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竞争格局——企业竞争格局从新成立企业来看,根据企查猫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我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呈现快速攀升的趋势。到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19.8万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有22.6万家。截止2021年1月29日,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8326家。——地区竞争格局根据企查猫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月29日,第一阶梯为广东和山东两省,其在业的医药企业超过了10万家;而第二阶梯则是在业数在5万家到10万家的省份有河南、江苏、浙江等6个省市区;第三阶梯则是在业数在1万家到5万家的省份有辽宁、安徽、广西等20个省市区;第四阶梯则是在业数在1万家以下的省份有宁夏、青海和西藏三个省份。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阶梯的2个省市区中,注册资产在5000万以上的在业企业比重没有一个省市区超过2%;而北京虽然在业企业数有21162家,但是其注册资金在5千万以上的新成立在业企业数有727家,占比达到了3.44%。中国医药产业结构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在2020年6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76%的制药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2000万元,但百强制药企业的贡献度不断增加,规模企业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Top100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8395.5亿元,年均增速11.8%。百强制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有22家,占整个行业比重32.5%,同比提升7.3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提出的较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在百强制药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下,医药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发展动能更加充足,行业集聚效应突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形成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在引领医药创新、国际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药谷、苏州生物纳米园、武汉光谷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等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景气指数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19前三季度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景气指数预估为138.67,整体较为景气,但为五年来最低水平。在宏观形势景气度下降的情况下,医药行业遇到了诸多创新竞争和转型升级的挑战,现金流指数较高,盈利指数较低,企业发展趋于保守。分行业来看,化学制药行业景气度最为稳定,医药研发作为新兴领域稳定性较低;医疗器械景气度较高,中药景气度偏低。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景气变异性较大,呈下降趋势;华北地区变异性较小,呈上升趋势;华东地区抗下行能力较强,西部地区表现相对低迷。当前,医药企业较多选择保守方式应对变化,华东、华北地区医药工业基础水平较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先行,表现出较好的景气度。(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环球网综合报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写入“十四五”规划、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系列外部因素让中国医药行业正迈入一个新时代,这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时代的竞争与发展,医药企业在做好产品的基础上,更加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与影响力,以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基于目前行业品牌化发展的现状,环球时报舆情中心本月14日在2021中国大健康产业西湖论坛期间发布《医药企业品牌发展报告》及“医药企业品牌发展指数”,为国内医药企业品牌建设“把脉”,提出了医药行业品牌发展的必要性、独特性和结构性。加强品牌建设恰逢其时“从市场基础、发展路径、成长空间等多要素看,中国医药行业倡导品牌化发展恰逢其时”,环球时报舆情中心主任张琪14日在环球时报社与搜药网主办的2021医药企业品牌圆桌会议上发布了《医药企业品牌发展报告》。该报告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通过专家访谈、公众问卷、从业者定向调查等方式,在概念内涵、信息触达、敏感与期待、建设与发展等板块给出研究结果。报告发现,六成接受访问的医药从业者认为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品牌化处于成长期,其中三成认为处于成长初期,三成认为处于快速成长期。此外还有接近两成受访者认为已经处于“激烈竞争期”。不难看出,对医药企业品牌化现状相对分散的认知,显示出业内已经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共识,但在具体路径、发力重点、建设标准等方面依然存在发展空间。张琪表示,医药行业的品牌建设的本质是构建企业与大众间的沟通,药品与适用对象间的沟通,其核心和目的是可持续发展。报告展示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多数医药从业者均认为,“提升信誉与大众形象”是品牌发展的主要目的,其次是赢取行业竞争优势,即将品牌打造为企业的“护城河”。对于不少常用非处方药而言,普通消费者并不容易感知到不同企业产品在药效方面的差异,品牌形象与影响力就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报告显示,在药效近似的情况下,更多消费者在购买非处方药时更乐于青睐品牌药品。而在对受访者最近一次购买非处方药的关键词统计中,“999感冒灵”是被提到最多的选择,这也离不开华润三九在企业形象、广告影响等领域的大力投入,已经让其品牌“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报告也针对医药企业如何加强品牌建设提出几项建议,如加大在人才和战略上的投入,为品牌建设分配足够的资金,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公共性与专业性。资深行业专家认为,医药企业塑造品牌要通过宣介、公关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令消费者了解一个专业、可靠的医药企业品牌。发展指数展示品牌综合实力同日,环球时报舆情中心还首次发布“医药企业品牌发展指数”。该指数基于知名度、美誉度、社会责任、行业价值、发展预期等5项一级指标以及20项二级指标,通过加权计算得出,涵盖150多家医药企业。经过统计,国药集团在品牌发展指数排行榜上位列第一,上海医药与以岭药业分列二三位。复星医药、扬子江药业、广药集团、拜尔医药、华润医药、人福医药、天士力等企业位列前十。张琪强调,这一指标体系更注重反馈消费者评价和社会责任,适当降低企业在经济效益指标的权重。因此,排名第三的以岭药业尽管在体现其经济效益的行业价值排名未居于前列,但因为其核心产品连花清瘟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贡献,使得该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均在前三之列,在总体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三。已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在当下品牌经济的竞争时代,品牌对于医药企业而言不单单是传统地通过广告、促销等方式“卖药”,更是对包括企业理念、创新实力、管理能力等要素在内的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打造一流的品牌,赢得市场,进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忠诚。
本篇为《医药制造行业2020年度蓝皮书》的发展现状篇,重点从医药制造行业特点、市场规模、行业成长性、盈利性、行业总体发展方向与竞争态势等方向对医药制造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梳理和剖析,对2020年医药制造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做出了勾勒和回顾01医药制造行业定义及产业链01、医药制造行业定义广义上,医药行业大体由四大板块组成,以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商组成的医疗服务板块;以药企组成的药品研发制造板块;以经销机构、药店等组成的药械流通板块;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保局等组成的监管部门。医药制造业是指将原料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医药类产品的行业,一般可按药品性质和专利属性两种方式划分:按药品性质划分包括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五种类别。1.原料药是进一步加工化学药品制剂、生物药品制剂所需的成分,主要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2.化学药品制剂是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的化学药品,包括片剂、针剂、胶囊、药水、软膏、粉剂、溶剂等剂型的小分子药品。3.生物药是主要成分为生物大分子的药品制剂,主要包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生物化学药品、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4.中药饮片是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5.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按专利属性划分包括仿制药和创新药两种。1.仿制药是指在创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到期后(原研药),其他厂家可以生产的,与原研药在剂量、安全性、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仿制药的创新程度低,成本低,但利润相对也低。2.创新药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医药企业从无到有,全新研发的新型药品,先后经历10到15年的时间,耗资可达数十亿美元。创新药按照创新程度不同,又分为Me-too、Me-better、Best-in-class(BIC)和First-in-class(FIC)四种。02、医药工业价值链模型03、医药制造行业产业链从产业链的分布看,医药制造业上游为研发、种植、化工等行业,下游为医药流通环节,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大体分为化学药品、现代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三个类别。02全球医药制造行业发展现状01、市场规模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走强、人口总量的增长以及创新类药物的持续研发创新和推广,全球医药制造业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3244亿美元,2015年至2019年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4.6%。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但因受到大量药品专利到期以及仿制药广泛运用的影响,医药消费支出增速下降,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放缓。02、发展趋势头部企业并购活跃医药行业的并购交易是实现行业内资源整合、企业获得持续增长和加快新药研发效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球药企纷纷通过并购重组或是股权收购等方式,在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的时期,壮大实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全球TOP10药企的并购总额已经达到近5000亿美元,头部企业并购交易市场活跃。2010年到2019年间,仅诺华一家并购数量就达22起,涉及金额达979亿美元。2019年百时美施贵宝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将全球最大的两家癌症药物生产企业合二为一,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制药业并购案。研发向创新药转移在全球药品总支出增速平缓的背景下,市场对新药获批带来增长的渴望日益加强,伴随着市场独占期结束给医药企业带来的压力,首创新药持续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全球药企的重心也在向创新药转移,First-in-class 药物占比不断扩大。FDA在2019年批准上市的新药中,有20种为First-in-class,占比达到42%。外包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自2014年以来,得益于全球药企转移研发成本,积极使用外包合作服务,CRO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全球CRO市场规模为642亿美元,并预期将持续扩大,但增速有所下降,预计2023年有望达到951亿美元。03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不可小觑的医疗卫生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制造业整体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已占GDP的6.2%。