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核医学检查对患者有辐射吗?为什么医生还会叫你做?乘彼白云

核医学检查对患者有辐射吗?为什么医生还会叫你做?

我们熟知的CT、核磁共振等就是核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常见检查方式。核医学影像检查在医学上具有关键的作用,并且是无法代替的。什么是核医学影像检查核医学的任务是用核技术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核医学诊断技术包括脏器显像、功能测定和体外放射免疫分析。在进行脏器显像和/或功能测定时,医生根据检查目的,给病人口服或静脉注射某种放射性示踪剂,使之进入人体后参与体内特定器官组织的循环和代谢,并不断地放出射线。这样我们就可在体外用各种专用探测仪器追踪探查,以数字、图像、曲线或照片的形式显示出病人体内脏器的形态和功能。核医学显像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无创伤性、安全(病人所受辐射剂量低于一次X摄片所受剂量)、易于重复、结果准确、可靠,并能反映脏器的功能和代谢,因此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核医学影像检查有什么优点?核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随着SPECT-CT、PET-CT以及PET-MRI等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出现与应用,照片图像也由原来屏片系统的模拟图像转变为数字图像。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使图像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且数字化图像便于存储和传输。目前,全国大部分大中等医院已经普遍应用了数字成像设备。核医学影像的网络化。PACS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开发新型影像学技术,如远程SPECT-CT的会诊治疗等。PACS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图像的存储、查询、管理、无胶片化、远程传输和诊断等问题,而且为核影像学科的一体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例如,临床医生可以在网络上互相调阅各种核医学影像图像,进行后处理,统一发出所有影像学检查的综合报告,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服务。核医学影像的融合化。不同设备、不同图像、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融合即是核医学的图像融合技术。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多模态影像学检查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同机图像融合和数字化综合处理,将多源数据协同应用,进行空间位置配准后,产生一种全新的信息影像,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一致性描述,同时融合了各种检查的优势,从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核医学影像的标准化。核医学影像学科的一体化以及远程的会诊和教学都需要有统一的影像质量要求和影像技术的标准。核医学影像检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核医学检查(甲状腺吸碘功能、肾图等)均属于无创伤性检查,无痛苦及不良反应,请患者不必紧张及担心。2、核医学科全部检查项目需提前预约,并务请按预约时问到达检查。3、请患者认真阅读预约单上有关项目的注意事项,来检查时尽量带齐以前检查的资料,以备参考。4、若进行心肌显像、心功能检查,须停服强心荆、心得安、硝酸酯类或其它扩血管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5、若进行甲状腺吸碘功能检查,则须提前至少两周禁食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及停用抗甲状腺药物。检查当天早晨禁食。

