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学类的博士年薪能达到多少钱?九仙草

医学类的博士年薪能达到多少钱?

对于医学博士年薪能达到多少钱这个问题,首先今天说医学博士的收入我们特指在医院上班的医学博士,因为我们平日里接触到的医学博士也几乎都是在医院里从事医生的职业。据我所知,在普通三甲医院的医学博士年薪在二十万左右是没有问题的,但也要看是在医院里面的哪个科室。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这个问题。一、首先来说一下,医院里面的医生收入主要是几个方面构成,有基本工资,加班费,手术费,科室收益奖金等,当然在一些医院,医生还会有医药代表给的开药的提成。其实在三甲医院,特别是大城市里面的三甲医院,医学博士并不是很少见的,几乎大城市三甲医院里面的主治医生大部分都是医学博士,当然不包括一些年级比较大的老医生。二、在医生的收入里面,博士以下学历的医生收入与医学博士的收入相差其实并不大,如果说区别就只是基本工资有区别,其他的收入构成的话区别并不大。想要收入多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学历其实没有很大的关系。三、但是医学博士的学历相对于博士以下学历的医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首先就是很多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对于医生的招聘要求,首先很多都是最低博士学位的。能否进入大城市的好医院,决定了收入的多少。好的医院首先来看病的人就多,手术的次数也多,收入自然高。还有就是在好的医院,还会有科研经费,一些有特色的科室,科研经费可谓是十分充足的。

巷伯

医学类本硕博连读好不好?看看你的分数够了没

医学类“本硕博连读”,一共分两种:一种是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时间4-6年或更长;另一种是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打通,统一安排,一般学制是8年或9年。八年制是本硕博连读,出来是博士学位。七年制一般是本硕连读,博士毕业就是主治医师,博士主治升副主任只要两年,升主任医师要5年。八年制招生规模小,招生数少,国内这16所高校能够“本硕博连读”招生,所以,如果你的分数够高,那么这个八年制毕业后还是相当有优势的,不论从竞争优势上还是职业生涯上,都是非常值得的。那么在浙江都有哪些院校招生八年制的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一、2019年八年制临床医学在浙江普通批次录取情况汇总2019年在浙江八年制普通批次录取共有11所大学,14个专业,总计55人。其中录取分数最高的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方向)录取分数最高——702分,招生计划也少,只有1人。其他的录取分数和位次,详情如下:注:北京协和医学院取数据官网暂无公布正因为八年制的医学类毕业极具职业优势,所以整体上它们的录取分数都是相对偏高,最低的是海军军医大学,也要665分,位次是4623。一、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地位,无人能撼动,而且它的本科招生只有两个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并且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招生计划纳入清华大学总招生计划。前两年半为医学预科阶段,在清华大学学习普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后五年半为医学本科阶段,在协和本部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完成临床实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学生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平均分80分以上,最多有一门课为重修通过),完成论文答辩,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二、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八年制专业相对比较多,共有2个专业——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其中口腔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又要高于临床医学。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广东省"211工程"省属重点大学。于2004年被批准为中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在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进行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回校本部学习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首批开办八年制医学教育高校,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8年制招生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野战外科学、预防医学除上面表格的院校外,还有以下几所高校也是具有八年制招生资格的,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不要说医学类,其实就是其它的专业,好多高端的工作也需要博士毕业,比如高校教师等,所以小编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是有回报的,眼光不妨放长远一些。以上这十多所的医学院校,你最看好哪一所呢?

过年好

医学博士年薪能达到多少钱?

