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从隋朝建立以来,经历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完善,到达明清时期已经是十分成熟的了,正因为科举制度在古代已经成为了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很多人都会比较好奇,今天同样有着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就是高考,那么科举制度中那些考上举人的人,在今天和高考之后的学历有没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古代的科举制度考试与今天的公务员省考、国考更加类似,因为两者的本质都是选拔人才去做官员,可是科举制度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又有很多区别,并且与高考这种大规模选拔人才的考试有着一些相似之处,那么问题来了,古代那些举人,在今天相当于什么学历呢?今天的研究生是否能考上举人?01科举制度的本质在隋朝之前,实际上当官还并没有什么明确的选拔标准,一般就是通过“举孝廉”制度来推荐人才,所谓的“举孝廉”,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推荐当地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人品好,尤其是要会做人。既然谈到会做人,在历史上一直都存在阳奉阴违的丑恶嘴脸,所以在这个时候,很多人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当官,但是本人的文化水平以及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差的,时间久了之后,这种制度所衍生出来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浮现出来,让人们十分诟病这种制度。当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之后,统治者算是彻底发现这个制度的优点,尽管这个制度在不同的朝代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不可否定的一点是,科举制度绝对算得上是古代选拔人才的一个相对公平的方式,要是没有科举制度,古代很多寒窗苦读之人将会永远没有逆袭的机会。从这一个层面来看,我们会发现科举制度其实和今天的高考在本质上还是有所类似的,它们两者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相对公平公正公开,可以让一些底层人民通过考试实现人生的逆袭,与之前的一些举孝廉或者捐官都有很大区别。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到了清朝时期,基本上科举制度需要通过五层筛选,才能最终确定出来状元,也就是这个时候的考试制度,让我们可以对科举制度更加深刻了解一番,同时也会对举人的难度了解一些。这个时期科举考试的第一层是童试,也就是将每个乡的一些符合条件的读书人集中在一起进行考试,这种考试是每年都有的,对参加考试的人要求也不高,只要有一些文化,对四书五经有所了解,会写出文章就可以了。在童试中入围的人被称之为童生,只有成为童生,才有机会参加下一阶段的考试,也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二层院试,院试一般就是在每个县举行的考试,在院试中入围的人称之为秀才。按照当时的录取比例来看,一般院试的录取是有名额限制的,比较大一些的县有15个名额,中等的有10个名额,小的只有5个名额,换言之,如果你想在院试中考中秀才,至少需要在每个县的前十名才可以。院试之后入围的秀才,就有机会参与下一阶段的乡试,在乡试中第一名称之为解元,入围的人称之为举人,乡试一般已经相当于省一级的考试了,录取比例基本上是每个省100人以内,当然这个人数也是根据省份的大小来规定的,不过总体而言,基本要在全省考试的100名以内才有机会成为举人,这样的要求已经相当高了,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只要成为举人之后,也就意味着你在科举考试中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了,因为一旦成为举人,就是有机会当官的,并且这种官员都是县一级别的,就算你不当官,在当地做点生意什么的也可以挣很多钱,反正只要成为举人,也就意味着出人头地了,我们可以看看范进中举时候的待遇,就明白了这一切。成为举人之后,才可以参与下一阶段的会试,会试就是在京城参加考试,由钦差大臣监考,这样的规模和难度就更加明显了,不过会试主要的作用其实就是在殿试之前的一次筛选而已,没有太大作用。会试的第一名称之为会元,入围的称之为贡士,只有参加了会试之后,才有机会参与科举考试最为顶尖的考试殿试。殿试可是由皇帝亲自出题并监考的,在殿试中入围的都被称之为进士,不过殿试入围的人也是比较多的。殿试分为三甲录取,一甲的前三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赐进士出身,一旦能够成为进士,基本就是古代读书人最大的荣耀了,清朝时期的很多大官都是进士,比如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当年曾国藩可是连续考了7次才中举人的。了解了科举制度的本质以及整个流程之后,我们继续来研究举人和现在研究生之间的区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打算详细分析如下。02举人和研究生之间的区别现在的研究生,也算是高学历的人才了,这一点我们是必须承认的,可是与古代的举人比起来,两者差距实在太大。