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要求论文出版开放获取的声音越来越大,各种知名出版商和科研机构联合推出多种开放获取方式。今年1月,此前宣言“冲击”学术出版的开放获取S计划开始强制执行,未来开放获取会成为主流吗?其发展阻碍又在何处?在疫情环境下,新冠相关论文全部开放,学术出版正在发生改变。撰文丨小叶近年来,学术出版付费阅读问题争议不断。2018年,一些欧洲基金会和科研资助组织联合,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学术出版计划:由他们资助的科学家一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该文章就要立刻成为开放获取文献,免费供他人阅读。该计划也被称为S计划(Plan S),计划组织者被称作S联盟(Coalition S),由17所研究机构和6家基金会组成,包括惠康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等知名机构。其中S代表“shock”,意在“冲击”当前学术出版环境。新计划目的打破期刊出版商数十年来垄断的出版规则:科学家免费在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而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机构需要支付订阅费用,才能让自家研究员阅读这堵“付费墙”后的文章;同时,期刊订阅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21年1月起,参与S计划开始强制实施。这场打破“付费墙”的运动,也就是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实际上在20多年前已开始,但直到近几年才取得了一定突破。开放获取发展历程大事记开放获取,指免费、无限制地获取在线学术文献。早在1991年,如今著名的预印本网站arXiv开放了服务器,将尚未通过同行评审的物理学和计算机等领域内论文存入,供读者免费获取。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老牌期刊《临床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1996年成为第一本可在线免费阅读的生物医学期刊。随后几年,包括《英国医学杂志》(BMJ)在内的一些著名期刊也加入在线获取;2000年,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 BMC)出版集团成为全世界首家支持开放获取的出版商,开始发行各类生物医学领域的同行评审期刊,它们成为了开放获取刊物先驱。2001年12月初,支持开放获取的组织开放获取协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了一场小型会议,来自科研机构和赞助组织的16名与会者从各方立场出发,探讨让各学科领域研究论文通过互联网实现免费获取的有效策略。最终于2002年2月提出了第一份国际声明——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以下简称布达佩斯计划),呼吁全球科学及学术社群参与支持。截至目前,总共有976家机构和6141位个人在声明书上签名。。布达佩斯计划首次明确定义了开放获取文献规则,并对于再版、发布等版权使用,制定了唯一限制规则:作者有权掌控作品的完整性,且须被正确引用。[1]2003年,《柏林宣言:开放获取科学与人文学知识》(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扩充了布达佩斯计划的内容,呼吁将科学发现和数据保存在免费的公共数据库中。同年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系列开放获取期刊启动。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加入到支持开放获取的行列。但是,因为传统学术出版行业持续提高订阅费用,开放获取实际上并没有改善学术出版环境。2012年,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遭到抵制,超过2600名科学家联合声明拒绝给他们旗下的期刊投稿或者审稿,部分原因是因为爱思唯尔反对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绿色开放获取要求。2013年,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要求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科学家在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后的12个月内,将论文设置为开放获取。2019年,另一学术出版巨头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和德国学术机构签署了史上最大的“变革性协议”(transformative agreement),其中包括允许德国研究机构的作者无需支付文章费用,在公司旗下期刊上发表开放获取文章。“变革性协议”囊括一切旨在将出版费用从订阅费转换为开放获取版面费的协议,S计划为加速开放进程,将这一概念置于机构与出版商商业合作谈判的前沿。[2]2021年1月,约翰威立父子公司(Wiley & Sons Inc.)收购开放获取出版机构Hindawi;施普林格·自然则承诺所有作者向《自然》及32本《自然》原创研究系列期刊投稿时,都能以金色开放获取形式发表,但需支付版面费。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于1月15日正式宣布,将向接受开放获取组织资助的研究者免费提供开放获取发表途径。[3]五花八门的开放获取模式时至今日,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原本坚实的“付费墙”逐渐出现条条缝隙。各大学术出版商纷纷发行自家的开放获取期刊。与此同时,前文也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开放获取规则和付费条件。首先是金色开放(Gold open access)获取,也称为完全开放获取,允许研究人员的文章最终版本在出版后,所有人能立刻免费并永久访问。该方式清除了大多数权限障碍,而且为作者保留了文章版权。金色开放获取文章可以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期刊上,也可以发表在混合期刊(即带有开放获取选项的订阅期刊)上。出版商为了弥补金色开放获取造成的收入损失和成本投入,他们遂向投稿方收取出版费用(APC版面费)。根据2020年来自比勒菲尔德大学(Bielefeld University)开放获取研究学者Nina Schnfelder的研究,近几年,在与出版商讨价还价之后,这笔版面费的中位数为2600美元。[4]有些期刊的收费很高,例如《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其版面费高达5000美元;自然研究(Nature Research)家族开出了9500欧元(约11500美元)的上限;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给自家旗舰期刊《细胞》(Cell)制定了9900美元的版面费。面对居高不下的版面费,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与出版商继续谈判,争取一次性支付一笔开放获取版面费,既让自家研究人员出版开放获取文章,同时也能阅读订阅型文章,即“变革性协议”。从2015年起,类似“变革性协议”的约定协议不断出现。据统计,直到2020年,数量达到137份,而前文提到的“2019年变革性协议”则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尽管如此,根据ESAC变革协议登记(ESAC Transformative Agreement Registry)的数据,这些协议只涵盖了全球3%的论文数量。第二类是绿色开放(Green open access)获取,又称自存档(self-archiving)。无论期刊用何种订阅方式,身为作者的研究人员不需要支付版面费,即可发表开放获取论文。同时,作者也可把文章存入可免费获取的数据库(比如PubMed)。然而,出版商会给这类文章设立6至12个月,甚至24个月的“禁发期(embargo period)”,换言之,对于发表的付费墙模式文章,作者需要等待至少半年后,才能将经过同行评审的最终版本论文保存至在线数据库。这一条也正是S计划强烈反对的,他们要求文章出版后立刻成为开放获取文章。于是,包括《科学》系列在内的不少出版商提出了折中方案:期刊允许作者可以立刻将经过同行评审,接近最终版本的文稿保存在在线数据库中。例如,爱思唯尔就在官网上明确表示,论文一经期刊接收,作者可以立刻在自己个人网站、博客、arXiv或RePEc,学院内部在线文库、以及和爱思唯尔签署合作协议的网站上发表文稿,但仅限私人学术交流目的。而禁发期过后,文稿还可以发表在非盈利公共平台或者与爱思唯尔签署协议的商业平台上[5]。S计划接受了这种开放获取形式,但同时加了一条规则——上述非最终版本的文稿会获得免费传播的许可。这一规则引发了争议,出版商无疑会担心免费阅读的广泛传播损害了他们的订阅收入。除了金色和绿色开放获取之外,还有青铜获取(Bronze)和混合期刊(Hybrid)。前者是指论文能够在出版商网站上免费阅读,但文章没有开放获取许可,出版商之后有权将文章放入“付费墙”内。而混合期刊,顾名思义,金色获取和订阅型文章并存。在支付模式方面,愿意投稿金色获取的作者需要支付版面费,而对于阅读付费墙后的文章,个人读者、学校图书馆、机构等则需要支付订阅费。因此,混合期刊可视作从订阅型转变为开放获取型的过渡期刊,但也有声音对出版商这种“双重收费”模式提出异议。从1991年至2019年各类获取模式文章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丨图源:Science aaas开放获取的优势与难题对科研人员来说,开放获取能给他们带来不少益处,最主要的优势便是论文影响力。有研究表示,与付费墙论文相比,开放获取论文的引用量是前者的三倍。开放获取论文在专业领域内的下载和在线阅读量方面都更有影响力,这些论文还会更多出现在社交媒体、新闻和政策性文件中,因此在近些年兴起追踪科研动态指数的替代计量得分(Altmetric score)也有优势。2020年11月,施普林格·自然及其合作伙伴曾展开过一项调查,根据6000名网站访问者的调查结果,意外发现28%的访问者属于普通用户,包括患者、教师、律师等。另外15%的访问者在工业或者医学领域工作,因工作需要而阅读相关文献,显然开放获取对这些非专业读者更友好。而对于研究机构、大学内的专业读者来说,开放获取也能让他们更快地读到学校没有订阅的期刊。但这里也可能存在统计陷阱,作者会把他们最好的论文设为OA,所以OA的优势取决于统计标准。通过统计学方法,一项研究[6]分析了超过20万篇生态学和其他领域的论文,研究发现,新发表的论文通常在一开始获得大量引用,随后呈减少趋势;而开放获取论文的引用优势只适用于高质量论文,即文章发表后,并成为开放获取之前的两年内已经积累了一定引用量。而那些非著名期刊上的文章可能会更无人问津。去年新冠疫情来袭,为了科学抗疫,各大学术出版商决定将所有涉及新冠疫情的研究论文都设定为开放获取,让全球科学家及时共享科学成果,从而有力地加速了疫情相关病毒学、医学、免疫学、公共卫生等研究成果的出现和突破。尽管存在诸多优势,期刊开放获取论文面临最大的障碍仍然要数庞大的出版费问题。研究人员在哪里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能够申请到的经费以支付版面费。根据施普林格·自然的调查,很多欧洲的研究机构会使用专门的内部资金,帮助自家作者支付发表在混合期刊上50%的文章版面费,但在其他地区,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5%。除此之外,欧洲地区的作者还会得到其他基金会等组织的赞助,甚至自掏腰包,不过这类论文只占全部论文的1%,而其他国家的自费论文占比要达到16%。另一方面,版面费金额过高,前文提到的9500欧元的费用就让不少科学家愤愤不平。领导布鲁诺凯斯勒基金会下网络科学实验室的负责人Manlio De Domenico表示,他的10人实验室一年总共只有8000欧元的版面费,但“这笔钱本来可以发挥更好的用途,例如支付博士生的工资、学术会议差旅费等。”如果学术出版要彻底转向开放获取模式,那势必推动头部出版商们将出版费一涨再涨,到底由谁来承担这笔费用仍是个问题。学术出版商向研究机构提出了“变革性协议”作为解决方案,这让他们在制定预算时要好好算一笔账——出版商需要订阅费,而机构希望研究人员能够免费阅读论文。以美国为例,对于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和机构,期刊订阅费预算根本赶不上日益增长的开放获取出版费用。甚至大学图书馆的预算还赶不上高等教育经费的通货膨胀,而新冠疫情导致的预算削减更让他们捉襟见肘。学校会申请国家基金资助,但这些资金也不会覆盖所有论文,其余的论文发表费用还是需要学校来承担,这仍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像哈佛大学这样财力雄厚的大学能借力庞大的私人基金,但对于不那么富裕的大学,情况就比较艰难。为此,S联盟试图通过增加透明度的方式,减轻价格压力。S计划要求受资助的研究一经发表,出版商要向资助方详细说明收费基本项目,包括校对、复制编辑、组织同行评审等各项服务费。联盟将会和作者、图书馆共享这些信息,从而希望能够增加价格竞争,或者至少让人们相信这里面的价格相对公平。除了费用问题以外,研究人员也并非都是开放获取的支持者。许多学者仍然优先投稿高影响力的权威期刊,因为论文发表往往和职称评级以及晋升挂钩——无论中外“唯论文”现象都存在。一项新研究还提出,开放获取可能会导致论文发表不平等问题。具体来讲,就是对于权威研究机构内声名显赫,掌握雄厚资金的研究人员来说,支付开放获取出版费并不是什么障碍。来自学术分析研究中心(Academic Analytics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分析了美国18万名学者的分布和文章发表模式,发现从2014年至2018年,84%的生物学家和66%的物理与数学专家以论文作者或者合作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至少一篇金色开放获取论文。这些作者们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教职位和联邦基金,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全美顶尖的65所研究型大学中工作。因此,在研究者看来,科学家选择付出版费不仅仅需要经济来源,还需要职位保障。[7]不同科学领域,开放获取论文发表的论文数量比例丨图源:Science aaas。完全开放获取是科研出版的未来吗?如果科研出版最后真正成为完全的开放获取,则可首先预判版面费水涨船高。许多科学家担心从此以后出版论文成为“奢侈品”,而且导致论文发表的马太效应:经费充足的研究人员可以发表更多论文,获得更多关注,影响力更高,接下来就能申请到更多经费……顶尖机构和学者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大。相反,对于囊中羞涩的“青椒(大学青年教师)”,尤其来自发展中国家,或是研究冷门领域的学者,他们的论文发表会难上加难。而对于那些目前依赖期刊订阅费而生存的小型非营利性学会来说,完全开放获取的世界会对他们关上大门,因为支付出版费模式让人们更倾向于向那些论文发表量高的期刊投稿。尽管出版商会给作者提供一些豁免条件,但显然不代表能免去所有的出版费用,控制出版费用的问题仍待解决。许多倡导开放获取的人表示,要让人们支付得起出版费,还需要彻底改变科学文化,尤其涉及职称和晋升方面,希望院校管理者不要过于看重研究人员在权威付费期刊上的论文发表情况。还有人认为经费资助方和研究机构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帮助研究人员发表开放获取论文。据统计,在美国论文出版的年收入约为100亿美元,不到全球研发支出的1%,因此,将更多收入用于学术交流对整个行业的运营至关重要,也相当合理。2018年S计划刚提出之时,被不少研究人员和出版商批评其想法过于激进,发展至今日,开放获取成为了学术出版的一个重要趋势。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d University)的Rick Anderson谨慎表示:“未来要让所有学术论文变成完全开放获取,其实并不太可能。因为每一种开放获取模式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制造出其他问题。所以,一种较为合理,也较为理想的模式可能是更多元化的学术出版环境,即开放获取和订阅模式并存。”主要参考来源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1/new-mandate-highlights-costs-benefits-making-all-scientific-articles-free-read?utm_campaign=news_daily_2021-01-03&et_rid=315162504&et_cid=3617823参考文献[1] https://www.certifiedchinesetranslation.com/openaccess/[2] https://www.coalition-s.org/faq/what-is-a-transformative-agreement/[3]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1/science-journals-offer-select-authors-open-access-publishing-free[4] https://www.mitpressjournals.org/doi/full/10.1162/qss_a_00015#fn1[5] https://www.elsevier.com/about/policies/sharing[6] https://www.nber.org/papers/w28128[7] https://www.mitpressjournals.org/doi/full/10.1162/qss_a_00091
