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得知永康市6名援疆干部教师已经正式踏上援疆路,新疆温宿县第五中学教师许永泰十分高兴:“受疫情影响,浙江省援疆教师延缓进疆。不过,从2月开始,我就已经与永康市解放小学教师吕晓英结对。这些天通过微信交流,彼此已经很熟悉了。听说师傅们带来了‘教育伴手礼’,我们都很期待。”原来,虽然人未进疆,永康援疆教师却早已送教进疆。自2月以来,永康援疆教师与受援学校联系,加入受援学校工作群、教研群、网课群,参与网络教学、作业批改、学校教研,通读、比对两地的教材,了解当地的学情、教情,分享微课及其他课程资源,以便援疆后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永康援疆教师也了解到,温宿当地教育资源紧缺,教师年龄普遍年轻,教研活动亟需引领。“新疆缺什么,永康就送什么。我们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温宿共享,把优质的教学资源毫无保留地免费赠送给温宿师生,精准助力新疆教育脱贫。”永康市教育局局长谢滔介绍,在这一理念下,永康市教育局将多年的教育结晶汇总为两份“伴手礼”——一份是“永康市名师工作室全域资源册”,另一份是“永康市义务段优质课程资源库”,让援疆教师带往温宿。“永康市名师工作室全域资源册”里,汇聚了永康37家名师工作室的优质资源,其中有特聘的永康籍在杭名师团队工作室7个、省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12个、金华名师工作室5个,永康名师工作室13个,阵容强大,学科齐全。“永康市义务段优质课程资源库”则是永康市教育局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专门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打造的课程资源库。为了保证课程零起步、缓坡度、高质量,永康市教育局组织了318名优秀教师参与课程制作,组建了教研员领衔的16个学科专业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面向三年级至八年级学生开发了28门课程,内容情景化、生活化、趣味化。抵达温宿后,援疆教师将先集中隔离休整,再投入支教工作。永康市援疆团队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试点开展“互联网+远程教研”与“互联网+空中课堂”建设,让当地教师多一样教学法宝,让当地学生多一些学习资源。永康市教育局也会继续提供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支持,让两份“伴手礼”在温宿发挥出最大的教育辐射作用。
2018-09-10 10:40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梦楚特级教师是全省中小学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楷模、教学的专家。6日,省教育厅公布了第十二批浙江省特级教师名单,我市有4名教师上榜,获评人数处金华市前列,创我市省特级教师评比历史最好成绩。截至目前,我市省特级教师队伍扩大到11人。值此教师节之际,市教育局局长谢滔向新晋省特级教师表示祝贺,并寄语全市教师向全市省特级教师学习,在教育路上勇敢探索,一路向前,争取涌现出更多的教坛新秀、名师、特级教师。季倬实验式教学,促课堂教研相长季倬2015年通过人才引进到永康一中任教。教学中,他始终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上,他在吴加澍老师构建的“实验、启思、引探”教学模式启发下,用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展现物理课堂的实验魅力。他的物理课在历年学生评教中满意度均达到100%。他主持的《科学玩具的物理教育功能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效,课题组在专业权威杂志《物理通报》连载系列论文9篇,研究成果获义乌市教科研成果评审一等奖,20多项实验教具和生活用品设计成果获国家专利。其选修课程《科学玩具的物理原理与创新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编著选修课程教材《玩转物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要成为真正的学者型教师,就要从教学走向教研,并让教研反哺教学。”遵从这样的信条,季倬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和各类教育教学研究。他主持开展《高中物理创新校本实验的开发与设计》课题研究,对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提出开创性的设计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教学实验设计重在教育内涵挖掘”的教学思想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关注自身成长的同时,季倬不忘参与青年教师的培养。他先后与50多名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在教学资源共享、课题参与研究等方面给予无私帮助,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自2017年担任永康一中教务主任以来,他制定的师资建设“三军计划”在短时间内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季倬说:“教学路上有汗水有泪水,但其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切体会。回望一届届学生走向成功,我收获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沈海燕探究式教学,让问题充盈课堂沈海燕始终认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正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增强自我价值,所以鼓励比批评好。”基于这种想法,沈海燕耐心倾听学生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指点而不干涉。她的公正、真诚和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尊重与亲近。学生毕业后在贺卡中写道:“是您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理想,这三年会是一辈子的珍藏。”学生口中亲切的“海燕姐”,其实在省内具有很高的声望和知名度。作为金华市名师、省教坛新秀、省春蚕奖得主、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沈海燕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4次参与浙江省地理高考、会考、学考命(审)题工作,主编、参编教材4部。在课堂上,沈海燕创设“以问题链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起点创建学习环境,以“探究问题链”的形式层层设问,促进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她还把实验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与学生合作开发了上百个地理小实验。寒暑假等业余时间,她带领永康一中地理实践小组一起做“研究”。沈海燕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毕业生告诉我,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对他们的大学学习依然适用,我感到很欣慰。”作为地理学科带头人,沈海燕还积极“传帮带”,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思想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沈海燕说:“做学问,是在他人工作的基础上,拨开前面让人看不清楚的杂草,细细地分析,用理性拷问自己、拷问先人,然后,向前小心翼翼地放一块小小的新石头,让后人踩着,不摔下来。”胡桂兰情景式教学,用专业言传身教胡桂兰在教学之余学习数控车、电焊工等专业技能,并取得了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数控铣工技师、电焊工高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她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得先储备一桶水。”下企业挂职锻炼是她每年的必修课,近些年,她走遍了永康的大小企业,拜众泰集团高级工程师徐崇正为师,拜浙江信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凌福恩为师,虚心向师傅们请教操作技能,以便能应对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今,胡桂兰头顶浙江省机械专业名师、浙江省中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负责人、金华市机电专业带头人等头衔,在全省中职系统具有很高的名望。全省模具课改教材《走进模具》由她主编,她还负责开发了全省中职模具专业第一本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模具认识》。在市职技校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胡桂兰不仅创新教学内容,还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她精心设计创建“五金之窗”,作为五金机电教材展示教室,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间、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中职学生重实践能力,以学科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此,胡桂兰构建情景化教学模式,遵循企业生产制造工艺或技能服务流程,穿插典型岗位职责要求,设计“问题情境、任务准备、遇到困惑、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等板块,开发新课程。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形式组织教学,胡桂兰的学生突破了难点、提升了素养,成为各大企业的“香饽饽”。“一天有24小时,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关键要看怎么利用剩下的8小时。”胡桂兰说,她常用“8小时理论”与学生共勉,希望学生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升学和就业打下扎实基础。郑月琴体验式教学,以魅力引领师生郑月琴说:“在一些人眼里,语文是枯燥而乏味的。而在我眼里,语文是厚重而灵动的。语文就像是一座宫殿,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的任务就是以自身魅力引领学生进入语文殿堂,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教29年,郑月琴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第一线。2015年,郑月琴参与筹建了永康外国语学校。作为永外的“拓荒者”,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她与团队一起倾力打造了一所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社会赞誉的品牌学校,使其办学影响力日益扩大。郑月琴认为,与时俱进、学无止境是每一位教师保持鲜活教学生命的根源所在。早在2000年,她就开始倡导深度体验式语文教学;2004年,她自费赴新加坡学习,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教学;2011年起,她开展《促进初中男生语文思维发展的“多维导图”训练》的研究,通过实践稳步提升初中男生的语文素养;2016年,她开展语文教材校本化的尝试与实践,将整书阅读、字理探究、经典国学、影视鉴赏等课程融入教材体系,构建多形式多主题的教学框架,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在教学和管理之余,郑月琴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在各级赛课中获奖。她的徒弟潘丽云、金紫薇均获评金华市优质课一等奖、省教坛新秀,金紫薇还入选“浙派名师”培养对象。而像潘丽云、金紫薇这样优秀的徒弟,郑月琴能如数家珍地说上好些个。“泰戈尔曾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郑月琴笑着说,教师的事业正是叶的事业。编辑:李梦楚