李翱

以“苍穹之眼” 洞见中国核医学影像发展之大观

来源:时刻头条近日,在文化基因孕育的千年天府之城,一群怀揣着崛起并壮大中国核医学影像理想的同道中人,共同见证了中国核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东软医疗NeuWise PET/CT新产品全面导入市场。这意味着,在高端分子影像领域,除了国外品牌,中国自有品牌将以更优质的产品、更精进的技术向医院与患者提供服务。东软医疗NeuWise PET/CT亚里士多德曾经自问:“为什么节奏和旋律只是声响,却与心灵的意境相似?”我们也可以同样一问:为什么核医学不过是专业学科,却能与梦想相通?东软医疗用15年的核医学发展给出了答案。业界熟知,东软医疗书写了中国CT发展的编年史。同样在核医学领域,亦有较早的布局。2005东软医疗收购美国派斯通公司,并正式启动PET/CT的研发;2009年,成功推出了PET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PET产品在美国销售与发机的企业;2016年,结合丰富的CT技术积累,再次推出了PET/CT产品。随着近年核医学在国内乃至全球检查人数的持续攀升,临床对核医学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催促着东软医疗不断精进创新,让产品研发与临床需求形成共振,淬炼出符合临床应用的优秀产品。截至2019年底,东软医疗已取得PET/CT相关专利130余项,并承担了科技部等单位发起的多个科研专项,产品远销全球十余个国家。振奋心弦的不是产品上市,不是远销全球,而是研发生产过程中每一个技术难题的攻克,是临床场景应用中切实解决医生的每一个困惑和难点。如东软医疗副总裁江书印先生所说:无论产品和技术如何创新,最终落脚点还是人,是我们的临床医生和患者。要想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就必须打通研发和临床之间的阻隔,让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来帮助企业校准研发方向,生产出符合临床需要的产品。必须围绕临床需求和痛点来推动技术向产品转化。这也正是我们组织召开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东软医疗副总裁江书印先生“这是一场有意义的交流,对中国核医学事业乃至世界核医学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非常荣幸在新技术研发和转化、在临床应用中与东软医疗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也深深感受到东软医疗在核医学发展中的执着与专注,更喜见新产品在初步临床使用和测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十四五规划中,核医学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一县一核医学科’被正式纳入到规划中,未来几年这个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期待东软医疗紧抓机遇,为国人身体健康,医疗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博士导师李亚明教授如是说。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博士导师 李亚明教授高原盆地孕育了最早的巴蜀文明。当文明获得了更大的自信去驾驭自然之后,便有了聚落和城池。这与核医学的发展一脉相通,从理念突破到产品优化,从场景落地到AI赋能,东软医疗的核医学发展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终迎今朝锦绣。对于高端医疗设备产品而言,不同使命的赋予便决定了其不同的属性与特征。是一味的追求更高的科研价值,还是倾向于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NeuWise PET/CT显然选择了后者。从东软医疗分子影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马健先生自信而利落的演说中,可见这15年厚积薄发的力量。NeuWise PET/CT运筹帷幄,处处瞄准市场需求。更临床革命性无源质控,完全摒弃放射源,仅靠本底与软件完成所有质控过程;配备首创巡航导弹全影息系统植入;搭配LYSO晶体以及全新一代TOF技术,实现了超高灵敏度、超清分辨率的双重突破。更智能NeuWise PET/CT搭载了5G影像云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可实现智能位置识别、智能剂量、智能参数设置等功能。此外,借助5G技术,还可以实现核医学远程教学、远程诊断,让基层及有需要的医院真正了解并正确应用核医学。更亲和检查过程的可视化、简单易用的操作面板、清晰明了的功能区划分,确保医生能够更好的完成所有流程的操作。更有NM科室管理系统,自动输出统计学报告,把医生的时间真正的还给患者。在马健先生关于产品的演说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止于此”:有志于中国核医学影像事业发展不仅是东软医疗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也是核医学百人研发团队深耕这个领域十余载的行业理想,更是中国核医学从业者共同的追求与渴盼。东软医疗NeuWise PET/CT 苍穹之眼何止于此?中国核医学事业的发展何止于此?‘匠心致远 核力前行’,期待我们把共同的事业推向全世界,把中国核医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东软医疗分子影像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马健先生如果说人类常怀千岁之忧,那么有关中国民众健康发展的具体牵挂就是核医学谋求解决的困境和难题,将这种牵挂构建出场景,定义出属性,转化成产品,应用于临床……倾听来自临床的声音。“国产品牌东软医疗的NeuWise PET/CT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与国外品牌的主流机型比较,毫不逊色。这款机器图像处理能力很强,图像处理的速度也很快,低辐射剂量仍然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同时,它还配有高清的MIP图像,可以实时的多方位的观察病灶,对临床诊断很有价值很有帮助,完全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林承赫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东软医疗PET/CT作为医院引进的第一台PET产品,简介、大气,操作流程易于掌握。同时,扫描速度快、图像处理能力优越,解剖结构显示精确性高、失真度低,图像效果一目了然,完全可以媲美国际同品类产品,是值得支持的国产品牌。” ——刘兴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东软医疗NeuSight PET/CT我们应用起来非常满意,它的全中文操作界面非常简洁、大气,操作人员掌握起来也非常快速,易于操作;它的CT图像很清晰,PET的病灶分辨率很高,融和图像上看,它的病灶的定位很准确,融和效果也很满意,无论在躯干还是心脏,都可以满足临床的诊断需求。”——牟兴宇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学核医学科一隅窥全局。从龙泉山“城市之眼”可以俯瞰整个成都平原,以大地为棋盘,以阡陌纵横的道路为棋局,下一盘改变成都、改变成渝经济群的大棋局;从东软医疗“苍穹之眼”可以清晰洞察人体的微小病灶,以硬件设备为根基,以软件产品+AI赋能,见中国核医学影像发展之大观,让理想诊疗方案与临床应用场景实现完美闭环,让国产自主品牌崛起并壮大,让中国医疗科技对话世界。

