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学生吐槽考研:要不是本科只能去社区卫生院谁考研呀!周敏

医学生吐槽考研:要不是本科只能去社区卫生院谁考研呀!

千呼万唤始出来,让考研人等的花儿都谢了的考研国家线终于来了,A类地区300分,B类地区290分,你以为中公卫生人才网的小编要问你过了吗?那你就想错了!距离公布分数线都已经过去了6天,大家都应该适应了自己的分数,这回,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医学生是怎么吐槽考研的。@网友Jackylyl用姜文邪不压正里的话来说:要不是本科只能去社区卫生院谁考研呀。正经人谁考研呀?你考吗,我不考。考研能让人知道?让人知道还叫考研吗?下贱!@网友lx随心师弟师妹们加油!先进了再说。But 现在找工作真的好难了……医学研究生真的跟本科生差不多了。沿海发达城市自然不用说,基本要博士,研究生最差也是名校。就拿我们西部(四川)来说,最近几年很多医院都升三甲了,今年找工作发现很多偏远地区的县医院基本都要招硕士,地级市三甲虽然也招硕士,但是一堆硕士去竞争一两个名额,人家还是要名校的学生。可想而知你们三年以后就业压力有多大。好好学,加油!@网友XZ帅气扩招真的好吗 又不扩公立医院摊牌了 我考400不想扩招@网友我在远方等你灬2020年国家线说:“我要涨,我要涨”,教育部说:“小兄弟,国家有政策今年得扩招,忍一手,稍降降,300行吗?明年你说了算。” 2020年国家线:“一言为定。”@网友dxy_vyrrrsw6国家线的确是参考……要是国家线进复试就好了,虽然想的美,哈哈,我也就多那10分,校线估计没戏。复试方式也没定,今年太难了,调剂又是一群神仙……@网友morningman国家线降5分,对第一志愿擦线党是好消息,但是对于调剂的学生来说就太难了!调剂名额可能有限,会有高分上不到学的情况存在,低分调剂更是难上加难!“要不是本科只能去社区卫生院谁考研呀!”小编认为说得太对了,那么问题来了,你,考研了吗?

流浪汉

2020考研倒计时百天:考研渐成“毕业刚需”?

【社会37度】编者按:这里的文字没有浮华,没有空谈,没有“标题党”。信息轰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只希望安静记录身边的故事,关注冷暖人生,带你触摸社会的体温。题:2020考研倒计时百天:考研渐成“毕业刚需”?作者 郎朗如今,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进入100天倒计时。逐年递增的报考人数、僧多粥少的录取比例、被标签化的“考研党”……这场数百万人参加的全国性考试,每一点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讨论。不久前,“逃避式”考研的话题一度上了热搜。一个“逃”字,给不少考生们打上了标签。但“考研”岂能被几个词汇简单标签化,个体选择的背后,有名校梦,有竞争压力,有毕业的仿徨,等等。考研,我们专业的“刚需”凌晨2:49,医学生薛薛失眠了。没有犹豫,她打开网课视频,拿出笔记本,听了一节政治课。6点左右,她抱着书本去了图书馆,开始新一天的复习。薛薛的考研倒计时是从247天开始的,从那时起,她的作息表里没有了逛街、聚会、出游,而变成背单词时间、背政治时间、复习《心律失常》时间……卧室里,复习笔记渐渐挂满了墙。这是她第二次考研,目标河南大学。“考研是专业所迫,我个人也想提升一下平台。”她说。如果不考研,薛薛只能做基本的护理工作,她已经感受过那样的生活。在医院实习期间,薛薛经常忙得没空上厕所,遇到难缠的患者,轻则言语伤害,重则打骂医闹。她不想以后的生活都处于这种焦虑中,不想变成“被生活吊打的咸鱼”。而对于薛薛其他临床专业的同学来说,考研势在必行。考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专硕”),就可以在校期间通过考试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这两个必要的证书,而硕士毕业证意味着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平台。他们很清楚,对好的医院和机构来说,研究生学历是必需的;否则只能去相对较差的平台,学历也会成为晋升的障碍。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医学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93%),读研比例最高的也是医学生(近30%)。相应的,医学研究生的分数线也水涨船高。形势如此,薛薛也深知其中的艰难,去年目标学校复试线一下子涨了20分,今年她的压力更大了。在一些考研论坛的相关讨论里,有的医学、历史等专业的学生甚至在大学入学前就做好了考研的打算。“不考研几乎不可能。”有同学这样说。考研,我的毕业出路之一和薛薛相比,同样在备战2020考研的翟宇飞,他的复习节奏要少些紧张。除了复习考研,他还在准备简历参加秋招。出身于吉林大学的他,毕业后在长春、沈阳或是东三省其他城市的一些企业都是比较容易找工作的,但翟宇飞并不想留在东北,所以他在考虑其他出路。考研是其中的一个选项。他对名校没有很深的执念,“如果能更进一步也算是锦上添花,考不上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损失。”而家人更希望他回新疆工作。父辈们在当地发展的很好,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姥姥当了一辈子教师,舅舅阿姨们也是当地的公职人员,对于已经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他而言,回老家考公务员或者当老师都是不错的选择。翟宇飞打算拼一把,“考不上就算了,去工作,”翟宇飞说,“如果工作满意,放弃考研也是可以的。”“再不济,回老家。”翟宇飞并不是个例,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研动机为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而两年前,报告显示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占13%。作为“过来人”,对目前在山西大学读研二的缉熙来说,考研也只是当时毕业面临的选择之一。“当时自己比较迷茫,没什么选择。”缉熙说,看到同学找工作,她也投简历参加校招;身边的同学都在考研,不想毕业就失业的她也就顺手准备了起来。由于本科学历找到的工作不尽如人意,研究生学历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所以考研对缉熙来说,成了一条比较好走的路。“如果不是和同学一起,我考研可能不会成功的。”谈起未来的规划,缉熙没有很具体的想法。“可能会去当高中老师吧?”她有点犹豫,“还是看工资择业吧,其他只是加分项。”有了高学历,才有竞争力?不同于薛薛一心考研,去年,柴子岩决定考研的时候,自己已经毕业工作了两年。“不抓紧提升的话,很容易被学历限制上升空间。”柴子岩说。一些工作单位招聘的时候明确要求985或211学历,这个门槛把只有普通本科学历的柴子岩挡在了很多机会之外。在工作中,他感受到随着知识技能的更迭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会有被裁员风险。身边的同事也给他带来危机感。不知什么时候起,“海归”背景、硕士学位似乎逐渐成了“标配”,而他们的待遇和升职空间也远远高于自己。考?不考?柴子岩非常纠结,前前后后考虑了半年之久。毕竟考研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他,辞职去考研,做出这个决定,不容易。离职意味着没有收入,不愿向家里伸手要钱的他只能吃“老本”;和应届考生相比,他的年龄也显得尴尬,研究生毕业就已经30岁了。除了这些,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万一考不上怎么办?父母一开始是反对的。在他们眼中,拥有稳定工作、收入还可以的儿子该考虑结婚了,这时候去考什么研?但他们最终还是被儿子说服了。戒掉所有的娱乐活动,卸载手机里绝大部分软件;为了省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每天早上5点起床,吃饭只吃速食简餐,一遍一遍地刷高数题……重新适应学生生活并不容易,柴子岩努力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可是,重返校园哪有那么容易?2016年柴子岩毕业的时候,据教育部数据,考研报名人数只有201万;当2018年他报名考研的时候,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290万,但当年研究生教育招生仅有85.8万人。“很多人注定只能当‘炮灰’。”柴子岩说,很不幸,他也成了“炮灰”中的一个。知道落榜的结果后,柴子岩躲起来悄无声息地哭了一场。看着胖了20斤的自己,胡子拉碴,学历不高,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对象,二十多岁的人一事无成,他觉得“除了考试,好像真的什么都不会干了一样,连烟火气都没了”。他重新审视了考研这个决定,真的非考不可吗?但他不后悔,回到职场的柴子岩说,如果有可能,他还想考研,但这次会考虑在职研究生。考研执念,真的要非考不可?“如果说高考是一群人奋斗的记忆,那么考研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人的狂欢。”柴子岩这样总结那场“刻骨铭心”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难度每年都在增加,但学生们的报考热情并没有消退。”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郎铁柱说。在校生、职场人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狂欢。是什么原因带来了持续不断的“考研热”?海天教育考试研究中心总监吴睿认为,就业竞争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就业竞争的增大,企业、事业单位招聘,甚至公务员考试等,很多岗位就明显加大了对延伸学历的要求。这是考研报名热度不减的外部环境。”吴睿说。“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本科毕业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是考研热的大背景,对于一般学校的学生来说,考研似乎是最简单的上进门路,也是看得见的可靠门路。”郎铁柱说, “考研热还会持续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或是自愿或是随大流,不少学生把考研当成了增加就业机会的筹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不能为了考研而考研。”吴睿说。不同的专业对人的要求不同,有的需要实践经验,有的需要学历提升,他认为,比起考研,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距离开考还有100天,薛薛和翟宇飞正在积极地备考中,回到工作岗位的柴子岩也在犹豫是否要考在职研究生。(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完)

