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研院所」「海上哨兵」的创新之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海洋资料浮标研发纪实分命

「科研院所」「海上哨兵」的创新之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海洋资料浮标研发纪实

崂山区作为青岛市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区,聚集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以及中科院生物能源所、中科院兰化所青岛中心、北航青岛研究院、华理青岛创新研究院等23家科教机构,从原始创新到校地企融合及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为区域科技创新形成强大供给。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一起来了解该研究所对海洋资料浮标的研发过程吧!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秉承“拼搏、务实、开放、创新”的科研攻关精神,研制的海洋资料浮标系统有效支撑并加快促进海洋环境监测行业的健康发展。从纯粹的海洋动力环境向包括水质、生态等综合海洋环境监测,从近海向大洋和极区等极端环境监测,从一两个浮标的单点观测向上百个浮标集群组网观测的跨越……五十余载春华秋实,风雨兼程。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以下简称海仪所)秉承“拼搏、务实、开放、创新”的科研攻关精神,研制的海洋资料浮标系统有效支撑并加快促进海洋环境监测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道路上,踏实走好每一步。海洋监测浮标是一种锚定于海上的长期、连续、全天候、自动化海洋观测装备,主要用于海洋业务化环境观测与预报,以及台风、海啸、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的实时监测,是构成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的重要装备。五十余年来,海仪所在海洋监测浮标行业内打造出了“国家队”的声誉。《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的数据显示,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十年间降低了数百亿元,这其中浮标组成的监测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海仪所研制的浮标每天向自然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提供数万组海洋水文气象数据,为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提供了不可取代的宝贵资料。极地海气耦合观测浮标(2012年布放于格陵兰海)中型海洋气象水文监测浮标(2011年布放于南海海域)大型海洋资料浮标(1990年布放于东海海域)深海轻型观测浮标(2018年布放于印度洋海域)奥帆赛小型海洋气象监测浮标(2008年布放于黄海海域)No.1从“地方队”到“国家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仅有几套试验浮标,观测参数少、测量精度低、运行可靠性差。当时海洋浮标已成为我国立体监测网建设“卡脖子”的核心装备。在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海仪所瞄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迫切需求,针对浮标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突破了浮标用海洋动力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多参数现场高精度测量、系列浮标研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浮标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构建了我国海洋监测浮标技术体系,全面支撑了国家浮标网建设及海洋监测的发展。突破了浮标用传感器研制的关键技术。针对海洋环境监测精细化的新需求,发明臭氧消解光度法、数字加速度计式波向测量等新技术,研制了高湿、高盐、高浊度等复杂环境动力与生态参数稳定、精准测量的浮标用系列新型传感器,极大提升浮标的综合观测能力,使浮标用传感器国产化率从10%提高到70%,扭转了浮标用传感器依靠进口的局面。创新开发了浮标研制的系列关键技术。针对浮标的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难题,提出了复杂系统理论的浮标设计理念,开发了新型双机并行控制、深水系留水动力建模与计算仿真、浮标分体模块力学连接等新方法,突破大风大浪海况下抗恶劣海洋环境、高可靠性、深海系留、拼装式浮标等技术瓶颈,浮标平均故障率显著降低,在位可靠运行时间提高了3倍。构建了我国海洋监测浮标技术体系,研制了12种规格系列浮标产品,形成了我国浮标的系列标准,全面支撑国家浮标网建设。