唯论文的考评制度,客观上成了助推骗局的土壤。全国政协委员张澍建议废除SCI论文作为临床医生考评的一票否决指标,他说:百姓最关心谁是优秀的临床医生,而不是看哪个医生发表SCI论文数量多就去找谁看病。两年时间,1000多位医护人员被一伙初、高中毕业生骗了600多万。江苏泰州41岁的护士王女士是其中之一。2019年,她终于等到了评职称的机会,没想到因为找人代写、代发论文,喜事变悲剧。评职称需要发论文,但多年未执笔,王女士很苦恼。2019年5月,她在网上搜索“代发论文”,联系上一位商家,对方称不仅可以代发,甚至可以代写,并保证见刊。谈好价,王女士先付了3000元定金。8月,她收到文章,内容果真与自己说的课题相关,只是并无研究成果,按正常情况很难刊发。可对方却再次保证,只要给发稿费就能上国家级期刊,她便再次转了5500元余款。王女士的故事和微信对话截图,源自微信公众号“江苏警方”此后,王女士就再也没联系上对方,说好2019年底在某期刊刊发的论文也一直没影。今年4月底,她选择报警。一报警才发现,她不是一个人在受骗。今年5月,泰州姜堰警方跨省抓获12名犯罪嫌疑人。他们诈骗了1000多位医护人员,以代写、代发论文为由,根据发稿期刊级别和发稿字数收取5000至9000元不等的费用,承诺收钱后3个月之内发表。然而他们不会向指定刊物投稿,如果对方反复催,他们就会将文章发到一些没有期刊号的业余杂志上应付了事,或者直接不予回复。吊诡的是,真的有医护人员拿着这些假期刊成功评上职称。据《财新》报道,办案警官孙乔介绍,“一些医院只要看到有这本书,书上有你的文章,文章有你的署名、你的单位,也就不会去核实这本期刊是否真实存在,就给你评职称了。所以这些受害者觉得假不假都无所谓。”这些犯罪嫌疑人也不是一个团伙在战斗。在裁判文书网可以找到不少类似的案件,其中一个涉及135名被害医护,涉案金额超过173万。这些案件的背后,隐藏着一套隐秘的产业链。而“唯SCI”“唯论文”的考评制度,则客观上成了助推这些骗局滋生的土壤。主犯归案,来源:“江苏警方”微信公众号上当的医护人员:评职称晋升需要论文辽宁沈阳的刘医生经历和王女士相似,区别在于碰上的是另一个诈骗团伙,而且是骗子主动找上了他。2016年3月,刘医生需要晋升职称,正好此时,一个自称某医学杂志编辑的女性给他打电话,说可以帮其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类医学期刊的正刊上发表论文。正有此需求的刘医生开始和对方聊起来,另一位同事李医生听说此事,也委托其帮她发表论文。经多次联系,刘医生通过微信支付给对方5000元,帮同事转了7000元。对方许诺论文在《世界中医药》杂志上发表。但后来,对方就不联系他了,到约定日期,上述杂志也没有发表两人的论文。发论文,是很多医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正是瞄准了这一需求,“论文代写代发行业”细分出了专门针对医护人员的分支领域。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说:“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代写论文的广告电话,现在医院的科室越分越细,要发现一个学术上的创新点很难,也难有科研成果出来。这些客观原因都催生了论文买卖和论文造假。”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作为一线临床医生,李侗曾每周工作时间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40小时,几乎没有完整的周末休息时间。要想研究课题写论文,他只能在不多的休息时间里再挤一挤。牢牢把握了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即使被骗也不敢声张的心理特点,辅以公司化的运作、完整的话术、甚至是虚假的期刊杂志,诈骗成功率得以提高。和刘医生一同作为受害者出现在判决书中的,共有8人,来自7家医院,分别位于北京、广州、河北、海南等地,共被骗取6.68万元。从医院的级别来看,从大三甲到二级医院等各个级别医院的医护均存在此类需求。与上述涉及8名受害者的判例相关的还有多个案件,这几个相关案件有一个共同的老板,名叫刘捷,名下有三家公司代理论文业务。从刘捷的故事,可以看出一个论文造假公司的运作模式。“做杂志的朋友”2012年3月,24岁大专文化的刘捷到了北京,经姐夫李某介绍认识了一些做杂志的朋友,开展起了期刊发表的业务。姐夫是在QQ群里认识的这些朋友,这些人自称能做北大核心、科技核心医学期刊的增刊或会刊,国家级、省级医学的正刊。业务发展得很快,同年7月,刘捷在北京注册成立了船山公司,2013年衡阳分公司成立,2016年第三家公司落子在湖南长沙。刘捷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并广泛招聘和培训话务员,组织员工制作诈骗话术,要求话务员隐瞒真实身份和办公地址,冒充医学期刊编辑,打电话联系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以能帮助医护人员在核心级医学杂志正刊上发表论文,供他们评定职称使用为由,和医护人员达成代写代发论文的合作。给医生打电话,是他们获客的直接方式。来源:中新视频截图这些“做杂志的朋友”大多与杂志社有合作,负责杂志增刊、学术论文集或综合刊的组稿、编辑、排版、印刷等工作。但是实际上只有发表在杂志的正刊上的文章才能帮助客户评定职称,发表在正刊以外的增刊、综合版、电子刊、论文集等种类刊物上的文章,对于晋升都是无效的。这一点,刘捷很清楚,他会教育联络医护人员的话务员在首次业务接洽时模糊表述期刊性质。下一步就是制作假的用稿通知书、用增刊改头换面冒充正刊的手段,以实现揽客时的承诺。一整套诈骗话术和流程对于刘捷的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客。公司设有四个负责联系医护人员的业务组,分别命名为飞鹰组、骄艳组、伶俐组和奋进组,每组有9个业务员,设立了网络销售员和电话销售员岗位。网络销售员主要的工作,是在网上找期刊论文代理的QQ群,进群后在群内发广告——“某某杂志在收稿中,有需要加QQ联系”。这些代理手头有客户资源,但他们无法完成客户的全部需求,比如向客户出论文题目、找枪手写稿、发表论文,而刘捷的公司可以和他们一起合作来服务客户。办公桌上的参考书籍。来源:中新视频截图直接触达客户也是获客的重要手段,电话销售员做的就是这个事儿。公司要求,每个电话销售员“每天电话量不少于90分钟,不够90分钟的话就会扣钱”。每个新来的电话销售员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公司的电脑上学习一份名为《船山文化话术》的资料,“里面就是类似一些台词样的对话”。然后再跟着老员工学习如何给客户打电话。要想成功获客,关键在于获取客户的信任。一位被害医生在证言中称,一个自称是医学杂志编辑的陌生女子加其微信之后,因为看她在朋友圈里经常发一些关于医学论文的内容,“就信任她了”。使用北京的手机号或者北京010开头的固定电话号码、QQ号微信号的归属地都改成北京海淀区、自称是某家医学杂志社的编辑,这些都是让客户不起疑的方式。到了排版印刷完虚假的杂志,需要寄给客户的时候,会特地先把杂志快递到北京,再从北京寄出给客户。因为“杂志社一般都在北京,从北京寄会让客户认为书是从杂志社直接寄出的”。销售办公桌上的励志便签。来源:中新视频截图为了留住客户,降低被报警的风险,公司在话术中也做了一系列的规定。对于一些诸如《世界中医药》、《环球中医药》等真的在北京的杂志,公司要求业务员此类杂志的论文发表不收北京的客户,“怕客户去杂志社核实杂志的真假”,“怕报警”。此外,公司要求尽量不收医生自己写的文章,“因为医生如果发现自己写的文章不能发表,很有可能会报警;而如果是代写的文章不能发表,医生担心影响自己的工作,很大可能会选择不报警。”替医生发表论文的期刊由高级别到低级别分为北大核心、科技源核心、国家级、省级这几类。在北大核心和科技源核心的正刊发表难度太大,公司只能做增刊和综合版。培训话术中规定与客户开始联系时不能说是增刊或综合版。而如果医护主动期刊是不是正刊时,对应的方式是,不正面回答,只告诉对方这是综合刊网上可以查到,可以作为评定职称使用。整套话术资料中,还包含了与医生沟通的技巧,包括询问医生需要评什么职称,需要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等。对医生提出为什么答应在某种刊物上发表,实际在另一种刊物上发表、发现是增刊不能用、提出与杂志社联系查稿、发现论文迟迟没有发表等现象,如何应对作了一些设定。虚假的期刊杂志要完成这个骗局,还有两个重要的实物需要向客户交待。一个是期刊杂志的论文录用通知书,还有一个就是文章真真正正地出现在期刊杂志上。前者比较容易,刘捷公司的做法是,自己做假的《用稿通知书》发给客户。公司电脑里大约有十几个模板,一个杂志是一个电子模板,每个模板里有杂志社的名字和电子章。需要发论文录用通知书的时候各组的组长自行制作。通知书上会写明该文章已经通过审核可以在期刊上发表,还会注明该文章的发表费用。一位被害人的陈述中提到,他发现了收到的用稿通知书与自己投稿的录用通知书不一样,问过船山的编辑,得到的答案是,“他们是通过内部关系操作的,与正常途径不一样,让其不要问这么多。”而他最终一共汇了2万元。几乎所有的受害者都曾收到了或纸质版或电子版的用稿通知书,但刊登了论文的期刊杂志并不是人人都能收到,大多数被害者在缴了论文代写费、审稿费、运作费、版面费、加急费等一系列名目的汇款后,“没有收到杂志/期刊”。他们通常是在给杂志社打电话询问论文发表情况,得知根本没有收到自己的论文,询问编辑姓名得知并没有此前联系过的编辑,或者是向杂志社核查文章的录用编号时,才知道自己是被骗了。再与“编辑”联系时,“对方百般推诿和搪塞,后就联系不上了。”办公室内挂着一幅反讽的字帖。来源:中新视频截图也有人的论文真的发表了,但不是在此前承诺的期刊上。一位受害者回忆,自称何编辑的人说可帮其在北大中文核心级别的《中华肿瘤杂志》正刊上发表论文,供评定高级职称用。其汇了13000元,收到了《中华肿瘤杂志》用稿通知书。经多次催促,其收到一本《中国中药》论文集,不是约定的《中华肿瘤杂志》。“论文集不是正刊,不能供评定高级职称使用。如果知道是论文集或增刊之类的,不可能给她汇钱。”一位与中国中药杂志社有合作协议,负责《中国中药》杂志临床医学专集的组稿、编辑、排班、印刷工作的熊某称,其与刘捷的姐夫李某有口头协议,对方提供医学方面相关文章,其将文章发表在《中国中药杂志》临床医学专集里面,每篇文章收取对方1500-1800元费用,其承诺在中国知网会议数据库和维普网在线仓储数据里面能检索到文章。“专集就是学术论文集,不是正刊也不是增刊,是内部刊物,没有出版许可证和增刊备案号,不能公开发行。”送给杂志社样本的封面明确写明了《中国中药杂志》临床医学专集的字样,而发给客户的专集封面没有注明专集字样,仿照正刊封面增加了国际刊号和国内刊号,看上去就是正刊的封面。这是因为医生发表论文是为了评定职称,得做成正刊的样子。这些仿照正刊的专集“是在河北廊坊的一个印刷厂印的”。另一位负责《环球中医药》杂志增刊的李某对公安机关证实,十期百余本《环球中医药》杂志中只有三期是其提供的,其余的都是刘捷公司自已弄的假杂志。这些“做杂志的朋友”并非不知道刘捷他们做假杂志的事儿,他们也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在综合刊上发表论文不能评定职称,必须是正刊上发表论文。征集论文是为了赚钱,用综合刊套用正刊的封面,就是为了误导客户,在封面上注明的‘综合1’、‘综合2’是对自己的保护,以综合刊模糊正刊概念,就是为了让客户相信。”为了发论文,可能“毁掉”一批年轻人一位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八点健闻,他经常能收到代写代发论文的广告,而上述中文期刊的主流受众多为二级医院或者二三线城市的医院的医生,三甲医院的医生如果要发论文,首先考虑的还是外文期刊。近两年,屡次出现国外期刊批量下撤中国作者医学稿件的事件,据该名医生了解,可能是由于一些实验数据代理处理的缘故。前段时间,中国多家医院的400多篇发表于外文期刊的论文被海外打假团队质疑,是来自”论文工厂“批量生产的产品。根据财新的报道,2月下旬,以前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为首的学术打假团队公开列出超过400多篇医学论文并质疑存在图片重复或雷同等问题,这些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多家医院,大部分发表于2018-2020年之间。400多篇论文中,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有超过100篇论文上榜,其他有论文上榜的三甲医院还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沂市中心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等。由于这批论文在标题、正文和作者身份等方面疑似造假的痕迹雷同,打假人质疑可能存在“论文工厂”批量生产论文。论文诈骗和论文造假,是源于同一个问题的两种现象。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唯SCI论”“唯论文”考评制度助推的产物。最近这些年,科研成果在医院的评价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背后的逻辑是,对临床医生的临床水平做出评价是困难的,而科研层面包括发表文章数量、累计影响因子、被引用次数、获得的基金层次和额度等是比较容易量化评价的。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医院排名,可量化的科研成果更是成了一个指挥棒。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认为,之所以医院需要SCI论文,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考评机制。因此需要建立临床医生真正好的考评机制,对医生平时工作进行数据搜集,建立医生临床工作的数据库;建立专门的临床考评系统和专家委员会,对医生的医德、业务水平、临床治愈能力等进行客观考评。改变的苗头已经有了。去年4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分层分类制定评审标准,提高基层卫生人才评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优化评审条件,基层卫生专业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关于论文、科研要求,不作硬性规定,可作为评审的参考条件。也是去年,两会期间,张澍在政协会议上发言说,为了发表SCI论文,可能“毁掉”了一批年轻人。为什么呢?一是他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发表SCI论文上,不好好学临床;二是有些人写假文章或是买文章,一旦被发现后,科研学术生涯就毁了。所以,张澍建议,废除SCI论文作为临床医生的考评指标,它可以作为加分指标,但是不能作为硬性的一票否决指标。他认为,晋升职称需要有SCI论文的制度必须改革,否则就带来医生培养的问题。百姓最关心谁是合格的临床医生,谁是优秀的临床医生,而不是看哪个医生发表SCI论文数量多就去找谁看病。来源:八点健闻作者:吴晔婷校对:臧恒佳责编:潘颖【来源:医学界】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护理实践与研究》是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河北省儿童医院主办的护理学术综合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52/R,国标标准刊号:ISSN 1672-9676,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从事临床护理实践、护理科学研究、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的广大护理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护理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新技术、新理论为主要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反映护理临床实践、护理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护理学术交流。本刊辟有:护理论著、临床研究、综述与讲座、专科护理、调查研究、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基础护理、心理卫生、中医护理、门诊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护理与法律、个案报道等栏目。稿件要求如下: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稿件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文题以20个汉字为宜。2.护理论著、临床研究、调查研究类文章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专科题材类文章要附加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采用结构式格式书写,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不应超过400个实词。