血防线

2020考研倒计时百天:无论你爱一个人还是恨一个人,都让他去考研

如今,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进入100天倒计时。逐年递增的报考人数、僧多粥少的录取比例、被标签化的“考研党”……这场数百万人参加的全国性考试,每一点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讨论。不久前,“逃避式”考研的话题一度上了热搜。一个“逃”字,给不少考生们打上了标签。但“考研”岂能被几个词汇简单标签化,个体选择的背后,有名校梦,有竞争压力,有毕业的仿徨,等等。考研,我们专业的“刚需”凌晨2:49,医学生薛薛失眠了。没有犹豫,她打开网课视频,拿出笔记本,听了一节政治课。6点左右,她抱着书本去了图书馆,开始新一天的复习。薛薛的考研倒计时是从247天开始的,从那时起,她的作息表里没有了逛街、聚会、出游,而变成背单词时间、背政治时间、复习《心律失常》时间……卧室里,复习笔记渐渐挂满了墙。这是她第二次考研,目标河南大学。“考研是专业所迫,我个人也想提升一下平台。”她说。正在复习的薛薛 受访者 供图如果不考研,薛薛只能做基本的护理工作,她已经感受过那样的生活。在医院实习期间,薛薛经常忙得没空上厕所,遇到难缠的患者,轻则言语伤害,重则打骂医闹。她不想以后的生活都处于这种焦虑中,不想变成“被生活吊打的咸鱼”。而对于薛薛其他临床专业的同学来说,考研势在必行。考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专硕”),就可以在校期间通过考试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这两个必要的证书,而硕士毕业证意味着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平台。他们很清楚,对好的医院和机构来说,研究生学历是必需的;否则只能去相对较差的平台,学历也会成为晋升的障碍。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医学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93%),读研比例最高的也是医学生(近30%)。相应的,医学研究生的分数线也水涨船高。形势如此,薛薛也深知其中的艰难,去年目标学校复试线一下子涨了20分,今年她的压力更大了。在一些考研论坛的相关讨论里,有的医学、历史等专业的学生甚至在大学入学前就做好了考研的打算。“不考研几乎不可能。”有同学这样说。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考研,我的毕业出路之一和薛薛相比,同样在备战2020考研的翟宇飞,他的复习节奏要少些紧张。除了复习考研,他还在准备简历参加秋招。出身于吉林大学的他,毕业后在长春、沈阳或是东三省其他城市的一些企业都是比较容易找工作的,但翟宇飞并不想留在东北,所以他在考虑其他出路。考研是其中的一个选项。他对名校没有很深的执念,“如果能更进一步也算是锦上添花,考不上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损失。”而家人更希望他回新疆工作。父辈们在当地发展的很好,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姥姥当了一辈子教师,舅舅阿姨们也是当地的公职人员,对于已经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他而言,回老家考公务员或者当老师都是不错的选择。翟宇飞打算拼一把,“考不上就算了,去工作,”翟宇飞说,“如果工作满意,放弃考研也是可以的。”“再不济,回老家。”资料图:考研学生在图书馆内看书复习 翟宇飞并不是个例,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研动机为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而两年前,报告显示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占13%。作为“过来人”,对目前在山西大学读研二的缉熙来说,考研也只是当时毕业面临的选择之一。“当时自己比较迷茫,没什么选择。”缉熙说,看到同学找工作,她也投简历参加校招;身边的同学都在考研,不想毕业就失业的她也就顺手准备了起来。由于本科学历找到的工作不尽如人意,研究生学历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所以考研对缉熙来说,成了一条比较好走的路。“如果不是和同学一起,我考研可能不会成功的。”谈起未来的规划,缉熙没有很具体的想法。“可能会去当高中老师吧?”她有点犹豫,“还是看工资择业吧,其他只是加分项。”有了高学历,才有竞争力?不同于薛薛一心考研,去年,柴子岩决定考研的时候,自己已经毕业工作了两年。“不抓紧提升的话,很容易被学历限制上升空间。”柴子岩说。一些工作单位招聘的时候明确要求985或211学历,这个门槛把只有普通本科学历的柴子岩挡在了很多机会之外。在工作中,他感受到随着知识技能的更迭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会有被裁员风险。身边的同事也给他带来危机感。不知什么时候起,“海归”背景、硕士学位似乎逐渐成了“标配”,而他们的待遇和升职空间也远远高于自己。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复习 受访者 供图考?不考?柴子岩非常纠结,前前后后考虑了半年之久。毕竟考研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他,辞职去考研,做出这个决定,不容易。离职意味着没有收入,不愿向家里伸手要钱的他只能吃“老本”;和应届考生相比,他的年龄也显得尴尬,研究生毕业就已经30岁了。除了这些,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万一考不上怎么办?父母一开始是反对的。在他们眼中,拥有稳定工作、收入还可以的儿子该考虑结婚了,这时候去考什么研?但他们最终还是被儿子说服了。戒掉所有的娱乐活动,卸载手机里绝大部分软件;为了省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每天早上5点起床,吃饭只吃速食简餐,一遍一遍地刷高数题……重新适应学生生活并不容易,柴子岩努力和自己的惰性作斗争。可是,重返校园哪有那么容易?2016年柴子岩毕业的时候,据教育部数据,考研报名人数只有201万;当2018年他报名考研的时候,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290万,但当年研究生教育招生仅有85.8万人。“很多人注定只能当‘炮灰’。”柴子岩说,很不幸,他也成了“炮灰”中的一个。知道落榜的结果后,柴子岩躲起来悄无声息地哭了一场。看着胖了20斤的自己,胡子拉碴,学历不高,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对象,二十多岁的人一事无成,他觉得“除了考试,好像真的什么都不会干了一样,连烟火气都没了”。他重新审视了考研这个决定,真的非考不可吗?但他不后悔,回到职场的柴子岩说,如果有可能,他还想考研,但这次会考虑在职研究生。资料图。中新社发 张勇 摄考研执念,真的要非考不可?“如果说高考是一群人奋斗的记忆,那么考研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人的狂欢。”柴子岩这样总结那场“刻骨铭心”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难度每年都在增加,但学生们的报考热情并没有消退。”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郎铁柱说。在校生、职场人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狂欢。是什么原因带来了持续不断的“考研热”?海天教育考试研究中心总监吴睿认为,就业竞争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就业竞争的增大,企业、事业单位招聘,甚至公务员考试等,很多岗位就明显加大了对延伸学历的要求。这是考研报名热度不减的外部环境。”吴睿说。“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本科毕业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是考研热的大背景,对于一般学校的学生来说,考研似乎是最简单的上进门路,也是看得见的可靠门路。”郎铁柱说, “考研热还会持续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或是自愿或是随大流,不少学生把考研当成了增加就业机会的筹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不能为了考研而考研。”吴睿说。不同的专业对人的要求不同,有的需要实践经验,有的需要学历提升,他认为,比起考研,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距离开考还有100天,薛薛和翟宇飞正在积极地备考中,回到工作岗位的柴子岩也在犹豫是否要考在职研究生。(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来源:中国新闻社

