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她是中国首个女医学博士,出身名门,叛逆不羁,嫁旷世奇才老公爱之梦

她是中国首个女医学博士,出身名门,叛逆不羁,嫁旷世奇才老公

中国有句古话,“巾帼不让须眉”,形容的是女子有作为时,不比男人差。纵观中国整个历史,也确实涌现了无数在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模范女性。这些人的出现打破了女子不如男的局面。而近代史上的杨步伟,就是历史璀璨星河中那光彩夺目的一颗。杨步伟出生于晚清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其祖父杨仁山曾出使过欧洲,不仅是中国佛教协会创始人,还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居士佛学家,其父杨自超则做过广东抚台衙门总账房和海宁盐务知事,差不多相当于省财务部长和副县长。家境的殷实和家学的渊源赋予了她优越的教育条件,家风的开明和长辈的宠爱养成了她敢想敢说,叛逆不羁的性格。所以即便出身名门望族,但是杨步伟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名门闺秀。和许多离经叛道的人一样,杨步伟从小就显示出她叛逆的一面。胆大调皮的万人嫌民国时期的女子起名往往十分秀气雅致,例如玲玉,曼曼,清如,杨步伟原本也有一个优雅动听的闺名,叫做兰仙,包含着家人慢慢的期待,希望她能像花中仙子兰花般蕙质兰心,不媚世俗。恰恰相反,幼时的杨步伟虽称不上“混世魔王”,但也是家中公认的“讨人嫌”,“事儿精”。虽然生作女儿身,但杨步伟从小被当成儿子养,12岁以前,她一直男装打扮,也不裹足,这与当时人人称道的名门闺秀大相径庭。她天性好动,堪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最佳反面教材,在父亲任职期间,她最喜欢去衙门看犯人受罚,听着犯人们号哭的惨苦声,毫不胆怯。7岁启蒙读书的时候,她改编了《百家姓》来嘲笑先生,这调皮捣蛋的机灵劲儿,直叫先生哭笑不得,又爱又恨。杨步伟还干过一件胆大包天的事情,她6岁时就捉弄过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她父亲的顶头上司黎元洪。当时黎元洪正因公在她家里暂住,调皮的杨步伟偷偷捏了一个雪人藏在黎元洪的被子里,黎元洪惩罚地打了她几下手心,怪她弄湿了他的被子和裤子。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始作俑者非但不心虚害怕,还倒打一耙,抢过尺子反打黎元洪屁股五下,还说“你有什么证据?也许你自己睡梦尿了不知道呢?”惹得黎元洪忍俊不禁,两人也因此“不打不相识”,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女权主义先声杨步伟虽然调皮捣蛋,但她率真敢为,思想还相当前卫。她很小的时候就能独立思考,提出了很多当时无人敢想的女权主义思想,是时代的榜样和先锋。杨步伟7岁时就萌生了独立自主的想法。一次,她路过书房听到祖父和父亲在讨论西方政治制度,回房后她就问父亲她是不是有权利为自己的事情做主,父亲告诉她人有了学问和经验,就能用自己的权去断定事,她也听了进去。晚清时期,女性缠足的陋习仍未被废除。到了该缠足的年龄,杨步伟坚决不从,还提出了一番大道理:“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氏,就是大脚,行得稳,站得直,走得远,上的高楼,下得河流。”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硬是说服了她的祖父和父亲。16岁时,杨步伟在参加入学考试,当时的作文题目旨在探讨女子读书的好处,她这样写道:“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此话在那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时代背景下,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实乃吾国女权主义之先声。到了19岁那年,杨步伟第一次真正地掌握了自己的权,用来反抗腐朽的包办婚姻制度。她还未出生时就被指腹为婚,未婚夫是她的二表弟。独立思想愈加成熟的她自然不乐意,当着祖父的面拟下退婚书,表明自己恐怕是无法成为能讨好公婆的好媳妇,反而会让父母蒙羞,既然如此,不如趁现在还没结婚,早早解除免得日后成为怨侣。父亲无可奈何,想要逼她立誓终身不嫁来平复表弟被退婚的情绪,但她毫不退缩,对父亲直言不讳,嫁与不嫁,应全凭她心意而定,而不是为了一纸婚约而结婚。这份独立自主,男女平等,不卑不亢的婚姻宣言在当时是很难能可贵的,即便是今天,很多人也未必有这个觉悟和勇气。能力卓越的女强人杨步伟的父亲曾评价她性格刚强,“像个男人,不是在家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就从小教导她多读书,以后好成就一番事业,结果一语中的。杨步伟是一个有追求的事业型女强人。恰逢时任安徽督军兼第一、四两军军长的柏文蔚在办学校,要培养训练500多人的北伐女子敢死队员,因欣赏杨步伟聪颖果断,做事有主见,就邀请她担任学校校长。这对当时才从学校毕业,一天都没当过老师的杨步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她不但应了,而且还交出了一份令世人啧啧称赞的答卷。年仅23岁的杨步伟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她领导学员学纺织、刺绣,学救护,轰轰烈烈,甚至还坐镇指挥平息了一场士兵哗变。柏文蔚事后夸她道,“你可以做女军长了。”当了一年校长后,杨步伟光荣卸任,出国进修,追求自己的医生梦想。求学期间,她夙兴夜寐,废寝忘食,获得了毕业总平均分数91的好成绩,并且在31岁的时候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回国后,杨步伟和友人合伙在北京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医院森仁医院,专门收治妇女和儿童,她出任院长,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医院院长。世人艳羡的神仙眷侣虽然在学业和事业上春风得意,但在当时杨步伟依然是众人眼中的异类,因为她年过30依然单身。好在命运没有苛待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在她31岁那年,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民国第一鬼才赵元任。赵元任是旷世奇才,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学家、音乐家等。他通晓多个国家语言,如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日语等等。赵元任与杨步伟相识于一个饭局,赵元任当时刚从国外回来,从未遇见过如此有趣,不按常理出牌,爱挑战陈规,又极度聪颖通透的奇女子,一下坠入爱河,绞尽脑汁创造各种偶遇机会,只为能和杨步伟多说几句,可惜杨步伟不开窍,误以为他在追求自己好友,常常借故离开撮合他们。好事多磨,尽管经历了一些波折,赵元任还是鼓起勇气在中山公园向杨步伟告白,两人终于修成正果。两个有趣的灵魂碰撞到一起,连婚礼都举办得超凡脱俗。他们认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不需繁文礼节,仪式越简单越好。两人只邀请了两位好友胡适和朱徽来当证婚人,新娘子下厨做四份家常小菜,其余亲朋好友只寄了一份结婚通知,连礼都没有收,一场简单的婚礼就结束了。婚后,为了照顾家庭,杨步伟放弃了自己的医生事业,但她并不甘心成为完全的家庭主妇。丈夫赵元任在清华任教的时候,因为嫌弃食堂饭菜,她出资办了个餐馆,收获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还开过小诊所,转给穷人看病,并超前提出了计划生育,奈何太过前卫,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还和几位太太一起成立了“三太公司”,为当地女孩提供就业机会。对于她做的这些事情,性格中“追求处处省事”的赵元任是有些担忧与反对的,但出于对她性格的了解,选择了默许并尊重她的做法,甚至在过程中还给予了一定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份尊重的存在,二人面对“不同”时,和谐的氛围才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让婚姻愈加的幸福。杨步伟是民国女人中少有的婚姻圆满之人。她和赵元任情投意合,恩恩爱爱地相伴了近60年。两人甚至还在80岁时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二人蜜月自驾游。他们一生共同育有四个女儿,并且一家全是学霸。他们二人暂且不说,四个女儿全部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并且后来都成为了名校教授,就连女婿们也都是各个领域内的著名学术权威。这其中固然有遗传基因好的原因,但其幸福的婚姻对家庭的影响以及父母鼓励、引导式的教育理念也值得后人借鉴。无论是童年时代调皮捣蛋,不敬师长,还是青年时代,石破天惊般地提出“女子者,国民之母也”的女权主义之先声,退婚表弟,提出婚姻自由,以女子身份抛头露面当校长任医生,亦或是婚后不甘于教授夫人,相夫教子之余,办饭店,开诊所,出书籍甚至还领先于时代地推行过计划生育,杨步伟这一生都可谓是极度叛逆不羁的,是时代的异类,但若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回想她92年的精彩人生,过得是何等恣意洒脱?人生苦短,做人当如杨步伟,独立自主,敢作敢为,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

