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基础医学专业:不当大夫、做科研(高考家长每日必看)佐鸣

基础医学专业:不当大夫、做科研(高考家长每日必看)

三个纬度讲专业:1、学什么;2、干什么;3、报考建议28岁女博士李琳获聘任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导一年近百万工资、200万的安家费,她任教的是什么学院?南方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学什么呢——本专业主干学科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比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基因组生物学、生物信息与医学数据分析、发育生物与再生医学等。最后一年进行科研实习。这个专业是五年制。毕业后发的是医学学士学位,但是考不了医师资格证。简单来讲,它是医学类里做研究的。不是做大夫的。毕业后干什么: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综合医院、制药公司等单位工作。报考建议:适合学习能力强、爱钻研、爱医学、但是不想做大夫的学生。推荐大学:看国家重点学科以及教育学的学科排名学生就读感受:作为北医00级基础医学的学生,并且一直还在从事着这个行业的科研人员,这个问题感觉还是挺有资格回答的,哈哈。基础医学可以理解为培养进行医学基础科研和临床转化研究相关人才的专业。本专业包罗万象: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细胞,微生物,病理,解剖,组胚等等。需要学习的课程在我那个年代我们学校第一年学习科学基础课:高数,有机无机化学,物理等等。然后第二年第三年会学习专业基础课:解剖,病理,生理,生化,组胚,微生物,遗传,免疫,医学统计等等。第四年的时候去医院见习半年,然后下半年和研究生们一起上一些选修课,譬如细胞生物学等,还有阅读并讨论一些老师们发下来的文献。大五的时候被分在学校不同的实验室,期间会全方面体验实验室生活并自己进行一个小课题作为毕业课题。现在学校八年制的学弟学妹们是如何培养的我就不是很清楚了,想来应该差不太多,只是多的几年全部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作为博士毕业课题。目前国内基础医学最权威的排名见下图,是18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的结果。学生就读感受:我的建议是如果是读本科,就尽力考上名校或者这上面排名较高的学校,而如果是读研究生,这个排名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最关键的是要选择导师,找一个科研经费充足,产出高,有水平的导师比盲目去考名校的研究生而分到一个普通的导师要靠谱的多,千万不要拉不下脸面,要知道导师才是决定你以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看过无数踌躇满志聪明伶俐的学生在所谓的名校被一个没什么水平的导师坑了三四年磨灭所有科研热情最终放弃科研的例子。下面说说发展前景和就业。应当说学习基础医学以后的出路还是很多的,首先是做自己的本行那就是读硕士博士,然后做博后,再去大学研究所或者医院做科研工作。另外你也可以改行干任何相关的工作,譬如去医药公司从事销售,研发等等。事实上基础医学的学生能够一直继续科研的比例很少,大约不会超过20%,最终能独立作为PI领导一个研究室的不超过10%。这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科研工作相对枯燥(因人而异,不可否认的是科研工作有很多重复劳动,而且受挫是工作日常)并且收入较低,如果靠做这个买房养家,前期经济压力会很大,我同学但凡改行的基本上收入都是我的二倍以上。第二,科研需要运气,运气里面一方面是你要跟对导师,在一个好的平台上学习,这个决定了你科研成绩的下限,另一个就是你在科研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运气,即使是顶级实验室,也不会是每个学生或者博后都可以做出高水平论文,只是让你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概率增加,最终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抓到一个好的课题,如果抓不到一个好的课题,有没有一个有经验的PI能帮你及时停下课题止损。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最终能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不会很多。那么怎么判断自己还要不要坚持做科研或者做科研有没有前途,我觉得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如果你在博士和博士毕业后三年还没有在影响因子十分以上的杂志或者那种老牌经典杂志发表一篇论文的话,按照国内的行情可以考虑改行,因为越往后评各种基金对年龄的限制对文章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总结一下,我个人感觉,基础医学适合所有人,但是如果把从事基础医学或者医学相关研究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话,适合于家境不错,对未知有好奇心,对不停挑战智力有兴趣的人。

