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产品经理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崔适

产品经理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今天是0.01打卡第47天最近围绕交互设计和用户研究给小伙伴们做了几次分享,从写PPT到内部分享,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应该是我自己了。这就好像是:我从书上或者别人那里听到一个知识点,当时看懂了是一个层面,事后会用了又是一个层面,会用并把它写出来或者讲出来,又是一个层面,这其实就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掌握用户研究的技能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用户的工作、痛点、期望才能针对性的寻找到契合的产品解决方案。那在了解用户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用户研究方法和套路还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虽然在《启示录》里是有提到交互设计来负责用户研究,而在有些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一般都有独立的ued团队,有专业的用研团队来做用户研究。但是现实中大部分中小型公司的产品经理们,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的,什么都要自己来。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纠结用户研究到底是哪个岗位来负责执行的问题,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分工和岗位要求,但是技多不压身,产品经理本来就是个需要横向发展的岗位,凡事能自己搞定的尽量不要老是求助于别人,把人情用在刀刃上,当然个人魅力极强的人除外。产品经理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用户研究分为定性和定量,定性更偏重于研究特定用户的行为和动机,是偏感性的,多以文字型的描述为主;定量是建立在一定的数据基础上,有数据支撑,偏理性,但会缺乏同理心。但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相互结合使用,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情绪板调研,这个是视觉设计阶段常用的,视觉是个很感性的东西,比如之前我们针对高端用户群体做一个旅游产品,那怎么体现高端,我们会先去发散一些关键词,最终确定3个左右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去找图片,邀请用户来选出大家普遍都觉得符合关键字的图片,基于这些图片,我们来定义设计风格,提取设计元素;用户画像persona,结合用户访谈得出用户的基础信息,社会信息,行为信息,心理消费信息等;从而将一个任务抽象出来一个虚拟的任务画像,来指导设计;眼动实验需要机器设备的,他会抓取用户瞳孔,抓取用户的浏览轨迹,通过实验室,我们可以观察到用户的表情,行为,来为后期的设计提供依据,模拟用户同理心;VOC即客户之声(Voice of the Customer),其实很喜欢一句话“客户投诉是最好的礼物“。之前携程很重视这块,有专职人员每周统计整理用户反馈,将有价值的共性较高的反馈到产品和设计团队。用户研究方法在项目周期中的应用用户研究贯穿于整个项目周期中,直接上图:这里重点说下灰度发布,就是AB两套线上方案,一部分用户看到A版,一部分用户看到B版。其实灰度发布分2大类,一种是运维层面的,为了减轻大量客户访问造成的服务器压力,但大部分时候用于A/B测试,特别是toC端的产品,发布的一些功能先给小部分用户看到,观察数据情况和用户反馈,然后持续的扩大流量,是一种快速验证方案快速试错的方法。写完这篇我自己都觉得太虚,太空泛,毕竟基本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只是从知道到会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起慢慢练习吧,下一节给大家分享卡片分类法的使用,敬请期待~~。

关不住

7种经过实验的UX用户研究方法

本文介绍了七种UX用户研究方法,分别是:卡片分类法、专家评审、眼神追踪、实地考察、可用性测试、远程可用性测试以及用户角色。考虑进行一些用户研究? 想知道哪些技术最有可能提供有用的结果? 可是却没有结果。因此我们编制了 7 项优秀的经过测试和实验的 UX 技术列表, 这7种方法可以为 UX 带来真正的价值。方法1:Card Sorting 卡片分类法卡片分类法是很久以前用于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用户体验研究的方法。这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你写单词或短语在卡片上,然后你要求用户分类他们。您也可以要求他们标记类别。这是确定您的产品 信息架构(IA) 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或验证新产品的信息架构是否正确。有各种卡片分类的方法,重要的是要选择适用的。更妙的是,有一堆在线工具,让你现在远程进行卡片排序 – 允许您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该技术,而不仅仅是本地。为什么卡片分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廉价的研究形式——相对于昂贵的面对面的访谈等, 或者是使用线上工具可能更为便宜;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无论是用户还是客户等都可以理解;可以作为 UX 项目早期一种简单的验证用户操作的方法。卡片分类这种方法几乎不需要太多的准备工作。方法2:The Expert Review 专家评审专家评审涉及单个”专家”通过用户界面 (UI) 使用产品,并浏览产品的设计、可访问性和可用性问题。没有固定的流程可遵循,专家评审可能在不同的产品上给到不同的专业评审。审查员在可用性和用户体验设计方面拥有的专业技能越多,(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付出就越有价值。为什么专家评审是一种好技术?这是一个快速、简单、便宜的方法。当您将其与更正式的可用性测试方法进行比较时,情况就更加明显了。只需一名专业人员即可进行专家评审。这是为进一步用户体验研究提供信息的好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可以进行表面的实验,但不代表进一步的用户测试。方法3:Eye Movement Tracking 眼神追踪这种方法相当有效,尤其是当用户使用您的系统时,你想要了解用户在浏览的模块。它有助于 UI 设计,并有助于了解如何确定某些类型内容的优先级。该技术被开发用于学术研究,并已广泛用于医学研究,现在已成为一种被 UX 团队使用的流行方法,并且经济实惠。为什么眼神追踪是一种很好的技术?现在的技术已经足够先进, 眼神追踪系统不再那么笨重和具有侵入性,它们不会干扰可用性测试的结果;这项技术现在相当实惠。它并不适合每个项目的预算,但它通常不会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该技术现在足够可靠,结果也易于复制,并且可以输出可靠的结果给到研究人员。客户喜欢眼神跟踪。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证明为什么他们可能想要投入到进一步的可用性测试。方法4:Field Studies 实地考察这实际上是一个广泛的标题下的若干种方法。这一切都是走出去,观察用户的”户外”,以便观察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使用行为。它包括:人种学研究, 访谈和观察, 还有使用场景的调查。为什么实地考察是一种好技术?没有比观察用户使用您的产品时的行为更强烈的研究形式了。研究人员喜欢这些技术,并且经常热衷于说服他们的客户加入这些技术;如果进行得良好,实地考察的研究成果对用户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最深刻的见解。方法5:Usability Testing 可用性测试在用户体验研究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可用性测试是对用户尝试使用产品去执行任务的观察。它们可以专注于单个流程,也可以更广泛地应用到整个使用场景中。为什么可用性测试是一种好技术?你能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法来理解用户做什么,而不是仅仅观察他们的行为操作? 当然,你必须选择正确的用户——唯一的限制就是他们的行为操作可能代表了一个整体的用户群;可用性测试产生特定结果, 导致特定行为操作。更妙的是,人们很难反驳基于这些测试的决定;几乎不可能反驳用户行为的证据。您可以作为观察者轻松地将客户引入可用性测试。这增加了他们对此类测试的热情,并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此类测试会增加价值。方法6:Remote Usability Testing 远程可用性测试这个可用性测试,无需将用户拖入实验室环境。它曾经复杂而昂贵,但技术已经发展起来,现在设置起来相当简单,而且物有所值。为什么远程可用性测试是一种好技术?与实验室测试相比,它通常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并且参与者不需要呆在实验室中,它可以涉及更广泛的参与者。它在某些方面更接近于现场测试,因为测试是在用户的环境中进行的,而不是人工实验室环境。这在许多情况下比实验室环境提供更好的结果。方法7:User Personas 用户角色用户角色是理想用户的虚构表示形式。他们专注于用户的目标、他们的特点以及他们表现出的态度。他们还检查用户对产品的期望。用户角色由其他形式的用户研究创建,因此提供了深入的真实生动的肖像,在整个团队设计产品时很容易记住。用户角色具有名称和背景故事。他们可以激发设计者的想象力,并专注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场景中。为什么用户角色是一种好技术?它们比旧用户配置文件高出一步,可以更深入、更具体地查看用户。他们很容易与人交往,并成为团队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可以在项目期间经常被谈论。它们很有趣,而且往往很有趣,很容易与人们进行互动, 比许多其他研究成果更令人难忘。总结虽然目前有许多用户研究技术, 但这7个技术已经反复表明, 为项目中的用户体验提供了有价值的投入。你最喜欢哪一个?文章翻译自:《7 Great, Tried and Tested UX Research Techniques》本文由@vivi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仇恨罪

