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建设银行的“无人银行”在上海开业。它采用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摄像头和闸机取代了安保人员,用迎宾机器人取代了原本的大堂经理,用智能柜员机取代了银行柜员,客户在进入银行之后,由机器人引导通过自助或远程的方式完成业务办理。“无人银行”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未来的银行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Bank3.0》作者Brett King曾预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在经历了以物理网点、网络银行为主导的两代后,银行将变为: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金融。Banking Anywhere,Banking Anytime!将“人”置于银行服务的中心位置,让传统的银行服务彻底摆脱物理网点和机具的限制,实现人们所到之处、所需之时、实时拥有便捷的金融服务。在今天,这样的畅想并不是空穴来风,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智慧银行时代,悄然来临。什么是智慧银行?智慧银行有哪些特征?智慧银行是传统银行、网络银行的高级阶段,是银行在当前智能化趋势的背景下,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审视银行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银行服务方式与业务模式的再造和升级。智慧银行相对传统银行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智能化的感知和度量。与以往直接的询问或根据历史服务数据做简单分析的方式不同,智慧银行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设备,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知用户需求、情绪、倾向偏好等,从而为进一步的营销和服务提供支持。二是资源和信息的全面互联互通。智能化的感知和度量改变了银行采集信息的方式,将以往无法量化的信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如,通过对银行网点的排队情况、业务类型、业务量的监控分析,可辅助银行完成网点布局的优化;通过对用户位置、需求信息以及网点实时服务情况的获取,可帮助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点等。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与不同渠道的信息互联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和高效。有哪些因素驱动了银行的智慧化变革?技术、数据、场景和市场是主要的驱动力。技术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商业应用场景逐渐受到行业的重视,银行业因数据量大,应用场景众多而成为各项技术争相落地的沃土;数据方面,金融业大量的数据沉淀对数据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场景方面,银行业务场景多样且呈精细化运营的趋势,针对各个环节的服务创新有助于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市场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银行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使传统银行在面临同业竞争的同时,还不得不应对新经济形态带来的用户习惯的改变和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审视用户需求,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升银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国智慧银行的发展现状传统线下网点运营的成本压力使得银行一方面大量裁撤网点,另一方面也积极地投入智能化变革。当前,智慧银行呈现出线上线下结合、前后台协同的业态。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用户识别、刷脸支付、智慧网点、智能客服和智能风控等。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布局智慧银行领域的技术公司种类多样,其中,以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等技术公司较为普遍,在应用上,生物识别和智能风控相对成熟。智慧银行的发展趋势回顾过去几年,网络银行、数字银行、虚拟银行、智慧银行等说法不断更新人们对银行的认知。这些被赋予了时代特色的名词,虽然在概念的界定上并不完全清晰,但它足以表明银行业追随技术发展与时俱进的步伐。在当前这个智能、高效、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也呈现智能、高效和便捷的特征,其网点建设则表现出明显的智能化、轻型化、特色化和社区化的趋势。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关于36氪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分析师:杜玉(yu100,yu@36kr.com),关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领域。
一、银行IT行业概况银行IT是银行业务和科技的融合,指通过利用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在更加方便、快捷和稳定地完成业务数据交换和处理的基础上,对银行前端渠道、各类业务和后台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在银行业IT解决方案中,主要分为业务类解决方案、管理类解决方案、渠道类解决方案以及其他方案等:银行IT解决方案具体细分产品类别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落地到金融信创的政策推动,从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全面推进到银行混业改革趋势发展,密集的创新信号激发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价值链重塑。