关键词要参考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一般要求标引3~8个关键词。另页附中英文文题、作者单位及作者汉语拼音姓名。3.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主谓语要符合逻辑,位置正确。线条图应用硫酸纸绘制或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为5∶7左右。照片要求清晰度和对比度良好,分辨率达300以上,图的下方应标有图序、图题和图注。4.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5.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要求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χ2参考文献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原则》采用顺序编码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期刊名称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第一手参阅的资料,而且要规范脚注,正确引用。具体要求如下:GB/T 7714-200513Index Medicus,[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卷(期):起页—迄页.[专著]主编者.书名.版次.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迄页.[专著中析出文献]析出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迄页.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在首页作者单位下加脚注,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并附有基金证书复印件。8.标题层次根据GB 7713-1987《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4节,4节不够时,再将层次细划分。第一级标题为1,第二级标题为1.1,第三级标题为1.1.1,第四标题为1.1.1.1。9.来稿一律文责自负,勿一稿两投,要开具单位介绍信。10.本刊审稿周期为1个月,对拟录用的稿件,作者要按退修意见认真修改,并及时将修改稿返回编辑部,以免影响稿件审理进度。如超过3个月修改稿未返回者,编辑部视为作者自动放弃,稿件终止审理。凡收取版面费后作者又要求撤稿者,编辑部不再退回版面费。本刊概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11.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如有不同意见请在稿件首页注明。作者排序以原稿为准,在期刊编排过程中不应变动。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
【广州】广东正筹建中山科技大学,还将探索建设国科大广州学院等据新华社消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即将落户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区。这是继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后,有望落户广东的第三所粤港合作办学机构。据广东省教育厅透露,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香港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落户大湾区内地也正在加快推进。此外,广东省正积极探索新机制,高起点筹设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探索建设国科大广州学院、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江西】江西宣判国内首例发论文收版面费犯罪案:重庆两公司6人获刑据上游新闻报道,2018年12月14日,国内首例发论文收取版面费获刑案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重庆吉考公司、重庆纵域文化传媒公司共6人获刑,其中重庆吉考公司公司总经理蔡晓伟获刑4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450万元。修水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蔡晓伟等人为获取经济利益,与维普公司签订电子期刊版面合作协议后,在自己未取得出版物从业资格的情况下,即以维普相应期刊编辑部的名义从事涉案期刊的出版、印刷、发行活动,属于变相经营涉案期刊,其编辑部未经过审批,是私自设立,故属于非法经营行为,犯非法经营罪。【云南】云南一高速公路隧道内挖出煤炭遭村民哄抢 8人被拘据中新网消息,3月21日,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公安局通报一起案情,称罗布镇政府工作人员和罗布派出所民警在宜毕高速公路扎西隧道进口执勤时,发现有群众哄抢从隧道内挖出的煤炭,现场工作人员劝阻后,熊某、韩某帮等5人仍继续哄抢,民警依法将5人传唤到派出所询问,5人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在民警依法传唤熊某等5人的过程中,王某林等3人先后阻拦警车驶离,经民警警告后依然不听劝阻。目前,熊某等5人因哄抢公私财物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8日,王某林3人因阻碍执行职务被公安局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8日。【湖南】湖南常长高速客车起火事故致26人死亡据新华社消息,湖南省委宣传部表示,3月22日19时15分许,湖南常长高速西往东方向常德市汉寿县太子庙服务区附近,一辆从河南郑州开出的柴油旅游大巴突然起火。该车核载59人,实载56人,其中乘客53人、司机2人、导游1人。事故造成26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2名司机已被控制。受伤人员已妥善安排在当地3家医院接受救治。事故发生后,湖南省委省政府迅速组织省、市、县三级公安、应急、卫健等部门赶赴现场救援处置,全力抢救伤员,做好善后工作。河南省派员正在赶赴湖南开展相关工作。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山西】山西晋城学籍“失踪”涉事学校被暂停招生资格 被处罚款26万据《法制日报》报道,此前一民办学校涉嫌虚假宣传、违规招生,3月22日,晋城市教育局表示,当地教育部门对涉事的凤兰学校处以不低于违法所得四倍的罚款(共计26万元),停止其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资格,并建议凤兰学校董事会免去郭兵育校长职务。2019年1月22日,有媒体报道该校逾百名学生临近高三发现学籍“失踪”,无法参加高考。经调查,晋城市教育局发现该校在中考招生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并对凤兰学校启动追责。晋城市教育局要求各民办学校要引以为戒,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杜绝违规超计划招生,对已招生现象立即进行整改。【辽宁】辽宁省实行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据《辽沈晚报》消息,3月22日,全省“食品安全建设年”工作会议在沈阳举行。辽宁省今年将开展“食品安全建设年”活动,包括网络餐饮、校园食品、小食品、肉类食品等十项重点食品安全建设工作。在预防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方面,辽宁省将实行学校食品安全校(园)长负责制,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联防机制。今年全省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达到100%。【北京】北京将启动危化品安全大检查,对违规企业从严、上限处罚《新京报》消息,3月23日上午,北京市召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紧急视频会议,通报了江苏盐城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并对下一阶段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作出部署安排。会议提出,各部门要结合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城市风险评估、行政许可等工作,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同时,各部门要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等。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张树森表示,从明天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大检查,每天要将检查情况报市应急管理局。【长沙】长沙最严违规补课整治令:两次违规取消教师资格证新华社消息,湖南省长沙市日前启动专项整治,被称为长沙史上最严“违规补课整治令”。记者了解到,此次重点整治的范围包括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参与违规办班补课;参加由其他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组织的违规补课;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组织的违规补课等。根据整治方案,查处两次以上违规补课行为的教师,将直接取消教师资格证。同时,违规补课教师所在的学校,将被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多次发生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责任。长沙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陈利群介绍,本次专项整治的整治措施将长期坚持;对提供教师违规补课准确线索的个人或单位,一经查实,将给予奖励。
“我赢了。”2016年11月的最后一天,身陷论文可重复性危机的韩春雨对河北科技大学的同事说。240多天后,让他一战成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由韩春雨团队主动申请撤回。那一天是2017年8月3日。在撤稿声明中,韩春雨团队写道:“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同日,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表示:“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撤稿,不是这一学术事件的句号。但自此之后,韩春雨与期刊之间、与国内外无一例外无法重复他实验的科学家同行之间、与媒体之间,被他称为有输赢之分的较量,进入停滞期。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12月中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再次来到河北科大时,发现河北科技大学承诺的针对韩春雨论文的学术评议至今仍无结果。韩春雨个人凭此论文所获得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头衔未受任何影响。澎湃新闻记者多次申请就学术评议进展一事采访韩春雨,均被实验室内人员拒之门外。“韩老师不在”、“我们不会开门的”,实验室楼道中模糊的人影这样回复记者,虽然韩春雨本人的轿车就停在实验楼楼下。12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找到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高风彦。他不愿对记者透露任何有关韩春雨学术评议的相关进展。河北科技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则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没有从校方接到任何可以发布的消息。同时,该负责人称,宣传部门也从未与韩春雨团队直接接触过。记者又联系了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胡永琪,他刚担任该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不久,该委员会正是参与学术评议的重要部门。记者得到的答复是:“拒绝回应。”韩春雨发表该论文而获得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头衔是否会受到撤稿风波的影响?12月18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韩春雨现在仍担任该协会副主席。而沈啸,这篇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论文的第二作者、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则在接到澎湃新闻关于撤稿后续的电话后说,“你去问韩春雨。”随即挂断了电话。一如一年半前,他接到澎湃新闻记者电话时的回答。虽然论文已撤,高峰,论文第一作者,仍旧成为了河北科大的教师,和韩春雨的名字一同列在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资名单。姜峰、武永强,论文的第三、第四作者,据河北科大的教职员工在传,都已获得了该校的编制名额。2017年8月,澎湃新闻在韩春雨的新实验室见到了武永强。此前,2016年10月,中国13位生物学实名呼吁对韩春雨课题组的论文启动调查。澎湃新闻记者问武永强是否会担心,他说:“说不担心那是假的,我只能做好自己。”“我这个角色真悲催,你觉得呢?”他问。即使在外界对韩春雨团队实验可重复性问题质疑最猛烈的时期,韩春雨依然忙于扩建自己的实验室。2016年11月中旬,河北科技大学中校区南门边的一栋五层旧楼,一辆红色大货车停靠在门口卸货。四五个工人在抬着整车的实验台材料,搬到四层。这栋楼改了名,玻璃门腰封透露着它的新名字: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知情人透露说,整个四层都用于韩春雨课题组的研究,而这里距离韩春雨现在的实验室不到3分钟步行远。连同文印室在内的19个房间重新装修,白墙、白瓷砖、崭新的暖气,按照装修工人的说法,厕所是按照五星级的标准建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别的楼层墙面泛黄,厕所的槅门脱落。装修的进程并没有因为韩春雨的论文受到广泛质疑而停滞,楼里的工作人员说,那两个月的进度反而快了些。而那时在8公里外的新校区,满地落叶,空旷的土地上没有任何施工迹象。按照河北省发改委的批示,新校区将建造2.52万平方米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包括科研用房、大型仪器设备公共用房、管理及保障用房及公用配套用房。但学校老师在传,本来要建一栋实验楼、一栋专家楼也就是住宅,但现在住宅停滞了。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的项目估算总额达2.24亿元。不仅如此,知情人士透露,河北省还给了15个专职科研编制的支持政策。不管是中校区还是新校区,河北科大的学生和老师已经被校方告知,不能再对外谈论副教授韩春雨,以及由其引发的学术质疑事件。在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对韩春雨的贺诗《浣溪沙/贺韩春雨博士发明基因剪刀》挂足了4个多月,经媒体报道后,悄然下线。那首诗如是写道:春雨惊春清谷天,玉虫任意剪春幡。基因生物可修编,面壁十年终破壁。攀登数载凌绝巅,诺公招手向平凡。时间回拨到2016年5月2日,这一天对43岁的韩春雨来说具有转折意义。在河北石家庄土生土长的韩春雨本科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完成硕士学业,2003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完博士之后,他回到石家庄的河北医科大学短暂任教。2006年,韩春雨转至河北科技大学工作。在河北科技大学任教的10年间,他没有发表过一篇重要论文。而2016年5月2日之后,他完成了从坐冷板凳到成为“网红科学家”的转变。以韩春雨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在国际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论文讲述了一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它有与现行的“基因魔剪”CRISPR比肩的高效率,能对特定基因进行敲除、插入等改造,被部分国内媒体称为“诺奖级”发现。