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医养产业集团公司长沙***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XX年十一月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字,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老年人口增加,与老年人最紧密的养老床位短缺极为严重。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数预计达到669.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30.3张,比2010年底增长了70.3%,实现了养老床位千分之三十的规划目标。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应根据不同需求来发展多模式的养老产业,使养老产业跟上老龄化市场需求。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一些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根据原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中,人均患有疾病2~3种,慢性病发病率53.9%,是调查人群平均水平的4.2倍。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自然病理长,需要持续的、综合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为了适应部分老人养老需要,发展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非常必要。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央、**院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老龄化社会有以下特征:一是老年人口数量高居世界榜首。二是老年人口有高龄化、慢病化、失能化的表现。三是家庭养老功能相当薄弱,养老相关服务严重不足。医养结合的养老工作涉及到社会保障、民政、卫生等多部门的管理。因此,只有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有效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建立,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养老事业的发展道路。医养一体化发展,既解决了养老院缺乏医疗服务的弊端,也解决了老年病人‘压床’占用优质医院资源的问题”,这种合作模式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实现有效整合的一次创新之举。癌症-恶性肿瘤,是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围的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几乎所有部位和组织,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国际学术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最近发布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的报告,从这份报告上来看,2015年,中国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依然呈现出上升趋势。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约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从发病人数上看,排前十位的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乳腺癌、脑癌、宫颈癌、甲状腺癌、胰腺癌。把这组数据和《2010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对比:2010年,中国新发肿瘤病例309万,死亡人数196万。就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都增加了30%。“穷癌”没减少,富癌在增加从大数据上来看,癌症发病率上升了30%,而从地区上来看,更是触目惊心:河北地区40年时间,肺癌发病率竟然增加了3倍。而从癌症的死亡人数来看,则更是让国人警醒。这些年,随着医学的进步,全球癌症死亡人数一直在下降,唯独只有中国,持续处于上升态势。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首次发布了最新版中国癌症地图(媒体版本),体表显示全国各个地区的高发癌症地图,发病较发癌症分别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等,其中,甲状腺癌和乳腺癌是全国所有城市都高发的两种癌症。医疗卫生事业是城市必备功能之一,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医院承担着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的社会责任。项目建成后必将大大地改善长沙市医疗条件,为群众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对专业肿瘤疾病医疗服务的需求。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承建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02.2.1顺应我国社会养老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2.2.2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112.2.3满足社会老龄化需求的需要 112.2.4推动我国新型医养模式发展的需要 122.2.5积极响应湖南省养老模式发展思路及目标的需要 132.2.6完善当地医疗服务体系及功能的需要 132.2.7推动湖南省新型医养模式发展的需要 142.2.8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52.3项目可行性分析 152.3.1政策可行性 152.3.2市场可行性 232.3.3管理可行性 242.4分析结论 24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 253.1中国老龄人口统计分析 253.1.1全国老龄人口数量统计 253.1.2老龄人口抚养情况分析 253.2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分析 263.3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 283.4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发展瓶颈分析 293.5我国医养结合养老发展模式分析 313.5.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313.5.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313.6医养一体化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323.7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343.8市场分析结论 36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374.1地理位置选择 374.2区域建设条件 374.2.1区域位置概况 37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384.2.3自然气候条件 384.2.4区域交通条件 39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40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415.1项目总体定位 415.2项目经营理念 415.3项目服务功能 425.4项目目标任务 425.5项目总体规划内容 435.6土建工程方案 455.6.1规划设计原则 455.6.2建筑设计原则 465.6.3总体布局 465.6.4功能定位及分区 475.6.5建筑方案 475.6.6主要建筑内容及工程量 475.7 建筑设计 485.7.1主要规范及标准 485.7.2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 485.7.3无障碍设计 495.7.4建筑节能设计 495.8 结构设计 495.8.1指导思路 495.8.2结构设计等级 505.9 给排水设计 505.9.1设计规范 505.9.2给水设计 505.9.3排水设计 515.10电气设计 515.10.1设计依据 515.10.2设计范围 515.10.3供电电源 525.10.4用电负荷计算 525.10.5防雷接地系统 525.10.6弱电系统 535.11其他配套设施 53第六章 节约能源方案 546.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546.2建筑节能设计 546.2.1建筑围护结构基本组成 556.2.2外墙节能设计 556.3用电节能设计 556.3.1照明节能技术设计 556.3.2电气节能设计 566.3.3空调节能设计 576.4节水措施 576.5结论 58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保措施 597.1环境保护标准 597.2项目区环境现状 597.3项目主要污染源 597.4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17.4.1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617.4.2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627.5环境保护措施 637.5.1设计阶段采取的环保措施 637.5.2施工期环保措施 647.5.3营运期环保措施 657.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77.7安保管理措施 67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措施 698.1主要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因素 698.2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698.3消防安全 708.3.1设计依据 708.3.2消防措施 718.3.3抗震措施 718.3.4综合防灾 718.3.5防洪涝措施 72第九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739.1组织机构 739.2劳动定员 739.3人力资源管理 739.4福利待遇 74第十章 项目实施规划 7510.1建设工期的规划 7510.2 建设工期 7510.3实施进度安排 75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711.1投资估算依据 7711.2建设投资估算 7711.3流动资金估算 7811.4资金筹措 7811.5项目投资总额 7811.6资金使用和管理 81第十二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 8212.1总成本费用估算 8212.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212.1.2产品成本 8312.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8412.2财务评价 8412.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412.2.2项目投资利润率 8512.2.3不确定性分析 8512.