瞄准国家从近海向大洋和极区等极端环境监测的重大需求,研发15米、10米、6米、3米、2.4米、1.5米、0.9米等不同规格系列浮标,功能由常规业务化浮标拓展到专用浮标,从动力环境拓展到生态等综合环境,观测参数由原来不到10种扩展到现在超过20种,并制定系列浮标的行业标准,引领我国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截至目前,海仪所共研制系列浮标200余套,占我国海洋业务浮标网的90%以上,支撑着我国“海洋资料浮标网”和“海洋气象网”的业务运行,在国家海洋与气象环境预报、防灾减灾、海洋维权、科学考察、资源开发等保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合作中得到应用并产生重大影响,团队带头人王军成研究员被授予国际人类自然生态与安全科学院院士、“金色弗尔图娜”荣誉证书。凭借海洋监测浮标成果,海仪所项目团队及个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及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证书,获得相关发明专利30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发表论文57篇,出版著作2部,培养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获得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当今,浮标成为海上极端天气过程最重要现场实时观测手段之一。2014 年 7 月 18 日,布放南海的浮标抵御了历史上有记录以来南海最强台风“威玛逊”的正面冲击,实时记录了台风经过浮标的天气过程,观测到了 74.1 米/秒的最大风速。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利用仪器在海上现场观测到的最大风速,超过 17 级以上超强台风评级极限。附近岛屿的陆基测风塔在风速 71米/秒时被吹倒,但海上浮标仍在正常工作。经业内专家鉴定,海仪所研制的浮标推动了海洋环境监测装备的进步及业务化应用,引领了我国海洋浮标技术的发展,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其中大型浮标在极端海况下(风速超过70米/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No.2从“零”到世界水平我国海洋浮标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我们没有经验,大家都没有做过海洋仪器装备,资料也很缺乏。”海仪所原所长王军成回忆起老一代海仪所人创业的艰难。1964年,国务院责成当时的第一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在青岛联合组织进行“海洋仪器战役”,两年后,初步取得一批成果。到20世纪70年代末,海洋仪器研制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刚刚参加工作的王军成和单位的一些老同事,开始摸索着研究海洋浮标。在海风、海浪昼夜不断地拍打、侵袭中,浮标独自随波沉浮,顽强挺立,为人类“站岗放哨”。巨浪、狂风、盐雾、腐蚀、生物污损,这就是海洋监测装备的工作环境。面对着很多技术专业的陌生和浮标工作环境的恶劣,海仪所浮标团队没有退缩。经过无数次探索试验后,最终,他们于1989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的大型海洋浮标,并在黄海成功布放。 至今,这台浮标仍在运行。随着技术进步,“内核换了”,浮标性能更进一步提高完善了。2009年,科技部评选“国家自主创新产品”,海仪所研制的海洋资料浮标成为海洋技术领域入选的两项产品之一。“FZF4-1”孤独地坚守在一望无际的南中国海上。这个形似UFO的“大家伙”,是海仪所研制出的第四代海洋环境监测浮标。2008年北京奥帆赛浮标项目,被代表着该领域世界水平的国外公司中标,但该浮标仅运行半年就坏了两次。无奈之下,奥帆委随即决定改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浮标。“2007 年夏天我们把浮标布好,直到 2008年奥帆赛结束,设备一直正常运行。”临时“替补”,却完成了“世界水平”胜任不了的任务 ,这让海仪所研究员李民很自豪。No.3满足国家重大需要经过多年攻关,海仪所成功掌握了海洋浮标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我国在沿海布设的业务化运行的逾百套10米大型浮标,几乎全部为该所研制。随着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对海洋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浮标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广。浮标团队除了精益求精,提高常规业务化浮标的性能之外,还拓展研发了激光雷达剖面观测浮标、极地通量观测浮标、海洋酸化二氧化碳观测浮标等一系列新型功能型浮标。2012年8月,海仪所研发的首个极地大型海洋观测浮标,随“雪龙”船由中国第五次北极考察队成功实现在北纬70度、东经3度的挪威海布放和长期连续运行。