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入门|培养用户研究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5个纬度埃米尔

入门|培养用户研究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5个纬度

如何成长为一个有很强影响力、深受团队信赖的用研?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经验与大家分享,enjoy~一直以来,Airbnb 爱彼迎都将用户的声音和诉求放在首要位置。因此,代表用户声音的用户研究团队在 Airbnb 爱彼迎是不可或缺的。这次,我希望通过 Airbnb 爱彼迎内对用户研究员的职业要求来简单分享一下,作为一名初级研究员,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Airbnb 爱彼迎对用户研究员的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5个纬度:技能(Craft)、领导力(Leadership)、人际关系(Relationship)、沟通(Communication)和思维模式(Mindset)。一、技能(Craft)技能方面很多其他答案都讲的很全面。定性和定量是调研方法最主要的两大分类。而每一类里都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如定性调研中的深访、座谈会、日记研究(Diary study),定量调研中的在线问卷、街头拦访等等。那么,如何在实际调研中来应用不同的方法呢?在 Airbnb 爱彼迎,用户研究深入到每一个产品环节,不同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采用的方法,以及应用场景也会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而随时调整(参考图 1)。总体而言,定性类方法会更善于解决「为什么」类问题,而定量类方法则更多用于优先级和重要性的评估。△ 图1对于初级研究员,并不需要每种方法都掌握,这也是不现实的。可以选择最常见的几种方法,如深访、在线问卷开始,在实战中学习。这里有一些小小的建议,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不光是熟练方法的技巧,更多的是探索每个方法的优点和局限。「Every method is weak and strong」 ,没有一种方法是完美的。如果过分迷恋其中一种,或是回答了超出这个方法所能覆盖的问题,都可能给团队带来致命的误导。因此需要用研多渠道、多角度的反复验证你的结论,通过获取不同渠道的信息来减少风险。如定性和定量调研的互相佐证,系统内部数据、投诉数据对结果的补充等等。另一方面,我建议用研同学多关注调研发现的落地成果的效果,来回看你的发现是否准确,有哪些局限性,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问题。其实,调研过程中有很多人为因素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如样本选取不合理,问卷问题有引导性等等。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反复复盘来成长,慢慢修正对结果的把握和判断。长期积累下来,你就会慢慢知道,哪些发现可能只是小众的「奇闻逸事」,哪些则真正代表用户的最普遍需求。以我自己的项目为例,我在爱彼迎负责新用户增长的调研,因此了解新用户如何在第一次到达我们产品的时候更好的被转化始终是我的研究课题。在最开始,我们通过邀请潜在用户在 Lab 里面初次尝试使用我们的产品来发现困扰他们的问题。但调研中以及后续产品落地的验证中,我们发现用户在 Lab 里面使用的场景和他们实际生活中的潜在场景差距太大,而这种场景的差异会很大的影响到用户的决策以及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后续的调研中,我们就尽量选择更多场景化的方法来执行这个调研,比如 Diary study,或者是用户实际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加入调研环节来收集信息。其实在 Lab 中还是能完成很多类型的调研,只是这种问题太依赖于场景所以不适合,这种都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摸索。为了更好的了解到用户在使用 Airbnb 爱彼迎时的体验,我们会经常采用跟访的方式。我们的很多访谈都发生在一个个房源里,都是为了更好地捕捉用户当下最真实的想法和诉求。除了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外,Airbnb 爱彼迎也会对用研在应用统计学以及 SQL 方面有一定要求。因为这些都是帮助我们更准确、更科学、更全面回答问题的必要技能。二、沟通和人际关系(Communication & Relationships)沟通和关系我希望放在一起来说明。用研是一个非常需要其他团队来配合的岗位。如果没有产品、设计、技术的支持,用研的结果很难得到落地。因此,如何与团队沟通、配合,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懂得站在其他团队的角度来想问题可以很好的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比如,如果你的配合对象是产品经理,那在早期,了解他的诉求,他负责的范围以及他所能解决的问题纬度就很重要。有的时候,产品经理没有办法落地研究发现不代表他觉得不重要,可能是超出了他的责任和能力范围。所以长期的保持沟通、获取反馈很有必要。但这里并不是说一味的迎合团队的诉求。用研与团队间的合作方式应该是「research with you, not for you」。我们要做什么和怎么做,这些都需要大家一起讨论来得出,而非一个「承接需求」的合作方式。其次,怎样把调研结果更高效的传达给团队呢?其实这个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尽量在过程中让团队成员参与,让他们亲耳听到用户的话术比我们的间接转述要有效的多。调研结束后,带领团队一起总结,这个讨论过程也是让团队一起认可调研结果的过程。研究发现的分享也不仅局限于最终的报告或分享(presentation),可以在调研过程中随时分享自己的发现,让团队更及时的获取关键信息。三、领导力(Leadership)其实初级研究员在领导力方面的要求更多是一种自我驱动能力。在早期,初级用研大部分项目都是被「指派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动探索对团队更有利的新方向就显得很重要了。比如,可以经常和团队产品经理(PM)主动沟通,了解「近期最困扰他们的问题是什么」或「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一旦解决了,可以很大提升现有业务」这种主动的态度会更好的帮助用研在团队里建立信任。同时,如何「管理」团队的预期也是用研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以我个人为例,我在完成调研计划后,我都会和团队的核心成员明确几个方面: 「这次调研采用的方法是什么以及原因」,「预期得到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以及「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局限或无法回答的方面」。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当你给出了「方法的局限性」的同时,需要给出推荐的解决方案。举例来说,每当有 PM 找到我,提出了一个「很着急」的诉求时,我都会明确说明在这个时间节点下,我们可能只能通过XX方法了解到XX问题层面,但是你的某些问题是无法得到可靠的验证的,我建议,如果我们之后进行一个为期XX周的调研,可以更准确、全面的回答你的问题。然后根据 PM 的时间性要求,再来判断,是以一个大项目来执行,还是以分阶段的小项目来完成。四、思维模式(Mindset)作为初级研究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很有必要。有几点小小的建议:保持谦逊,接受并重视其他人的反馈。让自己时刻有一颗开放的心态,保持自我成长的积极态度。全盘考虑问题,不因为细节而忽略大局。着眼现实,根据实际情况来自我调整,灵活对待问题,不固步自封。保持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以上是一些简单的经验分享。其实,如何成长为一个有很强影响力、深受团队信赖的用研,我也仍在摸索中。期待和大家更多的交流。图片素材作者:Anna Kirsanova作者:Christy Li,爱彼迎用户体验研究员,2017年加入,坐标北京。

