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摘要:缘起:疫情防控暴露医疗体系短板,新基建带来医院建设新动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暴露了国内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在平时体现为看病难与医患矛盾,在疫情爆发时体现为医疗资源挤兑。疫情过 后随着新基建投资计划的推进,预计国家将加大对医院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补足医疗体系短板。目前多省市已经公布了涉及医疗设施建设的基建 投资计划,预计医院建设产业链将迎来快速发展,医疗专业工程、医用设备有望显著受益。产业链:“土建”+“医疗专业工程”+“医用设备”,专业度要求较高2017年我国医院与基层医疗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到4112亿元(+14%)和550亿元(+5%),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新基建有望带来新动力。医 院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土建施工、医疗专业工程及医用设备配置等环节(投入占比约4:3:3)。医疗专业工程是围绕手术室、ICU、医用 气体工程等专业医疗设施建设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具有较高的专业度要求和严格的技术规范标准。医用医疗设备主要包括各类诊断设备、治疗设备 及辅助设备,其中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生命支持设备技术要求较高,市场仍有外资品牌主导。医疗专业工程:ICU重要性与短板凸显,数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对危重症病人进行监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本次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CU病房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持续 加强建设,但我国人均ICU病床指标对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中国为3.8张/十万人,美国为34.7,德国为29.2,意大利为12.5)。预计到2023 年理论ICU床位数较当前存量有5倍以上空间(达到16.25张/十万人)。洁净手术部对洁净要求较高,建设专业性较强。预计2018年国内手术室建 设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年新建手术室与更新手术室需求约8000间与4000间,未来随着医院建设投入加大,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医用气体系统 对于患者生命支持,供应医疗氧气具有重要作用。本次新冠疫情中氧气供应短板暴露,医用气体工程有望加快升级换代。医用设备:高端设备自主可控必将实现,大型设备进口替代正当其时2018年我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20%。尽管在监护仪、DR等领域已经基本完成国产替代,呼吸机、麻醉机、CT、核磁等大 型医疗设备市场仍然由外资品牌为主导。伴随着迈瑞医疗、理邦仪器、开立医疗、联影医疗等国产企业的技术不断提升,加上政策引导国产优秀设 备采购,我国高端设备自主可控必将实现,国产龙头品牌将加速替代进口产品。投资建议:建议买入迈瑞医疗(国产医疗器械龙头,生命支持设备、影像、IVD均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与技术积累)、鱼跃医疗(家用医疗器 械龙头、呼吸供氧设备增长稳健)、乐普医疗(心血管全产业链布局的平台型企业,国产DSA主要生产企业,基层导管室建设主力)、迪安诊 断(第三方检验龙头)、贝瑞基因(基因测序龙头、肿瘤早筛高壁垒);建议关注迪瑞医疗(尿液检验龙头,IVD领域为数不多以仪器见长的 企业)、理邦仪器(监护仪、血气分析仪等受疫情影响需求显著提升,研发投入较高,技术积累丰富)、开立医疗(国产超声龙头,产品线持 续升级)、和佳股份(医院整体建设带动医用工程与设备销售)、尚荣医疗(医院建设相关标的,医用防护用品业务受疫情影响需求较大)。报告节选(报告原文103页):(报告来源:国信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需求持续爆发,受政策利好影响,核心技术公司与资本市场实现更好对接,企业资金压力得到缓解,落地应用进程加快,医疗健康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落地应用方向。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巨头、传统企业纷纷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根本问题,也是人工智能医疗的主要发展驱动力。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改变了医疗领域的供给端,对传统医疗机构运作方式带来变革,为现有医疗工作带来流程改进与效率提升,从而催生巨大增量市场。2018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CAGR超过40%,随着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新药研发和健康管理是人工智能医疗的主要应用方向。医疗影像是我国AI医疗领域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目前市场竞争格局未定,高质量数据获取与标注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手术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领域比较活跃的应用,临床决策系统的进入壁垒较高。人工智能以算法和算力优势,应用于新药研发各环节,解决新药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和费用高的问题。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广泛,包括风险识别、虚拟护士、移动医疗、健康干预等多个场景。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AI医疗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AI与医疗领域结合将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AI医疗的发展驱动力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否可持续?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巨头等如何布局AI医疗?AI医疗有哪些主要应用场景?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未来AI医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AI医疗领域有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tg3b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医改纵深推进,人才流动限制被再度放宽了。然而体制内的人员真的乐意接受松绑,尝试「自由人」身份吗?对于已投入求职招聘市场的人才,医院又是否准确了解其求职行为和求职偏好呢?近日,《2017 中国医院招聘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招聘调研」),为我们揭开谜底。 调研自 2017 年 9 月分别面向医疗行业人事从业者和医务工作者发起,持续一个月。招聘报告共收集 1,037 份人事从业者问卷、近 7,000 份医务工作者问卷,旨在发掘医院人员流动现状及医院招聘模式变化和医务工作者的就业现状与求职行为。人才市场「暗涌流动」1、72%的医务工作者想跳槽,12% 想转行参加求职调研的 7,000 名医务工作者中,有 84% 表示考虑过跳槽或转行1,调研结果展示了医务人才的高流动意愿。由此可见,在大多数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中,都至少对外部机会有过一次「心动」,这也是人之常情。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优秀的人才会收到来自体制内外的橄榄枝,一旦有更合适的岗位出现,他们就可能付诸行动。 此次调研中,12% 的医务工作者表示考虑转行。另外,相较于医生,护士转行意愿度更高。每约 5 个护士中,就有一个护士想转行。