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紧缺的资源和医疗人才相矛盾,从2003年开始,我国教育大环境陷入了“学医潮”。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对于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的个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求,必然不能忽视。选择了学医就注定,考研路漫漫,犹如打怪升级。可能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考研是一种选择,而对医学生来说似乎成为了想要入行的基本要求。研招网信息根据研招网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统计数据,最近5年内,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90万人。尽管国家一直在扩招、非全地位提升,但是考研的巨大压力还是让医学生们喘不过气。于目前很多三甲医院招聘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不仅对硕士条件更苛刻了,一些博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再加上一线城市对于人才的渴望是非常大的,不仅对博士开出了各种福利待遇,还提供了不少的住房补贴,这就更加催生了大批就业难的医疗工作者以及本科生投身于考研大军当中。如果说其他专业的学生考博是困难模式,那么医学生考研就可以称之为地狱模式,尤其随着就业后年龄一年一年增长,学习和工作同时进行身心俱疲,压力就像无形的手一直扼住命运的喉咙。有人说国内考研压力大,那么出国读博可行吗?医学生们又何尝不想出国深造呢,只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不相同,想要出国找到合适的院校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医学中的中医专业!医学生太难了,甚至最近出台了最新的政策要清退学历不达标的医生!文件原文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通知》指出:学历水平达不到岗位需求的卫生技术人员,将逐步从医疗卫生岗位清退。难道医疗工作者想要就业后不脱产提升自己的学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争取更好的福利待遇,提升自己就真的不现实嘛?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想要在职出国留学读医学专业也是有办法的!解决学员们各种各样的留学烦恼,匹配心仪的院校一直是我们尽力去做的事情,而留学专班就是能够帮助广大医学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最好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全球的留学局势,想要出国去英美留学不仅需要过硬的语言成绩,和相匹配的专业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工作经历,甚至需要你在核心期刊上有所学术成绩。面对高昂的学费和高门槛,选择在职就能读的留学专班,不仅学制低、无语言成绩门槛,而且在寒暑假上课不占用上班时间,并且归国后学历都是可以做认证的。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所高性价比的医学留学专班院校,菲律宾的法蒂玛大学。菲律宾接轨欧美教育体系,其高等教育是典型的美国式学历教育模式,教育结构完善,在留学学历教育上更具特色,目前的特色专业包括:医学、护理、牙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公共卫生等,其培养的学生在欧美国家都极具竞争力。在法蒂玛大学,可习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修得的文凭可转赴美,或国内继续深造。在入学后医系二年后可考第一阶段、三年级后可考第二阶段的美国医师执照考。四年级可回国内或到美国见习,毕业后返国内或赴美加地区从医,前途发展更多元。从医后,因精通医学英文的听、读、写,只要态度认真,反而易在医内受到重视及肯定。菲律宾的医科学历,中国大陆直接承认,在菲取得学位在大陆认定为”职业医学博士学位”性价比高,可依据大陆相关规定,报考大陆医师执照考试;有机会在其他东南亚盟国直接就业工作,是让你走向国际医疗舞台的好机会。出国不仅能提升学历,学习专业知识,还减少了留学的经济负担,享受着纯正的美式教育,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样的神仙院校难道不就是医学生所期待的吗!关于国内在职硕博、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百纳硕博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俊)教育部网站今天(3月27日)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日前印发《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进入专家复审程序的新增博士点1429个,通过复审和公示的655个,通过率为45.8%。上述负责人表示,本次学位授权审核,一是坚持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和我国高校办学实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二是确保稳定,首先是严把质量,选出相对水平较高的学位授权点,不搞盲目扩张;其次要合理增长,满足地方、高校希望加强研究生教育的期盼,维护研究生教育整体稳定的局面。该负责人称,从通过率来看,经各省推荐和材料核查,进入专家复审程序的新增博士点1429个,通过复审和公示的655个,通过率为45.8%。通过的博士点中,原有二级学科博士点升级为一级学科博士点283个,完全新增的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只有372个,通过率仅为33.4%。