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医八年,月薪5000,温饱线上的医学博士孔伋

学医八年,月薪5000,温饱线上的医学博士

严重的健康危机,将一批医学科研工作者推到了风口浪尖。事实上,每一项技术突破,都经历了漫长而冷寂的蛰伏期。选择基础医学研究,就意味着与清贫相伴。巨额资金被用于购买实验设备,而研究者本人的补贴往往仅供温饱。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在科研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中艰难跋涉,等待未来的曙光。林成 27岁 泌尿外科博士母亲患癌,我几乎没帮上忙今年国庆假期,我参加了三场婚礼。份子钱不多,还是花了近三千元,超过了每个月的生活费。在婚礼现场,坐在我旁边的是一群初中同学,几乎所有人都已经买房、结婚、生子,所有人都在谈论育儿话题,除了我。和同龄人相比,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的,但只要不是在婚礼这种场合,似乎也能忍受。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背后,付出更多的是我的家人。确定自己要读医学研究型博士的时候,我母亲已经患结肠癌(当时确诊为III期)四年。她和我父亲分居多年,独自做完了手术,医药费花了十万。学医八年,我拿不出生活费以外的钱,幸好有朋友们帮衬,我们才能顺利支付账单。我突然发现,在学校里,我学习治病救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我只是一个远在千里,又无能为力的家属。她已经做完十二次化疗,头发稀疏,经常在电话里哭。但我一直待在学校,通常只在过年时回家。2017年年中,我赶回家,看到一向注重保养的她,脸色变得特别差。我那时还在读研,除了每年1600元贫困生补助之外,没有任何正式收入。想来想去,我只能买给她一顶假发。 确诊之前,母亲是一位做小吃的流动摊贩,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决定学医时,父亲是反对的,他觉得学医要读八年,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但是母亲十分尊重我的选择。为了维持稳定的收入,她时常更换工作,肚子疼也不愿意上医院。等到疼痛实在难以忍受时,她才去检查,结果是结肠癌晚期。 我本来打算研究生毕业就回家工作,拿到固定收入,每天照顾她。但在那年,我先是错过了学校所在省份的医院统招,后是没能赶上家乡医院的统考。最后,传来了我博士考试成绩不错的消息。 我的博士课题是前列腺良性增生研究。我对生物医学领域探索的热情,是从高中生物课上开始的,没想到自己已为这份好奇心学医九年。父亲知道我读博以后,经常和他的同事讲,我是林家祖上第一个博士。我经常和母亲讲,我在实验室过得还不错。事实上,读博的补助只有每个月2300元。为了不和家里要钱,我不得不用休息时间做兼职。我也没有告诉她,科研本身并不是那么舒服。博一刚开学,我的导师正在忙着另一个学术项目,我每天在实验室里束手无策。晚饭不定时已经成了日常,我也常常为实验浪费的材料压力倍增。 图 | 林成在实验室的工作台但我还是想完成课题,梦想着自己顺利毕业的那一天。今年10月底,在实验室正常忙碌的上班时间,我正好接到母亲的电话。她的手术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复诊结果是:病灶无明显复发,血常规生化良好。我马上读出意味——她恢复得非常好。 我坐在实验室里,松了一口气。四下望望,医学研究突然在我眼中呈现出全新的样子。我感受到强烈的意义和使命。那之后,我在实验中不断推进论证,不断分析临床样本,最后发现,原来真的存在某种从未被发现的现象。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飞起来了,和师弟一起用打折券去呷哺呷哺吃了一次火锅来庆祝试验进展。那是我读博期间最奢侈的事。图 | 林成和师弟庆祝实验进展的火锅局王力 30岁 心脏疾病研究博士后结婚后,月薪五千仅够温饱今年夏天,因为没出生的白色大鼠,我陷入学医12年来最大的焦虑。疫情期间,为了方便管理,我的同事把用于实验的白色大鼠杀了大半,只留下几只用于配种。七月,为了继续自己的实验,我开始帮他们配种。唯一的一只纯种雌性大鼠迟迟未生育,我转变方法,让实验室里的大鼠与野生大鼠配种,通过两代生育呼唤纯种大鼠的降生。它出现时,我已经等了近五个月。图 | 王力实验室里的白色大鼠六月底,我博士毕业答辩完毕,美国一所医学院给我发了博士后的offer。但为了让去年九月份已启动的项目有进展,我还是留在此前的实验室做博士后,每个月拿五千块。 秋招开始后,我的医学研究梦想曾经动摇过。我跑了几次宣讲会,动过考公务员或者到中小学教书的念头。但人生下一步如何推进,未来是否要定居大城市,我不敢多想。这是因为,每月扣除房租后,我只剩下2400元支配。在首都北京,这点钱微不足道,买房买车遥不可及。妻子从未抱怨过我的收入,只是劝我:如果太累了,就换个领域平平淡淡过日子。等待大鼠出生的几个月里,我发现社会环境留给我的空间越来越小,自己必须做出是否继续科研道路的决定。我开始焦躁而郁闷,这更影响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研究需要精准的理性,这样的感性状态只会带来麻烦。我的导师认为我不够专业,几次敲打我,我们的关系也变得紧张。我想起五年前自己刚开始读博时,也曾踌躇满志。我听说过对我们这一行的“三个十”概括:做出一项重大突破,需要投入十亿资金,使用十万种化合物,做十年实验。我设想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没过多久,就在实验上犯了难。到博士三年级,周期考核与开题报告成为新的挑战,我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数据,而非像以前那样纸上谈兵。我凭着毅力扛了下来,在六年博士期限之前,和别人共同署名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论文,顺利毕业。科研依然是我唯一想做的事。