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重磅!2020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全)三思

重磅!2020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全)

医学影像设备作为高端医疗器械以及严格配置管控产品,政策环境对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产品标准、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会有绝对的导向作用。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医院改革制度、医学影像设备配置改革等相关政策,对于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层面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政策汇总及重点政策解读1、政策汇总自2012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一系列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其中利好医疗影像行业发展的红利包括:(1)鼓励公立医院采购国产医疗设备,扶持民营医院,新增医疗设备需求;(2)夯实医疗信息化建设,构建云端医疗数据库;(3)全面推进分级诊疗,鼓励民营资本流入建设独立检查检验中心、远程医疗;(4)推动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开发,5G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发等。由此,具有领先技术的国产影像设备商、PACS厂商、独立影像中心、远程影像诊断、影像智能分析都将取得发展。2、重点政策解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相较之前的版本,此次发布的《管理目录》中新增了“取消低配CT、永磁MRI和DSA的配置证”等条目,释放出了逐步放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的信号。(1)新版目录甲类管理目录由12个减至5个,将6个设备调整至乙类管理目录,价格下限调整为3000万。(2)乙类管理目录由5个调整为7个,多出的主要为从甲类调出的设备,同时调出两类设备,价格下限调整为1000万。其中16排CT、DSA和永磁MRI均不再需要配置证,这些低配医学影像设备配置证的取消将直接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设备采购,从而提升基层医疗器械的渗透率,提高医疗卫生水平,降低地区间差异。(3)省市级政府逐步探索社会办医学实行乙类配置证告知承诺制。在国家调整乙类配置证范围的同时,地方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配置证试点告知承诺制,并对公立医院配置证实行国产优先制,进一步降低医疗机构配置影像设备的难度,并提升公立医院的国产率。地方层面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多地政府已在采购文件中提出限制采购进口产品,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其中浙江省将单独编制国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并进一步简化配置评审流程,优化审批流程和服务,缩短评审周期等;四川省允许采购进口的医疗设备由93种缩减到39种,彩超、DSA、MRI/PET-CT/ECT/CT等要求“用于临床工作的,应使用国内产品;广东省的《清单》中,3.0以下MRI、64排以下CT、数字肠胃机、DR、彩超被纳入控制进口的名单内。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士城贵也

亿欧智库发布《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研究报告》

亿欧智库发布《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研究报告》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起步较晚,2010年整体规模仅为179亿美元。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以及工业基础的提高,2010-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19.8%,远高于全球3.4%,2018年中国医疗机械总体市场规模达到757亿美元。在中国,医疗影像是医疗器械最大组成部分,占比16%,但国产医疗影像技术多数仍在成长期,相比全球技术发展落后大约5-10年。面对广阔的下游市场,国产医疗影像仍然面临较大的发展潜力,2017年中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达到511亿元(73亿美元),占全球医疗影像市场17.4%;2010年至2017年中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6.5%,远超全球增速1.0%。医疗影像产业链可细分为六个环节,分别为原料生产、零部件生产、核心组件制造、主机制造、系统集成和医院,其中原材料和零部件属于上游,核心组件和主机属于中游,系统集成和医院属于下游。下游医院分布构成中国医疗影像市场下游基本面,高级医院需求大、基数小、配备程度高,基层医院需求小、基数大、潜力大;人口老龄化、低渗透以及分级诊疗政策长期利好中国医疗影像市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部分AI创业公司主要在下游影像辅助诊疗环节集中落地。中游影像设备是产业链主体,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可分为X成像、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光成像及热成像六大类,目前市场主流设备主要来自X成像、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成像领域。2016年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为前三大市场,分别占比22%、19%、17%。医疗影像主机总体向更清晰、更快速、更安全、更便携、更智能五大趋势共进发展:更清晰指的是成像质量上的提升,如DR的高精度机型、超声的高端机型、MRI高场强机型都是在成像精度上的提升;更快速指的是成像速度的加快,如MRI的高速成像趋势;更安全指的是人体在放射性环境中的时间减少以及检测环节的安全性提高;更便携指的是部分设备的小型化发展,如掌上超声;更智能是与AI相结合提高部分性能。医疗影像上游原材料种类众多,电子元器件、传感元件及材料、结构件为核心组件。传感元件是医疗影像领域重要的元器件,是信号发射和接收部分的重要物理部件,按照不同成像领域有不同传感器类别。如CMOS传感器通过更小的像素尺寸、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噪声水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Si TFT FPD的简单性和内置能力也受到广泛应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非常弱,需要优化接口电路,在提供足够增益的同时又不会引入噪声,信号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信号链是从物理信号转成数字信号的关键环节。尽管不同成像原理涉及不同物理量的测量,但都包括模数信号转换、预调理等过程,是对模拟信号采样的必经过程,其高精度特性(如动态范围、分辨率、准确性、线性度和噪声)将决定最终数字成像的质量。医疗影像领域以信号链为主的模拟芯片重要性提升:医疗影像行业对分辨率、安全性等需求不断增长,使其半导体含量继续增加,预计2020年全球医疗影像半导体相关元件出货量达到73000;其中模拟芯片占比从2014年8.6%提升至2020年20.5%。医疗影像主机五大趋势向上游传导,倒逼上游信号链及传感元件等升级,其中信号链升级在产业链发展趋势中作用明显,其主要向降低功耗、提高速率、提高成像质量、提高集成度四大方向发展。完整报告请点击阅读亿欧智库《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研究报告》,可联系分析师分享您的观点。

