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点有关考研择校的一些内容,我本科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因此我主要介绍的仪器科学与技术这个考研专业的择校问题。从第四次学科评估来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是仪器科学与技术最好的三个学校。但是它们后面的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是每年考研报名人数比较多的学校。所以我就先谈一谈我了解到的这两个学校的考研情况,对于北航和天津大学我之后会单独谈一下。东南大学的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实力是很强的,它们的仪器院是从自动化院分出来的,因此很多时候它们的研究方向是相近的。东南大学的自动化院考研特别难,但是它的仪器院就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难,而且每年的招收人数也都是在稳步增长,所以对于那些本科是自动化或者测控专业的考生来说,如果你觉得东南的自动化院考研很难,但是又特别想去东南的话,那么它们的仪器科学与技术无疑是你最好的选择,虽然可能没有控制那么热门,但是你也是可以往控制方向走的,这个就是和你之后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关。而且报考东南仪器的考生,大部分都是一些双非学校的,只有少部分是属于那种偏远地区的211学校的考生,所以对于那些双非考生来说,竞争压力会小很多。上海交通大学的仪器科学与技术考研难度是在985中可以说是最难的,一是因为它们的专业课考的内容难,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招生人数太少了。17年的时候,它的仪器科学与技术是不招统考生的只收保研的人。然后到了18年的时候是只收6个人,就是它的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学硕。到了19年的时候,招收人数更多一点,但是报考人数是偏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专业课比较难,再加上仪器属于考研中不是那么热门的专业,报考人数是远远小于控制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它的仪器的考研难度还是小于控制的考研难度。很值得本科是自动化和测控的学生去报考。关注我,后面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谈到考研,这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事情,需要从思路到方法上的彻底了解和行动。从学习方面讲:1.前期尽量以英语和数学的学习为主。高数可以用汤老师或者张宇、线代部分一定要李永乐老师的讲义和强化课、概率论推荐老命题组长王式安,如果用汤家凤也可以。张宇的线代和概率有些乏善可陈,不太适合学生的掌握和理解。这些课程很多公众号都可以免费获得。学习过程需要注意两个点:第一是时刻高强度的习题练习;第二是各科的穿插—比如在主攻线代强化班视频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复习高数的笔记,做一些积分微分的题,保持记忆。其它科同理。建议9月15日开始历年真题的练习,并且对于2004--2020的真题需要用答题卡练习,同时注意错题的整理和三科数学基本题型和方法的复习。第二次刷真题时,可以用《李永乐真题权威解析》分类刷更巩固。如果有时间,可以第三次刷,单独做题。二刷真题时,强推《李林108题》,非常优秀。最后做模拟题时,李林的6+4套押题卷也一定要做,往年都有玄学的直接押中题。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做《考研数学合工大超越五套卷》。2.英语科目,需要在前半年努力的实现词汇的全掌握,可以用《十天搞定考研词汇》、《考研词汇红宝书》等背单词,不推荐《恋恋有词》。唐迟或者田静老师的阅读课和宋逸轩的新题型不错,如果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错,时间不太够,可以直接开始做真题。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是—对于背单词书,是从1月考研到12月都要持续的;在7月左右开始英语真题之后,加入另一个背单词的任务:就是对于真题的单词另外整理到笔记本上,强化背诵,对于一些短语和经典的句子,也可以整理上去(不要太多,好句子其实并不是很多)。真题的选择就是张剑的黄皮书了,非常翔实。如果是英语二,《老蒋讲真题英语二》的真题是不错的,英语一只可以选张剑。最后,英语的模拟题大多数是没有必要的,基本没有参考性。3.思想政治理论科目,用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就可以,如果不放心,可以买本核心考案,肖秀荣的1000题要好好做做。最后肖秀荣的8+4套卷必做,8套卷是选择题的强化训练、4套卷的大题是对于大题的预测和模板,充分理解并且背诵,重答题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原句,考场最后按条答题,会在主观题的50分中获得不错的成绩。4.对于专业课,从6月份开始专业课看的话要深入理解,打好基础,自己笔记总结融会贯通,并熟练记住公式,把学校指定教材的习题吃透。北航专业课我考的873仪器综合,是自控、数电和光学三选二,每科比重是一样的。很多同学会选自控和数电。873近年来命题平稳,自控题型相对固定,对于各种做题套路要充分掌握,包括古典控制理论的四道题(去掉非线性和离散的其他部分)和现代控制理论的一道题(能控能观性和极点配置);而数电分为设计题和分析题,需要理解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各种器件的基本原理,以不变应万变。教材官方指定:程鹏主编的《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和《自动控制原理学习辅导和习题解答》、阎石的《数字电子技术》第六版及其解析。最后可以选中国矿大出版社的一本旧书《数字电子技术同步辅导及习题解答》。对于真题的重复做十分重要,百炼成钢就了解了考察的套路,吃透+熟练,就是高分的钥匙。最后是复试的经验,复试注重整体能力的考察,在准备简历时,注意突出自己的能力,先是政治英语对话的考察,之后就是选抽关于自控、数模电和传感器的3个题,最后是自由问答环节,针对你的简历会问一些学科知识(对于一个点,一直连环问题问到底),以及竞赛、项目、课设等等的题目(没有竞赛不用担心,课设和自己的毕业设计一样是可以的)。要提前准备好,清楚说出自己在这类实践活动中的任务以及最后的效果,还有对于自己读研目标及规划的清晰表达,给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今年疫情原因确实很特殊,2020考研扩招并且2021考研因为经济下行导致人们都想提升学历,报考人数会更多,所以必须做好竞争压力更大的准备,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仔细的思考并加倍努力才能抓住这改变人生的机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本文为新祥旭北航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课辅导老师自身考研经验,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仪器科学与技术是一个非常“广”的学科,与很多学科专业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理学和工学,都有密切的交叉和融合,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等都能促进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考研##教育微头条##教育爆款我来说#通俗一点就是利用一切技术和知识制造出能够观测、检查、测量、计量事物和现象的工具,二级学科专业方向有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和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器科学与技术首推的院校是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这3所大学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重点高校,像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都是非常不错的,能考上就是该学科专业的殿堂了。其实,像这种处于一个学科专业最高点的院校,专业课复习方面必须扎实才行,除了专业课要高分外,专业课也是重中之重,往往复试中导师对于专业课更看重,公共课强是为了初试分数起点高,专业课强往往在复试会让导师更中意。下面则是教育部第四次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评估的结果,院校选择上要量力而行,自己几斤几两应该更清楚,实力能提高多少就报考怎么样的院校,不要过高,不然败得很惨。A+、A级别高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A-级别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B+级别高校中北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这里可以看到中北大学能够与大牌名校吉大、中科大等一个级别,专业实力就可以看出,往往考研分数不够吉大、中科大的,中北大学、合工大就是不错的选择。B级别高校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厦门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B-级别高校哈尔滨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C+级别高校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科建立初期立足于我国兵器动态测试需求,在祖静教授、路宏年教授、潘德恒教授的带领下,创造性地构建了“动态测试理论”框架,改变了我国兵器技术长期处于“画+打”的落后状态。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张文栋教授、周汉昌教授带领下,学科团队提出了三微设计方法、系统可靠性防护等电子测试系统理论体系,取代了传统兵器和航天领域磁带记录的测试方法。