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6氪研究|“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不顺天子

36氪研究|“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需求持续爆发,受政策利好影响,核心技术公司与资本市场实现更好对接,企业资金压力得到缓解,落地应用进程加快,医疗健康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落地应用方向。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巨头、传统企业纷纷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根本问题,也是人工智能医疗的主要发展驱动力。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改变了医疗领域的供给端,对传统医疗机构运作方式带来变革,为现有医疗工作带来流程改进与效率提升,从而催生巨大增量市场。2018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CAGR超过40%,随着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新药研发和健康管理是人工智能医疗的主要应用方向。医疗影像是我国AI医疗领域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目前市场竞争格局未定,高质量数据获取与标注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手术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领域比较活跃的应用,临床决策系统的进入壁垒较高。人工智能以算法和算力优势,应用于新药研发各环节,解决新药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和费用高的问题。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广泛,包括风险识别、虚拟护士、移动医疗、健康干预等多个场景。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AI医疗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AI与医疗领域结合将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AI医疗的发展驱动力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否可持续?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巨头等如何布局AI医疗?AI医疗有哪些主要应用场景?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未来AI医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AI医疗领域有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tg3b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晨风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艾瑞估算: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71.7亿元,同比增速42.6%。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约117.6亿元,占比近47.7%,自2018年起已超过之前一直占比最高的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艾瑞用研:超过95%的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基本持满意态度,并有超过80%的用户表示对未来使用或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非常感兴趣。艾瑞观点:互联网+医疗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在2017年政策不稳定的状态下,互联网+医疗逐渐进入市场理性期,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投资主要聚焦方向从概念转向了高价值。而这一价值的核心体现即在于优质医疗资源。而就目前看,对这些优质医疗资源的培养和挖掘仍显不足。艾瑞观点:疫情下互联网+医疗可降低时间成本、个性化定制、信息透明等优势全面凸显。与此同时,也为一直在探索前行的分级诊疗、价值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借助互联网平台平衡各方利益,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的前提下激发医疗内部活力,构建新型的智慧社区医疗体系。互联网+医疗的定义广义互联网+医疗关键词:医疗行为、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就医疗行为而言,狭义仅指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药师、护师进行的诊疗活动,而广义来说,医疗行为可以泛指一切以疾病防治为目的行为。在本次研究中,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将互联网+医疗定义为广义的医疗行为,即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切医疗行为,行为主体包括互联网公司、医院、保险公司、医生、患者、其他有医疗健康管理需求的用户等,目的是通过结合互联网达到精确匹配患者群体及获取其准确全面的健康信息,增强卫生服务和信息透明化,达到精准医疗的效果。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阶段概述已完成1.0至2.0阶段的转化,目前向互联网医院3.0阶段转型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我国互联网+医疗已走过以PC互联网为主的1.0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2.0时代,目前处于2.0至3.0阶段的过渡时期,即将走向以互联网医院为转型方向的3.0阶段。最终3.0阶段将会实现全面的互联网医院,囊括在线问诊、诊断、远程治疗、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等服务内容。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已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互联网健康险以及在线医疗为主的产业格局。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历程疫情的催化:新冠疫情黑天鹅推动行业实现突破性进展据监测数据显示,自2019年11月疫情出现直至2020年4月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医疗健康类APP与网页的月度有效使用时间有了明显增加,其中医疗健康类APP的增量同比去年同期显得十分迅速。根据艾瑞测算,在疫情高峰期的2月,2020年2月医疗健康APP(包含在线医疗、医药电商、慢病管理、运动健康等种类)的日活同比2019年2月,平均增长率高达14.08%。同时,政府也不断加码,打通医保、支付等互联网+医疗的关键环节,助力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艾瑞认为,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认知在疫情后也将持续保持。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情况概览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影响因素老龄化及慢性病困扰的社会结构是互联网+医疗融合的土壤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2.6%,事实上,根据WHO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已标志社会步入老龄化。由于人口结构的发展规律,这一趋势中短期内都无法改变。伴随而来的,则是对医疗的大幅依赖。每年我国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都在不断攀升,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而缓解这一压力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不降低医疗水平的前提下,使得医疗能够覆盖更多人群。实体医院是行业融合的载体,实现区域医疗的整合及共享互联网医院在互联网+医疗闭环中处于中心位置。而由于监管要求,互联网医院并非是一个可以单独运行的主体,其必须依赖于实体医院实现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因而实体医院成为互联网医院存在的基础,并得以将医疗从关注疾病本身转变为关注人健康本身,真正意义上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整合及共享。医生资源是行业融合的核心,运用得当则是融合的催化剂在互联网+医疗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仅是作为交流的渠道,但真正的核心仍落在医疗之上。尽管科技一直希望能取代人力,但医疗的核心依然是医生资源。一位出色的医生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是科研的能手以及与人沟通的高手。这样的医生才能吸引用户留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加快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而互联网同样能给予医生极大的提升:1)为与患者接触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2)让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了更大的价值;3)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生的医疗合作与火花碰撞。总的来说,医生有动力加入互联网+医疗,而互联网+医疗要想在线上更好融合,则必然要依靠更能符合互联网节奏的医生来实现。政策是行业融合的直接推手,主导互联网+医疗行业走向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271.7亿元,市场处于新一轮探索期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期408.9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占比最大,达到28.8%,其次为医药电商市场。疫情期间行业新的监管政策出台,明显放宽了对互联网+医疗的限制,且打通了医保、支付等多处关键环节。新的形势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将一扫之前的颓势,迎来新一轮的探索期。伴随国家医疗体制市场化,居民就医习惯转变以及5G及硬件技术突破与加持,艾瑞认为互联网+医疗的五大主要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中国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疫情促使利好政策出台,全力推进行业加速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互联网+医疗作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提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袭来促使国家加快了利好政策的出台。作为疫情期间可以有效提高诊疗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互联网+医疗方式,在武汉等疫情重灾区及时加速推广。之前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医保统筹,如果互联网医疗不纳入医保,仅靠民众自费或中国商业医疗险,难以支撑起行业的发展。而3月初随着国家出台政策打通医保支付关键环节,这一难题即将被攻克。疫情期间,行业之前未解决的大问题相继有了解决方案并得以变临时为常态,为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分析互联网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H端合作成为关键点互联网+医疗将原有的五大医疗产业链进行了重新整合,依托互联网医院形成了新的完整链条:1)互联网+医院,以医院的院中服务为中心,如在线问诊、医院信息化,向院前如预防指导、院后如送药到家等服务不断延伸;2)医疗信息化,嵌合在院内服务,通过结合AI大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3)医药电商,属于院后服务,主要以B2C、O2O、B2B三种方式运营;4)医疗健康险,属于院前服务,为医疗活动提供费用,并反过来得到大数据支持健康险的制定;5)医疗智能硬件,院前服务,整合第三方健康应用数据,支持医疗机构接收或传输用户数据,建设成为健康预防与监测平台。五大重构的产业链都围绕H端合作开展。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图谱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整体持肯定态度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用户都对目前互联网+医疗产品持正面态度,而几乎所有用户都愿意在未来尝试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在细分满意度调查之中,大部分用户都认为互联网+医疗产品检测维度多样(95.2%),结果较为准确(95.3%),其结果可对用户生活健康甚至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96.9%),其结果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95%),产品性价比较高(95.6%)。总体而言,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类产品整体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吸引用户可以依靠创新设计,但增加用户黏性还需健康指导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有的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产品原因是希望能尝试先进的新技术新产品,即互联网+医疗企业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感、创新感的产品设计吸引到大批新用户,但用户最关心的内容还是希望产品能产生对自己生活、健康带来直接影响的内容,例如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降低可能的疾病带来的风险,及时了解自己或家人健康状态等。综合来看,吸引新用户可以依靠创新科技设计,但只有能够很好做到对用户生活起到健康指导作用的互联网+医疗产品才能更好增加用户黏性。小病慢病更符合互联网医疗场景及用户需求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互联网+医疗用户主要需求点在于偶发性小病,如感冒、咳嗽等,其次是慢病管理。而用户对疾病关注度也可看出,对于精神压力、失眠、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迁延性疾病关注度会更高。考虑原因包括:1)线上问诊-线下服药这种线上医疗模式更适合小病、慢病治疗;2)互联网+医疗产品目前尚无法替代院内治疗流程,涉及医疗操作的项目无法靠线上医疗完成;3)用户更多会关注长期困扰并且自己感觉得到的病症,如压力、失眠、胃食管反流、胃溃疡等。事实上,我国糖尿病、骨质疏松、哮喘、COPD等潜在患者数量巨大,慢性病仍有广阔需求空间等待挖掘。降低时间成本是用户转变消费习惯的最大动力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用户对传统医疗的不满主要来源于工作日没时间就医,取药、住院、检查排队时间过长。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专家门诊)、缺乏详细的就医指导及对就医细则的不清楚这三项问题,则都排在对浪费时间不满这一问题之后。本身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数目仅占全国医院数目的4.5%,在中国目前国情下,患者对三甲以外医院信任感较低,因而蜂拥至三甲医院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度不平衡,以及患者自身从诊疗到取药的各个环节等待时间的延长。因而节省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是用户从线下医疗消费转至线上医疗消费的最大动力。疫情促使用户进一步转变医疗消费习惯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用户疫情期间与平常线上医疗消费相比,原本不受重视的家庭健康指标监测跃升至疫情期间第三受青睐的互联网+医疗功能;运动健康咨询功能也提高了一位的优先级;预约挂号疫情期间比率明显低于日常。这些都反映了疫情期间为了避免前往人密集的小区域,如医院、健身房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互联网+医疗的线上医疗咨询模式或消费模式。2020年的疫情像一只无形的手,正在强制更多用户接触并适应线上的医疗消费习惯。赛道分析(一):在线问诊商业模式用户增值模式为主,但盈利模式仍待探索目前,在线问诊获取收入的方式包括基本医保、个人用户、企业及商保,并由此引申出广告模式、商保模式、用户增值模式及数据服务模式四种在线问诊的商业模式。以目前在线问诊体量最大的平安好医生为例,根据2019年财报显示,在线医疗营收为8.6亿元,同比增长了108.9%,然而营收仅占当年总营收不足1/6。虽然用户增值模式作为行业普遍的商业模式,然而存在以下问题:1)问诊甚至无法做到确诊,并未涉及医疗服务核心,用户付费意愿低;2)用户需求频次低;3)用户黏性相对较差,行业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强。赛道分析(二):医药电商商业模式B2B模式是医药电商交易主体,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B2B模式在医药电商中占主体地位,但由于是政府主导或原材料供应商、药厂、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平台,供应链较为稳固,一般比较低调,知名度不高。相比而言,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引人注目。购药群众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B2C或O2O的平台。B2C平台一般有自营及平台式两种,一些自营B2C在获客流量难以增加的情况下,选择流量更大平台进行加盟,这些依托于大平台的医药电商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O2O模式则是连接线上线下的一种比较平滑的方式,通过线下导购、用药指导、送药到家等方式完成线上交易及线下导流。赛道分析(三):医疗信息化商业模式搭建信息平台,帮助政府、医院进行医疗互联网化鉴于医院目前需求集中于传统医疗服务管理,因而搭建的传统医疗平台主要包括帮助医院管理、临床业务及各科室间的互联互通,如HIS、CIS、RIS等不同科室系统平台及其之间的联通。另外一些医院在政府的倡导牵头下,需要进行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搭建,将社区医院、药店与居民之间有机结合,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社区服务、健康管理、送药到家、收集医疗数据及远程医疗协同等。而搭建医院信息化的公司则可收取搭建系统费用及后续的软硬件运维费用等。赛道分析(四):慢病管理商业模式用户对慢病咨询付费意愿低,依赖线下或线上其他服务据2016年慢病管理论坛的一项公开资料显示,只有28%的用户愿意为慢病管理付费且67%的用户付费意愿低于500元/年。因而目前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仍以交易类盈利为主,在评估用户个人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需求后,向其出售药品器械、医疗监测仪器、相关慢病食品、保健品以及慢病医疗保险,这样的商业模式难以单独存在,需要依赖于基础医疗机构、商业保险或药店之上。未来互联网慢病管理公司需要更加关注慢性病患者教育,不断提升患者认知,让这批用户认识到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的便捷性与必要性,增加服务类慢病管理的营收。赛道分析(五):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AI大数据技术驱动赛道发展,价值创造产生盈利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提升用户能力、个性化解决用户需求及增强用户对平台信任感之外,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因此创造价值。优质的服务和用户体验助力场景化营销,通过与传统保险公司分成、销售保健品、预约医疗服务、开设相关预防课程、健康课程以及平台广告获得可持续盈利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短期趋势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医疗优势凸显,短期形势良好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在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方面为抗疫作出巨大贡献,充分发挥了医疗信息化、在线诊疗及医药电商的积极作用。在各互联网+医疗企业通力合作下,优质医疗资源得以触及三四线城市及边远农村地带,在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各地区用户的焦虑心态。可以说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凸显,并促使用户尝试改变之前纯线下医疗消费方式,在疫情尚处警戒状态的今天,艾瑞认为短期内互联网+医疗仍将保持良好势头并大有可为。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远期趋势以互联网+医疗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医疗分级诊疗从2015年推广至今,效果并不显著,存在着基层机构首诊率低、转诊不畅、患者知晓率较低、医生知晓率及转诊意识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推广分级诊疗,以社区为中心的智慧社区医疗将会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及方向,通过互联网+医疗,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互联网+医疗将作为其中重要的黏合剂,凭借互联网技术支持及医疗信息支撑,为线上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及分级诊疗的推进起到桥梁作用。