教育是头等大事。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批标志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我市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如高中招生排队现象存在多年、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队伍活力不足、家庭教育问题频出等。为解决这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市全力推进高中招生、精准教学、“县管校聘”、家庭教育“四大改革”,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形成更加人性、更加开放、更加均衡、更加专业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综合实力,推动教育实现更公平更优质发展。中考考生走出考场高中招生改革→家长不用再漏夜排队报名“全家总动员,提前两天去排队,凡是有机会上的学校,门口都有家人去排队。有时候‘两班倒’,累了困了就轮流到车里休息。为了孩子,再辛苦也值得。”“就像露营一样,提前准备好矿泉水、零食、泡面、盒饭等,家长们都带着小板凳,甚至有的家长带着躺椅,晚上以天为被以地为席,风餐露宿。”“很多家长连水都不敢多喝一口,担心一旦走开去上厕所,就丢了位置。要忍受30℃的高温和蚊虫肆咬,有时还有倾盆大雨。花露水喷了又喷,但身上还是被咬出大包。”……前些年,每到中考成绩放榜前夕,我市成百上千的家长通宵排队“争名校”的声音不绝于耳。“我市高中容量相对饱和,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办学规模相当,多所学校实行自主招生,结合咨询号、成绩两项标准录取考生,这就导致高中招生彻夜排队问题存在多年,在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各个学校的教学秩序。”市教育局副局长陈业根说。如何解决广大家长在放榜前夕昼夜排队、焦急等候的问题?经过精心筹备,从2018年起,市教育局、市招生办正式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高中招生咨询取号系统”。家长通过该系统网上统一取号,各学校不再接受现场排队,这也是我市民办学校首次试行志愿预录取招生。陈业根介绍,目前我市高中段共有1所省一级重点高中(永康一中)、5所普通高中(永康二中、永康六中、明珠学校、古丽中学、丽州中学)和3所职业高中(职技校、卫校、蓓蕾学校)。其中永康一中由市招生办择优录取;永康二中、永康六中均不招收择校生,由市招生办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向招生学校提供预录取名单;明珠学校、丽州中学各提供80名招生计划,由市招生办根据招生学校需求提供预录取名单,获预录取的学生免收择校费,其余名额与古丽中学一样,在“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可降低15分)”内实行自主招生,具体收费标准由各民办高中自定;职业高中实行自主招生。一名考生可通过系统预约多所学校,取号的数量不受限制。在中考成绩公布后,在学校预录取名单内的考生,可在相应时间内,持准考证、身份证(或户口本)直接到学校报名缴费,考生、招生学校双向确认并输入确认密码后,录取结果才有效。其他达各学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凭网上预约咨询号的先后顺序,现场向招生学校咨询报名确认,招满即止。经过两年的运行,我市“高中招生咨询取号系统”功能日益完善,考生还可通过该系统查询中考成绩、录取信息等。下一步,市教育局、市招生办还将根据考生、家长、招生学校的需求,逐步完善系统,加快中考成绩放榜速度,规范高中招生秩序。永康二中“县管校聘”班主任选聘会议精准教学改革→“同步课堂”向省内外延伸今年3月,市教育局局长谢滔随同市党政代表团在理县开展对口帮扶时立下“军令状”:我们有决心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帮助理县扭转教育颓势。5月,市长朱志杰带领我市精准教学改革精英团队到访理县,千里迢迢为理县中学学生送去精准教学设备,组建精准教学改革试点班,帮助完善信息技术支撑,并将我市精准教学改革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理县中学,搭建起理县中学与永康二中的“同步课堂”。6月,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传来好消息,今年该县高考9人裸分考上本科线,改写了2008年以来无人裸分(剔除少数民族加分)考上大学本科的历史。“精准教学改革不是作秀,而是真心实意地为农村学校、对口帮扶学校解决困难,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事实证明,精准教学改革为每个学校都带来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理县高考实现零的突破,意义重大。”谢滔说。永康市精准教学改革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其实是在2018年暑假。在全省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上,谢滔专题分享了永康二中信息化精准教学改革的先进做法,引来广泛关注。2018年暑假过后,我市立即着手布局推广永康二中改革经验。市教育局专门成立教育信息化下的精准教学实施项目领导小组,由谢滔任组长,小组办公室设市教育技管中心,全市范围内广纳技术人才30人,组建精准教学骨干队伍。同时确定了永康中学、溪岸小学、永康一中、明珠学校等20所学校为试点,率先进行精准教学改革,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向全市推开。一年多来,我市精准教学改革案例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今年3月,全国80多家单位的200多名专家、教师到我市参加精准教学研讨会,纷纷表示要将宝贵的经验带回当地。4月,我市部署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结对帮扶工作,在省内率先尝试“互联网+同步课堂+网络直播”模式。开课短短半日,在线观看、参与互动的人数最多时超过10万人次。实验学校、柏岩小学两所学校跨越空间、时间的界限开设“同步课堂”。学生来到录播教室,城区教师可同时为城乡的两个班授课。实验学校还利用新技术创设了虚拟班级,将柏岩小学的学生纳入统一管理,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作业行为等进行评价,自动记录生成考核。“我在新疆温宿县第二小学全程观看了整堂研讨课,当时我就在想,能否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将我市的先进教育理念传播到新疆?”来自民主小学的援疆老师应鹏没想到,这个想法得到了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很快,市教育技管中心和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来到温宿二小,测验技术设备,为两地“同步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保障。5月中旬,实验学校副校长、省特级教师倪静川与新疆温宿二小老师史雅平通过“同步课堂”为两地学生共同执教了一堂语文课。这堂相隔万里的“同步课堂”进行了实时网络直播,引起热烈反响。5月下旬,实验学校又根据新疆方面的订单式需求,专门组织开展了针对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跨省城乡三地同步互动课堂和网络教研直播,得到社会各界好评。下一步,我市还将与吉林省四平市等地探讨教育精准帮扶模式,让我市的精准教学改革成果惠及更多贫困地区。此外,市教育局还着力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同步课堂”大课表,组建“同步课堂”实践共同体,促进校际间的结对帮扶和协作交流,并出台考核细则,定期对各结对帮扶学校进行专项督导和项目绩效评价,着力解决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实验学校与新疆温宿二小开设“同步课堂”“县管校聘”改革→“四级遴聘”优化教师队伍从“校管”走向“县管”,一字之差,体现了教师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乘着我省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东风,我市盘活教师资源,全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活力。“近些年,我市学生数、新建扩建学校不断增加,教师编制紧缺;学校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干部后备力量不足;学校师资配备不够合理,部分学科结构性缺编;部分学校中层和教辅人员比重过大,胜任一线教学人员短缺;部分教师缺乏竞争意识,自我效能感较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问题都是我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只只“拦路虎”,而“县管校聘”改革正是破解之策。在汲取试点县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大胆决策,市教育局、编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等部门通力合作,在全省创新性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四级遴聘”制度。一级遴聘即教育局党委聘任校长;二级遴聘即校长推荐副校长人选,由教育局党委聘任;三级遴聘即学校中层竞聘上岗;四级遴聘即学校普通教职工竞聘上岗。永康二中教师李冰在理县开讲座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我市广大教师形成了拥护改革的良好共识。2018年起,我市陆续打响“县管校聘”改革攻坚战。2018年4月,首先确定了7所试点学校开展改革;2018年底,所有高中段学校稳步推进;2019年7月,义务段学校全面推进;2019年底,力争全面完成改革。“改革前很多老师害怕承担班主任等辛苦岗位,校领导常常软硬兼施地分配工作。”永康二中校长郎岳来说,这个让他深感焦虑的现象如今明显得到了改善。在“县管校聘”改革中,该校结合工作补贴、绩效考核、提拔任用、推优评优等制定了全新的《班主任选聘管理办法》,全校有109名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班主任竞聘,61名教师被选聘为“班主任人选库”成员,48名教师被选聘为正式班主任。随着“县管校聘”改革的深入实施,各校的教育生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资格证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得到了改善;班主任工作安排得非常顺利;部分50多岁的老教师重燃工作激情,积极进取;部分交流到外校的教师以全新姿态面对新岗位,赢得所在学校校长的高评价。永康二中精准教学课堂“我市‘县管校聘’改革坚持三个原则,即中层不减课务,高级教师要在一线工作,年轻干部要有舞台。”谢滔说,“程序公开透明,操作客观公正,这样大家都心服口服。”据统计,目前我市已有21所学校完成“县管校聘”改革,原有中层302名减少为208名,退出中层队伍的教师回归教学一线;35名教师参与跨校竞聘。市教育部门欣喜地发现,改革后,教师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激发了教师的潜能。教师们有了职业压力,为了备战绩效考核、职称评审、下一轮竞聘等,争课上,抢活干,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学生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享受到了更有质量的教育。家庭教育改革→政府为家庭教育“正本清源”去年12月,从永康中学到古山中学交流的语文老师黄莺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我市首期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与她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127名经层层筛选的在职教师。