确政策依据,采取“百日攻坚”行动,“一园一案”各个击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南京以“用地有政策、建设有标准、师资有机制”,给小区配套园提供“一条龙”保障。经过各地集中攻坚,截至2019年12月20日,在前期摸排出2万所需要治理的幼儿园的基础上,各地已完成1.7万所幼儿园的阶段性整改任务,占总数的85%。多种渠道积极挖潜扩大增量。为进一步拓宽途径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教育部一方面推动各地以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实施了一大批幼儿园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部队、街道、农村集体办园;另一方面配合住建部发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幼儿园配套建设要求,指导各地在城市修补、功能完善、老旧小区改造、老工业区更新中补建扩建幼儿园。在多方努力之下,各地2019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都有较大增长。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后,预计将新增普惠性学位400万个,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提高8.5个百分点,普及普惠目标的完成指日可待。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将向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学前教育答卷。财政投入与督导越来越给力有投入才会有产出。2019年,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更充足、更给力。中央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9年,中央财政将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从2018年的150亿元提高到168.5亿元。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工程,2019年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集中支持11个省(区、市)开展试点,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各地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日益完善。除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外,2019年,各地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构建工作也上了新台阶。目前,各省(区、市)均陆续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21个省(区、市)明确了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标准。比如,北京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2019年起,市财政对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幼儿园,无论公办、民办都按每生每年12000元进行补助;天津建立普惠性民办园分等级补助机制,按等级给予每生每年2800—4400元的补助,对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1200元;湖南长沙市级财政根据普惠性民办园评定等级,按每生每年600—12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同时各区县(市)按不低于此的标准进行配套奖补;青岛按照每年2400元的生均定额补助标准,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办园行为督导更规范。《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办园行为督导,各地要开展3—5年一轮的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约11.9万所幼儿园完成自评,县级督导部门完成了对7.4万所幼儿园的实地督导评估。与此同时,为落实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规定了督学聘任、督学管理、督学职责、督导实施、督导结果运用、条件保障等内容,要求各地制定实施办法,于2019年年底前实现所有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上好园”越来越照进现实不仅“有园上”,更要“上好园”,这是老百姓内心最真切的期待,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然之举。2019年,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教育部推动各地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并通过学前教育宣传月、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推广等活动,引领各地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科学保教。“小学化”专项治理走向深入。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推动各地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教育方式“小学化”、教学环境“小学化”、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等问题进行治理。