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产品基本功:用户分析基本方法与调研基础鬼德士

产品基本功:用户分析基本方法与调研基础

对于一个产品经理而言,用户可以算是“最亲密的陌生人”了。需求都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可能有不少人会疑惑,很多时候用户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PM还要听用户的吗?答案当然是要听,但有技巧地听,并进行分析。所谓用户分析,无非就是更多的去了解用户。这其中最笨的方法就是想办法接触用户,去问他。以下内容主要介绍一些接触用户的方法和用户调研的基本知识。说到接触用户,第一反应应该是聆听他们的声音,而这“声音”就在他们的反馈当中。一直认为认识产品的方法有很多,各种调研产品的方法也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用户反馈,通过用户反馈去了解产品的现状和问题,是最高效最有用的方法。通过用户反馈发现问题当看到用户反馈的内容的时候,关注的点,基本是:自身产品的问题、竞品的问题、可能的机会点。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收集用户反馈?公开渠道:App Store等应用市场、微博、贴吧半公开渠道:微信朋友圈内部渠道:用户投诉,电话录音、客服咨询针对用户反馈不同渠道的处理策略:公开渠道:对于公开渠道,可以采取搜索+关键字订阅+使用监测工具的策略;半公开渠道:微信朋友圈可以通过“搜一搜”功能,搜索关键字的方法;内部渠道:这就需要整合内部用户反馈渠道,包括邮件、QQ、留言等;需要定期与一线的同事进行沟通,或者适当地当一天客服。具体的用户调研渠道有哪些,进入这些渠道中有大量的用户反馈,又该着重看什么?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应用商店评论主流的应用商店与常用的工具包括:IOS:App Store,安卓:360手机助手、安卓市场、百度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安智市场、豌豆荚等;常用的工具有APPAnnie、应用雷达、ASO114、酷传等。对于应用商店,应该着重监控以下四点:低分差评:重点看低分 1-3分;有效评论:重点看有实际描述的评论异常行为:比如水军刷榜、恶意评价竞品变化:监控竞争对手的应用变化主流的社交平台与常用工具微博、贴吧、知乎、人人网、雪球的等,工具是关键字+收藏夹、微博企业版、百度、Google等。PS:这里查看贴吧内容有个小技巧,在关键词后添加site:tieba..com,相当于筛选了站点的内容。通过用户咨询、投诉发现问题内容来源:客服后台、录音、意见建议、用户反馈、邮件等。上面介绍了简单的接触到用户并得到用户反馈的方法,但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会直接告诉你他的想法,也不会主动给出反馈;因此,我们要知道他们的真正想法,就需要通过用户调研这个方法。用户调研做一件事情总是有目的的,那用户调研的目的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用户调研的目的有: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过程了解目标用户群的使用场景和过程总结用户的问题和流程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带着目的,我们就找方法。用户调研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定量的问卷调查,定性的用户访谈。这里需要注意,在调研过程中最忌讳直接问用户想要什么、有什么需求;直接问用户有没有用、好不好用;快速打断用户还有强烈的说服用户倾向。用户访谈的时候,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观察其使用过程>提问>用户主动说。一些常用的工具,调查问卷就用问卷星等,用户访谈就需要用到录屏软件(MacBook+screenflow),手机端录屏(iPhone+MacBook+airserve),统计系统(growingio、诸葛io、APPsee)、录音笔、电话、QQ、微信等。用户调研怎么做?明确调研的背景和目的背景:什么情况下发起的调研?是否必须通过用户调研来解决?目的:希望通过用户调研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另外需要注意,调研的目的忌大而全,调研的方向越聚焦,越有价值;忌假大空,针对行业用户的调研,针对满意度的调研,价值都不大。选择目标用户基于背景和目的,先挑出大量符合行为的用户选定部分目标用户,针对性分析(用户画像)选择合适的用户(时间、地点、感兴趣程度等)邀约用户:直接说明目的,并告知可能发生的情况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分析用户和问题这里是事先猜测目标用户可能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分析调研对象可能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猜测用户的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把解决方案变成可执行的demo(纸面、原型等)准备任务和访谈提纲,并演习按照用户调研预设时间的2倍去准备问题,标注必须要回答和用户操作的关键问题,准备用户必须操作的任务,把问题串起来,并找同事预演一遍,最后总结和调整。调研现场先缓和情绪,不要着急一下子进入到访谈/调研中,其次了解背景信息与自己的猜想是否匹配(用户画像),尽可能模拟用户真实的环境,尽可能记录用户的操作过程:录屏、录音、笔记。调研结束总结整理单个用户的调研过程,是否要调整调研对象,汇总本轮调研用户的过程和结论。最后用户调研不是简单找几个用户来Q&A,这一系列的流程,都需要精心的准备。这就要求产品同学们的基本功必须扎实,还有态度的端正了。下一篇,将谈一谈了解关键用户的方法—用户画像,希望大家多多交流!作者:志志志,某公司产品汪一枚,热爱篮球的青年,正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PM,未来希望进入人工智能行业。本文由 @志志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想要做好用户调研,你要学会这九种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

