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的题词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聚医杰)是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和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等领导专家于1988年支持创办的一所专为基层中医,民间中医服务的中医药学术机构。开始是由国家卫生部报国家科委批准设立的科研学术机构,后来由于机构变迁、体制改革,2006年2月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重新注册后工作至今;33年来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的主要工作是:1、为基层中医们构筑学术交流平台; 2、为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基层中医发展政策建议; 3、弘扬中医药特色医疗优势,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 4、甘当伯乐培育基层名中医; 5、研发推广中医药科研学术成果; 6、为民间中医增加正能量,反映民间中医的诉求。江淑安院长出席科学家论坛大会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以扎实努力的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进,赢得了基层中医、民间中医的欢迎,被誉为“民间中医之家”、“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医科技推广先进单位”、“中医药科研创新先进单位”、“传承文明·自自主创新”等荣誉称号。中医事业发展的坚定支持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冯复加曾题词:“北京聚医杰是基层中医的黄埔军校。”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成立33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不仅为基层中医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而且热心帮助基层中医提高技术水平。近十几年该院先后为基层中医举办了45次特色医疗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而且还先后举办了“中医诊所中药师培训班”、“中医确有专长人员技术培训班”、“真想学中医培训班”、“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班”等专题中医适宜技术及基础理论培训班二十多场次,受到了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基层中医人员的欢迎。2020年初,武汉市暨湖北省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淑安带头捐款并组织干部职工共捐款12万多元,分别捐赠给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革命老区黄冈市支援抗疫。近期又组织了几位中医专家专程到革命老区大别山免费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和乡村中医,为老区的基层中医药人员、民间中医送去实用技术,以简便验廉、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基层中医药人员充电。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培养了1万多名基层中医,其中有许多成为著名的中医专家,如国医大师唐祖宣,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原院长庞国明,直肠滴入研发人王洪才,现代穴位埋线研发人任晓艳,中医钩活术的研发人魏玉锁及著名中医专家王英、沈峰、张安林、朱华春、苏振州等都曾参加过“聚医杰”的学术活动,北京聚医杰先后创新完成中医药学术成果、特色医疗成果200多项,其中有些成果还填补了国内外中医药学术研究的空白。2016年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大会”特邀江淑安院长代表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出席并作主题交流发言,大会授予北京聚医杰医药科学研究院为“2016年度中医药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授予江淑安院长为“2016年度中医药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今年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江淑安院长带头讲党史,宣传我党的光辉岁月和战斗历程,教育广大职工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文/耿直)
4月29日,由陕西省药监局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西北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省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应宏锋出席并讲话,仪式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部主任颜虹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省药监局领导班子,机关处室、直属单位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活动。张迈曾对研究院的成立揭牌表示祝贺,他强调,研究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陕西实际开展药品监管科学研究,着力打造立足陕西、服务西部、领先全国的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一要建立日常议事程序和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规划、思路、工作和目标按节点有序推进;二要结合社会需求每年研究制定任务指标,及早立题、规划、研究,加强软硬件建设,让科研成果早日惠及百姓;三要树立开放思维,加强与西北乃至全国各地院校、重点实验室沟通联系,集聚各方力量和优势,高质量完成承担的各项任务;四要用好中国西部创新港这个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支持,推动更大平台建设;五要充分发挥专家力量,每年组织专家教授研讨年度建设任务,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一批成果。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建好大平台、大团队,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应宏锋对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的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组织架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等逐一作了介绍。他指出,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的“双一流”著名高等学府,在药学、制药、生物医学、医疗器械等学科领域具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基础。尤其是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形成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已经成为不同领域、不同战线党员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共同的精神丰碑。省药监局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西北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药品“四个最严”要求,深入推进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打造“服务健康中国、健康陕西”的具体举措,标志着陕西药品监管向“政、产、学、研、用”融合迈进。应宏锋强调,研究院依托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在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和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院设立分基地。研究院要以此次挂牌为契机,一是要紧密结合药械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趋势,加快推进药品监管新制度、新工具、新标准的研究;二是中国西部创新港和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院发挥各自的科研优势、人才培养优势、检验检测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围绕国家和陕西药品监管人才培养需求,努力培养一批药品监管科学基础理论功底扎实、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人才和药品监管复合型领军人才;三是要充分运用药品监管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完善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药品监管政策,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药品创新、质量、效率的突出性问题,为我省乃至全国药品监管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支持。内容来源:陕西省药监局责编:郑黎波值班主任:姚启明
中国日报1月20日北京电 2019年1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中日医院举行,中国呼吸病学领域又一国家级研究基地正式建立。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吴沛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国勤及呼吸研究院依托单位中日医院院长孙阳出席成立仪式。1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国勤(左二)、中日医院院长孙阳(右二)等与会嘉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授牌。 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据悉,呼吸研究院是中国医学科学院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将依托现有平台与基础,整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与中日医院优势研究资源,从基础建设、人才引进、专项研究、国际合作等角度发力,力争在5年内将呼吸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内领衔、国际具竞争力的呼吸领域科技创新基地。来源:中国日报网