是事之变

高颜值医学博士爆红网络,17岁读大学,28岁就成为骨干医生!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医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那些无私奉献的医生,更是受到大家的尊重。2020年,我们看到太多关于医生的故事,我们在感动的时候,也意识到他们的不容易以及在救治病人的时候,需要面临的危险。随着大家对医生这个群体的聚焦,关于医生方面的信息,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春节期间播出的一部关于医生的纪录片,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中国医生》,相信很多的网友都看过。这个纪录片的主角是位高颜值的医生,也是笔者要介绍的人物。这位爆红网络的医生名字为徐晔,今年刚好28岁,现在是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生。可能江苏的网友就会知道,鼓楼医院在江苏是非常的有名,是三甲级医院。能够在这里成为医生,说明他的能力是得到医院的认可。其实,徐晔不仅长得阳光帅气,而且还是一名学霸。他的聪明程度比普通人要高很多,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都曾跳过级,在17岁的时候就参加高考,被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并且还是本硕博八年连读。笔者可以为大家科普一下,中山大学的中山医学院,是全国排名前十的医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更是学校的王牌。能够考上这个专业的学生,高考分数肯定是非常的高,厉害的学生能够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因此,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徐晔是一位真正的学霸。在读大学期间,徐晔曾经发表五篇高质量的SCI论文,总影响因子达到20分以上,自身还拥有一项研究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这也证明徐晔在专业实力方面还是很强的,也为自己将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顺利读完博士后,25岁的徐晔进入到南京的鼓楼医学工作。在这三年里,是他积累经验的时期,科室里的各种杂活以及常规的治疗,都是由他来完成。在纪录片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平时的工作是非常的繁忙。作为一位新生代的一生,他明白自己的职责。在这个行业里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可能还会因为紧张的医患关系,使自己遇到各种办法。但是,徐晔依然选择勇往直前,因为他知道这条路始终是要有人走下去,既然自己选择学医,那就应该义无反顾。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教学楼里,有这样一副对联:“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人医心”。这句话始终影响着中山大学的医学生,徐晔也是受到影响,也明白医生的最终目的。虽然现在的徐晔已经在网络爆红,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是要回归平凡,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够救治更多的病人,所以他现在变得更加低调,更加努力地学习。

类名

《中国医生》最年轻的医学博士意外走红,凭借的不只是帅气的外表

《中国医生》中最年轻的医学博士意外走红,凭借的不只是帅气的外表中国第一部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大型医疗纪录片《中国医生》,在新型肺炎疫情发生期间不动声色地火了起来,播出仅20天,豆瓣评分就高达9.3分。在第二集的《成长》中,年轻的烧伤科住院医生徐晔凭借帅气的外表意外走红。他是片中最年轻的医学博士,一直努力对病人做到感同身受,始终把“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人医心”铭记于心。在徐晔管床的区域,有一个因煤气爆炸导致严重烧伤的老人,患者全身95%烧伤,从ICU被送到徐晔所在的科室,需要进行多次的植皮手术。面对烧伤的病人,他温柔又细心。给病人换药的两个多小时,他像是哄小孩一样,温柔细语,眼带笑意。面对一筹莫展的病人家属,他尽量去争取。在徐晔与家属谈话过程中,家属表示家里已经把能拿的都拿了,现在已经拿不出钱了。作为老人的管床医生,徐晔希望尽力保障老人的治疗,在医院的基金会议上,他极力为老人争取到了2万元的资金援助。徐晔总想尽全力把病人治好,但往往,医生还没放弃,家属就先放弃了。没过几天,因支付不起医疗费用,老人的家人在没有告知徐晔的情况下,悄悄为老人办理了出院。看着空荡荡的病房,徐晔的内心五味杂陈……纪录片《中国医生》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没有煽情,没有歌颂,也没有标签,有的只是一个个真实鲜活普普通通的医生。他们无暇照顾自己的家庭,常常身心俱疲,有时甚至心灰意冷。但他们始终有着一种攻克难关、精益求精的信念,有着一颗想要救助更多生命的“医者仁心”。他们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为人妻,也是一个个普通平凡的人。因为医生的职业和身份,他们肩负责任,不辱使命,心里始终怀揣病人,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他们见惯了生离死别和人心冷暖,但依然选择拼尽全力,不留遗憾。徐晔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何况是医生呢?”文/大象看戏猛戳更精彩>>医生王东进,治好了患者的病,为何自己却落下了一身的病?猛戳更精彩>>医学博士朱良付:我就担心,我会突然死掉