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全面建成安全、可控、先进、高效的金融科技应用体系,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协调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2019年8月10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考虑到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双层运营体系,商业银行等机构承担向公众提供数字货币的责任,银行IT系统将存在大规模改造空间。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银行IT行业市场现状分析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品种的丰富与银行业务信息化、互联网化趋势的不断强化,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不断增长。据统计,截至到2019年中国银行业IT市场规模达到1217.3亿元,同比增长9%。2013-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10.1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在银行IT投资规模整体增长的背景下,投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I据统计,2019年度硬件投资为576亿元,占银行IT投资总额的47.3%。随着银行IT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硬件投资占比呈现逐步下降态势。软件、服务投资额分别135亿、506亿元,分别占比11.1%、41.6%。软件投资与服务投资与往年相比均呈现继续上升态势。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银行IT解决方案子市场来看,其中业务相关类解决方案行业规模最大,市场规模为220亿元,占比42.88%;管理相关类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79.6亿元,占比35%。渠道相关解决方案市场规模102.5亿元,占比19.98%。其他子市场占比2.14%。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方面,据统计,2018年中国银行IT整体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420亿元,同比增长24%,预计到2020年中国银行IT整体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约为608亿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银行IT行业投资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三、银行IT行业竞争格局分析2019年六大国有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达到726.06亿元,其中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投入176.33亿元,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163.74亿元,农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127.9亿元,中国银行金融科技投入116.54亿元,邮储银行金融科技投入81.8亿元,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59.75亿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末,我国五大国有银行中(邮储未披露技术人员数据),中国银行IT团队规模最小为7982人,农业银行IT团队规模高达36766人,国有大型银行拥有充裕的系统自研能力,对银行IT厂商仅有部分技术外包需求。以浦发、招商、长沙银行为例的股份制银行技术人员均在1000人以上,具备较强的自研能力,具备主导各类系统定制和二次开发的能力。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8年前五大厂商分别为文思海辉金信(未上市)、宇信科技、神州信息、长亮科技、科蓝软件,市占率分别为4.9%、4.8%、3.2%、2.5%、2.4%。其他追赶则包括高伟达、润和软件、先进数通等。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银行I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小银行成为主要需求方,渠道类建设投资加大,核心业务仍是重点;未来银行业的IT建设规模仍将延续稳步增长的趋势,各家银行正处于转型升级的不同阶段,对IT解决方案的需求比较旺盛。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信息技术升级上先行一步,更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自建能力强且参与建设的IT厂商市场格局较为稳定,城商行、农信社等区域性中小型银行正在积极迭代信息系统,将成为众多IT服务厂商的争夺对象。从细分领域看,银行对客源的挖掘仍未结束,渠道类的IT投入将不断增加,能够为大零售业务带来实际效果的渠道类解决方案将是IT服务厂商的制胜法宝。在业务类方面,目前银行处于向分布式架构的转型过程中,但仅围绕外围系统升级,核心业务系统有望进一步升级,银行的投入将保持较快的增速。在管理类领域,金融机构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监管的严格要求和业务复杂性的升级也会使得银行在风险管理、数据治理领域的支出进一步加强。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2020 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民币 45.66 万亿元,同比下降 1.6 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保持了经济的总体稳定运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了健康发展。在总资产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稳步增长。截至 2019 年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为人民币 239.5 万亿元,较 2018 年末增长人民币 29.