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低学历医学工作者将被清退,考博真的没出路吗?零忍

低学历医学工作者将被清退,考博真的没出路吗?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紧缺的资源和医疗人才相矛盾,从2003年开始,我国教育大环境陷入了“学医潮”。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对于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的个人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求,必然不能忽视。选择了学医就注定,考研路漫漫,犹如打怪升级。可能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考研是一种选择,而对医学生来说似乎成为了想要入行的基本要求。研招网信息根据研招网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的统计数据,最近5年内,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90万人。尽管国家一直在扩招、非全地位提升,但是考研的巨大压力还是让医学生们喘不过气。于目前很多三甲医院招聘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不仅对硕士条件更苛刻了,一些博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再加上一线城市对于人才的渴望是非常大的,不仅对博士开出了各种福利待遇,还提供了不少的住房补贴,这就更加催生了大批就业难的医疗工作者以及本科生投身于考研大军当中。如果说其他专业的学生考博是困难模式,那么医学生考研就可以称之为地狱模式,尤其随着就业后年龄一年一年增长,学习和工作同时进行身心俱疲,压力就像无形的手一直扼住命运的喉咙。有人说国内考研压力大,那么出国读博可行吗?医学生们又何尝不想出国深造呢,只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方式以及教学理念都不相同,想要出国找到合适的院校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医学中的中医专业!医学生太难了,甚至最近出台了最新的政策要清退学历不达标的医生!文件原文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做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工作。《通知》指出:学历水平达不到岗位需求的卫生技术人员,将逐步从医疗卫生岗位清退。难道医疗工作者想要就业后不脱产提升自己的学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争取更好的福利待遇,提升自己就真的不现实嘛?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想要在职出国留学读医学专业也是有办法的!解决学员们各种各样的留学烦恼,匹配心仪的院校一直是我们尽力去做的事情,而留学专班就是能够帮助广大医学在职人员提升学历的最好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纵观全球的留学局势,想要出国去英美留学不仅需要过硬的语言成绩,和相匹配的专业研究方向相一致的工作经历,甚至需要你在核心期刊上有所学术成绩。面对高昂的学费和高门槛,选择在职就能读的留学专班,不仅学制低、无语言成绩门槛,而且在寒暑假上课不占用上班时间,并且归国后学历都是可以做认证的。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所高性价比的医学留学专班院校,菲律宾的法蒂玛大学。菲律宾接轨欧美教育体系,其高等教育是典型的美国式学历教育模式,教育结构完善,在留学学历教育上更具特色,目前的特色专业包括:医学、护理、牙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公共卫生等,其培养的学生在欧美国家都极具竞争力。在法蒂玛大学,可习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修得的文凭可转赴美,或国内继续深造。在入学后医系二年后可考第一阶段、三年级后可考第二阶段的美国医师执照考。四年级可回国内或到美国见习,毕业后返国内或赴美加地区从医,前途发展更多元。从医后,因精通医学英文的听、读、写,只要态度认真,反而易在医内受到重视及肯定。菲律宾的医科学历,中国大陆直接承认,在菲取得学位在大陆认定为”职业医学博士学位”性价比高,可依据大陆相关规定,报考大陆医师执照考试;有机会在其他东南亚盟国直接就业工作,是让你走向国际医疗舞台的好机会。出国不仅能提升学历,学习专业知识,还减少了留学的经济负担,享受着纯正的美式教育,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样的神仙院校难道不就是医学生所期待的吗!关于国内在职硕博、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百纳硕博

恭子

国内“最委屈”的医学院校,设有63个博士点,却偏偏没入选211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很多高三毕业的学生来说,选择专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选择一个好的有前景的专业意味着毕业以后容易找到一个好工作,除了师范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医学也是人们眼中的有前景的专业。虽然学医大多7年起步,但是想着毕业可以进入大医院也是值了。今天我们要介绍国内“最委屈”的医学院校,设有63个博士点,却偏偏没入选211,这就是中国医科大学。国内的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都是211院校,所以很多人听到中国医科大学也认为这是211院校,其实不然,该校虽然实力很雄厚,但遗憾的是在2017年的国家双一流评选中落榜。中国医科大学简称为中国医大,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前身为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改为中国医科大学。另外该校还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目前该校有本科专业19个,在校学生15548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虽然该校不是211院校,但是其在医学领域的排名一直很靠前。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设有63个博士点、73个硕士点和7个博士后流动站,这样的数据比一些211院校还要好。该校强大的实力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也被很多网友称为“最受委屈”的医学院校。不过小编觉得211头衔是对专业的一种认可,中国医科大学虽然不是211,但是出色的实力还是被人认可的,所以今后该校会发展越来越好,不会因为落选就影响学校发展,你们认为呢?

