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实习复盘:用户研究工作与思考摆渡人

实习复盘:用户研究工作与思考

本文作者从工作实践出发,介绍了自己用研实习工作的大致业务流程以及个人心得,与大家分享。一、职责工作内容官方工作内容简介深入了解公司业务模式,运营策略,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目标用户,进行产品分析。竞品分析,研究竞品产品形态、产品功能、用户人群、发展策略、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差异。梳理业务流程,分析用户行为路径,组合数据进行关键行为监测,观察异常。围绕产品层、战略层、体验层进行用户调研,整理调研结果,产出优化策略。二、我是怎么开展业务的公司背景:初创型职场课程教育公司产品形态:公众号课程商城产品量级:百万用户目标用户:渴望职场技能提升的上班族群体商业变现:公众号广告、社群服务转化,课程商城转化、课程合作分成等因为无导师带,直接负责人就是老板,老板也没时间教你怎么做,所以第一个任务就是写工作规划方案。我也只能从熟悉业务模式开始了。准备阶段(第一周)(1)熟悉公司业务以及各部门岗位大致工作内容心得一:用研的工作是服务于公司业务,服务于产品发展,服务于用户体验的,在明确了准备阶段的任务后,首先需要了解公司产品业务模式以及部门分布以及各部门大致的业务内容,思考如何从用研的角度为他们的业务提供数据支撑,提供解决方案等等。课程商城业务模式图用研在业务模式中起到的作用:为课程采购提供建议提供数据支撑,帮助用户运营推荐课程从业务流程提高课程转化率部门职责和用研为各部门提供的业务支撑图(2)输出产品分析报告以及体验优化策略体验产品,可带着下面的问题去分析体验,体验后输出分析报告,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建议。心得二:带着问题去体验产品用户通过什么渠道接触产品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行为路径用户使用产品的动机,产品满足用户什么需求如何满足核心用户的偏好喜爱,产品形态是否需要做改变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期望和评价研究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产品功能可用性,是否达到了用户的预期,让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研究产品功能易用性,使用过程中是否方便,更加人性化(3)梳理出业务流程中用户行为路径,产出优化策略报告心得三-结合产品和用户心理思考路径画出业务流程图,思考这样设计的利弊排除不必要操作/增加必要操作,最优化行为流程例子-用户进入商城后选择课程行为路径:路径体验问题之一:课程商城课程所属分类混杂不一,无设置课程分类导航。用户烦恼:对于寻找课程目的性较强的用户来说,无法直达课程类别页,搜索成本过高。需求验证:用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需求为真。需求提出:设置课程分类导航栏正式阶段(1)建立需求池承接各部门用户研究任务,需求分类整理,判定需求处理优先级心得四-建立需求池必要性建立需求池十分有必要,用研工作中需求量多且来源多向,若不整理分类,可能过几天需求就失踪了,而且建立需求池还能判断优先处理等级,并且能追踪需求执行状态。建议使用需求池管理工具,我是用TAPD平台来进行需求管理的。需求池要素一般有编号、功能模块、需求描述、需求来源、需求类型、添加时间、需求状态、需求优先级以及备注。需求池可添加公司成员,建议各业务部门成员将工作中遇到需要用研职能的需求录入需求池。需求来源可来自用户调研需求、业务需求、战略发展需求、数据分析需求、产品体验需求等等。(2)结合用户调研输出用户画像模型用户调研的一般方法:(方法使用视具体业务需求来定)定量:网上问卷、邮寄问卷、现场问卷、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定性:QQ、QT、电话、面谈、公司访谈、眼动仪、焦点小组、可用性测试。PS:确定可调配资源进行用户调研!!!拥有什么资源渠道可接触到用户再去确定调研方法。这里我采用调研方法是网上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社群咨询访谈,用户约访。用户画像准确性验证:事中验证:模型验证,抽样验证,交叉验证事后验证:真实数据验证,AB test,业务反馈数据验证我采用的是业务反馈数据验证,经过调研初步确定了用户画像模型,将模型交接给课程采购部门,采购部门上架针对该用户画像群体刚需的课程,进行数据监控,从而验证画像准确性。心得五-用户画像作用:定位核心用户人群,为业务方案提供最准确的支撑。细分用户模型(年龄,性别,职业等),定向提供服务。为公司寻找业务新方向。(3)需求处理举个例子:某某课程上架后,转化率相比其它同类课程极低,通过用户研究确定是什么原因?心得六-多维度寻找异常问题原因思路1——业务流程分析调研方法:数据埋点并进行漏斗模型分析画出业务流程图。用数据标注每个流程。分析哪个流程转化出现原因。提出优化策略。思路2——追本究因,思考一切可能的原因调研方法:用户访谈确定访谈主题,预约已购买用户/未购买用户进行访谈。思考一切可能引起用户不购买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前准备访谈问题,引导用户往主题方向延伸。最好录音,整理访谈内容,输出结果。总结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用研工作的本质,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通过解决各种业务问题,养成了我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如何合理调配资源,使用资源达到预设目的。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到你~本文由 @小郭同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天寒既至

腾讯20秋招70%被暑期实习生预定,所以你的寒假实习打算怎么安排

前面和大家介绍了华为和阿里的校招,相信看过的同学肯定都收获不少。今天我们再跟着职求我的老师,一起来看一下另一家互联网巨无霸——腾讯2020年最新的校园招聘情况统计。职求我统计了腾讯2020校园招聘各个岗位的投录比情况,还没毕业的大学应届生或者准备转行的同学,看看你们准备投递什么岗位吧,同时也看一下你所心仪的岗位会有多少人和你竞争!【技术类岗位】安全技术岗位, 录取比例为 18:1移动客户端开发岗位,录取比例为 22:1web前端开发岗位, 录取比例为 25:1后台开发岗位, 录取比例为 25:1运营开发岗位, 录取比例为 25:1游戏客户端开发岗位,录取比例为 29:1机器学习岗位, 录取比例为 33:1测试开发岗位, 录取比例为 38:1web开发岗位, 录取比例为 39:1PC客户端开发岗位, 录取比例为 41:1软件测试岗位, 录取比例为 43:1技术运营岗位, 录取比例为 49:1云计算开发岗位, 录取比例为 91:1数据分析岗位, 录取比例为 215:1分析从上往下录取率逐渐降低,录取率最高是安全技术岗位 18位大学应届生中挑1位,录取率最低是数据分析岗位 215位大应届生中挑1位。从录取比例来看,可以看出腾讯岗位的需求在于移动客户端、web前端开发、后台开发、运营开发这四类岗位,这几个岗位的招聘人数应该是最高的。其他像pc客户端、软件测试,从录取比例和经验来看,应聘人数相不少,招聘人数会少。最奇怪的是数据分析岗位,215:1,我们来看下腾讯对这一个岗位的招聘要求:专业偏向于数学类,当然很多其他专业的也会去应聘,尤其计算机类,而且很多宣传语就是数据分析容易、热门等等,从这几点看来,应聘的人数特别多【产品类】游戏发行/运营培训生 录取比例为 62:1云计算产品经理 录取比例为 63:1产品策划/运营 录取比例为 67:1游戏策划培训生 录取比例为 76:1平台型产品经理 录取比例为 105:1分析首先产品类岗位数目肯定远远少于技术类岗位的,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应聘人数应该也少于技术类的岗位,造成两者的录取率相差一倍。前四种岗位的录取比率差不多,最后的平台型产品经理录取率稍微低一些,这个岗位针对腾讯云这类PAAS服务,需要建设大量的平台,录取人数自然低于前四者,所以录取率也低一些【设计类】UI开发(网页重构) 录取比例为 30:1交互设计 录取比例为 79:1视觉设计 录取比例为 91:1多媒体设计 录取比例为 100:1游戏美术2D 录取比例为 113:1用户研究 录取比例为 405:1分析设计类岗位录取率明显更低,而且低于技术类和设计类。这个第一个UI开发(网页重构)有点奇怪,录取率明显比其他5种岗位高,什么原因呢?我们看下腾讯招聘要求:基本可以看出,这个岗位虽然没有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但是岗位要求却偏向于一些技术开发,比如JS、比如PHP等,但是这个岗位却归为设计类。我们再来看下用户研究岗位,录取率405:1,这么低!我们还是来看下腾讯岗位要求:基本上属于专业限制低,而且和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市场营销,这些专业对口的岗位并不是那么多,所以来互联网公司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岗位少,录取率奇低也是可以理解的。【市场/职能类】法律类研究 录取比例为 64:1秘书 录取比例为 74:1内容运营 录取比例为 93:1人力资源 录取比例为 116: 1行政专员 录取比例为 136:1营销 录取比例为 223: 1政府事务 录取比例为 237:1财经线培训生 录取比例为 260:1商务拓展 录取比例为 273:1法律类法务 录取比例为 336:1市场研究 录取比例为 386:1商业分析 录取比例为 505:1投资分析师 录取比例为 1440:1分析市场/职能类岗位的录取率明显更低,首先岗位肯定少,比如人力资源岗位数肯定少,像投资分析师,这类岗位在应届生中招聘应该也很少,但是应聘的人数不少,比如人力资源很多专业都可以的,我们看下人力资源的岗位说明:这种岗位描述都比较感性,能应聘的专业几乎没有限制,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描述也很模糊,说明很难描述,甚至都没说要求本科。以上就是腾讯2020校招报录比统计和分析,相信想报相关岗位的同学已经感受到了压力。下面再给大家爆个料,看完你们肯定更不淡定了。是的,你没有看错,70%的岗位已经被暑期实习的同学提前预定了。所以能提前获得实习岗位是多么的重要。当人家都在开始准备寒假实习了,你还在快活的追剧,校招差距这就出来了。