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06%,增幅较上年上升 7.36%;截至 2020 年上半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为人民币 257.5 万亿元,较2019 年末增长 7.53%;2019 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人民币 2.0 万亿元,较 2018 年增加人民币 0.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9%。商业银行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 0.87%,较 2018 年下降 0.03 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利润率为 11.00%,较 2018 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净利润人民币 1.0 万亿元,同比下降 9.4%。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上万份报告,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预计至 2023年中国民营互联网银行行业营收规模突破 1,200 亿元。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新网银行和亿联银行为例,2018 年网商银行的利息收入为46.2亿元,占比为73.6%,手续与佣金收入为16.3亿元,占比为26.0%;微众银行的利息收入为 55.2 亿元,占比为 55.0%,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 44.2 亿元,占比为 44.1%;新网银行的利息收入为 11.1 亿元,占比为 82.8%,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 2.0 亿元,占比为 14.7%;亿联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为 1.2 亿元,占比为 75.0%。2015 至 2018 年期间,中国民营互联网银行行业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23.4%。伴随互联网银行持续创新信贷产品、存款产品以及拓展与同业银行的合作模式,互联网银行资产规模将有望持续扩容,预计至 2023 年中国民营互联网银行资产规模将突破 2 万亿元。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上万份报告,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摘要:基本面分析构建银行股研究框架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与实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银行的资产是实体经济的负债,是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我们预计未 来10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落在5%-10%区间,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一般而言,加息周期,息差走阔;降息周期,息差缩窄。息差水平差异亦取决于各行存贷款的期限、客户结构及风险偏 好。净息差的核心是存贷利差,因多数银行资产以贷款为主,负债以存款为主。负债成本率低而资产收益率高的,净息 差高。负债成本优势,如四大行及招行。资产收益率优势,如平安、宁波等。决定资产质量的三因素:(1)长期看过往信贷投放风格。不良高发的行业高度重叠,且表现出顺周期性,抓住不良易 发生行业就抓住了不良生成;信贷投放策略体现银行风险偏好。(2)中期看宏观经济。贷款的质量本质上是客户的到 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而导致该能力和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利润下滑、融资收紧。(3)短期看策略选择,“三 率平衡”约束下,银行以不良认定、拨备计提、不良处置等策略来灵活调整不良额和拨备额。息差、资产质量及估值的国际比较ROE差别造就估值分化。19年中国上市银行ROE均值为11.7%,在主要国家上市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是因为中国上 市银行息差比主要发达国家高,同时成本收入比很低,盈利能力较强。中国经济波动较小,银行不良率处于G20国家较低水平。中国的GDP增速相对稳定,经济波动较小,因此中国银行业的 不良率明显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其不良贷款率的水平更接近发达国家。中国银行业息差让利空间不大。19年末中国银行业贷款基准利率为4.35%,在主要国家银行业中属于较低水平。当前息差 虽然略高于部分发达国家,但低于美国,也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息差让利空间不大。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天风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未来银行业将进入发展新常态,进入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一、银行业的获利水平将进入新常态预计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ROE)将下降到GDP增速的2.0~2.5倍左右。基于未来五年平均GDP增速6.5%的预估,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平均约在13%~16%之间。同时,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差距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下被放大,银行的业绩显著分化,第一梯队优秀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能够达到GDP增速的近3倍,而末端梯队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仅能达到GDP平均增速,即6%~7%之间,甚至低于其资本成本。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与竞争加剧,预计未来十年将陆续出现由存款保险机构接管、重组问题银行的案例,以及二三线城市农商行、城商行被兼并收购的案例。二、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趋势在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大型金融集团、以及聚焦单一行业的专业金融机构并存。