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这一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就只有继续深造,所以在每年就有很多临床医学的本科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这一部分临床医学本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报考了专业型硕士学位,在专业型硕士毕业以后很多人对于自己该何去何从也产生了一定的疑惑,那么对于我们临床医学专硕的毕业生来说是先应该考博还是先应该就业几年在考博呢?我们也来一块儿对比一下这两种选择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影响。先就业还是先读博?临床医学“专硕”考博如何选?导师:趁早深造。临床医学“博士学历”为就业镀金对于现在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来就业情况来说现在硕士研究生已经处在了饱和的状态,现在的普通地市级三甲医院要求的都是博士研究生,所以我们专硕毕业后进行就业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想进三甲医院难度是非常大的,而博士研究生则就是非常容易地进入到这些市级三甲医院。并且相对于就业来说,博士研究生的考取难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像一些不是特别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要求比较低,考生一般经过努力也能够顺利考取这些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在以后的就业中也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就业机会也更多。工作平台决定“职业起点”像现在的专硕研究生在毕业后进入到市级的三甲医院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别提去一些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或者是北上广深等这些超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了,而通常情况下医学类专业的工作平台通常决定着考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以后接触到更高精尖的技术,拿到更好的薪资待遇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去选择就业后直接考博士,因为博士的工作平台更高,不仅可以选择省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可以冲击一些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三甲医院。进入工作岗位后,考博的难度更大有一部分专硕的同学是抱着在就业一段时间等自己经济宽裕了再抽出时间再进行考博,但是对医学专业了解的同学们也都知道医学类这个专业,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是非常繁忙的,平时都很难抽出休息的时间,更别提抽出时间来进行学习了,再加上就业以后所面临的杂事也是非常多的,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压力也是接踵而至,这时候想要再考博的话难度是非常大的,并且即使是考上博士,很多也都是一些非全日制的博士含金量还是蛮低的。综合以上情况来对比的话在这里还是希望临床医学专硕毕业的同学能够参加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这样在以后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考博同样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后再进行选择,毕竟关乎到自己的以后的发展,也是需要征求一下家长、朋的意见,也要了解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作出选择。关于:临床医学“读博”黄金期,专硕毕业直接考!导师:先就业不可取,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Hello大宝贝们 ,我是大熊呀~我相信关注我的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医学生,说不准也有打算考博前的准备:那么今天就是想做一篇公众号,跟大家梳理一下读博考博的准备。”我相信关注我的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医学生,说不准也有打算考博前的准备:那么今天就是想做一篇公众号,跟大家梳理一下读博考博的准备。”01考博如何准备?1.科研如果当前是专硕,在报考之前评估一下自己的科研基础,毕竟博士绝大部分是以科研为主,看看有木有相关的基础,有没有发相关的文章,有SCI最好,如果实在一篇文章都没有,就学着写个科研计划书,搞个感兴趣领域多看点文献,写个计划书。如果是学硕,看看自己的导师有无招生博士学生的能力,最好留在自己的实验室,这样子做科研可以有一个延续性发展。2.导师和学校联系导师,考博导师很重要,联系好导师,事半功倍,不然就比较被动,导师可以自己广撒网钓鱼,也可以让你硕士老板或者师兄师姐推荐,这个最好,如果硕士导师没有办法,也没有其他资源,就要靠自己了,多联系导师,看看有意愿的导师,然后慢慢击破。那关于导师的选择,请看后文。3.考试和复试专业英语:看文献就好好地锻炼自己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不要看了两三年还在用全文一键翻译。总用一天说不定你也会有机会站上台发表自己的最新科研进展,好的英语能够为你增添光彩。通用英语:闲来无事考个托/杀个鸭都是可以的,说不准哪天就出国了呢?科研实力与抗压能力并行,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要记得。好的心态永远是最重要的。丁香园复试也有很多经验贴,不过复试也是主要看导师,所以联系导师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要自己多准备,比如考试考出高分、复试复出高水平,然后多突出自己的科研方面,毕竟博士还是以科研为主,然后如果现在只有一篇文章,文章水平不怎么样的话,尽量再弄点文章。所以,时间应该来得及,主要准备上面三个东西,有时候看缘分,不过要努力了机会才大。02—导师如何挑选?如果你研究生毕业还要读博,那就建议你认真思考构思未来的蓝图,专硕由于三年时间都在临床上而无法身兼数职学会实验室的操作以及发表基础科研的SCI,那关于文章,硕士期间能够发表一些当然更好,综述、meta分析和临床报道等都可以试试,多下载一些文献看看,看多了自然有思路了。meta分析可以试试。读博是一个长远的投资,硕士三年是读博的基础,不能草草了事。把自己对某专业“一见钟情”的热情冷却一下,仔细搜索一下目标院校的大佬,你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他的年龄、院内职称、近几年发表或主持的科研项目、有没有负面新闻(侵占学生研究成果、买卖论文、骚扰学生、让学生去自己兼职企业打工等),括号的内容相信关注学术圈的小伙伴早已有耳闻,跟对一个好的导师收益无穷。最重要的是研究方向,以及合作课题组。那这个时候就会有粉丝问我了,是导师重要好呢,还是学校重要好呢?很明显哈,学校排名固然重要,好的985/211/双一流提供的平台是双非不能匹敌的。但是,导师则是硕博学术萌芽的园丁。没有他们的指导,你的科研很难走上正轨。那么下一步,我们讨论一下如何选择导师。一般年龄较高的教师,可能身兼数职,没有时间管理学生,你录取以后就是组会上见到老师,其他时间就是师兄师姐带你,导师可能连你是不是他的学生都不知道。有些教授评职称并不是科研成果好,而是年限摆着,既没有固定的合作课题组,也没有很好的课题给你做,你要自力更生。(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所以作为一个学生,一定要多了解导师,不仅是导师前期的课题成果,当前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以及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室技术,都要好好了解。不要抱着是来实验室做大佬的想法,跟着导师踏踏实实做学术,才是这个科研民工该做的~问问自己,到现在养成好的看文献的习惯没有?是否能够言简意赅的讲出自己研究的领域最新的进展?注意关于这项,国内/国外申博都适用。
