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行为是用户在产品上产生的行为,实际表现为相关的用户数据。产品经理运用不同分析方法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为产品迭代和发展提供方向。一、用户行为是什么?1. 用户行为用户行为是用户在产品上产生的行为。我们以小明的case具象化用户行为表现:因为小明关注作者的信息被记录了下来,当该作者有发布信息时,则会通知所有关注他的人,而小明也是其中之一。小明关注作者的信息记录,则是行为数据。小明的行为数据会有 启动app、浏览、查看图集、播放视频、点赞、关注作者……2. 用户行为数据用户行为数据是从一次次的行为中而来的,行为数据是通过埋点进行监控(相见埋点介绍)、后续一篇文章将介绍如何(设计埋点)。通常是数据同学完成埋点设计,由开发完成监控程序 或 调用SDK。针对小明的行为(假设以下均已埋点):3. 用户行为分析是指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研究。4. 用户行为分析的作用(1)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可以还原用户使用的真实过程。一个xxx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由于什么样的行为)在时间点做了xxx事情做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2)“了解用户,还原用户”是“以用户中心”的第一步。只有详细、清楚的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真实的使用路径、进而找出 产品使用、渠道推广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用户/页面/业务过程中的转化率。(3)用户行为分析(case需要补充)可以用于A. 拉新:渠道分析、SEM分析、用户质量分析、B. 转化:新增用户注册转化过程、产品使用过程转化(搜索、推荐等)、push推送调起过程、站外拉起过程C.促活:用户停留时长、用户行为分布、D.留存:用户留存分析E.商业化:根据用户历史行为展示广告二、如何进行用户行为分析?1. 行为事件分析行为事件分析方法主要用于 深度研究某行为事件,以及对产品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针对某一具体行为,全面的描述、对比,针对其异常表象 深度下钻分析各维度、确认导致该行为数据表现的原因。如快手的播放量徒增:同期对比分析,确认历史上是否有发生过,对比 去年/上个季度/上月/上周/昨日的 数据的相对表现。多事件对比分析。对比浏览量、点赞、评论、分享事件的数据是否存在徒增。通过对比多个事件,确认徒增现象发生的范围。维度下钻:由于播放量取决于3个部门用户在快手消费视频,被监控程序上报。所以在三个方面分析:监控程序是否异常?在快手哪个页面的播放量增加呢?是发现、关注、还是同城?-> 对应页面做了哪些调整?是否增加了引流;哪一部分用户群的播放量增加了?交叉分析 用户自然属性(平台、性别、年龄、地域、教育学历、机型、消费能力)、行为属性(新增、回流、常活跃用户;直播用户、短视频用户….)、视频属性(视频类型、作者类型….)2. 留存分析留存是衡量用户是否再次使用产品的指标,也是每一个app赖以生存的指标,能够反映任何一款产品健康度,是产品、运营、推荐效果的整体表现。如果一个app从来没有留存用户,那DAU将永远是新增用户,那么产品将无法运行下去,更别说新用户成本付诸东流。贴合业务属性、精细化留存过程 将对留存数据更有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留存分析,能够剖析用户留在产品的原因,从而优化产品核心功能提升留存。留存的类型:用户留存:用户使用app后,经过一段时间仍旧使用。功能留存:用户使用xxx功能后,经过一段时间仍旧使用该功能,且其他功能均有所变化。此时,该功能对用户留存有正向作用。先前有写过 留存分析的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3. 漏斗分析漏斗分析实质是转化分析,是通过衡量每一个转化步骤的转化率,通过转化率的异常数据找出有问题的环节并解决,进而实现优化整个流程的完成率。在产品初期(处于与市场适配的阶段):通过漏斗分析找到用户触达的瓶颈,帮助用户触达产品核心价值,真实反映MVP与市场匹配程度;在产品中期(处于用户平稳增加的阶段): (1)通过漏斗分析优化渠道,找到目标群体用户; (2)通过漏斗分析优化用户在各模块的体验(基础的登录模块、产品核心价值模块: 如抖音的播放模块、淘宝的购买模块等);在产品后期(处于用户价值产出的阶段): (1)通过漏斗分析可以改善用户生命周期(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生命周期,间接拉长用户群体的价值产出的时间长度,减少高价值用户群体的流失);(2)可以通过漏斗分析优化商业化模块,像商品的购买过程(购物车-提交订单的转化漏斗)、广告的曝光点击等,提高生命周期中单位时间产生的价值。4. 路径分析路径分析可以将纷杂的app日志按照用户的使用过程,呈现出“明确的”用户现存路径。发现路径问题,进而优化,使用户尽可能短路径体验到产品核心价值。通过路径分析,可以了解到像小明这样9点左右播放视频的用户:他们是通过push点击而来,这部分用户占比是多少;他们匆匆结束播放,再也没有下一步行为,这部分用户占比又有多少。针对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播放视屏的场景,尤其是突然退出的场景,是否在下一次打开app时,仍旧打开终端的视频。是否有其他策略可以针对该场景来优化?此外,路径分析不仅仅可以用于行为路径分析,也可以用于用户群体转化分析。例如:新用户中分别转化为 忠实用户、常活跃用户、潜在流失用户、流失用户的分析。5. 用户分群分析通过了解用户画像,可以帮助运营理解用户。根据用户画像(基本属性、用户偏好、生活习惯、用户行为等)的标签信息将用户分群。通过用户分群行为表现对比,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群体对产品的反馈,有针对性的优化产品。发现中 西南地区的低端机型使用app时,奔溃率特别高,开发可以针对该点进行优化、降低奔溃率;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的行为表现 做 定向投放、push等,从而实现精细化运营。业内的商业化行为分析产品,基本上将用户画像的生成、标签的过程均合并在用户分群的群体定义中,降低了操作流程。三、用户行为分析的完整链路以小明为case的用户行为每天数以万/亿计的产生,如何对“这类人群”进行“行为分析”?需要行为分析将明细级别的日志聚合后再以较为可读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了保障埋点可靠、数据上报及时、行为数据分析有效。需要一套完整的用户行为系统,包括从数据埋点设计、埋点开发、数据上报、数据模型开发、行为数据分析。 过程中也需要多方协作完成,如何保障多方协作中高效、便利的完成、产出具有业务价值的数据分析结论。后续将介绍服务于用户行为分析的相关平台介绍。本文由 @cecil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以下文章来源于数据驱动游戏 ,作者黎湘艳分享游戏数据分析干货,共同学习探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数据驱动游戏研发、商务、运营和市场营销,以及行业热点等。