刘必成教授:我国临床科研从追赶、并跑到领跑 药物创新未来可期

前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初创于1979年。近年来,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在中华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内肾病专家刘必成教授带领下,狠抓学科建设,紧紧瞄准肾脏病学国际前沿,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及江苏省重大、重点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励。与刘必成的对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对改革开放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称自己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作为肾脏科医生,刘必成深感荣幸能参与到罗沙司他的三期临床试验,见证“诺贝尔医学奖”研究成果在中国的开花结果,率先惠及中国患者。刘必成认为,我国医院科研发展70年,经历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转变,已经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在未来科研探索过程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将坚持创新合作两手抓,同时帮扶基层一起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而努力。“我是60年代出生,80年代上大学,90年代出国留学,可以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最快的四十年。四十年中,我们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实现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转变。”90年代,我们在追赶20多年前,出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依然历历在目。刘必成回忆,“90年代初,国外电脑已经普及,信息化程度也很高,教学科研资源和设备都是很先进的,医疗水平也非常高。我们看到国外医院的肾脏科是单独的一幢楼,既有漂亮的病房,也有先进的实验室,几个透析分中心加起来可以容纳800多个透析病人。当时感到很震惊。”回国以后,刘必成一心扑在肾脏科事业上,他说:“看到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们自己发奋图强也有了方向。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最重要还是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从疾病诊疗水平、就诊环境到医学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们明显地感到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刘必成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医学科研工作已经积累了相当好的基础,第一,我国人口多,疾病资源丰富;第二,国家已经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临床科研人才,为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第三,现在各级政府都很重视科研创新工作,给予的科研经费也逐年增加,有了很好的物力基础。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离不开医学科研创新医学科研为什么这么重要?刘必成介绍,医学科研包括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基础科研提供原创性理论发现,而临床科研就是将这些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来解决病人所关心的疾病诊治问题。“所以我觉得,没有临床科研,没有医学研究,就没有我国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刘必成表示:“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我觉得关键要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实现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以前我们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没有自信心。现在我们认识到只有实现创新,才能引领发展,真正地实现独立和自强。因此,医学科研工作的进步对于我们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是极其重要的。“与国际科研并跑,ICH助力中国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国际化水平。科学无国界,我们国家过去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2017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成员,我国药品监管体系已经真正融入国际社会认可的监管体系中,也为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打开了全新的局面。“过去我们参加国际会议,看到新药上市,过了十几年,国内还是没有这个新药,那时候觉得很遗憾,我们只是旁观者,并不能参与到其中。”刘必成说,新药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国际上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临床上应用的绝大部分西药来自西方,只有和国际全面接轨,我国医药行业才能得到全面提高,人民也能够及时享受现代科技及创新药给健康带来的保证。所以,我国加入ICH,是非常正确的,是我们的医药科技迈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意味着我国在ICH规则制定中拥有了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中国医药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会大大加快。刘必成进一步指出,加入ICH后,在今后的新药临床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地争取,尽快地加入到临床试验过程中,最好能同步进行;与此同时,我们要结合国内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自己的课题设计,拿出适用于中国病人的应用方案,更好地造福中国病人。新药研究获国际认可,中国创新药未来可期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1类创新药罗沙司他胶囊(商品名:爱瑞卓)于2018年12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因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贫血,在中国获批上市之前未在其他任何国家上市。口服药物罗沙司他胶囊是全球首个开发的小分子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 PHI)类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罗沙司他这一首创新药物的研发基于低氧诱导因子(HIF)和氧感应理论的创新突破,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氧气感应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作为参与罗沙司他三期临床试验的专家之一,刘必成说,“这次氧感应适应机制获得诺奖,我们肾科医生感到尤其兴奋,因为中国肾科医生在比较早的阶段就参与到罗沙司他的临床试验中来,对这个理论也一直抱有信心。”刘必成表示,“临床多中心研究是新药走向临床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新药不经历二期、三期临床试验是无法真正走向临床的。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临床药学研究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罗沙司他两项研究在NEJM发表,这是NEJM首次发表由中国大陆医生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的新药Ⅲ期临床试验,也是NEJM首次背靠背发表中国团队的临床试验。文章的发表印证了氧感应机理在肾性贫血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已走在所有疾病治疗领域前列。我们医院对能作为主要参研单位参与罗沙司他的临床试验非常高兴,也格外重视。我们组建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对如何执行GCP规范,确保试验过程的严谨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进行了全程严格的管理,我们成为单中心完成病例数最多、完成质量最好的单位,完成接近整个研究所需样本数的十分之一,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称赞。”他补充道。罗沙司他率先在中国完成临床试验,率先在中国获批,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刘必成认为,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未来,他呼吁产学研要紧密结合,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也要鼓励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紧密合作,缩短实验室和工厂的距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力求更快造福患者。他说:“相信今后中国会有更多世界级的新药或本土原创新药,在中国先研发,先上市,并从中国开始惠及全球病患。”国际合作促创新,国内合作扶基层在科研建设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注重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我们通过邀请国外高校和同行定期讲课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的学术会议交流,不断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的变化,了解学术的前沿。在学术交流中,我们也感受到在创新意识方面还需要再下一番功夫。作为科研人员,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沃土,我们医学科技工作者应更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热情,心无旁骛地做科研,解决临床问题,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中大医院一直将医教研协同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与国际一流学术机构合作的同时,也重视国内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刘必成告诉记者,“客观地讲,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中心城市和基层,东部地区和偏远地区之间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作为相对先发展起来的医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水平。”近些年,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作为江苏省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建立了60多家基层医院的医疗联合体,通过定期派专家坐诊、查房和远程会诊,解决基层医院医疗工作中的难题,同时为危重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在最后,刘必成说:“我们的合作是不同的层面,既有顶端层面,也有与基层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大家相互支持,只有相互支持,携手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大做好。健康中国的实现,不能靠大医院一花独放,要靠基层医院万花齐放。只有基层医院都强起来了,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才会是真正地强大。“(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供稿)