狂狷

苦读8年医学,他为什么拿了博士学位却放弃从医?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罗鹤终于在2020年毕业了,尽管本博连读学了8年医学,他却没有选择从医,而是进入一家外资医学影像公司。刚入职一周,聊起新启的公司人生活,他语调欢快,“非常开心、每天可以准点下班,待遇太好了!”如果按照从医的路线,毕业之后的他应该在医院接受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期2-3年),每月的收入还不到现在的一半。8年前,罗鹤以很高的高考分数,报了上海这所大学医学院的八年制,不止他们学校,当时八年制医学生的录取分数,在各医学院校都位居各专业的前列,招收了最优秀的一批高中生。八年制顺应了中国医疗人才层次提升的大趋势,也确实参与到了历史的进程,做出了很大贡献。2002年时,中国146万多执业医师中,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超过60%,有博士学历的0.6%,不超过9000人。而2001年后开设八年制医学专业的14所高校,至今12届毕业生大约1万多人,已经超过2002年之前的博士数量。罗鹤入学时,还是八年制的荣光时刻,最初两三届毕业生刚刚开始工作,“科室里来一个八年制,主任两眼都放光”,一位医生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罗鹤和他的同学,大多看中可以提前3年获得博士学位。对于未来懵懵懂懂,以为学医就是在临床上治病救人,高分入学的八年制毕业生将来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谋得职位肯定不成问题。然而,情势变得很快。科研能力在医生的评价体系中占的权重越来越高。曾经的优势——提前三年拿博士——转而成为劣势,少了三年的科研训练,“八年制的博士真不如5+3+3的科研型博士受待见”,罗鹤感慨,这也是他放弃从医的重要原因。曾经让主任“两眼放光”的学长、学姐们,因为缺少科研成果,晋升时受到限制,有的甚至可能成为“万年主治”。而到了今年,那些没有像罗鹤一样逃离的毕业生找工作时,甚至连被“两眼放光”的机会都没有了。△ 2020年6月30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几位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来源:人民视觉。入学之时:感受最后的荣光罗鹤入学的2012年,是八年制在全国推广的第12年。从国际上来看,美国作为医学最发达的国家,其医学教育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学生需要读完四年任意专业的本科,才能继续学医。临床医生需要念四年医学博士,获取MD(Doctor of Medicine)学位。学术型医生在MD的基础上,还需要读4-5年的PhD(Doctor of Philosophy)。毕业之后,均需经过一定年限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国最早践行八年制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参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自开办起,其临床医学专业就只有八年制这一种学制。早年的协和医学院培养出了一批医学泰斗级人物,包括人称协和内、外、妇、儿科“四大天王”的张孝骞、黄家驷、林巧稚、诸福棠。协和毕业的医学大家几乎占据了中国现代医学史的半壁江山。2001年,原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发展长学制。同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八年制专业,此后扩展到14所高校。此时,中国医生数量已经不少,但执业医师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大多数,医疗服务的质量仍需有较大提升。当时的媒体报道过一个细节,几位参加医师资格临床实践内容考试的医生,穿手术衣时,将系绳的部位穿在前面,而并非像正规的手术大夫那样在背后系好。监考人员问为什么?答曰:从来都是这样做的。顺应人才层次提升的需要,再加上那几年,正好是中国公立医院开始扩张的时点,八年制医学生成为“香饽饽”。同样是2012年入学的林奇,大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学校对八年制的资源倾斜,比如八年制医学生享有更多的导师资源,他们选择导师时不占用其指导名额。而短短八年就能获得博士学位,这也让身边其他学制的医学生感到羡慕。此后的八年是这样度过的:前四年像是高中延续版,每天和同班同学一起上课,第五年是临床实习,其后两年在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间临床轮转见习,最后一年用来做科研和写毕业论文。罗鹤的前四年也是一样,通识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为他打下了临床知识基础,他最喜欢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如何解决疑难病例,治好一个病人让他觉得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他也将成为一个医术好的医生奉为圭臬。