优木

一个医学博士的创业经历

我是武汉火凤凰云创空间,创业者的学习01高中时,我看了一部日剧,是讲医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当时觉得电视剧里面的医生知识渊博,穿着白衣大褂,风度翩翩,家里也有人当医生,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原因,就立志想要当一个医生。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比较好,每次考试都是排在班级的前列,高考后,我所有的志愿都报考了医学院,虽然当时家里有人告诉我,当医生很辛苦,你要想好,但我仍然奋不顾身的选择了当医生。学了九年医,我终于毕业了,医学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在大学里面度过了。02我是土生土长的江苏人,这里的人不太喜欢在外闯荡,更多的会选择在家乡谋生。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在一所三甲医院当了一名临床医生,每天从家里骑车到医院,不过10分钟的路程,日子安逸且平淡。我很难想象,如果在北上广,每天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在路上来回奔波,是一个多么令人发疯的事情。我一直以为我会这样一成不变的过完我的一生,工作、家庭,生活,人生翻不起半点涟漪。人过了三十,内心就有那种强烈的不安定,想改变现状的念头,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做有价值的事情。03每个人选择创业的项目,多半是跟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联系,我创业的想法就是来源于工作中病人看病时的病历本。大家都熟悉门诊的看病流程:1.门诊挂号;2.医生诊疗;3.做检查;4.医生开药;但是病历却经常被我们忽略。每次看病的时候,我们都会花上一块钱来买一本新的病历,上面的字除了医生本人,估计没有人能认出来,也没有人能看得懂。比如说这次来看病,医生让你做了血常规、血生化、胸片等好多检查,但是你再过一个月再来看病时,如果不是特别细心保存这些资料,多半的人的病历和资料都已经找不到了。这时候,医生为了安全起见,多半会让你再检查一遍,费时费力又费钱。如果有一个电子病历,能够把病人每次看病的病历都存起来,再就诊的时候,能够把以往的病历都调出来,对医生诊断病情有帮助,对个人来说也很方便。于是,我根据自己作为医生的理解,设计了一个针对病人和医生的app软件,既可以记录每次看病的情况,还可以连通温度计、血压仪、血糖仪记录血压、血糖、心率、体温等。这样的app在国内还没有人涉足,很快,这个app就通过腾讯应用宝、豌豆荚、小米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市场审核,在平台上上线了。04当时特别激动,觉得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做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是对别人有价值,特别有成就感。当然,我并不是辞职创业,我是利用自己工作之外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通过这次创业,我也有一些感悟和心得,分享给大家。1.创业是一种生活工作经验的积累。创业中的种种问题,是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总结,一个创意,通过不断的实践可以变成一个产品,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和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某项问题,就会有一定的市场。2.作为一个小医生,没有人脉,没有资金,不具备创业的一切条件,但既然做了,就想办法认真去做。比如说,我对软件一窍不通,就找了很多关系,向专门做软件的朋友寻求帮助,没想到朋友们都很热心,乐意帮助,还有我医院的领导提供了很多建议和帮助,通过这次创业,我和很多朋友和同学重新连接起来了。3.任何事情都要去投入,资金和精力的投入,由浅入深,慢慢去修改完善。在制作app的过程中,随着自己深入学习了解,会有越来越多的想法冒出来,重新添加一些新的功能,非常有意思。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期间肯定会经历各种艰辛和困难,不要害怕,一步一步的走,最后肯定可以达到你想象的样子。我是创姐,请关注我的百家号