大龄医学生的困扰:不想啃老且没条件啃老,我应该放弃考博吗?我是一名一本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的研究生,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我考上大学时间晚,现在已经28岁了才上研三,跟身边的同学有着3-4的差距。虽然我读的是本硕连读,但是我父母都55岁了还在为我学费和生活费去工厂打工,可考虑到我30才研究生毕业,我不想啃老而且没这条件啃老,我应该选择读完研究生后,放弃后三年的博士吗?我真的很迷茫。我同学告诉我说,千万不要放弃,父母这么拼,就是为了你,你是他们的希望和奋斗的源泉,只要父母身体健康,你认真学习好好考到证顺利毕业再找到工作,以后好好尽孝回报他们就行了。考上博士一等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差不多有两万。再自己找个兼职,不要说够自己生活,存点钱孝敬父母都是有可能的。况且还有国家助学贷款。我当年就是觉得自己家里穷,考研的事想都没想。所以现在跟考了研究生的同学一比,很悲催。大学呀是个生活资源非常廉价的综合体,图书馆的精神生活,操场上的体能练习,周围廉价的饭菜,校园美丽的风景,一群从高中刚上来也没啥心机的同学们……虽然你教了一年五千的学费和杂费,但是社会上的生活,一年五千能过什么日子你知道吗?你想买一套带健身设施(周围还有公园风景)又有大学一般美景的住宅得花多少钱?租一套这样的房子是你大学学费的几倍?上了社会你想看书,自己买得多少钱?市中心的图书馆你去起来方便吗?既然来了,请你好好享受一下。学习了医学有点不幸,这条路子来钱很慢也很漫长,希望你能记得初心。给你几个建议:1.每天拿出来两个小时发展一项,一项啊,副业但是也要认真学习。拿到一些资格证书。比如律师,心理咨询师,教师资格,如果在校期间不能考,就先预习,准备毕业的时候考到手2.一定好好学习英语,口语和翻译以及阅读能力越好腿越长。对医学生来说英语很重要,对那些不学医学的同学来说英语更是攀上高峰的一本必读秘籍,英语翻译虽然廉价,但是也能赚得点外快。你真的英语牛逼倒也不愁饿死3.提前规划人生,未来要往哪个科室科目发展,提前预习,去医院见见世面。你只跟着人家医生看不说话,医生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围绕你的专业,学精学通,提前拿下别人上班才能学会的一些知识,你赢了,大学会非常有意义。4.学好基础课。这些课程的价值是你目前还看不到看不清的,不想自己未来悔恨现在就好好学吧!起码奖学金能算个外快,塞塞牙缝倒是够了!5.向学校申请一些补助,具体给多钱,给不给,随缘吧,这算是社会的同情,不要把这份钱看得太重。6.发展一个爱好,填补自己业余的空白。但是不建议经常打游戏,沉迷游戏略过分,如果你爱好创作(文字,图画,音乐,微视频,手工diy啥的,也许能为你收货不少粉丝,打开一条发展事业的新通道)7.博士的补助更多,生活也同样廉价,还有各种证书可拿,博士把论文发了以后升职称才能嗖嗖的啊!考虑一下?博士绝对值得!(一般你不是剁手党省着点花,博士不用啃老的啦!也许还能攒下一笔!)人生苦短,生活本就艰辛。父母和你一起打拼到现在,你就把一半成果自动放弃?与其研究生毕业当个廉价劳动力,不如忍耐三年做人中龙凤8.年薪二十万的工作对其他人来讲可遇不可求。现在研究生比狗都多,廉价资源,与其做梦不如踏实学习,把该拿的证书拿上。正经找工作都是要用到的。
每到毕业季,都会有一大帮考博失利的医学生会萌生先工作再考博的想法。很不幸,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但在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我发现想要在繁重的工作和层出不穷的生活琐事下,一路坚持走下去真的太难太难。从参加工作到考博成功最终顺利升学,究竟要经历些哪些?先工作再考博究竟是不是人生之路上的最优解?来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看法吧。考博意愿的由来现如今的就业环境下,绝大多数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所能够获取的就业岗位大部分都局限在市级医院。当然,我也并不是说在市级医院工作就不好,只是你突然从一家天天处理肿瘤和疑难病人的省级医院,跳转到一个每日只能见到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胆囊炎、纤维瘤、痔疮等病的市级医院,心理上难免会有一些落差,时常会产生一种辛苦所学得不到施展的无力与挫败感。在这个时候,往往去考博深造的意愿是最强烈的。尤其对于我这种科研型的硕士,因为没有规培证,还得去跟一些本科生、实习生一起规培转科,干三年机械重复的简单工作。所以下定考博的决心对我来说并没有太难。没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我承认这很不体面,我自己也始终觉得愧对医院的培养,但终究也只是为了自己谋求一条更好的出路罢了。第一关:令人窒息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根据我的所观察,刚工作时大家考博的决心都很坚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接手的临床工作越来越多,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在白天上了一天手术之后,晚上继续挑灯夜读;又有多少人能拒绝忙了一宿下夜班之后,那柔软的大床与蓬松的枕头。此外,女朋友的抱怨,家里面的催婚,令人窒息的房贷车贷,这每一项都是我们这些接近而立之年的人无法回避的责任与重担。万幸,我是个单身狗;万幸,我家里人还算宽容;万幸,我穷得买不起房子车子。所以我决定考博并不是为了去逃避这些压力,而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长期规划。当然,这些都是我工作之后才慢慢感悟总结到的。第二关:申请考核材料的积累下定了决心,又顶住了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有了考博的资本。不管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如何扩招,被录取的人终究只会是少数。竞争的激烈程度,从复试时几进一,乃至十几进一的复试比就可以窥到一些。在这大部分学校都开始推行「申请-考核制」且项目申请越来越崇尚代表作的时代背景下,若是手里没有篇还算体面的文章,能够顺利上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导师们的口味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刁钻」,动辄就会问有没有十分以上的文章。过去那种靠一两篇低分SCI就能打动导师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历史,这也是我去年考博失利后最大的感触。要写文章,就得有项目,有课题,有实验室,更要有老师指导,此外对于我们这种已经工作的人,还需要科室领导的支持和工作单位的批准。而在市级医院,这些都是很难实现的,没有哪个市级医院会允许自己的医生「不务正业」,也没有多少领导会容忍自己的下属上班时「心不在焉」。而且,在需要靠临床谋生存的市级医院里,科研工作最多也只能算是职称评定时的一片绿叶。虽然市级医院也会设置科教科,但工作重心始终都只是教学,而非科研。在这种环境下,想去发一篇十分以上的文章,除非你硕士期间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知识、技能储备。很可惜,我没有,但又很庆幸,我遇到了一位还算开明的主任,以及一位知识渊博,乐于指导,同时又愿意为有志走科研之路的我提供机会的好老师。至于在医院层面,我就只能选择当一个「问题少年」了。被查考勤,被扣奖金,被科教科约谈…...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过的,也都是选择这条路的人有可能会面对的。尽管幸运的我获得了很多帮助与扶持,但一路走来依旧很难。世间倒霉蛋那么多,上帝对你一个人的眷顾终究是有限的,抓住这些仅有的,然后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去争取更多,这就是我的处世之道。第三关:繁琐的报考准备与繁重的备考工作博士的报考过程是异常繁琐的,考虑到可以报考多个学校,我们可以搜集各个学校的考试时间,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导师邮箱,然后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报考计划及备考安排。此外,个人简历要突出些什么?联系导师的邮件什么时候发?不同学校间时间冲突了如何抉择?备考科目的信息及复习参考资料如何获得?过了初试,复试又要准备哪些东西……太多需要花时间去准备的东西了,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关于这些问题,丁香园上也都可以找到不少经验帖参考。而我想拿出来单独分享的,则是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要轻言放弃。一个学校没考上,并不代表别的学校你就没了机会;导师没回你邮件,也许真的就只是因为忙。一切机会都是你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准备的足够充分,自身条件又足够吸引导师,就不要轻易放弃。我今年的经历就是这样,寄希望最大的学校没考上,而希望不大的学校的报考导师,后来发邮件又一直没回复过我,但是我依旧把我所能做的准备做到了极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经过我争分夺秒、紧锣密鼓的准备,一篇还算拿得出手的文章终于在复试前一个月见刊了。在线面试中,我竭力争取到了原本不被允许的PPT展示,完美地呈现了一篇尚未发表的文章的数据,吊足了老师们的胃口。当然,没有今年疫情造成的考试延期,我的这一切可能也没机会实现。外界的客观因素我们没能力左右,但只要一直努力做好自己,在机会到来时,你就有可能会抓住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我对这句话体会最深刻的一次。第四关:考上博后的一些善后事宜在你得知考上博后,紧接着要处理的就是这些事了。首先,自然是要跟领导以及医院人事部门报备,离职申请单需要「集邮」般地去收集一个个部门一把手的签字。这一块一般不会遇到太大阻碍,能当上各部门一把手的领导都还是很开明的,拦人前程的事是不会做的,而且我一个小虾米也还入不了人家的法眼。其次,由于我还参加了规培,退培手续也是我要面对的一项浩大工程,医院科教科-市卫健委-省卫健委,赔钱-跑腿儿-签字盖章……这一块儿普遍不会太顺利,毕竟我的所作所为是影响了人家规培通过率的,人家不给你好脸色然后说你两句也是人之常情。该道歉道歉,该赔钱赔钱,这方面咱理亏,没办法不卑微。然后,就是一些手头工作的交接了,实验室那边课题需要交接,科室那边一些你负责的科研项目也需要完成。谈谈感想说完这些,关于先工作再考博究竟是不是人生之路上的最优解的问题,我的观点已经显而易见了。没错,虽然我自己最后勉强算是成功了,但我其实是不太赞同这种先找个工作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做法的。这里面有太多的侥幸和不确定,绝不是考博的最优解。硕士期间,如果导师课题组条件还行,就努力让自己过得充实一些,尽力去接一些大课题,不要因为低分的文章耗去自己太多精力,得不偿失的。应届生有了体面的文章,再加上导师推荐以及一些相应的报考技巧,还是很大概率能当年走的。万一失利,但又觉得自己各方面条件都还可以,年龄又不大,未尝不能考虑再来一年。一年的工作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关于我们这行的就业环境,经历过的人都是知道的,对学历的看重远高于对工作经验的重视程度。考个博不耽误你挣钱养家,上个学也不会阻碍你临床经验的积累。当然,无论你选择先工作还是先考博,亦或者直接工作,都要你自己慎重思考后再决定。选之前,深思过;选之后,不后悔。这就足够了!