此时的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在他们入学以前,外面的世界已经在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将决定他们的未来。最后三年:才发现世界早就变了2010年前后,科研成果在医院的评价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背后的逻辑是,对临床医生的临床水平做出评价是困难的,而科研层面包括发表文章数量、累计影响因子、被引用次数、获得的基金层次和额度等是比较容易量化评价的。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医院排名,可量化的科研成果更是成了一个指挥棒。此后进入医院,学历门槛水涨船高,一些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几乎都把博士学位作为了硬性标准。这也与人才层次的提高有关,医学博士不再稀缺,于是,八年制学生的认可度逐年降低, “我所在的复旦某医院的王牌科室由于过往八年制学生表现不佳,已经不再招收八年制研究生”,一位医生在微信公众号《小张聊科研》中这样记录。直到大学第六年,林奇终于认清了现实,发表一篇满足毕业要求的论文,“只能毕业,不能就业”。他开始感到焦虑,这种焦虑一直伴随着余后三年。那一年他选了导师并开始为期两年的临床轮转,导师是一位专业领域的大拿,也是一家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科室里除了像他这样的八年制学生外,还有一些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一路念上来的学生。这批学生比他年长三岁,有更多的临床和科研经验。而毕业之时,林奇需要和他们同台竞争,争取留在科室规培、留在医院工作的机会。“同样是博士,没有人会管你是临床型博士(MD)还是科研型博士(PhD),都会拿同一套标准来要求你,也就是发表的文章。”在各科室轮转见习的过程中,林奇遇到过临床能力极强但因没有科研成果而无法升职称的“万年老主治”(主治医生),也遇到过早期临床能力一般、专注科研,其后平步青云的副主任、主任医师。前辈的经验点醒了他——临床能力是可以靠经验提升的,而科研必须趁年轻获得成果,基础医学试验也只有在正式工作之前才可能有比较集中和连续的时间进行。林奇开始能够客观地认知自己的学制:八年制唯一的优势是年限短,而这个优势的另一面也是劣势,在现有对于医院和医生重科研甚至唯SCI论的评价体系中,与其他博士相比,因为科研时间被压缩,八年制医学生手头的文章数量和质量都没有竞争力。进入医院后,有高分(影响因子)文章的医生,更容易申请到国自然课题,从而更有升职的优势。2020年1月发表的一篇《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八年制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低,除工作稳定性及同事之间相处方式外,其他指标满意度未超过中等(3分),且呈现出年资越高,满意度越低的趋势,其中工作环境与工作收入最不令人满意。△ 截取自论文《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调查》。同样是第六年,罗鹤选了一位科室主任作为导师,真正开始做科研课题,却发现自己无从下手。和大多数的科研新手一样,罗鹤还没有独立提出一个课题的能力,研究的课题是导师给的。导师把课题布置给罗鹤并大致说明之后,后续设计试验、具体实践的工作都需要他自己来完成。不仅是导师无暇指导,罗鹤也没有同门的师兄师姐可以请教,科研菜鸟不得不独自打怪升级。第一个“怪物”是如何设计试验,罗鹤研究的一个中西医结合方向的课题,根本没有英文文献可供参考,而且因为课题角度很新颖,相关的中文文献也很少。到了真正进行试验操作的时候,第二个“怪物”就出现了,更高阶的神经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和试验操作技术,都需要从头学起。那段时间,求助无门,自学进度缓慢,让罗鹤“自信心受到了打击”。罗鹤感慨,科研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硕士阶段的目标是能够完成给定的课题和试计划的执行,博士阶段应该拥有自主设计课题、设计试验的能力。“八年制的前五年和其他学制的本科在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但是到了后面三年,直接进入博士的要求,没有经过前期的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一定是不够的。”毕业了:手头没有文章找工作有多难?现在回过头来看,几乎就是在那段灰暗的科研时光,罗鹤决定了不当医生。仍然怀揣医生梦的林奇,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于手头没有文章这件事究竟有多难,有了更直观的体会。面试时,应聘者坐下聊天,一开始的话题就是,你发了几篇文章,有几分(指期刊的影响因子,一般分为几个档次,0-3分;3-5分;5-10分;10分以上,影响因子越高,论文越好)。“人家按部就班读出来的科研型博士手头有七八分的文章。”林奇解释说,想要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至少需要手握一篇5分左右的文章,而此时转换了研究方向的林奇还欠缺相关的文章。