01、市场规模医药行业是集高附加值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我国也一直将医疗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予以扶持。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2019年已达到1.64万亿元左右。预计中国医药市场将会继续保持与往年相当的增长速度,并在2023年达到2.13万亿元左右。02、行业成长性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近年来,虽然我国GDP增速有所下降,但医药工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与此同时,从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医药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受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宏观经济减速发展常态化以及“三医”联动改革新政变化的影响,医药工业收入增速又降至个位数。全年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6.6%,仅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由增转降2013-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提升,但增速逐步下降,2017年达到28186亿元,2018年和2019年,转为下降。总体而言,我国医药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较好。不过我们也发现,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2018和2019年的医药制造业由于受到一系列政策调控和企业转型的影响,收入出现了下滑。未来,医药制造企业应关注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投融资规模扩大在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仿制药质量、支持国际化等政策引导下,制药企业加大了新药研发、一致性评价和欧美认证等创新投入,并引入外部投资支持。2014年以来,中国医疗产业融资规模在数量和金额上不断上升。融资数量从2014年的331个到2018年高峰时期的695个;融资规模从2014年的36.69亿美元,到2019年的163.56亿美元,短短5年时间,融资数量和规模都翻了几番。投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象征着市场对医药行业的预期看好,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融资规模有了明显的增长。得益于新一轮医改的推进,各家医药制造企业纷纷在研发和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方面做足文章。这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市场潜在空间巨大卫生总费用占我国GDP的比重不断提升,从2010年的4.9%增长至2019年的6.6%,与此同时,我国卫生支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这一比例与美国(17%)、德国(11.7%)、英国(10.3%)等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医药市场潜在空间很大。03、行业盈利性行业总体盈利性较高我国医药工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011-2017年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18年和2019年有所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医疗体系改革造成的阶段性调整。2010年到2018年,医药工业销售利润率都维持在10%以上,2019年下降至8%,行业整体的盈利性有所下降。近年来,由于国家通过医保控费、药品招标制度改革等手段持续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控,药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原料药生产的安全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人工成本持续上涨,药品制造成本呈上升趋势。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医药制造行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利润总额和利润率有所滑落。不过我们预计,经过较长时间的安全、环保整顿和集中治理,部分不达标的小规模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竞争,相对优质的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将获得较好竞争格局和市场环境,合理利润空间会逐渐恢复。医药制造业作为周期性弱,政策性强的行业,在新一轮医改的政策支持下,将会更多关注研发。研发新药带来的高风险和高回报预计会是下一阶段医药制药业企业利润的助推器。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自主研发新药的上市,医药制造业将会逐渐告别之前的盈利模式,转移到创新助推的、更加可持续的模式当中去。04、竞争格局行业壁垒不断提高首先是严格的行业准入及政策性壁垒。由于药品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国家在行业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加强对药品行业的监管,这在客观上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政策性壁垒。其次是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医药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产业。新药从研究开发、临床试验、试生产到最终产品市场开发和产品推广,各环节均需投入大量资金、技术等资源,对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积累等综合素质有很高要求。同时药品的生产也需要众多专用设备,目前仍有许多重要仪器设备依赖进口,费用昂贵。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日益规范,医药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医药行业的企业需具备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最后是市场壁垒和品牌壁垒。由于医药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在消费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选择知名度较高、质量较好的产品,所以医药企业品牌需要经过产品研发和创新、生产质量管理、专业营销与市场拓展等多方面、长时间的发展与积累才能形成。而新进入的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品牌影响力,因此药品生产企业的品牌、信誉度和客户基础均是进入医药行业的障碍。行业集中度持续上升从行业格局上来看,由于医药制造行业受到监管力度高、生产难度大等壁垒因素的影响,目前行业正在逐渐转型。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效果显现。百强制药企业的贡献度不断增加,规模企业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总体而言,经济环境对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度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为9296.4亿元,增速达10.7%,在医药工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达35.6%,同比显著提升3.1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2019年百强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7%,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20个百分点,恢复至往年工业增加值加速提升的整体态势。在医药行业提质增效的要求下,智能制造和精益运营在规模化制药企业中得到更加广泛且深入的应用,导致工业中间投入(包括原材料、燃料等各类实物产品以及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等多方面)显著下降,有效实现控成本、降价格的产业发展目标。生产成本的降低给了百强企业更大的定价自主权,从而在药品集中采购中占得先机。从“4+7”城市试点到第三批国家集采,百强企业始终表现突出,品种覆盖率不断提升。在刚刚公示的第三批国家集采拟中选结果中,2019年度百强企业有41家(包括集团或子公司)中标,涉及全部55个采购品种中的51个。医药工业百强榜单门槛由2017年的26.1亿元增至2019年的28.6亿元,门槛增速逐年放缓。逐年放缓的门槛增速显示,尽管百亿层级企业动能十足,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但更多的医药企业仍处于爬坡阶段。主要内容速览(节选)
中商情报网讯: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恢复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通过中医药抗击疫情的切实效果,提升了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程度,为中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细分产业中医药主要产品按照诊疗范围分为清热解毒类、妇科类、心血管系统类、补益类药品。各细分市场概况如下:1.清热解毒类用药清热解毒为中医名词,清热解毒类药物早己被临床证实确有抗菌的功效,加之其毒副作用较小,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使用中长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我国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在公立医疗机构及城市零售药店的销售额从278.23亿元增长至308.8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4%。数据来源:米内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妇科用药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妇科用中成药没有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小,且病愈后仍有调理性的汤剂药方,具有一定优势。从妇科用中成药市场规模来看,2018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和城市零售药店妇科用中成药市场销售额达到150.48亿元,近年来总体规模趋于稳定。从市场结构上来看,妇科炎症用药、妇科调经药占比较高,两者合计达到75.40%。随着人们对妇科疾病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中成药调理疗效的进一步认可,妇科用中成药市场潜力也将随之扩大。数据来源:米内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米内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心血管药物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通常较长且难以根治,特别是高血压类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高血压类药物以控制血压、血脂至理想水平。因此,抗高血压类药物的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抗高血压类药物的市场销售额达到了711.73亿元,且自2013年以来保持了连续增长的态势。数据来源:米内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儿童用药儿童用药指应用于儿童患病所使用的药物,包括专门针对儿童的专用药品或药品说明书中标明儿童使用用法的药品。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支持儿科用药发展,为儿科用药市场拓展注入动力,在政策激励以及市场需求增加的双重作用下,儿科用药市场销售额从2016年的652.0亿元扩大至2019年的890.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0.3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儿童用中成药销售额可达1056.5亿元。5.补益类补益类药物具有补益人体气血、平衡阴阳,治疗人体各种虚损的作用。补益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人体活动机能、提高抗病能力;二是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加快恢复能力。数据显示,我国补气补血类中成药及壮腰健肾类中成药市场规模广阔、发展平稳,2019年全国零售药店终端补气补血类药品销售规模达到112.06亿元,2019年全国零售药店终端壮腰健肾类药品销售规模达到76.81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补气补血类药品销售额和壮腰健肾类药品销售额分别可达128.1亿元和80.8亿元。行业发展困境1.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我国制药企业众多,但由于起步较晚,大部分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相较于医药工业发展程度较高的欧美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产值较小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多,导致我国医药产业过度竞争、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产业政策,扶持和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升级速度,预计未来国内医药行业将进一步整合,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2.