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考研人数连年攀升,屡创新高,考研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接近一半的考生都是二战生,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二战考研的成功率竟高达70%,而一战考研成功率只有20%多,二者相差悬殊。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就业环境恶化,导致部分原本计划就业的同学转向考研来度过这个时期;国外的政治因素导致出国留学不稳定增大,大量原本计划出国尤其是赴美留学的同学无奈会选择国内考研来深造,所以今年的考研竞争将会非常严峻。二战考研优势二战的同学备考知识积累较为深厚,而且根据第一年的考研分数和复习经验可以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而且对于考研流程也比较熟悉能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这些优势对成功率的提高也很有优势。二战考研成功率高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若是第二年如果还发挥得不理想,大部分人会选择调剂读研,更加珍惜读研的机会,毕竟时间成本很高,而且投入的比较多。一战若是没有考研成功,既可以选择再来一年,也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出国留学、或者以应届生的身份出去找工作,选择性比二战考生更多,所以这一点也是二战考生上岸读研的概率比一战生要更高的原因。二战考研劣势因为二战跟一战的不同点在于,一战考生有机会在学校里安心读书,二战的话就要走出社会,离开学校这个安逸圈了,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缺乏学习环境等等,难度可想而知。二战的考生,都是往届生,各地的报考点对往届生有要求(这个往届生要仔细看,很重要),譬如需要你提交社保证明等,有的地方还只能在你的户籍所在地报考。很多往届生小伙伴,就因为这个问题,不能报名,最后白白浪费了自己大半年的努力时间,与研究生失之交臂了。一战考研优势相对而言,一战备考时间较为充裕,很多人都是提前一年半到2年开始备考,一战多发生在学校的环境下备考,偶尔也会有专业课要上,但是时间还是相对宽裕的,没课的时候还有周六周日都可以去自习室复习,有大块的完整时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氛围。二战的考生,如果是在职考研,每天上班,只能晚上抽空出来复习,复习效率大打折扣。一战的压力相对较小,因为一战考虑的东西比较少,不会有太多事情分心。一战考研劣势知识量储备可能不够,而且缺乏复试经验,由于没有经验,可能会对考研缺乏正确的认识太过松懈被各种诱惑钻了空子。因为有退路,可以选择其他出路,所以可能不会全力以赴,而是有所保留。一战考生因为多数还没毕业,会有上课、实习、毕业论文问题等事件会和考研一起瓜分你的时间,还有面对身边同学保研、出国找到工作等落差可能在心态上会受到影响。无论是一战考生和二战考生,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考上,机会面前,人人平等,都需要抱着虚怀若谷的心态,有计划地弥补不足,有步骤的备考,坚定目标,不懈前行,无论是先行者还是后起之秀,只要还没有到终点,胜负就还没见分晓!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二战考研相对于应届考研有哪些差异?成功率一定会更高吗?这几年,二战的越来越多了,已经几乎与应届考研的人数不相上下了。比如2018年报考人数238万,往届的考研生109万,其中绝大部分是二战的。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290万人,预计至少有120万是二战的。相对于应届考研,二战生有过一年的经验,会有以下4大差别:1、经历了一次,会对考研相关情况比较了解。很多应届考研生,对于考研开始时认识不清,茫无头绪,无论是在信息搜集、资料准备、考试流程等方面,还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备考复习方面,都难免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经历了一次,才会真正搞清楚。2、会真正认识考研,特别是难度方面。很多应届考研生,对于考研难度认识不足,不但容易在报考目标上盲目乐观,也容易在复习备考方面盲目乐观,但如果二战,就会真正认识到考研难度,会合理应对和调整自身。我自己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应届考研时,对考研难度认识不清,总觉得自己可以轻易考研名校成功,复习过程中,其实准备并不够充分,但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得很好了,结果当然是考砸了。二战才真正认识到考研的难度和自身情况,经过合理调整,才避免了同样的错误。3、心理压力往往较大,会比较倾向于求稳。这是难免的事情,一方面对于考研有了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因为是二战,不容有失,多数人报考目标会比较保守。求稳是优先考虑的因素。4、部分人容易陷入“二鼓而衰”的状态中。应届考研,往往热情很高,有“一鼓作气”的锐气,但二战时,有相当数量的人,会陷入“二鼓而衰”的状态。不少二战考研依然失利的,往往都是陷入了这种状态,导致复习备考的效率不高。对于初次考研失利,打算二战的人,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当然,总体而言,相对于应届生,二战生是有明显优势的,无论是经验方面还是时间准备方面,所以二战生考研成功率往往较高,很多考研失利者,通过二战而成功上岸。你参加了今年的考研吗?如果失利,你会考虑二战吗?