面试的教授对于林奇各方面表现都挺满意,学历背景不错、面试表现也挺好、此前的导师还是业内翘楚,但是“就是没有什么文章”,教授说得很直接。他一度以为这家医院录取无望,所幸结果是好的。林奇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八年,“应该从大一就开始接触科研”,这是他总结的教训。但他也认为,这是学校应该做的,“如果现实要求就是这样看重科研和文章,那学校应该尽早让学生有做科研的意识。”“学什么取决于考什么,焦虑什么取决于就业的时候需要什么。”一位毕业于协和八年制的医生告诉八点健闻,按照协和的学制,最后的8个月是用于科研的时间,但那时候才开始投入科研是肯定来不及的。大多数学生都把找导师开始科研的时间提前了,如今在校的学生大多在入学两年半到三年,也就是刚刚完成医学预科通识教育时,就已经开始找导师指导做课题发文章了。一位协和医学院教务处的老师统计称,今年至少一半的八年制毕业生发表了SCI论文。而医学院校也意识到了这件事情,不少医学院校开始对八年制的培养计划以及毕业时的科研成果要求做出了调整。就在林奇毕业的这一年,林奇所在医学院调整了八年制的培养计划,缩短了临床科室轮转见习时间、扩展了用于科研的时间,加强了对于毕业生的科研水平要求。同时,上海也出台了明确的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年限的政策。对于八年制学生而言,这两个政策相辅相成,核心就是让他们有了更多的科研时间,而把临床实践腾挪到了毕业之后的规范化培训。但对于林奇来说,作为政策更迭的过渡一代,似乎成了“最惨的一届”,前有科研时间延长的福利没能享受到,后是临床规培的时间又被拉长了,且八年制因为年限短而体现出的年龄优势也弱化了。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林蕙青透露,教育部正在加强与国家卫健委和中国工程院的协同配合,已设立了专项课题,对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要求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为各校的八年制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医学生培养不能搞半截子工程,要设计好八年制教育与毕业后住院医师规培的匹配和衔接。”有人积极顺应变化,有人干脆不当医生了新的改革开启之前,八年制已经影响了近20年的上万名医学生的命运。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地顺应变化。在一位从医四年的八年制毕业生看来,学制本身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是“人跟人的差异不在于学制的差异,也不在于智力上的差异,而主要与个人的努力程度有关。”他认为,开设八年制的都是国内顶尖的医学院校,平台和导师资源充足,如果能主动尽早开始投入科研,可接触到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他自己在八年的医学生涯中,参与过内科、外科多个课题的研究并发表了文章。不过,这样的学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像罗鹤和林奇这样,在求学的过程中逐渐才意识到问题。最终,罗鹤选择了离开医生这个职业,而林奇选择留守,却也不得不离开上学的城市。对于林奇来说,生活学习了八年的上海承载了太多,这里有朋友、有熟悉的医院和导师、有喜欢的生活氛围,但是相比其他城市,除了规范化培训时间延长,上海不能定岗规培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医学生毕业之后,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才能正式成为住院医师。定岗规培就是说完成培训后可以在规培基地留下,不能定岗规培就意味着,两三年之后仍然要面临找工作的压力。综合考虑了各地的规培工资、临床博后的工资、工作和科研压力以及生活成本之后,林奇决定离开上海,远赴南方任临床博后研究员。接下来的博后三年,林奇必须要有一些科研成果,至少要发一篇3分以上的文章。只有这样,在今后正式进入医院工作中,才不会因为科研的缺失,影响国家课题的申请和职称的晋升。也有的毕业生即便不能定岗,也选择留在上海,例如同样是今年毕业的王卓,将在一家三甲医院继续两年的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但这样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上海人。在他们班继续从医的学生中,一半回了老家和外地发展,一半留在了上海,而这后一半中多数和王卓一样,本就是上海人。至于完成规培后如果留不下来,会不会继续从医?王卓还没有想好,“先规培了再看,以后我可能会去私立医院工作,或者干脆就不当医生了。”2012年,三位不同地方的高中生罗鹤、林奇和王卓同时在上海开启了医生的梦想,8年之后,他们已经是医学博士,但梦想却都还没有实现。回想8年的大学生活,林奇有时会想起一位长者的话,“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文中所用均为化名)吴晔婷|撰稿王吉陆|责编我们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微信搜索“八点健闻”,获取更多健康专业资讯