轻用民死

一个医学博士刘嘉凡的书法心灵之旅

书法艺术通过笔墨交融的生命之舞将中国文化的精神展现于方寸之间。正因为此,书法之于一个身居海外的医学博士而言,首先是其心灵的生命之歌,用以表达其情感状态,抒发自然与生命的万千气象。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表征,亦能成为海外游子在繁重的专业领域之外寄托乡思,承载情感的文化方式。在美国南加州的一座城市里,正有这样一位来自于中国南京的病理科医师,在出色的临床工作之余,把心灵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寄托在中国书法的艺术家园。医学博士刘嘉凡先生工作照刘嘉凡,医学博士,出生在中国一个翰墨书香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刘云峰,出生于书香世家,深谙文史,亦通文墨,承范仲淹以来传统文人忧国忧民之传统。于辛亥革命中投笔从戎,官至中将。刘嘉凡的父母都是前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中国医学界知名的高级临床专家,特别是父亲刘承基教授,为中国著名的神经医学专家。在中国神经外科学界,以出类拔萃的手术,著述等身的学术和功力深厚的书法,具有盛名。祖父刘云峰先生刘嘉凡博士幼承家学,不仅笃志学医,又能博览群书,谨遵家训,勤于习字,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尤其是对于书法艺术的痴迷和钻研,使得他技艺精进,一手好字,深得家学精髓。父亲刘承基教授刘嘉凡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并于九十年代初来到美国攻读肿瘤基因学博士学位,继而又获取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后在密苏里大学接受病理医生训练,获得全美病理年会(CAP)上的杰出科研成果奖,并于2012年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获得 “Leading Physician of the World” 称号。古人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国的文化人对于书法传承的重视源于他们对于字纸的尊奉,对于亲友来信的盼望,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乡愁的守望。在事业稳定和家庭美满的岁月流逝中,一种冥冥中的召唤,促使刘嘉凡试着捡起丢下多年的毛笔,他感觉到了心灵之弦被轻轻地拨动,宣纸上的笔墨蜿蜒,唤醒了他沉睡多年的思绪和灵感,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了在书法艺术海洋里的尽情遨游。刘嘉凡书法作品刘嘉凡如此诠释自己的心路:“当我们写下一行中国字的时候,你内心中就开始了一个几乎是强迫性的对美的追求。在中华文化里,有一个约定俗成,一个人能够写出好字,起码是对美有感受,而且能够驾驭这种美”。这种召唤是故乡的召唤,是中国文化的召唤,更源自于海外游子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刘嘉凡倾心投入书法研习,废寝忘食,心无旁骛,笔耕不懈,通过文字书写享受对美的追求。他四处观摩,用心体验,博览各大书法家墨宝,并细心临帖。每一笔一画都反复推敲,每一幅作品皆心静禅定而又激情挥洒。也许是天生禀赋,心有灵犀,毛笔似乎在他的手中被赋予了灵性,笔走龙蛇,浑然天成,灵秀的汉字在他的笔下表现得既俊美洒脱而又豪爽大气,散发出高雅清香的文化底蕴。一段时间后,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开始赢得周围朋友们的喜爱和赞赏。刘嘉凡书法作品“我认为不是完全因为我的字写的有多好,而是书法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无穷的魅力。中国传统书法家们从不为炫耀技巧而写书写,他们在书法中寄托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文化意识与中国传统文人的书写情趣与文化精神是相契合的。苏东坡、黄庭坚、翁方纲都不是职业的书法家,他们都是当时有影响力的文人士大夫。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只是他们在繁忙的案牍劳形之余的性情表达,并非刻意的创作,但他们的墨迹却流芳千古。可以说刘博士的书法创作与二王以来的传统文人书法是一脉而成的。 也许喜欢写书法的人,会或多或少地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比如深沉、儒雅、睿智、温暖等气质和品格。刘嘉凡浸润在书法艺术的之魅力之中,陶醉在对美的追求之中,内心享受着由此带来的纯洁与宁静。 当一个人在书法艺术的境界里徜徉的时候,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包括工作中的不顺,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都显得不再重要。刘嘉凡书法作品刘嘉凡从事的是病理医生的职业,其实没有哪一个职业,可以比医生更透彻地理解生命。 在病理医生的显微镜下,生命的五彩缤纷,恣意妖娆,尽收眼底,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就是一种艺术,不需要额外的夸张和渲染。随着书法艺术的锤炼和意境的提高,刘嘉凡认为,最美好的艺术就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最质朴、最真实、最深刻、也是最写意的描述。还有比自然与生命更美的事物吗?刘嘉凡书法作品他认为:书法艺术可以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写一个个孤立的好字;第二层次,是写一整幅的好字;第三层次,可以通过书法了解到书写者的人品和追求;第四层次,就是一个在价值观上的突破。大部分的写字的人都处在第一和第二层次。但是这种追求是无限的。刘嘉凡博士在美国举办个展并在开幕式中致辞最近,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华艺术宫,为刘嘉凡博士举办了隆重的个人书法展,许多各界朋友都到场祝贺。很多人都很喜爱刘嘉凡的书法,许多幅字已经被人收藏。在书法展上,刘嘉凡动情地说:“一个旅美华人虽然远离故土,但是不论走到哪里,都应该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带到哪里,因为我们的身上承载着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和将这种文明传递下去的责任与光荣,在学习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作为中华文化继承者和传播者的自豪与骄傲。”刘嘉凡博士接受媒体采访如果,我们用一段话概括刘博士的书法创作,那就是:一个海外游子的心灵之旅;一个病理医生的心灵痕迹;一泓中国文化的甘冽清泉,一方中国故事的讲述舞台;一条乡愁家书的传播之路。文章作者:尚荣(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书画院秘书长,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届全国美代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家评论:有传统,有格调,用笔轻松自如!——谢少承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部战区陆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委。书法初须以正局,正局“工”之积也,而后生奇,奇局“功”乃生。书亦同乐,有旋律、节奏、音色等,表达了时间与空间相互生发的关系。嘉凡先生医务之余,浸染尺牍,下笔轻盈游走,颇具明清韵致,时有妙笔呈露,令人沉思。近印刷业发展,古代精帖良碑俯拾即是,若自明清向上溯源,则自当更进风貌。书学乃系统之学、终身之业,古贤孙过庭尝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初谓未及,后乃过之;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又云: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加以篇章,涵泳飞白。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矣。诚不我欺,与嘉凡先生共勉!——黄象明 中华美学学会会员,北京大学美学访问学者、中国标准草书学社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刘嘉凡先生是一位计划有序、谨严细微的病理医生,平时养成的良好职业素养作用于书法,使刘嘉凡的书法整体呈现出清新、淡雅,不激不厉、中规中矩的谦谦君子之貌,这种书法气息是其深厚学养、谨严法度的综合体现,更是其率性、本真的自然流露,无它,书如其人也。——荀海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博士。取法有自,提按得法,轻重缓急的节奏也很好。墨色方面点、团、线、面控制好。特别是“天、金、进...”等字的捺画舒展大气。临池功深,结体已具个人风格特点,上乘之作!落款的戊戌年写为戊戌秋月则更佳,行距有董其昌的疏淡之味。—— 曹万峰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盐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硕士。【版权说明】来源:网络,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

