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医院细分市场有望增长闻知

2020年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医院细分市场有望增长

数字化营销投资额占比超5成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由价值医疗驱动(即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成本的双赢),其潜在价值空间巨大,且产生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医疗大数据的服务对象可为居民、医疗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和商保公司、公共健康管理部门等。虽然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起步较晚,但以微医为代表的医疗健康科技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发力,加上政府、市场、资本的加码,使得医疗大数据市场不断朝利好方向推进。2019年中国医疗行业内医疗信息化投资总额为1456亿元。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可分为五类:医院的IT投资、监管机构和政府制定者的IT投资、生命科学公司的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投资、生命科学公司的RWE投资和生命科学公司的数字化营销投资。2019年在医疗信息化投资中,生命科学公司的数字化营销投资额最高,为409亿元,占整个医疗信息化投资的比重为50%。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渗透率不断提高作为中国医疗行业整体信息化投资的一部分,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2019年的规模为人民币105.42亿元,市场渗透率为7.2%。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可分为医院、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在所有细分市场中,医院细分市场率先构建技术基础设施以储存海量数据,促进数据互连互用,并采用先进的用。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的医院细分市场由2015年的约人民币12.2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约人民币55.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5.8%。展望未来,在医院管理与临床需求、有利政策及医改要求的推动下,市场有望快速增长。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挞玉毁珠

2021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医疗保健支出作为人们的基本需求,具有明显的刚性需求特征,医疗保健支出与居民收入的增长、就医观念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密切相关。同时,医疗保健关系人民福祉,在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市场规模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人次高达87.2亿人次,较2015年增长13.3%,其中医院就诊人次达到38.4亿次,占比达44.0%。持续增长的医疗需求促进了我国医疗服务,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可达到77335亿元。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次均费用来看,我国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人均费用均呈稳定上升的趋势。2015-2019年,我国医院次均门诊费用由233元增长到291元,住院人均费用由8268元增长到9848元。预计2021年住院人均费用可达10520元,次均门诊费用可达318元。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从数量上来看,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从2013年的11,313个增长到2019年的22,424个,年化增长率约为12.08%,2019年民营医院的数量占比已经达到65.30%。预计2021年民营医院将占比72.62%,在政策积极鼓励的环境下,由于融资渠道广、管理和服务机制灵活,民营医院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未来发展前景1.相关医疗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行业发展和民营资本参与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保障。2.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同时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在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公众的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广大人民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不忽于人

2020年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医院细分市场有望增长「组图」

数字化营销投资额占比超5成医疗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由价值医疗驱动(即医疗服务质量与医疗成本的双赢),其潜在价值空间巨大,且产生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医疗大数据的服务对象可为居民、医疗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和商保公司、公共健康管理部门等。虽然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起步较晚,但以微医为代表的医疗健康科技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发力,加上政府、市场、资本的加码,使得医疗大数据市场不断朝利好方向推进。2019年中国医疗行业内医疗信息化投资总额为1456亿元。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可分为五类:医院的IT投资、监管机构和政府制定者的IT投资、生命科学公司的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投资、生命科学公司的RWE投资和生命科学公司的数字化营销投资。2019年在医疗信息化投资中,生命科学公司的数字化营销投资额最高,为409亿元,占整个医疗信息化投资的比重为50%。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渗透率不断提高作为中国医疗行业整体信息化投资的一部分,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2019年的规模为人民币105.42亿元,市场渗透率为7.2%。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可分为医院、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在所有细分市场中,医院细分市场率先构建技术基础设施以储存海量数据,促进数据互连互用,并采用先进的用。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的医院细分市场由2015年的约人民币12.2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约人民币55.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5.8%。展望未来,在医院管理与临床需求、有利政策及医改要求的推动下,市场有望快速增长。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气之聚也