这也是中国首次将自主研发的浮标和观测技术应用于北极海域,并利用大型浮标对海气相互作用进行连续观测,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浮标观测与布放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于我国极地科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大浮标多数运行在浅海,布放深海大型浮标鲜有先例可循,尤其是在北极圈内布放大型浮标,要面临长达4个月的极夜、无法利用太阳能、极区低温导致传感器冻结以及恶劣海况等特殊问题。海仪所在全面掌握大型浮标结构体设计、锚系设计、数据采集处理、通信传输等大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刘世萱研究员带领浮标团队针对北极特殊应用环境,开展观测系统极寒防冻技术、太阳能风能多源供电与管理技术、传感器和采集通信系统双机双备可靠运行技术等关键技术和特殊设计,以保障大浮标能够在低温、极夜等极地条件下正常工作。浮标持续获取该海域的海气耦合长期观测数据,为研究北极气候变化作出贡献。研究表明,被称为“北极涛动核心区”的格陵兰海不仅是影响全球海洋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海域,也是影响中国气候变化的关键海域,而缺乏该海域水文气象数据一直是中国科学家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的薄弱点。通过此次在关键海域布放大型海洋观测浮标,中国科学家可以实时获取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观测数据,全面了解北欧海在全球海洋循环和气候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应用到气候预报模式中,对于大幅提高中国海洋监测能力、海洋与气候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大浮标获取的数据还将与挪威相关科研机构共享,促进相关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No.4服务“一带一路”观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的有力支撑。海仪所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大力推广系列海洋监测浮标产品,致力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海洋教育、研究和保护。目前,其浮标产品已走出国门,实现了在印度洋及太平洋海域长期业务化运行。为丝路沿线国家提供优质的海上公共服务产品。2017年起,海仪所与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在印度洋安达曼海开展海洋环境观测项目研究,为“一带一路”有关国家进行海洋观测提供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监测浮标装备。2017年10月,海仪所研制的编号为OFS-01浮标成功布放在安达曼海南部海域,布放后浮标正常业务化运行,不断将监测到的气象和水文数据参数实时地发回接收岸站。2019年,海仪所又在安达曼海马来西亚半岛海域成功布放了编号为OFS-02的深海浮标系统。这两套浮标的布放,首次实现了安达曼海水文、气象要素的浮标观测,填补了安达曼海长期原位定点观测资料空白,为该海域的海洋预报和季风监测提供观测数据,这对于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与有关国家认识海洋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深远海综合海洋环境监测将会面临新的需求。海仪所将在已掌握海洋浮标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能源,在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推动下,着力开展智能化综合监测浮标的研发,扩展深海剖面环境参数测量、生物光学测量、海水表皮层光学特性测量、海水化学成分测量、海表面大气成分测量、全球海平面测量、水声通信及水下定位中继等的应用,解决当前海洋浮标观测中存在的观测要素少、剖面观测能力差、智能感知水平低等问题,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监测浮标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在智能化感知和信息挖掘、传感器标准化、浮标新型材料、低成本深海浮标、极地海冰浮标、锚泊剖面观测浮标、浮标数据质量控制、浮标数据共享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使浮标更好地满足海洋气象预警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卫星遥感数据检验、海洋科学研究等的需要。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心辩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到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调研