通常专注单一行业的金融机构更容易建立专业化优势,在竞争中胜出;在估值上,专业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日益重要。为了支持国家产业整合、重构、提升的经济改革大战略,涵盖保险、证劵、银行、资产管理的金融混业经营将成为趋势。一些大型混业金融集团已经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呈现出领先的态势。而为了有效整合金融监管,监管治理制度也可能改革为准单一的监管体系;金融控股公司将是金融行业最有可能的公司治理架构。三、银行业将被迫走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在净息差收窄,人力成本、合规成本高涨的压力下,银行业将被迫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银行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应重点专注四大领域:第一,经营模式的设计、细化与执行落地,主要涉及营销组合与风险管理;第二,大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决策利用;第三,跨国、跨领域专业人才的网罗、培养与使用;第四,掌握沿着价值链创造增加值的过程与定价能力。四、轻资本成为高盈利银行普遍采取的经营模式随着资本市场、大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化,盈利能力在第一梯队的金融机构几乎都采取轻资产、高资本周转的财务运作模式。善用资本市场间接融资机会成为银行的财务部门、投资银行等业务部门的重要技能,未来很有可能由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领域的专家出任几大银行的行长。五、资本市场复苏与产投融结合的业务加速发展在资本市场复苏,全国产业整合、升级与重构的大浪潮下,产投融结合的信贷与股权融资、财务咨询、资产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在公司金融领域成长最快、获利最佳的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全面回暖,企业对于债券承销,中小板、新三板上市财务顾问等业务需求显著增加,推动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加速增长。资本市场、产投融类业务的兴起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组织治理、人力资源能力,以及金融监管提出了重大挑战,初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大的寻租与损失事件。六、对结算与交易银行业务的要求大幅提高卓越的交易银行产品与服务能力,成为商业银行绑定、维护企业客户关系的关键。直通式事务处理(STP),跨机构、跨企业、跨平台的无缝信息接轨,数字化和实时化的作业操作监控环境,这三项核心能力的建设将是下一代结算与交易银行业务胜出的必要条件。七、出现以零售为核心的大型银行或金融集团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向6000美元(约为2013年水平的两倍)快速接近,中国将出现几个以零售、消费金融、财富管理业务为核心的大型全国性银行或金融集团。分行实体网点的边际营收贡献率急剧下降,部分网点将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数量庞大的实体网点将会成为五家国有银行最大的成本负担,制约其经营优化的空间。预计未来将会产生一家纯数字化银行,其盈利水平进入银行业前20名,且增长速度远超过行业平均值。八、客户体验管理与改善能力将成为致胜关键麦肯锡最新的个人金融服务调研显示,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整体上个人金融服务业的客户体验不佳,客户体验评价得分较低,客户对其主要银行的忠诚度持续下降。该调研发现,高性价比的服务与产品是吸引中国客户的关键。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客户开始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并且愿意将纯互联网银行考虑作为其主要银行。展望未来,跨渠道、线上与线下无缝接轨的客户理解、客户体验设计、管理与改善能力将成为银行的制胜关键。少数真正做到的金融机构将拥有远超过市场平均的客户忠诚度、钱包份额与获利能力。九、条线化垂直管理、大事业部制逐步成为主流在精细化、专业化要求驱使下,银行传统的组织形态将发生重大变革。条线化管理、大事业部制将逐步成为适应新环境管理要求的主流模式。银行的零售与对公业务将分治,将出现更加以客群细分为导向的组织分工;银行的分支行将日益虚拟化,银行管理的焦点不再以机构为单位,而是聚焦在客群、产品、渠道与流程。同时,银行将逐步向轻型组织转型,减少中间层级,以提高市场反应的灵敏度。物理性与管理性运营集中,共享中后台等组织革新举措将成为主流。十、对金融机构联盟模式的探索逐步兴起根据国际经验,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中小型金融机构将加强对多元化合作的探索,战略联盟模式可能逐步兴起,以实现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并对抗全国性大型银行的压力。通常战略联盟由一个具备优越运营、营销、风险管理能力的大中型区域性金融机构作为轴心,由一群小型、缺乏规模经济、具备地缘优势的城商行或农商行作为辐射轴。金融机构之间可能以创新的模式在价值链上互惠获利,例如共享客户与科技资源,在线远程营销,产品开发,交易与信息系统对接,风险分摊与缓解冲击等。金融机构联盟通过创新的代理银行营业模式互惠双赢,携手对抗全国性大银行以下沉经营的方式争夺客户资源。我国银行分类第一类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目前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第二类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有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12家。第三类是城市合作银行,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而成的,是股份制性质的。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共有18家城市合作银行挂牌营业。我国银行职能 ①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是管理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是为达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和调节货币流通的政策。如规定全国贷款总规模、货币供应量、现金发行量、调节利率等。