2019年中国医疗大数据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技术应用环境将更加成熟

医疗大数据行业应用场景分析目前,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临床决策支持、健康及慢病管理、支付和定价、医药研収、医疗管理等,医疗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巨大,其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控制骗保行为、改善自我健康管理等。政策相继落地推动医疗大数据行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和成熟,加速了传统医疗行业与这些新兴技术的融合,其中以健康医疗大数据为代表的医疗新业态,不断的激发着医疗行业的发展。2015 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发展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构建综合健康服务应用。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第一个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的正式文件——《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个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模式基本建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业态蓬勃发展。截止至2019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发展政策汇总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来看,在过去几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6.06亿元猛增到2018年的5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4.6%。其中,数据整合管理市场规模为29.7亿元,占比为52.8%。2014-2018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备注:2015年市场规模增速为39.3%)2018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细分市场结构占比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大数据医疗应用场景丰富,前景广阔目前,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临床决策支持、健康及慢病管理、支付和定价、医药研収、医疗管理,服务对象涵盖居民、医疗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医疗保险机构、公共健康管理部门等。医疗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巨大,其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控制骗保行为、改善自我健康管理等。2019年7月25日,邦盛医疗装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天九共享,掀起移动体检大数据浪潮。2019年9月11日,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浪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健康管理、慢病防治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与实践。由于大数据在医疗管理、医疗研究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越来越多医疗相关单位与大数据企业、医疗信息化公司合作,同时高等医学类院校也纷纷成立大数据研究院,比如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尤其是2018年4月28日,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在京成立,标志着医疗大数据在高校和医院联合研究方面走上了新的高度。近期中国大数据医疗行业合作时间汇总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大数据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随着2018年《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政策颁布,未来大数据医疗领域将会有更多标准及配套政策发布,推动行业规范稳健发展。同时随着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医疗大数据所处的技术应用环境将更加成熟,医疗大数据将获得更普遍应用。中国大数据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天气不合

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附全文)

中商情报网讯: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是指通过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由之带来更高的效率、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和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医疗信息化行业目前呈现竞争分散格局,市场的集中度较低。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26亿元。