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后,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治理方式,有效地防止和纠正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比如,山东严抓小学“零起点”教学,防止幼儿园“抢跑”;浙江分批推广“安吉游戏”经验,首批确认了103所实验园;江苏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从底部薄弱园改起,抬高整体教育质量。2019年10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团队分东中西部三组,实地调研了解各地治理成效,挖掘典型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指导督促。强化优秀游戏案例引领。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是关键。为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2019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推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具有较高质量的130个游戏案例。2019年12月上旬,教育部举办了全国幼儿园游戏活动研讨会,优秀游戏案例的研讨以及实地考察学习上海4所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使幼教工作者对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学前教育宣传月凝聚社会共识。针对家长给孩子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现象,2019年5月,教育部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为主题,开展了第八届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和家长坚持科学理念,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今后的学校生活和终身发展做好全面的素质准备。最近,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行动计划,推动解决幼儿园和小学教学分离、未能有效衔接的问题。多措并举之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上好园”,老百姓对有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正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满足。教师成长机制越来越健全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数为453.15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145%。但与此同时,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缺口达52万人。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继续扩大学前教育师资配备,仍然是重头工作。多路径解决公办园教师编制问题。2019年,各地通过公开招考、小学富余教师转岗、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等方式,大力补充幼儿园教师。目前有19个省份出台了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贵州通过统筹调配事业单位编制补充幼儿园教师,2019年预计新增在编幼儿教师4000余名;湖南动态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总额,2019年调剂新增9683个公办园编制;山东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2019年补充公办在编幼儿教师约4000名;广西除调节已有编制解决公办园缺编问题外,还针对现有事业编制总量不足的市县,参照中小学做法,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教师待遇落实见真章。教师待遇,尤其是非在编教师待遇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教师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认真落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2019年,各地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浙江建立农村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保障与生均财政拨款、幼儿园等级评估认定挂钩机制,稳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贵州凯里明确提出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待遇实行“四同”,即招考程序相同、招考标准相同、工资待遇相同、晋级晋职相同,并将教师工资待遇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湖南长沙对公办园编外合同制教师按人均6万—8万元的标准,由财政全额保障。培养培训更有针对性。在扩大幼儿教师规模的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的措施。为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开展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认证工作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开展18个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目前,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82%。