命不可变

2020年中国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前言:本次AI+医疗研究范畴仅限于围绕临床诊疗开展的核心医疗活动,包括CDSS、智慧病案、AI+检查、AI+新药研发及手术机器人。目前中国对AI+医疗的需求逐渐扩大,而供给尚显不足,整体供需并不均衡。AI+医疗行业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市场规模:2019年AI+核心医疗软件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93.9%,其中CDSS占比最多,达到55.2%,智慧病案位列第二,占比达到25.5%。由于政策利好及疫情影响,艾瑞推算,2020-2022年的CAGR将达到51.9%,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企业分布:目前AI+核心医疗企业中生态领导者包括百度灵医智惠、科大讯飞、惠每科技、医渡云等,由于百度灵医智惠在领域内具有以下优势:1)通用AI能力位居第一;2)AI+医疗实力(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医疗大数据)雄厚;3)核心医疗领域覆盖场景更为全面,因此在AI+核心医疗领域综合实力处于领先地位。未来趋势:未来AI+医疗知识图谱与AI+医疗算法将持续获得突破,并更广泛、更深度地赋能医疗全流程。随着AI+医疗未来不断普及,人们对于AI+医疗伦理的重视也会逐渐增强,随着对AI+医疗伦理监管的不断加强,未来将构建以人为本的AI+医疗生态体系。AI+医疗研究范畴关注在临床诊疗各环节中,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的医疗活动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管理词典》中指出:“现代的医疗服务,已从医院内扩大到医院外,形成了综合医疗的概念,医疗内容也日益广泛,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灾害、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急救处理、消灭和控制疾病、临床诊疗、康复医疗等。”艾瑞认为,现代医疗服务中最核心的环节是临床诊疗,即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等。因此,艾瑞将围绕临床诊疗开展的各项医疗活动定义为“核心医疗”,核心医疗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整体医疗的发展进程。本报告聚焦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核心医疗领域,从而实现医疗模式的转变与突破”,研究范围包括CDSS、智慧病案、AI+检查、AI+新药研发及手术机器人。AI+医疗发展历程中国AI+医疗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着力于探索更多应用场景1956年人工智能(AI)开始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20世纪前,中外对AI在医疗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临床知识库上,但由于大多数临床知识库必须运行在LISP设备上。而由于当时LISP设备尚不能联网且价格昂贵等原因,临床知识库并没有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2000年-2015年期间,国外的研究重点为AI在临床知识库外的应用,如手术机器人应用落地、鼓励发展电子病历等。而中国仍以研究更多类疾病的临床知识库为主,发展相对缓慢。2015年-2017年,由于AI在图像识别方面的准确率有大幅度提升,AI+影像得以快速发展。得益于在临床知识库的长期研究,CDSS产品走向成熟。2018年后,中国AI+医疗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智慧病案等新产品相继面世,目前国产手术机器人尚在研究阶段。AI+医疗算法应用AI+医疗算法生态成熟,核心医疗应用广泛目前传统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已被广泛得应用,来处理临床研究和医疗服务中的结构化数据,如医学影像数据、基因数据和生物标志物数据;而非结构化数据,如人工笔记、医学期刊与患者调查等则依靠专门的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艾瑞通过PubMed公开数据整理,2012-2020年在医学文献中使用到的热门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包括:1)支持向量机(38%),主要应用于识别成像生物标志物和医疗影像分析;2)神经网络(34%),主要应用于生化分析、图像分析和药物开发;3)逻辑回归(4%),主要用于疾病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辅助系统。AI+医疗痛点分析AI+医疗存在技术难点与标准缺失,打通数据壁垒成为关键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政府开始加大力度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医疗服务效率问题。其中,医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减少误诊误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AI+医疗仍存在医学数据相关问题、复合人才短缺、行业标准缺失以及医疗科研转化为成熟产品的周期过长等问题。其中,数据的获取、使用与数据共享是阻碍AI+医疗发展的最大因素。艾瑞认为,由于AI+医疗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仍是满足医疗行业的刚性需求,因而AI+医疗在未来必然会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安全、高质量及共享的应用。AI+医疗投融资分析行业处在成长期,AI+影像是投融资热门之一2020年医疗融资事件数持续递减,但融资总额却强劲走高,到达历史最高的40亿元,其中新药研发是今年最热门医疗AI融资领域,占已披露投资额的54%。AI+影像占融资额的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20%左右,成为另一热门融资领域。对比2019年与2020年的融资项目轮次,其中天使轮、A轮与B轮占融资项目的比例由85.7%降低到70.6%,说明市场成熟度有所提高。同时笔均融资额从0.39亿元/笔上升至1.14亿元/笔。目前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市场融资集中度增加,艾瑞认为,未来拥有医疗牌照或技术领先的优质标的公司会更受资本市场青睐,能吸引更多的资源与资金。中国AI+医疗政策导向政府高度重视AI+医疗发展,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从政策层面来说,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从2017年开始,我国已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国策进行推动,近几年的两会上AI也被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而AI+医疗则作为AI中的先行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倡导。2018年政府提出人工智能向基层医疗进行渗透,2019年将AI+医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康养范畴,2020年进一步提出未来的建设指南,期望在2023年在以医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建立一套初步的标准体系规范。AI+医疗市场规模2019年市场规模超过20亿元,市场将进入快速成长期2019年由于智慧病案的兴起,使得整体AI+核心医疗软件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亿,同比增速高达93.9%,其中CDSS占比最多,达到55.2%。2019年之前,由于大部分细分领域的盈利模式尚未明朗,导致AI+医疗市场一度陷入低谷。但如前所述,国家、社会各界及居民对于AI+医疗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再加上疫情影响,AI+医疗的优势更加凸显,因此,国家开始逐步发放各类医疗影像AI软件三类证,并进一步出台鼓励AI+医疗发展的政策,这些将会使各细分领域的盈利模式逐渐明晰,市场也将会进入快速成长期。艾瑞推算,2020-2022年的CAGR将达到51.9%,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AI+医疗产业链分析基础层技术层布局完备,应用层可触达全医疗服务场景AI+核心医疗产业链可以分为AI基础层,AI医疗技术层与应用层:1)基础层,除数据服务外,芯片与通信等基础核心领域已形成牢固的技术壁垒,市场呈寡头局面,艾瑞认为,中、短期内市场格局不会改变;2)技术层,算法、框架以及通用技术则需要长期的投入与研发来攻克,目前各大科技企业与互联网巨头企业基本已完成布局,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较少;3)应用层,应用层可触达全医疗服务场景,如院内临床决策系统、手术机器人、智慧病案系统、医疗影像、药企新药研发与基因检测,已有大量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和传统医疗公司涌入。AI+医疗产业图谱AI+医疗企业分布AI+医疗企业助力核心医疗布局,推动医疗开启新的篇章对于AI+医疗类公司而言,综合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覆盖医疗场景的广度与对医疗垂直及细分领域研究的深度。该类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本身强大的AI能力作为支撑。因此,既具备医疗深度合作能力又具备强大AI研发能力的公司将更具发展潜力。在AI+医疗领域,百度灵医智惠具有以下优势:1)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及发布量方面极具优势,在领域内通用AI能力位居第一;2)在核心医疗领域覆盖场景更为全面;3)拥有雄厚的AI+医疗实力(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医疗大数据),因此在AI+核心医疗领域综合实力处于业内领先地位。除此之外,科大讯飞在AI+医疗领域积累与沉淀多年,在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中拥有较强优势,并具有强大的医疗智能化分析能力。AI+医疗应用分析辅助检查、CDSS成熟度最高,智慧病案则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人工智能产品在医疗领域被越来越多使用,更多AI+医疗产品延伸至院内院外更多场景,并更加深入的整合进医疗流程。目前,以CT影像、皮肤影像、眼底筛查、病理影像等为代表的AI+辅助检查以及CDSS在技术及应用上最为成熟。其中眼底筛查主要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疾病的预测和诊断,CDSS则结合以疾病为中心的知识图谱,智能辅助临床决策并助力医疗机构评审。2019年以来兴起的智慧病案由于目前DRGs、DIP等支付政策推动,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期。AI+医疗成熟期应用分析-眼底筛查眼底筛查需求广阔,AI+眼底商业模式将进一步扩展眼底疾病是我国目前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且随着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增加,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根据艾瑞推算,仅考虑DR的威胁,到2030年,我国每天约有38.4万人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因而眼底筛查需求十分广阔。艾瑞认为,随着眼底筛查三类证的签发,医保收费名录在AI领域的扩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的逐渐增强,未来AI+眼底筛查领域也得以逐渐开始从向医院打包销售和独立销售的传统商业模式进一步扩展至由医保支付购买以及由基层医疗机构购买的新型商业模式。AI+医疗成熟期应用分析-CDSSAI赋能诊断及治疗全过程,为临床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CDSS是AI与医疗在院内融合的体现,也是现代医疗体系中各医疗机构在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内容。CDSS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使得医师的诊疗水平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临床上的误诊率和漏诊率。CDSS通过真实病历与循证医学库的积累,经过人工智能的优化处理得到最佳实践库,并以此为根据辅助支持医生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出台政策,对医院电子病历评级做出了规定,并提出至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评级4级以上的要求,而4级以上评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即是要拥有不同程度的CDSS。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CDSS获得了极为广大的发展前景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AI+医疗成长期应用分析-智慧病案AI协助审核病案,助力医保控费及流程管控近年来,政府出台DRGs等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政策,由于DRGs分组所需的全部信息基本是依据病案首页各项目进行计算,因而对病案首页的审核变得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对全程病案的质控同样具有重大意义:1)解决诊断选择问题;2)规范医学使用术语;3)利于日后追溯,防止法律纠纷;4)完善病案信息。因而,能够通过AI协助,构建一套具有标准化、有效质控、智能化的智慧病案系统,将实现医院统计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同时辅助医生的日常工作流程,提升我国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度。AI+医疗图谱趋势AI助力医学知识图谱不断进步,赋能临床决策等多应用场景医学知识图谱为医疗信息系统中海量、异构、动态的医疗大数据的表达、组织、管理及利用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使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更高,更加接近于人类的认知思维。医学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即医学知识表示、医学知识抽取、医学知识融合、医学知识推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这四个步骤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艾瑞认为,知识图谱在医疗领域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全局医学知识库,也在于它是支撑例如辅助诊疗、智慧病案等医疗智能应用的基础。在医学知识图谱技术具有优势的公司未来将获得更大、更广阔的AI+医疗发展空间。AI+医疗算法趋势突破AI技术障碍,与医疗领域产生更深度融合医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理论奠基人特伦斯.谢诺夫斯基在2019年其新书《深度学习: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量》中预测“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将改变医疗行业,对疾病提供更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甚至未来癌症将变得不再可怕。”具体而言,未来AI+医疗在技术上的突破将包括算法拟合度进一步的优化、算法泛用性的增强、对隐私信息的保护、对AI+医疗产生的结果可解释性的加强,以及通过增加可靠验证而不断降低AI+医疗可能发生不良医疗事件的风险。AI+医疗伦理趋势发展AI+医疗相关伦理道德,构建用户友好的AI+医疗系统AI+医疗的发展带给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契机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伦理性问题。2019年国家卫健委一项针对AI+医疗伦理问题的调研显示,六成受访者对个人隐私及知情权表示担忧;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大数据及算法的不可控性表示担忧;超过三成的受访者对于诊疗道德方面表示担忧。未来发展中,随着对AI+医疗伦理监管的不断加强、明确医师主体地位以及强化伦理规约,AI+医疗在应用于医疗服务实践时将更加安全可靠,并构建以人为本、用户友好的AI+医疗生态体系。