尽管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分析用户数据,但是再详尽的用户数据也有其局限性,即便是最为精细的分析也只能告诉我们用户在做些什么,而不会说明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数据分析师通过用户行为数据能够很容易地推测出某个行为规律背后的原因。例如,当一款MMORPG游戏的大量用户在某个等级流失时,你往往能够发现玩家在做这个等级对应的主线任务时出了问题,如果再深入分析数据,或许会发现没有好友的用户的这个任务的完成率很低。但是导致用户流失的其他原因,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发现了,要找出这些原因就需要开展用户调查。换句话说,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这种定性分析同样重要。(1)用户研究定义用户研究简称“用研”,指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收集用户的偏好、用户的思维想法。并根据用户研究的反馈进行合理的用户需求推演、预测。(2)用户研究方法用户研究有很多方法,一般从两个维度来区分:一个维度是定性到定量,比如用户访谈就是定性,是对事物的性质做出判断,究竟它“是什么”;问卷调查就属于定量,是指对事物的数量进行统计,衡量它“有多少”。前者重视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后者通过数据证明用户的选择。另外一个维度是从态度到行为,比如用户访谈属于态度,而现场观察属于行为,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用户访谈是问用户觉得怎么样,现场观察是看用户实际怎么操作。具体来讲,用户研究的方法主要有7种,分别为: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可用性测试、焦点小组、卡片分类法、影随法、眼动测试,其中前4种为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案例采用的方法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3)用户研究为《游戏A》全生命周期服务框架《游戏A》的游戏运营经历了三个过程:立项→测试→上线,整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与市场分析、用户分析和产品内容相关的数据。针对这些业务需求,我们做了大量的用户研究工作,研究工作以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一条线展开,市场营销、产品运营人员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对应的行动决策。用户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能支撑这个产品生命周期,以《游戏A》为例,不同节点的工作内容以及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下。游戏立项阶段:粉丝摸底调研和竞品研究,了解IP认知度、目标用户画像、竞品游戏情况,知己知彼,指导市场推广。游戏测试阶段:共进行过两次测试,此阶段的用户调研十分重要,用低成本的方法预防大的失误。通过签到问卷、市场调研、用户流失及满意度研究,能验证目标用户、判断版本可用性、诊断产品与优化、分析流失原因等,为后续运营和市场宣传推广提供重要参考。游戏上线阶段:此时最关注的是付费和用户流失问题,结合版本改进做微调。通过线上商城调研,了解用户消费动机、商城道具喜好,为制定适合中国玩家的道具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4)正确看待用户研究“业务逻辑先行”原则:研究目的、看数据的逻辑和视角决定结论。“越聚焦越有效”原则:研究目的和课题越聚焦越容易获得有效结果。“避免数据陷阱”原则:调研样本和调研方法决定的结果,避免被错误的数据误导;在定性调研中,现场观察或电话回访的判断有时比调研报告更直接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用研能找到玩家需求和痛点,也能给出一些建议或分析,但是最终怎么样形成策略,需要运营和市场人员一起去思考,因此用研本身不能代替决策和思考。比如,根据用研找到目标用户的特点,并做了产品的市场定位,基于这个定位我们就要去想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下面要做怎么样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或创意去触达他们,在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对用户的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推广工作。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陆续分享《游戏A》从立项→测试→上线整个过程中用户调研的相关内容,分别如下:目标用户调研首测市场问卷调研首测电话调研访谈内测满意度与流失研究玩家道具喜好调研彩蛋:某类游戏问卷调研模板一 目标用户调研《游戏A》是一款代理类大型MMORPG类型游戏,为了了解《游戏A》IP的认知度、目标用户的特点,洞察用户需求,构建目标用户画像,帮助产品确立正确的市场定位,需进行目标用户调研。通过问卷分析,有助于了解目标用户,定位游戏市场,从而让市场人员在制订市场营销策略和推广方案上有例可循,通过恰当的渠道或创意触达目标用户群体。定量问卷:某平台渠道投放用户来源:某平台用户(用户群体为互联网大众用户)问卷投放时间:7天有效样本数:30001.IP认知《游戏A》的认知度比较高,为60%(玩过+听过),在对比游戏中排名第四。但其中玩过该游戏的用户比例较低,仅为10%(见图1)。图1说明:以上选项的游戏产品与《游戏A》类似,至少满足以下其中一个特点:有单机游戏IP、日本游戏、大型网络游戏。2.核心用户状态在玩且高活跃的核心用户占比为16.8%,其余大部分粉丝偶尔登录或已经不玩了(见图2)。图23.用户画像(1)将以上两题的用户关联进行交叉分析,对用户分层,结果如图3所示。图3说明:此处省略了用户的游戏经历的详细数据,其数据结果是根据问题“最近一年,你玩过哪些游戏?”的数据进行整理得来的。(2)核心用户男性比例相对较高,占83.1%,年龄集中在23~30岁之间,以企业职员和大学生为主。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比例较高,所在地为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比例相对更高。4.游戏市场定位及目标用户群将IP认知度、用户年龄、职业、游戏背景、消费能力各个题目的选项进行交叉分析,从游戏类型维度考虑,得出目标用户的特点,如图4所示。图4例如:在核心用户中玩过《A3》《神泣》的比例较高,男性比例相对较高,年龄集中在23~30岁之间,以企业职业和大学生为主,喜欢唯美精致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将游戏认知度、用户年龄、职业、游戏背景、消费能力各个选项进行交叉分析,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合理的用户需求推演、预测,进行游戏市场定位,针对不同职业的用户,其宣传策略各有不同,如图5所示。图5我们对目标用户进一步解析,得出以下结果,如图6所示。