成年礼

医学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医学科研选题,就是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既包括医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也包括医学科研论文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对于科研者而言,写什么、研究什么都需深思熟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选题都能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作用,或者是有实用价值。因此,选题的关键是选题的价值。在医刊汇编译看来,要使选题具有研究价值,在选题的过程中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目的性原则,或方向性原则。即论文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者是在哪个方向有所突破。这就需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发现问题,二是解决问题。在科研和临床中首先应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看似简单,实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一般来说,解决问题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多可作为选题提出,但也要避免作出对临床没有指导意义的选题或者选择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也不要选题太大、太空,应选取自己专业对口,平时积累资料较多,实践较多的内容。有些作者写的论文就因对临床没有指导意义,或是对同行没有借鉴意义,或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虽然花了很多的工夫,结果得到的评价是论文没有发表意义,这显然是很令人沮丧的事。究其原因有些是囿于认识的局限,有些是没有把握好目的性原则。因此,在选题过程中也应自我反思,本文是否有意义?二、科学性原则。要求选题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必须有科学理论为依托,有客观事实为依据。既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理论,又要不迷信权威、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如果违反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就没有科学性可言。那么,如何判断选题的科学性呢?一是和已有的基本原理作对照,是否符合;二是对当前的观点提出异议,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三是能否得到检验。此外,还应掌握选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如果超出了所具有的条件和能力,所选项目不仅难以完成,还会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科,是服务于人的学科,因此要求所写内容真实、客观,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在选题同时要求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资料的收集是否完整,方法是否准确、详尽,是否符合统计学要求,结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并恰如其分。三、创新性原则。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要求所写的论文,不要重复教科书已有的东西,也不要重复写杂志发表过多次的内容,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出别人没有发现的新的结论或观点。在选题过程中如何判断是否具有创新点?最重要的是纵向对比,即和以往的观点、结论比,是否有疑点或难点,抓住疑点难点做文章,尝试解决;横向比较,寻觅结合部,是否为学科与学科交叉部,是否为别人未涉足或空白区。从总结来看,创新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己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即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角度重做已有的课题、处理旧的资料;二是以新资料论证旧课题,从而提出新的观点,补充新的标准,提供新的方法;三是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创新,也就是在重复他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工作观察和认识,在与他人工作的比较中产生新的思想、观点,从而使以往的观点得到补充、修正,或是对已有的结论提出质疑;四是移植方法或借鉴;五是选择研究中的空白点;六是产生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四、实用性原则。这也是在医学领域重要的原则,要求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给人以启示或帮助。对于这类选题应该把握几个关键词:借鉴、警示、参考。也就是说,实用性的论文应该给同行以借鉴、警示或参考,这样才能发挥杂志学术交流的作用。事实上,在临床学术期刊发表的大量论文都是实用性的。医学是一个讲究事实的学科,在医学研究中应该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即尊重客观事实。