爱之泉

考研路上的你还好吗?

同样是作为一种社会筛选机制,考研的合法性似乎比不上高考,而背后隐约可见的则是一个逐渐形成的社会状态—对人的评价更看重其社会价值排序上的位置,社会资源分配的天平也逐渐向那些有社排上的身份的人倾斜。12月22日,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锣,290万考生赴考场。据了解,这一数字较上年增加52万,增幅达21%,创历史新高。与“考研热”交相辉映,“学历鄙视链”“招研究生为何看本科出身”等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对“原始学历歧视”的热议。这让很多本科只上了“四非”(“非985”“非211”“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学生感到心情复杂。他们开始怀疑,考研给自己的社会流动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好处。有人说,这是由于学历的“贬值”;也有人说,第一学历更高的人往往素质也更高,因此能受用人单位的重视;还有人说,研究生招考的“公信力”远不如高考。然而,这就是所有事情的全部逻辑吗?我身边也有一些正在备战考研的本科“四非”。我想讲一下他们的故事。被迫考研 有数据显示,“排名”靠前的近百所大学的学生家庭背景中,出身社会下层的占比早已大大缩小,而 “四非”高校当中,出自社会下层的学生比例正逐渐增大。近些年,文凭的稀缺性早已大不如从前,只有进入“好大学”才能给社会下层带来社会流动的好处。对于“四非”们来说,在这样一个自古以来就把“考试”赋予了很强的资源分配合法性的社会环境里,既然高考没能给他们的社会流动带来好处,同时他们又没有其他的稀缺资源,那么他们只能把向上流动的希望寄托于考研了。傍晚六点,窗外的天色逐渐变暗。岚岚抬起头,往周围扫视了一圈,自习室里的人正陆续离开,只剩下空荡的桌椅,和一摞摞叠得跟人差不多高的书本。她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合上了厚厚的《外科学》,准备去吃饭。刚上大一的时候,岚岚就打算要考研了。她学的是临床医学,今年已是第二次“参战”。岚岚当年高考失利,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湖南某“211”高校的独立学院。她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因为她很早就知道,近几年很多二乙以上医院的用人门槛早已是水涨船高—只有进入“好学校”,才有进入“好医院”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其招聘的最低学历要求,大多都抬高到了硕士。她还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名校学生由于其所处圈子的各方面优势,具有进入待遇与条件更好医院的便利。于是,她与周围很多同学一样,为了将来的就业,只能寄希望于高学历,并早早就把考研作为将来要走的“默认选项”。岚岚从小就比较好强。她努力奋斗的动机,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还更多的是为了改变家庭的命运。她希望自己常年经营水果摊的父母能为她感到骄傲,能使他们不再为没有保障的生活而烦恼。学医耗费了她很多的精力,同时又要准备实习、考研的事情,很久以前岚岚就用“长路漫漫”来形容自己的求学生涯,“医学生们都是被迫考研,尤其像我们这种本科就不好的”。随着考试的临近,岚岚感觉压力巨大。去年的失败虽使她积累了经验,但今年选择了另一所更知名的学校,她必须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相比去年,她对自己抱有更大的期待,以至于她成了班级里把考研目标定得最高的人。事实上,与岚岚相似的考生还有很多。山东有几所“四非”高校,比如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这些学校因学生热衷考研而声名远播。那里很多学生把考研当作人生的第二次高考,他们大一开始就准备考研,部分院系的考研率甚至达到80%。网上有段子调侃他们是“为211头破血流,为985流泪心碎”,还有人称那些学生是“为考研而疯魔”的人。无论如何,为考研而疯魔的他们,心态至少比一些自称“佛系”,或沉浸在“丧文化”的青年要更为积极。然而,他们的状态似乎也体现了,近几年的阶层竞争已经传递到了他们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他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赶上这个潮起潮落的时代洪流。对于“本科出身好的人,能力也更强”这一说法,虽然岚岚觉得本科出身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高低,但她并不认为自己天生就比本科出身好的人要差。因为她愈渐感觉到,似乎很多东西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如果当初没有家庭条件的限制,那她可以去上更好一点的中小学,自然也能去更好的大学。会被歧视吗? 相比未雨绸缪的岚岚,段茵则显得后知后觉,因为她等到毕业之后才打算考研。段茵本科就读于广东潮州的一所师范学院,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她从小就不太喜欢念书,在大学期间她也没有考虑太多将来的事情,除了上课以外,很多时间都和朋友在打牌、逛街、玩手游。直到临近毕业,她参加了一次大型招聘会,现场投了好几次简历,但都因专业限制或文凭不高而直接被拒。心里满不是滋味的她,这才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面非常狭窄,而且以前考取的教师资格证的作用也十分鸡肋,因为市区里很多学校的招聘起点都至少是“211”了。段茵的家境十分普通,没有什么渠道能给她的未来带来多少机会。受周围人的影响,她开始第一次认真考虑自己的将来,决定选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通过读研、读博,将来进高校工作,“算是人生第一次有了明确的目标,想真正努力一把,就是感觉自己挺后知后觉的”。人有视野的盲点,这实属平常。懂得面对现实,悬崖勒马,这也算是值得庆幸。实际上,这并非段茵首次和我接触时所谈论的内容。段茵是通过考研论坛认识我的,她准备考湖南师范大学的伦理学。相比她以前的本科学校,湖师大的“等级”已高了很多,属于“三有”高校的序列。为了获取报考学校的信息,通过网络论坛搜寻、联系那些“过来人”,这在备考大军里属于“常规操作”。“学长,湖师大有歧视吗?”这才是段茵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她很担心自己的本科“四非”身份会在复试中受到考官歧视,以致名落孙山。在此之前,她已经在四处打探湖师大是否歧视“四非”考生的消息,而她寻找的方式也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往搜索引擎里直接输入“湖师大”加“歧视”二字的组合,再通过搜索结果,在害怕又期待的复杂心情之中,点进各种论坛里搜寻着遭遇过歧视的“前车之鉴”。段茵之所以如此担心,是因为考研不同于高考。高考总共只有一大场考试,而考研包含初试与复试两个环节。高考全部为笔试,客观性强,而考研虽在初试为笔试,但在复试中却有“面试”的环节,这就给整个考试带来了主观的因素。哪怕很多高校的总成绩计算方法是以初试成绩的60%加上复试成绩的40%,却也难以忽视考官的主观因素给整个考试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只要打开各大考研论坛的学校版,打探“是否歧视”的帖子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段茵有两个朋友2017年报考了华南某院校,并以排名上游的初试成绩成功进入复试。然而,在面试的时候,考官数落他们本科学校“课程设计不合理”“培养方案有问题”。当他们走出考场的时候,尚未察觉个中深意,但不久来了一个年轻老师,给他们留下一个温馨提示,“你们快去找调剂学校吧”。他们这才明白,自己已经被刷下。对“歧视”同样感到担心的还有岚岚,倒是她所报考的学校要“公平”很多。虽然那是一所知名的医科大学,每年有很多本科出身较好的考生也会报考,但她打听到,只有初试分数太低的时候才会将她区别对待。对此,她感到些许庆幸。同样是作为一种社会筛选机制,考研的合法性似乎比不上高考,而背后隐约可见的则是一个逐渐形成的社会状态——对人的评价更看重其社会价值排序上的位置,社会资源分配的天平也逐渐向那些有社排上的身份的人倾斜。从“四非”到“四有”不论考研的公平性如何,历年来也确实有不少本科“四非”成功跨入“四有”,实现了“学历鄙视链”上的等级跃升。罗宇轩也想成为其中一员。他一直对高考的失利耿耿于怀,考研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实现“翻身”的宝贵机会,他觉得自己必须抓住。当年,罗宇轩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想学心理学,打算将来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分数太低,最后只能调剂到四川某“三本”院校,而且读的还是他丝毫不感兴趣的应用物理学。于是,在大二的时候,他就决定要跨专业考华东某大学的应用心理学——这所学校拥有全国知名的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单位。这样一来,他不仅从“四非”跨到了“四有”,还从理科跨到了文科,这在考研人的眼中属于实实在在的“敢死队”。而他则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实习没去,什么招聘会也没去,反正没给自己留后路”。大多数人都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备考的,而他在大二下学期就把《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书籍抱回了寝室,比其他人足足提前了一年。与很多考生一样,为了拥有安静的氛围、避免他人的打扰,他在备考没多久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并每天坚持“早出晚归”的生活作息。在接到我电话的那一刻,他正放下手边的政治辅导书。那是一本为众多考生所熟知的政治教辅,其橙黄色的封面十分醒目。他调侃,自己现在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美好分数需要与不充足不扎实的知识储备之间的矛盾”。临近考试的这几周,罗宇轩早上六点就起了床,晚上十一点半睡觉,每天的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几乎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图书馆每晚十点清座,我回房间了还会再花半个钟头背书”。罗宇轩并不担心“歧视”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他早就消除了信息壁垒,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稳扎稳打,本身对考试就有十足的信心。对于“原始学历歧视”,他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他相信社会的淘汰机制是多种多样的,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在众人中凸显出来。实际上,将“学历高”等同于“素质高”是大众的普遍看法,但这二者并无必然联系。不仅“素质”的内涵经不起推敲,而且学历高的人群其绝对数量本身就比较小,哪怕其中只出现很少素质高的人,也容易给人“学历高等于素质高”的印象。况且,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人数更多的低学历群体,其素质高的人也肯定是更多的,只不过由于其总体分母太大,导致素质高的人作为分子,无法凸显其更高的比重而已。相比罗宇轩的自信满满,岚岚在这段时间里倍感焦虑,她的另外两个室友同样属于“二战”。有时候她们会约好一起吃火锅,指望着味蕾的享受能换来短暂的喘息。段茵倒是心态平静,因为我跟她透露了一些考试的信息,扫除了她对“歧视”的担忧。当被问及“原始学历歧视”是否与社会结构固化有关时,段茵觉得很难回答,她对这些并没有什么概念,只觉得大家都是平等的。她的反应实属平常,但不知以后这个想法是否会改变。作者 |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生 贺艺成编辑 | 石勇 sy@nfcmag.com排版 | St.