清人

2020年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将达到500亿美元

中商情报网讯:医学影像是指为实现诊断或治疗引导的目的,对人体施加包括可见光、X射线、超声、强磁场激励等各种物理信号,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形成图像并使得医生可以从中判读人体结构、病变信息的技术手段。医学影像设备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最主要、技术含量最高的分支之一,是《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高端装备。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245亿美元,2013年超过303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500亿美元X线医学影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发生器、球管产生人工X线光源照射人体,通过数字化X线探测器收集穿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光子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包含诊断信息的数字图像。X线医学影像设备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X线设备、放疗定位设备、口腔X线设备和诊断CT设备四大类。其中,诊断X线设备、放疗定位设备和口腔X线设备使用平板探测器作为其成像系统。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诊断X线设备市场规模超过60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70亿美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医疗改革的深化,我国已超越欧洲成长为仅次于北美地区的全球第二大诊断X线设备市场。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独乐其志

直播预告|医学影像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解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医学影像的重要性凸显。医学影像作为我国医疗器械最大的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壁垒高、回报潜力大等行业特点,那么该领域在当下发展阶段有何进展?未来趋势如何?1 月 28 日下午 14:00-15:00,丁香园-丁香通公开课特邀全球著名增长咨询公司沙利文医疗组分析师彭朋老师,为大家在线分享《医学影像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彭朋老师将深度解读医械市场规模、影像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等,为行业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及持续创新奠定基础。码上报名,还有医学影像行业报告可申领。课程·详情课程时间:1 月 28 日下午 14:00-15:00分享提纲: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如何?医学影像行业产业链如何?国产品牌技术如何?国内创新型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怎样发展?课程·嘉宾彭朋 沙利文医疗组分析师注意·事项1、开课前会有短信提醒或邮件提醒,故请扫码报名时填写正确的手机号码及邮箱地址;更多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 END ·

佐鸣

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AI 行业研究报告》:聚焦八大赛道,洞察未来趋势

雷锋网「AI投研邦」发布的《2018 医学影像 AI 行业研究报告》上线已经十日有余。过去十多天里,这份开风气之先、重点聚焦医学影像AI领域的行业研究报告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雷锋网「AI投研邦」希望这份报告能不拘泥于格式,不堆砌无意义的表格和数据,不做价值较小的常识内容普及,而是深入行业本质,剖析入微。因此,我们针对医学影像AI这个庞大市场中相关的各类玩家及其技术、产品和商业化路径进行了梳理和剖析,试图为大家呈现出医学影像AI的真实面貌,以帮助各位把握这个行业的概况,同时作为投资、创业的参考。专家点评凭借全面扎实的内容和独特的观察视角,这份报告甫一问世就受到上百位医疗AI专家的推荐与好评。这些专业人士的评价是雷锋网「AI投研邦」不断前行和提高的动力,同时也可以作为行业内外人士了解这份报告的指南针。所以我们将部分行业权威读者的意见摘录如下,谨供广大读者参考:汇医慧影CEO 柴象飞:影像AI行业发展迅速,年底很需要对行业发展情况做一个回顾,帮助我们低头看看过去,再抬头仰望未来。雷锋网推出的《2018医学影像AI行业研究报告》不失为一份很好的参考材料。这本报告详细盘点了目前影像AI的几个赛道,介绍了重要玩家的技术、产品和市场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预测了未来的行业趋势,应该说还是很客观的。我们觉得未来医学影像AI将向覆盖诊断、治疗决策、预后环节的诊疗全流程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产品模态将成为2019年的主旋律。此外,数据和数据应用将成为2019年影像AI领域发展的新目标,汇医慧影也将在这方面持续探索。我们也期待在影像AI发展的路上,雷锋网能够持续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成为行业发展的好朋友和陪伴者。图玛深维副总裁吴岗:《2018医学影像AI行业研究报告》梳理了8大影像赛道,内容详实,真实的阐述了在这个领域内企业发展现状与挑战。在技术、监管、政策等多个角度的分析为医学影像AI发展趋势给出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雅森科技CEO陈晖:雷锋网的报告翔实,细致,对于医疗影像AI赛道进行了从技术到商业化场景的全面分析解读。从市场来看,雅森科技更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微笑曲线的形成,数据与商业场景这两点,越来越成为下一阶段的竞争要素。让技术回归医疗服务的本质,服务于真正的刚需场景,将是2019年市场的看点。视见科技CEO陈浩:雷锋网2018医学影像AI行业研究报告比较系统的描述了现阶段医疗AI的技术、产品进展、落地情况等,是一次非常系统和详细的梳理,对于投资人和行业人士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在医疗AI进入冷静期,能够沉稳下来,把医疗AI对于医生真正价值发挥出来的企业才能长久走下去,这其中包括无缝嵌入临床,准确率达到临床接受水平,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闭环等挑战。视见科技一直秉承做医疗AI长跑者的信念,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将AI技术服务临床作为终极目标。尚医云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周振忠:雷锋网《医学影像AI行业研究报告》内容翔实、客观,值得研读。报告内容作为一家深度追踪报道医学影像AI两年多的专业媒体,能得到诸多行业专家的认可是一种极大的鼓舞。这份报告中,我们深度凝练了过去两年多的行业积累,同时在近三个月内与产、学、医、投资、监管五界的资深人士再次交流碰撞,从市场需求、技术、资本、监管等多个维度,对医学影像AI的发展进行全景、立体式的展现。概括来说,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包含四大方面:还原医学影像AI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行业共同面临的几大挑战分析8大主流赛道的市场需求、技术挑战及代表性企业的产品落地情况对比中美医学影像AI监管思路,介绍中国医学影像AI监管体系的建设情况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几大判断雷锋网「AI投研邦」梳理出了目前医学影像AI领域最热门和最具代表性的八条赛道——肺结节、眼底、乳腺癌、宫颈癌、皮肤病、骨龄测试、脑部疾病、靶区勾画,以及每条赛道上最具代表性玩家,将其产品特点及落地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力求直观地还原行业现状。同时,医疗作为一个强监管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约束,医疗影像AI产品上市必须先获得相关部门审批。雷锋网「AI投研邦」在报告中单独辟出一个章节,对中美两国的医疗AI产品监管思路进行了深入对比。从结果来看,在传统医疗器械领域,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和美国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审批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两国起步时间差不多,基本保持齐头并进的态势,监管思路非常接近,有很多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地方。报告适宜人群与机构:企业:医疗人工智能从业者与创业者风投:投资医疗AI赛道的风险投资人高校: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医学影像研究背景的教授、研究员;欲从事医学影像分析的学生医院:影像科/放射科/病理科主任医师、信息中心主任监管:NMPA等医疗相关监管机构的从业者相信这样一份行业研究报告,将帮助医疗投资人、行业从业者、医生等实现从技术到市场的全面理解,更好地建立行业共识,继而推动技术革命走向产业化落地。购买方式方式一:扫文末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方式二:搜索微信小程序“AI投研邦”,进入会员小程序服务页面。(进入页面后,也可购买年度付费会员,或其他单项内容服务)关于「AI投研邦」「AI投研邦」是雷锋网为付费高端用户(早鸟价999元/人)提供的人工智能 + 10大行业的定制化精品内容服务,覆盖领域包括AI+汽车、教育、金融、智慧城市、安防、医疗、IoT、芯片、零售、安全。「AI投研邦」共为会员提供4大权益:12份AI+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单价699×12=8388元)40场AI专家与行业大佬独家视频授课(单价59.9×40=2396元)全年365天海内外10大AI领域投融消息精选推送(单价2.99×365=1091元)其他增值服务。目的是为一二级市场投资人、以及行业从业者,提供无法从公共渠道获取的深度图、文、音、视频知识服务以及合作交流平台。欢迎加入「AI投研邦」,成为行业1000+投研领袖,一起引领人工智能未来。