鬼作秀

又一全国“医学院校”科研排名发布,浙大医学第6,这所非211第5

医学是我国高校学科当中非常重要的学科门类,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开设医学学科的高校越来越多。同时,医学专业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在近些年的高考录取中,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都比较高。所以,高校的医学实力一直都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12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排名(相当于科研排名),从指标体系来看,这个排名主要包括科技产出、学术影响、科技条件等三个指标。中国医学科学院是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所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这个排名是非常值得参考的,那么,具体排名是怎样的呢?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从上面可以看到,在这次排名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排名前两名,这与一些社会机构发布的排名是不同的。今年,在一些社会机构发布的全国医学院校排名中,一般都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排名第一。其实,北京协和医学院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这两个机构是一体的。而北京大学医学部是由北京医科大学发展而来,这所医学院校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顶尖医学名校。除了北京大学外,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也都是我国传统医学名校,这五所大学的医学院系分别是由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发展而来。从上面可以看到,现在这几所大学的医学实力基本上都很强,但是,与以前相比,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排名有所下降。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则是近些年在医学领域发展比较快的三所大学。我们可以看到,在2017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临床医学并列全国第一。首都医科大学其实仅仅是一所非211高校,但是,现在这所大学的医学实力已经稳居全国高校前5名。在这次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的表现并不是很好。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前身分别是著名的西安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这两所医科大学之前都是隶属于原卫生部,学科实力曾经都很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上面的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排名都并不是很高。从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表现都很不错,这三所大学其实就是以前的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从办学层次来看,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是211大学,但陆军军医大学只是一所非211高校。从发展情况来看,海军军医大学在医学基础研究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空军军医大学则是在口腔医学上面实力强劲。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的排名也都比较高,其实,这三所大学都不是211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都位于东部发达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占优势,近些年这两所高校的医学学科发展都很快。但是,中国医科大学位于东北地区的沈阳,地理位置要差一些,所以,中国医科大学排名这么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你对上面的排名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分享观点。

太易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央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 (胡晶 向鹏程 记者周宇婷 李永平)病毒感染因其变异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成为重大疫情防控的主要挑战,对机体抗病毒机理的深刻认识是应对病毒感染的关键所在,日前,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经过近5年潜心研究,成功发现细胞“门神”——环鸟腺苷酸合成酶(cGAS)抵抗病毒感染关键调控机理。这也是新的军事科学院调整组建后,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科研突破之一。科研团队成员共同观测分子影像并交流发现。岳恒冰 摄北京时间2月22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细胞》)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该院戴江博士、博士生黄怡娇以及何新华博士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据了解,当病毒入侵机体时,其自身遗传物质(如DNA等)会不可避免地被带入到宿主细胞中,继而导致机体针对这些外源DNA迅速做出强烈的免疫应答以清除病毒感染,甚至不惜以伤及自身为代价,这是病毒感染导致致死性炎症的主要原因。其中,DNA感受器cGAS蛋白质在DNA从细胞内部触发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除感受病毒入侵,cGAS的异常激活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AGS综合征等一类自身免疫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寻找有效控制cGAS活性的手段并探究其调控机制,对抵抗病毒感染、重大传染病防控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都至关重要。”李涛博士介绍说。李涛博士与团队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岳恒冰 摄围绕这个关键科学问题,李涛博士团队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展开了联合科研攻关,旨在从cGAS的调控机理研究入手,寻找控制cGAS激活的手段,以期为抗病毒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突破。经过近5年的深入研究,该团队发现乙酰化修饰是控制cGAS活性的关键分子事件,并揭示了其背后的调控规律。在药物设计专家何新华博士的具体参与下,研究人员综合利用生物质谱及色谱分析等技术,并通过特异位点乙酰化抗体等进行生物化学验证,最终发现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可以强制cGAS发生乙酰化并抑制cGAS的活性。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动物和AGS病人的细胞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发现。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张学敏院士。军事医学研究院供图军事医学研究院院长张士涛介绍说,由于cGAS在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其干预手段一直是国际前沿领域的热点竞争方向,许多国际制药集团和科研团队都在试图寻找cGAS的干预手段。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从机理研究入手,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挖掘出百年老药阿司匹林可以通过乙酰化作用抑制cGAS激活。该工作不仅揭示了阿司匹林作用于人体的全新靶点和分子机制,还可能为一类目前无药可治的自身免疫疾病提供治疗方法。张学敏院士组织科研团队交流最新科研进展。阚少龙 摄在这一国际竞争激烈的前沿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是军事科学院坚持从实验抓起大力推动科研创新的一个缩影。军事科学院领导告诉记者,该院把抓好科学实验作为打造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的关键举措之一,他们系统梳理技术清单,调整资源投向投量,科学确定重点加强科研方向和重点培育科研方向,自主设计重大科研工程,重点抓好科研实验环境建设。目前,仅军事医学研究院就有3个国际组织指定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学敏院士领衔的团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也是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抗毒药物与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长久以来,这个团队在张院士培育的独特科学文化熏陶下,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潜心研究,矢志追求标志性创新。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岁末和2019年新年伊始,这个创新研究群体围绕抗病毒感染、机体能量应激供给和细胞对极端环境感应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除《Cell》外,还先后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学》)和《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从左至右依次为:论文第一作者何新华、戴江、黄怡娇,论文通讯作者李涛。陈显利 摄今天,人类仍然面临着病毒感染的严重威胁。据悉,人类迄今已经认识的病毒可能仅占自然界病毒种类的1%。因此,如何在源头上掌握应对病毒感染及其所致重大疫情的主动权,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张学敏院士说,该工作通过对抗病毒感染本质规律的揭示,使我们未来在应对重大疫情时,不仅对控制已知病毒感染具有手段,还有望对未知病毒感染具备应对能力。

