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赵蓓:创新药行业迎来春天传染病

赵蓓:创新药行业迎来春天

中国基金业发展20年特别策划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兆寰 北京报道毕业不久就加盟工银瑞信,一干就是8年,从医药行业研究员成长为医药行业基金经理,赵蓓的工作经历似乎和大多数基金经理并无不同。日前,工银瑞信基金经理赵蓓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对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2014年11月18日至今,赵蓓担任工银瑞信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2015年4月28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养老产业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2016年2月3日至今,担任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其中,工银前沿医疗股基和工银医疗保健股基2017年分别以24.80%和15.08%的收益,位居同类第2和第4名;工银医疗保健股基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71.20%,在同类主题基金中表现最佳(银河证券数据,截至6月1日)。管理着全市场累计回报最高的医药主题基金,赵蓓十分看好未来创新药领域的投资机会。她指出,目前国产创新药研发项目数量大增,2003—2012年国产创新药IND申报数量维持在每年30个左右,2013年以后快速增长,2017年这个数字超过130个,而2018年预计全年国产新药IND数量将接近300个,国产创新药研发井喷式爆发的态势已经非常明确。再加上药监系统对创新药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创新药的获批也已进入收获期。稳健创造持久财富在基金行业工作近8年,赵蓓见证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赵蓓认为,只靠基金经理一人单打独斗的模式很难适应这个市场,而工银瑞信之所以能在行业基金中走在前列,与完整的投研体系和投研团队的搭建分不开。行业基金经理兼任行业组长的模式,一方面保证了研究员的研究成果与行业基金经理的无缝沟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支持其他全市场基金在这个行业的研究,保证了研究的完备性和风险的可控性。“专业人员分工协作,做深入的研究和专业的投资,也有助于基金公司传承优秀的投资文化,持续稳健的为投资者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赵蓓告诉《华夏时报》记者。Wind和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赵蓓管理的三只基金不仅今年以来收益都在15.96%以上,分列全市场主动股票型基金业绩排行榜的第4、第6和第7位,中、长期业绩亦持续领先,过去两年三只产品的业绩均稳居同类前三甲。稳健创造持久财富,不仅是赵蓓个人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工银瑞信一直以来秉持的企业文化。赵蓓告诉记者,工银瑞信与美国威灵顿管理公司一直保持着长期的战略合作,每年公司都会派人去威灵顿学习。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威灵顿投资平台的一大特色即拥有一只专业化分工、团队化协作的全球行业分析师团队,该团队平均从业经验20年,专业化程度很高,且都视研究为终身事业,投资理念长期稳健。目前,威灵顿管理的医药基金规模达700亿美元,平均持股周期长达几年、且能创造持续超额收益。“希望未来工银瑞信的医药投资也能做成像威灵顿一样的精品。”赵蓓说。国产创新药的“蜜月期”作为掌管着三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赵蓓将投资与研究安排得有条不紊,坚持长线投资意味着她不会频繁进行操作,看准了就很少再来回变化,也因此她管理的基金换手率显著低于业内平均水平。“把该做的事情做在前面,后面的事情就会容易很多。”赵蓓说。本科医药专业,研究生金融专业,双专业背景的结合使得赵蓓具有更好的大局观,尤为擅长对行业发展脉络和结构性机会自上而下的把握。由于较早看到了全球范围内生物创新药进入快速突破期,以及大批海归科学家回国创业带来的中国创新药领域的快速赶超,叠加药监系统和医保系统鼓励创新药的政策红利,赵蓓前瞻性地预见了创新药的本轮行情。“事实上,在创新药的人才布局上,工银瑞信可谓前瞻和专业。”赵蓓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工银瑞信的医药行业研究团队一共有5个人,既有临床医学博士,也有生物、药学硕士,而为了抓住即将到来的创新药行情,提前布局,去年公司专门从美国生物专业排名前三的大学引进了一位博士后,从事生物创新药研究。“如果不是对创新药研究的提前布局,一旦行情来了,再准备就晚了。”赵蓓十分看好未来创新药行业的市场行情,她分析,国内目前的创新药绝大多数属于me-too/me-better阶段,正处于回报高(竞争格局好)、风险低(已有国外对标药物)、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创新药)的甜蜜期,而且至少未来5-10年仍将是国产创新药的蜜月期,因为中国的创新药产业还刚刚萌芽,体量很小,属于国家愿意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不仅如此,由于创新药在医保中亦存在很大一部分“调结构”(换掉辅助用药,鼓励创新药)的空间,预计未来几年内仍将处于快速爆发阶段。一方面,行业本身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各项政策也颇为给力,比如,今年年初港交所就出台新政策,允许没有盈利和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此举意味着今年开始将有一大批国产创新药公司在港股上市。港股的医药资产越来越不可忽视。据了解,工银瑞信的医药团队已经在准备发行一只能够投资港股医药股的新基金。见习编辑:韩永先 主编:陈锋