历经30多年薪火相传,在刘俊教授、熊继军教授、薛晨阳教授的带领下,开拓了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仪器极限精度新领域,拓展了高温、高压、高冲击、高旋转极端环境下的特种传感与动态测试学科内涵,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及国防重点武器型号。汇聚一流师资 ,建设一流平台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灵魂。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汇聚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万人计划”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和省级教学名师3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学科团队先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创新领军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国防科工局创新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研与教学平台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拥有“动态测试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测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平台13个,形成了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转化的闭环科研体系。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一流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培养专门人才为崇高使命,学科团队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创新性提出了“一素质三能力”的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将思想道德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文体能力的培养深度融合到培养方案,构建了以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思政体系为三大主线的本科生专业培养体系。注重教学过程控制,贯彻落实OBE理念,面向新工科,基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精英研究院、十多个科研平台打造了从课内实验到课外学科竞赛到开放式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梯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目前学科拥有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于2017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成为山西省优势专业,于2019年成为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出版教材10多部,培养的硕士、博士全部就业于航天、航空、电子、兵器、船舶以及IT等领域,成为各种岗位的骨干人员;本科就业率平均达到92%以上,升学率达到45%以上。学生培养涌现出以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贾涛/姚大悦、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徐庆达、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李辉、第36届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项“O奖”获得者段树文/郭文村/苏杰斌团队、乒乓球国家级裁判员张扬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在校生。近年来,学生获得行业及省部级优秀毕业论文10余项,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国际大奖20余项,国家级奖100余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学生创业能力也持续提升,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基于物联网的高层擦窗机器人”项目在斩获多项科技大奖的同时也获得了200万的首轮天使投资。学科三十余年的积淀,培养出了以型号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李树盛、国家重点型号主任设计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林敏、国家杰青喻俊志/国家优青桑胜波、上市公司总经理陆峰、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和行业内知名领军人才。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在航空航天、兵器集团、中电集团、中船重工集团、总装基地等行业单位中备受青睐,受到了“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度社会评价。 立足国际学术前沿 ,聚焦基础科学创新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提出了系列微纳米尺度下的传感测量新效应和微纳制造高密度集成新方法,解决了极端环境下的高灵敏度、高动态和高可靠传感与测试问题。面向重力/磁场梯度精准测量、空间姿态和轨道精准测量与控制、长航时导航位置姿态精确测量等应用需求,解决多物理场耦合量子传感方法及信息解算关键技术,开展了高精度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件与测试仪器的研究。提出的“力光量子传感”入选2018年中国科协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针对下一代工业化测量仪器需求,融合现场总线和仪器总线推出了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网络化仪器总线——沙克总线。围绕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潜射出水测试、“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需求,解决超高温环境下的多参量物理场原位动态测量难题,开展了高温传感与测试方法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临近空间飞行器、高超速飞行器、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以及二十多种战略战术武器型号等,为型号的研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服务于“海底观测网”、“透明海洋”等国家重大工程,开展了复杂环境水下声目标远距离探测、全海深海洋湍流时空同步观测等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水下无人作战平台、某型水雷、海底长期观测网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武器型号,大幅提高了我国水下探测与识别、海防安全保障能力。目前,学科已聘请美、英、日、韩、澳等10余名海外专家为兼职教授,联合承担科技部、基金委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英国肯特大学、美国奥克兰大学建立了研究生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项目,并与日本大阪大学建成“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国际联合实验室。先后主办第十一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工程院院士论坛、现代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基础中青年学者高层论坛、ISTM、ICMAN、RTATFMD等测试领域重要国际/国内会议20余次。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仪器专项/重点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局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装备发展部预研/共用技术项目、教育部团队及人才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5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2亿元。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发表SCI论文近400篇,其中行业内TOP期刊论文110余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秉承“顶天立地”的科研发展理念,立足中国大地,坚持明确的应用导向,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接力,在极端环境下的特种传感器件及其标校方法、动态测试仪器及装备技术领域牵头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8项。研制的微纳传感器件与测试仪器系统为我国海、陆、空、天4个军兵种,航天、航空、兵器、船舶4个领域30余种导弹及武器装备型号;“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天宫一号/二号、天舟一号等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产品超过万套,成果转化超过10亿元。学科团队成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熊继军教授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相继提出保护知识产权、横向科研成果管理、高等教育改革、缩小地区间义务教育投入差距等多项建议,并得到有效落实。十九大党代表薛晨阳教授,在“党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采访,向中外媒体展示出了中北仪器人的风采。学科培养的优秀人才、产出的科研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科技冬奥、智能脉诊仪、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多项研究成果和社会服务工作受到了中央和山西媒体报道,展现学科实力。中北仪器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面向一流、创新有为的气度格局,立学科之巅,铸仪器之魂,为冲击“世界一流学科”不懈努力,续写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新篇章。