亦步

爱分析·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趋势报告

报告编委报告指导人张 扬 爱分析 联合创始人&首席分析师报告执笔人姜凯燕 爱分析 高级分析师王小娜 爱分析 分析师孙文奕 爱分析 分析师冯 伟 爱分析 分析师外部专家(按拼音排序)陈宇晔 贝锐科技 创始人&CEO龚 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 信息科主任黄正威 芸泰网络 联合合创始人&总经理匡 明 智云健康 创始人&CEO李 艾 北京医院 互联网医院中心主任刘敏超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信息中心主任李苇刚 翼方健数(BaseBit.ai) 医疗及生物信息事业部总经理兰云峰 中普达 董事长&总经理闵 能 海鹚科技 创始人王 航 好大夫在线 创始人&CEO王凯丰 金蝶医疗 创新研究与咨询规划部总监肖激雷 南通妇幼保健院 信息科主任杨雷刚 微脉妇幼中心 总经理赵 衡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 创始人朱海燕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信息科主任周 灵 朗盛投资 管理合伙人张 崧 创业慧康 SVP翟雪连 卓健科技 副总裁报告摘要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疫情期间的持续发酵,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院主导型和企业平台型两类互联网医院到底是协同关系还是竞争关系?各自的发展路径又是什么?行业对于这些问题还没有明晰的答案,但是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进程却势不可挡。经过多年的追踪以及2020年上半年的深度调研,爱分析推出《2020爱分析·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趋势报告》,通过专家洞见、产业一线反馈以及爱分析深度洞察研究,为大家解析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趋势和路径。本报告三大核心观点如下。第一,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终将在各自高价值场景下获得长足发展,协同大于竞争。第二,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各自面临挑战。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长期建设和运营,需要政策的落地和引导,也需要与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深度合作;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则需要突破业务模式瓶颈,向健康管理迈进。第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将是互联网医院长期发展的方向。特别鸣谢(按拼音排序)目录一. 行业步入发展期-价值凸显二. 供给侧变革与高价值场景实现三. 从引领到“落地”,回归使命四. 未来展望-线上线下融合的医疗服务结语关于爱分析法律声明1. 行业步入发展期——价值凸显1.1 互联网医院行业定义与分类1.1.1 定义——就医流程和医疗服务在线化2019年9月,国家卫建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根据使用的人员和服务方式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远程医疗,由医疗机构之间使用本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第二类为互联网诊疗活动,由医疗机构使用本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第三类为互联网医院,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往往涵盖远程医疗的场景,并且在《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的附录,《互联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中,要求互联网医院必须具备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和远程心电诊断等功能。因此,本报告中的互联网医院,是广义的互联网医院,即涵盖了上述文件中分类管理的三类“互联网+医疗服务”。从行业变迁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医院是传统线下医疗服务体系在线化升级过程中的产物。其定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互联网医院有条件限制,即只能开展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服务、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其次,从服务形态上来看,互联网医院是就医流程和医疗服务的在线化。就医流程在线化主要体现在挂缴查方面;就医服务在线化则是互联网医院更具价值的功能——一方面是直接服务于患者的在线复诊、在线开具处方、在线审方,在线统筹药品服务完成线下配送,并有机会将随访和健康管理与诊疗核心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从治疗到康复、再到复诊的闭环;另一方面也涵盖了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服务。未来,在一个较为完备的互联网医院体系内,从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到在线医技预约、复诊与处方、远程医疗,甚至到随访和健康管理之间,都能够实现数据通路和服务通路,极大地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从互联网医院当前覆盖的场景来看,互联网医院有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医疗资源配置高效性。互联网医院打破物理距离限制,天然具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能力。第二,医疗供给高效性。可选择图文问诊、电话问诊、视频问诊等多种方式,医生基于互联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可以通过碎片化时间和在线坐诊等方式结合,最大化医疗供给及效率。第三,医疗服务高粘性。互联网连接的属性,方便医疗机构之间、医患之间的长期绑定,方便开展远程医疗、随访、健康管理等工作。1.1.2 互联网医院核心价值——价值医疗互联网医院的这三大特点,决定了互联网医院对于医疗行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当前的医疗体制是,以医疗机构(主要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为核心,医生、患者、支付这三个参与方都围绕医疗机构,分别扮演其角色——提供医疗服务、寻求医疗服务、提供支付服务;而真正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机构提供场所以及运营服务,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支付方围绕患者需求提供支付服务。这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即2006年由由哈佛大学商学院Michael Porter教授提出的“价值医疗”体系。价值医疗(VBHC, Value-BasedHealthcare)关注临床疗效/健康结果与相关医疗支付之间的平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的、整合的医疗照护模式,以及以价值为核心的支付模式升级。根据2016年OECD的数据显示,以医疗开支占GDP的比例计,自2000年起中国上涨的速度是欧美国家的3倍以上。可见医改十多年以来,虽然医疗服务供给和医保覆盖有了相当的提升,但是医疗开支也在持续走高;因此不论从健康中国战略实现角度,还是医保高效利用角度,价值医疗都将是中国医改的应有之义。以往围绕医疗机构的治疗体系,重视医疗服务量,因此病发之前和治疗之后的健康管理长期被忽视;在价值医疗的理念下,健康管理才有了实现路径。然而,从理念到实践,需要具备政策推动、支付方式激励、医疗服务供给效率提升等多个条件。互联网医院充分显示了在医疗服务供给效率提升方面的价值。1.1.3 价值医疗推动健康管理落地以医疗服务供给来看,公立医院体系具备核心医疗资源——医生资源以及完备的科室、设备、医疗运营流程配置,但其对院外场景的医疗服务长期处于鞭长莫及的状态,比如国家一直倡导的家庭医生签约与服务。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健康管理是当前的医疗体系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而互联网医院具备资源配置高效性、医疗供给高效性、以及医疗服务高粘性的特征,使得健康管理这一当前还在概念阶段的医疗健康服务有了实现路径。传统线下医疗服务的在线化,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构间协同在线化以及患者服务在线化。在机构间协同在线化的过程中,医联体网络由于远程医疗服务的常态化运营,能够真正为三甲医院辐射其所在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而增强医疗机构服务患者能力,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与服务,实现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在患者服务在线化过程中,不仅仅是院内挂缴查等场景,医院可以通过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第三方企业为医院提供互联网医院建设以及运营服务),开展复诊、续方等服务,进而第三方可以与院方一起,探索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外的健康管理场景。1.1.4 分类与图谱其中,远程医疗服务多依托于医联体展开,参与主体均为线下医院;而复诊和续方服务的供给则需要基于互联网医院,既有医院依靠自有医生在线提供服务,也有第三方企业通过自有全职医生、或者通过在其平台上多点执业的医生为患者提供服务,由此衍生出当前市场上互联网医院的两类参与方——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以及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一般是由互联网医院厂商提供建设和运营相关服务,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则自身就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在线化医院。从主要场景功能覆盖度来看,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具备全场景服务能力;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核心医疗环节主要是在线复诊和电子处方、在线审方,以及随访和健康管理。因此,从场景功能覆盖角度来看,两者是包含关系。但是当前两类互联网医院呈现并行发展的趋势。且长期来看,由于两类互联网医院的核心驱动力和主要支付方不同,必将分化出各自特色的高价值场景。短期来看,两类互联网医院均在在线复诊场景落地最为顺畅。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主要是受政策的推动,比如北京市卫健委在2019年年底发文,要求三级医院落实口腔科、产科产前检查复诊预约,复诊预约率要达90%;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30分钟。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主要是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因其便利性和可及性,满足医保覆盖之外的、以及超出个人医保额度的慢性病续方需求。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两者定位不同。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高价值场景是远程医疗,尤其是紧密型医联体的发展,以及专科医联体的发展。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高价值场景是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家庭医生和慢病管理。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是在政策的驱动下发展,当前的在线复诊、电子处方、和在线审方等服务,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便民服务,对于医院业务增长的价值较为有限。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由于能够为上级医院带来精准的患者,完成对下级医院的帮扶和学科建设任务,能够为基层医院留住更多的患者,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长期将来看对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收入和医疗水平均有正面效应,因此是医院更具动力的场景。同时,远程医疗场景的发展也符合国家分级诊疗政策要求和相关工作部署。虽然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监管的影响,但其发展则完全受市场需求驱动。复诊和续方是短期很顺利的落地场景,然而,长期来看,由于集采等政策的推出,药品利润很难支撑其长远发展,并且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在复诊和续方环节的持续覆盖,也将对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该场景的空间造成一定挤压,因此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必须寻求新的场景证明自身价值。然而,相比于公立医疗体系,由于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更具灵敏性,因此在健康管理领域更具发展空间,主要是家庭医生和慢病管理方向。政府推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当前停留在居民“被签约”的面子工程层面,患者没有真正享受到家庭医生的日常健康管理和转诊等相关服务,甚至根本不知道被哪位家庭医生签约。鉴于家庭医生的普及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政府力量失灵的基础医疗层面,市场化力量具备进场的空间和机遇。比如平安好医生2019年6月推出的私家医生服务,提供包括健康管理、实时问诊咨询、名医二诊和线下门诊就医安排等一 站式医疗健康服务,根据平安好医生年报信息,2019年包括就医360(为平安人寿保单客户)、企业360(面向企业员工)以及私家医生在内的会员收入达到4亿元,几乎占据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收入(8.58亿元)的半壁江山。慢病管理也是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重点尝试和布局的方向,与药企联手,为患者提供“医+药”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智能硬件、智能监测和用药提醒模型、以及医生指导、医生助理介入等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发展个性化调整用药方案,并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从精准合理用药角度,尝试进行慢病管理服务。此类合作主要聚焦在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比如丁香园、礼来、腾讯三方合作的“礼来糖尿病优行关爱项目”,由丁香园通过其数据平台体系,精准地触达具有糖尿病管理意识且愿意通过互联网形式管理患者的医生,由医生发送邀请函至需要帮助的患者。同时,为意向患者提供腾讯的智能血糖仪,将患者血糖数据实时同步,并通过对患者数据的分析,推送定制化患教内容,当系统发现患者的血糖水平异常时,还会有丁香园的关爱团队启动医助干预。据悉,该项目已入组近2万名目标医生,并服务了超过12万糖尿病患者。通过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高效率运营体系,既可以降低医生工作量,也能够使患者有获得感,同时帮助药企精准触达患者并提升其用药依从度,使得原本公立医院无暇顾及、药企无力运营的慢病管理成为可能。1.2 互联网医院政策1.2.1 重要政策梳理医疗体系整体是受政策驱动,具体到互联网医院行业,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完全受政策驱动。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虽是由市场需求驱动发展,但是其发展的进程则基本取决于政策的影响。2015年-2016年间,政策的默许为互联网医院的发芽提供了土壤,2015年微医牵头的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诞生,此后以银川为代表的先行省市,出台地方政策,鼓励企业建设互联网医院,到2017年上半年,约有50多家互联网医院。2017年,一度有《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流出,史称“最严监管”,行业进入沉寂期。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正式定调,行业逐渐进入规范发展期。1.2.2 政策影响分析政策对互联网医院行业的发展影响,体现在两大层次上。第一层次是指导性政策的态度,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奠定行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是在医疗体系改革相关的大局中,以及国务院、卫健委、医保局等年度重点工作的部署中,由于意识到互联网对医疗服务带来的价值,从指导性层面给出支持发展的意见和相关的工作要求。第二层次是具体落地过程中的对行业实际进展的直接影响,主要可以分为监管、绩效考核、支付三个方面。监管是伴随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监管范围从定义互联网医院执业范围、设立准入机制、到医疗质量管控等。比如,《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中明确提到,为保证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底线,要求开展互联网医院准入前必须建立全省的统一监管平台;并规定所有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必须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监管部门开放数据接口。支付则是在第一层次的指导性政策、以及第二层次的监管基础上,直接影响互联网医院的渗透率。尤其是医保的覆盖,会直接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这一点在疫情期间体现明显。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2020年3月出版的第六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武汉针对门诊重症慢病患者的需求,每日纳入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超过1300单,向定点零售药店流转处方超过1100单。从支付政策的角度来看,如果把两类互联网医院做对比,当前阶段,更利于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因为医保控费的大前提下,短期内对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分拨医保额度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当前阶段,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空间大多在医保覆盖之外的疾病领域,或者是在个人医保额度之外的部分。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开展在线复诊和复方相关服务,核心是面向患者的便捷式就医服务,对于公立医院本身的收入、科研水平、医疗水平等方面并无实质性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政策通过将预约挂号、远程医疗等相关服务纳入医院考核体系的方式,激励医院开展相关服务。1.2.3 政策实际落地效果政策实际落地效果,体现在对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上:一是互联网医院行业整体渗透率正在加速提升;二是互联网医院服务逐渐开始向高价值场景延伸。具体来看,指导性政策对互联网医院的认可,直接推动了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快速成长;而支付和绩效考核政策,正在加速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建设。指导性政策以及支付政策也直接影响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路径。在医保控费、分级诊疗等指导性政策的预期下,以及医保支付政策已经向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倾斜的情况下,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开始寻求业务模式突破,向高价值场景即健康管理延伸。绩效考核政策也在推动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向远程医疗场景倾斜。比如通过将导转诊、远程帮扶等列入医院绩效考核来推动医院发展远程医疗服务。1.3 互联网医院发展趋势1.3.1 互联网医院渗透率加速提升互联网医院渗透率正在加速提升,根据凯度咨询和健康界披露的数据,从2016年到2019年,互联网医院问诊量一度从400万次增长至2.7亿次。原因是政策大跨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并且医疗供给侧和支付方都有了较好的发展。一是驱动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政策层面,有了大跨步进展。具体来看,指导性政策对互联网医院的认可,直接推动了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快速成长。目前行业已经跑出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微医四大巨头型企业,以及好大夫在线、智云健康、医联、妙手医生等独角兽级别企业,各大平台诊疗量近几年提升显著。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其2019年日均门诊量为73万,相当于73家三甲医院的门诊量。支付和绩效考核政策,正在加速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建设。2020年3月医保覆盖医院主导性互联网医院复诊、续方费用,各地卫健委、医保局纷纷发文,在审批、对接等环节给予全面支持,并通过省级监管平台的快速上线,在规范中促进行业发展。二是医疗服务供给端市场教育成效显著。经过多年的发展,医生在线执业已经成为常态,医患双方都感受到了在线服务带来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尤其是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的优势愈发凸显。