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较弱由于新药研发资金需求多、时间周期长、研发人才素质要求高、研发项目风险大,目前我国医药研发仍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国内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意愿并不高。一些关键性产业化技术长期没有突破,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情况比较严重,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产品。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格局——企业竞争格局从新成立企业来看,根据企查猫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我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呈现快速攀升的趋势。到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19.8万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数量有22.6万家。截止2021年1月29日,医药行业新成立企业有8326家。——地区竞争格局根据企查猫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月29日,第一阶梯为广东和山东两省,其在业的医药企业超过了10万家;而第二阶梯则是在业数在5万家到10万家的省份有河南、江苏、浙江等6个省市区;第三阶梯则是在业数在1万家到5万家的省份有辽宁、安徽、广西等20个省市区;第四阶梯则是在业数在1万家以下的省份有宁夏、青海和西藏三个省份。特别注意的是,第一阶梯的2个省市区中,注册资产在5000万以上的在业企业比重没有一个省市区超过2%;而北京虽然在业企业数有21162家,但是其注册资金在5千万以上的新成立在业企业数有727家,占比达到了3.44%。中国医药产业结构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在2020年6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76%的制药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2000万元,但百强制药企业的贡献度不断增加,规模企业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Top100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8395.5亿元,年均增速11.8%。百强制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有22家,占整个行业比重32.5%,同比提升7.3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提出的较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在百强制药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下,医药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发展动能更加充足,行业集聚效应突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形成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在引领医药创新、国际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药谷、苏州生物纳米园、武汉光谷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等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集群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景气指数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19前三季度中国医药上市公司景气指数预估为138.67,整体较为景气,但为五年来最低水平。在宏观形势景气度下降的情况下,医药行业遇到了诸多创新竞争和转型升级的挑战,现金流指数较高,盈利指数较低,企业发展趋于保守。分行业来看,化学制药行业景气度最为稳定,医药研发作为新兴领域稳定性较低;医疗器械景气度较高,中药景气度偏低。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景气变异性较大,呈下降趋势;华北地区变异性较小,呈上升趋势;华东地区抗下行能力较强,西部地区表现相对低迷。当前,医药企业较多选择保守方式应对变化,华东、华北地区医药工业基础水平较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先行,表现出较好的景气度。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行业“十四五”市场前瞻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些主要药品的专利将陆续到期,使更多的仿制药能够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是新兴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这些国家的药品需求。全球金融危机以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球药品销售额不断增加,2003-2009年间,全球药品销售额始终保持7%以上增速增长;2012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仍在继续,全球经济复苏未见明显好转,但由于金融资本的进入促进药品需求的增长和医疗通道的改进,全球药品销售额开始实现恢复性增长,增速逐步上升,随着专利到期的药品数量锐减,创新药层出不穷且价格上涨,截至2019年,全球药品销售额预计达到1.30万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加4.8%。根据IMS的预测,202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将达到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全球处方药销售额根据EvaluatePharma在2020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处方药销售额将达到8720亿美元,随后将以CAGR7.4%的速度上升至2026年的13900亿美元。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对于医药行业来说,研发投入是影响医药研发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Evaluate Pharma的统计,2019年全球医药研发支出达到1860亿美元,同比增长1.6%。特别近几年随着基础前沿学科不断取得进展、针对新型药物(ADC、PD-1等)及新型治疗技术(CAR-T等)各大制药公司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此外,EvaluatePharma预测2019-2026年将以3.2%的CAGR上升至2026年的2330亿美元。全球的药物研发正在逐渐升温,这主要基于在过去几年里,癌症、糖尿病、认知障碍和炎症等疾病治疗领域中一些新分子药物的出现、诊断和治疗的紧密结合和相辅相成,以及人们对传统商业模式(重视仿制药品,而不重视未知罕见病的治疗药物)依赖性的下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下表是2019-2026年全球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前十企业,从中可以看出,2019年研发投入最多的是罗氏,总额为103亿美元,占销售额比重为21.3%;在2026年,EvaluatePharma预测其研发费用为129亿元,占比21.2%。居第二位的是默克,研发费用为87亿美元,占销售额比重为21.3%;2026年,默克的研发费用将上升至110亿美元,占比20.6%。而强生在2019年研发费用为88亿美元排名第三,占销售额比重为22%;在2026年为107亿美元,占比19.1%。制药企业面临专利悬崖“专利悬崖”是指由于排他性的新药专利保护到期,制药企业面临仿制药的激烈竞争,且又无足够的新产品上市以缓解,过去依靠专利保护取得的营业额和利润将会一落千丈。一款新药从药物探索阶段到上市投产阶段,一般需要10-15年的研发时间,世界主要国家的新药专利保护期都为20年,新药上市之后实际有效的专利保护期限基本仅剩6-10年。虽然2012年已经迈过专利药品到期的高峰,但是预计在2023年将迎来新高峰。据EvaluatePharma统计,在2021-2026年仍有接近2520亿美元销售额的原研药品专利到期,原研药的专利到期和仿制药引入的市场冲击预计造成约1250亿美元销售额的流失。具体从药物产品来看,2023年将是近年来专利到期最多的一年,包括Humira和Stelara等在内的许多生物制剂的专利将在2023年到期。此外,也有很多主要药物像是Perjeta,Prolia,Xgeva,Xeljanz,Farxiga和Yervoy将在2025年和2025年到期。尽管如此,在2026年,Eliquis将成为TOP10的畅销药物。在2020年,瑞士诺华公司将到期8个专利;其中,Afinitor/Votubia,Exjade/Jadenu,和Zortress/Certican北美销售额在2020年达到了21.88亿美元,预计2025年只能达到3.15亿美元;特别是Afinitor/Votubia(everolimus),其2020年全球销售额达到了1083百万美元。(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之前有篇文章叫《未来投资三驾马车就够了》,里面简单介绍了下医药板块。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最值得关注。我们现在还年轻,很多事都不是很清楚,其实就像我们天天都必须吃饭一样,很多中老年人天天离不开药的。高血压得吃药,糖尿病得吃药,心脏支架后得吃药,换XX也得吃药等等。因此,医药板块是可以长期进行价值投资的。那么我们今天就聊一聊医药板块。什么是医药板块?要想充分的了解医药板块,我们得把“医”和“药”分开。“医”就是指为消费者提供相关医疗服务的企业;而“药”是“器械”“制药”以及相关提供外包、配送和零售服务的产业链公司。总体来讲,医药板块细分就太多了,但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板块。1、医院、体检中心和专科门诊等在内的医疗服务行业板块,比如M年健康、J东健康等;2、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的医药研发行业板块,比如云南白Y、华兰S物等;3、药房行业板块,比如L百姓等。医药板块特点1、刚性需求确定性增长,且增速较快。据相关统计我国无论是医药企业数量还是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持续激增。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不断提升,在未来医药相关板块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得到扩大。2、行业竞争性稳定,龙头分化明显。医药行业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的产业,而龙头企业一般在研发支出金额和研发经验积累上优势非常明显。因此行业龙头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形成滚雪球效应,从而享受到该行业长期发展的红利。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那些发展良好的医药行业龙头会被长期持有,这也是医药板块投资的一个较大亮点。医药板块投资逻辑1、股票:龙头企业。毋庸置疑,作为长期价值投资的医药板块一样也是投资龙头企业。从医药行业的市场结果来看,企业发展空间、政策指导、研发能力和产品特性等是决定该企业成长性和投资回报率的核心因素。而且从医药行业的发展特点来看,行业刚性需求更是决定了医药板块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最熟悉的莫过于医药三剑客,迈爱瑞,再加上一个泰格。2、基金:明星经理。买权益类基金其实就是把资金交给基金经理打理。明星基金经理通常会研究产业的发展逻辑和政策倾向,通过全行业的对比和三大报表的深度分析,最终选出一批稳定且高增长的投资标的。明星基金经理代表葛兰。2021年投资机会医药板块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规范化、集中化和创新化,那些研发实力差、产品质量不高的企业终将淘汰。所以考虑到产业发展趋势,我们不妨继续看好那些创新能力强且具备成长性的企业。另外受益于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未来也可以看好各细分子行业的龙头。风险提示:医药板块各龙头估值过高和带标采购政策影响。写在最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每天成长一点,你也可以财务自由。欢迎留言或私聊,让我们一起探讨财富加倍增长的奥秘!!