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近日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共有38所大学上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位列前2名,中北大学以355分排名全国第十,居前20%,名次较2019年排名上升3位。中北大学有“人民兵工第一校”之美誉,其“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取得B+的成绩(进入前15%,全国排名第八),并被列为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山西省共四个学科获得资助)。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经费达1.4亿元。学科拥有“动态测试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测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平台13个。学科团队先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科技部创新领军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国防科工局创新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等。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指标体系由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高端人才5个指标类别组成,下设16个指标维度,包括50余项测量指标。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指标定义与权重如下:
据2018年11月27日ESI最新数据显示,由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刘俊教授领衔的抗高过载微机械陀螺仪方向的研究论文入选工程学领域ESI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指同一年同一个ESI学科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在前1%的论文。该论文以青年教师曹慧亮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刘俊教授为通信作者)发表于《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期刊(工程:机械领域一区,TOP期刊,2017年影响因子4.37)上,重点解决了微机械陀螺仪机械灵敏度和带宽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为高精度、宽带宽微机械陀螺仪的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了支持。中北大学仪器与科学技术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八。十三五期间已获得学科建设经费1.4亿元,科研到款2.1亿元,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重点基金、国防“973”、国家“863”、装备发展部创新探索等项目5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7000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服务于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国家重点武器型号和民用领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5项。目前,我院团队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山西省科技创新领军团队、教育部和国防科工局优秀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创新团队、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汇聚了一批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万人、国家千人、国家优青、国防973首席、国家863首席等优秀的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成为我国仪器仪表和微纳米技术的重要研发阵地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今天小编向大家安利的这所985,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全国排名19,硕士就业率高达98.2%,校风严谨,专任教师博士化率为75.7%。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享有“工程师的摇篮”之美誉。据2018年9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拥有校本部、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筹),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专任教师总数为3695人,其中正高职1122人,占教师总数的30.4%,副高职1534人,占教师总数的41.5%,专任教师博士化率为75.7%;下辖20个学院,开办87个本科专业。建校历史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当时校名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其创建与帝俄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中长铁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并一直沿用至今;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长铁路局领导,属中苏两国政府共同管理;1950年6月,哈工大回到新中国怀抱并进入全面改造和扩建的新阶段;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优势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动漫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就业情况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就业率为95.65%,硕士就业率为98.20%。第四轮学科评估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最高评级为A+级,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A级,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A-级,数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B+级,物理学、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B级,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公共管理、设计学。B-级,外国语言文学。C+级,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C级,海洋科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学长评价考上哈工大对得起你的分数是肯定的!考研、助、奖、贷都不错!工科,特别是汽车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学院很犀利!管理等文科实力有待提升!学习氛围特别浓,人文素质较高,很多爱学习的人,甚至后半夜也有在自习室刻苦的。而且教师队伍很强大,主要是很认真负责。后勤等服务也做得很好,为学生贴心考虑。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网校立场。