来源:中国证券网原标题: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到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调研 来源: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市场监管总局3月12日消息,3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调研智能制造、标准数字化转型和医疗装备产业及应用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田世宏指出,此次调研是贯彻落实全党开展学习党史教育的一次实践行动,通过“学党史、悟思想”推动“办实事、开新局”,服务我国标准化研究机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调研时,田世宏参观了智能制造综合实验验证平台、医疗装备大数据平台,听取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重要国际标准突破和支撑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并围绕仪综所提出的申请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标准立项及标准国际化等问题,现场组织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和建议。田世宏表示,下一步标准委将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推进国际国内标准化协同发展、培养复合型标准化人才等方面做好服务和支持。他同时还勉励仪综所,要在国家标准化重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上做好服务支撑,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上勇于探索创新,在推动标准国际化上不断实现新突破,以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光头佬

国内知名的仪器仪表公司优利德

今日科创板我们一起梳理一下优利德,公司致力于测试测量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电工测试仪表、温度及环境测试仪表、电力及高压测试仪表、测绘测量仪表和测试仪器等,是国内知名的仪器仪表公司。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家用电器、机电设备、节能环保、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冷暖通、建筑工程、电力建设及维护、医疗防疫、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工业技术水平提升,测试测量仪器仪表行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预测,2015-2018 年,全球测试测量仪器仪表的市场规模从 221.2 亿美元增长到 257 亿美元,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 2018年的 257 亿美元增加至 2024 年的 323 亿美元。北美、欧洲及亚太位居测试测量仪器仪表市场前三位,共占有超过 90%的市场空间。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制造业、教育科研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仪器仪表产业行业规模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中,仪器仪表产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也保持较快增速,2018 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8,092 亿元,2016 年-2018 年,增长率均保持在 8%以上。中国仪器仪表产业在传统产业应用和中低端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并在一些高端仪器仪表设备研发生产上取得了突破,但是国外企业在高技术领域和中高端产品仍具有优势。近年来中国仪器仪表出口金额约为 700 亿美元左右,进口金额约为 1,000 亿美元左右,随着中国仪器仪表竞争力增强,进出口逆差总体呈收窄趋势,由 2011 年的 384 亿美元降至 2019 年 258 亿美元,但仍存在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公司产品线丰富,涉及电子电工、测试仪器、温度及环境、电力及高压、测绘测量等产品线,覆盖数十种物理单位的测试测量,形成超 1000 个产品型号年产量达 600 万台,是行业内产品系列较为丰富和齐全的企业之一。公司品牌曝光度和知名度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天猫交易量排名一般处于第二至第四位,流量排名一般位于前五名,同时,在 2020年 1 至 6 月,在京东五金工具/仪器仪表的品牌榜单,优利德在交易榜单和人气榜单均排名第一,报告期内自有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平均为 72.50%。公司竞争对手包括华盛昌(CEM)、胜利科技(VICTOR)、普源精电(RIGOL)、台湾固纬(2423.TW)。一、国内知名的仪器仪表公司优利德成立于2003年,公司的产品不断优化升级,从最初的电子电工测试仪表产品线,形成了电子电工测试仪表、测试仪器、温度及环境测试仪表、电力及高压测试仪表、测绘测量仪表等五大类产品线,目前公司正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2018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科创板上市。二、业务分析2017-2019年,营业收入由4.01亿元增长至5.40亿元,复合增长率16.04%,19年同比增长16.38%,2020Q3实现营收同比增长80.98%至7.08亿元;归母净利润由0.27亿元增长至0.53亿元,复合增长率40.11%,19年同比增长65.63%,2020Q3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6.43%至1.4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由0.26亿元增长至0.53亿元,复合增长率42.77%,19年同比增长76.67%,2020Q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6.52%至1.3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0.22亿元、-0.01亿元、0.68亿元,2020Q3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268.97%至1.13亿元。分产品来看,2019年电子电工测试仪表实现营收3.15亿元,占比58.72%;测试仪器实现营收7366.54万元,占比13.75%;温度计环境测试仪表实现营收7191.72万元,占比13.43%;电力及高压测试仪表实现营收2864.33万元,占比7.21%;测绘测量仪表实现营收2846.34万元,占比5.31%;工具、配件及其他实现营收841.36万元,占比1.57%。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实现营收1.28亿元,占比23.90%,其中第一大客户实现营收5302.74万元,占比9.90%。三、核心指标2017-2019年,毛利率18年下降至低点30.70%,19年提高至33.65%;期间费用率有16.32%下降至15.11%,其中销售费用率18年下降至低点7.47%,19年上涨至8.11%,管理费用率18年上涨至高点6.98%,19年下降至6.51%,财务费用率由1.48%下降至0.49%;利润率由6.85%提高至9.86%,加权ROE由26.44%下降至24.92%。四、杜邦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由图和数据可知,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权益乘数的下降。五、研发支出2017-2020H1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 2,954.29 万元、2,979.34 万元、3,480.05 万元和 2,171.10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7.37%、6.42%、6.44%和 4.20%,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研发费用占比略有下降。看点: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紧密围绕公司测试测量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开展,旨在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和产能、完善公司境内外渠道建设、提高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及行业地位,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女劫杀