(报告出品方/作者:渤海证券,陈晨)1.新型抗肿瘤药物大放异彩1.1 癌症患者持续增加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癌症患者急剧增加。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发布的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 1929 万例, 癌症死亡病例 996 万例,预计 2040 年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 3000 万,癌症负担将比 2020 年增加 50%。新发癌种方面,2020 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226 万)超过肺癌(220 万)成为全球 第一大癌,其次是结直肠癌(CRC,193 万)、前列腺癌(141 万)、CA(109 万)、 HC(91 万)、宫颈癌(60 万),前十大癌种占据新发癌症的 63%;死亡癌种方面, 肺癌依旧为第一大致死癌症,为 180 万例,其次是 CRC(94 万)、HC(83 万)、 CA(77 万)、乳腺癌(68 万),前十大癌症占据癌症死亡总数的 71%。我国新发/死亡癌症病例远超其他国家,癌症发病率处于全球中等水平。2020 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 457万例,约为全球的23.7%,癌症死亡病例约300 万例, 占癌症死亡总人数 30.2%,均远超全球其他国家,据米内网数据,近 10 多年我 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 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 2.5%的增幅,据 Frost & Sullivan 预测,预计 2030 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预计将达到 570 万例。 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对全球 20 个地区的肿瘤发病分析数据,我国肿瘤世标发病率 分别为男性 223/10 万人,女性 183/10 万人,死亡率分别为男性 167/10 万人, 女性 95/10 万人,处于全球各地区中部位置。据 IARC 数据,2020 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最高,其次是 CRC(56 万)、CA(48 万)、 乳腺癌(42 万)、HC(41 万),前十大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 78%;肺癌死亡人数遥 遥领先,约 71 万,占癌症死亡总数的 23.8%,其次是 HC(39 万)、CA(37 万)、 食管癌(30 万)、CRC(29 万),前十大癌症约占癌症死亡总数的 83%。由于我国 人种、生活方式及经济发展等和发达国家不同,癌谱存在明显差异,HC、CA、 食管癌等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肿瘤高发,而欧美国家则是以甲状腺癌、乳腺癌和 前列腺癌等雨后较好的肿瘤为主,此外由于我国癌症早筛率低、临床诊治不规范、 新药可及性低等因素,预后较好的肿瘤如乳腺癌(82.0%)、甲状腺癌(84.3%)、前 列腺癌(66.4%)的 5 年生存率仍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90.9%、98%、99.5%)。1.2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大放异彩癌症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免疫疗法、细胞疗法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恶性实体瘤,但无法应用于转移性恶性肿瘤,放化疗为更多 癌症适应症带来可及的疗法,但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靶向治疗药物能够抑 制癌症特定基因、蛋白质、或有助于癌症生长或生存的微环境等,从而抑制或阻 断肿瘤进展,较传统化疗药物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更少,癌症治疗已逐步由化疗 药物演变至分子靶向药物再至免疫治疗。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大放异彩。靶向治疗通常分为抗体类药物以及小分子靶向 药,可作用于肿瘤细胞生长信号、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免疫逃逸等不同类别,免 疫治疗则是通过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进 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毒副作用小、疗效明显。2019 年全球 top20 抗肿瘤用药方 面,十余种为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默克的帕博利珠单抗以 110.8 亿美 元的销售规模位列首位。1.3 群策群力,我国抗肿瘤新药市场蓬勃发展医保对接,加速提升抗肿瘤新药可及性。医保谈判品种多为新上市且临床价值较 高、价格相对较高的创新药或独家品种。2016 年医保谈判仅纳入吉非替尼、埃克 替尼两款靶向药物,此后每年一轮谈判,在 2020 年医保谈判中,2017 年的谈判 抗癌药物除舒尼替尼、阿法替尼直接纳入乙类医保,其余续谈,并新增 17 种抗 癌药,均为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所必需的临床价值高、创新性高、病人获益 高的药品。2020 上半年尽管在疫情的冲击下,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为 5752 亿元,同比下降 13.9%,但医保谈判品种销售额同比增长 47.11%,逆势上涨, 比重由去年同期的 2.8%上升至 4.8%,以价换量患者用药渗透率快速提升。国产靶向创新药物加速获批。据米内网数据,截止 1 月 20 日,我国按照新 1 类 获批生产且已上市的抗肿瘤新药有 16 个,除 4 个 PD-1 单抗外其余均为小分子药 物,近三年来靶向抗肿瘤药物加速获批。叠加一级市场资本追捧及 IPO 注册制推行,企业新药研发动力持续激活。据药智数据统计,2020 年 CDE 共受理 1 类创新药受理号 1240 个(其中报临床 1149 个,报生产 48 个),获批准的 1096 个,创历史新高。2019 年 IND 新药数据显 示,抗肿瘤新药在化学创新药、生物创新药均占据绝对数量,我们认为这一趋势延续。我国靶向抗肿瘤药物市场快速扩容。据米内网数据,2019 年,抗肿瘤药物在城 市公立医院肿瘤药物销售规模为 957 亿元(以下涉及单品或单类销售规模来源均 为城市公立医院),同比增长 20.9%,2020 年上半年销售规模为 519 亿元,其中 以靶向药为主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药物占据市场近 50%份额。靶向抗肿瘤药物自 2014 年以来复合增速高达 33%,以替尼为代表的蛋白激酶抑 制剂在抗肿瘤化学药市场中的份额从 2017 年的 13.62%上涨至 2019 年的 21.22%,以单抗为代表的单克隆抗体也从 2017 年的 12.87%上涨至 2019 年的 18.93%,上涨势头明显。截止 2 月 24 日,共计 23 个用于肿瘤治疗的单抗药物在国内上市(含类似物),包 括 10 个进口单抗,以靶向 PD-1/L1、HER2、CD20、VEGF 为主。2019 年,单抗类抗肿瘤药物销售规模为 171.83 亿元,自 2015 年以来复合增速 高达 32.95%,增速居抗癌药首位,2020 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仍保持 48.68% 的增速水平,top20 靶向药物几乎占据市场 100%份额,其中前三大曲妥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以及贝伐珠单抗超过市场一半份额,集中度高。小分子靶向药物方面,据米内网数据,截至 2021 年 1 月 20 日,我国已获批生产 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共计四十余个,其中按 1 类申报生产获批的国产蛋白激酶抑制 剂共计 14 个,靶点覆盖方面以 EGFR、ALK、BCR-ABL 等居多。2019 年在城 市公立医院市场规模为 185.48 亿元,自 2015 年以来复合增速高达 32.66%,居 抗癌药第一大类(21.50%),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仍保持44.97%的增速水 平,适应症以肺癌、CRC、血液癌、乳腺癌等大癌种为主,top20 靶向药物占据 市场的 93.65%。据 Frost & Sullivan 的预测,2023 年我国小分子靶向药市场将 达到 264.5 亿元。此外,我国已有1款双抗体药物、2款ADC药物均通过优先审评审批通道获批上 市,新型抗癌药物体系持续丰富中。2.EGFR:红海靶点,新一代 TKI 待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位于第 7 号染色 体短臂上,EGFR 基因共计 28 个外显子,其中 19 外显子缺失突变和 21 外显子 L858R 点突变约占 EGFR 基因突变的 90%,激活后的 EGFR 可以磷酸化下游蛋 白 , 调 控细胞 存 活 的 PI3K-AKT-mTOR 信 号 通 路 和 细 胞 增 殖 的 RAS-RAF-MEK-ERK 信号通路,EGFR 在许多上皮来源的肿瘤中过表达,如 NSCLC、乳腺癌、脑胶质瘤、头颈癌、宫颈癌、膀胱癌、CA 等,其中肺癌最为 常见。2.1 小分子:一二代 EGR-TKI 呈红海,三四代纷至沓来NSCLC 约占 85%,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我国大部分 NSCLC 患者的外 显子 19 或 21 常发生突变(分别占 45%和 40%),高于美国和欧洲肺癌 EGFR突变率 (10%-15%)。国内已经批准上市三代 EGFR-TKI,均被 NMPA 批准用于一线 EGFR 突变阳性 晚期 NSCLC 患者的治疗,二代 TKI(阿法替尼、达克替尼)相比于一代(吉非替 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能不可逆的与 EGFR 突变蛋白结合,理论上抑制效果 更好、更持久,但一二代 TKI 最终会在 9-14 个月产生耐药,其中约 50%患者产 生 T790M 位点突变,三代奥希替尼能够有效作用于 EGFRm/EGFR T790M 突变 阳性形式的 EGFR,且对野生型 EGFR 的活性很低, 2020 年 3 月,豪森药业三 代阿美替尼获批上市,作为 T790M 突变经 EGFR-TKI 治疗失败的晚期 NSCLC 二线治疗药物,近日艾力斯三代伏美替尼已获批上市,贝达药业三代贝福替尼上 市申请获受理。阿斯利康的甲磺酸奥希替尼于 2015 年 11 月获 FDA 批准,2017 年国内上市, 2019 年 8 月获批准用于 EGFR 阳性晚期 NSCLC 的一线治疗,在一项与其他 EGFR-TKI 对照的针对首治 EGFR-NSCLC 的全球实验中,奥希替尼组与对照组 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主要疗效终点)分别为 18.9、10.2 个月,其中中国 队列 mPFS 分别是 17.8、9.8 个月,且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CNS)疗效更佳。除达克替尼外,其余 6 大 EGFR-TKI 均已纳入医保,其中吉非替尼(250mg)为首 批集采品种,阿斯利康(4+7 及扩围中标价格为 54.7 元)、齐鲁制药(扩围 25.7 元)、正大天晴(扩围 45 元)中标,2020 年上半年城市公立医院销售规模(为 17.15 亿元,同比下降26.27,奥希替尼为我国第一大靶向抗癌药,2020年上半年销售 规模为 16.42 亿元,同比增长 98.62%。截止 2 月 19 日,正大天晴、扬子江、创诺制药等的吉非替尼仿制药物已获批上 市,且有美大康华、重庆佳世腾、白云山等五家企业新分类注册报产中,厄洛替 尼、阿法替尼均已有品种以新注册分类上市。除以上市EGFR-TKI外,艾森生物的艾维替尼和贝达药业的贝福替尼均处于上市 申请中,其均为三代 EGFR-TKI,作用于 EGFR T790M,益方生物、润新生 物、倍而达药业等适用于 NSCLC 的 EGFR-TKI 均处于临床 III 期,预计未来市场 竞争较为激烈。此外正大天晴的 TQB3804 尚处于 I 期,其为四代 EGFR-TKI,用 于三代耐药后的进一步治疗,约 15%的 EGFR 突变 NSCLC 患者在接受第三代 EGFR-TKI 治疗后发生 C797S 突变,疗效需进一步验证。2.2 大分子:在研丰富,西妥昔单抗类似药即将喷涌国内已获批上市的 EGFR 类单抗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和尼妥珠单抗。默克的西妥昔单抗为嵌合型 lgG1 单抗,与 EGFR 结合的亲和力约为其内源性配 体的 5-10 倍,还可以靶向诱导细胞毒免疫效应细胞作用于表达 EGFR 的肿瘤 细胞(即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临床试验中疗效显著。2018 年西妥昔单抗纳入医保谈判品种,报销范围为单用或与伊立替康联用于 EGFR 过表达的对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转移性直肠癌的治疗,推 荐起始剂量为 400mg/m2,维持剂量为一周 250mg/m2,最新公布中标价格为 1295 元/100mg,与伊立替康联用初治转移性 CRC 患者至病情进展期(约 11.2 月),用药金额约为24万元,用于伊立替康耐药后使用至病情进展期(约3.5月), 用药金额约为 7.56 万元(医保报销范围)。2019 年城市公立医院销售规模达 11.99 亿元,同比增长 68.78%,2020 年医保续谈判成功,2020 年上半年销售规模约 8.30 亿元,受疫情影响下降 30.77%。西妥昔单抗在我国专利保护于 2017 年 1 月到期,截止 2021 年 2 月 19 日,处于 临床 III期、II 期的 EGFR 单抗类产品分别有 6、4 个,其中齐鲁制药、安进制 药、迈博太科、海正药业、安普泽、科伦药业进度领先,除海正药业外,其余均 用于转移性 CRC 的治疗,未来可能面临集采压力。3.ALK/ROS1:阿来替尼疗效显著,潜在品种 压力较大ALK 是一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约 5%NSCLC 患者存在 ALK 基因重排阳性,在 年轻、不吸烟且 EGFR 未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中表达率可达 25%-30%,病理类型 为含印戒细胞的粘液型或实性腺癌中,ALK 融合发生率达到 46.2%。ALK 靶向药包括一代克唑替尼、二代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以及三代 劳拉替尼等,2020CSCO 指南 I 级推荐阿来替尼(优先推荐)、克唑替尼用于 IV 期 ALK 融合 NSCLC 的一线治疗(1A 类证据),阿来替尼、色瑞替尼可用于二线耐药 后疗法,此外克唑替尼也被一级推荐用于 IV 期ROS1 融合的NSCLC 一线治疗(1 类证据)。目前塞瑞替尼、克唑替尼、恩沙替尼、阿来替尼、阿来替尼均已在国 内上市,且均已被纳入医保谈判,三代劳拉替尼处于 III 期实验中。阿来替尼的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 ALEX 研究显示的 PFS 可达 34.8 个月,相比克唑替尼组(10.9 个月)提高了 3 倍,降低 57%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的同时具有 更有的安全性;劳拉替尼可有效对抗各类 ALK 继发的耐药基因突变,并且有较 强的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保持脑组织中较高的血药浓度;贝达药业的恩沙替尼 同时能覆盖一、二代 ALK 抑制剂常见的耐药位点,全球多中心一线研究初步结 果显示,经 BIRC 评估恩沙替尼组 mPFS(ITT)为 25.8 个月,相比克唑替尼 12.7个月显著延长,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阿来替尼凭借突出的临床疗效迅速放量,2020 年上半年实现 4.84 亿元的销售业绩,远超去年全年 1.39 亿元,克唑替尼、塞瑞替尼均快速放量。截止 2021年 2月 19日,多家企业的ALK/ROS类药物处于临床 III期、II期阶段, 其中齐鲁制药、正大天晴进度领先,均为与克唑替尼对照下治疗 ALK 阳性晚期 NSCLC的头对头研究,由于已上市 ALK 抑制剂已表现出良好的mPFS,后续上 市品种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4.BRAF V600/MEK: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联用于黑色素瘤疗效显著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约 0.6-1/10 万(澳大利亚超 50/10 万;美国约 30/10 万), 除早期手术切除外,缺乏特效治疗,预后差,目前应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化疗药 物主要包括达卡巴嗪、替莫唑胺、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顺铂/ 卡铂、福莫司 汀。