雌雄片合

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十大热门专业,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2019年华中科大十大热门博士学科2019年华中科大发布了各大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截止2019年1月13日已经下载了47081次,其中被下载最多的十大博士学科分别是:1、同济医院、2、协和医院、3、教育科学、4、梨园医院、5、管理学院、6、基础医学院、7、公共管理学院、8、经济学院、9、机械工程学院、10、公共卫生学院,从十大热门博士学科分布来看,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的博士最受欢迎,其中十大学科中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梨园医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占据热门下载榜单前5,说明了医学博士成为热门学科。然而对于华中科技大学来说,每年的博士招生名额不足3000人,而大部分名额被本校保送生占据名额!华中科大学科综合性强 华中科大的学科分布情况从目前华中科大热门的十大博士专业来看,医学类和管理学科类专业很受欢迎,而工科博士学科却只有机械工程进入榜单前十,华中科大主要由著名的工科院校华中理工和同济医科大学组建而成,学校因此拥有一流的工科和一流的医科,其中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40个。医学院本科生数量少 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虽然华中科大十大博士专业中同济医学院的5大机构称为最热门的博士学科之一,但是通过2018年华中科大本科生就业质量报考来看,每年华中科大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仅有475人,说明了同济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也不大,但是从博士招生简章下载次数来看,说明了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博士学位最冷门的学科 十大冷门博士学科在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生招生简章中下载次数最少的十大学院是:1、力学系,2、航空航天、3、水电数字、4、护理学院、5、历史研究所、6、船舶海洋学院、7、物理学院、8、环境科学、9、能源工程、10、数学统计学院。其中大部分学科为文理学科博士,医学博士学科为护理学院,毕竟医学中护理专业比较冷门,大部分本科和硕士就可以满足就业,因此护理博士报考人数也较少!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热度不同,同济医院的博士热度是力学系的49倍!

腹犹果然

医学博士申请|学制太长?科研太难?学历要求高?一步解决!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医学博士申请学制最短、投入最少、要求最低时间最活、收获相等的PHD//学医是种怎样的体验?//“专业选的好,天天赛高考”“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别人28岁事业有成,而我的28岁还在凄惨的继续当学生继续学习”这样的吐槽每每看得人忍俊不禁,但也实实在在的反映了每一位医学学子的心声,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把面对的困难一一克服。01. 国内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想当医生这个职业,学习医学知识,就是第一道门槛。医学的学制课程设置有以下几种:三年制(专科)五年制(本科)六年制(留学生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八年制(本硕博连读)掌握了基本的学术知识后,还要经历如下分水岭:临床型硕士四证合一临床型硕士科研型硕士临床型博士(MD)科研型博士(PHD)毕业之后还要进行的是规培,成为一名专科医生后还要再进行专培.....02. 国内取得博士学位的路径拥有博士学位,是很多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招聘要求,取得博士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家的目标,那大家取得博士学位的基本路径是什么呢?18岁开始上大学5年本科3年专业型硕士(四证合一)3年临床型博士(MD)或科研型博士(PHD)培养周期,共计11年的时间。03.国内科研型——临床医生,可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不允许有差错的职业,从结束了课本知识毕业到实践临床上手,也是有很长的路的。18岁开始上大学 5年本科3年科研型硕士4年科研型博士规培3年04. 国内考博现状医学科博———学硕连读本科直博———— 专硕+论文、单证+论文医学专博——— 学硕+规培专硕+证书单证+证书综上,学医之途漫漫,一路上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虽然要求不可改变,但是我们还可以寻求更简单的捷径,作为我们的最优解。拉曼大学医学PHD项目“提供了强大的研究文化、专业知识和基础设施”“获得尖端技术”“要求应用评估方法和技术”“以论文形式展示原创性和批判性思维”“需要完成相关必修课”//项目简介//拉曼大学排名位居全国第二,与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相当医学PHD中医学PHD(中文授课、中文论文、中文答辩)雅思5.0,本硕均分75可以灵活学制毕业要求:1篇SCI或者2篇scopus 提供学术支撑//PHD的要求//一年以内完成学分开题后即可离校小论文大论文学制24—48个月//中留服对PHD的认证要求//取得学位三年累计海外逗留超过14个月//申请学历要求//本科毕业,单证硕士,获得执业、资格,初中级职称双证专硕,获得执业、资格,初中级职称双证专硕+四证合一临床本科,双证学硕,资格,初中级职称非临床本科,双证学硕非临床本科,双证学硕,PHD第一年回国规培//支撑辅导//因为我们为你提供的,远远不止申请而已,还有全程学术辅导服务。马来西亚的哲学博士培养基本没有课程学习,只需要修读一门公共的马来语课程(生活日常交流的水平),个别学校视申请人成绩单会要求额外修读1-2门硕士课程,其他学术培养环节(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由导师或者导师组打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国内8-10个月的预科课程全真模拟入学后遇到的情况,让申请人能够驾轻就熟。在国内进行8-10个月的博士预科学习,完全对标申请阶段和入学后所需,完成全周期雅思培训课程,学术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学术英语写作、博士申请研究计划书、批判性写作和海外期刊发表等课程。申请人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后,我们会辅导申请人围绕研究计划书周边撰写1-2篇学术论文,并支撑发表(推荐ISI ESCI SCOPUS精准刊物)。同时,申请人可以将论文发给录取的导师修改,并联合导师署名,在入学前后录用并刊载,即可达到或者接近毕业要求。更多文章院校信息,欢迎翻阅公主号:海外硕博堂