首先我们从两者的考试难度来看,当年考中一个举人,至少需要是每个省的前一百名,要是放在今天,每个省高考前一百名的人,基本都是清华北大这些高校的人才了,对于这些人而言,考一个研究生难度不大。不过我们反过来看,研究生是分为很多学校的,除了清华北大之外,还有985高校以及211高校,以及一些普通高校,每年能够考取研究生的人基本在几十万,与当年100人相比,差别太大,也就是说能够考上研究生的人,除了少数特别厉害的100人左右,是可以和举人比较一下的,剩下的则完全没有可比性。那么举人在现在相当于什么学历呢?我想这一点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毕竟能够成为每个省前一百名的学生,估计只要想继续深造,成为博士也没有什么难度,所以说举人的学历应该至少都是如今的博士学历了。这一点是从考试难度来分析研究生与举人之间差别的,下边我们再从社会地位以及待遇来分析一下,在当年的一个举人,不仅富甲一方,有车有房有存款,而且在当地地位颇高,可是今天的研究生毕业,想要找一个特别好的工作尚且有难度,更不要说成为一个地方的佼佼者,那更是少之又少。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其实研究生在待遇或者社会地位方面,与举人都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要不然有了对比,伤害颇大,怕我们今天的人根本承受不了。不过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古代能够考上举人的人,实在少之又少,我们要是在古代,也许连今天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都没有呢,这样一想,我们就豁然开朗起来了。03结语虽然科举考试与今天的高考在某些地方有着相似之处,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想要用以前的科举考试和今天的学历之类的东西作比较,实在有些难度,不管怎么分析,都难以讲清楚,不过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一定会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成为人上人,必须吃得苦中苦方可啊!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文|学个习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最近,教育相关部门发布了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数据如下。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967.45万人,在校生3285.29万人。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在学研究生313.96万人。我们可以看到,去年也就是2020年总共招生了研究生110.66万人。注意,这里的招生研究生并不仅仅指全国统考的研究生,还有推免生以及统考的博士研究生。那么,我们想知道,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否知道考研录取率?以及预测出来2021年有多少人能考上研究生?2021年,预计有多少人能考上研究生?首先,我们要推算出总招生人数中推免生的大概比例。我们可以通过几所大学的推免比例大概进行预估。比如,2020年兰州大学,推免生有858人,而总共招生研究生人数是4300人,推免生占比为19%。还有中山大学,2020年推免生2038人,招生研究生总人数为7000多人,推免生比例为29%。当然,“985”大学的推免比例比较高,其他普通大学,推免比例会低很多。所以,我们取一个比较保守的推免比例,如果,按照推免生所占比例15%来算,那去年总共有16.5万推免生。如果,再除去博士研究生,保守估计去年招生人数在10万人左右。那么,剩下的考生人数就是统招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到底是多少呢?110.66-16.5-10=84.16(万人)。而2020年的考研人数是341万人,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出大概的录取率是24.68%。这与传说中的考研报录比3:1还是差了不少,何况按照目前在读研究生(包括推免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总共才313万。所以,10个考生中,能考上研究生的可能连3个人都没有。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还是扩招以后的数据。由2020年的数据,我们也可以预测一下2021年的考研招生人数。我们假设2021年的扩招幅度与2020年相当,然后,这样,录取率也就与2020年比较接近。依旧按录取率25%(不会超过30%)来计算。然后,2021年考研人数是377万人,那么,最终能考上研究生的人数应该是94.25万人。当然,这是在继续扩招并且扩招幅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数据。如果,2021年不再扩招,可能最终录取的人数就会跌破90万人。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考研越来越难的主要原因,考生增长人数远大于研究生扩招人数。这一原因又可以归结为本专科生扩招,因为,本专科生自扩招以来,每年都有几百万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考研也是他们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之一,继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考研大军。