耳目聪明

对话新财富医药第一,12月21日复旦大学“石锋资产杯”系列第八讲—医药行业研究框架与研究员职业发展心得

来源:点拾投资“重剑无锋”行业研究系列讲座第八讲预告◆ 主题:医药行业研究框架与研究员职业发展心得◆ 日期:2020年12月21日18:00◆ 地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李达三楼105◆ 嘉宾:徐佳熹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复旦大学遗传学博士;六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4、2016-2020)医药生物第一名。◆ 对话嘉宾:朱昂"点拾投资"创始人点拾投资已成为资产管理行业最具有影响力和个人风格的公众号,覆盖超过18万的读者,包括专业投资者、第三方渠道、机构FOF投资者等。点拾投资至今访谈超过200位明星基金经理和资管业核心管理人员,是资管市场上对于投资管理人了解广度、深度和专业度三者结合最佳的赋能型媒体。朱昂创立"点拾投资"以来,一直专注于研究和提炼资产管理行业的投研体系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投研文化建设、投研理念积淀的精髓,是促进资产管理业彼此取长补短、持续进化的价值发现者。朱昂还是第一财经特约嘉宾,为历年巴菲特股东会的特约点评嘉宾。此外,朱昂还为2020年最畅销的金融书籍《大钱细思》做序。其对于投资理解的专业能力获得了广泛认可。并且为《对冲基金奇才》系列作者杰克.施瓦格中国行的独家访谈人。在创业之前,朱昂是券商行业认可度最高的机构销售,曾经在内资和外资券商负责机构销售业务。在此之前,朱昂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超过10年,对于海外的资产管理行业有深度研究,深谙资产管理人成长之道。报名请咨询石锋资产市场部

木棉

从公募到私募,重金争抢医药类投研人才,结构性行情正让“冷板凳们”变“座上宾”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疫情肆虐下的A股“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2020年以来生物医药板块走势一枝独秀。为赢取市场或补足短板,于是,不少公私募机构近期纷纷加入到高薪挖角医药类投研人才的行列中来。财联社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医药方向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格外吃香,很多机构不惜重金加股权激励挖角医药背景的投研人才,为接下来捕捉结构性市场机会和攻城拔寨储备必要的人才梯队。机构争抢医药类投研人才近期,朱雀投资在某招聘平台发起了一则主题为“和朱雀一起,乘风破浪”的招聘活动,重点方向是“高级医药研究员”,其岗位职责包括:负责医药行业相关公司的研究与分析,自下而上挖掘个股;及时提示医药个股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为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构建医药行业及相关公司的数据库,并定期维护数据库。什么样的人才符合“高级医药研究员”?朱雀给出的任职要求是——对投研具有超越金钱本身的强烈兴趣;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既不人云亦云,也不一味偏执;有包容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人的能力,善于发现别人说话中合理的部分,并且加以应用;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仍能理性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判断;高于平均的情商,能够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无独有偶,另一家知名私募近日也在重点招聘“医药行业研究员”,并给出了“月薪25000+股票期权”的待遇,其岗位职责与朱雀投资相似——持续跟踪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和热点,撰写研究报告,为基金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自下而上挖掘和推荐个股的投资机会,并及时提示个股风险。加入本轮医药行业研究员抢夺战的并不止私募机构,也包括一些财大气粗的公募基金和背景深厚的产业基金。天弘基金对拟聘医药行业研究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是:深入进行行业研究,为基金资产行业配置提出建议;收集行业公司信息,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提供分析研究及投资价值报告。应聘者须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医药、生物等相关专业背景;券商、基金、保险等机构医药行业研究经验。方正富邦基金给出的医药研究员岗位职责是——精通医药行业,并有医药相关专业背景,并且有三年左右医药行业分析工作的经历。任职要求包括:一年以上买方或者卖方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医药学历背景者优先。近日,某知名产业基金正通过猎头寻找生物医药方向的投资总监,他们希望目标人选能独立寻找并筛选生物医药行业中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关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定期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环境、目标及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拟开展项目的前期调研、尽职调查、投资报告撰写等各项投资工作等。机会鱼龙混杂,专业门槛成压箱利器受新冠疫情及海外市场等影响,今年A股市场大幅波动,尽管上证指数仍徘徊在3000点上下,但结构性行业却愈演愈烈,而在其中,生物医药板块格外亮眼,成为上半年绩优基金和私募的跑赢同行的压箱利器。来自方正证券的数据显示,截止6月24日收盘,在56个行业板块中,医疗保健行业指数今年以来以53.75%涨幅,遥遥领先同期第二位的食品饮料的29.84%涨幅,同期上证指数下跌2.31%,深证指数上涨13.26%。而近期北京疫情再度反弹,医药板块也再度受到各路投资人的追捧。不过,相比食品医疗、娱乐传媒等大众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的专业门槛显然要高得多。面对229只医药板块的上市公司,如何从中去伪存真,遴选更具潜力的上市公司,也十分考验各家公私募机构的投研实力。“医药行业真的不便宜了!”端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北京大君智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陈立峰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医药行业相对A股(剔除银行)估值溢价水平”数据图——A股(剔除银行)PE在20倍左右,而申万医药行业的PE则超50倍,后者对前者的溢价水平已超100%。在陈立峰看来,近期医疗类个股持续上行,很大程度上是短期资金推动的结果,今年许多行业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资金更倾向于涌入确定性较高的医药行业,但医药股估值背离也值得去警惕。陈立峰所在这家阳光私募,由于管理规模有限,只能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去研究和投资他们看得懂的行业和公司。几年前,在拥有20多年医药行业阅历的投资人杨永清加盟后,医药领域便成为这家私募市场竞争中的独门秘籍。天弘医疗健康基金经理郭相博也拥有扎实的医药专业背景,2014年2月,拥有纽约大学硕士和同仁堂履历的他加盟天弘基金,他从医药研究员起步,2018年起担任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天弘医疗健康的收益率也远远跑赢市场。谈及医药行业的机会,郭相博预计2020年全年都将处于疫情防控期,防控依赖的核酸检测、防护产品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并伴随核酸检测常态化趋势,相关核酸检测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不过,尽管后续仍看好医药行业中以创新药和创新器械为代表的创新标的,但郭相博认为,短期内医药行业受到超配比例较高的影响,波动会加大;中长期而言,疫情仍在持续,“疫情逻辑”大概率已进入尾声。市场人声鼎沸,机会鱼龙混杂,由新冠疫情引发的这波医药板块独立行情,有机构厚积薄发赢得先机,也有机构为补足短板不惜重金挖角,这一切都让原本坐冷板凳的医药类人才格外抢手,但投资非拼一时之功,现在才刚刚开始。