在开始今天话题前,先简单说一下今年的考研进度根据教育部此前发布的通知,今年预报名的时间为9月24日至9月27日。预报名系统每天开放的时间为9:00-22:00。图片来源:教育部另外,为帮助2020考研的同学更好地了解招生政策,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将于9月19日至9月23日在“研招网”上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周活动。具体的咨询内容可以包括推免人数、报考要求、报录比等等。虽然对于某些问题,院校的回复可能很官方,但还是希望2020考研er不要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因为小编是临床出身,所以接下来讲的内容,也几乎都是关于医学生考研的!之前小编也写过相关内容,但都是零零散散地涉及。今天小编尽可能将他知道的、关键的、精华地信息都浓缩在这篇文章里面,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又臭又长,但还是希望你们能耐心看完它!因为曾经走过不少弯路,所以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后的你们,也可以有所启发,不用重复我之前的老路,这也是小编对这篇文章寄寓的最大希冀!废话不多说,开始正文部分!首先,是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受规培政策影响,现在的医学生毕业后,假如想继续从事临床,晋升主治,就必须得参加规培!但即便参加完三年规培后,就业之路依然充满坎坷。现在,稍微好点的市级三甲医院,入职门槛都直接要求是研究生。而趋近饱和的内、外科的某些科室,要求则更高,在某些大学的附属医院,更是要求只有博士才能进!本科的学历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三年规培结束后,依然只能选择去更低一级的县级或者镇级医院。甚至,在某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县级医院都只招收研究生,本科生投放简历看都不看就拒绝了。“学历”在公立医院是个残酷和令人头疼的问题!举个例子,一个88年出生的影像科师兄,在一家稍有名气的公立三甲医院工作。但因为学历问题,本科的他始终混不出头,今年终于下定决心辞职考研。师兄之前也在私立医院工作过,但因为公积金问题,最后还是选择了公立医院!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拖家带口,孩子2岁,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考研。所以,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晋升,考研,逐渐成为了医学生的主流选择!但研究生额名额始终是有限的!即使学校都在不断地扩招,但始终赶不上报名的人数。这就涉及到一个残酷的事实:我们要和数以万计的考生去竞争那少的可怜的研究生名额!图片来源:研招网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在这290万人中,最终只有90万人被成功录取。而另外的200万人则倒在了失败的路上!早在研究生考试开始之前,一些名校的研究生名额早已被夏令营或者保研的同学占据了。毫不夸张地说,某985知名医学高校的应届同学,就有接近一半的人拥有保研资格。除去这部分人后,剩下的放出来给统考同学的名额真的是少的可怜!更别提,你的竞争对手,除了应届的考生,还有二战、三战甚至是四战的往届考生。他们比你更有经验,复习的时间更长。应届的考研er唯有付出更多才能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小编讲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打击你们的信心,而是想让你们认清残酷的事实,希望你们能奋起直追!图片来源:考研殿堂其次,谈谈临床专硕or学硕的选择。关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建议你们一定要慎重考虑!两者的培养政策完全不一样:①.专硕三年都是在临床上轮转科室,训练专业技能,可以并轨规培,毕业时有规培证!②.学硕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面度过,培养科研思维,发表文章,无法并轨规培!科研和临床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在这里,小编建议那些本科期间没有接触过科研的小伙伴,慎重选择报考学硕!因为你对学硕的认识,可能都是建立在自己想象的基础上。但现实,往往更加残酷!如果你细心地咨询师兄师姐,你会发现,每个医学院校每年都有不少的学硕申请退学!你在实习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临床轮转的专硕师兄师姐。你知道专硕是什么样子,知道自己一旦选择了专硕,未来面临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学硕不一样,你在实习时可能压根就没有接触过学硕的师兄师姐。另外,学硕表面上录取分数看似很低,容易吸引到很多同学去报考。有些同学为了冲击名校,但实力又不是很强,就想通过报考学硕来“曲线救国”。然而,他们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接受学硕将来指向的生活和就业,就冒冒然然地选择踏上这条路。等到觉得不适合科研,感到后悔想要重来时,却发现已经是为时已晚了,无法再改变了!还有部分同学,包括小编在内,虽然一开始也是报考专硕,但因为复试时被刷,为了能读到研究生或者上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从而匆忙调剂到学硕,根本没有事先了解好学硕的相关情况。这里涉及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部分同学,压根就不清楚科研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单纯靠自己的想象来报考学硕的话,当最后发现真相与现实不符,可能心理落差就会很大。一旦发现适应不了实验室的生活,学硕的三年就会过得无比痛苦!!所以,如果你没有过科研经历,请谨慎选择学硕!如果你对学硕真的感兴趣,请向你正在读学硕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学硕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能接受学硕指向的生活,那请你大胆地报考!此外,受规培政策影响,学硕出来后,和本科生一样,都是要规培3年的!缺少一纸规培证的学硕,经常会被一些医院嫌弃。因为医院方面,是想直接招收像专硕这种可以上手临床的劳动力。他们不愿意招收学硕后,还要规培轮转培养三年!举珠三角地区作为例子,学硕在这里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珠三角的医院根本不缺干活的专硕,导致很多医院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要有规培证。(PS:南方医系统除外,南方医还是比较看重他本校培养的学硕,出来后待遇和专硕差不了多少)但学硕去粤东、粤西或粤北地区规培就业的话,还是很吃香的,待遇和专硕也差不了多少。而且,考虑读学硕的话,真的很看重平台!跟着大牛、在名校读学硕和跟着双非学校的导师读学硕,真的完全是两码事!省级医院或医科大学地直属医院看重科研,而市级或者县级医院更看重规培证!假如你想走得更远,你可以考虑选择学硕!之所以说这么多,并不是因为小编想黑学硕,说学硕不好。相反,在实验室呆的这段时间,是小编最安逸、最舒适的日子,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小编仍然想把学硕最真实的东西,可能面临的窘境,完完全全剥开展示给你们。另外,每个实验室/团队的学硕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建议想要报考学硕的你,提前向心仪导师手下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只有了解清楚,才可以在深思熟虑后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在这里,小编也总结了4个常见的关于专硕和学硕常见的误解,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误会一:学硕有文章,专硕没有无论专硕or学硕,有没有文章,主要看老板有没有课题、有没有资金!