成者为首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将成为线下实体标配

1、国家政策鼓励互联网医院常态化发展2015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共发布了126条互联网医院相关政策(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覆盖指导、监管、支付三大体系,2020年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快了互联网医院政策体系完善,目前正逐渐由框架确定过渡到细节设计阶段。2020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互联网医院发展。结合疫情形势以及互联网医院可以发挥的作用来看,这些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政策角度不同,但整体而言,疫情带来的政策推动并非临时性的,而是鼓励常态化发展,强调其在日常医疗服务与公卫应急体系中的技术和能力储备。2、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医院建设进程加快国内最早一批互联网医院出现在2014年至2015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互联网医疗需求释放,建设进程显著加快。据各地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6月底,各地已审批设立互联网医院577家。2020年上半年实体医院和企业主导的建设数量分别为166家和49家,已接近2019年全年数量;从主导方来看,目前互联网医院仍以实体医院为主导。3、实体医院配备互联网医院趋势不断加强近两年,新基建成为各行各业的热词,2020年,新基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凭借新基建的东风,互联网医院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在覆盖广度和行业规范方面都将持续提升。目前,已有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将互联网医院纳入当地的新基建发展规划中,主要包含扩大覆盖、促进规范两个方面。从互联网医疗新政出台以来的互联网医院中标数据来看,实体医院配备互联网医院作为基础设施的趋势不断加强。2019年,实体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逐渐进入高峰期,全年公开的中标项目有32个。2020年1-6月,全国已有29个中标项目,接近2019年全年数量,预计增长趋势将得到延续。4、未来互联网医院将成为线下实体的标配以上项目的采购方中,三级医院占76%。这些医院门诊量大、技术水平高,服务类型多样复杂、业务流程要求繁多,独立建设互联网医院体系能够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也在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未来,互联网医院将成为线下实体的标配。(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恶能正之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艾瑞估算: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71.7亿元,同比增速42.6%。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约117.6亿元,占比近47.7%,自2018年起已超过之前一直占比最高的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艾瑞用研:超过95%的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基本持满意态度,并有超过80%的用户表示对未来使用或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非常感兴趣。艾瑞观点:互联网+医疗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在2017年政策不稳定的状态下,互联网+医疗逐渐进入市场理性期,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投资主要聚焦方向从概念转向了高价值。而这一价值的核心体现即在于优质医疗资源。而就目前看,对这些优质医疗资源的培养和挖掘仍显不足。艾瑞观点:疫情下互联网+医疗可降低时间成本、个性化定制、信息透明等优势全面凸显。与此同时,也为一直在探索前行的分级诊疗、价值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借助互联网平台平衡各方利益,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的前提下激发医疗内部活力,构建新型的智慧社区医疗体系。互联网+医疗的定义广义互联网+医疗关键词:医疗行为、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就医疗行为而言,狭义仅指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药师、护师进行的诊疗活动,而广义来说,医疗行为可以泛指一切以疾病防治为目的行为。在本次研究中,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将互联网+医疗定义为广义的医疗行为,即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切医疗行为,行为主体包括互联网公司、医院、保险公司、医生、患者、其他有医疗健康管理需求的用户等,目的是通过结合互联网达到精确匹配患者群体及获取其准确全面的健康信息,增强卫生服务和信息透明化,达到精准医疗的效果。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阶段概述已完成1.0至2.0阶段的转化,目前向互联网医院3.0阶段转型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我国互联网+医疗已走过以PC互联网为主的1.0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2.0时代,目前处于2.0至3.0阶段的过渡时期,即将走向以互联网医院为转型方向的3.0阶段。最终3.0阶段将会实现全面的互联网医院,囊括在线问诊、诊断、远程治疗、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等服务内容。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已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互联网健康险以及在线医疗为主的产业格局。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历程疫情的催化:新冠疫情黑天鹅推动行业实现突破性进展据监测数据显示,自2019年11月疫情出现直至2020年4月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医疗健康类APP与网页的月度有效使用时间有了明显增加,其中医疗健康类APP的增量同比去年同期显得十分迅速。根据艾瑞测算,在疫情高峰期的2月,2020年2月医疗健康APP(包含在线医疗、医药电商、慢病管理、运动健康等种类)的日活同比2019年2月,平均增长率高达14.08%。同时,政府也不断加码,打通医保、支付等互联网+医疗的关键环节,助力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艾瑞认为,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认知在疫情后也将持续保持。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情况概览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影响因素老龄化及慢性病困扰的社会结构是互联网+医疗融合的土壤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2.6%,事实上,根据WHO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已标志社会步入老龄化。由于人口结构的发展规律,这一趋势中短期内都无法改变。伴随而来的,则是对医疗的大幅依赖。每年我国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都在不断攀升,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而缓解这一压力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不降低医疗水平的前提下,使得医疗能够覆盖更多人群。实体医院是行业融合的载体,实现区域医疗的整合及共享互联网医院在互联网+医疗闭环中处于中心位置。而由于监管要求,互联网医院并非是一个可以单独运行的主体,其必须依赖于实体医院实现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因而实体医院成为互联网医院存在的基础,并得以将医疗从关注疾病本身转变为关注人健康本身,真正意义上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整合及共享。医生资源是行业融合的核心,运用得当则是融合的催化剂在互联网+医疗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仅是作为交流的渠道,但真正的核心仍落在医疗之上。尽管科技一直希望能取代人力,但医疗的核心依然是医生资源。一位出色的医生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是科研的能手以及与人沟通的高手。这样的医生才能吸引用户留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加快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而互联网同样能给予医生极大的提升:1)为与患者接触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2)让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了更大的价值;3)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生的医疗合作与火花碰撞。总的来说,医生有动力加入互联网+医疗,而互联网+医疗要想在线上更好融合,则必然要依靠更能符合互联网节奏的医生来实现。政策是行业融合的直接推手,主导互联网+医疗行业走向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271.7亿元,市场处于新一轮探索期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期408.9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占比最大,达到28.8%,其次为医药电商市场。疫情期间行业新的监管政策出台,明显放宽了对互联网+医疗的限制,且打通了医保、支付等多处关键环节。新的形势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将一扫之前的颓势,迎来新一轮的探索期。伴随国家医疗体制市场化,居民就医习惯转变以及5G及硬件技术突破与加持,艾瑞认为互联网+医疗的五大主要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中国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疫情促使利好政策出台,全力推进行业加速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互联网+医疗作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提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袭来促使国家加快了利好政策的出台。