可能很多人会想,既然考研录取率不到30%,那考不上研究生的这些同学去了哪里?他们又如何选择自己的出路?考不上研究生的同学,主要“出路”有哪些?如何选择?相信,大家都能猜到,这些同学无非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考公或者就业。二是选择继续考研,并且每年考研“二战”乃至于“三战”的同学都不少。但是,无论我们做出哪种选择,有一些问题都要提前想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只要你出了大学校门,就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包括考研、工作、考编等等”。因为,不再像在学校,你努力学习一下就能够考高分。所以,如果,有同学想要选择就业,那就做好“海投简历”还屡次被刷的准备,不要面试失败两次就备受打击,一蹶不振。若真的想就业,那就及早准备好简历。如果,有同学想继续考研,首先,为你的勇气鼓掌。但是,你必须要总结考研失败的原因。盲目考研不可取,失败也在所难免,即使考上了,面对新的读研压力,你依旧可能会后悔。所以,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以及考研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重要。找原因时,请多在自己身上找一找,不要将原因归结为外在因素。比如,前几天看到一位考研失败的同学,满嘴都是抱怨,满眼都是别人的错。别人不让她在楼道里大声背书;宿舍室友都不讲道理,关系很差,导致自己心情很差;……。这一切都是她考研失败的理由,唯独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选择继续考研也不是一个好决定。只有在真真切切认清自己,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确保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以上,考研成功上岸的同学,恭喜你们,没有考上的同学,也不要气馁,考研只是一个选择而已,并且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在考研失败以后,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然后振作起来,重新上路。我们的人生还很长,风雨兼程,你才能成功登顶!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也越来越近了,所有的想考研的大四党们现在恐怕都在忙着复习备考。当大家过去几年之后再重新回顾这段经历,会觉得非常值得怀念而且是非常宝贵的经历。那么,怎样备考研究生更容易上岸呢?菏泽中公教育为大家提几点建议,如果能够做到,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考上研究生。第一,作息规律大学生,尤其是大四,作息不规律很正常,作息规律倒不正常了。建议大家调整好自己的作息,以最高效的状态去学习备考。如果休息不规律,一直浑浑噩噩,很难取得好的复习效果。第二,远离手机大学生手机党们也比较多,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远离手机。其实,这一点主要是让大家把心收回来,全力备考。第三,要有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当然,有科学的复习计划,也要能够按照复习计划,一步一步的实施下去,不然,任何都是空谈。第四,调整好心态当大家学习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或许不如意,或许鸡毛蒜皮,大家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把心思放到最重要的事上来,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另外,与学习无关的事尽量就该推就推,学会拒绝一些没用的事,很重要。文章由菏泽中公教育发布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增多,人才就业市场变得“拥挤”了,有不少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我国正在往好的发展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之下,从少数人读研,变成了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读研。所以,有些年龄接近三十岁的职场人士,也想考个研究生来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特别是想考个全日制研究生,毕竟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更加吃香一点。可是,年龄接近三十岁的情况下,还考全日制研究生真的合适吗?不得不说,目前学历内“内卷”的情况确实不容小觑,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可能会出现可能严重的学历“内卷”,也不是不可能的,不是吗?为了生活,为了自身职业发展瓶颈有所松动,接近三十岁的职场人士考全日制研究生,未必不是好的选择。从考公这个角度来说,三十岁左右的全日制研究生,在不少地区依然是香饽饽。虽然有的地区公务员报考条件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但有些地区公务员报考条件中,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再从其他就业角度来看,通过一些招聘信息发现,在中西部地区有些高校招聘人才时,对研究生的年龄可以放宽到40周岁,如果以本科学历求职,需要拥有中级职称才行。