复于不惑

首个FDA批准的AI核医学产品上市,来自硅谷的「深透医疗」率先瞄准“AI影像采集”这个风口上的新机会

核心提示:FDA获批的第一个应用在核医学上的人工智能产品完全不影响医院本来的运作流程技术最早出自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AI医学影像已经在风口上火热了两三年。赛道上竞争者不少,既包括传统医疗器械公司(GPS)、也有IT巨头(IBM、BATK等),还有一众创新企业(依图医疗、汇医慧影、图玛深维、推想科技、深睿医疗、Airdoc、视见医疗、迪英加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医疗AI研发的企业有120家之多,并诞生了多家独角兽公司。面对赛道上玩家“扎堆”的景象,36氪近期接触的「深透医疗」则打算“避开拥堵”,切入风口中技术门槛更高、市场规模更大的细分领域——AI影像采集。虽然市场上AI医学影像公司很多,但玩家们其实只聚集在少数病种的影像分析(肺结节、眼底等细分领域)。根据美国市场的数据,后期影像分析只占整个医学影像市场的10%左右。而「深透医疗」采取的切入口是“影像采集”,在医学影像整体花销中占比90%,市场空间更广阔。由于这个方向的产品研发需要对影像采集、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技术要求,目前没有太多AI医学影像公司涉及,直接竞争者较少。「深透医疗」来自美国硅谷,其技术最早出自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该公司成立一年多,在这一年多时间内从licence-in到FDA获批,节奏是比较快的。12月初,该公司产品拿到FDA认证,成为第一个FDA获批的应用在核医学上的人工智能产品,也是FDA批准的针对图像增强的人工智能产品。接下来,该公司打算同时打开美国和中国两个市场。目前,「深透医疗」已获两轮融资。种子轮来自美国大数据基金Data Collective、真格基金、百度风投、清源创投、Wisemont Capital等。今年5月,完成5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由美国老牌基金Bessemer Venture Partner与美国大数据基金Data Collective领投,跟投方包括种子轮投资人、Facebook投资人Jim Breyer和Fusion Fund。市场情况来看,美国一年有超过3000万磁共振检查以及约200万PET检查。其中,MRI磁共振和PET核医学分子影像,这两种影像是价格最贵(美国MRI约为1000美元;PET约为3000美元)且速度最慢的(在美国一般需要30-60分钟)。因为检查速度慢,美国市场上的患者通常需要排队3周,才轮到做检查。速度、成本、安全性是这个市场中亟待解决的痛点。「深透医疗」就针对MRI磁共振和PET核医学分子影像,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重建技术,增强影像质量和效率,从而用更少的时间与剂量获取诊断级别甚至更高质量的医学图像。具体来说,PET主要适用于检查肿瘤、脑部疾病(如阿兹海默病)。患者需要在机器上一动不动躺半个多小时,才可以完成检查。因为检查时间长,患者的轻微移动还会形成运动伪影。「深透医疗」通过优化数据重建成图像的过程,在保证诊断级别精确度的情况下,使PET加速4倍以上。PET检查会使用放射性试剂,「深透医疗」的技术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放射性试剂剂量,对病人、操作人员以及医院都更为安全。该公司近期获得的FDA批准,就是应用于PET检查的产品。MRI主要应用于检查脑部、组织等,几乎覆盖了医疗影像可检测的所有病种。与PET类似,「深透医疗」也是通过优化数据重建成图像的过程,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MRI加速4-10倍。MRI检查本身没有辐射,但是很多MRI会用到基于重金属钆的造影剂。美国FDA、欧洲CE以及中国CFDA都对于钆造影剂在人体内沉积问题提出了警告。基于速度的提升,「深透医疗」提供的方案,可以大幅降低MRI的钆使用剂量,从而降低钆在病人体内的沉积。总结来说,「深透医疗」可以覆盖几乎所有病种,在保证诊断级别的精确度的前提下,使得PET检查加速4倍以上,MRI检查加速4-10倍。「深透医疗」提供的产品形态是软件,这种软件是与传统的检查仪器配合使用的。目前仪器市场由通用医疗、西门子、飞利浦、东软等影像设备商占据,而「深透医疗」已经与这些公司建立了合作,使得其软件可以兼容各种品牌机器型号,普适性强。换句话说,传统方式是患者躺在仪器上,由医生通过电脑完成检查;而该公司提供的方式完全不改动患者和医生本来的位置,只是在电脑上增加了兼容的软件,完全不影响医院本来的运作流程,医院也不需要调换设备。此外,该公司还形成了数据壁垒。「深透医疗」具备斯坦福大学独家授权的3项专利和大量医学影像数据(包括超过200万张MRI、PET/CT、PET/MR影像)。同时,公司已经与UCSF、MD安德森肿瘤医院、梅奥医学中心、RadNet等十几家美国排名靠前的医疗院校、医院及第三方影像中心展开临床合作,累积了更多的跨病种、多模态的数据。在国内,该公司也建立了与301医院、天坛医院的临床科研合作。为了拓展市场,该公司也在与医疗AI平台公司建立合作,已经与Nuance、intel和NVIDIA等在医疗AI领域布局搭设技术平台架构的大公司展开合作,加入这些公司的产品生态中。因为刚拿到FDA批准,接下来「深透医疗」将开始落地,主要会选择在大医院、第三方影像中心落地。未来,该公司计划提供更多的产品线,针对MRI的两款产品正在申请FDA,预计明年年初能得到结果。未来产品的发展重心是提高检查速度、提高图像质量。国内的医疗情况与美国有一些不同,国内情况是采集速度足够快,但采集的数据质量不稳定,效率低。因此该公司针对国内市场的产品会在美国现有产品的基础上,重点来解决在同样或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采集影像数据,提高诊断质量与效率。对于行业的未来趋势,该公司CTO张涛对36氪说道,“接下来整个AI+医疗行业要攻克的难点就是技术落地,怎么样让技术在应用中真正产生实际价值。AI也有它的限制性,怎么样与现实情况更好地融合,这是行业正在探索的。”核心团队情况上,创始人及CEO宫恩浩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具备医学与工程复合背景,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与医学影像研究,多次获得国际磁共振学会以及北美放射学会研究奖项,并在今年获得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联合创始人Greg Zaharchuk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放射科医生、神经影像专家,曾获得美国放射学与生物医学影像研究学会的杰出研究者奖,拥有多项专利。CTO张涛是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具有十余年的医学影像科研经验,曾供职于GE Healthcare、MD安德森肿瘤医院。朱立人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具备十余年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研究经验,共有二十余篇论文发表与Science Advance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