当你需要关于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数据时,然而,你却不知道从哪里获取?那么首先,你需要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许多用户体验专家倾向于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定性的研究方法要比定量的研究方法更容易操作和节约成本。其实,他们忽略了与定量分析联系紧密的大样本量以及数据统计的巨大前景。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也就错了!定量的研究方法是任何有经验的UX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允许你做以下事情: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你产品的可用性。数值有时比质量检测的结果和视频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当你试图说服像高管这样的人)时。比较不同的设计(比如,你的产品的新旧版本,或者是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并且确定你观察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是随机的。改进用户体验权衡决策。比如,如果预期的设计改进成本很高,那么它值得做吗?如果你已经想到这种改变会提高可用性,那么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你验证重新设计是否值得。将用户体验的改进与企业目标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结合起来(从而证明你的投资回报并且证明你的用户体验团队存在的价值)。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用户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要使用哪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网站分析(或APP分析)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卡片分类法树状测试调研或者问卷调查聚类定性评价满意度调研眼动测试以上每种方法都会产生有价值的定量数据,但是这些方法在收集的数据类型以及所需的资源和工作量方面差别很大。一、九种定量用户研究方法概述本文列出了这些方法最常见的示例,并对每种方法的成本和难度进行了评估。与其它任何研究方法一样,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你的成本和困难可能与我们的粗略估计有所不同。此外,你应该意识到,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需要不同的最小样本量来确定统计的意义。1.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可用性;与竞争对手比较。成本:中等收集难度:中等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的情境:基于任务尽管不常用,但是,定量可用性测试(有时也称为可用性基准测试)与定性可用性测试其实非常相似:两种方法都要求用户使用产品去执行实际的任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定性可用性测试优先考虑如何观察用户行为,比如,识别可用性问题。相比之下,定量可用性测试的重点则是收集数据指标,比如任务时间或者成功率。一旦你收集了相对较大的样本量(大约35个或者更多),你就可以使用它们来跟踪产品的可用性,或者将其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可用性进行比较。如果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你一直追踪着一些产品的可用性指标,那么你就可以创建一张类似这样的趋势图。这种类型的信息可以帮助你持续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并确保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进。你所选择的可用性测试的类型(现场测试、远程引导测试或远程无引导测试)将对成本产生影响,并且难以与此方法相关联。由于定量和定性可用性研究的目标不同,测试的结构和进行的任务也需要有所不同。2.网站分析(或者APP分析):用途:发现问题或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监测性能。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高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分析数据,描述了用户使用线上产品的各种操作行为,比如,他们去了哪里,点击了什么,使用了什么功能,他们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做各种各样的用户体验活动。特别是,它可以帮助你监测各种内容、UI或产品功能,并识别哪些不能正常运行。3.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用途:对比两种设计方案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虽然,你可以使用分析指标来监控产品的性能(如上所述),但你也可以创建一些实验,来检测不同的UI设计,然后,通过A/B测试或多变量测试来改变这些指标。在A/B测试中,团队需要创建同一界面的两个不同的最新版本,然后将每个版本展示给不同的用户,用来确定哪个版本的性能更好。例如,你可以创建同一个操作按钮标签的两个版本:“获得定价”或“学习更多”。然后,你就可以跟踪统计两个版本中按钮的点击次数。多变量测试的操作方式也是类似的,但是,它与A/B测试不同的是:多变量测试需要同时测试多个不同的设计元素(例如,测试可能涉及不同的按钮标签、排版和页面上的位置)。这两个基于分析的实验,对于决定同一个设计的不同变体非常有用,并且可以结束团队关于哪个版本最好的争论。A/B测试是将网站流量(用户)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导入到A方案,另一部分则导入到B方案。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经常会被滥用。有些团队没有尽可能长时间地运行测试,收集不到足够的样本,就匆忙的下了结论,这样的结论往往失败的风险很大。4.卡片分类法:用途:确定信息架构的标签和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不使用产品在卡片分类研究中,参与者会拿到一些内容项(有时是写在索引卡上的),并要求以一种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组和标注。这个测试既可以亲自进行,也可以使用物理卡片或者使用类似于OptimalSort这样的卡片排序平台进行远程测试。当卡片排序测试是亲自进行时,用户对物理卡片进行排序和分类,每张卡片都包含了它所代表的内容的描述。这个方法可以让你有机会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他们使用什么术语?他们是如何将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的?对创建类似分组的参与者的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哪种分类方法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可以理解的。5.树状测试:用途:评估信息架构的层次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而不是使用产品在树状测试中,会让参与者尝试使用网站的分类结构来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评估界面信息架构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界面上的其它信息区分开来。例如,假设你的产品是一个宠物用品网站,而这是它顶层的层次结构。网站信息层次结构的显示可能看起来是这样的,树状测试要求参与者在这样的层次结构中找到一个特定的条目(例如,项圈),他们首先看到的只是顶层的分类(例如,狗狗、猫咪、小鸟等)。一旦他们做出一个选择(例如,狗狗),就会看到自己选择相应选项的子类别。你可以要求你的参与者在一个任务中找到狗项圈。对树状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将显示人们是否能够在信息层次结构中找到该项的正确路径,以及可以确定有多少参与者选择了错误的类别。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界面信息架构的结构、文案以及放置的位置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6.调研或者问卷调查:用途:收集调研用户的态度和行为信息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问卷调查是一种灵活的用户研究工具。你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比如,在一个实时网站、电子邮件或可用性测试之后进行简短的拦截调查。调研时可以同时获得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比如评分、多项选择题中的答案的比例,再加上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你甚至可以把对调查的定性回答转化为数字数据(参见下面的代码质量评论部分)。像这样的语义差别等级量表,每个单选按钮代表一个数值。被调研的用户可以选择:1.容易使用;5.难以使用;或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选项。对这个问题的平均回答来衡量你的应用程序在使用上的难易程度。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使用其它已经建好的问卷模版(例如,系统可用性量表或网络推广者评分)。问卷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经常将你的调研结果与行业或竞争者的分数进行比较,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即使你创建了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随时间的推移对自己产品平均分数进行追踪,来监控产品的改进情况。7.聚类定性评价:用途:确定定性数据中的重要主题成本:低分析难度:中收集难度:中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这种技术不是数据收集的方法,而是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根据共同主题对定性研究(例如日记研究、调查、焦点小组或访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组。如果你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特定主题被提及的实际数量。例如,假设你做了一个日记本研究,让参与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周都要报告他们使用产品的时间,目的是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背景,你可以算一下用户在工作、家中或外出的时候使用产品的比例。这种方法可以识别特定主题或情况的流行程度或频率,例如,用户抱怨的频率或UI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从大量的定性信息中挖掘数值数据,但它可能耗时会非常长。8.满意度调研:用途:确定与你的产品或品牌相关的属性成本:低分析难度:低收集难度:低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定量可用性测试试图使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产品的质量,比如:审美情趣、品牌实力、语气等。这些研究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问题进行定制,但这些方法通常会首先让参与者接触到产品(通过向他们展示静态图片或者要求他们使用现场产品或原型)。然后,要求用户通过从描述性的词语列表中选择一个来描述当前设计。如果你获取自身目标用户的样本量足够大,那么整体趋势就会显示出来。例如,你可能会有84%的受访者将此设计描述为“最新”。9.眼动研究:用途:确定哪些UI元素是分散注意力的、可发现的或可找到的成本:高分析难度:高收集难度:高分析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眼球追踪研究需要特殊设备来追踪用户的眼睛注意力轨迹,因为他们在界面间移动。当许多参与者(30个或更多)在同一个界面上执行相同的任务时,有意义的趋势就会出现,你可以清楚地看出页面的哪些元素会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眼动跟踪可以帮助你确定哪些界面和内容元素需要强调或者弱化,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的实现他们的目标。眼球追踪软件可以使用聚合的凝视数据(用户在这里查看界面,用绿点表示)来创建各种可视化效果。进行眼球追踪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高度专业化、价格昂贵和不稳定的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培训才能使用。二、选择一种方法(九种方法概况表)上表提供了上面讨论的研究方法的概况。三、从你的研究问题开始1.当你要确定使用哪种定量研究的方法时:首先,你得先确定你要研究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以上方法中有一些非常适合一般性的研究问题。例如:我们产品的可用性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的哪些问题对于产品的影响最大?我们该如何确定其优先级?对于这些类型的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定量的可用性测试、web分析或调查问卷。2.当你有一个想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时:以上方法中也会有好的方法来研究以下这些问题。例如: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全球导航分类?我们的大多数用户怎么看待我们的视觉设计?在dashboard中,我们应该使用这两种设计方案中的哪一种呢?对于这些研究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A/B测试,卡片分类,树状测试,编码定性评论法,满意度调研,或眼球追踪。然而,在这些建议的方法中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由于安全或者技术原因,你的公司可能不会选择A/B测试的方法。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能做的就是发起一个面对面的可用性研究来对比两个原型。然而,这并不是定量可用性测试的典型应用,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讨论它了。四、考虑研究成本在研究问题之后,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二大影响因素是成本。这些方法在成本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实现该研究。你使用的工具,要求的参与者数量,以及研究人员花费的时间都将影响最终的成本。更复杂的是,许多团队的研究预算也有很大差异。再者,这里的成本估计是相对的。预算相对较低的团队可能需要依靠数据收集分析的方法,比如,使用远程可用性测试、在线卡片排序平台(如OptimalSort)、A/B测试以及网站分析(或APP分析)的方法。根据经验,面对面的方法(比如面对面的可用性测试,面对面的卡片排序)往往成本比较高,因为它们需要很多的研究人员和时间成本。此外,他们还要求外出和租赁专业设备。眼动测试应该是这里列出的最昂贵的方法了,只有那些拥有大量预算和专门的用研团队才会使用它。这张图显示了本文中讨论的定量研究方法的位置,即它们适合于研究问题(一般到特定)的不同维度级别。五、总结一旦你选择了一个方法,就要去了解和学习!结束之后,确保你能够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和计划进行研究,并保证能得到对自身有用的结果。要注意的是:你不能只收集数据指标,不做任何统计分析就开始做决定。仅仅收集5个用户的评级响应是不够的,要取一个平均值,然后再继续。对于这里讨论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建议最小样本量。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和确定统计的意义,你可能需要收集数据点的数量需要达到最小样本量才行。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保证你的发现或者结论是正确的。不管你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把握好需要你研究相关统计学概念的时间,以及获取正确的最小样本量的成本。你要相信,这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困难,而你最终获取的定量数据一定是有价值的。原文作者:Kate Meyer原文链接:s/quantitative-user-research-methods/译文校对:不器#专栏作家#熊猫小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高级交互设计师,UED负责人。关注互联网C端产品设计相关,擅长移动端产品交互设计,前沿设计风格探索,设计流程优化和管理,欢迎交流~本文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由译者提供