实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所有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市场上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张、经济混乱,这就是通货膨胀。因此,国家必须控制纸币的发行量。在我国,这个职责交给了中国人民银行(美、日、德由财政部发行)。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负责货币的投放和回笼。③经理国库国库是经管国家财政收支的机关,也称为金库。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理(代表国家经管)国库收支。我国的各项财政收入,必须按规定的时间送交银行,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拨款凭证,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给予拨款。银行经理国库的优点――可以保证财政收入的及时缴纳和财政支出的及时拨付。④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除上述职能外,中国人民银行还代表我国政府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和“非行集团”(非洲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黄金)都有常驻代表。
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丨中银研究我国银行业要坚持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全球份额保持稳定。同时,要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适度提高银行业集中度。此外,要加快推进数字转型,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最后,要加强疫情下的前瞻性风险管理。近年来全球银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银行业扩张程度趋缓,经营更趋审慎,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全球整体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银行区域发展的差异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亚太银行业在规模上持续领先,北美银行业在盈利效率上明显领先,欧洲银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目前中美银行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两大银行业市场。对比中美银行业可以发现:一是美国入榜银行规模增长不及中国,但份额保持稳定;二是中国银行业与美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仍有差距;三是疫情下中国银行业或将比美国银行业面临更大的资产质量压力。当前全球银行业格局新态势、新变化及新启示2020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目前该榜单已连续第50年发布。当前全球银行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1000大银行榜单给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体系健康状况提供了更加直接的依据。一、全球银行业发展格局发生深远变化1000家银行资产约占全球银行业资产的90%左右,可用来透视全球银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自19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发生了深远变化,全球银行业的发展格局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回顾近50年全球银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银行业扩张速度开始与经济增速保持一致。近50年来,全球银行业扩张速度明显高于经济增长水平,但分阶段来看,银行扩张主要发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2008-2019年全球银行业保持较低增速。近10年平均年增速为3%,整体水平相对平稳;1000家银行总资产和全球GDP的累计增幅均为34%左右,银行业扩张速度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银行业危机后相对平稳审慎的发展。2019年末全球1000家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12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二是监管逐步趋严,驱使银行经营由规模扩张向审慎平稳转变。全球银行业最早的扩张和发展主要基于母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海外扩张的金融需求,监管环境的放松也为银行业扩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例如,1980年美国废除关于最高利率上限的“Q条款”,放松银行海外经营要求,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特别是海外资产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发展,区域化和全球化的金融风险频频爆发,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制定多德弗兰克法案,欧洲建立一体化监管框架,巴塞尔协议III出台,标志着新的监管时代到来。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和逆全球化态势下合规监管要求突出,反欺诈、反洗钱等监管要求、KYC(了解客户原则)要求更加细化,给银行增加了更大的经营成本,同时也驱使全球银行业向更加审慎平稳的方向发展。2020年1000家银行的一级资本总额达到8.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08%,近10年增长了79.64%,平均年增速为7.9%。一级资本/资产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87%,且在过去十年中稳步增长。平均不良贷款率降至2.56%。其中前5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降至1.69%(图1)。