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状态,同时部分患者与家属的不尊重不理解,是导致护士希望离开医疗行业的主要原因。2、职场新人流动意愿强,人数占总求职市场 59% 据丁香人才(专业的医疗行业招聘平台)对平台上 220 万名医疗求职者的简历投递行为追踪,2016 年至 2017 年活跃在丁香人才求职市场上的医疗人才(即产生简历投递行为的用户),其工龄以 1-4 年为主,这部分「职场新人」更倾向于跳槽求变。民营医院加入人才强夺大战1、2017 年民营医院人员扩招形势强劲 2016 年底,民营医院在医院总数上已占据半壁江山(占总量的 56.4%)。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之而来的是医院对人才的大量需求。纵观 2017 年医院招聘数据,民营医院不论是在招聘规模,还是单家医院的招聘预算2 投入上,平均数据都明显高于公立医院。尽管如此,公立医院在中高级人才引进时能给到的科研教学和生活补贴费用,却是多数民营医院在人才招聘时难以实现或与之匹配的。2、近半数受访医务工作者不看重医院性质去公立?还是去民营?这不一定是个问题。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过去「只认准公立医院」的观念正在悄然变化,大家对民营医院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近半数受访医务工作者表示择业时不会太看重医院性质。民营医院不再停留在过去人们印象中的莆系医院,越来越多定位明确、运营成熟的民营医院逐渐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定位于服务中高端人群的私立医院——和睦家医疗、美中宜和,由体制走出的医生团队打造的诊所——丁香诊所,还有日益兴起的医生集团,医务工作者的选择越发宽广。3、求职者「段位」越高,越看淡「体制」调研数据显示,低年资的医务人员更向往公立医院。相较之下,高年资医务工作者的「公立医院情结」则没有那么重,在接受调研的高年资人员中,约 36% 的人表示只愿意去公立医院。 《2016 年度医疗行业最佳雇主报告》显示,低年资的医生相对看重「成长空间」,在择业时,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人才培养体制更加完善的公立医院,从而获得技能提升。相较而言,高年资医生更关注决策自主,如参与管理决策、拥有股份等。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随着年资的增长,医务人才逐渐看淡「编制」和「成长空间」,转而考虑去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大施展可能性和更高利益回报的民营医院。 4、2017 年医院招聘完成率不甚理想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9 月,医院到岗人数占全年计划招聘人员总量不到 60%。民营医院招聘平均完成率为 55.0%,与公立医院的招聘完成情况相差无几。专业的医疗行业招聘平台成「网红」1、HR 须知:蹿红的网络招聘平台 我们问了 1,037 名 HR 和 7,000 名医务工作者同样一个问题:你平常最常使用的招聘渠道/求职渠道有哪些? 调研结果显示,HR 将医院官网、专业医疗招聘平台(如丁香人才)、校园招聘会视为最主要的招聘渠道,分别占比 19.6%、17.9%、16.2%。从求职者角度,超 50% 求职者把网络招聘作为主要的求职渠道,包括专业医疗招聘平台和医院官网。丁香园日前发布的《中国医生 / 患者数字化生活 2017》显示,近五年来医生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他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工作乃至开展服务。2、医院 HR 对网络招聘渠道的投入不足尽管 HR 已逐渐重视网络招聘的力量,其对医疗专业招聘网站的使用情况依然远不及求职者。调研显示,1,037 家单位平均在网络招聘上投入 6.4 万元,半数 HR 持「试水」心态,投入费用在 2 万以内。我们统计了网络招聘预算投入超过 10 万元的医院类型,发现 60% 的医院为三级医院,其次是未定级医院,占 21%。从区域分布看,这部分医院中,有 33% 地处一线发达城市,另外分别有 25% 的医院位于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从医院性质上看,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各占一半,没有明显差异。3、HR 与求职者「默契度」待提升(1)求职者重点考量的医院品牌文化,却被HR「看轻」了「求职者求职时关注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 HR 与求职者的「默契度测试」。薪酬福利待遇和个人晋升发展作为任何行业都重点关注的内容,不管是从求职者视角,还是 HR 视角,都成了票数最高的选项。94.6% 的 HR 不太重视的「医院品牌文化」,却在《2017 年度中国医务工作者求职就业趋势调研》中,被 7,000 名医务人员选为排名第三的「求职关注点」。由此可见,医院文化建设和品牌推广急需被提上日程。总体看来,报告有以下几点重要发现:1.医务工作者的流动意识强,且就业意志也逐渐跳出「体制」的禁锢,超半数受访人员表示择业时可以考虑民营医院;2.医生数字化生活渐成趋势,反向影响着医院的招聘策略,越来越多的人事工作者开始重视网络招聘渠道在招聘中的重要作用;3.医院品牌文化在人才招聘时的作用日益彰显,管理层应更加重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象,着手品牌宣传。据悉,《2017 中国医院招聘发展调研报告》由丁香人才——专业的医疗行业招聘平台推出,已持续 3 年为医疗行业求职招聘发展趋势提供专业数据和深度洞察。[1] 转行:这里指离开现有工作体系,进入生物医药公司等非医疗服务机构的领域[2] 招聘预算:调研中的招聘预算不包含公立医院人才引进费用,如对高层次及业务骨干人才的引进费用,包括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等注:数据部分引自丁香人才出品《2017 年度中国医务工作者求职趋势调查报告》
核心摘要:前言:本次AI+医疗研究范畴仅限于围绕临床诊疗开展的核心医疗活动,包括CDSS、智慧病案、AI+检查、AI+新药研发及手术机器人。目前中国对AI+医疗的需求逐渐扩大,而供给尚显不足,整体供需并不均衡。AI+医疗行业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市场规模:2019年AI+核心医疗软件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93.9%,其中CDSS占比最多,达到55.2%,智慧病案位列第二,占比达到25.5%。由于政策利好及疫情影响,艾瑞推算,2020-2022年的CAGR将达到51.9%,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企业分布:目前AI+核心医疗企业中生态领导者包括百度灵医智惠、科大讯飞、惠每科技、医渡云等,由于百度灵医智惠在领域内具有以下优势:1)通用AI能力位居第一;2)AI+医疗实力(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医疗大数据)雄厚;3)核心医疗领域覆盖场景更为全面,因此在AI+核心医疗领域综合实力处于领先地位。未来趋势:未来AI+医疗知识图谱与AI+医疗算法将持续获得突破,并更广泛、更深度地赋能医疗全流程。随着AI+医疗未来不断普及,人们对于AI+医疗伦理的重视也会逐渐增强,随着对AI+医疗伦理监管的不断加强,未来将构建以人为本的AI+医疗生态体系。AI+医疗研究范畴关注在临床诊疗各环节中,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的医疗活动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管理词典》中指出:“现代的医疗服务,已从医院内扩大到医院外,形成了综合医疗的概念,医疗内容也日益广泛,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灾害、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急救处理、消灭和控制疾病、临床诊疗、康复医疗等。”艾瑞认为,现代医疗服务中最核心的环节是临床诊疗,即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等。因此,艾瑞将围绕临床诊疗开展的各项医疗活动定义为“核心医疗”,核心医疗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整体医疗的发展进程。本报告聚焦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核心医疗领域,从而实现医疗模式的转变与突破”,研究范围包括CDSS、智慧病案、AI+检查、AI+新药研发及手术机器人。