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6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8713.1项目风险因素 8713.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713.1.2 市场风险 8713.1.3 工程风险 8713.1.4资金管理风险 8813.2风险规避对策 8813.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813.2.2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813.2.3工程风险规避对策 8813.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9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9014.1结论 9014.2建议 90附 表 91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1附表2 总成本表 93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4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5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6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7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8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9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00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1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2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3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5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07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长沙***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建单位湖南长沙***医养产业集团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地位于长沙市以东,长沙至浏阳快速通道金阳大道10公里,与平汝高速交界处,对接长沙市盼盼路,距黄花机场6公里。1.1.5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人:中投信德杨刚 工程师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人民币169575.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381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70875.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55500.00万元,土地费用为26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3125.00万元,预备费6000.0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13475.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80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收入为70796.73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0576.95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8.0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71%,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9.10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次长沙***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建设项目包括肿瘤康复医院、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湖南医养康复技术学院,长沙医养结合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用地630亩,以现代化理念建设现代养老产业,立足养老事业,辐射周边区域养老产业,面向全国养老机构,走区域规模全国联盟的道路。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 工程内容 建筑面积(㎡) 单位1 ***三级综合医院 30000.00 平方米2 湖南肿瘤康复医养基地 30000.00 平方米3 ***康复技术职业学院 50000.00 平方米4 肿瘤康复中心 25000.00 平方米5 智能医养中心 48000.00 平方米6 休闲、娱乐、游泳区 20000.00 平方米7 医养结合产业研发区 15000.00 平方米8 ***公墓 2000.00 平方米9 配套设施 70000.00 平方米10 生态食品基地 2000.00 平方米11 医养度假村 28000.00 平方米合计 320000.00 平方米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建设资金169575.00万元,由自有资金、专项基金、银行贷款、股权众筹、产业招商资金构成。其中,自有资金3000.00万元,专项基金或企业债券资金30000.00万元,银行贷款资金110000.00万元,产业招商资金26575.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第一期:2017年11月—2018年10月,计1年;第二期:2018年11月—2020年4月,计1.5年;第三期:2020年5月—2021年10月,计1.5年;建设工期共计4年。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略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3.《“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4.《“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5.《***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6.《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7.《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8.《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9.《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10.《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融合五大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1.《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2.《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3.《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1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15.《现代财务会计》;16.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7.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项目单位的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项目建设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项目建设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7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长沙***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项目建设实施不仅可以为肿瘤病人、肿瘤病人康复生活提供生活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还将为老年人提供环境优越、服务周到的高品质老年生活,以现代化理念建设现代养老产业,符合湖南省及我国社会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会给项目公司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极佳的投资项目。项目实施符合国家行业投资方向,将得到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市场及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原创来源:中投信德杨刚 工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医疗和养老的分离,造成了老年人就医的极大困难。而养老结合就是针对缓解这一问题提出的新型模式,方便了老年的生活。医养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满足亿万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的重大举措。中国现有养老产品的一个共同问题是缺乏优质的医疗服务。如何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让这些老人实现“老有尊严”是中国养老产业接下来的重点。因此,医养结合是中国养老产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一、医养结合的定义“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于9月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文中确定了以北京市东城区等50个市(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以北京市朝阳区等40个市(区)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并明确了试点单位应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全面落实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确保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社会效果。二、医养结合的模式及方式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医养结合政策梳理为了更好的推行医养结合,自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医养结合概念起,各部门纷纷颁布一系列政策支持医养结合的推进。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明确了医养结合机构(指兼具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旨在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内容。