说实话,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已经过了谈理想的年龄,现实的各种困难蜂拥而至,做什么事都要提前考虑后果,虽说现在考研是一个热潮,但每年考不上的人数要远远超过考上的几倍,当然,大部分人考不上后会选择找工作,毕竟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它只是给你一个更多的选择。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执着于考研,或者执着于上名校,弥补高考的遗憾,选择二战、三战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如果你还考不上的话,就会浪费掉一年、两年,这个时候你找工作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那么,那些二战、三战的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一、一战成功的人才说理想,二战后才想清楚是为了工作很多人考研的时候说,自己有名校情结或者读硕士是自己的梦想之类的话,有人确实是因为这个,但目标明确的人从来不说虚的,就是为了工作,为了更高的学历和起点。所以现在真正热爱搞科研学术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大家的目标都越来越功利性,也是很多研究生导师头疼的一个问题。无论你是二战、三战,你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把考研这件事当作什么为梦想、为学科未来发展而奋斗的事,神圣化只会让你看不清现实,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更牛而努力。不过,研究生也只是一纸文凭,它不能保证你以后就能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就算再次失败,也无须否定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不一定要靠这个。二、不甘心,不想因为学历限制了自己如果你想从事的行业十分需要考研,比如前几天小编发了一篇关于就业难的专业的文章,有很多医学生评论说医学专业不考研也没办法呀。其实不止医学专业,比如你想考一线城市的教师编制,你就得考研,据说这些地方的小学都要研究生了,感觉人生又断了一条路。不过,人就是要不断追求更好的呀。还有一种不甘心是来自周围人的眼光,有很多同学诉苦说:亲戚建议自己别再考了或者考个公务员啊之类的。我的建议是:坚持你自己的目标,因为你考上考不上跟你有最直接联系的是父母,跟别人无关,不要被别人的眼光限制了自己。三、就差一点了,为什么要放弃呢?二战考研其实成功率还是挺高的,因为有些人只是差一点、第一年没有好好准备、或者调剂到了不理想的学校。毕竟你比别人多学了一年,有了经验,再复习一年,也会更有把握,如果可以,还能适当改变学校的目标,选择更好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虽然土,不过放在这里我觉得挺合适。不过二战、三战最难的不是学习,是心态,所以,二战、三战这一年,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未来还很长,没什么输不起的。但是,一战就差了那么一点,放弃真的好吗?最后,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老学长说的话,“人生就像一个求最优化的问题,我们无法预料如何选择才能收敛到全局最优,我们只能做到当前局部最优,也就是在当前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剩下的就看命运吧。”
自2016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之后,往届生考研的占比越来越高。这里往届生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已经考过两次、三次及以上的考生、在职人士等,对于他们选择考研的原因:①考研就是这样一件事情,一旦开始了就放不下,直到考上为止,这也是二战、三战及考过三次以上的同学坚持的理由;②现有的学历已经不再满足工作上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③研究生的起薪高于本科生等其他原因。就2019年研招报考数据统计,往届生考研占比越来越高,据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下面,再以湖北和河北两省的数据举例:湖北省2015年往届生所占比例为26.5%,到2019年所占比例升至39.4%:河北省2015年往届生所占比例为29.3%,到2019年这个比例升至44.2%:从2019研招考研调查的结果得知,超1万考生参与调查,其中非应届生占了48.23%,接近半数,参加考研2次及以上的人群也占了35%。虽然同应届生相比,往届生和二战、三战的考生在考研方面会有各种干扰,工作上、生活上,不能像应届生那样有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去备考,复习时间不够集中,但是往届生考研成功率还是比较高。更了解考研的流程,对于各方面信息的搜集更清楚,资源更丰富一些;备考时更有经验,有一定的基础;更清楚自己要什么,在择校选专业方面目标和决心更加明确。所以对于大三应届考研的同学来说,要想一战成硕,必须要下更多的功夫了解考研,做好选择,扎实复习,才能赢得那些已经有过经验的往届生对手,小伙伴们要加油呀!