莫足以归

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研究工作流程

在日益注重用户体验的今天,用户研究越来越被公司所注重。用户研究在于通过一定方式对用户进行洞察了解,给出相关建议方案,从而帮助产品进行更好的设计。在日益注重用户体验的今天,用户研究越来越被公司所注重。用户研究在于通过一定方式对用户进行洞察了解,给出相关建议方案,从而帮助产品进行更好的设计。作为一个设计师,自去年开始我就逐步在所负责的项目中融入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但我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与常规流程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这里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用户研究的重要性用户研究的常规工作流程大厂与中小厂的流程差异一、用户研究的重要性设计师常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设计是比较情感主观化的东西,没办法量化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产品经理同,但是比设计师所处环境还是会好一点,毕竟产品经理工作有很多还是可以量化的)。而用户研究就是一种很好的佐证手段。当设计不知从何下手时,正确的用户研究能告诉你用户渴望的、需要的是什么。相信大家对著名的UCD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而设计”耳熟能详,而用户研究就是为了更好的帮助UCD理念在产品上的落实。产品设计前期,用户研究可以帮助调研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来明确自身产品的目标。产品研发中期,收集调研用户在使用相关产品时的行为数据,数据能反应人的行为,可以帮助了解到用户的使用动机。产品上线之后,用户研究可以快速知晓产品在市场上的整体反响,以及用户的满意度,帮助产品更好的进行后续迭代。所以用户研究其实并不单独存在于项目某个阶段,而是一直存在于整个项目过程。只要有需求,就可以随时进行研究工作。二、用户研究的工作流程主要流程包括:获取研究需求 – 确定研究内容 – 确定研究方案 – 研究方案执行 – 输出研究结果。1. 获取研究需求一般需求来自于两方面:来自市场运营、用户、产品经理、设计师等其他岗位职能。来自于研究人员本身。其他岗位职能提出需求,通常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或用户反馈转达。优点是:需求覆盖范围广,更切合用户角度。缺点是:由于需求方对用户研究的不了解,导致需求概念的模糊甚至伪需求。而研究人员提出的需求更要求研究人员拥有自身的主动性,这样可以使用户研究更主动的加入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主动提供价值,而不是被动等待。2. 确定研究内容工作中常会接收到一些概念模糊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接收到的需求进行判定和分析。若是伪需求或一些无法满足的需求可以直接委婉拒绝。对于一些模糊的需求,则需要研究人员与需求方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去了解清楚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举个例子:同样的一个需求,需求方过来可能就跟你说了一句话,“我想知道用户的满意度。”面对不同的需求提出方,就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公司管理层,可能更希望知道的是产品上线后用户的整体反响;产品经理,可能比较想知道用户对于目前功能、逻辑等的使用是否认同;设计师,会更想知道用户对于产品整体UI界面风格是否喜爱,以及一些交互的体验是否满意。所以确定研究内容是为了了解需求方的真实意图,避免研究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3. 确定研究方案曾经在林敏老师的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用研最难的是制定研究方案,也就是方法的组合形式。方案靠谱了,数据才有可能靠谱,然后结论才有可能靠谱。研究方法有很多,有定性的有定量的。定性有访谈法、观察法、情绪板、卡片分类等。定量有问卷调研、流量日志、实验等等。研究方案就是要在这么多种方法中进行排列组合,组合成最适合这次研究内容的方案。这就需要熟知各类研究方法的特点。之前在公众号上也发布过一些研究方案案例:用研练习题 | 定性用户画像的创建用研练习题 | APP可用性测试案例用研练习题 | 定量研究方法案例用研练习题 | 定性研究方法案例4. 研究方案执行方案的执行包含前期执行准备、中期实操数据采集以及后期对所采集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来说,只要熟读方案文档即可明白相关关键点,按照方案执行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后期数据分析则可能会需要运用到一些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甚至专业的统计学知识。5. 输出研究结果最后需要做的就是拽写一份研究报告,用于对相关人员的结论分享,同时也是对上层领导的工作汇报。很多初学用研的下意识会去网上查询有没有报告模板(因为我当初也是这样 ̄□ ̄)。但其实研究方案的不同,可能需要输出形式不同的研究报告。老师告诉我,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报告模板,只需要整理好逻辑,将研究获取的统计数据、分析过程、分析结果、给需求方的相关建议等写明白就可以了。三、大厂与中小厂的流程差异当前很多的大厂都会设有独立的用户研究岗位甚至部门,而在一般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中,并不会细分用户研究岗,更多的是由产品经理或设计师担任着这份工作,这时候用户研究更多的是一种职能。因为公司规模、人员等等的限制,流程也产生了一定差异。差异主要在需求来源和成本限制两方面。1. 需求来源小厂通常会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就是没有人来提出用研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内其他岗位对用户研究的了解不足,碰到问题很多都不知道可以通过用户研究的方式去解决。此时就需要产品经理及设计师主动提出需求,然后进行相关研究。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公司内部对用研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宣传推广,促进其他职能对用研的了解。2. 成本限制在研究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投入一定研究成本,通常用于对配合参与研究的用户进行奖励和补贴。在一些大规模的行业研究中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小厂不似大厂那么“壕”,基本上不可能对用户研究投入这么多研究资金。同时在时间上,中小厂公司的项目通常比较赶,更希望能在越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研究。3. 解决办法由于成本的限制,在一些大型的研究中可以寻找第三方数据的帮助。很多大厂每年都会输出一些用研报告。直接从这些报告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将获取数据的过程简化。还有一些常见的web和APP分析平台也是获取数据分析的一种路径。比如,公司正考虑研发一款主要针对00后用户群的产品,需要了解00后的特征、喜好。00后用户群人数众多,对于中小型公司承担不起这么大的研究份量。研究人员就可以去找其他大厂做过的一些研究报告。阿里、腾讯、IBM等机构之前都有发布过00后相关的研究报告,获取里面的一些数据及结论,结合自己公司再进行整理分析。而对于一些只针对公司自己产品的用户研究,不可能借助第三方的研究数据。在产品的开发前期就有意识的进行一些数据埋点工作,这样在平时就可以累积一定的用户数据,在研究时可以对以往所获得过的产品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也就节约了一部分的收集时间。资金成本方面可以采用对参与者进行小礼品感谢,或者提供APP内消费优惠券等形式来控制成本。最后用户研究是辅助产品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其研究结果是一种参考,也是对产品设计初期假设的一种验证。可以使设计做到有理有据,有形之中也增添了设计的说服力。作者:『夜。本文由 @『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雍己

实习复盘:用户研究工作与思考

本文作者从工作实践出发,介绍了自己用研实习工作的大致业务流程以及个人心得,与大家分享。一、职责工作内容官方工作内容简介深入了解公司业务模式,运营策略,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目标用户,进行产品分析。竞品分析,研究竞品产品形态、产品功能、用户人群、发展策略、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差异。梳理业务流程,分析用户行为路径,组合数据进行关键行为监测,观察异常。围绕产品层、战略层、体验层进行用户调研,整理调研结果,产出优化策略。二、我是怎么开展业务的公司背景:初创型职场课程教育公司产品形态:公众号课程商城产品量级:百万用户目标用户:渴望职场技能提升的上班族群体商业变现:公众号广告、社群服务转化,课程商城转化、课程合作分成等因为无导师带,直接负责人就是老板,老板也没时间教你怎么做,所以第一个任务就是写工作规划方案。我也只能从熟悉业务模式开始了。准备阶段(第一周)(1)熟悉公司业务以及各部门岗位大致工作内容心得一:用研的工作是服务于公司业务,服务于产品发展,服务于用户体验的,在明确了准备阶段的任务后,首先需要了解公司产品业务模式以及部门分布以及各部门大致的业务内容,思考如何从用研的角度为他们的业务提供数据支撑,提供解决方案等等。课程商城业务模式图用研在业务模式中起到的作用:为课程采购提供建议提供数据支撑,帮助用户运营推荐课程从业务流程提高课程转化率部门职责和用研为各部门提供的业务支撑图(2)输出产品分析报告以及体验优化策略体验产品,可带着下面的问题去分析体验,体验后输出分析报告,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建议。心得二:带着问题去体验产品用户通过什么渠道接触产品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行为路径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产品满足用户什么需求如何满足核心用户的偏好喜爱,产品形态是否需要做改变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期望和评价研究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产品功能可用性,是否达到了用户的预期,让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研究产品功能易用性,使用过程中是否方便,更加人性化(3)梳理出业务流程中用户行为路径,产出优化策略报告心得三-结合产品和用户心理思考路径画出业务流程图,思考这样设计的利弊排除不必要操作/增加必要操作,最优化行为流程例子-用户进入商城后选择课程行为路径:路径体验问题之一:课程商城课程所属分类混杂不一,无设置课程分类导航。用户烦恼:对于寻找课程目的性较强的用户来说,无法直达课程类别页,搜索成本过高。需求验证: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需求为真。需求提出:设置课程分类导航栏正式阶段(1)建立需求池承接各部门用户研究任务,需求分类整理,判定需求处理优先级心得四-建立需求池必要性建立需求池十分有必要,用研工作中需求量多且来源多向,若不整理分类,可能过几天需求就失踪了,而且建立需求池还能判断优先处理等级,并且能追踪需求执行状态。建议使用需求池管理工具,我是用TAPD平台来进行需求管理的。需求池要素一般有编号、功能模块、需求描述、需求来源、需求类型、添加时间、需求状态、需求优先级以及备注。需求池可添加公司成员,建议各业务部门成员将工作中遇到需要用研职能的需求录入需求池。需求来源可来自用户调研需求、业务需求、战略发展需求、数据分析需求、产品体验需求等等。(2)结合用户调研输出用户画像模型用户调研的一般方法:(方法使用视具体业务需求来定)定量:网上问卷、邮寄问卷、现场问卷、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定性:QQ、QT、电话、面谈、公司访谈、眼动仪、焦点小组、可用性测试。PS:确定可调配资源进行用户调研!!!拥有什么资源渠道可接触到用户再去确定调研方法。这里我采用调研方法是网上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社群咨询访谈,用户约访。用户画像准确性验证:事中验证:模型验证,抽样验证,交叉验证事后验证:真实数据验证,AB test,业务反馈数据验证我采用的是业务反馈数据验证,经过调研初步确定了用户画像模型,将模型交接给课程采购部门,采购部门上架针对该用户画像群体刚需的课程,进行数据监控,从而验证画像准确性。心得五-用户画像作用:定位核心用户人群,为业务方案提供最准确的支撑。细分用户模型(年龄,性别,职业等),定向提供服务。为公司寻找业务新方向。(3)需求处理举个例子:某某课程上架后,转化率相比其它同类课程极低,通过用户研究确定是什么原因?心得六-多维度寻找异常问题原因思路1——业务流程分析调研方法:数据埋点并进行漏斗模型分析画出业务流程图。用数据标注每个流程。分析哪个流程转化出现原因。提出优化策略。思路2——追本究因,思考一切可能的原因调研方法:用户访谈确定访谈主题,预约已购买用户/未购买用户进行访谈。思考一切可能引起用户不购买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前准备访谈问题,引导用户往主题方向延伸。最好录音,整理访谈内容,输出结果。总结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用研工作的本质,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通过解决各种业务问题,养成了我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如何合理调配资源,使用资源达到预设目的。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到你~本文由 @小郭同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终风

一日谈:资深用户研究专员,阿里要招大妈!