这篇在国际顶级期刊亮相的论文为韩春雨带来了荣誉和拨款。韩春雨的头衔多了起来: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河北省最美教师,他还是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于2017年1月落选)”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于2016年12月落选)”的候选人。2016年,河北科技大学报送“201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只要一个名额,并已在当年4月公示名单。时隔1个月多,凭借这篇论文,韩春雨临时增补,参选201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并于2016年8月当选。不仅如此,项目估算总额达2.24亿元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获得了河北省发改委的批准,预算额达1958万元的进口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也已招标完毕。在一些媒体笔下,韩春雨可以称得上是科研工作者的榜样:“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不追名逐利、在“小作坊”式的简陋实验条件下,诞生出超越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顶尖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这一切都源于根植于他内心强大的‘工匠精神’——甘于寂寞、心无旁骛、安贫乐道。”有媒体如此评价道。与纷至沓来的荣誉、褒奖、拨款形成反差的是:作为一个方法学的发现,无法重复,价值就是零。一年多过去,国内外上百个实验室无法重复实验,用NgAgo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效率是零。而韩春雨团队迟迟未给出合理的解释。论文因此被撤回。但在韩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学的公开回应中,能够成功重复的机构(实验室)一个一个神秘消失,从20多个变为只有1个。随之而来的,是韩春雨选择主动远离曾一步踏入的中国学术圈,而澎湃新闻还获得了韩春雨曾经存在学术不端的报料。在过去的这19个月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辗转石家庄、北京、杭州等地,持续关注韩春雨事件,试图梳理韩春雨重要论文出笼和重复证实的过程,以及韩春雨的学术成长背景,以期看到一个事关中国学术界名声(也是13名中国科学家实名呼吁启动学术调查的直接原因)事件,能够在科学和理性的轨道上,得到回应与处理。第一章:发现NgAgo的时间之谜与专利之谜关于2014年5月中旬,两种说法找到NgAgo这个来自格氏嗜盐碱杆菌的蛋白,韩春雨可能并非像之前告诉媒体的那样从容。在《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6月初的一篇报道里,韩春雨告诉记者,大概在2014年5月13日、14日的凌晨3时,他们确认了NgAgo正是他们所要寻找的蛋白——一种常温下(37摄氏度)就可以进行高效基因编辑的蛋白。当晚,韩春雨欢快地翻墙回家。但据2014年5月在实验室协助韩春雨进行Ago研究的人透露,当年5月还不知道NgAgo,尚是从藻类(NgAgo非来自藻类)中盲选,寻找合适蛋白的时期。他们还从淘宝买来的阳澄湖绿藻药丸中提取物质,设计多种载体,尝试剪切效果。令人沮丧的是,盲选没有太大进展,每天尝试好几种质粒,但找到的蛋白切割活性效率都很低,没有达到要求。如此看来,2014年的5月成为了关键期,韩春雨说他在中旬的一天发现了NgAgo,当时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却说那时研究还没有突破。如果韩春雨在媒体面前未就发现时间撒谎,要解释上述时间何以有出入,上述当时在实验室的人分析,存在一种可能——亲自操作细胞实验的韩春雨发现NgAgo符合条件后隐瞒,未告知实验室一些人。在接近韩春雨的人描述中,韩春雨显得比较多虑,他将实验室的信息视为机密,并规定实验室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不得触及实验室的任何一个课题。据《南方人物周刊》的报道,就在发现NgAgo后的一个月,韩春雨把NgAgo的第一次投稿给了《Science(科学)》。这并不是一次盲投,现行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最早几篇基石性的论文都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科学》上,其中包括常被韩春雨挂在嘴边的美国生物学家张锋,也是在《科学》发表了让他成名的论文。但韩春雨还是没能在《科学》上发表论文,据上述《南方人物周刊》报道,“几轮审稿下来,小半年之后,被拒”。韩春雨开始是踌躇满志的,但随着进展的磕绊,团队变得没有信心起来。2014年底,发表目标期刊原是《科学》的韩春雨安慰他人说:“发10分(编注:指的是期刊影响因子,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用来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就可以了,10分也发不了,5分也行。”在河北科技大学,一篇5个影响因子的论文已经可以数一数二。自2006年韩春雨到河北科大任职,十年间,他没有发表过重要的论文。据接近他的人士表示,这是因为客观原因上没有重要研究成果,2008年韩春雨曾有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但最终以无结果结题告终。浙大沈啸的角色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沈啸是韩春雨在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时的师弟。沈啸加入课题组后,对实验设计提出了建议,论文几经润色和修改,于2015年6月再度投稿《自然-生物技术》。9个月的审稿期后,韩春雨的NgAgo论文被《自然-生物技术》接收,并于2016年5月2日在线发表。这并不是韩春雨和沈啸的第一次合作。2005年,在另一篇韩春雨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的论文上,沈啸也是合作者。值得一提的是,这篇11年前的论文对韩春雨的学术生涯来说,是除了NgAgo论文之外另一个重要节点,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作为人才被引进河北科技大学。相比投稿的一波三折,专利的申请则显得更为慌乱。2015年12月21日,距离向《自然-生物技术》投稿已经过去整整半年,关于这篇论文的专利才开始申请。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沈啸和韩春雨是发明人,沈啸的名字在前,韩春雨在后。专利申请人为浙江大学(后修改为“浙江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申请的发明名称是: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权利要求书中所列的9种核酸酶中,有两个核酸酶的基因序列号重复,实则只有8种核酸酶被列入,可见专利申请的忙乱。这份专利申请并没有走完规定动作,2017年1月,“因申请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国家知识产权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该专利的申请被视为撤回。”对此,韩春雨和沈啸回应:“从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角度,我们选择采取国际专利向中国递交的方式来保护中国国内专利。第一个专利的PCT文本已于2016年提交,并已包括原申请的中国专利内容。”在韩春雨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中,“致谢”一栏写道,“W.Chao(人名)”操作了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这一实验由沈啸编号为“3127095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所支持。2016年10月15日,沈啸在接受凤凰资讯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标注了我的基金,韩春雨没有基金。但这个研究基本上是韩春雨通过各个渠道自筹的,我的资金其实并没有投入到实验部分。”同年9月14日,沈啸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自己在2015年10月全职回国,供职浙江大学,当时“大部分实验(编注:韩春雨NgAgo论文中的实验)已经做完了”。当澎湃新闻问及浙江大学是否为韩春雨实验提供过仪器设备或资金上的帮助时,沈啸回答:“和浙江大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最后证明文章的东西是虚构的,我表示非常遗憾,我参与到里面了,我不会逃避这个责任。”2016年10月15日,沈啸在接受凤凰资讯记者采访时表示。沈啸还说:“这次事件无论结果如何,是个标杆性事件,对各界都有很大的启迪。政府、媒体、科研单位以及科研工作者在未来如何应对这样的科学事件,怎样行为才能让一个事情按最理性的方式进行,怎样才是对检验成果和推进成果的研发是最适当而有效的方式,我们都需要思考一下。”第二章:中国学术界的名声与“社会舆论的悲哀”能够成功重复的机构,“从20多个变为只有1个”在韩春雨所发表的NgAgo论文中,NgAgo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工具。论文中写道:研究组在8个不同的基因上测试了共47个位点,100%能够实现切割,切割的效率在21.3%到41.3%。这样的效率已经赶超现在通用的CRISPR技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多少实验室能够成功利用NgAgo进行基因编辑,验证NgAgo技术的有效性,韩春雨在不同场合的说辞再三更改。2016年6月2日,韩春雨受邀来到合作者沈啸所在的高校——浙江大学做学术报告。在报告现场,韩春雨调侃地表示:“在我们实验室,这个成功率在90%以上,十盘儿有一盘儿污染也就算了,因为我们那儿有雾霾。”2016年6月22日,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精神大讲坛”上,韩春雨对成功重复实验的实验室进行了估算:“未做出来与做出来的比例是三比一,做出来的有20家。”2016年8月2日,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向韩春雨询问是否有实验室成功复制时,他表示,有,而且能准确地说出是哪些实验室,有六七家实验室做出了图4环节(NgAgo实验的关键环节),但他以“不方便告知”为由拒绝透露。2016年10月8日,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韩春雨透露,他曾向《自然》杂志亚太通讯员David Cyranoski提供一份5人名单。这份5人名单被韩春雨认为或可证明NgAgo实验可重复。但Cyranoski向澎湃新闻表示,他的报道不能作为韩春雨实验可重复的证据。而在河北科技大学2016年10月14日的公开书面回应中,成功重复的为“独立于我校之外的机构”,从回应中的“该机构”措辞来看,应为1家机构。这份被韩春雨用来在质疑风波中自证清白的名单越缩越短。惟一不变的是,没有实验室认领自己是其中一员,韩春雨也以不愿对方受到骚扰为由,一直拒绝公开。如果说,某一家实验室确实重复成功了,那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重复成功的实验室数量,在韩春雨口中却不断下降,这从逻辑上讲,是讲不通的。有生物学界人士称,这不是生物学世界,这是进入量子力学领域了。有网友戏称,韩春雨开创了“量子生物学”,以及“薛定谔的NgAgo”。遭遇实名质疑后,韩春雨并未兑现承诺2016年10月8日,韩春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自己在“论文发表之前按要求重复过实验,论文发表后也重复过”。韩春雨还表示,知道“有人已经重复出来了”,但不能告诉媒体。当《科技日报》记者提醒说,现在有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表示愿意实名。韩春雨的回答颇为轻松,“那就让他们实名说呗,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质疑声在10月10日晚间达到白热化。13位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学家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和中国青年报上,实名公开质疑韩春雨关于NgAgo的论文无法重复,呼吁有关机构启动学术调查。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随后公开了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一封信,建议河北科技大学按照国际惯例启动调查。像在此之前已经持续数月的质疑一样,韩春雨对无法重复的的回应一直都是“细胞受到污染”。2016年10月11日,韩春雨对13位科学家实名无法重复实验的的回应依然是——“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高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实验全靠污染和不污染来判断,是不合适的。”保证细胞不被污染,是科学实验的基本功。13个公开质疑的学术带头人,在先进实验室各自做了少则数次、多则数十次的实验。如果集体性重复失败都是因为细胞污染,有人形容这种情况类似于“高速上所有的汽车都在逆行”。实际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皓毅在上百个胚胎中进行过实验,没有重复出来,他进行过支原体检测,没有污染。丹麦奥胡斯大学博士后蔡宇伽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采访时也表示,为了确认自己的实验没有污染,蔡宇伽把自己实验所用的细胞送到德国GATC公司检测是否有支原体污染,检测结果显示细胞是干净的。还有学者质疑,从新闻图片来看,韩春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穿实验服,不戴手套,移液枪横移,不符合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这种情况下,细胞污染的概率反而更大。一位曾在韩春雨处做出实验的人告诉澎湃新闻,韩春雨不仅自己不戴手套,也要求学生不用戴手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两次前往韩春雨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堆有炊具等杂物,常被用来接待来客。尽管具体的实验不在这进行,但澎湃新闻记者看到,韩春雨会来此测量实验所需材料的质量,为实验做准备。就在13名科学家实名发出质疑之后一天,即2016年10月11日,河北日报旗下河北新闻网发表了一篇署名“凌瑶”的文章,题为《“科研英雄”背后社会舆论的悲哀》,称学者质疑韩春雨的科研成果操之过急,并指出韩春雨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向任何人透露核心技术。时隔3天,2016年10月14日,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向媒体提供了一份题为《关于舆论质疑韩春雨成果情况的回应》。在这份书面材料中,河北科技大学以学校的名义表示:“已经有独立于我校之外的机构运用韩春雨团队的NgAgo技术实现了基因编辑,该机构与韩春雨团队的合作正在洽谈中。”河北科技大学没有透露上述机构的具体名称。同时,校方也未透露下次回应的具体时间,只是称,“具体信息我们会适时向社会公布。”韩春雨本人也没有兑现承诺——在质疑者公开身份时,他也会公开已经重复成功的实验室名单。值得一提的是,河北新闻网的评论和河北科技大学的回应,都把焦点了放在“舆论的悲哀”和“舆论质疑”上。究竟是否应该在论文上公布实验技术和细节,《自然》杂志官方对于“数据和材料的可利用(Availability if data and materials)”的规定是:“发表的论文必须能够让其他人按照文章所说的技术细节进行重复。因此,作者应提供相关的材料、数据和相关协定以便读者能够据此进行重复。任何隐瞒或限制相关材料或说明的行为都会被揭发。”疑似在微博小号上化身他人,为自己站台疑似韩春雨开设的微博小号在留学生论坛Mitbbs和新浪微博上被网友发现。这个微博号的原用名是:“h301304”。澎湃新闻记者曾两次前往韩春雨位于河北科技大学的实验室,归于他名下的实验室中,有两个房间编号为301、304。网友还发现,“h301304”所点过赞的图片中,包含一张河北科技大学校门口的照片。不仅如此,网友还发现,“h301304”一条发布于2015年的微博,指向了一则上传到土豆网的古琴曲,上传的用户名为“槐北路”。而“槐北路”正是韩春雨在百度贴吧的网名,“槐北路”多次公开表示,自己是韩春雨本人,且曾以“槐北路”身份在贴吧回应NgAgo无法重复的争议问题。并且,韩春雨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爱好古琴。