在如今随处都是大学生的情况之下,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为了能够找到更理想的工作,许多同学都选择考研继续深造,也正是因为如此,考研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到今年,考研人数达到290万人,创历史新高。在这290万人当中,二战考生的所占比例非常之大。据不完全统计,二战考生中考研成功率达到了70%,而应届生却只有15%。为什么差距会如此之大,应届生就这么差吗?能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盛况中“杀出一条血路”就已经能说明自身的优秀了。但是考研的难度不亚于高考,特别是跨专业考试,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习别人学了几年的东西。我作为一个教育专栏记者,之前采访过一位考研二战成功的学生,他告诉我二战成功率比应届生高的原因。二战考生有一定的经验选择二战的考生大多数是因为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初试分数相差不多,或者在面试的时候被刷,两者不管怎么看都是不太甘心,于是决定二战。在复习过程中,能总结前一次考试的经验,会对知识薄弱的地方进行突破性学习,熟悉了考试流程。应届生就像无头的苍蝇,在考研学习期间,对考试内容一无所知,只能扩大学习范围,没有较为系统的针对性学习。二战考生复习时间周期长二战考生经过了前一年的复习准备,复习周期自然比应届生的时间长。对于知识的积累比应届生丰富,知识储备量比应届生更为广泛,对考研知识的复习量也更深。而应届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考研并没有那么执着,只是为了不想过早的踏入社会。因此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选择考研,备考过程中也不是很认真,考研对他们来讲,更像是完成某一项任务。最后考试的时候,知识储备不足,考试结果自然拉低了应届生考研成功率。二战考生有更强的精神力因为已经经历过一次考研的失败,因此二战考生在对待新一轮的考研复习时,注意力会更为集中,承受的压力也会比第一次大。所谓“不成功,便成仁”,二战考生既然选择了二战,那就是抱着必须成功的信念进行复习,从精神层次讲,二战考生的心态会比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坚定,能在复习过程中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反观应届生,虽然也有抱着“必过”的心态进行复习,但是因为复习过程较为枯燥,这对于已经习惯了较为轻松的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讲,不仅身体上受不了每天早起晚睡的折磨,心里也会觉得压力太大。从以上三个方面就能看出,二战考生比应届生有更大的优势,不过应届生也不用担心,在考研中,保障自己过硬的知识水平。那么在同一场考试中,大家就都是同一水平线。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应届生还是二战考生,都是非常优秀的,不能因为一场考试,就否定这个人的价值。
根据教育部统计的人数,2018年考研人数在238万,其中应届考生有131万,往届考生有107万,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在290万,最后录取70万,有220万名考生相当于陪考的一个状态,2019年考研调剂期间,研招网专门针对2019年考生做了一项专期调查,共有12万考生参加这项调查,其中非应届生占到48%,接近一半!一、应届生优势1、心理优势“初生牛犊不怕虎”,应届生对于二战考生来说,毕竟在大三、大四阶段是可以住在学校的,不用为自己的住宿、学习环境等因素打扰,压力也比较小。很多考生都会抱着今年考不上明年再来的心态,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状态不会特别紧张。2、年龄优势年龄问题阻碍考研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大的考生可能觉得读研之后年龄很大而放弃考研。很多应届生的年龄往往没有那么多顾虑和担忧,但是往届生会遇到这个问题。3、思维优势应届生相对于往届生来说,思维会比较灵活些,前期也不会受到其中条条框框的影响,可以尽快吸收较好的解题思路、答题模式。从创新这点,应届生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这也是应届考生的优势所在。