战警

百亿级私募高薪揽入哪类人才?新兴行业研究员最抢手

图片来源:摄图网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谢欣一般来说,私募证券基金主要做两件事,找到钱和管好钱,与之相对应的岗位就是营销岗和投研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已发布的2018私募招聘岗位中,尤其是百亿级私募基金很是稀少的招聘计划中,有两类岗位显现火爆迹象,甚至有私募基金开出了“月薪1.4万元+季度奖+年终奖”的诱人薪酬。抢手:新科技和医药行业研究员2017年,A股市场走出“一九”行情,那些注重基本面,进行价值投资的私募机构赚得盆满钵满。而在去年引领市场上涨的白酒等大消费行业的研究员,已不是私募的招聘热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统计发现,今年私募在行业研究员的招聘上有了新变化,新兴行业研究员成为重点,如景林资产、高毅资产、淡水泉投资等百亿级私募均是对此岗位青睐有加。《每日经济新闻》整理了部分知名私募的招聘岗位,如淡水泉,招聘医药类和科技类投资经理;星石投资招聘医药行业的研究员;景林资产招收TMT(电子和硬件方向,互联网方向)以及先进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研究院;高毅资产招聘TMT、医药行业研究员;民森投资则需要TMT、医药行业研究员。从上述岗位需求不难看出,新兴科技和医药行业研究员变得最为抢手。实际上,今年的A股市场,大蓝筹向具备真成长能力的成长股切换已进一步确认,而5G技术、芯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的牛股不断被挖掘出来。与此同时,医药行业沉寂多时,沉默后的爆发也受到市场期待,擅长于行业分析研究的研究员就格外“受宠”,不少私募都以高薪抢招。在星石投资医药行业研究员的招聘中,就给出了月薪1.4万元的待遇,此外还按照团队和个人表现发放具有私募基金优势的季度奖和年终奖。此外,民森投资在今年2月6日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公司招聘的行业研究员聚焦于TMT、医药等新兴科技行业,而研究员的薪酬则高达24万元至36万元之间。激励机制和成长空间被看重在私募行业内,投研人员及销售人员是最赚钱的职位,私募基金给出的20多万元起步薪酬,在整个大资管行业究竟水平如何呢?深圳某私募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为大多数私募的平台比不上公募基金,所以在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和发展空间。在券商、私募这些机构中,私募是最大可能学东西的地方,所以在公司能否学到东西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此外,北京某私募新入行的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加入私募首先看重的是学习机会,私募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天天在一块,肯定学得比其他地方快,其次才是晋升空间和薪酬。星石投资也指出,这两个职位属于高压力高收入,其实高薪不仅是行业现象,也是公司为了挽留人才采取的激励措施。据了解,星石投资设立了三重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一是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工资;二是将公司利润拿出很大一部分作为奖金池,奖励员工;第三是定期挑选优秀骨干,提供股权奖励。格上理财分析师徐丽认为,投研人员加入私募最为看中的还是平台给予的发展空间和投研支持,包括公司平台的发展前景、团队氛围、投研支持体系、研究方向、晋升空间等,薪资、工作环境等也是比较重要的方面。而引领集团人事总监任伟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私募最赚钱的岗位肯定的是与业务最直接相关的岗位,如基金经理、营销人员的整体收入相对较高。但付出与回报永远成正比,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大价值,公司便给你多少回报。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

实实在在

永不衰落的医药行业,此轮回调后哪些领域再现布局良机?