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担纲授课,从多个层面对他们进行指导。高镇小学“家长讲坛”今年6月,市教科所组织对这128名家庭指导师培养对象进行再次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拿到证书后,黄莺莹说:“家长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焦虑,就连老师也面临着诸多家庭教育困境。甚至有的家长病急乱投医,找到无证无资质的非法培训机构,试图从中寻找答案。但这些非法培训机构三五天就培训出来一个指导师,其能力可想而知。参加正规培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我遇到家庭教育问题不再一味地着急、焦虑,而是学会观察孩子,积极解决问题。自己的亲子关系更融洽了,这使得我希望把这种幸福感带给更多家庭。”家庭教育问题频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正规和专业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市教育部门主动承担起管理责任,规范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去年9月,我市正式成立“永康市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项目领导小组”,开始探索具有永康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解决家校共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2018年10月,市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项目领导小组开始筹备“家庭教育讲师团”巡讲系列活动。11月-12月,“家庭教育讲师团”先后开展了7场巡讲及1场幼儿园专场。讲座结束后,讲师团专家还结合前期摸底情况与家长近距离互动,给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和解决方案。在培养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基础上,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市教育部门在全市多所学校推广了全新的家校共育模式——情景再现式沙龙。沙龙中的情景剧没有剧本,故事完全源自于日常生活。家长通过角色互换(扮演孩子),“截取”生活中的家庭教育情景进行演绎。在这过程中,家长以平常心、旁观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孩子的真情实感,感受孩子的痛苦和压力,从而自我反思,改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指导师担当沙龙主持,适时给予专业指导。古山小学家庭教育情景再现式沙龙此前,市教育局还对家庭教育初级指导师们进行二次轮训,加强实操训练,同时为个别迷恋网络、情绪管控异常等问题孩子开展一对一个案咨询。目前,我市已初步确定了20个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各个学段、公办民办、城区农村全覆盖。按照规定,每所学校每周都必须设有家长咨询日。此外,市教育局拟开设家庭教育“微热线”,让指导师们为有需要的家长解决困惑,努力开创“面上普及、片上开花、点上突破”的家校共育新局面。谢滔说:“市教育局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斗者,始终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不懈追求,坚持把教育公益性放在首位,积极回应、有效解决群众关切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逐步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教育幸福感。”编辑 应桃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永康新腾飞,教育先腾飞”的理念以及“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晰了永康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策略,提振了永康教育改革的信心。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勠力同心,干在实处,抓改革、谋发展、提质量、促公平,打出了具有永康特色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组合拳”:强化教师培养、推进课堂转型、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研机制等,永康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成绩,教育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奏响了永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创新德育工作载体让德育甘泉浸润学生心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过程中,教育部门将德育工作贯穿始终,各中小学校也以两本地方德育教材《魅力永康》《美丽永康》为参考,结合实际开发德育拓展课程。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因材施教,不断强化学校育人功能,拓展育人空间,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特长,激励培养特长,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实现“全科德育”。在学校,课程和课堂是育人的载体。各校积极将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开足、开好德育课程,创新育人方法,进行渗透式“无痕教育”。8月20日,青海省80名中小学校长齐聚永康市民主小学,全方位地了解民主小学的课改成果及办学特色,欣赏了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我是民主小樟宝》。他们对民主小学将学习成果搬上舞台、通过课程教育促进发展的做法颇感新鲜。近年来,民主小学按照“以趣文化促进学生素养”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主体的优势,开展趣味教学,通过顶层设计和课程体系,让每位学生都在“趣”的轻松氛围下,快乐自主地学习,成长为“礼、健、智、雅”全面发展的民主、仁爱、体魄强健有能力的公民。此外,永康中学“非遗”拓展性课程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永康中学围绕校训“道德、文章、事功”,设置了 “三立课程”,不断拓展扩充实践类课程。如今,永康中学开设了包括永康鼓词、方岩纸花、婺剧、陶工坊、航模等在内的18门拓展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永康中学将德育引入“非遗”拓展性课程中,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永康的历史、发展与魅力,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德育就是融入学生的校园环境中,让学生慢慢地改变。走进桥下小学校园,迎面看到的是陈亮全身像。往里走,立德楼的圆形柱子上书写着陈亮的词。桥下小学将陈亮文化融入教育中,通过文体娱乐、经典诵读和技能培训三大类活动开设的一系列课程和活动,把陈亮古诗词、陈亮思想、陈亮精神等融合到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一校一品’的新路子。结合办学理念打造德育模式新常态也是永康市创新德育工作的一大举措。“崇德育以为智育体育之本,正少年而立壮年老年之基”是古山小学的办学宗旨,该校不断丰润“崇正”内涵,每年为入学新生举行入学节,为三年级学生举行立学节的成长礼,为毕业生举行立人节。这“三节”既展示了古山小学“崇正”课程的改革研究成果,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们真挚的情感,培育了知恩、感恩的情怀。城西小学遵循“爱在自然,美在晨曦”的办学理念,把“书香校园”作为亮点工程打造,让学生们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变得灵动自信,乐学善思。该校还通过家长读书分享会,将阅读的热情传递家长,把读书的氛围带入家庭,让更多家长朋友爱上阅读,和孩子一起与书相伴,做智慧的父母。堰头小学则践行“实施民族融合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让来自不同省份、民族的文化凝聚成一股力量,该校以“一墙一廊一窗一操”“五团两教材一课程”、一年一届的民族文化节为载体,通过体验传播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实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融合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在西溪小学,学校将“和善”渗透于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滋养学生的心灵。组建“和善团队”,建设乡村少年宫,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老师连续两年驱车十几里为学生补课等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让学生在“和善团队”的关怀下学会了感恩;结合学校实际,融合“善文化-感恩”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文化,学会感恩,内化为良好的品德素养。该校让德育渗透于这些常态化活动中,让学生们争当“向上,向善”好队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各校也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雅湖小学设计了一系列“红色主题”课程,组织学生升国旗、唱国歌,重走长征路,参观学习“国防科技园”,打开学生了解我国军队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眼界。永康中学800名新生,在新学期军训结束后,秀了一把炫酷的造型字,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视频火爆网络。永康四中举行“我和我的祖国”大型诗歌朗诵会,丰富学生生活,激发爱国热情……永康市各校积极推进育人工作,让德育以一种可亲可感可悟的方式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近年来永康市各校重点围绕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个方面,形成育人工作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此外,市教育局通过永康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为你朗读”栏目,每周邀请学生、家长、教师等参加,发挥阅读理念的引领示范作用。今年4月,永康市高分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评估验收。5月,省教育厅公布2018年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在24项监测指标中,永康市有6项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18项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考成绩连创新高,2019年普通类上一段线750人,2人闯进金华前十,3人被北大录取、1人被国科大录取。第十三届浙江省、金华市教坛新秀获评人数位居金华第一。永康二中的精准教学获厅长批示在全省推广。职技校技能比武全国夺冠,连获6块金牌。