想要做好用户调研,你要学会这九种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

当你需要关于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数据时,然而,你却不知道从哪里获取?那么首先,你需要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许多用户体验专家倾向于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定性的研究方法要比定量的研究方法更容易操作和节约成本。其实,他们忽略了与定量分析联系紧密的大样本量以及数据统计的巨大前景。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也就错了!定量的研究方法是任何有经验的UX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允许你做以下事情: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你产品的可用性。数值有时比质量检测的结果和视频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当你试图说服像高管这样的人)时。比较不同的设计(比如,你的产品的新旧版本,或者是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并且确定你观察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是随机的。改进用户体验权衡决策。比如,如果预期的设计改进成本很高,那么它值得做吗?如果你已经想到这种改变会提高可用性,那么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你验证重新设计是否值得。将用户体验的改进与企业目标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结合起来(从而证明你的投资回报并且证明你的用户体验团队存在的价值)。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用户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要使用哪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网站分析(或APP分析)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卡片分类法树状测试调研或者问卷调查聚类定性评价满意度调研眼动测试以上每种方法都会产生有价值的定量数据,但是这些方法在收集的数据类型以及所需的资源和工作量方面差别很大。一、九种定量用户研究方法概述本文列出了这些方法最常见的示例,并对每种方法的成本和难度进行了评估。与其它任何研究方法一样,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你的成本和困难可能与我们的粗略估计有所不同。此外,你应该意识到,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需要不同的最小样本量来确定统计的意义。1.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可用性;与竞争对手比较。成本:中等收集难度:中等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的情境:基于任务尽管不常用,但是,定量可用性测试(有时也称为可用性基准测试)与定性可用性测试其实非常相似:两种方法都要求用户使用产品去执行实际的任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定性可用性测试优先考虑如何观察用户行为,比如,识别可用性问题。相比之下,定量可用性测试的重点则是收集数据指标,比如任务时间或者成功率。一旦你收集了相对较大的样本量(大约35个或者更多),你就可以使用它们来跟踪产品的可用性,或者将其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可用性进行比较。如果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你一直追踪着一些产品的可用性指标,那么你就可以创建一张类似这样的趋势图。这种类型的信息可以帮助你持续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并确保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进。你所选择的可用性测试的类型(现场测试、远程引导测试或远程无引导测试)将对成本产生影响,并且难以与此方法相关联。由于定量和定性可用性研究的目标不同,测试的结构和进行的任务也需要有所不同。2.网站分析(或者APP分析):用途:发现问题或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监测性能。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高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分析数据,描述了用户使用线上产品的各种操作行为,比如,他们去了哪里,点击了什么,使用了什么功能,他们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做各种各样的用户体验活动。特别是,它可以帮助你监测各种内容、UI或产品功能,并识别哪些不能正常运行。3.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用途:对比两种设计方案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虽然,你可以使用分析指标来监控产品的性能(如上所述),但你也可以创建一些实验,来检测不同的UI设计,然后,通过A/B测试或多变量测试来改变这些指标。在A/B测试中,团队需要创建同一界面的两个不同的最新版本,然后将每个版本展示给不同的用户,用来确定哪个版本的性能更好。例如,你可以创建同一个操作按钮标签的两个版本:“获得定价”或“学习更多”。然后,你就可以跟踪统计两个版本中按钮的点击次数。多变量测试的操作方式也是类似的,但是,它与A/B测试不同的是:多变量测试需要同时测试多个不同的设计元素(例如,测试可能涉及不同的按钮标签、排版和页面上的位置)。这两个基于分析的实验,对于决定同一个设计的不同变体非常有用,并且可以结束团队关于哪个版本最好的争论。A/B测试是将网站流量(用户)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导入到A方案,另一部分则导入到B方案。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经常会被滥用。有些团队没有尽可能长时间地运行测试,收集不到足够的样本,就匆忙的下了结论,这样的结论往往失败的风险很大。4.卡片分类法:用途:确定信息架构的标签和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不使用产品在卡片分类研究中,参与者会拿到一些内容项(有时是写在索引卡上的),并要求以一种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组和标注。这个测试既可以亲自进行,也可以使用物理卡片或者使用类似于OptimalSort这样的卡片排序平台进行远程测试。当卡片排序测试是亲自进行时,用户对物理卡片进行排序和分类,每张卡片都包含了它所代表的内容的描述。这个方法可以让你有机会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他们使用什么术语?他们是如何将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的?对创建类似分组的参与者的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哪种分类方法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可以理解的。5.树状测试:用途:评估信息架构的层次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而不是使用产品在树状测试中,会让参与者尝试使用网站的分类结构来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评估界面信息架构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界面上的其它信息区分开来。例如,假设你的产品是一个宠物用品网站,而这是它顶层的层次结构。网站信息层次结构的显示可能看起来是这样的,树状测试要求参与者在这样的层次结构中找到一个特定的条目(例如,项圈),他们首先看到的只是顶层的分类(例如,狗狗、猫咪、小鸟等)。一旦他们做出一个选择(例如,狗狗),就会看到自己选择相应选项的子类别。你可以要求你的参与者在一个任务中找到狗项圈。对树状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将显示人们是否能够在信息层次结构中找到该项的正确路径,以及可以确定有多少参与者选择了错误的类别。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界面信息架构的结构、文案以及放置的位置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6.调研或者问卷调查:用途:收集调研用户的态度和行为信息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问卷调查是一种灵活的用户研究工具。你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比如,在一个实时网站、电子邮件或可用性测试之后进行简短的拦截调查。调研时可以同时获得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比如评分、多项选择题中的答案的比例,再加上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你甚至可以把对调查的定性回答转化为数字数据(参见下面的代码质量评论部分)。像这样的语义差别等级量表,每个单选按钮代表一个数值。被调研的用户可以选择:1.容易使用;5.难以使用;或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选项。对这个问题的平均回答来衡量你的应用程序在使用上的难易程度。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使用其它已经建好的问卷模版(例如,系统可用性量表或网络推广者评分)。问卷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经常将你的调研结果与行业或竞争者的分数进行比较,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即使你创建了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随时间的推移对自己产品平均分数进行追踪,来监控产品的改进情况。7.聚类定性评价:用途:确定定性数据中的重要主题成本:低分析难度:中收集难度:中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这种技术不是数据收集的方法,而是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根据共同主题对定性研究(例如日记研究、调查、焦点小组或访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组。如果你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特定主题被提及的实际数量。例如,假设你做了一个日记本研究,让参与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周都要报告他们使用产品的时间,目的是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背景,你可以算一下用户在工作、家中或外出的时候使用产品的比例。这种方法可以识别特定主题或情况的流行程度或频率,例如,用户抱怨的频率或UI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从大量的定性信息中挖掘数值数据,但它可能耗时会非常长。8.满意度调研:用途:确定与你的产品或品牌相关的属性成本:低分析难度:低收集难度:低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定量可用性测试试图使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产品的质量,比如:审美情趣、品牌实力、语气等。这些研究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问题进行定制,但这些方法通常会首先让参与者接触到产品(通过向他们展示静态图片或者要求他们使用现场产品或原型)。然后,要求用户通过从描述性的词语列表中选择一个来描述当前设计。如果你获取自身目标用户的样本量足够大,那么整体趋势就会显示出来。例如,你可能会有84%的受访者将此设计描述为“最新”。9.眼动研究:用途:确定哪些UI元素是分散注意力的、可发现的或可找到的成本:高分析难度:高收集难度:高分析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眼球追踪研究需要特殊设备来追踪用户的眼睛注意力轨迹,因为他们在界面间移动。当许多参与者(30个或更多)在同一个界面上执行相同的任务时,有意义的趋势就会出现,你可以清楚地看出页面的哪些元素会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眼动跟踪可以帮助你确定哪些界面和内容元素需要强调或者弱化,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的实现他们的目标。眼球追踪软件可以使用聚合的凝视数据(用户在这里查看界面,用绿点表示)来创建各种可视化效果。进行眼球追踪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高度专业化、价格昂贵和不稳定的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培训才能使用。二、选择一种方法(九种方法概况表)上表提供了上面讨论的研究方法的概况。三、从你的研究问题开始1.当你要确定使用哪种定量研究的方法时:首先,你得先确定你要研究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以上方法中有一些非常适合一般性的研究问题。例如:我们产品的可用性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的哪些问题对于产品的影响最大?我们该如何确定其优先级?对于这些类型的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定量的可用性测试、web分析或调查问卷。2.当你有一个想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时:以上方法中也会有好的方法来研究以下这些问题。例如: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全球导航分类?我们的大多数用户怎么看待我们的视觉设计?在dashboard中,我们应该使用这两种设计方案中的哪一种呢?对于这些研究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A/B测试,卡片分类,树状测试,编码定性评论法,满意度调研,或眼球追踪。然而,在这些建议的方法中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由于安全或者技术原因,你的公司可能不会选择A/B测试的方法。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能做的就是发起一个面对面的可用性研究来对比两个原型。然而,这并不是定量可用性测试的典型应用,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讨论它了。四、考虑研究成本在研究问题之后,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二大影响因素是成本。这些方法在成本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实现该研究。你使用的工具,要求的参与者数量,以及研究人员花费的时间都将影响最终的成本。更复杂的是,许多团队的研究预算也有很大差异。再者,这里的成本估计是相对的。预算相对较低的团队可能需要依靠数据收集分析的方法,比如,使用远程可用性测试、在线卡片排序平台(如OptimalSort)、A/B测试以及网站分析(或APP分析)的方法。根据经验,面对面的方法(比如面对面的可用性测试,面对面的卡片排序)往往成本比较高,因为它们需要很多的研究人员和时间成本。此外,他们还要求外出和租赁专业设备。眼动测试应该是这里列出的最昂贵的方法了,只有那些拥有大量预算和专门的用研团队才会使用它。这张图显示了本文中讨论的定量研究方法的位置,即它们适合于研究问题(一般到特定)的不同维度级别。五、总结一旦你选择了一个方法,就要去了解和学习!结束之后,确保你能够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和计划进行研究,并保证能得到对自身有用的结果。要注意的是:你不能只收集数据指标,不做任何统计分析就开始做决定。仅仅收集5个用户的评级响应是不够的,要取一个平均值,然后再继续。对于这里讨论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建议最小样本量。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和确定统计的意义,你可能需要收集数据点的数量需要达到最小样本量才行。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保证你的发现或者结论是正确的。不管你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把握好需要你研究相关统计学概念的时间,以及获取正确的最小样本量的成本。你要相信,这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困难,而你最终获取的定量数据一定是有价值的。原文作者:Kate Meyer原文链接:s/quantitative-user-research-methods/译文校对:不器#专栏作家#熊猫小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高级交互设计师,UED负责人。关注互联网C端产品设计相关,擅长移动端产品交互设计,前沿设计风格探索,设计流程优化和管理,欢迎交流~本文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由译者提供