三是互联网医院支付方进场。不管是医保对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覆盖,还是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重要支付方——商保进场的探索,都表明支付方已经充分认可互联网医院,并开始进场。1.3.2 向高价值场景延伸实现健康管理的关键在于做好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意味着既需要互联网医院与线下医疗机构的协同,也需要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与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协同。例如,平安好医生在为平安人寿的保险客户提供私家医生服务的过程中,除了通过其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咨询、复诊、续方等服务以外,还需要对其对接线下医疗服务,完成线下检查或者手术等服务。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平安好医生的私家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做基本判断,为其转诊至合适的医疗机构,根据病情的不同推荐社区、二级或者三甲医院。患者到了线下之后,基层医疗机构一旦有需要是上级医院协助的部分,就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解决,确有必要的情况下会通过转诊系统转诊至上级医院。这个过程中对于医疗资源的深度协作要求非常高,目前真正能够落地的少之又少。因此当前阶段,两类互联网医院还在处在构筑自身能力的阶段,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做好院间协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做好在线健康管理服务。只有这样,两者长期才能协同在一起,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做到疾病早筛早治、防治结合。本报告第二章和第三章,将分别深度剖析两类互联网医院在向各自的高价值场景延伸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并在第四章的展望环节,详述互联网医院发展为医疗服务体系带来的改变——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医疗服务。2. 供给侧变革与高价值场景实现2.1 驱动力和发展路径互联网医院覆盖的核心医疗服务场景有挂缴查、复诊和续方、远程医疗以及健康管理四大类,渗透复杂度和难度依次提升。驱动医院以上场景落地的核心动力是绩效考核政策以及支付政策。因此,这两项政策的进度,基本上也决定了互联网医院的进展以及发展趋势。比如,2018年“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批量化出台之后,挂缴查是已经规模化落地的场景;针对复诊和续方的医保支付政策于2020年3月正式推动,因此复诊和续方是接下来重点会发力的场景;相比而言,远程医疗由于医保支付政策的整体滞后,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健康管理则更是上尚无绩效考核或者支付政策覆盖的动向,因此还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2.1.1 政策组合拳驱动互联网医院建设政策对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驱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相关要求、支付政策支持两个方面。绩效考核相关要求方面,围绕挂检查、复诊和续方、远程医疗分别有相应的政策出台。挂缴查场景是智慧服务覆盖的场景,也是最先得以发展的场景。2018年国家卫建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中,要求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三级医院要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到2020年,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以内。复诊和续方是互联网医院核心场景。对于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四川、江西、河北等省已经设定了发展目标,比如,四川省要求到2020年底,发展30家以上互联网医院。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4月底,全国已建成500多家互联网医院,还有很多医院已经通过互联网诊疗的资质开展复诊和续方服务,并且也已经对接医保。但是由于当地互联网医院监管服务平台尚未到位,因此还没有申请互联网医院牌照,比如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北京燕化医院、北京长峰医院等北京的医院。即实际上开展互联网医院核心功能的医院,远超500家。作为互联网医院的核心场景之一,政策对于远程医疗的期许和要求,实际上早于互联网医院的发展。2018年4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更是提出要求,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支付政策,当前阶段主要是医保对于互联网医院复诊和续方费用的覆盖,将加速互联网医院的渗透率。2019 年 8 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 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到医保支付体系。疫情期间,多个省级出台针对复诊和续方的医保支付政策,2020年3月,国家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医药服务纳入医保支付,全面加速互联网医院建设速度。尤其是推出省市级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区域,由于在医疗资源统筹、数据监管、合规性等层面做了统一统筹,在医保对接方面将更为顺畅,因此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进程。此外,收费项目和价格标准、医保覆盖一直是长期掣肘远程医疗应用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山东、四川、广西、福建等省针对远程诊断、会诊等的收费项目和价格标准、以及医保报销比例出台了执行政策,但全国范围内尚没有形成针对跨区域远程诊疗相关的支付政策来支撑远程医疗业务的发展。相信随着互联网医院复诊和续方相关支付政策的日益完善,医保对于在线医疗服务的覆盖和监管都将更加积极和完善,届时有了医保支付支持的远程医疗将获得快速发展。2.1.2 发展路径:向高价值场景延伸从互联网医院挂缴查、复诊和续方、远程医疗以及健康管理四大核心场景来看,挂缴查已经历了规模化发展,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发布的《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2018-2019年度》显示,实现在线挂缴查功能的医院占比分别高达90%、77%、以及76%;复诊和续方则处于爆发期前夕;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是互联网医院高价值场景,也是未来趋势所在。这一场景延伸逻辑,也更跟线下医院互联网化的进程向契合。挂缴查、复诊和续方两大场景,更多是线下医院自身做医院互联网化升级即可实现;而远程医疗涉及到院间协同,健康服务是院外服务的延伸。因此互联网医院发展路径也将经历以下过程:从单体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与运营,到医联体建设与运营、以及院外延伸服务的运营。本章将从分别就单体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与运营、远程医疗加持下的医联体的运营两个层面,详细解析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趋势与脉络。2.2 供给侧变革之下的医疗服务能力重构2.2.1 医疗供给侧变革从服务患者角度来看,互联网医院是基于在线化服务方式,带来线下医院的服务能力升级。挂缴查能够提升患者就医效率;在线复诊和续方更是践行“患者少跑路”;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通过远程医疗服务,能够服务部分原本需要到更高等级线下医院就诊的患者,这过程中实际上提升了面向患者的医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的开展能够让患者享受连续性的医疗健康服务。但医院服务能力的升级,绝不仅仅的简单的上线几个功能模块,更重要的是会改变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而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最终会对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互联网医院对于公立医院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将带来一场医疗供给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医院业务流程变革、医生工作方式变革、以及医院服务能力延伸。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在线医技预约等功能的实现,会带来医院业务流程变革。比如随着在线化比例越来越高,线下挂号窗口、缴费窗口会越来越少,就医流程线上线下协同性提升。带有智能导诊和分诊功能的提前在线预约,能够将分诊精确到医生层面,而不是以往的科室层面,医院可通过线上解决简单重复性需求,将号源和精力留给更有需要的线下面诊患者;也能让医生及时预判后续接诊疗、检查量等相关服务量,方便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提前灵活安排医疗、教研等工作。复诊和续方功能的上线,对于医生来说,一方面,能够让医生有机会通过碎片化时间解决部分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医生与患者保持长期服务粘性的重要方式。以往的医患交流,仅限于在医院期间,并且只有问诊或者查房期间的几分钟时间,互联网医院使得医患长期互动成为可能,只要有合理的回报,医生就能够为患者提供长期的专业服务。长期来看,这将是医生医疗服务供给方式的重要改变。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的开展,是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延伸,远程医疗能够让三甲医院通过远程方式辐射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从而覆盖更多的符合自身强专科方向的患者,加强学科建设;健康管理能够在出院后保持与患者的互动,补充院外治疗康复相关数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入院率,最终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甚至提升医院收入水平。微脉:全周期精细化专病管理与科室运营微脉成立于2015年,主要以城市为单位,通过与本地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互联网医院。微脉更关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推广运营,通过设立本地化服务团队,在合作医院内派驻用户运营、医生运营、专科业务运营负责团队,在院内开展推广和运营工作,通过线上平台推送引流和社群裂变,以及线下面诊建立医患信任强连接,让互联网医院平台真正“用”起来。通过互联网开展SLA(多层级服务分级体系)的专科运营,微脉围绕细分人群和疾病,打造创新专病管理增值服务包,帮助医院提供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病程管理服务,开展诊后/术后全病程管理、孕产一站式服务、心脏介入治疗、肿瘤康复、儿科管理、流产关爱等专科运营服务,助力医院创造出更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同时为医院及医生创造更多的服务附加值,增加医院服务收入及其占比。绵阳市中心医院全病程管理创新服务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成立于1985年,是四川省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服务辐射了川西北区域和甘肃、陕西等省份。绵阳市中心医院早在2014年就开始医院互联网化的探索,是四川省首批、绵阳市首家挂牌成立的互联网医院。近年来,绵阳市中心医院发现,在线复诊等功能只是线下流程线上化,并不能充分释放医疗资源。如何整合线下到线上、院内到院外的资源,为患者提供全病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是其主要的思考方向。由于人力不足,借助第三方专业的互联网运营和服务体系能力成为其优先选项。2019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与微脉启动了互联网医院共建运营的合作。医院提供医疗资源,统筹推进服务落地;微脉发挥第三方平台在流量管理、数据运营、服务优化方面的优势,进行平台建设与运营。在专科运营方面,绵阳市中心医院建立互联网+的全病程路径精细化管理创新服务,开展了孕产育一体化、流产关爱、儿童关爱、护理上门、健康管理、减重管理等六大专科创新服务,这也是医院与企业共同运营的核心部分。其中,孕产育一体化服务由专属医生团队在平台提供全孕期的管理,减少孕妇到院次数和院内候诊时间;流产关爱服务关注术后专属医生线上跟踪回访,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流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等;儿童关爱服务是通过平台为新生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成长提供专业咨询指导。绵阳中心医院所开展的专科创新服务,是围绕用户某一类需求,整合院内多个科室医护人员、院外第三方机构,共同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周期性的、专属性的服务,不再是单次、随机服务。绵阳市中心医院与微脉的“共建运营”实现了医院、医生与护士的良性闭环。在医院层面,服务外延扩大,服务流程优化,初步实现从治病到健康转变的模式;同时,医院医疗服务的空间和内容拓展,提升服务性收入占比。在患者层面,自2020年专科创新服务开通以来,已服务近2000人次。在医护人员层面,由于满足了患者多样化的需求,其劳动价值能在更多渠道体现;医护人员的阳光收入提升,医护人员有更高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妇幼创新服务四川省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76年,是国家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院内建有产后康复中心、绵阳市唯一经省卫计委批准成立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中心。2019年8月,微脉与绵阳市妇幼保健院以“共建运营”的合作模式达成“妇幼创新服务”项目合作,并开展联合运营。在平台建设方面,基于“微脉”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在线咨询、医技预约等基础服务功能。在平台运营方面,微脉进行资源嫁接、流量分配,投入本地化运营团队10余人,联合医院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运营服务。在专科运营方面,微脉和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围绕妇幼细分病种的全病程管理路径,开展了专科创新服务,包括孕产育一体化服务、流产关爱服务、宫颈癌关爱服务、儿童关爱服务等。妇幼创新服务为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带来了多方面收益。在医院层面,院领导、医生和护士,对微脉的运营服务给予高度评价,绵阳妇幼上线医生达200余人,占临床科室医生总数50%以上;服务性收入增量增加,2020年妇幼创新服务单月为医院增收超过40万。在患者层面,患者满意度和粘合度明显提升。自服务上线以来,实现了零投诉,创新业务会员已达1700余位,满意度达99%;孕产育一体化服务转化率27%、流产关爱服务转化率38%、儿童关爱服务转化率17%。此外,真正的互联网医院所实现的所有功能,都需要与院内业务系统深度对接,并且与线下业务流程完全吻合。疫情期间,很多医院上线的通过公众号的在线问诊等,都未实现与医院管理系统、临床系统的对接,只是为解决患者咨询问诊需求而上线的临时性解决方案。长期来看,底层系统的支撑是医疗供给侧变革的条件必备。2.2.2 供给侧变革的价值——医疗服务能力重构医疗供给侧变革给医院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重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的在线咨询、复诊和续方、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增加患者粘性、扩展患者覆盖范围,从而增加患者量,最终实现医院收入的增长;二是通过线上预约安排、以及在线化服务等方式,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效率和运营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鉴于互联网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重构层面的价值,当前阶段,缺乏患者来源,或者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三级医院更有动力建设互联网医院,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诊前的患者获取和精准导诊,能够为医院吸引足够多的患者,快速提升医院收入。卓健科技赋能公立医院,构建创新型互联网医疗模式卓健科技创立于成立于2011年,为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与运营服务。卓健科技以互联网医院为核心,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其产品线覆盖掌上医院、互联网医院1.0-4.0版本、医联体/医共体、医生教育、药物临床研究等。卓健科技的互联网医院产品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互联网医院一体化解决方案,功能模块完整且模块化程度高,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卓健科技在全国打造多个省级头部样板、区域医疗服务样板。截止2019年底,卓健科技用户覆盖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业务涵盖3000多家医院,110多个医联体和区域协作平台。其为黑龙江省医院打造的互联网医院就是黑龙江省的标杆互联网医院平台。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解锁就医新模式在建设互联网医院平台之前,黑龙江省医院的就诊流程复杂,老年、失能患者及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缺少便捷获取医疗健康服务的渠道。黑龙江省携手卓健科技通过手机、电脑、电视、自助一体机等多终端,创新性打造全省第一批互联网医院—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包括智慧医院、一体化预约、互联网医院等三大服务体系。基于互联网医院体系,黑龙江省医院实现医疗从治疾病到保健康的转变,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新医疗服务生态,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终端设备享受预约挂号和检查、视频问诊、图文咨询、报告查询、入院治疗、慢病续方、用药提醒及院后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基于智慧医院体系,患者通过“黑龙江省医院”微信公众号,即可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报告单查询等就医全流程,患者无需窗口反复排队缴费、打印,实现线下就诊便捷化。基于一体化预约体系,患者可以对医技检查科室的检查日期和时段进行预约,如 CT、MRI、DX 等,患者只需在预约时间前往检查即可,并可直接在线上查询报告单。黑龙江省医院携手龙江传媒在省内首创电视医院服务,观众只要打开电视,进入 APP 打开家庭诊所页面即可进行电视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查询、名医科普等操作,方便老年人操作。同时,黑龙江省医院还借助互联网医院平台对其优势专科进行运营。黑龙江省医院开设其消化内科、皮肤科、口腔内科、神经科等重点科室的专病专科服务,集中院内相关科室的医生、检查检验设备、辅助诊断设备、手术室、床位资源,在相关端口开辟专病专科功能区,为患者提供从咨询、就诊、诊断、手术、住院、用药的一体化服务。疫情期间,黑龙江省医院还开放了院前、院后“护士到家”上门护理服务。院前为患者进行入院前检验标本入户采集,协助办理入院及院前相关检查,预约床位、专家及检查等,有效分诊,减少患者在医院逗留时间;院后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所有需要延伸护理的服务项目。恰逢疫情,患者不便线下就医,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为其带来大量患者。疫情期间,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开展大型公益性免费线上问诊,注册人数过万,线上接诊患者人次过万,回答各类咨询问题超十万条,利用图文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患者,同时,重点推进视频问诊,让大家坐在家里就能够和专家们在线上“面对面”,打破就医的地域限制,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自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后,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改变挂号、付费排长队现象,缩短2/3就诊等候时间;日门诊量已经提高至3000多人次,其中超过80%是通过掌上医院预约的,2019年,医院整体收入增长了31%。2020年4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重点对黑龙江省医院互联网医院进行报道。截止五月初,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平台新增注册人数30000人,接诊患者人次过万,图文咨询近100000条,单日最高问诊量超650人次。根据爱分析对医院的深度调研,医院在重构医疗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将面临三大运营挑战:一是业务流程变革带来的医院业务管理挑战;二是医生工作方式变革带来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挑战;三是医疗服务延伸带来的业务协同运营挑战。面对业务流程变革带来的医院业务管理挑战,需要从业务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梳理,以及医生激励两个层面入手,实现从线下医疗服务到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的转型。比如,卓健客户的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打造挂缴查、在线导诊、在线问诊、慢病续方、药事服务等功能,的患者统一入口,这种统一功能的实现,要求底层相关业务系统对深度的协同和对接,并且在远程门诊、远程会诊、医技预约、统一号源池等层面,也实现医生端的统一入口,支撑业务流程的变革。