AI+医疗发展历程中国AI+医疗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着力于探索更多应用场景1956年人工智能(AI)开始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20世纪前,中外对AI在医疗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临床知识库上,但由于大多数临床知识库必须运行在LISP设备上。而由于当时LISP设备尚不能联网且价格昂贵等原因,临床知识库并没有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2000年-2015年期间,国外的研究重点为AI在临床知识库外的应用,如手术机器人应用落地、鼓励发展电子病历等。而中国仍以研究更多类疾病的临床知识库为主,发展相对缓慢。2015年-2017年,由于AI在图像识别方面的准确率有大幅度提升,AI+影像得以快速发展。得益于在临床知识库的长期研究,CDSS产品走向成熟。2018年后,中国AI+医疗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智慧病案等新产品相继面世,目前国产手术机器人尚在研究阶段。AI+医疗算法应用AI+医疗算法生态成熟,核心医疗应用广泛目前传统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已被广泛得应用,来处理临床研究和医疗服务中的结构化数据,如医学影像数据、基因数据和生物标志物数据;而非结构化数据,如人工笔记、医学期刊与患者调查等则依靠专门的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艾瑞通过PubMed公开数据整理,2012-2020年在医学文献中使用到的热门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包括:1)支持向量机(38%),主要应用于识别成像生物标志物和医疗影像分析;2)神经网络(34%),主要应用于生化分析、图像分析和药物开发;3)逻辑回归(4%),主要用于疾病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辅助系统。AI+医疗痛点分析AI+医疗存在技术难点与标准缺失,打通数据壁垒成为关键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政府开始加大力度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医疗服务效率问题。其中,医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减少误诊误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AI+医疗仍存在医学数据相关问题、复合人才短缺、行业标准缺失以及医疗科研转化为成熟产品的周期过长等问题。其中,数据的获取、使用与数据共享是阻碍AI+医疗发展的最大因素。艾瑞认为,由于AI+医疗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仍是满足医疗行业的刚性需求,因而AI+医疗在未来必然会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安全、高质量及共享的应用。AI+医疗投融资分析行业处在成长期,AI+影像是投融资热门之一2020年医疗融资事件数持续递减,但融资总额却强劲走高,到达历史最高的40亿元,其中新药研发是今年最热门医疗AI融资领域,占已披露投资额的54%。AI+影像占融资额的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20%左右,成为另一热门融资领域。对比2019年与2020年的融资项目轮次,其中天使轮、A轮与B轮占融资项目的比例由85.7%降低到70.6%,说明市场成熟度有所提高。同时笔均融资额从0.39亿元/笔上升至1.14亿元/笔。目前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市场融资集中度增加,艾瑞认为,未来拥有医疗牌照或技术领先的优质标的公司会更受资本市场青睐,能吸引更多的资源与资金。中国AI+医疗政策导向政府高度重视AI+医疗发展,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从政策层面来说,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从2017年开始,我国已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国策进行推动,近几年的两会上AI也被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而AI+医疗则作为AI中的先行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倡导。2018年政府提出人工智能向基层医疗进行渗透,2019年将AI+医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康养范畴,2020年进一步提出未来的建设指南,期望在2023年在以医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建立一套初步的标准体系规范。AI+医疗市场规模2019年市场规模超过20亿元,市场将进入快速成长期2019年由于智慧病案的兴起,使得整体AI+核心医疗软件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亿,同比增速高达93.9%,其中CDSS占比最多,达到55.2%。2019年之前,由于大部分细分领域的盈利模式尚未明朗,导致AI+医疗市场一度陷入低谷。但如前所述,国家、社会各界及居民对于AI+医疗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再加上疫情影响,AI+医疗的优势更加凸显,因此,国家开始逐步发放各类医疗影像AI软件三类证,并进一步出台鼓励AI+医疗发展的政策,这些将会使各细分领域的盈利模式逐渐明晰,市场也将会进入快速成长期。艾瑞推算,2020-2022年的CAGR将达到51.9%,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AI+医疗产业链分析基础层技术层布局完备,应用层可触达全医疗服务场景AI+核心医疗产业链可以分为AI基础层,AI医疗技术层与应用层:1)基础层,除数据服务外,芯片与通信等基础核心领域已形成牢固的技术壁垒,市场呈寡头局面,艾瑞认为,中、短期内市场格局不会改变;2)技术层,算法、框架以及通用技术则需要长期的投入与研发来攻克,目前各大科技企业与互联网巨头企业基本已完成布局,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较少;3)应用层,应用层可触达全医疗服务场景,如院内临床决策系统、手术机器人、智慧病案系统、医疗影像、药企新药研发与基因检测,已有大量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和传统医疗公司涌入。AI+医疗产业图谱AI+医疗企业分布AI+医疗企业助力核心医疗布局,推动医疗开启新的篇章对于AI+医疗类公司而言,综合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覆盖医疗场景的广度与对医疗垂直及细分领域研究的深度。该类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本身强大的AI能力作为支撑。因此,既具备医疗深度合作能力又具备强大AI研发能力的公司将更具发展潜力。在AI+医疗领域,百度灵医智惠具有以下优势:1)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及发布量方面极具优势,在领域内通用AI能力位居第一;2)在核心医疗领域覆盖场景更为全面;3)拥有雄厚的AI+医疗实力(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医疗大数据),因此在AI+核心医疗领域综合实力处于业内领先地位。除此之外,科大讯飞在AI+医疗领域积累与沉淀多年,在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中拥有较强优势,并具有强大的医疗智能化分析能力。AI+医疗应用分析辅助检查、CDSS成熟度最高,智慧病案则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人工智能产品在医疗领域被越来越多使用,更多AI+医疗产品延伸至院内院外更多场景,并更加深入的整合进医疗流程。目前,以CT影像、皮肤影像、眼底筛查、病理影像等为代表的AI+辅助检查以及CDSS在技术及应用上最为成熟。其中眼底筛查主要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疾病的预测和诊断,CDSS则结合以疾病为中心的知识图谱,智能辅助临床决策并助力医疗机构评审。2019年以来兴起的智慧病案由于目前DRGs、DIP等支付政策推动,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期。