光明日报:把关爱“冰花男孩”扩展到更多孩子“冰花男孩”王福满走红后,各地的捐款涌向云南省鲁甸县。面对有网友质疑“社会捐赠30多万元,‘冰花男孩’只得500元,无法保证把捐款全部用到孩子身上”,当地回应称,社会各界的捐款由情况类似的贫困孩子分享,以点带面,让这个区域的孩子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把除了明确注明捐赠意愿之外的善款,统一分配给更多急需帮助的孩子,以解他们的御寒之急,单就思路和效果来说,当地的做法并没有问题,且有值得称道之处。“冰花男孩”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许多高寒贫困地区求学孩子的代表。昭通市有超过13万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冰花男孩”所在的转山包小学,还有比他上学距离更远的孩子。避难就易还是迎难而上?要图简便,把收到的数十万元捐款集中到“冰花男孩”一人身上,其个人乃至家庭境遇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对外宣传也可以迅速找到题材,博得舆论好评。然而,当地把所得捐款用在了更多类似的孩子身上,“撒胡椒面”分散了视觉冲击力,却扩大了温暖覆盖面。更多孩子得到了保暖的手套、衣帽,更多教室有了温暖的火炉,冻伤手脚的学生会少很多,这比单单改善一个人的生活意义要大得多。不把捐款集中于一人,也传递出一种清晰的导向。解决贫困孩子的冻馁之苦,并不是谁的样子更让人心疼,谁就应该独得好处;也不能靠运气,不是谁运气好被媒体发现成了“网红”,谁就应声改变命运。通过一个人引发的触动促进整体性问题的解决,才是出路所在。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冰花男孩”父亲的态度。他对媒体说,照片走红后,不少人提出资助要求,但他希望孩子不要因此学会不劳而获,而是依靠读书,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作者:李思辉原标题:把关爱“冰花男孩”扩展到更多孩子)钱江晚报:阿里招大妈,互联网不能忘了老年人1月16日,阿里巴巴一则招聘刷爆朋友圈。阿里招聘的是“淘宝资深用户研究专员”,其中两点非常惹眼,一是年龄要求60岁以上,二是年薪高达35~40万,也就是月薪3万左右,这是许多白领难以企及的年收入。不少人感叹:我妈工资要比我高了。阿里这则招聘,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征,就是工作岗位与市场需求在打破了地域界限后,也打破了年龄界限。以往的工作岗位,把人限制在具体地点,上班要签到,下班要打卡,而如今许多单位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一切都在网上进行,连签到也有钉钉、微信企业版代劳。以往,一个人的工作也有年龄限制,从入职到退休,一般锁定在65岁以下,有些岗位甚至更年轻化。而如今,老年人群体也有其岗位需求,比如阿里要招的这个职位,还真是非老年人莫属。阿里招这些人做什么呢?主要是让他们以中老年群体视角出发,深度体验“亲情版”手淘产品,发现问题并反馈问题。也就是说,阿里此举在于帮助产品进入中老年人市场。但是别看薪水高,要求也不低,阿里招收的是拥有稳定的中老年群体圈子并在群体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员。所谓的广场舞KOL、社区居委会成员,是其青睐的对象。KOL有些人可能看不懂,意思是指“关键意见领袖”,说白了也就是在中老年人圈子中有号召力的人。(作者:魏英杰原标题:阿里招大妈,互联网不能忘了老年人)中国教育报:课题主持人非得是校领导?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公布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课题撤项通知”,对2012年度逾期未结题的5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进行了撤项处理,撤项数量占立项总数(420项)的12%。课题逾期未完成研究任务而被撤项,原因一定很多。但据了解,单位负责人挂名课题研究主持人,因精力不济、工作变动、专业不内行等原因而导致课题未能完成研究任务是其中一个原因。这种情况在普通中小学申报的的省、市、县级课题研究中更为突出。不少中小学的教育课题主持人,不是校长就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很少有普通教师做课题主持人。教育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细致艰苦的工作,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作为学校负责人,由于行政事务繁多,往往很难专心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如果同时兼任多个课题的主持人,就更难对具体课题进行指导。虽是挂名主持人,但实际并没有参与多少研究,更没有什么成果。但在发表研究论文、申报研究成果时,常常又是以主持人的名义进行。这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术风气和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在人才奖励、职称评聘、评优奖好等方面,课题主持人和主研人员的分量、影响大不相同。如果学校负责人长期占据课题主持人位置,不仅影响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校科研人才脱颖而出。(作者:黄文辉原标题:课题主持人非得是校领导?)对热点新闻有自己的看法?小编在留言区等你噢~说明:本栏目所引用之评论均为原文节选整理 / 黄 帅 编辑 / 苍 南本号原创微信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并注明微信公号:海运仓内参( ID:hycplb)如想阅读更多评论,请订阅微信号“中青评论”()

妇女节

产品经理必备能力之——用户研究

编辑导语:用户研究,是产品出生的必备前提。如果没有详细严谨的用户研究,就不会有成功的产品。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把握程度,与其行业深度、职业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当产品经理把自己当成用户去设计一款产品时,才能迎合用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成功。什么是用户研究呢?我理解的,用户研究是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帮助我们认知用户的一种方法,来指导我们设计产品、优化产品。一、用户研究的几个维度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这张图能够帮助你如何在适当情况下进行用户分析。来看横坐标是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为了明确,你研究的是什么?是要明确用户问题还是判断用户问题?通俗的讲:定量意思就是用户有没有这个问题,我知道用户的问题是啥,但我不确定有多少用户都有这个问题。而定性是用户的问题什么?也就是我知道用户有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我不知道,这两个维度的不同就导致了需要根据用户分析的目的去选择不同用户分析的工具。再看纵坐标,上面是观点,下面是行为。怎么理解呢?就是用户表达出来的和表现出来的分别是什么?用户说:“我觉得你们的产品不好用”,对于这样抽象的回答,主观上的回答,是用户的观点。而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发生了闪退,给了产品差评,那这算是行为。行为是用户直接反馈的,是最真实的表现,但是行为不够具象。比如:一家饭店门口没人来,这个是用户的行为,用户不愿意来,但是呢,行为是不能让你清楚的知道,用户为什么不来,是因为口味不好?环境不好?这是很就需要观点这个维度来判断了,通过去分析用户的观点,来判断具体的问题是什么,但是在需求分析中我们都知道,用户的问题肯定是有欺骗性的,他说是因为口味不好不来,但真实情况下可能并不是。当两个维度交叉,就构成了用户分析的四个维度。而这四个维度中,又有不同的工具,来供大家根据用户分析的目的有选择的,分别是我们熟悉的:问卷、数据、现场调研和访谈。比如:一个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反馈遇到了问题,但我确实不知道用户遇到了什么问题,这样的调研该用什么方法呢?这个目的是确定用户问题,对吧,那就是定性的维度,那么这时候根据你要确定的内容,选择是用访谈呢还是现场测试让用户重新操作一遍——这就是定性。定性的方法不能锁定群体,因为支付环节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可能是个体问题。只有这一个用户发生,所以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定量去验证,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数据或问卷了。比如说数据,没错,数据也是用户分析的工具,可能和你理解的不太一致,但事实上数据都是用户行为的体现,对不对?在数据分析中我们最常见的数据漏斗,其作用就是分析用户的行为产生数据上的影响,如果某个节点出现数据异常,大概率说明大量用户在某个步骤发生了问题。数据是从定量的角度,确定了用户行为的用户分析方式。所以,遇到类似“转账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来投诉了”客服就可以通过数据的角度,去确定用户是在那个环节发生了什么,导致出现了问题。确定具体在那个环节,从而完成用户分析,到底是个性问题还是群体问题。数据能够客观的表现出用户的行为,但也不是全能的,他是不能非常具体的表现出用户的真实问题是啥的,只能知道问题在那个环节出问题了,而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另外,对于用户的感受这种主观性的感受,是不能够验证的,比如用户感觉体验不好,但实际上数据中并不能客观的体现这种不好,这时候就需要产品经理来应用其他的方式来分析。相较于数据,另一个定量的工具问卷,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认具体问题是什么的。通过大量的用户问卷,让同一类型的用户给出一些结论,再通过这些结论来判断用户的真实想法,这是问卷的使用场景。以上就是四种不同的用户分析的使用常见。客观来看,产品经理对于一个需求,即需要从定性的角度确定问题,同时也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去验证问题。也需要从行为和观点两方面来去聚焦用户的问题。这样出来的结果,才是最真实的维度,从而使你的需求分析更准确。二、用户研究怎么用?那么用户研究具体怎么用呢,我们从几个场景分别来看一下:1. 场景一:从0设计一款产品,了解目标用户当我们从0开始设计一款产品时,这个时候,我们的产品/功能还没有上线,所以这个时候去观察用户行为的方式是不太合适的。所以在这种场景下,更多的是我们通过问卷调研或者用户调研(用户访谈)去找到目标用户,以及去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2. 场景二:产品优化,发现新的需求点产品优化,去挖掘一些新的需求点,这个是我们产品工作中比较常见的场景了。在这个场景下呢,我们进行用户研究的用户一般是老用户居多了。所以这个时候,由于老用户对产品的存在主观印象,所以问卷调研这种不可控的关键收集就不太建议使用了。不能过多的去听取用户想要什么,而是更多的去看看,用户做了什么?这里我们就要去分析用户的行为,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真实态度。那么用户调研为什么可以用呢,首先用户调研1v1的场景比较多,相对于问卷,我们可以认为的去引导用户说出真实的想法。再者,当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之后,也需要通过真实的用户调研来验证数据分析的结论。3. 场景三:深入挖掘用户遇到的问题我知道用户遇到了问题,但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问题,怎么产生的?场景是什么样的?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应该从定性的角度去分析用户了。用户调研可以直接跟用户当面沟通,通过用户的直接描述,去了解实际场景中用户遇到的问题。那么,当用户描述比较困难时,或者通过用户描述也无法非常清晰的判断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时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可以让用户来一次真实的现场测试,我们直接观察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帮助我们更直观的理解和分析用户遇到的问题。本文由 @kiw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森熏

如何做符合公司需求的用户研究?