我对自己剩下的最大期望是发表一篇以自己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十一月上旬,纯种大鼠出生了。我请它帮我做了一个关于阳性药物的对照实验。这场实验本来用于排除可能性,但在分析数据时,我意外发现,所用的阳性药物竟对生物的物理特性产生了影响。我想查找文献来佐证,却发现这一现象从未被记录过。图 | 王力在探测心脏细胞虽然不敢保证这一现象背后是否蕴藏重大发现,但这是我们课题组近期第一项进展。开组会时,整个师门都感到振奋。随后,我坐在实验室里,触碰到久违的热情,那些焦虑也失去了重量。王海强 31岁 胶质瘤方向博士后“烧了”四十万经费,每天挤3小时地铁公交第四次做单细胞建库测序实验时,我背负着四十万科研经费打水漂的风险。这项服务于我的博士研究课题的实验,属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此前,我自责地发现,自己已经失败三次,“烧了”三十万。 第一次实验在2017年4月份,那是我学医的第十年。为了建立一套单细胞测序系统,我所在的实验室从零开始买进仪器,从美国引进一项专利技术,支付了不菲的专利费。这是我听说过的最昂贵的实验。 但这些只是实验的前提。比资金更沉重的是,我和同学必须靠自己摸索细胞上机数目与细胞活性的相关技术。一次实验耗时两天,若想收到理想的效果,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达到标准,整体的操作步骤也必须得到优化。即便如此,在正式操作中,未知的挫败依然会来临。这意味着,我必须再次寻找往前走的可能。我安慰自己,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这是最常见的剧情。 第一次实验失败后,那年冬天,我发起第二次冲锋。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细胞活性太低,我还是没能走到最后。导师平时脾气很好,这一次他没忍住,骂了我一顿。 2018年年初,我鼓足勇气做第三次实验。故障重现,此前的辛苦付出又一次付诸东流。图 | 日常实验中的王海强身边的同学都练就了发泄压力的身手。我曾看到有人专门找地方大吼大叫,有人脾气愈发暴躁、突然发火。我和两位室友商量好,一起用相对健康的方式消化压力——出校门吃饭。 对我而言,除了春节,所有的节日都属于实验室。中秋节、端午节、冬至日……当天实验完成后,我们找尽了所有能被称为“节日”的日子,吃上一顿饺子或者火锅。 这花去了我每月博士补助的一大半。每月,我收到五千多元补助,在中国的基础医学研究领域,这个数额是最高的。这也是我艰辛备考,考取本所实验室博士的重要原因。从研究生起,我没和家里要过钱,也没讲过我在做什么,家人一直觉得我过得很潇洒。 放松是短暂的,为了保证实验效率,我将吃饭以外所有的时间都花了在实验室里。 我清晰地记得在北京读博士的日常路径。每天早上六点半,从北京青年路出发,转两次地铁到西单,再坐公交车到达郊区,八点到达实验室。此时,我已完成在地铁上开始的案头工作。晚上十点赶晚班地铁,回到朝阳区。有时,赶上细胞培养的特殊节点,我会把四张凳子拼起来,铺上单人被,睡在实验室。为了劳逸结合,我通常在周六日睡懒觉到早上十点,晚些开启实验。2018年五一劳动节前,我和同学第四次做耗费十万的实验。我们把细胞的活性鉴定率提升至90%以上,增加细胞的数目,终于成功。那之后不久,我发现自己胖了二十斤。图 | 胖了二十斤后的王海强实验的成功把我的论文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在论文尚未发表之时,2019年六月,学校规定的博士三年期限已经到了。我握着一张博士毕业证书,无处可去。 我下定决心,不管等多久,也要继续做补充实验,熬到论文发表的那一天。我继续在实验室工作了一年。这一年,学校已经停发博士补助,导师为了支持我,私下支援我生活所需费用,让我按时交付房租,不至流落街头。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自己年少时的生活。我家在重庆的农村,每天走几公里上学并不稀奇。 我似乎始终得着老师的“偏爱”。读大三时,一位教授带我到另一所学校做研癌肝究项目,手把手教我做实验。那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基础医学研究。 博士毕业前夕,导师曾想说服我给医院里的一位书记做助理,这份工作能够解决北京户口和事业编制,薪资可观。但我只想在实验室工作,更想继续深造,婉拒了他的好意。今年年初,我拿到一所美国医学院的博士后offer,但由于疫情,无法前去就读。辗转之中,我决定离开北京,到杭州西湖大学做博士后。 4月初,我终于收到邮件:论文已发表于杂志上,影响因子分值为12分,约为国内博士生论文平均分值的4倍。相比于一线临床工作,医学事业的另一端——基础医学研究往往不为人知。其实,在大众视野之外,这群医学工作者从未缺席。2020年,在新冠疫情期间,从病原学研究、抗疫药物研发到疫苗的研制,无不依赖于基础医学的更新。在这充满危机的一年里,实验室里的研究者废寝忘食但默默无闻,为前线提供着有力的支撑。在人类未知的黑暗领域,他们用热切点燃希望,用勇气为我们照明。正是由于看见这份基础医学科研的艰辛,凯迪拉克旗下经销商承诺2020-2021年两年内每售卖一台车,就捐赠100元给到国家科技部/卫建委旗下的复旦P3实验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此帮助提升基础医疗建设, 赋能一线科研工作者, 用实际行动践行品牌精神。公益路上,凯迪拉克一直在行动。今年,凯迪拉克携本支短片参加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广告、腾讯CDC联合举办的“我是创益人”大赛,让更多人关注到基础医学研究领域。该赛事举办四年以来,已孵化包括戛纳创意节银狮奖获得者“一个人的球队”在内的194支公益广告作品,让公益项目走入人心。在这个时代,崇高事业并不意味着丰厚的物质,也不代表安稳的生活,但有人依然用勇气点燃自己,在黑暗中为我们找寻光亮。实际上,所有伟大发现,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以及在清贫中恒久坚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END -撰文:史蓓斯