所谓

问答集:如何转行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

很多朋友都很关注如何转行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等等),往往会面临很多纠结和挑战。这里给出对一些朋友的对话。1. 请问对于建筑学毕业后自学做UI或者做交互的求职者来说,建筑学的本科背景有加分还是说就没用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看。短期内来看,有没有建筑学的背景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用户体验设计跟现在各种各样的设计专业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提升你自己的UI或者交互设计的能力。而这需要吸收一系列的新的知识和方法,并且去做大量的练习。从长期来看,建筑学的学习又是有用的。从抽象的角度来看,信息产品的设计和建筑的设计有很多相互关联和互通的点。比如说,两者的设计思想之间其实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的。我推荐你去阅读一些建筑设计相关的书籍,例如《建筑的永恒之道》、《建筑的模式语言》等等。当你做了大量信息产品设计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的设计思想特别相通以及能够用得上。而计算机编程经常会用的编程模式语言就是来源于建筑设计里面的模式语言。所以,在读大学期间,我特别建议你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这样会对长期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2. 应届建筑学毕业生,有机会进入交互行业吗?无论是应届建筑学专业还是其他各种各样的专业,设计类也好非设计类也罢,都有机会进入到这个行业里的各种职位中来。因为整体上来看中国的大学教育在从用户研究到ui、交互、产品等等方面,都没有做得特别深入和专业,这就导致了刚毕业的同学们之间的起点不会相差太大,机会还是相对平等的。其实关键不是有没有机会,而是自己有没有去把握机会,有没有开始学习,有没有选择一条主线(比如ui或交互)去深入研究。比如你现在看到了这些文字,听了我的live,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建议你通过某种途径(比如听完我这个live)去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个领域都要学什么东西以及未来的发展如何,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感兴趣,是不是在这个领域想做出一番成就,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进入这个领域并开始深入学习,别担心机会问题。3. 零基础的文科学生跨专业学习交互设计可行吗?以及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交互?首先跨专业学习没有任何问题的。大学教育,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学,那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做交互呢?我觉得可以从五方面来:(1)看看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能力够不够用这些能力和你学文还是学理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见过逻辑分析能力特别强的文科生,也见过思想比较跳跃的理科生,主要还是和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素养有关系。(2)你是不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有足够的执行力这里的好奇心是指对于新鲜的事物,比如新的科技产品,你能够特别好奇,愿意去接受他们。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这种好奇深入执行下去,浅尝辄止是不可取的。你要更深入地去看这些东西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去利用或者改造的,哪些地方可以增强我们的能力,或者我们可以增强产品本身的能力等等。(3)既要有抽象的能力,又要有具象的能力抽象的能力就是指你能够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去除表象,把它内部的逻辑关系抽象成一个模型;具象的能力就是指,除了建立了模型有了骨架之外,你还能够把它们的血肉想象出来的。对于用户究竟应该是什么样,能有一个具象化的思考。(4)审美你的审美能力特别的重要。不管是产品背后的商业价值还是中间的骨骼、框架和逻辑,你到底做到什么程度用户才会觉得你好,这需要你自己能够判断出来。这是我认为很多人都欠缺的东西,而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是一定要具备这个能力的。(5)你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够强新的东西在不断出现,我们要能够随时高效学习并吸收掌握,这是特别重要的。综合以上五点,你就可以判断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能不能符合要求。如果你符合这些要求的话,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是问题不大的,你是适合做交互的。4. 准备跨专业读交互设计研究生的学生,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储备?第一,对于一个交互设计师来说需要掌握基础的视觉能力、交互能力、用户研究能力,甚至要有一定的产品思维,知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不管你要考研还是以后自己找工作、就业,以上都是你要具备的,现在其实已经有大量的书籍和网络资源,你要基本去扫一遍。第二,既然你是要考研的学生,我也建议你去想想未来要考的学校是什么,了解一下这个学校比较侧重什么。再在这方面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第三,你要考研的话更关键的还是要把现在考的几门课给解决掉,因为它们是考试的一个标准,所以不管是否有用,都要通过解决它们来使自己的分数达到要求,下一步再去考虑在专业上怎么进步。5. 我现在也在准备转行到交互行业,本科是建筑学,但是看了几本书以后,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找教程也都是些教你绘制图标和界面的,感觉很迷茫。其实很简单。第一步,京东也好,亚马逊也好,搜索“交互设计”,就会出现很多热门的书籍。把这些书迅速地读一遍,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可以达到基础知识点的覆盖。第二步,找大量的产品去实践。分析每一个产品的信息架构,用户重点使用路径,互线框图和流程。第三步,去寻找这些产品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和现有产品对比,思考中间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对方考虑的是什么?第四步,再把之前的书再读一遍。这个时候你有了初步的实践,再看书就会发现有了很大的提升,之前不理解的也会加深理解。总结来说,先去做一些基础的阅读,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然后踏踏实实的去实践,和实际结合起来,再然后通过实践去找理论,来回循环。6. 我以前是做城市规划的,现在做了一年UI,打算转交互,平时也会看些交互方面的文章。请问现在如何系统地来学习交互?第一份交互工作该找什么样的?怎样系统的学习交互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们之后会专门来讲。第一份工作该找什么样的?我的建议是找产品规模相对大一些的。因为对于在起步期、快速发展创业期的公司,工作拆分不是很详细,团队不会需要只做交互的设计师,设计师不管是视觉方面、交互方面、用户研究都需要能够把控。而对于一个比较成型的公司,工作会拆分得比较详细,比如说电商怎么提升转化率,社交产品,工具产品等怎么提升用户留存,这样利于你在某一方面细致研究。所以如果想专攻交互,就找一个中型以上的企业,然后在这个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提高、吸收。但是对于长期来说,你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所积累。7. 三年给排水工程师在职,大学时平面设计有微薄软件基础,目前自学准备转行交互,工作日每天保证4小时自学,五个月时间足够吗?先从视觉设计入行可行吗?五个月的时间是不是足够,这具体取决于你自己,比如说你的学习能力,学习时进展的速度,领悟的速度等等。如果从常规上来说,都是ok的,如果这五个月的时间你每天真的能够坚持的话,还是能够让你有一个基础的入门的。先从视觉上入行也是OK的,如果只是说入门的话,视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视觉入门很简单,就是需要你要做大量的练习,然后去学习,不管是色彩的知识,还是如何去用光等等。其实对初期的视觉设计师,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勤奋的程度,是你有没有那么大的决心、那么大的毅力去做练习。至于再往下发展,才是看你对设计上的悟性,你的感觉等等,但是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前面这些都是可以去积累的。所以,关键在于你能够在五个月,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哪怕是一年)里持之以恒坚持下去。8. 心理学专业,参加用户研究实习生笔试发现题目更像是面试产品的,与原以为会考察的知识相去甚远,而交互设计又需要作品。请问心理学的学生何去何从?如果未来你想要从事用户研究的工作,产品的思维和知识是一定要去掌握的。你之前在学校里学到的大多数所谓的用户研究方法和知识,可以坦白的说,大部分在实际里面都不是那么的实用,很多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因为一些传统的用户研究方法和经验是建立在以前的软件行业、家电行业等等的发展之上的,而这都是很多年来所约定俗成的。到了今天,在互联网,在各种各样的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传统的用户研究,不管是从人也好,知识也好,远远都还没有更新,都还没有跟得上。我认为,今天做用户研究最重要的点,就是要和产品深度地结合。一定要去理解产品,要了解产品是怎么做的,了解怎么理解这些用户,要知道用当下的一些方法看数据和理解用户行为,而这些方法大部分你在学校里都没有接触过。综上,我的建议是你的确要去深度地了解产品,这对于你面试和未来的发展都很重要。9. UI设计转软件工程师转技术有比较好的中间岗位吗?可以考虑前端工程师。前端工程师需要前端技术,也需要UI素养,知识和技能。你有UI的基础,而且入门软件工程师的话,前端相对好入门。另外,微信小程序带来的浪潮会使前端工程师需求增加,所以如果想做软件工程,可以有意识地向这方面积累。相关阅读想转到UX?我有一些建议#专栏作家#马力,最美应用创始人&CEO,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互联网产品设计、需求挖掘、流量和用户体验。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绝路桥