昏昏默默

用户研究怎么做?学习腾讯最有效的产品创新用户方法论

用户调研是产品人在做产品必须走的第一步。很多时候用户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只有在面对真实的产品已经场景时,通过使用才能对产品进行反馈。艾老思自媒体专栏作家艾永亮在《腾讯之道:我们应该向腾讯学什么?》书籍中在产品维度深度解剖腾讯视如何比用户更懂用户,总结出腾讯最有效的三步法用户研究方法论。1,成为用户2,了解用户3,超越用户一,成为用户这是企业的产品想要获得成功最首要条件,但现实上太多的产品(这里的产品包括了互联网的产品以及项目,公司,服务等)都是老板拍脑袋做出来的,然后用过千万种营销方法,商业模式去推广,最终生存下来的寥寥无几。想要成为产品的用户第一步就是使用自己的产品,如果连自己都不使用,那么如何能发现的产品的问题,如何做优化做迭代。很多的产品经理(不单指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包括产品的策划者决策者)都是把产品按照自己的想象做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用户身上,说这就是用户需要的什么什么功能,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最终导致了产品走向终点。这里一个最简单的案例便是高铁以及火车的购票系统,用户是需要用这个产品去购票,但是产品经理却为了防止黄牛党刷票的初衷设计了一系列的各种验证,各种奇葩的图片找验证码。活生生变成了防刷软件,而不是便捷的购票软件。为什么别人还是继续用,不得不啊,尽管系统经常崩,输入各种各样的验证码,变成了极其不流畅的体验。所以你会看到很多第三方的软件遭热捧,几步就完成了,剩下来的就交给第三方平台帮我们购买了。很多的产品人都很容易忘记一开始的初衷,把产品做的离用户越来越远。成为用户就是为了让产品人忘记自己的人生,抛弃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通过频繁使用产品成为忠实用户来为产品出谋划策,找到用户最真实的痛点,通过优化迭代去满足用户的需求。二,了解用户成为用户是首要条件,但是如果不能了解到用户群体,那么看到的问题,提出的问题都涉及个人色彩,最终的产品还是逃脱个人化的本质,艾老思认为想要了解用户主要有两个方面。1,秒变小白微信张小龙曾在一次分享中这样解释,那就是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乔布斯在一秒内可以让自己变成“白痴”用户,马化腾需要三秒,自己需要五秒。腾讯很多员工在入职的第一天都会被安排到客服部门去接听用户咨询热线,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他们以后所要服务的用户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是以怎样的角度看产品。腾讯的客服经常会听到用户超级“小白”的问题,如我要点哪里,怎么改头像,怎么改名称,哪里改密码,我要点哪里等问题。产品经理总会以“最优”的做法去做产品,但却忘了这个产品并不是为产品经理自己定制,而是为了用户。只有用小白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才能做出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让用户用的爽,用的明白,用的简单。2,挖掘用户需求说到这里,艾老思不得不再重申一下传统的问卷方式,很多人都喜欢用问卷来挖掘用户的需求,问卷的设置都是各种暗示性的问题,驱使用户做预示的答案。问卷只能作为验证需求的方式,并不是用来挖掘需求的。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用户都会有意无意把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反馈给你的都不是真实的想法。如果产品真的做得很糟糕,直接就卸载或者丢掉了,用户根本就不会反馈给你,另外的一大部门是选择沉默,凑活着用就行了吧。腾讯著名的“千百十”法则,要求每一个产品经理每周至少看一千篇关于产品的帖子或者新闻,一百个博客,十个用户调查,这比传统的400电话要使用很多。挖掘完需求之后并不是就完成了这个阶段,及时的解决问题也不够,只有深入分析真伪需求,洞察一切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需求,通过蛛丝马迹去获取用户的懂点,掌握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行为及心理变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产品制胜之道。三,超越用户在还是马车盛行的时代,你问用户需要什么,他们回答是一辆更快的马车,如果我们都是与用户同行,那就是引入更优质的马,造更好的轮子,永远都不会有汽车的出现。有先见之明的福特让“马车”更快更舒适,汽车就这样传奇般的诞生了。汽车是人类史上跨时代的发明,它让人类重新定义了代步工具,更给人类生活带来从未有过的便捷。《乔布斯传》中提到“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也是同理。但是这有一个前提,你已经对旧一代的产品相当的熟悉,属于产品创新的阶段,而不是在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之下就用颠覆性的做法祈求引领行业。用户不知道现在的科技可以做什么,他们不会去想完全没有出现过的东西,超越用户是在洞察用户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的前提下,运用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对原有产品进行创新让产品更好地解决用户的需求。