可见,年龄接近三十岁报考全日制研究生是可行的道路。特别是哪些稀缺、热门、实践性强的专业研究生,只是接近三十岁的年纪,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存在。其实,现在有一些用人单位会对全日制研究生的职场人士,在年龄要求方面有所放松,不管怎么说,能顺利拿到研究生学历,不算是一般人。当然了,接近三十岁报考全日制研究生,也有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局面。有些人大学毕业就已经结婚生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除非家境经济条件不错,暂时可以减少一个劳动力,也能维持基本运转,不然的话,确实很难抉择,而且基本上都不太会考虑就读全日制研究生。年纪不小的情况下,考全日制研究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要进行一些取舍,若能维持基本生活状况,而且自身读研意识较为强烈,不怕吃苦,不怕煎熬,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那么可以考虑拼搏一下。毕竟接近三十岁的年纪不算很大,而且考研的念头一旦产生了,很难让它平息下去,不是吗?总而言之,年纪不小考全日制研究生,有一定的好处,也有一定的坏处。想要十全十美,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且快到三十岁的年纪,应该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有得必有失,你可以得到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但在某些方面必然有劣势存在,如工作经验年限等。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不管哪个选择,都是正确的,只能说做出合适的选择。要知道,人生本来就是一直在冒险的投资,有成功,也有失败。考不考研,年龄也会一直上升,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对于年纪接近三十岁的职场人士,考全日制研究生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
家庭条件一般不敢考研?读3年研究生的花费,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如今选择考研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多,即使是专科生,也有很多升本以后再去考研的,学生们之所以这样追求高学历,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就业环境不大好,大量研究生已经陆续毕业,本科生的市场越来越小,只有很优秀的本科学生,才能获得好的发展,条件一般的可能找工作都比较困难。虽然大家都知道高学历更吃香,但是说到考研,却有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因为这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很一般,连大学4年都是家里咬着牙供完的,毕业后要尽快进入工作来减轻家庭压力,读研实在是太奢侈了,家里也没有能力继续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了。一直以来我们就有一个误区,读书就要花很多钱,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总结出的,但这个结论确实不太正确,因为从学生成年以后,读书需要支付的只有学费,生活费之类的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勤工俭学,而且学校还有助学金提供,全国各地都有大学生靠着自己努力,读完大学顺利毕业的例子,研究生就更是这样了,相比大学来说,研究生期间的自由更多,接着我们就来算算研究生3年的花费,说出来你可能会震惊。1.学费大部分家庭都是比较担心学费,和本科期间相比,研究生一年的学费要贵一些,大概在8000元左右,3年下来的学费花费就是24000元,虽然看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是不用担心,国家非常重视高学历人才,每年对研究生都有一定的补贴,大概在6000元左右,这样一年的学费只需要2000元就可以了,3年也就是6000元多一些,这笔开支只相当于本科期间一年的学费,研究生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2.住宿费一般来说,研究生都是住在宿舍的,不过也有少数学生在校外租房子,和本科期间不同,虽然研究生住的是学校的宿舍,但条件不是一般的好,各方面设施可以说是一应俱全,而且最重要的是宿舍收费还很低,一年的住宿费只在1200元左右,和工作租房相比,简直已经是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而且研究生楼的学习氛围也非常好,对学生们认真学习有很大帮助。3.生活费生活费的标准就不太相同了,按照最正常的来算每个月大概在1500元,3年就是37500元,看似很可怕,但是别忘了研究生期间还有许多收入来源,首先就是奖学金,研究生期间的奖学金一年是8000元,而且一般学生都可以拿到,3年就是24000元,读研期间还会跟着导师做项目,一般导师都会给一些生活补贴,虽然标准不一,但是少的也在500元以上,多的就可能是1000多元了,3年下来也不少。这样算下来研究生期间不仅不需要很多花费,甚至有的学生还是在赚钱的,家里的压力基本都很小,所以担心家庭经济条件的学生,基本上可以放心考研了。你认为研究生期间需要多少花费呢?