本文以用户研究工作人员为出发点,讲述了这一职业在职场上与专业技能上需要注意的要点。讲一个我前同事的事儿。认识他的时候,他心理学硕士刚刚毕业,开始从事用户研究。名校毕业,科研训练扎实,工作又认真努力,所以他项目上手很快,业务方对他也是赞不绝口。领导信任他,开始让他承担一些更重要、更复杂的项目。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业务方开始向他领导吐槽,抱怨他项目进度太慢,报告不能按时产出。领导很纳闷挺靠谱一个人怎么忽然就不行了,于是找他谈话;原来他自己也很痛苦很焦虑,明明已经在拼命加班了事情还是完不成。跟他深聊的时候,我慢慢意识到他遇到这种挑战的原因。虽然离开了高校,但是他仍然在按照科研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求研究结论尽可能精确。为了对自己的结论有信心,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收集更多的数据,做更多的分析,结果导致工作迟迟不能完成,项目最终被迫延期。这个同事的处境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博士毕业刚参加工作,第一次绩效面谈的时候,领导给我的一条评价是“学生气太重”。在我看来,这位同事之所以遇到问题也是“学生气”结果。科学研究与用户研究没错,用户研究岗位对研究能力要求很高。从业者要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分析-假设检验-研究结论),熟练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问卷、访谈等),对结果做出有说服力的解读。从这个角度讲,用研工作与科学研究是非常相似的。但二者的差别也非常明显,主要是在目标和成功标准上: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客观规律,从而能够对事物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用户研究也对用户相关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但公司雇佣用户研究人员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为业务问题的解决提供输入,或提供最终的解决方案。这构成了用户研究(或公司里其他研究岗位)的核心目标。目标不同,成功的标准、卓越的标准也就不一样:科学研究求真,所以优秀的研究者投入大量时间让自己的理论和发现足够精确无误。而用户研究追求的是解决问题,所以一个优秀用户研究人员的结论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足够“有效”,也就是提供的建议或方案对于问题的解决有实际的效果。在我看来,优秀的学术训练以及个人性格的特点让同事走入了误区:在用研工作中用“精确”代替了“有效”;用“完美”代替了“效率”。针对“问题解决者”和“有效”,我们已经在别处做了讨论,这里着重说说“完美”和“效率”的问题。追求效率的根本原因:公司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资源的价值The outcome of business operations is the harvesting of value from assets owned by a business.一个博士学位要读三到四年,不顺利的话则要更久;很多研究者可以穷其一生投入在某个研究主题或理论上。人们给予了科学研究更多更充分的时间(如果不考虑科研从业者的晋升压力),尤其是对基础研究日益看重的今天。而在商业环境中,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在商业竞争中,速度对成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电商行业有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大佬;尤其像阿里这样庞大的企业仍能够持续保持超过40%的增速,正所谓会跳舞的大象。网易的电商业务作为后来者,在基础设施和能力上跟竞争对手差很大一截,不管是对电商和零售业务逻辑的理解上,在中后台的建设上,在对消费者的理解和洞察上,还是在产品设计的能力上。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只有保证足够快的发展速度,才能够避免被紧追不舍的大象踩死。对于那些能够在更长期更大范围内产生价值的研究主题,社会的资金投入也是巨大的,国家、省市都会有科研基金的支持。与科研环境相比,商业环境的资金资源就显得非常稀缺。哪怕是头部的大公司,在成本上也是要精打细算的。即使是上市的大型企业也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迫退市破产;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资金就更为有限,有大量的创业企业因为资金问题而失败。显然,用研需要消耗公司的资源当用研工作陷入对精确性的追求时,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就被投入来收集新的数据,做更全面的分析。这些都需要花费公司的人力、资金。发放问卷或执行访谈往往需要支付用户一定的费用;当采用外部公司进行调研时,费用的成本会更高,一份问卷的价格可能会达到近百元,一个访谈的价格更是要几百块。公司的用户资源本身也是一项稀缺资源。比如互联网公司的用研项目常常需要向用户推送或短信发送问卷。每一次对用户的打扰都可能对用户体验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用户关闭push消息或屏蔽短信号码;更验证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用户的流失。反过来讲,这些触达用户的机会本来可以用来进行营销推广和商业变现。用研人员也是公司的一项稀缺资源。用研团队规模一般都不会很大,通常是几个人负责一个产品,甚至一个人负责多个产品的用研工作。由于用研工作对研究能力的要求高,用研从业者的学历水平一般也相对比较高。这样数量有限、高学历水平又高的人员被分配来解决什么问题就变得极为重要。用户研究项目的各环节往往还要花费其他人的时间,比如需求沟通流程对业务方时间的要求。尤其是在公司流程比较复杂时,从研究策划到开展可能都需要数周的时间。上诉这些不同方面的投入构成了一项研究的成本,它与研究价值的比较也就是衡量一项研究是否值得做的底线。ROI的最大化也是对用研工作的要求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公司里的各类经营活动都要评估ROI。营销活动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场广告营销活动耗费大量的资金,究竟给公司带来了多大的价值,不管是在实际的成交上,还是在品牌的宣传上?所以在一些公司里会对营销活动的效果做不少调研来进行评估;也诞生了很多公司专门做广告投放效果的监测和评估,而各个广告平台(如腾讯的广点通、阿里的阿里妈妈等)也会提供相应的工具。而Facebook和Google能赚得盆满钵满也部分是因为广告投放优化算法方面的优势。回到用户研究中,用研上的投入虽然在公司的支出中占比可能不高,但也同样需要考虑ROI的问题。上述这些人力和资金本来可以花在其他地方,这也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这可能是小公司不养用研的原因。)因此,我们会强调一定要让自己的研究结果是有效的,即有足够大的产出,同时也强调我们投入的资源是合理的,即有高的ROI/效率。完美在这里不是必须的,甚至是不提倡的。几点建议在上面提到的用研工作消耗的资源中,用研人员的有效工作时间可能是最宝贵的资源。对于从事这个行业不久的同学,我给出一下两条建议:有效工作的两条建议1. 用投资的视角来思考自己精力的使用方式估计不少同学都懂,精力管理比时间管理更重要,想想自己一脑袋浆糊加班的样子就知道了。因为对工作比较陌生,能力也有待提升,初入职场的同学们常常要工作更长时间。但精力差的时候,人反而容易出错,创造力也受限。所以,首先用精力管理代替时间管理,不鼓励加班。投资强调投入和产出,两个概念特别重要:收益和风险。比如,我会把自己的钱分散到几类投资中: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虽然收益低,但风险也特别小,作为一个保守风格的人,我就多投一些;股票基金的风险高一些,但长期坚持的回报比较高,那也可以多投一些;个股投资需要懂行业懂公司,成为韭菜被人割的风险比较大,那就选几个自己稍懂的公司投一点。这样虽然收益不会特别大,但总体比较稳定。在工作中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对应于投资中的收益和风险,不同用研项目的价值差别很大,而项目输出有效产出的可能性也不同。要判断项目的价值,需要我们懂业务,甚至懂战略。如果自己尚不能判断,则可以多跟领导、前辈来沟通,让他们帮忙判断。有些新同学对前辈或上级有畏惧心理,完全没有必要。从项目价值和难度出发,大概有三类项目:第一类项目是常规的,自己熟悉的,产出比较有保证。这类项目做了能保证自己有持续稳定的成果,但可以慢慢压缩它们占据的时间,比如让这些项目流程化,或者产品化。第二类项目挑战大一些,比如是自己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或者需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这些项目对自己成长有帮助,产出对业务方的价值也可能比较大,可以多投入一些时间在这上面。第三类项目挑战很大,做到让人满意的几率比较小。最好的办法是把这类项目变成第二类项目。比如,你可以找资深的同事请教,或者求助公司外部的业内人士等。这类项目不会太多,因为领导一般也不会分配这类项目给新人。但如果遇到了,那可以多投入精力,抓住机会,有可能“一举成名”。即使做得没那么理想,也不用灰心,都是自己学习积累的过程。随着个人能力的提升,个人在上述三类项目上分配的精力比例也不断变化。好的领导也会主动去调整下属在这三类项目上的比例,帮助大家成长。2. 提升工作的效率,提高自己的professionalism如何成为一个职业的人,不少新同学在这一点上有挑战,尤其我们的教育中都没什么涉及。对于这个大话题,有两点我觉得可以优先做起来:一是要快速掌握起常用工具的高效使用方法。现在的办公软件都比较复杂,但当你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之后,你的使用效率往往会大幅提升。实习是获得这类技能的一个好途径。如果没有的话,要培养自己学习这类技能的能力,毕竟在工作中遇到这类新东西的情况也很多。第二点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上面提到积极及时与上级沟通,也是工作习惯的一部分。很多习惯其实是个人能力的一个反映。粗略来说,有几类习惯是可以不断去优化的:让内容系统化的,比如工作文档的命名、格式、存档避免风险的,比如项目过程中与业务方及时沟通风险,沟通结论是书面确认等提高效率的,比如每天早上建立日程安排,工具的设置,邮件的管理规则,工作的流程优化等如果你已经经验比较丰富,开始带人了,可以考虑以下两点学会授权前面提到三类项目在个人精力中的占比,把一些项目或项目的部分内容分配出去,是调整精力分配的一种好方法,自己则更加聚焦在那些对组织和自己更有价值的工作内容上。分配出去不是撒手不管,你需要跟进任务的进度,毕竟你是为项目最终结果负责的人。任务分配出去也不是为了让自己更轻松。相反,在分配的初期可能自己会变得更累,因为对方并不一定完全胜任这些任务,而你需要承担起一部分培养人的工作。我就曾遇到过很多次对方不靠谱,从而导致数据分析需要复核的情况。但这类投入长期来看能降低自己在任务跟进上花的时间,我认为是值得的。在团队层面,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上面提到的投资视角管理个人精力,我认为在团队层面也一样适用。在此不再赘述。只是作为团队leader,懂业务和懂战略的要求会更高,否则很难对项目的价值做出判断,甚至需求都聊不清楚。如果你职位更高一些,那还有最后一点建议在组织层面,减少对有效工作时长的损耗微软第三任CEO Satya Nadella 在上任之后修改了公司的使命:to empower every person and every organization on the planet to achieve more.通过更先进的工具和更好的流程使企业效率提高,这使得各个行业竞争激烈的美国出现了很多类似于微软的成功的2B企业。在组织的小环境中,员工最大的时间损耗基本是公司内部的“摩擦”。比如在部门间沟通中大家都互相扯皮,面前答应回头反悔。比如超长的超级复杂的流程严重拖慢项目速度。比如宁愿使用自己开发的差工具和系统,也不用更有效的、长期迭代优化的外部工具等等。更高的管理者在组织中也承担了赋能的任务,通过规则、流程、文化等建设和优化减少组织内部的损耗,让大家有更多的有效工作时间。用研和科研人员都使用科学的方法论,而前者可能对投入产出的要求更加迫切,这是商业社会的本质:获得的回报与创造的价值高度相关。围绕价值创造这个话题,每个用研从业者都是一个投资者,精进的路没有尽头。本文由 @益者友多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大病人

用户研究有必要扩展做商业分析吗?