怨女

用户研究:观察法的使用

编辑导读:在设计师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数据采集来帮助执行和复盘。尤其是在进入用户体验阶段之后,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变得尤为重要。观察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采集方式,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在设计时不仅仅是在开始时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在设计中、设计后更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数据采集来帮助设计的执行和复盘。设计进入用户体验阶段后,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变得尤为重要,手段可以更加的多元化,更注重定性的深入了解用户。一、什么是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1. 观察设在调研初期,对创新更有价值在传统的设计调研中,我们通常会使用问卷调查,将一份十几个问题的问卷,在网上、在群里一放,收集上来的结果也就成为了我们初期的设计依据。那么,公司的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真的能被达成吗?我们在远程问卷调研的时候,无法知道,用户是否真的在使用了产品去回答的问卷调查;也无法知道,用户的使用场景、用户的操作逻辑、用户操作时的心态,以及遇到困难时的状态。因此,以问卷调查为开始的设计,有诸多局限性和未知性。2. 设计的产出必然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设计师必须要从使用者的生活、工作、习惯、爱好、环境等开始,发现问题、寻找设计切入点,产生创新。这个过程也同样可以使用在改版项目上。因此,研究者在对调研的对象了解不深,或者还不知道问题的核心,又或者需要找寻新的突破口,所以设计师需要保持像一张白纸一样,深入使用者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才可能会发现未来的创新点(这就是著名的田野调查法)。二、用观察法要做好的事情1. 布景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需要使用者真实的生活坏境中去观察比较。比如,设计电商APP的人,可以去普通的便利店、中型超市、大型超市、进口超市观察他们整一个购物流程。那么有的产品无法进行实地观察,比如,只是一个简单的功能按钮或者页面布局时,真实的环境会因为有太多影响因素而无法知晓使用者的决策是基于哪个因素决定的。布景分为:自然布景、人为布景。自然布景:使用者的真实环境优点: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人为布景能更好的激发使用者的出现的自然行为。缺点:耗费人力、物力、时间成本过高人为布景:通常在实验室内、会议室优点:对于变量条件可以更好的控制、节约人力、物力、时间的成本缺点:无法因为偶然、突发事件观察到使用者的决策2. 记录在进行观察时,将所有的操作步骤进行编号、编码,设计好一个框架,使研究者按照这个框架去进行观察。比如,观察用户使用一款电商APP时,研究者记录编号顺序,并对完成的时间进行数据化。通过记录数据,一款电商APP的使用,用户会先进行搜索商品占据了多少人,用户先查看首页的有多少人等等。并且还能记录用户对流程的理解,是否能秒懂,还是需要考虑、理解后才能懂。不能理解的占据多少人等等。全程研究员都不能参与回答使用者的问题,以及暗示性操作。举个例子:3. 人员在一个布景内,研究者、访谈者、记录者一定是要心慈面善、慈眉善目、 和蔼可亲、温良恭俭让。总之就是要面善的人。不然你得到数据将会存在很大偏差或者并不能顺利进行下去。三、观察法的使用步骤1. 明确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的主题一般包含几个方面:场景内、研究的对象、什么环境、平时的生活习惯、研究的问题,或者某一个特定的情景条件。2. 观察前的准备确定好研究的方向后,就需要将观察具体化和指标化。1)观察对象观察什么人对研究非常重要。在观察准备阶段需要明确好目标人物。比如研究“潮牌的电商APP”为例。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潮牌的需求和理解都会很不相同。从市场的了解来看,相对的来说“潮牌电商APP”可能主要的使用人群是生活在1线、2线的大城市、即年龄18-35岁、学历高中以上、家庭硬、有着固定的月薪、没有贷款的压力、从事办公室职业的工作为主的使用者。因为所有的设计都必须要围绕着使用者的需求而进行。2)观察的方式观察方式分为2个结构:结构化观察、非结构化观察。如果是改良性的设计项目,在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产品、情景等几个方面都比较了解情况下,结构化的观察会提供更集中、更量化的数据分析。那么以创新为目标的项目,非结构的访谈更为适合。可以引发访谈对象的一起思考。比如:在电商APP中,您最希望有个什么功能?而不是,在电商APP中,您觉得商品对比的功能怎么样?3. 观察的信息整理框架PEPTFM框架P代表People,即被观察者。E代表Environment,指被观察者所在的环境。P代表Proct,指被观察者使用的产品T代表Time,指被观察者使用功能的时间/路径操作时间。F代表Feedback,指被观察者在事件中,得到的反馈。M代表Memorable,指被观察者在事件中,令他难忘的是什么(优缺点)。4. 观察的信息整理观察记录的材料要即时的加以整理和分析。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如卡片分类法、树测试(能够在信息层次结构中找到该项目的正确路径,以及有多少参与者选择了错误的类别)等。本文由 @交互思维铺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糊涂虫