AI+医疗成熟期应用分析-眼底筛查眼底筛查需求广阔,AI+眼底商业模式将进一步扩展眼底疾病是我国目前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且随着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增加,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根据艾瑞推算,仅考虑DR的威胁,到2030年,我国每天约有38.4万人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因而眼底筛查需求十分广阔。艾瑞认为,随着眼底筛查三类证的签发,医保收费名录在AI领域的扩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的逐渐增强,未来AI+眼底筛查领域也得以逐渐开始从向医院打包销售和独立销售的传统商业模式进一步扩展至由医保支付购买以及由基层医疗机构购买的新型商业模式。AI+医疗成熟期应用分析-CDSSAI赋能诊断及治疗全过程,为临床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CDSS是AI与医疗在院内融合的体现,也是现代医疗体系中各医疗机构在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内容。CDSS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使得医师的诊疗水平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临床上的误诊率和漏诊率。CDSS通过真实病历与循证医学库的积累,经过人工智能的优化处理得到最佳实践库,并以此为根据辅助支持医生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出台政策,对医院电子病历评级做出了规定,并提出至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评级4级以上的要求,而4级以上评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即是要拥有不同程度的CDSS。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CDSS获得了极为广大的发展前景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AI+医疗成长期应用分析-智慧病案AI协助审核病案,助力医保控费及流程管控近年来,政府出台DRGs等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政策,由于DRGs分组所需的全部信息基本是依据病案首页各项目进行计算,因而对病案首页的审核变得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对全程病案的质控同样具有重大意义:1)解决诊断选择问题;2)规范医学使用术语;3)利于日后追溯,防止法律纠纷;4)完善病案信息。因而,能够通过AI协助,构建一套具有标准化、有效质控、智能化的智慧病案系统,将实现医院统计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同时辅助医生的日常工作流程,提升我国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度。AI+医疗图谱趋势AI助力医学知识图谱不断进步,赋能临床决策等多应用场景医学知识图谱为医疗信息系统中海量、异构、动态的医疗大数据的表达、组织、管理及利用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使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更高,更加接近于人类的认知思维。医学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即医学知识表示、医学知识抽取、医学知识融合、医学知识推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这四个步骤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艾瑞认为,知识图谱在医疗领域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全局医学知识库,也在于它是支撑例如辅助诊疗、智慧病案等医疗智能应用的基础。在医学知识图谱技术具有优势的公司未来将获得更大、更广阔的AI+医疗发展空间。AI+医疗算法趋势突破AI技术障碍,与医疗领域产生更深度融合医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理论奠基人特伦斯.谢诺夫斯基在2019年其新书《深度学习: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量》中预测“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将改变医疗行业,对疾病提供更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甚至未来癌症将变得不再可怕。”具体而言,未来AI+医疗在技术上的突破将包括算法拟合度进一步的优化、算法泛用性的增强、对隐私信息的保护、对AI+医疗产生的结果可解释性的加强,以及通过增加可靠验证而不断降低AI+医疗可能发生不良医疗事件的风险。AI+医疗伦理趋势发展AI+医疗相关伦理道德,构建用户友好的AI+医疗系统AI+医疗的发展带给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契机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伦理性问题。2019年国家卫健委一项针对AI+医疗伦理问题的调研显示,六成受访者对个人隐私及知情权表示担忧;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大数据及算法的不可控性表示担忧;超过三成的受访者对于诊疗道德方面表示担忧。未来发展中,随着对AI+医疗伦理监管的不断加强、明确医师主体地位以及强化伦理规约,AI+医疗在应用于医疗服务实践时将更加安全可靠,并构建以人为本、用户友好的AI+医疗生态体系。
中商情报网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中国社会办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社会办医,此外,13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利好,民营医院迎来发展新机遇。一、中国民营医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社会办医作为医疗领域民营经济的重要形式和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明确要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办医。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十部委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业界简称为“国22条”,新政明确指出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增加医疗服务资源的重要力量,不再只是“补充”地位。国家对社会办医空前的放开和支持力度,社会办医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民营医院数量增加由于政府颁布激励政策,中国民营医院的数量迅速增加,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反超公立医院,此后公立医院同民营医院数量差距拉大。民营医院的数量由2016年底的16432家增加至2020年底的2.4万家。2020年民营医院数量是公立医院的2倍。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民营医院市场潜力大国家鼓励社会办医,逐步放开政策限制。由此,民营医疗逐渐兴盛,民营医院到了大力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民营医院的收益由2015年的2036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545亿元。根据历史增长趋势估计,2022年民营医院收益将达到7648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民营医院人才匮乏社会办医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离不开大批技术水平高、思想活跃、有服务理念、大家比较认可的好医生。但是当前,医师资源集中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人才匮乏。2019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648.7万人,比上年增加35.80万人。其中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509.8万人,比上年增加23.00万人。