作为疫情期间可以有效提高诊疗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互联网+医疗方式,在武汉等疫情重灾区及时加速推广。之前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医保统筹,如果互联网医疗不纳入医保,仅靠民众自费或中国商业医疗险,难以支撑起行业的发展。而3月初随着国家出台政策打通医保支付关键环节,这一难题即将被攻克。疫情期间,行业之前未解决的大问题相继有了解决方案并得以变临时为常态,为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分析互联网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H端合作成为关键点互联网+医疗将原有的五大医疗产业链进行了重新整合,依托互联网医院形成了新的完整链条:1)互联网+医院,以医院的院中服务为中心,如在线问诊、医院信息化,向院前如预防指导、院后如送药到家等服务不断延伸;2)医疗信息化,嵌合在院内服务,通过结合AI大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3)医药电商,属于院后服务,主要以B2C、O2O、B2B三种方式运营;4)医疗健康险,属于院前服务,为医疗活动提供费用,并反过来得到大数据支持健康险的制定;5)医疗智能硬件,院前服务,整合第三方健康应用数据,支持医疗机构接收或传输用户数据,建设成为健康预防与监测平台。五大重构的产业链都围绕H端合作开展。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图谱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整体持肯定态度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用户都对目前互联网+医疗产品持正面态度,而几乎所有用户都愿意在未来尝试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在细分满意度调查之中,大部分用户都认为互联网+医疗产品检测维度多样(95.2%),结果较为准确(95.3%),其结果可对用户生活健康甚至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96.9%),其结果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95%),产品性价比较高(95.6%)。总体而言,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类产品整体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吸引用户可以依靠创新设计,但增加用户黏性还需健康指导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有的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产品原因是希望能尝试先进的新技术新产品,即互联网+医疗企业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感、创新感的产品设计吸引到大批新用户,但用户最关心的内容还是希望产品能产生对自己生活、健康带来直接影响的内容,例如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降低可能的疾病带来的风险,及时了解自己或家人健康状态等。综合来看,吸引新用户可以依靠创新科技设计,但只有能够很好做到对用户生活起到健康指导作用的互联网+医疗产品才能更好增加用户黏性。小病慢病更符合互联网医疗场景及用户需求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互联网+医疗用户主要需求点在于偶发性小病,如感冒、咳嗽等,其次是慢病管理。而用户对疾病关注度也可看出,对于精神压力、失眠、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迁延性疾病关注度会更高。考虑原因包括:1)线上问诊-线下服药这种线上医疗模式更适合小病、慢病治疗;2)互联网+医疗产品目前尚无法替代院内治疗流程,涉及医疗操作的项目无法靠线上医疗完成;3)用户更多会关注长期困扰并且自己感觉得到的病症,如压力、失眠、胃食管反流、胃溃疡等。事实上,我国糖尿病、骨质疏松、哮喘、COPD等潜在患者数量巨大,慢性病仍有广阔需求空间等待挖掘。降低时间成本是用户转变消费习惯的最大动力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用户对传统医疗的不满主要来源于工作日没时间就医,取药、住院、检查排队时间过长。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专家门诊)、缺乏详细的就医指导及对就医细则的不清楚这三项问题,则都排在对浪费时间不满这一问题之后。本身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数目仅占全国医院数目的4.5%,在中国目前国情下,患者对三甲以外医院信任感较低,因而蜂拥至三甲医院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度不平衡,以及患者自身从诊疗到取药的各个环节等待时间的延长。因而节省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是用户从线下医疗消费转至线上医疗消费的最大动力。疫情促使用户进一步转变医疗消费习惯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用户疫情期间与平常线上医疗消费相比,原本不受重视的家庭健康指标监测跃升至疫情期间第三受青睐的互联网+医疗功能;运动健康咨询功能也提高了一位的优先级;预约挂号疫情期间比率明显低于日常。这些都反映了疫情期间为了避免前往人密集的小区域,如医院、健身房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互联网+医疗的线上医疗咨询模式或消费模式。2020年的疫情像一只无形的手,正在强制更多用户接触并适应线上的医疗消费习惯。赛道分析(一):在线问诊商业模式用户增值模式为主,但盈利模式仍待探索目前,在线问诊获取收入的方式包括基本医保、个人用户、企业及商保,并由此引申出广告模式、商保模式、用户增值模式及数据服务模式四种在线问诊的商业模式。以目前在线问诊体量最大的平安好医生为例,根据2019年财报显示,在线医疗营收为8.6亿元,同比增长了108.9%,然而营收仅占当年总营收不足1/6。虽然用户增值模式作为行业普遍的商业模式,然而存在以下问题:1)问诊甚至无法做到确诊,并未涉及医疗服务核心,用户付费意愿低;2)用户需求频次低;3)用户黏性相对较差,行业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强。赛道分析(二):医药电商商业模式B2B模式是医药电商交易主体,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B2B模式在医药电商中占主体地位,但由于是政府主导或原材料供应商、药厂、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平台,供应链较为稳固,一般比较低调,知名度不高。相比而言,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引人注目。购药群众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B2C或O2O的平台。B2C平台一般有自营及平台式两种,一些自营B2C在获客流量难以增加的情况下,选择流量更大平台进行加盟,这些依托于大平台的医药电商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O2O模式则是连接线上线下的一种比较平滑的方式,通过线下导购、用药指导、送药到家等方式完成线上交易及线下导流。赛道分析(三):医疗信息化商业模式搭建信息平台,帮助政府、医院进行医疗互联网化鉴于医院目前需求集中于传统医疗服务管理,因而搭建的传统医疗平台主要包括帮助医院管理、临床业务及各科室间的互联互通,如HIS、CIS、RIS等不同科室系统平台及其之间的联通。另外一些医院在政府的倡导牵头下,需要进行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搭建,将社区医院、药店与居民之间有机结合,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社区服务、健康管理、送药到家、收集医疗数据及远程医疗协同等。而搭建医院信息化的公司则可收取搭建系统费用及后续的软硬件运维费用等。赛道分析(四):慢病管理商业模式用户对慢病咨询付费意愿低,依赖线下或线上其他服务据2016年慢病管理论坛的一项公开资料显示,只有28%的用户愿意为慢病管理付费且67%的用户付费意愿低于500元/年。因而目前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仍以交易类盈利为主,在评估用户个人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需求后,向其出售药品器械、医疗监测仪器、相关慢病食品、保健品以及慢病医疗保险,这样的商业模式难以单独存在,需要依赖于基础医疗机构、商业保险或药店之上。未来互联网慢病管理公司需要更加关注慢性病患者教育,不断提升患者认知,让这批用户认识到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的便捷性与必要性,增加服务类慢病管理的营收。赛道分析(五):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AI大数据技术驱动赛道发展,价值创造产生盈利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提升用户能力、个性化解决用户需求及增强用户对平台信任感之外,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因此创造价值。优质的服务和用户体验助力场景化营销,通过与传统保险公司分成、销售保健品、预约医疗服务、开设相关预防课程、健康课程以及平台广告获得可持续盈利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短期趋势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医疗优势凸显,短期形势良好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在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方面为抗疫作出巨大贡献,充分发挥了医疗信息化、在线诊疗及医药电商的积极作用。在各互联网+医疗企业通力合作下,优质医疗资源得以触及三四线城市及边远农村地带,在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各地区用户的焦虑心态。可以说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凸显,并促使用户尝试改变之前纯线下医疗消费方式,在疫情尚处警戒状态的今天,艾瑞认为短期内互联网+医疗仍将保持良好势头并大有可为。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远期趋势以互联网+医疗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医疗分级诊疗从2015年推广至今,效果并不显著,存在着基层机构首诊率低、转诊不畅、患者知晓率较低、医生知晓率及转诊意识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推广分级诊疗,以社区为中心的智慧社区医疗将会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及方向,通过互联网+医疗,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互联网+医疗将作为其中重要的黏合剂,凭借互联网技术支持及医疗信息支撑,为线上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及分级诊疗的推进起到桥梁作用。