《指南》要求,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并在民政部门进行养老机构登记备案。医养结合的政策趋势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2013年到2015年由国务院主导的顶层设计阶段,主要明确医养结合的重要性和大方针。第二个是2015年到2016年由民政部、卫健委主导的任务规划阶段,明确监管职责和具体方向。第三个就是自2017年起由卫健委主导的细则落实阶段,为医养结合的推进和试点工作提出明确任务。除此之外,为了解决社保基金的压力,保监会也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大力鼓励商业健康和养老保险的发展。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政策体系还处于建立和完善的关键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养结合政策,但是医养结合政策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加固。未来关于医养结合的政策和监管职责一定会继续细化和明确,部门职责也会继续细化,预计未来政策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放宽和简化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配套的审批流程,为现有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员、中医医院以及临终关怀机构等医疗配套提供便利。2、除了对上述医疗配套提供明确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外,也可能对“健康体检”类医疗配套提出标准和要求。3、对于医养结合过程中出现的人才短缺的问题,未来会鼓励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的多点执业,并对养老机构医师和护士的资格评定和注册管理进行优化,争取输送更多相关人才。4、持续跟踪当前医养结合试点项目的成效和进展,并扩大试点范围。5、成立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并建立评估机制。四、医养结合产业潜力巨大按照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3亿,占人口比例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003万,占人口比重的10.8%。无论是哪个比例都远远超过定义比例,中国已大踏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远超国际老龄化7%的平均水平。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39万人,比重上升0.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45万人,比重上升0.64个百分点。2020年以后,随着计划生育一代普遍进入老年期,全国老年人口平均子女数将下降到2个以下,子女养老负担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7-2021我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按照目前老龄化程度越发严重,预计到2021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3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五、医养结合发展趋势分析1、社区医院与养老结合将社区医院所拥有的医疗资源辐射到社区老人中,同时依托社区网格服务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的养老服务。同时,基于政府医养政策下,构建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包括,针对不同收入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构建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2、长者公寓这是一种以医养结合为理念,以康复为特色的持续照料型长者公寓。定制化的环境、贴身的服务都让养老有了新的体验。同时也将有相应的医疗资源进入公寓社区,专一的服务长者公寓中的老者。据悉,目前部分企业也有进行此类型养老项目的试运行,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长者公寓落地运营。3、养老机构投资医院目前,养老机构仍是主要选择的一种养老模式,但其中的医疗条件水平参差不齐。在医养结合的趋势下,养老机构进行医疗资源的投资,构建自有医院、提高医疗水平。此外,政府应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给予适当的补贴。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后的税收、土地供应、规划建设等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同时加强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队伍的监管,包括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持证上岗,保障服务质量。4、医院开展养老服务由医院经营养老机构,在共享医院已有的医疗资源同时,也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在医院开展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应配合分级诊疗建立紧密型转诊制度。例如上级医院可向基层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专业护理,基层医院可根据老年人的疾病需要,随时预约上级医院会诊,实现基层医院、康复中心、养老中心、上级医院相互转诊互通;建立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的合理医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等。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医养结合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近日,西安理工大学农村医养结合现状及需求调研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丹凤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分别与丹凤县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并深入农户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访谈等工作。访村入户探民生,促膝交流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为探寻农村医疗和养老的现状,了解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社会实践队对丹凤县棣花、商镇、双槽等7个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研途中,社会实践队步行+驱车近百公里,访谈190余人,围绕农村医疗保障、医疗及养老服务、医疗资源配置、老年人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农村医养结合现状,从多方面分析农村医养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图为实践队员走访调研)深入政府话医养,真心实意为民生在商镇、棣花镇,镇政府工作人员就医养结合发展这一话题与实践队进行沟通交流。交流过程中,工作人员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就医养结合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为后期实践队的调研给予了极大帮助。(图为社会与丹实践队凤县商镇政府工作人员合影)(图为社会实践队于棣花镇棣花社区前的合影)随后,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丹凤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进行座谈,王雯副主任及工作人员就丹凤县医疗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和医养结合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座谈为实践团队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医疗、养老信息,为调研报告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图为社会实践团队与丹凤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工作人员座谈)在县卫生健康局,老龄办主任屈彦海对西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社会实践队师生介绍了丹凤县医养结合的现状。屈主任表示,丹凤县老年人的医疗、养老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希望当地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中存在问题能够通过大学生的调研,合理献言献策。(图为社会实践队成员与丹凤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合影)实践基地丹凤建,不忘初心砥砺行最后,社会实践队来到县团委,团委副书记李学成对西安理工大学一行来丹凤县开展社会实践表示欢迎,对团队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取得的阶段性调研成果表示认可,双方还希望进一步建立合作学习关系,促进大学生日后在丹凤县开展宣传、调研等工作,带队老师巩晶骐代表学校与县团委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正式挂牌建立西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图为社会实践队在共青团丹凤县委员会挂牌)带队老师:巩晶骐排版:王硕编辑:黄蕊馨责任编辑:于洋 徐炜审核:陈梅 金永升