亦驰

先就业还是先读博?临床医学“专硕”考博如何选?导师:趁早深造

临床医学这一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就只有继续深造,所以在每年就有很多临床医学的本科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这一部分临床医学本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报考了专业型硕士学位,在专业型硕士毕业以后很多人对于自己该何去何从也产生了一定的疑惑,那么对于我们临床医学专硕的毕业生来说是先应该考博还是先应该就业几年在考博呢?我们也来一块儿对比一下这两种选择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影响。先就业还是先读博?临床医学“专硕”考博如何选?导师:趁早深造。临床医学“博士学历”为就业镀金对于现在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来就业情况来说现在硕士研究生已经处在了饱和的状态,现在的普通地市级三甲医院要求的都是博士研究生,所以我们专硕毕业后进行就业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想进三甲医院难度是非常大的,而博士研究生则就是非常容易地进入到这些市级三甲医院。并且相对于就业来说,博士研究生的考取难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像一些不是特别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要求比较低,考生一般经过努力也能够顺利考取这些院校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在以后的就业中也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就业机会也更多。工作平台决定“职业起点”像现在的专硕研究生在毕业后进入到市级的三甲医院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别提去一些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或者是北上广深等这些超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了,而通常情况下医学类专业的工作平台通常决定着考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在以后接触到更高精尖的技术,拿到更好的薪资待遇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去选择就业后直接考博士,因为博士的工作平台更高,不仅可以选择省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也可以冲击一些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三甲医院。进入工作岗位后,考博的难度更大有一部分专硕的同学是抱着在就业一段时间等自己经济宽裕了再抽出时间再进行考博,但是对医学专业了解的同学们也都知道医学类这个专业,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是非常繁忙的,平时都很难抽出休息的时间,更别提抽出时间来进行学习了,再加上就业以后所面临的杂事也是非常多的,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压力也是接踵而至,这时候想要再考博的话难度是非常大的,并且即使是考上博士,很多也都是一些非全日制的博士含金量还是蛮低的。综合以上情况来对比的话在这里还是希望临床医学专硕毕业的同学能够参加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这样在以后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考博同样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需要我们权衡利弊后再进行选择,毕竟关乎到自己的以后的发展,也是需要征求一下家长、朋的意见,也要了解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作出选择。关于:临床医学“读博”黄金期,专硕毕业直接考!导师:先就业不可取,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九三年

低学历医学工作者将被清退,考博真的没出路吗?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紧缺的资源和医疗人才相矛盾,从2003年开始,我国教育大环境陷入了“学医潮”。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对于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的个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求,必然不能忽视。选择了学医就注定,考研路漫漫,犹如打怪升级。可能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考研是一种选择,而对医学生来说似乎成为了想要入行的基本要求。研招网信息根据研招网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统计数据,最近5年内,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90万人。尽管国家一直在扩招、非全地位提升,但是考研的巨大压力还是让医学生们喘不过气。于目前很多三甲医院招聘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不仅对硕士条件更苛刻了,一些博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再加上一线城市对于人才的渴望是非常大的,不仅对博士开出了各种福利待遇,还提供了不少的住房补贴,这就更加催生了大批就业难的医疗工作者以及本科生投身于考研大军当中。如果说其他专业的学生考博是困难模式,那么医学生考研就可以称之为地狱模式,尤其随着就业后年龄一年一年增长,学习和工作同时进行身心俱疲,压力就像无形的手一直扼住命运的喉咙。有人说国内考研压力大,那么出国读博可行吗?医学生们又何尝不想出国深造呢,只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不相同,想要出国找到合适的院校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医学中的中医专业!医学生太难了,甚至最近出台了最新的政策要清退学历不达标的医生!文件原文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通知》指出:学历水平达不到岗位需求的卫生技术人员,将逐步从医疗卫生岗位清退。难道医疗工作者想要就业后不脱产提升自己的学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争取更好的福利待遇,提升自己就真的不现实嘛?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想要在职出国留学读医学专业也是有办法的!解决学员们各种各样的留学烦恼,匹配心仪的院校一直是我们尽力去做的事情,而留学专班就是能够帮助广大医学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最好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全球的留学局势,想要出国去英美留学不仅需要过硬的语言成绩,和相匹配的专业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工作经历,甚至需要你在核心期刊上有所学术成绩。面对高昂的学费和高门槛,选择在职就能读的留学专班,不仅学制低、无语言成绩门槛,而且在寒暑假上课不占用上班时间,并且归国后学历都是可以做认证的。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所高性价比的医学留学专班院校,菲律宾的法蒂玛大学。菲律宾接轨欧美教育体系,其高等教育是典型的美国式学历教育模式,教育结构完善,在留学学历教育上更具特色,目前的特色专业包括:医学、护理、牙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公共卫生等,其培养的学生在欧美国家都极具竞争力。在法蒂玛大学,可习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修得的文凭可转赴美,或国内继续深造。在入学后医系二年后可考第一阶段、三年级后可考第二阶段的美国医师执照考。四年级可回国内或到美国见习,毕业后返国内或赴美加地区从医,前途发展更多元。从医后,因精通医学英文的听、读、写,只要态度认真,反而易在医内受到重视及肯定。菲律宾的医科学历,中国大陆直接承认,在菲取得学位在大陆认定为”职业医学博士学位”性价比高,可依据大陆相关规定,报考大陆医师执照考试;有机会在其他东南亚盟国直接就业工作,是让你走向国际医疗舞台的好机会。出国不仅能提升学历,学习专业知识,还减少了留学的经济负担,享受着纯正的美式教育,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样的神仙院校难道不就是医学生所期待的吗!关于国内在职硕博、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百纳硕博