用户研究:如何创建和使用用户画像

编辑导语: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数据变得越来越值钱,用户画像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即使在用户画像这么火的情况下,仍然有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创建和使用用户画像。今天,本文作者就结合自身经验,为我们做了总结,帮助你创建用户画像,了解用户想法,满足用户需求。在《重新认识用户画像》一文中,我们从定义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角度,重新审视了用户画像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本文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创建和使用用户画像。过去的产品设计思维,不考虑用户分类,不做针对性需求分析,而是追求大而全的设计。但实际上这种大而全的设计反而不能有效的获取用户,自然也很难达到好的销售效果。比如做一款车,不同人群对于车的需求是不同的:孕妇对车的要求首先是安全性和稳固;大学生会追求炫酷;驴友则是需要底盘高、操控能力好的越野车。如果一款车,符合所有人群的需求,那这个车就会变成四不像;同样的,如果一款车,能够满足每个人60%的需求,这个产品最多打60分。因为从根本上说,这款车并没有真正满足任何一方的需求。只有搞清楚目标用户,针对这部分用户,把产品做到他们心目中的100分,才是一个好的设计。搞清楚目标用户,就需要通过创建用户画像来实现:一、创建用户画像的思路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路线图用户画像不是简单的用户细分,也不是平均用户,更不是某一个真实用户。而是指针对产品目标群体真实特征的勾勒,是真实用户的综合原型。无论是做设计、做营销策略,还是做广告,都需要事先通过各种手段勾勒出目标用户,然后将设计或自然、或“劲爆”地融入到目标用户的生活轨迹中。用户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循环穿插的过程,用户画像的创建也是如此,下面是创建用户画像的三种思路:1. 创建定性用户画像的过程Step A:进行定性研究,通过一些小样本的研究,比如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现场调查等形成直观感受。Step B:用户细分,基于用户的目标、观点或行为将相似的人群归集到群组中。Step C:建立用户画像,为每个细分群体加入详细信息。2. 创建经定量检验的定性用户画像的过程Step A:进行定性研,通过一些小样本的研究,比如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现场调查等形成直观感受。Step B:用户细分,基于用户的目标、观点或行为将相似的人群归集到群组中。Step C:定量研究验证用户细分,调查问卷、网站流量分析等方法核实用户群的差异。Step D:建立用户画分,为每个细分群体加入详细信息。3. 创建定量用户画像的过程:Step A:进行定性研究,通过一些小样本的研究,比如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现场调查等形成直观感受。Step B:形成分类假设,得到用于定量分析的多个候选细分选项列表。Step C:定量研究,调查问卷、网站流量分析等收集细分选项的数据而非证实。StepD :用户细分,基于统计聚类分析来细分用户。Step E:建立用户画像,为每个细分群体加入详细信息。二、创建用户画像的方法前面提到,创建用户画像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研究循环穿插的过程。实际执行中,可以根据时间的跨度、用户画像的精细度和用户覆盖度来决定,先做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是定性定量研究结合进行。这里,我们先从定性研究开始。1. 第一步: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从用户访谈开始。访谈的步骤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定性研究中的用户访谈,一般会覆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产品的使用情况:接触渠道和方式、接触原因、第一印象、使用产品的关注因素、使用频率等;行业经验和知识:对行业的理解、同类产品对比、其产品的优劣势等;目标和行为:使用步骤、典型过程、使用功能或内容、未满足的需求、可优化的地方等;观点和动机:对产品的描述、可能的推荐动机、最喜欢/不喜欢的地方、提升使用频率的可能性等;机会点和反馈:新功能新内容的反馈、新功能的使用情况、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机会点和创意点等。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获得更丰富完整的用户画像,常常会把情景研究、概念验证和可用性测试和用户访谈进行结合。2. 第二步:用户分类经过定性研究,我们搜集了创建用户画像的素材,接下来就需要对这些用户进行分类。1)创建定性细分以健身房用户为例,为健身房的20个用户做用户画像,首先要有几个关键的维度,把这20个人进行有效分类,然后再去详细地刻画每一类人的特征。分类有很多种不同的维度,比如身材管理、生命周期和阶段、身体健康情况、自制力或者对健身的专业性要求等等。如何做用户的定性分群,关键在于研究的主题。选取的维度可以根据用户目标、使用周期、用户的行为和观点进行划分,这个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探索。2)评估分类选项分类可以考虑这几个选项:这些群体分类是否可以解释已知的关键差异:比如健身房要卖私教课,关键差异是需要被解释的,为什么 a和b这两类人不一样?首先,用户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可以很好的解释a和b之间的差异。其次,用户有没有时间也可以解释a和b之间的差异,所以找到分类的维度,可以很好的解释买不买的关键差异;这些群体分类是否已经足够不同:划分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会不会有很大的交叉。这些群体分类是否像真实的人:要保证每一类都像真实的人;这些群体分类是否能快速地被描述出来:比如给健身房的人贴一些标签:他是健身达人、他可能存在身材管理的问题、他又穷又懒等等,可以很有效、很明确地把每一类人标识出来;这些群体分类是否覆盖了全部的用户;这些群体分类将如何影响决策制定。3. 第三步:定量验证这一步是对定性研究所搜集到的问卷调查结果和产品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检查上一阶段形成的用户细分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和遗漏。4. 第四步:建立画像设置形象照,可以是图片或卡通形象,看上去更真实。揭示关键差异(目标行为和观点):给用户一个比较典型的名字,这个名字要把产品最关键的特点凸显出来,也可以从目标行为和观点上去定义。姓名、照片、个人信息、家庭结构:一个虚构的典型用户,可能跟某类用户的大部分人比较相似,但不会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有了这些个人信息,能够让用户画像看起来更像一个真实的人,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同理心。相关设备产品使用情况:标识出相关特点,比如产品的使用情况,一天的生活轨迹等等,这部分内容主要跟产品、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相关。简介场景:比如某父母类产品,最典型的场景是跟小孩有关。所以产品需求就是容易操作,跟小孩有关。其他重要属性:其他的重要属性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用户,为了让用户形象更生动,还可以添加用户语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用户的需求。三、用户画像的使用1. 产品设计决策指导建立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根据用户画像确定内容、风格和语气、为每个角色建立风格指南指导视觉设计。2. 产品功能定义使用用户画像引导头脑风暴、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想法、参考竞品和用户画像确定功能优先级。3. 商业策略将用户需求和策略整合可以弥补用户空白、易理解的普通人的故事可以弥合沟通的差距、可以作用于策略制定到执行的全流程。作者:刘溯源,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ISAR华南项目总监、国家高级用户研究工程师。本文由 @伊飒尔UXD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情人节