4、学习环境优势应届生可以选择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准备考研复习,学习氛围也比较浓厚,也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的研友,在获取考研资料方面大家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应届生可能一个人在外面租房子的比较多,全靠自己的自制力支撑,稍微有放松容易被安逸的环境影响,也有不少往届生参加工作,也会被工作中的事情影响,耽误复习时间,复习效率不高。二、往届生优势1、丰富的考研经验二战的学生在考研复习上面的经验会比一战的考生经验丰富,知道自己如何复习以及合理安排计划,也知道自己第一次失败问题出在哪里,在第二次复习中,也更加有目标和针对性。二战的考生更懂得复习阶段的重点,了解更多的考试题型,也熟悉考试流程,能在这些环节中节约不少时间。2、信息渠道多,少走很多弯路应届生对于考研阶段的流程不懂,都是自己走一步琢磨一步,不清楚整个流程,在考研方面搜集信息能力也很差。往届生知道自己该在什么阶段查找什么信息,在过去一年的考研复习中,可以更加针对性的进行复习,避免在不必要的环节花费过多时间。3、时间积累,从量变到质变二战的学生在考研复习上面有更多的复习基础,准备的时间也比较长,知识积累储备方面比应届生更广泛。从量变到质变对考研知识理解也更加深刻,二战考生的复习量更大,考上概率也更大。4、精神力量更加强大决定二战的学生,意志都很坚定。二战考研的学生,大多都有“忍辱负重”决心,在这个过程中吃的苦,他们在心里已经很清楚。相当于应届生,二战考生有更好的精神力量,在复习过程中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往届生和应届生考研,谁更容易上岸呢?今天小编整理了往届生和应届生考研心态和两者在各方面的优势,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
每年应届生考研的人数都在增加,而且据2018年考研的统计数据显示,考研人数已经突破200万。在这200万人当中,二战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而且据不完全的统计,二战考生的考研成功率高达70%,应届毕业生的考研成功率不到20%。同样都是备战考研,为什么两者的差距会那么大呢?通过了解考生们的状况,可以总结出其中的三个原因:二战的考生都是精英选择二战的考生基本上都是因为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初试差几分或者是面试的时候被刷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考研当中的精英。而应届生当中,很多考生都是随波逐流因为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的,选择目标不明确,考研更像是在“划水”,知识储备根本没有达到考研录取要求,这部分考生与二战的考生相比,高低立分。所以很自然的拉低了应届生考研的成功率。二战的考生有经验,更有压力二战的考生无论是在复习规划,还是目标高校的选择方面,都会比一战的考生从容而且理性很多。更重要的是二战的考生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选择二战,那么就是抱着必须能考上的信心去备考的,所以复习会比较努力,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反观应届生考研,业余活动很多,而且退路很多,考不上研还可以参加春招直接就业,压力是非常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努力程度和耐力都是无法与二战的考生相比的。二战的考生备考时间更长应届生考研备考的时间一般都是10个月左右,而二战的考生一般都能达到18个月以上(第一次考研10个月,加第二次考研8个月)。虽然在学习效果上可能不如一些应届生里的学霸,但是知识的积累的丰富度肯定要比应届生强。更何况二战的考生真正上过考研的战场,即使失败了,但在考研的复习方法一起时间的安排,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优势。而且二战的考生对于自己薄弱环节会非常的熟悉,那么在二战备考的时候就会努力弥补自己的弱势,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整体上不会出现缺陷。这样就能增大自己过线的概率。通过分析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出二战的考生都是比应届生考研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就不难理解二战的考生为什么考研成功率能达到70%。而且通过对比也可以发现应届生考研的弱点在哪里。随着选择二战的考生越来越多,那么必然会对应届生的考研产生极大的威胁,也会无形中加大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当然,真正用心备考的应届生也不会害怕二战的考生,只要自己的知识水平过硬,内心能够轻松应对考试,那么就不会害怕顶着巨大压力的二战精英们!