一位接近韩春雨的人士说,这个微博号是韩春雨本人,因为该微博号在2014年曾发表一篇关于实验室矛盾的长微博。该人士认为,“那篇文章就他(韩春雨)能写出来,内容就跟他当时说的一模一样。”这个微博号和NgAgo技术被质疑重复性也有所关联。据网友所提供的截图显示,该微博号声称自己是一个“地方没经费的博士”,并为韩春雨和NgAgo技术站台,以第三方的身份表示已经有人能重复出韩春雨实验的关键步骤。“h301304”在和网友的对话中写道:“朋友圈都传了---其实我早知道嘿嘿---韩完胜,说韩的阿狗效率低坑队友,那是他们不知道,cas当年也特么挺坑队友的------”同时,澎湃新闻发现,韩春雨在百度贴吧的账号“槐北路”在书写时也常用连续的“-”来做间隔号,和该微博有一致的标点习惯。一位接近韩春雨的人通过别的不便透露的信息确认了这是韩春雨的微博,他(她)觉得不对劲:“如果非常笃定地确认的话,没有必要去冒充别人。你就说我是我,我做出来了,或者我知道有人做出来了。”被网友指出后,该微博已经删除了几乎所有被网友截图的内容,将名字改成了“猜猜看额”。质疑者被韩春雨称为“逗逼”,质疑是因为“被人收买”对待学术质疑,韩春雨不习惯于在学术的范畴内进行解读。2016年8月初,因为澳大利亚科学家Gaetan Burgio、西班牙科学家Lluis Montoliu等人的质疑,第一波大规模质疑渐起。当问及如何看待这两位科学家的质疑时,韩春雨坐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对着包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内的三家媒体的记者说:“这次整个事件的始末就是两个逗逼,然后把整个中国的新闻圈给翻腾起来了,真相就是这个。”Gaetan Burgio此前曾一度误以为NgAgo是能够实现基因编辑的,并在推特上兴奋地公布了这一喜讯。但在进一步测序结果后,Gaetan Burgio发现并没有产生基因编辑,于是他倒戈,否定了之前对NgAgo的正面评价。韩春雨对此解释:“这哥们(Gaetan Burgio)可能是很有良心,(推特)发出来之后被人收买。被人收买以后就不好说什么,就弄很逗逼的出来。”Gaetan Burgio本人在推特上表示,自己仅从科学层面讨论该实验。科普作家方舟子在2016年7月初发文,称收到若干家实验室无法重复实验的消息,对韩春雨的NgAgo技术提出质疑。韩春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果没有方舟子,光这几个人,弄不出这么大事来。方舟子很容易吸引眼球。”韩春雨还将方舟子形容为一个“医闹”。在韩春雨对外界传达的信息里,这场原本纯粹的学术质疑被指沾染了学术阵营的利益。在一则电话录音里,他对前来请教的学生暗示,“你就知道Ago一出,他们(指另一批研究基因编辑的学者)赔多少钱吗?上亿地赔。”他还认为自己深谙舆论,“他们现在一定是雇佣了一大批网络打手(水军),绝对是受雇的。包括mitbbs,还有科学网博客,一共就是那么几十个人,就是靠这个为生的。”曾接近韩春雨的一位人士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韩春雨有些“迫害妄想症”,在发表论文成名之前,“韩春雨总说有人陷害他”,上至学校领导和老师,下至实验室的学生。甚至,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因人际关系不佳,韩春雨受到排挤,曾在自己的随身小包里放置一把折叠刀。第三章:避谈实验与“学术不端”主动筑起与学术圈交流的屏障凭借《自然-生物技术》上这篇影响因子高达41.5的学术论文,韩春雨曾一步蹬入中国主流学术圈。2016年6月7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内基因编辑圈子中的主流学者都来了,讨论的主题是“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韩春雨带着他刚问世满一个月的NgAgo,做了当天上午第一场报告。这对于他本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对于一位新晋的学者来说,和同行交流格外重要。有参会者对澎湃新闻表示,有个细节令在场学者感到不解:做完报告的中午,韩春雨就以有事为由,执意要走。韩春雨博士时期的导师——强伯勤院士也在场,他试图劝服韩春雨留下来,但韩春雨还是走了。临走前,韩春雨对一位参会同行解释说,自己目标太大,所以先走了。当时,在会上,有已经做完一轮实验的学者发现无法成功重复,抱着请教的态度,询问韩春雨是否有什么建议。会后,韩春雨在百度贴吧上回应自己的“拂袖而去”时写道:“香山会一帮crispr cas(编注:韩春雨的贴吧原文如此,全称是CRISPR-Cas9,目前全球最主流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友善’,我心领了。”事后,在会议现场目睹这一过程的学者,向澎湃新闻表示了他的困惑:“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他会有这么一个感觉。挺奇怪。”韩春雨的反常表现有意无意地筑起了他和学术圈之前交流的屏障。比如,即使是在质疑声出现之前,韩春雨极少回复同行发来的学术交流邮件。这并非能简单地以数量过多来解释,邮件是学者之间交流最常见的形式。一位从来收不到回信的学者对澎湃新闻表示,感觉韩春雨是要和学界绝缘,“好像是我发文章,但是我拒绝跟你交流,你别来找我,我也不会搭理你。”伴随着质疑声的愈演愈烈,韩春雨对无法重复的解释从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到“80%是因为污染”,再到“也在研究别人为什么会重复实验失败”,不涉及实质的回复使得他与学界的割裂越撕越深。出于常理,回应同行对论文的质疑本该是韩春雨最乐意做的事,因为论文押上的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声誉。如果在他的提醒下,能有实验室成功重复,这是最有力的澄清质疑的方式之一。在高校做学术报告时,韩春雨也不走寻常路,爱讲段子,却很少严肃地谈论实验。这起初被人认为是有个性的方式。受邀前往北京大学作报告时,他向第一次打交道的主办方提出要求,要和北大古琴社的学生交流。做报告时,韩春雨就着简陋并夹着些错误的PPT做了展示。比如将“流式细胞仪”的“流式”误打成“流失”,PPT排版混乱,两行字体重叠在一起。有听报告的学生把这当做“不拘小节”,但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有几位朋友去听了报告,但“评价都不高。觉得不像一个科学家给报告该有的样子”。在场的学者也觉得奇怪,“完全不是一个正常的学术报告,讲我的东西怎么回事,我做了什么,数据怎么样。完全没有讲。”在这位学者看来,这是有否接受过良好科学训练的问题,和风格无关,他甚至在韩春雨论文的一句话里,看到两处语言错误,一处科学错误。在回答科学问题时,韩春雨的有些答案不着边际。去合作者沈啸所在的浙江大学做报告,谈及NgAgo的工作效率,韩春雨调侃说“在我们实验室,这个成功率在90%以上,十盘儿有一盘儿污染也就算了,因为我们那儿有雾霾”。一边筑起屏障,一边却乐于讲述自己如何受到学术圈重视。韩春雨曾和媒体说,有学者“(发表论文)第二天就派了手下得力干将从上海坐飞机过来。一是祝贺,二是交流”。但没过多久,这位被拿来“炫耀”的学者,已经成为韩春雨口中会因为NgAgo而损失上亿元的对手。韩春雨还曾笑着对澎湃新闻表示,自己从来不主动要求报道,说:“和饶毅没见过,微信是他加我的,报道也是他追着我报的。我以前是无名小卒,谁都不见我,出了名之后去见好多人,都没见过。来实验室的还有长江学者,以前,敲了他们的门,我都得在大门口转好半天的。现在人家过来,说‘我是长江学者’,搞得我都不好意思。”韩春雨曾告诉媒体,在每天近百封邮件中,除了学术探讨和活动邀请之外,“也有挖墙脚的”。国内一位知名高校的学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所在学校本想考虑引进韩春雨,但在看到韩春雨的学术报告后,就搁置了,“觉得还需要更多的训练。”向学生许诺:跟着他,能留校一位和韩春雨相识的河北科大老师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透露,2006年开始在河北科技大学任教前,韩春雨在河北医科大学待过一段时间,和该校领导“闹翻”后,韩春雨作为人才被引进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和人说,他是“被医大排挤出来的”,但更多的时候,他会在课堂上吹嘘自己来河北科大之前的2005年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的论文价值好几十万。上述老师说,在将韩春雨引进河北科技大学时,的确是出自对韩春雨个人能力的肯定,而且“当时河北科大缺博士”。或是受到家中两位文科教授的影响,韩春雨的文史功底不错;在自己的学科上,学生肯定地评价,“他做实验很上心”。不止一位学生告诉澎湃新闻,相比河北科技大学其他实验室,韩春雨算是科研水平较高的。但这并没有为韩春雨赢得同事和学生的喜爱。韩春雨喜欢和学生聊天,有时候甚至是倾诉他的不满。在学生面前,他吐槽学校的领导,吐槽其他实验室的同事,吐槽清华北大名校的老师,“说都是骗人的”;学院院长辞职,他到处宣称是他把院长拉下了马。“他很自负。”韩春雨的一位学生说:“他老跟我说他是以后要当院士的人,是要拿诺贝尔奖的人。”另一位学生说,韩春雨曾解释,当科学家是因为可以不用自己打拼,拿国家的钱花。初识韩春雨的本科生不少会想成为他的研究生。韩春雨在百度贴吧上发帖自荐,介绍实验室的情况,把设备仪器折算成钱,试图让人觉得还不赖。有兴趣成为他研究生的学生会被韩春雨言辞中构建的美好远景折服,在韩春雨的描述中,来他的实验室“跟来清华一样的”,而科研的前景是美好的,可以像他一样,凭着一篇7个影响因子的文章,被作为人才引进,分配房子。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河北科技大学前任书记是韩春雨父亲在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书时的学生,韩春雨有时会以此来向学生许诺,自己有能力让他们留校工作,但大多无法做到。在成为韩春雨的学生后,很多人经历的却和之前的愿景有着很大的差距。一位学生说,对于喜欢的学生,韩春雨会像哥们一样对待,但需要的满足的条件是服从他的指示,学生想做自己的研究方向也会引来韩春雨的不满。大部分做不到唯命是从的学生会被处于不管不顾的境地,不写推荐信,给学生的论文打最低分,甚至三年研究生不给予参与任何一个课题的机会。“跟着他很危险。整个前途如履薄冰。你(要是)跟着他,以后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跟着他了。不管是他把别的路都封死,还是他要求你必须这么做,就这么一条路了。”其中一位学生说。论文陷入可重复性争议又撤回后,韩春雨实验室招纳新学生成为一个难题。不少学生听闻是韩春雨后,不愿意加入。据知情人士透露,有时,韩春雨还需要借其他老师之名来吸引学生报考。韩春雨自爆替人写论文,曾组织学位论文买卖在外界质疑论文是否有问题,韩春雨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时,韩春雨对媒体表示,请大家放心,他很珍惜自己的“学术羽毛”。不仅如此,韩春雨强调他们家风都是“严以修身”,他对澎湃新闻表示,“我们家三位教授,我很珍惜名誉。”但事实上,澎湃新闻独家获得的一份2014年录音资料显示,韩春雨自曝曾通过代写学位论文牟利;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学位论文买卖活动;并以版面费为条件换取其妻子在论文中的署名。在录音中,韩春雨表示,博士毕业后,因为“没钱挣”,与人一起代写论文,“一个博士论文收费7000(编注:单位为人民币),一个硕士论文收费是4000-5000(编注:单位为人民币)”,到高校工作后“还有人找”。代写论文的收益,每篇都接近韩春雨的名义月收入。而在2016年5月16日,韩春雨接受《河北日报》采访时曾说,他对物质要求不高:自己月薪“几千块”,但觉得“够用”,他习惯“安贫乐道”的生活。录音显示,韩春雨还意图组织手下学生进行论文买卖活动,且具有半强制性质。他对学生表示,若想拿毕业证,需要花钱买毕业论文,并指明要从高峰、武永强处弄来代写的论文,理由是“你到外面买,我不放心”,而高峰和武永强“弄的东西我信得过,而且他们的结果也是真的。而且该写哪儿、不写哪儿、不该写哪儿,都心里很清楚”。韩春雨提到可代写论文的高峰、武永强,正是分别以韩春雨为通讯作者、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关于NgAgo技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四作者。根据国家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有五种行为可被视为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其中包括: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的;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的;伪造数据的;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此外,韩春雨在录音中表示,因为对他的妻子在评职称时“有点用”,学生在期刊发表文章时,“要是将来联名作者是我(编注:‘我’为韩春雨)媳妇的,我给你出版面费。”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或学术论文上署名的构成学术不端行为。《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获得有关部门、机构设立的科研项目、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等利益的,学校应当同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2016年10月14日,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公开回应称,“就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而言,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验证周期。”如何面对一项“重大科技研究成果”?除了“和谐宽松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恐怕首要的还是尊重“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
曾用名军队卫生杂志;军队卫生期刊简介《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和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主办的预防医学学术性刊物,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先后获“天津市一级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解放军优秀医学期刊”等荣誉,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等国家重要信息检索系统作为来源期刊及收录期刊。办刊宗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部队指战员健康服务的方向,加强军内外预防医学的学术交流,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报道内容:环境卫生与环境监测,饮水卫生,劳动卫生与职业健康,营养与食品卫生,热区、寒区、高原、航空、航海、深潜等特殊环境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传染病防治与管理学、消杀灭学,卫生检验学、卫生毒理学,放射医学防护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疾病预防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经验介绍,以及相关信息等。读者对象:军内外从事预防医学的科研、教学、医务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环境监测、劳动保护等专业技术人员。双月刊,国际标准A4开本 国内统一刊号: CN 12-1198/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248 邮发代号:18-105主要栏目述评、研究论著、实验技术、调查试验、研究工作简报 、文献综述、专题讲座、学术讨论期刊信息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主编:晁福寰ISSN:1001-5248CN:12-1198/R获奖情况天津市一级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解放军优秀医学期刊1.推荐信:来稿必须附有单位推荐信。要求一份信封只推荐一篇稿件,并注明是否保密审查和一稿多投。推荐信上须注明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2.三审制:本刊实行“三审制”,自来稿收到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编辑部向作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对考虑采用的稿件,编辑部有权做适当修改,必要时将根据专家审稿意见退给作者修改;对不录用的稿件,向作者发出不录用通知,概不退还原稿,请自留底稿。 3.稿件处理费及版面费:无。4.