发现者

刘波教授:借助医学影像更好的研究中医、发展中医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医院的影像科被推到前沿阵地,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从而使影像科从“幕后”走到台前。作为诊断及病情预后评估的关键一环,影像科无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诊断中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像学科本身是一门完整的学科,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院把医学影像学科分成放射科、CT科、MR科、介入科、超声科(室)、核医学科等完全独立的科室。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波教授认为,采用大科统一管理模式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主任刘波教授)据了解,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中医院,在全国医院系统最早成立大影像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有六家三甲医院的集团化医院。影像科作为临床的一个重要支撑科室,也由原来的一个科室发展为十个科室,成立了影像医学部。“国内很多医院都进行了集团化的改革,建立了很多分院,但是,不同分院间的影像科是采取独立运行模式,由原来的一个科室分成了一个个独立运行的小科室,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科的发展。而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打破各分院科室独立运行的格局,建立大影像科诊断平台,实行大科统一管理模式。这种运行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消除各分院独立运营造成的人力资源短缺、工作量不均衡、高级人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实现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为学科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刘波教授表示,医院集团化后,每增加一个分院,医院就需要投入一定的设备,影像医疗设备往往比一般医疗昂贵,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根据各分院学科发展重点与病种不同,合理配置、仪器共享、优势互补,以实现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最优化。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医中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医药学是我国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对于全人类的贡献。刘波教授强调,中医应用独特疗法,特别在涉及到疑难杂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对中医学本身而言,其发展过程中也受历史条件与当时科技水平的影响,中医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方式认识疾病,但对器官内部的转变,缺乏直接观察的手段和技术。影像学可以看到中医无法从外部获得的内在变化,被视为是中医望诊的一个延伸,因此,运用现代影像手段,更可深加深入的了解疾病的内部情况。“中医院利用先进的影像设备,有人认为这是中医院西化,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在西方医学诞生之初也没有影像学。1895年后才运用到临床,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既然西方医学能够用它来发展西医,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发展中医,把中医影像学用于中医辩证和治疗中,提高中医辩证的准确性,最终目的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更好的研究中医、发展中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病患。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服务人民健康的发展理念永远不过时。”刘教授表示。关于医学影像与中医如何相结合的问题,刘波教授举了中风病和胃脘痛的例子,中风病分中经络与中脏腑两种证型,如果单靠中医的望闻问切,是很难区分病人中风的原因到底是脑血管梗阻导致的梗死,还是脑血管破裂所引起的脑出血。对中风病而言,在治疗前对这个病因作出一个诊断,对后续的治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影像学在这个方面可以提供很大的一个帮助。再比如中医胃脘痛,它分脾胃虚弱、肝气犯胃等七个证型,不同证型的影像学表现是不同的。比方说,脾胃虚弱型的患者,在做X线胃肠造影的时候,多数表现为胃肠功能减弱,胃的张力减低,蠕动减慢,排空延迟。而肝气犯胃型的患者,则表现为胃肠动力亢进,蠕动加快,张力增强,排空时间缩短。我们知道,不同证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证型是随时发生变化的,治疗方法也要及时的调整。因此通过影像学观察内部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以揭示中医证型演变的背后机制。对进一步指导临床,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非常有重要的。“另外,由于不同医生中医理论水平的差异往往会出现对同一个病人作出不同的辩证,从而带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我们在中医的辩证过程中加入一些比较客观的辩证要素,势必会提高中医辩证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此次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对新冠肺炎从轻型到危重型,分了七个中医证型,我们通过分析已有的新冠肺炎病例,发现不同证型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是不同的,比方说,普通型中的两种中医证型的肺部CT表现多为散在、小片状毛玻璃改变,而重型中两种中医证型的CT表现为多发、大片状毛玻璃改变,甚至呈“白肺”改变。结合这种影像的改变,就有利于我们对新冠肺炎中医辩证的客观化,从而对治疗更加有信心。”刘波教授作了进一步补充。针灸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针灸目前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使用,并有非常好的疗效。但在西方主流医学还未被完全接受。关于这个问题,刘波教授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针灸理论的现代研究工作做得不够,比方,针灸的平衡和整体调节理论缺乏现代科学语言的阐释,使得现代人对针灸疗效机制总感觉到“讲不清道不明”。所以我们团队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运用了影像学技术对针灸治疗疾病机制进行研究,如对中风、帕金森、失眠及抑郁症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观察到针刺能改善组织微观环境和调节脑功能改变,这对进一步揭示针刺作用机理,推广针灸疗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刘教授最后总结强调,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朴素的哲学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疾病斗争的历史长河中逐步产生,并经过历代医生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像学作为现代科技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结构成像和功能显像的双重特征,是目前唯一能够在活体上研究人体功能的一项技术。影像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为中医临床辩证论治提供了直接客观的依据,加快了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小雅典