医学博士年薪能够达到多少?薪酬是随着工龄的增长不断增长,那么我回答这个问题就以刚毕业的医学类博士毕业生来进行说明了。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首都医科大学在医学类单科高校中排行居前的,我们来看看它的毕业生薪酬水平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有博士毕业生277人,其中78.4%的博士生留在北京就业,13%学生去了东部地区,也就说明博士毕业生流向均为薪酬水平最高的地区,那么首都医科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平均薪酬水平在多少?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就业质量报告披露的博士生平均年薪为14.32万元,平均每月月薪在1.2万元左右,这个薪酬水平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不算高了。上面是北方城市高校的博士生年薪水平,那么南方城市高校,我们选择南方医科大学为例。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有博士毕业生354人,他们的月平均工资为10064.88元,化为年薪也只有12.1万元左右。再看南方医科大学分学院博士毕业生薪酬情况,薪酬最高的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月薪酬待遇达到1.39万元,其次是公共卫生学院1.18万元,第三位是中西医结合医院1.17万元,然后依次是基础医学院1.06万元、第一临床医学院1.02万元、实验动物中心1万元,其它第三附属医院、研究生院、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医药学院等月薪超过0.9万,最低的学院是护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薪酬待遇竟然只有4500元,另外还有法医学院只有6560元。再看南京医科大学博士毕业生薪酬,2019届有博士毕业生161人,平均月薪水平为10155元;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博士毕业生148人,占研究生总人数比例的8.46%,而毕业研究生薪酬水平超过1万的人数比例为15%,由此可以看出重庆医科大学博士毕业生薪酬水平也在1万元左右。由上面4所典型的医科大学博士毕业生薪酬情况来看,他们的月薪水平均在1万元左右,最高的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薪酬也只有1.2万元,由此可以做出非常明显的判断,医学博士生刚毕业后的年薪水平并不高。

威也

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十大热门专业,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2019年华中科大十大热门博士学科2019年华中科大发布了各大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截止2019年1月13日已经下载了47081次,其中被下载最多的十大博士学科分别是:1、同济医院、2、协和医院、3、教育科学、4、梨园医院、5、管理学院、6、基础医学院、7、公共管理学院、8、经济学院、9、机械工程学院、10、公共卫生学院,从十大热门博士学科分布来看,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的博士最受欢迎,其中十大学科中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梨园医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占据热门下载榜单前5,说明了医学博士成为热门学科。然而对于华中科技大学来说,每年的博士招生名额不足3000人,而大部分名额被本校保送生占据名额!华中科大学科综合性强 华中科大的学科分布情况从目前华中科大热门的十大博士专业来看,医学类和管理学科类专业很受欢迎,而工科博士学科却只有机械工程进入榜单前十,华中科大主要由著名的工科院校华中理工和同济医科大学组建而成,学校因此拥有一流的工科和一流的医科,其中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40个。医学院本科生数量少 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虽然华中科大十大博士专业中同济医学院的5大机构称为最热门的博士学科之一,但是通过2018年华中科大本科生就业质量报考来看,每年华中科大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仅有475人,说明了同济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也不大,但是从博士招生简章下载次数来看,说明了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博士学位最冷门的学科 十大冷门博士学科在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生招生简章中下载次数最少的十大学院是:1、力学系,2、航空航天、3、水电数字、4、护理学院、5、历史研究所、6、船舶海洋学院、7、物理学院、8、环境科学、9、能源工程、10、数学统计学院。其中大部分学科为文理学科博士,医学博士学科为护理学院,毕竟医学中护理专业比较冷门,大部分本科和硕士就可以满足就业,因此护理博士报考人数也较少!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热度不同,同济医院的博士热度是力学系的49倍!