编辑导语:当你觉得你在用户研究这个专业已经做到了很好,需要一些突破和进步,在你有一定的专业程度和积累了一下项目实践后,可以尝试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到本专业里;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用户研究有没有必要做扩展这个问题。大约在2年前,我隐约感觉到自身在用研的天花板已经快到了;当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功底(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够用就好),也积累了很多跨行业(社交、支付、手游、互金、物流、电商)的重要项目实践后,我开始思考还能怎么提升自己以及团队。当然,我指的是专业路线上的提升,这里不涉及到管理路线;关于研究类岗位人才的管理路线发展,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在个人的专业上,我一直保持的一种提升方式是:多尝试融合其他学科到我的本专业中,比如将人类学、行为经济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的方法与实验心理学、统计学结合,应用在项目实战中。这篇文章主要回顾的是团队专业性的提升,我在思考时主要有两个不同视角:首先根据用研所做的事情、以及思维层面,将用研人才划分为三个层级,去看我以及团队目前在哪层级,接下去需要到哪层级;然后结合岗位的演变规律来推断岗位的进化方向,赶在行业重大信号发出之前,先行一步做好准备、积攒经验。一、关于用研人才层级的思考如下图所示:第三层级是运行层:比如通过可用性测试、版本的满意度调研、竞对分析等常用的工具方法,帮助产品部门、设计部门通过定位到操作层面的问题,来去优化现有的产品,使之符合好的用户体验标准(好用、易用、情感)。第二层级是战术层:比如通过用户洞察的方法,去做产品的创新研究,从而找到既能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又能为公司实现更多商业价值的机会点。第一层级是战略层:比如通过识别公司现有业务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找到业务的解决方案或开发新的业务。而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sis,也可以叫业务分析)源自于管理咨询(ManagementConsulting)行业,主要的工作就是:就业务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进行判别、研究、分析和解决。所以从用研人才层级的视角来看,如果要做到第一层级,必然需要学习BA是如何做的。二、关于用研岗位发展大家可能都知道,很多偏向于专业型的岗位都在不断演变和进化。比如我们去看设计领域,从美术工程师——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体验设计师——产品设计师;演变的方向很容易分析出来:全面综合化、不断接近上游岗位直至可以整合归一。那么目前我们称之为用户研究/用户体验的这个岗位,它是从什么岗位进化而来,又会进化成什么岗位或者说是将来的职能范围会扩展到哪里去呢?在当时,我对用户研究的发展脉络,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梳理:关于起源,从国内互联网公司开始崛起后,以阿里腾讯为首,开始学习国外可用性工程。所以圈内的多数同行都认同用户研究岗是从可用性测试工程师发展来的,并且加入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1. 可用性工程定义以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曼和尼尔森为代表,是一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产品的可用性的学科,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包括一整套工程过程、方法、工具和国际标准,它应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user-centered design – UCD);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来进行开发,能有效评估和提高产品可用性质量,弥补了常规开发方法无法保证可用性质量的不足;九十年代以来开始在美、欧、日、印等国IT工业界普遍应用。但其实早在国内开始引进、培养可用性测试工程师之前,传统领域就有市场研究这类岗位了,现在其实很多用户研究的同学都仍然在使用传统的市场研究方法与概念。2. 市场研究定义ICC/ESOMAR(国际商会/全球市场研究者协会)、中国市场研究协会(China MarketingResearch Association)将市场研究定义为:“是指为实现市场信息目的而进行研究的过程,包括将相应问题所需的信息具体化、设计信息收集的方法、管理并实施数据收集过程、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确定其含义等。所以我认为,可用性工程与市场研究,都可以作为用户研究的前世。只不过这两位前世并没有消失,目前还活跃在很多公司中,并且也是很重要的角色。毕竟很多行业的人才技能更新速度相比于互联网公司,还是会慢很多年。谁让互联网的人才更迭速度和互联网产品的迭代与消亡速度成正比呢。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些互联网行业的IT民工,所承受的学习压力和成长焦虑,是其他行业从业者很难理解的。前世说完,接下来是今生。3. 用户研究定义用户研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中的第一步。他是一种理解用户,将他们的目标、需求与企业的商业宗旨相匹配的理想方法。用户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定义产品的目标用户群、明确、细化产品概念;并通过对用户的任务操作特性、知觉特征、认知心理特征的研究;使用户的实际需求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使产品更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那为什么我会坚持认为,用户研究需要向商业分析演变,或者职能范围会扩展到商业分析呢?4. Business Analysis 定义翻译: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sis,也可以叫业务分析)通过定义业务问题(需求)和推荐解决方案来交付价值给利益相关者,从而引导企业变革。因为如果要不断强化用户研究的价值,就要关注三件事:你做的事情对公司当前来说是否很重要:当公司业务遇到很大瓶颈时你是否仍然在关注APP的细节优化?你做的事情是否有可持续的价值:你是否会考虑到这件事情对公司长期发展来说能产生可持续的影响吗?你做的事情是否能解决复杂的问题:你是否一直在重复做着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的简单问题?商业分析的工作就需要具备这三个关键点:2018年6月,经过上述两个层面的思考后——用研人才层级、用研岗位发展,我用了4个月时间,快速但还算系统地学习了商业分析的工作视角、胜任能力、岗位技术、知识领域。2018年10月,正巧公司决定把我们用研团队与大数据中心合并,我果断向公司提出申请,把团队名称“用户研究”改为“商业分析”,“大数据中心”也随之改为“大数据策略中心”——时机刚刚好。但当HR问我,大家的title是否也从“用户研究员”改为“商业分析师”时,我认为还没有到时候;因为我不想在只有我自己,但团队还没做好转型的准备时,因为岗位名称提前变化,使大家感受到的是“被迫成长”的压力。不过后面又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的组织调整变化,说来就话太长了。所以从2018年10月开始,我们团队算正式把用户研究的职能扩展到了商业分析,后面经过一系列的策略性调整后,正式成立为战略部。由于篇幅关系,下次再和大家分享,到底什么是商业分析,以及用研或者数据的同学转型商业分析,需要如何规划能力体系的学习。为什么还要介绍什么是商业分析?因为我发现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商业分析,但是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所理解的商业分析,是不一样的。有人用业务视角来看认为是业务架构分析,有人用敏捷视角来看认为是项目流程管理,有人用BI视角来看会认为是数据分析商业化,还有人用IT视角来看觉得是需求工程。本文由 @媛媛大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体性抱神