面试复盘:腾讯视频产品策划实习生

本文作者复盘了自己的腾讯视频产品策划实习生面试经历,对面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参加产品实习生面试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份很好的参考指南。作为一名两年制的研一狗,我刚刚入学不久就忙不迭开始寻找实习(对于求职产品的人来说,相关经历真的太重要了!!!)有幸能够接到腾讯视频产品策划实习生的面试并顺利通过面试,因此在此分享我的面试经历,希望能为即将或正在寻找产品实习的你带来一点帮助~先介绍下我的背景:21年毕业,本科哈工大,硕士哈工大深圳,商科专业,在校期间无相关比赛和项目经历,在此之前有过一段大厂的用户研究实习和一段创业公司的C端产品实习。其实我的背景并不算优秀,优势在于学校背景(但产品求职真的不看重学校),实习经历勉勉强强能够弥补项目经历的欠缺,专业劣势(非理工科专业,无技术背景)。在这种情况下能接到面试邀约,真的很感谢面试官的一视同仁。一面面试经历时间是周五晚上6点10分,形式是电话面。1. 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这个几乎是每一个面试官的开场白了,相当于是一道开卷考的题目,所以强烈建议在面试之前准备一段1-2分钟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不需要包含太多信息,尤其是不要把简历上已经有的内容再完完全全复述一遍。我的自我介绍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我的背景,包括姓名、学校、年级。在这里我耍了个小心机,因为我认为我的专业是劣势,所以没有提我的专业;我为了应聘这份实习做了什么。我在这部分简短地介绍了一下之前的两段经历(真的很简短,就两句话),着重告诉面试官我为了想要做产品经理而做了什么准备,比如看相关书籍、刷网课、写竞品分析报告等;我的能力。这个部分我会根据不同的JD进行细微的更改,但大体上都会提到我具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与执行能力,并辅以相关的事例来佐证。说完这些就差不多了,可以把话筒交还给面试官了,说的太多不仅容易让人抓不住重点,而且会让面试官不耐烦。2. 介绍一下你的那段用户研究经历因为之前被别的面试官怼过“对过往经历不熟悉”,这个问题我有专门准备过。这个问题我用STAR法则拆解了问题,分别从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个方面向面试官介绍了这段经历,并且在最后提到我从这段实习中学到了什么以及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STAR法则能够让回答更有逻辑和条理,最后的Review体现自己的学习和复盘能力。3. (接上一问)为什么后来不想做用户研究了?因为我上一问的回答中提到自己不想继续做用户研究了,因此面试官提问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也有准备,主要围绕用研不能亲自将想法或结论落地这一点来回答,由此引出“PM能够将想法落地,自己更想做PM”。4. 你最近有用什么视频类APP吗,简单介绍一下这里我举了抖音。因为抖音是一个音乐短视频社区平台,所以我先回答了一个好的音乐短视频社区平台应该是怎样的,之后再介绍抖音。我主要从用户画像、使用场景、用户需求、运营策略以及商业化这5个方面来介绍,并且在最后提了一个我认为抖音做的不太好的功能点——没有拍摄模板。5. 说一个你认为好的产品和一个你认为不好的产品,并说一下好与不好的点在哪好的产品我还是说了抖音,因为最近刷抖音确实刷的有点多。我认为抖音做的好的点主要在于它的大屏播放模式,这个点带给用户如同澳门赌场式的沉浸式体验,并且切换视频的交互方式极其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抖音能够抓住用户的时间的核心之一。在说不好的产品的时候大脑宕机了一下(平时的积累还是不够),然后举了微信为例。我认为微信做的不好的点在于:当群聊的人数过少时,邀请入群不需要被邀请者确认。这点会导致用户有时候会莫名其妙被拉进一些营销群,对用户造成困扰。6. (接上一问)你觉得为什么微信的产品经理会这么设计?你有什么优化方法吗?因为上一问就没有回答好,所以到这块的时候回答的更加浅薄了。我觉得微信的PM在做策划时更多地考虑了为用户提供便捷性,邀请入群不需要被邀请者确认这个设计简化了用户进入群聊的路径,而微信本身就是一个社交产品,应该鼓励用户交流,无论是一对一的交流还是在群聊中交流,因此这个设计符合微信的调性。同时,被拉入营销群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为了预防一个小概率事件而降低产品的便捷性不是特别明智。优化方法在于基于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系统自动采集信息或是用户举报)给用户贴上标签,如果某一用户曾经有过建立营销群的行为,那么系统自动给这个用户贴上标签,下次他在拉群的时候所有被邀请者都需要确认才能进群。如果这个用户被贴上标签后又有了多次良好行为(比如连续多次建群没被举报),那么这个标签会自动摘除。7. 你没有技术背景,那你会怎么与开发进行沟通?这个问题我答偏了,问我是怎么和开发沟通,我回答的却是怎么弥补这个缺陷,主要从入职前的学习和入职后的补缺两方面回答的。8. 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因为我自己感觉回答的并不是很好,所以我就问面试官:“你觉得我想要成为一名PM的话,还有什么需要加强的地方?”面试官认为我的表达需要更加简练,这样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会更容易让别人明白我在说什么。这次面试感觉面试官更着重考察我的产品思维。由于我自己在这块确实还有待加强,面试的时候回答得并不是特别好,而且面试时间也略短,大概只面了20分钟,所以我一度认为自己凉了。二面面试经历时间是周一晚上8点30分左右,形式是电话面。当时我正走在回学校的路上,突然接到电话问我能否面试,于是我马上戴上耳机,找个安静的角落开始面试。1. 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2. 介绍一下你的那段用户研究经历这两个问题回答同一面一样。3. (接上一问)这段实习中你为项目或团队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这个问题面试官主要是想考察我在这段实习当中的参与度和反思,我就给他举了一个在项目开展初期帮助团队更好地加深对于产品的理解的例子。4. 介绍一下你在那家创业公司做的两个产品这一问我主要回答了这几个点:公司信息、设计产品的背景、产品定位、目标用户、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怎么解决的、我在其中参与的工作以及我对于这两款产品的思考。其实我感觉我还是说的太多了,没有改过来表达过于啰嗦的毛病。但我觉得我精炼了语句的话可能面试官就没办法get到我想表达的点,所以两害取其轻,我还是选择了多说几句。5. (接上一问)你是怎么帮助他们改变了第一个产品的定位的?6. (接上一问)在设计这两个产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或是有价值的想法?这两个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就行,面试官主要是想考察一下思维活跃程度。如果没有的话就老老实实回答“没有”,但绝对不能回答得模模糊糊,毕竟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强答但是没答好的话反而会比不回答效果更差。7. 介绍一款你认为不错的小众产品,为什么觉得不错?这里我向面试官介绍了“知更”,一款地图社交APP。我从产品定位、用户画像、产品功能、解决了用户的什么痛点这四个方面介绍了这款产品。我觉得这款产品做的好的地方主要在于它的定位填补了地图社交这块空白,满足了用户基于生活场景来进行社交的需求。8. (接上一问)你觉得知更的功能与微信的“附近的人”的差别在哪?这一问我没答好,当时只能想到从功能点上来讨论差别。主要的差别在于知更的陌生人社交覆盖的范围更广,而微信的“附近的人”仅局限于附近的人;知更能够向陌生人展示自己发布的内容,而“附近的人”主要是引导用户添加微信好友,本质上还是熟人社交。9. 你对于这份实习的期望是什么?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期望能够经历完整的项目,能够独立负责需求,学习一下腾讯的产品流程,弥补之前经历的缺陷。10.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我问了:实习生入职能够接触到怎么样的工作?入职以后的导师是一个愿意带人的人吗?什么时候能收到面试结果?然后面试官向我详细介绍了实习生能够参与到的工作,并表示会把实习生当作一个正式的产品经理来培养;导师方面,面试官说腾讯的员工都很乐意教实习生,只要我愿意学愿意问,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第三个问题面试官反问我希望什么时候得到面试结果,我回答:“希望尽快,最多能等到后天中午,因为手上还有个offer等着确认。”面试官反馈:“后天中午之前没有问题,肯定能给结果。”在交流中感觉到这次面试的面试官的职级应该比一面的面试官要高,考虑的东西也更加全面。这个面试官考察的内容更为全面,包括对于过往经历的review、产品思维、对于新事物的敏感度以及学习意愿,在我卡壳的时候会给予一定的引导,总的来说是一次体验感不错的面试。后续在二面的第二天的下午六点多,HR打来电话告诉我通过了面试,但因为当时已经填写完了腾讯另外一个部门的入职信息,所以遗憾地放弃了这个offer。把这段面试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够为求职产品的同学们带来一点准备面试的思路,同时也为自己下次寻找实习积攒一点人品~本文由 @任白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透明人