鄂尔多斯市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8万,占总人口的16.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36万,占总人口的10.8%;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2.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8.3%。预计到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18%左右。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178处,其中,50%的养老机构已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20家、康复护理医院4所,在东胜区罕台镇建成规模较大的健康养老产业园区,在各级养老机构设置医养结合床位3419张,在医疗机构调配老年病床600张。鄂尔多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年人。一、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经验梳理我市聚焦健康养老产业,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配套政策体系和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游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一)高度重视,抓好顶层设计1。 成立领导小组我市成立由政府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协调会,研究解决工作难题,以产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医养结合工作。2。 出台相关文件我市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全市人口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服务业、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十三五”规划,出台《鄂尔多斯市社会养老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鄂尔多斯市社会养老机构资金资助实施细则》《鄂尔多斯市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党政统筹、卫计牵头、部门联动、面向社会、服务家庭的工作格局。(二)强化保障,推进任务落实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市向健康养老工程投资累计达11亿元。减免医养结合机构税费,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从土地使用划拨、商住用地匹配、建设资金资助、床位运营补贴、养老服务项目补贴等方面给予社会养老机构扶持。我市对城乡低保户、“三无人员”、优抚对象等重点保障老年人群给予每人每月600元居家养老补贴;2017年5月起,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可领取100元高龄津贴;2018年3月起,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2。 探索长期照护保障我市出台为特殊家庭每人每年代缴110元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和为特殊家庭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每人每天发放50元、30元养老护理补贴制度。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蒙医中医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三)因地制宜,探索有效模式1。 支撑辐射模式近年来,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老人免费体检,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的老年群体提供养老照护、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和中医保健等医养服务,为居家老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定期开展上门服务。同时,已建成的医养结合机构的专业化服务逐渐延伸至社区、家庭。2。 联合运行模式(1)协议服务,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指导与服务,集中于中小规模养老机构和农村牧区敬老院。(2)供应服务,全市二级以上蒙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均设立老年医学科,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涵盖挂号、就诊、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安全、优质的就医服务。3。 整体照料模式(1)养老院办医院,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为医保定点单位,实现医疗支出“一站报销”。(2)医院办养老院,在有条件的民营医院增设养老病房,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医养服务。4。 公办民营模式传统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办民营改革,支持民间资本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机构,有效盘活存量资源,解决公办养老机构财政支付压力大、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5。 幸福互助模式在老年人口较多的农村、牧区,建设幸福互助院,将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老人集中到幸福互助院居住,发展不离乡土、就近养老、集中互助、医养结合、低费适用的互助养老模式。6。 旅居候鸟模式凭借21℃夏天、350天优良空气的优越条件,我市打造避暑休闲之都,围绕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旅游文化定位,形成集避暑、游乐、蒙中医养生、生命科学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养老生活圈。目前,已与41个城市46家机构签订《旅居候鸟养老合作协议书》,形成产业联盟,全面开发旅居候鸟式养老产业模式。7。 智慧养老模式依托“12349”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社区服务资源,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模式,通过“12349”服务热线、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线下实体等受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学、惠、康、乐、安、享、医等多元化、多层次的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二、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问题分析我市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成绩,但目前仍处于初试阶段,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医养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不到位行政管理部门条块分割,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养老机构隶属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隶属卫生部门管理,涉及到参加医保、医疗保险费用报销等事宜由人社部门管理,牵扯到资金保障又与财政部门有关,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一方面,导致各部门的政策存在碎片化现象,没有针对同一个问题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监管主体交叉、质量考评体系不一致,在行业管理方面不能形成工作合力。(二)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较缓慢我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一般是非营利性机构,存在规模小、运营弱、保障差等问题,无论是独立设置医院还是配套设置医务室,都需配套昂贵的医疗硬件和具备职业资格且数量充足的医师和护士,运营成本大幅度增加,若没有政策、资金支持,便无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目前,我市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除东胜区民政福利中心,只有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中华情医养院、鑫海颐和院、仕博国际健康城、阿吉泰健康养生园等几家民办养老机构,其余规模较小的养老院,或无力内设医疗机构、或尚未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三)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无动力医疗机构自身资源紧张,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养老服务业资金投入大、成本回收慢、经营利润低、长期运营难等因素,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常规医疗上。养老机构有民政部门在建设、运营、床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而公立医院开设老年养护病床、临终关怀病床或转型康复医院、老年护理医院,没有相应的资金补贴政策。没有激励机制,公立医疗机构大多不愿参与养老领域。(四)医养结合专业化从业人员缺乏现有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较低,从业人员年龄大多在40岁或50岁以上,既缺乏管理经验又缺乏专业护理能力,只能提供助行、助餐等一般看护服务。而医养结合工作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既要具备医疗技术又要掌握养老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然而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导致职业吸引力不足,选择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员较少。同时,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薪酬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医疗卫生机构存在差距,发展前景和岗位吸引力不足,导致医务人员不愿到养老机构就业,即使进入,流动性也较大,队伍不稳定。(五)社区为载体的居家养老刚起步受社会、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目前,我市以社区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程度地存在覆盖面不足、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等问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体量也不够大。三、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对策建议根据我国当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的养老服务发展策略,并结合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试点的经验梳理和问题分析,在推进鄂尔多斯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策略上,需要我们综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优势,着眼需求,优化供给,建设政策支撑体系,打造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一)握指成拳,整体统筹,实现医养结合管理专业化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整合民政、社保、财政、工商、税务等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精简服务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2。