做项目前必须要进行用户研究吗?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总会接到一些突如其来的任务,比如做项目前的调研:市场调研、竞品调研、用户调研...但是你会发现很多项目其实和用户离的很远,你只能凭借经验和现有的数据进行对趋势的判断,但往往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缺乏对一线用户的感知。最近,一家仅仅经历了18个月就上市的公司,真可谓是兵贵神速!有很多人说瑞幸咖啡都是靠着资本和烧钱起来的,烧不了几天,但是你可别忘了,有可能人家玩的就是这套战略打法:拼命烧钱,然后把其他家都烧死了,它开始挣钱,貌似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做“破局”。无论瑞幸咖啡烧钱也好,靠资本力量推动也罢,无可争议的一点是:上市了,很多人都知道了。瑞幸咖啡目前能够成功,说是补贴,根本上还是有很多用户,而且是黏性很高的用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铁杆用户”,说白了,瑞幸咖啡是以产品的思维在做这件事,无可厚非,用户调研是重中之重。瑞幸咖啡,在不到9个月时间实现14个城市近1200多家门店布局,迅速成长为国内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7月11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宣布完成2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总结一下,瑞幸咖啡成功上市的因素有资本力量的推动、市场指导的结果、营销运营的策略、对用户的细节把控。资本力量的推动大钲资本领投,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参与了融资,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和业务拓展三个方面。市场指导的结果瑞幸咖啡提供一杯性价比高,大家都容易消费得起的咖啡。行业内30块的拿铁瑞幸卖24,同行卖27的美式,瑞幸卖21。补贴占领市场,价格上打动用户。营销运营的策略以高品质、专业化咖啡作为切入点,通过价格上补贴和“无限场景”的品牌策略,拉新促活了第一批用户,留存转化了一批种子用户。对用户的细节把控(最重要的一点)瑞幸咖啡将用户细分的很具体,面对的用户也很精细:一线城市的白领、商务人群、对社交有强烈需求的用户群体、对休闲场地有特殊喜好的用户、对有自提用户的特殊需求。瑞幸咖啡除了对咖啡的品质和性价比上自身要求很高,还有就是对用户体验的高度关注,如何得知用户的体验是否良好,离不开好的用户调研和用户研究,那么什么是用户研究?舒马赫教授曾这样定义用户研究:“用户研究是对用户目标、需求和能力的系统研究,用于指导设计、产品结构或者工具的优化,提升用户的工作和生活体验。”读起来有些绕口,简单举几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你一定会收到某些APP发来的问卷、在街头的时候会看见一些“采访”、或者被公司邀约进行一个“焦点访谈”,更高级的被阿里、网易邀约进行一些科技调研,比如:眼动仪或者脑电等等。这些都属于用户调研,而做这些工作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通过一线用户指导产品走向,一个好的产品离不开好的用户体验,比如说大家熟知的网易云音乐,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对它爱不释手,网易云音乐的每一个按钮、每一个轮播图、每一次的升级都做了很久的用户调研,这是用户反馈的结果,好用是应该的。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听过用户研究?其实用户研究就在我们身边,无论你做哪行,都会用到对用户的研究,你是做销售的,你得知道的用户年龄段,用户的喜好、用户的消费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提前做调研。而这里的用户研究偏向产品类,咱们以大型公司、中大型公司、中型公司和小型公司进行划分。大型公司会分的比较细致,用户研究专员、中级用户研究员和高级用户研究员、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这些岗位人员都需要具备用研心里,而前三者是相对来说要求和专业度更高。中大型公司有可能会设置用户研究岗位,但一般会被产品经理替代或者产品运营或者视觉设计师替代,因为很多中大型公司对用户的感知度不高,所以不单独开设用户调研岗。中型公司几乎没有用户研究岗,一般视觉设计师、产品经理或者高级市场运营会将用户研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中型公司毕竟预算有限,再加上不是很注重用户体验,能开设用户调研岗位的公司很少。小型公司,一个人当多个人使,运营、策划、设计都得懂,还得懂点用户体验,至于用户研究,不存在的。为什么要进行用户研究?四点原因:1.明确你的用户层级、即用户画像2.用户的反馈将指导你的产品走向3.用户研究可以进行更好地运营4.用户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线你的产品需不需要进行用户研究,我建议是需要,最可怕的不是你的产品不好,而是没人用!如何进行用户研究?用户研究其实更注重理论+实践,这也是为什么岗位的设置条件都是心理学、社会学的博士或者硕士。理论部门其实分为两类:定量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有这么几类:问卷调查、焦点小组、流量数据分析,而定性研究主要有:电话访谈、一对一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观察法和情绪版,当然还要一个卡片分类,主要用于对情绪版的辅助进行视觉调研。方法有很多,各个方法有各有利弊,具体的方法使用先简单介绍,至于实践部分,就是将理论的实操化,具体的后续再细致介绍。今天还是主要围绕用户研究进行分析产品背后的一些“套路”,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之前在做网易用户研究员专题学到的,再加上工作上的一些使用,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用户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那种“不待见”的岗位,你看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毕业后找工作多难就知道了,但是一旦跨过这个门槛,那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啊,所以,好的产品不缺运营,缺的是好的用户研究员。做项目前需不需要进行用户研究?这回至少知道答案了吧。阅读我的更多文章2019年最“奇葩”的20种赚钱方式,今天就分享给你品牌背后的信任背书……抓娃娃机背后的赚钱套路……