蝴蝶谷

如何做好一次用户调研?

编辑导读:用户调研是进行产品运营的前提,做好用户调研,可以从用户口中了解更多有用的信息,从用户视角帮助完善产品。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一次用户调研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展开介绍,与你分享。今天来和大家聊下用户调研的那些事情。我相信大家一定遇到过以下的场景:产品留存上不来了,或者说产品新上线了一个功能,但是最终的效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这个时候,老板可能会说,我们做一次用户调研吧,了解用户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说做就做,你就开始着手做用户调研。别小看用户调研这个事情,真正做好这件事情,才能从用户的口中了解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从用户的视角帮忙我们更好地完善产品,提升产品的数据指标。关于用户调研,主要会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如下图:这过程中,我会重点和大家分享下关于问卷设计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多多指教。一、明确调研目的对于运营来说,调研一定是奔着解决或者找到某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去的。可能是产品留存率不高,也有可能用户付费率不高,也有可能用户对于某个功能完全无感,导致最终结果与预期偏差较大,于是为了找到某个问题出现的原因,甚至找到解决某个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有些运营就会选择用户调研的方式去了解用户某个行为背后的深度原因。而这些问题,一定是从运营数据出来的,从数据中结合用户行为去分析数据可能出现的原因。现在心里做一些预设,后续在用户调研中在针对用户去做深入的调研访谈。二、确定调研对象,方式明确调研目的之后,接下来就是明确调研对象和方式了,明确这些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做针对性的调研,找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比如某一款产品的3天留存率一直不高,第2天到第3天的时候,从数据折线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急剧下降的拐点。所以针对3日留存率这个问题,我们确定我们的调研对是2日活跃但3日不活跃用户,找到用户在第3天流失掉的原因:是没有找到产品的Aha时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如果我们需要针对一款新产品去做用户调研的话,也是根据新产品的目标用户去做筛选,找到潜在目标用户,了解潜在目标用户的真正需求。接下来应该明确调研的方式了,是选择线上问卷,电话访谈,还是深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这3种调研方式各有各有的好,各有各的弊端,根据现实情况去选择即可。访谈效果依次是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线上问卷,而访谈的操作难度则是完全相反的。一般来说,面对面深入访谈一般发生在产品初期,这个时候对于产品的定位,以及用户的痛点都不太明确,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去了解这些用户的需求,更好地将产品包装给用户。三、设计调研问卷这个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也是决定一个用户调研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是网上的针对所有人的问卷,那么这一套问卷一定是针对目标用户逐一筛选,往下漏的一个过程,比如想针对一款工具产品调研用户留存差的原因,首先需要明确用户是否是工具产品大类的目标用户,其次是用户是否是该工具产品的用户,从大到小,逐一筛选。不过如果都是在自己产品内,或者针对自己的用户去做调研,那么就不存在上边的筛选过程。接下来就是针对用户留存差的原因做具体的调研和分析了。这其中可能包含产品上的一些问题,运营上的一些问题,或者其他的原因,这些都是需要在问卷调查中逐一去深入挖掘。最好是按照用户选择的某个选项,设计一系列深入逻辑选项,找到用户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四、展开调研调研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找到用户心中真正的问题,如何针对一个问题深究是关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通过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挑选一组具有同质性的用户,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或客户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在这个环节中,针对用户的回答进行深入询问是关键,从用户的回答中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不知道大家还记得福特造车的故事吗?100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于是立马跑到马场去选马配种,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福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接着往下问: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地马?因为这样我可以跑的更快。你为什么需要跑的更快?因为这样我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你想要一匹更快的马的核心目的是什么?用更短的时间更快地达到目的地。福特并没有往马场跑去,而是选择了制造汽车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按照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东西,但是用户一定知道某个行为背后他想要从中获得的利益或者好处。从行为背后的目的出发,能够更好更快地定义用户的真正需求,从而找到某个问题的突破口。所以,做问卷访谈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用户说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信息,顺着回答多问几个为什么,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信息。五、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不是单纯地记录调研的问题和答案,而是从问题和答案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是关键。用户访谈看起来人人都能做,但是真正做好用户访谈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才能真正了解用户心中所想,心中所想要获取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本文由 @运营汪日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大侵袭