医药行业向有“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之称,近年来行业“黑马”频出,今年在疫情的催化下,整个行业的估值更是得到了大幅抬升,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市场风格的转换,医药行业出现了一定的调整。那此轮调整结束之后,哪些行业再次迎来投资机会?今天同花顺专家团邀请了浦银安盛医疗健康混合基金基金经理——陈蔚丰女士为大家分享。嘉宾简介:陈蔚丰,硕士,浦银安盛医疗健康混合基金基金经理,兼任浦银安盛红利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曾任江苏瑞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嘉宾核心观点:1、医药板块高估值的核心来自于成长确定性、高增长预期以及科技溢价,这些因素还会持续,且核心赛道、核心个股的高估值将是常态。2、短期看医药板块走势,我认为目前板块的确定性溢价已经较高,高增长也已很大程度反映到了估值中,因此受流动性、风险偏好等因素影响大概率是进入到震荡消化估值的阶段。3、疫苗是一个好的赛道,消费属性强,产品的爆发力也强,这个赛道是高度管制的,竞争比较有限,进入的壁垒很高,这个板块是要中长期重点关注的。4、医药行业看好5个细分赛道,会根据各个子阶段性增长速度,催化剂、估值相对绝对水平来做配置的动态平衡。访谈详细内容:1、受疫情催化,医药医疗板块今年涨幅较大,估值处于高位,近期出现了一定的回调,您如何看待后续医药股估值和行情走势?陈蔚丰:不可否认由于今年的板块性大幅上涨,估值已经处于高位。对于医药股的高估值怎么看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过去这3年是医药板块估值重塑的过程,这个重塑一方面有基本面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也有资金面的因素。从基本面来说,从17年开始是一个转折,在此之后医保局拿到了更多权限,集采开始逐步推进,过去仿制药当创新药卖的逻辑破灭,医保局主导的控费将是不可动摇的方向,另一方面政策鼓励创新,创新药企业有了更为宽松的创新环境,药监局的工作方式流程也向FDA靠拢效率提升明显,新药进入医保的速度也大大提高。而市场上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者是竞争格局长期能够保持很好的行业并不多。从资金面来说外资大幅流入,医药是他们重点配置的领域之一,他们更关注赛道的好坏,竞争格局,企业的地位等因素,赛道优质的行业龙头获得了外资大量买入,估值不断推高,因此外资对于估值的重塑也起了很大作用。对于后续医药板块的估值我认为1)高估值的核心来自于成长确定性、高增长预期以及科技溢价,这些因素还会持续。2)核心赛道、核心个股的高估值将是常态。3)板块内估值分化仍将持续。一些因为流动性溢出被拉高的非核心赛道个股大概率估值还会回归。对于短期行情走势,我认为目前板块的确定性溢价已经较高,高增长也已经很大程度反映到了估值里面,因此走势受到流动性、风险偏好、消息等因素影响较大,大概率是进入一个震荡消化估值的阶段。2、第三批医保带量采购结果落地,资本市场并没有像以往出现过激反应,是因为当前仿制药企业估值较为合理,还是市场已经适应了带量采购政策?市场对于带量采购政策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期,对于仿制药的配置也是比较低的,因此对市场影响不大。3、根据您的观察,国家医保带量采购,参与投标的企业中标和落标,对参与集采的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等的年利润有何影响?陈蔚丰:这个问题要一事一议。对于过去自建销售队伍而且市占率较高的企业来说肯定是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没有销售队伍,主要是由代理商来做的品种来说则未必,要看本轮降价是否中标以及中标前的市场占有率,对于市占率极低的公司来说,中标就是胜利,对于市占率已经较高的企业来说,要看实际中标价同出厂价的差距。4、前段时间,受不断释放出的新冠疫苗研发利好消息影响,生物疫苗相关企业股价被快速拉升后进入回调阶段,您如何看待生物疫苗这个赛道及投资机会的?陈蔚丰:疫苗是一个好的赛道,消费属性强,产品的爆发力也强。这个赛道是高度管制的,竞争比较有限,进入的壁垒很高。随着收入水平以及意识的提高,价格的承受能力也是提升明显,一款好的疫苗上市之后放量速度会非常快,因此这个板块是要中长期重点关注的。对于标的选择上,同分析药企比较相似,要关注标的的现有产品盈利能力生命周期,产品管线布局以及内部研发实力和外部产品引进能力等。5、近日昭衍新药发布公告拟在H股上市,该公司将成为继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后第四家实现“A+H”布局的CRO企业。为什么CRO公司如此青睐“A+H”双资本布局?陈蔚丰:国内CRO产业过去数年来发展迅速,主要是受益于制药企业研发外包的趋势以及国内的工程师红利带来的内资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制药企业研发生产外包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产出效率越来越低,CRO企业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效率,加速速度。以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这些企业受到疫情影响较小,基本上都订单饱满,对于这些CRO公司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订单转向他们,他们都有扩张产能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普遍都有海外并购扩张的想法,因为对于部分业务来说是有一定的地域属性的,需要靠并购进入国外市场,因此都比较青睐A+H双资本布局。6、您专注于医药行业的投资,请问您比较看好哪些子赛道,为什么?在您关注看好的子赛道中,您会如何做选择和配置?陈蔚丰:比较看好赛道如下:1)医疗服务及医药消费品,兼具必须消费品和消费升级属性,而且基本政策免疫,长期成长性突出 2)创新药/创新器械,技术进步驱动,供给创造需求,国内政策对创新比较友好,他们能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医保兑现自身价值。即使不进入医保,在目前国内较强的支付能力之下,也会有不错的成长,比如恒瑞的pd1虽然还没进入医保,但是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也破20亿。 3)CXO,CXO包括CRO和CMO。 从产业趋势来说,药企需要研发和生产外包企业来帮助他们提升研发的效率,降低固定资产投资。从竞争格局来说,中国企业享受到了国内的工程师红利,产业竞争力持续提高中。4)仍有国产替代空间且竞争格局较好的部分医疗器械、高端仿制药,比如IVD领域的化学发光,目前80%左右的市场仍然在外资的手中,国产替代的空间还很大。 5)积极向CMO转型升级的原料药企业-受益于外资药企生产外包的推进,同时部分内资大药企也开始外包部分产能,对于积极转型的原料药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机遇。会根据各个子阶段性增长速度,催化剂、估值相对绝对水平来做配置的动态平衡。7、当前爆款医疗主题基金频现,您管理的浦银安盛医疗健康(519171)基金在力争捕捉超额收益方面是如何做的?您会在什么情况下清仓一只股票?陈蔚丰:超额收益来自于阶段性子行业配置比例的调整以及个股选择。子行业配置比例的调整主要是考虑子行业的增长速度对比,阶段性涨跌幅差距、或者行业催化剂等因素。当一只股票基本面发生明显变化,比如政策出现不利因素,市场格局出现变化,或者业绩明显低于预期等,或者是估值水平过高时会考虑清仓。+64.63%近一年收益率浦银安盛医疗健康混合519171查看详情同花顺专家团,是由同顺号团队倾力打造的行业专家访谈专栏。关注同花顺专家团,把握经济热点,洞悉市场变化,深入产业分析,与专家面对面。