伪造案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分类及市场规模增长分析(附报告目录)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分类及市场规模增长分析(附报告目录)1、X射线影像设备分类X射线被发现不久便被用于人体疾病的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发射体层显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等技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医学影像设备类型,形成了由X射线成像类、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核医学类(PET、SPECT、PET-CT、PET-MR)等设备构成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集合,相应地放射诊断学也发展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全景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资料来源:普华有策(1)普放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普放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即最常见的、功能相对单一的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主要用于骨科、外科、内科等临床科室以及急诊科、体检机构等场景下的拍片检查,根据被照射组织的密度及对X射线吸收程度的不同来进行成像。由于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系通过X射线平板探测器直接将X射线转换为数字信号,避免了由光学散射而造成的影像失真问题,大大提高了成像准确率,具有量子效率高、图像质量好、成像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正逐步取代CR设备、CCD-DR设备,而成为X射线影像设备的主流技术方案。(2)DM系统对乳腺进行X射线摄影是乳腺疾病最基本和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检出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相比普放系统而言,DM系统的成像质量更高,对致密的乳腺组织具有更高的分辨力,且具有更低的辐射剂量,故为发展新技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乳腺癌等乳腺疾病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我国已将每年10月设定为乳房关爱月,以提醒女性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疾病,并以丝带为标志不断推行乳腺癌和宫颈癌同时排查的“两癌筛查”活动。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40岁至69岁的女性需每1至2年进行一次乳腺X射线检查。乳腺X射线检查作为乳腺疾病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在检出钙化方面,具有其他影像学方法无可替代的优势,是40岁以上女性进行乳腺检查的主要方式。作为实现乳腺X射线检查的设备,DM系统将具备较快的需求增速。(3)C型臂C型臂即机架为C型的X射线摄影系统,按外形和电流大小不同可分为小C、中C和大C,具有辐射剂量小、占地面积小、便于移动等特点。小C主要用于骨科、外科等科室,可辅助进行骨科的整骨、复位、打钉以及外科的植入起搏器、取出异物、部分介入式手术等工作,在我国医院的普及率相对最高;中C主要指周边介入性C型臂,具备部分大C产品的功能,我国市场上主要由进口品牌主导;大C主要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随着平板探测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C型臂成像系统正逐渐由影像增强器升级为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使辐射剂量更低、有效成像面积更大、成像质量更高,能更好地满足临床使用需求。(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DSA是将电子计算机与传统血管造影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可为介入治疗提供真实的立体图像,已成为各种介入治疗的必备条件,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相比而言,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图像分辨率低,CT血管造影(CTA)无法辅助介入手术,DSA具有对比度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患者X射线吸收量明显降低的优点,运用普及度逐渐提升。目前,我国的DSA市场基本被进口品牌(GE、飞利浦、西门子)垄断,我国DSA设备的国产率仅10%。DSA设备在国内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5)数字胃肠机(DRF)DRF技术由DSA技术转化而来,主要用于胃肠造影、食道造影、消化道检查等。胃肠造影检查作为影像学检查项目之一,与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相配合可以对大部分消化道疾病进行普查和确诊,具有技术难度低、检查效率高、受检者痛苦少、费用较低等优点。目前,配置平板探测器的数字胃肠机已成为该类设备的主流,不仅操作简单、适应范围广,而且图像清晰度高,可对影像信息进行回放分析,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病变检出率。(6)放疗设备放疗即放射性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肿瘤患者大约有70%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用到放疗,其中大约有40%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放疗达到根治的效果。目前主流的放疗设备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等,平板探测器在其中主要起到治疗前的肿瘤定位等作用。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出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的通知,加速器、伽马刀等将不再由国家卫健委进行配置审批,而由省级卫健委(卫计委)进行配置审批。审批权限的下放预计将大大促进加速器等放疗设备装机量的增长。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平均每百万人应配置2-3台医用加速器的要求,我国的加速器尚存在较大缺口。在直线加速器等放疗设备市场需求巨大的背景下,预计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行业也将随之同步发展。(7)口腔X射线设备目前,口腔X射线设备主要包括口腔X射线全景牙片机、口腔颌面全景X射线机、口腔X射线数字化体层摄影设备、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BCT)等,其中CBCT是目前口腔检查领域最重要、最高端的设备,可形成任意方向、层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图,成像效果远优于传统设备,且具有辐射剂量低、曝光时间短、占地面积小、使用便捷等优点。目前,CBCT已成为了牙槽骨外科手术、牙体牙髓病科治疗、牙种植修复、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口腔肿瘤的诊断以及正畸治疗等口腔疾病领域的必备设备。随着人们口腔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口腔专科医院数量逐年递增,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推进口腔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2017年6月,卫健委发布新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明确了口腔医院的设立标准。根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的口腔专科医院数量已从2008年的278家上升至2018年的786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0.95%;我国口腔医院诊疗人次由2008年的1,569万人次上升至2018年的4,012万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9.84%。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口腔疾病就医观念的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预计市场对口腔诊疗的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并带动对CBCT等高端口腔诊断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65岁以上老人龋齿率达到98.4%,为各年龄组最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数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将会加速龋齿修复需求爆发。此外,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5岁儿童龋齿率及治疗比例相比10年前分别增加4.1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12岁儿童龋齿率及治疗比例相比10年前分别增加5.6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根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医院口腔科门急诊人次从2008年的7,051万人次攀升至2018年的15,610万人次,复合增长率为8.27%,相比眼科、皮肤科等其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科室而言呈现出更快的增长速度。在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预计口腔医疗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CBCT的渗透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2、X射线设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重要地位得益于医疗刚性需求、各国政府的政策推动以及技术提升带来的设备更换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全球医学影像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7年和2018年,全球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分别为256.60亿美元和268.85亿美元,其中X射线设备、超声和MRI占据前三甲,2018年的市场份额分别约38.02%、26.16%和15.90%。随着人们对慢性疾病的预防越来越重视,以及临床应用中对病灶影像检测的需求逐步增长,预计全球市场对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不同于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的局面,目前全球医学影像细分行业已形成了寡头竞争的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2018年,GE、西门子和飞利浦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医学影像市场前三,分别为22.5%、18.5%和15.5%。整体而言,医学影像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日本等医学影像市场发展较早、容量较大的经济发达地区,不仅产品线丰富,售后及技术支持也相对强大,来自这些地区的医学影像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医学影像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2017年和2018年,我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分别为50.12亿美元和55.79亿美元,其中超声、CT和X射线设备占据前三甲,2018年市场份额分别为28.50%、26.46%和24.08%。3、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分析我国医疗机构配置X射线医学影像设备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多以老式胶片机或CR设备为主。目前,我国市场对X射线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同时来自设备升级更新的存量需求以及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普及率的提高带来的新的增量需求。2017年和2018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12.61亿美元和13.44亿美元,预计至2023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18.14亿美元,2018-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6.19%。在市场对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需求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国数字化X射线平板探测器的出货量也不断上升。我国在医疗和宠物医疗平板探测器领域已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第一章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综述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定义及分类一、X射线影像设备定义二、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发展简史三、行业特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二节 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分类第三节 主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特点第四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结构分析二、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三、行业产业链上游相关行业分析第二章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第三章 国际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总体情况分析一、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的发展特点二、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产销规模分析三、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四、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结构分析五、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规模预测五、全球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区域分布六、国际重点X射线影像设备企业运营分析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市场分析一、欧洲1、欧洲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况2、2021-2026年欧洲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二、美国1、北美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况2、2021-2026年北美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三、日本1、日本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况2、2021-2026年日本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四、韩国1、韩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概况2、2016-2020年韩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五、其他国家地区第二部分 行业深度分析第四章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运行现状分析第一节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阶段二、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总体概况三、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特点分析四、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商业模式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第三节 2016-2020年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情况分析一、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总体概况二、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产品市场发展分析第四节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价格分析一、导致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四大因素分析二、国家对植入类医疗器械价格进行干预三、医疗器械限价受阻原因归结加价率四、医械行业限价计划延期五、中国医疗器械价格管理遭遇的几个难点第五章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二、人员规模状况分析三、行业资产规模分析四、行业市场规模分析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产销情况分析一、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工业总产值二、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工业销售产值三、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产销率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四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生产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进口、自有比例二、X射线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分布三、X射线影像设备集群发展分析四、X射线影像设备产能情况分析第五节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供需分析一、2016-2020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供给情况1、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给分析2、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产品产量分析二、2016-2020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需求情况1、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需求市场2、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客户结构3、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三、2016-2020年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需平衡分析第六节 X射线影像设备产品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一、X射线影像设备产品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二、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二、重点行业X射线影像设备产品需求分析预测第六章 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进出口结构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所属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进出口综述二、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出口市场分析三、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进口市场分析第二节 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第三部分 市场全景调研第七章 我国X射线影像设备细分市场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细分市场结构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二、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细分结构特征分析三、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四、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趋势第二节 数字化X射线影像系统市场分析预测第三节 DM系统市场分析预测第四节 C型臂 市场分析预测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市场分析预测第六节 数字胃肠机(DRF)市场分析预测第七节 放疗设备市场分析预测第八节 口腔X射线设备市场分析预测第四部分 竞争格局分析第八章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现有企业间竞争2、潜在进入者分析3、替代品威胁分析4、供应商议价能力5、客户议价能力6、竞争结构特点总结二、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三、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集中度分析四、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SWOT分析第二节 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四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并购重组分第五节 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竞争策略分析第九章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重点企业调研分析第一节 A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二节 B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三节 C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四节D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五节 E一、企业发展概况分析二、企业产销营收分析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第五部分 发展前景展望第十章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第一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发展前景第二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第三节 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需预测一、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给预测三、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市场销量预测四、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需求预测五、2021-2026年中国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供需平衡预测第四节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一、市场整合成长趋势二、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三、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四、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五、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第十一章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特性分析一、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二、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盈利因素分析三、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第二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有利因素二、不利因素第三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融资情况一、行业资金渠道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三、兼并重组情况分析四、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现状分析第四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机会一、产业链投资机会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四、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机遇第五节 2021-2026年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一、政策风险及防范二、技术风险及防范三、供求风险及防范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五、其他风险及防范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第一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研究结论第二节 X射线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建议