既雕既琢

高考、考研聚焦: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8年本博连读,全国仅此1家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成立于1954年,历经6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国内著名的、以发展多层次基础医学教育、研究人类生命科学和防治疾病的基础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科研中心之一,是国家基础医学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训基地之一。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基础医学院吧!8年本博连读,全国仅此一家壹- 问答时间 -基础医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成立的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可以说是伴随了整个新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历史。那么,基础医学院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中作出过哪些突出的贡献?在教学、科研上都有哪些成绩?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学科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基础医学专业,是目前基础医学专业唯一获教育部批准的八年制本博连读培养单位。学科汇聚了一大批我国基础医学的先驱和教育家,如解剖与组织学家马文昭、生理学家沈寯琪和王志均、生物化学家刘思职、病理学家徐诵明和林振纲、免疫学家陈慰峰等。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形成了严谨创新的治学传统,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和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部进行了四轮教学评估,学院基础医学学科在其中三轮都位列榜首。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基础医学学科入选。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多层次基础医学教育、人类生命科学和疾病防治基础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贰- 问答时间 -基础医学院承担着培养医学生的启蒙教育,针对医学研究方向和临床医学方向的学生,学院在教学安排上有什么不同的侧重吗?基础医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学习内容,是整个医学教育的核心和基石。学院承担基础医学和医学实验学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并承担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其他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专业多、学生多、课程门类多、工作量大,我们按照“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夯实基础”的原则,依据不同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不同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不同专业的《病理学》学时不同,实验或实习要求也有所不同学院努力强化各专业培养特色,针对性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加强专业特色案例教学。使基础医学教学紧密对接医、口、防、药等专业教育。除了教改专业(教育改革示范性专业)外,非教改专业在基础医学课程上主要区别是学时数的不同,而这种不同都是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而有所不同。比如基础和临床专业基础医学阶段的新途径教改体系是以“扎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创新、服务临床”为目标,以基础医学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小组讨论和贯穿基础医学阶段全程的科研训练为重点。后期则会依据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而各有侧重,如基础专业培养科研的领军人才,后期会加强科研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而临床专业则会进一步加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学习。叁- 问答时间 -近年来,学院在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近年来,学院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开设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百余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0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基础医学专业每年为国家培养300余名优秀毕业生人才,有7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PBL小组讨论科研,与教学、产业左右联通肆- 问答时间 -学院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方面有哪些专门的工作?您对于本科生科研有什么看法和建议?目前,学院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年招生百余人;在读研究生677人,其中博士生415人,硕士生262人。学院的基础医学专业主要培养优秀医学科学家。学院开放导师选聘,实施全程导师;加强创新性综合实验课程、科研思维训练课程、前沿交叉课程教学;选拔优秀人才实施8+3培养计划,即国外3年博士后培养;坚持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创新性综合实验课程分为一阶段与二阶段本科科研训练是寓教于研,促进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研究型学习的有效措施;本科科研训练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能够训练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为以后从事前沿科技创新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伍- 问答时间 -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哪些成果?在鼓励科研方面又有哪些制度性的安排或者是相应的举措?科研成就方面,学院有一批代表性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如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T细胞分化及发育、雌激素相关肿瘤的分子机制、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新发传染病的分子病理和免疫机制、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细胞衰老的定量指标等。其中韩济生院士的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的发现阐明了针刺镇痛的内在机理,促进了针灸疗法在全世界的推广应用,并且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神经学的内容,把中国神经生物学和痛觉生理研究推向了世界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曾获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奖著有《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近5年,学院每年批准立项各类科技项目百余项;年均发表科研论文约400篇,其中每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批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及国际发明专利5项。自主研发的I类新药“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获CFDA临床试验批文并实现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开发。2018年5月,肝脏病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了王玲课题组在戊肝病毒引发肝外疾病方向取得的新进展鼓励科研方面学院在鼓励科研方面大力发展医学组学、基因与细胞编辑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筹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聚焦医学前沿领域,打造学科高峰和创新高地。加强基础与临床学科交叉合作,组建重要系统性疾病研究为导向的学科群。加强PI团队建设,建立基础/临床召集人制度,试行兼职联聘、集群聘任、Co-PI机制。2018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坚持需求导向,深化科技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人员新老体制过渡。坚持同行评议为主,实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改进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和效率。医患关系紧张是暂时的,医德教育绝不是暂时的陆- 问答时间 -Q:基础医学院一方面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任务。您如何理解学院的使命?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又秉承着什么样的理念?A:学院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科教兴医,为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和基础前沿科技支撑。目前,学院形成了“统筹资源、开放办院”的建设发展理念,明确了打造健康学科生态环境、建设世界一流基础医学学科的目标。Q:医学是一项专业度极高学科,理论与实践都极端重要。学院如何平衡理论和实践,让两者相得益彰?A:医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学院重视组织优秀师资投入基础理论核心课程教学,打造了一批医学理论精品课程;同时,学院加强学生的通用实验能力培养和前沿科技训练,大力建设“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提高学生的生物医学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提供平台支撑。同时,学院重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推进医教协同,加强基础—临床贯通的案例教学,积极与临床医院开展教学合作与联合培养,兼聘优秀的临床医生承担学院课程、担任学生导师。积极适应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医学学科融合趋势,培养医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兼优的未来医学人才。Q: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医学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工作者?在医德教育和医患关系和谐方面,学院都有哪些考虑和做法?A:世界面临“IT时代”之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生物技术和医学是不可或缺的主流科技。本质而言,不需担心医学专业对最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优秀医学生和医疗工作者特别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把握生物医学前沿科技,又要有高超的实验技能和诊治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伦理。纪念大体老师的追思会,是“爱·责任·成长”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或是一种市场经济早期过程性问题,“上帝客户”观念被粗暴扩散到公益性医疗服务行业。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行业规范与法制规范的健全,相信这个问题是暂时的。但医德教育绝不能是暂时的,学院坚持将立德树人、医德教育作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核心内容。以“医患关系”为主题的讲座柒- 问答时间 -Q:基础医学院作为最大的一个学院,您认为学院在“北大医学”发展战略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结合健康中国建设的大的时代背景,您觉得基础医学院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A: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远超单一学科承载力。以学科交叉整合为特征的“北大医学”战略,给作为生物医学“桥梁学科”的基础医学院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学院要充分发挥学科兼容特点和综合优势,把握重大医学突破及转化起点向基础研究前移的趋势,深入推进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药学的交叉合作;积极推进医学教育向健康教育扩展转型,积极开展健康科技创新与研发,为“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个人简介万有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神经生物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分会副理事长。Neuroscience Bulletin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副主编。来源:北京大学