一心一计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拥有较显著成长空间

来源:证券日报作者:张志伟陈恒研究医药行业已经快11个年头了,2008年刚入业便着手医药行业的研究,2014年加入华商基金,先后担任医药行业研究员与基金经理,2019年成为华商医药医疗行业股票基金,陈恒拟任基金经理。一路走来,陈恒与医药行业结缘很深。 在同事的眼中,陈恒对于医药研究、医药投资非常热爱,工作辛勤努力。十余年间,陈恒实地调研医药上市公司超过200家,一些重点药企成为他重点“关照”对象,频繁调研。十余年间,陈恒的飞行里程超过了航旅纵横99.6%的用户,甚至超过了很多卖方的研究员。 看研发、看认证、看销售,这是陈恒多年医药研究的习惯,也是他判断医药股投资价值的重要原则。 在陈恒看来,研发品种的好坏,在当前环境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药公司的业绩预期和估值。花力气去衡量在研品种的价值,有利于挖掘出真正具备发展潜力的公司;对于药企而言,有能力走出去获得海外的各种权威认证,势必会形成强大的竞争壁垒;此外,虽然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强力推进,医药销售能力的重要性会有所下降,但依然是衡量医药企业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在研究公司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值得持续重视。 “医药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启,发展潜力巨大。”陈恒认为。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近10年上涨108.50%,上证综指同期下滑10.35%;申万医药生物指数2019年以来上涨32.06%,上证综指同期上涨16.98%。 从市场需求角度,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且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加剧、亚健康人群数量增加,全社会对健康的需求愈发旺盛,中国医药医疗行业拥有较显著的成长空间。 从行业发展角度,近年来,政府对医药医疗行业的投入持续增加,政策导向是优胜劣汰,持续注重创新投入的企业正逐步进入收获期。 从证券投资角度,医药行业本身兼具成长和防御的特性,整体增长较为平稳,抗周期性较强。在政策推进的持续共振下,医药行业地位相对稳定、赛道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据悉,华商基金旗下新基金——华商医药医疗行业股票基金目前正在发行中,该产品投资于医药医疗行业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重点关注主营业务从事医药医疗行业的公司股票,及当前非主营业务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隶属于医药医疗行业、且未来这些产品或服务有望成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公司股票。 “对于医药投资,我会始终心怀敬畏,发挥自身经验和产品的优势和价值,把熟悉的领域做好,努力为投资者赢得理想的回报。”担任该产品拟任基金经理的陈恒说道。

暗之光

诺德基金高级研究员闫永正: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机会展望

总结2019年医药行业整体市场表现,可以归纳为板块整体表现中等偏上(截止2019.12.14申万医药指数涨幅33.71%,在申万27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幅排名第8),但板块内部分化严重,部分龙头公司全年涨幅非常可观。分析背后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在医保控费大背景下,一大部分原先以营销导向,产品主要为化学仿制药或中药辅助用药的公司,失去了继续获取超额利益的机会,而真正具备研发创新实力及产品迭代能力的少数制药及器械龙头逆势崛起,成为市场较为稀缺的核心资产;其次,一部分以民营医疗服务、医保外器械及药品为核心产品的公司,由于即符合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同时又有效规避了医保控费的压力,业绩获得了较快的增长,未来成长确定性也较强,全年来看亦涨幅不俗;最后,2018年下半年之后,在包括“我不是药神、仿制药4+7集中带量采购、长生疫苗事故”等行业性负面舆情因素影响下,2019年初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处于近5年来的低位,也为优质公司全年的良好表现奠定基础。展望2020年我们认为,在政策导向及消费趋势没有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整个医药板块仍将会以结构性行情为主,部分业务及产品线符合国家政策引导方向及居民医疗消费升级趋势的公司将表现为强者恒强的特征;但是,也要注意,医药核心资产经过一年的大幅上涨之后,目前的整体估值水平处在合理偏高位置,在标的选择上应该更加谨慎,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公司基本面演化趋势及估值背后的市场预期,合理确定投资选择。2020年具体投资方向上,我们主要看好四条主线:1、药品及医疗器械创新主线:核心关注点主要放在,估值合理、业绩增长确定性强,2020年内有重磅新药或创新医疗器械上市的标的(具体标准:1、根据当前业绩增速看,到2020年下半具备估值切换能力,至少要求可以赚到业绩增长的钱;2、重磅品种获批风险不大,且对公司收入体量意义重大,随着获批时点临近有望赚取估值提升的收益);2、医药创新升级服务主线:创新研发领域“卖水人”也是我们积极布局的方向,包括:CRO、CMO、药用包材升级等领域的龙头公司;3、医药消费升级主线:2020年我们将继续寻找和拥抱,具备显著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医保规避、产品市场格局好、渗透率较低且需求刚性的标的,细分领域方面:儿童身高管理、眼科、牙科等领域自费药品及医疗器械将是关注重点;4、医疗连锁服务主线:连锁专科模式具有轻资产运营的特点,特点是技术壁垒低,风险小,多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可复制性高,易于市场扩张,连锁医疗服务行业对于医质及品牌信任度要求极高,龙头优势明显。依托中国蓬勃的市场需求,民营医疗服务龙头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来源: 中国网财经

怀表

医药基金经理TOP 21全PK:投资医药基金必看(上)