随着近些年考研热越来越火爆,2020考研的人数已经突破330万大关,但是根据研招网不完全统计,2019的报录比就已经达到4:1。这也就意味着,今年有至少250万的学生是没有学上的,他们只能找工作、或者准备二战。虽然没有哪一个考研的学生不想一次考研就通过,但是事实证明,考研一次上岸的学生少之又少,二战考研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例如在2020考研人群中,往届生占了比例为49%左右。据不完全的统计,二战考生的考研成功率高达70%,反之应届生的考研成功率不到20%。那么,为什么紧紧只隔了一年,一战和二战的成功率相差如此之大呢?其实,很多二战考生都采取了和一战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法——寄宿制考研,其所带来的优势,也是很多一战考生不具备的。一、一战考研为什么会失败关于考研失败的原因,这里各种说法都有。其实总结下来总共两条,内部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因素。1、外部因素很简单归根到底其实就三条:目标院校竞争压力过大;周边的人都不考研、缺少考研氛围和气息;消息闭塞,缺乏信息渠道。2、内部因素也很简单,总共四条:自身懒惰、缺乏自律三心二意、忍不住玩手机复习日程安排不合理、时间不足心理压力过大无法缓解相信每个考生都分析过自己的失败原因,这里就不多说了。二、二战考生优劣势这里简单的用一个SWOT图表来向大家展示。1、二战考生相比于一战,他们目标明确经验丰富。他们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复习考研。与之相反的是很多一战考生,三心二意,说着要考研,实际上还想着找工作、考公考编等等。这导致他们无形中分散了很多精力。并且,很多一战考生,难以承受考研带来的巨大压力,到最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弃考率一直居高不下。事实上,在最后考场上, 有大量学生甚至未能完成考试,而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一战考生。2、然而,二战考生相比一战,也有着巨大的劣势,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和心理压力。他们在准备复习的过程中,每年六月会被强制离校,住房问题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其次,一旦考研失败,失去了应届生资格的他们只能参加社招,然而又没有工作经验,其收入可想而知。这些加在一起,便会引发二战考试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二战考生有那么多的劣势,他们又是如何做到近70%的成功率呢?三、二战考研学子的福音——寄宿制考研一张简单的图告诉你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通过寄宿制考研,二战研友们所遇到的种种难题都能得到顺利的解决。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战考研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一战。而位于南京江宁区的今跃寄宿考研,多年来一直深耕于考研第一线,持续为二战研友提供更好的住宿和教学环境。在这最后的一个月里,今跃将陪同南京校区的400名二战学子,共同完成这最终的旅程!
本文为小白考研原创文章,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进行转载。如果大家发现有人抄袭本文章,请积极向我们举报!违者必究!最近小白看到后台一位小小白的留言,略带慌乱说道:「小白小白,我很焦灼,今天看到一组数据虽然说是不完全统计,但是数据显示考研二战成功率高达70%,而应届生考研成功率只有区区20%!那我双非应届想考985那不是希望特别渺茫啊?!」为什么二战考生的成功率这么高?考研一战和二战的区别到底有哪些?一战小小白就真的被二战老白完虐吗?为了能让大家更加直观看到一战生和二战生究竟有哪些区别,小白引用管理学上的一个知识点——SWOT,来分析两者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见下图:一战生SWOT分析二战生SWOT分析其中S代表Strength(自身优势),W代表Weakness(自身弱势),O代表Opportunity(外部机会), T代表Threat(外部威胁)。根据SWOT分析,小白总结了三点二战生相对于一战生的优势,二战老白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在这几方面发挥了更大的长处,是否想明白了这些。同时,小白也会针对这些优势给新手小小白们一些建议……一、优势1:坚持到底,决不放弃!考研最忌讳的就是三心二意,这一点二战考生相对于一战党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他们在考研备考期间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我!要!考!上!既然选择了二战,那么二战生就肯定会全身心投入复习,一直坚持到最后。而且有些二战考生都是学霸落榜,为了证明自己选择的二战。整个的二战群体已经是在一战考生的基础上淘汰过一批人了,所以二战考生的起点要更高。反观一战小小白,很多都是跟风考研,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考研」。每过一个时间节点,都会淘汰相当一部分人:暑假、秋招、考研报名、现场确认、考前冲刺、每考完一门(觉得考得不好直接弃考)、国家线、调剂、复试……真真是大浪淘沙。这也是为什么小白说:「每一个坚持到最后的考研er,无论是否成功,都值得尊敬。」给新手小白的建议如果决定了考研,一定想想「为什么考研」,给自己找一个考研的理由:「研究生学历」、「研究生找工作赚更多钱」、「单身了四年想找男/女朋友」等等,俗归俗(咱们就是这么俗),有了目标之后,它能够让我们一路坚持走下去!