而庶几乎

2019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市场分析: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园区化三大发展模式分析

在技术、市场和投资的作用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进入了高速成长期,健康管理、专科医疗、健康养生、生物医药等领域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费用核算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张毓辉日前在京举行的“FUS猎云网2019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介绍,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总体趋势良好,多样化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扩大。据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初步核算,2018年全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健康产业增加值)预计将为6.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2.4%,占GDP比重为7.08%,预计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医院31710家,其中公立医院12121家,民营医院19589家,民营医院占比达到61.8%。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提速,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万亿元。在投融资方面,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并购重组趋势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共发生776起投融资事件,较2017年投融资事件数大增207起,实现了触底反弹,并超过2016年的历史高点;投融资总额104.01亿美元,同比增长46.41%,延续了过去三年的增长态势。2013-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融资事件、规模统计情况张毓辉认为,加快建立我国健康产业核心政策体系应激发社会力量活力,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完善社会力量要素保障并支持多元主体做大做强。同时,在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和互联网智慧健康等方面发力,促进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我国医疗健康产业三大发展模式分析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国家鼓励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下,各地围绕高端医疗、健康养老、休闲健身等领域,布局了一批园区基地。总的来看,初步探索出几种发展模式:一是以健康产业高端前沿领域为主体、医教研一体化发展。如北京、上海等地以健康科技创新为引领,聚集国内外高技术、高成长企业,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健康产业领域“独角兽”企业发展。二是以资源禀赋和模式创新为依托,多样化差异化发展。如贵州、云南等地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发掘特色文化,积极开展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健康大数据、国际健康旅游、健康产业扶贫等领域打造优势产业,形成局部高地,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三是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聚焦融合发展。如产业链由药材种植向特色中医药服务延伸;由体育器材生产制造向智慧健康、体医融合升级;依托旅游景区拓展休闲养生、康复疗养服务等。