根据2019年9月份ESI数据库检索结果,以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仪器与电子学院申冲老师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Temperature drift modeling of MEMS gyroscope based on genetic-Elman neural network,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16,72-73,897-905)》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同时,以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仪器与电子学院张彦军副教授和旷依琴硕士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青年教师张志东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发表于《APPLIED PHYSICS-MATERIALS SCIENCE&PROCESSING》期刊上的《High-sensitivity refractive index sensors based on Fano resonance in the plasmonic system of splitting ring cavity-coupled MIM waveguide with tooth cavity》亦入选ESI高被引论文。ESI是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的缩写,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汤森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ESI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是指最近10年内发表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排在相应学科领域全球前1%以内的论文。如今,ESI高被引论文已成为衡量学校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学科团队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防973首席技术科学家2人,国家863首席技术科学家2人等。学科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等奖励。
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同仁们:岁月更迭,华章日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向全体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2020年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将中北大学列为山西省率先发展重点支持高校、将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列为冲击“双一流”重点支持学科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全体仪器学科人员凝心聚力、砥砺前行,高标准完成了规划的各项任务。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德、正确政治立场、严谨治学态度、务实创新精神和文体美兼修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全面实施学科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学科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科辅导员获全国高校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优秀奖。学科搭建支撑平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已建成电子测试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13个一流教学科研平台,汇聚了包括院士、杰青、优青等在内的一批优秀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建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各方面相对合理且更趋优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科注重创新驱动,提高科学研究水平。面向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海洋观测等国家重大工程,针对高速侵彻、深海探潜、潜射出水、大气层再入等极端环境下的传感与测试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已形成量子传感器件与精密测量仪器、微纳传感器件与系统、极端环境测试方法与仪器、动态测试方法与校准技术四个特色研究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军委科技委等科研项目50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6亿元。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学科提升学科声誉,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学科近年来在极端环境下的特种传感器件与测试仪器方面的多项研究成果突破了国际封锁与禁运,服务于我国系列重大工程。研究成果应用于“神舟”、“天宫”、“天舟”等100余次发射任务,为国家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等海、陆、空、天4个领域50余种飞行器提供产品超过万套,成果转化超过10亿元。学科积极响应山西省委转型发展战略,成立了服务山西省半导体和信创产业集群的首个产业学院和研究院,为山西省经济转型提供关键技术和人才支撑。目前,学科已经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的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合作渠道,在科技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开启之年,也是中北大学建校80周年。再次感谢全国仪器学科全体同仁,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在“双一流”建设的道路上携手共进、攻坚克难,用奋斗和汗水共创美好的未来!旧岁将辞,惟愿亲朋好友和顺致祥,幸福美满!新年将至,惟愿壮丽山河日臻锦绣,国泰民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国的顶尖理工科强校,究竟选择谁更合适?【科学世界博览】教育品质专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优势专业与教育平台比较,面对航天科工、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材料科学、控制科学等王牌专业,到底应该如何选择?这需要看自身的发展定位”。值此文发布之际,林瑜伽老师携手教育部团队,诚挚欢迎同学们点击上方“蓝字”,触控科学教育的前沿动态,把握高等教育的时代脉搏,着重探知北航、北理的发展实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顶尖专业高校。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是新中国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院校,由当时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而建。在1989年,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在2001年进入“985工程”,在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同时,北航也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成员,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在优势学科建设方面,北航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14个A类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为A+学科;有60个本科专业,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航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五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在2018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学科为世界第一。2.北京理工大学北理是中央创办的第一所理工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京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卓越大学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高校,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北京理工大学现有18个专业学院以及徐特立学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前1‰。另外,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北理建有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具体包括: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机电工程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车辆传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汽车动力及排放测试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颜色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阻燃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理工科研实力出众。最后,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平台建设、优势学科发展、未来发展潜力,同学们有哪些补充看法呢?欢迎大家一同讨论、交流、学习。【本期“科学世界博览”教育品文主编/林瑜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