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 BRAF 突变率为 20%-25%、KIT 突变率约为 10%,目 前我国上市的针对黑色素瘤靶向药主要有达拉非尼、维罗非尼、曲美替尼。2017 年 3 月,维莫非尼在国内上市,在一项针对初治 BRAF V600 突变阳性的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 III 期临床研究中,维莫非尼组相对于对照组 (达卡巴嗪组),在 ORR(57%vs9%)、mOS(13.6vs 9.7)、mPFS(6.9vs1.6)具有显 著的临床获益。曲美替尼靶向作用于 MEK1/2,通过对 MEK 蛋白的作用影响 Ras/Raf/MEK/ERK 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细胞增殖,2013 年 5 月获 FDA 批准上市,2019 年 12 月我 国批准 BRAF 抑制剂达拉非尼联合 MEK 抑制剂曲美替尼上市,联合用药有效率 超 60%。2020CSCO 指南中诊疗指南中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转移或不 可切除 III/IV 期皮肤黑色素瘤方案由二级推荐升级为一级推荐,2020 版 NCCN 指南推荐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西妥昔单抗用于 RAS 野生/BRAF V600E 突变的 CRC 二线及二线以后治疗。维莫非尼于 2018 年医保谈判成功,2019 年业绩飞速增长,2020 年上半年销售 规模为 1.44 亿元,同比增长 69.19%,2020 年医保续谈成功,有望再度加速放 量;达拉非尼需联合曲美替尼治疗 BRAFV600 突变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 素瘤患者,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高昂的用药费用限制了该 类疗法的使用,2020 年上半年达拉非尼在城市公立医院销售规模仅约 21 万元, 达拉非尼与曲美替尼与 2020 年医保谈判成功,将加速该类疗法适用。目 前 , 我 国 临 床 用 于 黑 色 素 瘤 的 临 床 试 验 较 少 ,其中 百济神州的 Lifirafenib(BGB-283)是一款新型具有 RAF 单体和二聚体抑制活性的在研小分 子激酶抑制剂,已在临床前模型、携带 V600E型BRAF 突变及非 V600E 型 BRAF 突变癌症患者、NSCLC 患者和 KRAS 突变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都展现 出抗肿瘤活性。5.HER2: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中,在研热门靶点HER2 蛋白过度表达在多种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CA、胆囊癌、卵巢癌、CRC 等,其中约 15%-30%的乳腺癌及 7%-34%的 CA 肿瘤会出现 HER2 蛋白过度表 达,加速癌细胞的侵袭性扩散。乳腺癌:乳腺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 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 高,仅 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现已知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包括 BRCA-1/2、 HER2、P53、PTEN 等,除 HER2 阳性率较高外,三阴乳腺癌的 TROP2 突变频 率超 90%。2020CSCO 推荐(I 级)靶向 HER2 的抗体药物作为 HER2 阳性晚期晚期乳腺癌首 要治疗方法,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可使用吡咯替尼或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疗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 年我国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约 8.58 万,预计 到 2024 年中国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人数将达到 9.25 万,随后患者人数将以 1.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 2030 年达到 9.81 万。CA:CA 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40-60岁多发,男女比例约为 2:1,未 经治疗 CA 患者平均寿命约 13 个月,对无法切除的晚期或转移性 CA 以及术后复 发患者采用细胞毒药物进行传统化疗的中位生存期仅约11 个月,我国转移性CA 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 35.1%。CA 常见突变基因为 HER2、PIK3CA、EGFR、 KRAS,其中 HER2 扩增突变为 16%、热点突变为 3%,我国针对 CA 的靶向药 物研究众多,进入临床的仅限 HER2 抑制剂的一线治疗和抗 VEGFR 通路的二/ 三线治疗以及 PD-1 联合用药等(仅约 20%的转移性 CA患者可能受益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5.1 大分子:曲妥珠单抗类似物竞争激烈,罗氏全系列覆盖国内获批的 HER2 大分子靶向药包括罗氏的曲妥珠单抗(类似物已上市)、帕妥珠 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以及三生国健的伊尼妥单抗。2020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 中推荐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为 HER2 阳性乳腺癌术前治疗、早期术后 辅助、晚期复发转移的一线治疗方案(I 级推荐)以及晚期转移性 CA 一线治疗方案 (I 级推荐),2020 版 NCCN 指南推荐曲妥珠单抗+ 帕妥珠单抗或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在 HER2 扩增的晚期 CRC 三线治疗。罗氏曲妥珠单抗是首个以 HER2 为靶点的人源化抗体药物,1998 年 9 月获 FDA 批准,2002 年 9 月进入我国。2018 年 2 月罗氏的帕妥珠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 在探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针对转移性 HER2 阳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 试验中(CLEOPATRA 研究),mPFS 为 18.7 个月,对照组(曲妥珠单抗+化疗)为 12.4 个月。HER2 阳性乳腺癌整体预后较差,使用曲妥珠单抗 10 年后仍有 25%HER2 阳性 早期乳腺癌患者会复发转移,新辅助治疗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治疗 后,仍有约 40-60%的患者未达到 pCR(病理完全缓解),其 5 年内复发风险高于 pCR 的患者,少数风险甚至接近 80%。2020 年 1 月,罗氏抗体药物偶联物恩美 曲妥珠单抗国内获批上市,至此罗氏已建立针对 HER2 阳性乳腺癌从最初的新辅 助治疗、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及晚期一线治疗全程的抗 HER2 治疗体系。1)曲妥珠单抗:2017 年 7 月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谈判价格为 7600 元/440mg, 降幅达 67%,2019 年医保谈判降价续约,治疗方案为每 3 周一次 6mg/kg(首次 剂量 8mg/kg),假设患者平均体重在 60Kg,对于乳腺癌患者年用药金额约 10 万 元,CA 患者平均治疗费用约 6.5 万元,2019 年,曲妥珠单抗在城市公立医院销 售规模达 52.22 亿元,同比增长 38.22%;2)帕妥珠单抗:推荐起始剂量为 840 mg,此后每 3 周给药一次,给药剂量为 420 mg,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2019 年 12 月江苏中标价为 18800 元/14ml:420mg,年用药金额约为 34 万元,2019 年医保谈判后进一步 降价,2020 年上半年帕妥珠单抗在城市公立医院销售规模达 56,747 万元,相比于2019 年全年的 5714 万元爆发式增长。3)恩美曲妥珠:最新已公布中标价为 27633 元/160mg,19282 元/100mg,推荐 剂量为 3.6 mg/kg,每 3 周一次(21 天为一个周期)。2020 年上半年恩美曲妥 珠单抗在城市公立医院销售规模达 373 万元。2020 年 6 月 19 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创新抗 HER2 单抗药物——三生国健伊 尼妥单抗获批上市,适用于与长春瑞滨联合治疗已接受过 1 个或多个化疗方案的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与曲妥珠单抗相比,伊尼妥单抗具有相同的 2 个 Fab 段,各 214 个氨基酸,但是对 Fc 段进行了氨基酸修饰,同时进行了生产工 艺优化,经 Fc 段修饰后的伊尼妥单抗 ADCC 效应比曲妥珠单抗提高大约 11.1%, 在伊尼妥单抗同步/序贯联合长春瑞滨治疗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 III 期研 究中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进展风险显著降低。伊尼妥单抗 50mg/支 的零售价为 1530 元/支,用于治疗 HER2 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推荐剂量为首次剂 量 8mg/kg,后续 6mg/kg,目前援助方案为 3+3,至无进展生存期用药金额约为 15 万。我国HER2单抗类在研药物方面,除复宏汉霖的曲妥珠单抗类似物已获批上市, 嘉和生物药业、安科生物、齐鲁制药、浙江海正、正大天晴、华兰生物、上海所 等多家企业处于临床三期,罗氏的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抗药物也处于 III 期 临床,复宏汉霖、恒瑞医药的帕妥珠已开展临床 I 期试验。(双抗类药物详见章节 9)5.2 小分子:吡咯替尼疗效优于拉帕替尼,适应症快速拓展中国内获批的 HER2 类小分子靶向药包括拉帕替尼、奈拉替尼、吡咯替尼,2007 年 3 月 GSK 的拉帕替尼获 FDA 批准上市,2013 年 1 月国内上市,显著延长乳 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2018 年 8 月恒瑞医药吡咯替尼获批上市。在恒瑞医药的吡咯替尼与拉帕替尼的对照实验中,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曲妥珠单 抗治疗,吡咯替尼组均显示出较优的临床效益,此外吡咯替尼用于治疗 NSCLC,HER2阳性(和早期)乳腺癌的试验已进行到临床III期,用于HER2阳性 晚期/转移性 NSCLC 试验处于 II 期临床,2020 年 9 月,江苏恒瑞医药与韩国 HLB-LS 公司达成协议,HLB-LS 将获得吡咯替尼在韩国的独家临床开发、注册 和市场销售的权利以及生产选择权(不含原料药生产权利)。吡咯替尼于2018年上市,2019年医保谈判后价格降至254.29元/80mg、355.71 元/160mg,推荐剂量为 400mg/日,21 天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费用约为 2 万 元,治疗用药应持续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在患者援助项目 下(160mg:8+8;80mg:30+30),吡咯替尼年治疗费用约为 16-22 万元。2019 年吡咯替尼在城市公立医院销售规模为 5.38 亿元,2020 年上半年为 4.35 亿元, 持续放量中。目前国内 HER2 小分子靶向药物潜在在研较少,在 HER2 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 癌方面进度较快的有齐鲁制药的赛拉替尼,处于 II 期临床。6.Parp 抑制剂:BRCA 突变下的有效治疗机制约 10%-15%的卵巢癌患者与遗传性 BRCA 突变相关,卵巢癌早期无症状,超 60%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2 年复发率 75%,5 年生存率不到 40%, PARP 抑制剂可有效延缓卵巢癌的复发时间,提升患者的总生存期。PARP 抑制剂是一种靶向聚 ADP 核糖聚合酶的癌症疗法,通过与 PARP1/2 催化 位点结合导致 PARP 蛋白无法从 DNA 损伤位点上脱落进而导致 DNA 复制叉停 滞,需激发包括 BRCA1/2 等“类 BRCA”蛋白的同源重复修复功能(HRR)进行修 复,当类 BRCA 蛋白受损会导致 HRR 功能失常进而引发导致细胞死亡从而杀灭 肿瘤细胞,具有 BRCA 突变的肿瘤细胞对 PARP 抑制剂敏感度是携带野生型 BRCA 基因的肿瘤细胞的 1000 倍。目前全球共有 5 款 PARP 抑制剂获批上市,分别为奥拉帕利(阿斯利康,2014 年)、 芦卡帕利(Clovis Oncology,2016 年)、尼拉帕利(Tesaro/再鼎医药,2017 年/2019 年)、他拉唑帕利(辉瑞,2018 年)以及氟唑帕利(恒瑞医药/豪森,2020 年),其中 奥拉帕利、尼拉帕利、氟唑帕利已在我国上市。1)阿斯利康的奥拉帕利于 2014 年 12 月获 FDA 批准,为全球首个获批的 PARP 抑制剂,适应症已扩大至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胰腺癌等, 2018 年全球销售额达到 6.47 亿美元,2018 年 8 月奥拉帕利国内上市,用于卵巢 癌靶向治疗。在一项针对接受过两次或以上铂治疗后的 PSR 卵巢癌症患者中, 奥拉帕利对 BRCA1/2 突变卵巢癌患者中获益最大,在 BRCA1/2 野生型患者中 获益不明显。2)2016 年 12 月 FDA 批准芦卡帕利上市,用于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以上化 疗的BRCA 突变晚期卵巢癌,在一项针对接受 2种及以上铂类化疗后复发的带有 BRCA 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 II 期试验中,ORR 为 53.8%,CR、PR 分贝为 9.4%、45.3%,中位 DOR 为 9.2 个月,对铂化疗药敏感、耐药、无效的患者 ORR 分别为 65.8%、25.0%、0%。3)2017 年 3 月,TESARO 的尼拉帕尼获 FDA 批准上市,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 上皮性卵巢癌在含铂化疗达到 CR/PR 后的维持治疗(无论是否 BRCA 突变),随 后拓展至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的维持治疗。2016 年再鼎医药获得尼拉帕利在 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开发和推广的独家许可,2018年10月在香港获批,2019 年 12 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2020 年 12 月纳入国家医保,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 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铂化疗达到 CR/PR 的维 持治疗。