前两天,借着于洋离任,迦南做了一期医药基金经理的评比。有小伙伴留言,说怎么没有谁谁?迦南一查,还真是位不错的人选。索性仔细又搜了一遍,原本以为专注医药行业的基金经理不多,没想到一下找出了二十一位!他们或专业出身,或长期从事医药研究,个个都是实力派。这二十一位基金经理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中海基金 许定晴国投瑞银基金 张佳荣嘉实基金 齐海滔汇添富基金 郑磊易方达基金 杨桢霄长城基金 谭小兵融通基金 万民远融通基金 蒋秀蕾招商基金 李佳存中银基金 刘潇上投摩根基金 方钰涵广发基金 吴兴武博时基金 葛晨创金合信基金 皮劲松中欧基金 葛兰工银瑞信基金 赵蓓工银瑞信基金 谭冬寒农银汇理基金 赵伟交银施罗德基金 楼慧源宝盈基金 郝淼华夏基金 陈斌由他们管理的、最具代表性的基金,分别是:中海医药健康产业精选(000878)国投瑞银医疗保健混合(000523)嘉实医疗保健股票(000711)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006113)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110023)长城医疗保健混合(000339)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000727)融通医疗保健行业混合(161616)招商医药健康产业股票(000960)中银医疗保健混合(005689)上投摩根医疗健康股票(001766)广发医疗保健股票(004851)博时医疗保健行业(050026)创金合信医疗保健股票A(003230)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工银前沿医疗股票(001717)工银医疗保健股票(000831)农银医疗保健股票(000913)交银医药创新股票(004075)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股票(001915)华夏医疗健康混合(000945)基本情况由于基金经理太多,迦南根据他们的从业时间分成了3组,分别是从业5年以上的,迦南称其“老鹰组”从业3-5年(不含),称为“雄鹰组”从业1-3年(不含),称“雏鹰组”先来个大合照:这二十一位基金经理中,从业5年以上7位,从业不足3年的是6位,最长的是中海基金的许定晴,超过十年,最短的是宝盈的郝淼,不足一年半。他们管理的基金规模都不大,除了创金合信医疗保健的规模有点迷你,汇添富创新医药有点胖之外,其余的都在10亿-30亿这个区间,很适合基金经理施展。看来还没有充分的被市场认识到,这是我们的机会。并且,有接近1/3的是女性。基金经理简介我们再逐个稍微了解一下这二十一位医药操盘手(以下均来自公开资料,排名不分先后):1、许定晴女,苏州大学金融学硕士。曾任国联证券研究员。2004年3月进入中海基金,历任分析师、高级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研究总监。现任代理投资总监、投资副总监。2、张佳荣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曾任长信基金研究员。2014年8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任高级研究员。3、齐海滔浙江大学经济学硕士。历任长城证券行业研究员、银华基金研究员、基金经理,天华证券基金经理,银华内需精选基金经理。2011年4月加盟嘉实基金,擅长医疗主题类的投资。4、郑磊复旦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曾任国泰君安医药行业研究员多年,2014年起在中海基金任医药行业基金经理,一直专注于医药行业。5、杨桢霄北京大学生物专业,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博士。2011年加入易方达后,一直担任医药研究员,医药研究经验丰富。6、谭小兵女,四川理工大学工学学士、暨南大学管理学硕士。2004-2014年经历联邦制药、东莞证券、信达澳银基金。2014年2月进入长城基金任行业研究员。7、万民远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博士。2011年起历任银河证券研究员、国海证券研究员。2014年4月进入融通基金任行业研究员。8、蒋秀蕾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硕士、中药药理学学士。2006年8月起,先后担任朗生医药产品经理、招商证券研究员、嘉联融丰投资经理。2009年2月加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行业研究员、行业组长。2016年9月去了新疆前海联合基金任投资经理。2017年12月再次加入融通基金。9、李佳存浙江大学生物科学学士、上海财大金融学硕士。2008年7月加入广发基金任研究员,从事医药行业研究工作。2014年2月加入招商基金任研究员。10、刘潇女,中国药科大学硕士。曾任平安资管研究员,2012年加入中银基金,现任医药与消费研究组组长。11、方钰涵女,复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双硕士历任兴业证券研究员、国泰基金研究员。自2015年6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先后担任行业专家、基金经理。她是先做QDII,后操盘国内医药基金。12、吴兴武本科化学,生物学硕士。毕业后即进入公募行业专注医药行业研究,曾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员,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权益投资一部基金经理助理。13、葛晨南京大学生物学学士、生物学硕士。2012年加入博时基金长期任医药行业研究员。14、皮劲松中国药科大学硕士。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先后任职于中药固体制剂国家工程中心、上海药明康德从事技术开发工作;2012年4月加入东莞证券任研究员;2014年8月加入创金合信基金。15、葛兰女,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历任国金证券研究员,民生加银基金研究员。2014年10月加入中欧基金。16、赵蓓女,本科医药专业,研究生金融专业。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一直从事医药研究。现任研究部副总监、医疗保健研究团队负责人。17、谭冬寒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曾在中信证券任行业研究员;2013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18、硕士研究生。历任葛兰素史克(上海)药物化学部助理研究员、广发证券医药研究员、招商基金医药组组长。现任农银汇理基金基金经理。19、楼慧源女,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浙江大学应用生物科学学士。2014年至2015年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员;2015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20、郝淼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就职于中国科学院,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工作;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就职于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任医药行业研究员;2013年6月加入宝盈基金。21、陈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任研究助理,09年加入华夏基金,历任医药行业研究员、医药行业组组长,一直专注于医药行业的投资。可以看出,除了赵伟、方钰涵、谭小兵、齐海滔和许定晴这五位,绝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是拥有相关医药或生物学的背景的,由于医药专业性很高,学过相关学科肯定有利于在医药方面的投资。接下来,我们进入实战环节~~阶段收益对比1、老鹰组老鹰组的李佳存表现最为突出,其次是赵蓓,吴兴武和蒋秀蕾,都超越了同类平均值。2、雄鹰组雄鹰组,则是人气很高的葛兰,其次是融通万民远。3、雏鹰组雏鹰组,可以看到,明显红块比前面的两组要多,证明这边的阶段表现优秀的选手更多些,比如博时的葛晨和创金合信的皮劲松,其次是郝淼。阶段性收益并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投资者的收益状况,所以迦南其实更看重年度的累计收益。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快3000字,感谢各位能看到这里,鉴于篇幅所限,本期先到这里。迦南明天会重点对比一下年度收益、风险数据等更为关键的因素,敬请留意。来个小调查,到2020年年末,你觉得他们当中谁能问鼎业绩冠军?请在留言板表态。