摘要与关键词:文稿除“研究工作简报”“消息”栏目外,其他栏目文稿应附有200-300字中文摘要,“研究论著”和“卫生标准”文稿还应附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文献综述”“专题讲座”“学术讨论”栏目文稿应附有英文题目;所有文稿均应附中文关键词。5.栏目版面:“研究论著”“卫生标准”“文献综述”栏目文稿限5个印刷版面,“实验技术”、“专题讲座”、“学术讨论”限3个印刷版面,“调查?试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防病经验”栏目的文稿限2个印刷版面,“研究工作简报”栏目文稿限1个印刷版面。 6.文稿的标准化:文稿的名词术语、简化字、计量单位以最新国家标准为准,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标注中图分类号。 7.参考文献:文献标准已GB/T 7714-2005为准。要求最近5年内的文献占50%以上,“文献综述”栏目最近5年的文献占70%以上。“研究论著”栏目的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8.文稿署名:要求真人真名;题目下署名不宜超过8人,其余参加者在文末注明。署名下注明第一作者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9.作者简介:文稿首页左下角标注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学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通讯邮箱。 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来 微信公众号医技无忧(yijiwuyou)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简介《中国健康教育》杂志于1985年10月正式创刊,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是一本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专业学术期刊。2018年9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7年6月起至今被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5年7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预防医学、卫生学类的核心期刊。约稿方向:国内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和进展研究,健康素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干预研究,医院、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健康相关因素及干预研究,健康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与应对、心理健康、网络成瘾等的研究和实践。1.中国健康教育稿件撰写要求1.1题名来稿要求有中、英文标题。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标题中一般不用缩略语。中文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标题不宜超过15个实词。中、英文标题含义应一致。1.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标题页;集体署名的作品需注明单位、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协作组成员名单列于文后、参考文献前。1.3中英文摘要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摘要分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方法”和“结果”要详写,应涵盖该文中100%的重要信息和85%以上的主要信息。“结论”要在“结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写,要有针对性,避免泛泛的套话。摘要用第3人称撰写。中文摘要在250~500字左右,英文摘要在250~5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书写要求为:第三人称、过去式和被动语态。英文摘要前列出英文题名,以汉语拼音书写作者姓名(姓氏字母全部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两字中间加连字符),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和国家名。1.4关键词关键词数量3~5个为宜,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的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1.5正文来稿要求一律使用规范的汉字,简体字以正式公布者为准。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全称。5个字以下的汉语词不使用缩略语。正文分为引言、对象与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引言”简要回答5个W问题,即谁(who)、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做什么事情(what)、为什么要做(why),即开展该项工作的背景和意义。“对象与方法”一般包括抽样方法、调查问卷、干预方法、评估指标、相关定义、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力求叙述清晰、完整,言简意赅。让读者明白课题的设计思路和工作的开展过程。“结果”部分,重要的内容最好用表格方式表达,同时对表格反映出来的数据特征和问题做简明扼要的总结,而不是对表格内容的重复。不重要的内容或简单的结果,用文字叙述即可。“讨论”部分,就本文主要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一般在800字左右,不超过1500字。1.6参考文献所列文献应为正式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资料。一般论著不低于10条,综述不低于15条,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顺序排列在文后,标号与文中一致。2中国健康教育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2.1来稿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论据可靠,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通顺。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5000字,其他文稿不超过3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2.2本刊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内外首报论文等开辟“快速通道”。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的说明和查新报告。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刊出。2.3来稿请附单位推荐信。如果通过网上投稿,请在网上投稿的同时,寄出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核意见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争议等项。文章若属基金项目,投稿时请写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来稿要求一式一份。2.4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手机/电话号码、电子信箱等,以便及时联系。2.5来稿要附加第一作者的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县)、学历/(本/专科等)、技术职称及研究方向或所从事的工作。2.6编辑部将对来稿进行统一编号,并在稿件处理通知中告知作者,请作者保存稿件编号,以便核查。2.7作者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投他刊时,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从本编辑部接到稿件处置费之日起算,作者于6个月内若未收到录用或不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2.8来稿决定刊用后,作者需要填写《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中国健康教育杂志社除拥有该文的出版权外,还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书籍等其他方式出版。2.9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缴纳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赠当期杂志两本。2.10来稿文责自负,本刊有权进行文字修改、删节,有异议者请在回执中声明。修改稿首页应注明稿件编号。若修改稿逾期两个月未寄回,也未向本刊说明原因,则视作自动撤稿。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来,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受访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吕海涛研究员撰稿人 | 鹿明生物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吕海涛研究员(Professor Haitao Lu),经主编米兰大学临床药理学部主席Emilio Clementi教授提名,爱斯维尔出版集团正式任命,将于近期出任国际著名药理学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Q1, IF 5.9) ,新启动“Systems Pharmacology and Functional Omics Section ”主编,重点负责功能组学(Omics)、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主题的稿件同行评议和出版事务。吕海涛,生药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交通大学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QUT校长特聘教授席国际人才基金获得者,交通大学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2项等10余项目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先后在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 Molecular & Cellar Proteomics,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和Liver International等权威杂志发表SCI检索论文49篇。国内外著名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邀请报告40余场次,作为分会执行主席主持国际学术会议5次。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副秘书长等;同时兼任权威植物药杂志Phytomedicine副主编(IF 4.3),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副主编 (IF 4.3),以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F 5.9)Section主编,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IF 7.1),Proteomics (IF 3.25)和ACS Pharma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等权威SCI杂志的青年编委和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澳大利亚NHMRC基金会评审专家 。怀着好奇与崇拜的心情,本次小鹿托鹿明生物技术专家马晨菲博士对吕海涛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吕老师怎么说的吧?与新晋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主编近距离对话一、关于期刊1.Q(马博): 能否介绍一下您担任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期刊Section主编的初衷?这个职位有哪些吸引您的地方?A(吕教授):这个职位,是杂志主编根据领域专家的学术水准,国际视野和公共服务经验,进行定向邀请。我是于2019年受主编米兰大学Emilio Clementi教授邀加盟杂志编委会,并于2019-2020年客座主编一期专题,2020年的10月正式邀请我开设New Section “Systems Pharmacology and Functional Omics”,并担任主编。我已于2019年出任著名植物药杂志PHYTOMEDICINE的副主编(Q1, 中科院JCR1区TOP杂志),作为杂志主编,让对科学创新和成果发表,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和理解。更重要是从更高维度,认识不同主题论文稿件的选题创新性、设计科学性和写作规范性。总之,是一个很好的经历和经验积累,一方面,能为国内外同行做好学术服务,客观保证高水平成果的顺利发表;另一方面,本身是一个学习成长过程,更好的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2.Q(马博):作为主编,能请您谈谈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期刊与同领域期刊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A(吕教授):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药理学杂志,在领域内具有权威性。经过现任主编Emilio Clementi教授的卓越领导与管理,现在主要定位于一本聚焦药理学前沿基础与转化应用的综合性药理学期刊,出版范围更广阔,文章主题贯穿药理学研究的方方面面,这一点与其他专业类药理学期刊差别很大。3.Q(马博):Systems Pharmacology and Functional Omics Section ”板块的定位是什么?它和其它板块的不同之处在哪里?A(吕教授):面临生命体生理和病理的复杂属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入深水区,以往细胞生物学等经典生物化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药理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实践需要;系统生物学驱动的组学技术,从机体分子多维互作出发,全局性、系统性的认知药物的作用过程,为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破局钥匙。基于此,我们开设这一新Section, 重点出版将功能组学和系统生物学前沿策略应用于系统药理学研究的优质稿件,从全新的视角认知药物的作用过程和治疗属性,切实增加候选药物的成药性,提高临床转化应用的精度。4Q(马博):您担任主编后,对Systems Pharmacology and Functional Omics Section 板块有什么打算?A(吕教授):我们重点出版如下主题高水平稿件。