成而上比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上海联影荣获“抗疫先进集体”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今年年初,一群来自上海的“影像义士”战胜一切恐惧与疲惫,毅然逆行疫情核心区,倾尽所有,全力保障抗疫一线激增的数千台CT、DR设备紧急投用。昨天,“影像义士”走进人民大会堂,登上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领奖台,接受来自国家的最高表彰和人民的崇高谢意。这就是荣获“抗疫先进集体”的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唯一一家获奖企业。1月20日,第一时间紧急成立覆盖研发、生产、售后、临床培训、供应链及武汉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全国安全应急指挥小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向全国紧急驰援1500台CT及DR设备,数量居行业之首;携手股东向疫区捐赠价值1.1亿元的设备与服务,金额居行业之首;联影智慧医疗云助力缓解雷神山医院及武汉市多家定点医院诊疗压力,累计远程诊断病例2万余例;向乌克兰、泰国、日本、美国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支援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并组织线上经验交流会,与全球人民共同战疫。代表联影领奖的是联影武汉一线团队 “指挥官”曲峰博士。“这份荣誉背后凝聚了联影近6000名员工的不懈努力。过去几个月,在董事长薛敏的带领下,公司举全集团之力,调动一切资源,我们才能完成一个接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创造一个又一个行业奇迹。”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奖励,曲峰博士感慨万千。“今天的荣耀,代表了党和国家对联影在疫情中表现的高度认可!总书记提出高端医疗装备技术要实现自主可控,近十年来,在国家的关心与支持下,联影人攻坚克难,已实现高端医学影像装备技术国产替代。正因如此,民族品牌才能在疫情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作为高端医疗行业的一份子,我感到无比自豪!”