学硕三年,无所事事,只混到一篇中文核心毕业的,大有人在!而有些专硕,虽然临床三年工作繁忙,但毕业时身上已经有好几篇SCI了。甚至,运气好一点的话,还能蹭一下一区或二区SCI的作者。归根结底,只有导师和平台够牛逼,你才有机会发文章,才有机会发高质量的文章!举个例子,某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研究所关于某种疾病的临床数据。只要导师同意,你又能拿到手,稍微整理一下,发一两篇高质量的SCI不是问题。跟着牛逼的导师/平台,不用你怎么费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收集到数据。甚至,有的平台,连疾病相关数据都收集好了,就差人分析写论文了。所以,专硕跟着牛逼的导师,一点都不比学硕差,是一样可以发高质量的文章的!而高质量的文章,在后面的考博上是非常有优势的!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专硕发高质量文章是一件很常态、或者很普遍的事情。许多专硕,甚至是985的专硕,临床轮转三年,文章依然无所得。最后还是在导师的照拂下,勉强发一篇合格的文章谋求毕业。相比白天临床、晚上挤时间做研究的专硕,学硕有一个优点,就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科研。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一样,非常重要!好的科研思维不仅能帮你申请基金,而且在以后的晋升写文章中都有很大作用。哪怕你以后从事的医院没有实验室,但你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科研思维将简单的病例整理成高质量的SCI文章。或者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后,通过外包公司或者实验室,一样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如果导师能力不行(例如没课题、没资金),或者放养你(不指导开题、不指导实验、不指导写作,全凭师兄师姐带等),或者干脆按临床专硕的模式培养你,那么,你的学硕三年可能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也出不了什么成果。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数。大多数勤勤恳恳的学硕还是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误会二:学硕能直/考博,专硕不能首先,能直博的学硕非常少。很多医学院校都有一个叫做“中期考核”的东西。如果你有SCI,各方面又很出色,导师又有名额,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都有直博的机会!其次,学硕虽然考博相对容易,但那也是相对专硕而言的。根据某园子论坛的粗略统计,学硕考博成功的比例,大概是十分之一。但在现实中,这个比例可能更低!现在的博士研究生,大多都是是申请考核制和统考制。其中,申请考核制占大多数!没有文章,或者是说是高质量的文章,申请考核通过的希望十分渺茫!假如你的导师不是博导,基本上你不可能读你导师的博士,只能在毕业后去申请攻读另外导师的博士。可其他博导也有自己的学生啊,他的学生如果也报了他老师的博士研究生,那他又为什么要放着已经相处了三年且彼此之间非常熟悉的学生不要,一定要一个性情不熟悉又非常陌生的你呢?你确定你自己有那么优秀,能够吸引得到老师吗?所以,将读学硕和读博直接划等号,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另外,如果你跟着的导师,假如不是大牛,去的实验室平台也就是发SCI 2或3分水平的实验室,那么,你自己再怎么努力,到毕业时,依然很难发出高分的文章。而且,如果导师手里没有课题,别说考博了,硕士顺利毕业也是一件很惆怅的事情!三年后出来,你和名校的同学的差距真的会越来越远!另外,导师的人品也千万要打听一下。毕竟,导师坑学生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谈到专硕考博,比较难的有两方面。第一,是没有科研经历或者科研成果的话,是很难吸引到导师的。第二,是专博的名额非常少,招收名额远少于科博,可以说是僧多粥少。每年的竞争都非常激烈,能上岸的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更别提,某高校虽然明面上写着公开招收专博,但潜规则里只招收这个学校毕业的专硕。其他学校的专硕,连进入面试复试的机会都没有!但总的来说,专博现在每年每个高校都是在扩招,考上的人也有很多。只要努力,不气馁,总有机会实现的!误会三:学硕补贴多,专硕补贴少在说这个情况之前,小编先简单总结一下医学生研究生期间的经济来源和开销。无论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经济来源主要由5方面组成,分别为:1、学校的奖助金;2、科室的奖金(医院补贴);3、导师给的劳务费;4、其他收入。而专硕和学硕,研究生期间的开销主要来源两方面:1、学费;2、生活开销。先说说这个学费,大多数学校学硕的学费都差不多8000左右。但专硕,差不多要12000-20000,波动较大。大部分是16000,像是暨南大学,专硕学费就需要20000。而说到学校的奖助金,每个学校的情况则不一样。在这里,小编以汕头大学医学院为例分析一下。汕头大学还是相对比较慷慨的。第一年入学都能获得8600学业奖学金,再加上百分百覆盖的6000的助学金。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都可以实现抵消大部分学费,给父母减轻负担。图片来源:汕头大学研究生网但其他学校的奖助金,可能就没有那么高。据小编了解,大部分医学院校只能拿到5000到8000奖学金。如果是专硕,奖学金可能只能抵消一部分学费。另外,奖学金的评定,很大程度也偏向学硕。他们比专硕更容易评到一等、二等奖学金,甚至是国家奖学金。因为评比奖学金中,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SCI!虽说学硕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机会更大一点,但也不是每个学硕都能获得国家奖学金。毕竟,国家奖学金的名额就那么多,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在有些学校,评国奖的隐形要求是,SCI 5分一作以上。但专硕也不要气馁,因为在临床轮转,可以得到科室奖金(医院补贴)。如果你拿到了执业医师证,可以独立值夜班,医院还会给你发额外的夜班工资。有些医院的补贴福利是真的很好。例如,珠海市人民医院的某科室、惠州市第三医院的某科室等,专硕一个月所有补贴加起来可以有5000+。但这些科室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只能看个人机缘。另外,外科的专硕研究生,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时不时蹭手术室的饭,省下吃饭的开销。当然,还有某些医院,真的是把专硕当研究生苦力用,发工资时当学生看。科室奖金、医院补贴等都没有他们的份。这样的专硕只能等着每月300-800的学校补贴抵消吃饭开销。如果,导师手里有课题,把你叫过去帮忙做实验。好一点的导师,可能每个月会给你800+或更多的补贴。差一点的导师就什么都不给,纯粹当免费的劳动力使用。最后,说说这个其他收入。这个波动范围很大,主要看个人!一些牛逼的科研达人帮别人润色论文,或者经营微店,写稿翻译文章,也可以赚到数目不小的零花钱。但这些副职还是比较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学业精力。事实上,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能在读研间实现温饱自给自足,不用家里掏钱,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我们还只是在读研的学生。学习才是我们最主要的事情和当务之急!误会四:学硕毕业后去大医院,专硕毕业后去小医院再来说一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问题,前面也有提到一点,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能不能留院或者找到好工作,就要看你老板/导师帮不帮忙了!如果你的老板有人脉,或者跟着的老板是院长/副院长,三年来和你的老板稍微混好一点关系。毕业时老板打声招呼,你在当地或者本省找个好工作,其实一点都不难。学硕找工作确实比专硕困难多,因为少了一纸规培证,很多用人单位会嫌弃你。但如果你老板愿意帮忙,动用他的人脉和关系,打个招呼,其实也还可以。不要小看你的老板,他能够到今天这个地步,手里或多或少有一点人脉和资源。所以,尽量和你们的老板打好关系吧,不要和你的老板闹掰!撇开老板这个因素,我们单纯讲讲找工作。四证合一的专硕,出来后在市一级或者县一级的医院还是很好找工作,很吃香。但假如往更高的医院走,不懂科研,就有点后继乏力了。因为好的大型的医院,例如某些省级医院或者XX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根本就不缺干活的医生。而在某些地区,例如上海,学硕是比科硕吃香的,晋升机会也更多。因为每年下级医院上来的的进修生、本科毕业的规培生以及轮转的研究生都有一大把,根本不怕没有人干活。