内视

医学生必须读到博士才可能进三甲医院,为什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了

人的生命宝贵无价,无论怎样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认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则笑话,一个本科生、一个研究生、一个博士生同写一篇论文《论红烧肉的做法》这是一则笑话,但是从这则笑话中,我们明显看出博士、硕士、本科对问题认识深度、研究能力、思想方法方面的区别。硕士和博士阶段不仅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深入,更是对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塑造,对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体到医学行业,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无论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 面对临床形形色色的疾病,对医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处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病人并不是照着课本生病的,在面对各种疑难杂症时,你知识储备越多,越见多识广,越能够准确确诊,正确处理。 所以,扎实的理论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基础,拥有更高的学历,意味着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探讨也更专业、更深入、更有造诣。二、培养更科学的循证医学思路。传统医学强调个人实践经验,循证医学认为任何医疗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之上。循证医学并不是要代替传统医学,而是强调个人经验、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证据相结合。医学生在硕士、博士阶段,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夯实基础知识,同时还有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进展,跟随本学科的最新前沿,培养科学的循证医学思路。这对于后期的职业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证明,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是前沿学科知识不了解,都会限制一名医生的成长,给一名医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局限性。三、在独立从医之前,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除了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之外,很多时间是跟着导师临床实践的,在临床实践中,边学习边积累,为今后独立从医打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科学,人体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同一种表象比如说头疼,引起的原因千差万别。跟着导师上临床,就是把自己的书本知识现实化、立体化、丰富化,同时在导师的指导示范下,更准确、更迅速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低一级学历的学生不具备的资源和条件。综上所述,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需要走过很长的漫漫之路。在这个旅程中,有更高的学历,意味着有更多和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导师的引导和陪伴,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帮助。我们到医院去看病,每个专家都围着好几个实习或见习小大夫,这里面很多就是这位医生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上学期间,就跟着导师大量接触临床病例,见识各种疑难杂症,这是年轻医生独立从医不可能有的机会。正因为跟着导师,才能有机会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为今后从医积累经验,储备能力。现在的三甲医院,没有博士学位已经不可能进入了。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和健康,这就对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医学从业人员也提了更高的要求。

明乎坦途

100万高薪招医学博士!医学生的苦和累,问你值不值?

最近有条资讯给了小编新的震撼。云南省2018年医药类高校毕业生双选会上,有公立医院开出100万的安家费!高薪招聘医疗人才。我以前知道的医学博士安家费,一般都是30万,40万多的。国家重点985和211大学会高高点50,60万吧。而这次的100万招博士,我突然觉得学医很值的感觉。医学博士搞笑的是临近当天中午,还没有一份博士投到该医院。重金吸引人才,却没有人来应聘,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是博士生的眼界不一样。博士生是我国最高学历了,在它人生的前30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学习医学。等到了毕业,想有个更好的发展,想去大城市,而且大城市的工资也高,他肯定选择大城市啊。大城市今天的一条新闻我看了很开心,西安今天开放人才政策,凭学生证可以落户西安,这可是大手笔啊,直接把户口迁到了大城市。看来大城市现在人才抢夺也是很拼的。而一个医学博士又是人才中的的人才,大城市不会让他溜走的,在学校的时候放出校招了,医学博士又怎么回去小地方呢。说医学生苦,这个是公认的,说到哪儿也是。在家里,家里有人当医生的劝自己的小孩不要当医生。在学校,开学第一天,老师就说了,要有心理准备啊,坚持,坚持,再坚持。我觉得学医还好,就是背的多,特别是到了期末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漂漂的,感觉头脑里全是知识。我不会让别人拍我的头,怕把我的知识给拍走了。医学人才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看到医学博士的补贴,心理多少有点安慰。好像我们医疗人才的春天来了,医院给医生开100万的安家费,是看重医生的技术,知识。医生在社会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公立医院率先开始重视的话,医生的条件会越来越好。虽然医闹事件一直都有发生,但我坚信,国家一定会有好政策出台的。医学生一般专业是学4年,而医学专业普遍是5年。这5年时间的本科知识基础教育,还有3年的研究生,3年的博士,才是博士毕业。我给大家算一算费用。普通本科生4年后可以工作,医学生博士要多7年才能毕业,而且每年家里还要给1000元的生活费。用100万除以7再除以12大约是1100元,减去1000是10000元的月工资。照这样算,好像是挺对的,可是总感觉不对,网友们怎么看?招聘人才喜欢阿丰的文章,可以点赞,关注,分享!你觉得100万招医学博士值不值?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冥王星