强化教师培养:弹奏永康教育教学提升的“前奏曲”市教育局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以提高全市教师专业素养水平为抓手,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据了解,市教研室已连续七年承办永康市教师业务知识考试活动,许多教师也都深切体会到这样的考试很有必要,能促进自己加强学习,特别是通过暑假等业余时间的系统深入学习,知识储备更加扎实,文化积淀更加丰厚,对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永康市教坛新秀倪国英表示:“通过试题的引领,还能帮助我们更加正确地解读统编语文教材,让我们快速读通教材编写意图,正确高效地使用好统编教材。”为推动教师创新成才,市教研室通过多种途径,搭建各种平台,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相继开展各体系和各层面的教师评比活动,先后举行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堂教学评审、说课比赛、微课评比系列活动,以及副校长现场评课、优秀教导处评比、教研组长素养大赛、教研组研修案例和优秀教研组评比等活动。据悉,永康市教育系统已连续开展四届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技能比武活动,各校青年教师全员、全程和全项参与整个比赛,通过教学设计、错题分析、粉笔字书写、模拟上课、课堂教学等,在评比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除了平台的搭建,永康教育团队“抱团”作战也是培养教师的一大特色。如参加金华市教坛新秀评选,市教育局为每位参赛选手组建了以学科教研员为组长的专家团队,对参赛教师给予精心的业务能力指导和比赛经验分享。在市教育局全方位、多角度地引领下,永康市教师专业成长成效明显,在近两届省市教坛新秀评比中,获省教坛新秀10人,金华市教坛新秀30人,获奖人数位居金华市第一。2019年特殊教育学校周陈盈老师优质课比赛获浙江省一等奖,多位教师获金华市优质课一等奖。近两年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佳绩,共获得部级“优课”16节,省级“优课”25节,金华市级“优课”39节。推进课堂转型:吹响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曲”近年来,市教育局通过确定实施“立足于教研、立足于课堂、立足实际、大胆改革、稳步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驱动器,寻求适合、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实现新课程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市教研室通过细抓、严抓常规教学,完善有效常规教学,促进课堂转型。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为永康市教育教学改革把脉问诊。如永康一中的“金鼎讲堂”充分利用名师的人格和学识修养优势、带动师生高位发展;永康二中的“互联网+精准教学”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全省样板;永康中学的“非指”课堂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成长;溪岸初中充分运用团队的力量实行集体备课,教师间相互探讨教材重难点、关键点的处理,让新教师尽快成长,让老教师更严谨治学;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将“对话式课堂”向“任务式课堂”转变,由教师精心编写导学案,将完整的知识探究任务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获得知识、成就感等。各小学积极创设基于“生命成长”理念的学导课堂,在构建一校一模或一校多模的学导课堂中,切实转变学教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谱写教育教学多元化的“合奏曲”近年来,永康市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地发展,推动全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深入贯彻《永康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聚焦课程规范,指导学校制定课改方案和学校课程规划,研究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总结课改先进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在全市中小学推广课改先进经验,确保课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设高中精品课程。结合相关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各校结合实际制定普通高中课程建设规划,开设高质量的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精品课程,并开展课程资源评优活动,推进学校课程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打造一批精品学校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永康一中开发了科技创新系列校本课程,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永康二中将物理实验创新作为课程构建,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能力发展。市教研室积极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弥补永康市地方课程资源的空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进程,相继开发编写了永康地方教材《可爱的家乡》、乡土文化读本《魅力永康》和乡土知识读本《走进永康》,并要求全市中小学积极开设地方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人民小学的百工课程,让学生了解永康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永康的“工匠精神”。随着永康市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该市课程改革也逐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样性特色,小学在“生命成长”理念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拓展性课程,如连续两届获得省精品课程的民主小学童趣系列课程、大司巷小学的和悦课程、解放小学的素文化课程、溪岸小学的花样篮球课程和棠溪小学小班化教学下形成的竖笛课程等,成为展现学生个性和挖掘学生潜能的全能驱动力。创新教研机制:奏响永康教育昂扬的“变奏曲”市教研室秉承“质量提升,教研先行”的工作理念,创新教研格局,以“调研开路,质量导向,真诚服务”为宗旨,开展教学研究、指导、服务工作,强力提升专业引领力、学术吸引力、文化影响力,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开展蹲点调研、区域调研、主题式教研、半日式教研等形式,弥补传统教研的不足,推广课改先进经验,培育课改样板校、精品课程、拓展性课程,搭建各类教学评比平台,积极打造“教学新方式”,探讨新课程教学面对的种种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019年9月开学伊始,市教研室就在永康一中、永康三中、丽州中学、永祥小学开展蹲点教研活动,切实推进课堂精准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市教研室、市技管中心通力协作开展“互联网+教研”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借助“互联网+”舞台,让教育向着更均衡更优质更有质量的方向发展。通过创新“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机制,以“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为突破点,探索城乡教育集团建设,实现城乡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使乡村学校办学吸引力不断增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永康市充分发挥各学科中、高考研究小组的作用,研究命题方向,总结命题经验,提高命题质量。小学低年级采用非纸笔的项目乐考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科学每学期坚持科学实验实地考核的方式,促使全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做到科学、规范,切实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精神。音体美学科也采用到全市各学校实地考核的方式,促使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努力做到均衡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好的成长。编辑 应桃蕊
2019年,是永康教育实现“先腾飞”的关键节点。这一年,市教育局以战略决胜千里,蹄疾步稳。瞄定“教育现代化强市”目标,市教育系统上下只争朝夕,奋勇争先,高分创评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居金华市第一,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这一年,市教育局以实干笃定前行,高歌猛进。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县管校聘改革迈出大步子,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加速度,学生放学后托管有了新保障,教育事业打开崭新局面。2020年,市教育局将继续按照市委“永康新腾飞,教育先腾飞”的部署,践行“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学校,为永康教育振兴努力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学在永康”成为一张响亮的金名片。全市教育大会一、党建引领有成效主题教育全面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市教育系统201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建立一个“初心阵地”、开展一次“初心访谈”、组织一轮“基层宣讲”、设计一场“在线测验”、开展一次“主题党日”、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全市各校也在扎实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平安校园建设、清廉学校建设等要求,创新开展了“自选动作”,增强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推动主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党建基础全面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一直都是各校的一把手工程。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市教育局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开展了中小学违规补课、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等整治工作,对存在违规现象的教师进行谈话教育、组织处理、政务处分。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有计划地组织各校开展“示范党支部”建设,2019年申报“红旗支部”4个;引领各校加强“清廉学校”建设,2019年申报10所。通过清廉氛围营造、师德师风建设、小微权力规范等举措,推动教育回归本心。永康市中小学艺术节参展作品《化茧成蝶》二、质量提升有作为教学质量突飞猛进永康市基础教育各学段齐头并进,态势喜人。高考成绩8年连升,2019年普通类上一段线人数达750人(永康一中首破400人大关),3人被北京大学录取,1人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职业教育一如既往地表现突出,2019年单独考试招生60人进入本科线,占金华市43.2%;市职技校师生斩获6个国赛一等奖、3个国赛二等奖、4个国赛三等奖,国赛一等奖总数居全国第11位。