想转到UX?我有一些建议

关于转行,一定要自己想清楚。无论是建筑专业还是其他专业背景的同学,如果想转到 UX 方向,一定得是自己已经充分了解了,觉得对这个领域有兴趣,有机会,而不是以为 UX 门槛低可以先转进来。所谓「转行」,其实绝大多数互联网设计师都是「转行」。因为很少有学校有这个专业,即使有,学校里教育的积累也完全不够,老师在这个领域的积累可能还不够。所以实际上「转行」不是关键,重要的是你要决定是否要往互联网、往 UX 领域发展。特别想强调建筑设计专业的同学,建议先不要盲目,所有事情有好的一面就一定有差的一面,有机会就会有挑战,自己一定得多研究。建筑设计本身只是周期问题,如果自己真的热爱,坚持下来同样不会太差。对于工业设计的同学,我觉得倒是已经说不上「转行」与否了。七、八年前我被学校找过去座谈提建议,我当时的建议是,专业重点直接转向交互(应该说是整个 UX 关联的领域),抓住行业上升的机遇,当时可能还会有人不以为然,现在看来是对的。其实老师们在更早的时候就在重视这一块,一直在推动。这些年,北邮的工业设计毕业生,做UX和产品的人数太多了。然而也是同样,如果你就喜欢工业产品的设计,坚持下来也未必会差,同样有一些同学在这方面有突破的。因为我对互联网和互联网渗透率高的行业比较了解,所以我会觉得互联网的机会仍然不少,里面的变化和快速发展适合年轻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行业机会会少,都存在周期性,你越了解一个行业,包括自己所在的行业,就越可能做出合理判断。如果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希望长期发展,那耐着性子做下去没有问题。毕竟都有经济周期的影响,只是时间快满而已。每个行业做到资深,都很不错。如果你今天听人说这个方向很好,明天又看到一群人说 UX 很水,自己摇摆,就说明还了解的不够,做决定时需要更慎重。快速变化的行业,比较适合年轻人快速成长,相对成熟的行业,适合持续长实践的积累。都有机会,但不要盲目转行。问答整理很多同学有关于转行的疑问,现在选取其中一些问答整理出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1、对于建筑学毕业后自学做UI或者做交互的求职者来说,建筑学的本科背景有加分还是说就没用了?这个问题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看。短期内来看,有没有建筑学的背景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用户体验设计跟现在各种各样的设计专业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UI或者交互设计的能力。而这需要吸收一系列的新的知识和方法,并且去做大量的练习。从长期来看,建筑学的学习又是有用的。从抽象的角度来看,信息产品的设计和建筑的设计有很多相互关联和互通的点。比如说,两者的设计思想之间其实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的。推荐阅读一些建筑设计相关的书籍,例如《建筑的永恒之道》、《建筑的模式语言》等等。当做了大量信息产品设计的时候,你会发现里面的设计思想特别相通以及能够用得上。而计算机编程经常会用的编程模式语言就是来源于建筑设计里面的模式语言。所以,在读大学期间,特别建议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这样会对长期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2、零基础的文科学生跨专业学习交互设计可行吗?以及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交互?首先跨专业学习没有任何问题的。大学教育,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学,那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适合做交互呢?可以从五方面来分析:(1)看看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能力够不够用这些能力和你学文还是学理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见过逻辑分析能力特别强的文科生,也见过思想比较跳跃的理科生,主要还是和自身的综合能力及素养有关系。(2)你是不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有足够的执行力这里的好奇心是指对于新鲜的事物,比如新的科技产品,你能够特别好奇,愿意去接受他们。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这种好奇深入执行下去,浅尝辄止是不可取的。你要更深入地去看这些东西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去利用或者改造的,哪些地方可以增强我们的能力,或者我们可以增强产品本身的能力等等。(3)既要有抽象的能力,又要有具象的能力抽象的能力就是指你能够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去除表象,把它内部的逻辑关系抽象成一个模型;具象的能力就是指,除了建立了模型有了骨架之外,你还能够把它们的血肉想象出来的。对于用户究竟应该是什么样,能有一个具象化的思考。(4)审美你的审美能力特别的重要。不管是产品背后的商业价值还是中间的骨骼、框架和逻辑,你到底做到什么程度用户才会觉得你好,这需要你自己能够判断出来。这是我认为很多人都欠缺的东西,而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是一定要具备这个能力的。(5)你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够强新的东西在不断出现,我们要能够随时高效学习并吸收掌握,这是特别重要的。综合以上五点,你就可以判断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能不能符合要求。如果你符合这些要求的话,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是问题不大的,你是适合做交互的。3、准备跨专业读交互设计研究生的学生,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储备?对于一个交互设计师来说需要掌握基础的视觉能力、交互能力、用户研究能力,甚至要有一定的产品思维,知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不管你要考研还是以后自己找工作、就业,以上都是你要具备的,现在其实已经有大量的书籍和网络资源,你要基本去扫一遍。既然你是要考研的学生,我也建议你去想想未来要考的学校是什么,了解一下这个学校比较侧重什么。再在这方面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你要考研的话更关键的还是要把现在考的几门课给解决掉,因为它们是考试的一个标准,所以不管是否有用,都要通过解决它们来使自己的分数达到要求,下一步再去考虑在专业上怎么进步。4、我现在也在准备转行到交互行业,本科是建筑学,但是看了几本书以后,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找教程也都是些教你绘制图标和界面的,感觉很迷茫。第一步,京东也好,亚马逊也好,搜索“交互设计”,就会出现很多热门的书籍。把这些书迅速地读一遍,也许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可以达到基础知识点的覆盖。第二步,找大量的产品去实践。分析每一个产品的信息架构,用户重点使用路径,互线框图和流程。第三步,去寻找这些产品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和现有产品对比,思考中间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对方考虑的是什么?第四步,再把之前的书再读一遍。这个时候你有了初步的实践,再看书就会发现有了很大的提升,之前不理解的也会加深理解。总结来说,先去做一些基础的阅读,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然后踏踏实实的去实践,和实际结合起来,再然后通过实践去找理论,来回循环。5、我以前是做城市规划的,现在做了一年UI,打算转交互,平时也会看些交互方面的文章。请问现在如何系统地来学习交互?第一份交互工作该找什么样的?怎样系统的学习交互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们之后会专门来讲。第一份工作该找什么样的?我的建议是找产品规模相对大一些的。因为对于在起步期、快速发展创业期的公司,工作拆分不是很详细,团队不会需要只做交互的设计师,设计师不管是视觉方面、交互方面、用户研究都需要能够把控。而对于一个比较成型的公司,工作会拆分得比较详细,比如说电商怎么提升转化率,社交产品,工具产品等怎么提升用户留存,这样利于你在某一方面细致研究。所以如果想专攻交互,就找一个中型以上的企业,然后在这个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提高、吸收。但是对于长期来说,你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所积累。6、三年给排水工程师在职,大学时平面设计有微薄软件基础,目前自学准备转行交互,工作日每天保证4小时自学,五个月时间足够吗?先从视觉设计入行可行吗?五个月的时间是不是足够,这具体取决于你自己,比如说你的学习能力,学习时进展的速度,领悟的速度等等。如果从常规上来说,都是ok的,如果这五个月的时间你每天真的能够坚持的话,还是能够让你有一个基础的入门的。先从视觉上入行也是OK的,如果只是说入门的话,视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视觉入门很简单,就是需要你要做大量的练习,然后去学习,不管是色彩的知识,还是如何去用光等等。其实对初期的视觉设计师,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勤奋的程度,是你有没有那么大的决心、那么大的毅力去做练习。至于再往下发展,才是看你对设计上的悟性,你的感觉等等,但是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前面这些都是可以去积累的。所以,关键在于你能够在五个月,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哪怕是一年)里持之以恒坚持下去。7、心理学专业,参加用户研究实习生笔试发现题目更像是面试产品的,与原以为会考察的知识相去甚远,而交互设计又需要作品。请问心理学的学生何去何从?如果未来你想要从事用户研究的工作,产品的思维和知识是一定要去掌握的。你之前在学校里学到的大多数所谓的用户研究方法和知识,可以坦白的说,大部分在实际里面都不是那么的实用,很多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因为一些传统的用户研究方法和经验是建立在以前的软件行业、家电行业等等的发展之上的,而这都是很多年来所约定俗成的。到了今天,在互联网,在各种各样的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传统的用户研究,不管是从人也好,知识也好,远远都还没有更新,都还没有跟得上。我认为,今天做用户研究最重要的点,就是要和产品深度地结合。一定要去理解产品,要了解产品是怎么做的,了解怎么理解这些用户,要知道用当下的一些方法看数据和理解用户行为,而这些方法大部分你在学校里都没有接触过。综上,我的建议是你的确要去深度地了解产品,这对于你面试和未来的发展都很重要。#专栏作家#马力,最美应用创始人&CEO,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擅长互联网产品设计、需求挖掘、流量和用户体验。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其应若响