报考医学院,首批医学博士点的26所医学院,最值得报考

2020年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报考哪些大学?报考哪些专业这都是最重要的,关注我百家号的老朋友们,看了我一年的百家号文章,也基本都变成了半个高校专家和专业专家了。基本上我推荐的专业就是:金融,计算机,电子通信,临床,口腔,任何高校都优先选择这个专业。不少人都知道当医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专业,社会地位高,是为数不多穷人可以逆袭改变社会阶层的专业,那么到底报考哪些医学院呢?很多人都说报考原卫生部部属高校,其实卫生部部属高校实力也不一定强,地方医学院实力也不一定差,今天就来简要介绍一下。医学院实力强不强,咱们可以从1981年首批医学博士点来看,能1981年就获得博士点的医学院都是绝对的实力派。数量多少更体现了水平高低。第一名是上海医学院,当年的中央大学医学院,绝对的实力派,和北京医学院当年是是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唯一的两个医学院,合并给复旦大学后,发展大不如以前,不过仍然是顶级医学院。数量第二多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目前是卫生部直属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其他附属高校全部合并或者下放,当然协和医学院的名气大家都知道了,国内第一的水平,此处不多说了,目前委托清华大学招生,分数必须达到清华大学主流专业水平。北京医学院已经合并给北京大学,医学实力如虎添翼,非常不错,就是不好考了另外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实力都非常不错。在医学院中,只有上海医学院,北京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华西医学院4个全国重点大学,不够同济医科大学的实力可是非常强悍的。前几名这些医学院都是原来卫生部直属高校,实力非常不错,是目前报考的最大热门,当然分数都是非常高,基本和清北线差别不是很大。从表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原来卫生部直属的山东医学院,白求恩医学院,西安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实力比较一般,当年实力还不如地方的首都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并入浙江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当然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实力仍然非常牛,而上二医已经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国内第一,浙江大学医学院实力更是牛。河南医科大学实力不如以前,但是仍然威名尚在。其他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当年都是首批博士点单位,实力都非常强大。最后一句话:上面这些高校,都值得你报考,要么是国内985医学名校,要么是地方院校霸主,就业都是棒棒的。

茗记

首批博士点的医学院,哪些在第一梯队?哪些进步了?哪些退步了?

在1981年,我国首批给大学授予博士点,一共给26所医学院授予了博士点,现在这些医学院实力如何了呢?下图是26所医学院的名单。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创建于1927年,是民国时期的第一所国立医学院,实力非常强。其实,在1985年的时候,上海第一医学院就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1959年,上海医科大学成为国家重点大学,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点。从表上面看出,上海医科大学的实力原先要强于协和,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不过在2000年,跟复旦合并之后,发展就没那么迅速了。这件事有些唏嘘,不在这里细谈了。现在,它确切的名字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乍一看会觉得突兀,上海竟然在复旦的后面,其实这是表明曾经的上海医科大学的身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医获得了2个A,3个A-,实力还是不错的,属于第一梯队,但没有一个A+,稍稍让人遗憾。协和医学院原先卫生部的直属医学院除了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科大学,其余全部被合并,中国医科大学划归省里主管,所以协和是卫健委唯一一所直属院校。而且,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属于一家挂两块牌子,因此,协和医学院的地位仍然是泰斗,不可动摇。协和医学院曾经迷茫过一阵,跟清华纠葛是合并还是不合并,最终坚定信念,要独立办学。这次双一流评选中,协和也进入了,另外,协和最重要的8年制临床专业在清华的名下招生,招生质量有保证,所以协和的发展应该是稳健、可控的。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协和获得了2个A+,4个A类。北京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的时间最早,是1954年,当时全国一共6所重点大学。北京医学院实力很强劲,屠呦呦、钟南山都是北医的校友。北医跟北大合并后,学生质量也有保证。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医获得了2个A+,5个A类学科。以上3所是原来的第一梯队,现在还是第一梯队。在第二梯队里面,有几所进步很大。上海第二医学院原先,上海第二医学院跟上海第一医学院差很大一个档次,从上表中的博士点数量就能看出来。上海第二医学院被上交大合并了,经过20年的合并发展后,上海第二医学院快追上第一医学院了。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第二医学院一共获得了3个A类学科,临床专业获得了A+,这个很厉害。四川医学院华西医学院跟四川大学合并了,合并之后成为川大的王牌专业,尤其它的口腔专业,全国最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西医学院获得了4个A类学科,口腔专业获得了A+。华西医学院现在已经进入第一梯队。同济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同济医学院跟华科大合并后,发展还算平稳。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2个A类,1个A+。中山医学院也类似,在评估中获得了3个A类学科。湖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曾经是著名的医学院,但后续的发展让人捉摸不透。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2个A类学科,护理学为A+。但是,在双一流的评选中,中南大学竟然没有一个医学学科入选,非常奇怪。浙江医学院浙江医学院跟浙大合并后,跟上海第二医学院一样,进步明显。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医获得了3个A类学科,临床医学为A+。其他的医学院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进步也很大,主要是附属医院非常厉害。南京医科大学发展也很不错,在学科评估中,获得了一个A+。河南医学院评估结果一般,不过附属医院非常厉害,后面发展也不会太差。