医学影像科:创新引领 造福一方

大小新闻客户端12月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栾秀玲 潘晶)10月10日,烟台山医院东院区第二台CT投入临床使用。这台CT为飞利浦的Incisive 128层CT,它是飞利浦公司在2019年推出的同级别中最高端的智能化产品——一直在领先,始终求卓越。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于二十世纪30年代,拥有了烟台境内第一台X光机。1952年,烟台山医院放射科正式成立。“目前,三个院区的影像科、核医学科(在建)实行大科室统一管理,医学影像科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设备先进、人才梯队合理的现代化医学影像体系。”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CT.MR室主任兼影像科大科主任张国伟表示,该科室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烟台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从科室成立之初至今,烟台山医院医学影像科始终瞄准国际前沿最先进的器材,造福港城市民。“刚刚引进到东院区的飞利浦的Incisive 128层CT,与已在东院区投入临床使用的GE超高端Revolution 256排CT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将有效减少患者的预约等候和检查时间。”张国伟说。烟台山医院医学影像科现有医师、技师、护理人员共120余人,其中医师60余人,技师40余人,护理20余人;高级职称20余人,住培指导医师40人;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人员4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医学影像科的医师按专业组划分为:神经头颈组、呼吸循环组、消化组、泌尿生殖组、骨肌组、核医学组,激发了医师们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每位中级医师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课题。科室现拥有高端CT设备5台,“2019年底投入使用的GE超高端Revolution 256排螺旋CT,系烟威地区首台。”张国伟说,此外还有高端磁共振设备5台,推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一体化智能影像中心、并开设了影像科门诊。为了紧跟国际国内医学进展,近几年,烟台山医院医学影像科先后外派20余人次分别到国内外等地医院进修学习。利用“烟台中西医结合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肺科医院专科联盟成员”的平台优势,连续多年召开学术会议,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增强了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合作,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学术影响力。“除常规检查外,医学影像科还开展了诸多特色检查,主要包括:双肺低剂量CT扫描、肺结节高分辨CT技术、前列腺癌MR筛查技术、胎儿和胎盘MR检查、膝关节软骨MR延迟增强扫描技术、脑ASL扫描等。”张国伟表示,医学影像科承担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等医学院校的影像专业实习教学任务以及各级医院进修医师培训、住培医师培训等工作。烟台山医院医学影像科致力于临床影像工作,每天都常规进行疑难病例会诊、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效果,培养了一大批年青骨干医师。在科研创新方面,他们根据医学实践,不断拓展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的应用。据了解,医学影像科共获批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烟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10余项,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中华级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0项。未来几年,医学影像科将围绕着患者的需求、临床科室的发展,重点发展精准医疗影像技术。“尤其是双肺低剂量CT筛查、肺结节高分辨CT扫描、前列腺癌MR筛查、骨关节精准影像诊断、胎儿MR检查、职业病检查、冠脉血管CTA等独特技术,在现有的团队技术优势基础上,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精准化影像服务。” 张国伟说。责任编辑:高涵

卷阿

徐浩教授:示踪剂的研发是我国核医学发展的“风向标”