Systems Pharmacology and Functional Omics SectionWe accept articles on Systems biology and associated omics technologies that innovate therapy or provide novel biomarkers of diseas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1) Molecular biomarkers that facilitate disease diagnosis 2) Novel targets that improve disease therapeutics3) Systems therapeutic mechanisms of natural procts against defined diseasesWe will not accept articles that do not include a biological validation of the defined targets二、关于研究1.Q(马博):您如何看待中药学研究的潜力?A(吕教授):目前全球面临新药发现与开发的巨大困境,中药蕴含结构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化学组分,是我们开发新药的重要功能化合物来源;但鉴于中药固有化学物质组成的复杂性,未来科学家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立足于多学科交叉,利用现代前沿科学技术,如组学、系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深度破解中药的组分暗箱,发现更多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按照“组分中药”的设计理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发具有现代药物属性的组分中药,更好的改善临床治疗水平,服务于群体健康。2.Q(马博):在中药药理研究以及创新中药方面您的理解是什么?A(吕教授):制约中药药理的核心问题有两个:1)活性组分是什么,如何发现和鉴定?2)如何快速有效的评价活性组分的药理功能?因此,系统生物学驱动的功能组学策略,或许有更好的应用潜力,解决上述两个核心问题,其中代谢组学策略可以体外高分辨精准鉴定载体中药的化学组分群,并可以实现精准定量和质量控制。四大组学整合应用,可以鉴定载体中药目标疾病的效应生物标志物,以生物标志物的修饰与调控规律为参考,可以快速鉴定中药的有效组分和系统作用规律,即药理功能;进一步,结合成药性研究,大大提高中药新药研发的水准和效能。3.Q(马博):.您对国内中药学研究哪些细分的领域最有期待?A(吕教授):期待中药功能组学、中药化学生物学和中药系统药理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等新兴学科能够尽快推出和完善建立,以新的理念和研究策略,更好的服务于中药学学科的现代发展和中药新药的创新开发,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顺利实施。三、关于投稿1.Q(马博):您怎么看待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期刊相关领域的表现?您对研究人员投稿有什么建议?A(吕教授):纵观以往国内科学家团队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的优秀论文,整体学术水平和创新性,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变成了和国际顶尖团队的初步并跑,但期待未来领跑。未来会有更多国内学者投稿PR杂志,鉴于该杂志是Q1 TOP杂志,对稿件的创新性和实验的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建议各位作者一定细致阅读投稿指南,同时,优化课题设计,改善写作水平,图片的制备更要高分辨高水准。预祝各位学者有更好的学术成果发表于PR杂志。2.Q(马博):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期刊接收文章的标准是什么?最看重哪些方面?一般审稿期是多久?A(吕教授):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是Q1 TOP杂志, 论文选题创新性第一位,高水平实验和稿件写作是核心考量,该杂志主编团队特别负责任,一般4-8周完成第一次审稿,文章接受后一般1-2周上线。3.Q(马博):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期刊的作者可以享受什么样的出版服务?A(吕教授):爱思唯尔集团旗下的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主要采用经典的出版模式,正常出版,不收取版面费。也支持开源获取出版,但需要付费,由作者自己决定。期刊网站介绍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publishes cutting-edge articles in biomedical sciences to cover a broad range of topics that move the pharmacological field forward. We provide a venue through which specialists across disciplines can rapidly exchange information in health sciences that pertains to modern pharmacological topics. The journal publishes articles on molecular, biochemical, translation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cluding clinical trials); it is proud of its rapid publication of accepted papers that comprises a dedicated, fast acceptance and publication track for high profile articles.详细内容请见: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pharmacological-research猜你还想看◆一作访谈 | 粪菌移植可以治疗自闭症?欧易/鹿明生物助力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改善自闭症样行为◆新品 | 2大尚方宝剑,双平台+双自建数据库助力医学代谢组学研究◆项目文章 JCC | LC-MS非靶代谢组学助力南京大学朱维铭、李毅团队喜登IF=8.658医学顶刊◆ADV SCI | 许国旺、贾伟平、吴家睿用多平台代谢组学揭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END文章来源于鹿明生物
关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编者按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医药正迎来新的重要机遇期,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才能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中医药抗疫的经验为各国抗疫提供了参考。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到4月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46150吨,同比增长14.5%,按美元和人民币计算,均呈现明显增长,可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推动我国中药材国际化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荆志伟认为,当前,在全球中药出口市场中,日本、韩国所占的份额高达80%到90%。现阶段我国中成药大多以保健品的名义出口,中药的市场并非就是中国的市场。我国中药产业在欧美国家的发展受到制约,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的后续形势不容乐观。什么因素制约着当前我国的中药出海?荆志伟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欧美等国家不承认我国中药是一类药品。中药难以像西药一样对具体成分进行界定,不具备让西方国家认可的统一的科学标准,难以进入海外注册药品市场。此外,我国一些中药生产资源的安全和质量存在缺陷,一些厂商没有按照生产规程炮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据了解,早在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支持中药尤其是具有疗效的中成药开展国际注册认证,推进中药走向海外市场,促进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时至今日,在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国家获得认证的中药寥寥无几。如何加快解决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中医药领域的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国际中药产业应探索统一的全球化标准和规范。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董国锋建议,我国应主动联合各国中医药行业专家制定适合中药国际化的统一标准和规范。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应涵盖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多个领域,同时涉及生产加工、入市销售和监督检测等多个中药生产流通环节。针对不同领域制定“生产-销售-监督”等方面的统一标准,具体包括企业生产标准、入市审批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售后监督标准。这可以打破各国中药产业的国际贸易壁垒,又可使中药资源在国际上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国际中药产业结构分工进一步细化。第二,我国应联合其他国家加大中药治病机制和临床运用的研究,进一步发掘中药价值。荆志伟认为,对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我国应联合其他国家加大对中药治病机制和临床运用的研究,建立以我国为主导、各国协同合作的中药国际化研究格局,为中药国际化提供科学的疗效依据。也可以将现代数字化技术融入中药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在古籍中寻找适合现代疾病的方药,进一步发掘中药的当代价值,使说不清的部分更直观简明地说清楚,最终自信地将中药产业推向世界。第三,提升中药资源质量,利用品牌效应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优质的中药资源是我国中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关键。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姬爱冬建议,为提高我国中药资源质量,国家应健全中药产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养、研发、产品流通等各个环节。积极推行中药材GAP生产基地,促进中药材基地的共建共享,形成基地联盟,提高中药材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姬爱冬还建议,利用“互联网+中药材”模式,通过中药产业数字化管理体系,获取中药材种植、药材溯源、供需和流通等信息,解决从中药种植到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问题,从而提高中药质量,实现中药产业全链的良性运行。此外,药企应充分发挥科研创新能力,开发中药资源的独特优势,延伸中药产业链,走大健康路线,开发中药保健的各类品种,提高中药利用价值,打造品牌效应,并利用品牌声誉带动衍生市场的发展,打造高端的产业链条,推动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化。第四,加强中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必要条件,而如今中医院校传统培养模式培育的人才却不足以服务中药国际化的需求。针对当前中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情形,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薛姗建议,各中医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途径,从教学的顶层设计出发,转变传统的中药教学模式或增设中医药国际交流与传播相关专业,提升中药人才的跨文化交流与推广能力,并充分挖掘“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潜能,为中药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的平台,从人才资源层面推动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化。中医药人才机制急需补短板 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薄弱环节。目前,无论是在市场领域、科研领域还是教育领域,中医药发展中的人才瓶颈明显。中医药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加快补齐人才短板。在国家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发展和推进“互联网+中药材”模式的背景下,中药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然而,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药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却日益显现。中药专业毕业生精通中药者并不多,既精通中药又熟悉互联网技术、资本运作和推广营销的人才更是稀缺。在科研领域,加快改革完善中医药职称评聘制度,注重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是不少科研工作者十分关心的话题。某著名中医药研究机构的一位科研人员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破“SCI论文至上”最迫切。“科研绩效和评职称只唯SCI为导向,写一篇SCI需要花费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且花费上万的版面费,有些英文文章的阅读量并不多,引用率也不高;而且SCI文章还要看影响因子,影响因子点数越高就越表明科研水平高。尽管如此,文章可能实用性并不大,受众读者也不多。例如本单位发一篇中文论文绩效只有2分,而发一篇英文论文则按杂志影响因子乘以10甚至20来算绩效。”科研经费管理费制度和经费的报销程序也需要优化。据该科研人员介绍,纵向课题管理经费不超过总经费的5%,而横向课题管理经费高达总经费的近30%,因此横向课题单位的管理费扣除不合理。科研工作人员从企业得到横向经费并不容易,结果近30%都用于交单位的管理费。经费报销程序繁琐,浪费很多时间用于走报销程序,既要在网上填写表格,还要填写各种纸质单据。该科研人员建议,破“唯SCI论文至上”,并非不看论文,而是需要遏制不良影响。中医药类的中文杂志需要严格把控每篇论文的质量水平,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发中文文章,并以发中文杂志为自豪。而对于科研经费的报销,可以学习美国的经费报销方式。美国是给一张银行卡,所有的经费账走这张卡就行。目前,在我国医学院校,学科、课程之间还存在明显边界,缺乏有效的交叉融合。对于中西医来说,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学科体系也并不完全相通,仍然存在壁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批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成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带来很多关于中医医科建设、中医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思考。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谷晓红近日在媒体刊发文章指出,在医学教育领域,要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学制年限内,实现高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同时,转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学生多元化发展成才提供平台。谷晓红还建议,要积极开展“中医+”和“+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探索通过中西医、理工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整合式教育体系,追求守正中医思维、规范临床诊疗技能、融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保障。中医药人才建设比较薄弱,是国家层面十分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模式、人才成长途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中,业内人士建议,未来需要在实践中加快细化和落实好这些举措。