此外,从新增总量上看,目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401个,完全新增的博士点372个,平均下来一个单位还不到一个点,属于正常发展范围;从对现有授权点的影响看,二级学科博士点升级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后,由于学科口径扩大,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范围内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再保留,升级了283个一级学科学位博士点,则对应减少了3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新增学位授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每3年开展一次。今后将按照此规定,定期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
中国日报3月27日电(记者 邹硕)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通知》中对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进行了公布,经各省推荐和材料核查,进入专家复审程序的新增博士点1429个,通过复审和公示的655个,通过率为45.8%。据介绍,此次公布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评审、审批经过了省级学位委员会制订申报指南、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省级学位委员会核查材料并确定申请资格、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评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复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拟新增学位授权点进行公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审批等七个步骤。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此次学位授权审核从条件标准、政策导向、专家机制方面对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了严格把关。从审核结果看,把关是严格的。一是从通过率看,经各省推荐和材料核查,进入专家复审程序的新增博士点1429个,通过复审和公示的655个,通过率为45.8%。通过的博士点中,原有二级学科博士点升级为一级学科博士点283个,完全新增的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只有372个,通过率仅为33.4%,也就是三个中才能选出一个。二是从新增总量上看,目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401个,完全新增的博士点372个,平均下来一个单位还不到一个点,属于正常发展范围。三是从对现有授权点的影响看,二级学科博士点升级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后,由于学科口径扩大,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范围内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再保留,升级了283个一级学科学位博士点,则对应减少了3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新增学位授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每3年开展一次。今后将按照此规定,定期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编辑:齐磊 黄河流)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经济观察网 记者 吴秋婷 此前备受关注的高校新增硕博点名单正式敲定,而曾广为流传的“硕博点拟新增三千多个,高校将迎史上最大规模扩招”的说法也不攻自破。3月27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正式名单。经过近一年的申报、评审,最终有2700多个高校新增硕博点审核通过,同时对应减少一批二级学科硕博点。高门槛、严标准是此次高校硕博点授权审核的特点,博士点复审通过率不足五成。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公布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评审、审批程序主要分为七个环节。首先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申请,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审核、评议并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后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复审。此次的授权审核以省级学位委员会为主,审核权有所下移。无锡太湖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阙明坤告诉经济观察网,这次的审核过程是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体现,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评审放权给部分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开展,实际上扩大了省级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去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印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对高校硕博学位授权审核方法做出明文规定,并且改变了过去以分配数量指标为主要方式的做法。