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38.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80万人。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比民营医院少370.9万人。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悉,大多数民营医院为了挖取优秀人才,只在有形薪酬方面大做文章,对中低层员工采取绩效工资制度,对核心人员则采取在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加之以红利、股权等鼓励的多元化薪酬机制。但归根到底,民营医院还是缺乏在无形薪酬方面的竞争力。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部放开医生多机构执业的文件,未来优秀医疗人才将才加入社会办医的队伍,进而推动民营医院发展。二、十四五时期各省市民营医院行业发展思路分析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医院深受国家重视。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此外,13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引导社会办医规范发展,此外,5省市将社会办医写进十四五规划意见稿。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营医院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不夸张的说蓝帆医疗这只股票上套了很多人,我从2019年3月份被套,直到今年2月份才因为突然爆发的疫情解套并小赚一笔,不得不说因为疫情的原因赚钱,这非常让人无语。蓝帆医疗总部基本面对股票投资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拿蓝帆医疗来看,如果对公司基本面不了解,只是简略地看一下公司的财务数据,经营数据会发现蓝帆医疗各方面非常优秀,可实际上蓝帆医疗处于一个非常紧要的关头,公司并购柏盛国际踏入心脑血管领域后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都是来自公司的经营,但是却对公司股价产生了非常负面的作用,而这是我们投资股票所必须要考虑的。那蓝帆医疗到底面临着哪些不利因素呢?第一、 产品毛利率下滑的不利局面。毛利率的下滑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公司手套业务毛利率近两年毛利下滑严重;第二受国内医疗器械集采政策的影响,心脏支架产品价格将最高有60%左右幅度的价格下降,未来国内心脏支架产品毛利率同样将大幅下降。第二、心脑血管业务产品线单一的不利局面。对比乐普医疗、上海微创医疗来看,柏盛国际的产品线非常单一,竞争处于劣势。第三、丰富产品线困难重重的不利局面。心脑血管业务属于最高端的医疗技术之一,某些产品的上市要么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要么就只能通过并购来快速获得,可这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而且真正值得并购的好公司好技术凤毛麟角,公司急于并购瑞士NVT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合适的标的真的非常稀少。查看国外以及国内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无不是通过连续并购来快速切入,打造合适的产品矩阵,蓝帆未来并购的路依旧漫长。第四、增发股东解禁,巨量解禁股套现离场。2019年6月和9月的解禁数量高达2.9亿股,占到总股本的30.06%,市值高达39亿。而这些增发股东的钱都是有成本的,还款压力大,解禁后都着急减持,而这成为压制股价上涨的直接原因。今年6月份解禁股又将来袭。第五、商誉隐忧大,商誉减值成为众多投资者担惊受怕一大原因。其实商誉要理性来看待,商誉对并购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而商誉减值是需要每年都来做减值测试的,如果发生减值一般是平摊在每年中来计提,今年依旧处于业绩对赌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由于蓝帆医疗具体的调研报告字数太多,先将此部分发出,具体报告将在明后天发布出来,将详细的解读一下蓝帆医疗的基本面情况,希望能得到有心朋友的探讨,共同学习进步。
中商情报网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中国社会办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社会办医,此外,13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支持社会办医。政策利好,民营医院迎来发展新机遇。一、中国民营医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社会办医作为医疗领域民营经济的重要形式和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明确要大力发展社会办医,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办医。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十部委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业界简称为“国22条”,新政明确指出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增加医疗服务资源的重要力量,不再只是“补充”地位。国家对社会办医空前的放开和支持力度,社会办医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民营医院数量增加由于政府颁布激励政策,中国民营医院的数量迅速增加,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反超公立医院,此后公立医院同民营医院数量差距拉大。民营医院的数量由2016年底的16432家增加至2020年底的2.4万家。2020年民营医院数量是公立医院的2倍。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民营医院市场潜力大国家鼓励社会办医,逐步放开政策限制。由此,民营医疗逐渐兴盛,民营医院到了大力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民营医院的收益由2015年的2036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545亿元。根据历史增长趋势估计,2022年民营医院收益将达到7648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民营医院人才匮乏社会办医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离不开大批技术水平高、思想活跃、有服务理念、大家比较认可的好医生。但是当前,医师资源集中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人才匮乏。2019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648.7万人,比上年增加35.80万人。其中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509.8万人,比上年增加23.00万人。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38.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80万人。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比民营医院少370.9万人。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悉,大多数民营医院为了挖取优秀人才,只在有形薪酬方面大做文章,对中低层员工采取绩效工资制度,对核心人员则采取在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加之以红利、股权等鼓励的多元化薪酬机制。但归根到底,民营医院还是缺乏在无形薪酬方面的竞争力。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部放开医生多机构执业的文件,未来优秀医疗人才将才加入社会办医的队伍,进而推动民营医院发展。二、十四五时期各省市民营医院行业发展思路分析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医院深受国家重视。