这些医院,更愿意招收懂得搞科研的医生,尤其是发了高质量文章的医生。因为科研实力,可以直接决定它们在国内,甚至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这一点在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尤为明显。假如你想去医科大学及它们的附属医院,不懂得搞科研,几乎不可能进得去。当然,在这些医院,入职门槛也很高,一般只有科博才有很大机会。所以,有志于考取学硕的同学,尽量目光放长远一点,最好走得更高,继续往博士方向发展。总的来说,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最终选择要看个人的喜好及发展。想要尽快就业的同学,可以选择专硕。想要走得更远的同学,可以选择学硕。但无论怎么说,学硕和专硕的就业和待遇,总体上来说,还是优于单纯的本科毕业生的。图片来源:网络另外,再讲一下目标院校/专业的选择!考研届一直盛行着一句话:“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每一届的师兄师姐用血和泪的教训证明出来的!有时候,选择确实比努力重要。在报考院校时,一定要注意四个坑!第①个坑:复试时间晚有些学校不仅复试名单出得晚,而且复试也开始得比较晚。在这些院校,一旦你复试被刷,基本上你都没有机会调剂其他院校了。为什么?因为其他院校的调剂复试都早已结束了!举个例子,广东省内一个医学院校,广东医科大学,当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快进入调剂和复试的尾声时,它的复试才姗姗开始。而这个时候,已经是4月份初了,全国范围内能调剂的医学院校也所剩无几。即便是B区的医学院校,大部分都结束复试工作了!更别提今年B区的医学院校出乎意料得火爆,调剂名额也所剩无几。假如你真的被广东医刷了,这个时候再去找调剂院校,几乎是找不到了。假如你一志愿报考得是这类院校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确定自己能上的话,请务必在复试调剂期间,多关注一下其他院校的调剂信息。建议初试报考时选择一些复试时间较早的院校。这样的话,一志愿落选的话,还有机会去调剂其他复试调剂时间比较晚的学校!第②个坑:不保护第一志愿有些学校,会保护第一志愿报考它的学生!什么意思?比如你报考这些学校的某个专业,然后不幸被刷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这个学校的其他专业,即校内调剂。而在这个过程中,外校调剂的同学是不能参与的!只有等到一轮、甚至二轮校内调剂结束后,外校调剂同学才能加进来,竞争剩下的名额。举个例子,广州医科大学保护一志愿。假如你报了广州医科大学普外科,不幸被刷了的话,那你还有机会去调剂广州医其他空缺的专业,例如儿科、精神科等。当然,即便是校内调剂,你也要和其他一志愿报考但被刷的考生竞争。但竞争难度会相对小一点。而有些院校,是不保护第一志愿的!如果你一志愿报考这些院校,一旦复试失败被刷,那你就要和校外调剂的考生一起竞争校内剩下的、少得可怜的其他专业的名额。比如说,汕头大学医学院不保护第一志愿。如果你报考了汕大,一志愿没能上线的话,然后仍然找汕大的调剂,那你就要和被985/211刷下来的神仙考生一起竞争剩下的名额。这其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某些院校在复试接受调剂时有很多“骚操作”。比如,有的院校是一志愿和调剂生一起复试,然后更倾向于要高分的调剂生来改善自己的生源质量。第③个坑:初试压分严重在北京、南京、上海等考研热门地区,竞争激烈,是存在着“压分”现象,尤其是医学学硕。因为学硕的专业课试卷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或者学校联盟进行命题,由各自学校改卷,分数波动很大,导致最后的总分相差很大。有些考研人的初试成绩被严重压分,甚至没过A区的国家线,导致没办法在A区进行调剂。而某些院校为了接受优秀调剂生源也会压低一志愿考生的分数。不得不说,这些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如果你报考学硕的话,笔者建议你把英语好好提一提。因为学硕调剂的话,大多数导师都是只看英语成绩的。因为学硕英语是统考试卷来得,含金量比较高。第④个坑:导师制招生or导师组招生导师制招生和导师组招生是不一样的。导师制招生的学校,例如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就要求考生在初试时就报到具体的导师名下。导师制学校的导师,复试时权利很大!如果你是报考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在填报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人选了。你可以向导师直接发邮件询问,或者通过师兄师姐侧面打听。为什么要问清楚?因为这些导师制的学校,导师的权利比较大。如果导师不要你,即便你过了复试,也很容易一下子就被刷掉,相当于你这一年的努力都打了水漂。而导师如果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一般都会直接回邮件拒绝你,不会藏着掩着耽误你。一般来说,这种未经初试就已经有心仪人选的导师,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但也不能放松警惕。去年,有一个学弟,报考了某所导师制院校的消化内科专硕。因为这所导师制院校,以前经常有关系户调剂挤走一志愿的传闻。所以为求稳妥,学弟发邮件过去礼貌地询问导师今年是否已经有心仪学生。没想到,一天后,导师居然给他回邮件了,说今年已经有心仪的人选了。学弟看到后赶紧改了报考志愿,这才成功地上岸。后来,学弟通过师姐打听,才得知今年有一个二战的亲戚同学报考了他。至于导师组招生的学校,它会走流程,不用考生先选择导师。它会先筛出待录取的考生后,再分配导师,即在复试结束后,按总排名/总分数来挑选导师,不需要初试时就具体报到某个导师。最后,讲一讲如何避开上述四个坑。办法很简单,就是向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千万不能敷衍!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想象!择校的本质是一场信息战!只有自己花功夫、花时间去了解清楚,才能了解到一手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掉进坑里。其次,除了这五个坑,还要注意报考院校/专业的大小年!举个例子,今年报考暨南大学临床专业的人扎堆了。因为去年是小年,报考暨南大学的同学只要过线,只要愿意调剂,基本就上了。结果今年异常火爆,报考的人非常多,以致于内、外科的复试线十分高。暨大内、外科的复试线在330+分以上,非常恐怖!报考专业也存在大小年!再举个例子,中大五院去年的消化内科都没有招满人,需要靠其他几院调剂才能满足招生需要。但今年却意外地火爆。上线的共有10个人,其中不乏有390+和400+的神仙。消化内10进2,一时间成为五院报录比最高的专业,没有之一!因为今年报考的人参考了去年的情况,扎堆报名,消化内反而成了大年。如果师弟师妹对自己的实力不是特别自信的话,建议避开这些热门的科室。为什么这么建议?因为不管是呼吸、心还是消化等内科,只要你报的是内科学方向的专硕研究生。研究生三年后出来,毕业证上都写的是内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因为内科专硕的研究生都是要轮转整个大内科三年。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要报考的本科室要轮6个月,而其他科室只要轮3个月。所以,对自己实力不是很自信的师弟师妹,在初试报考或者调剂时,可以避开那些相对热门的科室(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考虑一下风湿科、血液内科、传染内科等这些相对冷门的科室。同理,这种方法,放在大外科上也是适用的!而关于如何选择报考学校和科室,小编个人建议是要正确评估自己。最好是在报名前做一下模拟卷子,估摸一下自己的分数再决定目标院校和专业!985、211的名校每年都有很多学霸报考,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的实力不是特别强,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三年后出来,待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选择目标专业,千万不能乱选。因为你选择的专业可能就是你未来从事的职业。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个专业未来指向的生活,就千万不要去读。例如,你不喜欢和小孩子打交道,嫌弃小孩子,就千万不要选择儿科!毕竟,选择学医已经是一个巨坑了,为何还要让自己再掉进另外一个火坑。胡乱选择,不仅浪费了你三年的金钱、精力和青春,也会让你和你的导师十分痛苦。而这又何苦呢?图片来源:网络最后,重中之重,讲讲选择导师的事情!考研,不管是报专硕,还是报学硕,选择导师,都应该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导师分博导和硕导。一般来说,博导的竞争会比硕导更加激烈。但这并不绝对,一些口碑很好、又是热门科室的硕导,每年都十分抢手。每年经常都有运气爆棚的小伙伴,发现导师只有自己一个人报考。只要能过线,复试自己不作死,基本上都能成功录取到研究生。但假如你有志于读博的话,小编建议你尽量还是选择博导。因为博导的学生,读博或者说读导师的博士的概率会更大一点。但不管是博导还是硕导,导师的性情都是重中之重!导师可以学术普通,但为人一定要有底线!