美国心

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考研到郑大临床,划算吗?网友们众说纷纭

首先观点:肯定不划算,但是总体也不算吃大亏。哪里不划算?从院校角度讲很不划算。武汉大学是985院校,双一流a,老牌的重点大学,民国时候就是牛叉国立高校。现在更是厉害。录取分数非常高。比如河南2018,653分。郑州大学是211院校。双一流b,属于新中国新秀。虽然录取分数也很高,但是和武汉大学有明显差距。差了近50分。这一点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从高考角度讲,绝对是不划算的,毕竟高考差了50分,差距很大建议武大医学学生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最好,或者首医,协和,北医,复交川大中山等。低一档的西交医,山大医,郑大医都报考吃亏。不要小看首医是非211院校,医科水平现在已经远超武汉大学了,和北大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不相上下,如果想去北京工作,考首医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医学这个东西,有非常强的地域性,郑州大学医科在河南及周边那是绝对的扛把子。而武大医学院在湖北只能当老二,因为老大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如果想在河南就业,郑大医学院绝对是不二的选择,因为郑大医学院河南省卫生领域的所有领导,教授,三甲医生基本承包了。咱们分析一下武汉大学,郑州大学两校医科的实力对比。先1981年首批博士点武汉水利电力学院(5个并入武大):高电压工程、工程水文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武大(11个):现代外国哲学、世界经济、国际法、汉语史、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基础数学、空间物理、物理化学、植物学、病毒学哈医大(4个):医学遗传学、生理学、内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首都医大(3个):内科学、外科学、眼科学浙医大(2个):传染病学、内科学(血液病)苏州医学院(2个):内科学、外科学河南医大(2个):病理解剖学、耳鼻咽喉科学武汉测绘学院(2个,并入武大):航空摄影测量、大地测量重庆医大(1个):传染病学西安医学院(1个):生理学山东医大(1个):妇产科学天医(1个):内科学湖北医学院(并入武大):0可以看得出来,当初湖北医学院是合并院校中实力最差的一个,和河南医科比差距很大,没有一个医科博士点。当时基本属于不入流的水平。武汉大学医学院,郑大医学院,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数量郑大医学院数量是37个,而武大医学院数量是20个,郑大医学院差不多是武大的两倍。咱们看附属医院实力,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排行郑州大学:名次,院校名称,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数量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6个重点临床专科31,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11个重点临床专科4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9个重点临床专科85,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个重点临床专科可以看出,武汉大学这一点是被郑州大学碾压的,郑州大学光一附院就26个临床重点专科,而武大两个加起来才13个。数量上,郑州大学是武大的进3倍。可见在附属医院实力上,武大医学院和郑州大学医学院的巨大差距。咱们看临床医学学科评估:不过武汉大学的口腔医学很厉害,获得了A级,这一点要承认学科评估上看,两个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主要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看,两个院校几乎完全一样。而武汉大学作为老牌985发展成这样,说实话有点对不起牌子。其他基本没啥说了,最后还是建议,能考985好的医科大学肯定要考。如果想在河南地区工作,选择郑州大学不吃亏,其实医学实力综合起来是超越武汉大学的还有大家讨论,留言,点赞,转发

夺魂索

一年有80万医学生毕业,为何只有2万多同学成为医生?

今天逛论坛,发现一个有趣的话题:每一年,国内的各大医学院毕业生加起来,有80万之多,但是,为何只有2万多名同学,最终成为医生呢?是医学院毕业生难就业?还是同学们都改行了?如果仅仅看这两个数字的巨大对比,是不是会感觉到,医学生都流失了?其实,首先应客观看待这两个数字,医学院毕业生中,包含的专业类型是很多的,除了临床,肯定还有别的,如麻醉专业、影像专业、预防专业、公共卫生专业等,这部分同学,当然成不了医生了。能成为医生的同学,只有学临床、口腔这类同学。再来看数据,从一份近年调查的报表来看,近几年来,执业医师中,年轻医生的比例在下降,年老医生的比例在上升。那些医学院毕业的同学,主要的去向,是读研和读博,报考执业医师的同学,比较少。真正毕业后想当医生的同学,如果留不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就会转行。另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国家一方面扩招专科学生,希望这些毕业生能去乡镇医院。可是呢,一方面又限制专科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学历的各种通道,这部分同学,也会走上转行的道路。医学院毕业生多,真正成为医生者少,这种医疗人才的流失,不光有以上原因,最主要的,是医生待遇收入远低于其的劳动量和教育成本,以及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环境,还有等等不能细说的原因。不改善行医环境,在医学教育上无论下多少功夫也没用,大把医生转行。临床医学的招生规模在降低,加上考执业医师的人数在减少,转行的医学院毕业生在增多……各种因素加起来,就会出现题目中的现象——一年80万医学生毕业,却只有2、3万的同学最终成为医生。培养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究竟需要多少教育资源?需要多少时间?相信答案同学们都心知肚明,仅仅是一个本科毕业生,就需要5年时光,一般情况下,还只是学了个皮毛,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需要进一步考研、读博士,在不断深造提高后,还要通过在医院的实践磨练,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可以说,这个教育成本,是非常高的。对于这个话题,同学,您如何看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顿悟

医学生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金山网讯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门诊部主任、上海青年医学专家后备人才孙辉博士,做客由江苏大学“1+0”健康促进协会、江苏大学医学院社团联合会、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未来医师节论坛,为300多名大一医学生做《医学生如何职业规划》的讲座。孙辉结合自己先后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学习、工作的经历,与大一医学生分享经验。对于同学抛出的“规划四证合一”“规划工作后考研”“专硕和学硕的选择”“规划考博与万家立业”等问题,孙辉逐一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帮助医学生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潘锋 杨泠)

君子道

中山大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计算机、医学、化学…建议收藏!