拜下

重磅丨雷锋网《2018 医学影像 AI 行业研究报告》正式上线:医生、企业、投资人多方融入,梳理八大细分赛道

医学影像是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结合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涉足医学影像AI业务的企业已经多达上百家。以汇医慧影、推想科技、图玛深维为代表的医学影像AI初创公司在过去几年里飞速成长,团队规模不断壮大,均取得了单轮数亿元人民币融资的亮眼成绩。技术层面,医学影像AI已经从前沿概念变成了成熟可用的产品,具备了临床应用的条件。应用边界不断拓展,从最常见的肺结节、眼底逐步延伸到了乳腺癌、骨科、心血管、脑部疾病等诸多领域,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并形成了差异化。产品与临床诊疗流程的结合也日益深入,从只能完成单点任务(例如优化结节检出)进阶到能完成以疾病(例如肺癌)或者部位(例如全肺CT影像诊断)为中心的诊疗流程。不管是在产品形态还是临床应用场景的进化上,都已经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填补行业报告的空白医学影像AI发展到今天已经自成一隅,成为医学AI中最为繁盛的分支,值得单独拿出来深入剖析。然而,雷锋网发现目前市面上鲜有重点聚焦医学影像AI的独立行业研报。作为一家跟踪医学影像AI发展长达两年多的专业媒体,雷锋网有责任开风气之先。为此,经过近两个月的企业调研、报告撰写后,雷锋网推出了首份医疗影像AI行业垂直深度报告——《2018医学影像AI行业研究报告》。本报告不拘泥于格式,不堆砌无意义的表格和数据,不做价值较小的常识内容普及,而是深入行业本质,剖析入微。报告内容报告中,我们针对医学影像AI这个庞大市场中相关的各类玩家及其技术、产品和商业化路径进行剖析,试图为大家呈现出医学影像AI的真实面貌,以帮助各位把握这个行业的概况,同时作为投资、创业的参考。概括来说,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还原医学影像AI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行业共同面临的几大挑战分析8大主流赛道的市场需求、技术挑战及代表性企业的产品落地情况对比中美医学影像AI监管思路,介绍中国医学影像AI监管体系的建设情况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几大判断雷锋网梳理出了目前医学影像AI领域最热门和最具代表性的八条赛道——肺结节、眼底、乳腺癌、宫颈癌、皮肤病、骨龄测试、脑部疾病、靶区勾画,以及每条赛道上最具代表性玩家,将其产品特点及落地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力求直观地还原行业现状。同时,医疗作为一个强监管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约束,医疗影像AI产品上市必须先获得相关部门审批。雷锋网在报告中单独辟出一个章节,对中美两国的医疗AI产品监管思路进行了深入对比。从结果来看,在传统医疗器械领域,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和美国的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审批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两国起步时间差不多,基本保持齐头并进的态势,监管思路非常接近,有很多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地方。雷锋网在医学影像AI行业的积累医学影像AI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各方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雷锋网采访了近百位医学影像AI公司与医疗器械企业高管,73位三甲医院影像科主任、30多位国际知名医学影像分析学术专家、数十位知名医疗投资人,以及监管部门核心负责人,发表了百篇以上的医学影像行业深度报道。与此同时,7大Fellow得主田捷、飞利浦中国CTO王熙、MICCAI 2019大会主席沈定刚、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斯坦福医学物理系主任邢磊等顶尖医学影像专家均在雷锋网举办的医疗大会中做深度报告。2018年,我们对过去两年多的调研结果进行了重新组织与梳理,同时在近三个月内与产、学、医、投资、监管五界的资深人士再次交流碰撞,从市场需求、技术、资本、监管等多个维度,对医学影像AI的发展进行全景、立体式的展现。报告适宜人群与机构:企业:医疗人工智能从业者与创业者风投:投资医疗AI赛道的风险投资人高校: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医学影像研究背景的教授、研究员;欲从事医学影像分析的学生医院:影像科/放射科/病理科主任医师、信息中心主任监管:NMPA等医疗相关监管机构的从业者相信这样一份行业研究报告,将帮助医疗投资人、行业从业者、医生等实现从技术到市场的全面理解,更好地建立行业共识,继而推动技术革命走向产业化落地。购买方式12月3日起,所有雷锋网「AI投研邦」年度会员可前往会员页面免费阅读本报告,非会员亦可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后在线查阅。关于「AI投研邦」「AI投研邦」系雷锋网旗下会员组织,聚焦AI+ 10大领域 :AI+汽车(智能驾驶)、AI+教育、AI+金融、AI+智慧城市、AI+安防、AI+医疗、AI+IoT、AI+芯片、AI+零售、AI+安全。「AI投研邦」提供4大服务权益,包括每日投研通讯、每周「大咖Live」、每月AI+主题研报和其他不定期会员彩蛋等,全年365天投研资讯精选推送,40场+国内外AI大咖线上亲授,12份人工智能行业研报。我们希望能给认同投研产生价值的一二级市场投资人、以及给希望知识创造财富的工业界业者,提供更多专业深度的知识服务和交流平台。「AI投研邦」服务将在2018年12月3日与《2018医学影像AI行业研究报告》同步上线。欢迎加入「AI投研邦」,成为行业1000+投研领袖,一起引领人工智能未来。