4)2018 年 10 月 FDA 批准辉瑞的他拉唑帕尼上市,用于 BRCA 突变、HER2 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实验组的 Mpfs、ORR显著优于对照化疗组(8.6vs5.6,62.6%vs27.2%)。5)2020 年 12 月,恒瑞医药和豪森开发的氟唑帕利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上市, 用于既往经过二线及以上化疗的伴有胚系 BRCA 突变(gBRCAm)的铂敏感复发性 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治疗,其独特的药理结构优化设计使其 在人体内不易代谢从而保持长期稳定性,因此具备最优的 PARP 抑制剂潜力,氟唑帕利治疗卵巢癌患者的有效率高达 69.9%,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长达 12 个月,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以 Ib 期研究获批的抗肿瘤药物。2021 年 1 月,本品 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在含铂化疗 CR/PR 后的维持治疗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优先审评,氟唑帕利的 多适应症拓展也在进行中。奥拉帕利 2019 年纳入医保谈判,价格为 442.68 元;尼拉帕利纳入 2020 年医保 谈判,由于其生物利用度高(73%)且在人体半衰期长(36h),只需日服一次,且卵 巢癌患者不需 BRCA 基因检测,依从性、便利性更高,2020 年上半年销售规模 为 1599 万元。目前,国内百济神州针对 PARP 的 Pamiparib(帕米帕利)进度最快,处于上市申 报阶段,该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化疗、携有致病或疑似致病的胚系 BRCA 突变的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临床前模型显示其 具有穿透血脑屏障和 PARP-DNA 复合物捕捉等药理学特性。7.VEGF:贝伐珠单抗类似物竞争激烈,面临集采压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 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 作用,包括 VEGF-A/B/C/D 和胎盘生长因子(PGF),为实体肿瘤提供氧和营养供 给并作为侵袭和转移的途径,与 VEGF 特异性结合的高亲和力受体称为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受体(VEGFR),包括 1/2/3 三类,VEGFR-1/2 主要分布在肿瘤血管内皮 表面,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VEGFR-3 主要分布在淋巴内皮表面,调节肿瘤淋 巴管的生成,目前针对 VEFG 的药物分为 VEGF 配体和 VEGFR 类药物两类。目前针对VEFG配体的药物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等, 其中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主要用于眼底疾病。罗氏贝伐珠单抗于 2004 年 2 月获 FDA 批准上市,2010 年 2 月在我国上市,联 合化疗用于转移性 CRC、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复发性 NSCLC 以及 胶质母细胞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贝伐珠单抗及其类似物竞争已呈现白热化,其在我国的抗体序列专利于 2018 年失效,齐鲁制药、信达生物的贝伐珠单抗类似物相继获批,此外东曜药业、贝达 药业、山东绿叶制药、复宏汉霖、苏州盛迪亚、百奥泰六家公司的贝伐珠单抗生 物类似药已递交上市申请,正大天晴、华兰基因、嘉和生物、上海所、奥赛康、 神州细胞等十家企业处于 III 期临床,首攻适应症为 NSCLC、CRC、HC 等大癌 症,竞争激烈,面临集采压力。2017 年罗氏贝伐珠单抗产品被纳入医保乙类,价格由 5253 元将至 1998 元 (100mg/瓶),2019 年医保谈判续约,据最新公开罗氏中标价为 1934.26 元/100mg,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在多省份的中标价格为 1198 元 /100mg,信达生物为 1188 元/100mg。贝伐珠单抗用于治疗转移性 CRC 推荐联 合化疗,推荐 5mg/kg/q2w,用于晚期/转移性/复发 NSCLC,推荐剂量 15mg/kg/q3w。2020 上半年,贝伐珠单抗销售规模为 17.17 亿元,同比增长 20.90%,其中齐鲁制药销售规模为 3.52 亿元,占据 20.49%的市场。应用于肿瘤领域的VEGF类靶向药物除贝伐珠单抗类似物外,进度最快的为阿斯 利康的凡他尼布,适用于晚期/转移性甲状腺癌的试验处于 III 期临床,中山康方 靶向 VEGF 和 PD-1 的双抗类药物 AK112 处于 II 期临床阶段8.VEGFR:多靶点抑制剂,多点开花8.1 概览国内上市的针对 VEFGR 的靶向药物包括帕唑帕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凡德 他尼、阿昔替尼等。除以上已获批上市的VEFG类靶向药外,江苏豪森药业的卡博替尼、再鼎医药的 瑞普替尼、泽璟生物的多纳非尼以及礼来的雷莫芦单抗均处于上市申请中,再鼎 医药(上海)用于 HCC 的布立尼布处于 III 期临床,百济神州、长春金赛药业、成 都康弘等适用于晚期/转移性 CA、胃食管交界处癌等癌种的新药处于 II 期临床, 逐步步入收获期。8.2 阿帕替尼:获批于三线 CA,多种适应症拓展进行中2014 年 12 月,恒瑞医药主要靶向 VEGFR-2 的阿帕替尼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 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 者,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 CA 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降 低晚期 CA 患者(3L)30%的死亡风险,同靶点的雷莫芦单抗(礼来)正处于国内上市 申请阶段,具体疗效还需要头对头试验进一步验证。2021 年 1 月 8 日,阿帕替 尼获批准用于晚期 HCC二线用药,针对无法/不愿意手术的中晚期HC 患者(II期) 临床试验结果可与索拉非尼 II 期结果媲美(两者 mTTP 基本相同),阿帕替尼 mOS 具有一定的优势。阿帕替尼纳入 2017 年医保目录,价格为 136 元/120mg,2019 年医保谈判续 谈,最新中标价为 115 元/250mg,临床推荐剂量为 850mg/日,用药费用约为 3万元。2020 上半年阿帕替尼销售规模为 10.19 亿元,同比增长 6.23%。恒瑞医药正在进行有关阿帕替尼单药或者联合用药的多项适应症拓展,其中 CA、HC、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性 腹膜癌等庞大的候选适应症处于临床III期,具有庞大的想象空间。2019年CSCO 公布了阿帕替尼在 CA、肺癌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 CA 领域,卡瑞利珠单抗联 合 CAPOX 方案研究初显成效,ORR 达 58.7%,DCR 达 78.3%,且安全性良 好;在肺癌领域,阿帕替尼单药治疗广泛期 SCLC,ORR 达 19.35%,DCR 达 83.87%、PFS 达 6.18m,为广泛期的患者二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8.3 呋喹替尼:mCRC3L 疗法,2020 销售规模约 2.2 亿呋喹替尼于 2018 年 9 月国内批准上市,作用靶点为 VEGFR1/2/3,适用于既往 接受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 合接受抗 VEGF、EGFR 治疗(RAS 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3L)。 目前呋喹替尼适用于晚期/转移性 CA、晚期/转移性胃食管交界处癌、非鳞状 NSCLC 的临床试验均处于 III 期临床,获批后加速品类放量。呋喹替尼 2019 年医保谈判成功,价格降至 378 元/5mg、94.5 元/1mg,推荐剂 量为 5mg/日,服药 3 周停药 1 周(4 周为一个治疗周期),据和黄医药业绩公告显 示,2020 年呋喹替尼销售规模约为 2.2 亿,相同比增长 91%。8.4 安罗替尼:填补国内肺癌患者两种系统化疗后无标准 治疗市场正大天晴多靶点药物安罗替尼 2018 年 5 月国内获批上市,可作用于 VEGFR2/3、FGFR1-4、PDGFR α/β、c-Kit、Ret 等多靶点,适用于不可切除的 局部晚期/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SCLC(3L)、NSCLC(3L,EGFR-TKI/ALK-TKI 和至少两种化疗)、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透明细胞肉瘤以及既往至少接受过含蒽环 类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其他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填补了接受过两种系统化疗 后无标准治疗的市场,其在局部晚期/转移性 NSCLCIII 期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 组 mOS 显著延长(9.46 月)。安罗替尼纳入 2018 年医保谈判,2020 年续谈成功,价格为 306.88 元/12mg, 推荐剂量为每日 1 次 12 mg,服药 2 周停 1 周(一疗程)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 耐受的不良反应。2019 年安罗替尼销售超 20 亿元,2020 年上半年为 12.26 亿 元,同比增长 55.46%。此外,安罗替尼用于晚期/转移性 RCC,胃食管交界处癌,鳞状 NSCLC,胃腺 癌,晚期/转移性 SCLC,晚期/转移性 HCC 等多种癌症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当中。8.5 神经内分泌瘤:索凡替尼率填补国内 nPnet 治疗, Pnet 适应症审批中神经内分泌瘤(Net)通常分为胰腺 Net(Pnet)和非 Pnet(nPnet),其中 Pnet 约占新 发病例的 1%-3%,60%-70%的 Pnet 患者确诊时已经发生了转移,早期诊断率低。据 Frost & Sullivan 估计,2018 年美国 Net 新发病例 1.9 万例,我国约新发 6.76 万例,按我国发病率与流行率比例估算,共有约 30 万例 Net 患者,其中约 80%为 Npnen,目前国内获批的靶向药物有舒尼替尼、索凡替尼、依维莫司。2020 年 12 月和黄医药的索凡替尼胶囊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晚期 nPnet,这是和 黄医药于我国获批的第二款肿瘤药物。索凡替尼可通过 VEGFR 和 FGFR 阻断肿 瘤血管生成,并可抑制集落刺激因子-1 受体(CSF-1R)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具有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双重活性,2020 年 9 月用于治疗晚期 Pnet 的新药上 市申请已获受理,2020年12月已向FDA滚动提交用于治疗胰腺和nPnet(NETs) 的新药上市申请的第一部分,计划于 2021 年上半年完成新药上市申请提,此 外和黄医药已经与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中国创新药企的肿瘤免疫 PD-1 抗体开展联合用药研究,以期扩大索凡替尼的适应证。2020 年 1 月 16 日,索凡替尼完成河南首单销售,价格为 101 元/50mg,推荐剂 量为每日一次 300mg(6 粒),连续服药(4 周为一个治疗周期),一个疗程价格为 1.69 万元,低保患者可获得最多 12 周期的治疗援助,且对于非低保患者有援助 计划(2周期+2周期),PNEN、nPNEN患者年用药费用分别约为 10、7万元,其 上市后两个月取得未审计的销售收入约 3191 万元,如果纳入医保将有助于快速 放量。8.6 肝癌:我国肝癌 mOS 仅约 1 年,亟需突破性新药我国肝癌(HC)高发,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低于 15%。HC 是我国特有的高发癌种,2019 年新发病例数达 36.94 万例,约占全球 HC 病例的 47.5%,中华预防医学 会统计,其新发病例数在过去 20 年中增长了 2 倍,80%以上患者有乙肝感染病 史,我国现有近 1 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我国治疗早期 HC 的方法有切除手 术、放疗、消融、放射免疫疗法等,晚期 HCC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小分子靶向疗 法、检查点抑制剂及化疗,57%患者首诊已是晚期或终末期,仅可以从化疗与分 子靶向药疗法中获益,且由于 HCC 对化疗相对不敏感,因此靶向药意义重大。2020CSCO 指南中,对于晚期 HC 患者但肝功能稍好的患者,I 级推荐索拉非尼、 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等靶向药物治疗。1)索拉非尼:在针对晚期 HC 患者的 III 期临床试验中,索拉非尼组的 mOS 为 10.7 个月,比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多 2.8 个月。2)仑伐替尼:在与索拉非尼针对晚期 HCC 患者的头对头Ⅲ期临床研究中,仑伐 替尼组 mOS 较索拉非尼组有延长趋势(13.6vs.12.3);在 mPFS、mTTP、ORR 均显著改善,中国患者仑伐替尼组数据更佳,2018 年欧洲 EMEA、美国 FDA 和 中国 NMPA 已相继批准了仑伐替尼一线治疗不可切除 HCC 的适应证。3)瑞戈非尼(拜万戈):2017 年 4 月、12 月分别被 FDA 和 NMPA 批准用于索 拉非尼治疗失败的晚期 HCC 二线治疗,作为晚期 HCC 患者的二线治疗依然能 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目前瑞戈非尼已经进入医保,价格为 5488 元每盒(7 天)。4)多纳非尼:泽璟制药的多纳非尼是索拉非尼分子上的一个甲基取代为三氘代 甲基而形成的全新的专利药物,与索拉非尼相比明显具有更优异的药代动力学和 药效学性能。在针对不可手术或转移性HCC 患者II/ III临床床试验中,多纳非尼 组与索拉非尼组的 mOS 为 12.1、10.3 月,mPFS 为 3.7、3.6 月,ORR 为 4.6%、2.7%,且多纳非尼组各级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索拉非尼组,目前多纳非 尼已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纳入拟优先审评审批品种公示名单。