用户行为研究(一):目标用户调研

以下文章来源于数据驱动游戏 ,作者黎湘艳分享游戏数据分析干货,共同学习探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数据驱动游戏研发、商务、运营和市场营销,以及行业热点等。尽管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分析用户数据,但是再详尽的用户数据也有其局限性,即便是最为精细的分析也只能告诉我们用户在做些什么,而不会说明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数据分析师通过用户行为数据能够很容易地推测出某个行为规律背后的原因。例如,当一款MMORPG游戏的大量用户在某个等级流失时,你往往能够发现玩家在做这个等级对应的主线任务时出了问题,如果再深入分析数据,或许会发现没有好友的用户的这个任务的完成率很低。但是导致用户流失的其他原因,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发现了,要找出这些原因就需要开展用户调查。换句话说,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这种定性分析同样重要。(1)用户研究定义用户研究简称“用研”,指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收集用户的偏好、用户的思维想法。并根据用户研究的反馈进行合理的用户需求推演、预测。(2)用户研究方法用户研究有很多方法,一般从两个维度来区分:一个维度是定性到定量,比如用户访谈就是定性,是对事物的性质做出判断,究竟它“是什么”;问卷调查就属于定量,是指对事物的数量进行统计,衡量它“有多少”。前者重视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后者通过数据证明用户的选择。另外一个维度是从态度到行为,比如用户访谈属于态度,而现场观察属于行为,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用户访谈是问用户觉得怎么样,现场观察是看用户实际怎么操作。具体来讲,用户研究的方法主要有7种,分别为: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可用性测试、焦点小组、卡片分类法、影随法、眼动测试,其中前4种为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案例采用的方法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3)用户研究为《游戏A》全生命周期服务框架《游戏A》的游戏运营经历了三个过程:立项→测试→上线,整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与市场分析、用户分析和产品内容相关的数据。针对这些业务需求,我们做了大量的用户研究工作,研究工作以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一条线展开,市场营销、产品运营人员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对应的行动决策。用户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能支撑这个产品生命周期,以《游戏A》为例,不同节点的工作内容以及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下。游戏立项阶段:粉丝摸底调研和竞品研究,了解IP认知度、目标用户画像、竞品游戏情况,知己知彼,指导市场推广。游戏测试阶段:共进行过两次测试,此阶段的用户调研十分重要,用低成本的方法预防大的失误。通过签到问卷、市场调研、用户流失及满意度研究,能验证目标用户、判断版本可用性、诊断产品与优化、分析流失原因等,为后续运营和市场宣传推广提供重要参考。游戏上线阶段:此时最关注的是付费和用户流失问题,结合版本改进做微调。通过线上商城调研,了解用户消费动机、商城道具喜好,为制定适合中国玩家的道具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4)正确看待用户研究“业务逻辑先行”原则:研究目的、看数据的逻辑和视角决定结论。“越聚焦越有效”原则:研究目的和课题越聚焦越容易获得有效结果。“避免数据陷阱”原则:调研样本和调研方法决定的结果,避免被错误的数据误导;在定性调研中,现场观察或电话回访的判断有时比调研报告更直接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用研能找到玩家需求和痛点,也能给出一些建议或分析,但是最终怎么样形成策略,需要运营和市场人员一起去思考,因此用研本身不能代替决策和思考。比如,根据用研找到目标用户的特点,并做了产品的市场定位,基于这个定位我们就要去想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下面要做怎么样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或创意去触达他们,在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对用户的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推广工作。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陆续分享《游戏A》从立项→测试→上线整个过程中用户调研的相关内容,分别如下:目标用户调研首测市场问卷调研首测电话调研访谈内测满意度与流失研究玩家道具喜好调研彩蛋:某类游戏问卷调研模板一 目标用户调研《游戏A》是一款代理类大型MMORPG类型游戏,为了了解《游戏A》IP的认知度、目标用户的特点,洞察用户需求,构建目标用户画像,帮助产品确立正确的市场定位,需进行目标用户调研。通过问卷分析,有助于了解目标用户,定位游戏市场,从而让市场人员在制订市场营销策略和推广方案上有例可循,通过恰当的渠道或创意触达目标用户群体。定量问卷:某平台渠道投放用户来源:某平台用户(用户群体为互联网大众用户)问卷投放时间:7天有效样本数:30001.IP认知《游戏A》的认知度比较高,为60%(玩过+听过),在对比游戏中排名第四。但其中玩过该游戏的用户比例较低,仅为10%(见图1)。图1说明:以上选项的游戏产品与《游戏A》类似,至少满足以下其中一个特点:有单机游戏IP、日本游戏、大型网络游戏。2.核心用户状态在玩且高活跃的核心用户占比为16.8%,其余大部分粉丝偶尔登录或已经不玩了(见图2)。图23.用户画像(1)将以上两题的用户关联进行交叉分析,对用户分层,结果如图3所示。图3说明:此处省略了用户的游戏经历的详细数据,其数据结果是根据问题“最近一年,你玩过哪些游戏?”的数据进行整理得来的。(2)核心用户男性比例相对较高,占83.1%,年龄集中在23~30岁之间,以企业职员和大学生为主。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比例较高,所在地为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比例相对更高。4.游戏市场定位及目标用户群将IP认知度、用户年龄、职业、游戏背景、消费能力各个题目的选项进行交叉分析,从游戏类型维度考虑,得出目标用户的特点,如图4所示。图4例如:在核心用户中玩过《A3》《神泣》的比例较高,男性比例相对较高,年龄集中在23~30岁之间,以企业职业和大学生为主,喜欢唯美精致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将游戏认知度、用户年龄、职业、游戏背景、消费能力各个选项进行交叉分析,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合理的用户需求推演、预测,进行游戏市场定位,针对不同职业的用户,其宣传策略各有不同,如图5所示。图5我们对目标用户进一步解析,得出以下结果,如图6所示。《游戏A》3D MMO游戏用户是大众用户(占40%);“画面控”游戏用户和喜欢日本文化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学生和宅男/宅女(占40%);单机游戏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宅男(占10%);其他用户占10%,这部分用户来源于其他游戏用户、视频观看者、音乐爱好者、社区/贴吧爱好者/潮流追随者。图65.主要结论(1)品牌认知度较高,达60%(玩过十听过),在对比游戏中排名第四,但其中玩过该游戏的用户比例较低,占10%。(2)用户画像(按用户核心程度划分)。核心用户:大型3D MMORPG用户,同时也是日系游戏爱好者,喜欢动作/格斗游戏的单机用户。次核心用户:大型3D MMORPG用户,同时也是单机游戏用户,动作类的网游用户,2D3D MMO网游用户,PVP网游用户。潜在用户:其他类型的MMORPG用户。核心用户中男性比例相对较高,年龄集中在23~30岁之间,以企业职员和大学生为主,喜欢唯美精致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剧情。(3)不同类型用户的职业定位。《游戏A》的主要用户群体是3D MMO用户,占40%,其次是“画面控”游戏用户,占30%。“画面控”游戏用户和喜欢日本文化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学生和宅男/宅女。待续......