优化机构管理机制第一,综合政府调查、专家评估、社会建议等,设定医养结合机构的政策体系、服务标准和评定机制;第二,明确相关政策,厘清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权力和责任边界,保证能够上下同步、左右协调、前后衔接;第三,针对各个职能部门责任清单制定相对完善的考评机制和监管机制。(二)释放活力,激发动力,促进养老和医疗深度融合1。释放养老机构转型活力(1)公办非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采用管办分离的公建民营模式,由国资委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租赁经营模式、BOT模式、委托经营模式等,吸引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进行经营建设,盘活养老机构存量,发展增量,促进其向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转型。(2)对于符合行业标准的民办性养老机构,实行民办公助,在政策、资金支持上享有和公办养老机构同等待遇,降低其经营成本和风险,促进其向医养结合式的养老机构转型。2。激发医疗机构养老动力第一,补充医疗资源,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康复护理型的养老服务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按照开展规模和服务内容给予支持;第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保险制度,降低医疗纠纷等对医疗机构养老热情的冲击。(三)充实队伍,留住人才,提升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1。充实人才队伍(1)培养人才。一是通过与本地的卫生学校、大专院校等的联合培养或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家政、营养、医护、心理和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通过利用鄂尔多斯市现有的人才条件,对各相关领域的人才进行再次培养和转化,使其能够加速适应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2)引进人才。一是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框架内,以项目招标、建设和评估等为契机,打包引进专业团队和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医养结合人才队伍;二是鼓励本地医养结合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促进人才流动。2。 稳定人才队伍第一,在职称评定、专业培训和教育方面,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要与医疗机构人员同等对待;第二,在薪酬待遇方面,医养结合机构的从业人员在薪酬待遇方面应参考同等条件下的医疗机构待遇。以此提高其职业认同,提升工作稳定性。(四)扩大供给,运用科技,提升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化1。扩大服务供给总量(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继续扩大以社区卫生室、定点医院为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管理、诊疗和预约转诊等服务。(2)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促进医养结合的相关服务内容嵌入到社区和家庭,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家庭提供日常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信息咨询等服务。2。深化智慧养老建设(1)将既有的“12349”等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向农村辐射,以满足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老龄群体的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2)整合民政、人社、卫计、养老、医疗等部门和机构的老龄人口数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促进养老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节约成本。(3)开发配饰、床垫和紧急呼救等穿戴式设备和救急设备,以对老龄人口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救援。(4)开展远程协助服务,对老龄人口的饮食、用药、保健等方面进行远程指导。(五)精细分类,精准服务,深化服务层次和服务内容1。精细分类以专门的医养结合管理机构牵头,成立专家委员会,对老龄人口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需求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服务需求类别标准和等级标准。2。精准服务针对不同老龄群体的需求,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养老服务内容体系,促进供需匹配。(六)蒙医特色,机构依托,促进“康养圣地”品牌化1。提高蒙医知名度推广蒙医在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介绍其医理和方法。同时注重加强对蒙医的科学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其社会知名度。2。提高机构认可度鑫海颐和城、中华情等少数养老机构的医养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仍需要提高其服务以提高社会认可度。3。提高整体融合度将蒙医特色和鄂尔多斯市的民族文化历史、自然地理特征等有机融合,以养老机构为依托整体推出,形成独具特色的康养旅居圣地。课题组负责人:奇海林、翟媛课题组成员:苑春雪、侯占科(文章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中商情报网讯:“医养结合”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中国日益趋重的老龄化现象,正在托起一个朝阳产业“养老产业”。如今,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在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众多地产商扎堆入场,而我国养老地产模式尚处于探索模式,医养结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老龄化速度较快,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统计消息,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2016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2.85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780.0万张,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3.8张。而目前中国医养结合机构共5570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为115.21万张。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情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2021我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预计2021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3亿元。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因此医养一体化,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势在必行!
大洋网讯 记者从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关于广州市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含老年大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下称《复函》)了解到,广州拟在天河区白沙水路160号部分地块规划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800床)、老年大学(50班),总建筑面积63355平方米。根据《复函》,广州市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中心(含老年大学)项目已纳入市政府审批通过的近期实施计划(综二民政〔2019〕5号),建设期限为54个月。该项目位于天河区白沙水路160号,计划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施(800床)、老年大学(50班),总建筑面积6335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695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6400平方米。建筑内容主要包括养老服务用房20000平方米(含老年服务站250平方米)、医疗服务用房25245平方米、老年大学用房3500平方米、地下车库14400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210平方米(其中垃圾收集站200平方米、再生资源回收点10平方米)以及配建市政道路2532平方米。项目地上建筑均实施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面积合计46955平方米。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56230.2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4004万元(建安工程费用37166万元,设备设施购置费用98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391万元,预备费2572万元),建设期利息2226.29万元。本项目建设资金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筹措。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刘春林