四个方面,提高用户调研的有效性

用户调研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但如何提高用户调研的有效性却是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梳理总结了提高用户调研有效性的四个关键点,与大家分享。最近公司在做一个关于学生在线实习的业务模块,恰好需要在做学生用户调研方面的工作,加上之前和小伙伴接私活项目时也会和客户面对面进行调研,踩过一些坑,也收获一些经验,整理出来以便后续工作加以借鉴和改善。下面从四个方面总结下,如何提高用户调研的有效性。一、 明确有哪些调研对象我们在调研之前,首选要根据调研目标确定跟哪些人了解问题。对于C端产品的用户调研而言,需要根据用户属性不同进行区分,比如活跃用户、沉寂用户等,不同类型用户可能代表不同的群体,往往能够反映一些共性的用户需求。对于B端产品,使用者是业务内部同事,需要根据所属角色进行区分,比如业务员、业务经理、运营人员、管理等,不同角色对同一个事情的关注点不同,所以往往会有不同的业务需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梳理了主要的一些用户角色,可以在后续工作中根据需要确定好调研对象。这里有个常见问题,就是在调研不同对象时,同一个问题可能导致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挖掘更深层的问题,找到平衡各方的需求解决方案。二、 梳理结构化调研问题围绕我们的调研目标,在梳理相关业务基础上,才能罗列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面对公司内部同事进行调研时,可以先通过系统功能或者产品同事,先了解一些已知的情况,这样在调研问题的时候可以不用重复,否则容易造成反感,不利于调研工作展开。通过罗列问题可以将重要的事情突出出来,次要的可以进行简单确认,节省时间。面对外部客户,调研过程要突出自身的专业性,否则容易造成客户不信任。在梳理问题时,需要关注不同阶段,初期可以多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调研者说出更多内容。在后期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则偏重具体性问题,用于确认之前沟通是否准确,避免出现偏差。具体问题逐步展开以开放问题结束以开放问题开始逐步深入具体问题。三、 选择合适的调研方式关于调研方式,网上有很多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还是进行访谈。这面就会涉及到如何沟通表达的问题,这部分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据不同调研对象采用不同策略。有些调研对象很健谈,业务知识也很丰富,他们愿意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行访谈,这个时候更多的需要倾听,但是要保证我们实现准备的问题都能了解清楚就可以了,遇到这种调研对象,相对会轻松一些,也能了解很多业务知识。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对于一些底层的业务员,往往关注在自身的业务上,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按照事情准备的问题来展开,尽可能多的引导对方多讲些业务场景。这部分在调研过程会遇到比较多,必须要靠逐步提高沟通方面的软实力来强化。四、 对调研活动进行总结任何一个项目或者方案的完结,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是需要一个复盘总结。调研也不例外,调研活动结束后,必须要及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一方面是为了理清业务场景,另一方面则是要把问题进行分类,找到最本质的问题,然后才能基于这些问题进行产品设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调研过程中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标注问题的重要性和出现频率,这样才能在后续工作中评估是否有必要解决这些问题。总之,用户调研是产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通用方法外,更多是要通过实践不断提高用户调研有效性。本文由 @伪文青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徒子徒孙

产品经理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今天是0.01打卡第47天最近围绕交互设计和用户研究给小伙伴们做了几次分享,从写PPT到内部分享,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应该是我自己了。这就好像是:我从书上或者别人那里听到一个知识点,当时看懂了是一个层面,事后会用了又是一个层面,会用并把它写出来或者讲出来,又是一个层面,这其实就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掌握用户研究的技能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用户的工作、痛点、期望才能针对性的寻找到契合的产品解决方案。那在了解用户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用户研究方法和套路还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虽然在《启示录》里是有提到交互设计来负责用户研究,而在有些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一般都有独立的ued团队,有专业的用研团队来做用户研究。但是现实中大部分中小型公司的产品经理们,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的,什么都要自己来。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纠结用户研究到底是哪个岗位来负责执行的问题,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分工和岗位要求,但是技多不压身,产品经理本来就是个需要横向发展的岗位,凡事能自己搞定的尽量不要老是求助于别人,把人情用在刀刃上,当然个人魅力极强的人除外。产品经理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用户研究分为定性和定量,定性更偏重于研究特定用户的行为和动机,是偏感性的,多以文字型的描述为主;定量是建立在一定的数据基础上,有数据支撑,偏理性,但会缺乏同理心。但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相互结合使用,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情绪板调研,这个是视觉设计阶段常用的,视觉是个很感性的东西,比如之前我们针对高端用户群体做一个旅游产品,那怎么体现高端,我们会先去发散一些关键词,最终确定3个左右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去找图片,邀请用户来选出大家普遍都觉得符合关键字的图片,基于这些图片,我们来定义设计风格,提取设计元素;用户画像persona,结合用户访谈得出用户的基础信息,社会信息,行为信息,心理消费信息等;从而将一个任务抽象出来一个虚拟的任务画像,来指导设计;眼动实验需要机器设备的,他会抓取用户瞳孔,抓取用户的浏览轨迹,通过实验室,我们可以观察到用户的表情,行为,来为后期的设计提供依据,模拟用户同理心;VOC即客户之声(Voice of the Customer),其实很喜欢一句话“客户投诉是最好的礼物“。之前携程很重视这块,有专职人员每周统计整理用户反馈,将有价值的共性较高的反馈到产品和设计团队。用户研究方法在项目周期中的应用用户研究贯穿于整个项目周期中,直接上图:这里重点说下灰度发布,就是AB两套线上方案,一部分用户看到A版,一部分用户看到B版。其实灰度发布分2大类,一种是运维层面的,为了减轻大量客户访问造成的服务器压力,但大部分时候用于A/B测试,特别是toC端的产品,发布的一些功能先给小部分用户看到,观察数据情况和用户反馈,然后持续的扩大流量,是一种快速验证方案快速试错的方法。写完这篇我自己都觉得太虚,太空泛,毕竟基本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只是从知道到会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起慢慢练习吧,下一节给大家分享卡片分类法的使用,敬请期待~~。

坏未来

产品用户使用调研的三种最有效方法!