千子

医学博士扩招的春天来了?教育部发文大幅扩招临床医学专业型博士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图片来源:教育部《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其实,在更早之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扩招。图片来源:教育部《意见》的第 8 点指出,要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那么,这样一项扩招政策对咱们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这还得从什么是专业学位谈起。专业学位是什么?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及人才质量标准不同,但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两类学位获得者进一步深造可以交叉发展。图片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而言之,专业学位与相应的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是培养规格各有侧重。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其中,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有口腔医学等 6 种。图片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硕士层次专业学位有金融硕士等 40 种,学士层次专业学位有建筑学 1 种。图片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截至 2019 年,我国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321.8 万人、博士专业学位 4.8 万人,这样丰硕的成果与国家的大力支持显然密不可分。30 年风雨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时间来到 2020 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然走过了 30 年的匆匆岁月…199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9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学位,并于 1991 年开始正式招生,标志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正式诞生;图片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1996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14 次会议审议通过《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硕士一级;图片来源:教育部201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7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指出要高度重视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充分认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图片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4 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的重大突破。图片来源:教育部这期间,专业研究生教育经历了摸索,也经历了快速发展、制度完善的阶段,但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加快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则需要新方案的指导。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方案》都说了些啥?从总体上看,《方案》共提出 7 大举措,其中较为关键的有以下几点:1.明确了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图片来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2.提出了稳健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学位授权以硕士专业学位为主;图片来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3.提出了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提出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图片来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总结以上几点,其实方案透露出的意思十分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大幅扩招、未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主要考虑专业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如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要扩大招生。专硕、专博扩招,会是医学生的春天吗?根据《方案》所述,「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也对我国公共卫生等领域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挑战」,明晃晃地表露出了我国当前医学专业人才的紧缺。除了上述《方案》,2020 年 9 月 3 日,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调整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领域设置的通知》。图片来源: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该《通知》明确了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列骨科学、儿外科学、放射肿瘤学、医学遗传学、重症医学等领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调整为超声医学、放射影像学、核医学三个领域,并指出,领域调整涉及博士、硕士两个层次。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下设领域均可开展相应层次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完善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在硕士和博士层面的统一,有利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图片来源: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在新时代下,专硕、专博扩招中,医学专业学位肯定是个重点。医学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扩招对于医学生而言,究竟是不是春天,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招生名额的增加,对我们而言,终究是多了一种新的选择~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大酒楼