《游戏A》3D MMO游戏用户是大众用户(占40%);“画面控”游戏用户和喜欢日本文化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学生和宅男/宅女(占40%);单机游戏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宅男(占10%);其他用户占10%,这部分用户来源于其他游戏用户、视频观看者、音乐爱好者、社区/贴吧爱好者/潮流追随者。图65.主要结论(1)品牌认知度较高,达60%(玩过十听过),在对比游戏中排名第四,但其中玩过该游戏的用户比例较低,占10%。(2)用户画像(按用户核心程度划分)。核心用户:大型3D MMORPG用户,同时也是日系游戏爱好者,喜欢动作/格斗游戏的单机用户。次核心用户:大型3D MMORPG用户,同时也是单机游戏用户,动作类的网游用户,2D3D MMO网游用户,PVP网游用户。潜在用户:其他类型的MMORPG用户。核心用户中男性比例相对较高,年龄集中在23~30岁之间,以企业职员和大学生为主,喜欢唯美精致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剧情。(3)不同类型用户的职业定位。《游戏A》的主要用户群体是3D MMO用户,占40%,其次是“画面控”游戏用户,占30%。“画面控”游戏用户和喜欢日本文化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学生和宅男/宅女。待续......
对于运营来说,需要掌握用户行为来制定不同的运营策略。而用户行为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那么,具体的数据分析是哪些数据,不同的数据又有什么区别?本篇文章中,笔者对用户留存和用户行为两个指标进行梳理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总结,与大家分享。通过本文能够学到什么?快速了解一款APP。行业趋势,市场空间。APP的生存现状,所处阶段,遇到的问题。产品迭代,发现新的增长引擎方向。用户运营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指标一般来说,对i运营人员的核心任务总结为两点:流量的引入和流量的维系。而根据具体的具体的工作可以划分为用户运营,内容运营及活动运营。但其核心都是通过产品为你的用户池传递价值。产品运营基本工作不同运营工作的关系根据不同的阶段,运营人员要做的工作也不尽相同。比如早期的用户,运营人员的工作主要是集中于如何拉新用户,并为其产生持续的价值,使其留下来。而成熟的产品则集中于如何有效的促进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率,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用户,刺激这部分用户为产品带来价值,产生收益,促使产品有质量的存活下去。如果把用户运营进行拆解,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寻找种子用户——>挖掘核心用户——>吸引更多用户——>实现用户自运营——>挖掘用户价值(包括消费广告等各种创收行为)用户运营阶段任务每个阶段的工作独立但又层层递进,影响整体效果,所以工作时对于单独的一项任务或者运营模块,应该将其进行量化为不同的数据指标,来判定工作成效。一、用户留存用户留存需要考虑的是用户兴趣的热度衰减程度。留存的用户无非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中使用该产品,发现满足了自己的需求,留下来不断使用。另一种是用户对产品兴趣度递减,逐渐降低使用频次,逐渐远离直至完全消失。常用的留存指标是次日留存,3日留存,7日留存,15日留存和30日留存。无论多好的产品都有留存和流失。新老交替无法避免,用户留存一直随着新增用户和流失用户而出于动态平衡:UR=(SNU/NU)*100%UR:用户留存率,SNU第N天依然使用的用户,NU新增用户。这几个数据每一个内部的含义都不同。关注产品的次日留存:关注次日留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产品新版本的品质变动;冷启动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用户粘性;通过AB测试添加新手引导设计判断产品的易用性;通过新用户路径埋点分析用户流失原因。关注3日留存:可用来判断渠道优劣,以便筛选渠道调整投放策略。关注7日留存:反应用户一个完整体验周期后的去留情况,判断用户忠诚度。针对不同时间点的用户留存率,颗粒度较细的数据统计更容易分析出用户留存的规律,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某APP留存情况数据二、用户行为指标用户的行为数据主要通过埋点获取,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可以判断用户对产品的喜好以及期望。用户行为数据分析黏性:关注用户持续访问情况;活跃:关注用户访问参与度;产出:用来衡量用户创造的价值。基于用户行为的三大类,在每个大类上再添加不同的行为指标。可以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添加数据标准,使得团队目标提升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利于用户效率提升,1. 黏性指标数据显示用户平均每天按压,滑动,点击手机的次数为2617次,普通用户手机屏幕亮起时间为2.42小时,重度用户为3.75小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流量红利的消失,所有流量增长都停滞了,战场从抢夺流量转为抢夺用户时间。打开次数:而用户行为指标中打开次数是第一重要指标,因为只有让用户打开才有无限的可能;访问次数:用户单位时间内的访问次数,是用户粘性的核心指标。加上时间,年龄,地域,收入,性别等维度,可以有效的针对不同层级用户制定相应产品策略;间隔时间:间隔时间是用户距离上一次访问间隔的时间。掌握该数据可对用户进行活跃度划分,有利于运营制定运营策略进行用户的激活。2. 活跃指标毫无疑问,用户愿意华仔产品上的时间越多,对产品产生的价值的可能性越大。增加使用市场,第一要素当然是产品符合用户的预期且使用方便,但这里要追究的是如何运营运营手段来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对于内容产品而言,图文(新闻资讯)、音视频(段视频)等是当下最主要的内容呈现形式。在内容平台上,像新闻客户端,常用的手段是通过内容的个性化推荐,不断加强算法积累,实现千人千面,用户越喜欢的内容自然得到更多的推荐机会,进而吸引用户停留,增加使用时长。对于电商产品来说也比较类似,但推荐更为复杂,不仅仅是对用户,还需要考虑包括用户,商品,服务,店铺等维度的画像,更多的是通过用户画像及相似度进行推荐。还需要考虑标签的场景失效,标签的热度衰减等。使用时长:使用时长是指用户使用APP所使用的时长。使用是影响用户转化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让用户长时间停留我们才能采用一些方法吸引用户下单转化。停留时长:平均停留时长是指访客浏览某一页面时所花费的平均时长,页面的停留时长=进入下一个页面的时间-进入本页面的时间。用户的停留时长是与用户转化率相关的,这个很好理解,对于一个不感兴趣的产品或无法勾起用户购买欲,那么用户是不会停留过多时间的。停留时长与转化并不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因为存在用户长时间停留在某个页面去做其他的事情而没有发生跳转的情况发生。