2018上半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排行榜

中商情报网讯:目前已经有28家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半年报,其中28家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15家同比增长的,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三晖电气,同比增长2262.69%。其中13家同比下降,理工光科同比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1337.66%。其中有3家亏损的上市公司。其中排名前十的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为海兴电力、精测电子、汉威科技、中航电测、航天科技、安车检测、新天科技、麦迪电气、三川智慧和威星智能。其中这10家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为9.36亿元。海兴电力以1.95亿元利润总额位于第一,同比下降39.81%。位于第二的是精测电子,利润总额为1.39亿元,同比增长138.01%,汉威科技以1.16亿元位于第三,同比增长17.8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步步高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5G工业应用方兴未艾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婷婷 周菡怡)9月7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传感与网络控制中心副主任兼高级工程师赵艳领出席2020年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建设发展论坛时指出,5G工业应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会上,赵艳领表示,5G工业应用方兴未艾,而5G与工业的结合会给工业体系和技术带来重大的改变。具体而言,在面临挑战方面,赵艳领认为,5G工业应用面临四个问题,包括工业用户为什么用5G、性能指标能否满足工业需求、工业5G网络如何与工业网络结合以及5G工业生态如何建设。“不能给工业带来切实价值的技术没有持续生命力。”赵艳领表示,5G并非万能的,在另一个方面往往达不到工业控制的目标,性能尚有待提升。同时,赵艳领提出了关于5G工业应用的思考,包括构建5G工业应用标准体系,用来规范5G工业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构建5G工业应用场景模拟测试床,实现5G广告业网络仿真与验证;建立咨询与评估机构,实现生态中ICT和OT的无缝对接;创新5G工业应用商业模式,实现运营商、工业用户等多方共赢局面;构建更加全面的5G工业应用生态等。

索之以辩

田世宏到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调研

3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调研智能制造、标准数字化转型和医疗装备产业及应用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田世宏指出,此次调研是贯彻落实全党开展学习党史教育的一次实践行动,通过“学党史、悟思想”推动“办实事、开新局”,服务我国标准化研究机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调研时,田世宏参观了智能制造综合实验验证平台、医疗装备大数据平台,听取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重要国际标准突破和支撑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并围绕仪综所提出的申请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标准立项及标准国际化等问题,现场组织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和建议。田世宏表示,下一步标准委将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推进国际国内标准化协同发展、培养复合型标准化人才等方面做好服务和支持。他同时还勉励仪综所,要在国家标准化重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上做好服务支撑,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上勇于探索创新,在推动标准国际化上不断实现新突破,以标准化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开创“十四五”发展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标准创新管理司相关同志参加调研。

红盖头

2018最具创新力仪器仪表企业排行榜(TOP100)

中商情报网讯:近日,2018最具创新力仪器仪表企业排行榜出炉。据榜单显示:进入榜单前十的企业分别是:聚光科技、秦川机床、金卡智能、英雄互娱、和君商学、埃斯顿、开元股份、炬华科技、宁波水表、万久科技。其中,聚光科技位列榜首。据了解,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1月注册成立于浙江省杭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1年上市,注册资金4.53亿元人民币,是国内领先的城市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资料来源:互联网周刊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仪器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是非之途