相对

葛均波院士建议对临床型人才5+3培养后就授予医学博士

“我国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医学教育在很多方面亟待理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一份提案中指出。葛均波院士指出,我国的医学教育包括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学生见习、实习,医生培养,往往是医学院毕业后分到哪个科就一辈子成为这个科的医生、专家。有些8年一贯制的医学生做“论文”的时间只有3-6个月,不可能做出高水平的科研。近年来,教育部连同卫健委通过采用“上海模式”,将我国混乱的4年制、5年制、6年制、7年制以及8年制的医学教育转化成现在的5+3模式,以5年制医学培养为主,毕业后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消了4、6、7年制的培养模式,保留了8年制的医学博士培养。但是,近来各个学校的4证合一,临床型专业硕士,临床型专业博士,科研型硕士、科研型博士等等众多体系使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更重要的是混乱的培养模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很多年轻医学生浪费多年时间。比如,对临床医生的培养5+3后完成规范化培训就可以取得医师执照就可以了。“如果培养科研型人才又要参加研究生考试进行一年的基础课学习,第二年进入临床进行科学研究,刚刚开始一年就面临找工作和考博士研究生,如果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第一年重复基础课,第二年进入科学研究,刚刚开始又面临找工作,没有一段整装时间让研究生潜心科研!而两次的基础课学习浪费了时间,而且大部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与硕士阶段没有任何联系和连续性”。 葛均波院士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为此,葛均波院士建议,对于临床型人才5+3培养后就授予医学博士,成为好的临床医生和接下来的专科医生。如果培养科研型人才5年医学院毕业后可以直接考科研型博士建议把硕/博士打通(学制4年,这样为学生节省1-2年时间,而且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潜心研究),潜心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如果临床型博士希望进行科研工作可以考上述科研型博士,毕业后具备双学位(MD, PhD)。反之,如果科研型博士希望成为临床医学科学家,他们也可以参加3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成为双博士(PhD, MD),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使医学教育同质化。(健康时报)

孰知其纪

葛均波院士: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 让医学生潜心做科研

“我国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医学教育在很多方面亟待理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给健康时报提供的一份提案中指出。人民日报记者 任飞帆摄葛均波院士指出,我国的医学教育包括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学生见习、实习,医生培养,往往是医学院毕业后分到哪个科就一辈子成为这个科的医生、专家。有些8年一贯制的医学生做“论文”的时间只有3-6个月,不可能做出高水平的科研。近年来,教育部连同卫健委通过采用“上海模式”,将我国混乱的4年制、5年制、6年制、7年制以及8年制的医学教育转化成现在的5+3模式,以5年制医学培养为主,毕业后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消了4、6、7年制的培养模式,保留了8年制的医学博士培养。但是,近来各个学校的4证合一,临床型专业硕士,临床型专业博士,科研型硕士、科研型博士等等众多体系使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更重要的是混乱的培养模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很多年轻医学生浪费多年时间。比如,对临床医生的培养5+3后完成规范化培训就可以取得医师执照就可以了。“如果培养科研型人才又要参加研究生考试进行一年的基础课学习,第二年进入临床进行科学研究,刚刚开始一年就面临找工作和考博士研究生,如果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第一年重复基础课,第二年进入科学研究,刚刚开始又面临找工作,没有一段整装时间让研究生潜心科研!而两次的基础课学习浪费了时间,而且大部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与硕士阶段没有任何联系和连续性”。 葛均波院士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为此,葛均波院士建议,对于临床型人才5+3培养后就授予医学博士,成为好的临床医生和接下来的专科医生。如果培养科研型人才5年医学院毕业后可以直接考科研型博士建议把硕/博士打通(学制4年,这样为学生节省1-2年时间,而且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潜心研究),潜心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如果临床型博士希望进行科研工作可以考上述科研型博士,毕业后具备双学位(MD, PhD)。反之,如果科研型博士希望成为临床医学科学家,他们也可以参加3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成为双博士(PhD, MD),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使医学教育同质化。