戚顾

学医八年,月薪5000,温饱线上的医学博士

严重的健康危机,将一批医学科研工作者推到了风口浪尖。事实上,每一项技术突破,都经历了漫长而冷寂的蛰伏期。选择基础医学研究,就意味着与清贫相伴。巨额资金被用于购买实验设备,而研究者本人的补贴往往仅供温饱。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在科研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中艰难跋涉,等待未来的曙光。林成 27岁 泌尿外科博士母亲患癌,我几乎没帮上忙今年国庆假期,我参加了三场婚礼。份子钱不多,还是花了近三千元,超过了每个月的生活费。在婚礼现场,坐在我旁边的是一群初中同学,几乎所有人都已经买房、结婚、生子,所有人都在谈论育儿话题,除了我。和同龄人相比,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的,但只要不是在婚礼这种场合,似乎也能忍受。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背后,付出更多的是我的家人。确定自己要读医学研究型博士的时候,我母亲已经患结肠癌(当时确诊为III期)四年。她和我父亲分居多年,独自做完了手术,医药费花了十万。学医八年,我拿不出生活费以外的钱,幸好有朋友们帮衬,我们才能顺利支付账单。我突然发现,在学校里,我学习治病救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我只是一个远在千里,又无能为力的家属。她已经做完十二次化疗,头发稀疏,经常在电话里哭。但我一直待在学校,通常只在过年时回家。2017年年中,我赶回家,看到一向注重保养的她,脸色变得特别差。我那时还在读研,除了每年1600元贫困生补助之外,没有任何正式收入。想来想去,我只能买给她一顶假发。 确诊之前,母亲是一位做小吃的流动摊贩,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决定学医时,父亲是反对的,他觉得学医要读八年,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但是母亲十分尊重我的选择。为了维持稳定的收入,她时常更换工作,肚子疼也不愿意上医院。等到疼痛实在难以忍受时,她才去检查,结果是结肠癌晚期。 我本来打算研究生毕业就回家工作,拿到固定收入,每天照顾她。但在那年,我先是错过了学校所在省份的医院统招,后是没能赶上家乡医院的统考。最后,传来了我博士考试成绩不错的消息。 我的博士课题是前列腺良性增生研究。我对生物医学领域探索的热情,是从高中生物课上开始的,没想到自己已为这份好奇心学医九年。父亲知道我读博以后,经常和他的同事讲,我是林家祖上第一个博士。我经常和母亲讲,我在实验室过得还不错。事实上,读博的补助只有每个月2300元。为了不和家里要钱,我不得不用休息时间做兼职。我也没有告诉她,科研本身并不是那么舒服。博一刚开学,我的导师正在忙着另一个学术项目,我每天在实验室里束手无策。晚饭不定时已经成了日常,我也常常为实验浪费的材料压力倍增。 图 | 林成在实验室的工作台但我还是想完成课题,梦想着自己顺利毕业的那一天。今年10月底,在实验室正常忙碌的上班时间,我正好接到母亲的电话。她的手术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复诊结果是:病灶无明显复发,血常规生化良好。我马上读出意味——她恢复得非常好。 我坐在实验室里,松了一口气。四下望望,医学研究突然在我眼中呈现出全新的样子。我感受到强烈的意义和使命。那之后,我在实验中不断推进论证,不断分析临床样本,最后发现,原来真的存在某种从未被发现的现象。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飞起来了,和师弟一起用打折券去呷哺呷哺吃了一次火锅来庆祝试验进展。那是我读博期间最奢侈的事。图 | 林成和师弟庆祝实验进展的火锅局王力 30岁 心脏疾病研究博士后结婚后,月薪五千仅够温饱今年夏天,因为没出生的白色大鼠,我陷入学医12年来最大的焦虑。疫情期间,为了方便管理,我的同事把用于实验的白色大鼠杀了大半,只留下几只用于配种。七月,为了继续自己的实验,我开始帮他们配种。唯一的一只纯种雌性大鼠迟迟未生育,我转变方法,让实验室里的大鼠与野生大鼠配种,通过两代生育呼唤纯种大鼠的降生。它出现时,我已经等了近五个月。图 | 王力实验室里的白色大鼠六月底,我博士毕业答辩完毕,美国一所医学院给我发了博士后的offer。但为了让去年九月份已启动的项目有进展,我还是留在此前的实验室做博士后,每个月拿五千块。 秋招开始后,我的医学研究梦想曾经动摇过。我跑了几次宣讲会,动过考公务员或者到中小学教书的念头。但人生下一步如何推进,未来是否要定居大城市,我不敢多想。这是因为,每月扣除房租后,我只剩下2400元支配。在首都北京,这点钱微不足道,买房买车遥不可及。妻子从未抱怨过我的收入,只是劝我:如果太累了,就换个领域平平淡淡过日子。等待大鼠出生的几个月里,我发现社会环境留给我的空间越来越小,自己必须做出是否继续科研道路的决定。我开始焦躁而郁闷,这更影响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研究需要精准的理性,这样的感性状态只会带来麻烦。我的导师认为我不够专业,几次敲打我,我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我想起五年前自己刚开始读博时,也曾踌躇满志。我听说过对我们这一行的“三个十”概括:做出一项重大突破,需要投入十亿资金,使用十万种化合物,做十年实验。我设想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没过多久,就在实验上犯了难。到博士三年级,周期考核与开题报告成为新的挑战,我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数据,而非像以前那样纸上谈兵。我凭着毅力扛了下来,在六年博士期限之前,和别人共同署名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顺利毕业。科研依然是我唯一想做的事。我对自己剩下的最大期望是发表一篇以自己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十一月上旬,纯种大鼠出生了。我请它帮我做了一个关于阳性药物的对照实验。这场实验本来用于排除可能性,但在分析数据时,我意外发现,所用的阳性药物竟对生物的物理特性产生了影响。我想查找文献来佐证,却发现这一现象从未被记录过。图 | 王力在探测心脏细胞虽然不敢保证这一现象背后是否蕴藏重大发现,但这是我们课题组近期第一项进展。开组会时,整个师门都感到振奋。随后,我坐在实验室里,触碰到久违的热情,那些焦虑也失去了重量。王海强 31岁 胶质瘤方向博士后“烧了”四十万经费,每天挤3小时地铁公交第四次做单细胞建库测序实验时,我背负着四十万科研经费打水漂的风险。这项服务于我的博士研究课题的实验,属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此前,我自责地发现,自己已经失败三次,“烧了”三十万。 第一次实验在2017年4月份,那是我学医的第十年。为了建立一套单细胞测序系统,我所在的实验室从零开始买进仪器,从美国引进一项专利技术,支付了不菲的专利费。这是我听说过的最昂贵的实验。 但这些只是实验的前提。比资金更沉重的是,我和同学必须靠自己摸索细胞上机数目与细胞活性的相关技术。一次实验耗时两天,若想收到理想的效果,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达到标准,整体的操作步骤也必须得到优化。即便如此,在正式操作中,未知的挫败依然会来临。这意味着,我必须再次寻找往前走的可能。我安慰自己,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这是最常见的剧情。 第一次实验失败后,那年冬天,我发起第二次冲锋。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细胞活性太低,我还是没能走到最后。导师平时脾气很好,这一次他没忍住,骂了我一顿。 2018年年初,我鼓足勇气做第三次实验。故障重现,此前的辛苦付出又一次付诸东流。图 | 日常实验中的王海强身边的同学都练就了发泄压力的身手。我曾看到有人专门找地方大吼大叫,有人脾气愈发暴躁、突然发火。我和两位室友商量好,一起用相对健康的方式消化压力——出校门吃饭。 对我而言,除了春节,所有的节日都属于实验室。中秋节、端午节、冬至日……当天实验完成后,我们找尽了所有能被称为“节日”的日子,吃上一顿饺子或者火锅。 这花去了我每月博士补助的一大半。每月,我收到五千多元补助,在中国的基础医学研究领域,这个数额是最高的。这也是我艰辛备考,考取本所实验室博士的重要原因。从研究生起,我没和家里要过钱,也没讲过我在做什么,家人一直觉得我过得很潇洒。 放松是短暂的,为了保证实验效率,我将吃饭以外所有的时间都花了在实验室里。 我清晰地记得在北京读博士的日常路径。每天早上六点半,从北京青年路出发,转两次地铁到西单,再坐公交车到达郊区,八点到达实验室。此时,我已完成在地铁上开始的案头工作。晚上十点赶晚班地铁,回到朝阳区。有时,赶上细胞培养的特殊节点,我会把四张凳子拼起来,铺上单人被,睡在实验室。为了劳逸结合,我通常在周六日睡懒觉到早上十点,晚些开启实验。2018年五一劳动节前,我和同学第四次做耗费十万的实验。我们把细胞的活性鉴定率提升至90%以上,增加细胞的数目,终于成功。那之后不久,我发现自己胖了二十斤。图 | 胖了二十斤后的王海强实验的成功把我的论文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在论文尚未发表之时,2019年六月,学校规定的博士三年期限已经到了。我握着一张博士毕业证书,无处可去。 我下定决心,不管等多久,也要继续做补充实验,熬到论文发表的那一天。我继续在实验室工作了一年。这一年,学校已经停发博士补助,导师为了支持我,私下支援我生活所需费用,让我按时交付房租,不至流落街头。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自己年少时的生活。我家在重庆的农村,每天走几公里上学并不稀奇。 我似乎始终得着老师的“偏爱”。读大三时,一位教授带我到另一所学校做研癌肝究项目,手把手教我做实验。那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基础医学研究。 博士毕业前夕,导师曾想说服我给医院里的一位书记做助理,这份工作能够解决北京户口和事业编制,薪资可观。但我只想在实验室工作,更想继续深造,婉拒了他的好意。今年年初,我拿到一所美国医学院的博士后offer,但由于疫情,无法前去就读。辗转之中,我决定离开北京,到杭州西湖大学做博士后。 4月初,我终于收到邮件:论文已发表于杂志上,影响因子分值为12分,约为国内博士生论文平均分值的4倍。相比于一线临床工作,医学事业的另一端——基础医学研究往往不为人知。其实,在大众视野之外,这群医学工作者从未缺席。2020年,在新冠疫情期间,从病原学研究、抗疫药物研发到疫苗的研制,无不依赖于基础医学的更新。在这充满危机的一年里,实验室里的研究者废寝忘食但默默无闻,为前线提供着有力的支撑。在人类未知的黑暗领域,他们用热切点燃希望,用勇气为我们照明。正是由于看见这份基础医学科研的艰辛,凯迪拉克旗下经销商承诺2020-2021年两年内每售卖一台车,就捐赠100元给到国家科技部/卫建委旗下的复旦P3实验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此帮助提升基础医疗建设, 赋能一线科研工作者, 用实际行动践行品牌精神。公益路上,凯迪拉克一直在行动。今年,凯迪拉克携本支短片参加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广告、腾讯CDC联合举办的“我是创益人”大赛,让更多人关注到基础医学研究领域。该赛事举办四年以来,已孵化包括戛纳创意节银狮奖获得者“一个人的球队”在内的194支公益广告作品,让公益项目走入人心。在这个时代,崇高事业并不意味着丰厚的物质,也不代表安稳的生活,但有人依然用勇气点燃自己,在黑暗中为我们找寻光亮。实际上,所有伟大发现,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以及在清贫中恒久坚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END -撰文:史蓓斯