“以前每天去买菜,都不知道买什么。现在好啊,到点就去食堂吃饭,还可以让人送到房间里来。”提到入住养老院后的最大感受,89岁的刘叔这样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位于广州的广东百悦百泰养老投资有限公司番禺颐养中心已实施近半年的封闭式管理,近期根据民政部门部署,开始接受限制性探视。记者近日在颐养中心采访时看到,有不少家属前来探望。时隔100多天后见到年迈的父母,不少子女激动不已。老人选养老院最关心医疗水平该颐养中心离广州地铁2号线会江站不远。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在2018年投入运营,2019年获评“五星级养老机构”。目前这里居住了210名老人,平均年龄83岁。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中心内部配套建设了一家综合医院,医院与老人的生活区紧邻,设有急诊、内科、外科、皮肤、中医、康复、口腔及X光、心电B超、检验、中西药房等科室,为中心内的老年人及周边群众提供服务。为何如此重视医疗服务?该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前来考察养老院的老人,最关心的就是医疗水平。“对有些长者来说,这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如果你的医疗水平不够,其他条件再好也会被否决。”74岁的刘阿姨看中的正是这一点。不久前,刘阿姨的老伴在家拿取东西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紧急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脑溢血。虽然经过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老伴从此瘫痪在床。如今丈夫不能自理,可儿子由于工作需要,无法长期在家照顾,刘阿姨就挑起了照顾丈夫的重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她整整瘦了10斤。而老伴因为长期卧床,感染了褥疮。自己身心俱疲,丈夫也得不到专业的照顾,在与家人商量后,刘阿姨决定和老伴住进养老院,于是选择了颐养中心。在对老人的生理、心理、认知、社交等多方面做了详细评估后,该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社工、营养师、护理员组成的照护团队,对老人精心照顾。老人创编手语舞为战“疫”加油如今,刘阿姨再也不用花太多精力照顾老伴,自己也能重新拾起个人爱好,加入了颐养中心的长者合唱团。社工郭小姐告诉记者,中心内开设了长者开放大学,定期举办琴棋书画、摄影、花艺、唱歌等兴趣班。在其余时间,中心也会举办庆典、展览、演出活动等,邀请长者们参加。定期还会组织家属出游,扩大活动范围。前段时间疫情防控工作严峻,养老场所需要封闭管理,兴趣班的授课老师无法进入养老场所,只能全部暂停。如何满足老人在封闭管理期间对文化活动的需求?社工们想了不少办法。例如开展“记录抗疫时光”活动,向长者们征集抗疫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老人们或执起纸笔,或按动快门,摇身一变当起“写手”“摄影师”,记录起这段难忘的抗疫时光。中心附近的一块绿地也被开辟出来,改造成“百草园”。工作人员带着长者们在“百草园”播种蔬菜、侍弄花草等,老人们脚踩泥地、手执锄头,既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情操。社工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中心的老人们在社工的带领下,创作编排了一支手语舞,取名《不放弃》,还录制成视频,以这种方式为抗疫英雄加油打气。在3分钟的视频里,50名长者伴着节奏,用双手认真地比划出一个又一个动作,虽然无法做到整齐划一,但动作和力度都非常到位。“看似简单的手语舞对老人来说并非易事,但他们每天坚持反复练习,花费了一个多月的心血,才浓缩成了这3分钟的精彩视频,为老人们点赞!”郭小姐说。对话广东百悦百泰养老投资有限公司番禺颐养中心院长鲍迪:养老院既要注重养也要注重医记者:你怎么看养老市场的发展和前景?鲍迪:对于养老市场,我有以下几个基本判断。首先,这是一个朝阳行业,近几年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当前养老市场的主要形式,仍是以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机构为辅。而未来的养老市场,医养融合必然是大趋势,市场、政策、资本趋势都证明了这一点。医疗在养老需求中的分量最重,但要求也最高,我认为这是具有决定作用的一环。记者:从工作实际出发,你觉得老年人更看重养老的哪些方面?鲍迪:老年人最大的痛点还是安全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二是健康。经济安全现在已不成问题,一般都能通过长护险及养老金、退休金等维持,对于特殊人群,国家会提供相应保障。在健康方面,很多养老院做的还是以基础服务为主,比如生活照料、康复理疗类,对长者的医疗需求回应还比较薄弱。但医疗恰恰是长者们最普遍也是最核心的需求,注重养而不注重医,市场上其实行不通。记者:作为养老机构的负责人,你希望可以得到更多哪些方面的支持?鲍迪:一是政策支持。对养老产业提供用地、贷款、医院建设许可发放等政策支持。支持企业自建养老医院,并在消防、环评等环节给与简化流程,指定市内三甲医院给予养老医院技术、人才支持、双向转诊,保证老人“健康时有人管(医养结合结构)、病了时有地方转(三甲医院)、康复治疗后有人接(回到养老中心)”的服务闭环。二是制度完善。有的养老机构出现老人意外伤害事故,纠纷不断,希望政府出台指引,对养老机构事故纠纷如何追责、处理等给予指引性意见,同时加强对养老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法律上的。三是正向引导。政府和社会鼓励并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医院或医养结合的中心,为老人提供居家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家庭病床服务等,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和补贴。南方日报记者 汪棹桴■养老机构名片名称:广东百悦百泰养老投资有限公司番禺颐养中心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石北工业路237号获评年份:2019年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实施为期三年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要求将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范畴,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创造美满幸福的老年生活,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离不开高质量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10月,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发布《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对医养结合机构的定位、服务内容、设置、管理要求等各方面进行了明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不断地支持和规范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从医学角度看,一个人进入老年阶段之后,生理机能会逐渐老化,身体各系统呈现退行性病变。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2/3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是总人群的2.9倍。总体来看,老年人群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高,资源消耗大。因此,养老服务不仅仅只是“养”,还包括“医”,涵盖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心理精神支持等各方面。着力解决影响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规范、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一方面,应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目前,很多养老机构虽然有养老护理员,但受过专业培训的不多,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收入待遇也不高。在养老机构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科研教育等方面并不能与在公立医疗机构工作的医护人员享有同等待遇。对此,《关于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护理员等人员队伍能力建设。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这不仅可以纾解老龄人口中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获得稳定的收入,推动医养结合往更加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目前,诸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如果要到邻近的养老机构上门随访,会受到医疗执业法规的限制,难以开展医疗处置。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就业,必须健全支持政策,促进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不妨探索支持家庭医生出诊为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服务。从医疗服务体系看,不妨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服务体系。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需要机构、家庭、社会等有关方面更加重视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下大力气来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环境。惟其如此,方不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之托,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
来源:海外网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外景。唐剑辉 摄引子2000年至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至近2.54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8.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的养老服务体系中,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重要惠民举措。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着眼近年来各方反映较多的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出多项政策措施。4年前,为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原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湖南省湘潭市名列其中。近年来,湘潭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今年3月,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湘潭市六医院”)医养结合经验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医养结合,难点在“合”,关键在“合”。多年来,湘潭市六医院坚持在“合”字上做文章,由一家曾经举步维艰的二级医院,转型发展为活力迸发的医养结合机构,康养床位常年入住率超过95%。从居家养老到入院康养一位老人的养老选择早晨6点半,阳光照进阳台,85岁的杨蔚兰正在洗漱,房门半掩。“杨老师,需要带早餐吗?”护理员周雪群的声音照常从门口传来。“今天不需要了,自己做哩。”杨蔚兰踱进厨房。她的身后,是一间不大的起居室,陈设简单,家电齐全,大小物件收拾得整洁有序。白居易的诗句“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张贴在墙上,红色的纸张,给屋舍增添了暖意。这就是杨蔚兰日常居住的地方——湘潭市六医院老年康养区。医院坐落于城区中心,离蜿蜒流淌的湘江不到1.5公里,绿树环绕,闹中取静。“就在这儿养老啦!”杨蔚兰笑道。两儿一女,子孝孙贤,杨蔚兰为什么要到医院来养老?这要从一场急病说起。2016年老伴去世后,她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子女工作在身,没法24小时陪护。2019年初的一天半夜,老人突犯眩晕症,身边却一个人都没有。她强撑着,扶着桌椅挪到电话机旁,拨通邻居家电话求助。打这之后,杨蔚兰觉得,居家生活不是办法。当年3月,她住进了湘潭市六医院康养区。与居家相比,这里有何不同?