研究了100篇竞品分析报告后,一个实习生写了这个……

本文作者怀左,三节课新晋内容实习生。此前几乎不懂互联网的他,在三节课实习的前三周内,查阅了大量竞品分析报告之后,试着归纳出了关于竞品分析报告写作的一些要点。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有璨对本文提供了全程指导。很多人都写过竞品分析报告,但真正能把竞品分析做好的同学很少。很多所谓的“竞品分析”,都还停留在“罗列”和“套公式”的阶段,看似堆砌了一堆信息,但最后却并未得到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核心结论。我自己在几周前就曾经亲自踩过类似的坑——当时,老黄(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有璨)让我去研究一款阅读产品,并找一下跟它相似的另一款产品进行一下比对,然后出篇心得。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两篇竞品分析,参照了它们的结构,随意找了另一款阅读类产品当作竞品,查了点资料,列了两款产品目前的用户体量等数据,又介绍了下两款产品的基本操作有些什么差异,再主观表达了下我更喜欢哪一款产品之类的,就上交了报告。结果自然是被批得很惨……老黄说:这样的东西,看起来基本没啥亮点和价值啊!这时候,我才发现,真的要做好竞品分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于是,我痛定思痛,重新认真研究了超过100份好的和不好的竞品分析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如何做好竞品分析”,以及“做好竞品分析的价值在哪里”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考。现在,我认为:如果能够做好竞品分析,你的学习速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将是有可能被提升至少3-4倍的。在我看来,真正写好一份竞品分析,可能需要逐次回答清楚4个问题。问题1:你的目的是什么?你到底需要分析什么?很多人做竞品分析,可能是直接随意找了款直观感觉相近的产品,然后网上找个框架往上一套(比如什么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之类的)就直接开始分析了。但是,这样的分析往往是“失焦”的——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这个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机械完成动作而已。这里一定要强调一句——只有先搞清楚了你的目的,你才能知道到底该去重点分析些什么,也才能让你的分析价值和效率变得更高。举个例子,这就好比两个人都在看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这本书,但其中,A只是单纯觉得自己想要学习好“营销”而在阅读,而另一个人B,则有着非常具体的问题想要解决——ta可能重点就是想要解决他们公司的众多产品到底如何定价才会更好的问题,在看书时也会更多针对ta想要解决的问题去收集很多信息和尝试进行实践的话,你觉得A和B之间,谁的学习效率更高?所以,任何分析报告式的东西,明确目的一定是第一位的。我们不妨直接上张图——(上图摘录自三节课“产品经理P1课程”内容)如上图所示,在研究一款产品时,我们可研究的部分可能包括了行业现状和格局、需求场景、业务形态+业务流程、功能结构、交互体验&页面UI、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路径、运营路径等等多个部分,而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应该是结合我们不同的目的去聚焦到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和比对的,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把所有的信息都罗列一遍,那样很可能就导致你罗列的信息成了无效信息。比如说——如果你是要看看两款产品哪一款更有前途更有生命力,那可能重点应该看一些行业现状、市场前景、业务形态、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运营路径这样的东西对比;如果你是想要看看竞品的哪些功能做得比较好,能不能更高效抄过来,那可能重点应该结合具体产品功能看一些需求场景、业务流程、交互体验、界面UI等等这样的东西,每一个人家做得更好的功能,你都应该要能够清楚明确的看得到到底人家哪里跟你不一样,具体怎么个好法;如果你是要重点研究下对方可能接下来会做些什么事,可能重点应该放在业务形态、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运营路径上;如果你其实对于一个领域还没啥了解,只是想要通过对于两款产品的深度比对和研究来更好了解这个领域的产品,那你可能需要一个较为完整的横向对比,但在此基础上仍然需要有关注侧重点;……而当你已经明确了你的目的和你要重点关注的信息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到第二步了——选择竞品。问题2:我们该如何选择竞品?竞品的选择听起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但恰恰是在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受到巨大的局限。比如说,假如你在美团外卖工作,为了要寻找你们整个点餐、下单、支付、配送的体验流程的优化节点和空间,现在需要去做个竞品分析,你觉得你会选择哪款产品来作为你的竞品进行研究?我猜,90%以上的人都会说:饿了么。但,为什么我们不是通过对淘宝、京东等产品的研究来提升我们的购买和下单体验?为什么我们不是通过研究Enjoy、大众点评这样的东西来了解用户在“觅食”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以及哪些看起来细小的体验对于用户可能是会有极大增益的?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研究闪送、花点时间这样的产品来提升自己的配送、收货等体验?所以,竞品的选择,其实同样存在学问。基本上,有5种选择“竞品”的角度和方式——1、核心服务+核心用户都基本相同的产品这类产品,我们称之为直接竞品,即提供的核心服务、市场目标方向、客户群体等与我们的产品基本一致,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相似度极高的产品。选择直接竞品进行研究是最常见的方式,可以有助于更直观的就自己与对方在各方面的优劣形成对比,找准自身定位和认知。比如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基本就算是直接竞品。但,如果始终选择直接竞品进行研究,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局限”,在各种思路、想法上都越来越保守,难有创造性的想法出现。2、核心用户群高度相同,暂时不提供我们的核心功能与服务,但可能通过后期升级很容易加上相关功能的产品假如你的产品所对标的市场上存在这一类产品,一定要提前进行一些战略规划和设计以进行防守,否则很可能会遭遇对方的“暗度陈仓”。对于这类竞品的分析,往往也需要更多从市场格局、产品演化路径等维度来进行研究。给这类竞品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像是早期的嘀嗒拼车和滴滴打车之间的关系一样。通过研究这一类竞品,你可以对于自己产品的版本规划、迭代演化路径等形成更具体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对于用户的某些行为特征和喜好产生更深入的认知。3、目标人群可能不太相同,但某些产品功能模块和服务流程比较相近的产品对于这类产品在业务流程、交互细节等层面进行研究,往往会有助于在具体产品功能的设计上产生一些灵感,给你带来许多启发。比如说上面提到的例子,一个美团外卖的产品经理,完全有可能通过对于“花点时间”这类产品的研究来实现对于自身配送流程和体验的提升。4、目标人群有一定共性,产品提供的核心服务不太一样,但在特定场景下对于同一类用户需求和用户的使用时间形成挤占的产品。比如说,当年的微博对于开心网这样的产品来说,差不多就是这个状态。对于这一类竞品,进行比对研究时要重点抓准用户的需求、场景和深层次的使用动机,甚至还要再多找到几款满足用户的类似需求类似属性的产品进行比对,再来思考如何能在自己已有的产品形态中面向用户的需求设计出更好的解决方案。5、核心目标用户是同一类人,但满足的需求不同,也不太会形成竞争关系的产品。对于这类产品,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产品”和“运营”角度分析对方如何吸引用户,从中获得参考和借鉴例如某大学生职业培训机构通过研究某英语四六级培训机构的获客方式,发现他们一开始都会送新学员一套价值299元的超值礼包(里面包括4、6级资料,核心单词书籍,以及名师出版的最新学习书籍等),利用这种方式在大学生群体里打造出了良好口碑。于是某大学生培训机构迅速模仿,也设计出一个价值几百元的超值礼包,并取得了良好的获客效果。以上,是关于竞品的选择。一般来说,如果是面向行业和产业格局层面的竞品分析,我们建议可以选择124来进行研究。如果是希望深度了解用户的竞品分析,我们建议可以选择145来进行研究。