学前教育改薄提质成效显著,新培育二级幼儿园8所,撤并薄弱幼儿园15所。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素质教育百花齐放2019年,我市中小学做亮“一年四节”品牌载体,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读书节活动浸润全年,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决赛网络直播点击量达38.2万。10月,市中小学艺术节引发万人空巷。展会因参展作品太多而“被迫”扩容3次,2万余件作品把五金之美、永康之美、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慕名前来参观的本地市民及外地游客在会展中心排起长队,朋友圈被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刷屏。《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其中《新华社》网络版浏览量达106.6万,进一步打响我市教育品牌。得益于平时的扎实基础,永康学子在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级各类赛事中成绩斐然,2019年获奖人数、档次均创历史新高。唐先小学女篮包揽甲乙组双冠浙江“称王”,实现省赛三连冠;永康中学女篮获省二等奖、男篮获省三等奖;古丽小学、世雅小学获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大司巷小学摘取全国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3金2银,囊括3项冠军,实现三连冠;3位足球小将入选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办学条件日新月异2019年,我市教育投资约9.37亿元,56个教育类项目有序推进,其中职技校教学楼等15个项目已完工,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永康中学、大司巷小学江南校区、民主二小、金塔小学、花川小学、古山二小、芝英小学、方岩新区小学等项目前期审批手续顺利推进。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完成人民幼儿园、城西新区第二中心幼儿园、龙山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等7个公办幼儿园建设,西城街道、方岩镇、芝英镇等6所公办幼儿园开工建设。实验学校“同步课堂”三、克难攻坚有创新县管校聘改革落地落实2019年,市教育局联合编办、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等部门,在全省创新性实施县管校聘改革“五级遴聘”制度,全市75所中小学校自上而下完成校长、副校长、中层、班主任、教师“五级遴聘”。据统计,中层岗位总人数从759人减到501人,统筹安排完成跨校竞聘教师131人。随着县管校聘改革深入实施,我市教育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班子结构得到调整、中层队伍得以“瘦身”,教师资格证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得到改善,班主任队伍活力被激活,老教师重燃工作激情,部分交流到外校的教师以全新姿态面对新岗位。大家争课上、抢活干,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近两年,永康二中精准教学改革已广为人知。2019年,我市又部署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在省内率先尝试“互联网+同步课堂+网络直播”模式。开课短短半日,在线观看、参与互动的人数最多时超过10万人次。一年下来,共有21所学校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开展城乡同步课堂386次、教师网络研修活动214次,有效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更令人惊喜的是,2019年,我市精准教学改革走出永康,向省内外延伸。5月,我市为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中学送去精准教学设备,组建精准教学改革试点班,搭建起理县中学与永康二中的同步课堂。6月高考过后,理县就传来了好消息,该县高考9人裸分(剔除少数民族加分)考上本科线,改写了2008年以来无人裸分考上大学本科的历史。这一教育精准扶贫成果也被《中国教育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字号”媒体争相报道并点赞。安全管理改革优化升级保卫24小时轮流值班、统装红黄蓝三色预警校园访客系统、安装宿舍无线报警系统和校门口一键视频报警系统、制定“五分钟侯课制度”、实施老师家长陪餐制……随着这一项项安保措施不断完善,我市织密校园管理防护网。为加强源头管控,全市各校尤其重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除打造安全教育文化墙外,还积极组织防溺水、校园拥挤防踩踏、火灾逃生、防暴恐等培训或演练,并邀请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进校园为学生上安全教育课。此外,市教育局联合市公安局踏遍全市100多所公办学校,检查安全防护措施和器材,手把手教导应对暴恐的方法等,增强校园安保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联合市综合执法局、市场监管局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食品安全治理。同时也提醒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安全监管和安全教育工作。青年教师业务知识考试四、队伍建设有提升教师组成不断优化教育要持续快速发展,关键还要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自2010年以来,我市通过公开招考共招聘教师1296人,其中2019年新招聘教师142人,引进应届毕业生47人。自2013年以来,我市还引进了573名高层次教育人才,其中2019年引进骨干教师14人,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2019年,我市教师资格认定办理量达346件,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达1428件。此外,我市还设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雇员制教师与中心签署劳动合同,实现“中心+学校”双线管理。教师培训不断加强封闭式军事化培训,是每位新教师的“入职第一课”。此外,市教育局每年都要组织3000多名青年教师进行业务知识考试,2019年首次将民办幼儿园青年教师也纳入其中,并首次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省培训平台。除“岗位大练兵”外,我市每年举办的各类教师培训项目达60多个,举办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录像课评比、教学论文评选等技能比武活动达30多项。市教育局还转变培训理念,从原先各学段、各学科共同上课的“大杂烩”转成了分年级、分学科、分岗位的个性化培训。教师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我市继续深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组建名师名校长工作站,构建“金字塔”式名师培养机制,还创新性地对名师工作室开展考核,使其更多地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随着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我市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2019年,13人被评为金华市教坛新秀,4人被评为省教坛新秀,37人成为金华市名师名校长人选或培养人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浙江省特级教师11人,浙江省教坛新秀22人,浙江省春蚕奖60人,浙江省师德楷模6人,浙江省农村突出贡献奖6人,金华市名师名校长19人,金华市最美教师5人,金华市优秀班主任107人,金华市教坛新秀81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五、利民举措有力度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自2018年12月起,市教育局联合市综合执法局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完成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2019年,市教育局又制定出台了《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十条规定》,在证照、师资、消防、收费、教学、安全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要求各机构上墙公示,定期对照自查自纠。通过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和非法办学案件移交对接机制,通过日常巡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突击检查,2019年我市约谈办学者75人、拆除非法广告牌99块、关停无证机构130家、正式审批42家。同时,市教育局还向社会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最多跑一次”持续深化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取消“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证明”“父/母在城区务工证明”;对于无法提供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的C类招生对象,家长可利用“浙里办”APP自主打印《不动产权属证明》;完善“高中招生咨询取号系统”APP,把取号、填报、录取三系统合为一体;与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开通学校“外来民工社保查询系统”,与市公安局联合开通“积分排名查询系统”;成功研发义务教育无纸化报名系统,今年家长可通过手机进入相关平台,便可以完成网上报名、信息查询、录取和注册,不需要提交任何纸质材料……这些,都是市教育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强有力举措。2019年,该局聚焦民生热点,将41项事项清单列入“最多跑一次”改革,清理证明材料12项。开启“放学后托管”模式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是2019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为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的矛盾,2019年下半年,我市正式开展“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全市近2万名小学生参与托管。以实验学校为例,该校托管服务采取“1+3”模式,即一周内一天学生可参加自主选择的社团活动,其余三天以自主作业、自主阅读等为主。不少家长私底下都算过“三笔账”——孩子安全账、家庭和谐账、经济支出账。目前,我市各小学托管费用每生每学期不超过600元,家长表示这只是校外托管班费用的零头,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又保障了孩子的安全,社会反响效果良好,切实解决放学后“接送难”的困难。编辑 应桃蕊