不形之形

医学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在研究实施后,就要围绕研究主题着手收集并积累相关材料,然后根据相关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整理,以便后续的分析研究。对于医学研究论文而言,材料收集与整理是撰写高质量论文的重要条件,但论文材料来源于科学的课题设计和恰当的实验方法,所以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合理性才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基础。医刊汇编译指出,医学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要求有:真实、系统、完整、典型、新颖,同时要符合 伦理学的要求。1.材料的真实是对论文资料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从真实的资料中才能发现其蕴含的内在规律,若是从不真实的材料或随意编造的数据中总结规律,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这种错误不仅无助于临床决策,还有可能导致临床决策失误,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而要尊重事实,从真实的资料着手科学研究。2.医学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复杂并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反映研究对象的资料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才能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对研究对象有较深刻的认识。系统和完整不仅指研究样本的数量要达到统计学要求,而且每个样本的信息也必须全面,不能遗漏项目,否则可能使统计结果出现偏差,导致错误结论。3.材料必须符合论文主题的要求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说服力,所以选用的材料要有典型性,要善于从众多繁杂的材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4.创新性是研究者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所以在收集材料时要特别注意对新发现、新思路的及时记录;并要广泛收集文献材料,从中选取能反映新进展、新成果的新材料,将这些具有新颖性的材料纳入论文之中。5.医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进而提高诊疗水平,改善人类生存状态。医学科研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和造福于人类,因而医学科研不同于其他学科科研活动的关键在于,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的生命和缝康利益服务,所以不管医学科研工作者是否意识到,整个医学科研活动都会始终在人类道德天平上,接受道德检验。因此科学研究应注重研究对象的利益、符合伦理,在进行人体或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时,要经过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以维护研究活动参与者的尊严、权利和安全。在收集资料时应向研究对象说明来意,征得同意后才能开始收集资料;当研究涉及个人隐私时,更要尊重研究对象的要求。