苦读8年医学,他为什么拿了博士学位却放弃从医?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罗鹤终于在2020年毕业了,尽管本博连读学了8年医学,他却没有选择从医,而是进入一家外资医学影像公司。刚入职一周,聊起新启的公司人生活,他语调欢快,“非常开心、每天可以准点下班,待遇太好了!”如果按照从医的路线,毕业之后的他应该在医院接受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期2-3年),每月的收入还不到现在的一半。8年前,罗鹤以很高的高考分数,报了上海这所大学医学院的八年制,不止他们学校,当时八年制医学生的录取分数,在各医学院校都位居各专业的前列,招收了最优秀的一批高中生。八年制顺应了中国医疗人才层次提升的大趋势,也确实参与到了历史的进程,做出了很大贡献。2002年时,中国146万多执业医师中,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超过60%,有博士学历的0.6%,不超过9000人。而2001年后开设八年制医学专业的14所高校,至今12届毕业生大约1万多人,已经超过2002年之前的博士数量。罗鹤入学时,还是八年制的荣光时刻,最初两三届毕业生刚刚开始工作,“科室里来一个八年制,主任两眼都放光”,一位医生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罗鹤和他的同学,大多看中可以提前3年获得博士学位。对于未来懵懵懂懂,以为学医就是在临床上治病救人,高分入学的八年制毕业生将来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谋得职位肯定不成问题。然而,情势变得很快。科研能力在医生的评价体系中占的权重越来越高。曾经的优势——提前三年拿博士——转而成为劣势,少了三年的科研训练,“八年制的博士真不如5+3+3的科研型博士受待见”,罗鹤感慨,这也是他放弃从医的重要原因。曾经让主任“两眼放光”的学长、学姐们,因为缺少科研成果,晋升时受到限制,有的甚至可能成为“万年主治”。而到了今年,那些没有像罗鹤一样逃离的毕业生找工作时,甚至连被“两眼放光”的机会都没有了。△ 2020年6月30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几位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来源:人民视觉。入学之时:感受最后的荣光罗鹤入学的2012年,是八年制在全国推广的第12年。从国际上来看,美国作为医学最发达的国家,其医学教育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学生需要读完四年任意专业的本科,才能继续学医。临床医生需要念四年医学博士,获取MD(Doctor of Medicine)学位。学术型医生在MD的基础上,还需要读4-5年的PhD(Doctor of Philosophy)。毕业之后,均需经过一定年限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国最早践行八年制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参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自开办起,其临床医学专业就只有八年制这一种学制。早年的协和医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医学泰斗级人物,包括人称协和内、外、妇、儿科“四大天王”的张孝骞、黄家驷、林巧稚、诸福棠。协和毕业的医学大家几乎占据了中国现代医学史的半壁江山。2001年,原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发展长学制。同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八年制专业,此后扩展到14所高校。此时,中国医生数量已经不少,但执业医师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大多数,医疗服务的质量仍需有较大提升。当时的媒体报道过一个细节,几位参加医师资格临床实践内容考试的医生,穿手术衣时,将系绳的部位穿在前面,而并非像正规的手术大夫那样在背后系好。监考人员问为什么?答曰:从来都是这样做的。顺应人才层次提升的需要,再加上那几年,正好是中国公立医院开始扩张的时点,八年制医学生成为“香饽饽”。同样是2012年入学的林奇,大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学校对八年制的资源倾斜,比如八年制医学生享有更多的导师资源,他们选择导师时不占用其指导名额。而短短八年就能获得博士学位,这也让身边其他学制的医学生感到羡慕。此后的八年是这样度过的:前四年像是高中延续版,每天和同班同学一起上课,第五年是临床实习,其后两年在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间临床轮转见习,最后一年用来做科研和写毕业论文。罗鹤的前四年也是一样,通识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为他打下了临床知识基础,他最喜欢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如何解决疑难病例,治好一个病人让他觉得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他也将成为一个医术好的医生奉为圭臬。