来源:新华网4月10日,由清华大学药学院主办的“新时代中药传承与创新、药物创新与监管科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顺利召开。研讨会同时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中药研究院”和“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并举行揭牌仪式。两大研究院的创立旨在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监管科学两大领域发展,推动行业创新与升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邵明立在致辞中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医药技术创新,“健康中国”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开展医药领域的课题研究和理论探索,对于推动我国监管科学发展、推进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意义重大。“清华大学立足于新百年学科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理应发挥学校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积累和优势,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研讨会上指出,此次筹措成立的清华大学“中药研究院”和“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将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形式,推动我国中药及药物监管科学的学科发展进步,服务于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据介绍,清华大学中药研究院由清华大学药学院牵头发起,旨在结合自身优势与科研布局,努力打造跨学科、多融合、有特色的国际领先的中药研究平台。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在药学、化学、化学工程、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组织工程学等交叉领域的学术积累和人才优势,让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与传统中药研究理论相结合,将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融入到中药传统工艺中,从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支持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研究院还成立首届科学顾问委员会,由任德权教授、陈可冀院士、陈凯先院士、俞梦孙院士、王广基院士、黄璐琦院士等组成。除此之外,清华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也在同期正式成立。监管科学是现代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上指导着整个药学事业的发展,是药学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以此为背景,清华大学药物监管科学研究院将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监管科学研究机构,推动监管科学学科发展”为目标,输送专业、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搭建高端、多方共融的交流平台;打造权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智库;提供科学、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监管建议,最终实现“推动中国药物监管科学研究,服务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愿景。研究院同期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由国内外药品审评专家及活跃于一线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张泉)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2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将围绕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开展呼吸领域重大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转化医学、前沿趋势战略等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大量吸烟人群等因素的持续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对我国民众身体健康的影响将日趋严重,国家面临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任务也将异常艰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吴沛新在成立仪式上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表示,呼吸病防治需要强大的呼吸学科来支撑,当前我国呼吸学科发展还有待加强,呼吸研究院的成立将为推动我国呼吸学科由大学科向强学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呼吸研究院将依托中日医院开展建设工作,充分结合医科院与中日医院在基础研究及呼吸领域临床研究的各自优势,通过共同建设、人员双聘、合作研究等创新机制,激发双方科研团队的创新动力。据介绍,中日医院在呼吸疾病临床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近年来牵头开展的呼吸专科医联体建设、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项工作,有效推动了我国呼吸学科发展及呼吸疾病防治能力提升。呼吸研究院还将开展科技资源建设与共享应用、呼吸领域医学人才培养等工作。(完)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大家的心,而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企业和人士也纷纷通过捐赠物资等不同形式,表达对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的关爱!5月5日上午,河南玉清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张选科先生一行走进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捐赠爱心物资,奉献爱心!捐赠物资为11桶消毒液,每桶50斤。企业的捐赠行为体现出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体现出企业与学校的鱼水之情,情感交融,和谐共处,我们将把企业本次捐赠的物资将全部用于一学校的消毒防范。 越是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越是艰难险阻越显人间大爱。在此,我们向关心支持我们的河南玉清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张选科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并给于最诚挚的谢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方面获悉:2020年12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2020年增聘学部委员名单,28名杰出专家获聘。这28名专家分别是:曹彬、陈子江(女)、贾伟平(女)、刘良、尚红(女)、宋尔卫、田伟、仝小林、王俊、王琦、王宁利、王拥军、王松灵、周学东(女)、陈薇(女)、董晨、董尔丹、马兰(女)、饶毅、张学、郝小江、蒋建东、李校堃、王军志、夏宁邵、金奇、沈洪兵、骆清铭。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这28名学者中不乏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挺身而出的个人,例如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还有的是来自学界的知名学者,例如首都医科大学饶毅。中国医学科学院于2019年8月成立学术咨询委员会,邀请在医学卫生健康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享有卓著声誉的专家作为学部委员,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的建设、国家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和智力支撑。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创立伊始,首批聘任191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北京协和医学院“百年协和”一级教授,共计199名医学卫生健康领域杰出专家担任学部委员。学术咨询委员会决定,在首批学部委员产生以后,今后由学部委员提名、遴选新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聘任。学部委员的遴选增聘每两年一次,逢双数年进行。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方面介绍:学术咨询委员会针对国家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核心基地建设中的疑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咨询建议;承担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的咨询任务;受中国医学科学院委托,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活动;完成学术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咨询执行委员会决定的各项任务。学术咨询委员会共设置覆盖医学卫生健康主要科技领域的六个学部,包括:临床医学部,口腔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学部,药学部,卫生健康与环境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部。(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从龙头企业看,国际TOP20药企中有17家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14家将研发总部或创新中心设在上海,5家将生产中心设在上海。3月23日上午,位于虹桥主城前湾地区的威高(上海)国际研究院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戎之勤透露上述信息。3月23日上午,威高(上海)国际研究院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闵行区供图项目占地约61亩,预计建成物业1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18亿元。