三是全球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半世纪历经四次大洗牌。近50年全球经济实力格局已发生从西方向东方的扭转,银行业实力的变化紧跟其后。全球前10大银行排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经历了美国、法国、日本、中国银行业主导的局面。1970年,美国银行业紧跟本国企业海外扩张态势迅速增长,全球按资产排名的前10家银行中美国银行占据7家(表1);1980年,法国银行业掀起私有化浪潮,前10大银行中有4家为法国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以105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位居第一位;1990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向亚洲倾斜,日本银行业登上历史舞台,前10大银行有6家日本银行;2000年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大趋势,大型银行的地域分布相对平均,前10大银行分别有3家美国银行,4家日本银行,2家欧洲银行和1家中国银行;2010年,欧美大型银行金融脱实向虚态势明显,规模扩张速度加快,前10大银行中有4家美国银行,5家欧洲银行和1家中国银行;2020年,危机后欧美银行业大幅缩水,中国银行业登上历史舞台,前10大银行以中国(4家)、美国(4家)为主。三是全球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全球前10大银行的平均资产规模和一级资本规模增速明显超过其他同业,近10年累计增幅分别达103%和41%,而同期1000家银行平均增幅分别为79%和34%。2020年最新榜单的前10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一级资本分别合计2.2万亿美元和29.6万亿美元,在1000家银行中分别占23.1%和25.5%,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3.4和3.6个百分点(图2)。前10大银行盈利水平明显优于同业,税前利润合计323.1亿美元,占1000家银行的27.9%,明显高于资产占比和一级资本占比。同时,全球大型银行的区域分布集中度逐步提升。2020年前50大银行共分布在13个国家,较10年前减少了4个国家;如果将范围收缩到前25大银行,分布国家数量由9个减少至6个。在全球长期低利率、经济增长低迷的环境下,银行经营的规模化、多元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在风险管理和科技应用持续提升的基础上大规模、多元化的超级大型银行将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二、全球银行业的区域发展差异化程度提升过去50年,特别是近10余年来,全球银行业一改此前以欧美国家长期主导的发展态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化倾向。具体各地区银行业表现差异如下:一是规模上亚太领先,欧洲收缩,北美稳定。2007-2020年,北美银行业在1000大银行的税前利润份额一直保持27%左右,但亚太和欧洲地区发生扭转,前者份额由20%增至44%,后者份额由43%降至21%(图3)。目前无论从入榜银行数量、资产规模、一级资本和税前利润总额方面,亚太地区都在全球范围内位列各地区首位。亚太入榜银行数量由2007年的176家上升至2020年的372家(图4);一级资本占比由15%上升至48%;资产规模占比由13%提升至46%;税前利润占比由19%提升至44%。欧洲银行业则由此前第一大银行业市场持续收缩,自金融危机以来长期遭受低增长和低利率的困扰。10年前欧洲银行业几乎贡献了全球银行业利润的1/3,到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6%。北美地区银行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但一直保持平稳,一级资本和总资产规模占1000家银行的20%左右。二是盈利效率上北美和部分新兴市场领先,亚太和欧洲都相对较低。北美地区的银行业盈利效率一直明显优于亚太、欧洲地区(图5、6)。2020年1000家银行平均ROA和ROC分别是0.72%和10.26%,其中上榜的北美银行业平均ROA、ROC分别为1.11%和14.4%,而亚太地区银行业分别为0.67%、9.16%,欧洲银行业分别为0.38%和6.90%。同时,拉美、非洲、中东欧及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银行业虽然尚处于成长期,但近年来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率,ROA、ROE、ROC均高于1000家银行平均水平。其中,拉美、非洲、中东欧和中东地区的ROA水平分别达1.60%、1.57%、1.79%和1.43%;ROC水平分别达20.84%、19.49%.15.04%和12.41%。三是发展最艰难的是西欧银行业,大型银行亏损额逐步扩大。欧洲银行业经过十余年的收缩,其体量仍位居全球第二大,但近年来欧洲银行业兼并重组活动加大,不少大型银行盈利下滑、亏损现象频出。2020年1000家银行中,德国、英国与法国上榜银行税前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9.4%、12.7%和1.96%(表2)。2020年西欧地区入榜银行的平均ROC为6.7%,位列各地区末位(图7)。从2019年欧洲大型银行业绩来看,欧洲各地区大型银行都遭遇盈利下滑的冲击:汇丰利润同比下降33%,法国兴业银行下降17%,德意志银行由盈利转向亏损,且亏损幅度位列全球首位;桑坦德银行利润下降 13.66%,BBVA银行下降25.95%。2020年上榜前10大银行的欧洲银行只有汇丰控股,德意志银行下跌5位至第32位,法国兴业银行下跌3位至第31位。四是增长最快的是南美、非洲地区银行业。过去十余年来亚太银行业的增长十分瞩目,近年来部分新兴市场表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或将逐步扩大在全球银行业的份额。其中,拉美地区逐渐突破最早以巴西银行业为主的市场局面,近几年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等银行业发展较快,各国入榜银行的利润总额占拉美地区比重由2010年的3%左右分别上升到7%、8.5%和10.5%,主要驱动力是近几年这三个地区的企业贷款大幅扩张。同时,非洲地区银行业增长也明显加快,2020年1000家银行中的非洲银行数量上升到36家,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入榜银行合计一级资本、资产总额分别为861.6亿美元和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和10.7%,自2015年以来分别增长了26.5%和22.6%。