优势2:经验丰富,少走弯路!人们常说:「考研,一战考上的是运气,二战考上的是实力。」无论是按照统计的大数据,还是我们的直觉:「二战考生都是会有明显优势」。毕竟熟能生巧,第二遍的时候总归要比第一次有更多经验,表现得也更好。相对于一战小小白的校园氛围,二战考研er也许学习效率不是最高的,但他们胜在第一年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知识积累,而且更加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复习起来更有针对性。二战党们对考试的流程以及考研的细节也会更加的有经验一些,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节省很多时间。给新手小白的建议经验这个东西只有靠自己去悟,外来的都只能叫「建议」。这点大家是很难达到和二战生一样,不过还好有小白啦。考研干货资料很重要,但是如何去用,考研各个阶段应该注意什么,考研的问题答疑,也同等重要。小白昨天就对「过来人的经验」进行了补充。不过要注意,虽然每年都有很多经验贴,小白也推送过很多干货,但再好的东西也需要我们消化吸收,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调整,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优势3:珍惜机会,我要读研!二战考生第一年被刷不愿意屈就,所以拒绝调剂选择二战,第二年如果还发挥得不理想,能调剂就会选择调剂了,二战考生更加珍惜读研的机会。辛辛苦苦这么久,也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而第一次考研的小小白如果没考上,既可以选择再来一年,也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出国留学、或者以应届生的身份出去找工作,选择性比二战考生更多,所以这一点也是二战考生上岸读研的概率比一战生要更高的原因。给新手小白的建议如果不幸落榜,在「选择调剂」和「二战」的权衡中要想清楚。看自己的考研目的是什么,如果调剂学校还不错,自己能够接受,那就调剂。如果对名校有一个执念,那就再来一年,用多一年的时间,去换一个更高的平台,更好的起点。不过再来一年也要承担二战失败的风险,想清楚再做决定。这个问题小白明年复试调剂的时候再和大家说(不过希望对你没用啦~)二、二战考生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一战小小白就只有凉凉,任凭“安排”吗?当然不是!小白一直强调:二战绝对不是一战的简单重复!一战小小白考研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在校学生的身份”。有学校提供的自习室、图书馆,宿舍,每天有规律地过着宿舍-食堂-自习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们身边还会有很多的考研小伙伴,可以一起交流考研信息,互相分享复习经验和资料……这些都是二战考生很羡慕的呢。小白记得有二战生给小白说过:「为了找人说句话,还特意跑到小卖部买瓶水,顺便和阿姨聊上几句」……除了「备考的孤独」,除了二战要面临的「复习环境」、「档案」、「报名复杂」等等,小白觉得二战考生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想做到拿起放下真的没那么容易。在心态上,二战考生主要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毕业季。同学们考研成功的毕业旅行,秀通知书,玩耍等待9月份开学;找到好工作的出去工作赚钱,开启职场新生活。唯独自己只有回家待着,或者坐穿自习室,如何调节这种心理落差尽快回归到复习备考,对每个二战考生都是一个挑战。另一个无疑就是考前冲刺时期了。这也是每个二战考生最痛苦的阶段,那个时候的压力真的会让二战考生喘不过气来,像小白自己就是有时候边复习边抹眼泪。一战生平时遇到问题了,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但是二战生就只有孤零零一个人,就像是被世界遗落的人,享受孤独带给自己的“成长”……三、考研大军中,二战生大概占45%,将近一半。如果按照报名,或者最后参加考试的人来看,说一战生成功率只有20%,还是有些不缺实际。但如果算上有过考研意愿,复习准备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放弃的人,小白觉得「应届生成功率20%」的说法是相对可信的。二战考生没有十足的优势和把握,他们要背负的东西太多太多,包袱越重就越无路可退,只有一路向前,无问西东。而一战小小白们也不要对小白说的数据望而生畏,不用去管这些数据,首先达到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条件——“坚持下来”。只有当硝烟散去,我们还屹立在这个战场上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说成功。另一个更普遍的说法就是「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能够考上研究生」,这点就是针对考研报名的人数说的。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反正小白一直在说(也许真是小白把这句话带火的呢):「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没人知道自己的衣服是否洗干净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在天亮之前,把自己的衣服写得再干净一些,一遍,又一遍……」。考研,一场青春落幕时分的逐梦之旅,它不难,但也决不简单。小白一直都在,陪你们把手上的衣服,洗到能够叩开梦想大门的程度,加油!此文章为小白考研网原创,特此声明!小白一直致力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干货,有关于考研的任何需求与疑惑,都可以给小白评论或私信哦~小白会及时回复并提供免费资料O(∩_∩)O,如果文章对你有用,请点赞支持一下哦~~