高校得以依照自身需求和能力自主申报硕博授权点,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和简单的平均主义。另外,不同于以往,今年的硕博点授权审核门槛更高,标准更严。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硕博学位点均属一级学科,新增的一级硕博点分为由二级升级为一级、完全新增两种形式。从博士点通过率看,经各省推荐和材料核查后,进入专家复审程序的新增博士点有1429个,但最终通过复审的只有655个,整体通过率是45.8%。而在通过的655个博士点中,由原有二级学科博士点升级为一级学科的博士点283个,完全新增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实际上只有372个,即完全新增的一级学科博士点通过率仅有33.4%。阙明坤告诉记者,之所以通过率较低,与中国高等教育由注重扩大规模数量向注重质量提升的思路转变相关。同时,这种严格审核的做法,对于高校的生师比、经费投入、教学质量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审核将会常规化,“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新增学位授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每3年开展一次”。另外,根据《办法》,学位授权审核分为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和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两种方式。学位点新增3年后必须接受评估,评估不合格的学位点5年内不得申请增列。
临床医学这一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就只有继续深造,所以在每年就有很多临床医学的本科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这一部分临床医学本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报考了专业型硕士学位,在专业型硕士毕业以后很多人对于自己该何去何从也产生了一定的疑惑,那么对于我们临床医学专硕的毕业生来说是先应该考博还是先应该就业几年在考博呢?我们也来一块儿对比一下这两种选择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影响。先就业还是先读博?临床医学“专硕”考博如何选?导师:趁早深造。临床医学“博士学历”为就业镀金对于现在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来就业情况来说现在硕士研究生已经处在了饱和的状态,现在的普通地市级三甲医院要求的都是博士研究生,所以我们专硕毕业后进行就业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想进三甲医院难度是非常大的,而博士研究生则就是非常容易地进入到这些市级三甲医院。并且相对于就业来说,博士研究生的考取难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像一些不是特别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要求比较低,考生一般经过努力也能够顺利考取这些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在以后的就业中也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就业机会也更多。工作平台决定“职业起点”像现在的专硕研究生在毕业后进入到市级的三甲医院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别提去一些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或者是北上广深等这些超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了,而通常情况下医学类专业的工作平台通常决定着考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以后接触到更高精尖的技术,拿到更好的薪资待遇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去选择就业后直接考博士,因为博士的工作平台更高,不仅可以选择省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可以冲击一些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三甲医院。进入工作岗位后,考博的难度更大有一部分专硕的同学是抱着在就业一段时间等自己经济宽裕了再抽出时间再进行考博,但是对医学专业了解的同学们也都知道医学类这个专业,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是非常繁忙的,平时都很难抽出休息的时间,更别提抽出时间来进行学习了,再加上就业以后所面临的杂事也是非常多的,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压力也是接踵而至,这时候想要再考博的话难度是非常大的,并且即使是考上博士,很多也都是一些非全日制的博士含金量还是蛮低的。综合以上情况来对比的话在这里还是希望临床医学专硕毕业的同学能够参加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这样在以后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考博同样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后再进行选择,毕竟关乎到自己的以后的发展,也是需要征求一下家长、朋的意见,也要了解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作出选择。