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社会办医,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此外,13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引导社会办医规范发展,此外,5省市将社会办医写进十四五规划意见稿。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营医院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阅读提示■ “徐汇云医院”是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推出的上海首家智慧医疗平台, 2020年2月26日,上海徐汇云医院领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并拥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贯众互联网医院。这也是上海市首家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公立医院。■ 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徐汇区政协组成课题组,先后调研了区卫健委、区内多家公立医疗机构以及相关信息服务公司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降低准入门槛,形成标准化套餐,实现互联网医院为公立医院标配;尽快完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收费细则,适时纳入部分医保报销范围;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丰富项目提高便民效能;尽快解决互联网医院的医疗人员能力水平壁垒,引导互联网医院良性发展,提供更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大众;尽快建设全人群的智慧医院建设;尽快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措施,通过制度+技术保障安全。【“互联网+健康医疗”现状】上海很早就进入了在线医疗领域,以平台型和技术服务型为主的“前浪”曾在业内掀起狂澜,但真正意义上迎来拐点式发展机遇,源自新冠肺炎疫情——不少病人有日常诊疗和慢病复诊的需求,但为避免交叉感染,又难以及时就诊。在实体医院承压之时,在线医疗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应对疫情防控的基本就医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量居民听从防疫的指导“深居简出”。对一些慢性病患者而言,现实状况显得异常不便,虽明知现阶段减少在医疗机构的暴露时间、降低交叉感染概率的重要性,但出于病情需要,仍不得不承受着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及巨大的心理压力,去医院就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疫情发生以来,上海陆续推出11家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社会反响良好。除了把实体医院“搬”上线之外,第三方互联网医疗企业还在疫情期间为公众提供问诊服务。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上线实时救助平台,给百万患者带去了健康与希望,减轻了医疗压力,成为全国抗击疫情中的重要力量。为了积极发挥互联网远程诊疗服务优势,减少患者就医跑动次数,市医保部门将把“互联网+医疗服务”试行纳入医保支付。疫情防控常态化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向纵深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现实需求迅猛增长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放松了对在线诊疗和处方的管控,并“逼出”了医保支付政策的突破。随着疫情的缓解,从在线诊疗数据看,互联网医疗的热度有所降低,但由于此次疫情的“长尾”特征,疫情防控常态化,客观上正在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向纵深发展。从徐汇区中心医院启动沪上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开始,上海几乎所有公立三甲医院都陆续加入这一新潮流,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健康医疗”建设运行的主要问题】互联网医院的设立形式大于实际健康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超过50%的互联网医院仍处于亏损状态。自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成为首家公立医院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至今,上海又有多家公立医疗机构陆续获得“云医院”身份证,公立医院火线入局。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仅占日均就医量的1%都不到。互联网医院超半数亏损盈利难目前,互联网医院收费按照一级医院普通门诊收费,收费体系还不明确,面对疑难杂症、急症和大病缺乏专家收费体系。互联网医院无法通过处方赚钱,而服务收入又是忽略不计的,因此互联网医院很难盈利。互联网医院服务内容单一抄方为主的互联网医院模式单一。互联网医院以复诊和常规咨询为主。诊疗范围以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复诊为主,但严禁首诊。这样就导致了部分三甲医院将普通医生作为互联网医院的接诊医生,无法吸引专家团队入驻互联网医院。接诊医生所做的事情就是抄方。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互联网医院成为开药门诊。互联网医院人才匮乏对于非常热门的三甲公立医院而言,专家医生,特别是一些有名的专家对互联网医院缺乏参与热情。互联网医院未覆盖重点就医人群医院的就医人群重点为一老一小。互联网医院反而成了老人就医难题。特别是在智慧医疗下,一些不会使用手机挂号预约、使用互联网就医的老年人群体,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就医困境。患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互联网医疗确实给患者提供了便利,但要满足前提条件比较难。不少人还担心,在使用互联网医疗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一旦进入一家互联网医院,首先需要注册,信息填写包括姓名、电话、病史等个人隐私信息。这样一来,便有所顾虑。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更何况需要填写的信息还比较隐私。【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的针对性建议】降低准入门槛,形成标准化套餐,实现互联网医院为公立医院标配尽快纳入“一网通办”流程,推进互联网医院设立的绿色通道建设。强化“一网通办”基础支撑,以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申请互联网医院为例,让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做到“让数据多跑腿,干部迈开腿,群众少跑腿”,汇集市场监管、食品药品、互联网安全、医疗卫生等审批中的各部门主体,在材料上传后,按照牵头部门接收、并联内部征询审核的方式审查审核,统一线上公布审批结果或电子证书,加快办理流程。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试点推进互联网医院设立的绿色通道,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形成标准模块,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集成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实现公立医院配套的互联网医院全市全覆盖。尽快完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收费细则,适时纳入部分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建立费用分担机制,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促进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合理的定价、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分担,让医生、患者、医院、企业等主体都能受益。互联网医疗的收费标准确实是个敏感问题,需要尽快从法规层面明确并加以规制。