守正创新 加速中医药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最近一段时间,李西尧正带领员工们在公司的基地里忙着采收金银花,“销路没问题,供不应求。”李西尧是河南省禹州市中瑞农业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该公司是全产业链发展,包括中药材种植、初加工、医药流通销售等。“今年,我们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禹白芷牙膏。公司仓库药品主要面向医院、卫生院等,同时还有团队业务拓展市场,因此有相对稳定的客户。”据了解,2010年李西尧选择中药材种植,并一直在该领域创业至今。以前,他种植的品种比较多,从2016年开始种植禹州道地药材,逐渐摸索出一套种植管理流程。发展中药材产业,品质保证是重要前提。在李西尧看来,现在一些药不治病,根本原因就是源头没有抓好。“必须从源头种植开始抓起,重点发展道地药材,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建立追溯体系,在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立配套初加工基地,冷库、炕房、多功能晾晒场、仓库配套。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体系才能保证药材质量。”一份付出,一份收获。2019年禹州市中瑞农业园林有限公司被授予河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省合作社示范社。回顾创业历程,从最初的流转荒山植树造林、流转土地、种植农作物,到如今种植中药材,李西尧十分感慨。“以前,只是做生意,想着能挣多少钱。现在才知道什么是梦想。我的定位是一生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中药材产业。”李西尧说。做大做强中医药的步伐正在加快。目前,河南、四川、山西、广东、江西等多地出台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在众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医药产业的前景被很多企业看好。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大健康产业是启迪控股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启迪控股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目前,启迪控股在海内外设立、投资、孵化培育了众多医疗健康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其中,在中医药产业领域,拥有主板上市公司启迪古汉、高科技企业罗瑞生物等企业集群,并与云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在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据了解,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启迪控股正加快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今年5月8日,立足云南省“生物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工业大麻的战略规划,启迪控股旗下北京清馨生物科技研究院联合云南工投集团旗下云南省工业大麻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云南省工业大麻产业研究院。云南省工业大麻产业研究院将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新型公众共享科研平台。通过组建育繁种及种植研发中心、大麻素加工提取工艺研发中心、应用产品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及行业标准研发中心等五大研发中心,开展基础性研究、产业发展关键领域技术创新研究、高附加值产品应用技术研究、行业标准及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以及牵头组织技术引进、成果转化等技术交易和服务等研究及相关工作,全面提升云南省工业大麻产业技术水平。启迪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高云南工业大麻的科研实力,云南省工业大麻研究院聘请了清华大学药学院以及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大麻研究中心、云南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知名科学家作为常年技术顾问,牵头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启迪控股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置入清华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科研成果及顶尖人才,融合旗下医疗大健康板块资源,将工业大麻打造成为云南省又一新兴支柱产业。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启迪控股近年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机构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在英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埃及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创新基地,并与启迪全球创新网络融合链接,实现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各类要素的快速流动,极大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的融通。中医药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发展?启迪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医药产业作为启迪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启迪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实现新发展,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建议更多有志于推动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的人才、企业更多的利用启迪全球创新网络,用中国力量共同服务人类健康。热点链接<<●DRC代表委员访谈①丨李伟:聚力高质量绿色增长 推进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马建堂:深切缅怀马洪同志 不断提高服务中央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两会前瞻②丨民法典立法:新时代民族精神与大国境界之承载●地区点评丨重庆进击直播之都●关注丨各地楼市争回暖 后市将趋平稳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 省级期刊《西部素质教育》它成立于2015年,是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管主办,CN:63-1080/G4;ISSN:2095-6401,半月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栏目设置教育管理,信息素养,高等教育,专家论坛,教育观察,德育研究,品质发展,心理素养,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征稿对象大,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行改管理工作者投稿须知(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址,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以及通讯作者姓名及其联系方式,并请在文稿的首页页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论4方面内容(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明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性单词或主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9000字(一个版面2100字特内计空格),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断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片像素清晰,层次分明(5)书目描述格式采用顺序编码系统,请遵循本文中出现的序列号,并且所引用的文稿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的最重要的公开发布文件(6)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论文的优先选择专家论坛案例教学在“空军战役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工科数学课程群建设 利用在线课堂实现医用有机化学“停课不停学”的实践 教育观察均衡发展视角下贵州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探究 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综述——基于CNKI(2015—2020)收录的文献分析 高职教育质量监控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基于教师视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现状——以河套学院为例 高中新课改与高考改革的有机衔接 德育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策略 新时代辽宁精神与沈阳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维度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师德发展需求侧改革研究 “两文,两课,两经典”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 《红色家书》诵读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导学的实施策略 如何对中职生进行法治教育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素质拓展推进通识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以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 高考生物客观题对学生生命观念的考查——以2016—2019年全国卷Ⅲ生物试题为例 核心素养下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 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工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动作示范法在大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重庆特色文化资源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物理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心理素养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应用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抖音、快手为例 警察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与应对措施 ’00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工作 民办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如何运用心理游戏构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力课堂 艺术教育基于高教版《公共艺术》(音乐篇)教材的中职生艺术鉴赏力的提升策略 基于情感体验的小学音乐教学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师资建设我国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要素研究 如何通过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信息素养基于“智慧树+腾讯课堂”的完全线上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 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血液学检验”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 军校SPOC平台的构建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在“运动控制系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疫情爆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整策略 基于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地区应用型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以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为例“数学物理方法”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有效设计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地方高校专业调整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以西部独立学院为例 多元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提喻法在创意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试卷命题质量提升策略——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 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分类教学实践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估 “中药炮制学”传统炮制工艺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以王不留行为例 基于任务分类的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 基于“金课”标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改进策略 高等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教师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职业教育职业能力提升导向下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 辅导员如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 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 情感教育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双创”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双高”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师范生课件制作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