访问页面数量:访问页面的数量将直接提升用户的停留时长,间接地提升订单转化。3. 产出指标产出指标在不同形态的商品上有不同的含义。在电扇行业,产出指标就是订单,客单价等。信息流产品,产出指标就是广告的曝光,以及广告的点击率和后续的转化。新闻资讯类产品提高曝光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内容的推荐,推荐给喜欢的人,增加信息流的访问次数;另一种是用金币,积分等反馈方式刺激用户相应的行为。以上的指标遵循了一个原则,及触及用户的兴奋点,以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用户量,即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需求金字塔分析和理解用户的消费心理。关注产出指标,将直接量化评估运营的效果,衡量运营活动的ROI。本文由 @jeanleu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在用户行为分析领域,数据分析方法的科学应用结合理论推导,能够相对完整地揭示用户行为的内在规律。间隔分析模型旨在通过事件发生间隔时间与分布态势,辅助企业实现深度多维交叉分析,进一步提升用户行为分析的精细化程度。本文将详细介绍间隔分析模型的概念、特点与价值、应用场景。一、什么是间隔分析?间隔分析从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维度来探索用户行为数据价值,它能够科学地反映特定用户群体(如北京地区年龄 30 岁以上女士),发生指定行为事件( 如事件 A 到 B 的转化、金融用户的二次投资等)的时间间隔及数据分布情况。不同数据组的偏态和重尾可反馈用户路径过程中的应用体验,并借此评估产品设置的合理性。例如,间隔分析在以下场景中可广泛应用:在金融行业,为刺激新用户快速完成首投,运营人员会赠送新用户体验金。运营人员通过间隔分析可以了解:新用户从首次注册到首次投资通常需要多久?在同城速递行业,快递上门时间长短非常影响用户体验,作为公司考核快递人员绩效的关键指标之一,企业通过间隔分析可以了解:用户在官网发起快递请求后,快递员多久接单?二、间隔分析模型的特点与价值企业市场、产品、运营人员通过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转化时间长短来判断与分析用户的活跃度、用户转化等情况。间隔分析模型的特点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可视化时间间隔,六类统计值直观描绘各用户群时间间隔分布差异图 1 六类统计值将时间间隔可视化 神策分析的间隔分析模型以箱线图形式展示,最大值、上四分位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最小值、平均值六类统计量直观描绘特定用户群体的时间间隔分布差异,数据的偏态与重尾一定程度反馈用户体验,从转化时间的维度暴露用户转化瓶颈,可借此评估产品设计的合理性。2. 依据分析需求,灵活设置用户属性与事件属性(初始行为和后续行为)企业可以根据具体分析需求,灵活设置间隔分析的初始行为或后续行为,并根据用户属性筛选合适的分析对象。例如,在某奢侈品电商企业中,为分析高价值用户的复购频率与普通用户的区别,可将初始行为与后续行为均设为“支付订单”,并给初始行为增加“订单金额大于 10000 元”的筛选条件以此来表示高价值用户,从而得出分析结论。3. 以全新视角探索数据价值,从转化时间窥视优化思路,促进用户快速转化在间隔分析中,将初始行为、后续行为设置为相同事件或不同事件,可满足不同的数据分析需求。例如,在金融行业,将初始事件和后续事件分别设置成为“注册成功”和“投资成功”,可用于分析用户转化花费时长,侧面反映用户的转化意愿,帮助企业能够针对性地优化产品体验和运营策略;在在线教育行业,若将初始事件和后续事件均设为“学生上课”,则展示学生两次上课的时间间隔,可以此作为判断学生积极性、教育平台黏性的依据等。从时间间隔维度呈现用户转化、黏性等情况,提升了用户行为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对用户行为的操作流程的异常定位和策略调整效果验证有科学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判断各用户群体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的偏态和重尾,以及数据分布的中心位置和散布范围,为发现问题、流程优化提供线索。三、间隔分析的应用场景间隔分析将帮助各行业从时间间隔维度来探索用户行为规律,更多应用场景值得摸索。下面列举一二:1. 互金场景:如何合理设置体验金的发放时间?在金融投资类产品运营过程中,为了让新用户在注册后能够快速投资,运营人员通常会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来刺激首投,如发放体验金。这会涉及到我们前面提到的“如何合理设置体验金的发放时间”的问题,在具体操作时,运营人员可以在间隔分析中将初始行为设置为“注册成功”,后续行为设置为 “投资成功”事件,当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时,可以作为设置体验金发放时间的参考。当然也可以按天展示不同渠道来源的新用户首次投资成功所花费的时长情况,运营同学通过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让运营更为精细。另外,通过不同渠道来源的用户表现也成为渠道投放的判断的重要依据,如下图:图 2 互金各渠道来源的新用户首次投资成功花费的时长分布2. 视频网站场景:用户多久完成一次视频播放?内容是短视频 App 提供给用户的核心价值,可通过“用户完整看过一个短视频”衡量用户是否感受到视频平台的价值。该场景中选择新用户从“启动 App ”到“完成播放”所花费的时长情况作为分析对象。如果用户普遍需要较长的时长才能完成转化,说明用户需要付出的视频筛选的成本较高,则应将新用户从“启动 App ”到“完成播放”的时间间隔作为优化目标。图 3 新用户从“启动 App”到“完成播放”所花费的时长情况同样,在同城速递行业,当了解用户发起快递请求后快递员的接单时间之后,公司可依据此来考核快递人员绩效,从而也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四、间隔分析模型与其他分析模型的配合值得强调的是,间隔分析模型是多种数据分析模型之一,与其他分析模型存在无法割裂的关系。从用户转化角度来说,用户转化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间隔分析通常是业务情况的反映,转化时间间隔只是分析用户转化的单一维度,只有与其他分析模型配合,才能清晰看到用户行为特点和背后动机。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时间间隔并不能作为优化的指标,但是与其他分析模型的配合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从“提交订单”到“支付订单”间隔时长中位数是 5 分钟,说明一半的用户支付订单需要花费 5 分钟以上。则应该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支付功能的 Bug,还是其它问题导致支付失败?定位问题需要结合事件分析、漏斗分析等分析模型定位问题。总之,只有将各分析模型实现科学互动和配合,能够科学揭示出用户个人 / 群体行为的内部规律,并据此做出理论推导,不断在工作实践中优化商业决策和产品智能。