2018年8月,我国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的规定进行了调整,PET/CT、MR等大型设备的购置审批权由国家卫健委下放到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购置潮由此掀起。医疗服务供应的扩增让更多老百姓触及到了“核医学”这一新兴学科,但在进行PET/CT、PET/MR等分子影像学检查时,患者必须提前注射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剂,所谓的辐射多少引发了人们对于核医学的“恐慌”。毫无疑问,在科学管理控制下,核医学检查完全安全可控。但“恐慌”反应也折射出了大众对这门学科缺乏理性认知的现状。事实上,无论是普通的公众,还是从事相关临床工作和研究的医生们,大家对于核医学的认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同时,因为我国核医学起步较晚,核医学产业较发达国家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加快核医学相关知识的普及与临床学科更好的融合,才能有效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那么核医学究竟是怎样一门学科?未来又将面对怎样的发展方向?近日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徐浩教授进行了专访,徐浩教授已在核医学领域深耕30年有余,从他的洞见之中,我们或许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这门学科,并得以窥见未来核医学的发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核医学是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诊疗工作的桥梁与CT、MR影像的成像原理不同,现阶段的核医学检查融合了PET及CT(或MR)两种设备。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将被提前注射放射性药物(示踪剂)。该示踪剂通常反映生理或病理生理状态下的代谢、受体和功能变化。“进入人体后的放射性示踪剂(如18F标记的葡萄糖类似物FDG)1小时左右达到分布平衡。与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相比,肿瘤病灶处的代谢会出现异常。因此,体外PET接受到的射线量在肿瘤病灶与正常和良性病变之间也会存在差异,这个时候我们再用CT进行定位,就能精确获取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徐浩教授介绍。随着核医学朝着精准医学的方向发展,示踪剂的作用逐步加深,针对不同肿瘤病灶的示踪剂逐渐出现,如FDG的葡萄糖代谢显像、NaF的骨显像、FMISO的乏氧显像……示踪剂的发展为精准医疗与核医学的融合铺好了道路。不过,困难也正值于此:为了针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灶进行特异性显像,研究人员必须找出合适的靶点并配以具备安全性的放射性药物。在这个过程中,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创新药的研发有相似之处,研发人员需要从成千上万个药物之中寻找到符合要求的药物,同时还需在临床实验中保证药物的安全性。这是一个高成本,高时耗的过程,需要研究人员查阅大量的文献,从基础医学研究之中寻求新型放射性药物的踪迹,进而找到可能的化合物进行开发,进而投入临床实验之中,这个过程贯穿了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两个环节。在徐浩教授看来,核医学是连接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诊疗工作的桥梁。但挑战自然也携着机遇,许多药企正朝着核医学科医生的需求不断进发,例如GE药业便因此开发了GE-180示踪剂等能够在临床之中表现出明显特性的专利药,有效推动了示踪剂的研发进程。示踪剂制备正走向自动化除了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之外,制备同样是医院常常面临的一个难题。“不同的核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而一旦核素质量发生衰减,它的显像效果将受到极大影响。PET显像常用的放射性核素18F,它的半衰期仅有109分钟,我们必须卡准时间提前准备,在患者进行检查前及时制备。”徐浩教授解释到。“医护人员的辐射安全是第二个问题。长期与放射性物质相处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过去的核素往往是由医生手动制备,这意味着医生存在被辐射的风险。同时,示踪剂制备的化学反应控制存在一定的技巧,需要关注众多反应因素,如果在制备时漏掉某些细节,可能会对放射性药物的显像质量产生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购了GE的小型回旋加速器及全自动化学合成系统(如FASTlab2),他补充到“回旋加速器的小型化让我们在制备药物时对空间的选择上更为灵活,而全自动化学合成系统则能将过去医生的部分操作自动化,对于许多示踪剂的制备,该系统均有成熟的卡套式解决方案,能够大幅提高示踪剂制备的质量与效率。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从手动到现在的半自动,再到未来的全自动,放射性示踪剂的制备问题正被一步步解决。”核医学走向何方?总的来说,影响核医学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影像设备与放射性示踪剂。随着我国核医学影像设备审批的不断松绑,未来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全国装机量将会不断增多,核医学科的影响力也会不断增大。剩下的问题便指向了放射性示踪剂。尽管顶级医院与制药企业都研发了许多新型的放射性药物,但其应用范围仅适用于研发所在的医院内。事实上,我国已经20年没有新的放射性药物出现,放射性药物的产业化也就无从谈起。这需要制药企业、核医学科专家与政府药物审评中心共建对于核医学的新共识。“下一步,我希望我们能构建发达的放射性药物产业,将放药的制备问题、新药研发问题与可及性问题彻底解决。同时,我们也需要推动核医药诊疗一体化的发展,加速治疗型核素研发,这是核医学与精准医疗结合重要的一步,也是中国核医学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一步。当然,这仍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在采访的最后徐浩教授强调。

天意

清华系公司「开悟科技」成立,或开拓医学影像领域

北京开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清华背景的公司。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推广;经济贸易咨询;计算机系统服务;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医疗器械Ⅰ、Ⅱ类;技术进出口。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注册资本为1810万元人民币,法人为刘子龙。股东包括自然人刘亚强、王石、马天予、吴朝霞、金永杰和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由清华技术100%控股)。其中刘亚强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正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核医学影像相关领域研究工作。包括:PET和SPECT探测器、电子学、图像重建算法、PET和SPECT成像的散射解析建模和散射校正、核医学成像的Monte Carlo模拟、SPECT准直器设计、系统传输矩阵建模和并行图像重建算法开发、小动物PET和SPECT系统几何参数高精度刻度等。 王石是该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医学物理与工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吴朝霞为该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医学物理,放射治疗,医学图像处理等。同时马天予也为该系研究院,关注核医学先进影像算法。同时,该公司持有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4.22%的股份。后者由香港实业家曹光彪和清华大学合作创建,定位于核安全和医学影像,以核医学影像为基础,同时向放射、放疗及其他技术融合横向发展。