据威高医疗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华威透露,威高国际研究院将着力打造“一个总部、一个平台、四个研发中心、四个运营中心、一个共享创新中心”的产业布局。其中的四个研发中心分别是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及修复、智能医疗装备、生命科学产品研发中心。戎之勤表示,上海的生物医药基础扎实,创新要素资源富集,资金、人才、专业服务集聚,国际化程度较高,先天具有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的优势。开工仪式现场澎湃新闻记者俞凯 图从创新能力看,涌现出甘露特钠胶囊(“九期一”)、和黄药业沃利替尼等全球首研新药、PET-CT等国际一流医疗器械;从龙头企业看,国际TOP20药企中有17家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14家将研发总部或创新中心设在上海,5家将生产中心设在上海;国际TOP20医疗器械企业中有14家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9家将研发总部或创新中心设在上海,4家将生产中心设在上海。“威高集团是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和主力军。医疗器械产品涉及全球15大细分市场中的11个领域,是全球品种齐全的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位居前三、稳居龙头地位。威高集团正式落户上海,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件喜事。”戎之勤透露,截至目前,上海已集聚了35家三甲医院、6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以及54家拥有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陈浩洲7月16日下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成立大会,王辰院士兼任新成立的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图说:与会嘉宾为新学院揭牌)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以推动医学教育和医学科技创新、促进医学协同为使命,下设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系、环境与职业健康学系等10个学系,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兼任学院院长。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旨在建设中国卫生健康卓越管理人才的核心基地,培养高层次卫生健康管理领军人才,下设卫生健康体系学系、医院管理学系等5个学系,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教授出任学院执行院长。(图说:王辰院士在新学院成立大会上讲话)据王辰院士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原公共卫生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两个新学院。两个学院功能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对构建前瞻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推动院校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王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医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新冠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把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提到了重要地位。新成立的两个学院注重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交融,将有助于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培养志远、德厚、才盛的医学领军人才,为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图说: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会上致辞)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会上表示,新冠病毒谁也没想到这么厉害,但我们一周就搞清了病毒基因序列,开发出了试剂盒,把所有的数据与全世界共享,中国的抗疫成绩有目共睹。高福说,我国新冠疫情第二波发生在东北三省,第三波发生在北京,公共卫生和疾控人员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了武汉阻击战的经验,后面两波疫情才没有造成重大伤亡。希望新成立的两个学院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培养更多的医学领军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记者从会上了解到,7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还将举办首届群医学与公共卫生论坛、首届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外临床、公卫、卫管等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开展学术交流。
新京报快讯(记者 戴轩)在生物医学成为世界科技竞争主战场的当下,我国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仍面临建制功能残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探索开门办院,挂牌一批院外研发机构补齐短板,北医三院、华山医院、华西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参与其中。今天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为2家研究院、1个研究基地和12个创新单元等院外研发机构和创新单元授牌,这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建设的新实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校长王辰介绍,生物医学已经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主战场,然而,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多数专利药物和大型医疗设备依赖进口,未能实现健康安全自主保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体制机制问题。他表示,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可资与发达国家的国家级医学研究机构参比的综合性国家医学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中国医学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存在建制功能残缺、体系不健全、资源碎片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目前国家难以增加编制、医学科学院自身人才队伍和资源规模有限,不能仅仅依靠关起门来自我建设。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借鉴美国、法国等国的先进经验,决定依托院校及其所属机构以外的国(境)内外法人单位成立的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冠名、以医学研究为主要职能的非独立法人单位,作为核心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补齐医学科学院现有体系的短板弱项。今日挂牌的首批院外研发机构和创新单元,学科排名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且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现有体系形成互补,这些院外研发单元的设立,将通过统筹科技资源配置,搭建发现、研究、解决临床问题的平台与载体,解决当前重大疾病防控难题。这些院外研发单元包括依托北京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研究院,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建设呼吸病学研究院,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设华西研究基地等。此外,还依托北医三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8家医院建设12个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单元,涵盖呼吸疾病、老年疾病、精神疾病、产科疾病、儿科疾病等重大疾病与健康问题。据了解,这些院外研发机构和创新单元将接受医学科学院的业务管理,并参与考核评估,医学科学院将对其开放各类资源,并提供相关经费支持。链接:首批院外研发机构及创新单元名单依托北京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研究院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建设呼吸病学研究院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设华西研究基地(内设精神放射影像、老年围术期智能管理和心肺复苏创新单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再发病毒适应进化及其防控应用创新单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未知细菌发现和功能研究创新单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卵成熟障碍综合诊治研究创新单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情感认知障碍综合诊疗关键技术创新单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损伤后上下肢协同重建技术创新单元、显微与内镜结合颅底外科技术创新单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遗传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早期防控创新单元)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眼组织发育和再生医学创新单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癌变与防治创新单元)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吕银玲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