不顾于虑

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十大热门专业,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2019年华中科大十大热门博士学科2019年华中科大发布了各大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截止2019年1月13日已经下载了47081次,其中被下载最多的十大博士学科分别是:1、同济医院、2、协和医院、3、教育科学、4、梨园医院、5、管理学院、6、基础医学院、7、公共管理学院、8、经济学院、9、机械工程学院、10、公共卫生学院,从十大热门博士学科分布来看,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的博士最受欢迎,其中十大学科中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梨园医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占据热门下载榜单前5,说明了医学博士成为热门学科。然而对于华中科技大学来说,每年的博士招生名额不足3000人,而大部分名额被本校保送生占据名额!华中科大学科综合性强 华中科大的学科分布情况从目前华中科大热门的十大博士专业来看,医学类和管理学科类专业很受欢迎,而工科博士学科却只有机械工程进入榜单前十,华中科大主要由著名的工科院校华中理工和同济医科大学组建而成,学校因此拥有一流的工科和一流的医科,其中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40个。医学院本科生数量少 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虽然华中科大十大博士专业中同济医学院的5大机构称为最热门的博士学科之一,但是通过2018年华中科大本科生就业质量报考来看,每年华中科大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仅有475人,说明了同济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也不大,但是从博士招生简章下载次数来看,说明了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博士学位最冷门的学科 十大冷门博士学科在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生招生简章中下载次数最少的十大学院是:1、力学系,2、航空航天、3、水电数字、4、护理学院、5、历史研究所、6、船舶海洋学院、7、物理学院、8、环境科学、9、能源工程、10、数学统计学院。其中大部分学科为文理学科博士,医学博士学科为护理学院,毕竟医学中护理专业比较冷门,大部分本科和硕士就可以满足就业,因此护理博士报考人数也较少!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热度不同,同济医院的博士热度是力学系的49倍!