同于大通

2020年全球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三大巨头占据八成市场份额

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年,美国FDA批准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用于临床,医用磁共振设备市场开始迅速发展。目前,MRI技术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技术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诊断手段,全球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随着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环节的渗透,以及对医学影像市场越来越重视,MRI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扩大。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来自于1946年美国学者Bloch和Purcell的发现。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利用人体自身发出的磁共振信号,获得人体内部的磁共振断层图像。1973年,纽约州立大学的Raymond Damadian教授用他的NMR设备得到了第一幅原始的NMR像;1977年,Raymond Damadian完成了首台磁共振的制造;1980年,Raymond Damadian制造了首台商业MRI扫描仪。1984年,美国FDA批准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用于临床,医用磁共振设备市场开始迅速发展。目前,MRI技术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技术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诊断手段。市场规模平稳增长自1984年美国FDA批准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用于临床以来,医用磁共振设备市场已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MRI设备已成为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世界MRI设备的装机台数从1984年的75台增加到上万台。2015-2019年,全球磁共振成像系统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约为63亿美元。日本人均保有量最高由于MRI技术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美、欧、日等国家的大型企业对MRI设备的开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据统计,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间,投入医用MRI设备的研究开发经费达12亿美元,此后,每年投入的经费均在1.3-2.0亿美元间,以每年10%左右的速率递增。从部分国家的MRI设备人均保有量来看,各国百万人MRI拥有量整体均在上升。日本人均保有量非常高,2017年达到55.21台/百万人;其次是美国,2019年,美国每百万人MRI拥有量为40.44台,近年来在缓慢上升;德国、韩国、意大利、芬兰等国家的百万人MRI拥有量均在27台以上。三大巨头占据八成市场份额在医学影像领域,GPS(GE、飞利浦、西门子)三巨头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根据《2020年全球医学影像专利分析报告》,西门子在三家公司中成立最早,在影像设备领域积累也最多,专利排名第一,达1864件。三星超越GE和飞利浦,以1800件排名第二,主要是由于三星收购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Medison,专利产权转移后,逐渐超过了GE和飞利浦。GE和飞利浦以1136件和736件专利申请量排名分别排名第三、四名。但在这四家企业中,三星集团经营业务并不涉及超导磁共振产品。从超导磁共振设备市场来看,目前GPS三巨头占据着全球80%的市场份额。注:GPS指GE、飞利浦、西门子三家公司。未来五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0亿美元近年来,受到战略举措、对PET/MRI混合成像系统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远程成像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三大新兴趋势驱动,全球MRI成像系统市场不断增长。医学影像市场是医疗器械行业中一个发展较好的细分领域,目前,医疗数据中超过90%来自医学影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影像重视程度的提高,MRI特别是超导MRI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80亿美元,2020-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超导磁共振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贝斯特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行业需求迫切,数百亿市场空间待掘金