在桥下

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高速发展前景可观「组图」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我国互联网医疗经历了5个发展时期,目前互联网医疗现正处于转折期。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整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37%。2019年市场规模近270亿元,互联网医院近300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金额逐年回落,2019年投融资金额75亿元。我国互联网医疗经历了5个发展时期,从最早的2000年丁香园等网站上线揭开互联网医疗行业序幕的萌芽期到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加速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转折期。我国互联网医疗现正处于转折期。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整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37%。2019年市场规模近270亿元据统计,2012-2019年期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整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37%。201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近270亿元,同比增长29%。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金额逐年回落,2019年投融资金额75亿元据统计,2012-2019年期间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总体呈先增后降态势,投融资金额在2015年和2016年达到近10年最高值,201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金额为75亿元,同比下降46%;发生的投融资事件共62件,同比下降45%。截至2020年6月18日,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金额为16亿元,发生的投融资事件共18件。注:数据时间截至2020年6月18日。我国互联网医院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互联网医院近300家据统计,2014-2018年期间我国互联网医院呈逐年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互联网医院为146家,其中新增的互联网医院为55家。截至2019年11月,我国新增的互联网医院为148家,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互联网医院近300家。我国互联网亿元模式主要分为3种,自建模式、共建模式和平台模式。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前瞻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沙撒