2008 年索拉非尼在我国获批上市,2017 年纳入医保谈判,2019 年续谈,2020 年上半年销售规模为 6.34 亿元,目前索拉非尼(200mg)已被纳入第四批集采,重 庆药友(26.6 元)、山香药业(24.48 元)中标,价格降幅均超 70%;瑞戈非尼纳入 2018 年医保,2020 年续谈,2020 年 9 月最新可见中标为 196 元/40mg,疗效优 于索拉非尼,2020 年上半年销售规模为 3.22 亿元,同比增长 104.90%;仑伐替 尼纳入 2020 年医保谈判,2020 上半年销售规模为 1.56 亿元,同比增长 73.75%。我国治疗 HC 的方法疗效有限,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不足 10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 仅约一年,亟需更有效的新型的治疗方案。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8 年我国 晚期 HCC 一线小分子靶向药市场为 8.1 亿元,可惠及人口渗透率为 4.6%,美国 为 23.3%,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随着市场教育推进、患者支付能力提高、 医保对接、新药上市等,预计我国 2030 年渗透率将提升至 43.2%,整体市场规 模将达到 160 亿元。(不考虑索拉非尼纳入集采导致降价与渗透率提升相互作用, 预计将导致晚期 HC 一线靶向药物存量市场降低 10%左右)。8.7 肾癌:一二线靶向药均已医保谈判成功2020CSCO 推荐对于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透明细胞型 RCC,一线推荐舒尼替 尼、培唑帕尼、索拉非尼等小分子靶向药物,阿昔替尼可用于 TKI 失败后的二线 疗法,此外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一线高危 RCC 以及二线治疗。全球已批准了十几药物用于转移性 RC 的治疗,包括抗 VEGF/VEGFR 途径(索 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贝伐珠单抗、卡博替尼、仑伐替 尼)、抑制 mTOR 途径(依维莫司和替西罗莫司)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 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 用于转移性 RC 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依维莫司和阿 昔替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均于2018年医保谈判成功,2020年续谈,其中 舒尼替尼 2020 年直接纳入乙类医保。2020 上半年舒尼替尼销售规模为 2.15 亿 元,同比增长 37.08%,辉瑞 2020 年中标价为 155 元/12.5mg,用于胃肠间质瘤 和晚期 RCC 的推荐剂量是 50 mg,每日一次,服药 4 周停 2 周,对于 Pnet,37.5 mg/日/次,目前已有石药欧意和豪森药业获批上市,石药欧意最新中标价 格为 107 元/12.5mg,仿制药的上市有助于用药渗透率的提高;培唑帕尼 2020 年续谈价格为 160 元/200mg,272 元/400mg,2020 上半年销售规模为 1.64 亿 元,同比增长 186.11%;阿昔替尼最新中标价为 207 元/5mg,2020 上半年销售 规模为 1.12 亿元,同比增长 208.68%。9.ADCs:在研管线以靶向 HER2 为主,行业热情高涨,潜在空间广阔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通过化学链接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单抗 上,单抗作为载体将小分子药物靶向运输到目标细胞中,旨在靶向杀死肿瘤细胞 的同时使健康细胞免遭伤害。通过抗体和靶蛋白(抗原)之间的生化反应触发了肿 瘤细胞内的信号后肿瘤细胞吸收或内化抗体及所连接的细胞毒素,细胞毒素进入 肿瘤细胞后释放并杀死癌症。ADC 药物包括抗体、连接子、细胞毒素三部分, 靶向在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抗原的抗体、稳定性又可在特定部位释放 的连接子、高毒性活性和低免疫的细胞毒素的选择是 ADC 药物有效且稳定低毒 的关键。目前ADC药物已进展至第三代,第三代ADC可实现定向偶联,产生药物抗体比 (DAR)均一的 ADC,一般每个抗体上结合 2-4 个毒性化合物的治疗窗最大,过低 则抗体携带效率较低,过高机体易将其识别为异物从而快速清除,同时 ADC 药 物为不同 DAR 的混合物,不同 DAR 的异质性将导致毒性的不确定,甚至存在未 结合值的细胞毒药物,造成脱靶毒性。第三代 ADC 药物利用小分子药物与单抗 的位点实现特定位置偶联,降低药物毒性,减少未结合的抗体,提高药物的稳定 性和药代动力学效率。目前定点偶联技术主要应用的技术有 Thiomab 技术、引 入非天然氨基酸、半胱氨酸突变、硒代半胱氨酸、酶催化法等。 截止 2020 年底,FDA 已批准 10 个 ADC 药物上市,2019 年来获批加速(6 个), 其中武田靶向 CD30 的维布妥昔单抗(Adcetris)和罗氏靶向 HER2 的恩美曲妥珠 单抗(Kadcyla)表现亮眼,2019 年销售额分别为 10.81、15.72 亿美元。目前不可切割 linker(如 MCC、MC)的 ADCS 多在血液肿瘤上疗效显著,对于可 裂解 linker,细胞毒素切割后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旁边癌细胞,发挥旁观者杀伤 效应,可更好的作用于实体瘤,也是目前研发的热点。我国已获批上市了两款 ADC 药物,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和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分别于 2020 年 5 月、1 月在我国获批上市,1)恩美曲妥珠单抗获批用于受了 紫杉烷类联合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后仍残存侵袭性病灶的HER2阳性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恩美曲妥珠单抗是将曲妥珠单抗与抑制微管聚集的 化疗药物美登素通过硫醚连接子连接成的稳定的抗体偶联药物,适用于接受了紫 杉烷类联合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后仍残存侵袭性病灶的HER2 阳性早 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KATHERINE 研究显示,恩美曲妥珠单抗组患者辅助 治疗后 3 年内,无侵袭性癌生存率(iDFS)达到 88.3%,曲妥珠单抗单药组为 77%,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 50%,填补了我国新辅助治疗后 non-pCR HER2 阳 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空白;2)维布妥昔单抗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系统性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或 CD30 阳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除已获批上市的两款进口 ADC 药物外,进展最快的国产 ADC 为荣昌生物靶向 HER2 的纬迪西妥单抗,处于上市申请中,用于三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 (CA)(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截至 2020 年 6 月 22 日,在针对 127 名曾接受过 二线化疗治疗的 HER2 过表达(IHC 2+或IHC 3+)CA或 GEJ 癌症患者的II期注 册性临床试验中,ORR 为 24.4%,mPFS 为 4.1 个月,mOS 为 7.6 个月,此 外 FDA 于 2020 年 9 月已授予纬迪西妥单抗突破性疗法认定,适应症为 HER2 表达的(IHC 2+或 IHC 3+)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二线治疗,公司计划 2021 年在美国启动纬迪西妥单抗治疗 CA 和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我国目前在研 ADC 药物的靶点较为集中,处于临床阶段的药物主要涉及靶点为 HER2,其他靶点包括 c-Met、EGFR、Trop 2、CD 20,其中浙江医药与 Ambrx 联合开发靶向 HER2 的 ADC 药物 ARX788 处于 III 期临床,拟用于 HER2 阳性乳 腺癌,利用非天然氨基酸插入蛋白质,pAF 通过肟键偶联毒素 AS269,实现毒 素在单抗分子上的精确偶联,DAR 为 2(恩美曲妥珠单抗偶联率覆盖 0-8,平均 DAR 为 3.5),且肟键极其稳定,体内代谢产物仅有 pAF-AS269,而无游离毒素AS269,疗效稳定、安全性好。 在针对 51 例至少一次 ARX788 的中国女性患者 实验中,最佳响应为部分缓解(PR)19 例,稳定(SD)为 25 例,疾病控制率为 91.7%(44/48),疗效随剂量增加而提高,其中 1.3mg/kg 剂量组总缓解率(ORR) 达到 56% (9/16),后续 实验中 随着剂 量递增 ORR提升, 1.5mg/kg 组 ORR68.4%,DCR100%,无 DLT 发生,既往经 TKI 治疗患者 ORR 为 44.7%, 潜力巨大。百奥泰两款 ADC 药物 BAT8001、BAT8003 处于临床 III期、I 期,分别靶向 HER2、TROP2,其中 BAT8001 为第二代 ADC 药物,BAT8003 为采用定点偶 联技术的三代 ADC 药物,此外 BAT8003 采用不可剪切式连接子保证了体内循 环安全性,体内药效学显示 BAT8003 在三阴性乳腺癌和 CA 移植瘤模型中在 5mg/kg 或以上剂量下均能显著地抑制肿瘤的生长,且安全性良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预计 2020 年我国用于 HER2 阳性乳腺癌的 ADCs 市场 规模为 260 万美元,2020-202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07.4%,预计 2030 年将 达到 4149 万美元。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中商情报网讯:中药是指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用药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且以植物药居多,所以中药学也称为“本草学”。中药的应用有着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方面的独特之处。中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用药知识日积月累形成整套理论体系。随着消费者越来注重身体健康和自身的保养,中药提取物也被应用于保健食品、饮品、化妆品等。一、产业链中医药行业产业链包含中药原材料种植、医药制造、医药商业、第三方物流和医药零售等,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中药制造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材是指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可供制药的中药原料,通常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上游分析1.原料来源中药资源主要分三大类: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药用动物,凡具有一定的入药或能医治人、动物或植物的动物都可列入药用动物。药用矿物是指经传统加工炮制作为药材、使用于传统医药的单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如石膏、方解石或高岭土乃至琥珀、石燕化石等;还有不少人工制品。具体如下图所示: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中药材中药材市场整体供需平衡,但各中药品种供需情况差异较大。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中药材价格整体上涨明显,中药材原料经营企业及具有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的中药生产企业直接受益。未来,受野生药材资源枯竭、下游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行业在政策红利下快速发展导致对中药材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中药材价格将进入上升通道,中药材原料生产企业经营业绩和整体信用水平有望提升。数据显示,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由2016年22.06亿元增长至2019年81.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4%。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约增至122.59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医药研发服务CRO,即研发环节,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的设计和咨询,临床试验监查工作,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等;CMO,即生产环节,接受制造公司委托,提供产品所需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学或生物合成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等。数据显示,我国药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医药行业细分加剧、上市许可人制度落实、药品CRO行业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因素影响下,预计至2022年,国内CRO市场规模将达到1,402亿元,预测2019-2022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数据来源:广州标点综合数据库、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重点企业分析为了应对中药材产量和价格波动对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等级,近年来,有实力的中药生产企业纷纷通过自行种植或同当地农户合作种植的方式来占有上游主要中药材资源。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资料来源:药智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中游分析1.