躬身求之

一个适合普通人研究医药股的方法

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这三个因素决定了医药股中有很多金矿。但是医药股的科技属性很强,进去就是一大堆专业名词,我也搞不懂,所以一直比较畏惧。我自己也分析过很多医药股,整个互联网大健康行业、药店全行业、血制品、华东医药、信立泰、华熙生物、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九州通、白云山等公司。我是怎么研究的呢?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研究医药股的思路。直接回避技术性很强的企业,什么大分子、管线之类的,相信我,你付出很大努力也只是能记住一堆名词,永远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你要跟上这类企业的动态发展,又需要极大的精力和时间,可能人还没富裕,头发先白了。我们可以从商业模式和行业政策的角度去分析医药企业的投资价值。这样的话,所谓的医药行业就和普通的行业没啥区别了,比如我昨天分享的天坛生物,在血制品行业中只需要把握这个行业的产品需求很大,需求还在增长,没有新进入者,行业的核心资源是血浆站,企业发展受行政政策影响极大就可以了,然后去分析一下企业的股东背景、拥有的血站资源,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再比如说云南白药和片仔癀,其实看做消费品就可以了。线下连锁药店其实就是特殊的零售业。整个医药行业和金融业一样,都是严监管行业,很多企业的生死荣衰其实就是一张A4纸,研究好行业政策,方向就不会错,再做个适当的分散,就八九不离十了。和一般人的认知不同,医药行业是个好行业,但是绝大多数医药公司都不是好公司,行业看始终是高增长的,但是在政策的影响下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几个公司跑出来,风口一过,企业也就泯然众人矣。大多数医药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其实很差,这点很重要。我们做医药股其实核心就是做波段。比如传统的中药行业,在近年来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一不小心就掉坑里出不来了。再比如集采,其实集采下很多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已经看不到希望了,只是恰好因为疫情引爆了不明真相群众的多巴胺,现在还在飘,飘着飘着很多人就觉得集采没什么。疫情终究会过去,这个梦也会醒的。再比如家里有小孩子的,绝大多数都会遇到孩子发热,用降热帖降温的经历吧,根据我在上海五六家三家医院儿科的调研,现在医院已经默契达成"不说、不提、不推荐降热帖"。用一位科室主任的话说,就是"这个降热帖除了增加幼儿不适和给父母以精神安慰,再也没有其他作用了"。东阿阿胶和主要注射剂基本上已经陨落了,云南白药和片仔癀有没有可能步后尘真不好说。国外的医药行业估值其实都不高,这是因为医药企业的技术属性很强,出现产品的新陈代谢很正常,企业只有不断研发才能保持生命力,但是这种研发是有风险的,即使研发成功,产品也面临着专利保护期限的危险,产品的定价也是受到政策强影响的。坦白说,我宁愿买医药行业的指数基金,而对任何一家医药企业都有某种疑虑,在医药股的投资中,我觉得做波段比永续持有好得多。再说说两票制,"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两票制彻底改变了医药流通企业的行业格局,很多养着大量"医药代表"的医药企业也面临着销售渠道的变革。所以说在商业模式和行业政策的视角下,我们对公司的产品特性不是很了解也并不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企业终究是时代下的企业,能够穿越时代的优秀企业太少太少,抓住它的幸运儿有多少敢说自己当初就是凭能力抓住的呢?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医药费用,医保一体化,鼓励创新药,这是现在医药行业的主旋律,我个人估计这种态势会持续很长时间,好的企业既要解决产品问题,也要解决"体制"问题,只有产品研发成功具有连续性的企业才是真正皇冠上的钻石。那么对于医药投资者的专业能力要求就会极高,在未来医药股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中,专业性也会越来越强,像我这样的散户基本上直接投降。我没专业基础,我也没时间,我也不想花这个精力。对于医药企业,产品和政策是两个关键点,产品是基础,但是政策才是决定性因素,在一个非市场经济的行业中(基本上不存在实现市场经济的可能性),政策才是评价企业产品是不是好产品的裁判。从这个角度看,因为绝大多数医药企业经营不是持续性的,自由现金流的大小很难判断,折现率的取值更是世界难题,我们很难对企业做出合理的估值,但是医药企业的神秘性和投资市场的不理性,使得这个行业长期处于高估状态。在我眼中,医药是个很烂的行业,投资者赚的钱大多数是估值的钱,真正的行业自由现金流和分红是远不能匹配估值的。我研究医药企业很多,但是真正下手去投资的极少,有一些经营持续性好的公司,比如药店和血制品,估值常年极高,这种极高从价值的角度看不合理,但是从市场角度看,又是合理的。这就是一个行业很好,大多数公司很烂,偶尔有几个好企业,估值又极高的市场。所以我研究了很多医药企业,也自认为能理解一些公司,但是始终很少投资,很少讨论的原因。我只是想不做错,获取较行业平均水平高一点的投资收益就可以。