对目标用户开展系统的产品调研,也是直接获取用户反馈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大公司,产品调研的工作是以用户调研人员为主导,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人员配合的形式进行的;在小公司,这项工作则通常由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人员自主完成。常见的调研方式有:(1)与用户的面对面访问调研人员营造了轻松的交流氛围,与用户进行了面对面的访问(您可以降低查找周围同事和朋友的标准),向用户询问自己想知道的产品相关情况。(2)观察用户的实际操作。调研人员邀请用户使用该产品并完成指定的操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将观察用户的实际产品使用情况,并详细记录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如果您想避免由于调研者在身边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调研者还可以让用户独立完成操作任务而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并且调研者可以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进行预定义。安装监视软件以观察用户的实际操作。此方法通常用于产品可用性测试中,以评估产品可用性并帮助产品人员发现产品中的问题。(3)让用户填写问卷。问卷通常是电子版本。调查人员可以使用某些软件来快速制作此类调查表。前两种调研方法的成本很高,因此调研范围不能太大,只能用于定性调研。而第三种调研方法没有这个问题,可以用于定量调研。尽管定性调查的样本量并不大,但是可用性大师Jakob Nielsen对可用性测试中理想测试对象数的调研表明,只有5个用户可以找到所有产品问题的85%,而15个用户可以找到几乎所有问题。因此,定性调研在帮助我们获得直接反馈信息方面仍然非常有效,例如“当用户使用我们的视频站点时,许多人认为视频播放不流畅。”产品经理可以基于此结论直接改进产品,也可以使用此信息来完成定量调查问卷,从而使定量调查更具针对性和参考性,最终得出更广泛,更深入的结论,例如“用户在使用我们的视频网站时,有60%的人认为视频播放不流畅。”

目之与形

关于产品的用户调研和用户体验之浅析

做产品,应最大可能给予产品高质量的用户友好度和UX体验。可能提到UX设大家脑海里出现的是用户画像,可用性测试,交互原型,信息架构…..那么,用户体验到底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官方的解释: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包含了众多学科,是一个涵盖性术语。用户体验策略是用户体验设计与商业策略的结合,但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由众多的点连接而成的精巧结构。这也正是关于用户体验策略流传着众多各不相同的解释是原因。UX产品体验设计策略(阅读笔记)四条准则:商业策略价值创新可靠的用户调研杀手级用户体验设计价值创新=同时追求差异化以及低成本卖点是一种心智模式,它体现的是顾客如何理解产品的交互性,以及不同的操作对应不同的结果。结合笔记和经验,小Q今天就跟大伙儿总结一下关于用户的那些事儿……用户调研产品的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未理解产品的价值,产品设计之前,首先要清楚地定义好谁是核心的目标用户,以及什么是主要用户痛点最后怎么帮助他们。在拿到切实证据证明人们需要你的产品之前,不要急着围绕价值主张设计用户体验。用户调研的常见的方法及案例分析如下图所示:(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即可查看大图)除了以上4种常见用户调研方法以外,我要特别指出「情景地图」,现在很多的产品经理或者产品体验设计师会使用情景地图的方式深入洞悉目标项目,得到诸多有助设计的结果、策略、见解,最终让用户借助一些启发式的方法,描述自身的使用经历,从而参与到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中去。举个例子:微信红包:“过年”是场景 → 玩红包、绑卡 → 打车、吃饭、购物再举一个例子,譬如我们对一款母婴相册类用户做一次调研,调研的内容及方式可以参考如下:总结:用户调研就是要确定自己的价值主张是否正确,最终找到真正的用户场景。聆听用户需求,深度剖析用户底层需求要点,找准用户痛点,这就是用户调研的精髓!用户体验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熟的UX实践所带来的最佳用户体验,是企业最大的差异,只有最佳的用户体验才能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胜出。所以,为了让用户喜欢,我们需要设计,设计分三类:行为设计、形式设计、内容设计。其中,行为设计就专指:交互设计,形式设计包括界面设计与风格设计,内容设计包括信息架构设计、文案设计、动画制作与音效设计。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理解用户的期望、需求、理解商业、技术以及业内的机会与制约。基于以上的理解,对于用户产品使用行为的优化设计,体验设计关注的是「用户场景」和「用户心理」,设计的对象是「用户行为」,达成的目标是「能用」、「易用」、「想用」。结合情感化设计,为用户实现从「有用 → 正确 → 愉快」的需求,从而达到从「启发 → 取悦 → 欲望」而设计的目的。在设计具有潜在拥有病毒式传播力产品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尽可能创造愉悦的用户体验。UX团队是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这是在UX阶段中需要思考的主要观点。不只是分析产品的整体概念,更要对用户所要走过的所有步骤进行分析,这些都是有必要的。产品的功能由用户出发,技术不要高难度而是更易懂,不要过于关注表层的视觉设计。产品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实现其功能,另外界面结构,决定了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要经历的途径和步骤。牢记人的因素和人与产品相互作用、行业生存能力和市场策略,同时把这些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解决方案连在一起。所有的这些功夫都不会白费——在最终交付产品的时候这些都会成为产品的核心价值。我们不能坐等客户自己放弃老习惯、自动开始新习惯,我们必须要制定出一个激发战略,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新系统。而是应该先用概念设计,把能够激发客户动机的,跨渠道的方案建议展现出来。再用专业的设计和创新点撬动企业高层的观点。企业中职位最高的人必须坚信用户体验是重要的,且必须要求员工按照用户体验的最佳实践来工作。如果这个人不能坚定此信念,则优秀的用户体验就一定无法实现。把喜爱的产品转化为销量的增加,这才能让高官们兴奋起来。在企业内部,除非通过培训和大量开展展示项目来改变内部环境,否则体验设计团队和技术开发团队之间会有很大的自然分歧。像Sketch这类的设计工具在很多像Android和iOS之类平台上都很受欢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但是是用更少的时间并且和更多的远程的人一起做这件事。小Q来总结提升用户体验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工作,我们需要保持对行业最新动态以及理念的敏锐嗅觉。用户体验本身不应该是一个职能或者职位,而是评定一个产品或者一项服务的综合指标。做产品,应该尽最大可能给予产品高质量的用户友好度和UX体验。用户不单单是在使用产品,更是在感受产品,感受它的脾性、活力。作者:Mandy权,微信公众号:PMandyQ,一名快乐的产品经理!本文由 @Mandy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企秀网:干货丨用户调研方法论