互联网医疗要两条腿走,公立体系是主力军,民营体系可以提供高端服务。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由医疗保障部门对项目收费标准的上限给予指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需要适应互联网的行业规律和技术特点,发挥价格政策的杠杆作用,兼顾对提供远程服务的激励以及对滥用远程医疗服务的约束。与此同时,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要向患者说明项目内容、收费标准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并严格落实价格公示制度,在医疗机构现场及网站的显著位置公示所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名称、项目内涵、计价单位、价格、说明等内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丰富项目提高便民效能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改变单纯配药抄方的现状,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全市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尽快解决互联网医院的医疗人员能力水平壁垒,引导互联网医院良性发展,提供更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大众进一步落实医生自由执业政策,逐步消除让医生成为 “自由人” 的 “隐性障碍”。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探索并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在互联网医院的试点形成。以区域内一家知名公立医院为支点,通过输出一套软硬件相结合的互联网医联体产品,强化区域中心医院、县乡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药店之间的连接,借助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在线培训、学科共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等手段,构建起信息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区域医联体,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尽快建设全人群的智慧医院建设着力提升就医体验,为老人定制“常用菜单”,致力“打造老年友好界面”。安排志愿者现场为老人实现互联网医院就医,在社区开展相关活动,组织教老人网上看病。设立就医服务绿色通道,为老人保持现场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尽快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措施,通过制度+技术保障安全加快制定健康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 ,以适应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需求。建议制定个人信息或医疗健康信息方面的专门法律。利用先进技术为患者医疗信息的存储与传输安全保驾护航。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相关技术应用审查机制,并构建分级、分类审查制度,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监管。提高患者医疗健康隐私保护意识和平台监管机制。应建立医疗健康隐私相关的投诉与举报机制,开通信息安全事件处理的绿色通道,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及时告知群众相关处置进展情况,降低隐私泄露风险。
文/界面广东 王静娟近日,金蝶医疗举办了以“新机遇下互联网医院建设与实践”为主题的高峰论坛,论坛以互联网医院建设、医院智慧服务的实践为出发点,现场多位领导嘉宾与200多位院长、医院管理者共同探讨分享了互联网医疗在实体医院中的有效落地等议题。同时,论坛还发布了“金蝶医疗·互联网医院”产品解决方案以及《2019互联网医院研究报告》。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医院成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务院对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高度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均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做出指导与规定,而互联网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核心业务组成部分,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认可和鼓励。论坛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任献青在报告中提到,无论从政策导向、外部环境,还是从科研需求、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乃至分级诊疗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医院建设都势在必行。据了解,2009年至2017年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从2亿元激增至325亿元,复合增速高达89%,接下来预计市场增速将维持在40%左右,未来3到5年内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活动将是非常巨大的市场。金蝶医疗总经理尹治国表示,国内的医疗服务发展正处在从“信息化”向“智慧化”过渡的关键阶段,智慧医院建设正持续推进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黎杰运表示,国家卫健委关于圈定智慧医院范围的三大领域分别为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在他看来,智慧医院建设,一是重视信息化与智慧医院建设;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全盘布局;三是全方位投入;四是数据说话,增质提效;五是信息安全第一。金蝶医疗发布《2019互联网医院研究报告》,助力医院智慧互联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的明朗,尤其是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宣告了互联网医院正式开启规范建设的新元年。4月21日,金蝶医疗正式在“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发布全新的互联网医院产品与解决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互联网医院基础平台与五大应用服务。与此同时,金蝶医疗创新研究院发布了《2019互联网医院研究报告》白皮书,针对中国互联网医院政策解读、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建设和牌照申请、互联网医院建设价值主张、互联网建设模式、互联网医院运营方案、互联网医院建设示范案例,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研究和整合梳理。资料显示,广州总部企业金蝶医疗是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提供信息化、互联网化和云化整体解决方案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有超过3000家医院与医疗卫生机构选择金蝶医疗“数字化医院”、“互联网医院”、“云医院”、“HRP”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600余家医院已与金蝶医疗共建“互联网医院”。目前,金蝶医疗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交易次数已超过1.2亿次,交易金额突破180亿元。