“喏!”老人伸手一指:房间墙壁装有扶手,通往阳台的门槛被抹平,起居室的床头安装有紧急呼叫装置……硬件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让杨蔚兰住得舒心,而让她安心的,则是这里提供的康养服务。平日里,杨蔚兰就像在家时一样,上午去楼下的树林里散步,与同楼的老伙计们聊聊天;下午就在房间里读读书、看看报。不同的是,大楼里有周雪群等护理员24小时守候,但凡有紧急情况,总能第一时间赶到老人身边。“最让人踏实的,是就医有保障。”杨蔚兰说,自打住进来后,她和儿女再没有因为她的就医犯过愁,“住在这里,医生护士就在身边,放心。”因为常去查心血管疾病,杨蔚兰还加了科室医生周翠琴的微信,可以随时问诊。在湘潭市六医院康养区,住着500多位老人,他们大都曾面临和杨蔚兰同样的问题:身体好的时候,遛园子、话家常,一切如常,可病来如山倒。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相互独立,“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难得碰上这样既能看病还能养老的地方。”杨蔚兰说。医养结合服务,费用如何?“康养费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床位费、基本伙食费和护理费。”湘潭市六医院院长向明凯介绍,根据房型的不同,单张养老床位每月费用分为1300元、1500元、1600元三个等级;伙食费每月660元;护理标准根据老年人健康程度的不同,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又按照护理员一对一、一对二乃至一对多等不同情形,执行不同收费标准:全失能老人的护理等级最高,若选择一对一护理项目,则每月需护理费4800元;余下随等级的降低和护理对象人数的增加,护理费用递减,最低每月900元。生活尚能自理的杨蔚兰,选的是每月900元的护理项目,凭每月5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康养费用能够承担。从综合医院到医养结合一家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养老+医疗”,让湘潭市六医院赢得了大批老人的青睐。“现在看,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回顾医院的转型之路,向明凯感慨不已。2009年10月,向明凯接任院长第二天,打开医院账目一看,倒吸了一口冷气。包括退休职工,全院在编256人,但年业务收入只有295万元,“即便医院零成本运营,也难以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始建于1962年的湘潭市六医院,前身为湖南省总工会湘潭职工疗养院,在上世纪末的改革中,曾经尝试走综合医院的发展路径,然而受制于医疗条件、人才队伍等因素,吸引不了多少患者就医,始终难有起色。何去何从?上任伊始,向明凯带着医院职工深入调研,意外发现,整个湘潭市没有医院主打老年康养。而作为老工业城市,湘潭市老龄化程度位于湖南省前列,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医院是公益类事业单位,但即便服务社会,也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大调研大讨论中,向明凯提出,“能不能专注老年人慢性病诊治,发展老年康养?”设想一出,质疑的声音不少——早些年医院也试着搞养老服务,可是二十几张床位都住不满。“尚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多对住院养老不太接受。以办医院的思路做养老,自然行不通。”向明凯耐心解释、沟通,“现在湘潭市六医院实行市民政局行政主管、市卫生局行业监管,建一所以养老为主的医院,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共识凝聚了,2009年底,这家公立二级医院开始坚定转型:做强“里子”,致力“大病可医、小病可疗、无病可养”,为老人提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建好“面子”,“房间不能做得像病房一样,被服不能像病号服一样”,医院改造出200余张康养床位,并对病房实施适老化改造,打造像家一样的舒适环境。从医疗救治到健康管理一种医养融合服务模式的探索“梁老伯!”正在湘潭市六医院康养区巡查的医生汤冰心,走进1012房间,给梁秋云老人检查身体。一年前的情景,汤冰心历历在目。那天巡房,汤冰心发现一向健谈的梁秋云口角歪斜,口齿不清,当即怀疑其发生脑梗塞。“护士,推车!”十多米外,楼层里随时待命的护士、护工疾步赶来。“马上做CT检查,通知急诊准备!”汤冰心一边布置,一边对老人做必要的救护处理。老人被送去急诊,一检查,果然是急性期脑梗塞,立即被安排住院治疗。一个月后,梁秋云病情好转出院。让大家欣慰的是,由于诊治及时,老人无后遗症。“老年人急性病症,黄金处理时间是关键。”湘潭市六医院门急诊部主任胡赛介绍,为确保老人在发病时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医院在康养区每个楼层配备了由专业护士转岗的楼层主管,同时确保住进来的每一位老人,都有一位门急诊部的责任医生对接服务。推进医养融合,让养老有“医”靠,湘潭市六医院探索的脚步未曾停歇。起初,医院尝试由住院部管理康养老人,但试行不久就发现新问题——住院部按科室对病人分类管理,病人和专科医生是强对应关系,而康养老人可能罹患多种慢性病,难以按对应科室分层居住、分区管理。后来,医院又从相关科室抽调30名医护人员,专职服务康养老人。结果却因入住老人时多时少,医疗资源固定配置,增加了运行成本。最终,康养老人由门急诊部负责。“门急诊部的10名医生,多是全科医生,对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各类疾病都有一定处理能力。”胡赛说,“从门急诊部到康养区,有条便捷通道,走过来不过3分钟。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第一时间为老人诊治。”倘若病情严重超出医院救治能力怎么办?近年来,依托医联体建设,湘潭市六医院畅通与湘潭市中心医院等其他医院的转诊通道。4月11日,因呼吸病症加重,79岁的龚淑君老人从康养区转至住院部,CT检查发现老人并发有脑梗塞症状。医生立即拨通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电话,马上转诊。除紧急状况下的医疗救治,湘潭市六医院还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巡房、检查、处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康养老人的日常健康管理。“盛奶奶!”楼道里,胡赛见到正坐着休息的盛素兰,亲切地唤一声。像见到了亲人,老人家握住胡赛的手,“走,上家去。”盛素兰扶着助行器在前边慢慢地走,胡赛在后面小心看护着老人。“盛奶奶做了髋关节手术,前段时间还动不得,现在刚能走。”胡赛对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清二楚。每周至少两次,她都要抽出时间,为盛素兰检查身体,评估其健康状况,指导老人医疗用药、饮食营养。“除了心中有数,还有档案记录。”胡赛说着,拿出盛素兰的医疗档案,从老人第一次入院时的体检报告,到其后多次检查、各项指标变化,都记录在案。“从紧急情况的处理,到日常疾病的诊治,让专业医疗资源融入养老各环节,就能有效提升医养结合的质量和水平。”向明凯深有感触。从技能培训到院校合作一支养老护理专业队伍的打造“不就是照顾人吗,谁不会干?”入职湘潭市六医院前,曹立军不认为当护工是个技术活儿。在老家湖南益阳,收拾庄稼做活儿,她麻利得很。两年前入职顺顺利利,可医院没让她直接上手,而是先上课。来讲课的是养老护理员工作部主任李坤玉,课程内容是协助老人翻身。先关好门窗,防止走风;和老人沟通,告知要准备翻身了;老人筋骨弱,不能用蛮力,得用巧劲;翻侧边,垫好被子,用准备好的毛巾擦拭身子;再就着这个机会,给压久了的肌肉按摩……上完第一堂课,曹立军惊讶不已,“一个翻身,竟有这么多讲究!”在护工部办公室里,李坤玉翻出过去3年的培训计划和护理规程。厚厚一摞文件里记录的培训内容,从血压测量到心肺复苏,覆盖看护要求的方方面面——每周三,康养区都会组织护工轮训,或听专科医生讲课,或是看护工部主任示范教学。曹立军至今记得第一次给一位中风偏瘫老人换衣服时遭遇的尴尬。刚准备给老人脱下袖子,老人却“哎哟”一声,吓得她赶紧去请教。这让曹立军认识到“护理无小事,事事有门道”:偏瘫老人的穿脱衣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老人一半的肢体失去行动力,脱衣时得先脱能健康活动的一侧,再脱肢体失去行动力的一侧;穿衣时顺序反过来。“没经过医院培训,这工作恐怕干不好。”曹立军感叹,“以前我连助行拐杖的高度都不知道怎么调节,现在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紧急救助噎食老人也有把握。”两年下来,曹立军已成长为医院的护理能手。在湘潭市六医院,除日常打针、用药等与诊疗直接相关事项,护工已能处理绝大部分服务事项。“目前,康养区日常只留1名常备医生、3名常备护士,其余的可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医疗服务。”李坤玉说。从业人员不足、水平参差,人才不愿来、留不住,是医养结合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湘潭市六医院在全国公立医院中较早设立养老护理员工作部,负责养老护理员的日常管理、培训等工作,同时参照市场化水平确定薪酬待遇,提高职业吸引力。“大部分护理员的月工资基本在5000元以上。”李坤玉说。2017年,湘潭市六医院还与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设立“医养订单班”,培养专业化、年轻化的医养服务人才。“社会对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我们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把握好这个趋势,未来的职业发展让人期待。”医养订单班学生张菥说,全班31人,今年毕业,除部分同学打算完成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就业外,多数都将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学院院长刘晖介绍:“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还将增开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初步计划开设一个班,招收50人。”从强化投入到优化政策一种医养结合活力的激发躺在床上的母亲,虽还说不了话,但张晴宇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张晴宇的母亲今年93岁了。老人家前些年身体就不太好,做过一次大手术后,行动不便。后因脑萎缩等病症,语言功能逐步退化,开始不记得事,不认得人。不久前,老人突然不能自主吞咽,此后一连5天无法进食。打听到湘潭市六医院有安宁疗护病房,张晴宇将母亲送了过来。“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老人,多是癌症晚期病人、瘫痪并伴随严重并发症患者、器官重度衰竭病人,不具备采取主动医疗干预措施的条件。我们把治疗的重点放在怎么帮助患者减轻病痛,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余生。”向明凯介绍。从2013年建立安宁疗护病房至今,湘潭市六医院已为2900余名病患提供安宁疗护,呵护好生命最后一程。从康复治疗、护理到安宁疗护,湘潭市六医院医养结合探索不断深入,离不开相关政策保障。眼前的大楼,赫然写着“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这是由民政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建的养老示范项目,总投资2亿余元。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则得益于湘潭市创新医保配套政策:对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患者,医疗报销费用按每天200元的标准包干结算。在向明凯看来,这项政策的作用有二:一是鼓励住在三级医院且符合条件的重症患者,从三级医院病房转到这里来,减轻对大医院病床的压力,减少全市医保资金的支出;二是为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患者减少医疗方面的无效支出。