编辑导读:本文是一份关于淘宝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报告,作者主要对淘宝用户行为和商品特性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与大家分享。01 项目背景选取了2017年11月25日至2017年12月3日之间,有行为的约500名随机用户的所有行为(行为包括点击、购买、加购、喜欢),数据量约5万,分析了用户行为与商品规律。02 分析思路03 分析过程3.1 前提数据来源:阿里天池。分析工具:MySQL 8.0,Navicat for MySQL。绘图工具:Excel。对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后再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过程略,下文中仅显示数据处理后结果,不展示处理过程。3.2 整体数据3.2.1 数据体量3.2.2 整体数据概览3.2.3 日均数据概览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2月2日和12月3日的日访客数和点击数较前几日更多,可能由于这两日为周末,且双十二临近,但访客数与点击数的提升并未影响成交量,因缺少后续数据,故暂时推测为这是为双十二活动预热。3.3 用户分析3.3.1 复购率和跳失率复购率=购买次数>1的用户/所有购买用户跳失率=点击次数为1的用户/所有点击用户从复购率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用户有复购行为,且跳失率为0,说明淘宝对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让用户停留。因仅有9天的数据,对用户复购时间特征没有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没有对复购时间特征进行分析。3.3.2 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可分为四种:点击、收藏、加购、购买,对这四类行为进行分析。因用户购买途径有4种:点击-购买;点击-收藏-购买;点击-加购-购买;点击-收藏-加购-购买。因此,从上图中暂时无法判断点击、收藏、加购与成交数的关系,需进一步分析。将用户成交方式分为四类:仅有点击行为;仅有收藏行为;既有收藏行为又有加购行为;仅有加购行为。分别计算出这四类人群的成交率。成家率=有下单行为的该类用户/该类用户总人数。可以看出,有收藏加购行为的和仅加购用户的购买率相较另外两者更高,因此,可以推测,用户的加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成交率。3.3.3 用户时间分布分析以日为单位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加购量与点击量几乎呈正相关趋势,收藏数与点击数相关性也较好,而购买量则与其他量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由前文我们已经推测,12月2日与12月3日点击量较高是由于周末和双十二近邻的缘故,但成交量没有随之提升同样可能是由于双十二活动预热所致,要研究成交量与其他行为的关系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以小时为单位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晚上7点到11点是用户点击量行为的高峰期,此时用户加购量也随之增加,但下午1点却是用户下单的高峰期。因此,如果商家想以增长曝光度为目的,可以在晚上7点到11点之间做活动,如果是以提高营收为目的的活动,则可以在下午1点左右开始。3.4 商品分析3.4.1 商品转化分析对商品进行转化漏斗分析,可以看出从点击到购买有很大的流量损失。同样,对不同渠道的商品购买方式进行分析。3.4.2 购买路径分析对商品购买路径进行分析,点击购买率=商品仅点击后购买量/商品仅点击量,收藏购买率与加购购买率同上。可以看出,加购购买率明显高于收藏购买率与点击购买率。3.4.3 热门商品分析分别对点击量、收藏量、加购量和购买量前十的商品大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点击量、收藏量和加购量前几名较后几名差距较大,但是购买量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距,说明没有爆款的出现。根据四者韦恩图可以看出,点击、收藏与加购前十品类的重合度较高,但购买量前十品类与其他三者的重合度却没有那么高,说明对于部分品类商品而言,虽然能吸引许多用户,但是购买转化率却相对较低,这部分产品的转化率有释放空间。0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2017年11月25日至2017年12月3日这段时间内,淘宝用户的回购率相对较高,跳失率低,说明淘宝对用户有着较好的留存效果。从用户角度看,加购后成交率较收藏后成交率与直接点击成交率更高。用户在点击量与加购量几乎呈正相关趋势,周末和活动邻近之前的点击量与加购量均有所提升,但购买量并未有显著提升。周末对用户购买量的影响需要更多数据进一步分析。用户在晚上7点到11点之间打开淘宝的频率极高,但成交量却是下午1点的时候更高,说明淘宝成为了用户的一种消遣方式,而不仅仅是购物工具。从商品角度而言,商品加购后成交率较直接点击后成交率与收藏后成就率更高。虽然商品点击量、收藏量、加购量前十的商品呈现出一定的差距,但成交量前十的商品差距却不大。且成交量前十的商品中有近一半商品未在另外3个榜单之中。整体而言,淘宝的用户留存率较高,但夜间成交量转换率和热搜商品品类的成交转化率有提升空间。4.2 建议通过上述结论,对淘宝和商家提出以下建议:获客: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想要提高曝光度,获得更多流量,可在周末晚上7点到11点之间开始活动。成交率转化: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淘宝的用户留存量较高,但消费潜能却有待释放,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无论从用户消费习惯还是商品成交特性看,加购后成交率较点击购买和加入收藏购买成交率更高。因此,对于淘宝而言,可增加用户将商品加入购入车的入口,在商品的收藏界面可添加加购入口。对于商家而言,可设置加购优惠,提高用户加购率。用户在下午1点的成交率最高,因此对于以提高成交量为目的的活动,可在中午或下午1点开始。而夜间虽然用户流量高,但成交量却一般,说明淘宝对于用户而言有一定的消遣属性。因此,一方面淘宝可以提高自身产品的趣味性让自身成为用户的消遣工具,另一方面,可在该时间段进行一些活动比如直播等提高商品优惠释放用户消费潜能。有的商品品类虽然有着良好的点击量、收藏量与加购量,但成交量却并不高,对于这类产品,可通过淘宝官方进行联合活动,提高成交转化率。写在最后因获得的数据时间范围有限,而自己的电脑处理更大体量的数据较慢,因此整体处理的数据体量并不大,对于通过数据发现产品中的问题,也希望能与各位进行有关方面的交流。本文由 @ZW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互联网产品以数据为驱动,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也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可以构建出完整的用户画像,实施以更精准的运营策略。