关于:临床医学“读博”黄金期,专硕毕业直接考!导师:先就业不可取,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经各省推荐和材料核查,进入专家复审程序的新增博士点1429个,通过复审和公示的655个,通过率为45.8%。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审核结果看,把关是严格的。一是从通过率看,经各省推荐和材料核查,进入专家复审程序的新增博士点1429个,通过复审和公示的655个,通过率为45.8%。通过的博士点中,原有二级学科博士点升级为一级学科博士点283个,完全新增的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只有372个,通过率仅为33.4%,也就是三个中才能选出一个。二是从新增总量上看,目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401个,完全新增的博士点372个,平均下来一个单位还不到一个点,属于正常发展范围。三是从对现有授权点的影响看,二级学科博士点升级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后,由于学科口径扩大,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范围内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再保留,升级了283个一级学科学位博士点,则对应减少了3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据了解,此次公布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评审、审批经过了省级学位委员会制订申报指南、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省级学位委员会核查材料并确定申请资格、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评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复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拟新增学位授权点进行公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审批等七个步骤。按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规定,新增学位授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每3年开展一次。今后将按照此规定,定期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
每到毕业季,都会有一大帮考博失利的医学生会萌生先工作再考博的想法。很不幸,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但在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我发现想要在繁重的工作和层出不穷的生活琐事下,一路坚持走下去真的太难太难。从参加工作到考博成功最终顺利升学,究竟要经历些哪些?先工作再考博究竟是不是人生之路上的最优解?来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看法吧。考博意愿的由来现如今的就业环境下,绝大多数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所能够获取的就业岗位大部分都局限在市级医院。当然,我也并不是说在市级医院工作就不好,只是你突然从一家天天处理肿瘤和疑难病人的省级医院,跳转到一个每日只能见到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胆囊炎、纤维瘤、痔疮等病的市级医院,心理上难免会有一些落差,时常会产生一种辛苦所学得不到施展的无力与挫败感。在这个时候,往往去考博深造的意愿是最强烈的。尤其对于我这种科研型的硕士,因为没有规培证,还得去跟一些本科生、实习生一起规培转科,干三年机械重复的简单工作。所以下定考博的决心对我来说并没有太难。没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我承认这很不体面,我自己也始终觉得愧对医院的培养,但终究也只是为了自己谋求一条更好的出路罢了。第一关:令人窒息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根据我的所观察,刚工作时大家考博的决心都很坚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接手的临床工作越来越多,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在白天上了一天手术之后,晚上继续挑灯夜读;又有多少人能拒绝忙了一宿下夜班之后,那柔软的大床与蓬松的枕头。此外,女朋友的抱怨,家里面的催婚,令人窒息的房贷车贷,这每一项都是我们这些接近而立之年的人无法回避的责任与重担。万幸,我是个单身狗;万幸,我家里人还算宽容;万幸,我穷得买不起房子车子。所以我决定考博并不是为了去逃避这些压力,而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长期规划。当然,这些都是我工作之后才慢慢感悟总结到的。第二关:申请考核材料的积累下定了决心,又顶住了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有了考博的资本。不管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如何扩招,被录取的人终究只会是少数。竞争的激烈程度,从复试时几进一,乃至十几进一的复试比就可以窥到一些。在这大部分学校都开始推行「申请-考核制」且项目申请越来越崇尚代表作的时代背景下,若是手里没有篇还算体面的文章,能够顺利上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导师们的口味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刁钻」,动辄就会问有没有十分以上的文章。