曾以为考上了研究生,有了学历加持,就相当于自动增加学霸buff,从此人生开挂,一往无前,走向人生巅峰。后来才知道,研究生只是你人生的一段经历。至于你以后要去哪,能去哪,更多地取决于你本身的实力如何,而不是那最后的一张学历证书。1.科研能力与考试能力其实是两回事,接受自己的平庸许多以高分保送或考研的同学,但在学术成果方面却被当初分数不如自己的同学碾压。自己还在看文献综述、了解研究现状时,其他同学已经发表了一篇SCI文章,影响因子还很高。心中羡慕嫉妒恨,只能用别人抱到了大腿这样的理由聊以慰藉。有时候,我们必须承认:科研能力与考试能力其实是两回事。有些同学确实会考试,但是科研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文章总结能力真是一般。这个时候,我们也没什么硬要杠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接受自己的平庸,毕竟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就好。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是,某些前沿新兴方向的同学,真的是非常容易出学术成果,把A领域用到的理论放到新兴B领域内,将C理论和D理论混合在一起,可能就是一篇SCI文章。再把文章里的观点提炼出来,还能申请一个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那么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多一点平常心,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2.上研究生的终极目的不是拿到那张毕业证,而是真正地学到知识其实,这也是我当时犯的最大的一个错。当时学院规定,为保证研究生教育水平,10%的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按答辩情况延毕3个月、6个月或者一年。于是,每次开组会,老师“激励”我们的口头禅就是:你还能不能毕业了?你这个样子,我是不会在“同意毕业”这一栏签字的。那时的我们非常单纯,一想到无法毕业,心里都会一颤,充满焦虑。仿佛自己能否毕业的生死大权都被紧紧地握在老师手中,所以不自觉的就会十分害怕老师。于是,每天的科研任务就变成:老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即使遇到自己想法与老师意见相左时,也不敢据理力争,怂的一批;不敢为自己争取资源,老师给我什么,我就用什么,尽管这样会耽误科研进度。当认认真真搞科研变成了取悦老师、讨好老师、顺从老师,这样搞出的科研成果可想而知。到头来科研没搞好,自己也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老师这边也不会重视你。明明很用功,却是鸡飞蛋打一场空。如果当时真正静下心来,老老实实搞科研,补足自己的知识漏洞,靠自己的实力去赢得尊重,而不是一味地顺从老师,自己应该会成长更多吧。这句话分享给你,也分享给现在的我。3.做科研不要虚,保持自信,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的我是从普通二本考上交大的,天然带着一种“我本科学校很差,我自己也很差”的谦卑感。于是,每次做具体的科研任务、开组会汇报、看文献时,总是有一种“别人都做得好棒,我肯定做不出来”、“别的学校都是一个团队在做,而我就一个人在搞,能有什么科研成果”的自我暗示。于是,慢慢地磨灭掉了科研的信心,自己做的科研任务也是差强人意。过后想来,其实自己做的也没有那么的差,如果能更自信一点,大胆写文章,相信科研成果会比多许多。4.职业规划从研一就要开始,尤其是转行不要以为研究生学历能秒杀一切,所有职业规划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个人实力上。好好利用研究生的三年时光,补足自己的知识短板。尤其是对于想转行的,更是如此,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科研仿方面不要要求太高,能毕业就行,另一边拿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新知识,为自己的转行做准备。5.发展一项体育兴趣,真的非常解压研究生三年有一项感兴趣的体育爱好,实在是太解压了。我到现在还能想起,星期日早上十点左右,喊上一群同学,手里拿着包子和夹馍去操场打球,一直能玩到下午一两点。再去餐厅吃个饭,热热乎乎洗个澡,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是真爽呀。打球累了,就直接坐在球场上,跟三五好友,互相吐槽下自己水的一批的科研进展,感叹毕业无期。看到大家科研好像都很艰难,积攒心中的科研压力就在互相调侃中,慢慢地消散。6.避免玻璃心,你与优秀之间可能就差一层窗户纸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学会应对来自外界的压力。有时候老师批评你,并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好,而是老师想激励你做得更好。有些老师还会说,你这样做,肯定毕不了业;一点成果都没有,怎么写论文……听到这样的话时,一定不要玻璃心,不要沉浸在这些负面的评价中,尽快从这种负面情绪中剥离开来。我见过非常优秀的同学也会被老师批得一无是处,所以要把老师的批评看成上一个阶段的总结和下一个阶段的激励,而不是对你个人能力的定义。收拾好心情,踏上新的征程,一直在路上。
考研择校对于每一年考研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双一流院校和其他高校之间做抉择时,更是感觉到纠结和无奈。如果选择双一流院校时,会觉得自己的压力特别的大;如果选择普通高校时,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努力。再加上现在有很多的人认为,考研只有考上名校才能够算得上是成功,如果只是被一所普通高校录取,那或许和没有考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对于这样的观点一直以来都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但是作为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学姐我想说的是,能够考上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考研的成功不是由高校的档次所决定的,因为衡量考研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是否已经顺利的拿到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只要已经被录取,那就是考研成功,至于其他方面有的只是差距,而不是结果。