三、中美银行业对比目前伴随着欧洲银行业的萎缩,目前中美银行业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两大银行业市场。对比1000家榜单中的中美银行业部分指标,有以下特点:一是美国入榜银行规模增长不及中国,但份额保持稳定。近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受到全球范围内的瞩目,自2018年以来中国四大银行已蝉联1000大银行榜单前四位。相比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美国银行业整体实现稳健增长,且在全球银行业中的份额一直保持平稳。2015-2020年期间,美国和中国新增的入榜银行数量均为26家,新增数量位列各国之首,目前入榜银行分别为184家和143家,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银行业市场。中美入榜银行的一级资本总额分别达到2.48和1.46万亿美元,占全球1000家银行的28%和17%(图8);资产规模分别达到31.6万亿美元和17.4万亿美元,占全球1000大银行的25%和14%(图9)。相比于中国入榜银行近五年的总资产(45%)和一级资本增速(71%),美国银行业的总资产(18%)和一级资本增速(14%)相对平稳,在全球银行业中的份额长期保持稳定。二是相比美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仍有差距。虽然中国银行业按一级资本或总资产均占据全球银行业的1/4以上规模,但银行业整体经营效率与美国银行业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2010-2020年,美国入榜银行税前利润总额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74%,而中国则为13.24%。2020年榜单中,中资银行占全球银行业资产总额的25%,占全球税前利润的28%;而美国银行资产仅占14%,但利润却占22%。美国入榜银行平均ROA、ROC水平分别为1.31%和12.77%,均明显优于中国入榜银行(0.71%和9.40%)。对比中国前四大银行和美国前四大银行,前者平均一级资本接近后者的两倍,但税前利润规模几乎相当(表3)。其中,摩根大通2019年全年实现了44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已超过一级资本排名靠前的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其ROC和ROA水平十分可观,分别为16.99%和1.36%,为前20大银行中最高水平。三是相比于美国,中国银行业贷款结构相对集中,企业贷款占比较高。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银行业市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银行信贷风险敞口备受关注。中美入榜银行的合计贷款余额分别在17.91万亿美元和8.05万亿美元(表4),位列各国之首。从贷款结构来看,中国银行业的企业贷款占比相对较高,为55.67%,规模在10万亿美元左右;而美国银行业的企业贷款占比相对较低,为46.51%,规模在3.83万亿美元。一般而言,企业贷款相比于零售的不良贷款率较高,更容易出现针对单一客户的大额风险;同时,相对集中的贷款结构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相对于美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的企业贷款规模和占比都相对较高,贷款结构相对集中,疫情下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管理挑战。四、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与建议一是坚持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全球份额保持稳定。目前我国银行业从整体规模和领先银行的排名上都明显领先于其他经济体,但纵观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经济体的银行业在1000大银行榜单上的变迁沿革,可以发现当时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和金融自由化变革可以助推银行业快速发展,但长期来看实现全球市场地位的稳固,需要银行自身有较强的发展定力和实力。为确立和巩固中国银行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份额的优势地位,中国银行业要以西欧、日本和美国银行业在崛起后又陨落的历史作为镜鉴,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服务效率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软实力得到全面提高,实现稳健而又可持续的发展,使其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崛起的中坚力量。二是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适度提高银行业集中度。经济下行时高集中度的银行体系可以发挥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作用,也有助于发挥规模效应并降低部分中小银行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蔓延。我国银行业集中度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2020年6月末大型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40.7%。在全球疫情大爆发下经济疲软,低利率下息差收窄,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应适度提升银行业准入标准,稳步调整银行数量,引导各类银行差异化发展。目前我国入榜银行中前五大银行一级资本占比为51%,美国为52%;但前10大银行一级资本占比为58%,美国为71%。这说明我国银行业大中型的商业银行发展空间还很大。随着高风险中小银行的监管和处置力度增强,部分优质中型商业银行或将面临新的并购发展机遇,通过规模化实现效率提升,进一步提升整体银行业集中度。三是加快推进数字转型,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目前我国银行业相比于美国等经济体银行业经营效率仍有一定差距,建议借助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银行业流程再造,提升经营效率。