而如果是围绕着某些产品功能的改进和优化的竞品分析,建议可以选择135来进行研究。问题3:明确目的,选择好竞品后,该如何收集资料与信息?还是回到上面这张图——基本上,这张图上的信息,就是我们在竞品分析的过程中最常需要去完成收集的信息了。这里挑几个重要的来具体讲讲怎么收集——1.行业现状、市场格局等关于一个行业的行业报告、产业链等信息,往往在艾瑞咨询、易观、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地会有大量可下载可查找到的东西。比如下图,就是我在艾瑞找到的一个内容付费产业的报告。2.产品的数据表现+版本迭代情况版本迭代信息就不说了。产品的数据表现通常包括排名、用户规模、活跃用户规模、收入情况、用户评价等。下面提供几个我自己找到的数据信息来源——1)产品版本迭代信息+实时应用商店排名、所获用户评论数等信息,可以在鸟哥ASO、App store,App annie等平台中查到;(下图为微信一周数据报告+用户对天猫APP的产品评论,来源:鸟哥ASO+App annie)2)安卓平台的下载量可以在酷传查到;3)APP的活跃用户数规模可以在易观、Questmoble查到,但可能需要付费;4)收入情况等,一般只能依赖于对方在PR和接受采访时公开透露过的数据信息来获得。一般对于B轮以后的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过自己的用户规模、收入情况等信息,可通过百度等进行检索查到,比如搜索“美团外卖 用户规模”或者“美团外卖 用户增长”等;3.产品的运营事件和运营信息相对来说,一款产品的具体运营动作可能更难获取到一些。一般我们只能通过搜索+产品本身的微博、微信公号、知乎等渠道来进行信息搜集。一般对成熟一点的产品,大规模的运营事件都会单独进行报道和传播,但中早期的产品就不一定了。另外还有个思路,就是先拉出一款产品的用户增长曲线,然后找到几个显著的增长点,再反过来去查,在这个点上,该产品是不是做过一些运营方面的动作。比如下面这张网易云音乐的下载量增长图上,我们就可以重点去看,云音乐到底在2.0、2.2、2.7这三个版本所对应的时间周期上,都做了些什么运营动作?4.产品的业务逻辑和业务流程梳理这两个就比较直接了,基本要依赖于你对于产品进行实际的体验和研究,然后梳理而成。需要说明的是,“业务逻辑”指的是:这个产品的服务运转过程中,一共涉及到几种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整个业务是如何运转的?而“业务流程”则指的是:用户体验和使用一个产品的某项服务时,具体的流程到底是什么?分为哪些步骤和环节?比如说,这是一个豆瓣APP的“业务逻辑图”:而这是一个用户在美团外卖上下单点外卖的“业务流程”图:其他需求场景、页面UI啥的,属于比较好理解的部分,上网一搜就都知道,就不花费篇幅细讲了。问题4:完成了信息收集,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在竞品间进行分析?这里给大家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对比分析方向,直接看吧。1、对比产品的数据表现,市场认可程度等这里可以通过具体的下载量、用户量、市场份额等多种数据去分析我们产品和竞品在当前市场中分别的地位,和标杆产品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接下来,通过数据所展示的差距,我们可以具体分析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的提高措施。比我们一段时间的下载量比竞品要低很多,我们应该研究下是产品本身问题,还是运营活动没做到位。通过调查,来指导下一步的具体活动。2、对比产品的业务模式、业务逻辑之间的差异这里就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业务逻辑图”来对于两款产品的业务运转方式和商业模式进行对比和研究,找到差异。如果你觉得某款产品的业务模式有其独到之处,那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这样的业务模式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能力和前提,如果我们要学习,该做些什么?3、研究产品基因对产品产生的影响我们在分析产品时,很容易只在乎数据而忽视其背后的公司,但每个产品都是有其特殊基因的,而不同公司出来的产品肯定是不一样的。公司的资源、文化信念、具体团队,都会对产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QQ音乐刚推出时,市面上有很多同类型的音乐播放器,而QQ音乐背靠腾讯的优势资源,步步为营,在音乐版权的获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用户在选择一款音乐播放器时的标准其实也很简单,归纳起来就六个字:好找歌,能下载,而QQ音乐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4、对比产品结构和用户使用流程这里需要我们将竞品的功能结构图和用户使用流程图画出来,这样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对竞品的功能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通过流程图的展示,我们可以对照我们和对方的功能安排,用户操作的方便程度,重要功能的展示情况等。如果对方的用户引导和核心功能展示比我们更好,那我们可以考虑是都借鉴对方的产品结构设计,对自身产品进行优化。5、对比特色功能和用户场景特色功能是可以区别产品,并且可以拉开产品层次的地方。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用户场景来分析特色功能: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这些功能?这些功能满足了用户多少需求,对用户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比如说,下面是早期美团外卖与百度外卖在“餐厅展示排序”这个功能模块下的差异——百度外卖多了一个“距离最近”的排序维度,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百度外卖要加这个维度?用户点外卖,关心的本质问题是从下单到收餐的时间,那么“距离”会不会是影响“时间”的一个表象因素?如果进一步思考完了,我们觉得这个功能是有价值的,那么就要进一步看对方产品的用户评价——用户喜不喜欢?我们可不可以模仿?如果模仿的话如何做?6、对比产品的交互设计基于产品功能的优先级,所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分析架构,再看具体的交互设计。可以问几个问题:主要功能入口是否清晰明确?各入口间跳转是否会迷失?最重要的页面有没有直接展示?通过分析,看看竞品的在交互设计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更好等等。举个例子:加入对方的产品的页面风格比我们更好看,更受用户欢迎,那我们可以基于自己产品的定位和基因,考虑是否可以借鉴。7、对比双方的运营策略产品发展每个阶段的运营策略和手段是不同,我们可以对产品之前不同阶段的运营策略及手段进行搜集和分析。同时,之后定期跟踪竞品的运营活动,了解其动态和发展,为我们产品的运营提供借鉴。例如,同样是春节联欢晚会的红包活动,微信的抢红包当年就比支付宝的集五福效果更好,通过对其各自运营活动的研究,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具体在自己身上,通过我们和竞品各自运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学习对方比较好的活动。8、对比产品的版本迭代和演化路径通过梳理竞品发展的历程,找出其关键的时间节点、版本更新情况和当时的运营手段,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对方在某个时间段增长迅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借鉴),也能够对其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所以,这里建议是把两个东西放在一张图上来进行对比——产品增长曲线和产品版本迭代路径。(如下图是豆瓣APP的产品增长曲线+产品迭代路径合一)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此前不那么懂互联网的实习生,在研究阅读了近百篇竞品分析报告后作出的一些总结,希望对你有一些参考。因为个人能力所限,内容偏颇之处难免,还请大家多多提意见。另外,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篇“罗列式”的竞品分析报告,和一篇“目的相对明确”的竞品分析报告真文,供大家进行学习,它们都出自于三节课的老学员(他们在完成这份报告时都只是大学生,但现在已经是大厂PM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三节课订阅号中回复“竞品分析”,即可获取。由三节课联合创始人布棉老师主讲,面向0基础、想转行做产品经理同学的“产品经理P1系列课程”,即将于本周五晚(4月27日)开课啦!本期仅剩最后37个名额,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前去报名。点击阅读原文,去选更多好课!