当然最终被录取的高校档次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着每一位硕士研究生的发展和机遇,因为对于考入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享受到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服务,可能会有更多好的机会把握在手中,可能会因为院校的档次而为之后的就业提供更大的优势,所以我们才会有部分学生觉得只有考上名校的硕士研究生或许才是考研成功的学生。只是我们在承认名校所具备的一些优势时,我们还应该回头看看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可能我们这部分学生在读研期间因为高校各种资源限制,没有名校硕士研究生更加的便捷,也没有更多的机会,但是这并不影响普通高校把握和运用这些资源,只是可能会更费劲一些。举个例子或许一个某一研究领域很高规格的学术论文在名校召开,这对于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可能会更轻松地参加,对于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可能会来回奔波,但是最终考核的还是每一位与会者所提交的主题论文的水平。此外,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确实在很多方面和名校的硕士研究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并不影响着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目标的实现,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混一个硕士文凭,而且只要能够顺利拿到硕士文凭,那么自己的目标就能够顺利实现,即使名校的硕士研究生更有竞争力,可是和我们并无关系,那么优势也仅仅只是相对于自己而言罢了。最重要的是差距不是永恒的,差距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位硕士研究生的发展,不是由当初本科毕业时的水平所决定的,也不是由研究生院校的档次所决定的了,只要硕士研究生给自己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划,能够做到在不利的院校条件下,实现自己更高的飞跃,那么当你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你自身的价值和含金量就完全不会因为你是毕业于普通高校而遭受到不公平的限制。所以,每一位考研的学生我们追求的是考研成功,当然如果能够考上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固然是最完美的,但如果自己的目标院校或者是调剂院校,只是普通高校的话,那么也请不要因此而降低对自己的标准,也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是考研的失败者。毕竟三年的时时间会改变很多,也会发生很多,而你自己三年之后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因此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或许就能够看到最完美的自己了。
还有2天就要研究生考试了,是不是感觉越到考试感觉自己越是什么不会?这是大部分人的焦虑。考上研究生就留能找到好工作吗?不一定,机会可能比平常人多一点,但是工作是公平的,不会偏袒任何人。在现在这个社会,学历在别人眼里好像很重要,有的人挣破了头想要进一个好的大学,有的人进入大学之后碌碌无为,但是有的人进入大学之后还在不断地学习,并且准备考研,这条路艰难而且辛苦,只要是坚持下来的人都很优秀。不论结果,重在参与。小编也是参加过考研的人啊,那一年下来,先不说学习,真个人都瘦了一圈,虽然结果不是太好,但是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我参加过,不后悔。也没有后悔过那一年扥付出。现在许多人想的是考个好的学校,再考个研究生,毕业之后找个好的工作,人生就完美了。可是,显示不是这样的,研究生也跟平民一样,也没有大家所谓的优待,工作也得找,房租也得交,生活也得过。因为有许多地方看的不是你的学历,而是你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你能不能做成一件事,你能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反正小便时感觉经验比其他什么都重要。有的人学历高,但是也找不到像样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但是有的人根本就没有学历,但是事业工作做得风生水起。这两者的差距相比大家可能会明白些。现在考研的人数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更是突破了新的记录,考研人数竟然达到了340万左右。丨考研人数再创历史记录近几年,由于考生个人对自身发展的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以及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2019年12月21日,又一年的考研大战开始,这一年的考研人数,再一次变成了“历史新高”。12月18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341万人,并公布了各地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看到这个结果,简直惊呆了。小编当年考研可是拼了命的报名,研招网还是没有撑住,哈哈。希望今年考研的同学们能够放好心态,平淡的去面对,静静地等待结果。考研这么艰难的过程都挺过去了,等待结果的这几个月也很快就过去。无论结果如何,大家都不要气馁,你们都是最棒的!