有些导师,对学生是真的好,虽然物质上没有给学生太多,但精神上真的是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家里师母烧了好菜,还会带上一些给学生吃。也有一些导师,只是为了得到学校的科研经费,才勉强收的学生。收了学生后,就完全撇下给下面的师兄师姐带,不闻不问,纯粹放羊养着,只有在毕业的时候才会过问一下。还有些导师,性情喜怒无常,有时候开会或者聊天,开着开着或聊着聊着就发脾气了。底下的学生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导师和导师之间差别很大,有的性格温和,有的严肃,有的钟爱科研,有的热爱临床。但大部分导师还是能尽到他们自己的义务的,起码在顺利毕业这方面,不会卡你们。一般来说,导师要招一个学硕,起码要有一个10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招一个专硕则需要手头有一个5万以上的科研项目,才能支撑毕业论文的要求。但不排除有些导师,手里头没有项目和经费,还是硬着头皮招学生,导致学生最终毕不了业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年都能发生好几例,硕士和博士都有。建议你报考前,先通过导师底下的师兄师姐,将导师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包括他的研究方向、科研经费、对学生的态度、未来就业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有一个坑,你需要注意一下。假如你要报考一个科研大牛的专硕,最好打听下大牛以往学生有无被迫转学位情况发生。因为专硕要在临床轮转,不能长时间呆在实验室里面,但学硕可以。为了自己的科研进度着想,大牛一般会把学生从专硕转为学硕。例如,某个医学院校(坐标广州),它的附属研究所和附院的王牌专业的大牛导师,就特别喜欢将专硕转成学硕。如果你不愿意转,可能复试的时候你就会被刷掉,哪怕你是专硕的第一名。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挂牌招学硕,干嘛要挂专硕坑人?其实,答案很简单。学校不会给一个导师批太多学硕的名额,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迂回招收学硕。今年,就有一个学妹被坑到了。本来报的是XX科的专硕研究生,考了第一名,最后却被转成了学硕。学妹为了读研也只能咬牙答应了转学位,之后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缓过来。所以,强烈建议你们一定要打听清楚,能联系直系师兄师姐的一定要联系!在这种事情上,切记不能敷衍!其次,导师之间是分派系的。不同导师从属不同的科研团队,自然也分出了不同的派系。这个派系,怎么说呢,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你以后在你老板的人脉关系范围内就业的话,这个派系就显得十分重要!举个例子,广东省某城市某医科大学附院的儿科,分成了三个派系。假设你跟着一个儿呼吸科的大牛读学硕,然后儿呼吸主任刚好也是大牛已经毕业的学生。你毕业后,大牛打了个招呼,你来到这家医院规培。因为有老板的关系,你就被自动默认为儿呼吸科派系的人。然后,你会发现,在儿呼吸科派系轮转时十分轻松,主任、带教都会罩着你。反之,其他科室就会轮转得战战兢兢,稍不注意就会被骂。规培完后,你有很大的几率可以留在儿呼吸科里。然后,儿呼吸科派系的科研项目或者团队会向你开放,你可以借他们的平台发文章晋升。而其他科室的科研项目,因为你不是他们派系的人,他们自然就不会带你。另外,如果你不加入一个派系的话,基本上这些科研项目或平台都不会向你开放,也没有人会带你发文章,除非你自己掏钱外包实验室,或者干脆就买文章了。当然,你也可以规培后选择留在儿科的其他科室。但这样的话,先别说他们会不会接受你,首先你自己就会先脱离自己原本的派系。如果你是选择回老家,脱离导师的人脉范围就业,那么导师派系对你的影响就会很低。你可以自由选择你想加入的派系,但同时,你就必须从头开始。因为导师对你就业起不了任何作用,你的三年研究生只混到了一个学历,没有积累下任何人脉。这两种就业各有利弊,希望你慎重选择。如果你读研究生就是奔着就业去的话,建议你先想好以后想在哪个城市工作。然后报考在这所城市有影响力的导师,这是一种性价比较好的选择!再来说说学硕和导师的关系。虽说同样是一个导师的学硕和专硕,但学硕和导师的关系会更密切一点。因为学硕在实验室呆的时间会更长,与导师的交流会更多。而专硕,因为临床轮转,与导师的关系会疏远一点。但这些都是相对的!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话题,是关于导师和一作!具体可以看一下小编之前发的文章:医学生考研:谈谈导师和一作的那些事情!建议先向师兄师姐打听好导师的人品,最后再慎重选择!图片来源:网络因为小编当初也经历过弯路,渴望曾经有个人可以拉他一把,告诉他更多的信息,不至于做出选择时那么窘迫和那么仓促!如果你周围也有考研的医学人儿,请与他们分享这些信息,让他们能少走一些弯路,这也是我写这篇又臭又长又没有人看的文章的最大希冀了!最后,衷心祝愿2020考研的医学人儿都能不负韶华,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加油!冲吧
金山网讯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门诊部主任、上海青年医学专家后备人才孙辉博士,做客由江苏大学“1+0”健康促进协会、江苏大学医学院社团联合会、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未来医师节论坛,为300多名大一医学生做《医学生如何职业规划》的讲座。孙辉结合自己先后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学习、工作的经历,与大一医学生分享经验。对于同学抛出的“规划四证合一”“规划工作后考研”“专硕和学硕的选择”“规划考博与万家立业”等问题,孙辉逐一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帮助医学生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潘锋 杨泠)
大学里最累的4个专业,期末如高考,学生很心酸导语:在经过高中三年的艰苦奋战后,许多人都背起行囊奔赴下一个学习的站点,去开始下一段学习旅程。在大学里不会再去学语数外理化生或者政史地。而是专门的攻读一个方向。即使如此,大学里面还是有很多专业的,许多人在挑选专业的时候挑花了眼,然后就随便选了一个专业,结果就是,大学四年的期末考试就像是高考那般艰难。下面小编将告诉大家小编眼里大学最累的3个专业。一、医学这个专业当然是在医学院里面才有的,普通的理工科的大学里面是没有的。医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需要人去花大把的时间去学习与钻研,才有去当医生的资格。医学的专业的学生大多要读5年,本来期末考试就很折磨人了,可是医学生们还要忍受五年的折磨,其中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许多人为了在医学上能够有更高的成就,都会去选择考研考博深造自己,那就更加的痛苦了。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并不存在划重点一说,因为医学生的书一整本都可以作为重点。二、数学小编估计学数学的都是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的,然后就选了数学这么一个不会过时,在未来也会有许多选择的专业。可是数学是那么好学的吗?从小编当年数学高考时全省平均分60多分就能看出来,数学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到了大学之后,所学习的数学叫高等数学,更加的高等了。里面还要学线性代数,数学分析,什么的。个中滋味不是小编所能想象的,虽然小编并不是一个数学专业的学生,但是小编还是感受过被数学支配的恐惧的。三、建筑学建筑学在本科阶段也是要读5年的。作为一名建筑学的学生,你得把自己变得全能,不仅要会做模型,还要会画各种施工图,熟练使用各种软件等等。说到画图,小编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看到建筑学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画图,从早画到晚,再从晚画到早。对,通宵的去画图,就是这么恐怖。不过,当他们看到医学专业的学生时应该会心理稍微平衡一些吧!四、法学没错,法学也是很累人的,小编在以前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拿出了自己厚厚的专业书,可是一旁的法学专业的学生拿出了同样厚厚的专业书,可是她的专业书有小编的专业书两个厚。而且他们都需要背各种法律条文。想想都很难。据说,那些法学生们每当期末的时候,就会梦到一条又一条的法学条文追着他们跑!而且他们面对的是那些纠结又复杂的案件,如何去梳理分析等等,都是令人望而生畏啊!虽然说小编在这里列出了三个在大学里比较累人的专业,但是每个专业都不是那么容易学的,要想学好一门专业,随便对待是不行的,还是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好好的钻研。毕竟当你成为你专业的学霸时,你还是很厉害的。小编想对那些选了这些专业的学生说,选了这个专业之后也不要沮丧,专业平时的学习虽然苦了点,但你们从中的收获是巨大的,俗话说,没有苦,哪有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去努力播种了,到后来肯定会有一个不错的收获的!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医学专业受到了考生的追捧,各种医学院分数都直线上升。