2019-04-18 16:41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慧18日,省教坛新秀、杭州滨江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林华正在实验学校讲课,距该校30公里外的柏岩小学学生通过网络课堂“零时差”地加入课堂互动。课堂外,省内各小学教师通过现场观摩或观看直播等形式参与教研活动。当日开展的是市教育局教研室“互联网+教研”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暨实验学校教育共同体教研周活动。我市实验学校在省内首次尝试、创新采用“互联网+同步课堂+同步网络直播”模式,不仅让原本受区域限制的教研周活动受益面达到最大化,也促使我市“互联网+义务教育”影响力向全省乃至全国辐射。“互联网+义务教育”促进资源共享此次教研盛会的主题是“互联网+教研”,市教育局领导、部分省内外名师参加。活动通过“互联网+同步课堂”形式,让山村与城区学生共享名师课堂。“带金子旁的汉字是金属类,那带木子旁的呢?电视机前的小朋友我也请一位来回答!”在实验学校录播教室,张林华在他的示范课《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中,向电子屏幕上的柏岩小学学生提问,只见屏幕上很快有小朋友举手参与互动。这已不是实验学校对“互联网+同步课堂”的首次尝试。9日,我市“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同步课堂示范观摩研讨会在实验学校举行。柏岩小学作为实验学校的结对帮扶学校于是成为分会场。实验学校二(4)班学生徐梓轩说,我们一上课就隔着屏幕和柏岩小学学生打招呼,非常有趣。该班学生颜萱奕认为和其他学校小朋友共享教学资源很有意义。作为省政府2019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互联网+义务教育”受到我市高度重视。为了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前期,市教育部门共统筹安排确定了首批11 组“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试点学校。此次活动以“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为突破点,精准推进结对帮扶学校“互联网+同步课堂”模式,吸收推广各地教改新理念与课堂教学经验,加强我市教育共同体学校交流,推进“互联网+”教学研究,实现了省城、设区市、山村学校的三级同步课堂、教学互动,让更多老师和学生享受名优教师的阳光雨露。网络直播覆盖所有学科辐射全国“今天我还把直播平台也发到新疆学校群里,让新疆的老师也参与直播观看,他们都觉得挺好的。”18日,民主小学援疆教师应鹏观看直播后,在微信上向实验学校提出设想,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向新疆传递浙江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改善教育环境,并期待后续开设新疆专场的教研活动。
文/张骋(编者按:2020年3月17日,读铜陵市新城小学张骋校长《“疫”路同行》文章。疫情来袭,师德担当,名师录课,线上教研,这位女校长的工作室太忙了!特将此文转至“新时代君子学堂”与朋友们分享。编/黄建平)张骋(女)校长与同事研究线上教学工作01当城市按下暂停键,有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行走在“停课不停学”的抗疫路上,他们就是铜官防疫教研团队。这个团队是个大家庭,区教研室主任陈新荣是“家长”,左云侠、胡斌是“管家”,余金江和钟老师是工程师,张骋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是成员。疫情来袭,师德担当。26天,不辞辛苦,为家长解忧,为学生解惑。延迟开学的决定一出,很多家长,尤其是六年级的家长和孩子们开始焦虑不安。工作室成员团队和学员团队的老师们立即行动起来,于2月3日建立了3个微信群,2月4日正式上线辅导学业。解决了学生在家自学遇到的难题,缓解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得到了不少家长的盛赞,美其名曰“雪中送碳”式教学服务。每天,他们在线解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类问题,晚上他们要给提交问题的学生留言解答。遇到难题,值守的老师一边在群里和老师们研讨,一边回答孩子的疑问。天津路小学的吴文俊老师说:“忙起来,自己的娃顾不上。”让人欣慰的是孩子们总是在老师指导过后不忘说上一句“谢谢老师!”家长们总是在老师忙碌一天以后送上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每次听到这些,一天的辛苦就都烟消云散了。平凡铸就担当,付出展现最美,普通的话语,却饱含深情!3月1日,为了缓解孩子们即将开始的线上学习压力,暂时停止了答疑活动。一时间,收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不舍的留言。有家长说:“孩子们一定会记住这个‘特殊的加长版’寒假中,曾有这样一群专业且无私奉献的老师们用心陪伴和教导过他们。”02“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第二阶段,全省迎来了大会战,全面实行线上教学。工作室在市局的统一安排下接到了拍摄录播课的任务,服务全省。当工作室领衔人征求老师们意见的时候,老师们的回答只有一个字:“行!”在陈新荣主任的部署下,11位老师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他们戴上口罩,踏出家门,研讨教材,商量教法,既要考虑全省学生的差异,又要克服网课不易互动的缺陷,还要研究怎样吸引孩子引发他们主动思考。为了保障视频课程的质量,在市、区两级教研员的指导下,这次名师录课采取了“集体备课—工作室初审—区教研员审核—市教研员审核”的流程。第一周,精心备课、设计教案,集思广益、在线研讨,制作课件、试讲完善,及时上传、审核修订。第二周开始再循环往复,一篇教案几易其稿,视频通话互相试讲,发现问题修改完善,老师们常常是熬至深夜,张骋校长的优盘里装满老师们发来的教案,又清空,再装满,就为了能够清晰地回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了解每一篇教案的修改情况,把握教学流程。“从接下这份沉甸甸的任务开始,紧张忙碌就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备课、制作课件、录课、剪辑……一个团队因为同一件事瞬间凝聚在一起,只为把最好的呈现给学生,我觉得很幸福!”吴小燕老师激动地说。“是啊,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呈现出最好的课堂,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汪娟娟老师感同身受。团结起来力量大!名师工作室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个强大的团队。这个团队还吸引了唐长云、周春燕、叶小兰、吴金花四位其他县区的老师。“能让孩子们满意,再累也值得!与冲在一线的抗疫英雄们相比,又觉得我们所做的不值一提。”四位老师异口同声。11名工作室成员完成27节数学课,目前已经拍摄完成19节,并已通过省级终审,上线9节。张骋、吴小燕、赵永康等老师的课例获得一致好评。他们却谦逊地说“不敢比一线,只做身后人”。“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防疫主阵地,把课上好,责无旁贷。”赵永康老师这么说。03“特殊期间,录播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传递一种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裴勇军老师信心满满。“虽然只有短短20分钟的呈现,但幕后有更多的人为之奉献,教育人有信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许成益老师接着表达了相同的心声。其实,背后真实的故事是:吴小燕老师把女儿送到了奶奶家,就为了挤出时间制作课件,完善教案。裴勇军老师的孩子今年中考,手机给孩子用,电脑给自己备课用。许成益老师克服眼疾,一遍遍修改课件。赵永康老师赶去学校发放教材,再赶来研讨课例。网络教室里灯火可亲,余金江主任还在剪辑视频,胡斌馆长还在等待审核。陈新荣主任运筹帷幄,为了保障进度和质量,及时调度,增配人员,增加拍摄点。皎皎明月,悠悠我心,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人民教师。“感觉自己智商偶尔会不在线。”张骋校长组织在线教学、参加线上教研,忙碌的时候对同事自嘲,这样笑着说。除了带领团队志愿辅导、在线答疑、研课录课,本人还承担了一年级、二年级、六年级的四节课的录制任务。此外,作为省教科院聘请的专家,笔者还要同步参加全省线上课程的审核工作。目前,共完成其他地市线上教学课例33节审核任务。有时,老师们也会因为一个细小的错误懊恼不已,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功底,制作课件,创设流程,只为把最好呈现给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对我们是一次考研,也是一次实战演习,厚积薄发才是决胜利剑,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会及时总结经验再出发。”张骋校长这样说,对同事,也是对自己。“让孩子们隔着屏幕跟着老师去思考是我们的专业追求。”这是铜官防疫教研团队的专业追求。艰难的日子,不一样的美好,这里有一群最可爱的人!
近年来,永康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谋划、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难题优先解决,有力推动了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永康市教育体系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不断完善。日前,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谢滔对上一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时表示:永康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优异、教育竞争力日益增强、支援理县成果丰硕、教育现代化评估顺利通过、教育改革稳步推进、职业教育成绩斐然、精准教学亮点纷呈。实验幼儿园实践“安吉游戏”学前教育:努力回应群众上好园的愿望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近两年,永康市以公办园扩容、薄弱园改造提升、等级园创建、教学提质为主要抓手,促进该市学前教育实现补短提升。公办园扩容扎实推进。市教育局在合理规划、布局调整的基础上,通过狠抓镇街区中心幼儿园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等手段,真正实现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新学期人民幼儿园、舟山镇第二中心幼儿园、花街镇第二中心幼儿园、龙山镇浙商回归园幼儿园、凤凰城幼儿园、城西香墅幼儿园将陆续开园。幼儿园“改薄”持续发力。自去年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薄弱幼儿园提升标准》和《浙江省小规模幼儿园和教学点提升标准》以来,永康市深入推进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工程,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整治规范一批,关停处置一批”的工作思路,吹响“改薄”集结号,有效抬高该市学前教育底部。近两年关停薄弱园10所,成功易地搬迁3所。乒乓幼儿园原是一所办学条件简陋的“家庭式”民办园。去年,该幼儿园通过易地搬迁,投资300万元,按照“准二级”标准配备硬件设施,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自主、开放、多元的环境。“等级园创建”力促提档升级。根据省教育厅提出的“到2022年,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要达到60%”目标,永康市全力推进“等级幼儿园创建工程”。在创建中,由三大共同体牵头对全市优质民办园进行“一园一策”重点帮扶,努力达到“指导帮扶一所,等级提升一所”的目标,2018年至2019年全市新培育二级幼儿园8所。“课程改革”亮点频现。市教育局去年发布《关于印发永康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首批课改实践园中涌现了不少特色做法:实验幼儿园是永康市首个“安吉游戏”实践园,将“放手游戏、追随儿童”的教育理念融入课改,通过实践与探索,打破传统户外活动模式的局限,将游戏自主权还给孩子,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大司巷幼儿园以“大拙至美、思美而育、向美而生”为办园理念,构建“美·润”课程,全力打造“美育”特色幼儿园;人民幼儿园基于“享你所想,童玩同乐”的理念,构建四大节日课程;石柱镇中心幼儿园立足实际,开发“四季之旅”课程,以经典文化浸润心灵,创意水墨彰显个性,突显办园特色;古山镇中心幼儿园以“回归自然、健康运动、和谐发展”为取向构建健心课程……目前,永康市将学前教育教育体系完善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7月,市教育局着眼长远、着力当前,成立了学前教育中心,今后将在全市打活“公办园扩容”“幼教集团构建”“幼儿园改薄提质”“教师队伍建设”四套组合拳,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上好园的美好愿望。