为提升在职幼儿教师素质,教育部还研究制定了全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方案,并在2019年国培计划中单列幼师国培项目,设置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8类培训。同时研究制定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等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即将印发实施。区域及园本教研方式多元创新。2019年11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根据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等方式,提升教研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为加强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实效性,2019年北京市创新学前教育教研方式,推动“全覆盖教研”。采取“区—片—园”三级联动教研管理模式以及线上线下配合的方式,发挥优质园龙头作用,通过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教研全覆盖,将教研指导与培训有机整合,有力提升了全市学前教研水平。贵州通过以优质园为引领,组建了覆盖县、乡、村的教研指导责任区。2019年还投入1800万元建立了301个乡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为边远山村幼儿园提供保教工作指导、课程资源支持、教学管理示范等。江苏进一步落实2017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通过建立分级分区教研指导制度、教研工作集体审议制度、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制度等,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整体推进课程游戏化。(记者 纪秀君 赵彩侠 特约编辑 陈鑫)

撒穆

K12教育用户群体研究报告:父母更看重孩子心理健康

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K12教育用户群体研究报告》,以幼儿园到高三学生的家长群体为研究对象,从K12教育态度、K12教育投入、K12培训班偏好、K12教育app偏好、K12教育用户画像等维度揭秘这一人群的特点。核心观点:1、分数不再是王道,K12教育阶段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2、兴趣班和学习辅导班受K12教育用户欢迎,请家教热度相对低3、数学和英语是最主要的培训班科目需求,过半家长更偏爱面对面的线下教学4、超九成家长更愿选择中小规模的培训班,其中6-15人中班规模最受欢迎5、2小时左右的课时、一周1-2次是家长们更倾向的培训班课时和频率6、亲友同事介绍、教育机构的宣传资料和网站是家长们获取培训班信息的主要渠道7、选择培训班时,家长们更看重教师水平、上课地点和课程安排8、作业答疑类app最受家长欢迎,其次为家长社区类app本报告中所称K12教育用户为幼儿园到高三学生的家长群体。本次报告共回收有效样本1019份,其中男性占比52.30%,女性占比47.70%。一、K12教育态度分数不再是王道。根据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K12教育阶段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反而不太在意成绩分数。幼儿园阶段父母更看重兴趣培养;小学阶段父母更看重学习方法、兴趣培养;初中阶段父母更看重成绩分数;高中阶段看重心理健康、综合素质。根据调研结果显示,K12教育阶段的父母们在教育观念上整体比较一致。相比于父亲,母亲们更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学习方法及社交能力方面的教育。调研结果显示,权威型父母相比于其他类型父母更注重孩子综合素质和学习方法的教育,这可能是因为权威型父母更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专制型父母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父母更不注重孩子体育锻炼方面的教育,这或许与专制型父母会过于管束孩子的体育娱乐有关。结果显示,幼儿园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满意”占比均高于其他阶段;相比于其他阶段,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比较不满意”占比高。总体而言,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比较满意”的比例最高,为39.14%,有14.34%的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不满意。孩子学习排名越靠前,父母对孩子越满意;相应地,孩子学习排名越靠后,父母对孩子越不满意。对于排名中上的孩子,只有六成左右的父母感到满意;对于排名倒数的孩子,除了超半数的父母感到非常不满意外,也有21.43%的父母态度无所谓。二、K12教育投入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参与度普遍高,对孩子学习参与度低的父母占全部样本量的12.36%;随着孩子升学,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时间投入有下降趋势,或因初高中孩子住校或课业逐渐超出父母可辅导范围所致。超五成的父母为孩子报过兴趣班,亦有近五成的父母给孩子报过学习辅导班;选择投入学习教育工具类(使用学习辅导类app、购买学习机等)的父母占比近三成;而“请家教”已是极少数父母的选择,或是因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带来的结果。小学阶段的课外教育更倾向于兴趣班,而初高中阶段则对兴趣班的投入低于全体样本,或因课业加重而逐渐放弃兴趣班。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对课外学习班/辅导班的倾向高,同时也高于小学和高中阶段。得注意的是,在全体样本对“请家教”一项投入普遍低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孩子是“请家教”的主力军。