凡事亦然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之基础医学:解密生命,医学基石!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燕园学子的回忆,听听他们和基础学科“基础医学”之间的故事!吴励1977级(首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学生,高中毕业于北京第六十四中学,现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教授。吴励谈到了选择基础医学的原因,一是对医学的兴趣,二是对科学研究的梦想,基础医学专业恰好完美结合了这两方面,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基础医学包括很多不同学科,吴励选择了免疫学方向。一方面,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疾病时最关键的系统,现在所知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进一步认识,有助于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对诊断、治疗方法创新和改进有着重要意义。如今,吴励已从事免疫学研究工作三十多年,她回顾了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求学的八年:前五年是基础医学学习,后三年是进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她认为,基础医学专业的学习为后来免疫学研究、医学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你对医学感兴趣,又具有创新、探索的精神和能力,那么基础医学专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祝你们成功!”吴虹1978级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学生,高中毕业于北京十一学校。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大清华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大学时光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能够在北医学习,有幸承蒙各位名师指点,学到的做人之道、打下的坚实的医学基础、培养的科研思维,受用至今,而且收获了爱情和友谊。北医这两个字,已经成为一种情结刻进骨子里。对于北医人的“厚道”,我的体会是:第一是北医人扎实学习,不张扬;第二是北医人肩负的是生命重责,不管走到哪,做事都严谨、认真;第三是北医情结,北医人彼此相互照应,永远不会忘记北医。“能在北医读书是幸运的,希望每位同学珍惜机会,同时也祝福学弟学妹们能同我一样,在北医学到知识,收获梦想、爱情和友情,以北医为傲,也让自己成为北医的骄傲。”姜长涛基础医学2009届博士毕业生,高中毕业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现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获得者。据姜长涛回忆,取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后,他面临一个岔路口——是继续留在临床救死扶伤,还是转向基础医学专业探索新的事物。最终他选择了投身基础医学。临床与基础的关系类似于大树的树叶与根基,想要大树枝繁叶茂,必须把根扎稳扎深。基础研究看似漫长而枯燥,但总能从中发现乐趣、发现未知,拥有无限的可能。基础医学的工作正是临床医学的根基,也是临床医学的未来。怀着这样的初心,2014年姜长涛回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再次出发。“基础研究是生命的基础,是未来的基础。我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等你来!”艾玎2001级首届基础医学八年制本科生,高中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现为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艾玎分享了对基础医学专业的理解: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专业,是临床实践的基石。基础医学探讨人体在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生命过程,研究发病机制,解决医学问题。接着她讲述了选择基础医学的同学们应具备的三点。第一,热爱基础医学。热爱是一种态度,基础研究相对冷门,要耐得住和细胞、动物、繁杂数据打交道的寂寞,才能开出绚烂之花。第二,勤奋努力,不断创新。这是一种后天的智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出优质科研需要不断创新。第三,团队协作,不忘初心。青年要在团队中发挥独特作用,同时也要学会融入团队之中。“祝愿同学们在医学学习中,收获自己的事业、成就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青春谱写新时代的荣光。”夏佳霖基础医学2014级本科生高中毕业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夏佳霖说,她总能在基础医学的世界里找到心之所向。在这里,你会好奇生命的来源与去向、机体运转的规则、细胞工作的机制,你会好奇人与环境共生、与微生物交流的方式;经过不断学习与研究,你将知晓数不胜数的化合物如何提供能量,揭开医学生理学的秘密,找到人与自然对话的途径。当你选择了基础医学,你就是这生命大探索中的一员。你将用严谨的科学设计验证天马行空的科学创想,用有理有据的分析拨开生命运行机制的蛛丝马迹,用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九百九十九次的失败,你发现的一点一滴将打开大千世界、拯救更多生命。你将与同学们一起在讨论探索和合作中成长,在一次次思考中认识自己、认识生命、认识世界。佘坚祺基础医学2015级本科生高中毕业于广东潮阳实验学校佘坚祺认为,基础医学是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侧重于探究生命发展规律和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有效的诊治手段。他接着谈到了五年对科研的体会。大一时,他对科研也感到些许畏惧,但五年的学习生活打消了他的所有疑虑。北京大学医学部有着全国顶尖的教学资源和科研环境。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让他在本科早期阶段就能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接触各个领域的大牛,不断激发科研兴趣,从而找到了科研方向。今年大五的佘坚祺正处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对接阶段,已经正式进入实验室并有了自己的课题、去探索人类基因组的奥秘——这是他五年前无法想象的,但现在他做到了。在导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下,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不断深入学习,不断挑战自己,虽然在科研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困难,但是在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他非常享受。“北医让我知道了科研是一种幸福。”陈玟君基础医学2016级本科生高中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玟君说,基础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其他分支的基础,偏向于科研医学、幕后工作,间接研究疾病、直接研究人体,从微观上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人体的生命现象进行解读,有利于临床上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成果的转化,推动医学的发展。有人疑惑,为什么基础医学的学生要用大四半年时间到临床医院实习?陈玟君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些年基础医学的成就硕果累累,但其中大部分在临床实践上未得到应用。而她和同学们来到临床医院,能获取临床的需求、临床的思维,从而指导研究向更实际的方向发展。在医院,她们会学习到很多富有基础医学特色的临床知识,会去不同科室与医生和患者交流,会发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等待科研上的突破。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对未来更卓越的技术、更先进的医学抱有期待。她表示,作为基础医学的一员,不应仅仅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要树立走进临床的意识,这样科研才不会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脚踏实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金岳圻基础医学2017级本科生高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什么是基础医学?在金岳圻的理解里,基础医学是所有医学专业的基础。基础医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与异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相互转化。而只有当理解了这些内容后,才知道在临床上如何诊断、治疗病人。探索基础医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探明疾病中的未知。每探明一点未知,都有可能创造一种新的诊疗方法或预防策略。虽然基础专业的同学将来可能永远不会去接触一个实实在在的病人,但他们所做的工作总是服务于千万人民。金岳圻继续分享了几年科研的感受。他第一次接触科研是大一参与创新人才计划,到课题组听组会、文献报告、观摩实验、参与实验。当时的他感到科研是一件神圣的事情,甚至有点遥不可及。但在项目中不断学习、进步,他发现自己渐渐能听懂一些内容并参与讨论了。大二开设了PBL课程(基于问题的学习),需要检索相关疾病最前沿的一些最新进展。而现在大三的他,能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课题、执行课题。这时候回首一看,发现自己目前在做的事情,都是两年前觉得遥不可及的事情。学院提供的课程、培养项目把同学们与科研的距离拉近,老师们也给同学们提供了无限可能。肖雨欣基础医学2018级本科生高中毕业于襄阳市第五中学肖雨欣说,化不可能为可能,这就是基础医学。在这里你的探索欲和创造欲将得到最好的平台,你将为前沿知识更新速度惊叹、为奇迹的缔造而震撼。如果选择了基础医学,可能面对面和患者交流的机会不多,但他们的憧憬与希望会牵引着你去寻找妙药良方;你不会是手术室里的主刀者,却是患者希望的守护者,因为不管是临床更有效的检测方法,还是新特效药,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医学专业课很硬核,但学起来非常有意思,实用价值也很高。肖雨欣明显感到,大二从本部到医学部后获得单位学分的任务变重了。“八年一贯,本博通融”,必须用更高的效率、更多的投入才能不负医学生的使命。但即使如此也不妨碍她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北京大学医学部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殿堂,会有人陪伴你清晨自习、深夜点灯;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知道你可能会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并进行着重讲解;几乎每门课都有动手操作的实习,帮助加深理解记忆。虽然课程量很大,但教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能借助的电子学习工具也越来越多,理解知识比起过去更容易。医学贴近生活,专业知识非常容易应用。医学生有个习惯,学到什么病都习惯往自己身上套,这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不少趣事。其实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也是加深对人体理解的过程。每个医学生都有能力为自己和家人做健康管理,这对一个家庭来说非常有价值。来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招生办 编辑 | 袁晓秋 审校 | 李馥先 美编 | 童祎璐