立乎不测

刘波:借助医学影像更好地研究中医、发展中医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医院的影像科被推到前沿阵地,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从而使影像科从“幕后”走到台前。作为诊断及病情预后评估的关键一环,影像科无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诊断中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像学科本身是一门完整的学科,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院把医学影像学科分成放射科、CT科、MR科、介入科、超声科(室)、核医学科等完全独立的科室。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波认为,采用大科统一管理模式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据了解,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中医院,在全国医院系统最早成立大影像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有六家三甲医院的集团化医院。影像科作为临床的一个重要支撑科室,也由原来的一个科室发展为十个科室,成立了影像医学部。“国内很多医院都进行了集团化的改革,建立了很多分院,但是,不同分院间的影像科是采取独立运行模式,由原来的一个科室分成了一个个独立运行的小科室,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科的发展。而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打破各分院科室独立运行的格局,建立大影像科诊断平台,实行大科统一管理模式。这种运行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消除各分院独立运营造成的人力资源短缺、工作量不均衡、高级人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实现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为学科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刘波表示,医院集团化后,每增加一个分院,医院就需要投入一定的设备,影像医疗设备往往比一般医疗昂贵,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根据各分院学科发展重点与病种不同,合理配置、仪器共享、优势互补,以实现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最优化。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医中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医药学是我国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对于全人类的贡献。刘波强调,中医应用独特疗法,特别在涉及到疑难杂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对中医学本身而言,其发展过程中也受历史条件与当时科技水平的影响,中医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方式认识疾病,但对器官内部的转变,缺乏直接观察的手段和技术。影像学可以看到中医无法从外部获得的内在变化,被视为是中医望诊的一个延伸,因此,运用现代影像手段,更可深加深入的了解疾病的内部情况。“中医院利用先进的影像设备,有人认为这是中医院西化,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在西方医学诞生之初也没有影像学。1895年后才运用到临床,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既然西方医学能够用它来发展西医,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发展中医,把中医影像学用于中医辩证和治疗中,提高中医辩证的准确性,最终目的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更好的研究中医、发展中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病患。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服务人民健康的发展理念永远不过时。”他表示。关于医学影像与中医如何相结合的问题,刘波举了中风病和胃脘痛的例子,中风病分中经络与中脏腑两种证型,如果单靠中医的望闻问切,是很难区分病人中风的原因到底是脑血管梗阻导致的梗死,还是脑血管破裂所引起的脑出血。对中风病而言,在治疗前对这个病因作出一个诊断,对后续的治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影像学在这个方面可以提供很大的一个帮助。再比如中医胃脘痛,它分脾胃虚弱、肝气犯胃等七个证型,不同证型的影像学表现是不同的。比方说,脾胃虚弱型的患者,在做X线胃肠造影的时候,多数表现为胃肠功能减弱,胃的张力减低,蠕动减慢,排空延迟。而肝气犯胃型的患者,则表现为胃肠动力亢进,蠕动加快,张力增强,排空时间缩短。我们知道,不同证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证型是随时发生变化的,治疗方法也要及时的调整。因此通过影像学观察内部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以揭示中医证型演变的背后机制。对进一步指导临床,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非常有重要的。“另外,由于不同医生中医理论水平的差异往往会出现对同一个病人作出不同的辩证,从而带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我们在中医的辩证过程中加入一些比较客观的辩证要素,势必会提高中医辩证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此次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对新冠肺炎从轻型到危重型,分了七个中医证型,我们通过分析已有的新冠肺炎病例,发现不同证型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是不同的,比方说,普通型中的两种中医证型的肺部CT表现多为散在、小片状毛玻璃改变,而重型中两种中医证型的CT表现为多发、大片状毛玻璃改变,甚至呈“白肺”改变。结合这种影像的改变,就有利于我们对新冠肺炎中医辩证的客观化,从而对治疗更加有信心。”刘波作了进一步补充。针灸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针灸目前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使用,并有非常好的疗效。但在西方主流医学还未被完全接受。关于这个问题,刘波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针灸理论的现代研究工作做得不够,比方,针灸的平衡和整体调节理论缺乏现代科学语言的阐释,使得现代人对针灸疗效机制总感觉到“讲不清道不明”。所以我们团队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运用了影像学技术对针灸治疗疾病机制进行研究,如对中风、帕金森、失眠及抑郁症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观察到针刺能改善组织微观环境和调节脑功能改变,这对进一步揭示针刺作用机理,推广针灸疗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最后总结强调,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朴素的哲学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疾病斗争的历史长河中逐步产生,并经过历代医生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像学作为现代科技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结构成像和功能显像的双重特征,是目前唯一能够在活体上研究人体功能的一项技术。影像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为中医临床辩证论治提供了直接客观的依据,加快了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候人

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成立,将同质化核医学检查诊断报告

图说:联盟成立大会现场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今天,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牵头,联合沪苏浙皖68家三甲医院、医学院及影像设备公司组成的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正式成立。联盟主席、市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赵晋华教授说,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核医学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包括长三角地区多家三甲医院,将把长三角区域内先进的、有特色的科研及临床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推动长三角核医学医疗服务向规范化、同质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人们往往谈“核”色变,“核”元素并不为人所知。实际上,“核”早已融入普通市民的生活当中,特别在医学上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医院内不可或缺的“利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成立近60年,是上海市第一批成立的核医学科之一。赵晋华教授介绍,核医学科拥有PET/CT、PET/MRI、SPECT/CT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等先进分子影像设备及放射性核素治疗手段,都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核医学科与放射科同属医学影像科,但检查方法不同。放射科检查是将受检者置于射线发生装置与探测器之间,利用射线透射进行成像;而核医学科检查则是将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引入受检者体内,待一定时间后,用探测器探测自受检者体内发射的射线来进行成像。”赵晋华说。图说:市一医院核医学科有些患者会纠结如何选择影像检查的问题,但临床医生往往对于不同疾病会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这些都是不可互相替代的。比如,遇到各种肿瘤及心肌梗死评估时,临床医生往往会建议进行PET/CT检查。PET/CT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全方位的融合断层图像,对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估及原发灶寻找具有独特的优势。“PET/CT在国内刚刚推广之初,费用价格近万元,这几年已经降价,成为大多数病人可以负担得起的检查项目,检查量也逐年递增了。” 赵晋华说,核医学科除了影像检查之外,还可以引用不同的核素进行疾病治疗。随着核医学影像设备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核医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多个分支,对临床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核医学学科发展具有严重的不均衡性,人才和设备集中于大城市和大医院,新兴医疗单位综合实力较弱、各方面条件限制较多,难以全面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学科。赵晋华表示,“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一体化专科联盟”的成立有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会诊、实地参与临床工作等形式,对基层单位进行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方面的技术指导。联盟成立后,将建立长三角核医学统一的设备、检查和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同质化核医学检查诊断报告,方便检查互通互认,减少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节省患者时间;此外进一步规范核医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教材、培训形式和考核方法,做到规范培养“一体化”。赵晋华透露,在沪苏浙皖地区各级卫健委医政处的协调下,联盟会对各个单位进行培训和质量控制,目标是经过两到三年的建设,最终达到长三角地区核医学检查互通互认。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联盟还将推动建立长三角地区核医学远程医疗智慧平台,通过远程会诊,方便患者就近享受一流医疗专家的诊治,不必再盲目奔波。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大耳窿