过去那种靠一两篇低分SCI就能打动导师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历史,这也是我去年考博失利后最大的感触。要写文章,就得有项目,有课题,有实验室,更要有老师指导,此外对于我们这种已经工作的人,还需要科室领导的支持和工作单位的批准。而在市级医院,这些都是很难实现的,没有哪个市级医院会允许自己的医生「不务正业」,也没有多少领导会容忍自己的下属上班时「心不在焉」。而且,在需要靠临床谋生存的市级医院里,科研工作最多也只能算是职称评定时的一片绿叶。虽然市级医院也会设置科教科,但工作重心始终都只是教学,而非科研。在这种环境下,想去发一篇十分以上的文章,除非你硕士期间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知识、技能储备。很可惜,我没有,但又很庆幸,我遇到了一位还算开明的主任,以及一位知识渊博,乐于指导,同时又愿意为有志走科研之路的我提供机会的好老师。至于在医院层面,我就只能选择当一个「问题少年」了。被查考勤,被扣奖金,被科教科约谈…...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过的,也都是选择这条路的人有可能会面对的。尽管幸运的我获得了很多帮助与扶持,但一路走来依旧很难。世间倒霉蛋那么多,上帝对你一个人的眷顾终究是有限的,抓住这些仅有的,然后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去争取更多,这就是我的处世之道。第三关:繁琐的报考准备与繁重的备考工作博士的报考过程是异常繁琐的,考虑到可以报考多个学校,我们可以搜集各个学校的考试时间,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导师邮箱,然后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报考计划及备考安排。此外,个人简历要突出些什么?联系导师的邮件什么时候发?不同学校间时间冲突了如何抉择?备考科目的信息及复习参考资料如何获得?过了初试,复试又要准备哪些东西……太多需要花时间去准备的东西了,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关于这些问题,丁香园上也都可以找到不少经验帖参考。而我想拿出来单独分享的,则是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要轻言放弃。一个学校没考上,并不代表别的学校你就没了机会;导师没回你邮件,也许真的就只是因为忙。一切机会都是你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准备的足够充分,自身条件又足够吸引导师,就不要轻易放弃。我今年的经历就是这样,寄希望最大的学校没考上,而希望不大的学校的报考导师,后来发邮件又一直没回复过我,但是我依旧把我所能做的准备做到了极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经过我争分夺秒、紧锣密鼓的准备,一篇还算拿得出手的文章终于在复试前一个月见刊了。在线面试中,我竭力争取到了原本不被允许的PPT展示,完美地呈现了一篇尚未发表的文章的数据,吊足了老师们的胃口。当然,没有今年疫情造成的考试延期,我的这一切可能也没机会实现。外界的客观因素我们没能力左右,但只要一直努力做好自己,在机会到来时,你就有可能会抓住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我对这句话体会最深刻的一次。第四关:考上博后的一些善后事宜在你得知考上博后,紧接着要处理的就是这些事了。首先,自然是要跟领导以及医院人事部门报备,离职申请单需要「集邮」般地去收集一个个部门一把手的签字。这一块一般不会遇到太大阻碍,能当上各部门一把手的领导都还是很开明的,拦人前程的事是不会做的,而且我一个小虾米也还入不了人家的法眼。其次,由于我还参加了规培,退培手续也是我要面对的一项浩大工程,医院科教科-市卫健委-省卫健委,赔钱-跑腿儿-签字盖章……这一块儿普遍不会太顺利,毕竟我的所作所为是影响了人家规培通过率的,人家不给你好脸色然后说你两句也是人之常情。该道歉道歉,该赔钱赔钱,这方面咱理亏,没办法不卑微。然后,就是一些手头工作的交接了,实验室那边课题需要交接,科室那边一些你负责的科研项目也需要完成。谈谈感想说完这些,关于先工作再考博究竟是不是人生之路上的最优解的问题,我的观点已经显而易见了。没错,虽然我自己最后勉强算是成功了,但我其实是不太赞同这种先找个工作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做法的。这里面有太多的侥幸和不确定,绝不是考博的最优解。硕士期间,如果导师课题组条件还行,就努力让自己过得充实一些,尽力去接一些大课题,不要因为低分的文章耗去自己太多精力,得不偿失的。应届生有了体面的文章,再加上导师推荐以及一些相应的报考技巧,还是很大概率能当年走的。万一失利,但又觉得自己各方面条件都还可以,年龄又不大,未尝不能考虑再来一年。一年的工作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关于我们这行的就业环境,经历过的人都是知道的,对学历的看重远高于对工作经验的重视程度。考个博不耽误你挣钱养家,上个学也不会阻碍你临床经验的积累。当然,无论你选择先工作还是先考博,亦或者直接工作,都要你自己慎重思考后再决定。选之前,深思过;选之后,不后悔。这就足够了!
每到毕业季,都会有一大帮考博失利的医学生会萌生先工作再考博的想法。很不幸,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但在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我发现想要在繁重的工作和层出不穷的生活琐事下,一路坚持走下去真的太难太难。从参加工作到考博成功最终顺利升学,究竟要经历些哪些?先工作再考博究竟是不是人生之路上的最优解?来听听我这个过来人的看法吧。考博意愿的由来现如今的就业环境下,绝大多数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所能够获取的就业岗位大部分都局限在市级医院。当然,我也并不是说在市级医院工作就不好,只是你突然从一家天天处理肿瘤和疑难病人的省级医院,跳转到一个每日只能见到泌尿系结石、阑尾炎、胆囊炎、纤维瘤、痔疮等病的市级医院,心理上难免会有一些落差,时常会产生一种辛苦所学得不到施展的无力与挫败感。在这个时候,往往去考博深造的意愿是最强烈的。尤其对于我这种科研型的硕士,因为没有规培证,还得去跟一些本科生、实习生一起规培转科,干三年机械重复的简单工作。