十二夜

亚洲第一位盲人医学博士——李雁雁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在当时的《九华周刊》上看到过对他的专题报道,知道他是一个求学海外的盲人留学生。而得知他已是学成归来的亚洲唯一盲人医学博士,则是在此次残联组织的报告会上。中等的身材,匀称而壮实的体形,色调明朗的着装,映衬着白净的肤色,整体散发出一种儒雅的文气。特别是那颗头颅,浑圆而饱满,面颊丰腴,庭宇开阔,属于常见的智慧型,或是骨相学所谓的福相。如果不是那副墨镜和那根盲杖的“告密”,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达官或贵人。呵呵,开个玩笑。说来有缘,两天半的报告会上,我俩都是比邻而坐。车上与会后,也有过几次随意性的交谈。原认为盲人因目无所时会养成好静之性,但他的健谈颠覆了我的认知。他喜欢交流,而且很主动,对问题或事物的表述与阐释力求明白,特别是对地名与方位,还有许多的哪怕只有短暂交流的人,他都记得很清晰。由此可见他卓越的空间感与记忆力。这也许是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与艰辛的学习生涯所训练出来的一种异能吧。以上是我对他的一点粗浅的印象。说实话,听他的报告,尽管几乎每场谈及他的苦楚,特别是说到他的母亲,他都会泣不成声,或哽咽难言,台下也有人拭泪,但我并没有多少的触动。对于苦难与辛酸的感受,我们都已曾经沧海,心似乎早已叠痂成茧。再说,在黑暗中生活了近三十年的过程,能用三十分钟的演讲道尽其中的悲情沧桑吗?所以,如果他不赠我他的那本自传,我不能说,我对他有什么了解。因为了解不同于印象。了解是一种深度的认识,那是需要用心去体认,去交融,去共振。我是用今天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逆境》。这些年来,我几乎没有过这样投入的阅读了。尽管我不赞同《逆境》这个书名——因为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个生命都是顺流而下的,命运也为每一个生命都设置了或大或小的障碍,也许我们这些特殊的个体“偏得”的多些,重些,所以我觉得这个书名缺乏了一种个性,因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有的,甚至独一的,何况还是自传。——然而这并不影响我在阅读过程中以及读完之后那来自心底的震动。是的,震动,因为我听到了一颗心灵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我看到一双没有一丝光感的眼睛,是怎样在黑暗中“看了”光明。一个后天的盲人与一个先天的盲人在痛苦的感受上是大有不同的,只在于他(她)曾经看见。是的,他看见过这个世间的光色与形物,他看见过自己挚爱的亲人,他看见过湖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及从这张通知书上振翅起飞的远大的理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不可预知的日子里,像他七岁时猝然离世的父亲那样,在他的眼前突然消失了,就像一个舞台演员,正表演得兴致勃勃,突然间所有的灯光消失,场景消失,那是一种怎样的恐惧?我是没有体会。我也相信所有没有相同“身受”的人是无法与之“感同”的。从此,脚下的路与心中的路一片浩茫。不走了吗?人生到此就停步了吗?可腿脚还是有力的,心,还在跳动。可路在哪里?路,在哪里?能走不走的生命,形同坟墓;想走却走投无路的生命,无异囚徒。他被命运抛置在一个不着边际的盲点之上。然而终究要感恩上天。他因一个“必然”的理由为我们关上一道门,同时,也用一个“偶然”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所谓天无绝人之路,正是上天仁慈的明证。而一切怨天之言尤人之气,不过暴露了人性的狭隘与愚昧。我们没有理由证明自己不应遭受不幸,正如我们没有理由证明自己一定得到幸福。何况,没有了“不幸”的比照,“幸福”将如何定义并存在?而他的那扇“窗”是这样“偶然”开启的:他的一个朋友从广播电台听到美国海德里盲校在中国福州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正是这一个“偶然”,使他用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仅三天的时间掌握了认读汉、英盲文的方法,进而学会了从手工锥刺到机器打字的盲文书写。这其中的含辛茹苦在这里可以忽略不写,我想说的是,当他的手指触摸到盲文的第一个凸点时,他就已经触到了一个崭新而辽阔的世界。从此,他的人生正是从这第一个凸点出发,跨出国门,东渡扶桑,西达美洲,从日本盲校走进世界一流的医学院校——美国帕默整脊大学,当他再走出这所学校时,已是另一重身份——亚洲第一位盲人医学博士。wlpt即便是宦富子弟,有着强大的人脉和财富支撑,做出这样的成就已属不易,何况他出身贫寒,仅凭着一种信念,“盲目”地深入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的异国他邦,除了对自身各种能力的坚定自信,还有什么可以依靠?(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世界很多慈善机构与人士对他的各种襄助)而撑起这份自信,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一个生命的枯朽与蓬勃,沉落与升华,渺小与伟大,卑贱与高贵,除了道德的基准,我想也是由此为测度吧。而这一点,正是我所感动的。相对于他所获得的那些荣誉,这才是一个生命本质的体现与价值,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对人类精神的伟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能称他为盲人,他用一双布满血痂的手指,触摸到生命的质地,从而洞亮了命运的盲点,看到了“光”——照亮了他生命的“创世”之“光”!于是,正如他的名字——李雁雁所昭示的,他在飞翔,向着光明飞翔!