非量

不是学医的也能成为临床博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推出非医攻博!

大家都知道,学医是一件时间投入很大的事情,需要一个学生在医学领域学习很多年才可以,尤其是想进三甲医院当医生更是需要在知名院校拿到博士学位才可以。而且,如果本科不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也无法参加考试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但是作为我国医学的最高殿堂——北京协和医学院,却一反常态,允许本科非医学的人来到协和攻读临床医学的博士学位。这是为什么呢?从今年的招生简章可以看到,是对学生的本科院校有要求的,“就读于所列的国内高水平大学,达到推荐免试条件且获得推荐名额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2021年本科毕业),在非医学部/院/系学习、有志于医学、已完成本科三年学习,按照试点班入学课程要求在毕业前修完相应学分。学生经考试录取后,通过研究生推免的方式,在本科毕业后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始医学专业的学习。”协和其实是致力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愿意招收来自高水平大学的非医学学生去做非医攻博的试点探索。并且学校也针对试点班的学生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课程,同时,考虑到可能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临床医学的培养,最终适合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学博士。试点班在培养过程中还采用严格的分流机制,为每个学生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将分别在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末进行考核,全部合格者可以正式进入医学博士(M.D.)培养计划;不合格者将不得进入医学博士(M.D.)培养计划,但可选择转入科学博士(Ph.D.)、科学硕士(M.S.)培养计划或退学。关于学位授予问题,试点班学生的毕业学位授予条件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相同,学生毕业时符合条件者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并提供攻读医学/理学(M.D./Ph.D.)双博士学位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由于是医学类招生,体检情况尤为重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除患有学校可以不予录取的疾病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被医学类各专业录取:色弱、色盲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就读医学类各专业: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者;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者;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对化学物品有过敏反应者。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直是我国医学的先行者,能作为医学领头羊,实力自然强劲,而且敢于探索医学教育的新模式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新的试点究竟能不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临床医学博士和科研型医学博士,就让我们到时候拭目以待吧!了解更多大学和专业那点事儿,请关注@利箭志愿或同名微信公众号

是无内也

扩招医学生、医德成必修课……医学教育有重大改变!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张尼)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幅扩大麻醉、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将医德医风作为医务人员必修课……未来的医学教育将发生这些重大改变!资料图:醉医生在工作 范丽芳 摄——大幅扩大麻醉、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近年来,部分科室医生严重短缺的状况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对于这一问题,本次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就专门提到,要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其中就包括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文件提出,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2020年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均须设置麻醉、感染、重症、儿科学科,大幅度扩大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另外,文件强调,要优化学科结构,2021年完成医学二级学科目录编制调整,将麻醉、感染、重症学科纳入临床医学指导性二级学科目录并加大建设力度。统筹研究医学相关一级学科设置。修订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麻醉、感染、重症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在医学领域新建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此外,《指导意见》中还强调,要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医学专业。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深挖潜力,着力提升培养能力,积极扩大本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中加大对医学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将基础医学等医学学科纳入改革试点。研究将护理(学)专业纳入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资料图:科研人员在演示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实验过程。汤彦俊 摄——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加强疫苗攻关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创新”、“疫苗攻关”等关键词也被写入了本次发布的《指导意见》当中。《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了要加快建立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基地。文件提出,要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综合优势,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机制。围绕生命健康、临床诊疗、生物安全、药物创新、疫苗攻关等领域,建设临床诊疗、生命科学、药物研发高度融合,医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等工科以及生物、化学等理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融通创新、基础研究支撑临床诊疗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基地。资料图:某中医医院药剂师在药房配药。 郑家裕 摄——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对于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的中医药话题,《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强化对医学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传染病防控知识等教育,组织编写传染病学等医学类精品教材,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另外,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方面,文件中强调,要强化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院校中的主体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文件提出,要支持中医药院校加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的选拔培养。强化传承,把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支持编写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教材。此外,要注重创新,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资料图:桂林医学院一堂普通的护理实习操作课,课程的题目是口腔护理。老师正在用手电筒检查“患者”口腔是否有异物。裴蕾 摄——将医德医风作为医务人员必修课在《指导意见》中,医德医风的建设也被列为了一项重要内容。例如,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此外,要将医德医风、法律法规、急诊和重症抢救、感染和自我防护,以及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作为医务人员必修课。另外,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中,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强调临床实践等业务工作能力,破除唯论文倾向。(完)