不入则止

就业指南|5个用户体验职业发展方向

用户体验的概念越来越被人重视,越来越多人选择用户体验领域作为自己的职业。但仍有很多人对用户体验领域的职业有诸多疑问和迷茫,这篇文章将给希望进入这一领域的小白一些简单的职业划分,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在广泛的用户体验设计领域,制定你的下一个职业生涯可能会让人很迷茫。你应该是专业化还是广泛化?你可以学习哪些其他技能来提升您的职业前景?用户体验设计领域涵盖了大量的专业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你首先需要知道有哪些选择?——这正是这本指南的用途!在这份全面的职业指南中,我们将根据我们在 CareerFoundry(UX领域授课机构)的经验介绍一些最受欢迎的 UX 职位,我们帮助成千上万的人在设计行业中得到了他们满意的职业。我们还将根据您的兴趣、优势和职业目标帮助您找出最适合您的职业角色。我们将探讨以下角色:用户体验研究员信息架构师UI / UX开发人员可用性分析师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对于每个职位,我们将查看所涉及的任务和职责,所需的技能,以及薪资和行业需求等关键统计数据。然后,我们将帮助您确定每个角色是否适合您。你理想的用户体验职业道路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吧!1. 用户体验研究员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用户研究的重要性,用户体验研究员的作用越来越受欢迎。根据UserTesting 2017年的行业报告,81%的高管认为用户研究可以提高他们公司的效率,86%的受访者认为用户研究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积极影响。随着上层管理者对用户体验研究人员的支持增加,用户体验研究人员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更详细地探索这条职业道路。什么是用户体验研究员?用户体验研究员是专门研究产品设计方面的人。他们的主要作用是了解用户行为、需求、动机和挖掘用户的痛点。在产品范围内谈及用户体验研究员,似乎像营销人员一样,他们负责确保所有产品元素是适合买家的。他们花费时间与潜在客户进行面谈,并与产品团队(即设计师和产品负责人)分享他们的发现。例如:如果您是 Spotify 的用户体验研究员,您可以花时间采访热爱音乐的超级粉丝,以便了解他们想从音乐流媒体平台中得到哪些他们想要的内容。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用户体验研究员收集了有关目标用户的深入见解。这些见解有助于理解用户角色,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当“北极星”(指导着整个设计过程)。用户体验研究员依赖于各种研究技术,每种技术都基于三种关键方法之一:观察、理解和分析。他们与设计师、工程师、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始终采取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关键数据:在美国,用户体验研究员的全国平均工资是 93,152 美元(年薪),目前 indeed 网站上大约有 4300 个空缺职位。用户体验研究员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用户体验研究人员负责规划和组织用户研究会议,分析收集的数据,并将这些发现传达给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以下是基于真实招聘信息得出的用户体验研究员常见的任务和职责:基于对现有产品设计、业务需求、项目目标和风险的分析,确定并优先考虑研究问题和目标。与产品经理、销售和市场团队合作,招募研究人员。安排和进行用户访谈、调查、可用性测试、卡片分类练习、情境查询、首次点击测试和日记研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数据。为内部利益相关者设计和提交研究报告。创建用户角色、旅程地图和原型。将用户研究结果转化为战略建议。与业务和执行产品相关者沟通和展示研究见解,以规划短期和长期的设计和开发路径。图片翻译:工作职责:用户体验研究员与产品战略团队合作(包括商业合作人员、产品经理、商业业务架构师,工程师和设计师)帮助最终的使用者解决困难的用户体验问题,并清晰表达以人为中心的合理的框架。德勤咨询平台发布的用户体验研究人员招聘信息摘录。正如你所看到的,用户体验研究员的角色是高度协作的。图片翻译:在 Google,用户体验研究员(UXRs)帮助每个人关注到用户。在这个岗位上,你将为你的整个产品团队,包括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提供对用户需求理解。你将通过以下方法做到这一点:进行初步调研,通过实地访问、民族研究、调查问卷、可用性测试和日志分析等方法,探索用户的行为和动机。通过提供令人信服的、书面的、面对面的和可视化的演示文稿,你将激发产品开发各个阶段的变革。摘自谷歌发布的一条用户体验研究员的招聘信息,如图片解释,用户体验研究人员在确保用户成为整个产品开发过程的重要关注点,在这方面用户体验研究人员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用户体验研究人员通常来自分析学或与客户相关的领域,如市场营销、心理学或信息科学。然而,许多用户体验研究人员也是通才。用户体验研究人员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市场营销、认知科学、心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人类学或类似学科背景的用户研究最佳实践能力的专家知识。熟悉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设计实践,对用户体验设计有深刻的理解。分析定性和定量数据的能力。优秀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理解他人,建立同理心,理解人类行为的能力。图片翻译:作为一个用户体验研究员,你将与全球市场合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用户体验研究,直接与 Sprint 产品团队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成员合作,你需要采取最佳的定性或定量方法来支持你的团队。制定2周的团队用户体验研究计划和方法,并提供相关的调查结果文件 。理想的候选人需要在定性和混合研究方法方面证明基础和经验。你是一个战略思考者, 需要知道如何在快节奏的环境中发现、解释和交流。由 Nu Skin 发布的用户体验研究者招聘信息的摘录。如图所示,用户体验研究员是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专家。你应该成为一个用户体验研究员吗?用户体验研究员的职业既是分析型的,也是以人为中心的。如果你喜欢花时间和人们在一起,并且发现是什么让他们这样做,你很有可能在用户体验研究的角色中茁壮成长。同时,你应该在处理数据和提出战略见解之间感到自在。作为一个用户体验研究员,你需要将时间合理安排给这些活动,与关键利益相关者讨论业务和项目目标,分析公司指标以确定哪些业务领域在用户体验中可以进一步支持与加强,与用户参加研究会议,与你的同事分享审查并将研究结果可视化。你将与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和用户界面设计师以及开发人员紧密合作。所以,如果你热衷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热衷于与不同的团队进行合作,能够有效地将你的发现传达给所有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并且熟悉掌握一系列不同的研究技术,同时想要成为用户的代言人,那么值得考虑从事用户体验研究员的工作。2. 信息架构师信息架构是产品内容布局的方式。什么是信息架构师?信息架构师是处理各种各样数字的图书管理员,他们通过一个网站或应用程序组织所有的内容。他们的目标是使信息可访问、合乎逻辑和组织良好,以确保积极的用户体验。信息架构师考虑从可用性测试的数据中,用户如何与现有的信息架构进行交互,他们利用这些结论来制定既满足用户需求又满足业务目标的策略。例如:如果你是亚马逊的信息架构师,你将对在线购物者进行分析。根据您的调查结果,你将确定让客户愿意完成购买的最佳信息布局。“信息架构师的工作是从产品的信息结构中找出目标用户想要(并期望)的内容,并将这些见解转化为清晰的逻辑站点地图。”信息架构师关注整个站点导航以及各个页面和屏幕的信息结构。他们与研究人员、设计师、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密切合作,以确保用户的旅程是合乎逻辑且直观的。关键数据:美国信息架构师的全国平均工资是 96,435 美元(年薪),目前在 indeed.com 上有9450 个搜索词“UX信息架构师”的空缺职位。信息架构师的典型任务和职责是什么?信息架构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图书馆管理学上。此角色主要关注目标受众,创建网站的技术以及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信息架构师的工作包括研究、导航创建、线框图、标签和数据建模,主要的任务和职责包括:与产品负责人紧密合作,确定产品需求。计划和引导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和卡片排序。分析来自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和卡片排序的数据,以评估用户的心智模型。开发用户角色、机会图和用例。创建站点地图,说明产品内容的层次结构。开发概念模型、交互模型、综合线框系统和流程流程。准备包括页面布局和导航元素的原型和模型。与内容策略师合作,确定网站页面和链接的标签。开发分类法,规划和设计元数据管理。与开发人员一起确定用户需求、业务逻辑和内部编辑实践的结构化内容类型。为文案人员和内容策略师创建模板。评估现有体系结构、工具和过程的有效性。推动 IA 流程①、模型、数据管理和分类法的持续改进。①IA 流程:是指借助图形设计、可用性工程、用户经验、人机交流、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站内容进行组织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图片翻译:你在 Pega 将会做什么?指导整个组织相关的讨论,以确定内容、结构和可用性方面的优先权,从而实现组织 Pega 网站的要求;有助于开发以下核心可交付任务:用户角色、内容库存、内容审计、内容差距分析、内容模型、内容类型、导航结构;构想和记录架构方案,信息结构和功能,功能和用户交互模式;将内容组织成逻辑结构,以满足通过用户流、用例、站点地图和导航标准,并且传达业务和用户需求。由 Pega 发布的信息架构师招聘信息摘录。信息架构师既参与了信息架构背后的策略,又实际参与了信息架构的设计。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信息架构师倾向于拥有以下几点能力:出色的分析能力。战略性和批判性思维。信息管理、内容管理或类似领域的背景。出色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巧,使他们能够以引人注目和令人信服的方式,提出内部审计的概念,最终可交付成果。了解 HTML、 XML 和 DITA。项目管理技巧。对细节的高度关注。用户体验设计原则方面的专家能力。图片翻译:理想的候选人应该拥有推动企业的信息架构能力,向高级执行管理人员传达内容战略,与多个利益相关者管理复杂项目以及竞争优先权并成功解决问题的记录。你应该拥有强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歧义和不完整的信息转化为用户洞察力和行动偏好。你应该拥有以用户为中心和共同学习的能力,热爱学习并保持好奇心,愿意卷起袖子,完成任务。由Veritude 发布的一条用户体验信息架构师招聘信息的摘录。如图所示,熟悉其他规程将有助于您在信息架构师的角色中脱颖而出。你应该成为一个信息架构师吗?信息架构师的工作是找出目标用户希望从产品的信息结构中得到什么(和期望得到什么) ,并将这些洞察力转化为清晰、合乎逻辑的站点地图。如果您正在考虑专攻信息架构(IA) ,首先问自己以下问题:基于我到目前为止在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经验,我是否喜欢组织和结构化我正在设计的产品信息吗?我是否具有同等的战略性、分析性和创造性?我是一个天生的问题解决者吗?我是否擅长与我的用户建立同理心,并深入研究他们行为和期望背后的心理学?这也是一个高度协作的角色,因此请考虑你与许多不同利益相关方合作的感受。你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者吗?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对分类和元数据充满热情?作为一名信息架构师,你可以期待极其多样化的工作量。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你将花时间与业务利益相关者和产品所有者会面,以确定产品内容和结构的优先级,参加可用性测试和真实用户的卡片排序,绘制站点地图,内容模型,用户流,内容团队的线框和模板,以及寻找改进现有信息架构的方法。你将与产品负责人,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人员,开发人员,还有内容团队密切合作。3. UI/UX 开发人员传统上,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属于两个非常独立的阵营。UX 和 UI 设计人员确定产品的外观和功能,然后开发人员构建它。然而,这些日子,两者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更精简的操作模式,设计师专注于前端技能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意味着 UI/UX 开发人员的崛起!什么是 UI/UX 开发人员?UI/UX 开发人员最好被描述为部分设计人员、部分开发人员,该角色将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与关键的前端开发技能(如 JavaScript、HTML 和 CSS)结合起来。虽然 UI/UX 开发人员能够设计和构建功能齐全的产品,但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在不同的公司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刚刚创业的企业中,UI/UX 开发人员可能负责整个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而在较大的组织中,他们可能充当设计和开发团队之间的桥梁。无论哪种方式,UI/UX 开发人员都精通这两种技能,因此被认为是极其宝贵的资产。如果你能拥有这两种能力,便能够成为公司的一只独角兽。关键数据:在美国,UI/UX 开发人员的全国平均工资为 77,379 美元(年薪)。目前 indeed 网站上大约有 5300 个职位。UI/UX 开发人员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根据公司的不同,UI/UX 开发人员的角色涵盖战略和概念、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线框化、原型设计和测试)、可视化设计和产品的实际编码。以下是根据实际招聘信息通常属于 UI/UX 开发人员要承担的一些任务和职责:收集和评估用户需求。设计、开发、编码、测试和调试新的数字产品。创建故事板、流程和站点地图以说明设计思路。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元素,如菜单,选项卡和小部件。构建页面导航按钮和搜索字段。开发UI模型和原型,清楚地说明网站的外观和功能。识别和解决用户体验问题。与产品管理和开发团队合作设计响应式界面。生成快速原型以帮助说明复杂的UX解决方案或交互式设计机制。管理可用性测试。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UI/UX 开发者的职业生涯需要以下几点技能:优秀的前端网络技术知识(JavaScript,HTML,CSS,jQuery)。熟悉网页和移动端设计。深入理解用户体验设计原则。优秀的视觉设计技巧和用户交互原则知识。与多个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的能力,包括与信息架构师、项目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和研究人员以及工程团队。对通用软件开发实践的理解。使用 GIT②作为版本控制系统的经验。良好的沟通和文档处理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高度重视。GIT②:Git 是 Linus Torvalds 为了帮助管理 Linux 内核开发而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版本控制软件。图片翻译:UI/UX 开发人员Apartments.com·Austin,Texas 发布4周前·57位申请人CoStar 正在寻找一位 UI/UX 开发人员加入奥斯汀的办公室。Apartments.com 产品团队。此角色与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密切合作,在快速高度迭代的 Web 环境中实现全面响应的 Web 设计。UI概念经过讨论、模拟、实施、测试和改进,大多数使用 A/B 测试来支持设计假设。UI/UX 开发人员负责规范和要求高性能的 Web 体验,这些体验为在线房地产行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此角色与产品,数据和软件工程师合作,为 Apartments.com 数字生态系统内的多个产品提供用户体验。工作职责:与产品经理协作,创建线框,草图,原型和视觉设计。通过视觉设计表达产品价值和品牌承诺。在应用程序中生成 CSS、HTML、JavaScript 和程序代码,并展示多种产品层级 。让设计成为我们产品团队的关键,优化用户体验,以实现业务目标。来自 Apartments.com 发布的 UI/UX 开发人员招聘广告的摘录。UI/UX 开发人员角色需要广泛的技能组合,涵盖设计,开发和业务知识。你应该成为一个 UI/UX 开发者吗?UI/UX 开发人员通常被描述为创造性开发角色。如果你热衷于从头到尾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这是一条能让你做这一切的事情职业道路。如果你正在考虑采用 UI/UX 开发者路线,那么你对前端技术的热情就和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热情一样至关重要。你是否精通 JavaScript、 HTML 和 CSS,或者热衷于学习?你是否乐于将你的设计转化为功能齐全的界面?这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角色,所以你需要适应不同的角色。和大部分用户体验角色一样,沟通和协作是关键。你将在设计师、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本质上讲,如果你既有创造力又有技术,那么 UI/UX 开发人员的职业生涯将是非常有价值的。4. 可用性分析师有时被称为用户体验分析师,可用性分析师专注于用户体验的一个非常特定的方面: 可用性。可用性指的是一个产品对用户的友好程度:对于第一次使用的用户来说,它是否高效、易记、易操作?什么是可用性分析师?可用性是衡量产品整体用户体验的一个关键指标,基于四个主要的可用性指标:成功率:用户能够执行所需的任务吗?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错误率:在给定时间内用户出错的频率。用户的主观满意度:这可以通过要求用户完成一个简单的满意度调查表来衡量(在 1-10 的范围内,你对使用这个产品有多满意?)然后对测试的用户进行衡量。可用性分析师在确保产品成功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用性分析师试图理解用户在与数字产品交互时的体验。他们对现有产品进行持续的可用性测试,以便提出修复和改进点。他们在新产品开发、竞品分析和利用数据为设计决策提供信息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假设你在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工作,是一名可用性分析师,你会考虑用户在定位和预订航班时所采取的步骤,并准确指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为什么。“可用性分析师在确保产品成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许多方面,可用性分析师的角色与用户体验研究员的角色相似: 促进用户体验/可用性测试,并将这些洞察传递给更广泛的用户体验团队。然而,作为一个可用性分析师,你需要特别关注应用程序或网站在可访问性和交互性方面的表现。可用性分析师最有可能成为更大、更成熟的组织中的用户体验专家团队的一员。关键数据:在美国,可用性分析师的平均工资是 73,667 美元(年薪)。目前在 indeed.com 网站上大约有 1600 个可用性分析师的职位空缺。可用性分析师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可用性分析师使用一系列的可用性检查方法来评估产品的可用性。他们负责规划和执行可用性测试,分析数据结果,并与更广泛的团队分享观点。作为一个可用性分析师,你需要负责:与用户体验研究团队一起计划和促进可用性测试/可用性评估。使用一系列的可用性检查方法,如多元化检查、启发式评估、认知检查和基于个人的检查。分析可用性测试数据并提取有价值的见解。将观察和见解转化为设计团队的行动要点。通过任务分析、流程映射和用户输入开发用户故事。创建界面设计标准。开发线框图和原型。识别现有产品中的可用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可用性分析师有需求将他们的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知识与利用数据和推动战略决策的能力结合起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可用性分析师,你需要证明以下几点:较强的分析能力和业务导向能力。熟悉网页和移动设备界面的界面、交互和视觉设计原则。对人类行为的理解。理解关键的 UX 实践,例如故事板、线框图和原型设计。优秀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优秀的研究能力、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细节。向非技术受众传达技术信息的能力。图片翻译:主要责任:NISC 正在寻找一个积极主动和协作的个人加入用户体验团队。在此职位上,你将负责通过用户研究和产品探索来洞察用户的行为和需求,以及根据我们产品的战略构想,沟通产品的差异性和创新性 。您还将负责设计产品新功能的行为、交互和可视化界面,并提高现有的产品功能和可用性设计。这个角色经常负责解决复杂的设计挑战,并提出专注于优质用户体验的建议。您将学习一系列界面(以及所包含的设计),包括桌面、网络、移动、响应式设计、语音和增强现实。如果您对改善客户的用户体验有着超越美学的热情,那么这可能是你的角色。从 NISC 发布的高级可用性分析师职位信息中摘录。如图所示,可用性分析师通常在用户体验团队中,关注产品新的设计和现有产品特性的可用性。图片翻译:用户体验分析师与商业分析师、产品经理、软件开发人员和客户合作设计,开发和增强商业软件产品。该职位负责将高级软件需求转换为交互流和产品项目,并创建流畅直观的用户体验。此角色还将用户体验与业务分析的辅助技能组合,以定义并记录需求和研究。领导或参与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并负责设计、测试和沟通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联合委员会发布的用户体验分析师招聘信息摘录。他们有时被称为用户分析师,可用性分析师的角色贯穿了 用户体验和业务分析。你应该成为一个可用性分析师吗?可用性分析师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本能地对人类行为的保持好奇心。如果你对人们与数码产品互动的方式很感兴趣,你可能会喜欢做一名可用性分析师。如果你正在考虑这条路线,你需要非常了解和感兴趣的人机交互。你是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吗?你是否希望使数字界面变得更加用户友好和易于使用?你是一个优秀的沟通者,能够协调用户和企业的需求吗?如果是的话,可用性分析师的角色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你可以在这里了解更多关于可用性在设计中的重要性。5. 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近年来,策划被命名为设计师的“独角兽技能”,大多数主要的科技公司在他们的设计团队中都有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比如:谷歌、微软和 Facebook)你甚至可以在 LinkedIn(领英)上找到一个超过 1600人 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小组。那么究竟什么是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这条职业道路需要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什么是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您可以将这个角色看作是用户体验设计、文案和品牌之间的交集。当浏览一个数字产品时,用户需要依靠书面文本来引导他们。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制作这个副本,确保用户遇到的每一段文本都有助于他们的用户体验旅程。例如:如果你是 Tinder 的用户体验写手,你会考虑在用户体验每个触点上最合适的文本,比如提醒用户他们有新信息,或者庆祝新的比赛。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将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的知识与文案天赋结合起来,他们试图理解用户的需求,同时以正确的语调反映品牌。他们小心翼翼地组合所有装饰界面的细小提醒,从错误消息、呼叫操作按钮到欢迎屏幕和表单字段,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还负责设计用户体验编辑策略。关键数据:在美国,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平均年薪是132,600美元。目前,indeed 网站上大约有3700个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职位空缺。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角色涵盖了用户研究、文案和策略方面,一些主要的任务和职责包括:与用户体验研究员和产品团队紧密合作,以便理解目标角色并挖掘用户的痛点。通过数字界面为所有用户触点编写简洁、用户友好的文本。评估界面语言和交互设计元素,共同构建用户旅程中的逻辑叙述。设计和实现用户体验编辑策略。对现有的用户体验副本进行定期分析并不断迭代。图片翻译:UX作家Spotify·纽约,美国,发表于 8 小时前.25 位申请信息中排名第一位Spotify 正在寻找一位多才多艺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与设计、产品、工程、研究和营销合作,在网络、移动设备和其他设备上塑造出色的用户体验。你是一位讲故事的人,编辑和设计思想家,并且了解你的受众,并可以创建引人注目的内容,为用户提供支持和快乐。你将在定义内容策略,影响用户体验以及发展 Spotify 的品牌、语音和内容标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那么你非常适合这个角色:热衷于创造出色的用户体验——你期待用户需求并始终引导用户。可以灵活的创建概念,并与任何人协作完成任务。喜欢动手编写策略。在快节奏的组织中茁壮成长。怀着将艺术家和粉丝聚集在一起的激动心情一个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招聘信息的摘录,由 Spotify 发布。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是非常多才多艺的专业人士。他们不仅是优秀的作家和故事讲述者,他们也精通设计过程和背后的原则。图片翻译:我们正在寻找一位对体验设计充满热情的经验丰富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创造人们生活的产品。而人们使用产品的经历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与开发商、艺术家和作家等合作伙伴的关系。你热爱文字和语言,对风格、语法、语气和语音都有强烈的感情。唯一可以与你的语言激情相媲美的是你对用户体验的热情。你的头脑风暴将会改善用户体验。你倡导干净、诱人的Ul界面,你支持写作和设计,支持内容和用户。您有多年用户体验团队的经验,可能曾担任过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用户体验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内容策略师或类似的人。您可以立即识别用户流程中的错误,甚至可能有一些创建功能规格或线框图的经验。摘自苹果发布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招聘信息。如图所示,设计行业经验在这个角色中是非常有价值的。许多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已经有了用户体验、内容策略或信息架构的背景。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首先是杰出的广告文案。他们有一个诀窍来制作简洁、友好的副本,指导用户,绘制出一个顺利的用户旅程来使用产品。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与营销文案作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原则的了解。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以以下几点而闻名:出色的文案撰写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有设计、通信、文案或类似背景。理解用户体验设计过程以及文字和设计如何相互支持。对语言和讲故事的热情。能够找到最好和最简洁的方式去清楚地表达一个想法。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心态。优秀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你应该成为一名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吗?如果你对语言充满热情,并且认为它能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那么这绝对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职业道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你需要在设计环境中掌握文案艺术:你能够区分市场营销文案和指导用户的文案吗?你是否强烈认为文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你是否热衷于倡导这一点?如果你正在考虑成为一名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评估你现有的技能是很重要的。这个角色实际上是优秀的设计技能和写作天赋的结合;,它可能不仅仅是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的例子。理想情况下,你将在文案和设计两方面获得经验,最终目标是将两者结合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并接受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角色,这无疑是一条令人兴奋的道路。你理想的用户体验职业道路是什么?这些角色有没有引起你的共鸣?如果是这样的话,是时候制定一个行动计划了。从浏览求职公告板开始,让自己进一步熟悉这个角色。如果可以的话,联系一下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能够准确地告诉你每天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是如何走上这条特定的职业道路的。最后,找出你现有技能中的差距,并考虑如何弥补它们。如果这些职业道路中没有一条真正适合你,不要担心。本指南中所探讨的角色只是冰山一角:用户体验专业人士还可以成为语音设计师、顾问、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等等。一旦你掌握了用户体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世界就是你的。编译作者:拖布花,在读研究生评审指导;TCC委员团:胖鱼、呵呵、弹跳编辑整理:皮皮原文作者:Emily Stevens原文地址:https://www.invisionapp.com/inside-design/5-ux-specialties/本文由 @三分设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古之道也