最典型的就是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在一些地区,他们的分数甚至超过了本部的分数,让人刮目相看,意想不到。那么在这些医学专业当中,哪些专业最受欢迎呢?第一位、临床专业众所周知,临床专业是整个医学院的核心专业。临床专业相对来说,他的学习时间非常长,而且任务非常繁重,要学习很多的课程,以及临床实操中的一些知识和技能。通常情况下临床医学是五年制,而且要有三年的规培才能考取职业医生的执照。如果要进修的话,还要学习专硕三年,还可能要考博。所以他的学习时间之长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2020年学生报考医学院临床专业热情不减。第二位、口腔医学临床专业收分是最高的,那么如果临床专业走不了的话,很多考生会考虑报考口腔医学专业。第一个原因是他的分数相对来说比临床专业要低,第二它的学制相对来说要短一些,不像临床专业需要读研,要考博,口腔医学专业相对来说,本科就可以就业,所以这几年这个专业非常火,比如四川大学华西医口腔专业现在可以追平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第三位、麻醉学麻醉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而成的专业。它是用药物使病人暂时失去知觉,通常应用在手术和急救过程当中,所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都很高。在现代手术的过程当中,麻醉起到关键的作用,各个医疗卫生部门需求量很大,就业和待遇不错。第四位、医学影像专业如果分数不够临床或者口腔医学以及麻醉专业的话,更多的同学会选择医学影像专业。影像专业并不简简单单是看片那么简单,它需要根据各种仪器的检测,做出科学的诊断,是临床医学的不可或缺的辅助学科。在现代诊断和治疗当中,它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距2019年高考,还剩不到60小时.....同学们现在应该都在修正备考!考完必将面临选择专业,医生这个专业到底怎么回事?医生这个职业好不好?真实记录一个实实在在的医生,至于这个职业好不好,请自己判断。其实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苦衷,就好比我们常常说的那句话: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有人觉得医生这个职业特别好,令人尊重,都是别人求着自己;有人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肮脏,整天收红包,拿回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好与不好,因为隔行如隔山,我们只陈述医生这一个职业,您来判断这个行业好不好。我们就从学习,找工作,上班,升职,薪水,时间支配,陪家人一起的机会,社会待遇等等几个方面来聊一聊。当拿到医院院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这个职业好,啥时候都不会失业,越老越吃香。这是周围亲朋好友对于一个医学生的祝福吧,但现实的医学生是如何成长为一名医生的呢?求学路漫漫:一般大学本科4年,医学都是5年,在基础学习中,已经比同龄人多付出一年,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要么和标本打交道,要么和患者打交道。入学后直到以后的几十年中,反反复复的会考试。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后都不会再考试了,医生毕业后要考研考博,要考执业医师证书,要考中级职称,要考副高职称,要经常考三基及医学核心制度。上学期间的书一直要陪伴自己的一生,而且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每年都会有部分更新,所以,需要不断学习,直到哪一天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才可以放下专业书。工作很难找,不得不继续读书:对于绝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医学类是很难找到工作,有人说那是你要求高,要求低一点就能找到工作。记得18年前,我们毕业去招聘会,很多的县级医院大多数都要博士,最低也要求硕士,除非运气好,能找到一份工作。很多人没办法只有继续读书再3年硕士,还有人继续读书3+博士,这样博士毕业最少11年,而其他专业一般只需要8年就能取得博士学会,这就差了5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能有几个5年呢?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继续读书,那是没办法的办法。我一个同事的弟弟,名牌医学院本科毕业,回到自己的市里,找了好多关系,才找到一份工作,最后自己不愿去要去考研。3年后硕士毕业,还是没有好工作,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城市,那个位置已经没有了,再次托关系找人,再次花钱,再次找了一份3年前的工作。这3年有人已经开始赚钱,有人已经练就了技术,有人已经从住院医生升为主治医生,可是他不得不从头再来……医生升职的道路比较漫长:大概分为这几档:实习医生,住院医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般来说实现医生需要3年规培,就是去别的医院学习3年,才能回自己医院当住院医生,现在好像博士毕业后只需要规培1年。等于是正式上班前又得花1-3年实习。从上上大学第一天算起,你的高中同学已经赚钱10年,已经是公司中层了,可是你还在实习阶段。这期间还要考试,考执业医师。当成为住院医生,过3-5年,经过考试+写文章大部分人都能成为主治医师。可是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几乎是很多医生一生的坎,因为副主任医师名额有限,同时要求能写文章,能有科研成果,能看病,能考试,曾几何时还要能送礼,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有机会成为副主任医师。从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那基本要求一样,但更多要求文章+科研,甚至你可以不会看病,38岁就能成为主任医师,即使你手术做的特别漂亮,你不会写文章,你也永远是个主治或副主任医师。很多人到退休也只不过是个老主治医师……薪水:这个话题是很多人最为关心的,很多人认为医生好,就是觉得医生赚钱比较多。首先每个医院不一样,我们不能拿着全国排名靠前的几十家医院来评价所有医生的薪水。道理很简单您觉得协和医院的医生能和县级一样的医生赚钱一样多吗?可是县医院特别多,而协和医院这种疾病的医院很少。所以薪水不一样,确实有的医生薪水很高,但大部分医生就和中等水平普通百姓一样。我们没有办法评价各个医院,各个城市的薪水,我们就拿同一个医院来举例子。和很多传统的行业一样,薪水和年资、技术、职称都有一定关系,基本上也属于金字塔式的分配,主任>副主任>主治>住院。最关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个科室不一样,有的所谓的金牌科室普通医生的奖金比有的科室的主任医师还要多。所以薪水的变量比较多,不好对比,但整体来说,比普通工薪阶层要高一点,但离中产阶级还有一段距离,当然也有很富有的医生,但毕竟是少数。如果您觉得薪水是衡量一份职业好不好的标准,那么一定不要只看到各大城市的大医院,除非您能保证您的孩子以后能去大医院上班。时间都去哪了?我们上面说到了,一个博士毕业的医生,要比高中同学晚将近10年才能赚钱开始养活自己,接下来还要成家,还要养家,医生大部分都是晚婚晚育。我们就从上班再开始说说医生平时的时间,如果一个科室有7个人值班,那么一医生一年有52天全天在医院度过;可是我们现在基本上4天就一个班,也就是一年中有80-90天全天24小时在医院度过,这其中有狠多时间都是周六周日,也就是没有办法正常度过周末,我们家一个月才能正常周末一次。也就是每年有1/7到4/1的时间全部是在医院度过,正常的假期根本没法修。所有的节假日,排到谁算谁,不管是春节、国庆长假,还是端午、清明短假,都有可能被假日禁锢。很多人可以陪着父母孩子去玩耍,但对于医生来说只有——值班。我上班十几年,也就回家过年3次,所有的长假就请假一次出去过。即使昏倒不用值班了,但也要随时准备着随叫随到,因为会有急诊患者或不可预知的紧急情况。如果要当医生,一定要能承担时间不属于自己,时间只属于医院,时间只属于患者。身体安全:我们每年都能看到过劳死的医生,每年也都能看到被伤,甚至被杀的的医生,这个话题过于沉重,不便深聊……就在上个月我们附近医院的40岁博士,主任医师,脑出血死亡;就在前提北京一怀孕33周女医生,因为没有及时给一老人患者让座,被停职。医生在大多数人心中,应该就是佛,不应该犯任何错,不应该有任何不足之处,应该是完美的,应该大公无私的,应该是全心全意只为他人考虑,不为自己着想的人。可是医生首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呀,您有没有想过一个医生就是您的儿子女儿,就是您的父亲母亲?当然有医生确实也该收拾,比如过度医疗的,不解释病情的,态度极为恶劣的,这些医生有没有想过患者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子女,您会怎么办?灰色地带:有人还会说,你们医生没时间,那是你们赚钱,做手收红包,看病开药拿回扣。你们被打被砍活该。这个问题也是大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很难谈清楚,关于灰色地带这是个公开的秘密。没有任何理由说因为付出了十几年读书,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就能拿红包,就能拿回扣。