你了解医学影像专业么?毕业40W+年薪还不赶紧来看看!

为了在未来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无论是我们的家人,还是我们自己,都希望可以通过大学的学习在毕业时可以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而医学专业也一直是很多留学生的首选。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健康学部除了下设5大学院,世界排名29的护理专业(2019, 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一直火爆之外,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迪肯大学医学院的另一个热门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影像成像技术的不断丰富使医学影像从‘辅助检查手段’变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什么是"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是放射科或核医学部门的一项程序,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医学领域。这类检查包括了X光、超声波、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乳房照相、荧光检查、PET(正电子发射扫描技术)扫描和骨扫描。通过利用放射线来确定身体内部的变化。如果非要换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医学影像主要包括了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操作特殊的医学影像器材,拍摄影像;二是通过观察医学影像提供相关的影像诊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拍片子”与“看片子”。医学影像学什么医学影像专业,是一门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的学科。通过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会介绍常规放射、B超诊断、C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波、乳房摄影术、核医学影像等基础训练。通过实践课程的培养,在未来从事与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人才,为诊断医生提供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成为医生们的“双眼”。Tips:很多小伙伴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不确定放射线是否会对我们自身有伤害?其实我们一直都暴露在天然资源的放射线中,这些放射线来有来自于太阳系的宇宙射线,也有来自于地下的放射性元素。放射治疗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辐射,但是现在的防护都很严格,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和技师门工作的环境,甚至低于我们每天都生活的天然辐射环境,工作的地方和机房相距一定距离,是隔离的,基本没有接触射线的机会。就像我们大家天天用电,为什么你没有对电有恐惧?是因为我们有相应的防护措施,放射线也是一样。医学影像的就业前景医学影像专业的毕业生拥有较好的职业选择,在毕业后,你可以成为医疗放射诊断技师、医疗放射治疗师、核医学技师、超声波检验师,在医院的放射科、专科医疗中心和体检中心从事相关工作。从澳洲政府的数据网站"Job Outlook"可以发现,在过去五年,该行业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与发展。2018年,从业人员的数量为20,500,到2023年时候,将会有大约22,800的人才需求量,而全澳拥有该专业的大学不到十所,这也是为什么该专业的毕业生炙手可热的重要原因之一。(*澳大利亚政府 Job Outlook数据预测)除了岗位上的供不应求之外,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的收入情况也非常的客观。澳大利亚毕业生全职工作的平均工资为AU$1230/周 (约为6150),而医学影像专业的毕业生平均工资为AU$1720/周 (约为8600)。从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年龄情况看,以25-54岁为主力军,25-34岁的从业人员占据该领域的40%+,所以毕业生大可不必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迪肯的优势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医学影像学士学位满足澳洲执业健康管理局Australian Health Practitioner Regulation Agency (AHPRA) 的要求,并且由澳大利亚医疗辐射实践委员会Medical Radiation Practice Board of Australia (MRPBA)提供课程指导,毕业生在将有资格在澳大利亚注册成为医学影像从业者(放射诊断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世界排名前1%,全澳排名前10,连续九年学生满意度维洲第1,多项学科世界排名前100,以澳洲第二任总理艾尔弗德·迪肯的名字来命名,是一所由联邦政府投资承办的公立大学。在澳洲,并不是每一所综合型的高校都设有“医学院”,设立“医学院”无论是师资团队、教学设备、当地的综合实力都有着一定的要求。迪肯大学医学院为澳大利亚医疗水平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迪肯大学还在医学院所在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第二大城市——吉朗创建了五大“临床医学实验室”。学生在校期间,25%-50%的时间都将参与到临床实习中与医生及其他的医学专业人员一起工作。从2019年11月,入读迪肯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还将有机会享受额外一年的毕业生临时签证(共三年),并享有工作权利。(以上内容由澳洲信为留学移民为您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