很多医院都为互联网医院的运营做了绩效激励。部分医院将挂号费用全部分配给医生,以此激励医生在线接诊;甚至有些医院自己拿出一定的补贴来培养医患双方的在线诊疗习惯,比如南方妇幼保健院在刚开始运营互联网诊疗服务时,患者端是免费,但是实际上医院会按照实际挂号费用的50%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医生。医生工作方式变革带来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挑战,一是通过运营工具和客服等运营方式,提升医患满意度。线下接诊场景,患者到号直接进诊室,基本不存在爽约的情况;但线上场景,很有可能出现患者候诊一段时间后离线,或者医生忘记按时上线等各类情况,需要通过运营工具提醒和一定的运营管理机制,以及人工介入安排等方式,引导在线就诊秩序正常进行。二是通过智能化应用、在线诊疗规范等,保证诊疗质量;三是上线分诊、问答模板等相关的提升医生在线诊疗工作效率的工具,辅助医生提升诊疗质量。医疗服务延伸带来的业务协同挑战,则需要医院与第三方供应商充分合作,打造向院外延伸的医疗服务能力、以及医联体协作运营的能力。中普达:从院外护理延伸至城市医康养护的进阶之道中普达专注于诊后服务市场,通过为医院(住院部)提供智慧护理服务平台接入和运营服务,赋能医院为患者提供院外护理服务。其核心优势和特点是基于技术能力保证院内外连续性、同质化的护理服务。中普达采用4G/5G VPDN专网技术,打通院内院外数据资源,实现患者临床数据安全、广域流转,保证患者数据的连续性。同时,基于护理知识库和护理智能辅助决策系统(NCDSS)的技术体系实现医护人员对患者院内、院外同质化护理服务。中普达的产品与服务包含两类:一是以智慧护理为核心的智慧医院产品,包含智慧护理移动类应用产品、护理知识库产品、NCDSS、全院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等;二是智慧城市医康养智慧护理聚合服务,依托大数据资源(临床数据、医保、社保数据、互联网医疗数据等)、护理知识库体系以及医疗广域专网打造的整合专业康养服务资源、提供专业康养指导计划、实现康养服务运营的聚合服务平台,为诊后康养患者、长期慢病患者、老年及婴幼儿等提供基于临床数据和医疗专业护理指导计划的智慧康养综合服务。院外护理延伸赋能广东二院“互联网+护理服务”MDT模式目前,医院在院外护理的主要痛点在于,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诊疗护理无法追溯和查询,难以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护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应急医院,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建于1947年,是一家集医疗、应急、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初,中普达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联手打造的“互联网+护理服务”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平台正式上线。广东二院出院患者可在手机端可预约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时经患者授权通过PDA查看患者信息和患者院内就诊医疗数据,并对患者进行现场评估和护理操作记录,同时,护理数据回传医院。该平台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患者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基于中普达的4G/5G +VPDN技术优势,能够调取连续全面的患者在院内诊疗数据,为护理方案的确定和执行提供诊疗依据。二是通过NCDSS系统和MDT模式,为护理标准化和医护融合保驾护航,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方案和服务。中普达护理知识库体系和患者医疗数据打造的NCDSS,可输出标准护理评估、标准PIO执行程序和标准收费与结算,保障不同的医护人员在院外也能进行标准护理评估,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护理服务。同时,基于医院MDT,医护人员在现场服务时即可连线医疗、药学、护理、营养等多学科专家在线会诊,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医护高度融合,相当于医护“一起上门”提供诊疗服务。患者的小问题无需返院医生,大大方便患者,也最大程度保障护理过程安全,相比以往简单的护士到家模式,提升了居家护理的服务质量。广东二院是全国首家上线“互联网+护理服务”MDT模式的医疗机构,目前首批开展的服务项目涵盖基础护理、康复护理、慢病管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产后访视、骨科护理等38个项目。武汉市中心医院护联体赋能护理资源下沉中普达的院外护理解决方案不仅适用于单体医院,也适用于区域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可与第三方护理机构对接。2019年3月,武汉市卫健委、武汉市中心医院与中普达就"互联网+护理服务"展开合作。合作模式以武汉市中心医院为核心,覆盖紧密合作的社区医疗机构、医联体单位,充分利用中心医院的技术以及下级社区医疗机构的冗余护理资源,实现区域医联体内各个医院间的资源共享、以及对患者服务的分级流转。该模式真正促使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激增的康复护理需求。基于医联体院外护理服务的护联体满足医院出院患者对医院提出持续性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包含但不局限于新生儿、产妇、重症患者等相关的护理需求,涵盖伤口护理、造口护理、糖尿病足换药、PICC导管维护等多项服务。社区医疗机构、医联体单位可基于中心医院共享的患者数据及中普达NCDSS,为院外患者提供同质化护理服务,既能让患者居家享受护理服务、解决了医院床位紧张、就医等候时间长等问题,也能充分利用基层护理机构的闲置护理资源。从合作之初至今,武汉中心医院医联体院外护理注册及下单人群踊跃,患者满意度高。除了单体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以及护联体服务,中普达还联合深圳市政府,与深圳市卫健委、民政局等多部门及市场、社会生态资源,打造深圳市深圳市医康养服务聚合平台。中普达认为,诊后服务市场应该涵盖医康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院后医疗服务。中普达打造的是以护理知识库为技术支撑核心的医康养聚合服务体系。该体系的实现有两大应有之义。其一,护理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NCDSS的构建,以标准化、智能化赋能护理工作者,让医康养体系内的居民都能享受普惠的、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其二,与政府的深度合作,尤其需要医疗资源与民政资源的打通和协作,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康养融合的“医养结合”新生态。2.2.3 未来趋势——下沉2020年是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元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催化,医保覆盖加速上线,医患对在线医疗服务的接受度也空前提升,为互联网医院的加速渗透提供了绝佳历史性机遇。不管从“政治任务”派发角度,还是预算角度,2020年互联网医院的主力仍将是三级医院,根据卫健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的数据,全国有2230家三级医院,按照50%的渗透率,到2020年年底将有超过1000家互联网医院上线。当前阶段,展开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运营的多为各省级头部三甲医院,预期2020年也多是三级医院开始大规模建设互联网医院,未来的渗透趋势是下沉。即二级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等处于腰部的医疗机构将发力互联网医院建设。当前阶段,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多基于政策驱动,但是随着互联网医院对医疗供给侧变革影响作用的凸显,预期从2021年开始将有更多医院会主动拥抱互联网医院,意味着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将经历动能转换——由政策驱动变为内驱。对于腰部医院和专科医院来说,互联网医院能够助其延伸触角,有机会触达更多的患者,并且通过提升就医体验、和延伸院外健康管理等服务,提升患者粘性,从而实现增收。爱分析认为,随着这种内驱式互联网医院运营成功模式的推广,未来,缺乏患者来源的公立二级医院、以及二级以上的专科医院和民营医院,会是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运营的主力军。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我国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平均诊疗量和收入差距甚大,2018年公立三级医院平均诊疗量为83万人次,近二级医院平均诊疗量的4倍;平均收入层面是6-7倍差距。专科医院和民营医生差距更大,专科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平均诊疗量在5-13万人次之间,民营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平均诊疗量在8-16万人次之间。鉴于互联网医院能够重构医院服务能力,这些医院是有潜力也有动力拥抱互联网医院模式的。按照20-30%的渗透率计,未来将有1200-1800家二级公立医院、1600-2400家专科医院以及1400-2100家民营医院将全面拥抱互联网医院(其中专科医院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均有交叉)。其模式有三种:一是实力较强的二级医院,倾向于向三级医院看齐,自建互联网医院;二是对于增收有明确预期,并且对于第三方合作持开放态度的医院,将选择与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共建或者深度合作;第三种是加入区域平台型互联网医院,比如宁波云医院、广东云医院等模式。2.3 高价值场景渗透——远程医疗虽然当前阶段的互联网医院,大多强调对于单体医院诊疗能力的赋能和扩展。但长期来看,在随着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推进,远程医疗将在医疗体系内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医院来说,远程医疗体系也将是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场景。爱分析认为,从建设和运营进度来看,单院互联网医院的规模化落地将先行,然后是远程医疗的普及,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于打造在线化服务能力的医院来说,需要单院先具备线上服务能力,然后才是机构之间的线上服务交互。二是多年来医院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系统,无法很好的整合和利用,数据多源异构问题严重,这也是远程医疗渗透率一直低下的重要原因。而互联网医院建立在互联网医院平台的基础上,其在线化业务的本质,使得对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的要求大大提升,这将倒逼医院进行业务系统梳理和数据治理理,从而也将为不同医疗机构的之间的数据打通创造条件。2.3.1 远程医疗的价值—推动医联体落地作为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高价值场景,远程医疗的常规性运营,一般是在医联体机构之间展开。当前医联体虽然覆盖度高,但是真正实现上下联动和转诊的比例并不高。除了利益机制因素掣肘,运行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居高也是重要原因。远程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联体运营和管理成本,是医联体落地的重要推手。以医联体核心功能之一转诊为例,上下级的高效转诊需要信息共享,并且上下级医院对于检查、基础诊断要保持一致才有意义。而现状是基层检查、医疗诊断水平都难以支撑上级医院的病例诊断需要,因此基层没法真正发挥转诊的价值,对于患者来说,还是会选择三甲首诊。承载分级诊疗使命的医联体也就没有真正落实。翼方健数数据生态助力智能分级诊疗模式落地BaseBit.ai翼方健数是一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基于隐私安全计算技术,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基础上建设数据开放生态和数据共享协作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人工智能的能力,构建“数据和算法互联网”和行业数据生态体系。翼方健数以健康医疗行业为主干,首创基于隐私安全计算的医疗数据治理平台翼数坊(XDP),通过实现“原始数据不离开平台,数据在平台内授权使用,平台只输出数据的价值”,解决数据隐私安全和使用的矛盾,实现合理的、授权下的数据价值共享,创造数据流通性,降低数据科学的门槛,推动人工智能的进步。目前基于XDP平台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政府、医疗机构等数据使用方可实现智能分诊、辅助诊疗、传染病监察、临床科研、生信科研、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基于数据平台打造智能分级诊疗“厦门模式”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国家推行分级诊疗多年来,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基层医生诊疗水平不足,无法留住患者以及实现精确转诊。因此,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构建医疗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并将三甲医院诊疗经验传递给基层成为了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让需要医疗资源的医生(患者)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最合适的资源。翼方健数基于城市级医疗数据底座,为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首批试点城市——厦门构建了基于XDP隐私安全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应用与开放平台,协助厦门实现医疗数据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现的“落地”,打造了医疗大数据治理及分级诊疗落地的典范。该平台在分级诊疗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果:联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颁国家卫健委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优秀案例;同时,承接某市儿科智能分级诊疗系统的建设工作。XDP平台全量采集并融合来源于厦门市各医疗机构的健康医疗数据及三方数据,同时,通过学习海量的电子病历,开发了病历结构化、辅助诊断、辅助用药,辅助检查推荐等一系列深度学习模型,有效地将区域医疗中心医生的诊疗实践加以总结,通过将智能模型与电子病历EMR结合以及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打通,形成了一套智能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探路者-自主学习型电子病历智能系统”和知识库体系,从底层的数据管理、模型建立到落地应用,在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联合。截至2020年3月,该方案已于一年内在厦门全市39个社区全面上线。“探路者”系统能够辅助医生进行患者症状观察并完成高质量病历书写,并在此基础上为医生提供疾病辅助诊断、用药推荐、检查检验建议等辅助功能,赋能基层医生提升诊疗能力,使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服务更多的患者。同时,能够识别危重病和传染病风险并进行提示,基层医生可通过厦门市双向转诊平台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诊,保证危重病人优先得到接诊。通过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以及保障基层病人得以精准高效转诊,翼方健数让患者更愿意在社区医院就诊,切实地提升了分级诊疗在厦门市的落地效果。分级诊疗模式推行需要“全局思考”智能分级诊疗系统的构建和运营需要利用建设开放数据生态的技术手段,并基于平台,对数据架构进行通盘全局的考虑,以实现“安全且开放”的数据平台;同时,以简便的方法和低成本投资实现医疗软件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例如在构建基层医生应用系统的同时,不仅考虑到单向赋能,也要考虑能力输出。数据平台可以收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数据,通过智能模型分析、评价医疗工作者的诊疗行为,同时可以实现诊疗合理性评价、病历质控等基层监管和扶持工作,即通过数据平台输出AI能力。因此, 只有将数据和应用进行“全局统筹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可以通过检查质控、远程诊断、远程会诊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让基层医疗机构在检查、基础诊断等层面为上级医院提供支持,分工协作。对于患者来说,一部分诊断与治疗方案可以远程解决,一部分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实现准确的转诊,医联体的价值也得以发挥。2.3.2 远程医疗的挑战与应对远程医疗当前主要问题是使用率低,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在2019年的公开发言中表示,全国大部分实体医疗机构部署了远程医疗系统,但使用率不到20%。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中心2019年发布的《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报告》调查数据,爱分析提炼出远程医疗使用率低原两大原因。一是技术维度,远程医疗所需的业务系统本身的稳定性、产品功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医院的需求。此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异构数据的打通、以及信息安全也是医院比较担心的问题。二是业务维度,远程医疗服务相关的收费项目、医保覆盖、上下级医院之间的费用分成与责任划分、上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的激励等,都还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定。对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来说,远程医疗收费问题直接关系到开展动力,从而影响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专家组织和供给。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技术维度的挑战正在逐渐被克服。比如可以通过远程安全控制相关技术,解决远程医疗场景中的数据安全传输问题。贝锐科技旗下向日葵控控实现远程安全控制,克服远程医疗中的数据传输困局伴随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推出,国内医疗供需失衡的现象尤为醒目,分级诊疗方案逻辑日益清晰。某医院响应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为县、乡、村的基层医院的患者提供远程会诊,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贵的问题。贝锐科技作为一家提供远程协作、远程控制软件与设备的厂商,为该医院的远程医疗平台的远程视频传输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在搭建远程医疗平台过程中,遇到了以下三方面的业务挑战:· 实体医院对网络安全的要求极高,内外网完全隔离,因此不同医院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接口打通和数据传输;· 该医院的医生在为基层医院的患者提供异地远程会诊时,仅能通过语音或视频的方式与基层医院医生进行沟通,基层医院医生接收到的信息完整度十分有限,难以根据医疗设备画面中的指示进行相应操作,使得远程会诊效率较低;· 在远程会诊过程中,手术室的SDI设备中的内镜画面,需要传输到主任室电脑上进行查看,但是主任室往往会同时观看多台手术室画面的需求,需要来回切换画面,过程十分繁复。为此,贝锐科技为该医院提供了基于“向日葵控控+向日葵独立服务器”的远程影像传输方案,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上图中,向日葵控控是一款能够帮助医院和医疗设备厂商连接远程无网设备的智能硬件,支持WiFi无线上网和4G上网,能够实现1920*1080分辨率的高清画面传输。在基层医院一侧,向日葵控控的的安装过程需要经过以下三步:· 各个医院的医疗设备都会有其对应的数据采集终端机,医院首先需要将控控与该PC的HDMI、USB接口进行接线安装;· 针对医疗设备处于专网中,不能连接互联网的情况,控控通过外接4G USB适配器进行联网,以实现画面传输;在远程连接过程中,通过RSA/AES 256位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全程加密,实现包括账号密码验证、远端本地密码在内的用户信息双重认证,从而保证整个远控的通信过程无法被窃听,不会发生网络安全事件;· 此外,医院可以根据实际环境,在控控上连接高清USB摄像头,以方便医师观察现场操作医生的手法和步骤。在该医院一侧,高级医师只需在电脑上安装向日葵标准控制端,登录指定的向日葵帐号,首次远控时输入控控设置的安全验证密码,验证通过后即可远程直接远程观看并控制各个医院的医疗设备的影像画面。远程影像传输方案成功实施之后,该医院获得的收益如下:· 该医院通过向日葵独立服务器方案,在保障病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将基层医院患者的相关资料以及CT/X光文件,通过画面的形式传到本院的专家电脑上,克服了不同医院之间无法进行接口数据传输的困局;· 专家根据自身经验在传输的画面上进行白板标注,并通过语音沟通患者,以最直观的方式告诉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并给到具体的诊疗方案,让三五线城市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一线的医疗资源;该医院只需将通过三防检测的控控连接到需要传输画面的手术室医疗设备上,主任就可以在主任室电脑上通过向日葵主控端软件的屏幕墙功能,将多台手术室设备画面实时传输到同一个屏幕下,从而不必再来回切换,就能同时审查多个手术设备画面。业务维度的挑战应对,更多需要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基础的思路是利益统筹,即人财物的统一,能够让医联体围绕同一目标运行,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医共体是典型的这一模式。比如,自2015年开始,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县正式展开县域医共体建设,明确了“守门人制度”及“双向转诊制度”机制。