此时的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在他们入学以前,外面的世界已经在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将决定他们的未来。最后三年:才发现世界早就变了2010年前后,科研成果在医院的评价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背后的逻辑是,对临床医生的临床水平做出评价是困难的,而科研层面包括发表文章数量、累计影响因子、被引用次数、获得的基金层次和额度等是比较容易量化评价的。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医院排名,可量化的科研成果更是成了一个指挥棒。此后进入医院,学历门槛水涨船高,一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几乎都把博士学位作为了硬性标准。这也与人才层次的提高有关,医学博士不再稀缺,于是,八年制学生的认可度逐年降低, “我所在的复旦某医院的王牌科室由于过往八年制学生表现不佳,已经不再招收八年制研究生”,一位医生在微信公众号《小张聊科研》中这样记录。直到大学第六年,林奇终于认清了现实,发表一篇满足毕业要求的论文,“只能毕业,不能就业”。他开始感到焦虑,这种焦虑一直伴随着余后三年。那一年他选了导师并开始为期两年的临床轮转,导师是一位专业领域的大拿,也是一家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科室里除了像他这样的八年制学生外,还有一些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一路念上来的学生。这批学生比他年长三岁,有更多的临床和科研经验。而毕业之时,林奇需要和他们同台竞争,争取留在科室规培、留在医院工作的机会。“同样是博士,没有人会管你是临床型博士(MD)还是科研型博士(PhD),都会拿同一套标准来要求你,也就是发表的文章。”在各科室轮转见习的过程中,林奇遇到过临床能力极强但因没有科研成果而无法升职称的“万年老主治”(主治医生),也遇到过早期临床能力一般、专注科研,其后平步青云的副主任、主任医师。前辈的经验点醒了他——临床能力是可以靠经验提升的,而科研必须趁年轻获得成果,基础医学试验也只有在正式工作之前才可能有比较集中和连续的时间进行。林奇开始能够客观地认知自己的学制:八年制唯一的优势是年限短,而这个优势的另一面也是劣势,在现有对于医院和医生重科研甚至唯SCI论的评价体系中,与其他博士相比,因为科研时间被压缩,八年制医学生手头的文章数量和质量都没有竞争力。进入医院后,有高分(影响因子)文章的医生,更容易申请到国自然课题,从而更有升职的优势。2020年1月发表的一篇《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八年制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低,除工作稳定性及同事之间相处方式外,其他指标满意度未超过中等(3分),且呈现出年资越高,满意度越低的趋势,其中工作环境与工作收入最不令人满意。△ 截取自论文《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调查》。同样是第六年,罗鹤选了一位科室主任作为导师,真正开始做科研课题,却发现自己无从下手。和大多数的科研新手一样,罗鹤还没有独立提出一个课题的能力,研究的课题是导师给的。导师把课题布置给罗鹤并大致说明之后,后续设计试验、具体实践的工作都需要他自己来完成。不仅是导师无暇指导,罗鹤也没有同门的师兄师姐可以请教,科研菜鸟不得不独自打怪升级。第一个“怪物”是如何设计试验,罗鹤研究的一个中西医结合方向的课题,根本没有英文文献可供参考,而且因为课题角度很新颖,相关的中文文献也很少。到了真正进行试验操作的时候,第二个“怪物”就出现了,更高阶的神经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和试验操作技术,都需要从头学起。那段时间,求助无门,自学进度缓慢,让罗鹤“自信心受到了打击”。罗鹤感慨,科研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硕士阶段的目标是能够完成给定的课题和试计划的执行,博士阶段应该拥有自主设计课题、设计试验的能力。“八年制的前五年和其他学制的本科在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但是到了后面三年,直接进入博士的要求,没有经过前期的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一定是不够的。”毕业了:手头没有文章找工作有多难?现在回过头来看,几乎就是在那段灰暗的科研时光,罗鹤决定了不当医生。仍然怀揣医生梦的林奇,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于手头没有文章这件事究竟有多难,有了更直观的体会。面试时,应聘者坐下聊天,一开始的话题就是,你发了几篇文章,有几分(指期刊的影响因子,一般分为几个档次,0-3分;3-5分;5-10分;10分以上,影响因子越高,论文越好)。“人家按部就班读出来的科研型博士手头有七八分的文章。”林奇解释说,想要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至少需要手握一篇5分左右的文章,而此时转换了研究方向的林奇还欠缺相关的文章。面试的教授对于林奇各方面表现都挺满意,学历背景不错、面试表现也挺好、此前的导师还是业内翘楚,但是“就是没有什么文章”,教授说得很直接。