用户行为就是用户使用网站或App产生的一系列行为,有了用户的这些行为,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一、为什么要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以数据为驱动的互联网产品,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也越来越重要:创业者在产品早期,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判断产品是否契合市场需求,减少试错成本。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通过分析用户行为能够帮助判断用户对产品的喜好和期望,不断调整迭代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而对运营来说,用户行为分析的作用更多在于了解推广渠道和营销策略是否精准有效,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调整,提高转化率。最常用于营销活动,每做一次活动都会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复盘。用户行为分析对于用户画像的构建,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多维、精确的用户画像=用户行为数据+用户属性数据。二、如何进行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即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那么该分析具体哪些指标数据呢?你可能会想到很多数据指标,比如浏览量(pv)、访客(uv)、注册量、转化率、留存率、使用时长、使用频率等等……非常多。这样让人感觉非常凌乱,而无从下手。是否都要一一进行分析?大概工程量很大。如果不是,哪些数据是要重点分析的呢?1.用户行为分析的复杂性首先要明确的是:由于互联网产品的复杂性,现在并没有一种完全通用的用户行为分析方法。比如说阅读类产品和互金产品:“今日头条”和“京东金融”。今日头条的大部分用户行为就是阅读、评论、转发,并没有直接的购买行为,所以阅读时长、频次、跳出率是分析时应该注重的指标;而京东金融更为关注的是否首投、复投这些消费行为数据。其次,因为分析目的不同,所注重的指标也不一样。比如活动营销复盘,应该关注的是本次活动的浏览量、新增用户量、推广渠道转化率、消费量等。所以说用户行为分析是件复杂的事,虽然如此,但也有一定的方法技巧。2.实用方法介绍这里介绍使用两种较为通用可行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缕清这些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1)5W2H法一种是5W2H法,也叫七问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在工作中使用得非常广,简单方便。所谓的5W2H就是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何时)、WHERE(何处)、HOW(怎么做)、HOW MUCH(多少)。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这篇文章的思路架构,可以说用的就是一个5W2H法。我首先介绍了用户行为是什么;然后是为什么要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有哪些人会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用到;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该如何做?要做到什么什么程度?用户行为本身就可以用5W2H来总结。5W2H用户行为分析思路框架:用户使用行为理论分析法如果说5W2H分析法比较粗糙的话,第二种则更为精细,那就是是通过用户行为路径来分析。(2)用户行为路径就是从渠道导入认知熟悉,到使用、忠诚传播分享产品的一系列行为,每个行为路径对应了相应的指标。网站用户行为路径及对应指标:APP同样也可以用用户使用行为轨迹来分析。下图是个简单的流程图,不同产品使用方式不同,具体分析时在“使用”环节可以更为细致。APP用户行为路径图:3.如何精准采集用户行为数据了解要分析哪些数据,接下来就重要的就是数据。数据从哪里来?一般有两种获取方法:自己埋点和接入第三方统计工具。现在有很多第三方统计工具:Google Analytics、百度统计、CNZZ统计、友盟都是用得比较多的,操作简单又方便。自己埋点比较复杂,当然得到的统计数据更为准确高质量。三、总结最后,很多人会想知道:我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数据指标。前面也说过用户行为分析的复杂性,你应该根据你分析目的去重点关注数据指标。个人认为运营应该重点关注的是:访客渠道来源、转化率、活跃用户数、用户流失率这几个指标。当你感觉理不清时,你就围绕分析目的去抓数据指标,不要为了分析而分析。要记得,做分析是为运营提供一些思路方法,但数据不是万能的。本文由 @秋日里的猫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点击蓝字“荣之联”,关注荣之联品牌微刊荣之联新媒体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李季在数字IT分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企业内外部数据壁垒、基于AI的用户行为感知技术及行业应用场景。数据·AI·用户行为感知分析>>>>企业内外部数据壁垒目前,每个企业都被生产数据、用户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等内外部海量数据所围绕,但是数据脱敏难度加大,跨部门数据共享难,数据结构化难度高一级外部数据难以获取等问题,都使企业自身的数据壁垒也越来越高。据了解,中国正在加大力度推进个人隐私保护,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 )也于上个月生效。数据的脱敏使用成为每个企业无法避免的一道难题。>>>>基于AI的用户行为感知技术2016年,网民和移动网民分别达到7.3亿人和7.0亿人,增速均放缓,其中,移动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5.1%。受人群上网技能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经历过多年快速增长后,网络普及过程中的人口红利已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数量趋于稳定。受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影响,伴随着新一代的成长,未来网民及移动网民数量还将出现新波峰。这些都将是用户行为分析数据来源。人群行为数据维度可以分为注册信息、社交互动、网络购物、消费记录和活动轨迹。据此建立用户行为数据计算模型和情感交换计算模型,从海量数据中通过AI技术预测用户行为可能性,实现用户画像与企业营销业务的深度结合,从而将企业内外部数据壁垒打通,让大数据为企业赋能。基于此,荣之联推出智慧商业情报大数据平台,可以监测新闻、社交媒体、工商信息、著作权专利信息、法律诉讼信息等企业数据,在传统检索式监控功能上增加了智能推荐、算法预测、用户画像分析等功能,贴近商务、市场、运营人员业务流程,让大数据服务切实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行业应用场景行业应用场景一:某车企用户行为数据智能分析实践。