夫何

产品经理必备能力之——用户研究

编辑导语:用户研究,是产品出生的必备前提。如果没有详细严谨的用户研究,就不会有成功的产品。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把握程度,与其行业深度、职业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当产品经理把自己当成用户去设计一款产品时,才能迎合用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成功。什么是用户研究呢?我理解的,用户研究是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帮助我们认知用户的一种方法,来指导我们设计产品、优化产品。一、用户研究的几个维度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这张图能够帮助你如何在适当情况下进行用户分析。来看横坐标是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为了明确,你研究的是什么?是要明确用户问题还是判断用户问题?通俗的讲:定量意思就是用户有没有这个问题,我知道用户的问题是啥,但我不确定有多少用户都有这个问题。而定性是用户的问题什么?也就是我知道用户有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我不知道,这两个维度的不同就导致了需要根据用户分析的目的去选择不同用户分析的工具。再看纵坐标,上面是观点,下面是行为。怎么理解呢?就是用户表达出来的和表现出来的分别是什么?用户说:“我觉得你们的产品不好用”,对于这样抽象的回答,主观上的回答,是用户的观点。而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发生了闪退,给了产品差评,那这算是行为。行为是用户直接反馈的,是最真实的表现,但是行为不够具象。比如:一家饭店门口没人来,这个是用户的行为,用户不愿意来,但是呢,行为是不能让你清楚的知道,用户为什么不来,是因为口味不好?环境不好?这是很就需要观点这个维度来判断了,通过去分析用户的观点,来判断具体的问题是什么,但是在需求分析中我们都知道,用户的问题肯定是有欺骗性的,他说是因为口味不好不来,但真实情况下可能并不是。当两个维度交叉,就构成了用户分析的四个维度。而这四个维度中,又有不同的工具,来供大家根据用户分析的目的有选择的,分别是我们熟悉的:问卷、数据、现场调研和访谈。比如:一个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反馈遇到了问题,但我确实不知道用户遇到了什么问题,这样的调研该用什么方法呢?这个目的是确定用户问题,对吧,那就是定性的维度,那么这时候根据你要确定的内容,选择是用访谈呢还是现场测试让用户重新操作一遍——这就是定性。定性的方法不能锁定群体,因为支付环节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可能是个体问题。只有这一个用户发生,所以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定量去验证,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数据或问卷了。比如说数据,没错,数据也是用户分析的工具,可能和你理解的不太一致,但事实上数据都是用户行为的体现,对不对?在数据分析中我们最常见的数据漏斗,其作用就是分析用户的行为产生数据上的影响,如果某个节点出现数据异常,大概率说明大量用户在某个步骤发生了问题。数据是从定量的角度,确定了用户行为的用户分析方式。所以,遇到类似“转账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来投诉了”客服就可以通过数据的角度,去确定用户是在那个环节发生了什么,导致出现了问题。确定具体在那个环节,从而完成用户分析,到底是个性问题还是群体问题。数据能够客观的表现出用户的行为,但也不是全能的,他是不能非常具体的表现出用户的真实问题是啥的,只能知道问题在那个环节出问题了,而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另外,对于用户的感受这种主观性的感受,是不能够验证的,比如用户感觉体验不好,但实际上数据中并不能客观的体现这种不好,这时候就需要产品经理来应用其他的方式来分析。相较于数据,另一个定量的工具问卷,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认具体问题是什么的。通过大量的用户问卷,让同一类型的用户给出一些结论,再通过这些结论来判断用户的真实想法,这是问卷的使用场景。以上就是四种不同的用户分析的使用常见。客观来看,产品经理对于一个需求,即需要从定性的角度确定问题,同时也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去验证问题。也需要从行为和观点两方面来去聚焦用户的问题。这样出来的结果,才是最真实的维度,从而使你的需求分析更准确。二、用户研究怎么用?那么用户研究具体怎么用呢,我们从几个场景分别来看一下:1. 场景一:从0设计一款产品,了解目标用户当我们从0开始设计一款产品时,这个时候,我们的产品/功能还没有上线,所以这个时候去观察用户行为的方式是不太合适的。所以在这种场景下,更多的是我们通过问卷调研或者用户调研(用户访谈)去找到目标用户,以及去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2. 场景二:产品优化,发现新的需求点产品优化,去挖掘一些新的需求点,这个是我们产品工作中比较常见的场景了。在这个场景下呢,我们进行用户研究的用户一般是老用户居多了。所以这个时候,由于老用户对产品的存在主观印象,所以问卷调研这种不可控的关键收集就不太建议使用了。不能过多的去听取用户想要什么,而是更多的去看看,用户做了什么?这里我们就要去分析用户的行为,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真实态度。那么用户调研为什么可以用呢,首先用户调研1v1的场景比较多,相对于问卷,我们可以认为的去引导用户说出真实的想法。再者,当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之后,也需要通过真实的用户调研来验证数据分析的结论。3. 场景三:深入挖掘用户遇到的问题我知道用户遇到了问题,但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问题,怎么产生的?场景是什么样的?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应该从定性的角度去分析用户了。用户调研可以直接跟用户当面沟通,通过用户的直接描述,去了解实际场景中用户遇到的问题。那么,当用户描述比较困难时,或者通过用户描述也无法非常清晰的判断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时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可以让用户来一次真实的现场测试,我们直接观察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帮助我们更直观的理解和分析用户遇到的问题。本文由 @kiw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黄金城