近年来考研人数疯狂增加,从2016年的研究生报名人数177万人到2019年的341万人,2020年的报名情况,按照往年的增速来看,今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突破400万人估计问题不大。研究生报名人数猛增,随之而来的就是考研难度急剧增加,一战成硕不再是人人都可以实现的梦想,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2020年超200万人落榜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消息,2020年研究生录取人数为110万人左右,但是2020年光是统考生都有341万人,还不包括保送生,最后仅有不到1/3的学生成功上岸,其中还包括很多二战的学生。3个选择二战2个成功上岸在2020年二战大军中,我有5位朋友也加入二战大军,我分别用ABC代替,A同学在2019年目标院校-四川大学,化学专业,这个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整体难度较大,第一年在复试的时候以微弱的优势被刷掉,不愿意将就,他也看过一些学校,要么别人看不上他(毕竟调剂也是高手云集),要么他看不上别人,然后决定二战,二战的时候更加刻苦努力,复试的时候也更加有经验,这次成功上岸。他能二战的成功的原因,首先,目标明确,确定好目标过后不再动摇;然后,本身底子不错,他一战的时候已经出初试成绩,最后,他善于总结自己和反省自己。B同学目标院校-西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一战的时候,整体复习懒散,对于自己安排的学习计划经常都不完成,然后她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东西-偏科,数学成绩非常差,最后她也是栽在数学上面,数学成绩过国家线1分,经过漫长的调剂过后没能调剂成功,决定二战。二战的时候,她目标更大,不想考211大学想去考985大学,她查看2019年西南大学和四川大学的复试线相差无几,她觉得自己能考到西南大学的分数那也能考到四川大学的分数,所以选择川大作为二战的目标,二战她也在数学上面遭受滑铁卢数学成绩没有英语高,数学64,英语75,没过复试线,无奈落榜。对于B同学失败的原因,首先她没有彻底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数学不能提高就很难考出高分,然后,她有一点过度自信,一战考西南大学的复试分数都不够,二战还选择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的专业课难度和西南大学的专业课难度不再一个层次。C同学报考西南交通大学材料专业,2019年他们专业直接爆满,往年他们学院还可以学院内部学硕的学生调剂到专硕,那一年完全没有机会,因为人数过后,自身初试成绩排名又比较靠后,复试发挥中规中矩无奈被刷,二战他依旧选择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经过又一年的强化训练过后,自己的初试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复试发挥比较稳定,成功上岸。二战成功率这么高,他们有哪些优势?1、他们复习更有经验,更有规划如果他们选择和一战一样的学校和专业,他们在二战的时候就会有更加清晰的复习规划,还有更明确的目标,并且总结自己上一次落榜的原因,复习效率会更高。2、复习时间更多作为应届毕业生考研,虽然说大四的时候课程几乎没有,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有些学校有可能还有实验课,有些学校还要安排实习等等,在学校总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二战的时候,自己就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安心的进行复习,不管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付出足够多的时间,总会有所收获。3、他们一战一般都过复试线,基础不错选择一战的学生,一般都过复试线,最不济也是过国家线,如果连国家线都没有过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已经认清现实,不会选择二战,所以选择二战的相当一部分人本身的基础就很不错,在额外复习一年,成功的概率自然也就增加了。写在最后我身边的那3位朋友上岸2位不能说是普遍性事件,但是从他们在备考过程中也能体现出一些问题。首先,自己要认清自己,不要好高骛远选择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学校。然后,自己定好目标院校过后,不要随意更改,我有见过10月报名的时候还在修改学校的,自己想一想这时候换学校,最后两月的时间复习专业课,然后还要花大把的时间来背诵政治,时间真的够吗?对于大多人来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二战的同学,只要你按部就班的准备,总结你去年失败的原因,想尽办法进行改正,这样成功率还是挺高的,如果改正不了,劝你还是另谋出路,考研也许不适合你。喜欢的点个关注吧往期内容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住宿资源问题开始凸显,全日制学生也没房住扬言5年教师科研水平比肩清华,西湖大学能做到?还没5年就做到了研究生报名成功过后,还有哪些事情要做?往届生一定要提前订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