虚位

天眼人物|医学博士朱建国:一个健康中国的践行者

人物名片朱建国,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人民医院医保处处长。民主促进会贵州省委常务委员、大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协贵州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科协委员,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委员、工程学组委员,国际尿石症联盟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医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泌尿外科委员会常委。先后荣获国际尿石症联盟第二届杰出青年奖、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培养对象、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荣誉称号。想采访朱建国是在2020年初,看见一条视频新闻时一刹那就有的想法。视频里我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正在为队员过集体生日,当生日蜡烛没被一口气吹灭时,边上一位40岁开外、脸上溢满笑意的男队员喊道:用手扇。这幽默的话语,这灿烂的笑脸,让笑不由自主地上了我的脸。同事说这是第七医疗队领队朱建国。和疫情面对面,能如此这般,体现的是镇定自如。这样的气度是如何练就的,我想去探究。在武汉的日子里阻击病毒2020年2月19日,朱建国带领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147名队员出发,先后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武钢二院,历时一个月,实现了住院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被病员誉为“贵州雷锋”。医疗队进驻武钢二院是接替天津队的。患者都不愿意天津队离开。这样的不愿意也包含了对贵州队的不信任。朱建国说要赢来信任只有用过硬的技术、周到的服务。病区里有位感染新冠的癌症患者,不愿意和人交流,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开口和队员们说话了。讲到这里,一丝自信的微笑浮上了脸庞。2020年2月19日,朱建国带领贵州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提起这一个月,朱建国最牵挂的是队友们。“隔一段时间不见会想念的,就找机会见见。”他说队员们都是主动请战去的武汉,首先要保护好他们,不能辜负了这样的激情呀。他一遍遍强调穿脱防护服的重要。他给队员们比喻:防护服就如潜水服,潜水服破了海水就漫进去了,病毒可比海水快。为此,医疗队专门设了一个指导与监督穿脱防护服的岗位。“下了班累极了,恨不能立刻躺下,这个时候脱防护服最容易出问题。有个人在边上帮着,再说说话,人会觉得轻松一些,也就不容易出错了。”我没想到他会如此细腻,这应该是源于“不能辜负”的担当,更是一种爱意,毕竟,没有爱,何来辜负一说。也正是有了爱,才有了集体过生日之举。他特别赞赏队友们回到各自的岗位都更为踏实地去工作。没有人炫耀什么、要求什么。在当初分别时,朱建国给队友们说了句心里话:“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党和人民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我们载誉而归,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也会更高,唯有工作再工作。”而队友们用行动回应了他的心里话。谈到这里,朱建国停顿了下来,似乎沉浸在某一种情绪里。或许是觉得有点冷场,他说给我讲一件有趣的事。省指挥部给各医疗队送来辣子鸡等特色食品,每次用微波炉热辣子鸡时,香气飘满了整层楼。楼里还有进驻武钢医院的其他省分管别的病区的医疗队。“他们也配得有吃的,哪有我们的辣子鸡那么香呀……看在是战友的份上,热了就分他们一点吧,哈哈哈……”我再次看到了那灿烂的笑脸。病区、队友、战友,谈自己却少。而我在新闻报道中读到了这样的文字:“作为领队,既要在一线救治病人,还要协调各方,统筹指导好医疗组、护理组、院感防控组、物资保障组、新闻宣传组、关心慰问组的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医疗队成员的心理辅导,稳定军心,确保完成援鄂的重大使命。朱建国不敢懈怠,时刻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就在这个月,朱建国获得了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在医学的世界里勇攀高峰面对不太说自己的朱建国,调动了各种提问技巧才拼凑出他过往的大致轮廓。朱建国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军18年后转业。父亲入伍时只有小学文化,自学取得了高中学历。回家时,父亲带回了记得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这些笔记本是朱建国和弟弟小时候“把玩”的家什。应该从那个时候开始,好学的种子便埋在了他的心里。东南大学临床医学学士、中山大学外科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研究,直至今日,朱建国一直奔跑在好学的路上。在中山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时,导师高新带着学生们做动物实验,手术快结束了,朱建国给导师递剪子剪线,高新用还没放下的手术钳敲了一下他的手问:“左撇子?”“嗯”“知不知道所有的手术工具都是为右握力设计的?下去练吧。”高新是知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在国内率先开展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高新认为:开放手术是用手抓饭吃,腔镜手术是用筷子吃饭。他教导学生:读研、读博学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练的是领悟创新的能力。在这样的磨炼中,朱建国开始主攻腔镜手术。做了很多手术后,他发现自己在腔镜下做手术的空间平衡能力很好,后来才知道这是左撇子的优势。2015年11月,朱建国受邀在第四届国际泌尿系结石高峰论坛上表演了微通道经皮肾镜术。2019年8月,在2019年东方国际手术周上,应邀表演高难度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手术。近10年来,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汇报结石微创治疗方面取得的成绩。目前,他已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项,省级科研资助10项,获得资助金额超400万元。在SCI期刊发表论文30篇,参编专业书籍4本。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是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2018年获得省医建院以来第一项。选题聚焦尿结石这一贵州省多发病,朱建国提出提高输尿管的输送能力,可以将微小肾结石尽早排出体外,以避免结石长大后需要手术干预。该研究从分子机制、动物实验以及苗药的运用,系统研究提高输尿管的输送能力,目前该研究进展顺利。从练右手开始、到主攻尿结石的微创治疗,以及泌尿肿瘤临床与科研研究,并取得不菲的成绩,朱建国说这是歪打正着,可我觉得这是好学的种子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在从医的岁月里助人为乐如此好学的朱建国却在2016年放弃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前往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留学的资格。2015年年底,朱建国被派往德江县挂职任副县长。调研中,一些因病返贫的事例让他如梗在心。单说结石病,德江是结石的高发地区。当时德江县的医院做不了肾结石微创治疗,传统治疗创伤大,费用高。不少患者只能去重庆、遵义等地就医。有时候一辆开往重庆的客车上就有将近一半是准备去治疗肾结石的。朱建国给我算了一笔账:到重庆治疗的住院费大致是5万,到遵义治大致是2万,而个人需要承担1到3万;如果本地可以开展这样的手术,费用不到1万,个人只需承担2000左右。“这得减轻多少人的负担呀。”他根据县人民医院与县中医院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学科发展规划,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就在这个时候,朱建国在2015年申报的留学资格获得了审批,走还是留下?朱建国想起了他刚硕士毕业到省医时遇到的一位病人。2005年8月,一名来自农村的17岁少年,因尿路多发结石并梗阻,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诊入院。那时还没有普及新农村合作医疗,患者只有6000多元钱。他的父亲坐在医生办公室,恳求医生用最省钱的方式治疗。还是主治医生的朱建国心里有一个想法:在局麻下B超引导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既符合患者病情,也相对比较省钱。当时省医还没常规开展这一手术,如果手术成功,一好百好。如果不成功,医生为什么要做一个没有常规开展的手术呢?责任追究下来,或许朱建国的专业生涯要就此画上句号。看着那位父亲的眼神,朱建国脑里满是自己父亲的影像。小时候在县城的家是村里乡亲们来往的落脚点,尽管那时家里并不宽裕,父亲总会端出热茶热饭。哪家的孩子要读书,哪家的兄弟要找个活干,父亲再有难处也不轻易拒绝乡亲们的托请。久而久之,朱建国也无法回避别人恳求的眼神。他最终说出了心里的想法,在得到医院支持后,手术顺利完成。朱建国一直记得手术刚开始时,那个孩子说:“叔叔,我不痛的,你慢慢做哈。”其实手术中只采取局部麻醉,患者肯定有疼痛感。回想这些,再联想起那些因病致贫的人,朱建国心里琢磨着,或许德江有病人6000块钱都凑不足,都没有机会到贵阳就医嘞。最终朱建国决定留下。就在他留下的2016年底,德江县人民医院成为全省第一个三级乙等县医院,县中医院通过三级医院专家初评。2017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钟惟德教授所在的广州泌尿肿瘤杰青学组,与德江县人民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在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加强帮扶。而钟惟德教授正是朱建国的博士后导师,多次到德江县人民医院义诊,其间还带来他的父亲“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亲笔题写的“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和“建设医疗救治中心、造福武陵山区人民”两幅墨宝,这对基层医院建设是莫大的鼓舞。目前,德江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成为铜仁市重点学科,并挂牌成立“铜仁市尿结石防治中心”。这样的基层医院建设通过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优化了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基础。这无疑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当医生会比较辛苦,不过只要有情怀、有责任心,就可以帮助很多人。”这是朱建国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朱建国在贫困地区进行义诊为了帮助到更多的人,朱建国总是抽休息时间参加各种义诊及科普活动。参加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的“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走进西藏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在林芝地区进行义诊并援建青年专家诊室;参加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医学专家团医疗帮扶下基层活动,在铜仁、黔东南、黔南等市州进行巡回义诊;参加省医微志愿博士专家服务团,在黔西南、毕节等地区送医送药;组建贵州省人民医院民进名医博士专家服务团,先后在罗甸县、三穗县、德江县、思南县、金沙县、盘州市等地进行义诊近3000人次,为6个学科进行教学手术,其中为当地进行公益泌尿外科手术40台。就在前段时间,朱建国又对接公益组织到盘州筛查少儿先心病患者。“筛查了9000多人,有30多名患者,都可以介入或手术治疗,医保报销余下的费用全由公益组织出。”说到这里,他那灿烂的笑容再次绽放。最后一次采访是在冬日的一个下午,和前几次一样,依然被朱建国临时需要处理的事务叫停。他面带歉意地说:“要不,哪天我请你吃饭。”“一个在贵州扎根的湖南人爱上了贵州辣子鸡,冲这一点我请了。”哈哈哈......我俩都笑了。这次不仅仅朱建国有灿烂的笑脸,我的笑脸应该也很灿烂,我由衷地想用笑脸向朱建国这样的医者致敬!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当人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时,当医疗水平越来越高费用越来越低时,当疫情对人的生命健康威胁降到最低时......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健康中国。而为了实施好健康中国,无数朱建国这样的人正在忘我地付出着。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奕文字编辑/赵相康视觉/实习生 龚拉编审/李缨