企业自身拥有大量脱敏的用户行为数据,但是缺少实时动态更新的互联网数据相结合,于是数据的价值体现程度偏低。借助荣之联提供的网络数据与企业内部数据打通后,实现了自驾游行程智能规划、周边活动智能推荐、二手车买卖推荐和汽车养护信息推送等应用。行业应用场景二:某人力资源企业商务线索发现。人力资源企业提供了人力派遣、猎头咨询、会务人员配置等一系列服务。这些服务都基于对需求的发现以及商机的监控,尤其是跨地区人才流动行为的分析和预测会产生直接影响。根据海量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预测,可对人才流动趋势进行判断和分析,及时发现人才需求,匹配和推荐人才至适合的企业。行业应用场景三:某车企传播分析及口碑监控。根据海量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预测,协助企业对传播节点进行预测和评估,包括通过传播能力统计以及传播链分析,系统可告知用户在哪些汽车媒体发稿可以获得更好地人群触达率以及传播效果。通过传播路径建议、传播监控、评论分析等全流程管控,企业在系统的帮助下不仅可以节约营销经费,还可以更好地考核公关营销绩效。智慧商业情报大数据平台荣之联智慧商业情报大数据平台是国内顶尖的互联网企业多维度数据监测和分析平台,监测范围涵盖新闻、社交媒体、工商信息、著作权专利信息、法律诉讼信息等。平台具备海量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AI自动化爬虫系统、传播预测模型、传播链分析模型、语义分析模型等多项行业领先水平的算法模型。平台创新性地在传统检索式监控功能上增加了智能推荐、算法预测、用户画像分析等功能,贴近商务、市场、运营人员业务流程,让大数据服务切实落地并且为客户创造价值。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经济观察网 邓晓蕾/文大数据已成为刚需,对行业用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超过九成以上的企业管理层视数据为战略性资产,超过八成的企业经理认为数据资产并未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而是隐含在无形资产中。掌握数据资产进行智能化决策,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基石。近几年,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不断开花,数据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驱动业务增长。加上大数据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也成为资本市场竞逐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在4月上旬,大数据领域投融资事件超过10起。目前,在国内大数据领域较为典型的大数据公司主要有两类,一批是本身具有获取大数据能力的BAT等互联网巨头,另外一批是大数据初创公司,他们依赖于大数据工具,针对市场需求,为市场带来创新方案并推动技术发展。以初创公司神策数据为例,该公司成立三年内已获得上亿元融资。该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以用户行为分析(UBA/UEBA)为核心的可视化数据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了从采集、建模、可视化的问题,构建了数据驱动的闭环。去年,其服务的互联网客户中有108家企业发生了融资,占比 20%。4月11日,神策数据完成4400万美元C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华平资本领投,A、B轮投资方跟投,其中包括红杉中国、晨兴资本、DCM资本、线性资本、明势资本等。此前,公司曾获得6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400万美元A轮融资及11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人的青睐不仅缘于神策数据近十年积累的大数据分析经验,主要是其核心创始团队均来自于百度大数据。神策数据创始人兼CEO桑文锋表示,神策数据成立三年来,很幸运的走对了每一步。“从百度出来创业并没有跟风SaaS,而是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要做私有化部署,来帮助各类型客户将数据资产转化为可推动生产力的数据资本。事实上,数据资产与数据资本的差距,数据沉淀与数据可持续性挖掘的差距,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也为AI的应用提供基石。神策数据创始人兼COO刘耀洲认为,数据与AI变得紧密且融合,数据不再只是扮演“支持单业务、单角色的数据分析需求”的角色,而是围绕客户真实需求,贯穿从客户初次触点、客户培育、价值匹配、客户成功的全流程全接触点的运营流程中,形成从数据积累,到数据分析与应用,最终到实践验证的良性应用闭环。以泛零售企业为例,随着互联网流量增长的红利消退,“获客”成本已经飙升到难以承受的程度。企业希望通过数据资产的积累和沉淀获取全端的用户行为数据,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数据打通和融合,还原一个多场景下的用户全貌,提供以顾客为中心的新零售服务。但是,在这个大数据的落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雷”,背后原因是存在很多的数据孤岛,以及对应的数据口径不一致导致的问题。这就需要大量的工作要集中在数据ETL(Extract,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Transform,转换;Load,加载至目的端的过程)和数据整合等基础性工作上。另外,为了AI的应用更加容易些,只有进行数据积累和沉淀,以及可持续性的挖掘数据价值,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最终让数据分析的智能预测准确率提升。神策数据的做法是通过私有化部署,先帮助企业做好数据采集和建模等数据基础工作,再进行数据分析和咨询业务。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数据并分析多维度、海量、实时的数据分析,从而驱动决策和驱动产品智能化。“销售把产品卖给客户,这时的服务其实仅完成了20%。”桑文锋解释道,也就是说,数据不止驱动决策,数据更大的价值在于更早一步的数据驱动产品智能化,即利用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投放广告等真实落地的功能,让产品本身得到大幅度优化。在这个过程中,神策数据迈向成熟的最重要一步是服务意识的形成。桑文锋表示,大数据之于企业应用远不止产品本身,需要可持续的服务和价值传递。“我们在服务客户时,不同于传统企业软件服务的‘八二模型’,而是坚持‘二八模型’。签单只是完成了20%的工作,后续用户用起来并给客户带来业务价值,才是神策数据的独特所在。”作为首家迈过 C 轮增长魔咒的神策数据,在产品、服务体系、商业模式的成熟度上已经得到市场初步认可,未来的重点在于将如何实现规模化扩张。桑文锋认为,创业不应纠结于客户数量,只有强化服务体系,才能实现规模扩张。客户发展应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低劣的产品与服务必然造成“狗熊掰玉米”般客户流失。据了解,在神策数据公布的 2018 年产品和业务战略框架中,将继续提升泛零售和金融数据服务,并进一步开发文娱、教育等领域的企业数据支持服务。