调研是调查研究,用户调研是对用户意见建议的系统客观地收集研究汇总为决策做准备。用户调研方式影响数据收集的质量和价值,进而影响调研的结果,进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决策。有效的用户调研可以获得更大价值和更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通过用户调研近距离接触用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用户发现问题,做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验证。进行用户调研前首先要明确调研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用户调研。选型调研,通过对用户归类选择典型用户代表切入,收集的样本数据来定义概括的用户,确定目标受访者。尽可能覆盖更多的目标用户,为数据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准备调研内容和提纲,按照用户调研预设时间的两倍去准备问题,标注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和用户操作的关键问题,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用户更加了解更能粘住用户。对调研进行预演,总结和调整问题内容,调研形式可以采用问题为主加访谈进行。调研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模拟用户的真实环境,记录用户调研全过程。用户调研是整体过程,调研结束后考虑和预期数据是否相符或差距过大,考虑数据有无明显异常。汇总调研用户的过程和结论回顾调研信息是否达到本次调研的目的,得出的结论是否完善。用户调研准备过程需要细心,内容越充分得到的信息越专业收获也更多。用户调研要注意以下误区:为调研而调研,整个调研没有目的,没有明确的过程,也没有结果,也没有得出相应的结论;站在自身视角去做用户调研,验证调研结果;做用户调研时不考虑用户,带着太多个人的情感去说服用户;过分依赖调查问卷,得出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的用户调研结论。

水野

如何将用户调研带入设计决策?

用户调研是产品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很多团队在进行用户调研后,却没有充分利用到调研结果。那么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呢?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一个好的产品体验始于用户良好的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认知都是来自用户调研。毫无疑问,用户调研是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产品团队能够设计出人们真正想要的产品。不仅要进行正确的用户调研,还要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提供调研成果。用户调研不会产生任何利润,除非团队了解其研究成果,接受它们,并对它们采取行动。不幸的是:许多调研人员面临着将他们的调研成果整合到产品设计中的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向产品团队和涉众交付研究成果,关于如何缩小用户调研与设计之间差距的简短指南。为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需要遵循4个步骤:明确预期成果准备你的调研结果(创建报告)有效沟通的结果计划下一步骤一、明确预期成果明确预期成果以为你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旦确定结果,他就会成为引导你的北极星。1.了解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你的研究活动就可能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用户研究之前,你需要与产品团队和受众方合作,以阐明你的研究的主要目标。在规划阶段,与产品经理和受众方合作,找出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试着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他们希望从这项研究中得到什么?他们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旦你对这些问题有了答案,就可以制定战略性地研究。这种方式会产生明确且有针对性的影响。在规划阶段涉及到的受众,不仅帮助你更好地明确目标,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此调研中投入了很多精力。向他们展示结果时,还会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机会。2.一个优秀的概述一旦你知道受众想从用户调研中获得的是什么,就需要写一份研究摘要并让他们同意。一个可靠的简要报告从一开始就设定了期望值,因为:它明确了你的调研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它规定了你在进行调研时计划要使用的哪些方法它明确了完成工作的时间表:你计划提交调研成果的日期,以及你将要提交的格式(无论是书面报告,演示文稿还是研讨会)3.让整个团队参与调研过程理想情况下,每个参与设计决策的人都应参与用户调研。当整个产品团队沉浸在研究过程中时,这就增加了结果对他们来说有价值的机会。以下是一些可以遵循的实用性建议,以便让团队参与流程:你将得到第一个可靠性结果与产品团队进行头脑风暴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在会议期间,介绍你的调研成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就其影响达成一致(或反驳)。鼓励项目团队成员和受众作为观察员参与用户研究和可用性测试会议。当他们亲身体验过调研时,团队接受调研结果的机会将更大。二、准备调研成果(写一份报告)从研究会议中收集丰富的数据后,需要明确解决你的主要目标有价值的见解。1.为可交付成果提供研究虽然可能会忍不住跳过准备的正式交付内容,但最好还是避免这种诱惑。不产生任何研究结果的文件是错误的方法,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没有任何研究成果的记录供以后使用;所获得的知识只与研究人员保持一致。依靠记忆是错误的,因为人类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即使是完美的研究人员也会轻易忘记重要的细节)。其次,这种方法不能长期发挥作用。当研究人员转移到另一个项目或离开公司时,唯一的信息来源就会丢失。有一份好的研究报告对研究人员和团队及受众都有好处。报告可以作为项目文档。好的报告包含足够多的细节和背景,任何不熟悉项目的人都可以阅读理解调研结果。2.自己要保留原始研究数据原始的研究数据基本上是你收集的所有数据,无论是用户访谈报告,可用性测试结果还是其他的等等。虽然所有这些信息对获得见解和解决问题都非常有帮助,但最终报告(你将向团队和受众方展示的报告)不应是原始研究数据的汇编。