吊人索

新一轮招聘开启!新浪科技诚聘编辑、记者、实习生

来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新一轮招聘计划启动,诚聘对科技、互联网行业有浓厚兴趣并有一定研究的你加入!具体岗位如下:新闻编辑:岗位职责:1、负责科技行业日常新闻的线索跟进与发布;2、负责频道IT/互联网/电信等栏目的维护与运营;3、负责行业相关重大新闻事件的专题策划与组织报道;4、善于信息搜索与编辑整理,关注行业动向,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岗位要求:1、2年以上IT/互联网/电信类网络媒体从业经验;2、对IT/互联网/电信产业有较好理解;3、好奇心旺盛,能够从新闻事件中把握传播角度和方向;4、本科以上学历,英文四级以上;5、工作责任心强,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接受夜班安排;6、面试先笔试,对科技行业没有任何了解者请勿投递。科技记者:职位要求:1、负责科技领域报道,对通信领域、5G、智能出行、生活服务、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领域感兴趣并有持续研究;2、2年以上科技新闻采访经验,对科技产业有深入理解;3、独立思考、善于分析、有较强的突破能力;4、工作责任心强,能承受较强工作压力,具备团队合作精神;5、本科以上学历,外语至少四级;6、请附上发表作品链接。科技新闻编辑实习生:工作职责:1、对IT/互联网/电信等行业新闻进行报道发布;2、重大新闻事件时,配合编辑记者进行专题报道与策划;3、运营频道移动端新闻内容,及审核自媒体平台文章;4、制作精编新闻向微博推荐,运营官方微博与微信。岗位要求:1、对科技行业及新闻报道抱有强烈兴趣,学习能力强;2、能吃苦,坐得住;3、大三本科以上,或研一在读,理工科、新闻学、传播学、市场营销专业优先;4、 居住地北京,确保每周三天以上到岗工作时间。新媒体运营实习生:职位描述:1、负责新浪科技频道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内容、产品、用户);2、对官方微博、微信的粉丝增长与互动、文章内容阅读量等负责,运营B站、快手、百家号等官方账号;3、负责新媒体的内容撰写制作、热点事件跟进、话题运营维护、活动策划执行等;4、根据数据提出运营建议及产品优化建议,提升用户活跃度及品牌知名度5、频道内其他编辑相关工作设计实习生:职位描述:1、负责科技频道相关产品的平面设计工作,能够独立且高品质地完成任务;2、配合编辑运营工作,如各种文章内容或者H5的创意设计;3、参与产品前期界面视觉用户研究、设计流行趋势分析;4、负责设计体验、流程的制定和规范。岗位要求:1、美术、设计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校生;2、有较强的手绘功底,精通Photoshop并熟练使用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有axure或者mockups一定的技能;3、有优秀的审美和视觉表达能力,及时掌握时下设计趋势,对视觉风格敏感;4、具备良好合作态度及团队精神,并富有工作激情、创造力和责任感。[投递简历时,请附上您的设计作品]以上岗位工作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院西区8号楼新浪总部大厦以上岗位招聘简历,请发送至xuehui2@staff.sina.com.cn。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名称。如合适,我们会在2-5个工作日内联系您。