仪器仪表制造由大变强 需要创新和质量“两把刷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业成就,建立起了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大国。仪器仪表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早在2006年我国就已成为亚洲除日本以外的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品门类品种已比较丰富,生产和开发能力产业体系日趋庞大,产销增幅也是高歌猛进,但是当中依然隐藏各种困难。随着经济的转型,世界制造业的不断转移,仪器仪表制造业中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逐渐表现出来,创新能力薄弱、一些“卡脖子”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仍大量依赖进口等问题,制约着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如何由大变强?还需要发挥创新和质量这“两把刷子”发挥作用。迈向仪器仪表制造强国,创新是“利器”当前,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除了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同时并外存外,还有就是新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性,新技术储备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赖较大等。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到2017年,六大类进口仪器,每年在700亿元到900亿元之间。与此同时,在不少已经实现国产化的仪器仪表中,也多少存在着“空心化”问题。如广州某仪器制造企业每年用四成净利润去购买质谱仪所需的高端通用零部件(高端激光器、分子泵),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改善。“当前全球对‘中国制造’的数量需求已接近饱和,中国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决于提供更多的创新型的产品。”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认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应由过度依赖国外设备和技术引进,逐步转变为创新主导的发展模式。业内人士建议,仪器仪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统筹政策和资金资源,在企业转型中,支持传感器、工业软件和工控系统等的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从而提升国产仪器仪表核心竞争力。迈向仪器仪表制造强国,质量是“命门”“如今无论从工业总产值还是产品数量上看,我国已是当之无愧的制造大国,但距离真正的制造强国还有差距。”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认为,质量是产品的“命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常用仪器仪表生产大国,积累了充足的生产供给。但是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基础研究力度还不够,仪器仪表制造技术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导致一些高档仪器仪表产品性能不稳定,精度、可靠性也相对不高,产品质量亟待持续提升。“质量要好,就必须拥有强有力的技术基础做支撑,包括一个国家的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和市场监管。”刘兆彬介绍,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计量覆盖率在50%左右,各项专业技术指标难以达到高精尖水准,下一步应在产品的计量工作和标准化上多下功夫,以弥补产品在数据量值的溯源、比对、校准上存在的差距。另外,提高仪器仪表产品质量,工匠精神必不可少。目前全球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有2734家,其中德国占据1300多家,其所依靠的便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长期钻研精神和专注于自身产品领域的持久定力。仪器仪表制造是慢活,没有工匠精神是玩不转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仪器仪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制造业发展规律,只有解决好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明天才会更好。

家贫居卑

搭上5G新基建“高速列车” 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市场迎来春天

“新基建”是服务于国家长远发展和“两个强国”建设战略需求的一系列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总称。新基建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近期,各地也在集中加码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而在这一系列动作中,5G新基建的建设,可少不了电子测量测试仪器。据悉,2020年,产业链上的巨头继续加速前行,包括广电在内的四大运营商预计在2020年年底,将累计开通60万座5G基站。电子测量仪器仪表搭上5G新基建这辆“高速列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高速增长的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吧!什么是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是指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测量分析的仪器,是测量仪器的一大类别,它用于监测、测量、观测、计算各类物理参数、成分的电子设备,具有检测测量、信号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功能。据悉,电子测量仪器仪表主要有以下类别:无线通信测量仪器;信号分析仪器;频率测量仪器;电子元件参数测试仪器;光电器件测试仪;半导体器件测试仪器;集成电路测试仪器;网络特性测试仪器;场强干扰分析仪器及网络特性测试仪器等仪器设备。另外,按照测量仪器的功能,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可分为专用和通用两大类。专用电子测量仪器是为特定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制作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测量,例如,光纤测试仪器专用于测试光纤的特性,通信测试仪器专用于测试通信线路及通信过程中的参数。而在新基建的建设、5G的落地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测试环节,测试需求增加,测试仪器需求也相对增加,尤其是电子测量仪器。这里,小编就不仅在想,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发展究竟怎样呢?我国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发展历程我国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发展可追溯到在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批156项重大工程中有12 项是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工程,包括11个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工厂和1个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研究所,基本满足了当时我国对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需求。同时也为电子测量仪器仪表产业提供了的动力和机遇。转眼间,到了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的兴起,电子测量仪器仪表性能和应用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数字化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发展较为迅猛。近年来我国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取得良好发展,2019年5G正式商用,2020年我国大力发展“新基建”。都为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带来的巨大需求。另外,小编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市场基本是平稳增长的,据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电子测量仪器仪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11亿元,较2018年上涨了8.22%。但是,由于受国外隐形技术壁垒等因素制约,高端产品依赖进口。2019年,国产仪器为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市场贡献了不到30%的收入。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市场进口替代具有较大空间。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测量仪器仪表企业有500多家,市场竞争激烈。相关企业可抓住此次“5G新基建”建设测试所需,发展前景可期。“5G新基建”建设 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快速发展2020年以来,“新基建”可谓是一大热词,新基建里就包括了5G的建设,可以说的是,5G 建设进程会明显提速。在5G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标准制定,或是在研发生产,还是在规模制造,都高度依赖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及时就位,特别是在标准制定落地环节,电子测量仪器仪表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在5G 建设中无线通信测量仪器可以测量所需的信号;网络特性测试仪器可以测量电气网络的频率特性、阻抗特性、功率特性;电压测量仪可以用来测量电信号的电压、电流、电平等参量;频率测量仪器可以测量电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等参量;电子元器件测试仪器可以测量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电参数;信号分析仪器可以观测、分析和记录各种电信号的变化等。从上述不难看出,“新基建5G”建设,需要多个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助力5G 的建设,只有测量好电信号的频率,对网络频率及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电参数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加码加力的建设5G,给人们一个万物互联的生活。最后,小编想说,面对国家“新基建5G”市场需求,国产电子测量仪器仪表企业要想真正获得发展,必须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产品,把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被“牵着走”,才能够在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中,快速发展。