擎跽曲拳

博士招生仍然是宽进严出?想多了

读博,以前在大部分的人眼里一直是以为宽进严出,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博士申请难度,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博士申请难度比前几年难得多了,这主要是因为就业压力的增大,读博士在缓解更多的就业压力的条件下,博士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等因素决定的!我国的博士招生方式现在我国硕士毕业研究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直接在本校攻读,另外一种是在其他学校攻读。与此相对应的,博士现在常常采用的招生方式有直博、提前攻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和考博。直博、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是学生在本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两种升学方式。直博一般是学生在考研成功进入实验室就确定的,这种方式招的学生就是导师为了做一个比较大的课题采取的一种招生方式。提前攻博一般是对于学硕来讲的,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向学校提出攻读申请博士学位的申请,经学术委员会考核同意后转入博士阶段的学习。硕博连读则一般是研究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提出申请,经学术委员会考核同意后转入博士阶段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对于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大家的区分不是很大,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采取的都是提前攻博的方式读博,申请考核制和考博是两种外考的形式。选择这两种读博方式的学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学生所在的学校该专业没有博士点,学生本人又有一定的读博意愿,因此会申请其他学校的博士。学生认为现在所在的平台不足以支撑其本人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想要去往一个更高的平台做相关研究。这两种考试的区别在于:申请考核制博士不需要参加博士入学考试,只需要按照目标院校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面试合格后即可攻博;而考博需要初试合格后再进行复试,只有两者都做好了才能被录取。但是现在考博已经被逐渐淘汰了,申请考核制逐渐被大多数高校所接受!现在读博难吗?我国的博士培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宽进严出,也就是说只要硕士毕业,进行申请后就能继续读博士,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对于攻读博士的难易程度,我们需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校内读博。这个难度系数是最小的。一般对于重点高校来讲,读博的名额是相当充足的,前几年甚至出现专业招不满博士,博导们劝自己的学生读博这种现象。这两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博士生的报考也逐渐增多,只要表现比较好一般向自己的导师提出攻博申请,导师是不会拒绝的。相对于校内攻博,校外攻博的难度要大不少的。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把名额让给了愿意读博士的自己学生,从而导致外放的名额十分稀少,竞争激烈!以刚刚结束的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招生考试为例,其植物营养学专业只招生19位博士,但是经过一轮筛选以后还有70多位研究生进入了复试阶段,这个报录比一点都不比考研的低。怎样增大读博的概率呢那么在考博压力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考生想要读博该如何选择才能最大程度增加自己读博士的概率呢,我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努力:如果本校有博士点,和老师表明自己读博的志向,到时候直接通过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的形式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如果学校因为名额限制或者没有博士点,那么学生就要考虑外考了。此时学生应注意在研究生阶段做好考博成功的基本准备工作:1.要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考试,现在一般学校申请考核制都需要考生提供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成绩,尤其是在985高校,英语六级、450分以上的考试成绩几乎是获得申请考核资格的最低要求。2.要有科研成果。说白了就是要有科研文章或者发明专利。如果研究生阶段没有文章发表的话,想要走申请考核的道路读博也是很难的!3.如果除了一张毕业文凭,你在研究生阶段没有什么其他成果,那么考博是你唯一得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很麻烦得一件事。浙江大学医学院2019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节选)总之,与以往相比,现在申请博士的难度要高很多了,而且由于博士培养人数的增多,现在博士培养的毕业要求也是水涨船高,许多学生由于考虑不周全,选择攻读博士,花了5-6年的时间还没有读出个所以然,最后只能肄业,十分可惜!所以,奉劝各位一句,在选择读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你是否有读博的需求,你为什么要读博,否则对你来说可能读博是件十分煎熬的事情!点赞+关注,大学生活不迷路,谢谢支持!#教育微谈##教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