所以下定考博的决心对我来说并没有太难。没能安心从事本职工作,我承认这很不体面,我自己也始终觉得愧对医院的培养,但终究也只是为了自己谋求一条更好的出路罢了。第一关:令人窒息的工作与生活压力根据我的所观察,刚工作时大家考博的决心都很坚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你接手的临床工作越来越多,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在白天上了一天手术之后,晚上继续挑灯夜读;又有多少人能拒绝忙了一宿下夜班之后,那柔软的大床与蓬松的枕头。此外,女朋友的抱怨,家里面的催婚,令人窒息的房贷车贷,这每一项都是我们这些接近而立之年的人无法回避的责任与重担。万幸,我是个单身狗;万幸,我家里人还算宽容;万幸,我穷得买不起房子车子。所以我决定考博并不是为了去逃避这些压力,而是基于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长期规划。当然,这些都是我工作之后才慢慢感悟总结到的。第二关:申请考核材料的积累下定了决心,又顶住了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有了考博的资本。不管临床医学专业的博士如何扩招,被录取的人终究只会是少数。竞争的激烈程度,从复试时几进一,乃至十几进一的复试比就可以窥到一些。在这大部分学校都开始推行「申请-考核制」且项目申请越来越崇尚代表作的时代背景下,若是手里没有篇还算体面的文章,能够顺利上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导师们的口味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刁钻」,动辄就会问有没有十分以上的文章。过去那种靠一两篇低分SCI就能打动导师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历史,这也是我去年考博失利后最大的感触。要写文章,就得有项目,有课题,有实验室,更要有老师指导,此外对于我们这种已经工作的人,还需要科室领导的支持和工作单位的批准。而在市级医院,这些都是很难实现的,没有哪个市级医院会允许自己的医生「不务正业」,也没有多少领导会容忍自己的下属上班时「心不在焉」。而且,在需要靠临床谋生存的市级医院里,科研工作最多也只能算是职称评定时的一片绿叶。虽然市级医院也会设置科教科,但工作重心始终都只是教学,而非科研。在这种环境下,想去发一篇十分以上的文章,除非你硕士期间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知识、技能储备。很可惜,我没有,但又很庆幸,我遇到了一位还算开明的主任,以及一位知识渊博,乐于指导,同时又愿意为有志走科研之路的我提供机会的好老师。至于在医院层面,我就只能选择当一个「问题少年」了。被查考勤,被扣奖金,被科教科约谈…...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过的,也都是选择这条路的人有可能会面对的。尽管幸运的我获得了很多帮助与扶持,但一路走来依旧很难。世间倒霉蛋那么多,上帝对你一个人的眷顾终究是有限的,抓住这些仅有的,然后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去争取更多,这就是我的处世之道。第三关:繁琐的报考准备与繁重的备考工作博士的报考过程是异常繁琐的,考虑到可以报考多个学校,我们可以搜集各个学校的考试时间,招生专业目录,招生导师邮箱,然后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报考计划及备考安排。此外,个人简历要突出些什么?联系导师的邮件什么时候发?不同学校间时间冲突了如何抉择?备考科目的信息及复习参考资料如何获得?过了初试,复试又要准备哪些东西……太多需要花时间去准备的东西了,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关于这些问题,丁香园上也都可以找到不少经验帖参考。而我想拿出来单独分享的,则是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要轻言放弃。一个学校没考上,并不代表别的学校你就没了机会;导师没回你邮件,也许真的就只是因为忙。一切机会都是你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准备的足够充分,自身条件又足够吸引导师,就不要轻易放弃。我今年的经历就是这样,寄希望最大的学校没考上,而希望不大的学校的报考导师,后来发邮件又一直没回复过我,但是我依旧把我所能做的准备做到了极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经过我争分夺秒、紧锣密鼓的准备,一篇还算拿得出手的文章终于在复试前一个月见刊了。在线面试中,我竭力争取到了原本不被允许的PPT展示,完美地呈现了一篇尚未发表的文章的数据,吊足了老师们的胃口。当然,没有今年疫情造成的考试延期,我的这一切可能也没机会实现。外界的客观因素我们没能力左右,但只要一直努力做好自己,在机会到来时,你就有可能会抓住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我对这句话体会最深刻的一次。第四关:考上博后的一些善后事宜在你得知考上博后,紧接着要处理的就是这些事了。首先,自然是要跟领导以及医院人事部门报备,离职申请单需要「集邮」般地去收集一个个部门一把手的签字。这一块一般不会遇到太大阻碍,能当上各部门一把手的领导都还是很开明的,拦人前程的事是不会做的,而且我一个小虾米也还入不了人家的法眼。其次,由于我还参加了规培,退培手续也是我要面对的一项浩大工程,医院科教科-市卫健委-省卫健委,赔钱-跑腿儿-签字盖章……这一块儿普遍不会太顺利,毕竟我的所作所为是影响了人家规培通过率的,人家不给你好脸色然后说你两句也是人之常情。该道歉道歉,该赔钱赔钱,这方面咱理亏,没办法不卑微。然后,就是一些手头工作的交接了,实验室那边课题需要交接,科室那边一些你负责的科研项目也需要完成。谈谈感想说完这些,关于先工作再考博究竟是不是人生之路上的最优解的问题,我的观点已经显而易见了。没错,虽然我自己最后勉强算是成功了,但我其实是不太赞同这种先找个工作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做法的。这里面有太多的侥幸和不确定,绝不是考博的最优解。硕士期间,如果导师课题组条件还行,就努力让自己过得充实一些,尽力去接一些大课题,不要因为低分的文章耗去自己太多精力,得不偿失的。应届生有了体面的文章,再加上导师推荐以及一些相应的报考技巧,还是很大概率能当年走的。万一失利,但又觉得自己各方面条件都还可以,年龄又不大,未尝不能考虑再来一年。一年的工作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关于我们这行的就业环境,经历过的人都是知道的,对学历的看重远高于对工作经验的重视程度。考个博不耽误你挣钱养家,上个学也不会阻碍你临床经验的积累。当然,无论你选择先工作还是先考博,亦或者直接工作,都要你自己慎重思考后再决定。选之前,深思过;选之后,不后悔。这就足够了!