实验学校省内率先尝试“互联网+同步课堂+同步网络直播”义务教育:让每位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永康市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创新机制,突破难点,努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本地特点和学校优势与特色,努力开发拓展性课程,优化深化课改管理,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3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揭开了全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永康市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永康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制定课改方案和学校课程规划。近年,永康市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多次组织中小学校长到外地取经,学习先进学校课改的经验,取长补短;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校长论坛、专业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聘请专家来永授课,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开设能力。一场场“头脑风暴”,为推进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义务段课改的扎实推进,2017年底,永康市城西小学、大司巷小学、人民小学、永康中学、永康五中等13所学校被评为全市首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2018年,大司巷小学的硬笔书法、溪岸小学的校园花样篮球、五中小学部的与经典同行等12个课程被评为金华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民主小学继2017年“趣味科学”课程首获省精品课程,实现永康市义务学校省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后,2018年推出的“我是民主小樟宝”再获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如今该校对精品课程的研发更加充满了信心。……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永康市50多所小学和20多所初中全部制定了课改顶层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改格局正在逐步成型,“一校一模”或“一校多模”的拓展课程脱颖而出,成为展现学生个性和挖掘学生潜能的全新驱动力。各具特色的拓展课程,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更让每个生命成长都有内涵。永康市义务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成果显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永康市“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向纵深化、多样化推进。21所结对帮扶学校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全覆盖,且在省内率先尝试“互联网+同步课堂+同步网络直播”,今年6月《中国教育报》刊载《同步课堂让城乡教育零时差》,专题介绍了该市做法。永康二中探索“精准教学”高中教育: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新高考2014年,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率先推出了全面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应对新课改、新高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永康市各高中学校紧抓“高考”这个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以“三年一盘棋”思想,全力提升高中教育水平;强化新高考应对策略,高一高二抓夯实基础,高三抓好冲刺,新高考成绩实现连年突破的良好局面。2017年,永康市高考普通类上一段线人数突破700人关;2018年,全市一段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永康市高考普通类上一段线人数实现三连升,总数达750人,永康一中首破400人大关,徐璐彬、吴泽炫、林李彤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胡羽昊以优异成绩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到今年,该市高考成绩已实现八年连升。“新高考注重综合素质,就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采访中,不少老师说,高考制度改革所反映的是人才选拔更多元,学校正进一步让学生全面多元个性化发展。在永康市,永康一中着手组建教育集团,优化办学体制,推进创新教育,形成鲜明办学特色,截至目前已连续四年获金华市科技创新发明大赛第一名,今年得奖人数获浙江省第一名。去年,明珠学校举办了该市第三届科技运动节,该校在教学成绩、科技竞赛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永康二中打造了平板实验班、学习走廊、自主学习空间“三大阵地”,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真正促进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从粗放走向精准。该校立足于实际的探索与研究引起了省内外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为精准教学改革的推进,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样本。《中国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等争相报道信息化精准教学“永康模式”。通过永康二中的同步课堂,远在四川理县中学的师生们与永康教育实现“零距离”。不仅如此,自两地开展对口帮扶以来,永康市派出了多名优秀教师,并捐助了一批教学设备,在教育精准帮扶中深化两地协作。2019年高考,理县中学实现近十年来裸分上本科线零的突破,取得了该县2008年以来高考最好成绩。新高考考试机会和选择多了,资源难题怎么解决?教学管理如何优化?经过六年试水期和三届新高考,永康市各高中全面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新高考。市委的重视、政府的推动、学校的投入和老师们的奉献,共同推进了高中阶段的办学和全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市职技校数控加工中心职业教育:倾力打造永康市教育“金名片”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直接为经济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在永康市,职业教育立足中国五金之都的产业优势,形成了市职技校、市卫生学校、市蓓蕾学校共成合力的办学体系,并通过不断完善成为金华乃至全省职业教育的典范。市职业技术学校秉承“高能手·大匠心”校训和“向善·强技”校风,积极优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结合永康市及浙中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吻合的专业。学校接轨企业生产,引入德国“包豪斯”教育理念,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铁牛、步阳、飞剑科技、模具协会、门业协会等企业行业合作,实现“产教”和谐融合,共同培养存善心、执善行、重诚信、讲责任、有担当的高技能型人才。近年,市职技校活跃于国内参与度最高的职业院校赛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2015年至今,该校已斩获国赛10金5银2铜。仅2019年就获3金1铜,金牌总数名列全国前茅。市职技校华杜刚、施彦、胡剑等三位学生被评为“全国最美中职生”。该校学生、“西瓜男孩”李恩慧被授予十佳“2018中华年度慈孝人物”称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曾多次报道他的事迹。今年6月,《中国教育报》大篇幅报道了市职技校的办学成果,充分彰显其“中职名校”的智慧与风范。如今,该校拥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10多块国字号招牌,已然成为我省职业教育的一张金名片。永康卫校是金华市范围唯一的全日制普通中等卫生专业学校,近年来一直保持接近100%的高就业率,护理专业学生在永康市卫技人员招录考试中已连续9年蝉联冠军;市蓓蕾学校为艺术高等学府输送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学前教育和会计人才。今年2月,国务院出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目前,永康市职业教育发展呈现燎原之势。从2018开始,该市积极筹建五金技师学院,并以“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为目标,争创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力争将学院纳入高校序列,进而创办该市本土的第一所大学。特殊教育学校开设手工班特殊教育:尊重差异让每个生命自由绽放如何破解特殊教育发展难题,让每个残疾儿童少年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永康市从行政层面推动特殊教育分层分类发展,通过科学实施随班就读学生筛查认定、完善特殊教育政策体系两大创新举措,拓展出了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就学途径。具有永康特色的特殊教育典型经验受到省特殊教育专家的点赞,称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永康市已建有随班就读试点学校16所,每所又设有一间省示范性资源教室,每间资源教室投资20万元,实现了资源教室布点镇街区全覆盖。平日里,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班就读,每周阳光体育或午休等时间,资源教师就带随班就读学生,到资源教室接受特殊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融合教育工作机制和支持保障体系。如果说随班就读为轻度残疾儿童少年找到了适宜的发展之路,那么市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中重度残疾儿童找到发展之路的重要阵地。建校70周年来,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全市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了入校学习的机会和可能,并致力于打造办学、体育和艺术共同发展的学校。今年6月,省特殊教育评估组对该校创建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进行现场检查评估时,对该市特殊教育工作和该校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该校顺利通过了现场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集中教学、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非永康市特殊教育的全部。