湘潭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还从市福彩公益金中每年拨款50万元,设立爱心资助项目:凡在市六医院医养中心连续入住3个月以上,具有湘潭市户籍、年满60周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全失能老人或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每月给予300至500元的生活护理费(护工费)补助。强化投入支持,优化政策保障,激发了湘潭市六医院的活力。医院现有床位1100张,其中医养结合床位800张,常年入住率超过95%。老年康养服务的发展,也带动普通医疗诊治服务开展,去年医院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最近,湘潭市六医院又有新规划,对医院下属的二级事业单位养老康复中心进行改革,打造“六颐苑”养老服务品牌。“有的医院想拓展养老服务,有的社会化养老机构想与专业医疗资源结合,我们就跟他们合作,将医养结合经验推广开去。”向明凯介绍。今年年初,长沙融城医院养老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又来到湘潭市六医院交流学习。“从第一次来算起,我们已到这里调研学习十几次。”融城医院养老康复中心负责人张伟介绍。4年前,这家改制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职工医院的二级医疗机构,向养老医院转型,设置了198张床位。但很长一段时间,入住融城医院的老人只有个位数。从医疗资源衔接,到护理人员配套,再到安宁疗护病房的开设,湘潭市六医院派人到融城医院指导。“现在我们的养老床位主要是满足安宁疗护老人的需求,日常入住率在90%以上。”张伟说。理念移植,经验复制,湘潭市六医院的探索实践在深化:在湖南株洲成功指导运营一家社区“嵌入式”老年护理院;为内蒙古、广东等地的20余家医养机构建设运营提供了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服务……湘潭市六医院的探索实践,是湘潭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推动镇街抓好乡村敬老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医养结合型机构转型;鼓励医院以转型、改建等方式,发展康复医院、临终关怀医院……湘潭市副市长刘永珍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深化医养结合,持续改善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努力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记者 何勇 申智林)《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31日 第 13 版)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孙博洋) 近日,由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这也是自2016年起,该系列圆桌论坛连续举办的第五届。在20日举行的主题为“推进医养结合 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的圆桌论坛上,来自健康养老领域涵盖政产学研多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养老产业的从业者汇聚一堂,就医养结合如何推进、未来养老形态、养老产业如何发展等一系列健康养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精彩的观点。以人为本 建立综合连续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在本场圆桌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副司长蔡菲发表观点认为,要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用健康老龄化理念统筹、整合相关各项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形成整合型服务网络,建立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包括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医疗救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和日常生活照护等全链条的健康养老服务。在全社会实现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幸福老年人的目标,为实现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保利发展控股集团保利健投总经理王力力在发言时认为,老年医疗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全社会应当大力发展完善医疗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三管齐下”的养老模式。王力力表示,构建新型的养老模式要推进医养深度融合,打造医养一站式养老服务体系,做到医疗和养老有效衔接,打造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来康集团健康生活业务群总经理张杏兰在发言时表示,服务老人时,将健康老人、糖尿病老人、慢病、危重症老人等进行智能化信息采集,并做分类,然后予以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身体养护、心理关照同步进行 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参与、发展、享乐”是新时代新养老的新趋势在讨论到未来养老形态及发展趋势的问题是,嘉宾们给出了自己最新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在发言时表示,新时代,有新的养老。过去养老主要在于解决吃、穿、住、医、用等日常生活必需的问题,是“生活必需型”养老。新时代、新养老,老年人对养好养老生活充满期盼,对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也更高,新时代养老正在由“生活必需型”向“参与型、发展型、享乐型”转变,这是与时俱进的转变,是向高质量养老的转变。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体系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芳在发言时则认为,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呈现出增速快、基数大的特点,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加强医养之间的有机衔接,满足老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健康照护需求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大举措。专业化、个性化、社会化将成为未来各地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的方向。王芳表示,老年人群需求都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不光有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有精神、文化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可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相关产业,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事业和一个产业的发展的基础都需要人才的积累和培养,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也一样。沈阳市卫健委医养结合办主任、医养结合专家组组长徐卫华在发言时表示,医养结合是帮助老年人能够舒适、安详、有尊严的渡过老年期的基本保障和重要保障。他建议,医养结合一定要建设自己的服务标准、服务体系和服务规范,由此,才能产生特定的服务内容。医养结合服务内容要由专业的医养结合团队实现。需要培养医养结合专门人才。上海健康医学院院长黄钢在发言时表示,国内养老人才培养应重视应用型医养专业人才培养,将国外丰富的养老及人才培养经验引入国内。“整个养老体系中,核心是医疗,关键是人才。”黄钢表示。黄钢认为,养老人才是与医生、护士、康复一样的专业人才,应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的人才体系。高等院校明确应用型高水平人才或高水平医疗、康健类培养学校定位,现有医学院校以此分为两类,研究型院校形成以传统医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特色型院校以康养、医养人才培养为主。科技 资本 是让养老产业腾飞的双翼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在医疗健康及养老方面的运用逐渐落地发展,为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力量;而随着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资本也都跃跃欲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民营机构走入到养老健康大产业中来,成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三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亚非建议,可通过全方位政策支持,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促进我国普惠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迅速总结参与城市的政策经验,尽快形成支持社会资本可持续发展普惠养老的新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供给总量迅速扩大;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发展城区普惠养老,提高民办机构服务质量,减少供需错配;进一步推动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激发养老服务行业活力。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明义单靠国有资本的力量是不能完全满足中国社会应对老龄化需要的。他认为,养老产业应该实行竞争原则的基础上,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让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一同促进和发展养老产业。李明义表示,如果要培育普惠性的养老机构,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对民营养老机构,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对其获取资源的价格、门槛、方式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这样,他们提供的服务价格和办院的成本就能够降下来,在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年人选择民办养老机构。北京老年医院院长王宇在发言时表示,医养结合的对象主要还是要集中在失能和半失能人群,所以需要实现医和养两种需求的真正结合。老年医院应从评估、治疗和康复的密切结合开始,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收集服务对象数据,最终研究出一套在养老机构内真正的综合评估系统。希望用智能和大数据手段,将医养结合的人群固定,并让他们之间形成相对固定的联系体系,形成数据传输、功能的转化以及医养结合技术的转化。”王宇最后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