铁皮鼓

仪器验证评价,打响国产仪器仪表“正名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常被称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科学仪器的自我装备水平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国产仪器在采购中的“境遇”近年来,我国对科研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国产仪器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但长期以来,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国产仪器在各种采购中屡遭“歧视”,采购用户心中的那杆称仍然偏向进口品牌。一些科研单位购买仪器时,只买进口,即使价格比国产仪器贵上十多倍也无所谓。因此有人调侃,“科研经费一拨,大部分钱都跑到国外仪器厂商手里了,拉动内需其实都拉动的是别国的经济”。据了解,在检测仪器领域,岛津、安捷伦等外资企业长期占领我国市场。即使功能、参数几乎相同的实验室检测仪器,进口价格相较国产的高出近50%,但仍成为客户首选。国产仪器为何屡遭“排挤”?长期以来,我国仪器研制与应用存在不匹配的现状。一台仪器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敏度、精确度、稳定性,都是用户在够买仪器时关心的问题。这些数据也真实的反映在仪器被市场接受的程度之中。“我们很想买国产仪器,价格上肯定合算些,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国产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宁可多花一点钱买进口仪器。”某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采访时表示。这恐怕也是我国许多仪器用户的共同感受。因此,在一些单位的仪器采购中经常能够看到只要进口不要国产的情况。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预算2020.0万元采购多功能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加速溶剂萃取仪、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等12台/套仪器设备,除多功能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这台/套仪器无备注外,其余均备注接受进口。足可见,国产仪器在各类采购中所处的“尴尬”境地。为国产仪器“正名”迫在眉睫“科研人员不敢浪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国产仪器再便宜,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评价你。”某单位的研究人员表示。因此,打一场为国产仪器的“正名战”迫在眉睫。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开展国产仪器设备验证评价工作。国产仪器验评与推广工作旨在促进国产仪器成果转化、助推国产仪器快速良性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产仪器产品和服务品质提升,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截至2018年,验评项目已为累计四批42家企业的49款产品提供验评服务,发布标准29个,获得专利172项,验评企业的销售额共计增长260%。历经5年的探索实践,验评项目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国产科学仪器供给侧改革之路。2020年3月31日,2020年度北京市科委第一季度项目(课题)立项项目公开清单正式公布,共有42项科研课题(项目)获批立项,市财政总拨款经费高达1.378亿元。其中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研)的五大仪器验评与推广课题获批立项,项目总拨款金额达1200万元。北京市科委条财处处长陈云波说:“真正经过验评的产品,不仅可以走向市场,打败或者替代进口产品,也让用户得到好处,比如成本降低;而用户提供的使用体验,又来支撑仪器研发者、生产厂商改进仪器设备,从而用户能使用仪器设备去做更多的应用。”此次北京市科委一次性新立项4项国产仪器验评与推广课题,推动国产仪器从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国产仪器由“创新端”向“市场端”的拓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酒香不怕巷子深”,通过这些项目,优质的国产仪器厂商将再迎自证与发展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