一方面,要借助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构建全球一体化的数字化平台,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覆盖面、拓展金融服务场景生态,如利用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另一方面,要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业务实践中,特别是中后台,通过提高业务数字化和无纸化程度,提升银行整体运营效率,如跟单贸易金融业务板块、反洗钱合规等。四是加强疫情下的前瞻性风险管理。我国银行业庞大的资产规模和企业贷款占比要求中资银行必须要高度重视疫情下的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和挑战。作为间接融资为主导的经济体,中资银行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相对更重要的作用。目前欧美大型银行在2020年第一季度、上半年业绩披露中都纷纷加大贷款减值损失的计提力度,对未来悲观预期做好充足准备。这就要求中资银行要更新后疫情时代的风险管控模式,重新评估行业信贷投放政策,加强产业链和行业分析研判,对信用风险比较密集的重点行业适当降低贷款集中度,优化客户和行业结构。特别是对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要加大成本压降力度,及时计提信贷损失,加大授信审批和风险管控力度,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效率。(点评人:原晓惠 中国银行研究院)
来源:马婷婷深度研究 作者:马婷婷、陈功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0年5月5日发布的报告《2020银行业研究框架暨业绩综述-如何看财务报表、经营情况、识别风险》,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马婷婷 S0680519040001 matingting@gszq.com 陈功chenggong2@gszq.com【轻金融好文】1、谁是银行业金融科技之王?2、2019银行业十佳文章【轻金融】3、某股份行一个大区,两年亏了超百亿...4、各大银行零售业务含金量比拼5、30万亿工行金融科技革命!6、各大银行消费金融玩法揭秘7、8万亿平安科技帝国,对银行有何启示8、中小银行路在何方?9、工行、建行的“较量” | 轻金融10、中行这一仗打得漂亮!11、中小银行正遭遇一场金融科技生死战12、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报告!(史上最全)
来源:格隆汇机构:天风证券摘要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是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 以ABCDMI等(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为核心的金融科技飞速发展,基于金融科技 的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运营等正广泛应用于银行业。大力投入金融科技的零售银行龙头-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在金融 科技上走在行业前列,我们长期看好。大行中的工行科技实力亦强。 科技赋能银行业务,开放银行或是未来 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替代的上升,传统依靠息差、对公业务的银行盈利能力在明显下降,商业银行 面临转型。依托“金融科技+场景生态”的开放银行或是转型方向之一,开放银行可大幅拓展银行服务的边界 长期受益于银行加码科技投入,金融科技行业有望诞生巨头 中国的银行IT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科技公司将有更大舞台。中小行核心系统提供商的龙头-长亮科技值得关注,其海外业 务有望逐步显效果,有潜力成为巨头。 风险提示:疫情导致经济失速,资产质量显著恶化;息差明显收窄等。
本报记者 李冰12月12日,微众银行银行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举办2019年成果发布会,发布了《2019年银行业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据悉,2019年,该实验室获得了50家银行的支持,与5家高校、行业机构共同开展研究,总共历时7个月,走过全国15座城市,访谈将近300个小时,回收调研问卷49000份,最终发布了《2019银行业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小微经济体的用户体验现状。资料显示,微众银行银行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是由微众银行和腾讯CDC共同发起成立,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依据。上述报告表明,调研数据显示,半数以上农户认为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好,现金支付仍是日常生活主要方式。农户在办理银行业务时,69.9%选择线下办理,只有17.9%会通过手机App办理,办理的业务92.7%是存取款。此外,作为中国经济的“小蜜蜂”,个体户们往往一家人靠一个店,一个店养活一家人,他们工作强度大,超六成个体户“全年无休”。63.5%的个体户对未来的经营规划选择保持现状,56.2%没有通过互联网渠道来经营,60.2%主要投资理财方式是随存随取理财产品。另外,长期以来,银行用研开发的工具比较单一。实验室经过探索尝试,在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用户体验评估工具WeUX2.0”,以及“金融App开发工具WeTrident”。两大应用工具的适用性能强,可操作性空间较深,可以提高银行用研的工作效率,同时兼容多家银行的实际需要。WeUX2.0是实验室联合南洋理工大学在2018年WeUX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优化后的升级版“用户体验评估工具”。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面临内外部多重挑战,未来,提升银行用户体验就要从“客户服务”升级到“用户体验”,同时提升用户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建立敏捷的中台,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为银行业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微众银行副行长、实验室创始人陈峭也提到,2019年,越来越多的银行人意识到CXAS(用户体验即服务)。在这样的趋势下,实验室不仅实现了用户研究成果的升级,还推出两个用户体验应用工具。未来,实验室会继续携手各方,创建用户体验的行业标准,打造用户行为分析可视化平台,让银行合作伙伴更及时更直观的了解用户体验状况,为银行业创造更多价值。(编辑 上官梦露)