经历过考研锤炼的你们,想必并不只是多了一段百味杂陈的经历。这也许是未来的一个导向牌,指引你去到比梦更遥远的地方……在学术之路上有幸入围的小伙伴们,我们深表祝贺,也理解你们或多或少的忐忑不安,这条路快要看到终点,请一定坚持!给你准备了一些复试经验,路还需要你自己走下去,希望能给予你们多一份鼓舞与信心!终点等你!医学类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医学党面试其实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大部分。首先说说硬实力,包括成绩,英语,科研三大板块,属于日积月累的沉淀。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英语水平,有科研项目成果,都是在简历上可以马上抓人眼球的亮点。一般来说,医学生的面试其实也就是通过上述三大板块的考查进行筛选录取,包括(1)专业知识的问题,主要是医学专业知识,一般是和你要面试的科室相关,有的医院还会有操作考核,以及专业知识的中英文互译,有些医院还会考英文文献翻译;(2)英文自我介绍以及英文的对话交流,主要考查英语口语水平;(3)如果有科研成果那会针对本科的科研经历问相关问题。其次是软实力,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形象气质,沟通能力三大板块。首先面试的时候要有自信,不卑不亢的态度才容易得到青睐,要明确面试是一次双向选择,只要准备充分,老天总会眷顾你。其次面试时要穿着得体,精神面貌要好,第一印象很重要。在面试过程中,有效和顺畅的交流是加深印象的一个工具,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一个加分项。只要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到位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复试,相信大家都可以顺顺利利的拿到自己想要的offer,加油干巴爹!临床医学专业 宁蓉一、不打无准备之战:首先当然是考取好的分数,这是最好的准备。(当然啦,如果成绩不是很理想,也可以通过后续的一系列的准备来获得一定的帮助)1、确定心仪的导师:可以通过医院官网、师兄师姐推荐(最可靠的当然是师兄师姐的推荐,导师的性格脾气、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重要,这一点尽可能摸清楚)。(主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招收的类型以及社会任职等);确定后就是准备发邮件给导师了(发邮件的时机:个人觉得取得入营资格后为佳,邮件内容可以包括你的学习情况、主要科研和获奖情况、对所选读专业的认知与想法、对导师研究方向的了解以及今后的计划,切记,不要长篇大论,能简则简,可以的话可以约见面)2、准备一份文书:中、英文简历,自荐书,以及各种获奖证书(有些医院需要推荐信,比如复旦、北大,有些医院需要在读证明,准备成绩单、成绩排名证明、综测排名证明、在读证明等证书的过程比较繁琐,可以一批同学互相帮助。另外,申请夏令营时,需要电子版,建议使用“扫描全能王”app,就无需去复印店扫描,可能一些字迹比较小的需要去复印店比较清晰,如成绩单;最后,这些材料准备好了,就根据你预计参加的夏令营num,复印份数);简历可以是简洁的一页,如果觉得自己的经历比较多写不下一页可以写成两页式的,总体应该要简单,可以加上封面,凭个人喜好决定。自荐书可以写自己的大概情况以及未来研究生的计划。3、提前准备中英文版本的自我介绍1分钟、3分钟各一份(其实自我介绍这部分,导师们都明白,那都是早准备好在脑子里的,当然也不能不重视,可能通过自我介绍还可以初步判断一个学生的口语水平,所以好好矫正发音吧)(5分钟,一般不会需要这么久)。在复试前需要认真复习专业课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以及写病历的速度和质量。可以向师兄师姐打听以往复试内容,也可以上丁香园、保研论坛找经验贴。英语very very very重要。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如果可以来场全英面试,绝对非常长姿势,英语口语可以自己买一个课程,还有面试话题网上搜一下即可,可参考雅思面试口语)4、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阅读心仪导师近几年的论文(最好是外文文献,这时候学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就可以好好利用起来了。该学科的研究热点要了解一下,可能会有相关文献翻译,至少相关名词的英文及缩写要知道。)5、可以提前思考一下导师可能会问的问题(也弄个中英文双版,直接准备个笔记本记下来吧),比如为什么学这个科?以后毕业了是继续读博还是工作?还有就是对这个学科有什么了解?未来的规划?是否读博?以后打算在哪工作?当然,导师会根据你的简历和自荐书等来问问题。(有些童鞋如果有做过科研的话,就要想一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加入这个课题?自己负责哪些部分?收获有什么?遇到什么难题及解决?)二、面试:1、第一次面试多少会有紧张,可以在面试前进行模拟面试(临近复试,会有app或者公众号或者个人会推出模拟面试的)。如果感到紧张可以尝试深呼吸进行调节。在整个过程中,要表现得积极上进,“迷之自信”点,条理清楚,反应要快,根据提前准备的内容,真诚的回答,切不可不懂装懂,这点很重要。注意面试时候的眼神交流,很有讲究,别一直盯着地板或天花板或一直朝正前方端平,适当在回答问题的时候or听完老师的话看着老师点点头,注意点头幅度别太大,显得太傻逼)2、面试的时候要表现得灵活一点,对于不知道的问题,一定要真诚地说“老师,这个问题我现在还不了解”。然后再谈谈自己的目前的一些想法,或者表示自己愿意去学习。3、另记得要注意礼貌,“谢谢”以及随手关门。穿着正式一点即可,最好是正装。女生可化个淡妆,头发太长的建议扎个马尾,显得清爽利落,男生注意头发的长度。临床医学 荷花同学+小花同学+鱼同学药物、化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通常来说,复试的面试环节都至少要求一段英文的自我介绍。关于这段自我介绍,我认为可以有提前的准备去帮助自己理清自我介绍的逻辑与脉络,但更关键的是临场的流利程度,不必为了某个想要说的词而卡住整一段流畅的叙述。