约有四分之一的家长不打算给孩子报培训班。不报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孩子学习好,用不着;二是担心辅导效果不好,帮不上;三是孩子不愿参加,由着去。19.20%的家长对培训班价格敏感,因价格高而选择不报班。三、K12教育培训班偏好父母为孩子报培训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加强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希望孩子全面发展。21.20%的家长希望培训班能够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同时有17.82%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培训班补强弱势科目;只有8.58%的家长希望报培训班能够减少自己在孩子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超半数父母在选择培训班时,会选择教学类和兴趣类。其中初中阶段对教学类培训班的倾向高于全体样本;相比于全体样本,小学阶段更倾向于兴趣类培训班;初高中阶段则对考试类培训班需求较高,高中阶段尤甚。小学生最弱势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占比超三成,英语占比近三成;初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是数学,数学和英语的占比差不多;高中生最弱势的科目数学和英语,物理和化学的占比也都接近三成。数学是培训班报班需求最大的科目,小、初、高各阶段均过半数,其中初中阶段需求最大,占比达69.28%;英语紧随数学之后,也具有广泛的培训市场需求,小、初、高各阶段的占比也均超五成;高中物理或因难度较大,也有超四成的培训需求。过半数的父母更倾向于面对面的线下教学形式,可见线下教育的优势还是线上教育无法比拟的;有20.16%的父母选择线上即时教学,远高于占比仅有3.64%的线上视频课程;有13.13%的父母选择““双师课堂”。超九成父母更倾向中小规模的培训班,其中43.17%的父母倾向6-15人的中班,是占比最高的人群;13.78%的父母倾向一对一的培训班,而高中阶段孩子的父母在这一选项上的占比更高,可见这部分父母对于孩子在培训班上的金钱投入意愿或更强。相比于全体样本,初中阶段孩子的父母更偏好16-30人的大规模培训班。2小时左右的课时是父母们最倾向的选择,但对于线上课程,1小时课时和2小时课时的选择者不相上下,占比分别为37.97%、36.54%;超七成父母希望孩子一周上1-2次培训班,以绝对优势超出其他频次选项。超六成父母通过亲友同事的介绍获取培训班信息,占比61.25%;教育机构的官方渠道(官方资料和网站)和学校渠道也较为受父母们关注;其他线上渠道(如网络社交平台、网络搜索、移动网络广告等)相对不受父母们关注,占比均不足两成。父母们为孩子选择培训班时主要考虑教师水平、上课地点及课程安排,其中教师水平最受关注,占比64.76%;22.24%的父母在选择培训班时更为关注价格;机构口碑和名气反倒不太被看重,占比不足两成,可见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们不看广告看成效。58.26%的父母希望孩子通过培训班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希望培训机构“授人以渔”。相比于全体样本,初高中阶段父母更看重培训班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这可能是因为初高中阶段的孩子面临着相对重的升学压力。对于打算/已经给孩子报培训班的父母来说,他们愿意平均每年支付大约3759元人民币在孩子的培训班上;随着孩子的升学,父母每年愿意花在培训班上的费用逐渐增加,到孩子的高中阶段,他们愿意平均每年支付约5175元人民币。四、K12教育app偏好87.78%的父母或其孩子使用过学习类app,其中,作业答疑类app以68.17%的高占比俘获这部分父母和孩子的芳心;家长社区类app出现的时间不久,但迅速在父母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以34.80%的比例居于第二名;家教类app和学习视频类app相对占比较低;题库类app在高中阶段的孩子或其父母中占比明显高于总体样本,或因高中阶段学生更注重题海战术。《一起小学学生》是父母们最偏好的教育学习app,另外《作业盒子小学学生端》、《爱作业》、《作业帮》也均在top 10榜单中,可见作业类app广受欢迎;《家长通》、《家长帮》双双上榜,针对家长的应用亦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家长或孩子使用教育学习类app最主要的诉求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趣味性、提高成绩,占比分别为55.73%、48.57%及42.95%;有22.69%的家长希望从学习类app中获取学习资料,但对于名师、名校信息则无甚要求。五、K12教育用户画像多数父母属于权威型的教养风格,这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和管束程度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有20.90%的父母属于放纵型教养风格,这样的父母对孩子关爱有余,管束不足。已经/愿意报培训班的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比全体样本的平均月收入高。本科学历的K12教育用户最多,占比28.36%;自由职业者占比最高,单职工家庭占比近半。K12教育用户是一群热爱音乐、美食和旅游的潮父母。在K12教育用户偏好度的top 10的金融理财类应用榜单中,银行相关的app占据半壁江山。超三成的K12用户使用华为手机,以较大优势领跑;vivo、OPPO、小米紧随其后,均分得超一成的K12教育用户占有率。报告说明1.数据来源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调研数据,通过极光调研平台对K12教育用户进行网络调研,回收有效样本1019份,执行周期为2018年9月。2.数据周期报告整体时间段:2018.09-2018.103.数据指标说明偏好度指数是根据应用在目标人群中的装机渗透率,与其全网渗透率的相对关系计算得出。4.法律声明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