2020年中国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前言:本次AI+医疗研究范畴仅限于围绕临床诊疗开展的核心医疗活动,包括CDSS、智慧病案、AI+检查、AI+新药研发及手术机器人。目前中国对AI+医疗的需求逐渐扩大,而供给尚显不足,整体供需并不均衡。AI+医疗行业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市场规模:2019年AI+核心医疗软件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93.9%,其中CDSS占比最多,达到55.2%,智慧病案位列第二,占比达到25.5%。由于政策利好及疫情影响,艾瑞推算,2020-2022年的CAGR将达到51.9%,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企业分布:目前AI+核心医疗企业中生态领导者包括百度灵医智惠、科大讯飞、惠每科技、医渡云等,由于百度灵医智惠在领域内具有以下优势:1)通用AI能力位居第一;2)AI+医疗实力(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医疗大数据)雄厚;3)核心医疗领域覆盖场景更为全面,因此在AI+核心医疗领域综合实力处于领先地位。未来趋势:未来AI+医疗知识图谱与AI+医疗算法将持续获得突破,并更广泛、更深度地赋能医疗全流程。随着AI+医疗未来不断普及,人们对于AI+医疗伦理的重视也会逐渐增强,随着对AI+医疗伦理监管的不断加强,未来将构建以人为本的AI+医疗生态体系。AI+医疗研究范畴关注在临床诊疗各环节中,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的医疗活动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管理词典》中指出:“现代的医疗服务,已从医院内扩大到医院外,形成了综合医疗的概念,医疗内容也日益广泛,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灾害、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急救处理、消灭和控制疾病、临床诊疗、康复医疗等。”艾瑞认为,现代医疗服务中最核心的环节是临床诊疗,即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等。因此,艾瑞将围绕临床诊疗开展的各项医疗活动定义为“核心医疗”,核心医疗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整体医疗的发展进程。本报告聚焦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核心医疗领域,从而实现医疗模式的转变与突破”,研究范围包括CDSS、智慧病案、AI+检查、AI+新药研发及手术机器人。AI+医疗发展历程中国AI+医疗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着力于探索更多应用场景1956年人工智能(AI)开始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20世纪前,中外对AI在医疗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临床知识库上,但由于大多数临床知识库必须运行在LISP设备上。而由于当时LISP设备尚不能联网且价格昂贵等原因,临床知识库并没有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2000年-2015年期间,国外的研究重点为AI在临床知识库外的应用,如手术机器人应用落地、鼓励发展电子病历等。而中国仍以研究更多类疾病的临床知识库为主,发展相对缓慢。2015年-2017年,由于AI在图像识别方面的准确率有大幅度提升,AI+影像得以快速发展。得益于在临床知识库的长期研究,CDSS产品走向成熟。2018年后,中国AI+医疗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智慧病案等新产品相继面世,目前国产手术机器人尚在研究阶段。AI+医疗算法应用AI+医疗算法生态成熟,核心医疗应用广泛目前传统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已被广泛得应用,来处理临床研究和医疗服务中的结构化数据,如医学影像数据、基因数据和生物标志物数据;而非结构化数据,如人工笔记、医学期刊与患者调查等则依靠专门的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艾瑞通过PubMed公开数据整理,2012-2020年在医学文献中使用到的热门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包括:1)支持向量机(38%),主要应用于识别成像生物标志物和医疗影像分析;2)神经网络(34%),主要应用于生化分析、图像分析和药物开发;3)逻辑回归(4%),主要用于疾病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辅助系统。AI+医疗痛点分析AI+医疗存在技术难点与标准缺失,打通数据壁垒成为关键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政府开始加大力度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医疗服务效率问题。其中,医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减少误诊误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AI+医疗仍存在医学数据相关问题、复合人才短缺、行业标准缺失以及医疗科研转化为成熟产品的周期过长等问题。其中,数据的获取、使用与数据共享是阻碍AI+医疗发展的最大因素。艾瑞认为,由于AI+医疗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仍是满足医疗行业的刚性需求,因而AI+医疗在未来必然会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安全、高质量及共享的应用。AI+医疗投融资分析行业处在成长期,AI+影像是投融资热门之一2020年医疗融资事件数持续递减,但融资总额却强劲走高,到达历史最高的40亿元,其中新药研发是今年最热门医疗AI融资领域,占已披露投资额的54%。AI+影像占融资额的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20%左右,成为另一热门融资领域。对比2019年与2020年的融资项目轮次,其中天使轮、A轮与B轮占融资项目的比例由85.7%降低到70.6%,说明市场成熟度有所提高。同时笔均融资额从0.39亿元/笔上升至1.14亿元/笔。目前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市场融资集中度增加,艾瑞认为,未来拥有医疗牌照或技术领先的优质标的公司会更受资本市场青睐,能吸引更多的资源与资金。中国AI+医疗政策导向政府高度重视AI+医疗发展,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从政策层面来说,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从2017年开始,我国已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国策进行推动,近几年的两会上AI也被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而AI+医疗则作为AI中的先行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倡导。2018年政府提出人工智能向基层医疗进行渗透,2019年将AI+医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康养范畴,2020年进一步提出未来的建设指南,期望在2023年在以医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建立一套初步的标准体系规范。AI+医疗市场规模2019年市场规模超过20亿元,市场将进入快速成长期2019年由于智慧病案的兴起,使得整体AI+核心医疗软件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亿,同比增速高达93.9%,其中CDSS占比最多,达到55.2%。2019年之前,由于大部分细分领域的盈利模式尚未明朗,导致AI+医疗市场一度陷入低谷。但如前所述,国家、社会各界及居民对于AI+医疗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再加上疫情影响,AI+医疗的优势更加凸显,因此,国家开始逐步发放各类医疗影像AI软件三类证,并进一步出台鼓励AI+医疗发展的政策,这些将会使各细分领域的盈利模式逐渐明晰,市场也将会进入快速成长期。