超强干货!做用户研究,原来腾讯、新浪、搜狐和网易都是这么做的

今天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腾讯、新浪、搜狐和网易四大门户的用户研究方法。首先做用户研究得深刻地理解用户,了解用户的心理侧面,深入挖掘用户需求上的痛点。1.用户评论背后往往藏着用户的核心需求。2.通过邮件和问卷星等多平台对特定人群进行调查问卷。3.产品发布之前首先应看一下还有没有市场空间,充分调查研究细分市场。确定产品在市场上的目标群体、牢牢抓住有选择需求的用户群体。4.产品发布之前进行产品可用性测试。若发现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达成最终的测试目标。5.产品视觉设计风格方面,要符合其品牌定位和形象,做到统一化。6.有效的访谈也是较为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在访谈前对访谈对象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访谈中了解到的问题来改进问题,这样能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7.产品上线后,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评估,以改善产品设计,降低用户使用的成本。8.有效地投放广告。通过借助网络渠道,包括新闻资讯、科技专栏、微博、视频、直播等多种表现内容形式的传播;以及线下传统媒体渠道,包括报纸、杂志周刊、公交交通广告、分众传媒等多种形式来入手。来产生更多优质的免费流量入手,增长首波种子用户。其实广告对新用户影响力还是蛮有效。9.上线后也要时不时收集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反馈,从专业角度对用户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判断,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并改进。要知道这是他们的使用经验和认识积累。10.结合竞争对手,调整营销策略,尽量做到迎合用户,在产品趋于完美的同时。欢迎留言补充,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关注帛书老子,将获得更多有趣的科技资讯。喜欢的快关注一下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