蝃蝀

高颜值医学博士爆红网络,17岁上大学28岁成名,优秀人总在努力!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肺炎的爆发,让我们的目光都聚焦在疫情的发展和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身上,医者仁心,作为最美的逆行者他们付出了太多我们难以想象的。这些天里,医生过得比我们更艰难,只是沉默无言。他们是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困难面前他们始终迎难而上、坚守岗位、甘于奉献,他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随着公众目光投向医生这个群体,以及纪录片《中国医生》的热播,一位高颜值医生意外爆红网络,翩然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这位医生名叫徐晔,拍摄纪录片那年二十八岁,是南京鼓楼医院烧伤科住院医师,那是他工作的第三年,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在那时,按照常规,进入医院首先要从住院医师做起。除了需要承担本科室病房内的常规治疗,还要在值班时处理急诊科的相关病例。我们在《中国医生》第二集片头的几个场景就可以看到他工作的纷繁,正是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才促使了徐晔的成长。再看徐晔的成长历程,17岁上大学,紧跟着本硕博连读,二十五岁就从中山医学大学博士毕业,发表SCI论文5篇,总影响因子20分以上,并发表核心期刊论1篇,专利1项。由此就能够看出徐晔的优秀,值得一提的是,他所在的南京鼓楼医院还是南京前三大医院之一,所以用年轻有为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他凭借帅气的面容,温柔的性格,精湛的医术,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斩获了一大批网友们的心,还被网友戏称是“现实版江直树”。徐晔的出类拔萃让人难以挪开视线,而这些成功离不开的是他背后付出的努力。在片中他讲到在他所就读的中山大学医学院有这样一个牌匾,上边写着“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人医心”,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这句至理名言对徐晔医学道路上的影响,这句话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他,作为一名医生所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当他选择成为一名医生时,便意味着他明白今后会面临什么,而如今,他作为一名医生他更加明白在这条道路上,他应该付出多少汗水。在这条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更没有聚光灯的光环,有的只是高强度的工作与默默付出。帅气的外表会带来一些关注,但真正充实和支持我们前进的还是过硬的专业能力与拼尽全力的汗水。徐晔在纪录片中说:“你可以做到但是没有给你机会和你拼尽全力不留遗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人生无法重来,把握机会,拼尽全力,努力做你能做的事,然后你会发现,你要的一切,会一步步向你走来。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越努力才能越幸运。在自己想走的路上,并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尽善尽美,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但只要问心无愧,不后悔。奋不顾身、拼尽全力,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沿途的绮丽风光也会让你终生难忘。近期央视举办的主持人大赛荣登热搜,其中的一位参赛者尤为亮眼,大赛的新闻类冠军—记者邹韵,在节目中她这样介绍自己“邹韵,谐音走运”,但事实上她的成功不是靠着走运得来的。她并非科班出身,但却能够在卧虎藏龙的大赛中脱颖而出,在比赛中顶着高烧也能够拔得头筹,对所有话题都可以驾轻就熟,靠的是她多年来脚踏实地的付出和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作为记者,她在一次次的实战中积累经验,作为主持人,她在一场场的节目中精益求精。正是因为这样,她站在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才会这么有底气。她的底气来自一条一条跑出来的报道,她的底气是用无数个字,无数个画面,无数个直播来支持的。所以实际上邹韵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因为走运,而是越努力才会越走运。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我希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面对疫情,前有《新闻联播》中的主持人李梓萌、海霞、欧阳夏丹低头念紧急稿,向我们展示出了央视主播过硬的实力。后有“高三女孩方舱医院内备战高考”“方舱医院内的考研哥”,让我们感叹他们在危难时刻对梦想依然持之以恒的精神……如今类似的热搜层出不穷,再三地向我们证明,很多优秀的人,做得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努力。所以,如果有了目标和梦想,就别怕失败,董卿说过这样一句话:“追逐梦想的道路没有一条是平坦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难,沿着陡峭的山路去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人生无法重来,你的经历最终都会成为你的收获。 愿你们在人生道路上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

十日而问

医学博士陈红辉拟提名为武汉市政府副市长人选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6月21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称,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协助部长负责日常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第一书记(兼)陈红辉拟提名为武汉市政府副市长人选。公示时间为6月22日至6月29日。陈红辉,男,汉族,湖南岳阳人,1971年7月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协助部长负责日常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第一书记(兼)。拟提名为武汉市政府副市长人选。公开信息显示,陈红辉曾任武汉市精神病医院副院长、院长,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市卫生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原武汉市卫计委副主任、党委委员,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等职。2016年后历任原武汉市卫计委主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辑:贾璇(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