大河沿

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前言:2020年是教育行业的变革之年,艾瑞咨询对在线教育行业重新进行了全面的复盘与梳理,对在线教育的核算范围和口径进行了相应调整,导致本报告中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与此前报告披露数据产生了一定差异。市场规模: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5%至2573亿元,整体线上化率23-25%。其中低幼及素质教育赛道、K12学科培训赛道在线化进程加快是在线教育市场快速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素。行业洞察:在线教育行业当前处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状态,受到追捧也充满争议。科技在教育领域持续纵深、ToB赛道百花齐放、互联网+教育从流量逻辑走向融合与赋能逻辑,教育OMO按下快进键、教育资产证券化新阶段开启。“利润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互联网与资本正在重塑教育这一传统而古老的行业,闷声赚大钱时代结束,创业者们正在以亏损换增长、换市值。投融资:疫情下教育领域获融资最多,而其中在线教育最受资本青睐。2020年教育行业累计融资1164亿元,其中在线教育融资金额1034亿元,占比89%。同时,行业马太效应明显,资本向在线教育行业累计输送的1034亿元中,80%都流向了头部的5家公司。K12近半壁江山,头部份额提升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2020年2573亿元,增速35.5%,将透支一部分2021年的增长据艾瑞咨询统计核算,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2573亿元,过去4年的CAGR达34.5%,其中低幼及素质教育赛道、K12学科培训赛道在线化进程加快是在线教育市场快速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素。疫情影响下,低幼及素质教育领域的在线化范围持续纵深,职业教育领域的在线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新的供给和需求不断产生。但同时,2020年疫情外生冲击加快了2020年的在线教育进程,将会透支一部分2021年的增速,艾瑞预计2021年在线教育行业同比增速将回落到20%左右。在线教育细分结构低幼及素质教育、K12学科培训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20年占比共42.4%,已近半数低幼及素质教育、K12学科培训近两年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20年市场份额分别为24.5%和17.9%。艾瑞认为,需求侧,随着80/90后成为家长主流,国内教育理念向更加注重儿童综合素养培养的方向转变,低幼及素质教育赛道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供给侧,低幼及素质教育、K12学科培训的刚需性强,市场天花板高,更受创业者和资本青睐,在线化加速度更大。教育行业线上化率及变化2016-2019年整体线上化率提升5个百分点至13%-15%,疫情催化下2020年整体线上化率23%-25%2016年之前,在线教育仍以录播课形式为主,主要应用在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成人教育领域。2017年直播技术成熟为在线教育带来规模化变现渠道,在线教育迎来加速发展期。从2016到2019年,教育行业线上化率从8%-10%提升5个百分点至13%-15%,平均每年提升约1.7个百分点。其中K12学科培训、低幼及素质教育线上化率由此前的1%提升至5%-8%。2020年疫情影响下,一方面线上教育快速开采,同时线下教育规模大幅缩水,整体和细分市场的线上化率有较大提升。而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居民教育生活回归正轨,预计行业的线上化率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在线教育企业图谱行业集中度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CR5=15.2%,约为线下教育3.3倍据艾瑞咨询统计核算,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2573亿元,其中营收前5的企业营收合计约392亿元,CR5为15.2%。由于疫情外生冲击影响较大,线下教育市场2020年的CR5不具代表性,而以2019年为基准计算的CR5约为4.6%。可见,在线教育的行业集中度显著高于线下市场。教育行业具有高度分散的属性,与其他行业相比集中度偏低,但无论在线教育还是线下教育,都在向更加集中的方向变化,而2020年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也加速了一这变化。据艾瑞测算,2020年线下教育市场的CR5将提升3.5个百分点至8.1%左右。海水火焰共存,证券化迎新征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需求旺盛,但仍靠资本输血;变现模式成熟,但普遍亏损疫情下的在线教育行业再次成为焦点与热点,头部玩家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跑马圈地,以亏损换增长,资本源源不断输血支持,融资金额不断攀高。但火热的在线教育赛道的背后,一半是高增长高融资额的火热景象,一半是获客成本不断提高、行业普遍亏损、距离规模化盈利尚有较长距离、中小玩家生存更加困难的残酷现实。科技在教育领域持续纵深从管理到教学,从职业培训、K12到素质教育,科技持续纵深To B赛道百花齐放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和分工深化,To B市场空间被打开随着我国教培行业不断走向成熟,行业分工亦不断深化和细化。培训机构可以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开展办学工作,而非核心能力则可通过向其他to B机构采购的方式获取;To B机构也快速成长起来,扮演着赋能者的角色,课程内容、招生、师训、直播系统、管理系统等产品及服务大量涌现。