本篇报告就医生群体进行了生存调研,数据发现医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晋升、收入、医患关系等方面。希望通过本篇报告能为医生减轻晋升压力、回归医疗本质、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中国医生离职潮频现:付出远超回报,年轻医生多“离”心 2017年《The Lancet》公布了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其中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数据表明我国医生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也意味着一些年轻医生正在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医院。艾瑞分析了各项公开资料,发现医生离职的原因包括工作强度大、晋升缓慢压力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收入低、得不到尊重等。工作强度高,晋升缓慢且压力大案例: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六点到第二天早上,每周休息一天。----魏医生,曾为骨外科住院医师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超4成医生每月在医院留宿8次以上医生每天都要忙于门诊、手术、写病历等事情,实际的工作强度很高,那么医生一周到底要工作多长时间呢?调研数据发现,77%的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24.6%的医生工作时长曾超过80小时;43.5%的医生表示曾留宿8次,留宿次数在11次以上的医生升为20.0%。每月至少1次学术会议,近7成大医生每月会议不断调研数据显示,因医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晋升还需学术论文支持,医生休息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充电,其中37.6%的医生表示每天学习时间在0.5-1小时之间。医生在学习工作中,不同职称的医生偏好的学习途径差别较大,正高级医生最爱线下学术会议。调研数据显示,69.4%的正高级医生每月参加会议在4次以上,远高于其他职称医生。工作学习无止境,医生生活质量堪忧案例:业余时间只能补觉、带孩子、料理家务、看文献、做科研、写文章、写标书。感觉像是被拴在磨上的驴,既没有休息也没有自我。----知乎TNT TNT工作加班留宿多,吃饭难有规律时间医生除了门诊和手术之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写病历和论文。而接诊和手术的时间都十分不固定,因此吃饭的时间也随之无法固定。调研数据显示,仅有16.6%的医生认为自己可以规律饮食,选择经常无法规律用餐的医生有32.8%。另一方面,不规律的用餐习惯使得医生青睐外卖类APP。这些也进一步导致了医生多患有肠胃类疾病。夜班熬夜变成常态,近8成医生有睡眠问题医生睡眠质量差,多被熬夜、失眠等问题困扰。调研数据显示,42.2%的医生有熬夜习惯,39.7%的医生有失眠困扰。同时,在1042名医生中,有10.7%的医生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其原因多来自频繁的夜班工作。大部分医生认为改善健康的首要方式是提升睡眠质量。休息时间多学习,休闲娱乐的时间最少调研数据显示,医生休息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充电,休闲娱乐活动很少,超六成医生很少逛街,超七成医生很少旅行。工作学习多挤占,难以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调研数据显示,没有时间是阻碍医生运动的主要原因,其中43.4%的医生和26.0%的医生认为工作和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医生下班后疲惫感较大,不愿意再选择健身等较为激烈的运动类活动。其它客观因素包括天气、健身房价格、设施等。工作生活多劳累,医生健康无保障数据: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7月中旬,共有13位医生因劳累过度离世。潜在肥胖占3成,男性健康隐患更高肥胖是一个全球性话题,《The Lancet》在2016年公布中国肥胖人数超越美国,位居世界首位。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调查,我国成年人肥胖人群中女性占比8.2%,男性占比7.4%。中国式的肥胖多因紧张、快节奏的工作而产生,医生群体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调研数据显示,医生群体中潜在肥胖人群达到28.2%,且男性医生偏胖及肥胖概率均远超过女性,分别为32.5%和7.3%。医生多患有因过劳导致的疾病 近几年,“健康守护者”医生群体屡屡因过劳突发疾病去世,医生的健康现状令人担忧。调研数据显示,医生常患有因过劳导致的疾病,如由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肠胃炎;长时间伏案或手术工作导致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或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偏头痛、抑郁症等疾病。97%的医生心理压力大,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医患关系和工作时长医生的健康问题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体现在心理上。调研数据显示,97.1%的医生表示压力大,仅有2.9%的医生认为自己没有压力。同时,医生群体压力占比前6项的包括医患关系、工作时长、晋升要求、学术压力、工作氛围和生存压力。付出≠回报,身心俱疲选离职数据: 2005到2015年,我国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 ---《The Lancet》7成医生每月工资不足8000元,一线城市难购房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医生跳槽到了其他行业,其原因众多;归根结底便是年轻医生在自己的岗位上看不到未来,兢兢业业的工作多年,收入跟不上物价涨幅。整体来看71.6%的医生工资水平低于8000元/月,工资在10000元/月以上的医生占比仅为13.1%。以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市内五环的房子大多在7万/平米以上,养家糊口的压力可见巨大。5成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现阶段我国医生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年轻医生体验不到辛苦工作后的成就感;同时晋升难和缓慢的晋升节奏使得医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选择离开医院。调研数据显示54.4%的医生认为自己成就与付出不匹配,46.4%的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精神时刻紧绷,近3成医生所在医院常发生医闹事件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心累是影响医生健康和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调研数据显示,医生的压力来源包括医患关系、工作时长、晋升要求、学术压力、工作氛围和生活所迫等。其中,医患关系占比61.5%,高居首位,同时29.9%的医生表示其所处的医院经常发生医闹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医生对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医生压力,帮医院留住优秀医生减轻晋升压力,提升医生待遇医生是我们健康的“守门人”,当医生因为身心俱疲离开医院的时候,谁又来守护我们的健康呢?将医生留在医院内变得至关重要,留下医生还需从减轻晋升压力,提升医生待遇着手。1)减轻晋升压力方面,2017年各省市陆续推出了新的政策,将评审方式回归到对临床技术的考核上,调整外语、计算机、论文等内容的评审权重。2)提升医生待遇方面,以北京新医改为例,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设立医事服务费,从而促进医生酬薪合理健康增长。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生信心医患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医患间更有效的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可以让双方多一些信任和理解,从而提升救治效果。改善这种关系是需要医生、患者、媒体、政府等多方努力才能做到的,不能仅依赖于医生的态度改变。作为患者,我们更需要理解医生,理解医生的高强度工作下的有限精力,理解医学局限性,信任医生、充分沟通不隐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