伊甸木

她是重庆护士,也是博士生导师……

那一年,她哭了。泪流满面,让人难忘。她娇小干练。这些年许多人(包括不少媒体的记者)都惯用这两个词来描绘她。她的发型三十多年没变过。齐肩短发,刘海短短的,露出额头。这是她的职业要求。当戴上帽子,可见两边整齐的头发,头发又不碍事。她的鞋跟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这又是她的职业要求。走起路来,那般轻盈,从人们身旁冉冉飘过。当她来到病区,好似一朵洁白的素馨花从一间病房飘向另一间。其实她已经56岁了,可除了眼角的细纹,岁月没有在她脸上留下更多的记忆。她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心灵坐标,甚至一种难以逾越的象征。她获得了几十项荣誉,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一名医生护士骄傲。她是护士,也是博士生导师。而对许许多多的病人来说,她真的是天使。作为护士,赵庆华走得太远太远了。她改变了人们对护士的想象。3月18日,赵庆华登上央视舞台,出类拔萃于全国医务工作者,成为“最美医生”——这一荣誉对她再恰当不过。工作中的赵庆华回到重庆后,有媒体采访了她。她说:离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个平台,她什么都不是。她希望记者把目光从她身上移开,多去关注她身后的那个“最美团队”。1那一年,她哭得很伤心。哭过之后,她告诉自己要去做什么。1963年9月,赵庆华出生在四川蓬安。母亲是农民,父亲是石油部门的汽车修理工。母亲的热心肠和父亲温和的脾气对她影响特别的深。赵庆华爱讲这样一个故事:6岁那年,疼爱我的外婆在哄我午睡时突然倒下,再也没起来,当时我不明白外婆怎么了,我拉着她那双一直温暖我的大手,把头深深埋进她的手心里,希望她像从前那样哄我、逗我。外婆的手越来越冷。她失声恸哭。外婆的床空了,慈爱的脸庞不见了,那份幸福再也没出现。那时赵庆华许下心愿:长大了要当一名白衣天使。她深深爱上白衣天使,深至入骨,即使后来有多次改行的机会,一些有影响力的人惊叹于她的能力和人品,希望她从事经济或者表面上看更重要的工作。赵庆华拒绝了——她无法离开爱她、培育她的团队,况且还有什么比救命更重要的呢。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赵庆华初中毕业。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重庆医学院护士学校(现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那年她16岁,天真未凿,第一次来到重庆。她感性、简单、纯粹,与重庆的城市性格有些配。也在那一年,赵庆华知道了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她没想,36年后她获得南丁格尔奖。1982年,赵庆华毕业。她真是太优秀了,成绩全校第一,甚至每课第一。她有足够的资格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业,当一名护士。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里有全国非常著名的护理团队。护理是重医附一院的强项,一开始是,现在也是。赵庆华特别提到卢惠清教授,这位中国护理界的传奇女性,1938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及协和医学院高级护士学校,曾任协和医院妇产科护士长,1956年,任重医附一院护理部主任,直至1971年退休。“卢教授提出的3H护理理论对我们影响很大,护士要具备Heart,一颗爱心;Head,一个灵活处理事情的头脑;Hand,一双灵巧的手。”年轻的赵庆华很庆幸自己能进入这样一个优秀团队。她准备好了。她的第一站是消化科。这里没有惊涛拍岸,不见肆虐生命的病魔的影子,不是“生死战场”的最前线。不历经死亡阴影的袭击,护士不会那么容易感受到一种职业的崇高。2第二年,她哭了。1983年,赵庆华被调到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好像很普普通通呀,可它是生命的最前线,这里变化如神,充满“血雨腥风”,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一分钟前这个人好好的,一分钟后可能失去生命。死亡活生生在眼前,赵庆华哭了。护士长安慰她:在这里,你哭得完吗。慢慢地,只有躲在某个角落或内心深处哭泣。她们都是这样。一位小伙子肾衰竭,他的生命像盛开后的花一样加速枯萎,“在我眼皮底下枯萎,直至死亡。”赵庆华受不了这个过程,刚过20岁的乖乖女拿什么来承受?!泪水可以缓解悲痛,泪水也能洗濯出一个强大的心灵。赵庆华发誓:一定尽全力挽救每个生命,还家庭的完整。她触感到一个护士最沉重的使命和责任。这里的形势总那么紧迫。你特别能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那些危重病人,已经插上了很多根管子,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围绕着他们,护士不仅要懂得如何使用这些仪器,还要根据仪器上的信息迅速判断病人的状况,而这些仪器不会向护士喊“这个人快不行了”的话,它们只反映出一堆数字、流动的线条。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让人捉摸不透。死亡躲藏在症候之后,生命与之持续搏斗,谁胜谁输,难有定律。赵庆华在护理中发现必须掌握病人个体情况,即使他们的病一样,服药时间一样,反应也会不同。她摸索出新规律,靠这些规律,她把正踏上黄泉路上的病人拉了回来。在这里,你必须坚强,必须爱心不褪色,必须本领过硬。就拿静脉输液来说吧,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技能了,普通人都可以摸到静脉在何处,要是病人血管很不好找,或者已经受损,该怎么办?静脉是救命通道,必须加倍保护。赵庆华可以一针见血。在护士学校,有女同学织着毛衣,赵庆华拿针扎自己练手法(结果她现在也不会织毛衣);恋爱了,她拉着男友的手,总是摸他的血管,“感受血管的弹性。”在这里,团队特别重要。任何一台大手术的成功,都是团队中每个人协同作战的结果。对抗死神,个人是渺小的。赵庆华说:“救一个人是英雄,救一百人是护士。” 她说得太好了。个人算什么呢,重要的是一个好的团队。3那一年,她哭了。感动的泪水。因为这样一个团队,一个新的赵庆华诞生了。她比过去更坚定更无畏无私,护理技术更高超,对病人的爱更温暖。她成为团队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她开始带领团队参加战斗——2003年“非典”肆虐,她投身一线筹备隔离病房、制定接诊流程、现场救护患者,你难以想象,她连续奋战五昼夜不眠不休;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组建爱心护理志愿者团队,多位失去亲人的孩子从她那里得到希望和信心,他们喊出了一声“赵妈妈”,她感动得泪流满面;2013年芦山地震,她参与以重医附一院为主的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灾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到达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人们称她“守护天使”。她一直认为,应该是她们,准确的说法是“守护天使团”。生活中的赵庆华那些被她们护理过的人,或许会用一生来爱她们。如果不是因为严重的疾病,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在重庆还有一群这么最美的护士。她们正直、善良、真诚、热心、坚强,是最美团队。当她们走到病床前问起患者的病情时,她们的双眼总是散发出爱的光芒。赵庆华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这个最美团队更美。她的希望不断变成现实。2008年,重医附一院荣获了“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这是非常难得的荣誉,她感动得哭了;2010年,获得当时重庆市唯一的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护理”项目资助;2012年,卫生部医院患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16名,2013年护士满意度排名全国第3名……赵庆华和她的团队的确飞得越来越高了。4那一年,她哭了。除了爱,没别的原因。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赵庆华管理着2800名护士。她爱这个团队,可以迅速喊出她们中至少1400人的名字。她的手机是护士热线,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离卢惠清教授提出“3H”理论已过半个多世纪,其思想早沉淀为一种文化——重医附一院的护理文化——重庆独特而有魅力的医学文化。这是一种守护生命健康的大爱文化。它具有强大的编织力量,把医生护士悄然变为所需的一员。2005年,重医附一院推出“五心”护理——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实行严格规范的护理流程。“五心”护理相当于对“3H”理论的再刻写。2008年,重医附一院启动患者安全文化工程,着力打造患者安全文化型医院”, 引领患者安全走向国际化……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建设,让赵庆华身后的团队更美。血液从心脏流出,最后回到心脏。这是一个循环。生命的奥秘或在循环之中。生命的循环诞生爱的循环。循环,一环扣一环。“你爱患者,他们就会爱你。”赵庆华推动爱的循环一直循环下去。“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超越患者期望。源于护士同心、聚于护士同德、乐于护士同感。”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刘涛 文 医院供图