乐晴智库 2017-12-06 17:28:12医学影像产业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上游是影像设备,包括零部件厂商、整机厂商、配套软件,最终服务对象是医院及影像科医生,以机器或系统的销售收入作为统计口径,壁垒是包括研发积累、精密制造水平及配套服务。下游为影像诊断,包括医生、影像中心、影像耗材、远程诊断服务等,在影像设备产出图像的基础上附加医生的劳动成本,最终服务对象是患者,以诊断收入作为统计口径,诊断环节最重要的因素是专业而可靠的诊断结论。全球的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被少数巨头占据,老牌医学影像设备公司占据了超过 9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排在前三位的西门子、通用电气和飞利浦。在国内的数字医疗影像市场,跨国企业占据了75%以上的市场份额,前三大厂商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甚至超过80%。在基层市场,国产设备有着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市场占有率较高,分级诊疗带来的基层需求释放及第三方影像中心的推进也将对以基层市场为主的国产设备厂商带来新增量空间。另一方面,随着研发积累和多领域持续的技术进步,国产设备厂商的竞争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中高端设备上开始发力,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分级诊疗和第三方影像中心建设驱动医学影像需求释放1、分级诊疗打开基层医学影像市场空间政策主导需求下沉,基层诊疗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量空间。2015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包括到 2017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要大于等于 65%。根据《2016 年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5 年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为 43.4 亿人次,占总诊疗量 56.4%,次均门诊费用为 97.7 元。据动脉网蛋壳研究院估计,如果基层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假定次均门诊费用维持2015 年 97.7 元不变,则基层医疗门诊全年费用将达到 4887亿元。如果将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住院费用计算在内,带来的增量市场则更大。本文完整报告下载,请在PC端访问乐晴智库网站www.767stock.com医改持续推进,分级诊疗进入落地阶段。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不同病情患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基层医疗的发展机会,将得益于我国对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进。从基层医疗领域相关政策来看,分级诊疗已不是仅仅停留在规划和顶层设计中,多个方面都开始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阶段。受益于分级诊疗政策红利,基层医学影像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对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和大型医院媲美,如不少贫困县区至今依旧使用最初级的双排 CT 设备。2015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断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整合区域医疗资源,设立第三方独立的检验实验室、医学影像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等机构,弥补基层医疗机构资源稀缺,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检查机构间的结果互认;同时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分级诊疗的快速推进以及社会办医的持续扶持,都将直接推动基层及民营医院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打开基层医学影像市场更大成长空间。2、第三方影像市场方兴未艾,驱动医学影像需求快速释放第三方影像中心是独立于医院的影像诊断中心,可以有效弥补大医院影像诊断供不应求、小医院及私人诊所无力提供影响诊断服务的弊端。从美国来看,截至 2013 年,美国有近 7000 家的医学影像中心,其中第三方影像中心 2421家,占比 35%(美国影像中心分为医院的医学影像科、医院与影像机构合资合作建立的影像中心以及第三方影像中心三种)。其中排名第一的第三方影像中心 RadNet 公司,其影像中心目前数量已达 300 家,年诊断数超 600 万人次,且还在不断增长,显示出第三方影像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医学影像资源匮乏,且存在结构性失衡,催生第三方影像中心发展机遇。大型公立医院新增大型医用设备受到政策限制,分级诊疗是现阶段医改的战略性大方向,影像检车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补课替代的中庸,而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设备配置落后,“大病不出县”缺乏配套支撑,此外,日益壮大中产人群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第三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体检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模式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政策限制放开与国家标准的出台为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6 年 8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鼓励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机构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间检查结果互认。2016年 10 月 2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2017 年 1月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解读》明确医学影像、检验、血液净化、病理中心作为独立医疗机构势在必行。国家政策由限制变为鼓励,且细节持续出台,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迎来发展机遇期。在医疗改革、政策限制放开等利好因素的驱动下,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我国基础医学影像市场需求将得到快速释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需求潜力更大。医学影像诊断痛点颇多,“AI+医学影像”有望破冰行业难点1、医学影像医生缺口大,误诊率高、效率低,服务模式亟待创新分级诊疗推进、基层需求释放带来医学影像需求更快增长,放疗科/病理科医生缺口大,特别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十分短缺。1) 放射科:据动脉网蛋壳研究院的数据,美国的医学影像数据年增长率达到了 63.1%,中国增速也达到了 30%。美国和中国放射科医生的年增长率分别仅仅只有 2.2%和 4.1%,远远低于影像数据的增长,需求缺口不断加大。2) 病理科:在中国大概平均七万人才有一位病理医生,而在美国是平均两千人一位病理医生。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水平,按照中国现在培养病理医生的速度大概要 200 年。医生数量的不足导致放疗科和病理科医生的工作量繁重,超负荷工作也会导致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医学影像分析工作繁琐重复,极度消耗精力。根据医学影像分析工作繁琐重复,工作量巨大,极度消耗医生精力。以肺结节检测为例,一家三甲医院平均每天接待200 例左右的肺结节筛查患者,每位患者在检查环节会产生 200-300 张左右的 CT 影像,放射科医生每天至少需要阅读 4万张影像,任务繁重,大量消耗精力,导致误诊漏诊率上升。我国医学影像信息化程度偏低,影像诊断能力仍有着较大的提升需求,拍片和阅片分离有助于更快提升影像诊断水平,同时给布局新技术的影像平台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我国正逐渐向电子信息化迈进,但由于中国信息化建设较晚,医学影像数据共享度仍较低。CHIMA 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医院 PACS 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建设水平 50%-60%,而美国达到了近 100%的水平。此外,我国影像医生教育、总体专业水平都仍有较大的提升需求。