大盗乃止

科创板医药股大涨拉高行业估值?药基已涨了一个月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继南微医学、心脉医疗两家生物医药行业公司上市科创板后,8月12日,科创板又迎来一只创新药企代表——微芯生物,作为上交所重点推荐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七大板块之一,生物医药个股上市走势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A股市场震荡,具有防御属性的医药主题基金业绩悄然回升,理财不二牛注意到,震荡市下,医药主题基金与黄金主题基金并排入围业绩排头兵,WinD数据显示,5月以来多只医药基金业绩涨幅超10%。近期医药主题基金大涨的内生逻辑是什么?科创板会如何助力医药行业呢?频频响雷的医药行业又该如何避雷呢?龙头医药股刷新高 医药行业开启避险攻势8月12日,微芯生物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高达467倍,创科创板首发纪录,截至收盘,微芯生物涨366.5%,报95.31元,值得一提的是,微芯生物是首家上市科创板的创新药企业,也是第三只科创板上市医药股。除了微芯生物上市首日受到资金关注外,7月以来,多只医药股涨幅颇高,更有龙头医药个股创下2015年6月以来阶段性高点,如海思科、天坛生物、大参林等。个股推升下,多只主动管理类医药主题基金在市场走弱的市场环境下逆势走高,如果震荡市下没有及时挖到黄金矿,买入医药主题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5月以来,可统计业绩的74只医药主题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中近九成医药主题基金都赚到了钱,而A股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正的不足一半,最高一只“中银医疗保健”大赚15.23%,广发医疗保健、交银医疗创新区间业绩涨幅也超10%,65只跑赢了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0.7%的平均收益率。数据来源:WIND 区间业绩:5月1日至8月9日如果说上半年医药主题基金有不错的涨幅是受益于一季度市场的大幅反弹,是市场共振的一个结果,那么震荡市下依旧能逆势赚钱主要得益于医药行业的业绩属性以及弱势行情下的避险资金抱团。某基金公司医药行业研究员认为,“近期医药股大涨这里面既有行业性因素也有市场因素,从行业因素来讲,从2015年开始医药行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这些政策基本是利好行业龙头的,所以可以观察到从2018年开始行业龙头的业绩增速要明显快于整个板块,这是业绩层面的影响。另外就是市场层面,医药龙头在未来成长确定性更高、立足国内市场不受贸易影响(抱团取暖)、外资配置逐步加大的情况下,整体估值也有提升。”多位基金经理采访反馈医药主题基金在长期来看投资价值凸显,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监梁杏称,一方面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身体机能下降,器官日趋老化,高发致死或降低生存质量的疾病的类别,与多年前相比,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逐渐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肿瘤癌症上。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了提高老年生存质量,治疗疾病,改善预后的进一步诉求。这是有需求的。另外近几年,政府强有力的医疗监管改革,对创新药和生物医药的政策支持,以及产业基金或者是PE基金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力度前所未有。比如国家推出了对创新药优先进行审评审批的制度;比如医保腾笼换鸟,压缩辅助用药的空间,开始纳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肿瘤的创新药等等。三只医药股上科创板 如何利好医药板块?长期来看科创板对于医药行业也是一大利好,“医药股上科创板的企业估值会相对偏高,会对A股医药股起到对标作用,推动A股医药科技板块的价值发现。”一位私募投资经理如是说。东吴证券在研报中也指出,我们认为科创板的推出将利好创新药及创新领域的医药企业,创新药及创新领域的医药企业符合科创板对行业的规定,且其结合市值指标对盈利要求的考核,鼓励了目前未盈利,但有较好品种的创新药公司。创新药企业在进入II期临床后,由于临床试验规模的硬性要求,研发投入将大幅度提升。如果此时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很多项目将被搁置甚至搁浅。随着科创板的出台,此类企业将更容易实现融资,支持的我国创新药的研发。那么各大公募机构如何看待科创板上市的三只医药股质地呢?上述医药板块研究员称,科创板首批两家+今天挂牌共三家公司,质地角度(实际经过筛选)都还不错,但估值也不便宜,以目前的估值水平后面不能预期太高。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万民远也称,“现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估值普遍较高,但也有基本面好的公司。跟创业板一样,创业板刚刚问世时估值也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优秀的医药公司也会长大。”医药股浑水摸鱼 机构如何避雷?2018年上半年的医药基金在全年股市走弱的环境下C位出道,成为最受宠的一类基金类别,长生生物疫苗事件的出现被认为是医药行情急转直下的转折点,今年以来,医药股依旧雷声阵阵,先有康美药业坐实财务造假,后脚方盛制药实控人被立案调查,益佰制药商誉暴雷亏损近8个亿,东阿阿胶也遭业绩变脸…近年来,相对于传统行业,医药行业遇到黑天鹅的概率更高。在万民远看来,医药板块具有较高壁垒,医药细分领域非常多,细分领域差别特别大,医药个股的估值差异也很大。有些个股的雷从报表就可以看出一定的端倪,比如有的上市公司,账上有几百亿的现金,但又去贷款几百亿,相当于公司有1000多亿的现金。医药公司是现金流非常好的行业,这种和行业相背离的行为值得怀疑。其某个季度的业绩雷是很难规避的,但不符合常识的上市公司的雷是较好规避的。因此,除了基本的财务知识之外,也要注意公司是否违反常识。比如某些号称行业龙头的公司,调研后发现,下游客户并没有使用过这家公司的产品,这就不符合常识。某基金公司医药行业研究员则表示,“避雷的主要规避手段就是聚焦,仓位聚焦到一批研发实力强、销售网络及市场业务能力经过验证的公司;另外对财务报表及估值水平也是核心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