虽有寿夭

加强医学科研攻关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加强医学科研攻关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省政府副省长徐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作出明确部署,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南。总书记特别强调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必须加强科技研发攻关,为我们运用科技力量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切实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重要遵循。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医学科研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我省医疗科研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优化整合资源,构建全省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整合医学领域创新资源,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更好满足医疗科技创新需求。启动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并积极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挥中心在健康龙江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通过中心的建设促进我省临床医学研究和诊疗水平的提高。 二是加强医学科学基础研究,提高我省医疗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努力解决从“0”到“1”的创新“最先一公里”问题,力争取得更多原始创新成果。在生命科学原始创新和基础前沿研究等方面,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等机理,深化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重点推动临床医学、药理学、中药学等我省比较优势学科实现突破,产出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我省医疗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重大疑难病诊治技术攻关,提高我省临床医疗诊治水平。围绕我省一些重点慢性病、重大疑难病等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域性问题,支持开展医疗新技术临床研究攻关,提高我省医疗诊治技术水平,努力解决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推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依托我省中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等技术优势,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协同机制,开展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以及慢性病、疑难病等方面的研究,加快推进有效方剂及上市中成药二次开发,为新药研发打好基础,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五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医疗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激励政策,发挥“头雁行动”“春雁行动”“龙江科技英才”等有关政策作用,留住我省医学科研领域的“四梁八柱”。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用,支持青年医疗科技人才源头创新,凝聚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医疗科技人才和团队。