在实际运行工作中,天长医共体明确了50种应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进行就诊治疗的疾病。其中,对于超出基层诊治能力范围的疾病,可以通过转诊机制将患者转向二级以及三级医院就诊;当患者在上级医疗服务机构接受治疗且病情稳定后,可被转回下级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日常跟进治疗。并且,天长医共体中的二级医院定期指派专家人员前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为基层医疗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天长医共体通过为基层医疗服务人员提供退休保障、医疗风险保障等各项基本保障,以避免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流失。这种深度互动的关系才是医联体能够落地的重要支撑。一般而言,医共体实现良好运营一般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医保向医共体的支付方式为总额预付或按人头付费,并且医共体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内部可以重新分配结余,提供相应的激励。二是各级机构间能够实现较为流畅准确的医疗信息互通,这既需要一定的医疗信息化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统一的接口标准、数据标准,已实现数据交互,并且能够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三是建设医共体内问责机制,定期评估每级机构的表现,形成正向激励的机制,保持医共体的良好运转。在此基础之上,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和推进,可以通过导转诊等智能化工具、以及远程医疗场景的辅助,解决物理空间带来的高成本问题,极大推动医联体运营进展。3. 从引领到“落地“,回归使命从时间维度,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先于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先行试水,并完成了患者在线就医和医生在线提供服务的市场教育,是行业引领者。如今,在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引领下,手握医疗核心资源的传统线下医院纷纷开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正式拉开了在线化升级序幕。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又将迈向互联网医院的终极使命——健康管理。3.1 发展路径——向高价值场景延伸不同于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是由政策驱动,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是由市场需求牵引。当前公立医院开始规模化建设互联网医院,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服务——在线复诊和续方,也将成为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标配,且公立医院具备绝对的医疗资源和患者流量优势。因此,差异化发展是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必然之路。公立医疗体系的核心目标是保证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因此很难兼顾到服务体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作为市场化服务力量,天然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诞生,因此能够在公立医院很难顾及的领域发挥作用——比如健康管理,就是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差异化发展的绝佳场景。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主要包括挂缴查、复诊和续方、健康管理三大场景。其中挂缴查是全行业已经规模化落地的场景,复诊和续方是绝大部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都在运营的场景,健康管理是长期趋势。挂缴查、复诊和续方场景下,重在线上流量的运营,既包括患者流量,也要保证医生的数量和质量;未来的健康管理场景下,需要与线下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合作,打通医院服务与健康管理环节。3.2 创新引领,突破业务模式瓶颈作为行业引领者,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最大价值,是推动价值医疗的实现。但其自身却也面临突破业务模式瓶颈的重大挑战。医疗服务价值的缺位,是掣肘价值医疗实现的重要原因。多年来,线下医疗机构“医药养医”模式下,支付方无法通过价值衡量为医疗服务买单,患者对于医生的医疗服务缺乏认知,医疗服务提供方也被这种机制裹挟前行。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引领互联网医院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所倡导和沉淀的互联网医院运营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凸显医疗服务价值。纵然能够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当前,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依然无法摆脱市场对于医疗价值认可缺位的魔咒,因此需要在提供高效、优质医疗服务和迎合当前市场环境的平衡中不断前行,逐渐突破业务模式瓶颈。3.2.1 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凸显医疗服务价值相比于大多数线下医院以医院运营流程为核心的就医场景,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则是以患者服务为核心的就医场景,患者获取、患者留存、增值服务是以挂缴查、复诊和续方为主场景的企业平台型互联网业务的主要逻辑。因此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医患在线服务运营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也体现在诊疗业务流程、医生工作方式、医疗服务延伸三个层面。诊疗业务流程方面,主要是通过高效、精确的导诊和分诊,提升医患之间的匹配度,从而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比如腾讯医疗大数据实验室开发的智能导诊产品腾讯睿智,基于疾病预判的AI引擎,为患者匹配合适的就诊科室和就诊医生,已经在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多家医院上线。根据爱分析对互联网医院厂商的深度调研,部分互联网医院厂商在线诊疗模块,也已经嵌入了腾讯睿智产品。如今,精确的导诊和分诊不仅仅帮患者判断就诊科室,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精准的医患匹配,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在实际的就医场景中,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和症状都需要找最有资历的专家医生,而是应该匹配能够解决问题的合适的医生,让高年资医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疑难杂症的诊疗上。医生工作方式方面,通过全科机器人解决基础问诊需求并生成初始病历、为医生提供回复模板等各类高效在线行医工具,提升医生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延伸方面,主要是指提供疑难重症的二次诊疗、专科服务等增殖服务。发展专科专病平台,升级服务探索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京东健康是京东集团大健康战略的承载者,深耕“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多年,创造了多种医疗服务模式,初步构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其中,京东健康实现了对药品全产业链、医疗全流程、健康全场景、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覆盖,实现线上“医+药”闭环、以及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健康监测与管理等。同时,京东健康持续连接优质资源,打造围绕病种的专科中心,吸引用户接受线上健康咨询、用药建议、慢病管理等专业服务,平台问诊量大幅增加。目前,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平台入驻医生超5万,其中62%来自三甲医院,80%是主治级别以上。平台目前每天为10万人次提供专业问诊咨询服务,用户五星好评率98.6%,用户复诊率近50%。自2020年疫情以来,平台率先向全国用户提供全部科室免费问诊服务,日问诊量最高可达15万人次。2019年12月起,京东健康以国家级互联网医疗中心为目标,逐步成立围绕专病专科的专科中心,以连接更多顶级医疗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使用户和患者获得从科普、预防、治疗、用药到康复的健康服务,同时助力实现分级诊疗。京东健康心脏中心创新互联网医疗模式京东健康联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围绕心脏疾病健康服务,于2019年12月底成立“京东健康心脏中心”,以实现心脏疾病从预防到康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京东健康心脏中心设置了心脏内科、心脏外科、预防与康复科以及双心医学四大分中心,共有35名全国顶级心脏领域专家受聘担任核心管理职务。此外,京东健康心脏中心还将设置各省心脏中心,首个区域诊疗中心落地天津市南开医院。与过去医院以“治病”为中心相比,京东健康心脏中心签约心脏专家,在胡大一教授的带领下建立了防治康养的4S服务体系,即针对患病人群建立康复、预防体系,针对高危人群建设健康管理体系,针对老年群体做到医养结合,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促进。在京东健康心脏中心首页,用户可查看预防心脏病的科普小视频,更好地管理自身和家人健康。用户在京东健康心脏中心,即可通过图文或电话问诊在线咨询名医,获得快速响应。用户足不出户得到全国优质心脏疾病医生的建议。截至目前,“京东健康心脏中心”已经实现签约专家700多名,心脏中心覆盖患者人群100万,累计问诊量36万,心脏中心名医直播累计观看人数428万,平均每场60万,直播评论量累计40万,医生好评率高达99%。京东健康中医院推动传统中医药“新”发展除了西医之外,京东健康中医院通过与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团队以及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机构合作,构建学术+科技驱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京东健康聘请包括国家级名老中医高思华、国医大师张大宁在内的多位中医名家入驻京东中医院,为患者提供线上问诊、线下绿通预约挂号等服务。对于把脉环节,京东将提供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先进设备对用户的健康信息进行采集;在当地线下医生完成患者医学信息的采集后,由名医在线上进行综合诊断。就诊之后,医生可在平台上为患者开具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颗粒剂及膏方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实现了线上开方抓药代煎送药一条龙服务。同时,中医会诊中心还会进行团队会诊,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京东健康中医院上线了名医在线直播、问诊直播等特色服务,专家会定期向用户分享中医科普知识,普及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同自京东健康中医院6月上线以来至今,已经入驻医生2000多名,累计问诊量30多万。同时,京东健康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及专家团队成立“京东健康耳鼻喉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和陆林院士共同成立了“京东健康精神心理中心”;联合多家医院成立“京东健康糖尿病中心”。目前已开设十四大专科中心。未来,京东健康将促进更多核心医疗资源的连接与融合,以用户为中心,针对更多专病专科领域,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其中,诊疗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医生工作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是医疗服务延伸的基础。根据爱分析调研,部分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已经能够通过提供二次诊疗、专科医疗服务等增殖服务,面向患者收取医疗服务费用,这就是医疗服务价值凸显的重要表现。3.2.2 业务模式挑战与应对当前,由于医疗服务价值尚未充分释放,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还无法通过医疗服务实现盈亏平衡,因此遭遇业务增长瓶颈。虽然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凸显医疗服务价值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贡献,但是目前占比例仍然很小。绝大部分的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当前的利润来源还是续方带来的药品差价、药企营销服务收入、以及以保健品、体检、医美等”大健康服务“,与核心医疗服务的衔接和协同作用尚不明显。在价值医疗路上遭遇业务增长瓶颈的同时,当前的收入与业务模式一定程度上开始受到医疗行业变革的影响。一是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崛起,并且由于医保覆盖方面的优势,复诊和续方服务将部分回流至医院;二是随着集采的不断推进,慢性病用药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三是院外医药零售终端开始在医疗服务加码布局,尝试进入咨询、问诊等基础医疗服务领域。因此,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必须向真正的健康管理服务迈进—即与核心医疗协同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等方向。智云健康在慢病管理领域探索多年,已经在糖尿病管理领域证明了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提升医疗诊疗效率、慢病管理效果等方面的价值。全链条赋能,智云健康打造中国新型慢病管理智云健康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一站式慢病服务与智慧医疗平台。针对国内医疗体系的现状,不同于国外的慢病管理,智云健康致力于打造更深层次介入的中国新型慢病管理模式。通过医院SaaS系统、智云互联网医院以及药店SaaS系统等,智云健康以SaaS系统为基础支撑,以慢病大数据为底层驱动,用系统、用数据赋能院内、院外、药店、保险、药企等产业链各方,提高传统医疗的效率。目前,智云健康已为全国近2000家医院、数万家药店提供服务,辐射5亿慢病患者。赋能院内:智云医汇,提升医护工作效率医院SaaS系统——智云医汇,是智云健康专门为医院打造的SaaS系统,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包括智能化血糖管理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智云医汇通过一体机和操作系统,嵌入医院诊疗流程,对医疗数据进行标准化、电子化,省去了手动录入数据的繁琐,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出错率。同时获取大量的慢病管理结构化数据,以此反哺辅助诊断AI系统,将资深医生的经验数据化,实现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进而无缝对接医院的随访系统,打通慢病管理院内、院外服务场景,建立起强粘性的医患关系链。目前,智云医汇系统已接入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主流医院的部署率达到30%,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医院接入智云SaaS系统后,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使用效果明显。赋能院外:智云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主动管理”以往健康管理的重心在医院、在治疗,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便医生开出医嘱,患者的健康素养和依从性也不够高,使得很多慢病得不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智云互联网医院通过智云健康APP和智云医生APP实现互联网问诊、续方、购药一站式服务,连接公立医院的核心医疗资源,使患者在院外也可以与医生保持联络,医生随时了解患者数据,高效管理患者病情,优化诊疗方案。通过打通院内和院外的慢病大数据,智云健康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主动式的健康管理。这种管理在大数据的支撑下,由医院和智云互联网医院共同主动完成,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依从性。赋能药店:智云问诊,实现安全高效的处方流转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慢病患者不断增多,国家医疗负担日益加重。“4+7”带量采购、处方外流作为破除以药养医、医保控费的重要手段,使得慢病用药逐渐从院内流向连锁药店。受国家政策以及互联网医疗的感召,各大连锁药店都开始重视与互联网医院合作。智云问诊是智云健康专门为药店打造的SaaS平台,药店可以在智云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极速、合规地为慢病患者开具处方药,满足慢病患者的用药需求,同时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处方流转,为慢病患者和药店之间搭建完善的服务桥梁。对于药店来说,通过智云问诊一方面解决了自身门店处方药销售的合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慢病患者消费行为的数据洞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用药服务,提高经营效率与客户满意度。未来,智云健康将继续发挥在慢病管理领域积累的优势,整合院内院外的慢病大数据,利用数据为慢病管理产业链各方提供有效决策支持,例如赋能保险基于更精细的数据和评估提升核保能力,赋能药企提高临床试验层面的研发效率,构建全面、系统、高效的慢病管理生态链。4.未来展望——线上线下融合的医疗服务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多年的探索,以及当前遭遇的业务瓶颈期,充分说明了医疗服务价值的释放,不能仅凭提高医疗服务供给的效率,以及优化医患体验就能做到,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一是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实质性落地。医保和商保将直接推动价值医疗的落地,医疗服务采购方能够对医疗服务供给实施效果评价和过程监控,并基于此进行结算,推动医疗服务合理化发展。二是需要医院有动力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在线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结合医院绩效改革,引导三级医院重心放在高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上,二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做好本地患者的常见病、慢性病等基础性疾病的诊疗和管理。另一方面,从政策层面推动公立医院与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合作。医院的重点工作是做好线下核心医疗服务,同时可以通过在线诊疗和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医疗服务。然而在诊后服务领域,公立医院应该尝试放开怀抱,与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合作,将疾病管理、随访等精细化运营服务工作交给第三方企业来运营。长期来看,只有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医疗服务,才能推动价值医疗的实现。当前阶段,挂缴查等就医流程在线化,以及在线咨询、二次诊疗、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续方、部分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在线化场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已经验证了其在提升就医效率和诊疗效率层面的价值。然而,绝大部分的门诊、以及检查检验、手术、相关住院治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等场景依然必须通过线下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因此,下一阶段,线上线下服务的深度融合将是互联网医院发展的主要命题。一是医院线上线下流程相关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比如号源池的统一、支付对账等层面。二是线上线下医疗数据的共享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这方面尤其需要在医联体之间的数据打通,以及在一定权限下的公立医院与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之间的合法数据交互方面做进一步探索,以便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医疗服务落地。结语从伊始起步的兴奋、逐渐成长的众星捧月,到严肃监管下的跌入冰点,再到如今的重新审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周期并不算很长,却也即将完成一轮产业周期的因果循环。如今,互联网医院开始被政策认可、逐渐被医院接受,并且开始成为患者咨询就医的重要方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价值初现,但是深度渗透和长期运转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更久的积淀。相信随着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建设潮的持续推进,以及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对自身定位和业务发展模式的不断开拓,互联网医院将在不断提升的渗透率和不断加码的政策支持力度中,砥砺前行。