近年,该市还逐步将特殊教育拓展到“特校+普校”送教上门,致力于让每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获得最适宜的就学方式。目前,已建立由市政府主导,市教育、民政、残联、卫健等多部门协同落实的送教上门工作机制。为让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得到学习机会,该市以“送文化”“送康复”“送温暖”多种形式,送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儿童福利机构、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与此同时,永康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及普校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今年,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范立花被评为省教坛新秀,这是该校连续三年获省级殊荣,在全省特教学校中独此一家。该市还加强组织新教师特殊教育专业通识培训和进特教课堂观摩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全市普校教师特殊教育水平,更好地促进了普特融合的开展。去年,市特殊教育学校还通过在城西小学设立永康市首个“卫星班”,探索了新型特殊教育的工作模式,满足了该市学校、家长和残疾孩子对高品质特殊教育资源的需求。该“卫星班”进一步完善了该市特殊教育体系,能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少年平等共享教育资源,为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民大讲堂指导多肉种植成人教育:四十年如一日引领终身学习永康电大是永康市成人教育主阵地、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为浙江省开放大学的背景下,永康电大自觉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和新要求,明确“一中两翼”的办学思路,即以开放教育为中心,以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为两翼,引领全民终身学习,推进该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永康电大教学的“重头戏”。该校现有开放教育、远程教育、奥鹏网络教育三种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模式,以满足市民接受不同高等学历教育的需求,在校生2069人,是目前金华市范围办学规模最大、在读学生数最多的县市级电大。该校建校四十年来,已为社会输送本专科人才近2万人,尤其是在 “一村一”农民大学生培养方面,积极为“三农”服务,助力新农村建设。今年6月,央视二套《生财有道》栏目报道了该市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五指岩生姜,唐先镇金坑下位村的生姜种植户胡波涛,就是永康电大“一村一”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人才。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永康市社区教育蓬勃发展,探索出了具有永康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方式和路径。2009年,依托永康电大办学优势成立市社区学院,在永康市创建省学习型城市、教育现代化强市和终身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永康市又以市社区学院为龙头,组建了以16个镇街区为社区分院和村社区学校为基地的三级网络体系,推出惠民项目“永康农民大讲堂”,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教育活动。大讲堂至今已举办49场,辐射16个镇街区,培训人数超13000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社区学院还坚持通过“送教进企业”等方式开展成人“双证制”高中学历免费培训,先后开设了平安保险班、众泰班、先行班、尤奈特班等,提升企业职工的学历水平,目前毕业生超7000人。通过整合各类社会教育资源,社区学院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充实该市学分银行建设,2018年,共录入学分银行信息88336条,完成率11.86%。目前,永康电大还持续开展丰富的老年教育活动,助力老年开放大学的创办工作。据悉,该大学创办后,永康市老年人也能取得学历文凭,可谓老年学历教育史上的一场改革。另据悉,永康电大成人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仅2018至2019学年,就获得了“浙江省电大系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社区教育优秀办学单位”等六项省级以上集体荣誉,“永康农民大讲堂”被评为“浙江省社区教育优秀工作品牌”。编辑 应桃蕊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学业评价改革情况,发现总结区域性典型经验,促进学生学业评价,有效推动学校提质减负工作,10月12至13日,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省特级教师斯克良,党总支书记朱德明带领小学部全体教研员分别到永康市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和后吴小学开展“学业评价改革”区域性专题调研。永康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相关领导及小学部教研员们全程参与调研。本次调研,调研组通过学校汇报、随堂听课、师生问卷、作业检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学校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地反馈。本次活动,调研组在教进附小和后吴小学随堂听课共23节,重点关注教师的评价理念、学生作业设计、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等;学生问卷、访谈122人次,教师问卷、访谈101人次,学生作业随机抽查8个班,以此来细致全面了解学生学业评价报告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分学科就随堂听课中关于教学材料的选择、学习方式的优化、教学评价的改进等方面与学科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反馈。幼教教研员参加调研中走访了永康市城区和乡镇多所幼儿园。通过观察幼儿活动、察看园所环境、访谈园长老师,深入了解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环境创设、一日活动安排、游戏开展等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调研情况反馈会上,斯克良充分肯定了两所学校对过程性评价和评价量化指标的探索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要以全面育人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功能上要更突出评价的改进、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上要更强化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评价方式要更重视行为观察、情景呈现、成长记录等评价。永康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如进介绍了永康市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情况,肯定了此次调研活动对永康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期待市教研中心能组织更多的教研活动到永康市各学校,推动永康市中小学教育全面快速发展。学业评价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有效杠杆,关乎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本次“学业评价改革”区域性专题调研活动对于革新学业评价理念,完善学业评价体系,推动学业评价改革有积极而深远的促进作用。【来源:金华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日9时,永康市堰头小学学生龙润东(苗族)准时坐在电视机前,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开学第一课》。龙润东说:“我们春节在老家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镇板拉村,既搜不到永康市电视台,网络信号又不稳定,用不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学习设备,知道同学们都已经开始上课了,心里很着急。父母也担心我赶不上学习进度,想留在老家务工,让我在老家上学。后来老师给我们打电话,说专门针对我们这批学生开了‘空中希望课堂’,很惊喜,第一时间赶了回来。”在堰头小学录制《开学第一课》据了解,永康市“空中课堂”于2月10日正式开课,通过广播电视台、电信、移动等平台深入千家万户,让学生离开永康、离开教室同样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由于新永康人众多,该市14多万学生中新永康人子女占比超过1/4,从掌握的情况看,今年返乡过年的新永康人子女有31545人,其中少数民工子弟学校不具备开课条件,还有部分学生远在外省偏远山村,“空中课堂”难以开展。如果不能解决这批学生的学习问题,甚至有可能让家长决定留在老家务工,影响永康企业复工复产。“只要孩子们愿意学,哪怕只有几个学生,我们也要为他们提供科学、丰富、营养的‘自助学习大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永康市教育局局长谢滔说,随着永康市政府出资包车、包专列接新永康人回家,已有1.2万新永康人子女陆续返永。考虑到这批学生基础薄弱,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永康市教育局结合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生实际学情等进行综合分析,组织全市207人的精干力量专门为新永康人子女量身定做课件,打造“空中希望课堂”。为保证教学质量,参与课程制作的都是近年来在教育界崭露头角的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名师。课程涵盖三至八年级的各个学科,课程内容低起点、缓坡度,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小学段为20分钟,中学段为30分钟,每个课程都设有2-3个学习任务。除课本知识外,还有新闻联播、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眼保健操、心理辅导等课程。3月2日起,每周一至周五进行直播。为方便学生温故而知新,每个课程都可以进行重复点播。正式开学后,“空中希望课堂”授课团队还会到薄弱学校对新永康人子女进行面对面帮扶。为了确保教学不漏一人,永康市利用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对未返永的学生进行精准排摸,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返永动态,让各校教师与返永学生无缝对接,帮助学生尽快投入“空中希望课堂”学习。考虑到家长上班后学生可能没有学习设备,该市还鼓励各大企业开放党员活动室,组织企业里的员工子女统一观看“空中希望课堂”,一方面营造更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方面让员工更安心工作。为避免家庭出现亲子矛盾、学生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该市教育局还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让心理教师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新永康人子女的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家庭矛盾,指导家长引导孩子完成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