因为信息量过大,你并不能指望人们通读会话中的所有笔记并理解它们。请记住:你的目标应该是识别和展示重要见解,而不仅仅是报告事实。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综合所学知识并将过滤后的数据传达给产品团队,你需要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见解。提示:在创建报告时不要怕把一些收集到的数据扔进垃圾桶。尽管这些数据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是表达准确的一个必要步骤,表达地清楚准确是你的首要任务。3.视觉化调研结果仅通过文本传达研究结果很困难,有可能的话尝试使用屏幕截图、插图、图表和任何其他视觉效果补充报告中的文字,这有助于更清楚地展示你的调研成果。除了需要清晰阐述的点外,报告视觉化对读者来说更加的有趣。阅读有关视觉效果的报告要比阅读完全由文本构成的报告更容易。用带注解的视觉化作为文本补充(图片来源:Gmail)4.记得退一步去查看大图写调研报告时,很容易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当你不知所措时,就需要暂时停止并退后一步。你可以看到大图,这样做可以帮助你更专注于项目调研的核心目标。 当你看到大图时,它可以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三、有效地交流你的调研成果1.确保你的见解与人们能产生共鸣确保人们理解并接受你的研究成果是至关重要的。为演示文稿进行测试运行,确保你的调研结果对人们有意义;给人们一些初始背景,并展示你的见解,获得他们的反应。这有助于你了解这些见解与人们是否会产生共鸣(即人们是否会理解它们?会重视它们?)。2.将你的研究结果呈现出来虽然书面报告包含足够多的信息,但它们有两个严重的限制: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阅读它们。人们很容易在书面报告中误解信息。由于书面报告没有提供询问研究人员问题的机会,所以你无法保证在阅读报告后每个人都会在同一页面上。这就是为什么你不应该只写一份报告自己看,应该试着把你的结果亲自呈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参与项目的人更有可能接受你的调研结果。3.在演讲中提供你的调研结果站在人们面前,简单阅读你的报告是错误的;你需要很多东西:准备好幻灯片和演讲。演示文稿也可以作为可交付成果;演讲结束后,可以与观众分享演示文稿。4.根据受众调整调研结果你应该根据听众的需求和兴趣调整调研结果。这些兴趣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尽管管理高层通常只想听到关于主要调研结果的简要概述,但负责实施你的建议的设计师和开发人员一定会希望听到所有技术细节。这就是为什么用不同级别细节创建演示文稿的多个版本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5.解释你的调研方法看你的作品的人可能想知道你在研究中使用了哪些技术以及为什么使用这些技术,在演讲中解释你的研究方法;即使之前你已经描述过研究方法,在演讲过程中再次重申一遍。你的观众包括忘记此信息的人或刚刚加入团队但没有机会听到其他人,没有必要详细介绍所有内容,只需要简要介绍你的研究目标和所使用的方法。6.保持观众的参与和专注当你展示很多细节时,便不易失去人群。提供足够多的信息不让观众感到无聊是至关重要的,帮助他们专注并保持较高参与度,在演讲结束后获得积极成果的可能性将越高。让观众专注的一种方法是以故事形式提供调查结果,将故事的研究结果设定为故事,为试图理解问题的人们提供急需的清晰度。你可以使用故事情节来描述问题或提出解决方案,故事还会帮助你的受众为你的用户展开共鸣。故事是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图片来源:Chelsea Hostetter, Austin Center for Design)7.提取用户报价,并使用用户与产品互动的视频比听取用户问题总结更令人信服的是:让观众真正看到真实用户遇到这些问题:提取用户报价。用户报价是阐述问题的强大工具,让用户用自己的语言去评论产品,使用你在用户访谈或用户测试会话期间听到的报价。播放用户面临的问题的视频剪辑。比使用报价更有效的是向用户发表评论,使用测试会话中的视频帮助你演示人们如何执行任务以及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创建演示少数不同用户遇到类似问题的视频来为特定问题添加更多权重。8.也要添加积极的调研结果当我们交流研究结果时,我们更倾向于关注产品用户体验的消极方面。我们经常将设计的积极方面视为理所当然,并将它们排除在我们的报告和演示外。但就观众而言是很难听到相关的问题,听一大堆问题和用户投诉会让人丧失信心。最好是平衡产品消极与积极方面,并且一定要指出积极的研究结果。9.用度量来支持你的调研结果当受众听到用户遇到问题时,他们第一个自然反应就是问人们如何去体验它。如果你没有这些信息,你将无法证明它很重要。因此,请尝试使用度量来支持你的主要调查结果。当听众提出需要你阐明问题时,成功率、完成任务所需的平均时间、出错率、满意度结果都会帮助证明你的观点。四、下一步计划创建研究成果并将它们充分展示给观众是重要的步骤,但作为研究人员的工作并不止于此:当听众理解你的调研结果时就有一个很正常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如果没有明确的答案,你不会改进设计。所以给你的观众一个清晰的计划方案,以解决你发现的问题。1.优先处理产品团队应解决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同时实施所有建议。为了改进产品的设计,产品团队需要首先解决最严重的问题,第一个步骤自然是为你的研究结果分配优先事项。根据以下属性排列问题的优先级:问题影响:问题有多么严重。使用“关键、高、中、低”频率,将导致用户在重要任务中失败的问题视为关键频率。让用户恼火但不能阻止其完成任务,可以被认为是低频率。问题频率:用户与产品交互时发生问题的频率。可以使用“全部时间、经常、有时候、在极少数情况下”频率。另外,请考虑解决问题所需的努力,你可以在每个任务中使用人工时间。2.提供可行性设计建议在提出设计改动建议时,尽量在提供过于笼统和过于规范的建议之间找到平衡点。例如:“在结帐页面上提供有关订单详细信息的更多信息”,但该建议过于模糊,且并未为重新设计该页面的设计师提供足够多的特定信息。同样地,说:“用表格形式添加产品摘要,其中包含以下栏目:产品编号,名称,数量及价格。 全部的字体大小应该为16px的Roboto”,这将会过于规范。3.指定个人进行不同的设计更改让不同的人负责每个设计的改变会增加解决问题的机会,积极主动地与产品经理和受众一起决定哪些问题将由谁来处理,并安排待完成的工作。4.通过创建常规反馈循环验证你的决策与设计的其他方面一样,调研也应该得到验证。验证设计决策的正确方法是通过用真实用户测试设计更改,用户测试的结果应以定期反馈循环的格式提供。一旦建立了适当的反馈循环,不仅可以验证设计决策,还可以受众方证明其研究价值。五、结论良好的设计始于正确的研究。为了创造出优秀的用户体验,只有当研究人员尽可能将自己带入设计过程时,设计和调研同时进行。译者:SKYUI原文作者: Nick Babich原文地址:https://theblog.adobe.com/turn-user-research-smart-design-decisions/本文由 @SKYUI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老两口