标心者

丁香园发布《2017中国医院招聘发展调研报告》,解读人才招聘趋势

医改纵深推进,人才流动限制被再度放宽了。然而体制内的人员真的乐意接受松绑,尝试「自由人」身份吗?对于已投入求职招聘市场的人才,医院又是否准确了解其求职行为和求职偏好呢?近日,《2017 中国医院招聘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招聘调研」),为我们揭开谜底。 调研自 2017 年 9 月分别面向医疗行业人事从业者和医务工作者发起,持续一个月。招聘报告共收集 1,037 份人事从业者问卷、近 7,000 份医务工作者问卷,旨在发掘医院人员流动现状及医院招聘模式变化和医务工作者的就业现状与求职行为。人才市场「暗涌流动」1、72%的医务工作者想跳槽,12% 想转行参加求职调研的 7,000 名医务工作者中,有 84% 表示考虑过跳槽或转行1,调研结果展示了医务人才的高流动意愿。由此可见,在大多数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中,都至少对外部机会有过一次「心动」,这也是人之常情。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优秀的人才会收到来自体制内外的橄榄枝,一旦有更合适的岗位出现,他们就可能付诸行动。 此次调研中,12% 的医务工作者表示考虑转行。另外,相较于医生,护士转行意愿度更高。每约 5 个护士中,就有一个护士想转行。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状态,同时部分患者与家属的不尊重不理解,是导致护士希望离开医疗行业的主要原因。2、职场新人流动意愿强,人数占总求职市场 59% 据丁香人才(专业的医疗行业招聘平台)对平台上 220 万名医疗求职者的简历投递行为追踪,2016 年至 2017 年活跃在丁香人才求职市场上的医疗人才(即产生简历投递行为的用户),其工龄以 1-4 年为主,这部分「职场新人」更倾向于跳槽求变。民营医院加入人才强夺大战1、2017 年民营医院人员扩招形势强劲 2016 年底,民营医院在医院总数上已占据半壁江山(占总量的 56.4%)。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之而来的是医院对人才的大量需求。纵观 2017 年医院招聘数据,民营医院不论是在招聘规模,还是单家医院的招聘预算2 投入上,平均数据都明显高于公立医院。尽管如此,公立医院在中高级人才引进时能给到的科研教学和生活补贴费用,却是多数民营医院在人才招聘时难以实现或与之匹配的。2、近半数受访医务工作者不看重医院性质去公立?还是去民营?这不一定是个问题。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过去「只认准公立医院」的观念正在悄然变化,大家对民营医院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近半数受访医务工作者表示择业时不会太看重医院性质。民营医院不再停留在过去人们印象中的莆系医院,越来越多定位明确、运营成熟的民营医院逐渐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定位于服务中高端人群的私立医院——和睦家医疗、美中宜和,由体制走出的医生团队打造的诊所——丁香诊所,还有日益兴起的医生集团,医务工作者的选择越发宽广。3、求职者「段位」越高,越看淡「体制」调研数据显示,低年资的医务人员更向往公立医院。相较之下,高年资医务工作者的「公立医院情结」则没有那么重,在接受调研的高年资人员中,约 36% 的人表示只愿意去公立医院。 《2016 年度医疗行业最佳雇主报告》显示,低年资的医生相对看重「成长空间」,在择业时,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人才培养体制更加完善的公立医院,从而获得技能提升。相较而言,高年资医生更关注决策自主,如参与管理决策、拥有股份等。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随着年资的增长,医务人才逐渐看淡「编制」和「成长空间」,转而考虑去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大施展可能性和更高利益回报的民营医院。 4、2017 年医院招聘完成率不甚理想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9 月,医院到岗人数占全年计划招聘人员总量不到 60%。民营医院招聘平均完成率为 55.0%,与公立医院的招聘完成情况相差无几。专业的医疗行业招聘平台成「网红」1、HR 须知:蹿红的网络招聘平台 我们问了 1,037 名 HR 和 7,000 名医务工作者同样一个问题:你平常最常使用的招聘渠道/求职渠道有哪些? 调研结果显示,HR 将医院官网、专业医疗招聘平台(如丁香人才)、校园招聘会视为最主要的招聘渠道,分别占比 19.6%、17.9%、16.2%。从求职者角度,超 50% 求职者把网络招聘作为主要的求职渠道,包括专业医疗招聘平台和医院官网。丁香园日前发布的《中国医生 / 患者数字化生活 2017》显示,近五年来医生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他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工作乃至开展服务。2、医院 HR 对网络招聘渠道的投入不足尽管 HR 已逐渐重视网络招聘的力量,其对医疗专业招聘网站的使用情况依然远不及求职者。调研显示,1,037 家单位平均在网络招聘上投入 6.4 万元,半数 HR 持「试水」心态,投入费用在 2 万以内。我们统计了网络招聘预算投入超过 10 万元的医院类型,发现 60% 的医院为三级医院,其次是未定级医院,占 21%。从区域分布看,这部分医院中,有 33% 地处一线发达城市,另外分别有 25% 的医院位于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从医院性质上看,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各占一半,没有明显差异。3、HR 与求职者「默契度」待提升(1)求职者重点考量的医院品牌文化,却被HR「看轻」了「求职者求职时关注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 HR 与求职者的「默契度测试」。薪酬福利待遇和个人晋升发展作为任何行业都重点关注的内容,不管是从求职者视角,还是 HR 视角,都成了票数最高的选项。94.6% 的 HR 不太重视的「医院品牌文化」,却在《2017 年度中国医务工作者求职就业趋势调研》中,被 7,000 名医务人员选为排名第三的「求职关注点」。由此可见,医院文化建设和品牌推广急需被提上日程。总体看来,报告有以下几点重要发现:1.医务工作者的流动意识强,且就业意志也逐渐跳出「体制」的禁锢,超半数受访人员表示择业时可以考虑民营医院;2.医生数字化生活渐成趋势,反向影响着医院的招聘策略,越来越多的人事工作者开始重视网络招聘渠道在招聘中的重要作用;3.医院品牌文化在人才招聘时的作用日益彰显,管理层应更加重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象,着手品牌宣传。据悉,《2017 中国医院招聘发展调研报告》由丁香人才——专业的医疗行业招聘平台推出,已持续 3 年为医疗行业求职招聘发展趋势提供专业数据和深度洞察。[1] 转行:这里指离开现有工作体系,进入生物医药公司等非医疗服务机构的领域[2] 招聘预算:调研中的招聘预算不包含公立医院人才引进费用,如对高层次及业务骨干人才的引进费用,包括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等注:数据部分引自丁香人才出品《2017 年度中国医务工作者求职趋势调查报告》

土银

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本篇报告就医生群体进行了生存调研,数据发现医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晋升、收入、医患关系等方面。希望通过本篇报告能为医生减轻晋升压力、回归医疗本质、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中国医生离职潮频现:付出远超回报,年轻医生多“离”心 2017年《The Lancet》公布了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其中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数据表明我国医生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也意味着一些年轻医生正在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医院。艾瑞分析了各项公开资料,发现医生离职的原因包括工作强度大、晋升缓慢压力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收入低、得不到尊重等。工作强度高,晋升缓慢且压力大案例: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六点到第二天早上,每周休息一天。----魏医生,曾为骨外科住院医师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超4成医生每月在医院留宿8次以上医生每天都要忙于门诊、手术、写病历等事情,实际的工作强度很高,那么医生一周到底要工作多长时间呢?调研数据发现,77%的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24.6%的医生工作时长曾超过80小时;43.5%的医生表示曾留宿8次,留宿次数在11次以上的医生升为20.0%。每月至少1次学术会议,近7成大医生每月会议不断调研数据显示,因医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晋升还需学术论文支持,医生休息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充电,其中37.6%的医生表示每天学习时间在0.5-1小时之间。医生在学习工作中,不同职称的医生偏好的学习途径差别较大,正高级医生最爱线下学术会议。调研数据显示,69.4%的正高级医生每月参加会议在4次以上,远高于其他职称医生。工作学习无止境,医生生活质量堪忧案例:业余时间只能补觉、带孩子、料理家务、看文献、做科研、写文章、写标书。感觉像是被拴在磨上的驴,既没有休息也没有自我。----知乎TNT TNT工作加班留宿多,吃饭难有规律时间医生除了门诊和手术之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写病历和论文。而接诊和手术的时间都十分不固定,因此吃饭的时间也随之无法固定。调研数据显示,仅有16.6%的医生认为自己可以规律饮食,选择经常无法规律用餐的医生有32.8%。另一方面,不规律的用餐习惯使得医生青睐外卖类APP。这些也进一步导致了医生多患有肠胃类疾病。夜班熬夜变成常态,近8成医生有睡眠问题医生睡眠质量差,多被熬夜、失眠等问题困扰。调研数据显示,42.2%的医生有熬夜习惯,39.7%的医生有失眠困扰。同时,在1042名医生中,有10.7%的医生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其原因多来自频繁的夜班工作。大部分医生认为改善健康的首要方式是提升睡眠质量。休息时间多学习,休闲娱乐的时间最少调研数据显示,医生休息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充电,休闲娱乐活动很少,超六成医生很少逛街,超七成医生很少旅行。工作学习多挤占,难以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调研数据显示,没有时间是阻碍医生运动的主要原因,其中43.4%的医生和26.0%的医生认为工作和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医生下班后疲惫感较大,不愿意再选择健身等较为激烈的运动类活动。其它客观因素包括天气、健身房价格、设施等。工作生活多劳累,医生健康无保障数据: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7月中旬,共有13位医生因劳累过度离世。潜在肥胖占3成,男性健康隐患更高肥胖是一个全球性话题,《The Lancet》在2016年公布中国肥胖人数超越美国,位居世界首位。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调查,我国成年人肥胖人群中女性占比8.2%,男性占比7.4%。中国式的肥胖多因紧张、快节奏的工作而产生,医生群体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调研数据显示,医生群体中潜在肥胖人群达到28.2%,且男性医生偏胖及肥胖概率均远超过女性,分别为32.5%和7.3%。医生多患有因过劳导致的疾病 近几年,“健康守护者”医生群体屡屡因过劳突发疾病去世,医生的健康现状令人担忧。调研数据显示,医生常患有因过劳导致的疾病,如由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肠胃炎;长时间伏案或手术工作导致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或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偏头痛、抑郁症等疾病。97%的医生心理压力大,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医患关系和工作时长医生的健康问题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体现在心理上。调研数据显示,97.1%的医生表示压力大,仅有2.9%的医生认为自己没有压力。同时,医生群体压力占比前6项的包括医患关系、工作时长、晋升要求、学术压力、工作氛围和生存压力。付出≠回报,身心俱疲选离职数据: 2005到2015年,我国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 ---《The Lancet》7成医生每月工资不足8000元,一线城市难购房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医生跳槽到了其他行业,其原因众多;归根结底便是年轻医生在自己的岗位上看不到未来,兢兢业业的工作多年,收入跟不上物价涨幅。整体来看71.6%的医生工资水平低于8000元/月,工资在10000元/月以上的医生占比仅为13.1%。以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市内五环的房子大多在7万/平米以上,养家糊口的压力可见巨大。5成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现阶段我国医生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年轻医生体验不到辛苦工作后的成就感;同时晋升难和缓慢的晋升节奏使得医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选择离开医院。调研数据显示54.4%的医生认为自己成就与付出不匹配,46.4%的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精神时刻紧绷,近3成医生所在医院常发生医闹事件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心累是影响医生健康和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调研数据显示,医生的压力来源包括医患关系、工作时长、晋升要求、学术压力、工作氛围和生活所迫等。其中,医患关系占比61.5%,高居首位,同时29.9%的医生表示其所处的医院经常发生医闹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医生对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医生压力,帮医院留住优秀医生减轻晋升压力,提升医生待遇医生是我们健康的“守门人”,当医生因为身心俱疲离开医院的时候,谁又来守护我们的健康呢?将医生留在医院内变得至关重要,留下医生还需从减轻晋升压力,提升医生待遇着手。1)减轻晋升压力方面,2017年各省市陆续推出了新的政策,将评审方式回归到对临床技术的考核上,调整外语、计算机、论文等内容的评审权重。2)提升医生待遇方面,以北京新医改为例,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设立医事服务费,从而促进医生酬薪合理健康增长。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生信心医患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医患间更有效的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可以让双方多一些信任和理解,从而提升救治效果。改善这种关系是需要医生、患者、媒体、政府等多方努力才能做到的,不能仅依赖于医生的态度改变。作为患者,我们更需要理解医生,理解医生的高强度工作下的有限精力,理解医学局限性,信任医生、充分沟通不隐瞒等。