艾瑞推算,2020-2022年的CAGR将达到51.9%,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AI+医疗产业链分析基础层技术层布局完备,应用层可触达全医疗服务场景AI+核心医疗产业链可以分为AI基础层,AI医疗技术层与应用层:1)基础层,除数据服务外,芯片与通信等基础核心领域已形成牢固的技术壁垒,市场呈寡头局面,艾瑞认为,中、短期内市场格局不会改变;2)技术层,算法、框架以及通用技术则需要长期的投入与研发来攻克,目前各大科技企业与互联网巨头企业基本已完成布局,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较少;3)应用层,应用层可触达全医疗服务场景,如院内临床决策系统、手术机器人、智慧病案系统、医疗影像、药企新药研发与基因检测,已有大量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和传统医疗公司涌入。AI+医疗产业图谱AI+医疗企业分布AI+医疗企业助力核心医疗布局,推动医疗开启新的篇章对于AI+医疗类公司而言,综合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覆盖医疗场景的广度与对医疗垂直及细分领域研究的深度。该类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本身强大的AI能力作为支撑。因此,既具备医疗深度合作能力又具备强大AI研发能力的公司将更具发展潜力。在AI+医疗领域,百度灵医智惠具有以下优势:1)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及发布量方面极具优势,在领域内通用AI能力位居第一;2)在核心医疗领域覆盖场景更为全面;3)拥有雄厚的AI+医疗实力(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医疗大数据),因此在AI+核心医疗领域综合实力处于业内领先地位。除此之外,科大讯飞在AI+医疗领域积累与沉淀多年,在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中拥有较强优势,并具有强大的医疗智能化分析能力。AI+医疗应用分析辅助检查、CDSS成熟度最高,智慧病案则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人工智能产品在医疗领域被越来越多使用,更多AI+医疗产品延伸至院内院外更多场景,并更加深入的整合进医疗流程。目前,以CT影像、皮肤影像、眼底筛查、病理影像等为代表的AI+辅助检查以及CDSS在技术及应用上最为成熟。其中眼底筛查主要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疾病的预测和诊断,CDSS则结合以疾病为中心的知识图谱,智能辅助临床决策并助力医疗机构评审。2019年以来兴起的智慧病案由于目前DRGs、DIP等支付政策推动,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期。AI+医疗成熟期应用分析-眼底筛查眼底筛查需求广阔,AI+眼底商业模式将进一步扩展眼底疾病是我国目前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且随着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增加,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根据艾瑞推算,仅考虑DR的威胁,到2030年,我国每天约有38.4万人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因而眼底筛查需求十分广阔。艾瑞认为,随着眼底筛查三类证的签发,医保收费名录在AI领域的扩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的逐渐增强,未来AI+眼底筛查领域也得以逐渐开始从向医院打包销售和独立销售的传统商业模式进一步扩展至由医保支付购买以及由基层医疗机构购买的新型商业模式。AI+医疗成熟期应用分析-CDSSAI赋能诊断及治疗全过程,为临床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CDSS是AI与医疗在院内融合的体现,也是现代医疗体系中各医疗机构在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内容。CDSS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使得医师的诊疗水平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临床上的误诊率和漏诊率。CDSS通过真实病历与循证医学库的积累,经过人工智能的优化处理得到最佳实践库,并以此为根据辅助支持医生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出台政策,对医院电子病历评级做出了规定,并提出至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评级4级以上的要求,而4级以上评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即是要拥有不同程度的CDSS。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CDSS获得了极为广大的发展前景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AI+医疗成长期应用分析-智慧病案AI协助审核病案,助力医保控费及流程管控近年来,政府出台DRGs等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政策,由于DRGs分组所需的全部信息基本是依据病案首页各项目进行计算,因而对病案首页的审核变得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对全程病案的质控同样具有重大意义:1)解决诊断选择问题;2)规范医学使用术语;3)利于日后追溯,防止法律纠纷;4)完善病案信息。因而,能够通过AI协助,构建一套具有标准化、有效质控、智能化的智慧病案系统,将实现医院统计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同时辅助医生的日常工作流程,提升我国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度。AI+医疗图谱趋势AI助力医学知识图谱不断进步,赋能临床决策等多应用场景医学知识图谱为医疗信息系统中海量、异构、动态的医疗大数据的表达、组织、管理及利用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使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更高,更加接近于人类的认知思维。医学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即医学知识表示、医学知识抽取、医学知识融合、医学知识推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这四个步骤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艾瑞认为,知识图谱在医疗领域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全局医学知识库,也在于它是支撑例如辅助诊疗、智慧病案等医疗智能应用的基础。在医学知识图谱技术具有优势的公司未来将获得更大、更广阔的AI+医疗发展空间。AI+医疗算法趋势突破AI技术障碍,与医疗领域产生更深度融合医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理论奠基人特伦斯.谢诺夫斯基在2019年其新书《深度学习: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量》中预测“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将改变医疗行业,对疾病提供更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甚至未来癌症将变得不再可怕。”具体而言,未来AI+医疗在技术上的突破将包括算法拟合度进一步的优化、算法泛用性的增强、对隐私信息的保护、对AI+医疗产生的结果可解释性的加强,以及通过增加可靠验证而不断降低AI+医疗可能发生不良医疗事件的风险。AI+医疗伦理趋势发展AI+医疗相关伦理道德,构建用户友好的AI+医疗系统AI+医疗的发展带给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契机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伦理性问题。2019年国家卫健委一项针对AI+医疗伦理问题的调研显示,六成受访者对个人隐私及知情权表示担忧;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大数据及算法的不可控性表示担忧;超过三成的受访者对于诊疗道德方面表示担忧。未来发展中,随着对AI+医疗伦理监管的不断加强、明确医师主体地位以及强化伦理规约,AI+医疗在应用于医疗服务实践时将更加安全可靠,并构建以人为本、用户友好的AI+医疗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