随着一二线城市成为红海,具有教研和师资优势的机构通过to B模式输出课程实现市场下沉;此外,随着云服务发展成熟以及疫情对直播课需求的催化,大量提供直播授课系统等PaaS/SaaS服务的机构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各种会展上的主力军。疫情外生冲击,教育OMO按下快进键OMO概念:以用户为核心、数据为引擎,对资源进行重构和配置,使线上线下服务互为延伸,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2017年9月,李开复博士在“寻找中国创客”活动中,正式提出了OMO(Online-Merge-Offline)的概念,即线上线下融合。OMO是伴随技术进步、新的流量红利消退、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而产生的新业态,在零售领域OMO即新零售已较为成熟,但在教育领域,OMO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缺乏明确定义。在阅读大量资料并分析典型企业的OMO转型案例后,本报告尝试对OMO的概念进行界定:以用户为核心、数据为引擎,对资源进行重构和配置,使线上线下服务互为延伸,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头部公司正获得更多奖励头部企业巨额融资储备粮草,投融资市场二八分化严重《从0到1》中写到,“还没有哪个产业能重要到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建立卓越的企业”,火热的在线教育赛道亦是如此,行业的利好正越来越成为对头部企业的利好。反映到投融资市场,一个明显的现状就是头部企业估值更高、议价能力和吸金能力也更强。2020年在线教育企业融资总额1034亿元,其中融资金额最高的5家公司融资总额达827亿元,占比80%,其中好未来和猿辅导2020年融资金额分别达333亿元(48亿美元)和243亿元(35亿美元)。教育资产证券化新阶段开启我国教育资产证券化历程可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至今的美股上市潮。2006年新东方美股上市开启了我国教育公司赴美上市先河,2010年,以好未来、学大教育为代表,掀起我国教育公司赴美上市热潮;第二阶段,2014年至今的A股并购潮。教育资产因权属不清、财务核查困难等问题很难在A股证券化,2013年从上海开始,政策趋势向好,但仍很难在A股IPO,很多教育资产通过被并购实现证券化;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的港股上市潮。2014年开始,陆续有民办学校赴港上市,并在2017年后迎来高峰期。2018年,以卓越教育为代表,又陆续有K12培训机构赴港上市。近两年,随在线教育行业商业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进入到证券化阶段,在线教育公司开始密集赴美上市,如跟谁学、网易有道等。而在A股,随民促法获通过、A股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出现了首例职业教育公司IPO上市案例,教育资产证券化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K12百舸争流,低幼千帆竞发K12在线教育的冰与火万亿市场规模、低线上化率的高想象空间据艾瑞咨询核算,近年来中国K12教育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17%。由于K12学科教育的刚需性,加之在教育理念转变和教育消费升级催化下用户端对素质教育愈加旺盛的需求,K12教育领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教培巨头和区域龙头也均出现在K12教育领域,如新东方、好未来、卓越教育、思考乐等。然而在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下,K12教育的线上化率仍不高,2019年线上化率不足8%,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待开采,K12在线教育受到了创业者和资本的共同青睐,新的供给不断出现,资本大量涌入。2.2亿潜在用户 VS 0.1亿直播正价课用户,渗透率不足5%截至2019年末,我国K12教育潜在用户数2.2亿(含幼儿园中班、大班人数)。据艾瑞咨询调研统计,其中在线教育触达用户数约0.9亿。在0.9亿在线教育触达用户中,约1000万为直播正价课付费用户数,直播正价课用户数占K12阶段用户总数的比重不足5%。虽然2020年在线教育尤其备受关注,但其直播正价课用户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巨头公司最多、收入规模最大、融资金额和估值最高、亏损最严重经历2019年的资本寒冬后,2020年在线教育公司融资在疫情的阴影下成为最火热的赛道,近三年,资本累计为K12在线教育公司输血超千亿,2020年多笔单笔金额超10亿元融资。相应的,K12在线教育公司估值不断创新高,已上市在线教育公司最新市值已近3000亿。然而资本的持续加持并没能够让整个行业顺利“回血”,2020年最新一期数据显示,在线教育上市公司亏损高达54.3亿元,亏损金额比2019年上升24.8%。K12在线教育班型结构目前仍以1V1和在线大班为主,小班和AI互动课快速发展据艾瑞咨询统计核算,在线1V1和在线大班是目前K12在线教育中规模最大的两类班型,2020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2%和36%。在线小班目前规模相对较小,2020年市场份额18%左右。而AI互动课作为新物种,近两年快速发展起来,在低幼启蒙教育和在线编程教育中快速占领市场。巨头全面涌入,低幼市场千帆竞发不同类型低幼市场参与者业务布局及路径不同低幼市场布局逻辑金矿逻辑、流量逻辑和资源禀赋逻辑在线低幼教育市场玩家布局思路可分为三种:(1)金矿逻辑,即看重低幼在线教育市场的广阔市场空间,据艾瑞咨询统计核算,2020年中国低幼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632亿元,近三年CAGR达102%,相较于竞争激烈,已成红海的K12学科教育,低幼教育领域布局价值明显;(2)流量逻辑,即K12学科教育公司或其他产品类别单一的低幼教育公司为了延长用户生命周期、为K12学科课程导流或提高ARPPU值所采取的扩科策略;(3)资源禀赋逻辑,即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选择合适布局赛道,如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巨头利用流量优势进军教育、在线数理思维新兴龙头选择竞争者较少的数理思维赛道切入。