用户运营思考(一):这15种思维模型你get了吗?

导语:关于用户运营,各路文章层出不穷,有底层心里研究,有工具分享,有流程解析等。今天,本文作者从用户运营的道与术、“产品体验5要素”楼盘案例对用户运营的启发,以及15种常见用户运营思维模型这3个角度,阐述了他对用户运营的一些感触。一、用户运营道术有哪些?1. 道是自然规律,非人为刻意事情,验证过正确的道理。比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任何事情都有生命周期,熵增定律: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会变乱,手机会越来越卡,耳机线会凌乱,热水会慢慢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的尽头——热寂。学科定律是道,黄金圈法则里的Why是道,抓住事物本质是道,埃隆·马斯克阐述第一性原理是道。对于用户运营:道的阐述,是搞清楚不同时期用户运营的关键动作,做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比如:公司初创期是为了解决『拉新』用户,就要把80%的精力放在拉新上,稀释其他动作的权重;比如:市场投放要根据大盘风向标而来,短视频时代如果还大力通过图文去传统渠道获客,就事倍功半了。2. 术是解决未知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确定了要做什么之后,知道怎么做,通过什么方式能做到ROI最大。比如,知道找淘系主播合作,去官方微任务挖掘对方招商;知道抖音视频推荐的增长机制,知道直通车开车技巧和策略,知道Dou+投放的优劣势;知道RFM分析的操作流程;知道学习产品和运营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具体方法路径是术,黄金圈法则里的What+How是术,能落实去做的具体动作是术,匹配人+财+物而实现最初的目的是术,第二曲线创新是术,打破原有生态引入新的方法非连续性创新。对于用户运营:术的阐述,是帮你实现阶段性用户目标的具体可行性动作,路径。不同时期,对应策略大不相同。比如:潜在用户是为了下载,注册产品;新用户,是为了提高打开率,使用率,次日留存等;老用户,是为了促活,增加购买频次,完成北极星指标等,对应的动作(术)是完全不同。下面这张图,可以清晰了解,用户在不同生命周期,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术去运营。二、“产品体验5要素”楼盘案例对用户运营的启发?1. 战略层对产品总体方向的把控,包括产品的商业逻辑,商业价值,商业壁垒等。比如,一套楼盘的选址,为什么选在这边,周边综合体规划,配套,政府动态有无地铁规划,区域发展倾向等。『用户』对战略层的感知:更多的是判断力,和小道消息。比如:如果知道某区域什么时段要通地铁,那么该地段的房价一定有陡增的趋势;如果知道该区域有大型综合体、商业规划等,那么该区域升值空间也陡增。2. 范围层范围,涉及到整体协作及功能,是黄金圈Why的体现,此时,明确不需要做什么?要比列出需要做什么更重要,需要做减法。给产品做深度定位,放大优势,将帕累托效应放至最大。比如:99㎡的房子,是布局2室一厅还是3室一厅,都有他范围层的思考。『用户』对范围层的感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匹配,人口不同,需求不同对于范围层的感知能力不同。3. 结构层结构,是产品布局的Damon环境,是axure原型图的初始阶段。『用户』并无感知,是动工之前的构架和设计模型,不会给出呈现。『用户』对框架层的感知:无,产品未面世。4. 框架层框架,是结构的具体表达方式。框架层确定了页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框架是Damon之后的高保证展示。拿楼盘来说,『用户』对框架层的感知:是几室几厅户型走向,是图纸结构延伸,是视觉沙盘的直观呈现。5. 表现层输出的内容+活动能否引发共鸣?比如同样的文章内容,标题不同为什么会带来传播效果的千差万别?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元素,单点怎么能优化到最好?拿楼盘来说,『用户』对表现层的感知:是精装修后的效果,是房间整体色系的呈现,是北欧风还是古典欧式风,是简约还是奢华。三、15种常见用户运营思维模型1. AARRR漏斗模型Acquisition(用户获取)、Activation(用户激活)、Retention(提高留存)、Revenue(增加收入)、Referral(传播推荐)。在漏斗模型中,被导入的用户会在某个环节流失,剩下的部分用户会持续到下一环节,层层深入直到完成最终的转化。2. RARRA模型新漏斗五个指标进行重新排序,分别为留存、活跃、创收、分享和拉新。由于获客成本越来越大,粗犷式管理转为精益式管理,运营者更看中成本和效果。运营的方向和聚焦领域也转为用户留存,希望通过提高用户的留存来实现业务的增长。3. 帕累托分层模型又叫28定律模型。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20%的用户创造80%的价值,公司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用户,运营者需要花费80%的精力去服务20的优质用户。4. 金字塔分层模型按照用户价值高到低划分5个等级,名人用户>专业用户>贡献用户>活跃用户>普通用户。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用户的身份也是动态变化,运营者要做的是引入和培养用户,将普通用户培养出专业、甚至名人用户。5. RFM用户分析模型衡量当前用户价值和客户潜在价值的重要工具和手段。RFM是Rencency(最近一次消费),Frequency(消费频率)、Monetary(消费金额)。6. 单用户价值模型单用户生命周期收入 – 单用户获取成本= 单用户留存时长 * (单用户每日收益 – 单用户每日维护成本 ) – 单用户获取成本7. 用户生命周期(LTV/ARPU/ARPPU)模型LTV= 每个付费用户平均收入(ARPU)×用户生命周期;LTV=顾客终身购买次数×客单价×毛利率;LTV=某个客户每个月的购买频次×客单价×毛利率×(1/月流失率);ARPPU = 总收入 / 付费用户数量。付费金额越大,用户占比越小,对应ARPPU越大;ARPU=总收入/用户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从每位用户获得收入。高端的用户越多,ARPU越高。8. 用户盈利能力模型=(LTV-CAC)*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一个用户在从注册到流失期间在平台所付出的成本,就是企业在这个用户身上所得到的价值。9. 用户增长模型新用户的增长+流失用户的减少,有效开源+合理节流。10. 用户心理常见5种模型锚定效应: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出定量估计时,会不自觉的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而起始值会像锚点一样与估计值挂钩,从而使人们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受到起始值的锚定影响;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比如,我们会把工资划归到靠辛苦劳动日积月累下来的“勤劳致富”账户中;把年终奖视为一种额外的恩赐,放到“奖励”账户中;而把买彩票赢来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峰终定律:人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开始和结束,是无形的记忆。所以,产品的好坏,用户标签的建议,一定要抓紧开始和结束;损失厌恶: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比如,你丢了100元的失落感,要远远大于你挣了100元的愉悦感;归因效应:不由自主地思考和猜测事情发生的原因,而不去思考事情发生的逻辑和关键要素,凭空臆想。用户是愚昧的最好的解释,比如,用户会把打麻将输钱了责怪在自己运气不好,没佩戴貔貅挂饰等,而不去反思自己没有防住对手,配合队友。11. 用户上瘾4步曲模型上瘾模型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一套标准化模型方法,它由四个阶段构成,分别是:触发(相识)、行动(相见)、多变的筹赏(惊喜)、投入(维系感情)。12. 用户裂变病毒系数K值模型被邀请新增用户数/主动邀请的用户数。K值就是每个用户能够带来的新用户人数。K值越大,传播效果越好。网易红海报裂变活动,最终计算出来其K值为6.85,才能实现刷屏的效果。13. 用户调研实操模型“1000/100/10”规定,即每月查看论坛1000个用户的反馈并回复、关注100名用户、做10名用户调研。这是张小龙提出的用户研究法则,行之有效。14. 常见用户体系搭建模型等级体系、积分体系和成就体系。等级体系随着用户行为,而逐渐升高;积分体系,是动态平衡,配合用户分层,有增长和消耗;成就体系,是激励用户配合等级体系衍生。15. 游戏化管理用户模型PBL点数、勋章、排行榜。游戏化运营用户,从建立习惯到上瘾的3要素:点数,能激励用户完成相应行为;勋章,能满足用户收集欲,拼多多和Keep都做得挺好;排行榜,本质是社交攀比心。通过排行榜用户可以比较自己与其他用户的水平差距,刺激用户往上走,给用户带来强驱动力和粘性,从而提升用户活跃度。本文由 @zhraya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