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很多行业产生的数据量不断增加,数据量的快速增长标志着人们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终端、云计算等应用的普及,网络系统中也产生了海量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多样、增长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特点。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得这些海量的数据去进行用户行为的分析?网络用户行为一般是指用户使用网络资源时所呈现的一种规律性。通常是通过对有关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所得出,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时,用户行为可以存在于信息查询之中,沟通交流之中,休闲娱乐方面,电子服务方面以及电子商务等等多个方面,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方式也逐渐更加科学化,通过对网络用户行为的分析和规律总结,可以将这些规律跟产品或者服务经营策略进行结合,发现目前经营服务中的问题,并且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大数据分析方式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简单分类,再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用户进行细化分类;根据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率进行分类,如网站类产品,可以根据用户对网站的点击率、访问量、访问率、点击量、停留时间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移动类产品可以根据用户的下载量、使用频率等方面对用户群体进行分析;根据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用户对不同产品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使用的习惯,在用户使用产品期间对用户进行相关方面的推送,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推广率。当收集到用户行为的大数据之后,需要对用户进行分析,分析方式主要有:用户数据分析角度,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做出定向性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推荐;产品分析角度,通过对产品整个的生产流程中数据的监测、挖掘、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产品的生产优化以及升级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日益密切融合,将使传统的生产流程、产品设计、营销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改变,大数据的作用也会日益增加,同时对企业来说更需要结合互联网新兴能力,加入到企业运营之中。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将大数据应用于企业之中,为企业发展分析出科学的数据基础。
如何研究用户行为,之前这可是一本厚厚的书才可说的清楚的。比如先设计问卷,然后搞个样本,进行调查,之后进行统计分析等等,费时费力。时至今日,如果你会利用互联网的话,发现很多东西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比如我之前在百家号上发的文章请收藏这六个网站,把你的竞争对手网站看得清清楚楚,就提供了很多干货告诉如何对竞争对手的研究。今天,我们通过百度指数这个工具,对用户行为进行研究。百度指数是一个对百度用户搜索关键词研究的工具。搜索什么关键词,表示用户对什么进行关心。我们可以理解为搜索行为关联用户行为的。本文以趣头条这个关键词为例,来讲解百度指数的使用。通过趋势研究,来了解用户对研究对象的关心程度百度指数界面进入百度指数,在探索框里输入趣头条,然点探索,下面就会出来一些数据。默认是近七天,整体日均值和移动日均值。这个日均值越大,说明用户越关心。还会看到同比和环比数据。同比指的是和去年相同时期比较,环比就是和上个周期对比。趋势线你可以直观的查看,所探索的关键词的发展趋势。比如24小时,7日,30天,还可以自定义等等。我们从上图看到,在9月15日,趣头条的搜索量最大。为什么这么大?原来这天是趣头条上市。你点击顶峰B点,会有相关资讯显示。通过需求图谱,可了解相关搜索行为需求图谱这个如同靶环。最中间就是探索词。红色表示增长的,绿色表示下降的。我们通过查看需求图谱发现,和趣头条相关的是赚钱,头条,今日,百家号,企鹅号,大鱼等,从这些相关关键词,我们可以分析到搜索趣头条的用户主要关系的是自媒体赚钱的问题。相关词分类相关词分类包括来源相关词和去向相关词。来源相关词是指搜索我们探索关键词之前,用户还搜索了什么。排在前三位的是:趣头条赚钱是真的吗,头条号,赚钱。这说明,用户搜索趣头条之前很关系自媒体赚钱的问题。我们再看去向相关词,除去同类的前三位为:今日头条,百家号和企鹅号。这说明用户最后选择的自媒体可能就是这三家。然后我们看右边的搜索指数和上升最快。搜索指数反映中心词所有相关词中搜索指数热门的关键词。上升最快反映中心词所有相关词中搜索指数变化率上升速度的排名。我们发现这些都是热点。说明搜索趣头条的用户开始做自媒体,然后搜索热点问题写作。通过资讯关注,了解媒体报道你所研究的关键词情况趣头条媒体指数我们发现媒体关心趣头条也就是几天的事,我们通过前面的分析,趣头条是9月15日上市,显然媒体会报道上市信息。再看下面具体的报道标题,我们发现媒体把趣头条和拼多多放在一起说事。拼多多也是最近最近在美国上市。难怪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如果做自媒体,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素材。通过人群画像,了解你研究的关键词,受众分布情况趣头条受众区域我们看到,广东省搜索趣头条的最多,然后是河南,然后是山东。为什么广东最多,联系到广东有深圳和广州两大发达城市,就不难理解。再看城市,发现深圳和广州排在第三和第四。从地区分析,一般经济发达的地方,对新经济的欢迎程度和关心程度也越大。趣头条受众年龄显然,我们发现30岁-50岁这个年龄段关系趣头条的人比较多。为什么会这样?趣头条属于创业型的公司,这类人群对创业项目是比较关系的,对赚钱最感兴趣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活压力很大,对赚钱的兴趣是最大的。后面还有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布,我们发现男女比例相差不大。这可能释放的另一个信息,做自媒体的女性人群比较多。毕竟自媒体不受上班时间控制,比较自由,还是比较适合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