同时,自我介绍应该有所侧重,就药学这类重视实验经历的专业来说,自我介绍可以主要介绍自己在本科期间进行过的科研实验。特别是在前期准备自我介绍的时候,我们更要熟悉自己所做实验的一些英文关键词。此外,我们要明白自己相较于其他本科生有什么优势,并在自我介绍中强调它。比方说,我个人的本科专业是全英授课的药学专业,我就会特意提及我自己本科课程的学习和考试都是全英环境,强调这一点对于之后研究生的文献查询学习有所助益。在面试的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比较关注你的科研实验经历,故我们有必要对自己做过的实验进行回顾,熟悉关键的步骤及方案。同时,老师们也十分关注学生在这些实验中获益与感受,这一点也是值得提前思考准备的。在面试的准备阶段,我们还需要熟悉自己报考的老师或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内容,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报考这一个专业方向,想出就自身而言,报考这一专业方向的优势。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考虑对于自己想报考的课题组有什么疑问,这些疑问也可以在最后向老师提出来,增进你与老师们之间的互相了解。关于面试的心态,我想说的是,其实面试更多是一个你与老师互相交流了解的过程,我们应该更加放松从容地去对待面试,过于紧张谨慎,可能反而不利于老师对你的了解。当你感觉可能在某个问题的回答上出现了错误或者觉得老师可能不是很满意你的回答时,你不应该慌张,更应该冷静与老师交流,明白自己的不足与错误。药物化学专业 刘润铎计算机专业复试经验分享有机试,考察一些基本的算法和数据结构,这里强调一下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上每年都会考到。算法如穷举、DFS、BFS、回溯等也是常考点。机试成绩不直接计入总成绩,只是面试时候的参考。一般机试上午面试下午,如果有午休习惯的同学可以带个小枕头在公教楼找个自习室休息一下。面试一进去会让读一段从论文里摘抄出来的英文段落,然后会要求翻译。一般刚进去的时候会比较紧张,遇到不会读的单词不要怕,按照规则大概读过去就行。翻译的话肯定会有不会的单词,根据上下文意思大概说一下就行。注意先理顺思路再开始翻译。具体面试问题的话,一些数学和概率论基础如先验概率后验概率考的会比较频繁,再就是操作系统原理、计网和数据库。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如果对自己本科经历比较满意的同学可以带简历进去,面试官就会按着简历问很多问题!数据与计算机专业 关子杰历史专业考研经验分享一般来说,面试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考察专业知识、英语口语以及论文成果或学术经历。但总体而言,复试面试的重点在于如何展示你自身的实力。简单来说,你需要告诉复试老师,为什么他们要选择你而不是其他更加优秀的同学?所以突出自身的优势是复试时特别需要重视的一点。那么如何突出自身的优势呢?首先在面试的准备阶段,我们就需要熟悉自己报考的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及相关内容,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报考这一个专业方向,思考并总结出自身报考这一专业方向的优势。其次,准备一份能展示自身优势的简历、个人自述和自我介绍。简历除了基本信息以外,建议大家展示的部分有本科专业平均绩点与排名(如果拿得出手的话)、专业学习、实践与科研经历(要点展示)、所获奖项等。个人自述可以具体阐述专业学习、实践与科研经历,谈谈目前关注的学术话题以及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表达想要在专业方向继续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等。中文自我介绍可以围绕着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以及你所接受的相关学术训练这一主题来展开,也可以谈谈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方向、印象深刻的书籍及有关想法。建议准备1分钟、3分钟、5分钟的多个中文版本。英文自我介绍则可以以2分钟为限来准备。为避免面试时卡壳,建议最好能达到背下来的程度。此外,最好面试时能附上一篇自己的代表作,可以是毕业论文,也可以是本科四年学习中打磨得比较成熟的文章。对于提交的代表作内容,对其主要内容与学术价值要十分清楚,并能在短时间内清晰地表达出来。关于代表作的研究主题及方向的学术前沿,需要好好了解,主要论文成果及著作最好能做到了然于心,对于主要观点有一定的思考与自己的认识。除了突出自身的优势以外,补足自身的短板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面试的三个主要部分中,大部分人的短板区域在英语口语面试部分。对于短板,尽量做到不出大的差错是面试成功的关键。就我所经历面试的英语面试而言,有考察朗读与翻译以及口语问答两种形式。朗读与翻译的英语文本一般采用概论性或介绍成果的文章,共同点是专业性英文名词不少。口语问答的内容则多与个人的学习经历或相关专业领域相关。回答时,不需要纠缠太多语法问题,以能尽量多地表达内容与观点为主。此外,关于面试的心态和状态,我想建议的是始终要相信自己。自信的状态,面带微笑的从容会给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实面试就是一个和老师交流、让对方了解你的过程。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你只需要真诚从容地将真实且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就可以了。Take it easy. 走到复试这一步,其实已经你已经很优秀了。要相信日积月累的沉淀足够支撑起一个会发光的你。祝好运。历史学系(珠海) Xiuxiu不知看完上面各位通关者的经验分享贴,你是否变得更有信心了呢?愿每一份努力的心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最后,祝复试顺利,所愿得偿。加油!来源:中山大学 文案/排版:黄潇责任编辑:袁烨/郭铸锋