化妆室

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于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达晋编译认为,首先要明确科研的重要性。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纠正医学研究生,甚至指导老师、教学单位,重临床轻科研的观念。诚然,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临床医生,治病救人。然而,临床医生技术的提高和业务的进步,离不开科研。事实上,现代医学中,临床与科研并不对立,而是浑然一体,无法分割。因此,要想成为一名适应时代的临床医生,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革,建立创新环境。研究性和创新性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生教育的显著特征。研究性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创新性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创新性培养应贯穿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包括课程选择、科研课题的选题、设计、实施及科研论文的撰写等一系列过程,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培养模式上,研究生入学后尽早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工作,对实验室常用实验技术、方法及课题研究有初步的了解,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课程学习,这样在理论课学习中有侧重点,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且有亲身参与科研工作,书写科研流程,有助于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增长。2.在课程设置上,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加文献检索、文献管理软件、科研成果转化及英文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课程,注重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得需要的专业信息,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科研思维、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等学习和探索能力,通过阅读他人的研究思路、培养正确的研究思维。3.在教学模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发现、理解以及应用知识的主要参与者。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的教学法就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该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过程,引导他们对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思考、分析、解决,增强创新意识。第三要促进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推动科学发展,造就科学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以获取知识和灵感,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必要条件。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并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充分准备,对自己的课题更加深入思考,这样有助于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听取他人的学术观点、前沿动态,有助于研究生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更好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增加创新意识。学术交流不仅仅是很多专家的学术会议,也可以是课题组内部,甚至两三个同学之间的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解决自己或他人实验中的小问题,也是收获,同样可以激发学术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科研思维能力。此外,学术交流不仅限于本研究领域,相关学科的交叉于融合往往更能有所启发。因此,研究生应积极关注各种学术动态,各高校、研究院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高层次、多学科、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第四要合理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导师队伍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导师队伍。临床与科研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临床工作要求医生熟练掌握临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而科研工作要求科研人员能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力、想象力及缜密的逻辑思考能力。

中居

打造五大科研平台 提升全市卫生科研水平

12月17日,记者从沈阳市卫生健康委首届科技大会上获悉,明年沈阳市卫健委将启动“人才建设年、科技创新年和基层提升年”建设,统筹优质科研资源,瞄准重点研究方向,突出团队协作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成果转化,大幅提升全市卫生科研能力和水平。成立科研中心实现人才、设备科研平台共享在当日的会议上,沈阳市卫生健康委科研中心成立。该中心将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临床医疗研究中心、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优势医疗科研资源,组建市级科研中心,实现人才、设备科研平台共享。通过聘请科研中心首席科学家,打造沈阳市卫生科技研发高地,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支持市属医疗卫生专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和企业构建立联和单位,实施国内外卫生科研合作项目。加强沟通与交流,扩大国际和地区卫生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明年将实施四项激励计划,优化卫生人才结构:科研项目激励计划;科技带头人激励计划;学科建设激励计划;青年科研人才激励计划。”沈阳市卫健委主任苏立明称,目前,沈阳市卫生科研体系逐步建立,省、市重点实验室14家,院士工作站6个,11家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初步形成。48个创新团队,39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65位百千万层次人才,科研人才队伍不断聚集。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十余家市属医院与20多个境外先进医学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研平台发挥市级医院核心作用苏立明在会上介绍说,市卫健委将搭建五大科研平台,发挥市级医院核心作用。打造基因筛查开放型平台。在四院的遗传性眼病、十院的肺癌诊治、市妇婴医院的妇科肿瘤、儿童的疑难病个性化诊断等重点实验室研究基础上,联合打造基因筛查开放型平台,为遗传性眼病、喉癌、妇科肿瘤、肺癌以及儿童疑难病提供基因筛查诊断,实施疾病精准治疗。建立疾病联合防治技术平台。发挥疾控中心、传染病院、胸科医院、职业病院专业特点和工作基础,建立东北地区疾病登记以及相关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信息监测系统。通过大样本临床数据分析,开展流行病学与防控干预研究,参与制定重大传染病临床治疗方案,建立疾病联合防治技术平台。依据沈阳市疾病谱变化,针对重点人群在疾病防控、临床诊治、护理康复等方面需求,培育可应用、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建立样本库资源管理平台。依托省、市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快样本库建设。推进沈阳中心血站血液样本库、市妇婴医院脐带组织库、精卫中心华夏基因库、胸科医院肺癌样本库、何氏眼科眼基因库的建设。在市级层面统筹规划,规范样本库建设,建立统一规制、集中管理、分散保存、开放共享的样本库资源管理平台,推进与区域人口信息平台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化医养合作平台。针对老龄化社会医疗服务需要,借助对外开放和京沈合作机制,鼓励市三院、市四院、精卫中心、安宁医院等单位与先进国家和机构加强合作,借鉴国外老年医养先进模式和成熟服务体系,带动更多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打造治疗综合化、护理整体化、病房家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智能化的医养合作平台。打造医学成果转化平台。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卫生健康项目合作,推进专利成果转化应用。梳理沈阳市卫生科技成果,遴选一批技术可靠、适宜性强、能够提高诊疗能力的示范项目进行推广转化。打造“互联网+卫生健康科技”信息化网络平台,推进科研成果临床转化,进一步形成医院的品牌优势和无形资产。帅正、沈报融媒记者 樊华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 贺昊岚、孟德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