保龄球

2021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博统考经验指导

一、为什么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是我国最高的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院校自成立以来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现代医学科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唯一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医科院肿瘤医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直属所院,其影像诊断科、超声科等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肿瘤影像诊断中心之一,融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拥有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大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在肿瘤影像诊断方面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是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重点学科。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每个医学生理想的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博导遴选标准高,考核严格,基本都是在该领域知名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博士招生上严格控制数量,注重培养质量。二、申请流程20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招生为两种模式:硕转博(针对两种类型,其一为原硕博连读进入学校的硕士生,其二为硕士阶段统考生,满足转博条件可以推荐免试读博);统考博士:“申请-考核”制。由于本人为统考博士,即“申请-考核”制博士,将详细介绍一下“申请-考核”制的注意事项。(1)所有招生信息均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一栏中查询,一般9月初公布招生简章及招生目录,需要及时关注相关网站动态,不要错过重要信息。报考时需要明确自己报考专业型博士或科研型博士,阅读简章时注意相关导师的招生类型,避免出现失误,一旦录取专业方向是不能修改的。招生目录公布后1个月左右才会开放报名入口,这个时间一定要广泛了解招生导师的信息,提前决定拟报考的几个导师,然后给拟报考的导师发邮件,可以从PubMed或万方等搜索该导师最近发表的文章,获取老师的邮箱,给导师发邮件的主要内容应该简单明了,告诉老师想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向老师咨询是否有自己的学生或本科室人员报考等。一般导师都很友善,基本都会回复邮件,如果有上述情况,大多数老师会委婉告知,这样可以帮助更好的选择导师,确定报考导师后,主动联系自己导师门下弟子,获得相关情报,提高博士录取的概率。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扩招的情况,在招生简章上是不会体现出来的,每年情况度都不确定,可能要到复试前几天才能知道消息,有的甚至在复试结束后再补录,所以最好找到师兄师姐,我通过新祥.旭联系到了一个师兄,然后要积极准备,期待扩招。此外,20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更改了招生规范,取消了专业学位硕博连读制度,硕导招生硕士,博导招生博士,今后博士是否还会扩招只能期待了。(2)申请材料准备:首先是英语水平要求,可以申请英语免试的成绩包括a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成绩在425分及以上;b托福(TOEFL)考试成绩在80分及以上;c雅思(IELTS)成绩在6.0分及以上d传统GRE考试成绩在1200分及以上或新GRE考试成绩在305分及以上e WSK (PETS 5)考试合格。f在以英语授课为主的国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如果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免试资格,需要参加医学博士英语全国统考,对考试难度没有亲身体会,后期咨询过考试的同学,反应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听力部分,而且硕士毕业阶段各种事情比较多,可能用于英语统考的经历不足,所以英语成绩最好能达到免试要求。其次是专业相关材料准备,即需要完成一份完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预留出足够时间,至少要在截止时间之前1个月开始准备,2019年考博报名截止时间为2018年10月31日,我是国庆节阅读拟报考老师的研究方向,然后确立科研计划书的题目。科研计划书类似于课题申报书,含立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点、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内容,内容需3000 字以上。我硕士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过课题申报,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可以从国自然官网上参考一下既往国自然课题申报书的版式。完成后找硕士导师看过计划书内容,导师提出了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仔细修改了一下,整个计划书内容更加科学。再次为常规材料准备,如2份专家推荐书,须有两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推荐,应届生应包括硕士导师推荐书,最好提前10天左右交给相关教授,以免教授时间太急,不能在截止时间内完成;个人陈述比较简单,需介绍个人的学习及学术研究、临床实践的简要经历、经验、心得等;还有硕士在校成绩单,如果手里没有,需要提前向硕士所在学校教育部门提出申请,以免延误博士报名。(3)协和医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提交的材料,学校会给一个初试成绩,个人成绩查血一般在1月份(2019年1月10日)公布,全校和所院同一专业上线情况会在4月初(2019年4月16日)公布,按照初试成绩1:4确定进入复试名单,如果有扩招政策,扩招名额按照1:3进入复试。正常情况下复试时间为4月中下旬(2019年4月16-5月7日)。三、复试准备(1)笔试:包括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考试,考试时间3个小时,专业课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难度中等,完成一阶段考试的同学应该可以顺利完成做答;专业英语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等内容,基本上是该领域内顶尖杂志上的文章,会从中选取部分段落进行翻译,内容比较杂,充分考验平时文献阅读量及积累情况。(2)面试:一般包括自我介绍、专业技能考核、英语问答、英语表述,需要抽签决定面试顺利,新祥.旭的师兄跟我说自己在前一个人面试时会拿到英语表述的问题,可以提前准备一下,组织一下语言,所以心理会有底一些;面试需要准备自我介绍,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或临床实践心得等,建议准备中英文两份,我面试中老师要求使用的中文,不过有的年份是英文介绍的;英语问答时有一个专门靠英语的老师会相互对话,基本上没有涉及专业问题,都是关于兴趣爱好、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为什么跨专业等;英语表述时完整表述之前拿到的英语问题,一般英语问答的老师都会进行点评,必要时也会就表述内容提问。面试时一定要自信,如果遇到不会的内容,要如实报告老师,不然老师会对一个问题一直深入地问下去企图蒙混过关基本不可能;也不要担心自己的英语口语,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整个面试环节,全程录像,面试结束后当场宣布成绩及录取情况。(3)很多人认为博士导师科室有自己招生来源,对顺利考取博士信心不大。协和博士招生还是比较正规的,外校考博的学生机会也很大,大家好好准备成功可能比较大。此外,“申请-考核制”难度相对降低,而且可以同时报考多个院校,大大增加了读博成功的机会。最后,祝大家如愿考入心仪的院校!

嚎者

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 荣膺鹏城慈善40年致敬人物

9月19日,第五届鹏城慈善奖暨2019年深圳慈善捐赠榜发布会在深圳举行,发布会以“慈善,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 深圳市委常委田夫,深圳市委原秘书长、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任克雷,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福清,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深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远飞,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奇等领导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项目、机构和个人颁奖。今年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年,鹏城慈善奖也增加了鹏城慈善40年致敬人物奖项,向为深圳慈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机构和人物致敬。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荣膺鹏城慈善40年致敬人物。同时获得鹏城慈善40年致敬人物的还有丛飞、郭春园、释本焕、陈观玉、李贤义、马蔚华、孙影、王石、许家印、张思民。据介绍,第五届鹏城慈善奖暨2019年深圳慈善捐赠榜申报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鹏城慈善40年致敬人物经组委会对相关数据和事迹进行认真严谨的初步筛选和社会公示,由独立评审团评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