这几年,不管是考公务员还是考事业单位,学历是块敲门砖,越好的岗位要求越高,当然福利待遇就更好。今天老王跟大家聊聊研究生可以选择的3个“铁饭碗”,看看这些岗位的待遇如何?考试内容有没有什么不同?1、军队文职军队文职有消息称春节后就会有招聘公告发布,据老王了解,今年的文职岗位有扩招名额,但考生起步学历在“全日制本科以上”才符合报考条件,如果是研究生学历,那么在选岗方面就有更大的优势。比如军区、军校、机关单位、医院等热门单位,招聘的文职岗位学历也在不断攀升,研究生学历慢慢成为起步门槛,当然薪资待遇也要高于本科生一部分。试用期的工资普遍8-9K的水平,转正后1W+。这个工作虽然是2018年才兴起,但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不输公务员水平。考上后不仅能享受部队编制身份,食宿、服装基本上都是单位解决,比如一日三餐,制服配发、住房问题等等,在生活开销上是比较小的。2、聘任制公务员聘任制公务员普遍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能报考,也可以说是公务员中的“高端岗位”。从各地公布的报名条件来看,普遍薪资水平在30-50W之间,有的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开出80W年薪的高工资。比如去年上海80W年薪招聘任制公务员,这对于学历高的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竞争岗位。要知道,普通的公务员岗位需要通过笔试、面试等一系列考核才能最终上岸成功,薪资待遇也不可能说直接拿几十万年薪,而聘任制公务员就打破这一传统,多数岗位只面试,上岸后享受公务员待遇,只要学历达标,有相关工作经验,就可以报名面试。3、人才引进其实每年全国都有人才引进公告,比如一些英才工程、优才计划等,都属于人才引进的范围。这些考试一般都要求学历在硕士研究生以上,本科学历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比例不高。这对于学历+专业出色的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竞争比较小,上岸的概率自然就高。从往年的公告上来看,不同地区关于人才引进的待遇补贴也不同,但总体有下面几个补贴:一是安家补助,研究生以上学历平均在在6-10W的水平,有的是按月补助,每月补助千元左右,二是提供住房补贴或者安排公租房,解决住宿问题。这类考试有一个亮点就是没有笔试环节,直接进入面试。所以说对于符合相关专业的考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最后老王想说,这几年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的人比较多,大家在选岗上面一定要多注意报考条件,根据自身学历和专业要求,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争取一次考上编制。文末说说你的看法。
随着近几年考研热,虽然作为考研辅导的老师应当鼓励同学们深造,但考研先生还是想与大家说清楚,考研只是本科生诸多选择中的一个,而非全部。即便我们很多人不承认,但不可否认的是学历正在慢慢贬值,考上大学不再是包分配的时代了,但读书却又是大多数人最稳妥的出路,所以很多人陷入读书与就业的选择困境当中。下图是网络上一位网友的评论,真假未知,但确实体现出“人生这道选择题,无论怎么选都会有所遗憾”。从和很多考研同学们的谈话中了解到,大部分同学人生规划如下:读研——找到好工作,如果不行,继续读博。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科研而去考的研究生,但大部分现在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如果在本科毕业阶段考上国家公务员,又是否会选择读研呢?想必大部分同学都会非常纠结。所以当同学们做选择时一定要结合个人情况,不要随大流,但要符合时代潮流!最近有个词非常火:内卷。这个是一个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来的学术术语,叫内卷化,其实就是描述边际效益递减。简单来说,当总的盘子没有增大,反而不断在缩小,那么竞争会加剧,就会内卷化。同样,只要每年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人数还在增加,学历就必然快速贬值。所以现在的尴尬情况就是:不读书肯定不行,读多少可行得看个人选择与机遇。最后,考研先生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建议是,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读好的研究生,最好留在体制内,依旧是最佳的选择,永远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其实对于家境优渥的同学来说,读书也是好选择但未必是最好的。感谢您的关注与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