分均

2018考研成绩即将公布,如何才能稳过复试?

2018考研成绩即将公布,虽然同学们情绪紧张,但此时能做的也只有为复试准备的充分充分再充分。只要没到最后一刻,就一定不要放弃。最需要准备的,自然是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的复试。2月3日晚19:00,启航龙图医学考试中心为同学们带来了“2018医学考研复试加速包”,针对医学考研为同学们带来了英语复试礼仪、西综知识点及临床实操、面试沟通技巧等专业复试知识。西综考研复试主要考英语听力、口语,西综知识点、临床实操、论文阅读两部分,下面我们分开来看下该如何准备这些内容。  听力和口语  听力和口语是考研复试的必考内容,这两项在复试中大概占20%的成绩,其中口语在这20%中占主要部分。对于这部分内容,很多考生都有惧怕心理,因为觉得听力和口语不是那么简单。其实,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因为大部分的考生都是非专英语专业的,而且试题都是各高校自己制定的,由本校老师主观打分,因此分数不会有太大的差距。话虽如此,并不代表不需要准备。相反,充足的准备能让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西医综合  对医学生而言,西综绝对是重中之重。无论是英语口语表达涉及的专业词汇,还是实操需要注意的操作重点,都是不少第一次参加复试的同学准备的难点。这也是“复试加速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师专业指导,使同学们为即将到来的复试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准备。  全方面多渠道获取考试信息  考研复试内容是各院校自主确定的,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差异很大,大家可以通过学校论坛寻找学长学姐获得帮助,或者打电话到你所报的学院的办公室去询问,但是有的学校的院办会给比较满意的答复,有时候就得不到任何回复。  了解导师或考官在复试前必须了解你所报考专业的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近况,时间允许的话,多看看他们写的书和发表的论文,因为在专业问题上,导师一般都会往自己研究方向上靠拢;其次,了解导师在面试中常问的一些问题及习惯(这个又得求助于师兄师姐们了);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导师取得联系,让他/她对你有印象,展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方向。无论是第一次参加考研的小白,还是二战的兄弟们,了解了复试的重要性,就知道尽早开始准备的必然性。2月3日,我们将给你最专业的指导,让你备考之路不再一头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