近日,2021年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正式启动。为帮助宁波考生了解申报流程,提高申报通过率,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举办了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申报说明会,共有5位考生参加了本次说明会。会上,市人才培训中心有关负责人简要介绍了中心与同济大学建立博士合作的历程,鼓励考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博士申报机会,并通过PPT展示为考生详细说明了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申报流程及注意事项。通过这次说明会,考生们详细了解了博士报名申报流程,同时也增强了备考的决心和信心。据悉,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经济社会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任务。从1998年开始,先后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大学等15所知名高校合作,在中心开设了28个专业,累计培养在职研究生4000多人,并在2016年与同济大学开办我市首个在职医学博士班,累计培养临床医学博士80人,为提高我市临床医学人才的质量,增强医院医疗、科研发展后劲,同时为提高宁波高层次临床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来源:市人才培训中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各位客官老爷们,又见面了,今天聊的比较俗,就一个字:钱。但又稍微有一点特殊,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2020年临床医生的到底收入多少?著名医学论坛丁香园公布的《2020年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中大体数据如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线城市医护人员收入明显高于偏远地区,当然,这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存在差异也无可厚非,另外,职称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高级职称医护人员收入高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单纯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医护人员收入并不低,即使在三四线城市也能达到10万以上,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明显优势。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调查报告最重要的就是“平均”二字,出现了这些,咱们就得细琢磨一下了。医护人员中存在高收入群体,这是事实存在的,但数量多少有待商榷,至少目前看来,与广大基层医护人员数量比较,实在是凤毛麟角。以本地某沿海城市为例,初、中级医师,正式编制,年收入达到10万以上的并不多,其中多集中于三级医院,地区二级医院、乡镇医院,实发月工资3800-4500左右,绩效每月1000多,与当地其他行业相比收入并不乐观。这还是正式医师的工资,护士收入更低,就不细说了,免的伤心。看到这里,评论区里可能已经有人骂街了,“黑色收入”“收红包”“药品回扣”“检查提成”等等,医疗行业人员众多,不可否认,肯定存在害群之马,但能有多少呢,有没有具体的调查过,建议每年弄一个被处理人员统计数据,让公众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省的争来争去。其实,也可以根据您自己的情况分析一下,您看过多少次病,又送过多少次红包呢,事实上大家心里都有个数。药价现在都是政府招标,公开的,检查、治疗费用也是透明的,相信杠精已经说了:挣这些还嫌少,农民伯伯、工人累死累活,一个月也挣不了这些……。哎,一个临床大夫的成长史又要说一遍,大学本科5年,如果考研,继续上三年,考博再加2年,改革后,规培还要三年,本科毕业工作后满一年允许报考医师资格证,通过率百分之二十左右,三年考不过,大部分单位直接解聘了;工作以后,单位“三基三严”考试随时进行,各种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听课,上级主管部门考试,各种演练,继续教育培训等等,无穷无尽,这些都是工作时间以外的。再来说说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制基本在梦里才会出现,您见过24小时班吗,您见过48小时班吗?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是常态,国家法定假期大部分一线人员是享受不到的,加班费免谈。这才是一线人员的常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医疗人员收入不应该以讹传讹,大部分都是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一旦涉及医疗,这年头都是先骂后看,或者骂了不看,您要是真要骂街,也不该对着医生,护士,相煎何急啊。好了,江湖路远,有缘再见,拜拜!(文中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