这是违法犯罪,可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很难完全杜绝呢?这是相关部门的职责,举个例子:做手术你不送红包,医生就不给你做吗?这都是大家惯出来的毛病。只有少数医院少数人有资格拿到所谓的红包,大多数医生都是普通医生;灰色收入也是严格的金字塔构造。一年前我一个朋友手术,就因为我没给主任意思,让老爷子在手术床上躺了8个小时,才去手术,当然确实老爷子遭罪了。可是这个主任我也是服了,等以后有机会会在我的真实的医院专栏中详细记录。还有就是回扣问题,这个根本不是医生能左右的事情,比如你生病了,医生难道不开玩药,不手术吗?即使没有回扣也得干活,源头不在医生收,而是谁在给,谁制造了这些回扣,还请有关门部下大力气,下大力度去治根治本,而不是把矛盾全部转嫁给医生。医生这个职业好不好,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王医生只是介绍一个真实的医生。医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但医生这个职业很特殊,因为是和生命打交代,不管对你来说医生是不是好职业,既然干了这行,最基本的就是要有责任心。要有仁心,要有爱心,要有人心!如果您决定报考医科大学,一定做好吃苦的准备!一定要做好奉献的准备!【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近期,很多高考生在填志愿,医学算是热门之一,分数普遍不低。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请不要学医,不要做医生!1.医学专业培养周期长,前期收入低,工作量大。先说说医学的学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最普遍的是5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本科, 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英语班,长学制包括临床医学8年制本博连读,临床医学8年制(口腔医学方向),临床医学8年制法语班。此外其他学校有招收7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本硕连读,6年制临床医学德语班, 9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南京医科大学)等。经过5年本科学习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的医学生,须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方有资格成为一名医生。2016年底推出的政策要求规培考核合格的医生需继续进行2-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经过5+3+X的培养,18岁入学的医学生本科生在28岁-30岁的时候可完成所有培训(目前的政策)。5年本科结束后,如果选择学术型深造至博士(一般是三甲医院的要求),则总培养期为5年医学本科+3年学术型硕士+3年学术型博士+3年规培+2-4年专培,18岁入学且考研考博一次成功,硕士博士均在3年完成(2010年博士延期毕业率达58.48%,部分院校开始把博士3年学制改为4年学制),此时34-36岁可完成目前的培训。8年制和7年制医学生(专业型博士和硕士学位)也需要参加规培,上海的政策是强制3年。如果选择报考4证合一专业型硕士,若顺利通过各项考核,3年后可获得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规培合格证,即有资格成为一名医生。经过2-4年的专培后,年龄为28-30岁,时间上较为划算。不过专业型硕士在培养期间以临床轮转为主,科研能力相对较弱,面临毕业后就业压力大且职业后期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深造期间的主要收入是研究生津贴,与很多其他专业差不多。而规培期间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家和培训基地的补贴,一般仅能满足日常开销。正式进入医院工作后,在职业生涯前期(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阶段)收入仍较低,且工作强度很大。现实一点的话,30多岁的人年轻医生在医院里级别最低、工作强度最大,同时家庭压力也会很大。同龄人可能已经在职场工作10余年,不说人人事业有成,但至少在领域内收入稳定有所作为了。我国自有国情在,国家医疗投入占GDP百分比偏低,但中国医生的学习周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一样,学医的背后意味着父母家人乃至伴侣长期在时间上(培养周期长)、经济上(工作晚收入低)、人力上(帮带孩子等)的巨大支持和付出,同时自己也需殚精竭虑10年如一日。所以,并不建议没有学医初衷的人学医,更不建议急功近利者学医。2.高水平医疗平台门槛高,竞争激烈,年轻人待遇不高压力大。大部分积极上进的医学生会寻求声誉好实力强的就业平台,如高水平大学的附属医院、省级三甲医院等。这些平台医疗水平先进,但竞争也异常激烈,门槛高。即使进入平台,一方面临床任务繁重,另一方面面临的科研压力如开展课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文等也会很大。伴随这些的是微薄的收入,医学生和一线年轻医生的疲惫和无力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3.目前国内的医疗环境并不友好。一方面医疗本身是高成本事业,医疗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百姓就医成本要下降,国家医疗投入无法大幅提高,那么巧了,政策要求医学生低成本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各种培训)的时间被一再拉长。另一方面,恶意伤医杀医时有发生,患者不信任医院,医患矛盾等问题依然很突出。医学是与人打交道的学科,面对中国数量巨大的病患群体,医生们如何做到不能被情绪影响理性判断,同时要尽量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是需要反复修炼的一项能力。4.众所周知,医学本科阶段课业繁重。坚持的过程很痛苦,我也曾多次在竞争中压力大到哭泣。经历过一学期20多门课,也经历过持续2个月,每周考一门重要医学课程的考试月。相比于前面几条,课业压力是最容易接受的,毕竟咬着牙就能坚持。当你学完厚厚的医学课本,可能已经不舍得离开这个行业了。说完了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来聊一些积极的观点。1.医学本科课业负担的确很重,但是非常成体系。细胞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以及各种医学专业课,加上临床见习、实习,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培训体系的目的就是为培育出一名专业的医生打基础。在不少专业,提高某些方面综合素质可能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有时取决于原生家庭的条件和环境。而医学生的早期成长很大程度是靠自己啃书本练技能练出来的,这无疑对家境普通的优秀孩子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医学的专业准入门槛高,一直靠技术吃饭。主要肯付出努力,苦练本领,就能获得立足之地。这也是医生的职业优点之一:稳定。2.在上学期间会逐渐接触到医疗行业。当前医疗环境确实不好,无良媒体也喜欢报道奇葩甚至颠倒是非的故事。但大部分百姓还是信赖医生的,医闹的治理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医学具有人文情怀,医生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维护良好的环境。此外当前优质医疗资源稀缺,这使得医生的社会地位可保持在一定的水平。3.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医生前期要“忍辱负重“,得耐得住寂寞。但从中后期开始,随着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每过一个阶段,收入都会阶梯式增长,前期漫长的耕耘会渐渐收获。改编知乎的一句话送给医学生:到了二十六七岁的年纪,当同龄人已经趋于稳定,而我们还在迷茫未来在哪个城市扎根,会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相处。这种鲜明的对比会让人沉不住气,让人心急。所以,沉住气,沉住气,沉住气。送给高考结束的孩子:白色的巨塔需要有人攀登,希望填报医学志愿的你敬畏生命,有一颗温暖的心和一腔热血。如果真的热爱,请不遗余力。2016年播出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不避讳医患冲突、采用真实风格,让医生、患者的心灵在生命与爱的两弦上获得了强烈的共振。2019年播出的《人间世第二季》也推荐大家观看,了解真实的医院和医学生。近期播出的纪录片《手术两百年》,是中国第一部以医生视角系统展现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作品,力求记录科技历史变化,展现人道主义光辉。建议观看。(图片素材源于网络。作者鲁昱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