他一度以为这家医院录取无望,所幸结果是好的。林奇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八年,“应该从大一就开始接触科研”,这是他总结的教训。但他也认为,这是学校应该做的,“如果现实要求就是这样看重科研和文章,那学校应该尽早让学生有做科研的意识。”“学什么取决于考什么,焦虑什么取决于就业的时候需要什么。”一位毕业于协和八年制的医生告诉八点健闻,按照协和的学制,最后的8个月是用于科研的时间,但那时候才开始投入科研是肯定来不及的。大多数学生都把找导师开始科研的时间提前了,如今在校的学生大多在入学两年半到三年,也就是刚刚完成医学预科通识教育时,就已经开始找导师指导做课题发文章了。一位协和医学院教务处的老师统计称,今年至少一半的八年制毕业生发表了SCI论文。而医学院校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不少医学院校开始对八年制的培养计划以及毕业时的科研成果要求做出了调整。就在林奇毕业的这一年,林奇所在医学院调整了八年制的培养计划,缩短了临床科室轮转见习时间、扩展了用于科研的时间,加强了对于毕业生的科研水平要求。同时,上海也出台了明确的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年限的政策。对于八年制学生而言,这两个政策相辅相成,核心就是让他们有了更多的科研时间,而把临床实践腾挪到了毕业之后的规范化培训。但对于林奇来说,作为政策更迭的过渡一代,似乎成了“最惨的一届”,前有科研时间延长的福利没能享受到,后是临床规培的时间又被拉长了,且八年制因为年限短而体现出的年龄优势也弱化了。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透露,教育部正在加强与国家卫健委和中国工程院的协同配合,已设立了专项课题,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要求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为各校的八年制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医学生培养不能搞半截子工程,要设计好八年制教育与毕业后住院医师规培的匹配和衔接。”有人积极顺应变化,有人干脆不当医生了新的改革开启之前,八年制已经影响了近20年的上万名医学生的命运。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地顺应变化。在一位从医四年的八年制毕业生看来,学制本身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是“人跟人的差异不在于学制的差异,也不在于智力上的差异,而主要与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他认为,开设八年制的都是国内顶尖的医学院校,平台和导师资源充足,如果能主动尽早开始投入科研,可接触到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他自己在八年的医学生涯中,参与过内科、外科多个课题的研究并发表了文章。不过,这样的学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像罗鹤和林奇这样,在求学的过程中逐渐才意识到问题。最终,罗鹤选择了离开医生这个职业,而林奇选择留守,却也不得不离开上学的城市。对于林奇来说,生活学习了八年的上海承载了太多,这里有朋友、有熟悉的医院和导师、有喜欢的生活氛围,但是相比其他城市,除了规范化培训时间延长,上海不能定岗规培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医学生毕业之后,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才能正式成为住院医师。定岗规培就是说完成培训后可以在规培基地留下,不能定岗规培就意味着,两三年之后仍然要面临找工作的压力。综合考虑了各地的规培工资、临床博后的工资、工作和科研压力以及生活成本之后,林奇决定离开上海,远赴南方任临床博后研究员。接下来的博后三年,林奇必须要有一些科研成果,至少要发一篇3分以上的文章。只有这样,在今后正式进入医院工作中,才不会因为科研的缺失,影响国家课题的申请和职称的晋升。也有的毕业生即便不能定岗,也选择留在上海,例如同样是今年毕业的王卓,将在一家三甲医院继续两年的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但这样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上海人。在他们班继续从医的学生中,一半回了老家和外地发展,一半留在了上海,而这后一半中多数和王卓一样,本就是上海人。至于完成规培后如果留不下来,会不会继续从医?王卓还没有想好,“先规培了再看,以后我可能会去私立医院工作,或者干脆就不当医生了。”2012年,三位不同地方的高中生罗鹤、林奇和王卓同时在上海开启了医生的梦想,8年之后,他们已经是医学博士,但梦想却都还没有实现。回想8年的大学生活,林奇有时会想起一位长者的话,“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文中所用均为化名)吴晔婷|撰稿王吉陆|责编我们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微信搜索“八点健闻”,获取更多健康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