大海啸

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用户规模将达到6.35亿人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迅速,从萌芽期步入到高速发展期。2020年,互联网医疗受新冠疫情影响发展继续加快,5G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落地应用也助推行业规模增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4.4%的受访网民在疫情期间参与过互联网医疗服务,且认为其能够减轻门诊压力和避免交叉感染的网民占比也超过七成。在互联网医疗主要细分市场中,移动医疗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普及和物流水平提高,其品牌认知和市场发展较快,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将达到6.35亿人,市场规模也将超过520亿元。(《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50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市场规模: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35亿人移动医疗存在巨大的产业空间,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520.8亿元,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35亿人。同时互联网医疗赋能疫情防控管理,分担线下医院的压力,促进线上问诊、复诊、购药常态化。用户调研:超五成用户更倾向选择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六成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认为服务便捷是选择互联网医疗的主要原因。并且用户更偏向选择以企业为主导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尤其是与当地政府合作的互联网医院更受患者信赖,但在监管方面仍待加强。发展趋势:加强5G、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医疗中的应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依旧是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需求,在医疗方面,5G起到把医疗终端设备互联的作用,人工智能实现控制和管理,促进互联网医疗模式提质升级。另外,人口老龄化仍是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慢性病问题愈发突出推动互联网医疗市场增长数据显示,慢性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且四成的慢性病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慢性病问题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愈发严重,且其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等特点。互联网医疗可以有效分担门诊压力,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有利于患者慢病管理,因此互联网医疗市场不断增长。新冠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医疗发展再次加速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来分析,互联网医疗解决了疫情期间医护资源不足、问诊需求过高、二次感染等重要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应用,成为居民看病问诊常态模式,加强了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和认可,建立对互联网医疗的信任与信心。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520.8亿元近年来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迅速推广,移动医疗市场迅速扩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20.8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医疗存在巨大的产业空间,同时移动医疗累积大量患者信息和流量,为商保公司提供宝贵的数据来源和用户来源。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也将加强大众对于医疗行业的重视,而互联网医疗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将更受到资本青睐。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预计达到6.35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稳定增长,2020年用户规模预计达到6.35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提升以及移动支付、远程视频等工具发展,移动医疗推广速度较快,覆盖用户类型更为广泛。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居民对于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平台使用需求进一步提升,推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医疗细分市场中国互联网医院运营特点分析中国医药电商商业模式分析由于药品对慢病患者的刚需性,医药电商在互联网医疗中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场景之一。目前,中国医药电商行业中主要形成B2B、B2C、O2O和DTP四种商业模式,其中以B2B和B2C为主要构成平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药+医”的模式中,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已得到较大认可,随着网售处方药相关细则的明确,未来医药电商市场或在处方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DTP模式成为布局重点。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融资情况近年来,医疗健康领域成为全球投资市场的热点,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巨头加大投入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布局。2020年1月至10月,医疗健康领域融资金额超过500亿元,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后疫情时代近七成网民对互联网医疗接受程度提高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发挥重要作用,74.4%的中国网民在疫情期间参与过在线问诊、医药电商或互联网健康咨询等互联网医疗服务,67.1%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医疗接受程度有所提升。超过七成的网友认为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起到了减少人群聚集、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减轻门诊压力、分诊分流的作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使得中央领导更加重视互联网医疗的作用,扎堆发布利好政策,同时也助力互联网医疗的普及和消费习惯的养成,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超五成用户更倾向选择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在互联网医院方面,用户更偏向选择以企业为主导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尤其是与当地政府合作的互联网医院更受患者信赖。超五成用户在互联网医院使用在线预约挂号服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比较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可选择的医院和医生更多,是患者选择在线预约挂号的主要原因。五成用户关注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网络技术能力在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方面,患者最看重医院等级(63.6%)和医疗经验(60.3%),而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患者更看重平台的网络技术能力(53.1%)和实体医院口碑(52.3%)。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医院在网络技术能力上还有提高的空间,尤其是数据互联共享、设备质量方面,未来才能更好地在远程问诊、远程影像等网络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七成互联网医院慢病患者满意其治疗效果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轻症慢病成为互联网医院用户主要治疗疾病类型,占比达到55.4%,治疗重症慢病占比18.4%。对于治疗效果,超七成互联网医疗慢病患者对互联网医院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医疗对于推动慢性疾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负担更为有效,结合医保机制方面的推动政策能够使得互联网医院下沉到基层。超过六成的用户认为需要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用户认为需要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在购买互联网商业医疗保险的渠道上,近六成用户选择专业的互联网保险企业自营平台,其次为传统保险机构平台自营平台,专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占比只有45.2%。其中,57.0%的用户认为商保可以更清楚医疗赔付过程、支付更便捷。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与商业合作的模式还未完全打开用户市场,但互联网医疗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助力商保的研发和精准销售,为互联网医疗+商保市场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蓝海市场。相较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支付体验更佳相比较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在支付体验(70.5%)、预约挂号服务(67.2%)和咨询查询服务(64.9%)等方面更占优势;在监管力度(30.8%)和医师力量、专业能力(30.2%)方面不利于用户选择。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从未放松,但对于用户而言,仍对互联网医疗存在未知的、不确定因素。除此以外,互联网诊疗对医生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应对其资质做出要求,体现平台专业能力。超五成互联网医疗用户期望未来加强监管数据显示,近六成的用户认为互联网医疗受到时空限制,不能保证诊断准确性;五成用户认为现有技术、运营、法律法规还不成熟。用户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期望,加强监管(53.8%)、增加健康指导服务(53.1%)和信息咨询服务(51.8%)是主要用户期望服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医疗还在快速发展中,未来在建设、技术、运营、监管等方面将会逐渐完善。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科技集团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科技集团旗下圆心医疗科技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医疗科技落地案例 天津市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2020年10月,全国肿瘤专科联盟管理论坛暨天津市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启动仪式正式举行,“天津市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同期上线运行,由北京圆心医疗科技提供产品技术支持及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服务,向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同时向全国肿瘤专科联盟单位提供线上联合门诊及远程学习培训服务,打造医、教、患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科技集团旗下圆心惠保在保险TPA服务方面,圆心惠保作为一家综合型健康险服务公司,以“保险+医疗+医药”的专业能力为服务基础,为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等带病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更可靠的医疗和医药保障;为保险公司提供“产品精算定价、风险控制、用户获取和粘度培养”等解决方案以及优质的特药服务(药品直赔、送药上门)、线上问诊和诊后及用药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科技集团艾媒商情舆情系统数据显示,圆心科技网络口碑为62.4,专业且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为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目前,已与圆心科技合作的药企超过2000家、医疗机构近400家,互联网医院注册及签约医生数超25万,线下圆心药房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综合实力强大。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阿里健康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团“Double H”战略(Health and Happiness 健康与快乐)在大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投资控股的公司之一。目前,阿里健康已经形成医药电商业务、医药自营业务、消费医疗业务、互联网医疗业务、智慧医疗业务等业务主线。截止2020年3月31日,阿里健康的自营健康产品销售业务营收占总业务比重84.8%。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阿里健康阿里健康是以医药电商为核心市场,阿里健康大药房、天猫医药馆、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是阿里健康在医药电商方面的主要业务布局,主要市场定位是为用户提供药品、保健品、私人用品以及医疗器械的购买服务。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浙一互联网医院浙一互联网医院主要提供慢病管理中心、网络诊间、护理医院等八大医疗服务体系。在患者端,患者可以发起居家问诊申请、咨询,与垂直专科专家面对面交流,为患者提供个人电子档案;在医生端,医生可以发起、接收影像资料库,多端专家交流合作得出会诊结果,并且为医生提供教学培训。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浙一互联网医院浙一互联网医院是全国首个三甲医院线上院区,作为知名的三甲公立医院具有较高的公信力。浙大一院依托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发挥省市医疗机构集聚的优势,实现省级医院与县市级医院的便捷转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丁香园丁香园于2002年5月成立,丁香园创立伊始是一个专门供医生讨论文献检索的网站。目前,丁香园打造了一系列医疗学术论坛及移动产品,并全资筹建了线下诊所,业务可大致分为面向医务人员、大众用户、企业机构三大板块。并且,2014年7月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矩阵开始运营,截至2020年11月,丁香园官网公布的丁香园微信公众号共计62个。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医药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医药科研人员、大众、患者和丁香园内部。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丁香园5G、人工智能促进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目前,5G和人工智能技术依旧是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需求,在医疗方面,5G起到把医疗终端设备互联的作用,人工智能实现控制和管理,促进互联网医疗模式提质升级。5G把终端跟网络连接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传递的容量和效率,和云端更紧密的结合,通过仪器设备互联、全息投影技术,实现立体化、智能化的远程会诊。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诊断能力大幅度提高,为患者创造了更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和沟通模式,有助于缓解医护人员紧张问题。中国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查看高清完整报告及更多相关行业可前往艾媒报告中心官网。

岩田

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附全文)

中商情报网讯: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是指通过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由之带来更高的效率、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和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医疗信息化行业目前呈现竞争分散格局,市场的集中度较低。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26亿元。

率性

全国各省市民营医院“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中国社会办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社会办医,此外,13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利好,民营医院迎来发展新机遇。一、中国民营医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社会办医作为医疗领域民营经济的重要形式和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明确要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办医。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十部委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业界简称为“国22条”,新政明确指出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增加医疗服务资源的重要力量,不再只是“补充”地位。国家对社会办医空前的放开和支持力度,社会办医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民营医院数量增加由于政府颁布激励政策,中国民营医院的数量迅速增加,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反超公立医院,此后公立医院同民营医院数量差距拉大。民营医院的数量由2016年底的16432家增加至2020年底的2.4万家。2020年民营医院数量是公立医院的2倍。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民营医院市场潜力大国家鼓励社会办医,逐步放开政策限制。由此,民营医疗逐渐兴盛,民营医院到了大力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民营医院的收益由2015年的2036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545亿元。根据历史增长趋势估计,2022年民营医院收益将达到7648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民营医院人才匮乏社会办医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离不开大批技术水平高、思想活跃、有服务理念、大家比较认可的好医生。但是当前,医师资源集中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人才匮乏。2019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648.7万人,比上年增加35.80万人。其中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509.8万人,比上年增加23.00万人。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38.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80万人。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比民营医院少370.9万人。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悉,大多数民营医院为了挖取优秀人才,只在有形薪酬方面大做文章,对中低层员工采取绩效工资制度,对核心人员则采取在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加之以红利、股权等鼓励的多元化薪酬机制。但归根到底,民营医院还是缺乏在无形薪酬方面的竞争力。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部放开医生多机构执业的文件,未来优秀医疗人才将才加入社会办医的队伍,进而推动民营医院发展。二、十四五时期各省市民营医院行业发展思路分析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医院深受国家重视。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此外,13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引导社会办医规范发展,此外,5省市将社会办医写进十四五规划意见稿。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营医院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性恶

金蝶医疗发布互联网医院研究报告,互联网医院成行业发展趋势

文/界面广东 王静娟近日,金蝶医疗举办了以“新机遇下互联网医院建设与实践”为主题的高峰论坛,论坛以互联网医院建设、医院智慧服务的实践为出发点,现场多位领导嘉宾与200多位院长、医院管理者共同探讨分享了互联网医疗在实体医院中的有效落地等议题。同时,论坛还发布了“金蝶医疗·互联网医院”产品解决方案以及《2019互联网医院研究报告》。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医院成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务院对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高度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均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做出指导与规定,而互联网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核心业务组成部分,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认可和鼓励。论坛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任献青在报告中提到,无论从政策导向、外部环境,还是从科研需求、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乃至分级诊疗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医院建设都势在必行。据了解,2009年至2017年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从2亿元激增至325亿元,复合增速高达89%,接下来预计市场增速将维持在40%左右,未来3到5年内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活动将是非常巨大的市场。金蝶医疗总经理尹治国表示,国内的医疗服务发展正处在从“信息化”向“智慧化”过渡的关键阶段,智慧医院建设正持续推进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黎杰运表示,国家卫健委关于圈定智慧医院范围的三大领域分别为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在他看来,智慧医院建设,一是重视信息化与智慧医院建设;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全盘布局;三是全方位投入;四是数据说话,增质提效;五是信息安全第一。金蝶医疗发布《2019互联网医院研究报告》,助力医院智慧互联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明朗,尤其是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宣告了互联网医院正式开启规范建设的新元年。4月21日,金蝶医疗正式在“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发布全新的互联网医院产品与解决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互联网医院基础平台与五大应用服务。与此同时,金蝶医疗创新研究院发布了《2019互联网医院研究报告》白皮书,针对中国互联网医院政策解读、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建设和牌照申请、互联网医院建设价值主张、互联网建设模式、互联网医院运营方案、互联网医院建设示范案例,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研究和整合梳理。资料显示,广州总部企业金蝶医疗是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提供信息化、互联网化和云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有超过3000家医院与医疗卫生机构选择金蝶医疗“数字化医院”、“互联网医院”、“云医院”、“HRP”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600余家医院已与金蝶医疗共建“互联网医院”。目前,金蝶医疗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交易次数已超过1.2亿次,交易金额突破1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