市场规模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其中,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从2016年637亿元增至2020年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中药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53亿元,呈上升趋势。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我国中医药的精华所在,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对症施药要通过中药饮片实现。中药饮片能够遵从中药中“一人一方”原则,即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体质及病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具处方,处方搭配非常灵活,对于病症相同的不同患者,处方都可能会存在差异。中药饮片处于中药工业产业链中游,是中药产业链中最重要一环。中药饮片由上游中药材加工而来,可直接向下游医疗机构出售,于临床使用;也可加工为中成药,再向医疗机构出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中药饮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1932.5亿元,同比下滑4.5%;实现利润总额162.8亿元,同比下滑25.5%。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中药配方颗粒传统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不经过任何溶剂的提取、浓缩、制粒等工序。新型中药饮片主要指通过现代化手段提取主要成分、浓缩和制粒炮制的中药饮片,如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破壁饮片等。中药配方颗粒药效利用率约70%~80%,价格比传统饮片高约30%~50%,毛利率约60%~80%。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行业地位不断提高。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至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销售额由143.6亿元增长到25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5%。未来虽然受行业监管政策趋严,年复合增长率略有降低,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4.0%左右,到2021年,行业规模将达到332.2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4.中成药受人口老龄化、居民饮食结构变化、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我国居民的疾病出现了从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成药是经天然药物提炼而成,经过几千年临床检验,以其“简、便、廉、验”、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在治疗慢性病上有着明显优势。中成药需求越来越旺盛,在我国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5.重点企业分析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下游分析1.销售平台近年来,我国药品销售规模逐年增长,增幅趋向稳定。根据米内网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的三大终端:第一终端市场(城市公立医院市场、县级公立医院市场)、第二终端市场(零售药店)和第三终端市场(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市场、乡镇卫生院市场等)药品销售总规模为19895亿元,同比增长4.41%。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三大终端市场规模可达22081亿元。数据来源:米内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实体药店近年来,我国中成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根据米内网《2020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2017-2019年度,我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销售规模分别为1036亿元、1115亿元和111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销售规模可达到1209亿元。未来,我国中成药行业,将更多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方法和制药手段,开发现代中药新药及天然药物,逐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数据来源:米内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医疗机构截至2020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2.3万个,其中医院3.5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1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6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门诊部(所)29.0万个,村卫生室61.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8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736个。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得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国内医药市场高速发展。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2019年已达到1.64万亿元左右。预测中国医药市场将会继续保持与往年相当的增长速度,并于2023年达到2.13万亿元左右。我国医药行业过去的十几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广阔。中国医药市场目前已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根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制作的图表,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虽然近年来增速逐渐放缓,但仍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虽然中国的医疗需求增长十分迅速,但是中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仍有很大的的提升空间。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中国2016年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9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02%。而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日本,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7.07%和10.93%。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提高,医疗意识的增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将会逐步提升。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推进中国医药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中国4亿人口的中等收入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来20年里有望成为推进我国医药市场持续稳定增长的主力军。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曾出现了3波婴儿潮:第一波1950-1958;第二波1962-1973; 第三波1986-1990。依靠这3波婴儿潮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这些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几代人,也曾为中国房地产过去几十年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时间进已经入到2021年,第一波婴儿潮已经退休,第二波婴儿潮逐渐开始进入天命之年。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当前最大的需求是提高生命的品质,不受病痛的折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有2.54亿,居世界第一,占总人口的18.1%,未来这一数字仍将持续快速增长。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2010-2040年老年人口将总共增加2.24亿人,平均每年净增746万,老龄化水平在2040年将达到23.84%。这部分规模庞大且增长较快的老年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大部分人都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去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个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将会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可见,中国医疗行业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持续周期长。由于拥有全球最多且仍在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将持续提升,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也将同步扩大。在3波婴儿潮陆续进入老龄化阶段的背景下,医疗行业有望迎来至少2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2020年的突发新冠疫情,使得各国政府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医疗行业的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我国的新冠肺炎防治药品及防疫物资出口量大幅增长由于中医药在这次抗疫行动中效果显著,促使我国中药行业加速复兴。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此次新冠肺炎治疗中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自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由于中医药在阻止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向重型、危重型发展,以及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中均展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退高烧、促进渗出吸收、提高碳合水平、降低肺纤维化方面效果更为显著。由此使得中医诊疗和中医药正在为国际社会所接纳。据报道,自疫情发生以来,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希望中国分享中医药使用经验,并请求援助中成药;匈牙利、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媒体都对中医药在疫情中的显著疗效赞赏有加。数据显示,我国中药材出口量在疫情期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20年1-7月我国医药保健产品出口总额为500.8亿美元,同比上升17.5%。2020年2季度以来,海外疫情蔓延导致我国医药产品的国际需求快速增加,特别是与肺炎防治相关的药品以及防疫物资实现迅猛增长。疫情使得人们意识到医疗服务是刚需,促使全体民众更加关注自身健康,注重医疗卫生服务。受疫情影响,目前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健康。疫情爆发前,许多人在生活中都深受物质需求的影响,在生活中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大多忽视了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新冠疫情的突然到来,使很多人都猛然惊醒。他们所追求的财富及其它物质享受,在健康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在事关人性命的危急时刻,有钱也不一定能够挽回生命,所以疫情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开始思考健康问题,也使大多数人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但目前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药的研发和消费主要是在美国,未来随着我国创新药更多地纳入商业保险中,中国医药市场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巨大的临床市场也是中国未来一批生物医药前沿在世界竞争的最大优势。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医疗需求激增,线上医疗平台迎来发展契机。由于疫情影响,互联网在线医疗可能会迎来一轮增长机会医药企业成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目前,与全球发达国家和美国的头部医药企业相比,中国医药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中国医药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一定是具有核心研发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并且敢于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