不在意

实习僧与校果确立深度合作 在用户服务、市场资源等领域开展合作

2019年5月,实习僧与校果达成深度合作,双方经过长时间的业务探索,将在用户群体、市场资源及业务协同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度的合作,也为双方平台的学生群体和企业主群体带来更多业务上的赋能。校果与实习僧渠道链接校果团队深耕校园4年,致力成为更懂年轻人的校园营销平台,帮助品牌与高校大学生建立连接,让品牌实现年轻化转型。校果通过搭建完善的校园营销产品矩阵,自主研发包含校果、51赞助、K站等平台,以“PC+微信小程序”双平台+SaaS驱动,整合全国1200多所高校媒介资源,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校园营销解决方案。为了更好的服务各大企业,让品牌洞察年轻人的喜好,校果成立校果研究院,为企业输出更有价值的高校大数据及Z世代消费行为分析,提供更精准的营销策略、媒介策略及创意方案。校果研究院也通过不断探索,输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以及创新玩法,让企业能够真正深入年轻群体,助力品牌年轻化。校果平台目前整合高校媒体资源覆盖全国29个省份,直接触达逾2000万大学生,市场覆盖率达60%。通过搭建“线上媒体+线下媒体”打造校园全媒体矩阵,囊括校园线下媒体、高校自媒体、社群及校园KOL资源等,让大学生能够实现跨媒介触媒,品牌精准触达高校圈层。并通过不断探索一系列创新的商业模式,将平台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更懂年轻人的智能营销平台。无独有偶,校果与实习僧所秉承的“学生用户为平台根本”原则高度契合,在发展校园生态媒体架构的同时,注重与各大高校学生创建“连接“,逐渐形成了坚实的学生基础。让校园中的“人+场景+媒体”三者形成有机联动,更好的服务企业客户。在日后的业务合作中,实习僧也将与校果的强强联合,发挥各自平台的优势,提升双方于校园中的品牌影响力。双方也将会在校园雇主品牌、校园线上、线下执行等多方面联合,产出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及更多创新的业务模式。

净八

丁香妈妈招实习生啦!推荐身边的大好青年们加入我们吧!

很多同学到毕业找工作时,才觉得自己的简历还不够丰富。加入感兴趣的社团、竞选学生会部长、参加感兴趣的比赛、认真准备考试争取奖学金……这些还远远不够!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次靠谱的实习经历。回想我们自己经历,学校里表现得再优秀,也跟社会有一定的 gap。一份靠谱的实习是学校与社会的良好过渡,帮助我们学习技能、积累经验、实现个人的价值。靠谱的实习哪里找?丁香妈妈这里刚好有。不少妈妈说,我早已结婚生子,过了实习的年纪了。没关系,家里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还有机会!让他们帮你打入丁香妈妈内部,获得一手育儿资讯的同时,个人技能也大大提升,岂不两全其美!丁香妈妈是丁香园旗下的母婴健康服务平台,现有用户 500 万,是母婴领域领先的头部品牌。丁香妈妈致力于传播严谨而专业的母婴、医学知识,坚持与传统陋习、社会偏见做斗争。在这里实习同学将获得:实习证明:一份运营过百万大号的实习证明,将是你踏入社会最有分量的敲门砖!人脉资源:以母婴健康领域头部媒体的身份,与业内知名专家、意见领袖深度交流、合作,甚至有可能,坐在你身旁办公的就是知乎大 V 。专业技能:资深媒体人的悉心指导,每周一次的赋能会从内容产出、运营策划、数据分析等方面帮你全面提升。薪酬待遇: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你的节假日福利、加班晚餐、加班回家路费我们也全都包了!物质极大丰富的茶水间、有热水的健身房、免费的医疗咨询随时为你开放。我们的期待:专业:医药、生物、营养、运动、康复等健康相关专业或新闻、广告、公关等传播类专业。学历:大三、大四、大五或研二、研三。只要时间充足,没有太多硬性要求。实习期:连续 3 个月以上,每周上班不少于 3 个工作日。具体岗位如下知识付费实习生(坐班)岗位描述:1. 参与知识付费相关工作,比如选题素材收集、内容编辑、统计数据、策划活动等2. 如表现优秀,可有机会独立进行课程制作3. 课程内容排版任职条件:1. 细心认真,对内容有热情2. 医疗健康或传媒类专业优先3. 愿意主动思考运营实习生(坐班)岗位内容:1. 进行活动策划和传播内容制作2. 负责活动方案中涉及创意和执行的部分3. 进行数据分析,追踪活动效果4. 进行用户研究,调研用户需求岗位要求:1. 擅长创意,有过校内/校外活动策划的经验2. 有过互联网领域的实习或工作经历会大大加分3. 思维灵活,有想象力;逻辑严谨,有条理新媒体实习生(坐班)岗位内容:1. 进行内容的策划和责编2. 数据整理分析,评估内容效果3. 协助日常内容产出、排版工作岗位要求:1. 思维活跃,逻辑严谨,擅长沟通2. 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最好,对热点敏感3. 有过互联网领域的实习或工作经历会大大加分视频剪辑(兼职)岗位内容:1. 负责丁香妈妈知识付费课程剪辑,后期。2. 后期包括调色,配乐等。岗位要求:1. 熟练运用 pr、edius、vegas、final cut 、AE 等后期软件2. 剪辑工作经验两年以上3. 时间充裕,自由支配4. 能很好理解编导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提供简历需附作品)热烈欢迎有好奇心、且勤于思考的同学!名额不多,手头有简历的同学快点砸向我们吧!我们和漂亮的 HR 小姐姐正在等你。

若橛株拘

招聘丨@毕业生!19337人!2021年度工行大招聘来了

为积极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稳就业”号召,满足全行战略发展和业务经营的需要,中国工商银行现启动2021年度秋季校园招聘。招聘机构及范围本次招聘机构面向中国工商银行境内38家一级(直属)分行、15家直属机构、利润中心及7家综合化子公司。招聘范围面向境内、境外高校毕业生,毕业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招聘岗位1、ITP海外英才计划(International Talent Program)。主要通过境内分行与境外机构的联合培训培养,为省行本部和重点城市分行本部储备国际化视野和专业岗位经历的业务人才。2、星辰管培生计划。主要为网点级机构负责人以及支行本部内设部室负责人提供基础管理人才储备。3、专业英才计划。主要为新兴业务、重点业务及综合保障类岗位提供专业人才储备。4、科技菁英计划。主要为产品研发、用户研究、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信息安全与管理等领域提供科技人才储备。5、客户经理岗位。主要为零售与对公金融营销岗位提供适用性人才。6、客服经理岗位。根据网点业务运营需要,主要在网点负责柜面业务处理、厅堂服务、识别推介营销、智能业务核验等工作。7、服务代表岗位。根据银行客户服务需要,主要在远程银行中心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以视频、语音或文字等方式从事客户服务工作。本次招聘,每位应聘者最多可申请报名三家招聘机构,每家机构最多可申请报名两个岗位,总行本部可另行单独报名。各机构具体招聘计划、招聘岗位和招聘条件,戳链接查看中国工商银行人才招聘平台贫困大学生专项招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工行部分机构将在本次校园招聘中同步开展贫困大学生专项招聘,相关事项说明如下:(一)贫困大学生须符合以下认定标准之一:1、纳入生源地扶贫办等政府相关部门登记在册的贫困家庭名单;2、纳入高等院校贫困生库;3、获得贫困大学生国家励志奖(助)学金。(二)贫困大学生可应聘报名工行本次校园招聘的各类岗位。应聘报名时,贫困大学生需在简历中注明贫困大学生身份,并上传个人相关认定材料。(三)贫困大学生的学历条件可放宽至全日制专升本,专业与外语条件不限,原则上录用后分配至其生源户籍所在地或就近机构工作不少于5年。招聘流程本次招聘包括报名、初选、笔试、面试、体检和录用等环节。应聘者可以直接登陆工行人才招聘官方网站(https://job.icbc.com.cn)或关注“中国工商银行人才招聘”微信公众号,点击“我要应聘”栏目,按要求进行注册、报名。报名入口戳工商银行校园招聘报名入口报名时间:2020年8月25日-9月30日笔试时间:2020年10月上旬素材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责任编辑:王迪、潘正航(实习生)“人民名品”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民生周刊”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