译文|用户体验研究方法备忘录

本文笔者列出了用户体验研究的一些方法,在用户研究实践中,读者可以在从中选择需要用到的一些方法。用户体验研究能有效挖掘数据和进行洞察,有助于团队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研究也可以为团队的努力赋能,使产品更加高效且更有价值。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不同的UX研究方法都有助于了解真实的用户需求,使产品一步步走向正轨。下图展示了应用于不同阶段的UX研究方法和行动:上图列举了一些在设计不同阶段可能的研究方法和行为。我们可以把这张图当做选择方法的菜单。面对不同的需求,可以从中找到不同的研究方法。上图列出了一些最常用的设计方法(来源:free UX Careers survey report)当你只能采用一种方法来提升现有产品时,可以采取定性的可用性测试(Think-Aloud),这被认为是能最有效提升产品可用性的方法。当你没有测试用户的条件时,尽可能多地去搜集各方资料和数据,因为数据能告诉你这件事是什么样的。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还是需要通过数据发掘问题,然后推动进一步研究来找到答案。方法1. 前期调研前期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产品相关信息的和用户需求。探索性的行动在创造新产品或功能时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去证实或证伪自己做出的各种假设,从而为团队带来各种数据和洞察。理想情况下,在我们开始为错误的对象设计错误的产品之前,就应该进行这些研究。当然,这些研究对于纠正现有产品的问题也有帮助。进行田野调查和用户访谈:去有用户的地方,通过观察、询问和倾听等方式了解他们。观察这些人在这种场景下是如何与系统进行交互,观察他们是如何处理你需要提供解决方案的问题的。通过日记研究来了解用户平时的信息需求和行为习惯采访利益相关者,收集商业需求和限制。采访销售、支持和培训人员。了解他们最常看到、听到的用户遇到的问题。了解用户遇到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了解到底是什么会让用户生气。做竞品测试。找出竞争对手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哪些部分是用户最喜欢的。2. 设计探索这一步的方法是用于理解问题的程度、明确设计的范围和进一步定位用户需求。竞品分析,对比自己和对手产品的各种特性阶段性设计评审通过调研来确立用户画像,此外还需要描述用户故事。分析任务内容,找出能节省用精力和时间的方法。向相关工作人员展示用体验地图,说明有用户流失和其他风险的点,一起讨论更理想的行为路径应该是什么样的。探索设计的可能性:想象多样的方法,进行头脑风暴,通过不断地尝试探索更好的方式。在确定任务流程的早期就和各类人过一遍整个流程,获取他们的反馈。可以通过写下需求的方式进行,以免有的人有一些不想在公开场合提出的需求或建议。让目标用户试用产品原型,再让他们试用可交互的原型,观察他们是如何使用的。留意自己的设计是否能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并避免犯错。通过这些测试找到问题,重新设计并再次测试。通过卡片分类来了解用户是如何对你的信息进行分类的,借此来改善导航、分区等设计。3. 测试测试有助于在开发期间以及之后的过程中验证设计效果,可以用于确认这个系统对于用户而言是否好用。进行定性的可用性测试,尽早且广泛地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测试后对产品功能进行评估。请用户描述他们的交互行为,并指出在一段时间内,使用产品时任何能引起他们兴趣的部分。在一段时间内的测试也可通过日记研究的方法进行。留意培训活动中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关注的内容。测试帮助和支持系统。和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访谈。通过产品的社交媒体帐号与用户直接交流,监控社交媒体上夸奖或抱怨产品的声音。分析用户论坛内的内容。用户论坛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包含许多问题和解答。需要收集和分析用户论坛中的问题,并和团队共同讨论。进行基准测试:当你打算进行重新设计或评估提升效果时,可以通过测试来了解每个任务完成的时间、实际完成度和遇到的问题等,从而一步步提升设计效果。4. 倾听在整个研究和设计过程中保持倾听,有助于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查找新的问题。要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并监控各路信息来源,借此分析模式和趋势。对顾客及预期使用者进行调查。监控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各项衡量指标,从而发现整体趋势和异常现象,并能以此估测当前的进度。分析搜索词条:了解用户都在查找些什么、他们是如何称呼这些功能的?搜索关键词是尝尝被我们忽视的一部分,但其中尝尝包含着重要的信息。简化用户进行评论、报告错误或提出问题的路径。阶段性地从各个渠道内收集反馈信息并加以分析,找出最严重的可用性问题和其他有问题的地方。关于用户为何无法找到所需信息,为什么会对传达的信息产生误解和其他计划外的事件,我们需要去查找线索。收集常见问题,尝试去解决这些提问暴露出的本质问题。在有你的用户或客户出席的会展等场所设置展台,这样可以和他们直接沟通。在演讲或展示demo时进行问答环节。行动1. 前期调研这些策略性的行动能帮助你走在问题前面,为产品带来体系化的提升。找到合作对象:设计是一项需要通过合作完成的工作,你需要找到目标用户和工作伙伴。和专家沟通:从有经验的人那里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遵循职业道德:做出有职业素养的行为。可参照The UXPA Code of Professional Conct引入利益相关者:不要只去征求他们的意见,尽量能让他们参与进来。例如:邀请他们参与会议讨论、向他们分享你的发现等。搜集各种渠道的数据:做一个UX侦探,找到那些你所需要的信息的源头,想办法收集他们。确定衡量UX效果的指标:找到对用户/产品而言可以用于评估系统运行状态的指标。2. 设计探索遵循用户体验原则Tog’s principles of interaction design.基于研究结果进行设计,当你不便掌控研究时,遵循可用性设计经验。设计对所有人都易用的产品。赋予用户控制权:向他们提供可以自行控制的内容,给他们各种选择权(但不是无尽的选项),让用户有控制感。避免系统出错:每当错误出现时,去思考它出现的原因,尝试通过设计的手段去避免或缓解。许多看起来是用户导致的问题,常常是系统设计的失误导致的。优化错误提示:面对无法避免的系统错误,不要只是生硬地描述系统状态。从用户的视角描述发生了什么,并告知用户下一步可以做什么。设置有帮助的默认信息:在需要填写选择的地方设置好默认内容,因为人们常常不愿做出困难的选择,同时要允许他们修改需要修改的内容。检查一致性:使用方式一致有助于用户学习如何操作。人们容易把不一样的地方当做需要注意的重要之处,也可以在设计中利用这一点,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此外,还要满足用户对操作上的预期。将功能和需求对应起来:用户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明各个功能是基于哪些需求设计的。记录这些也有助于下次迭代或下个团队理解设计的合理性。避免浪费:减少或删除不合理的非必须的模块,避免无意义地浪费人们的时间。设计软件时,尽可能简化安装及更新功能。使安装软件的过程简单又流畅,允许用户自行决定是否要更新。设计硬件时,要考虑到维修和回收的情况。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可用性设计:你并不是你的用户,要让你的产品对其他国家的用户而言也好用,翻译成对方的语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避免错误的激励方式:这可能会导致负面的、意料之外的结果。要考虑到有恶意的用户可能会如何利用它。考虑到社会影响:一类人群会如何使用这个产品、这个产品会对这类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群体的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3. 测试保护受访者/用户的个人信息,还要避免采集不需要的信息。保障数据安全:除了用户授权公司获取的信息外,也要保护通过数据研究得出的信息。传递好消息和坏消息:人性常常不愿面对不想听到的消息,但作为进行研究的UX设计师,关于产品或公司的研究结论,不论好坏,都应该让决策者知道。时刻关注产品可用性:在可用性测试中,通过任务出错率、任务完成度等各项指标评估可用性,证明设计上的优化是有效的。考虑到多样的用户:人和人在文化上和特征上可能有很大差别,在测试期间确保你的设计能为这些不同的人服务。监测可用性bug:为可用性问题建立一个数据库,追踪重要问题的发展程度或处理进度。4. 倾听关注用户的情感变化:社交媒体适合用于监测用户情感,包括遇到的问题、成功的案例、沮丧的事,还有自发传播的广告。当竞争对手出现时,社交媒体是一手风向标。减少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是解决复杂用户界面的一种应急方法,从用户的问题中找出提升产品设计的方法。探讨未来的方向:产品上的改变有好有坏,在可行的情况下,通过询问、测试、倾听等方式向你的客户及用户请教,探讨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下次研究或测试招募人员:鼓励人们参与到研究与测试中,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励、简化参与方式等。结语我们可以利用这份备忘录来选择用户研究中需要用到的方法和行动。在开展项目时,没必要把每一条都完成,但是可以从中选择有用的一些方法混合起来。另一篇相关文章:When to Use Which User-Experience Research Methods原文的亮点在于:作者在总结方法的同时,为文章添加了非常详细的链接。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及时查看链接内的文章作为补充。虽然有个别分类略显混乱,但是将这篇文章当做备忘录来看还是很有帮助的。原文作者:Susan Farrell原文地址: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ux-research-cheat-sheet/本文由 @鱼丸子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孔阳

简述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研究经验

随着体验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应对体验经济的必由之路。如何适应变化,企业如何以用户体验为基础进行新产品创新和开发,如何让用户从产品设计中找到不同的体验是每一个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用户体验是对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的研究与分析。良好的用户体验产生持续的用户黏性,并对企业品牌的口碑传播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产品设计从内容上来看,用户体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需求分析:即前期的用户研究,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情感和体验需求;2、产品可用及易用性分析:通过开展用户测试,观察用户使用产品的情况,评估产品可用性;3、用户使用反馈分析:记录、收集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反馈并进行分析,为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依据。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分析用户对产品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产品创新、设计创新,提升用户价值,提高满意度都有重要的意义。产品设计时要思考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年龄,职业,性别,他们有什么使用习惯,在什么使用场景下操作产品最多,产品上的那个功能被使用最多。这是都是工业产品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人性化的思考让产品真正是符合人的需求而设计的。顺应用户,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专业化的产品创新设计手法和创新灵感。产品设计研究产品设计不是孤立的概念,用户体验不仅体现在产品的使用操作上,也体现在产品功能规划和产品外观设计上。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都在寻找不同的体验,有感官的、情感的、表演的、思考的,也有关联的。利用情景分析、角色扮演等分析方法能够将用户体验充分运用到产品设计环节,对设计人员理解用户对不同产品满意度的产品起到帮助作用,也是的产品设计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用户体验。产品设计研究在工业设计中,产品的用户体验在于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细节设计,每款好产品都是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的结果。工业设计公司作为专业产品设计机构,除了考虑用户体验设计,也会考虑很多其他方面的细节,产品的造型、颜色、材质、加工工艺每一环节都涉及到细节的考虑,只有注重细节,才能设计出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