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影像诊断的拍片和阅片环节基本没有分离,影像检查费很难体现影像医生专业价值,随着信息化水平提升、分级诊疗推进,第三方影像中心发展,拍片和阅片有望逐步分离,更加充分利用影像诊断医生专业能力,也给布局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影像平台带来较大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影像诊断整体水平的更快提升。我们专业人员的不足及繁重的工作都是导致误诊率偏高的部分原因。从影像误诊人数来看,美国每年的误诊人数达到了 1200 万,中国每年误诊人数高达 5700 万/年。根据中国医学会的一份误诊数据资料显示,中国临床医疗总误诊率为 27.8%,其中恶性肿瘤平均误诊率为 40%,器官异位误诊率为 60%,如鼻咽癌、白血病、胰腺癌等,肝结核、胃结核等肺外结核的平均误诊率也在 40%以上,这些误诊主要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2、“AI+医学影像”直指行业痛点,将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领域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医学影像诊断痛点带来曙光。“AI+医学影像”,是将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领域不断取得的前沿性突破技术,应用在医学影像领域,从而达到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的目的。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在医学影像的诊断环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患者的影像进行识别,标注病灶关键信息,给出初步诊断结果,助力影像医生诊断效率的大幅提升;二是基于深度学习不断优化,通过大量已有的影像数据和临床诊断信息训练人工智能系统,使其具备独立诊断疾病的能力,在目前诊疗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复杂疾病的误诊率,从而带来医学影像总体诊断水平的提升。“医学影像”应用场景下,主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以下三种需求:1) 病灶识别与标注:针对医学影像进行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定量分析、对比分析等工作;2) 靶区自动勾画与自适应放疗:针对肿瘤放疗环节的影像进行处理;3) 影像三维重建:在人工智能进行识别的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针对手术环节的应用。目前在这几个领域都有一些创业公司参与,而定位于病灶区识别与标注领域的公司最多。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的结合,能够为医生阅片和勾画提供辅助和参考,大大节约医生时间,提高诊断、放疗及手术的精度。1) 病灶筛查: 针对 X 线、CT、核磁共振等医学影像的病灶自动识别与标注系统,大幅提升影像医生诊断效率,同时可以帮助医生发现难以用肉眼发现和判断的早期病灶,降低假阴性诊断结果的发生概率;目前系统对十万张以上的影像进行处理,用时仅数秒之间。2) 靶区自动勾画: 靶区自动勾画及自适应放疗产品帮助放疗科医生对200-450 张 CT 片进行自动勾画,时间大大缩短到 30 分钟一套;在患者 15-20 次上机照射过程中间不断识别病灶位置变化以达到自适应放疗,有效减少射线对病人健康组织的伤害。3) 影像三维重建:基于灰度统计量的配准算法和基于特征点的配准算法,解决断层图像配准问题,节省配准时间,提高配准效率。相对于传统模式,AI 阅片可大幅提升效率、降低微小病灶的遗漏、提高准确率,而且通过 AI 完成初筛及诊断,由人工完成确定,不仅能保证更高的诊断质量,也带来成本大幅下降。患者、医师和医院均将受益于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对于患者来说,“AI+医学影像”将帮助其更快速地完成健康检查,包括 X 光、B 超、核磁共振等,并能够获得更加可靠的诊断结果。对于放射科医师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减少其读片的时间,大幅提高效率,并降低误诊可能性。对于医院来说,可以实现云平台支持,系统性地降低医院成本,特别是对于基层医院,提供的影像诊疗质量较低或者不能提供,现在通过较高水平的影像服务有助于整体诊疗水平的大幅提升。目前“AI+医学影像”已逐步走出实验室,技术日趋成熟,诊断准确度、速度和覆盖病种不断实现突破,有望较快进入高效可用阶段。2017年以来,部分 AI系统的准确度和判断速度都超越了传统医生,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BIDMC)与哈佛医学院合作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对乳腺癌病理图片中癌细胞的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2%,与病理学家的分析结合在一起时,它的诊断准确率可以高达 99.5%,国内的 DeepCare 对于乳腺癌细胞识别的准确率也达到了92.5%。腾讯“觅影”医学影像系统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准确率高达 90%。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诊断准确度已在90%以上,已覆盖乳腺癌、皮肤癌、食道癌、肺结节等许多病种,未来人工智能诊断的更多病种突破及准确率的提升,叠加医学影像云平台和第三方影像中心的迅速发展壮大,“AI+医学影像”有望成为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决方案,在医院、第三方检验中心、第三方影像中心快速渗透。“AI+医学影像”前景广阔,百亿市场待掘金美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相对成熟,2018 年市场空间或超过百亿美元。据Frost&Sullivan 数据,2009 年至 2015 年美国医学影像诊断市场从 46.6 亿美元增长到 87.1亿美元,预计到 2018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美元,十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 10%,远高于同期 GDP 增速,其中6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医疗机构,剩余 4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随着影像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收费模式的创新,我国医学影像诊断市场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我国影像信息化建设较晚且尚未完成,目前影像数据共享程度低,大量基层医院不能有效支持远程会诊、转诊、影像数据开发应用等,影像信息化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影像云平台模式的崛起使得信息化更快推进,为基层医院提供理想的影像资料共享解决方案,并带来远程诊断市场的更快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医学影像诊断市场的收费模式是拍片收费、阅片免费,远程影像诊断平台的兴起与发展将促使影像诊断服务市场不再免费,有有望逐步形成新的细分市场。此外,第三方影像步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一新增领域将带来诊断市场进一步扩容。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从商业模式及技术层面来看,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较快落地可能性较大。从市场需求层面来看,影像科医生供不应求,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医院尤其突出,误诊、漏诊率很高。而且影像科医生工作量大,属于高强度的重复性劳动,是非常合适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的应用属于静态图像识别,静态图像识别是人工智能细分领域进步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技术正不断快速突破;目前 AI 医学影像在多个疾病领域,其准确率已达到甚至超过专家水平,并且诊断效率大幅高于人工。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有望较快落地。我国智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潜在空间较大。据中国报告大厅数据,影像检查收入占医院总收入超过10%。2015 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突破 4 万亿元,其中医学影像支出约 4000 亿元,据《医疗影像的市场图谱和行业发展分析》,到2020 年,我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 6000 亿至 8000 亿左右。按 7000 测算,假设诊断环节占比 20%左右,对应 2020 年的医学影像诊断市场规模为 1400 亿,假设人工智能渗透达到 20%,相应的潜在市场空间即有 280 亿元。获取本文完整报告请百度搜索“乐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