大学城

凡人善举-眼科博士姚晓明:将“光明”播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从1978到2019,41年犹如弹指一挥间。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中,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圳也早已成为了极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改革开放41年的辉煌历程中,无数心怀梦想的人在这座城市见证中国和个人命运的改变。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国际眼库主任、深圳华厦眼科医院副院长、首席专家 — 姚晓明博士正是其中一员,他是知名爱心医生,是创下1天98台手术纪录的光明使者,也是他促成和参与了深圳市角膜、器官和遗体捐献的立法实践。在深圳的这些年,姚晓明成长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业内翘楚,载誉无数。他曾获得2005年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2012年深圳市“十佳医务工作者”、深圳关爱行动10年“慈善楷模”、2017年度斯里兰卡-中国友谊奖(Sri-Lanka Friendship Award)、2017“中国公益人物”等荣誉,同时,真实反映姚晓明献身眼科医学和慈善事业的纪录片《有一个医生叫姚晓明》获第23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并被评为2017年中国眼科十大新闻。姚晓明博士在工作中而立之年勇闯深圳,为了“光明事业”永不停歇1987年,已经30岁的姚晓明第一次来到深圳,之后便爱上这里,在这座城市扎根。当年还在武汉一家医院从事眼科整形的他跟着单位来到深圳,“第一次来看到这么多摩天大楼,随随便便一栋就是几十层,感到很新奇很兴奋,从来没有见到过。”姚晓明兴奋地说道。已经工作六年的姚晓明在别人看来是拥有一个铁饭碗的人,可他觉得不能人生只求安定,要摆脱稳定工作带给他的惰性,看到改革开放中的深圳后,他热血沸腾。“当时看到中央这么大力度地报道深圳,总觉得这一定是一个对国家、对这个城市、对个人很好的发展机会。”姚晓明说。对于深圳的变化,姚晓明表示,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深圳发展的速度让人惊讶,各个方面都在飞速的进步,人民也越来越幸福。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他认为这些年来深圳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正在得到缓解,深圳在引进医学专家团队方面也相当积极有成效。“我非常感恩改革开放,当初来深圳的选择是正确的。”姚晓明说。免费施行万例白内障手术,创下1天98台白内障手术纪录动作快,手不抖,技术娴熟。当眼科医生20多年的姚晓明,手术纪录惊人。2014年9月在斯里兰卡,他创下了一天内个人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8台的纪录。姚晓明形容自己在手术时的状态几乎“癫狂”。2016年柬埔寨光明行活动从斯里兰卡、柬埔寨、尼泊尔,再到西藏、广东、广西、安徽等国内外多个地方,都留下姚晓明博士的公益足迹。而他大多数的业余时间也都是在做慈善手术中度过的。他跟随深圳狮子会的白内障慈善团体,去了3次甘肃,4次新疆,5次西藏,6次四川……施行了10000多例的免费白内障手术。10年前,他开始国际医疗救助,足迹遍布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缅甸他个人义务实施的手术超过7000例。将做慈善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将慈善事业作为自己钟爱一生的事业,无怨无悔的坚守着心中的信念。