金矿源自何处?新供给、新需求、新内容、新市场需求维度,随家长教育理念转变,越来越多年轻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低幼阶段的启蒙及素质教育需求涌现;供给层面,随技术进步和玩家大量涌现,新的供给品类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容易向下沉市场渗透的AI互动课等新内容。如何看待互联网巨头的入局?低幼市场互联网流量资源更易彰显价值在线教育是BAT等互联网公司一直较为关注的赛道,目前其布局仍以投资为主。百度、腾讯曾通过自建方式较早涉及在线教育领域,但一直未取得显著效果,互联网的流量资源在教育领域优势有限,未能掀起波澜。2019年,BAT在自建在线教育领域又有了进一步的动作,共同点是将发力点放在to B赛道。但另一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则在教育to C市场快马加鞭布局。针对低幼市场,字节跳动推出了瓜瓜龙系列启蒙产品、少儿英语产品gogokid。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是否会重塑现有在线教育格局受到关注。相对而言,低幼教育产品具有标准化程度高、重体验、强销售驱动的特征,艾瑞认为,相较于K12学科培训等品类,互联网的流量资源在低幼领域更易彰显价值,互联网巨头的入局造成的冲击会更大。加速跑马圈地,掘金下沉市场2021年竞争会更加残酷和激烈行业进入商业格局重塑窗口期,短期内仍是跑马圈地的厮杀教育行业短期靠营销,长期靠优秀的产品体验和效果来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现阶段,在线教育行业整体仍处于营销驱动阶段,头部玩家纷纷大额融资备足粮草,准备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资本市场更加奖励头部企业,融资轮次向后迁移,融资金额向头部企业倾斜。从融资情况看,2021年在线教育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的残酷和激烈,腰部和尾部的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掘金下沉市场一二线城市趋于饱和,下沉市场成为新的竞争点教培市场同样遵循着从一线向二线再向低线城市渗透的规律,历经20余年发展,无论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一二线市场都已十分饱和。以K12线下培训为例,主要巨、大型机构在一二线城市的校区数占比超90%,增长空间已有限。在线教育情况亦类似,尤其是低龄市场,仍以一线及头部二线城市用户为主。一二线城市用户虽然经济能力整体更强,但总量和时间有限,随着供给品类越来越多,必然会出现存量的争夺,向用户群体更广泛的低线市场下沉成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必然选择。下沉策略选择上,职业教育领域多选择线下双师模式,K12培训则采取在线大班或是向当地机构输出内容的方式,低幼市场中,头部企业则采取AI互动课的方式向低线城市下沉。

卷耳

幼儿教育是以后成功的关键

越早越好:幼儿教育,终身成功的关键“越快越好”是幼儿教育的完美口号。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保证一生都能在个人和事业上实现自我。但是,严谨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促进在学校、工作场所以及社会和公民领域继续取得成功的非常有力的手段。这似乎令人惊讶,但是儿童早期的经历与他们在校期间及以后的经历相比有着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如果孩子们在那些早期落后,很可能他们永远也赶不上。纠正所有类型的学习中的缺陷要比早期学习困难得多,花费也大得多。好消息是,专注于幼儿时期的高质量项目可以对全国所有种族和经济群体产生强大的长期影响。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生院(Stanford Graate School of Ecation)的苏珊娜·勒布(Susanna Loeb)教授与达芙娜·巴索克(Daphna Bassok)合作,撰写了一篇广泛的综述,涵盖了基于此的有关幼儿教育和成就差距的研究。白宫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总结了来自各种各样研究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为满足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需求而提出的行动建议。也许最常被引用的研究是佩里的高范围学前实验,该实验随机将123名低收入黑人学生分配到对照组或高质量的2年学前教育项目中。这些学生的年龄从3岁到50岁不等。学前教育计划的影响是巨大的。参与该项目的人中,65%的人高中毕业,对照组为45%。到40岁时,参加这个项目的人的年收入为20,800美元,而对照组的年收入为15,300美元。正如Loeb和Bassok的文章所述,研究表明,参与该项目的人“更有可能被雇佣,抚养自己的孩子,拥有一所房子或一辆汽车,经历逮捕或吸毒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另一项研究调查了幼儿园的考试成绩,以预测孩子们是否会上大学(如果上了大学,大学的质量会如何),这些孩子在年轻时的收入,以及许多其他成年后的结果。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儿童早期教育项目能使儿童成年后每年增加1/3到3.5%的收入。这可能看起来不多。但综合考虑,如果扣除项目成本,更高的收益将占到9000美元至3万美元之间。全国看,如果所有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就读幼儿园以同样的速度随着高收入家庭,全国总人数将增加13%左右,并将带来至少48亿美元的现值——有些近似估计这个数字高达161亿美元——从终生收入人均扣除的成本项目。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项目提供的长期利益远远大于成本。研究还表明,如果孩子们被这些项目录取,整体经济将因拥有更高收入、技能更强的劳动力而自豪。如果所有成年人都能通过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迅速起步,我们整个社会都会受益。需要福利支持的人将减少,犯罪率将下降,我们的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将更加健康。高质量的早期儿童教育并不是确保这些参与者在他们的余生都能在学校内外获得成功的灵丹妙药。许多其他因素也有真正的影响。但是,压倒性的证据表明,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巨大和持久的。它们不仅造福于参与其中的儿童,也造福于我们整个社会。因此,全国各地的团体动员起来促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意识到,这些项目往往服务于高收入家庭,而低收入家庭被排除在外。可悲的是,在美国40个州,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四岁儿童能够获得学前教育项目。早期边缘加州是一个组织,解决这个问题在我国最大的州。许多基于信仰的团体也在与这些组织合作。其中一个是加州洛斯阿尔托斯的贝丝教堂,汤姆·埃利希和他的妻子艾伦都是这里的成员。会众Beth Am选择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作为其关注的单一教会范围内的社会问题。一些教友在当地贫困学生的教室里做志愿者。还有一些人参与了一个名为“10本书一个家”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他们把书和阅读带到弱势儿童的家中。其中一些侧重于地方、州和国家各级的宣传,以便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提供更多支持。信息应该是清晰的,明智地投资于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可以为儿童及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想想你能在你的社区或州做些什么,然后行动起来!

合乎大同

调查研究|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选读(4)

儿童校外生活是指儿童放学后在学校以外经历的生活内容,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和教育发展的重要社会领域。由中国儿童中心主编的中国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于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为主题,通过对全国10个城市和农村的14874名儿童的调查研究、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儿童校外生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报告关于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的现状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儿童校外生活学段特征明显活动内容有所不同随着学段的提高,儿童上床睡觉时间越来越晚,起床时间越来越早,睡眠时长、室外活动和玩耍时间越来越少,做作业、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越来越多,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报课外班以加强学习的目的越来越突出,独立性越来越强。幼儿园儿童的校外生活还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睡眠时长为9小时47分钟,室外活动时间为48.31分钟。校外生活中占时最长的分别是去小区露天场所等公共场所游玩(53.03分钟)和自己玩耍(39.55分钟)。这一特点在周末尤为明显,幼儿周末外出游玩的时长远高于做作业时长。虽然也有一定比例的幼儿园儿童参加课外班,但主要目的是“素质培育”,即“培养兴趣”(57.5%)、“锻炼身体”(16.7%)及“培养自信”(8.3%)。可见,“玩”是幼儿园儿童校外生活的关键词。小学低龄段(二、四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休闲与学业同时充斥着校外生活。这集中体现在课外班的参与情况。小学低龄段儿童选择课外班的比例最高,占比为71.93%,花费也是最多的(平均9945. 5元/年),这可能是由于小学低龄段知识相对较简单,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儿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更强。家长在选择报班时,既选择了那些与考试相关的辅导课程,也选择了那些与特长和技能相关的课外班。例如,幼儿园阶段报班首要目的前三项分别是“培养兴趣”(57.5%)、“锻炼身体”(16.7%)和“培养自信”(8.3%),而小学二、四年级报班首要目的第一项仍然是“培养兴趣”(43.9%),但“提高成绩”(19.2%)却跃居第二。做作业代替外出游玩成为这一阶段儿童在上学日占时最长的校外生活事项,尤其是四年级儿童的学校作业时长已经达到60.51分钟;在周末,外出游玩时长虽然相对于幼儿园有所减少,但仍然排在首位。小学高龄段(六年级)是一个分界点,多项校外生活事项(如外出游玩、阅读、家庭劳动、社会学习等)时长都达到顶点。之后的初中校外生活则主要围绕学业展开,体现出这一阶段儿童较大的学业压力。从在校时长来看,初中生到校时间最早(7:00)但离校时间最晚(17:18),在校时间最长(10小时)。初中生放学后,做作业时长最多(123. 96分钟),自己玩最少(18. 60分钟)。在报课外班上,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报班首要目的前三项基本都与学习有关,分别是“提高成绩”、“掌握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初中生为了提高成绩而报班的比例已经达到62.4%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