劫妖录

留法医学女博士,14岁与佛结缘,回国后辞去医生出家为尼

每个人出家的原因都不尽相同,由于年代不同,出家的的原因又有所区别。在古代出家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大部分的人还是因为看破红尘,然后选择皈依佛门。有的都是因为自己无家可归,而寺庙可以成为他的安身之所,因此,选择出家即可修行养生又可安身立命。第三种原因则是因为要躲避战祸,因为在古代的法典里规定,如果你是出家人则不需要服兵役,不需要替国家出去打仗,即使被抓到了出家之人也很少遭到杀戮,因此许多人选择出家是为了保命护身。而在现代,出家的原因则是五花八门。其实真正的出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一个真正想要修行得道的出家人,必须六根清净、远离尘世喧嚣,可以真正做到出尘世的家,继承如来之家业,弘扬佛法。真正能做到这个境界的人就会成为佛家的大德,而养立法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中医世家,皈依源于特别因缘养立法师于1972年出生于西安市,其祖祖辈辈都是行医之人,因此家里人几乎都会行医救人。奖励法是从小就聪明过人、又善良乖巧,她从四岁起就跟着父亲一起学习针灸和中医相关的知识。没过几年,她就可以像父亲一样给人施针治病,显然像是一个小中医的模样,大家都称她是“中医小神童”。不仅在医学上年少有为,在学校里她也是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左右手都能写得一手好字。可是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似的,养立法师是从12岁起突然开始思考起人的生死问题,她困惑于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人,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终日只是苦心纠结于这样的问题却不得解,她得了自闭症、学习成绩也日渐下滑。养立法师的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信佛多年、家里也是供奉三宝,日日吃斋念佛。她的父亲看到她终日闷闷不乐,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想到带她去寺庙里见见高僧大德是否会对其有所帮助。1986年的一天,14岁的养立法师与父亲一起来到了广州的光孝寺,适逢寺里正在举办皈依法会,主持法会的正是禅宗大德本焕长老。年幼的养立法师并不明白皈依的真正意思,父亲将她带到了本焕长老身边,本焕长老递给她一张“皈依证”,并叮嘱她说:“皈依之后就是佛门弟子了,要好好遵守清规才行”。事后养立法师自己回忆:“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皈依到了本焕长老的座下”。皈依佛门之后,养立法师就与佛结下了深深的缘分,她开始吃斋念佛、供奉三宝,每日念经打坐读着那些经书中的文字,她觉得自己的内心平静了许多,人也开始慢慢开朗乐观了起来。留法博士,回国从医遇见恩师养立法师的父亲告诉她行医济世就是最大的菩萨心,在家修行就是皈依佛门了。听了父亲的教诲,养立法师开始奋发努力钻研医学知识和技能,很快她就在医术上有了极大的进步。养立法师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她又继续出国深造,最终取得了法国的医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她进入了一家医院成为了一名医生。行医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养立法师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一诚长老。一诚长老由于颈部的椎间盘突出问题,来到了养立法师所在的医院。与长老一同前来的弟子,一看养立法师如此年轻,有些不放心。于是养立法师正欲离开的时候,随行人员说长老叫你帮忙进去看看。养立法师现在还记得当时初见一诚长老时的样子:“虽然他是一个病人,但你丝毫看不出他有任何的病态,他的脸上非常的平静和从容,自始至终都没有因疼痛而出声”。养立法师被一诚长老的行为所打动,这之后只要长老身体觉得不适,她就会立刻赶去进行检查医治,从未间断过。这七年,养立法师除了在医术上精进了不少,她的内心也由于一诚长老的潜移默化变得更加的坚强,而她看待事物的态度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识一诚长老七年,这期间有过许多次抢救,看着他被病魔如此折磨但却从来没有影响他一丝一毫,他永远都是那么的从容淡定,他的眼睛里你看不到痛苦,只有平静和让你感到温暖的力量。虽然表面上是我在为长老治病,但他却用七年中对待病魔却始终不为所动的精神教化了我,我在深深敬佩他的同时,我的心也跟着成长了”。出家为尼,成为宝积寺当家人养立法师决定出家,真正做到身心都皈依佛门。于是,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一诚长老,长老的回答是“好”。这个之后每隔一个月一诚长老都会问她一次:“你想好了吗”?几个月之后,养立法师辞掉了现在的工作,到了一诚长老所在的广济寺完成了剃度出家的仪式。由于养立法师自幼是跟随曹山宝积寺的圣一长老一起参禅打坐,因此圣一长老希望养立法师能够回到宝积寺重建寺庙,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养立法师觉得自己出家的时日尚浅,在佛学研究上也并未有大的建树,实在无法担此重任。而且她出家的本意也只是想轻轻松松的做做功课,参禅打坐之余顺便继续积累一些治病救人的经验就足够了。因此,她拒绝了圣一长老的邀请。可是圣一长老却非常坚决,一定要让养立法师去重建宝积寺,并且还得到了一诚长老的允许。这使得立法师有些措手不及。据养立法师自己回忆:“师傅当时非常生气,他把我叫到面前,让我跪下来五次“发心”。他的神情一直非常严肃,他就要让我跪下好好“发心”,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的复杂。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就哭了。我发现从幼年皈依到现在,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的“发心”。因为我不想承担什么僧团的责任,只想闲云野鹤的看看书、打打坐。直到那时我才领悟,“发心”就是发自己从来没有的心,也就是没有想过的事情。我从未想过成为一个僧团的责任担当,我也没有想过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做一个好的服务者,我感到非常的惭愧。顿悟了之后,养立法师立即动身去了宝积寺,在她的带领下宝积寺重建工程圆满完成。山水之间,鸟鸣花香,宝积寺成为了许多信徒和爱心人士的向往之处。而作为宝积寺的看门人也是守护者,谈到关于曹山宝积寺的未来有何想法时,养立法师说:“祖庭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坚守,在坚守的基础上再说发展。任何事情包括修行在内首先要保持不退步,这个很难,因此只有做到了坚守才能谈未来”。对于佛法教义的传承,养立法师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方法。作为第五十代曹洞宗祖庭的传人,由她掌舵的曹门佛学院秉承着治学严谨的教学理念,推崇学修并重的教学方法。授课与修行同时进行,一天五堂课,边学边悟、效果斐然。养立法师对佛学院的办学宗旨主要有三点。第一,尊崇赵朴初等高僧大德的理念使学院丛林化。让僧尼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也不脱离僧团的生活。第二,实现“祖师禅”从“农禅并重”向“文禅并重”的转变。第三,学院每年组织两次行脚活动,到全国各地去参观见学,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能开阔眼界。在养立法师的努力下,佛学院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僧尼,她用募集的善款做了许多慈善活动,赈灾济贫、支持教育事业。养立法师的杰出贡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她于2016年荣获了第三届世界佛教杰出领袖荣誉奖。018年荣获了由联合国杰出佛教女性奖委员会颁发的第十六届世界杰出佛教女性奖,她还荣幸的被选为江西省第十三届的人大代表。养立法师的出家之路是一个新的成长过程,从她最初的提壶济世到之后的普度众生,她一直在做着帮助别人、度化世人的事情。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豁达的心胸,养立法师在用身体力行履行着佛教中“传灯”的责任。她并不恪守旧制、固步自封,而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对佛教有了新的理解新的认知,并且做了一些新的改变和改革的尝试。有创新才有突破,有突破才有进步和成长,佛教文化和佛教知识的传播一定会在养立法师这样的新时代的佛门当家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养立法师不仅对佛教事业的传播推广、包括她对社会其他慈善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也会影响和激励着众多的尼僧向其学习,也会给我们带来改变现有生活、奋斗美好未来的勇气和力量。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菅井

皇室后人今何在,乾隆的后人是博士,慈禧的后人成首富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后也就宣告着那些皇室后人彻底沦为平民百姓。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这些皇室后人不复当年的风光,但是他们如今的生活和成就依然要高出我们普通人很多。此人名叫爱新觉罗.恒绍,他是吉林省政协常委,出生于1958年。1987年至1990年在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1991年他在吉林创建了恒绍中医药研究所。主治肝硬化,股骨头坏死,类风湿等。撰写《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籍》获卫生部中国特级名医称号,获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学位。爱新觉罗.恒绍自称是乾隆的七世孙,他喜欢穿龙袍祭祖。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他还向公众展示出自己祖传的玉扳指,经过专家鉴定这个玉扳指就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东西。价值大概在2000万左右,除了这个了价值连城的玉扳指,恒绍的家里还有很多值钱的东西,比如椅子和家具都是采用名贵金丝楠木制作的,连家里的筷子都是用紫檀镶金的,每双筷子价值五万元。中国女首富陈丽华也是皇室的后人,她在节目里自爆是满清正黄旗,是叶赫那拉氏的第八代后裔,和慈禧太后同姓。也就是说陈丽华与慈禧是亲戚关系,和爱新觉罗.恒绍一样,陈丽华也有很多祖传的宝贝,她的家里家具和椅子什么的都是用名贵的紫檀制作的。陈丽华说她从小家里就有这些宝贝。虽然家里留传了更多宝贝,陈丽华并没有坐吃山空。她靠着自己的奋斗在2016年胡润女富豪排行榜上以505亿元成为中国女首富,而她与唐僧扮演者迟重瑞的婚姻也被传为佳话。陈丽华被网友调侃为唯一一位能吃的上唐僧肉的女人,陈丽华与迟重瑞结婚多年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有加。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陈丽华都堪称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